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篇1

题目:

院(系):专业:学号:姓名:

完成日期:

课堂音乐剧鉴赏

通过半个学期《鉴赏音乐》的学习,我对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乐理技巧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观后感。

《妈妈咪呀!》中填满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充满幸福感的音乐剧。整部作品宣扬的是一种感性的自由,不为生活压力和世俗的眼光所约束,不要被苦闷禁锢了自己的本性,尽情高歌尽情起舞,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焕发青春的魅力。它讲述了单身妈妈唐娜带着自己可爱美丽的女儿苏菲在希腊风景宜人的小岛上开着自己的小旅馆、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长大成人的苏菲即将踏入婚姻的殿堂,而她的梦想就是能看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目睹这一神圣的时刻。婚期将至,守口如瓶的母亲却丝毫没有透露一点蛛丝马迹的意思。聪明的苏菲终于在母亲的日记本和书信当中找到了线索——母亲已给她的三个前男友发出了参加苏菲婚礼的请帖。不久,三个年纪相仿的成熟男人相继出现在母女俩的小旅馆里:建筑师山姆、旅游作家比尔以及英国银行工作的哈利。与此同时,唐娜的八年未见的死党罗茜与坦娅也及时赶到。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一个待嫁女,一场混乱搞笑的寻亲故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谁是亲生老爸?”这个问题贯穿着整个婚礼。

音乐剧的女主角苏菲是一位美丽可爱的姑娘,她聪明活泼,向往美好的爱情,却又对未来有着比较迷糊的认知。苏菲希望亲生父亲能把自己交给新郎,从而引发了这场欢乐的闹剧。苏菲如夜色里迷人的希腊海,清幽而又不失活力,执着倔强,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评判一部音乐剧是否成功,首先是看它有没有动人的音乐。脍炙人口的音乐也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另一关键。《妈妈咪呀!》不仅是一出戏剧,更是一个大型音乐会。作为观众,当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接连响起时,他们有时甚至会忘却剧情,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复杂,但能将故事的悬念一直保持到剧终,让它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正式剧中精美而又带情感色彩的音乐。

贯穿整部音乐剧的是ABBA乐队独具魅力的经典音乐、激情四射的舞蹈以及幽默诙谐的喜剧表演。ABBA乐队的音乐高度地与故事剧情的发展融合了起来,如歌曲《Mamma mia》反映了唐娜重见老情人的惊讶、伤感与尴尬;《Lay all your love on me》适情适景地表现了苏菲充满活力的爱情;《Supping through my fingers》体现了唐娜对女儿出嫁的依依不舍之情。可以说,曾经风靡世界的ABBA乐队的音乐在用旋律和歌词为这部音乐剧叙事,音乐与剧情恰如其分地完美融合了在一起。

而舞蹈直接调动了音乐剧的气氛,如《Dancing queen》中迸发青春活力的舞

蹈,单身晚会上的群体舞蹈,还有《Does your mother know》中沙滩上的诙谐的舞蹈,使整个画面变得欢乐喜悦,热闹非凡,同时散发着无穷的青春魅力。正是精彩的舞蹈使《Mamma mia》的画面活了起来,增加的整场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舞蹈也是为叙事而舞,或激情,或滑稽,或优雅,或动情,都与故事剧情的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并推动了故事的进行。

总的来说,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好地与故事糅合在一起,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篇2

关键词:音乐剧,《妈妈咪呀》,启示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国内首个购买国际版权、中国制造的中文版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一面世就广受关注。在短短的时间内, 以锐不可当的态势, 席卷中华大地。

2007年, 《妈妈咪呀》首次进入中国, 在北京连演16场, 打破了北京市场传统舞台剧巡演每站不超过3场的惯例。2011年7月12日, 《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开创了将世界经典音乐剧改编为中文版的成功先例。投资近七千万元中文版的《妈妈咪呀》历经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西安的全国巡演, 再回沪举行首演季的最后一轮演出, 历时半年之久。据统计, 半年来, 该剧共演出180多场, 在各地都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可谓观众踊跃观看, 媒体好评如潮。观众人次逾21万, 票房收入突破8000万元。不仅为中文音乐剧的市场生存创下了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价值等多项记录, 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2年8月17日, 在问世31年的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猫》拉开首演大幕之时, 中文版的《妈妈咪呀》在苏州太仓又一次拉开帷幕, 开始了前往哈尔滨、天津、南京、杭州、郑州、海口等全国16个二线中心城市的第二轮巡演, 并以“按周卖”的演出模式签下百场订单, 打破了国内项目巡演按场卖的老规矩。

据相关统计显示, 《妈妈咪呀》拥有一份显赫的成绩单:1999年, 伦敦西区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 打破了伦敦票房记录。2001年, 进军百老汇, 演出约2000场, 超过经典《音乐之声》, 成为百老汇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之一。2004年, 韩国版本演出创下了韩国戏剧的最高纪录。2007年, 好莱坞影帝汤姆·汉克斯将该剧搬上好莱坞银幕。如今, 《妈妈咪呀》已经拥有14个语言版本、在全球20多个国家、240多座主要城市上演, 创造了20亿以上票房佳绩, 观众人数已近半亿, 是目前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 据说每晚都有1.8万名观众在欣赏这部音乐剧的演出。这部被誉为“世界第一音乐剧”的作品, 在中国观众的热情拥趸中又一次站在了成功的巅峰。

《妈妈咪呀》的大获成功, 对于音乐剧文化积淀并不深厚的中国来说, 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类共同情感、文化内涵与演出形式的传递, 同时不容忽视的还有现代演出市场运营思路的开拓与尝试。

一、文化内涵体现人类共同情感

故事发生在一个新娘, 新娘的妈妈和三个有可能是新娘父亲的男人之间。独立又活跃的单身妈妈将要嫁出漂亮的女儿, 女儿为了像其他女儿一样, 由父亲挽着手臂交到未婚夫手中, 便偷看了妈妈以往的信件, 擅自邀请了妈妈曾经提及多年未见的3位男士来到一座岛屿上参加自己的婚礼, 借机展开寻父计划, 结果却意外地成全了妈妈美好的姻缘。超级天团ABBA乐队脍炙人口的22首经典金曲, 贯穿全剧, 将欢乐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首先, 《妈妈咪呀》的创作者们以挖掘观众最积极的现场参与意识为主要述求, 调动了多种艺术元素。“大家还想再听吗?”在观众异口同声的“想”中, 三个妈妈带领爸爸孩子们再度欢乐开唱——这是在太仓大剧院预演中上演的精彩一幕。

蓝和白为主色调的简易布景, 衬托出该剧轻松、浪漫的气氛。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人听起来不失温情、微笑和阳光。“我们为什么要在伤感的爱情中沉沦, 为什么要听着伤心的歌儿疗伤呢?”《妈妈咪呀》始终充满着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情绪。剧情老少皆宜, 没有任何理解障碍。

其次, 本剧风格温馨、欢乐、平易近人, 很容易让观众融入演出的氛围, 随着音乐和表演一起唱, 一起笑, 一起哭, 由此给每一个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与共鸣。“欢乐”是《妈妈咪呀》的主旋律, 情绪饱满的演员们, 以完美的唱腔再现ABBA经典歌曲、以热情如火的舞蹈诠释欢乐的真谛、以生动的表演刻画生活。“会心的微笑、意外的爆笑、动容的落泪和掌声雷动”, 台下观众的情绪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对于任何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与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 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容忽视的吸引力。

音乐剧最大魅力之一, 是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变化的音乐。《妈妈咪呀》采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知名经典乐队ABBA《妈妈咪呀 (Mamma Mia) 》《舞蹈皇后 (Dancing Queen) 》《胜者为王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钱、钱、钱 (Money, Money, Money) 》以及《给我一个机会 (Take A Chance on Me) 》等二十二首流行金曲。既有适合年轻人、充满了俏皮和天真的跳跃性乐段, 也有更加成熟、情感丰富甚至略带怀旧的曲调。就像1999年《妈妈咪呀》首次登上伦敦舞台时, 制作人Judy Craymer的设想就是将ABBA组合的歌曲放置到一个全新的、独创性的格式——音乐剧中。歌曲通过编剧Johnson的编织获得了重生, 演出中的音乐仿佛穿越了年代和国家的界限, 勾勒出一幅永恒的婚礼画卷所蕴含的欢乐, 甚至是狂欢的影像。音乐剧《妈妈咪呀》虽精深却不孤傲, 它将人们熟悉的流行音乐经典重新带回, 用人们熟知并挚爱的歌曲将音乐重新带回剧场。“观众们疯狂了。他们的确是跳出了座位来, 在剧场中的过道上手舞足蹈, 尽情欢唱。到现在还是这样, 每个有演出的夜晚都是这样。”这是制作人Judy Craymer最愉快地回忆。

通过这些努力, 创作者把视觉冲击力、听觉冲击力、心理感觉冲击力综合发挥到极致, 同时捕获到了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 在演出中制造出最为强烈的“气场效应”, 带动起全场观众高度参与的热情, 带给每个观众无与伦比的、极为热烈的剧场感受。它带给每个观众的是一种突破了任何文化、阶层、国籍、性别、年龄差异的最广大人群的审美感受。

二、演出本土化迈出重要一步

该剧全部由中国人用中文演唱, 首次把英文音乐剧改成中文版, 对白、歌词全都本土化, 在语言上与观众建立了顺畅的交流渠道。尽管故事发生在大洋彼岸的希腊, 虽然这样的情景没有几个人会遇到, 但是主人公面对情感困境的坦荡、真诚和相互理解, 却能让中国观众产生了认同和共鸣。如同编剧Johnson所说:“这里有母女之间的关系, 怀旧的浪漫, 某些人迷失了, 又被重新找回。各种事情都能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关联性。”《妈妈咪呀》里母爱令人动容、甜蜜爱情令人向往、而欢乐更是最直接带给我们的感受……观众的情绪始终跟随剧情跌宕起伏, 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剧情尾声, 明月高悬, 母亲送别外出闯荡世界的女儿, 两人久久拥抱, 令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眼眶湿润。

与其他经典剧目相比, 该剧节奏清晰, 故事紧凑, 气氛欢乐, 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在中文版问世之前, 该剧已经推出多个语种的版本, 这些都为中文版的落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文版的引进、制作和推广, 是一个学习与对接的契机。通过本土化生产、销售, 引进产品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 还可以学习国际先进运作流程和运作经验, 培养本土人才。国际技术团队, 原版舞台道具, 韩国进口音响, 两个月漫长磨合期, 只为给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打造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完美“希腊小岛”。同时《妈妈咪呀!》中文版以顶尖的制作团队, 雄厚的背景支持和充满潜力的市场使得很多在国外学习音乐剧表演的专业人才归国参与。另一方面中方团队在工作方式上采取了驻团工作制。在外方主创离开中国后, 他们仍会按照百老汇与西区式的顶尖要求来训练演员, 这不仅保证了剧目的品质始终如一, 也使得年轻演员收获良多。正是通过对欧美音乐剧的长期借鉴与学习, 日本成为美、英之后又一音乐剧大国。截止到2011年6月末, 仅日本的四季剧团一家演出的美国迪士尼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就累计达到4000场, 入场观众人数突破380万人次。如今的日本音乐剧市场, 一边上演着来自欧美的经典剧目, 一边力推自己的原创音乐剧, 各有千秋。我国音乐剧起步晚, 基础薄弱, 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原创固然可贵, 通过版权引进培育市场、培养人才、积累经验之后再进行原创, 也是值得提倡的务实之举。

据悉, 选择《妈妈咪呀》作为国外经典音乐剧“汉化”的第一步, 应该首先看重的就是这个戏在全球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它本身诙谐的故事情节, 以及四年前该剧英文版的中国之行留下的好口碑和社会影响力。

此外, 经典乐队ABBA的歌曲在中国也具有较广泛的传唱度。全世界的音乐剧里只有它能够打造包括中文版在内的14个版本, 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但这次中文版的意义在于它可能成为中国音乐剧的里程碑, 是我们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和职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描红式搬演乃学习实践的必经之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戏剧工作者的视野。对世界各国戏剧理论、方法、技巧的学习借鉴, 促使音乐剧有可能开始被广泛地引入中国。“在一批音乐剧拓荒者的努力下, 中国戏剧界人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把引进、发展音乐剧之路, 作为中国争取戏剧观众、占领大众文化市场、使中国戏剧进一步走向繁荣的途径之一。”

于是1982年日本四季剧团率先在北京演出了原创音乐剧《安徒生之恋》, 拉开了国外音乐剧来华演出的序幕。1986年上海戏剧学院率先将美国音乐剧《窈窕淑女》作为一个表演班的毕业剧目。1987年中央歌剧院翻译演出了百老汇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 成为国家专业院团搬演西方音乐剧第一。紧接着中央戏剧学院先后在1996年至1997年间, 搬演了日本音乐剧《皇帝的新装》和《青鸟》,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8年成方圆工作室在美国购买了音乐剧《音乐之声》在中国演出的版权, 在京成功地搬演了该剧目。2009年, 由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师生, 通过三个月精心排练制作, 上演了全球首个中文版的《妈妈咪呀》, 并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这种描红式搬演,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复制创作, 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不出国门就能直接接触和体验国外音乐剧魅力的机会。更为欣慰的是为广大戏剧工作者提供了创作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创作过程的成功和失败中, 获得了音乐剧创作的真知灼见, 在创作实践中摸索、探求了音乐剧的创作规律、磨砺了创作技能, 为中国音乐剧进入发展期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原创音乐剧艰难与欢欣的创作征程

中国原创音乐剧曾经经历了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80年代初到2000年,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探索还处于摸索阶段。创作演出呈现出较好势头, 新剧目不断涌现。其中《芳草心》是一部用流行音乐写成的音乐剧, 音乐语言清新、优美,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特别是主题歌《小草》贯穿其间, 唱响大江南北。沈阳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搭错车》也曾风靡一时, 引起轰动效应, 被称为“音乐剧在中国获得的一次真正的胜利凯旋”, 构成我国早期音乐剧本土化探索的经典。之后, 各地涌现出一批音乐剧新作, 其中, 《请与我同行》和《山野里的游戏》是风格迥异又引人注目的两部。它们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共同的美学命题, 即以超逸目光看取人生。同时, 也“向我们展示了音乐剧这种新兴的戏剧样式所包含的无限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及其魅力。”“但从整体看, 市场依然萧条, 上演率、上座率和票房收入始终不尽人意, 产业化梦想离我们还相当遥远。”

“进入新世纪以来, 尽管在全国各地上演的音乐剧已有二十多部, 其中像《我心飞翔》《五姑娘》《快乐推销员》等剧目曾获得“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 《小河淌水》及《我心飞翔》也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初选剧目, 但真正赢得观众认可并取得良好票房的剧目未能出现。”

五、产业化运作新的尝试

二十四年前, 当《妈妈咪呀》在位于英国伦敦西区的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之后, 便一举在随后的岁月里接连创下无数辉煌的记录, 成功跻身于国际舞台音乐剧经典行列。作为百老汇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妈妈咪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超过4500万的观众, 创造了高达150亿人民币的票房神话, 在各国舞台连续12年盛演不衰, 将浪漫、欢乐和笑声带到了世界上的众多城市, 并因此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毋庸置疑, 中文版《妈妈咪呀》的项目运作再一次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表现在良好的票房收益和商业运作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音乐剧大制作项目的实践, 实现了舞台制作的国际对接, 了解和熟悉了音乐剧市场运作的国际商业合作规范,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音乐剧表演、舞台技术管理、宣传推广和运营管理人才。

音乐剧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像原版制作团队的技术总监西蒙介绍的那样:音乐剧除了表演之外, 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元素也对剧作观赏性和艺术性有很关键性的影响。所有环节密切配合, 才能保证完美的整体演出效果。中文版《妈妈咪呀》拥有耗资千万的豪华舞台装置、纷繁复杂的机关、数量与巨星演唱会媲美的五彩灯光。为了这些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 来自伦敦的金牌制作团队除了对演员进行两个月的封闭训练外, 还要求整个技术团队必须进驻专业剧院, 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封闭技术练兵。据中方技术总监介绍, 从技术层面上讲, 《妈妈咪呀》难度超过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同等规模演出。全剧两幕, 换景25次, 几乎平均5-8分钟就换一次景, 重达200公斤的希腊小岛旅馆往返于台上台下10余回。演出过程中, 灯光变化节点更是多达60个。因此, 制作方特意引入了音乐剧国际化制作的“马拉松”式技术合成流程, 用长时间的磨合, 保证所有技术环节万无一失。

实现成本和收益比最大化是音乐剧市场化运作的目标, 随着《妈妈咪呀!》中文版首演一周年临近, 该剧以“按周卖”的演出模式签下百场订单, 打破了国内项目巡演按场卖的老规矩。同时, 通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不断探索, 缩减装台时间、压缩剧院成本等细节的不断完善, 亚洲联创在控制演出运作成本最小化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目前正在国内巡演的《妈妈咪呀》每地装台时间只需要3天, 与2005年上海大剧院引进《剧院魅影》, 2006年引进的《狮子王》, 装台时间将近1个月相比, 节省了大量的舞台搭建时间。

中文版《妈妈咪呀》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地原因, 一是选材, 《妈妈咪呀》通过对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最基本情感的褒扬和认同, 成为最具亲民性、最无文化障碍的优秀音乐剧剧目。在此基础上中文版本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改造, 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本土化, 加上几近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 使人丝毫没有理解障碍, 故事感人可信, 音乐亲切动听。

二是根据中国演出市场的特点, 成功改造了国外推广模式, 创造出符合中国广大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市场营销推广理念。改变单纯独立剧目的简单宣传模式, 引入品牌建设的宏观概念, 亚洲联创推出了独特的为演出商提供“全程辅导式”的营销服务模式, 免费提供本地市场营销咨询和策略指导, 共同分享市场宣传与营销的成功经验, 并监督《妈妈咪呀》品牌使用标准。这一营销策略有效坚定了演出商的信心, 实现了演出商和音乐剧品牌共同成长。

三是首次引入了国际音乐剧产业化标准, 站在更高的起点出发。《妈妈咪呀》是国内第一部完全以国际音乐剧产业化标准, 严格运作的作品。历经三年的漫长谈判,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获准成为该剧中文版在全球华语地区的唯一拥有者。厚达20厘米的版权合同, 从制作到市场推广提出了各种要求, 给出了明确的标准, 细节具体到舞台安装时使用的一颗钉子的尺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携手上海东方传媒集团、韩国希杰集团强强联合, 一起共同成立亚洲联创 (上海)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打造音乐剧产业战略发展的起航之作。从引进版权开始储备人才、学习模式, 继而寻求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与生存之道, 《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试水成功, 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产业制作水平完全能够达到国际标准。

四是开创了中国音乐剧演员职业化道路, 为长期驻场和巡演提供了演员保障。伦敦西区高度专业化的演员训练模式, 打开了中国音乐剧演员职业化发展的大门。通过严格的训练, 使演员具备了长期连续演出的能力。经过在北京连演80场, 全国巡演百余场的检验, 充分证明如此密集的演出强度对这批演员而言已不在话下。

事实证明, 音乐剧市场是要一步一步培育的, 热情的观众是靠一点一滴的努力吸引并鼓励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有能力制作、演出、经营音乐剧, 能够按照国际标准成功运作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原版引进剧目。更重要的是《妈妈咪呀》的成功再次证明, 中国观众有足够的热情接受音乐剧, 其热爱与理解程度不比西方世界逊色。

据悉, 其他亚洲国家, 早在20年前就开展了对英美经典音乐剧的本土化移植。2001年上海大剧院用他们引进的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开启了音乐剧在中国的破冰之旅。21场演出在中国演出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如今, 中国的演出公司以至少平均每年一部的速度引进西方音乐剧。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各地观众对演出需求量和欣赏口味也不尽相同, 运营商亚洲联创没有照搬通常欧美永久驻场一地的做法, 而是从中文版音乐剧如何实现艺术口碑和市场效应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先在一线大城市进行标志性首演, 在轰动效应辐射全国后, 向更多城市铺开。

与此同时, 独领百老汇风骚长达20年, 仅在百老汇就演出7485场, 总票房收入超过3亿8300万美元, 堪称百老汇第一部现代巨型音乐剧《猫》的中文版在上海闪亮登场。“猫”剧凭借其栩栩如生的视觉表现力和极富感染力的音乐, 再一次受到上海观众的热捧。据悉, 《猫》剧票房一路飙红, 开演一周以后票房已轻松跃过1500万大关。

紧接着, 将开启明年制作另一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的谈判。人们耳熟能详的《剧院魅影》, 20几年来上演了8500多场, 成为百老汇历史上上演周期最长的剧目。也许, 让经典中文版音乐剧一部接一部“滚雪球”式巡演下去, 将成为中国内地音乐剧产业化运作的良性模式之一。随着《妈妈咪呀》《猫》中文版以及《吻我, 凯特》《三毛流浪记》《爱上邓丽君》在国内各地演绎原版的同时, 中文版制作、原创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中国音乐剧的产业化之路终于开启。

六、路漫漫, 吾需上下而求索

音乐剧产业化三大衡量标准:“能否长期驻演实现常规化演出,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观众的品牌忠诚度;能否巡演团和驻演团并行, 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能否以音乐剧为引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实现音乐剧产品的带动效应。”

具体到中文版《妈妈咪呀》的发展足迹, 2011年是一线城市大规模巡演和制造媒体发酵效应, 增强知名度的第一阶段;2012年是二线城市大范围巡演建立市场口碑, 实现观众传播效应, 打造美誉度的第二阶段;未来, 如何选择一个城市长期驻演, 巡演团和驻演团并行, 并带动配套衍生产品和周边产业包括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是中文版《妈妈咪呀》实现产业化运作的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 也是未来还需要漫长努力的方向。就如同《妈妈咪呀》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 分别以12年和10年的驻演历史, 持续创造着票房传奇, 并深刻融入这两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血液之中, 成为城市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才是音乐剧长远发展的真正精髓所在。

总体来看, 通过多年的学习、观摩、研究、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音乐剧这种新型舞台戏剧样式, 开阔了视野, 积累了经验, 无论是对欧美音乐剧的历史、现状及其流行趋势的了解, 还是对其艺术和商业化本性的理解和认识、对其艺术高度综合性的把握、对各个构成成分的驾驭和综合能力, 均有了长足进步。

例如上海大剧院《狮子王》全方位的宣传和票务策略就是一次十分成功的经验。《狮子王》在宣传方式上更加专业系统, 采取了低成本、立体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宣传推广策略。不断挖掘新闻热点, 设置宣传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 温馨的广告语“与你爱的人一起来看《狮子王》”一时间在上海的城市中无处不在。同时, 除了市场营销的范畴之外, 借鉴百老汇开展多渠道的戏剧教育, 培育音乐剧观众的策略, 上海大剧院做了40场的针对IBM、英特尔等外企和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的推广宣传活动, 并定期推出与音乐剧相关的讲座。票务方面, 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设立售票点, 并开发了黄金贵宾套票, 荣耀之旅旅游票、家庭票、学生票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票品, 让更多的观众得以走进剧院。

“在近年来的探索中, 绝大多数从业者树立起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实际、创造中国本土音乐剧、逐步培育音乐剧市场并以此形成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崇高美学理想, 对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以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的制作目标, 对中国音乐剧产业化的市场前景, 认识的更加清醒, 实践的更加坚决,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

同时培养了观众, 培育了市场。经过10余年的努力, 音乐剧已经成为大众传媒和许多青少年观众热切关注和喜爱的对象。“尽管音乐剧观众对音乐剧期待激情的爆发和观剧时尚的形成、音乐剧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市场规则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家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不完全取决于音乐剧自身的状况, 但20年来, 我国音乐剧从业者所做的种种努力, 无疑加速了培养观众、培育市场的进程, 为不久的将来中国音乐剧腾飞准备了条件。”

我们还要看到, 上海大剧院利用自身从属于上海文广集团的资源便利, 在宣传领域立体协同作战, 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移动电视、路牌等资源, 统一规划, 全方位启动, 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果;亚洲联创正在逐步引导投资人, 投身到音乐剧行业, 为经典剧目出资, 实现音乐剧产业发展的“金融化”;上海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以华山路剧场为核心, 向北辐射包括百乐门、美琪大戏院、艺海大厦等在内的演出场所, 形成集票务市场、戏剧理论研究教育、戏剧相关产品开发、历史展示博览、戏剧特色娱乐、戏剧主题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上海戏剧大道;由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和北京新纪元文化传播共同成立的合资剧院管理公司“东方百老汇”, 在引进剧目和发展音乐剧本土化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不容忽视的是, 我们在美学观念上, 尚存在一些误区。如:一些人对音乐剧风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组合状态的多变性、灵活性看得过窄、过死, 往往将歌舞剧这一种风格、一种样式定于一尊, 认为非此便不像音乐剧;一些人以为音乐剧的剧本创作必须要讲情节的淡化、故事的简约、人物关系的简化, 留出更多的空间给音乐和舞蹈;或者排斥对话、泛化舞蹈等。

还有一些人市场意识亟待增强;或认为商业化操作只是策划和广告部门的事情, 与艺术生产部门无关。事实上, 音乐剧的商业化本性, 是渗透在创作、制作全过程并具体体现在各个艺术部门和它们的所有工作中的, 它要求我们必须在艺术上贴近观众、贴近市场, 绝对地要求所有艺术部门必须达到一定的商业化标准---这就是音乐剧在艺术上的通性、娱乐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标准。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朝阳艺术与朝阳产业——音乐剧在中国的命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

[2].杨湛.美国音乐剧探索.北京:清华同方数据库

[3].肖明霞.京沪音乐剧市场培育策略.北京:清华同方数据库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篇3

关键词:音乐剧;《妈妈咪呀!》;歌词翻译;植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9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3

1 . 引言

音乐剧《妈妈咪呀!》于1999年在伦敦上演,2001年进军纽约,迄今为止,《妈妈咪呀!》被翻译成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韩语等十三种不同版本,在全球三百多个城市上演,超过五千万观众走进剧院欣赏这部经典的音乐剧,创造了全球二十亿的票房神话。在世界舞台连续十三年盛演不衰,足见《妈妈咪呀!》在全球巨大的影响力。自从2011年7月《妈妈咪呀!》第十四个版本——中文版在上海成功推出以来,《妈妈咪呀!》在中国几座主要城市已经连续演出了一百多场。2013年,《妈妈咪呀!》在中国又开始新一轮的巡演,尽管演出阵容有所改变,但《妈妈咪呀!》受欢迎的程度依然不减当年。

2 .《妈妈咪呀!》中文版歌词的创作过程

音乐剧《妈妈咪呀!》讲述了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一对母女以开旅馆为生。女儿苏菲即将出嫁,她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在婚礼上将她亲手交给丈夫,可惜她的母亲唐娜从来没有告诉她谁是她的亲生父亲。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菲偷看了母亲的日记,发现母亲当年有三个情人,这三个人都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苏菲分别给这三位男士各寄出一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很多中国观众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他们通过非中文版的音乐剧《妈妈咪呀!》以及2008年电影版的《妈妈咪呀!》知晓了这样一个充满悬念和趣味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方,存在着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但是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等,这些情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植入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要使一部音乐剧吸引观众,必须做到好听、好看、好玩。好听取决于歌曲和配乐,而承载歌曲的歌词至关重要。如何将广为传唱的经典英文歌词转换成中文歌词,既能保持原意,又具有可唱性和可听性,是中文版《妈妈咪呀!》歌词翻译的挑战所在。

《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诞生得益于前面十三个版本的成功。据《妈妈咪呀!》主创乐队ABBA成员比约恩·奥瓦尔斯透露,最初他们认为《妈妈咪呀!》只适合英语演出,后来在人们的鼓励下他们尝试用德语翻译,德语版一经推出,大获成功。从此《妈妈咪呀!》被陆续翻译成其他语种,在不同的国家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和欢迎。后来,《妈妈咪呀!》出品方开始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登录中国。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国内很多观众对于音乐剧《妈妈咪呀!》以及电影《妈妈咪呀!》的英文歌词非常熟悉,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以及较高的期望值增加了译者翻译的难度。中文版《妈妈咪呀!》制作方从许多的试译作品中经过筛选,最终选定了五个人的作品,将这五个人分成五组,把他们的中文歌词再翻译成英文发回英国给ABBA的原创审阅,让他们选出合适的版本后发回中方,中方再根据是否押韵、是否有可听性、表意是否贴切等标准择优选择。中方在试演的过程中对既定版本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最终才形成观众所见到的舞台版本。

中文版《妈妈咪呀!》的中国的演出创造了首部西方主流音乐剧被翻译成中文版本在中国上演的历史。与以往的音乐剧先有故事后有音乐的创作模式不同,《妈妈咪呀!》是先有音乐后有故事。剧名《妈妈咪呀!》来自ABBA乐队的一首歌的名称《妈妈咪呀!》(Mamma Mia)。Mamma Mia在意大利方言中是一个感叹词,相当于英语中的“Oh, my God!”以及汉语中的“我的妈呀!”。ABBA乐队的歌曲风格多样并具有内在的戏剧性,这些为《妈妈咪呀!》的制作者提供了创作灵感。他们将这些歌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先有音乐后有故事的创作模式在音乐剧创作中尚属首例。正如音乐剧专家费元洪(2011:17)所认为的那样,对于这种先有音乐再有故事的剧目,其歌曲不是用来推动剧情,而是用来抒发情感。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歌词翻译有别于普通的歌词翻译。而音乐剧翻译属于艺术翻译的范畴,它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经过舞台和观众的多次检验,音乐剧《妈妈咪呀!》出品方数易其稿,终于以理想的样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3 .《妈妈咪呀!》中文版歌词的翻译策略

3 . 1 注重译文的韵律,延续原文的可唱性

当一部音乐剧被翻译成其他语种时,译文必须和原文一样具有可唱性,这是音乐剧本土移植的关键。“译者在将歌词翻译成汉语时,要注意抓住歌词原文的音乐特征,译成汉语之后要对照曲子和歌词原文,反复诵读、仔细推敲,看看译文是否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具体而言,译者在翻译时尤其要注意歌词的节奏和押韵问题”(谢庆立,2009: 132)。《妈妈咪呀!》全剧共有二十多首歌曲,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这些歌曲的插入能充分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强烈地渲染观演氛围。该剧伊始,唐娜偶然发现昔日三个恋人同时出现在她的旅馆里,她非常震惊,一时方寸大乱,主题曲《妈妈咪呀!》(Mamma Mia!)表达了她当时百感交集的心情。译者在翻译这首歌时充分考虑到歌词的韵律。例如

原文:

I dont know how, but I suddenly lose control.

Theres a fire within my soul.

Just one look and I can hear a bell ring.

One more look and I forget everything.

译文:

我不明白,这种不安分的心跳。

心中一把火在撕咬。

一眨眼,我看见你在微笑。

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燃烧。

译文每句话都押的同一个韵尾,这样唱起来朗朗上口。译者对这首歌中的语气词的翻译堪称神来之笔。例如:

原文:

My my, how can I resist you. Mama Mia, does it show again?

My my, just how much I missed you. Yes, Ive been heart-broken, blue since the day we parted.

Why why, did I ever let you go.

译文:

拜拜,不该说得太早。妈妈咪呀,已经逃不掉。

来来,一个拥抱也好。看不到你的时间,要怎么停止想念。

快快,把我带到你的面前。

在对这一段歌词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意译。但意译并没有降低原文的表达力量,反而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唐娜时隔数年又见昔日恋人时的又恨又爱、不知所措的复杂心情。对于原文中出现的语气词“My my”和“Why why”,译者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分别译为“拜拜”、“来来”和“快快”。这样翻译既押韵,又能使得中文唱词保留英文唱词原有的节奏和韵律,在对外来作品本土植入的改造中保留了其自身的特色。

3 . 2 保留部分英文单词,增强歌曲的传唱性

三个旧情人的突然造访让唐娜顿时陷入了窘境,一方面,她不知道如何向女儿苏菲解释这一切,另一方面她更担心他们的到来会搅乱婚礼的计划,此刻的唐娜焦头烂额,心烦意乱。唐娜的两个闺蜜露丝和谭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俩翻箱倒柜找出唐娜年轻时穿过的服饰,扮成摇滚歌星,唱起《舞蹈皇后》(Dancing Queen),鼓励唐娜拿出当年曾为摇滚明星的气概,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唐娜受到了感染,迅速振作起来。三个人到中年的女人引吭高歌,激动而兴奋,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这首歌的歌词翻译应该突出三个女人不服老、不服输的气势。例如:

原文:And when you get the chance, 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

Young and sweet, only seventeen. Dancing Queen.

译文:一旦有了舞台,你就是D a n c i n g Queen。

十七岁甜美多年轻,Dancing Queen。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原歌词中的Dancing Queen被保留了下来,没有译为汉语。这样不仅唱起来比唱“舞蹈皇后”要顺口,而且能保留原歌词的强大的气场,渲染了剧情。每当演员们在台上唱起这首歌的时候,观众犹如置身于现场演唱会,他们的热情被点燃,不管观众的英语水平如何,他们都跟着演员同唱“Dancing Queen”,演出氛围十分热烈。

婚礼的前一天,唐娜向两位好友诉说自己独自经营旅馆的艰辛,歌曲《金钱》(Money Money Money)表达了唐娜的心声。这首歌的歌词翻译中同样也保留了部分原文。例如:

原文:Money, money, money, must be funny, in a rich mans world.

Money, money, money, always sunny, in a rich mans world.

译文:Money, money, money, 谁都想要,再多都嫌少。

Money, money, money, 如此美妙,有钱人知道。

这两句歌词的翻译为了押韵,做到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生活化的语言与老百姓的心理十分贴近。英文歌词中的money, money, money依然保留,如果译为“钱,钱,钱”或者“钞票,钞票,钞票”则即不押韵又显得俗气,势必会降低歌词的艺术格调。

3 . 3 在“神似”与“化境”中实行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我国翻译艺术家傅雷先生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神似”的翻译观。“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罗新璋,1984: 558)。傅雷主张译者应该深切领悟和彻底理解原文,并用译入语将所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译文效果与原文效果相似或近似。“鉴于每种语言体系各自的独特性,翻译上寻求两语言间形式的相似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因此译者所应关心的不是计较原文一字一句之得失,而是传出原作的神韵,况且要想传达出这一‘神韵,译者就必须抛弃原文的语言形式。这就要求译者不得字面翻译原文,而是要首先阐释原文、将原文化为己有”(谢思田,2010: 181)。再以《妈妈咪呀!》中的歌曲《金钱》为例来说明翻译的“神似”效果。

原文:A man like that is hard to find, but I

cant get him off my mind.

And if he happens to be free, I bet he wouldnt fancy me.

So I must leave. I have to go to Las Vegas or Monaco.

And win a fortune in a game.

My life will never be the same

译文:这样的男人很难找,但我怎么就忘不掉。

就算有黄金单身汉,他也不会对我来电。

所以我就只好飞到澳门去搏一票。

看眼前筹码堆成山。

我人生变得不一般。

原文中的拉斯维加斯和摩洛哥在译文中变成了澳门,因为这三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赌场密集的地方。相较于遥远而陌生的拉斯维加斯和摩洛哥,中国观众更熟悉澳门。在翻译中这样巧妙的处理使得中文歌词更本土化,观众感觉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翻译因为“神似”而传神。

“神似”翻译观是对信、达、雅的一个突破,但“神似”并不能取代信、达、雅。“假如说信、达、雅可以作为包括文学翻译在内的翻译工作总的标准,那么传神说大抵只是文艺翻译的一种标准”(罗新璋,1984: 13)。而音乐剧的翻译正是文艺翻译的范畴,因此“神似”翻译是应该大力倡导的,“神似”翻译在两种文化中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有利于二者的对接和交融。

除了“神似”翻译观之外,“化境”翻译观也是一种重要的翻译视角,这是作家兼翻译家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提出的观点,也是他认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为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罗新璋,1984: 696)。苏菲在婚礼前夜对可能是自己父亲的比尔唱了一首“The Name of the Game”,这首歌的副歌部分的歌词如下:

原文: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

Does it mean anything to you ?

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

Can you feel it the way I do?

译文:故事走向何方?

你的角色又是怎样?

故事走向何方?

你的感觉是否一样?

从这一段歌词的翻译来看,译文并没有受到原文字面意思的限制,译者着眼于这首歌在整部音乐剧中的定位,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在翻译时对原文进行了加工。“故事走向何方?”似乎是在向观众提问。因为故事进展到目前为止依然有一个悬念一直未解决,到底谁是苏菲的父亲呢?“你的角色又是怎样?”观众和苏菲一样都心存疑问,在剧中苏菲借用这句歌词巧妙地试探比尔,同时,译者借苏菲之口道出了观众的心声。这种“化境”式的翻译赋予了译文以鲜活、灵动、机趣的品质,使原文滋生出另外一种生机和活力。

4 . 结语

音乐剧的歌词往往用来发展剧情,而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歌曲中的歌词更多以表达情感为主,这给歌词翻译者提供了二度创作的空间。但是作为原版引进的《妈妈咪呀!》,英方对中文版的制作提出了诸多要求和限制,该剧导演保罗·加灵顿期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力求运用有中国特色的短语,让观众感受到这是原创剧而不是一个舶来品。可见,《妈妈咪呀!》歌词的翻译无疑是“戴着脚镣在跳舞”。从《妈妈咪呀!》歌词的翻译策略可以看出译者以“信、达、雅”为基础翻译准则,同时又能针对艺术作品的特性,以“神似”、“化境”等翻译方法发展了“信、达、雅”这一标准。“惟先信而后求达,先达而后求雅”。雅与文艺美学息息相关,音乐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用一种文字将其转换成另一种文字,它的形式之美、内容之美和风格之美只能增不能减。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歌词翻译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它能成功植入中国本土的关键所在。《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为更多优秀的外国音乐剧在中国本土的植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中国的音乐剧的发展、成熟和繁荣,我们也可以将我国优秀的音乐剧以及优秀的戏剧戏曲等译介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将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相信,今后,随着音乐剧领域的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音乐剧的翻译将成为继话剧、电影等艺术作品翻译之后的新领域而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顿官刚.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费元洪.惊喜之后,期待精彩——《妈妈咪呀!》中文版预演观后[J].上海戏剧,2011(8).

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谢庆立.英语歌词汉译研究[J].语文学刊,2009(9).

谢思田.“信、达、雅”重构视界下的中西译理融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妈妈咪呀》观后感 篇4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看《妈妈咪呀》这个节目了,每个妈妈都不一样,但却又都一样,一样的是那份对孩子的爱,对梦想的追求。但很多妈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条件不允许,没办法把自己的孩子带身边,有的甚至半年都没办法回去看一次孩子。都说是为了将来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让孩子再等自己几年。每每这时候,金星总是说出“孩子等不起,不管条件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带身边,即使再苦也是幸福,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对这句话不能说感触非常深,但每次听到,内心都像被针戳了一样难受。我也是一个妈妈了,我的孩子再过十天就八个月了,已经长了两颗牙了,但我还没见到,没有办法天天陪伴在她身边,错过太多她的第一次。因为这份工作,有可能将来连一个月也回不去一趟,我甚至不知道继续这样是对是错。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我,一直对这方面有点缺憾,奶奶非常疼我,但内心中总少了那份温暖。我一直认为只有在妈妈身边长大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小时候发过誓一定不让自己孩子的童年和自己一样,可是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唯有更乐观地面对生活,争取每个月一定回去一趟,希望两年后我们这个家一定要有把女儿接到福州的实力。现在的她还小,奶奶他们在身边就觉得幸福了,但等到上幼儿园以后就不一样了,她心里慢慢就会有疑问。许多小孩甚至都开始比那个爸妈漂亮。其实真的特别想她,走在路上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别的孩子,有时候看着业务员把自己的孙子抱到区里,都忍不住要上前抱抱。

每每觉得生活很累时,我就买上一张彩一票,幻想着中奖,但我连10块都没中过,还经常一个号码都不对,都说没偏财运的人别的运气会更好,希望是这样。

妈妈一咪呀这个节目真的充满了正能量,上面的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也许是因为我没有亲自照顾宝宝的原因,所以我的成长速度远不及他们。

唉,妈妈呀! 篇5

前几天,妈妈炒菜时,不小心把烧得滚烫的菜油倒在了手上,手立刻就红了。妈妈又气又急,连忙打开冰箱来冰手。爸爸见了,劝告妈妈:“这样冰了不好,会起泡的`。”“可这痛着哪!”妈妈反驳道,“不冰的话不痛死人啊?”爸爸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你呀,等着吧,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爸爸走了,妈妈才朝四周望望,缩回手,关上冰箱,站了起来,离开了。

虽然妈妈没有继续冰手,但是大拇指上仍起了一个透亮的大水泡。爸爸笑了笑:“现在吃到苦头了吧?”妈妈生气地说:“什么苦头!我又没做错什么事!”爸爸偷笑着,在电脑上查到了该如何处理被烫伤形成的水泡的资料,并叫来了妈妈,对妈妈说:“你瞧,这上面不是写着嘛!不能用低于5摄氏度的水泡手,否则会起泡的呢!快,按照这上面的方法处理水泡!”妈妈倔强地说:“我才不呢!麻烦!用针一挑不就得了嘛!”说完,妈妈立即起身回了卧室,任凭爸爸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也不听。我便扒拉开了一条门缝偷偷地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

只见妈妈按照电脑上的方法,把针洗得干干净净,用酒精浸泡了一下,轻轻地刺破水泡,然后用纸巾把水泡产生的水擦干净,在周围抹上酒,擦上药,用棉签将药均匀地抹散,包上了一圈纱布,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不由得

《妈妈咪呀!》 中国腔调 篇6

朱迪是英国人,毕业于Guildhill音乐学校,多年从事舞台制作方面的工作,包括1981年卡麦隆·麦金托什的名剧《猫》,此后还加入了韦伯的Really Useful公司。1987年之后,朱迪投身影视业,参与制作了电影《欲望岛》,电视剧《荒岛历险》等作品。

1983年,当时作为助手正在和著名的词作者悌姆·莱斯合作音乐剧《象棋》的朱迪第一次见到ABBA的成员比约·乌尔法厄斯和本尼·安德森。随后便萌发出了援引ABBA的经典歌曲并以此创作一部音乐剧的想法。

之后便是超过十年的揣摩和创作,最终,朱迪终于和编剧凯瑟琳·约翰逊、导演菲利达·劳埃德一起创作出了《妈妈咪呀!》,三个恰好同岁的女人的合作打造出了史上票房最为成功的音乐剧。

1999年4月6日《妈妈咪呀!》世界首演,整个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从未如此欢乐,人们都在过道上手舞足蹈。“《妈妈咪呀!》可以让Prozac(治疗情绪低落的药品)无钱可赚!”有评论如此说道。

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爱情、亲情,找寻自我和真爱的故事,跨越文化的主题让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认同和共鸣;度假、婚礼、剧情的幽默喜庆加上ABBA的经典迪斯科歌曲,观者的心会不由地随着气氛越来越high,这些都是《妈妈咪呀!》成功的原因。

中文版的《妈妈咪呀!》是首部经版权方授权,“全盘汉化”的西方经典音乐剧,实现了众多“第一次”:中国演员、中文台词,22首ABBA乐队的经典歌曲也被翻成了中文演唱。但面对《妈妈咪呀!》的汉化,创作者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更多来自文化差异在观者心理层面的反应,而这个过程既是百老汇经典汉化的启程之旅,也是中国音乐剧的启蒙之旅。

大卫·莱特博迪是中文版《妈妈咪呀!》的执行制作人,2002年他曾把音乐剧《悲惨世界》带到中国,那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原版西方经典音乐剧。当时中国几乎是音乐剧市场的“不毛之地”,但是《悲惨世界》在上海的反应好得让他几乎不敢相信,500元的票被黄牛炒到了2000元依然有人问津,21场演出,平均上座率在98%。

2006年,为了推出《悲惨世界》的中文版,莱特博迪再次来到中国,但是因为版权方对于剧场和自主经营权等多方面的要求无法实现,这个计划最终破灭。《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制作人田元当时也参与了整个过程。

2007年,原版《妈妈咪呀!》在上海、北京、台北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巡演,共16场,成本接近1700万,最终盈利1800万元。这次试水让田元对于中文版有了更多信心。《妈妈咪呀!》的版权公司“小星星”也开始了对中国市场两年的考察。

2009年,田元将一份中国市场商业分析报告交给了“小星星”的相关人员,她所在的“亚洲联创”的主营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陆续推出西方音乐剧的中文版—把西方的创意团队、技术团队,包括舞美、布景、道具,甚至服装制作都复制过来,逐步建立起中国的音乐剧产业。一年之后,“小星星”点头了。

要做一部中国版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在解决了版权问题之后,最重要的便是演员。而演员的匮乏也是中文版《妈妈咪呀!》的第一个主要难题。

外方主创团队的甄选标准和一般的剧组有些不同:高大、英俊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内容,更多的是舞台表现能力,而且要求演员受过良好、系统的音乐舞蹈专门训练,最好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最关键的是要具有“《妈妈咪呀!》精神”,即有力量、有激情、有活力、能够很投入地对待音乐剧。

通过几轮的全国公开招募,女主角苏菲的扮演者还是没有着落,曾经有一位在国内戏剧界颇有名气的女演员毛遂自荐,但还是被外方导演以“不合适”而否定。最终来自台湾的音乐剧演员张芳瑜,以自己的清新、淳朴打动了大家,获得了苏菲一角。

此外,剧中“爸爸妈妈”的角色也相当难找,因此在《妈妈咪呀!》中文版音乐剧剧组中,不少中年角色都力邀话剧演员加盟,除了主妈妈“唐娜”由知名话剧演员田水出演外,上海话剧中心的资深演员贾邱、张璐,儿艺的傅震华都参与其中。而剧中另外一个戏份颇重的角色“谭雅”也吸引了上世纪80年代成名的歌星沈小岑加盟。

随后,如何将原版的歌词和台词用中文表达便是中文版《妈妈咪呀!》面临的又一考验。为了保持《妈妈咪呀!》的原汁原味,主创团队不仅要求所有的中文台词和歌词都必须和原作是同一个意思,还在原文翻译成中文后,找来词作者陈乐融老师进行润色,同时再把中文歌词翻译成英文给版权方进行比对。

而排练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的过程,看词和音是不是契合,如果不和,会要求立刻修改,务求让中文版严格维持原版歌词的意境。当然,由于是在中国用中文演出,主创团队也给了演员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沈小岑在演出的时候还有几句上海话,每次一讲,都引得全场一片笑声。

就如同一场长途跋涉,演出是终点,也是起点。演出之前,对于含蓄的东方人到底能够在舞台上多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妈妈咪呀!》中文版的导演保罗·加灵顿还是有所顾虑,因为此前日本版的演员在舞台上动作还是避免不了拘谨,好在上海大剧院中的欢腾场面足以令人放下担心,“中国演员给了我很大惊喜”,保罗·加灵顿如此说道。毕竟,对于欢乐的渴望深埋于每个人的基因里,而《妈妈咪呀!》则是充分释放这种基因的催化剂,无论它讲得是哪种语言。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并能运用固定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2.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3.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固定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 具:课件、钢琴、哈达、碰铃、沙锤等.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导入:(直接播放课件)

师:小朋友们,高吭的歌声,优美的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呀? 2.师:说得非常好!热情的藏族小朋友让我代表他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欢迎你们!向小朋友们问一声:“扎西德勒”!3.学说藏语:

师:你们知道“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吗?——吉祥如意

生:„„

师:你们真聪明!藏族小朋友正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

二、入乡随俗

过渡语:他们的聚会可热闹了!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好不好?(再次播放《多快乐呀,多幸福》,老师打节奏)

(一)声势律动

1.师: 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把节奏打一遍。(老师边哼边带律动第一段,第二段加快速度)1

师: 让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播放音乐)师: 小朋友们真不错!你们知道真不错,你真棒用藏语怎么表示吗?---巴扎嘿!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 我们把巴扎嘿加到音乐当中去。(播放音乐,和学生一起律动)

(二)学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师:音乐好听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出示歌谱)①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把歌词有节奏的朗读一遍。

②找出衬词部分“查拉羊卓拉”。

师:我们把歌词朗读了一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生:„„

师:你真聪明!大家来鼓励鼓励他,“巴扎嘿”!

师:“查拉羊卓拉”是歌曲中的语气词,表示人们很高兴,很快乐。所以小朋友们要带上这种快乐的心情来学习这首歌。

师:现在老师读上半句,你们朗读衬词部分。(第二段师生互换)

③ 学唱歌曲。

师:请你们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师弹琴范唱)师:现在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师带唱)师: 衬词部分,我们应该唱得有跳跃性,就象老师这样。(师范唱衬词部分)我们再把第一段来一遍。

④ 生自己唱第二段。

师:这一遍小朋友们唱得非常的好!第二段,老师唱上半句,请你们唱下半句。⑤ 男女生交换接龙。

师: 你们唱得真不错!我们来给自己一点鼓励吧!这一遍请女同学唱上半句,男同学唱下半句。(师伴奏,第二段交换,速度逐渐加快)⑥ 齐唱。

师:你们配合得真好!现在,我要请大家一起来把整首歌唱一遍。

(师弹琴,加快速度)⑦ 随乐唱。

师: 让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吧!

三、拓展部分

1.老师带跳。

师:小朋友们的歌唱得这么好,让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跳起来了!(师随乐舞)

师:老师跳得好不好呀?能不能给我点鼓励呢? “上吉其”----谢谢!师:你们想学这个舞蹈吗?全体起立!(师边唱边带跳,再随乐跳一边)2.请学生上台随乐跳。

师: 有哪位小朋友学会了,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吗?(请学生上台跳舞,师弹琴)3.加入声势。

师: 藏族小朋友的联欢会真热闹!让我们来为他们加油,鼓劲,呐喊吧!(随乐带生律动)师: 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呐喊吧!(再带一遍)4.分组唱歌,呐喊 5.加入打击乐器

师: 我们有歌又有舞,要是还有乐器的伴奏就更热闹了,是不是呀?(给学生分乐器)师: 老师这有一些乐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上来组成乐队来为歌曲伴奏,同时邀请刚才跳舞的那四位同学上来伴舞,这边同学来唱歌,那边同学来呐喊.让我们也加入到藏族小朋友的联欢会中去吧!

四、小结

《妈妈咪呀!》音乐鉴赏 篇8

朱迪·克莱梅一直被媒体称为“了不起的企业家”,在去年由她担任制片的电影《妈妈咪呀!》大获全胜之后,她更是成为演出行业的新贵。

从1996年在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的首场演出开始。由她制作的《妈妈咪呀!》音乐剧便在全球开花,到现在门票收人累计超过20亿美元,观众人次累计超过3000万。环球影业,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皮尔斯·布鲁斯南也被这个概念吸引,纷纷加入《妈妈咪呀!》的行列,众星捧月使得去年这部同名电影也获得好评。在音乐剧《妈妈咪呀!》上演10周年之际,朱迪的银行账户已达到近九位数,登上了一年一度的《时代》周日版“富豪榜单”,被评为“2008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富豪”。捞单上一同出现的名字还有安德鲁·韦伯、保罗·麦卡特尼和埃尔顿·约翰等知名音乐人。多年前,她还只是安德鲁·韦伯的作品幕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角色,如今却坐在伦敦西区的高级办公室里,穿着最新款的名牌时装,或许偶尔能从忙碌的工作中回忆起最初的契机。

《妈妈咪呀!》的“教母”

“人人都说那不是开演的好时机。可你猜怎么样?交通停滞了,防护栏升起来了,ABBA的粉丝挤满了整个街道。”

在那个由舞曲、球面灯,爆炸头和喇叭裤组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如果没有接受过瑞典乐团ABBA音乐洗礼的人,那么他的人生几乎是不完整的。1982年,朱迪·克莱梅第一次听到ABBA的音乐便深陷其中,和她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随时会跟着《跳舞皇后》和《给我!给我!给我!》的节奏起舞。然而在伦敦市政厅爵乐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管理与音乐的专业背景注定让她区别于普通的粉丝。她心里早就清楚,自己会成为一名舞台幕后工作者,而非傻乎乎地追捧台前的偶像。

早在1977年毕业之后,朱迪便在莱斯特的干草海马剧院担任舞台管理。当时她住着租来的公寓,没有暖气。不能洗澡,周薪只有30英镑。条件虽然艰苦,但她却乐在其中。到了1980年,她成为蒂姆·莱斯的助手,参与了音乐剧《猫》的制作。1982年,莱斯开始进行《象棋》的创作。合作的对象正是ABBA乐团的两位男性成员比约恩奥瓦尔斯和本尼安德森。虽然这是朱迪与ABBA成员的第一次接触,但一个大胆的想法还是毫不迟疑地跳进了她的脑海:“把ABBA的流行歌曲做成音乐剧怎么样?”

瑞典人的保守和固执让人难以想象。和这两个大胡子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恐怕让无坚不摧的朱迪到现在都还心有余悸。直到1997年,她的这个想法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97年底,她终于获得了歌曲的版权。随后,孤注一掷的她卖掉了自己的公寓用来筹集资金,大家都认为她疯了。后来,她又从宝丽金公司拉来了150万美元的投资作为前期费用。1999年4月首演的情景让她至今仍历历在目:“人人都说那不是开演的好时机。可你猜怎么样?交通停滞了,防护栏升起来了,ABBA的粉丝挤满了整个街道。”

首演数周后,朱迪收到了一个信封。那是她的第一张版税支票,面额1万英镑。就在几分钟前。她还在为投资者们是否会亏钱而烦恼。

50岁的“永动机”

“想当初,我不顾一切投入全部家当,图的并不要是要赚多少回来,而是要看到ABBA音乐在各种表演形式上的价值。”

首演成功后,朱迪的头脑中又孕育着一个更有野心的想法:“为什么不能让《妈妈咪呀!》走向世界呢?就像《猫》和《歌剧魅影》一样!”就这样,《妈妈咪呀!》的全球之旅就开始了。

这其实是一招险棋。2001年在百老汇公演时,美国人尚未走出“9·11”的悲痛。尽管处在如此特殊的大环境下,《妈妈咪呀!》还是很争气地获得了满堂彩。汤姆汉克斯当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给朱迪打了电话:“我的制作公司,想把你的音乐剧改编成电影。”好莱坞的各色经纪公司和制作公司开始陆续向她发起合作意向,但都要求按照好莱坞的方式来做这部电影。“好莱坞那几百万打发不了我们”,在演出界浸淫了快20年的朱迪态度坚决,“我们坚决不卖版权,电影只能在音乐剧主创人员的控制下进行。”这在当时看来又是一个大胆的举动。

对于这个女人“要么按我的要求来拍,要么拉倒”的态度,好莱坞大概是头一次碰上。最后,环球影业耐不住对电影的渴望,答应了朱迪的要求。让梅丽尔·斯特里普做女主角是任何想拍出好电影的导演的梦想。朱迪还记得去纽约见斯特里普时的情形:“见到她时,我就像个小女孩一样‘啊’地叫起来,她也回报了同样的惊呼。”梅丽尔·斯特里普想演这部戏的决心似乎比朱迪还要迫切,她反复地问道:“真的?你真的想要我来演?”当得到确认时,这名被奥斯卡提名15次,获奖两次的老戏骨尖叫起来:“太棒了!我就是妈妈咪呀!”

电影版《妈妈咪呀!》在试映时就获得了空前好评。其中,可能只有男主角皮尔斯布鲁斯南稍微委屈一点。媒体讥笑他“唱起歌来像只毛驴”。布鲁斯南的一番自我解嘲倒是相当云淡风轻:“他们完全可以找个歌手来演,但电影的重点不在这儿。我是来搞笑的,专门负责用007的感觉出演这个角色。”

对于制片人朱迪来说,可谓是豪情满怀:“40岁,我创造了这部歌剧;50岁,我创造了逸部电影。这证明女人可以在任何年龄做她想做的任何事。”这时候,也许朱迪年轻时的朋友们还在大唱ABBA的歌曲《钱钱钱》,而朱迪的荷包都快被撑破了。这部预算6500万美元的电影在垒球已经收获了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是2008年最卖座的五部电影之一。朱迪的身价也理所当然地翻几番,《妈妈咪呀!》主创团队的成员也无一例外地都成了富翁。

这一切换来了今天的朱迪:她住在骑士桥的豪华公寓里,每个房间都点着昂贵的香氛蜡烛,三角钢琴上排着一长排丝质相框。有报道称她又以900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购置了一处200平米的新居,带豪华厨房,俯瞰第五大道。朱迪对于这种敏感的数字话题往往避而不谈:“我更在乎的是这部作品带给我的兴奋和激动。想当初,我不顾一切投入全部家当,图的并不要是要赚多少回来,而是要看到ABBA音乐在各种表演形式上的价值。”

朱迪曾经对梅丽尔·斯特里普大加赞赏:“她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其实朱迪自己也毫不逊色。这个在伦敦北部长大的律师的女儿,让自己的作品走到世界各地,在50岁的年纪,也没有任何松懈的念头。“我发现许多50多岁的女人越卖命工作便越年轻飞扬。要问我现在是不是要在蒙特卡罗好好放松一下?答案显然是‘不’。”

上一篇:关于做好2014届毕业生实习请假手续办理工作的通知下一篇:使用可见一斑来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