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公安民警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铁路公安民警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精选5篇)

铁路公安民警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 篇1

(马丽 2001级 文秘)指导教师:王哲

[摘要]公安队伍是和平时期为公众利益奉献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公安民警“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民警的各方面压力已成为公安工作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认为造成民警心理压力过大既有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公安机关经费困难,装备不足,岗位压力,社会以及家庭等不尽合理等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进而相应地从领导责任,强化管理,教育训练,更新观念,警务保障诸方面提出了预防对策。

[正文]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时期下公安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增加和扩大。特别是当前警务工作与非警务工作交织在一起,消耗了大量的警力,使公安机关警力本身就紧张的状况无法得到缓解,我们的重庆民警为了完成这些繁重的工作任务,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同时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严重地影响了民警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民警有许多说不清的不适应感,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民警依赖性比较强,易反抗,家庭关系紧张,精神衰弱,焦虑,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公安工作的发展,制约了公安机关作战力的发挥。民警如何正确面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是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经济压力

就重庆铁路公安处来讲,西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属中等偏下水平,铁路民警工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特别是一些沿线贫困地区,拖欠民警工资,以物代薪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民警手上积压着大量警务开支单据无法报销。这既打击了民警的工作热情又给民警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一部分民警的家属因单位不景气,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一份工资应付全家开支,显得捉襟见肘,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之中。在民警补贴的落实上也无异于水中望月,民警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吃饭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既打击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也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岗位压力

1、临时性工作面广量多,民警精力消耗过大。一线业务民警,每周要用近三个工作日的时间去完成名目繁多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比如“春运大会战”,这项工作一搞就是五十天,我们的民警日夜奋战疲惫;又如“夏季社会治安重点整治”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就是加强夜间的治安巡逻,一搞就是一两个月,实行定人、定岗位、定时间,督察到现场办公;另外像“秋季攻势”和“冬季严打”等专项斗争,一个接一个,名目繁多,往往上一个专项斗争还没有扫尾,下一个又在计划中,而且这些临时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指标、要求高,搞得一线民警疲于奔命,效果如何暂且不论,消耗了大量警力和警察体力确是事实。

2、非警务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警力,导致警察体力透支过大。当前,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社会的承诺也越来越多。在完成上级公安机关分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非警务工作也不能一概推辞,要慎重对待。例如前段时间的“非典”工作,已不是一般性的卫生防疫问题,已上升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公安机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的一些民警日夜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尤其是发现疑似病例后,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接触人员的调查和隔离工作。对疫区人员流动到非疫区的调查,我们的一线业务民警,加班加点迅速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公安机关要安排民警到一些隔离区值勤,还要处臵发生的重大治安案件和事件,牵制了我们的大量警力。各地公安机关每年要处理大量类似于“非典”的非警务工作,我们民警的体力透支过大。

3、弹性工作制度不规范,民警的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休息时间得不到保障。上级公安机关要求各基层公安机关普遍实行弹性工作制,这一思路很好,可以解决基层派出所和机关一线科所队八小时以外警力不足的问题。但是问题也就出来了,把民警的工作劳动时间从八小时延长到二十四小时,如何安排我们的民警休息,这是一个涉及到民警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使用警力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了弹性工作制度不弹性的现象,对民警八小时以外的强制性规定,必须要有法律的依据,前提要合法,民警工作时间的相对延长,就是对其休息时间的绝对占用,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警力,做到工作与休息两不误的问题。人不是机器,久张弓必力竭,这是一个硬道理,休息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4、工作环境较差,民警体力透支增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欠发达地区就更差。从硬件方面来说,表现为三差:一是房子差;二是交通工具差;三是其他基础设施差。房子差主要表现在房屋陈旧,阴暗潮湿,办公、生活用房不配套,夏天降暑和冬天取暖设备不全。特别是重庆夏天高温炎热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民警,在闷热的办公室里,警服湿漉漉,肩上搭条湿毛巾,头昏脑胀,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还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们靠的就是去拼体力;交通工具差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的一些乡下派出所,目前只有一辆北京吉普车,这种车辆只能在山区当交通工具,到城市里去办案找不到停车的地方。特别是夏天高温乘车,我们的一些民警风趣地称之为洗“桑拿浴”,那种滋味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知道,出一躺差真是要人办条命;其他基础设施差是指基层派出所与硬件相配套方面的问题。

三、职业压力

每个行业都会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对于警察职员而言,其职业压力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这是一种要时常面对舞刀弄枪的犯罪分子、冒着生命危险排难除险、哪里有危险就要冲向哪里的一种职业。可以看出警察职业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从近两年全国统计的数据看,每年都有近500名警察因公殉职,因公致伤致残的更是不计其数。面临生死考验,紧急关头,警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决不是一般人所能体验到的。除此之外,警察还要面对上级分配的各项硬性指标任务,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侦察取证阶段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琐碎而冗长,有时群众不给配合,还得反复做思想工作,有的基层党政领导特别是最基层民警,把计划生育,抓鸡摸狗的非警务工作也加入其中。这些都是警察所独有的,警察所面对的职业压力也比其他行业要大得多。

四、家庭内部压力

警察要一心扑在工作上,出色地完成任务,背后则需要一个和谐平静的家庭支持他们的工作,要想成为警察的妻子、丈夫,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从当前情况看,绝大多数民警的家属都比较理解配偶的工作,所以他们主动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家务,肩负起侍侯老人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但是有时候,民警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也不是所有的家属都能理解的,有的家属对民警长年累月无规律的加班加点、长期警务外出感到怨恨,抱怨民警很少和家人交流,对自己关心不够等等。对此,许多民警都心存歉疚,在调查中,42%民警为没有尽到子女教育责任上感到不安,非常担心小孩的前途问题,35.9%的同志由于警务繁忙无暇照料老人,22%的同志把家务全部压在爱人身上而内疚。在夫妻感情交流方面,由于工作繁忙,62%的民警没有时间与爱人正常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夫妻感情的促进,也影响了家庭的稳定安宁。

五、社会压力 由于公安工作直接与社会接触,在警务执法过程中极易引起社会对警察的误解与偏见。如: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可能会使警察站到了某个群体的对立面,损害了这些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公安工作的严正性,他们难免不“得罪”一些当地的头面人物(甚至是领导)致使工作难度增大,很多群众对公安工作所付出血汗代价不以为然,公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大肆渲染,有的群众笼统的将社会治安难题归咎于公安工作不利,甚至出现民警被诬告的现象,这些严重侵犯民警合法权益的现象,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

除此之外,给民警带来心理压力的还有上级领导的态度、同事之间的竞争、情感生活的压力等,在此不做进一步分析。面对重重压力大多数民警能勇于挑战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度过了困难。但也有少数民警在压力面前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心理问题,甚至个别民警承受不了挫折或巨大的心理压力走上自杀的道路。从我们调查的反映情况来看,26.8%的民警碰到了无法消除的压力,2%的民警目前已濒临心理崩溃的边缘,他们在发出无情的求救信号。对此,上级公安机关应充分重视此项问题,笔者从基层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公安科技经费的投入,努力实现“科技强警”,减少劳动强度。真正把民警从“人海战术”和手工操作的落后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这是保护和提高民警健康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公安民警的工薪和补贴。建议各铁路局结合公安体制改革,建立单独的警察工资序列,在此之前,要给予公安专门的“公安补贴”同时要保证资金到位。解决民警工作中所必须的通讯、交通补贴,切实改变多劳少得,多干少贴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关心民警家庭生活,了解民警生活疾苦,帮助解决民警子女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把组织的关怀送到每位有困难的民警心中,消除或减少民警的后顾之忧,香港警队的福利服务可以说是十分周到细致。他们的福利工作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包括所有与福利计划有关的事宜,如警队人员子女的教育。婚姻家庭以及个人问题。贷款与补助金,警察合作社,退休警务人员及警察人员家属的就业安排社交康体活动,葬殓安排,度假活动及设施。

二、加强对铁路警察文化建设领导,千方百计动员广大民警积极投身铁路警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

铁路警察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破除文化建设是工会或是政工部门的事等片面的思想观念。各级党政工团领导要高度重视铁路警察文化建设,特别是主要领导在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和工作检查上要突出铁路警察文化建设,要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经常分析研究,及时帮助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难题。同时要带头参加文化活动,提高文化修养,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文化活动中得到陶冶和净化。作为领导干部,有责任对广大民警进行耐心的教育引导,使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节拍,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注意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积极投身于铁路警察文化的实践活动。通过警营文化一个个小气候区的建设来营造整个铁路警察文化大气候的形成。首先要注重铁路警察文化的载体建设。通过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等形式,促进民警学习,沟通文化信息、展示铁路公安风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这一新载体,开设铁警之家,心理咨询热线等内容,关注铁路警察体验,开拓铁路警察视野,丰富警营生活。其次是提高铁路警察文化设施的文化品位。有条件的单位或地区,要通过建立铁警博物馆、铁警俱乐部及铁警图书馆、警体训练中心等设施和场地,丰富铁警文体生活、增强民警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另外,更经常更具体的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有条件的单位要成立警察艺术团体,通过下基层巡回演出来宣传典型、传播知识、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球类、棋类、书画、摄影比赛活动及演讲,歌咏比赛,进一步加大铁路警察文化的辐射力度。

三、改进公安工作,争取社会支持

我国公安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警务复杂,警力不足,备勤时间欠妥,经费短缺,装备落后体制不合理等等。都给警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而其中的多数问题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也是造成大部分警察压力问题的根源。必须加以改进,此外,要把心理健康问题列入警察的教育培训提升,选拔录用和淘汰制度当中,将那些合适警察工作的人,录用和选拔上来,提高我们公安队伍的整体心理素质。现在公安机关在社会公众面前威信不高,人民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不高大,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经常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主要原因有两个:一部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不了解,把警察看作是“万能膏”,警察在工作中稍有闪失便对公安机关产生非议或偏见,二是少数公安民警素质偏低,业务水平较差,在工作中知法犯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影响了自身的形象。对此,各级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宏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使警察得到心理支持,同时要在公安机关的警察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消除一批害群之马,以纯洁公安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四、给予适当的时间补充民警休息以调节工作压力

劳动权、休息权、获取报酬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我们的民警同样享有上述基本权利。公安工作需要我们的民警在完成八小时工作后去加班加点,他们毫无怨言地去做了,作为民警来说已经履行了劳动的义务,同样他们可以获得休息的权利以及获取报酬的权利。获取报酬的权利是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一种原则,任何单位和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基本权利。各级公安机关的政工部门,要加强民警八小时以外加班加点工作的登记管理。在公安机关内部,我们的民警工作确实很艰苦,政工部门在对民警考勤时,不仅仅是对八小时内的考勤,对加班加点情况也要考勤,以此作为年底对民警考核奖惩的依据之一。有条件的地方,在不违反财政纪律的前提下,要妥善解决民警的多劳多得问题;没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做好民警的调休工作。要按规定保证我们的民警享有充分的休息权。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年休假”、“五一”、“十月一日”、“春节”放长假等,在没有特殊的任务下,我们的后勤部门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民警休息时间;要落实经费,每年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安排一线民警疗养休息,使他们长期消耗的体力能够从休息中得到恢复和保养。要定期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警察体力严重或者超严重透支后,势必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后果,患职业病现象普遍。各级公安机关要抓好民警的身体保健工作,要千方百计地落实经费,每年为民警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一些严重的职业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以此来提高我们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换岗、妥善安排,把恢复与保养一线业务警察体力工作落实到实际处。

五、开展警察心理健康保健工作,使我们的民警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逐步健全,社会各界和公安机关内部对民警的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高,我们的一些民警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受到特定的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限制。如政治上的高标准、高要求使一些民警在心理上产生“恐慌”感;刑事、行政执法上的高标准、高要求使一些民警产生过重的“担心”心理等等,对民警形成一种心理上很强的压力,而且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不消除,日积月累,轻者会影响民警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者导致民警的心理健康障碍。

实际上,心理压力是外在客观事物对人体感官刺激形成的力量,表现为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轻者表现为一般压力,也是一种外在推动力,是有益的,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对民警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把握好这个“度”的分寸。目前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譬如开展警察心理保健教育,聘请心理专家、心理医生设立警察心理咨询中心、理疗中心等,效果比较好。各地公安机关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警察心理保健教育,聘请心理专家、心理医生设立警察心理咨询中心、理疗中心等。

综上所述: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是新时期下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警察心理防线最新动态,并及时做出反应,如果长期忽视了这个问题,势必会导致警察总体和个体身体素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公安机关整体作战力的后果发生;要重视警察心理的动态变化,减少警察过分压力影响,落实恢复与放松警察压力的措施,科学使用警力;要注重警察心理健康、心理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全面健身活动,提高全体民警身体总体素质,使我们的民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旺盛的革命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时期公安工作中去。

参 考 书 目

铁路公安民警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 篇2

关键词: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公安民警

公安民警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必须承受比普通人大得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有资料调查显示,有些民警经常出现焦虑、噩梦等心理障碍[1],民警的心理障碍若不及时予以干预矫治,就会严重影响躯体健康,如患高血压、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神经衰弱等心因性疾病,而躯体健康恶化又引发更大的情绪反应而加重心理疾病。这种过度的压力和心理危机不仅影响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而且还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工作效率和队伍建设,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自杀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值得引起重视。本研究调查分析惠州市公安民警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以便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以期提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1~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惠州市一区一县的公安分局、派出所抽取550名民警。所入选的民警均身体健康,无精神疾病史。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1.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行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警龄、婚姻、学历等。

1.2.1. 2 工作压力问卷[2]

包括:①工作压力:高职业风险压力;超负荷工作强度;紧张的工作压力;高标准压力。②家庭压力:赡养父母压力;子女教育压力;夫妻沟通压力;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压力。③社会压力:社会责任压力;职业要求压力;社会评价压力。④个人压力:公开选拨压力;竞争上岗压力;末位淘汰压力。共4个因子14个项目,分5级计分,从5~1分为非常符合~非常不符合,分数越高,压力越大。

1.2.1. 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90个项目。评定时间:可以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通常是评定1周以来的时间。评定方法:分为5级评分(从0~4级),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相当重,4为严重。本研究将520名公安民警的测评结果与中国正常人常模[3]进行比较。

1.2.2 质量控制

所有参加调查研究的医护人员集中进行了调查方法以及填写调查表格的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并进行测量和调查的一致性分析。研究人员到被调查单位,测试前向被测者讲清测试方法和要求,受试者在统一时间指定地点单独填写量表,现场回收,从而保证样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均用Epi软件录入,以双输入法输入数据。采用SPSS 15.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20名公安民警中男316例,女204例;年龄24~58岁,平均(33.74±11.51)岁;警龄6个月~38年,平均(15.02±4.19)年,具体情况见表1。

2.2 公安民警工作压力问卷评分

520名公安民警工作压力问卷得分均较高,其中,女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均低于男公安民警,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公安民警症状自评量表评分

520名公安民警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公安民警需要面对日趋复杂的执法环境,紧张的工作压力,高度的职业风险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在特殊情况下还要应对重大案件和突发事故,长期过度紧张和高强度的压力使他们对工作产生倦怠、疲惫,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身心耗竭综合征[4,5]。正确分析和探讨现阶段公安民警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源,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警察心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1993和1994年两年,美国共有700余名警察自寻短见,是履行公务时牺牲人数的4.2倍。2005年9月受“卡特里娜”飓风重创的美国新奥尔良市警察面临沉重压力,两名警察自杀身死,与此同时,数十人提出辞职。在比利时,从事警察行业的自杀人数是其他行业自杀人数的两倍,平均3个星期就发生一起警察自杀事件。由此可见,警察心理危机问题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与其职业性质有直接关系。警察如果发生心理危机,不仅会对当事人及其家庭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警察队伍甚至是社会产生强烈的破坏,因此,本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以惠州市为样本点,抽取520名民警作为调查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减轻公安民警工作压力方法,为提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由结果可见,本研究所选取的520名公安民警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平均年龄(33.74±11.51)岁,平均警龄(15.02±4.19)年。工作压力问卷评分结果显示,公安民警工作压力问卷得分均较高,女公安民警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均低于男公安民警,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公安民警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是男民警承担了较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因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治安环境日趋复杂,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凸现,刑事犯罪率高居中不下,新型化、智能化犯罪不断凸现,暴力犯罪以及恐怖活动时有发生,公安民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艰巨繁重,危险性进一步加大,在特殊情况下,还要应对重大案件和事故,如枪击犯罪嫌疑人、目睹战友流血牺牲等突发情况,因而公安干警是心理危机的易发人群[6]。

SCL-90量表是一种效度良好的心理卫生综合评定工具,在国内外精神卫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已应用于临床研究。SCL-90量表于1975年由Derogatis编制,包括90个项目,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7]。SCL-90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患者的某方面症状痛苦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先后建立了中国正常人SCL-90常模[2]、我国军人SCL-90常模[8]等。本研究520名公安民警SCL-90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公安民警的工作特点有关,首先作为公安民警,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等重任,经常面对大强度训练、体能锻炼、各种紧急情况和生活应激[9,10,11,12]。其次,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公安民警的职业生活周期体现出职业生活中的黄金时间短、职业生活中衰退期提高等特征。因此,公安民警在主观的躯体不适感、紧张、烦燥、焦虑、偏执等以及好冲动、情绪化思维情感及行为方面表现得比正常人更为突出。

浅谈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 篇3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高频率、快节奏。但是高压强的社会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的畅通,同时还带来了各方面的压力。作为执法者,作为和平年代唯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任务和社会使命,正所谓“国家安危,公安系与一半”。

然而,公安民警同时又是一个流血流汗的群体,其职业特点具有高应激性和高风险性。公安民警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他们最广泛地面向人民群众,时刻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潜在危险,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尽管各级公安机关对民警的身心健康都予以高度重视,倡导从优待警,大力改善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环境,但在这样大的压力面前,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十分突出。

因此,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分析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矫正,对进一步搞好新时期新阶段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又是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构建和谐警营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有助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推进。限于篇幅,本文试

着就公安队伍中基层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即主要针对派出所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了解决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措施。

一、现今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家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同样有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样会出现挫败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而我国目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要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近80%的警察心理压力过大,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其他群体。据公安部统计,现今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然而一线公安民警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随着近几年暴力犯罪的增多,警察因公伤亡的情况日益严重,警察已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得最快的部件。

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在一生中见到的、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用“七要”标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和基层民警反映的问题来看,我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003年浙江省公安厅在杭州、宁波等地公安机关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试点。2005年,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专门就全省公安民警压力状况开展调研。在对省内一县级公安机关的基层民警进行

抽样调查显示,81%民警表示工作压力大,占了绝大多数,24%民警对压力表示难以承受。有40%民警表示心理状态差或一般,48%的民警认为心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调适,43%的民警认为长期处于一个单位工作,产生了心理疲倦。

华夏心理网的一调查显示: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状态;17.9%的民警缺乏从警信心;12.4%的民警性格执拗;12.4%的民警心理恐惧;6.7%和0.5%的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认为干警察这一行太危险,没意思的占23.4%,想离开警察队伍的占了一半。可见,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笔者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时间基本在12小时以上,几乎没有休假时间和节假日,家庭难以顾及。紧张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要求,让许多民警整日超负荷、疲倦地开展工作,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良好。部分民警对于工作懈怠,缺乏热情,对于接处警心生厌倦,对于上级任务敷衍了事,甚至推三堵四,对于群众报案草草了事,脾气粗躁,态度生硬。基层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基层公安民警心理问题常见表现及危害

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民警,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其常见表现及危害如下:

(一)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和认知障碍

当前,由于基层公安工作的高度紧张,在长期或强烈的压力状态下,民警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民警极易产生愤怒、焦虑、抑郁、无助感等不良情绪。此外,民警还会因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认知活动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思维肤浅、狭窄,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缺少独立性和批判性,以及对自我的评价不恰当等。

(二)导致生理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等病症

民警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生理上出现各种疾病,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免疫体系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症状,如头痛、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

(三)缺乏职业热情和自信,工作效率低下

对工作不满意,有厌倦感,无责任心,注意力不集中,效率差;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缺乏激情与创造性,不愿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粗糙,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态度冷硬,工作事故频发;缺少对自己的准确认知,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公正评价。

(四)敏感多疑,人际关系差

这类人由于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有限,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当前公安机关强调组织纪律和团体协作精神,严格上下级制度,使得民警在完成大量工作之余还要以相

当精力应付种种人际关系,因此更容易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易产生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

(五)自控力差,有暴力倾向,严重的后果是侵犯与攻击他人或犯罪

这种人一般具有爆发性格,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可能会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目睹的犯罪行径的熏陶,采取过激行为,导致激情犯罪。

(六)最严重的出现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

一旦长期积压在心中的心理压力不能正常释放,就会因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或对不起亲人而产生自杀念头。2007年8月3日,河南省宜阳县公安局局长,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自杀。这位公安局长在当地百姓中口碑良好。白山自杀与工作压力过大,精神抑郁有着直接关系。长期处于高危险、高强度、高压力“三高”状态下的警察,因为缺乏心理压力释放和心理理疗的必要场所,而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

三、基层公安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基层公安民警自身因素 1.知识、能力的缺陷

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基层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个人的发展需要,诱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了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基层公安民警由于超负荷工作,且工作时间不稳定,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参加固定的学习班,即便自学,持续的神经紧张也使部分民警望而却步。基层公安民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后退与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之间的矛盾,使警察极易产生压力感和不适感。2.身体、心理素质欠佳

一线实战单位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由于警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缠身,大部分民警很少能长期坚持体能锻炼。虽然各级公安机关也会举办一些体育运动比赛,但往往只是少数人参加,长期下来,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较差。3.人际协调能力差

基层公安民警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民警习惯了以管人者自居,限制了人际交往。

(二)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质

1.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 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是我国公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一线实战单位民警加班、备勤或通宵值班现象十分普遍。客观的说,基层领导也想让民警正常休息。但由于案件的随机性,以及不断下达的各项指标等等原因,大多数公安民警仍然长期超负荷工作,休息时间过少,长期处于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中,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

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2005年,全国共有154名民警因积劳成疾牺牲在执行任务中或工作岗位上,占全年牺牲民警总数的37.2%。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75人因积劳成疾牺牲,占全年牺牲民警总数的44%。2007年全国公安机关因为常年的超负荷工作,导致猝死的有211人,占到牺牲总数的一半。同时,积劳成疾牺牲民警多集中在派出所等一线岗位上。事实上,基层派出所民警在进入警界时大多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但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不少基层民警身体健康质量状况却呈现下降趋势。2.公安工作具有高危险性

“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公安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况。随着社会发展,暴力性犯罪日益增多,民警在执行任务中,经常存在着不可预见性,时常身处险境,面对生死考验。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有381名民警因公牺牲,2657名民警光荣负伤。2007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3797人,其中因公牺牲的有452人。2008年有400多名民警因公牺牲。2009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3302人,其中牺牲431人、负伤2871人。而因公牺牲民警的平均年龄只有42岁。新中国成立至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0768名民警光荣牺牲,151468因公负伤。每天都有一个民警倒下,每小时都有一个民警受伤。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承受心理压力的必然性。

同时,近年来随着治安形势日趋复杂,阻碍公安民警执行职务以及暴力袭警活动日益突出。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遭受部分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诬告和辱骂,甚至遭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和袭击,严重干扰和妨碍了公安民警的正常执法,也给公安民警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和困惑。2004年,48名民警在执法活动中遭受暴力袭击牺牲,3786人受伤;2005年,27名民警遭受暴力袭击牺牲,1932人受伤;2006年1至5月有11名民警遭受暴力袭击牺牲,1897人受伤。这些数字中,民警被袭受伤的统计是指按照我国刑法构成轻伤、重伤的,尚不包括轻微伤或打耳光等情形,如果加上这些情形,数字就更加庞大了。

3.警力不足、工作量大

警力构成失衡,警察数量少。世界上许多国家警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三左右,而我国则平均不足总人口千分之一。我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在工作量上,公安民警除了维护治安、打击犯罪,还要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包括各种非警务活动。由于现有警力与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为了完成任务,基层派出所民警只能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经常加班加点,无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还要经常处臵一些突发事件,吃无定量,睡不应时。公安工作的繁重性,让警察疲于奔命,异地作战,生活规律失衡,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这必然

引发心力憔悴、厌倦、烦躁等不良心境。

4.工作带有干涉强制等性质,更容易与公众产生矛盾,出现声誉危机

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常被误解或受委屈,常常不明不白地被群众打,被围观者骂,心理常有窝囊气。而在我国对于那些无理取闹、辱骂、侮辱民警、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现行法律法规没有专门的规定,还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2010年上半年,嘉兴市公安局共办理民警维权案(事)件75件,其中暴力抗法61件,其他14件。被侵权民警涉及派出所64人,交警11人,治安5人,巡警3人,主要集中在一线民警身上。2010年2月12日晚,某派出所一姓朱的民警在处臵一起醉酒人员闹事案件过程中,遭到醉酒人员许某某的暴力阻碍,民警脸部、颈部多处被抓伤,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5.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

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还得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权钱交易”、“攀比斗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腐蚀。办案民警不仅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还要抵御犯罪分子家属的诱惑或恐吓、被害人家属的无理取闹等。

6.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

公安工作的强制性和保密性,使基层一线民警受到群众较多的

误解、偏见甚至打击报复等不公正待遇。如执法严格常常引起社会上的非议;发生重大案件一时难以侦破,会遭到社会的责难等等。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或自身的影响力,不负责任地失实报道,推波助澜,都给警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严重挫伤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如上海的杨佳袭警案,杭州的70码事件等等。

(三)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压力 1.情感压力

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不能与家人生活步调一致,散多聚少。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结果使广大民警在承受繁重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备受感情的折磨。2.经济压力

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警察职业的低收入状况与其他职业的高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民警心态失衡,出现不正常的心理问题。警察属于公务员系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这无疑会挫伤警察的工作积极性。3.个人欲望受挫

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的个人需要,比如晋职升衔、进修深造、情感婚恋、子女就学等问题。但是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成了民警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

三、解决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在招录民警时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

在录用新民警的考试和公安院校招生时进行科学的心理素质测试,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不得录用,并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严把“进人关”,确保新招收的民警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进一步改善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激活内在动力 要在公安人事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应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如合理使用警力,保证休假,适当安排疗养等,使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又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激发民警工作热情

增加警力,警力下沉,合理配臵警力资源。解决基层公安职能交叉问题,避免重复劳动,缓解民警疲劳感。要对各业务部门的职责任务进行全面的分析,严格按照公安部《关于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臵的指导意见》合理配臵机构,调整警力部署,坚

持依法用警,慎用警力,减少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确保有限的警力发挥更大的效能。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现在,人民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不高大,威信并不高,警察在执行公务中经常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职责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不甚了解,把警察看成是“万能膏”,警察在工作中稍有闪失便对公安机关产生非议或偏见;二是少数公安民警素质偏低,业务水平较差,在工作中执法犯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影响了自身形象。

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弘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使警察得到心理支持。同时要在公安机关的工作、训练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以纯洁公安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五)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

党委、政府应关心民警的家庭生活,解决民警经济待遇偏低等问题,要积极帮助民警解决诸如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的困难,尽可能多些时间让民警与家人团聚,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同时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 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让他们少一份心力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六)加强民警心理训练

在公安教育训练中,针对民警的心理状况,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培养民警的意志品质,培养民警承受压力的能力,加强民警人际交往的能力。要把警察心理学知识、心理素质训练等纳入新警、警衔晋升等培训内容,并逐步将心理训练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科目,不断提高民警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七)设立心理保健机构

在公安政工部门中设立心理保健机构,设臵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强化民警心理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

(八)民警个体要善于自我调节心理问题

铁路公安民警心理状况的调查和研究 篇4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相继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迅速掀起公安队伍“创先争优”的新高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公安队伍中,确实存在民警思想意识淡化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言行上,直接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特点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民警在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方面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实践证明,公安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面对各级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的新要求,面对群众日趋强烈的各类诉求,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形象。分析当前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敬业精神衰退,进取精神减弱。一些民警对工作付出、待遇报酬等进行纵向、横向攀比的心理更加强化,对个人利益过分关注而产生心理不平衡,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静下心、沉下身来实实在在干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主动研究、解决公安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的领导也越来越少。基层公安队伍开拓意识、创新意识缺乏,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一定范围内存在。

(二)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难情绪增多。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展的同时,公安工作任务量也越来越大,再加上警务、处突任务以及各种非警务活动的增多,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队伍普遍滋长疲劳厌战情绪,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反映出基层所队所承担着来自各级公安机关的各种专项工作和县局各业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越积越多的专项工作、基础工作、交办工作,使基层民警不堪重负,形成了所谓“上级部署工作,一级压一级,基层没法压,应付就交差”的思想,不仅反映出基层所队不堪重负的窘况,而且也反映出基层民警对上级部门不实事求是、不理解基层的无奈。不少基层所民警认为这样走下去,派出所工作永远干不完、干不好;一些民警认为单是应付上级各项工作都很困难,哪里有时间下社区、搞防范和专心致志侦查破案,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职业认同感降低,人才流失增多。从外部原因看,近年来非警务活动量的增加,使得民警时常处在社会矛盾聚焦点上,成为指责、辱骂、投诉对象。加上社会对警察期望值过高、执法保障的欠缺、媒体导向的偏颇,更使基层民警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导致心理失衡和职业认同感的下降。从内部原因看,民警自身的成长道路、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职业认同感的日趋淡化。职业认同感的下降,既说明了当前民警的价值取向确实存有一些问题,同时也反映出民警得不到合理休整和有效疏导的无奈现状。

(四)工作生活压力大,社会认同感低。长期以来,我们各级公安机关喊出的“从优待警”的口号永远跟不上“从严治警”的节奏。由于社会多种原因,警察的高大形象在人们心目中被颠覆。民警在互联网论坛上不敢表露自己职业的感觉,因为你在网上说你自己是警察,就会骂声一片,什么“狗腿子”、“批着羊皮的狼”等仿佛在网络上已经成了警察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基层民警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中亲人,导致家属埋怨和不理解,也造成心理压力大,民警普遍感觉现在自己是真正的“没钱也没时间”的人。

二、原因分析

(一)重业务轻教育的倾向,导致政治思想教育软弱涣散。基层所队领导普遍认为思想教育是务虚的工作,好坏不易衡量;而提高业务水平,破案打击搞防范,才是叫得响的实际工作。因此对业务学习抓得紧、讲得多,因业务过硬评先提拨的也多。而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大多找不准、抓不住当前民警的思想脉络,不能针对困扰民警积极向上的思想症结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常常就会议落实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教育结果体现的仅仅是责任的下交,形成上级只要结果、不教办法,中层不知所措、照本宣科,基层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的局面。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没有树立起人民警察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是影响民警素质养成的首要因素。

(二)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了警察意识和警察行为的素质养成。“身教胜于言教”,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一个单位的旗帜和方向,其产生的效果犹若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在领导和民警这个关系中,领导的一言一行对民警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或者积极的反应。有的基层领导讲严格执法、讲队伍管理头头是道,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游离于民警之外,享受特权。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极个别领导身上,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远比正面教育的效果大得多。表率、旗帜作用的非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领导的威信,削弱了民警提高自身警察意识、警察行为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奉献与低回报,影响着民警价值观念和心态平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安机关承担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绝大多数公安机关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基层公安民警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超负荷工作状态中,健康常常被透支,甚至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但公安民警现有的收入与政府有些职能部门相比相差较大,一些从优待警的政策和措施还停留在领导的讲话稿和文件中,很难落到实处,挫伤了民警感情。

(四)规定、禁令弹性化执行趋势,纪律刚性约束力被弱化。当前,上级公安机关制定下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禁令,从内容上看几乎涵盖了公安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和禁令对基层公安民警的要求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距,绝大多数民警甚至部分领导干部都经不起这些制度的检验和衡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现阶段民警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上级领导的决策在贯彻落实过程并没有层层加强,反而是被层层削弱,“再好的制度不落实仍是废纸一张”。特别是近年来,对领导责任的追究力不断加大,致使一些单位领导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当领导就要敢于为下属“遮风挡雨”,对队伍管理和素质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内部消化,不敢正视解决,怕影响本单位的评先创优甚至殃及自身。所以,对队伍出现的问题、对责任民警,往往是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

(五)基层公安民警特殊的角色地位,受负面影响腐蚀的概率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的继续发展,公安机关面临着各种国际和国内矛盾的挑战和考验,各种非正当势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方设法地拉拢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为其所用。就基层公安民警而言,手中都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权力,再加上执行任务时呈现高分散性的特点,因而也随时经受着社会阴暗面和社会丑恶现象的考验。所以,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就要求公安民警能够不断战胜自己,否则,很容易走上“吃拿卡要”甚至违法犯罪的歧途。

三、对策建议

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方面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如果放任不管或者视而不见,则很容易在队伍中扩散、蔓延,成为带普遍性、共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若能引起重视,因势利导,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将其化解,才能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公安队伍。

(一)因势利导、赢得尊重,塑造积极和谐警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警关注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努力工作赢得尊重”是基层民警的心声,实质上是民警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觉醒,是兼顾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一种自觉选择。应积极、正面引导民警这一价值取向,把个人价值目标融入整个公安工作,打造团队精神,努塑造积极和谐警队。

(二)职业认识、回归本源,培育爱岗敬业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关注现实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倡导警察职业道德,焕发爱岗敬业精神。一方面要把构建在警察与政权与人民群众特殊关系上的特殊社会责任、由于警察业务的特殊性而需要特殊奉献等大道理,联系新的实际,更生动、更具体地讲清楚,使广大民警在警察与保护神、警察与公仆、警察与奉献等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上,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另一方面要承认公安民警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既是政治人、法律人,也是社会人、经济人,在要求民警爱岗敬业的同时,正视公安民警追求物质、精神回报的客观需求。只有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体现警察的社会角色。

(三)正视现实、重视诉求,理顺内部分配机制。基层民警并不推崇“金钱至上”,但也渴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与社会整体心态一样,基层民警对目前的分配机制也不满意。因此,稳定公安队伍,必须建立健全与警察工作高风险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过去关于同职级的干部中,警察的工资略高于其他人员的规定,在政策范围内幅度还应再大一些;警察因公致伤、病、残、亡的福利待遇要进一步提高,并由国家财政予以切实保证;公安机关内部分配机制也应采取与业绩挂钩的多种分配方式、使民警不仅能感受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也满意。

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工作探讨 篇5

开展民警心理训练,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是新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和新领域。公安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的开通,全国首批“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相继建立并展开训练,各地陆续着手进行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矫正、治疗(恢复)等工作,充分体现了公安部党委、各级公安机关对广大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标志着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工作已经迈入制度化的实践阶段。

一、开展公安民警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一)公安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亟需开展民警心理训练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警察职业心理压力所直接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到的还要多好几倍。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众所周知,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职业的危险性和警察任务的繁杂性,使民警处于长期的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工作状态。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 严格的纪律约束,与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打交道的不良心理刺激等,都会对民警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目前,我国 正处于体制转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十分繁重,由于现有警力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民警只有超负荷地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又经常应付一些突发性事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接触到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吃无定量、睡无定时,致使“生物钟”遭到破坏。因此,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很容易成为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心理压力和问题,仅从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去考虑、去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远不够的,亟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

(二)民警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亟需开展心理训练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已经不是危言耸听。有调查显示: 中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多的工作量。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1天。加班加点成为基层民警的家常便饭,节假日休息成为众多警察的奢望。除了维护治安、打击犯罪,警察还要提供诸多社会服务,总也做不完的事,让警察疲于奔命。由于精神长期紧张,造成一些民警心力交瘁、厌倦、疲乏、失眠、烦躁等不良心境,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瞭望》周刊杂志XX年10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属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人员,警察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公安部专题调研组曾对黑龙江、广东、四川、**等九个省的民警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表现为:在自控能力方面,有些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极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保持情绪稳定;在适应能力方面,有些民警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性格固执,面对急剧的社会变革及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式的变化,甚至工作岗位的变动,易出现强烈的心理波动;在耐挫力方面,有的民警意志薄弱,敏感多疑,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和压力;在人际交往上,有的民警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存在自傲、刻薄、自卑、虚假等不良心理。随着社会民主法制不断发展完善,群众对民警的执法水平、执法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警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实中不时存在极少数民警在执法中出现问题,媒体就会大肆炒作报道、群众就会议论纷纷……。此外,民警还受到来自家庭、亲戚、朋友等方方面面情感上的压力,工作紧张,生活无序,身心交瘁,来自家庭、社会的心理压力较大,开展心理训练,可以让民警掌握科学的疏导、释缓和减压的方法技巧,增强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构建和谐警营需要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训练

民警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能力和执法为民水平。过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健康的 心理状况,极易导致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专家认为,许多民警违法犯罪案例其实是心理疾病在作祟,如果民警带着心理障碍工作,必将反映到其执法工作中,在出现心理危机的状况下,轻者出现“冷、硬、横、推”工作态度,效率低下、错误增多、易出事故、遇事退缩不前,对理想和职业的冷漠,因心理疾病导致事业心动摇;重者甚至利用警察职权违法犯罪、危害社会,个别民警在制止犯罪活动或在讯问一些顽固、充满敌意和挑衅的嫌疑人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可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有的民警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导致“激情犯罪”,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工作效率、工作表现,还影响着公安机关整体形象和战斗力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犯罪活动的猖獗,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对民警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民警心理存在缺陷,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的状态,对国家、社会、公民都将构成潜在的威胁危机,与公安民警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促进者的使命要求就会格格不入。因此,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训练, 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警营的基础环节。

二、开展民警心理训练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澄清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界限, 避免将心理问题泛化为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心理问题一直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当身边遇到某人有情绪变化、言行反常时,往往会认为其“思想意识”有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对其进行政治思想式的“说教”,很少会想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加以“诊断”。结果,将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症也归结为思想问题,使一些患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民警,因未得到及时的心理帮助和治疗,在心理问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酿成严重的后果。

(二)澄清心理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万能论”

多年来, 对民警出现的情绪变化、言行反常,往往侧重于从思想上找原因,从管理制度上想办,从意识、道德领域去分析原因,很少涉及心理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过于单一。一部分公安基层领导甚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万能的,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心理问题也就消失了。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法宝”,做起来“轻车熟路”,对民警心理训练则不以为然。实质上,政治思想教育是针对队伍建设特别是个别民警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能发生偏差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予以教育、引导和纠偏,是以纪律制度、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一种工作方法。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则是由于民警心理压力、内心矛盾冲突、心烦意乱、工作不称心、人事关系不和谐,在生理上 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衰退、动作准确性下降、感知度减弱、思维短暂丧失、效率下降等,往往具有普遍性。政治思想工作主要靠经验、靠教育灌输,心理问题则需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借助语言和行为辅导来解决。政治思想工作不能代替心理教育训练。

(三)澄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关系,避免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

传统观念认为,人的心理只有健康和疾病两类。使众多的心理问题被断裂成两截,混淆了健康与亚健康、健康心理与病态心理、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的界限。这在理论上是不完善的,必须让广大民警澄清这种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表明:人群中符合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其余大多人群则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把亚健康这种中间状态排除在外,不符合人们心理的客观存在。这种观念,一方面民警容易把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病态,甚至等同于精神病, 成为“羞耻”的代名词,民警心理问题会被认为是道德问题而被压抑,使有心理问题的民警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转化,而且会对有心理疾病民警的心理咨询、治疗、矫正营造一种不利的环境与心理氛围。另一方面,会使民警忽视亚健康心理的存在,缺乏心理保健意识,不利于心理训练工作的开展。如果使民警科学地认识到在健康心理和病态心理之间有一个范围和跨度更大的亚健康心理区域,而 且由于职业特点、心理压力过大大多数民警都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则民警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更加关注,对心理疾病的态度也会改变对心理教育、咨询、训练和矫正的接受程度会大大增加更多民警的心理问题将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训练,从而有效防止亚健康心理发展为心理

疾病。

(四)澄清心理健康和心理训练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心理训练理念

心理训练作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民警心理素质、释缓心理压力、矫治心理障疾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学科,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实践性特别强。因此,开展民警心理训练,必须遵循心理学规律,坚持科学、谨慎的态度,在训练中要避免几种倾向。一是防止片面强调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顾训练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搞“轰动”效应,纷纷“上马”组织训练。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组织训练,切忌滥竽充数的施教。训练师、咨询师必须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培训,具有深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取得相应的资质。二是防止盲目随意。心理训练要始终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原则,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公安工作特别是警务实战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周密组织训练。三是防止训练简单、低质。心理训练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行为,力忌以传授一般心理学知识替代训练,忌以单调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替代训练,忌以心理行为训练替代心理训练的全部,力忌“单打一”、“填鸭式”训练模式。必须坚持专业、系统、综合、全面训练,融合日常保健、心理咨询、心理网站、心理诊所、心理访谈、心理行为训练、心理矫治和理论学习传授、实战模拟、心理测试、心理恢复、放松训练、情绪调节、意志控制、压力释缓及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治疗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统一,让教官、训练师、咨询师、心理学专家、治疗医师与受训民警形成良性互动。

(五)澄清心理预防与心理矫治的关系,立足“事前预防、普遍预防”开展训练

民警心理健康训练不能局限于一般性的心理知识普及,不能重蹈过去“面对少数民警、重在事后矫治”心理咨询的圈子,应当面向全警、立足预防,根据公安实战要求和警察职业特点,将静态的“坐堂问诊”与动态的心理压力疏导结合起来,建立“面对广大民警、重在事前预防”的心理训练机制,形成层次分明、运转协调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事前预防”是重心,是心理训练的终宿目标。

三、做好民警心理健康训练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心理训练的地位,把民警心理训练和公安教 育训练有效结合起来

当前,公安部已经把在职民警教育培训提升到“基层公安机关的经常性工作和提高基层战斗力的根本措施”的高度,“三个必训”、“大练兵”、“苦练基本功”等如火如荼,各地公安机关应当趁热打铁,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将民警心理健康训练纳入公安民警教育培训体系,并作为初任培训、警衔晋升培训、公安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岗位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在举办和承办的各类培训班中,应当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对受训民警实施一定量的心理训练,保证民警教育培训与心理训练同步运行。通过心理训练,培养民警的意志品质,提高民警的忍耐力和毅力;培养民警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增强民警的心理稳定性;加强民警的适应性训练,培养民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使民警心理素质不断得到增强。

(二)加强心理训练专业队伍建设

这是民警心理训练取得成效的关键。前述,心理训练是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必须从公安实战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抓紧对心理训练专业人员培养。首先,立足实际在现有民警中建立一支以政工干部为主体的心理健康训练骨干队伍。公安部和省级公安机关积极创造条件,为各地培训高规格、高层次的心理训练专业人员;省级公安机关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地民警心理健康训练工作负责人、公安院校教师和各地专兼职心理辅导员专业人员培训;创造条件,启用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并组织有一定心理学、临床医学、教育学

等基础知识和热爱心理训练工作的民警,参加心理学、心理训练知识技能的进修和深造,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心理训练师等资质考试,扩充心理训练队伍。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一支能够覆盖县、市(地、州)和省直各警种、各直属部门,基本能够适应公安队伍建设需要,达到一定数量及比例、有专业资质和解决民警心理问题能力的专兼职心理健康训练专业辅导员。其次,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改革公安人事制度,广纳贤才,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心理训练专家队伍。在人事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当地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训练辅导员队伍;引入激励机制,招录一批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警补充到公安机关,选调一部分热爱公安工作、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心理学人才,专司民警心理健康研究、训练和辅导工作;争取人事政策优惠和倾斜,从当地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社会人士中聘请一批兼职的、高水平的心理学专家,定期为县(区)、市(州)公安机关民警开展专业的心理服务,提供经常性的日常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疏导、训练和心理治疗 等。

(三)做好民警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 加强民警心理承受能力训练

“授其鱼不如授以渔”,这是民警心理训练的关键。目前,基层民警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甚少,广大民警尚不能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普遍缺乏对心理训练理念、方法的认识、了解和运用, 民警遇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因此,应当把普及心理学知识、传授心理健康训练的方法技巧,加强民警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作为民警心理训练的首要任务,抓紧做好。一是引导广大民警系统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学习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心理保健的途径与方法等,学会科学用脑,学会积极面对挫折,提高身心素质,引导民警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正确认识心理障碍,放下思想顾虑,解开禁锢的枷锁,积极参与心理训练,接受心理健康辅导等;二是引导民警积极进行自我训练,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通过教育和训练,让民警有清晰的认识,有意识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调适自我心理压力的“法宝”,保持心理健康。比如,第一,多从事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有意识地进行基本警体技能、战术(如格斗、擒拿、散打等)训练,提升民警自己在工作时的对抗、抢救、自救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耐心,从而锻炼民警的意志品质,促进多种心理品 质的协调发展,以适应公安工作对民警心理产生的压力。第二,钻研心理学,自学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心理现象的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提高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使民警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避免有过高的期望而产生挫折,培养良好的品质意志和健康的情绪情感,善于从工作中寻找和获得乐趣,保持工作热情,遇到工作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等。第三,使民警掌握心理压力的调节和控制,正确对待民警心理压力产生的必然性和客观性,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减压、释缓和宣泄,消除心理压力的影响和危害。第四,进行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训练,学会基本的心理训练方法。如心理调节、放松训练,放松肌肉、神经,调节情绪、增强意志和自信心、自我暗示等。此外,使民警学习掌握卫生保健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膳食,科学保健等。

(四)建立完善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从加强组织领导、畅通工作渠道、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机制,为民警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维护民警心理健康。一是建立民警心理健康医疗制度、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制度。开展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做好民警心理素质研究,分 层次、分警种了解掌握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对策等,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热线(网站)、心理测试、强化心理训练等形式,消除民警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培养民警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使其正确对待各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建立民警心理预警机制,为警务实战服务。当民警遇到开枪、杀人,经历惊险、恐怖、紧急或冲击性事件后,可能产生心理应激、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的情景时,强制民警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心理辅导和矫治,如实行强制会见、强制训练、强制恢复等,由专业人员对民警进行心理疏导、恢复训练,为民警提供放松训练、自我宣泄、自我暗示、应激释缓等训练帮助,减轻事件对民警精神状态、工作情绪及工作效率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开展心理治疗。为有心理障碍的民警提供倾诉的场所,及时对民警的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提供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增强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积极实践探索,发挥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实验中心作用

上一篇:晚会节目策划方案下一篇:六年级数学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