红河谷教案

2025-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河谷教案(推荐10篇)

红河谷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红河谷》是流传在北美洲红河一代的民歌。它表现了移居北美洲红河一带的人民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地方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它不仅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子,歌谣体。歌曲速度为中速,歌曲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歌词富有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分析歌曲《红河谷》的速度、节拍、旋律、情绪的特点,从而体会歌曲的深情,感受歌曲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2、通过学习《红河谷》二声部旋律,让学生掌握四四拍子节奏特点,培养学生二声部演唱能力,启发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合唱的特点。

教学重点:

准确和谐的演唱合唱歌曲《红河谷》。

教学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歌曲二声部的旋律演唱。

教学方法:视唱法,训练法,讲授法。教具准备:钢琴 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人说:“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地理”。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聆听欣赏,学唱歌曲

1、请学生仔细聆听,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简介歌曲)

2、欣赏歌曲《红河谷》,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3、学习四四拍子掌握弱起小结

师:同学们仔细看,带着下面的问题我们一起识谱。这么优美抒情的歌曲是什么拍子?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出示曲谱,一起识谱)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我们对4/4拍很熟悉,你们还记得4/4拍的含义是什么吗?(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生:4/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下面同学们来看一看,这首歌的曲谱是不是每小节都有四拍?(学生思考讨论,做出总结,老师揭示弱起小节)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歌曲乐句的弱起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有四次弱起,所以我们演唱时要注意弱起小节。要特别注意每个乐句开头不能唱得强。下面老师为大家范唱歌曲。

5、教师范唱曲谱(范唱时强调切分音)。

师:老师演唱时候不仅强调了弱起,还强调了另一个难点,也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它在每一句的结束,是切分音,请同学给跟着老师打着节奏模唱。,6、分声部学唱歌曲

师:现在同学们对四四拍子的强弱特点和弱起小节都有了解掌握,那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唱谱子,然后再跟老师学唱歌曲,在歌唱时每个乐句结束时要做换气处理,音乐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所以我们学唱的时候声音一定要轻柔连贯。(分声部学唱曲谱)

7、学生自主轻声演唱歌曲(注意换气)。

8、多种组合演唱(师生合作 学生分组合作)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老师也想加入,那么我们一起合作演唱这个歌曲吧,老师唱第一声部,同学们唱第二声部。在演唱之前,我们看一下合唱嘴基本的要求,在书本的第33页。(师生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分组演唱歌曲。(学生分组合作)

9、总结(体会合唱的独特魅力)

师:通过演唱,大家讨论下,合唱与齐唱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合唱作品声部多了,音响效果更丰富了,听起来歌曲更厚重了些。)

师:(对于同学回答进行评价)合唱利用声部的穿插以及衬托给音乐作品增添了变化,增加了音乐作品的厚度,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使歌曲音响效果更丰富。

(三)、延伸拓展

(欣赏歌曲 《摇篮曲》)

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黑鸭子合唱团演唱的作品《摇篮曲》,请同学们用心倾听,感受合唱声音的协调,均衡,和谐统一之美!

(四)、完美结课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红河谷》和欣赏《摇篮曲》这两歌曲,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这就是丰富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声音的协调、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希望大家课下搜集合唱作品来欣赏,感受合唱的魅力!

板书设计:

红河谷

加拿大民歌

旋律:平稳

情绪:优美抒情

四四拍 每小节有四拍 丨×

×

×

× 丨 ×

强弱规律

弱 次强 弱

切分音

丨× ×.〇×××丨

合唱歌曲特点:音响层次多 和谐统一

×

×

×弱 次强 弱

红河谷[推荐] 篇2

第一次观看《红河谷》让我永世难忘,在观看的过程中曾几度落泪,感触颇深。它让我领略到了社会的很多方面,让我对中国的那段悠远的历史有了新的和深入的了解。

19世纪辽阔的西藏大草原上,一位藏族老阿妈背着一个裹在破氆氇中的孩子,手中不停地摇着玛尼轮,艰难地走着。

黄河边上,求雨的人们正在祭祀河神,当看见一只作为祭祀的贡品的牛被抛进河里的时候,心脏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感觉封建社会下人们是如此的无知、愚昧。作为一个大学生对封建社会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当看见这么没有人性的一幕内心还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在我思考和愤慨之后一件更加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了,愚昧的人们要把两个身穿红衣红裤的年轻姑娘作为贡品扔到河里,一个姑娘被让进去了,咆哮汹涌的河水很快淹没了那个活生生的生命。那河水仿佛在嘲笑着无知可怜的人们。当另一个女子被抛出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一个中年猛汉持刀冲上祭台,救出姑娘,杀出一条血路逃上峡谷间的藤索桥,追兵将他们逼上了绝路,姑娘毅然从他哥哥手中夺过刀,砍断藤索,兄妹二人与追兵一起掉人湍急的河流中。江水把姑娘冲到河岸边,藏族老阿妈的儿子格桑救了奄奄一息的少女,从此草原上多了一个美丽的汉族姑娘雪儿达娃。姑娘是幸运的,但是仅此她一人或者少数人拥有这样的幸运。在封建制度下会有多少人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呢?也再次看出封建社会下的女人更是受到压迫和奴役。

接着新的故事发生了。一支英国科学考察队来到雪山,年轻的探险家琼斯怀着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心跟着罗克曼教授来到向往已久的神秘的西藏。罗克曼的真实身份是英军少校,他此行的目的是为英军进攻西藏打前站。过冰谷时,罗克曼不听从藏族向导的告诫,向相遇的马帮傲慢地鸣枪示威,引发了可怕的雪崩,马帮和探险队被雪吞没了。格桑和雪儿从冰雪中救出冻僵了的罗克曼和琼斯。头人和巫师认为他们触怒了山神,要将他俩处死,当知道他们是清政府特批她们入境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格桑用乌朵再一次救了两个洋人。可见一切的封建制度都是被统治阶级利用的用来统治的工具,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惊魂未定的琼斯发起高烧,只得留下来养病。罗克曼感激格桑的救命之恩,送了一个打火机给他。头人抢走了打火机。头人漂亮任性的女儿丹珠爱上了勇敢彪悍的粗壮汉子格桑,把打火机还给他,还处处讨他的欢心。可格桑的心里只有雪儿达娃,他俩深深相爱着。这那种境遇下自由的恋爱是多么的值得赞颂,我们应该为他们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的爱而感到自豪,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要知道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是多么的困难,人们通常也不会有冲破它的想法,他们听之任之,认为那是他们理所应当接受的,但是看到格桑和雪儿达娃的爱情就好象看见黑暗里的灯塔。

观《红河谷》有感 篇3

西藏,一个被神秘笼罩的地方。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愿:去趟西藏,猎奇也好,朝拜也好,充满野心的征服也好。古往今来,人类文明日新月异,但西藏的魅力不减一分。

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西藏相比中原更像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的人们纯真、质朴,过着祥和美满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生产工具,他们甚至用不着生产,所需生活物资多倚仗政府提供。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祖祖辈辈恪守那些族规,他们坚信他们生活的雪山是“圣山”,也会因为不虔诚的人而动怒发生雪崩,他们相信美妙的爱情由女神赐予…人和人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关系,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也几乎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和自然那么和谐的融为一体,而这种和谐的生活,却是我们向往而无福享受的。

相信不论谁看到这种生活方式都会羡慕甚至感动,但除了这些,它还容易激起某些人掠夺,破坏的念头,这些人,恰恰是哪些自诩为拥有先进文明的.人。

自负的西方人,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远渡重洋,不是为了交流文化、技术,却是来侵略、征服!可笑的西方人,发明了枪炮,却把枪炮对准了最善良无辜的人们!

我们不禁要问,所谓先进文明,先进在哪里?

当敌人的枪炮已上膛对准你,你还在摩擦迟钝的打火石,一静一动,当我们骑着马,满怀激愤,策马冲去,他们只是淡淡笑着,只待我们逼近,枪炮齐发,一动一静。他们是静的,胸有成竹,我们是动的,义愤填膺。有怒气,有怒气又如何?怒气能抵挡子弹吗?而子弹是无敌的,是达成一切愿望的先行要件,自1840年来,无数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点,而西藏,虽神秘,又有什么不同?先进文明在冷笑。

可是,他们想错了,大错特错了。枪炮能战胜一战一役却无法摧毁一个民族,子弹可以穿透人的胸膛却无法泯灭一种精神。历史告诉我们:提防那些没什么可输的人,因为下一次,他会用自己的性命来战斗。试想,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吗?

我忘不了那一幕,年轻的英国人琼斯和嘎嘎的对峙:一把枪和一个不惧的眼神,一种纯真和一种强悍,不,是佯装的强悍。最后,他放下了手枪。

琼斯是影片的悲剧人物,他内心的矛盾挣扎所有观影者都有目共睹,他两次踏上这块土地,不过是以绝然不同的两种身份:之前是猎奇,轻松,愉快,没有负担,现在却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背负着日不落帝国艰巨的使命,之前还是国外友人,现在改头换面成了民族敌人,之前抱着友好交往的态度而来,现在却在爱国主义和正义之间无助徘徊,悲惨的是,他面对的是同一批人。

的确,他是可怜的,他的内心被两股同样强大的激流冲撞,无论倒向哪边,都会遭到历史最严苛的责骂!此时先进和落后能解决他的困惑吗?想必若是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人也会像他一样痛苦万分吧。

红河谷说课稿 篇4

歌曲表现了北美红河一带的人民开垦荒原,播种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触摸的荒原变成安居乐业的地方,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场景。

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整首歌曲的音域不宽,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一、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喜爱美洲的名族音乐。

2、通过歌曲教学,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曲内容表达的情感。

3、体验劳动创造世界的过程,并从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歌曲的弱起节奏,并能正确演唱歌曲。

2、能用口琴吹奏曲谱,感受音乐美。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学生按曲谱演唱歌曲《红河谷》。

四、设计理念;

1、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3、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的表现欲。

五、教学流程:

整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五个环节:感知《红河谷》———演唱《红河谷》———吹奏《红河谷》——————表演《红河谷》拓展《红河谷》

六、设计理念:

1、感知《红河谷》:导入课题,出示加拿大国旗图片,听背景音乐《红河谷》。

2、演唱《红河谷》:①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红河谷原来的样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②学生一起用试唱法演唱歌曲《红河谷》。

3、吹奏《红河谷》:①学生试唱《红河谷》乐谱,并讲解弱起小节,学生拍节拍唱乐谱。②音乐实践,教师建议学生把曲子吹奏的更加动听的方法,如尽量在换气记号的地方换气,可以吹奏的更加柔和。

4、表演《红河谷》:①学生体验,感受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唱出《红河谷》。②培养不同的音乐表演素养。

5、拓展《红河谷》:

1、这节课我们用口琴演奏出了动听的《红河谷》,用甜美的声音演唱了美妙的《红河谷》。仿佛把红河谷带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真的很棒!希望你们以后为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美的音乐。

2、今天,我们成功的展示了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当然,我们国家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形式向世人们展示我们自己的《红河谷》,建议课后查找一些有关《红河谷》的信息。焦影篇二:红河谷

初中音乐《红河谷》教学设计

鸡东四中 常克磊

教学内容:

歌曲《红河谷》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提高其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及恰当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

2、通过演奏乐曲,提高学生在演奏歌曲中表达情感的能力,并启发注意做到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教育学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同伴分享活动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演奏,引导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初听乐曲: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快乐40分钟又开始了,首先请你们来听一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乐曲)师:你感觉这段曲调是怎么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2、再听乐曲:

师:请你们来听听,边听边用手拍一拍、哼一哼,看看它会是什么节拍的?(播放乐曲)师:是几拍子的曲调?(四拍子)

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怎么打?

3、再听歌曲:

师:请你们再听听,边听边唱边做图式,看看歌曲的旋律是从第几拍进入的?(播放歌曲)

师:是第几拍?

师:这种不是在强拍上进入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叫做弱起小节。

4、学生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上节课布置要大家带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想一想你手中的这些物品能为这节课做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们的伴奏只是用节拍的形式,你们能不能想出它的伴奏谱呢?

(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按节奏谱伴奏)

1、出示乐谱,老师用电子琴为学生演奏。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请来听听。(老师用竖笛为学生演奏)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这么好听的旋律你们想跟老师一样吹的这么好听吗?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分析曲调:

师:请你们看看这两行谱,都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那个地方比较困难的,或者你觉得要提醒大家的?

4、吹奏曲调: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笛,边唱旋律边做一次指法。师:真不错,好,请大家吹奏一遍。

5、出示课题。

师:大家吹得真不错,我想,你们一定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吧,请大家看第三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是什么?是那个国家的民歌?

(板书:红河谷、加拿大)

6、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首歌曲到底讲述了什么?(欣赏歌曲演唱)

7、简介歌曲:

师:《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人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学生填词演唱。

师:听老师的伴奏,请大家试着来演唱歌词。

(边唱边纠正错误的地方)长音要拖足。

9、教师演唱,学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唱的棒极了,听到同学们的歌声,老师也想唱,你们来给老师当评委好吗?(学生评价老师)

10、学生pk赛。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评委,看过超级女生的同学都知道,那里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分组pk一次。

(学生之间互评)

11、学生再次演唱。

师:好,那就请你们按刚才的要求,再来演唱一次。

1、学习第二声部

(1)出示第二声部曲谱。

师: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听听这段旋律,想想它与《红河谷》第一声部有何联系呢?(教师吹奏第二声部)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用笛子吹奏第二声部旋律。

师:好!我们试着来吹奏一次。

(4)进行合奏。(反复练习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声部,试试来合奏一次。

(5)学生再合奏一次。

师:请你们用悠长的气息,我们再来合奏一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轻音乐版的《红河谷》,并与学生吹奏的《红河谷》进行比较。师:《红河谷》这首歌曲传到我们国家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因此,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版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最原始的版本,现在让我们欣赏另一种版本的《红河谷》,看看它与我们刚才吹奏的有 2 师:口哨独奏形式利用其他声部的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丰富音乐色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也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奏这首乐曲?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1)说出属于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师:你们知道它是属于摇滚乐还是爵士乐?

(2)再次聆听(学生用瓶子和筷子给乐曲伴奏)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请你们用你手中的打击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再一次为这首乐曲伴奏,好吗?

六、教师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就象今天我们手中的瓶子和筷子也能变成打击乐,为表现音乐增添色彩,相信同学们今后能从我们的生活用品中发现更好的打击乐和乐器,并且能够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再见。

初中音乐《红河谷》教学反思

鸡东四中 常克磊

《红河谷》歌词表现了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地方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音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而《红河谷》更是从情感出发的一课,怎样才能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受的形象来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民歌的风格特点,然后引出所学新课《红河谷》,通过讲解弱起节奏和节奏练习,进一步掌握弱起节奏,然后通过读歌词,理解歌词,用啦音哼唱,掌握旋律的音高,学生很快学会歌曲。

接着进行巩固练习,进行对抗赛,学生通过一对一,二对二,男女对赛等形式,学生很快学会歌曲。

本课在教学中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红河谷》这首歌曲同学们学的这么快,而且旋律流畅,音高到位,填词准确,我忽然想到用啦音伴唱,男唱女伴,女唱男伴,同学们配合得非常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小看自己的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尤其在感受与鉴赏音乐方面,让学生通过聆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发挥自己的能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音乐《红河谷》说课稿

鸡东四中 常克磊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上册第三课《多彩的美洲》中《红河谷》歌曲教学,利用口风琴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这首歌的吹、唱。《红河谷》是流传于北美洲红河一带的民歌。在加拿大南部也很流行,因而加拿大人认为它是一首加拿大名歌。《红河谷》歌词有数种不同的版本,书上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版本。歌词表现了北美红河一带的人民开垦荒原,播种,建设家园,终于把野牛成群的荒原变成安居乐业的地方,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整首歌曲的音域不宽,两个声部的音域不超过一个八度,易学易记。在曲式结构上,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又由两个乐节构成。这两个乐句节奏相同,这些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民族音乐。

(2)能够完整、准确的演唱一声部歌词。

(3)结合课堂器乐口风琴丰富歌曲的表演形式。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知道学生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合唱曲谱,并能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按合唱曲谱、学生能力分角色分组合奏、合唱《红河谷》

设计理念:

1、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3、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流程:篇三: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按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2.说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

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②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③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①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②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③探究和观看图片,理解堆积地貌典型地貌的组成部分。

④利用图片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3.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②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原因。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也是新课标思想的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

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的特点和学生正处于高一,关注事物的注意力不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及方式都不够成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提问导学法教学 提问法在我们日常的课堂中是最常用到的,这不但说明它好用,而且很多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中适当的提问,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加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和加深,还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本节课的课堂,我主要采取提问抢答的形式进行。

(2)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单像过去依靠白字黑板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并形象理解很多不能在黑板上板出的东西,增加学生学习地理这一门课的兴趣。本节课我会使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壶口瀑布的图片和一些说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红河谷、重庆市和武汉市、珠江三角洲平原聚落的分布、展示一些没有河流影响下呈多边形分布的聚落,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学生课堂讲授内容的直观理解。

(3)探究式教法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在课后练习中探究。本节课中,我提出了很多问题,不但能激励同学进行思考,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最后的作业的布置,也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探究学习方法。2.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简图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画简图,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看简图,并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应用一系列图片

通过多媒体的一系列运用,既能形象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3)学会探索

课堂适当的提问和课后活动的布置,能让学生引起思考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说教学媒体

本节课主要运用microsoft office 2003的powerpoint2003的功能、coreldraw 12和pohtoshop7.0.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了“山岳形成的三种形式”—— 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并用旅游参观看什么,引入新课河流地貌的发育。

2、课堂讲授,深化理解。

(1)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看书,然后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利用这1分钟的时间板书: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 侵蚀地貌

1、定义

2、组成

提问问题: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呢?河流侵蚀地貌的组成是?

教师利用学生回答的时间进行板书: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2)教师一边在黑板进行板图,一边给学生讲解河流发育的三种作用力溯源侵蚀、下蚀和侧 蚀;并使用ppt播放关于壶口瀑布的图片和一些说明,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讲解。教师的板图:

播放ppt:关于壶口瀑布的图片和一些说明

(3)结合课本图,继续以板图和方式进行河流侵蚀地貌的典型——河谷的演变过程的讲解。教师的板图 :(4)开始新内容的讲解,同样给学生 1分钟的时间看书,然后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利用这1分钟的时间板书:

二 堆积地貌

提出问题:什么是河流的堆积地貌呢?堆积地貌的典型地貌类型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是? 教师利用学生回答的时间进行板书:

1、定义

2、典型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5)对于较深的问题,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后,再利用课本的图进行讲解。

提出问题:洪积—冲积平原的的发育位置在哪里呢,是如何发育起来的呢?

为什么形成的是“洪积扇或冲积扇”呢,为什么不直接说其中的一个就行了呢?

(6)使用多媒体进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内容的讲解,利于学生直观理解课堂内容。

播放ppt: 我国的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红河谷、重庆市和武汉市、珠江三角洲平原聚落的分布、一些没

有河流影响下呈多边形分布的聚落。

教师的板书:

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河漫滩

2、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3、冲积平原聚落

(7)及时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总规律:有河流的聚落多呈条形,没有河流的聚落多呈多变形。

3、合理利用板书,进行回顾和总结。

4、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87页的问题研究,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下节课我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大家进行探讨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 侵蚀地貌

1、定义

2、组成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3、河谷的演变过程

二 堆积地貌

1、定义

2、典型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河漫滩

2、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3、冲积平原聚落篇四:《红河谷》教学设计

《红河谷》教学设计

单 位:鸡西市第十七中学 授课教师:王立新 2010年11月23日

教学内容: 歌曲《红河谷》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提高其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及恰当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

2、通过演奏乐曲,提高学生在演奏歌曲中表达情感的能力,并启发注意做到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教育学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同伴分享活动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演奏,引导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初听乐曲: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快乐40分钟又开始了,首先请你们来听一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乐曲)

师:你感觉这段曲调是怎么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2、再听乐曲:

师:请你们来听听,边听边用手拍一拍、哼一哼,看看它会是什么节拍的?(播放乐曲)师:是几拍子的曲调?(四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怎么打?

3、再听歌曲:

师:请你们再听听,边听边唱边做图式,看看歌曲的旋律是从第几拍进入的?(播放歌曲)

师:是第几拍?

师:这种不是在强拍上进入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叫做弱起小节。

4、学生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上节课布置要大家带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想一想你手中的这些物品能为这节课做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们的伴奏只是用节拍的形式,你们能不能想出它的伴奏谱呢?

(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按节奏谱伴奏)

三、学习歌曲:

1、出示乐谱,老师用电子琴为学生演奏。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请来听听。(老师用竖笛为学生演奏)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这么好听的旋律你们想跟老师一样吹的这么好听吗?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分析曲调:

师:请你们看看这两行谱,都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那个地方比较困难的,或者你觉得要提醒大家的?

4、吹奏曲调: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笛,边唱旋律边做一次指法。师:真不错,好,请大家吹奏一遍。

5、出示课题。

师:大家吹得真不错,我想,你们一定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吧,请大家看第三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是什么?是那个国家的民歌?(板书:红河谷、加拿大)

6、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首歌曲到底讲述了什么?(欣赏歌曲演唱)

7、简介歌曲:

师:《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人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学生填词演唱。

师:听老师的伴奏,请大家试着来演唱歌词。(边唱边纠正错误的地方)长音要拖足。

9、教师演唱,学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唱的棒极了,听到同学们的歌声,老师也想唱,你们来给老师当评委好吗?(学生评价老师)

10、学生pk赛。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评委,看过超级女生的同学都知道,那里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分组pk一次。(学生之间互评)

11、学生再次演唱。师:好,那就请你们按刚才的要求,再来演唱一次。

三、合奏歌曲。

1、学习第二声部

(1)出示第二声部曲谱。

师: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听听这段旋律,想想它与《红河谷》第一声部有何联系呢?(教师吹奏第二声部)(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3)用笛子吹奏第二声部旋律。师:好!我们试着来吹奏一次。

(4)进行合奏。(反复练习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分成两个声部,试试来合奏一次。(5)学生再合奏一次。

师:请你们用悠长的气息,我们再来合奏一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轻音乐版的《红河谷》,并与学生吹奏的《红河谷》进行比较。师:《红河谷》这首歌曲传到我们国家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因此,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版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最原始的版本,现在让我们欣赏另一种版本的《红河谷》,看看它与我们刚才吹奏的有什么不同?

2、学生用稍快的速度吹奏乐曲。

师:口哨独奏形式利用其他声部的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丰富音乐色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也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奏这首乐曲?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学生演奏乐曲,师弹奏。

(提示学生用断音吹奏的方法,才能吹奏出轻快的感觉。)

五、欣赏改编成爵士乐的《红河谷》

师:刚才我们已经欣赏和吹奏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红河谷》,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器乐的《红河谷》,看看它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体验。(1)说出属于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师:你们知道它是属于摇滚乐还是爵士乐?(2)再次聆听

(学生用瓶子和筷子给乐曲伴奏)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次,请你们用你手中的打击乐,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再一次为这首乐曲伴奏,好吗?

六、教师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是无处不在,就象今天我们手中的瓶子和筷子也能变成打击乐,为表现音乐增添色彩,相信同学们今后能从我们的生活用品中发现更好的打击乐和乐器,并且能够演奏出更加美妙动听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再见。篇五:《白桦林好地方》说课

《白桦林好地方》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八册第五课《白桦林好地方》。对于本课的说课我准备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结合这一理念,制定以下目标:

1、学会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有感情的演唱,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2、在情境中感受歌曲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的回忆。

三、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演唱、欣赏和分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认识简单的乐谱。可以进行一些节奏型的拍击。

四、说设计理念

在本课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发现、创造、与表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是以歌曲教学为主的音乐课,所有音乐教法的应用都是为歌曲的演唱做好铺垫。所以,通过节奏拍击、视唱、听唱等形式,使学生准确而又有感情的演唱全曲是本课的重点。

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是:歌曲最后一个乐句衬词“蓬得得蓬蓬” 两次在主音上拉长节拍的演唱与处理。

五、说教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结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难度先行法。结合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采用难度先行法,把歌曲中的音符特点、低声部旋律作为发声练习。将最后一句旋律的节奏设计为节奏接龙,有效地降低了新课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地解决了学习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法。由谈话法导入,再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歌曲配合的情景,加深学生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三、听唱法。学生由创设的情境中,听觉入手,随着问题的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反复聆听,细心品析,在听中感悟体验,在听中领悟理解。

六、说学法

学生是课程的核心,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

一、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乐谱、歌词等。

二、聆听学唱。“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会了歌曲。

三、分组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分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

欣赏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导入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刚才听到的歌曲是的民歌《红河谷》,加拿大被称为“枫叶之国”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加拿大的美妙景色,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啊?

三、基本练习

1、读歌词

出示图片(白桦林、海狸、湖水、山峦、草房、麋鹿??)教师问:

这里的景色如何?是的,太美了,有位词作家写了一首赞美诗,请同学们按照节奏有感情的读出来(白桦林好地方,海狸的家乡,那里有大麋鹿自由游荡??全都是三段歌词的前2个乐句)

2、难点节奏练习

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在加拿大的孩子们还喜欢演奏一种打击乐器,大家看看是什么乐器?(直接展示乐器:小军鼓)大家想不想敲一敲?那好,让我们看看小军鼓的节奏是怎样要求的?(出示歌曲最后一个乐句“蓬得得蓬蓬”处的节奏),读准确以后用军鼓敲击出来。(先请学生自己读—学生纠正—教师纠正)

四、学习歌曲

同学们的演奏太棒了!加拿大的小朋友们,不仅军鼓敲得好,歌唱的也是一流的。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美妙的歌声吧!

1、初听,感受情绪。播放《白桦林好地方》,引导同学们说出赞美的、美好的、自豪的、向往的等词语。

2、复听。教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再一次聆听并轻声地跟唱歌曲,再听,让学生略大声的跟唱歌曲,并要求学生边跟唱一边轻轻用手打拍子。

3、跟教师的琴声把歌曲唱出来,分段矫正并巩固。着重解决第二段第二乐句的难点节奏处的演唱,最后完整通唱。

4、歌曲处理

这首歌曲大家已经掌握的不错了,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歌曲中那些地方出现了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f、mp、重音记号、渐弱)按照音乐记号分句唱一唱,然后再跟着教师的琴声 整体的唱下来。(这里要注重教师的示范演唱,或者用音乐记号和不用记号对比演唱,让学生自己来体会音乐几号的作用,以及带来的不同效果。)

五、音乐拓展

1、乐器伴奏

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学什么都难不倒你们,看!老师带来了几种乐器?认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铃鼓、响板、碰钟、小军鼓)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他们的演奏方法。出示节奏,学习敲击。先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奏方法,边演奏边唱歌进行尝试,然后找学生上台演奏,教师敲击小军鼓,学生用筷子敲击桌子模仿军鼓的演奏,熟练后,找出最棒的小演奏家上台表现,其余台下同学分成唱歌、拍手、筷子等不同小组,边唱歌边表现,整体展示!(这个环节你的注意先分组让学生掌握好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然后试着一小句一小句的合奏,然后整体合奏)

红河谷观后感 篇5

广袤的草原,成群结伴几堆肥肥的牛羊……

这是一片神圣纯洁的土地,有着谜一样的面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她美丽、她优雅,却野性中迸发着纯真。也正是这样的她,哺育着那样古朴、勇敢、勤劳的人民——藏族人民——中华子孙!

他,是草原上驰骋的汉子!面对心爱的佳人,“草原上的人,想爱就爱!”;面对远方的陌路人,踏着及膝的雪,翻山越岭,顶着寒风,依旧背着冻僵的英国人;面对可恨的敌人,坚守阵地,从未投降。格桑,一个“乌朵”(放羊用的耗牛绳兜)摔得极好的憨厚藏族年轻男子。

她,是一位藏族老阿妈,与孙子相依为命。善良慈悲为怀的她救了一个汉族姑娘(雪儿达娃),并且把她作为自己的亲生孙女对待,没有一丝的见外。人性的美好,在西藏,如漫山的白雪在余晖下闪耀着。

宁静的美丽,却在炮声下消迨了昔日的风采,挂上了硝烟酸涩的愁容。狡诈的罗克曼带领着英军侵犯入境,谈判时却背信弃义,在单纯的藏民熄火时开始进攻。落后的武器装备让藏民毫无反抗的力量,但是曾经的“友人”犹如魔鬼撒旦,笑着继续武力扫荡。天上夕阳染红了天际,地下尸体横竖,血流成河!哀景如此,一批批藏民前进、倒下,又一批,炮声震荡着诺大的草原,回音萧瑟。

他,嘎嘎,只是一个孩子,面对要带领着敌人去偷袭族人。心寒如此,本该无忧无虑的孩童,也卷入了战争!在此刻,为了族人,他居然无惧,他勇敢聪明地将英军引入沼泽地。如此坚毅的民族,如此憨厚的民族,当遭遇难祸,也不曾低头!

她,丹珠,一个头人的女儿,面对罗克曼的凌辱,撕去衣服,依然昂首高歌。她,面无惧色,宛若仙女下凡,底下未牺牲的族人也站起合唱,团结如此,古老的情歌在战场上悠扬,悠扬……丹珠的坐骑——狂奔过来,护主而死。丹珠面带微笑将一颗炮弹掷向火药堆,一声爆响,烈火吞没了整个小山!火熊熊燃烧着,仿佛在荡涤着罪恶,震撼着心灵。如此团结的民族,如此连牲畜也人性的民族,当遭遇苦楚,也不曾流泪。

看着藏民的团结之心,看着藏民的不屈之心,看着藏民的爱国之心,我的鼻子酸酸的,泪却不觉地滴落。卑鄙的邪恶永远无法占据神圣的真、善、美!

纯美的古堡,残破了却依旧骄傲挺立……

《红河谷》教学设计 篇6

1、认知:高音mi的吹奏。

2、能力:学会吹奏《红河谷》。

3、情感:培养对乐器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高音mi的吹奏。

教学准备

钢琴、竖笛等

教学方法

1、演唱法;

2、吹奏法

师生互动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奏乐曲,学生听琴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要求:身体坐正双肩放松

口腔像含一口水。

二、复习

1、复习竖笛三音练习。

2、请个别学生上台吹奏。

3、老师纠正吹奏不好的地方。

4、教师范奏。

三、竖笛练习《红河谷》

1、认识歌谱。

2、视唱歌谱,划拍。

3、做手指练习,嘴里唱谱。

4、用吐奏的方法吹奏。

5、教师范奏。

6、学生分句学习吹奏。

7、请个别学生吹奏,找吹奏不好的地方。

8、教师范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9、介绍乐曲及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

三、我的创造

1、唱一唱书上的视唱曲。

2、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比比看哪一组最通顺。

四、欣赏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

3、介绍葫芦丝。

4、学习跳傣族舞蹈。

5、欣赏,跟着音乐歌表演。

英文歌曲红河谷歌词 篇7

Red River Valley

From this valley they say you are going We will miss your bright eyes and sweet smile For they say you are taking the sunshine That has brightened our path for a while Come and sit by my side if you love me Do not hasten to bid me adieu Bu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heart that has loved you so true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照耀在我们的心上。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不要离别的这样匆忙。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

电影红河谷观后感 篇8

从自然环境来说,《红河谷》是站在世界屋脊海拔6000米以上的地方,以世界最为壮观的高原风光为背景,不仅归集了滚滚黄河、莽莽雪山、涛涛雅鲁藏布江、巍巍喜马拉雅山群峰的罕见奇观,还展现了黄河边上、高原鲜为人知的风俗,使人耳目一新,犹如身临其境。

就人物形象塑造来说,人物个性鲜明、性格突出、具有民族自身的特点。比如格桑正直、善良、勇敢。这位穷人的孩子,不慕头人的钱财,婉拒头人女儿丹珠的爱情而与雪儿结合。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家园,他不惜一切与雪儿一起投入藏汉同胞抗击侵略者的行列,最后为国捐躯。又如雪儿这位美丽善良的黄河边上的少女,在当时人们不能用科学解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被当作“祭河”的物品,她不愿成为这种落后思想的牺牲品,毅然离家出走,来到这个“第二家乡。”虽然她的哥哥千里寻来,但她由于爱恋着格桑而拒绝与哥哥回去。特别是在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她拒绝格桑让她脱离险境的机会而坚持战斗。这些人物的塑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华民族自身的特点,显得真实可信。

在道具的运用上,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恰到好处。比如影片用了望远镜和打火机这两个小道具,象征性地表现了东西方两种文明的融合。这些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当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它作为一种科学文明,也理所当然属于全人类。当格桑在塔里曼的指导下会用打火机时,流露出的那种愉悦的神情,特别是那似乎在迷惘中寻找到光点般开化了的眼神,足以说明他对先进事物的接受能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民族自身有着极强的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格桑对打火机的接受,正展现了古老文明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接受。

电影红河谷的观后感 篇9

影片在表现主题时还反复穿插着信仰,那为了到达雪山之巅的朝圣者,一步一步往上行走着,旁边的雪山证明着他们的足迹和坚持,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需要自己的女里和保留着内心的那份神圣,藏族的信仰虽然值得人们尊敬,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却又是愚蠢的体现。这正如影片开头所表现的祭奠预审的场景一样的,它代表着朝圣者的虔诚,也表现了西藏地区的不开化,但也能够表现为西方侵略者的不守信用,那朝圣者的身影不断地在雪山之间出现,而影片的戏剧性变化也一步一步明显,而最后英国的洛克曼似乎明白了那道理。这样的地方虽然征服当地,但绝对不会长久,而他的认识也是正确的,那英勇的西藏人民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即使这样,在观众看来如果西藏强大,哪回来这么多的事情呢?因此“落后既要挨打”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影片的最后以西藏人民的失败结束,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西藏人民再英勇,也挡不住大炮长枪,这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前来,无人阻挡,我们在敬佩他们的精神的同时,想到的是原因,那落后的原因,此刻的,只有是自己的国家强大才会让国家屹立不倒!

我一向坚信一部电影所折射出的现象不是简简单单停留在故事情节和镜头语言上的,更多的是对人性和社会的剖析,《红河谷》的主格调虽然定在了爱国这个神圣的旋律,但是影片不忘了对人性的剖析和诠释,这才是一部出色的影片所能带给观众的思考,不得不说《红河谷》这部影片真的做到了,我也会多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角度去尝试着明白每一部电影,去不断地进步。

电影《红河谷》的精选观后感 篇10

《红河谷》这类的片子,不是我会主动去观赏的类型,但是既然看了,我就会用心去品味。

这部影片十分透彻地展现出了那时的封建迷信,不要说猪、牛、羊这些牲口了,就连两个活生生的正值美好年华的小姑娘也都不放过。看得实在是叫人揪心。问道后一位姑娘还有什么话要说,她说道“下辈子,就算做猪做牛,也决不做女人。”从这也能看出,在当时那个社会,女人的地位是有多么的低下。幸而她被一群小伙子救了。在逃的时候,那些顽固不化的人还紧追不舍,最后双方都掉入河中。

她被一位老阿妈的名叫格桑的儿子救了,成为了藏族姑娘,雪儿达娃。一家人生活得和乐融融。老阿妈的笑脸尤其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那是多么发自内心的爽朗的笑。花甲老人如此的笑容,是多么的可贵。

然而我们都知道,和谐的生活是不会那么长久的。一天,一支自称为英国科学考察队的洋人来到了西藏雪山。领队的罗克曼其实是英国军队的少校,他们的目的是为英军的攻打西藏而探路。在过冰谷的时候,罗克曼不听从当地人的告诫,引发了雪崩,所有人都被吞没了。虽然现在我们都知道,雪崩是自然现象,但是在当地却被视为神的发怒。尽管罗克曼和琼斯被格桑与雪儿救起,头头和巫师却依然决定要将他俩处死。危险之际,又是格桑再一次救了他们。琼斯由于受到了惊吓而发烧,留了下来,罗克曼也对格桑产生了十分友好的情愫。赠之打火机,回到了英国。留下来的琼斯被藏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和优美的风景所打动,尤其还有那位美丽的、骄傲的藏族公主,丹珠。丹珠喜欢的却是勇敢的小伙,格桑。个人挺喜欢丹珠的,是个敢爱敢恨,爽朗的姑娘。

从对打火机的使用和望远镜的惊奇,可以看出那时的中国有多么的落后。无论是知识还是武器,都远不如他国。琼斯带着充满了友谊拍下的照片回到了英国。当他得知能够再次去西藏的时候,真心的期待。结果却令人惨不忍睹。原本辽阔、素然的雪山,血流成河。被抓、面临死忙的丹珠高昂地唱起了族歌,族民们相印着。高贵的公主微笑着将炮弹扔进火药堆,炸裂了整个小山。

一直被保护着的小男孩被命带领一支炮军去攻打,结果反而被小男孩带到藻泽地,吞没在了那里。

另一方,抱着已死的雪儿,面对说着我们可以成为朋友的罗克曼,格桑点燃了遍地的油,终结了战争。

雪儿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下辈子,我还要做女人。这与影片刚开始的做什么也不愿做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表达了雪儿对格桑无边的爱。

影片就在琼斯感慨的话语中结束了,他说中华人民是打不败的。的确,现在的中国已经成长了。

上一篇:寒假趣事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