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防控措施(共8篇)
一、社会治安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刑事发案总量上升。主要表现在:
(一)“两枪一盗”案件总数居高不下。百姓看治安,往往从自己身边最细小的变化开始来感受整个社会的变迁,高发的抢夺、抢劫、盗窃机动车等街面犯罪已经对人民群众的治安承受力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首要治安问题。去年我市的“两枪一盗”案件总数比上年上升两倍多,特别是“飞车抢包”,犯罪分子甚至从晚间抢发展到白天抢,从比较偏僻的场所作案发展到在公众场合公开抢,干部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二)恶势力违法犯罪迅速蔓延。不断蔓延的涉恶势力严重危害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社会恶势力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插手各种行业和经济领域,敲诈勒索、强迫交易、插手民间纠纷、收“保护费”、为赌博团伙武斗护场子等,动辄持枪弄刀,严重扰乱了经济社会循序甚至政府办公循序,不仅严重威胁本市群众的人身安全,广大安分守己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深受其害。流动人口中的恶势力分子有的与我市不法分子狼狈勾结,有的自成体系,结伙作案。另外,治安管理中,“黄赌毒”等社会导恶现象也打而不止。
二、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原因
分析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应该说这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并在近几年得到进一步凸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也是社会矛盾最尖锐、社会治安状况最复杂、治安管理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就我市而言,目前正处于这种阶段性的困难期。
这几年我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财物的大流动,客观上使各种利益冲突加剧,滋生和诱发治安问题的因素也大量存在。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涌入慈溪,至去年底,我市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达43万,私房出租超过5万户。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市这座经济大厦添了不少砖和瓦,功不可没。但是,由于管理服务还缺乏经验,工作措施一时还跟不上,社会面控制出现了薄弱环节,使极少数外来人员流窜到我市作案成为可能。就以群众反响强烈的“两抢一盗”案件为例,作案的犯罪分子大部分是流窜作案的外来人员。据统计,去年我所审理“两抢”案件当中,外来人员流窜作案犯罪占抓获案犯总数的80%以上,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如“飞车抢包”、“色情盗抢”等,几乎都是外来人员所为。大多数外来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外来人员犯罪直线上升的重在原因。
此外,人们对待社会治安的心态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纵容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的人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强烈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但又明哲保身,对知情的违法犯罪不愿举报,不愿
作证,怕多事,怕报复,更不用说见义勇为了。去年我市发生的一起抢包案件中,案发现场周围有几十人,非但不出手相助,连起码的报警甚至大喝一声也做不到,最终犯罪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逃离现场。
合理化建议:
(一)认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的治安问题,不仅是公安、政法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要通过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促使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公安部门应该组织精干力量,建立一个专门的班子,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的巡逻追堵机制,认真研究发案规律,组织警群结合的巡逻队伍,24小时在重点路段伏击,增加群众的“见警率”,增加安全感。以责任区(社区)民警为主力,发动镇村干部,切实摸清全市出租房的情况,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出租房措施,积极探索房屋租赁管理机制,实行治安管理责任制,消除治安隐患,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安全,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无牌摩托车进行摸查,对有“两抢一盗”苗头的要进行布控。
(二)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加大治安防范工作和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防范网络建设,强化社会防控体系,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加强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组织和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民兵营(连)等基层群众组织建设,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充分
发挥它们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建立农村义务治安巡逻队,形成派出所、警务站、社区、村民小组整体联动的全方位防控体系,增强治安防控的组织能力和防控实效。
(三)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诱因,从源头上遏制一大部分的违法犯罪。开展闲散青少年专项服务活动。各级团组织对本单位本地区的闲散青少年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通过深入了解、分析其闲散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措施。
进行法制宣传。各级团组织设计各种载体,利用文艺演出、知识竞赛、青春歌咏、上街咨询等方式加强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暂住人口管理条例》等相应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学校。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重点在外来人口积聚地、非公有企业员工中开展教育活动。拓展一般概念上的青少年法制学校,深度建立更广泛的组织,采用宣传、吸收优秀外来青年,成立外来青年法制学校等形式,使法制教育更加经常性、有效性。
(四)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释放、解教时的衔接工作,防止漏管、失控。认真贯彻落实综治委、司法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办好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
刑释解教人员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工作。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一)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现状
1.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是指公安边防部门从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需要出发, 充分发挥稳疆固边的职能作用, 运用各种手段, 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 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 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 从而建立的能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
2.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状
随着“爱民固边”战略的深入开展, 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公安边防派出所民警为骨干, 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 以社会面、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 以可能影响边境地区社会安全的高危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 警民结合, 动静结合, 点、线、面结合, 人防、物防、技防结合,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的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但是,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还存在着警力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因素
(一) 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内部问题
虽然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打击和预防了边境地区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如管控合力落实困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防控设施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内部问题。
(二) 影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外部因素
当前,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大量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使得边境地区公安边防部门警力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进一步暴露, 同时, 边境地区社会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 也对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强了体系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 立足关键节点, 立体多维推进
1. 立足“发现的早”, 坚持信息制导
坚持信息制导, 一是要完善信息收集网络。边境地区大多以农村为主, 因此, 可以在农村实施治安定点户建设, 在每个村民小组选择1至2名热心治安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治保积极分子, 作为警民联系的定点户, 及时收集社情民意, 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在各行政村设立警务室, 推行民警驻村制度, 及时掌握治安动态, 指导防控。二是要扩大社会举报网络。边防部门应当通过典型宣传, 重奖有功人员, 提供法律保障等途径, 大力弘扬惩恶扬善的见义勇为精神, 鼓励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举报, 尤其要加强对出租车、客运车辆驾驶员等这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从业人员的宣传, 与他们进行信息互联, 努力延伸信息触角。
2. 立足“管理严格”, 坚持把握控制
严格人口管理包括加强重点人口管理和流动人口的管理。重点人口是指那些有前科劣迹, 整日游手好闲, 收支反常以及昼伏夜出行踪不定的人员, 对于此类人员, 当地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建立重点人口流动信息库, 平时注重对该类人员信息的采集和积累, 对在治安巡逻中发现的嫌疑人员, 应当严查其身份情况、随身携带的物品、个体特征、活动轨迹, 以及有无前科劣迹, 并且联系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进行核实。
3. 立足“整体联动”, 坚持沟通协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开放性、动态性明显增强, 边境地区的人、财、物流量增大, 过去分散、孤立的单一防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动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社会治安环境的需要, 因此,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从整体出发, 公安边防部门不仅要实行一所接警, 各所联动, 还应当协调好与地方公安部门的配合。
(二) 整合治安资源, 加强群防群治
1. 加强经费保障, 推进治安联防建设
治安联防队是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依靠群众, 在城镇建立的群众性的区域治安防范组织, 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有力助手。做好治安联防建设, 是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 近年来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 导致一些边境地区的治安联防建设出现困难, 如人员流失, 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等情况。因此, 落实好联防队员的报酬是关键。
2. 坚持社会化原则, 加强群防群治工作
建立和完善群众治安防控体系, 是预防和减少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 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的环节, 也是当前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必须坚持社会化, 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群防群治建设。
(三)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防控网络
1. 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快速反应机制, 具有反应的快捷性、打击的主动性、防控的有效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 十分贴合当前边境地区动态治安的需要。公安边防部门应当以边防支队为单位建立起一个枢纽性质的指挥中心, 以边防大队为指挥分支, 着力构建治安防控实战指挥系统。
2. 健全警务保障机制
在警力保障上, 公安边防部门应当立足内部, 进一步精简机构, 调整机关民警充实基层, 做强做大基层派出所。同时, 在制度保障上,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治安巡逻、卡口值守、治安联防队伍管理等一系列治安防控工作制度, 应当坚持每周由值班领导带领督察人员进行不少于2次的抽查, 对脱岗和出岗不出力的民警, 及时通报批评, 切实增强全体民警执行防控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保障治安防控体系的高效运转。在考核保障上, 坚持一案一奖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对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破获大案要案的民警和治安联防队员, 予以奖励;对防控责任单位, 以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抓获现行数、提供线索破案数为主要指标, 制定专门考核办法, 科学评估防控工作实绩, 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3. 健全信息预警机制
情报信息在公安边防工作中至关重要, 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 是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灵魂。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发挥基层民警和各种辅警力量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 通过人口管理、入户调查、治安管理等渠道,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采集信息。同时, 还应当加强专业情报信息队伍的建设, 运用专业手段, 对各种治安信息和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加工, 服务决策、服从实战。另外, 公安边防各部门应当立足实际, 在工作涉及的范围内分系统、按行业, 在社区、村组、单位、重点场所等地广泛物建信息员, 布建特情、耳目, 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各类信息, 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信息员网络。
4. 健全网络式巡防机制
公安边防部门应当发挥边境地区治安管理主力军的作用, 努力实现由打击型警务向防范型警务, 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的转变, 根据边境辖区的地理位置, 按照卡点、巡线、控面的要求, 以城区为支点, 以各乡镇治安复杂地段为基点, 构建市、镇、村三级卡口堵控网络;通过分时段、定路线、划区域, 成立夜间治安联防巡逻大队, 形成民警、专职联防人员、义务巡防人员组成的三级巡逻网络。
摘要:“我国陆地共有9个边境省、区, 143个边境县、旗、市, 土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8%, 居住着2200多万各族人民, 其中有近半数为少数民族, 有30个民族跨境居住生活。”除少数几个口岸城市外, 绝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作为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 边境地区具有了很多不同于内地的特点, 其社会的治安形势也与内地不同。特别是边境地区的偷渡问题、毒品犯罪问题、枪支走私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问题等, 给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 加强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治安管理;社会防控;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4-01
一、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间配合不密切。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涉及一切社会治安资源,不仅包括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也包括保安公司及其他专业队伍,还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以及各种群防群治组织等等。在具体的治安防控工作中,有时公安机关只是配合部门,但主办部门以公安机关执法权威高为由,将工作全部推给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对防控工作不闻不问。有的职能部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众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转而找公安机关,对于发生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事故,单位内保部门不积极主动处理,反而交给公安机关。对于群体性事件,一些有关部门只求暂时平息事态。而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问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不断反复,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与协作,无形中加重了公安机关的工作负担,加剧了警力紧张的状况。有的地方把防控工作等同于公安工作,自身不参与,完全由公安机关承担。有的部门从狭隘的部门利益出发,“有利益往上冲,没利益不理会”,极大地削弱了防控工作。
(二)经费投入不足。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一任务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公安工作经费投入也不均衡。如西部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保障问题一直是制约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也是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老大难问题,公安工作经费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三)信息化建设不足。
基础数据平台比较薄弱,存在数据共享程度低、准确性存疑以及数据挖掘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政府部门存在数据开放不够的现象,导致很多数据不能共享。由于技术、数据录入、历史原因或人口流动等因素,个人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存在缺陷。在数据挖掘应用上,尚未形成强大的基础数据平台,难以对各个系统形成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并予以充分挖掘利用。
二、社会治安管理防控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统一指挥机制。
从国内外警务工作的实践来看,警察到达犯罪现场的时间越快,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为此,要在要害部位安装与公安机关联接的监控报警系统,实行等级化防护管理,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置。在110报警指挥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期犯罪新动态,不断调整指挥调度格局,形成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立体治安防控结构,确保警令畅通、指挥有力。除了监控报警以外,还应积极创建移动报警点,加强对移动目标的管理和建设,如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出租汽车和公交车为主的移动报警点,以及针对移动通讯工具—手机的监听监控工作都纳入到移动报警点的创建工作中,有效预防和遏制并迅速侦破侵害移动通讯工具从业人员和以移动通讯工具为作案目标或把移动通讯工具作为作案载体的犯罪行为,形成动静结合遍布全城的报警网络,通过网格化巡逻和网格化布阵系统以及公安机关设施和公安民警装备的改进,进一步提高接警、出警和处警的速度,特别是远距离目标的接处警速度。实行24小时对社会治安面的全时空动态防控,把警力布在一线,由机关化转向实战化,由静态转向动态,由打击转向预防。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在目前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基层公安机关要在“开源”和“节流”上做文章,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对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公安工作社会化进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防控体系建设进行投资,利用社会资金、物资协助做好防控工作。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科学合理地用好有限的资金,以最低的资金消耗获取最大的工作效益。
(三)加强防控体系信息化建设。
镇综治委和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防控工作的分析,监测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违法犯罪信息准确分析,迅速评判,及时传递,掌握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打、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支撑。对重大治安情况要及时上报,对突发的治安问题以适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并通过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形式,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适时做出决策部署。
参考文献:
[1]周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初探——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J].公安研究.2013(05)
[2]王焱.试论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演变与趋势[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03)
[3]袁振龙.治安防控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有效整合我镇防控资源,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形成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镇综治委具体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以派出所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村与企业的防范工作为基础,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警防网、人防网紧密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我镇的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经过全镇上下努力,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刑事犯罪受到及时有力的打击,基本杜绝重大恶性案件,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突出的治安问题得到整治,治安问题较多村和企业的面貌明显改观,治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
3、教育、挽救、改造罪犯,劳教人员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成效,重点群体管理措施到位,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保持较低水平,形势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下降。
4、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突发性治安案件处置得当,正常的生产、生活、教学秩序得到有效保障。
5、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和措施得到有效整合,机制完善、制度健全、人财物保障有力,我镇整体防范水平显著提高。
6、公民遵纪守法,自觉性和防范意识,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动作斗争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健全覆盖我镇各村的治安防控网络
加强警防网、群防网建设,派出所要最大限度的将警力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以派出所巡警为中心,以村巡逻队为基础,把加强对重点地区社会面的巡控作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巡逻力量,提高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同时争取警民结合,重点堵卡和游动巡逻相结合,机动车、自行车、步行巡控相结合等方式,形成点线面全天候防范控制网络。
1、强化巡逻布控。全镇全天单位时段巡逻警力2名,夜间巡逻警力3名,辅警巡逻力量15名。白天重点为各村主要街道及集贸市场,夜间巡逻重点为易发案部位,治安状况复杂区域。
2、加强治安防控预案建设。根据我镇村庄布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安防控行动预案,保障在打击犯罪,处理突发案件时有章可循,提高防范综合能力。遇到重大节日、突发案件时,根据不同地域,必须保证足够的警力和联防队员在最短时间内,按照责任划分到岗到位,并迅速投入查控处置工作。
(二)健全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的治安防控重点仍然在各个行政村,根据各村特点,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多种防控模式,结合我镇实际进行联勤防空。
1、合理布局,加强村巡逻队伍建设。根据村与村之间规模,经济实力不同的状况,由复员军人、村干部、党团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并由镇综治委协调派出所具体组织、指导、搞好各村的巡逻防控。派出所抽调2名组织能力强的民警成立巡逻指导组,负责对我镇巡逻队的日常管理,培训和开展巡逻工作。同时各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加强对本村治安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落实群防群治组织,搞好本村的治安防控,2、大力推动“户院联勤”治安防控建设,把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在充分发挥派出所、巡逻队等治安防控作用的同时,将各村的每家每户划分成若干个组,实现户与组联系、组与村联系、村与镇派出所联系的户院联勤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加强对村民治安防控意识教育,调动农民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积极性。每户与村签订治安责任状,增强每家每户的治安责任意识,使人人成为治安员,形成全员抓治安,户户搞防控的浓厚氛围。
(三)健全企事业单位及重点要害部位,管理防范控制网络。
进一步贯彻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对我镇企事业单位,重点要害部位防控网络建设的指导推动,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派出
所、镇综治委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工作,检查和监督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以法定代表人,治安责任制为核心的内部安全责任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推动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与派出所配合,搞好周边的治安秩序整治,建立长效监控机制。
2、加强全镇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派出所、综治委、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严整治无照经营,违规经营场所,坚决查禁“黄、毒、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健全重点群众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网络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群体仍然是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流动人口、近期回归社会的刑事解教人员,要贯彻市、县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搞好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意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认真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广泛开辟青少年活动场所和阵地,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特别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率,全面实施对轻微犯罪青少年的“挽救工程”,严格预防违法犯罪,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中小学生流失率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引导外来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对流动人口实行有效管理,监督和服务。
3、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坚持组织协调一体化就业安置市场化,帮助教育市场化的思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准管好,预防减少重新犯罪,刑满释放不满5年的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一下。
(五)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网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派出所密切配合,狠抓各项措施落实,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1、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的治安管理,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行业标准严格把关,强化各项防范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2、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依法调节、行政调解在维护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重点围绕农村干群关系,涉法、涉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廉政、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教育。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护群众利益,避免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及各种群体性事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引发重大治安问题。
3、完善各种工作预案。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各单位责任机制
各级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镇综治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当好镇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派出所作为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力军,要切实把思想观念、工作重点、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到预防为主上来,积极推进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建设,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司法部门大力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人民调解犯罪社区校正和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各村把加强村防控组织建设,维护本村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村级群防群治的组织建设,加强社区防控。其它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区防控体系建设,树立全局观念,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合力,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夯实打牢。
(二)建立执法监测机制
镇综治委和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防控工作的分析,监测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违法犯罪信息准确分析,迅速评判,及时传递,掌握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打、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支撑。对重大治安情况要及时上报,对突发的治安问题以适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镇党委、政府定期听取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并通过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形式,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适时做出决策部署。
(三)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XX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村、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社
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创建“平安XX”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我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及省、州、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为依据,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方针,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为目标,以推进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规范化、社会化为重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总体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镇综治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以公安派出所为主体,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多层面、多形式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全面覆盖、多层次、全时空、全方面的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努力,力争使我镇达到“四个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四个明显增强”即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矛盾隐患的能力明显加强;全社会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即偷牛盗马、入室盗窃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校园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破坏庄稼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矿山、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即“平安XX”创建的群众参与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群众对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群众对政法队伍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维稳、综治工作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主任,综治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土管、林业、水利、团委、妇联、人武部等部门负责人为中心成员。按“主体不变、分工负责、整体联动、充分结合、方便群众、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中心统一领导和部署辖区综治、维稳工作;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统一协调处理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统一归档综治、维稳工作资料和案卷。中心建立每月一次的议事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通报会,实行考评、记实制度。
(二)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要求厂有护厂队,校有护校队,集镇村寨有巡逻队,并充分发挥作用。
1、护厂队、护校队要做到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人。
2、以政法干部为主,并抽调镇机关和各站所干部组成集镇夜间巡逻队,定期不定期对街面、主要交通主干线进行巡逻和喊夜。凡抽到的单位无条件服从安排,不服从安排的单位,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对单位负责人不予考核,已安排参加巡逻的干部,无故缺旷一次扣工资50元,连续缺旷三次者,年终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3、每村抽调10名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正派的自己又有摩托车的年轻人组成村治安应急小分队。由镇政府出资将其摩托车喷上“治安巡逻”字样。
4、以村民小组或自然寨为单位,继续巩固和完善“户户联防”,坚持轮流巡逻、值班守夜制度。因“户户联防”工作抓不积极导致辖区内发生偷牛盗马、入室盗窃案件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5、凡积极开展“户户联防”的小组或自然寨的农户,仍然享受坝党发[2005]79号文件规定的一切优先优惠政策。
6、在街面设立一座治安岗亭,保证夜间有人正常值班。
(三)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制订治安防范方案,制作村寨治安防范草图,特别要制定预防偷牛盗马行动预案,控制偷牛盗马案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偷牛盗马案件,村与村之间、寨与寨之间要互通信息,在主要交通要道、主要地段设卡堵截,绝不让犯罪分子逃逸。
(四)建立镇、村、组纵向和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横向信息网络。同时,派出所在治安乱点安插线人,形成信息明暗两条线,并对信息员进行培训。
(五)开展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号召每位机关干部、党员每人捐资购买一个防盗器,在XX村牛昌坪、河东村白岩山两自然寨安装作为示范点,逐步向全镇铺开。
(六)建立镇综治办、司法所和派出所查访工作制度。每月至少深入各村委会一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掌
握治安情况,解决处理问题,为民排忧解难,防患未然,维护稳定。
(七)以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建立村级人口管理联络站,掌握常住、暂住及流动人口和“四类”人口情况。调整充实完善村委会的调解、治保、帮教组织,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方面的工作。
(八)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认真贯彻坝党发(2006)34号
文件《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民自治的实施方案》,讨论制订村规民约。轰轰烈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治安防范、无毒村寨、平安村寨、平安家庭、治安模范户等创建活动。
(九)搞好摸底调查,加强对两劳人员及有劣迹青少年的管理监控。组织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对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并积极协助破案的,视其贡献程度奖励200-2000元。
(十)加强对娱乐室的监控。
(十一)截源堵流,加强阵地控制,截断销赃渠道,加强对金银首饰加工点、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等场所和行业的控制,堵死销赃渠道。
(十二)加强对中小学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学校治安管理。
(十三)建立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包组、组长和护寨队员包农户。并将工作实际与年终考核挂起钩来。
(十四)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访群众、听意见、送平安”活动,倾听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宣传创建“平安XX”、“平安村寨”、“平安家庭”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要求、方法与步骤。同时,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发放《告知书》,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防火、防盗、防骗知识,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十五)加强与周边的协作,积极与周边乡镇建立周边联防,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边界联防组织,建立边界联防治安值班哨卡和治安信息员,互通信息。加强指导,抓好防范巡逻,建立边界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边界联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对治安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要密切配合,共同拦截和打击罪犯。成立边界联合调解委员会,加强对周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监控力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强边界群众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搞好团结,共谋和谐发展。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四月十四日
言材料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经验汇报发言材料2007-02-18 09::06
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格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把××市近年来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同志们进行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努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格局,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打造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启动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程
为争取全社会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我们引入了公共关系理念,启动了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
工程,走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主动争取党委领导对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支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委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主动向党委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每年都要投入近6万元为市委、市人大、市府和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各镇(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企业老总订阅《人民公安报》,赠阅《××市公安》内部宣传资料,增进他们对公安工作的了解、理解与支持。1998年创建住户型多功能警民联系点,2002年创建城区警务室,2003年成功召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都是我们争取党委领导理解与支持的结果。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换来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共识。前任市委书记××同志在视察××市城区防控工作时,对警务室的做法很感兴趣,发出了“与其花钱破案,不如先行防
范”的感慨,并当场指示财政部门每年划拨80万元专款解决80名协勤人员的工资待遇。全国“二十公”、重庆市“一公”会议后,我们在重庆市局驻××市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得到了市委、政府领导的充分理解与支持,最后市委作出了《中共××市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特别是由市委、市府“两办”联合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市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从2005年起,落实了人年均4万元专项公安保障经费,连续三年每年增强警力编制100名,使警力总数与全市人口之比达到万分之六点八,建立全市公安民警医疗保险和定期体检制度,建立了民警因公负伤紧急救治网络,开通了“绿色通道”,重庆市局编发简报肯定了我们的做法。2004年11月,我们启动的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程,已被××市市政府作为全市的科研项
目向重庆市科委申报社会软科学研究项目,目前重庆市科委已立项。
(二)积极推行局党委委员和派出所所长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调动企业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性。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我们推出了警企联系制度,局党委成员和派出所所长分别联系2-3个重点企业,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积极帮助企业及时疏导和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一是积极妥善处理企业与群众的矛盾,确保企业的社会治安稳定。市局党委把稳定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党委成员主动上门征求企业家们的意见与建议,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加深了对“围绕经济建设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认识。重庆天助水泥厂在珞璜征地建厂,老总充分认识到稳定和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从长远着想,从大局出发,厂方以略高于市政府规定的经费补偿给被征地农民,并将失去土地的农民雇用为企业员工,受到当群众的欢迎,企业在施工、正常生产和发展
中没有遇到因群众不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企业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解决了多年来企业与失地农民不和谐这一老大难,对我们有很大启发。对新入驻××市几大工业圆区的业主,我们都大力宣传天助的做法,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2006年我局党委成员和派出所所长先后与企业联系达680余次,进行法律咨询500余次,帮助解决问题170多起。二是协助企业抓好群防队伍建设,增强内部安全感。为加强企业的防控队伍建设,切实减少影响企业发展的治安问题,由治安大队牵头,各辖区派出所配合,在各企业建立社区警务室,并对警务室的协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纳入派出所的管理之中。重庆铸钢厂得知驻地杜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经费紧张的情况后,主动提出由他们出钱聘请5名协勤人员,提供所有办公设施与设备,成立了警务室,由派出所指定专人对警务室进行业务指导,警务室的健康发展使企业与职工都直接受益。目前,全市已成立企业警务室达30个,培训企业保安、巡逻人员、调解员等群防队伍近3000人,各警务室接受群众报警900余次,调解纠纷各类600余次,有力的维护了企业的治安大局稳定。三是及时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为确保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治安、经侦等职能部门对企业周围突出治安问题先后开展了9次专项整治行动,尤其是对干扰企业生产经营,侵害企业及法人代表财产和人身安全等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和严肃的查处,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建立“警务公示”制度,让公众享有充分的治安形势知情权。社会治安防控是全社会的事,我们积极拓展与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渠道,着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进程,大力推行“警务公示”制度,把着眼点放在了引导公众有序参与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实效。2005年,我们共向群众编印、发放治安防范
知识宣传资料15万余份,自编《××市公安》宣传资料10万余份,向群众宣传治安防范知识与技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利用××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先后15次向社会公众播报全市治安形势和典型案例,培育和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和防卫能力。全市各派出所分别在辖区场镇人群聚集的场所建立了60个“警务公示栏”,开辟了发案情况、案件回放、治安动态和民警提示等专栏,为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引导公众的深入发展。
二、充分挖掘潜能,力求最大限度整合社会治安资源
(一)以“推进治保会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农村住户型警民联系点工作。针对新形势下治保会和警民联系点松散、部分功能弱化的问题, 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恢复治保会和深化警民联系点和社区警务工作的报告》,经市人大常
委会研究同意,利用村镇换届选举之机,每个村都落实了增配1名副村长兼任治保会主任,并按村文书标准解决补贴,将警民联系点建设融入治保会建设之中,实现了治保会与警民联系点的联姻,充分发挥其在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等方面的整体作用,拓宽了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渠道,赋予了警民联系点新的内涵。2005年11月初,我们还分别向21个派出所派驻由局党委成员和机关科室主要领导和后备干部组成的工作组专门指导帮助派出所抓好治安防控基础建设,经过历时约80天艰苦细致的工作,从已检查验收的15个派出所辖区的治保会和警民联系点的情况看,发展势头良好,工作运行正常,治安防范功能日益突显。我们协助各村、社区、单位恢复了治保会4个,为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群防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力优势。充分开发和整合民力资源,积极培植治安防控新生力量。
我们先后建立了以出租车驾驶员、清洁工、送奶工为主要力量的义务治安信息员队伍,为每人发放了联系卡,并实行定期培训。同时,协助城区各社区建立了以低保人员为主体的义务巡逻队,各大单位、居民楼院建立了保安员和守楼护院员队伍,外来人口协管员队伍。目前,我们在全市培养各种群防队伍9000余人,群防群治队伍基本普及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各行各业,有效地整合了社会治安资源,充分发挥了民力优势。
(三)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队伍。为加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力度,我们抽调了91名派出所领导或法律知识掌握较全面的民警,担任辖区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到辖区的中小学校上法制课,举办法制讲座,配合社区和学校及时掌握青少年思想状况,做好教育引导。同时,我们加强与市机关工委法制教育辅导团的协作,为老同志提供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创造条件。
目前我们已动员500余名离退老同志参与到关心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中,组建了21支自愿者服务队。我们还连续两年坚持为全局在职民警和离退休干部订阅《青少年与法》杂志,让每个民警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交警大队定时创办的少年交警学校,宣传交通知识,收到显著效果。
三、整合内部警力资源,积极探索新型警务运行机制
2003年5月起,我们推出了把交警、巡警、110报警“三警合一”,组建交巡警大队,实现了一警多能,明确了职责,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市主城区社会面上的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强化了畅通工程,治安防控明显加强,群众安全感和信任度有了很大提升。2005年,为强化对全市治安全局的指挥控制,我们又将110报警服务台与指挥中心合并,通过严格考试从全局内选拔了9名综合素质较好的同志充实到指挥控制中心,并到重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进行了集中
培训,通过一年的运行情况看,实现了运转协调、指挥高效、反应灵敏的目标。我们还在几江、德感、白沙、珞璜几个人口较为密集的镇(街)推行“三队一组”警务模式,加大了对社会面的防范与控制。目前,我们基本形成了以指挥控制中心为平台,交巡警和派出所巡逻队为骨干,出租车驾驶员等义务治安员和其它群防群治队伍为辅助力量的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网络。
2005年,我们以“创建平安××,建设平安重庆”为目标,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在广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们先后开展了12次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立治安案件××××件,查处××××件,有务维护了比去年同期××××件,全年全市共立刑事案件××××件,破案××××件,打击处理××*人,实现了“一降两升”工作目标,在全局民警的努力下,打击与防范工作呈现了互动互赢局面,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明显增强。
一、汉代“里”的设置:
“汉代实行乡里之制,里是地方管理机构中最小的末端单位。”[2]97《续汉书·百官志》载:“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但一里之中的户数不一定为一百家,《三辅黄图》:“长安城中闾里”条载:“长安闾里一百六十。”说明汉代长安中存在160 个里,在这160 里中,据王子今先生整理并确定的有31 个[3]273;《汉书·张世安传》载:“其为故掖庭令张贺置守冢三十家。上自处置其里。居冢西斗鸡翁舍南。”这是一里30 家;《汉书·平帝纪》:“起五里于长安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是一里40 家;《风俗通义·佚文》曰:“里者,止也。里有司,司五十家。”是一里50 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中,最大的龙里户数为108 户,其次是垣里和智里,分别为81 户和68 户,最小的资里为12 户,如果对其18 个里的户数平均计算,得出每个里的户数约为44 户,这与史书的记载基本是吻合的。
周长山先生认为:“里这一基层行政组织的构成,往往受地理环境、人口密度、政治形势甚至经济形式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加之疾病死亡、出生多少、户口迁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经常性地保持一里百家(或数十家) 的定制,显然是不太可能的。”[4]33
二、“里吏”及其治安职能
汉代在里中设置有相应的官吏,如里正、里监门、什长、伍长等。这些人员在处理日常的事务外,均有维护治安秩序的职能,是里社会治安的主要维护者。
1.里正。里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单元,其行政事务的主要承担者为里正,睡虎地秦律《法律杂抄·傅律》载:“匿敖童,及占(癃)不审,典、老赎耐。”整理小组注释:“典、老即里典(正)、伍老,相当后世的保甲长。”[5]87说明秦代将里正称之为“里典”,或简称“典”。《汉书·韩延寿传》载:“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颜师古注曰:“正,若今之乡正、里正也。”说明西汉时期将秦代的“里典”改称为“里正”,到东汉时期《续汉书·百官志五》曰:“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说明东汉时期又将里正称为“里魁”了,为行文方便,本文则统一称之为“里正”。“里正”的治安职责主要是掌里内教化,维持里中的治安秩序等,《汉书·韩延寿传》载:“置里正、伍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后汉书·尹赏传》载:“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说明“里正”对里中的居民除起到“相率以孝弟”教化责任的同时,还有维护社会秩序“不得舍奸人”的治安职能,而在《尹赏传》中“杂举”行为众多人员之中,有里正一职身影出现,就是其维护治安行为最有力的证据。
2.里监门。为了维护“里”中社会治安秩序,还派有“监门人”对出入里门者检查核实身份,这种监门人就是“里监门”[1]61。“里监门”主要治安职能是负责里中的治安、警卫工作,对于出入里门的人给以监督检查,《管子·立政》云:“筦藏于里尉,置间有司以时开闭,阎有司观出入者,以复于里尉。凡出入不时,衣服不中,圈属群徒不顺于常者。阎有司见之,复无时。”文中的“间有司”,相当于里监门之职[4]36。“里监门”通过对里门的严格控制,来实现维护里中治安的目的,在官府进行搜捕罪犯之时,“里监门”往往通过对里门的把守来配合抓捕行动,如汉宣帝时,张敞任京兆尹,惩治长安偷盗,令偷长时:“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6]3221史料中虽未具体说出有哪些人参与了此次“阅出”活动,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应当有“里监门”的参与,因为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通过“里闾阅出”的抓捕行动,里监门作为里门的主要管理者,不可能不知道这次行动,也不可能不参与其中,因为“里监门”主要职责就是查验出入里门者,所以这种大规模的里门搜捕行动,没有“里监门”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次抓捕中,里监门虽然处于协助地位,但是这种协助作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3.什长、伍长。汉代里中百姓按什伍制度进行编制,并设有什长、伍长。“什主十家,伍主五家。”[7]3625秦代称什长为“什典”,伍长称“伍老”,睡虎地秦律《法律杂抄》载:“匿敖童,及占(癃)不审,典、老赎耐。”整理小组将“老”解释为“伍老,相当于后世的保甲长。”[5]87汉代则称为什长和伍长。什长、伍长的治安职能,据《汉书·韩延寿传》载:“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阡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箠楚之忧,皆便安之。”《后汉书·尹赏传》载尹赏为长安令时“乃部户曹椽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这两段史料说明什长、伍长对什伍之中的百姓除有劝导感化及表率作用外,同时还有监视什伍中居民的职能,一旦发生治安事件就需要马上汇报,达到“吏辄闻知”,使得治安信息畅通,从而达到“奸人莫敢入界”的效果。尹赏在维护长安社会秩序打击“轻薄少年恶子”时,就有“伍人”的配合,虽未直接指出什伍之长,但“伍人”之中应当有什长、伍长的参与,这与《汉书·循吏列传》:“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的记载相吻合。
三、“里”中维护治安的制度与措施
1.里围墙及里门管理制度。“里”有围墙和里门,构成一个独立的居住单位。里墙平时禁止翻越,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杂律》明确规定:“越邑里、官市院垣,若故坏决道出入,及盗启门户,皆赎黥。其垣坏高不盈五尺者,除。”量刑的标准是翻越五尺以上高的里墙要“赎耐”,如果翻越破损的墙垣,高不过五尺的话,就免除处罚。同时也证明了汉代里围墙的高度的标准是在五尺以上的。
里墙虽平时禁止翻越出入,但在缉捕罪犯特殊情况下,相关缉捕人员则是可以翻越里墙的:“捕罪人及以县官事征召人,所征召、捕越邑里、官市院墙,追捕、征者得随迹出入。”[8]157这充分体现了汉代对基层社会“里”的治安的重视,显示了汉代相关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与人性化。
正像学者指出的那样:“及至秦汉帝国统一、社会趋于安定之后,里墙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功用则日益凸显,逐渐占据主要地位。”[4]33张继海先生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9]30。
因里周围有墙,所以必须有门以通出入,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先生指出汉代的“里”南北各有一门,称闾,里中有墙将全里隔为两部分,但中间有一门相通,此门称为阎[10]53。在居延汉简中有许多某里某门的记载[11]:
居延西道里不更许宗,年卅五,长七尺二寸,自有舍,入里一门。37·23
觮得安定里随方子惠所,舍在上中门第二里三门东入。287·13
包,自有舍,入里五门东入,舍居延。340·33
说明汉代较大的里可能被划分为几个居住区,称为“第一里”“第二里”,同时在“门”字前面有数字加以区别,张春树先生对此认为:“可能在当时一个里中除了大门之外,内中各户之门又以号数相排,有点像现在的门牌制度。”[10]53可备一说。
由于里墙禁止翻越,所以里门的管理对里中的治安就显得格外重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载:
田典更挟里门钥,以时开;三0 五伏闭门,止行及作田者;其献酒及乘置乘传,以节使,救水火,追盗贼,皆得行,不从律,罚金二两。三0 六
可知汉代的里门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天里门定时开启与关闭,对出入人员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当遇到追捕盗贼、救水火等紧急特殊情况时,里门则随时可以通行,否则里监门要受到“罚金二两”的处罚。
对里门的有效管理,既可监视里中居民,又可防止里外的不法之徒流窜入里中作案,所以里门在维护治安中具有着独特作用。
2.什伍制度。什伍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就存在了,商鞅变法时继续推行,并与连坐制度相结合。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索隐曰:“收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恐变令不行,故设重禁。”[12]2230
《二年律令·户律》载:“自五大夫以下,比地为伍,以辨□为信,居处相察,出入相司。有为盗贼及亡者,辄谒吏、典。”其中“比地为伍”,就是史籍中俗称的“编户民”,“以辨□为信”之“辨□”,当为身份凭证,类似今天身份证[13]19。“自五大夫以下,比地为伍”说明汉初是以二十等爵作为基础,实行什伍编制的,以五大夫爵为标准,将五大夫以下的编户齐民都纳入到什伍编制之中[14]85。
西汉中期后为了加强什伍制度,将关内候以下的居民也列入什伍制度之中,并延续至东汉,《续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
高敏先生认为:“《续汉书》所载虽为东汉之事,但东汉之制直接承西汉而来,可证西汉之制也是如此。表明西汉不仅在什、伍、里的户口编制系统和所管户的多少等方面,均同秦一致;在什、伍居民相互纠察、监督方面也同秦制相同;所不同者,仅西汉废除了什伍连坐之律而已。”[15]77
但什、伍相互纠发的功能,也处在不断变化中,臧知非先生认为,为了达到“居处相察,出入相司”的目的,在进行什伍编制时,将人民按照爵位相等,贫富相当的标准进行编制,尊卑不同是不能为同伍的,在居住空间上也要分区居住,后来随着爵位的变化及贫富的分化,什伍相互监督告发的职能逐步地处于弱化中[16]13。
3.以里为基础的缉捕。在出现治安事件,犯罪份子潜逃的情况下,政府通常会及时发布缉捕文书,这种缉捕文书多是以里为基础,如居延汉简载:
遝戍卒觻得安成里王福,字子文。敬以遝书捕得福,盗械。58·17,193·19
诏所名捕:平陵长雚里男子杜光,字长孙。故南阳杜衍,多□,黑色,肥,大头,少发,年可卌七、八,□□□□五寸,□□□杨伯。初亡时,驾騩牡马乘蓝轝车,黄车茵,张白车蓬,骑騩牡马。因坐役使流亡□户百廿三,擅置田监史,不法不道,丞相御史□执金吾,家属所,二千石奉捕。183·13
史料中的两份缉捕文书均以里为基本单位, 均指出了罪犯户籍所在的县里、名字、年龄、体貌特征,说明了里在维护汉代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上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汉代里周围有围墙,有里门,里门由“里监门”守卫,行封闭式管理,并配合什伍制度等相关制度与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里中犯罪率,所以“里是最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在维护王朝统治秩序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4]30。
摘要:本文以社会治安为研究视角,对汉代基层社会“里”的治安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文章从“里”的设置;相关里吏的治安职能;里中维护治安的制度与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求对汉代“里”的社会治安的秩序维护与防控做初步的探索,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治安管理;社会治安;治安防控机制
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纪工程——三峡工程的主要所在地,三峡库区的19个区县中,重庆市就占了15个,这里也是三峡开发性移民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重庆市相关部门面对库区复杂的治安现状及问题,围绕“强防控、压发案、提高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坚持抓巡防、打基础、强保障,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形成了“社区警务机制化、治安管控多样化、巡防工作扁平化、服务群众精细化”的工作格局,创新了一套由点到面科学、立体、有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三峡库区社区警务工作的创新
为了促进社区警务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再发展,重庆市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深化群防群治工作,多措并举助推社区警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六项机制”,创造社区工作新活力
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公安机关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创新,总结提炼出六项机制——勤务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选拔机制、保障机制为支撑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对社区民警从勤务上严格规范、从方法上悉心指引、从动力上有效激发、从后勤上充分保障,鼓励社区民警为做好社区工作多思考、多实践,多出主意、想办法,给社区警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公安分局对派出所勤务管理机制和勤务运作机制进行了改革,以一个勤务组为单位,社区民警根据本辖区具体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全面承担辖区的执勤、巡逻防范、接出处警的勤务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户访查、管理防范等工作,以夯实基础业务。通过勤务机制改革,彻底解决“猫鼠”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建立健全了以巡查巡防为主业的派出所勤务机制,实现了勤务运作机制由“所内待命型”向“警区实战型”的转换;第二,建立以警组负责为主体的勤务民警与社区民警联勤协作机制,实现由“松散型”向“合力型”转变,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社区警长或负责人不参与值班、家教式点对点培训社区民警,通过评选“社区之星”以及对提供破案打击线索的社区民警追加工作经费等措施,为社区民警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有力地调动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民警专职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打造示范警务室,构筑库区社区工作新阵地
为了打造好社区警务室,三峡库区所在区县公安分局在对现有警务室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集中打造了一批示范化警务室。各示范化警务室除了具备普通警务室所具有的功能外,更加强调与辖区区域特点相联系并能够拓展的相应功能,形成自己的“特色”。示范化警务室所形成的巨大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宣传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警民联系、促进了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成为了社情民意采集点、安全防范宣传点、矛盾纠纷化解点、社区群众服务点。
(三)开展“库区社区民警大比武”,磨练社区民警新技能
针对目前库区所在区县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中老警少、新警多、熟手少、生手多的现状,为了提高全体社区民警的工作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战的目的,相关区(县)局整合相关警种,经过初赛、复赛阶段,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社区民警岗位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从实有人口管理、案件回访、巡逻防范等角度,考核了社区民警对业务工作知识、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辖区情况的熟悉程度。通过考核和交流,社区民警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
(四)举办“库区社区民警座谈会”,拓展社区工作新思路
为进一步推动库区社区警务室建设、了解社区民警的全面工作,相关区(县)局召开大片区社区警务工作座谈会,公安局领导以一个普通民警的姿态与社区民警沟通、谈心,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分享从警工作经验,解答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帮助拓展社区工作的新思路。
(五)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库区社区民警新典型
为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结合社区民警评先创优机制,以“社区之星”、“向人民报告”演讲活动和各类技能比赛活动形式為载体,评选出先进典型,使那些素质高、干得好、群众满意的社区民警脱颖而出,树立典型导向。并通过互联网跟踪宣传报道社区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了比着干、争着干的社区工作活力。库区公安机关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社区民警和“联勤联控”、“网格化巡逻”、“五个一”工作法、“三种语言”工作法等社区工作典型经验。
二、库区流动人口管控工作的创新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有效管理,库区公安机关将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和推行流动人口动态化管控的新模式。
(一)创新流动人口源头管理机制
在“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基础上,增加“以网管人”和“以人管人”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守楼护院、楼长组长等治安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以人管人”,依托相关部门各种网络平台,前移工作端口,挖掘信息效用,强化“以网管人”。通过抓住人、房、地、业、网等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从源头上增强了掌控力,把握了人口流向的动态,做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
(二)创新流动人口双向管理机制
为了全面管控库区流动人口,公安机关采取了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相互配合的措施,打破以前管控的封闭状态,拓宽工作视野,突破人为界限,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优化组合、高度共享、充分应用,释放了区域警务协作的最大效能。流出地公安机关对本辖区外出务工时间较长的重点年龄段流动人口,积极开展身份核查工作,属于工作对象、高危人群、经济反常的人员,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给流入地公安机关;流入地公安机关对本辖区流动人口,定期向流出地公安机关反馈其经济收入、现实表现、违法犯罪等情况。通过协作双方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实现了对流动人口真实的、动态情况的有效掌控,为预防和打击以地域为纽带的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三)创新库区流动人口责任管理机制
一方面以抓派出所辖区出租房屋管理为抓手,认真落实“谁出租、谁负责”的管理机制,通过明确房屋出租人职责、统一制发承租人登记册和派出所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责任状等措施,增强对流动人口出租屋落脚地的掌控;另一方面,根据建筑工地、餐饮娱乐场所等用工单位雇用务工人员情况,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实行用工单位担保负责制,由用工单位指定管理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工作。通过增强房主和业主法律意识,落实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做到“房不漏登、登不漏人”,细化并落实了流动人口管理的责任。
(四)创新库区流动人口追逃机制
充分利用警务网络平台,对检查登记的流动人口一律采集情报信息,并与公安网上暂住人口信息库、工作对象信息库和在逃人员信息库认真碰撞核查,通过逐人落实网上比对,加强网上人口在线跟踪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网上逃犯、及时打击违法犯罪人员。今年以来,分局通过日常检查、网上比对、信息研判等方法,捉获了多名网上逃犯。
(五)创新库区流动人口清查机制
在充分发挥各社区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坚持按照日常清查和集中清查相结合的办法,在提高流动人口登记率、比对率上下功夫。通过派出所警务区民警带领警务文员每天入户调查,每周开展一次清查和不定期开展集中统一行动等措施,不间断地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排查、清查、盘查行动。同时,加大对各派出所辖区劳务市场、出租房屋、行业场所、重点人员聚集地以及外来人员流动密集场所的清查整治的次数、力度和强度,对流动人员做到“知去向、知居所、知动态”。
(六)创新库区流动人口督检机制
一方面,库区公安机关部署派出所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重点区域流动人口动态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地研判人口流动的动态信息,组织专门的督检人员,每周在网上进行督检,每月抽查、倒查并及时通报督检结果;另一方面,坚持把社区民警作为组织社区治安防范、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责任人,将社区民警从派出所日常值班备勤、案件侦办中解脱出来,由社区民警负责本社区警务文职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在人口管理、治安防范、信息收集等工作方面的考核,以考核问效益,提高了流动人口管控的效率。
三、库区巡逻防控工作的创新
公安机关按照“警情导巡,情指联动、指巡合一、巡处一体”的指导思想,以扁平指挥实现精确调度,以警情研判指导库区巡防实战、以网格防控确保巡防实效、以督检考核提升巡防效能,全面优化社会面警务运行机制,形成巡逻防控的强大合力。
(一)以警情研判为指南,提升打击防控“精确度”
库区各区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主持每周召开警情研判会议,对辖区社会治安状况进行动态掌控和即时分析。通过警情研判周报、月报,掌握犯罪规律、特点,分析犯罪动向,预测发案趋势,提升打击、防控的指向性和精准度。通过强化区县、各派出所辖区两级警情研判机制,及时调整巡逻力量和防控重点,切实做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巡逻跟着发案走”,真正让警情分析成为库区警务工作的指南针。
(二)以网格布警为支撑,实现巡防战果“最大化”
构建“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 、统筹“点、线、面、片”的动态化网格巡逻防控体系。一方面,库区各区县公安机关集约派出所、社区、交巡警、便衣、特警力量投入巡逻防控工作,采取着装巡逻与便衣民警蹲守相结合,做到面上有巡逻、点上有蹲守、重点有盘查,实现“在巡逻中盘查、在巡逻中抓现,在巡逻中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社区民警带领巡防队员、楼栋长、物管、保安等巡防力量巡逻,强化对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着装巡逻,同时加强入户走访,强化信息采集,着力发现线索,有效支撑实战。
(三)以督检考核为抓手,确保库区防控工作“见实效”
第一,领导带头,示范引领。库区公安机关领导带头并指导开展巡、打、研、督各项工作,通过正确处理巡逻处警过程与效果的关系,摒弃“重过程轻成效”的观念,避免研判与实战脱节,杜绝盲目巡逻、机械巡逻。第二,细化考核,刚性制约。把发案下降和侵财案件打击比作为刚性指标,考核各单位领导,把提高现场抓获率、降低街面现行犯罪发案率、巡区治安秩序良好作为考核各单位巡逻防控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第三,一线督检,确保实效。库区公安机关领导带队采取明察暗访、设置警情、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一线进行督检,引领各级责任人员深入一线抓督检,亲力亲为抓落实。同时采取视频点调、双向签到、实地检查、督查暗访、定期通报等方式,通过强化督检,确保巡逻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四、服务群众工作的创新
(1)畅通警民沟通渠道,积极方便群众办事。为了积极方便群众办事,库区公安派出所设立了社区QQ警务室,及时将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做法融入虚拟社会管理中,不断丰富群众工作手段。社区民警通过QQ群与辖区群众和单位进行网上交流,并提供法律咨询、户籍管理、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等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得到第一手资讯、第一手服务,实现了网上网下有机互动,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了社区民警与群众点对点式的交流和服务。
(2)打造最赞网络线下活动,构筑市民心理平安防线。为了全方位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加深警民沟通,库区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民意导向服务社会的平台。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和公众参与方式,坚持“网上互动,网下行动”的主旨,精准塑造服务定位,每月推出“圆梦警队”系列主题活动,潜移默化中构筑起市民的心理平安防线,润物无声间传递出正能量,探索出一条新媒体环境下警务群众路线的新路子,得到网络运营商、媒体和广大网友的高度认可。
(3)深入开展“五个千家万户”专项活动。库区公安机关坚持不断落实服务群众举措,细化为民便民措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开展了“五个千家万户”活动,即“走进千家万户听民意,巡进千家万户保平安,防进千家万户保稳定,帮进千家万户解难题,宣进千家万户赢效果”,创新推出了“五项承诺”:“局长手机,时时在线;警民恳谈,月月都有;社区民警,轻松预约;有警必接,处警必果;有问必答,有诉必查。”五项承诺在网上公开后,多家媒体官方微博相继转发,得到市民普遍好评。
通過一系列举措,三峡库区公安机关集全警之力,聚全警之智,创新了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倾力打造了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的服务民生品牌,不仅全面强化了民警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也着力提升了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作者简介:
陈菊娟,女,教授,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学科带头人,治安系副主任;
李振宇,男,讲师,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教师。
【社会治安防控措施】推荐阅读:
社会治安调研11-04
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汇报11-03
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计划05-2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07-05
社会治安调研报告范文07-2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10-05
社会治安六项整治总结05-2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标语07-0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述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