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通用9篇)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或政治观点的工具,从而对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美国电影研究美国文化可以客观立体的探索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其实是源于我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好的品质、过人能力的英雄的出现,以期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保护。个人英雄主义所反映的是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体现的是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
美国人强烈的自我中心观使得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这种个人追求与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大量诸如《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一类的冒险性质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普通人,他们利用这些能力惩恶扬善、拯救社会,同时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各种生活、感情方面的问题,也承受着一个普通人不应承受的种种压力。虽然也有烦恼,也会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主人公坚定的意志与责任感,体现了大多数平凡公民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正义,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英雄。这些电影把人类个体的力量神化,呼吁每一个普通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并完成自己的使命,将每一个人的个体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典型的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在电影《2012》中,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美国梦:一个是小说家杰克森,一个是印度科学家阿德里安。从某种意义上说,杰克森是个失败的小人物:一个仅有四百多本销售量小说的作家;家庭危机严重,与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分居,并且妻子身边还有位展开强烈追求的男性朋友。这种遭遇使杰克森的生活陷入一团糟。尽管妻子不支持,但杰克森并未放弃自己的写作,对他来说这是他的理想。杰克森的书得到了科学家阿德里安的赏识,杰克森与阿德里安结识,为后来二人共同努力拯救美国人民打下基础。杰克森在带着孩子郊游的时候偶然得知地球将毁灭的消息,于是展开了营救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努力。电影给我们直接的视觉展示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在为杰克森拯救自己的家庭所做的困难背景铺垫。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生命考验,杰克森成功地拯救了妻子和孩子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自己垂死的婚姻以及与孩子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英雄。这也反映出一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完成了自我实现。
四、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文化折扣’的英文名称为‘Cultural Discount’, 也被翻译成‘文化贴现’。‘贴现’是金融业的专业术语, 指拿没有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兑现或做支付手段, 并由银行扣除从交付日至到期止这段时间内的利息。文化折扣的概念起源于普通经济学, 它是指在确定娱乐产品交易的经济价值时, 必须被考虑到的文化差异因素。”1从文化折扣的视角加以考察, 可发现美国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现具有独特的美式文化内涵, 在其电影强势的全球化传播中, 在中国文化元素的表现上形成新的话语权威, 这一局面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造成了新的挑战。
一、美式电影工业对中国文化的异化表现
“对于美国电影来说, 他们运用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 并不是为了传播该国文化, 而是要利用该国元素所具有的商业价值。”2因此, 美国电影创作者在选取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影像化改编创作时, 就必不可少的对其进行拣选和取舍。由于创作者的美国文化背景, 这种选择和取舍首先是符合美国文化和思想的, 在此基础上对移植中国元素进行美国化的影像化创作。同时他们还必须确保, 植入电影中的文化元素的影像表达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理解和接受, 这样才能保证影片商业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这两点因素, 导致美国电影从业者在对中国文化元素的植入和创作中选取了在西方, 特别是英语文化体系之中被普遍熟知和接受的中国形象元素, 如“中国功夫”“孔子”“中国龙”“旗袍”“中医”等等。这就导致在电影传播中, 中国文化往往以脸谱化和程式化的形象和方式出现, 以《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为例, 影片创作者将熊猫这一广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中国动物和家喻户晓的中国功夫结合起来, 表现了一个功夫大师的成长历程, 片中处于城镇最高处的建筑是功夫大师们的殿堂, 他们高高在上, 通过一个陡峭的长长的台阶与城镇相连, 每个进入功夫殿堂的人都像朝圣一般, 在这里现实和精神对功夫的表现和暗示都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 这个乌托邦一样的“功夫小镇”在中国文化中却是难觅其踪的, 显然这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于古老东方的自我想象和文化创建, 中国文化的本真意义却遭到了曲解和遮蔽, 其文化元素的复杂性和系统内的关联性在这里也被“提纯”和“割裂”。因此, 美国电影中的这种中国元素的呈现只借用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形式, 却被注入了美国文化思想的内涵。
二、美国电影对中国元素影像世界传播的垄断霸权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发达, 基本占据了全世界文化市场的全部份额。新闻传播方面, 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了全是90%以上的份额;因特网的用户80%都在发达国家, 互联网的信息中英语文字等占据了90%以上。”3因此, 由于美国强大的文化传媒体系遍及全球, 以美国电影为渠道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世界传播就具有先天的垄断性和霸权性特征。这种经过“异化”的中国文化元素经由美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势必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出现偏差, 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这种局面极大的影响了以中国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在传播渠道控制力薄弱的情况下, 面临来自美式中国元素电影的国际竞争和冲击, 在后发而动的情况下和美国电影争夺受众群体和市场份额, 这就需要中国电影创作者具有极强的文化敏感度, 用中国文化元素讲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思想的同时, 融入目标受众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形态, 从而减小文化折扣促进传播的高效率实现。
三、美式中国元素影像对中国受众询唤的影响
“美国好莱坞大片的盛行直接影响国内影视业的发展, 甚至有很多国内的影视直接模仿好莱坞的方法进行拍摄, 失去了中国韵味的影视和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片, 就如同丢了灵魂的‘四不像’, 找不到其拍摄的文化根基和所传播的文化能量。”4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美国电影工业强大的生产和传播能力对中国国内电影市场的冲击和占领, 导致中国的受众主体长期在潜移默化之中熟悉和接受了美式大片的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 从而对其产生文化认同和依赖, 在中国元素的影像接受上由于电影本身特点导致的文化折扣的降低, 从而更容易使受众在这种强势的单向传播中受到美式文化内涵的询唤和规训, 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状况。在中国文化产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下, 中国电影和电视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自觉不自觉地从美式的中国元素影像表现中汲取灵感, 去迎合在美国电影的询唤中业已庞大的潜在受众群体, 从而保障基本商业利益的实现和进一步的跨文化传播达成, 这对于中国电影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而言, 不能不说是一个需要极力扭转的局面。
四、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程中的“类型化”之路
将汲取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故事形态融会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 形成具有中国气质, 同时兼具当今世界文化潮流的中国电影, 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探索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创作道路。“好莱坞从一开始就把电影当成产业或工业, 而非欧洲电影那样的‘艺术’。工业产品的首要属性便是其无限可复制性。然而, 电影却又是一个以人性为原材料的心灵产品, 不可能像普通工业产品那样无限复制。而‘类型’作为一部影片最短的说明书, 作为一部影片最直观、最直接的观众定位指标, 便赋予了作为类型的电影可复制的工业化属性。”5因此, 在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 中国电影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份额, 吸引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 电影“类型化”就是一条相对便捷有效的途径。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今天, 优秀的类型片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风险, 形成稳定长期的收益, 这就要求中国电影积极借鉴美国类型电影的创作模式, 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类型电影”, 从而改变中国电影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的单打独斗, 以及在上映“一把火”之后不可持续的状况。
在美国文化和影视风行全球的今天, 中国文化和中国电影走出去过程显然需要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 用影像化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富有民族特色表达的同时, 融会目标受众地区的文化思想元素, 从而降低文化折扣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是美国中国元素电影跨文化传播走过的成功之路, 显然值得中国电影创作者关注和借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开放包容强大的中国必将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影像产品, 这需要中国的文化从业者共同努力。
注释
11.王素娅.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 2014.
22 .高慧.解读美国电影文化中的中国元素[J].电影文学, 2013, 09:11-12.
33 .4.齐峰.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 美国 形象传播
一、美国的“救世主”形象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总有一种“救世主”的自我感觉,以“能者多劳”为己任,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领域都有着美国的身影。而美国的“救世主”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颇有体现。电影往往设计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者是将英雄任务与美国的符号联系在一起,形成“美国就是英雄”的效果。
(一)灾难片中的“救世主”形象
电影《环太平洋》主要讲述人类遭受了海底巨型海洋怪兽的入侵,为抵抗它们,各国研制了机器战士。坚持到最后的美国机甲,凭借驾驶员的坚强意志以及不怕牺牲的精神,准备与怪兽洞穴同归于尽。最终洞穴被摧毁,驾驶员成功逃生,成为英雄。美国,在这一场地球的浩劫中,成功地保护了地球人。
除此之外,好莱坞拍摄了大量的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的灾难片,将镜头放在美国战场上,美国军民与他们展开壮烈的战斗。如《独立日》(1996),《洛杉矶之战》(2011)等等。这一方面体现出美国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出美国在面对无国界的全人类浩劫时,所做出的冲锋陷阵乃至拯救世界的行动。
(二)超级英雄中的“救世主”形象
“美国越强大,美国人却越来越感到不安全。一本畅销书中提到了美国神话的十大法则,列第一位的就是‘恐惧是必须的。”“对于美国,恐惧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状态,没有恐惧就没有美国。源源不断的恐惧是一种决定美国言行的推动力。”如此有危机感的美国,把危机感传递给电影观众,再由形象化的美国把安全感带给观众。
美国人深信自己是独特的,“我们是被上帝选中的民族,我们要把自由传递到世界各地!”他们认为所谓英雄,就是超越自己,在接触的行动中证明他们的勇气、才智和领导才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这个漫威漫画公司创造出来的超级英雄角色。他身穿星条旗颜色的服装,手持星条旗花纹的盾牌,严于律己,刚正不阿。他虽然在电影《复仇者联盟》中并不是最厉害的超级英雄,但是作为正能量的传播者,他仍然是复仇者联盟的指挥官,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其他的超级英雄,如超人和蜘蛛侠的衣服也是红色与蓝色的搭配,仍然是美国国旗的颜色。电影《超人》中,还有一个超人扛着国旗飞过白宫的镜头。一些最能代表美国的符号,例如自由女神像,也经常出现在超级英雄电影里面,许多打斗的场面,都有国旗或者标志性的建筑作为背景。超级英雄的胜利,也正是美国拯救世界的胜利。这种符号会给美国人带来一种无限的自豪感,就连外国人看到,也会感受到正能量,从而不知不觉地把星条旗、自由女神像、白宫乃至整个美国,看作正义的象征。
二、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人都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不突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强调个人力量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好莱坞电影常常塑造这样一些在社会中是小人物,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又是大英雄的人物。
《内布拉斯加》塑造了一位固执、倔强、沉默寡言的老头形象。他是一个小人物,年轻时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的结婚生子过完大半辈子。到了有些轻微老年痴呆时,他收到了一封“中奖一百万美元”的信。他对此深信不疑,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劝阻,准备步行去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领取奖金。小儿子拗不过他,只好开车载着老人踏上了“领奖之旅”。途中,他们经过了老人的老家,在停留的几天里,老人成了镇上的名人,亲朋好友开始打他的主意,老债主们接踵而来,老人遇到了很多麻烦。直到镇上的人们真正知道老人并没有中奖之后,才消停下来。但老人还是不放弃。在与儿子的争吵中,儿子问他“你只想要一辆新的皮卡和一台压缩机,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老人说:“我必须得给你们留下点什么。”儿子被父亲感动了,于是两人来到了林肯市,结果不出所料。但是拮据的儿子为了让父亲开心,便在归途中卖掉了自己的车,换了一辆二手的皮卡,买了一台新的压缩机,还让已经没有驾照的父亲开着车穿过自己的老家。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老人像是一个得了红花的孩子。这位老人是令人敬佩的,虽然是个小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太成功的人,但他在人生中最后的几年,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了自己的英雄。新皮卡和压缩机,是他余生仅剩的梦想;而为了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不仅是一个男人饱含的父爱,更是他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为了留下自己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
说起倔强的硬老头,没有人会忘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年轻时总演西部牛仔的他,到老依然是个硬汉,即使西部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西部。2008年,78岁的老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了《老爷车》,将他的硬汉和顽固演到了极致。他饰演的老鳏夫沃尔特·科瓦尔斯是个性情古怪、顽固暴躁的老头,他永远都不能和别人好好相处,不论是他的儿女还是亚裔邻居。他唯一的伙伴就是一辆和他一样古旧的1972年的福特老爷车。邻居家沉默老实的苗族孩子涛,被自己的远方表兄强迫加入当地的苗族黑帮,被指派去偷沃尔特·科瓦尔斯的老爷车。偷车不成,涛被家人强迫给沃尔特打工赎罪,却与沃尔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沃尔特也走近了这个苗族家庭。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倔老头消除了他顽固的种族主义思想,却不想因此得罪了帮派,他只能举起枪为保护尊严与朋友而战。
伊斯特伍德的形象告诉人们,不只是肌肉男才可以做硬汉,老人也可以!当他阻止涛偷车时,摔倒在地依然挣扎着爬起来;看到流氓欺负女孩时,即使衰老,依然凭着强大的气场吓走流氓。这种硬是骨子里的。伊斯特伍德这样形容《老爷车》:“我一直想拍一部关于老年人生活的电影,但我并不想拍成那种尽显老态的温情故事,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这方面的剧本。那是一个注定无法安宁的男人,即便生命将熄、老态龙钟,他的血也依然滚烫,因为在老沃尔特的心中,勇敢与正义是永存的。”老沃尔特最后悲壮的结局也让人不禁落泪,一位退役老兵再一次成为英雄。
美国人有一种“西部情结”,这是在西进运动中形成的一种顽强拼搏、战胜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被作为一种美国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大量的硬汉片,将人们对这种精神的崇拜推向高峰。《第一滴血》系列、《洛奇系列》、《虎胆龙威》系列,都是个人孤军奋战,为了自由,为了信念,为了重要的人,为了自己,仅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敌人。美国,以此来塑造自己哪怕孤军奋战也绝不向恐怖主义低头的形象。
三、小结
无论好莱坞电影塑造了何种形象,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这种美国梦的价值观,既贯穿于美国电影的始终,也贯穿其所有的类型。因为美国梦,所以他们救世;因为美国梦,他们个人奋斗;因为美国梦,他们注重家庭;因为美国梦,他们爱好和平。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
这种主流价值观的贯穿很值得我们在影视创作方面去学习。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灵活地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影视创作上推陈出新,既保留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满足我国人民的欣赏品味,又贯穿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影视创作新路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从好莱坞电影中可以挖掘出许多精神、意识形态、导演及编剧的内心世界。人们可以通过电影学到很多东西。一旦这种教育方式运用得好,收获将是巨大的。然而电影的通俗,却被许多人误认为是“低俗”,不予重视,甚至仅仅将其视为娱乐,这种国民心态不利于电影的发展。“一个人如果连电影艺术的基本概念都一窍不通,并且连阿斯泰·尼尔孙或者大卫·格里菲斯的名字都从未听说过的话,他却仍然可以算是个有修养、有文化、甚至水平很高的人。我们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竟然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可懂可不懂的东西。”“观众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负有一部分责任,这种责任感总算是在逐渐加强。我从一个瑞士观众那里第一次听到‘电影意识这个词,他的所谓‘电影意识在含义上就如同别人所说的‘阶级意识,我们希望其他电影观众也能从上述含义来加强他们的这种意识。”巴拉兹贝拉所说的,正是我们提高电影生产水平与电影欣赏水平的关键。
1.dude(老兄,老哥)
开始时我把它误解为“花花公子, 纨绔子弟”,实际上此词是叫男性年轻人常用的,与guy的意思相同,只是guy用的范围更广。 例子:Hey, dude, look at that girl.(喂,老兄,看那个女孩)
2.chick(女孩)
容易误解为“鸡,妓女”,实际上此词是叫年轻女孩常用的,语气中确实有轻佻、不尊重的含 义。 例子:Look at that chick at the door.(看门口的.那个女孩)
3.pissed off(生气,不高兴)
千万别认为是“尿尿”的意思,piss off在字典中则是“滚开, 滚蛋”的意思,实际上此词是表示“生气,不高兴”的意思,与angry同意。 例子:Man, is that guy pissed off?(哎呀,哪家伙真的生气了)
4.Hey, Give me five(嗨,好啊!)
此短语非常流行,经常在大片中出现,击掌庆贺时用。 例子:Hey, dude! Give me five! (嗨,老兄,好啊!)
5.freak out(大发脾气)
总是在片子中看到这个词,freak是“奇异的, 反常的”的意思,但此词是“大发脾气”的意 思,out也可以省略,这个词在美国很常用,老式说法是 be very upset。 例子:He’s gonna freak(他快要发脾气了)
6.Get out of here(别开玩笑了,别骗人了)
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容易联想到“滚开”的意思,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别开玩笑了,别骗人 了”的意思,在片子常可以听到,在美国非常流行。 例子:(Man:)You look very beautiful(你很漂亮) (Girl:)Get out of here.( 别骗人了)
7.gross(真恶心)
不是“混乱”的意思,字典中gross是“总的, 毛重的”的意思,实际上此词是表示“恶心”的意思,与gag 同义,是美国年轻人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的词。 例子:Yuck, what is this stuff? It looks gross(哎呀,这是什么东西?真恶心)
8.Hello(有没有搞错)
并不总是打招呼的意思,有时是“有没有搞错”的意思,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例子:Hello, anybody home, we’ll be late!( 有没有搞错, 我们要迟到了)
9.green(新手,没有经)
不是“绿色”的意思,也不是“生气”的意思,有时表示“新手,没有经验”。 例子:She’s really green, she looks nervous.(她是新手,看起来很紧张)
10.Have a crush on someone(爱上某人)
除去爱情,亲情在人生中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娜的童年与姐姐艾莎的一次玩耍中因为意外的失手,将安娜跌落在冰面上,而使得安娜失去了魔法,姐姐的魔法却因此而增强,在地精的帮助下,安娜恢复了健康。艾莎为了保护安娜,与安娜隔绝。直到长大,艾莎加冕皇后的日子,姐妹俩才得已相见,而安娜却对姐姐秘密浑然不知,在于某小岛的王子“一见钟情”后,安娜草率的决定与这位王子结婚,却遭到了姐姐艾莎的坚决反对,因此而激怒了艾莎,而艾莎的魔法也被激发,阿伦黛尔王国陷入了冰天雪天的寒冷之中。亲情有时候看起来并不温暖,更多的时候却充满争议与对抗,而这背后却是因为爱,姐姐为了不让自己的魔法伤害妹妹而与妹妹隔绝,为了不让糊涂的妹妹草草选择结婚对象而做出了激烈的举动。
艾莎因为魔法暴露而离开了阿伦黛尔王国,而安娜也开始了寻找姐姐的旅途,在山民克斯托夫的帮助下来到姐姐的宫殿,在路途中遇见了小时候和姐姐一起堆的小雪人奥拉夫,这个角色也关键。艾莎自以为的保护却是一种冷漠。而在姐姐的宫殿中,安娜被姐姐用冰击中了心脏,如果不能得到真爱,便会冰封,而山民克斯托夫误以为是爱情的真爱之吻,结果在送受伤的安娜回阿伦黛尔王国时,某小岛的王子的别有用心的野心也遭到了暴露,安娜陷入危机被关了起来,这时,小雪人奥拉夫出现,为安娜点了壁炉,这一段很有意思,小雪人代表了和姐姐小时候一段美好的童年,而点燃壁炉代表的温暖与希望,最后安娜逃出,得到了克斯托夫的救助。当亲情出现裂痕的时候,童年的美好回忆会唤回彼此间的温暖。中间提到一个心理专家,其实真正的心理专家是爱和温暖的回忆,正是可爱的小雪人奥拉夫。
“素鸡”(速激)系列电影里的光头真的是越来越多,范·迪塞尔自不多言,《速2》开始跑龙套的泰瑞斯·吉布森,《速5》强势插入的“巨石”强森,《速7》又来了杰森·斯坦森,就连说唱歌手出身的卢达在影片里,脑壳也敞亮了起来。
今年2月,国内影评人圈子里都在传一个段子,说中国票房号召力最强的三个好莱坞明星都是光头——没错,正是《速8》里的范·迪塞尔、“巨石”强森和杰森·斯坦森,只要是他们主演的电影,就算在美国本土臭了街,照样能在中国电影市场赚个盆满钵满,范·迪塞尔主演的《极限特工3》便是最新一例。
不过,笔者可没敢说《速8》会在美国扑街,尽管本片很长一段时间会令观众昏昏欲睡,但它好就好在一头一尾放了几个大招,标志着自己仍然头顶着金牌系列电影的光环。
说回本片令我联想到《少林寺》的缘由,可不只是因为片中如同来了一帮光头,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少林武僧。我差点以为这片子是林诣彬、温子仁执导的呢。瞧瞧片中强森和斯坦森柏林越狱的那段戏吧,虽说人家德国狱警用的是非致命性的橡皮子弹,但打到他俩身上,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刀枪不入”四个字,莫非他们都学过少林绝学金钟罩铁布衫。
纽约街头,范·迪塞尔更是演了一出现代版五马分尸,商鞅要是在天有灵,肯定会羡慕不已。好家伙,迪塞尔开得那哪是一辆复古版道奇挑战者,活脱脱北京天桥、上海大世界、天津劝业场的打把势,胡迪尼的逃身术也没有这一段来得玄幻。
《速7》在中国内地破20亿元的票房刺激了许多人,当时有很多人认为那一集的成功多半要归功于保罗·沃克,粉丝们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他最后的音容笑貌。
但这种一招鲜只能吃一次,招招重复就不可能鲜了。《速8》好的地方就在于,影片里对于保罗·沃克牌显得极为克制。
而对于观看“素鸡”系列的观众而言,走进电影院前都会想一个问题,“上一集都那样了,这一集还有办法再超越吗”的疑问。但每一次导演和动作组还总能玩出花样来。《速8》同样也是这种感觉,不光豪车多,而且各种惊险,各种目瞪口呆。
一、电影《超人》中的文化认同
在1978年,美国出产了第一代的《超人》电影,随着电影的问世,其开创了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先河,超人的出现不是美国人的凭空创造,而是美国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可以反映出美国文化的精髓,同时可以反映群众的意识形态,对超人系列电影进行深入的文化认同探究,可以更好的理解美国的超级英雄,并且可以深刻的理解美国文化和意识。
超人系列电影的出现,展现出美国文化在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符合美国充满斗志的精神形态。在电影《超人》中,超人克拉克不仅是人人崇拜的超级英雄,同时超人拥有记者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其可以拥有自身独立生活的空间,这种身份符合美国的情感意识。在美国的民族梦想中,十分崇拜个人英雄,同时美国人较为注重自由民主的精神,在美国民族文化的熏陶下,超人的问世,体现出了美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由此可见,超人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美国民族精神生化的体现,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必然会出现相应的变迁,或者是升华,或者是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文化认同结构,必然会导致民族成员的信仰出现危机,美国的发展同样如此,在2000年以后,美国逐渐出现了信仰危机和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民族成员信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被无限高大的超人已经不再适用于民族文化的认同,于是美国对超人的形象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美国文化的发展形式,而《超人归来》则是美国文化变迁的代表产物,超人归来的形象不仅仅体现超人的神话特征,同时体现出了超人普通化的特点。在《超人归来》中,超级英雄具有了爱情和家庭的特点,刻画出超人同样是普通人,具有普通人的情感和责任。在该电影中,并未主要体现超人的实际意义,仅仅将超人和父亲的身份相融合,使人们对超人重新产生了认同感[2]。在《超人归来》电影问世后,安抚了群众焦虑的情绪,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可见,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不仅仅体现出电影文化的特征,同时是美国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符合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且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国的危机问题逐渐严重,使民族成员逐渐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急需一个可以被群众所接受的公众形象来安抚焦虑的情绪,而超人则是美国民众共同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但是过往的超人形象已经难以满足群众的思想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深化,才可以使超人更好的被群众所接受。在2013年,《超人:钢铁之躯》的出现,塑造了超人的另一个身份,体现出超人的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文化精髓,在对超人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更好的被美国群众所接受,使民族成员的焦虑得到一定的缓解[3]。另外,在电影中,超人属于移民而来,对自身的身份存在一定的焦虑,符合美国民众的发展背景,使美国群众对超人的形象产生了共鸣,并且在超人的乐观精神状态中,使美国人的精神焦虑得到缓解,进而可以更好的推动美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总而言之,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超人的形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群众的观影需求,同时是美国文化的映照,可以提升群众对超人的文化认同,从而可以培养美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乐观应对困难的精神,对于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发展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二、电影《蝙蝠侠》中的文化认同
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不仅仅超人的形象是文化认同的经典之作,蝙蝠侠同样是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蝙蝠侠在塑造的过程中,具有双重的身份,同样体现出美国的文化认同之意。在电影《蝙蝠侠》中,《永远的蝙蝠侠》和《蝙蝠侠与罗宾》改变了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形势,通过夸张的形式来展现美国的文化认同。但是电影中并未对蝙蝠侠的生活方式进行阐述,而是在后期的电影《侠影之谜》、《黑暗骑士》以及《黑暗骑士崛起》中得以展现。
在蝙蝠侠系列的《黑暗骑士》中,运用不同角度来阐述蝙蝠侠的社会认同问题,蝙蝠侠运用自身的方式来惩罚罪恶,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社会的原则,在一定的道德范围内,阐述了蝙蝠侠在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下,超级英雄存在的必要。在电影中,警察局长通过解释的方式来阐述蝙蝠侠存在的合理性,其不仅仅反映的是对蝙蝠侠的解释,同时是对美国群众的一种警示,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群众更好的接受蝙蝠侠的形象。而在电影《黑暗骑士崛起》中,蝙蝠侠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最后在电影中出现了蝙蝠侠的消失与继承,体现了美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4]。
从电影蝙蝠侠系列中可以看出,在蝙蝠侠电影中,其不仅是对美国超级电影的升华,同时是美国精神文化认同的产物。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是美国发展的低谷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蝙蝠侠的低谷与美国时代发展的文化相融合,从蝙蝠侠的乐观进取中,对美国群众的精神文化进行安抚,起到了稳定社会发展的意义。
三、电影《蜘蛛侠》中的文化认同
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一直致力于塑造符合群众需求的英雄形象,而《蜘蛛侠》系列则是成功的代表之作。在电影蜘蛛侠中,主人公彼得出生于群众的家庭,如果未预见奇遇,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百姓,但是在一次奇遇之后,彼得拥有了神化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彼得选择了拯救受难的百姓,致使蜘蛛侠成为了群众喜爱的超级英雄。在蜘蛛侠中,主人公没有超人和蝙蝠侠的背景,而是一名普通人在机遇之中蜕变成为了超级英雄。这使得美国群众可以较好的接受蜘蛛侠的身份,继而可以展现出民族文化认同的一面。在第一部蜘蛛侠中,彼得在爱情和责任的抉择之中,毅然的拒绝了爱情,而是选择接受拯救群众的大任,而在蜘蛛侠的结尾中,出现了美国的国旗,体现出蜘蛛侠的爱国情怀和承担责任的大志[5]。从蜘蛛侠第一部中可以看出,其起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给予群众在民族危机时的希望。这种表现形式不但使电影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使蜘蛛侠的形象被美国民众所认同。
在《蜘蛛侠2》中,超级英雄面对责任与生活的抉择过程中,意识到了自身的危机,在迷茫的情况下,彼得受到了小孩子的启发,使其逐渐认清了自身的危机,并且继续执行自身的责任。从第二部蜘蛛侠中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正在提倡群众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而蜘蛛侠则是对群众观念的一个重要引导。在蜘蛛侠的发展过程中,使群众树立了爱国的情怀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蜘蛛侠将文化认同发挥到极致,使群众树立了科学的典范和成功的信心。
在《蜘蛛侠3》的电影中,彼得在群众的崇拜中逐渐出现了迷失,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正义与邪恶的选择中,恶棍出现与蜘蛛侠进行对抗,企图通过自身的方式来说服蜘蛛侠,影片体现出了社会对超级英雄的认同。在蜘蛛侠中,体现出了浓厚的超级英雄情怀,在其他电影中相对较为少见。在美国“911”事件后,社会群众出现了较大的恐慌,在这种情况下,《超凡蜘蛛侠》的出现,塑造了超级英雄的典型形象,在拯救人类和保卫安定的责任中,体现出超级英雄的使命感。同时体现出了社会群众对安定的渴望,使群众对超级英雄产生了深刻的文化认同[6]。
四、结语
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塑造了一批神化与普通人相结合的超级英雄,不仅仅是美国电影发展的体现,同时体现出了美国的社会文化,并且获得了群众对电影的认同感,使群众逐渐产生爱国的情怀和浓浓的使命感。在电影《超人》、《蜘蛛侠》和《蝙蝠侠》中,依靠美国的文化背景,展现出了对超级英雄的塑造,并且使美国群众产生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责任使命。可见,在历史文化变迁的过程中,超级英雄电影充分的发挥了文化认同的功效。
摘要:美国好莱坞是世界重要的电影中心,塑造了大批的超级英雄人物,而《超人》、《蝙蝠侠》和《蜘蛛侠》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巅峰之作,在超级英雄电影中,不仅塑造了超级英雄的形象,并且符合了美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使社会群众对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产生了文化认同感,从而培养了爱国情怀和责任使命感。本文主要对三部电影中的超级英雄进行分析,剖析电影中的文化认同,以便可以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文化认同,超人,蝙蝠侠,蜘蛛侠
参考文献
[1]雷翘铭.美国漫画改编电影中“超级英雄”原型批评——以DC公司和MARVEL公司出品的系列为例[J].大众文艺,2015,07:191-193.
[2]付馨慧.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研究[J].电影文学,2015,12:31-33.
[3]李刚.谱系化与升级重构: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概念设计与奇观复现[J].当代电影,2015,09:123-127.
[4]史莹娟.美国英雄电影的文化透析[J].电影文学,2010,12:34-36.
[5]赵轩.“英雄无力”的言说——经济危机下好莱坞超级英雄神话的结构衍变[J].电影新作,2014,01:74-78.
(一)研究背景
美国是由100多个民族的人群所组成的很多小国家进行的联邦制度,而其人种的组成,则主要是从18世纪,由欧洲的高加索血统,随着英格兰的殖民扩充而来到这块领土。而其中的少数民族,则主要是美洲的本地居民(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但是这些民族在人群中的比例还不到22%,与此同时,白人的英语也在这块地域占据了主流地位。
在美国的黑人区域内,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个语种,他们和白人语种呈现很大的差异,在语言结构上,还存在着非洲的语言形式,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明显的和白人语种出现一定的区分。这些区域内,因如星罗漫步的黑人色彩显得格外明显,很多电台都会去广播一些具有非裔特色的音乐和影视,而他们的歌曲在这些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在非裔美国黑人英语(简称AAVE,美国化的黑人英语)的覆盖中,这些种族歧视也逐渐出现了退化,不过仍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其存在的现实。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AAVE和白色标准之间的差异,主要还是在句法structure Syntax上的稳定部分,而在变化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在language Furthermore的其他因素上的差异,而这些都是保留其原本还以上的English Though的同化,这对于那些来自不同地区的语句结构差异来说,存在着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从而不能够完成句法结构上的统一。
(三)方法上的结构研究
在通过定性的方法进行采样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其句法的分析,就黑人的英语句法问题来看,都可以根据其论文的结构来进行相应的字幕研究。对于引述问题,都应该针对其来源进行相应的表述,这对于其发展问题上,都能够比较有喜爱的完成其句法上的结构对比分析,比如:第一,用心地多看几次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对口语以及语法方面理解上,都能够提供很好的保障。第二,从字幕提取对黑人句法结构上的内容知识。第三,按照要求进行字幕的分类,从而完善相应的结构研究。第四,从乔姆斯基的语法规定中学习其中的语法结构。第五,推断语法结构因素,完善对银幕上的字幕的需求。
黑人语句的句法是针对白人句法结构的一种对立结构,根据AAVE的使用来说,则和非洲的Americans语言有着超过了八成的相似度,而AAVE也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这对于其广泛的应用形式来说,都是更具现实意义的。
近年来,在美国非洲裔民的民权运动逐步兴起,在政治上也出现了一定的转机,例如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一个比较传统的黑人。应对激烈的研究人员的不断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表着美国的文化开始了一种新的变革发展。
在针对中国的研究过程中,语言学方面的概念也逐步的被引入,而在国外,人们对于AAVE研究也确实缺乏一定的认知,而通过针对对一些论文和章节上的介绍上的理解,也可以较为肤浅的理解了其中的句法接受上的特点。
其语言的结构特征则主要集中体现在当时政治愿意和文化原因上面,在当时,美国的黑人在文学形象上不断发生改变,但是仍旧为对自身生存现状的一种抵抗,在很大程度上仍旧需要通过不断的罢工和起义,才能够获得一定的资源。而在进行抗议的过程中,那些华丽的语言也就不存在什么利用的价值,反而简洁鲜明的具有抨击意义的语言,才能够更直接了当地将自己需要的东西给对立面进行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所以黑人文化,就显得更为忧愁、激昂、亢奋。这正是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之后的一次在文学上的宣誓,对于其文化方面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而与此同时,黑人本身也有自己的文化,同时对于自身的文学特点以及相应的内在文学上,对其分支以及废奴文学上,都有所提及,而这也是确保其在文学流派上的形象保证,是体现其语言简洁明了的一种最直接表达形式。
在对电影的观察过程中,应该多从字幕和口语中理解其中的语言特征,对其进行连续性的语音方面,进行特征学习,这对于基础结构等方面,都能够提供很好的句意理解,对于其意义方面,都能够很好的找出词义,以及建立其对句子结构的把握,这对于整体的结构方面,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观看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过程中,应该结合字幕来分析其中的语言信息,这样通过视觉上的痕迹记忆,从而完成自我的学习。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应该适当地结合黑人句式上的结构特点进行通俗易懂的翻译,这样不仅简洁明了地理解其中的目标语言口语表达,更能够让观众迅速地阅读其中的电影剧情,对于其发展来说,都能够更好地保证对其结构的把握,对于视频的整体性来说,都能够更好的把握其中的内部情感交流,同时对于观众的期盼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顺应其发展,对于整理的结构上来说,都是最好的发展形势。
例如在开场的时候,伊莉莎无意中听到了谢尔比要将汤姆和哈利卖掉,他就决定带着自己的儿子逃出这个牢笼。而后来,从孩子的角度来进行对这个社会的抨击,从其中的无奈以及对劳动者的自由买卖形式上来看,都极大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而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主要是针对黑人的被压迫式的生活进行探索,从他们苟延残喘的生活中,去理解其语言形式的特征,从而和白人真正的走向对立的形式。
不同的交际功能,需要利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功能上的确定,这对于中心观点来说,都能够提供很好的价值保障,是标语文化的主要接受者,但是在黑人的语句形式中,介词往往不需要太过抒情的表达,这不是诗歌,而对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就更需要对这一类的表述中进行符合现有结构等的理解。而针对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里面的语句结构,从电影《国王的演讲》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其中的不同。“Ah,yes,wireless is indeed a Pandora's Box.”翻译过来则是“说的不错,无线电是一把两刃剑。”而《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语言特点则是"No!No!No!my soul an't yours,Mas'r!You haven't bought it,--ye can't buy it!It's been bought and paid for,by one that is able to keep it;--no matter,no matter,you can't harm me!"翻译过来则是“不,不,不,我的灵魂还不能给你,你还没有买走 !!!!你们也没必要买它!已经有人经购买和支付了,由一个能够保护他的人。反正不管怎么说,你不能伤害我!”
这两个例子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前者更富华美,后者更为简洁,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而我们在进行这一类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针对其中的各类需求进行对字幕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进行选取,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完成相应的结构上的完善。
虚风子
今年三月十一日,正值美国“九一一”惨剧半年纪念之日,佛罗里达一所飞行学校收到并公布了美国移民局寄往该 校的两封公函。这两封信是移民局对这所学校两名前留 学生申请学生签证的批准函。而这两名学生正是在六个月 前劫持客机并撞毁世贸大厦、后被联邦调查局通辑的“恐怖 分子”。消息传出,美国朝野震动。布什总统更是勃然大怒,责令严查移民局。给已死之敌颁发签证当然是个大笑话,它暴露了美国移民局官僚、无能的积习垢病。
移民局这一失手自然绝非偶然,诸如此类错寄、缓寄、误 寄、甚至漏寄重要移民文件的现象,在移民局是司空见惯 的。同移民局打过交道的人大概也都有同感。只不过因为 受害者是移民,所以不为美国国人所关注重视罢了。不过美 国人对这次错投事件表现虽然出了极大的震惊与愤怒,但绝大多数却仍然对美国移民局许多更为严重的丑行一无 所知。他们不知道移民局错投的并不仅仅的是公函,而是 进入大狱的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据美国人权组织“人权了望”在2000年底公布的材料透露,美 国移民局近年来囚禁移民人数不断上升。至2000年,每天平均被关押拘禁的移民多达两万人(95年平均每天拘禁移民 的人数仅为6,700人),其中约有数千名为孤单儿童。许多移 民的入狱都没有经过任何正常的司法程序,关押条件有的 极为恶劣,移民局工作人员虐待移民、侵犯人权甚至导致移 民自杀现象屡有发生。
一位逃难来到美国的伊拉克难民的故事反映了一般难
民在美国移民局的经历。据美国Newsday2001年6月3日的报 导,这位21岁的青年名叫Al-Torfi来自伊拉克南部。他在父亲 与两个兄弟被政府杀害后逃离的家乡,先是逃到北方,后通 过一个走私犯的帮助进入了土尔其。他从依斯坦布尔飞至巴 赛罗那,然后又从西班牙飞到纽约,前后碾转了十八个月。在飞机着陆的那一时刻,他回忆说,“我非常非常高兴。我 觉得我终于到达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他一下进入肯 尼迪机场,就被移民局的人关押了起来。因为他没有合法的 美国签证。他先同另一个申请政治避难的人铐在一起,然后 被警员运到纽约150大道一个由旧库房改成的监狱。那监 狱里拘禁着同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200多名移民。在那里他 被双手铐在腰间,全身剥光然后穿上桔红萤光的狱服,腿 上喷写“INS”(移民归化局)。他在那里一关就是四个月。Al-Torfi其实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还同其他移民同在 一“大熔炉”里。许多州的移民局由于自身的监狱空间有限,就租用了许多州或市镇监狱。据“人权了望”组织统计美
国有60%以上的移民都被囚禁在地方监狱中。有的州甚至因
为租金收入甚丰而免了了州税。许多移民,特别是申请政治
避难的移民,没有任何犯罪行为,属于“行政拘留”,却同刑事
犯罪分子关在了一起。由于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不
同,这些无辜逃难的移民在美国遭受即使留在他们本国也
不一定会遭受到的牢狱之苦。说Al-Torfi所以幸运还因为他只
被拘禁了四个月,而美国移民局的大牢里还关押着许多被
“无限拘禁”(indefinitedetention)的移民。这些人许多没有犯罪
记录,也什么指控或罪名,他们所以能被如此“合法”地被无
限期的拘禁就因为他们不受美国宪法保护的移民。
美国移民局所以能如此肆意操掌玩弄别国公民的命运
有许多原因,也有许多历史渊源。其法律依据及理论基础,至少可以追塑直十九世纪的许多排华案。发生在1888年的查
参平(音译.ChaeChanPingv.U.S.,9S.Ct.623)就是其中一例。
华工查参平自1875年起就侨居旧金山。1887年六月他因事回
国,归国前他在旧金山港口海关的有关机构(当时移民
局还没有成立,海关行使移民局的部分职能。)取得了一
纸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返签”或advancedparole)。次年十月
八日他乘船重返旧金山港,结果被美国海关拒绝登陆并被
囚禁在船上,依据是在七天前刚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称“
自本法颁布之日起,所有中国劳工,无论是否为或将成美国
居民,凡离境或将离境而在本法生效之日起未返美者,所
有返回或滞留美国之举均系非法。”换句话说,只要是华工,在1888年十月一日前没有返回美国的,或者在此之后离开美
国的,就要么做一去不回头的韩湘子,要么做阶下囚。该法
同时还规定“所有文件(包括查参平老哥的返美签证)一律作
废失效。在此之后要求入境之华工将一律拒绝”。我们不难想
象拖着长辫手提两口藤条箱的查参平,经数月跨洋颠沛,一身旅乏却又兴冲冲入港时的惊恐。
象那时的许多华人一样,查老先生请了美国律师替他打官
司。从地方法庭到上诉庭,查先生一路都败,最后一直打到
美国最高法院。他们指责该法案违宪无效、政府违反与查参
平的私人契约(他们视“返签签证”为合同的一种--当然
用契约法来打移民官司现代可能不太多了)及与大清政府的公约等等。最高法院不为之所动,众口一矢地维持了原
判。判词说“排外之权为宪法所赋美国政府主权之一。此权
政府可依理因时因国家利益而行使,不得因任何人而放弃
或限制。”至于政府在1888年10月一日所发的签证之类的文书,法院说“政府可随意随时随心收回。”查参平最终想必是被
打发上船回了中国,关于他的生平如今除了美国案卷中所提
供寥寥数笔外,也已所从所考。更没有人知道他后来是如
何面对这十二年在异国的艰辛努力因美国政府机构的无
理而化为旧金山港湾中的泡沫这一无情打击的。如果有人说
他后来加入了义和团,那可能一定也不会太让人吃惊吧。
另一起与此相似的名案是王文(音译。WongWingv.U.S.163U.S.228)案,不同的是它发生在一八九二年的密西根州。王文
也是中国劳工。1892年5月5日,美国通过了一项《禁止华工
入美案》,其中规定从该法生效起一年内在美华工都得登
记,违者一但查出,劳动教养的干活,然后潜返原籍。(现在美国国会好象又有人在提议让所有的外国学生、或某一种
族的人都去移民局登记。历史真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反复重
演的一重戏呀!)这王老先生八成是打工挣钱太忙,又不识
字读报,把登记之事给耽搁了。结果让海关给抓起来了。虽
没定个“恐怖分子”的大罪,可还是被关进了底特律改造所,准备先罚六个月的强劳动,再驱逐出境。王文不服,一咬
大辫就控告了政府。结果象查先生一样,也是两战两负,最
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战区。美国法院虽然觉得把王先生当
刑事罪犯一般,不经司法程序,就剥夺其财产并罚强劳改造
有违宪法,但仍然肯定了拘禁之必要。法院说“国会(立
法)驱逐(华工)出境,并赋权行政官员执法,皆在宪法权限
之内。···拘禁乃驱逐外人(aliens)之必需手段。···驱赶外
人(无论其类)之绝对或有限之权,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乃一主权与独立国家之内在不可分割之权。国会驱逐(外
人)权可完全通过行政官员进行。”
从查、王两案的经过及诉讼结果可以看出,美国法院对待外
国人、移民问题的处理方法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蒙
一半睁开的那只眼。法院裁决同当时的政治气氛有极为
密切的联系。在十九世纪末一片反华排外的热浪中,被迫
害被剥夺权力的移民极少有胜诉的。一般处理移民案的依据
是国会有宪法之权制定移民法,政府机构(如移民局)奉
宪执行移民法;缰土、边境、安全、涉外、移民等问题属政府
之权限,宪法“三权分离”为立国之本,法律系统纵觉有
些法律条款不公,也“爱莫能助”。由于司法系统的不愿干涉,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以及 移民局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外国人的问题,美国大多数人,除
了人权组织及一些法律学者外,对此也没有什么兴趣去为
移民的人权去游说、争取,所以移民局也就自已管自己,自己
玩自己的,越玩越不象活。其中在美国法律界移民法及人
权法中最有争议的行为与政策就是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的对移民的“无限拘禁(indefinitedetention)。”
1950年美国移民局将一名欧洲移民麦哲(Mezei)押入了纽约
艾力斯岛(EllisIsland)监狱(Shaughnessyv.UnitedStatesexrel.Mezei,345U.S.206)。麦哲自1923年就居住在纽约巴弗罗地区,父
母为匈牙利或罗马尼亚人。1948年5月他别妻离子前往欧洲
探视在罗马尼亚即将病逝的母亲。结果在罗马尼亚被拒入
境。后又因出境许可问题被迫在匈牙利滞留了19个月。等他
终于在布达佩斯的美国使馆取得一张签证再经法国于1950
年2月9日返回纽约时,就被美国移民局拒绝入境。
移民局先对他实行“暂时驱逐”(temporaryexclusion)并关押在艾力斯岛等待听证。同年5月10日,美国政府怀疑他与共产党 有染,以国家安全为由,依照“密证”,宣布对他进行“永久驱 逐”(permanentexclusion),并不给予听证。不料匈牙利政府不愿 再收留他。英国、法国也拒绝其入境。麦哲自己联系了十几 个拉丁美洲国家要求入境,结果无一应许。麦哲进退两难,一下由纽约巴弗罗的永久居民移成了艾力斯岛大牢中的永 久居民。
麦哲走头无路,状告移民局“非法囚禁”。纽约地方法院要求 政府出示麦哲可能对公众安全构成威胁的“密证”。结果政 府拒绝出示任何证据。法官遂决定将麦哲获保释放。政府 在上诉庭再次败诉之后,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了申诉。高 院以5:4的接近比分推翻了下院的判决,宣布“不经听证而 对移民进行继续驱逐没有剥夺他的任何权力,即使由此而 致的结果是他因无国可投而被拘艾力斯岛”。最高法院断此案 的主要依据,就是上述十九世纪的一系统“排华案”,它并 且再次重申“法庭一向认为,逐外之权为政府所行使的基本 特权,不受司法控制。”
麦哲案维持了政府(移民局)对移民处置(包括无限拘
禁)的绝对权威与合法性。80年代移民局拘留了数前往美国 的千名古巴船民,由于古巴政府拒绝接受他们回国。移民局 就把他们无限期地拘禁起来。
移民法将一般把象麦哲及古巴船民这类移民称为“可驱逐
”(excludable)类移民,以别于“可解递”(deportable或removable)类移民。可驱逐移民是指没有进入美国国内在边境就被移民 局拘禁的移民,由于他们没有踏上美国国土,所以法庭认为 他们不受美国的宪法及其它法律的保护(“宪权止于国境”),因而他们即使无罪,无限期拘禁也不是违宪违法的。可解递 移民属于已经在美国国内但犯过罪按有关移民法案应解递 出境的移民,他们基本上包括所有除美国公民以外的所以 外国人(有绿卡的,没身份的,或持有各类签证的移民)。他 们即使从理论中应该受到美国宪法及其它法律的保护,但在 实际上被无限拘禁的这类移民也大有人在。
2001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决断了在美国移民法上有重要 意义的一个案件:马金候(KimHoMa音译。AttooorneyGeneralv.KimHoMa)讼司法部长(121S.Ct.249)。此案是对两件情节相 似的移民案的合并裁决。马金候1977年生于柬普寨。两岁 时随家人入泰国及菲律宾的难民营,七岁后到美国。1995 年,“年小志高”岁方17的小马“金猴奋起千钧棒”卷入一场帮 派的枪战,后以杀人罪被判入狱38月。服刑两年后被释交 移民局看管。按移民法犯有马这类重罪的人属“可解递”移
民,依有关《移民国籍法案》(ImmigrationandNationalityAct)一 般应在90天内就应“遣送原籍,”超出90天,除非有特别理由,应允许保释。但由于柬普寨与美国没有遣返条约,柬普寨不 愿收回这“金猴”(估计改名“熊猫”也没用)。美国移民局左右
为难,送出去没人要,放了又怕“逃之夭夭”“危害社会”,就只 得先把他继续关起来再说。“金猴”在移民局那“八卦炉”里 已经炼了两年多了,那还受得了那份罪。遂状告政府并不顾 两战(地方法庭、上诉庭)两怕一路打将上了美国最高法 院。政府说依据《移民国籍法案》,政府有权根据各移民具 体情况(狱中表现;潜在危害;再犯可能;逃窜藏匿等),决 定是否允许交保释放。美国法院经激烈辨认,以5:4作出判 决。指出《移民国籍法案》对等解递移民的拘禁条款含有 合理的拘禁时间限制,一般以六月为限,无限拘禁系违返 美国宪法的行为。
马金候案虽然解决了“可解递”移民无限拘禁是否违宪的问 题,但它仍然坚持“宪法止于国境”的立场,认为对其他移民(特别是“可驱逐”移民)的无限拘禁仍属合宪合法行为。它甚 至还认为,尽管无限拘禁可能会有宪法上的问题,但只有 国会在其法案明确提出它的意图,法院就当维持它的效力。换句话说,如果国会立法,认为无限期长久囚禁任何移民有 利国家利益,法院就绝不会说该法违宪无效。对此,法庭还 似乎颇有预先性地特别指出,“在有恐怖主义等特别情况 下”,可以考虑“预防性拘禁的形式”并对政府关于国家安全 的判断与决策给予“更高的尊从”。
911事件之后,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了许多“反恐怖分 子”政策,包括对移民的管理。911后一周,美国司法部就宣布 了对移民政策的改变,并授移民局无限拘禁期移民之权。据
“大赦国际”3月14日报道,从911后的六个月中,移民局就先后 拘押了1200之名移民(其中许多人来自中东或伊斯兰国家〕并 剥夺了他们的基本人权。这些移民大多数自然都属于已 在美国国境之内因而应该受到宪法保护的移民了。可到目前 为止这些被拘者中只有100多人受到刑事犯罪起诉,但没有 一项罪行同911有关。此外这些人的“罪名”大多数同签证过 期等有关,根本没有必要受到进行镣铐加身及单独禁闭重 刑犯的待遇。
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美国法律系统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在 同所谓国家利益、战争、移民有关领域内,美国法庭在很 大程度上只是政府的工具,而且受整个政治环境的影响极 大。从上述几起十九世纪的“排华案”,到二战期间美国程度 对日本移民的集体囚禁;从两年前的李文和“通共间谍案” 闹剧到近几月因911所牵连的无辜中东移民,都无不反映了 美国作为人权国家其政府及移民机构在对待移民问题上 的严重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有许多行业靠移民来支 撑,如农业有近47%的劳力都是移民,其它行业,如科研、电 脑、服务等的移民也占相当的比重。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来
到美国(移民局统计2000年有85万移民美国),寻求自由、机会 与幸福。美国的社会制度、经济体系等虽然比世界绝大多数
国家都完善与发达,但它仍然远非完美。在很多方面,特别 是移民问题上,还存在严重缺陷。许多逃自美国避难的移 民后,在移民局里受一番煎熬之后,很难不生出“才出虎口,又入狼穴”的感觉,无奈地接受“两害相权选其轻”的现实。去年夏天我在纽约港湾内乘游艇远眺曼哈顿。落日黄昏下,胭云碧水边的纽约灯火灿烂,世贸大厦南北两楼拨地而起,同一水之隔的自由女神遥相呼应,水色、灯色、幕色相织,有 种难言之美。我同许多游人一样,对这景观望得如痴如 醉。我一旁的美国同事更是一言不发地处沉思状。我问他在 想什么,他的回答很让我吃惊。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 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他很难想象一个来美国寻求避 难的人,从入港的偷渡的船上看到这样的景致之后,却被移 民局海关关员查获并驱逐出境的感受。
许多美国有识之士其实早已指出美国政府对别国公民人 权问题的长期漠视、无策与失策,已经酿造了在“美国土 壤上的国际危机”,并呼吁用国际公约及国际人权法规等来 部分解决美国移民的人权危机问题。在移民局给两个已死 之敌发了签证之后,美国大众及政府才意识到移民机构的 无能及问题的严重性。美国媒体纷纷批评、指责移民局,《 时代》周刊在近期登出了题为《解递移民局》的文章,探讨 改革移民系统问题。总统及国会等也均已提出要对移民局动 大手术来进行改变这种局面。但是,如果美国政府不从根本 上改变对移民态度,不给予移民真正平等,不尊重移民的 合法权力,仅仅是在行政机构上改变移民局能否带来根本 性的变化,人们将轼目以待。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推荐阅读:
从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看美国的民主06-15
反映美国教育的电影10-08
美国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06-29
美国校园青春励志电影大全(经典推荐)07-23
幸福来敲门美国电影观后感300字07-04
美国电影《复仇者联盟》的观后感作文07-14
美国电影《绿皮书》的个人观后感作文09-11
美国留学_美国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情况09-28
推荐看的原版电影07-17
美国总统名言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