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答辩状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身损害赔偿答辩状(精选7篇)

人身损害赔偿答辩状 篇1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地址:

委托代理人:

答辩人因(xxxx)楼民初字第2299号健康权纠纷一案,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被答辩人之父母作为其法定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职责系本案发生之根本原因。因此本案所致损害后果,应由被答辩人之父母承担责任。

被答辩人年仅六岁,心理和身体发育尚未健全,其各种行为都需要监护人的正确指引,其人身、财产和精神上均离不开监护人的看管和爱护。然而被答辩人之母却没有尽到其应尽之职责,放任小孩在如此人多的公共场合独自玩耍,对小孩玩耍的范围和玩耍的对象均没有尽到起码的注意义务,最终导致如此令人遗憾的结果。

二、答辩人并无违反经营者的安保义务之行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置于金虹广场内的离心风机为经检验质量合格之产品,不存在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且该风机的`风扇外设有防护罩,并非像被答辩人所称“裸露在外”。此种小型离心风机的制动原理非常简单,功率一般不超过750W。也就是说,小型离心风机并非高压高功率的危险设备,使用起来就类似于日常小家电。很显然,对于这样一台正常、质量合格、设计安全的小电器,并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致害危险,答辩人因此无需对其“特别”关注以防止安全事故,这也是和常理相吻合的。退一步说,即便如被答辩人之父母所述,在离心风机上贴上“危险”、“小心”等字样的警示牌,对于年幼的、不识字的未成年人而言也是形同虚设。而对于正常的成年人,触摸转动中的风扇可能产生何种危险,属于常识,无需提示。事实上,具体到本案,一台功能正常、质量合格、设计安全的小型风机放在任何地方,它本身都是安全的,不安全的仅仅是人的行为;导致本案后果的不安全因素也是人的行为:小孩子天真好奇的无知行为和小孩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放任和不关心等不作为行为。而答辩人在广场安排了保安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了救助措施,已经履行了应有的安全保障义务。综上,答辩人认为,答辩人并无违反经营者的安保义务之行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三、被答辩人提交的《鉴定检验报告书》的鉴定结论不具合法性、真实性、客观性。

被答辩人提交的《鉴定检验报告书》的鉴定结论将被答辩人评定为十级伤残。该鉴定结论是以《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第J)6)条为“参照”之依据,而被答辩人年仅六岁,并非劳动者,不应适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依据《伤残等级鉴定具体标准》4.10.10关于肢体损伤如何评定伤残等级的规定,只有在一手掌缺失 5 %以上或双手掌丧失功能5%以上,或双手十指缺失5%以上或双手十指丧失功能10%以上的情况下,方可被评定为十级伤残。而被答辩人经鉴定机构检验为“右手掌尺侧可见纵行疤痕,右无名指及右小指不能完全伸直,右小指末节屈曲挛缩畸形,功能丧失”,显然达不到评残标准。故此,请求法庭对被答辩人提交的《鉴定检验报告书》的合法性、真实性、客观性均不予确认。为便于法庭查明被答辩人是否构成伤残等级的事实,答辩人已提交重新鉴定的申请。

四、本案发生后,被答辩人之父母经常到答辩人的经营场所闹事,出于正常经营的需要,同时结合人道主义关怀之精神,答辩人支付了1元予被答辩人之父母,希望此事能够就此终结。不料,被答辩人在此之后竟仍然作出在答辩人经营场所向顾客和设备淋粪便的野蛮、荒唐之举动,造成答辩人数台机器设备受损。此案答辩人已另行起诉。

综上,答辩人请求法院驳回被答辩人(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

此致

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法院

答辩人:xx**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人身损害赔偿答辩状 篇2

一、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受伤害员工本人过错情形下的人身损害赔偿

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上分析, 不外乎有下列情况:一是受伤害员工自身过错, 即受伤害员工违章操作;二是因生产经营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缺陷;三是经营单位和受伤害员工的混合过错, 即兼具前两种情况;四是生产经营单位其他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五是外来第三方的不安全行为。对于最后两种情况, 由于可能存在另外的责任主体, 下文单独进行讨论, 这里不再赘述, 故先行分析前三种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与其从业人员存在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 对其从业人员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按照民法的基本原理, 从业人员受到事故伤害, 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不管受伤害员工自身是否有过错, 其全部责任均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 这一点目前学界和实务界都无争议。安全生产法第90条的规定:如果受伤害员工不服从管理, 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 生产经营单位有权给予批评教育, 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 构成犯罪的, 还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可见, 即使是受伤害员工本人过错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也只能对其进行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不存在由有过错的受伤害员工自行承担民事赔偿后果的可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只要受伤害员工不是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 凡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 均不必追究其是否有过错, 应认定为工伤而享受工伤待遇。因此, 不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是受伤害员工本人过错, 还是生产经营单位过错, 亦或是双方混合过错, 受伤害员工享受工伤待遇都应当是肯定的。

除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外, 受伤害员工是否还有其他损害赔偿请求权呢?安全生产法第48条规定:因安全生产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 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 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 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从这一规定看来, 似乎受伤害员工除了要求支付工伤待遇的请求权外, 仍有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但对于这一规定, 学术界目前却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 赔偿权利人不但享有工伤保险请求权, 还享有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赔偿权利人可以得到双份赔偿, 即所谓兼得模式;有的学者则认为, 劳动者的损害先由工伤保险支付, 不足部分再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2) , 即所谓补充模式。而在实务界, 却明确否定了受伤害员工对用人单位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 支持受伤害员工对第三人的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 (3) , 即采取不同责任主体的“区别对待模式”。对于以上三种观点, 笔者均不敢苟同。

1. 笔者认为兼得模式不可取。

因为按照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费全部均由用人单位承担, 受伤员工因生产安全事故所得的工伤保险赔偿只有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才能获得, 否则全部工伤待遇均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 工伤保险赔付就等于用人单位履行了一定赔偿义务, 如再要求用人单位另以侵权为由进行双份赔偿有失公允。

2.

笔者赞同对不同责任主体采取“区别对待模式”, 但完全否定受伤害员工对用人单位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不足, 理由是:

(1) 从医疗费用待遇来看, 由于工伤保险进行了控制性报销, 非以实际损失为支付原则, 比如一些医疗需要而又不在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由受伤员工负担, 对于受伤害员工则明显不公, 应由用人单位补充赔偿为宜。从这一点来讲, 完全否定受伤害员工对用人单位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欠妥。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 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工伤待遇应当包括工伤保险待遇和工伤保险范围外的待遇, 其中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外的其他工伤待遇则由用人单位支付, 如停工留置薪期工资、伤残津贴 (五、六级伤残)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而依照安全生产法第48条精神, 工伤保险外的赔偿均属于补充赔偿范畴。由此可见, 生产经营单位向受伤害员工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外的工伤待遇, 应当属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内容, 只不过不是依照其他民事法律, 而仍是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而也。

3. 笔者认为补充模式模糊不清, 若以人身损害赔偿为基准而采用“完全补充模式”, 也不合适, 理由是:

(1) 若以人身损害赔偿为基准而采用“完全补充模式”, 则应当对包括在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内而不在工伤保险赔偿范围内所有项目进行补充赔偿。笔者将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与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详细比对, 发现除人身损害赔偿多一项精神抚慰金外, 其他赔偿均在工伤保险范围之内。而精神抚慰金的确定, 需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因此, 受伤害员工本人过错而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 精神抚慰金赔偿是没有依据的。只有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过错或双方存在混合过错的情形下, 补充给予精神抚慰金赔偿才是恰当的。

(2) 若以人身损害赔偿为基准而采用“完全补充模式”, 还应当对包括工伤保险赔偿标准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差异部分进行补充赔偿。但如果将不足部分理解为工伤保险标准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之间的差异而进行补充赔偿, 那么受害人只须直接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人身损害赔偿即可, 工伤保险制度之设则失去了意义。

结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受伤害员工本人过错情形下的人身损害赔偿, 宜采取工伤待遇赔偿为主, 人身损害赔偿适当补充 (医疗费用待遇、单位过错之精神抚慰金) 的原则。

二、生产经营单位其他员工过错情形下的人身损害赔偿

在实践中, 很多生产安全事故并非是由于受伤害员工自己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所造成, 而是与受伤害员工从事共同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所致。因此, 共同作业人员也是可能对生产安全事故承担赔偿责任的一个主体。该主体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赔偿责任?也是处理生产安全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又一个必须探讨的话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 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那么, 与受损害人员共同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他员工是否算第三人呢?笔者认为, 从法律主体来讲,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凡是共同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他员工造成的人身损害都要由其另行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则势必会给员工带来不必要额外责任负担, 影响协同作业, 进而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 笔者认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员工过错情形下的人身损害赔偿必须予以区别对待。

1. 当共同作业人员过失情况下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时, 由于人身损害结果并无故意, 且其行为为职务行为, 所造成的后果由受益人即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即可。从受伤害员工的角度, 通过工伤保险获得工伤保险赔付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适当补充赔偿, 其合法权益也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2. 当共同作业人员故意情况下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时, 作为侵权加害人, 要求其按照侵权赔偿规则对受害人进行人身损害赔偿, 较为可取。但问题在于, 受伤害员工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权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获得工伤待遇, 如支持其对共同作业人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则必然存在获得双份赔偿, 似乎与笔者前文所述观点又互相矛盾。可值得注意的是, 笔者前文虽曾指出双份赔偿不可取, 但只是针对同一责任主体即生产经营单位而言。对于不同的责任主体, 则应另当别论。工伤保险虽然属于强制性社会保险, 但从本质上讲仍然属于人身保险范畴, 而人身无法以经济价值来度量, 因而人身保险赔偿并不适用民法上通行的“损害多少赔多少”的基本原则。正如保险法第46条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 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 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因此, 当共同作业人员故意情况下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时, 受害人要求加害人进行人身损害赔偿, 同时享受工伤待遇, 从而获得双份赔偿, 是有法律支撑的。

三、外来第三方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人身损害赔偿

在共同作业时, 多数情况均是本单位人员共同从事作业活动。但实践中, 却存在不同单位的员工在同一场所进行共同作业活动的情况。从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上, 我们把外来的一方叫做“第三方”。如果由于第三方原因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又将如何承担赔偿责任呢?有观点认为:在第三人过错的生产事故救济中, 先工伤保险赔偿后侵权损害赔偿的补充模式更为可取, 即由工伤保险机构先行赔付, 其后赋予工伤保险机构享有向第三人的追偿权;工伤保险的赔付不足以弥补劳动者的损失, 则受损劳动者有权向第三人提起侵权损害赔偿 (4) 。对此观点, 笔者不表赞同, 因为这一观点仍然建立在“损害多少赔多少”的原则基础之上。正如前文所述, 工伤保险从本质上仍属于人身保险, 保险人对受害人进行赔付后并不享有追偿权, 受害人即被保险人仍有权向侵权行为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因此, 在因第三人原因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下, 赔偿权利人有可能既要求工伤保险赔偿又要求第三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二者并行不悖 (5) 。既然二者并行不悖, 则应当同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责任。

1. 生产经营单位对受伤害员工的赔偿责任。

当生产经营单位员工因第三方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从工伤的角度出发, 首先属于工伤事故, 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承担工伤保险赔偿责任毋庸置疑。

2. 外来第三方对受伤害员工的赔偿责任。

与生产经营单位其他员工过错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不同, 外来第三方对生产经营单位员工造成损害, 受伤害员工所在生产经营单位并无为外来第三方过失行为承担责任的义务。因此, 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 外来第三方均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外来第三方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受伤害员工还可以要求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和侵权行为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因外来第三方责任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生产经营单位员工人身损害的情况下, 受损害员工向外来第三方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时, 所在单位还应当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生产经营单位对受损害的外来人员的人身损害赔偿

安全生产法第9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之外来人员受到生产安全事故伤害, 从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这一责任主体出发, 适用安全生产法第95条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受伤害员工的角度来讲, 该条仍不足以涵盖其依法享有的所有赔偿请求权。虽然对于无工作单位的个人来说, 获得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之侵权人身损害赔偿足也。但对于有工作单位的人员, 则须考量其受到事故伤害是否构成工伤。如构成工伤, 参照笔者上述看法, 仍然存在两方面的损害赔偿。

1.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对受损害的外来人员进行人身损害赔偿, 这是安全生产法第95条的应有之意。而其赔偿标准, 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也勿须多言。

2. 在获得前者给予的侵权赔偿的同时, 受伤害员工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仍然有权要求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摘要:安全生产法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人身损害规定得不够明确, 导致在具体解决生产安全事故的人身损害问题时操作困难。文章从生产安全事故人身损害可能存在的赔偿责任主体出发, 分四个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进行分析, 完整地提出了解决生产安全事故的人身损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生产安全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注释

1余德旋.根据生产事故类型确定不同赔偿模式.检察日报, 2011.10.14

2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2条

4同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研究

随着侵权案件的数目上升为仅次于离婚纠纷案件的第二大案件,而侵权案件中又以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为主,因此作为影响我国立法制度、司法实践、学术研究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问题已经成为最富有争议的问题。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自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5月颁布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后有了明显发展,尽管该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目前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统一的状况,但未能达到完全同意,只能说是仅仅在某些范围内达到了有限的统一。从该解释规定的内容来看,的确是在某些方面放映了我国侵权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进步,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司法实践的操作中,人身损害赔偿的一些赔偿项目的具体赔偿标准也需要改进和统一。

一、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立法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我国虽然在立法思想上与其他国家基本相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极为不同。在此立法思想影响下,导致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一)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规定不系统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不成体系。其中最完整、最具操作性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尽管该《解释》有一个目的就是力图解决我国目前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统一的状况,但仅仅在某些范围内达到了有限的统一。

(二)计算基数标准规定不合理

我国现行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被抚养人生活费采取城乡双重标准,即“按照受诉法院居民人均纯收入在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立法者考虑的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存在着差距,却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命不同价”及“撞了城里人不如撞了农村人”,难以解决“农村人难以承担侵害城里人后所承担的人身损害赔偿”等问题。

(三)回避了所失利益中机会丧失的赔偿问题

大陆法系规定,因为劳动力丧失或死亡导致丧失本可能获得的利益,按其是否与契约的内容或法规保护的意旨相同而定,至于损害赔偿的计算问题主要以主观计算为主,当主观计算有困难时以客观计算为主。由于机会损害具有不确定性,且不易量化,为了防止不确定性的扩张,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赔偿金计算的准确性,保守的规定就成为当然的选择。然而,这样的选择,是以牺牲受害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因此,我国有必要修正对机会利益丧失的救济态度。

(四)对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规定不明确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除了有权请求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外,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其数额参照《解释》予以确定。但依据新的司法解释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应该是死亡赔偿金和残疾 ,他们分别为独立的赔偿请求内容。因此,精神损害抚慰金未得到确定。

(五)对于定型化赔偿关于年限的规定不合理

大陆法系采用传统做法,按照平均寿命计算定期给付。我国规定了20年的赔偿期限,虽然《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了受害人享有再次起诉的权利,但是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远远不够,即使如该《解释》的起草者所说的,由于该解释未规定可以请求的次数,可以重复请求赔偿,但与正常的语意理解不符合。所以,此赔偿标准明显不符合赔偿实际损失的原则与要求,应予修改。而且对0岁以上至60岁以下的人的残疾赔偿金都采用赔偿20年的做法不符合客观的损失,使得不同的年龄的人获得相等的赔偿,看似公平实则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也很难认定具有合理性。

二、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改革建议

(一)制定侵权法典,统一人身损害赔偿规定

1、尽快制定《侵权行为法》。人身损害赔偿是侵权行为法的重要内容,在制定《侵权行为法》的时候,一定要对人身损害赔偿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作出完整、全面、完善的规定。

2、《侵权行为法》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内容应当统一、具体、可操作性强。

3、在立法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就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司法解释,形成基本制度由立法规定,具体问题由司法解释处理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格局。司法解释的内容,不是基本制度的规定,而是对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制度在实践中怎样实施和操作,使《侵权行为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得到准确的贯彻执行,真正发挥保护自然人生命健康权的作用和功能。

(二)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废除城乡双重标准

现行解释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按照受害人的户籍所在地来区分,明显是不合理的,应当废除城乡双重标准,建议仿照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即第一,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作为标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10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20倍;造成死亡的赔偿20倍。第二,赔偿减少收入的标准,确定为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最高额为5倍。

(三)对机会丧失赔偿建立损害赔偿制度

由于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机会丧失损害赔偿问题,因此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应该参照大陆法系对机会丧失的相关规定根据全部赔偿原则,计算机会丧失赔偿时应以主观计算为主,但当主观计算有困难时,采用客观计算,当事人能够举证可以采用主观计算时,则采用主观计算。

(四)通过斟酌的具体情节确定人身损害抚慰金

关于确定人身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基本原则,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方法是由人民法院斟酌案件的全部情况,确定赔偿金额”,这一意见对于确定人身损害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也是适用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中,关于斟酌的情节又规定为:“(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水平。”在决定人身损害赔偿抚慰金的数额时,应当根据这些情况,酌定抚慰金数额。

(五)采用人均存活年限作为赔偿年限

我国确定赔偿期限为20年的原因有:(1)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相一致,我国《国际赔偿法》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残疾者生活补助费都规定了20年的赔偿期限;(2)由于赔偿金需一次性给付,且不扣除期前利息;(3)指向未来的一次性赔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缺点是期限过长难免加重实际生活与实际利益不一致的情形,可能造成不当得利。(4)赋予赔偿权利人就赔偿期限届满后再次起诉的权利。因此,对年限过长可能导致不当得利一项,可以通过大陆法系因果修补原则给付定期金的赔偿方式得以弥补;而对应与现行法律相一致一项,可通过法律位阶效力来解决,且因为此规定是法律制度中一直存在的漏洞,应当予以改正。对再次起诉权已无必要且诉讼成本过高,不具有实际操作性。(作者单位:沙县人民法院监察室)

参考文献:

[1]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1版,第260页。

[2]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在公布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3]张新宝:《对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若干赔偿问题的质疑与探讨》,《民商法学》,2005年第5期。

[4]杨立新:《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民商法学》,2005年第6期。

人身损害赔偿答辩状 篇4

答辩人名称:盘丝洞公路路政管理大队

地址:盘丝洞县城四方街5号

法定代表人姓名:蜘蛛侠职务:大队长

电话:0123-*******(办公室)

单位性质:事业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答辩人因“原告猪八戒诉被告有来有去、黄风怪、牛魔王、盘丝洞公路路政管理大队‘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被你院通知作为本案的被告参加诉讼。该案已完成两审终审审判程序,经原告提请再审,现已经进入审判监督程序。

我单位针对原告猪八戒的《民事再审申请书》,提出如下答辩意见,请法庭依法予以采纳。

一、我单位属行使公路路政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对公路安全实施行政管理,我单位与原告之间未发生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不是适格的被告。如果认为路政部门没有尽到管理职责,可以提请行政诉讼。本次诉讼为民事诉讼,我单位不适合作为本案的被告参加诉讼。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相关规定,路政部门的职责是“加强对公路的保护,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使公路、桥梁、隧道自身安全得到保护。即路政管理部门利用行政管理手段保 1

护公路自身物的安全,不让公路、桥梁、隧道遭到损毁而导致通行困难或交通中断。

在本案中,是原告“驾驶违法驾驶无号牌摩托车、违法载人超过核定人数、违法驾驶近N年未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的摩托车、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不按规定超车、未佩戴安全头盔等六项违法行为,导致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原告遭遇道路交通事故损害,是车辆安全和人身安全没有得到保护,不属于路政管理部门利用行政管理手段保护公路自身物的安全的范畴,即不属于路政管理和保护的范畴。

三、2012年**月**日,盘丝洞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盘公交认字【2012】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了原告违法驾驶摩托车的违法事实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分析认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形成的原因,认定原告“猪八戒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有来有去负该事故的次要责任”。有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职能的交警部门,未认定我单位在此次交通事故中应当承当责任,所以,我单位依法不应当承担赔偿义务。

该案已于2012年**月**日,盘丝洞县人民法院(2012)盘民初字第***号民事裁定,认定我大队不是该案适格的被告,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2013年**月**日,西天路中级人民法院(2013)西中民终字第***号民事裁定,再次认定我大队不是该案适格的被告,再次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经过两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起诉,两审终审审判程序已经结束。我单位尊重原告提请再审的权利,对原告错误认定我单位为被告的执着精神表示钦佩,但对原告,及原告的代理人单薄的法律常识表示遗憾。

四、原告的起诉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对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理解,首先是具体实施了“堆放、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行为的行为人,我单位未进行过上述危险行为,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建议原告向行为人提起诉讼。

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理解,其次从“妨碍通行”管理的职责主体来理解。责任主体承担侵权责任应源自于其法定或者约定的管理义务。

我单位认为,原告由于对基本常识的认识错误,才导致一直错位认定我单位为被告。

作为一种社会基本常识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此案中道路管理者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交警部门,主要职责是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条规定),可见,“通行管理”是交警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二类公路养护部门,主要职责是“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

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可见,“养护管理”是公路养护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三类公路路政部门,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公路的保护,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即路政管理部门利用行政管理手段保护公路自身的安全。在本案中,路政部门是与本案毫不相干的案外人。

六、原告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因在道路上堆放、倾倒、遗撒物品等妨碍通行的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证明已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尽到清理、防护、警示等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撇开危险行为具体实施行为人来说,清理、防护、警示等工作属于养护部门和交警部门管理。我大队依法不具有对妨碍通行的堆放、倾倒、遗撒物品进行清理、防护、警示的法定职责,依法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七、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道路交通体制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路障管理不属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的法定职责范围,其没有消除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路障的义务。本案中倾倒在公路上的渣土,属于影响交通安全的障碍物,也属公路养护的范畴,不属于路政管理部门利用行政管理手段保护公路自身安全的范畴。

八、我单位依照**省交通厅文件《印发< **省交通厅公路路政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交路政【20**】*号)第**条规定,“国道、省道每周至少巡查2-3次”的要求,已对事故路段进行了巡查,履行了路政管理职责。

我大队在该交通事故发生之前,于2012年**月**日,与盘丝洞公路管理段、**镇政府领导向盘丝洞县政府专题汇报了该路段倾倒渣土、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及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2012年**月**日,我大队与盘丝洞公路管理段对该路段的渣土进行了清理。以及通过我大队的《路政巡查日志》等,充分证明我大队履职是到位的。

(不论采用定时巡查、错时巡查、交叉巡查、交接巡查等任何方式,都无法保证随时监控和不遗留空白时段、路段,并不能完全杜绝交通事故。)

九、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的司法解释》,原告没有任何理由将路政部门认定为赔偿义务人,即路政部门不应当作为本案的被告。

十、我大队请求贵法院依法驳回起诉。

答辩人:盘丝洞公路路政管理大队

人身损害赔偿协议书 篇5

甲方:,性别,汉族,年 月出生,现住永登县民乐乡四沟村社,身份证号码为,联系电话:。

乙方:,性别,汉族,年 月出生,现住永登县秦川镇新园村五社,联系电话。2011年 月 日晚上,甲、乙双方在地方因口角发生争斗,甲方受伤。现甲、乙双方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经充分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一次性支付医疗费等各种损失费用共计人民币元(大写:元整)给甲方。

二、甲方今后出现任何问题均与乙方无关。

三、甲方承诺不做伤情等鉴定,不再因此事追究乙方的任何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亦不得向乙方再次索要任何损失,并由甲方父亲做担保,如违犯此条款,由甲方父亲负责返还全部赔偿费用。

四、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对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分析 篇6

原告李某与妻子张某 (本案受害人) 步行回家, 当走到一路灯电杆旁时, 张某突然扑倒在水中 (当天有大雨路面积水较深) , 李某在路人的帮助下将张某送到医院, 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后经法医鉴定:张某系因电击死亡。因张某出事地点附近有某供电局的杆上变压器1台, 上方有某供电局的10千伏架空电缆, 另有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路灯控制箱1个、路灯杆2根, 某电信有限公司的电话交接箱1个。因此李某等将某市政工程管理处、某电信有限公司及某供电局诉至法院, 索赔304449元。

原告诉称:各被告对各自的设备管理不善, 是导致张某死亡的根本原因, 要求三被告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被告某供电局答辩称:该局在受害人事发地附近共有2样电力设施, 即距事发地点约12米远的变压器和距地约7米高的10千伏架空绝缘电缆。该局的电力设施装有漏电保护装置, 一旦发生漏电接地, 漏电保护装置将启动, 自动跳闸。受害人经过变压器约3米处时都未受到电击也无触电的感觉, 事发地点距变压器约12米, 由此可见不存在变压器漏电的可能。对10千伏架空电缆因距地约7米高, 与受害人事发地点的水面并无任何接触, 且绝缘线完好无损, 无破裂情况, 也不可能漏电, 该局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事发地有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220伏电缆及路灯杆, 电缆在事发时已浸泡在水中多时, 电缆与路灯之间有接头, 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或次数过多已脱落, 无疑会产生漏电, 某市政工程处对张某的死应承担主要责任。市政管理所也应因电力设施被积水浸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审法院经过多次开庭审理, 最终推定张某触电死亡是因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路灯电力设施漏电所致, 排除了其他各家单位设备漏电的可能, 判决由被告市政工程管理处一家承担, 赔偿原告236426元。被告某市政工程管理处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2 法律评析

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 本案若审理法院依现有证据不能查明是哪个被告的电力设施漏电导致了损害的发生, 法院将会按共同危险行为判决几个电力设施均可能漏电的被告承担连带责任, 但若某个被告能证明自己的电力设施不存在漏电的可能, 那么将不承担赔偿责任。本案的几个被告恰好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即自己的电力设施不漏电。但法院最终推定被告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路灯电杆漏电, 判决由其承担所有赔偿责任。这是否正确呢?

笔者认为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虽然各被告都没有能提供直接证据证明自己的相关设施不漏电, 但通过现场勘验, 确定被告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设施在事发时浸泡于水中, 其他被告的设施与地面没有直接接触。并且如被告某供电局所说一样, 受害人在经过这些电力设施时并未被触电, 只是走到被告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路灯电杆旁时才触电, 这些都表明只有被告某市政工程管理处的设施有漏电的可能。所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之规定, 就不需要其它证据予以证明了。因此, 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3 启示

中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篇7

赵某为重庆南川市某中学学生,在做课间眼保健操时,班主任刘某以赵某未按要领做操为由对其进行了体罚,给赵某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并导致其现为6级伤残的精神病患者。此后,该中学除以困难补助名义给付部分赔偿费用外,并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赔偿。被告则称,教师体罚与赵某的精神性疾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原告的家庭具有“阳性家庭史”。原告以法院的法医鉴定作为证明该校教师的体罚行为与原告的精神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证据,将该校起诉至法院,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赔偿。

■案情评析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赵某在被告学校学习期间被其教师刘某体罚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该行为侵犯了原告赵某的人身权利,依法应由责任人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刘某作为被告的工作人员,其在课间对学生进行管理是履行职务行为,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原告要求作为法人的被告承担民事责任并无不当。赵某在受到刘老师的体罚后不久所出现的精神分裂症病症,本院法医已经对其治疗费用、伤残等级、病发原因等作出了鉴定。对鉴定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与本案的关联性予以认定。

原告提供的相关病历和鉴定,以及本院既判认定的事实,可以证明被告的教师刘某对赵某的体罚行为,必然在赵某的内心造成人格尊严的损伤,这与诱发赵某的精神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且被告无相关证据足以推翻该事实。所以,被告应对赵某的精神疾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原告赵某以被刘教师体罚为由要求被告赔偿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但原告在此事故中亦有一定的责任,可酌情减轻被告的赔偿责任。对原告提出的其他诉讼请求,因依据不充分,本院依法予以驳回。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教师在校殴打学生诱发精神病,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教师法》第8条规定,教师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平时应特别加以关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自身的模范表率行为去教育、影响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严禁教师采用打骂学生的简单粗暴的办法,或采用罚站、罚跑、罚抄书、罚劳动、赶出教室、不允许上课等变相惩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因体罚和变相体罚带来的负面影响。全体教师都应该严于律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忌采取不计后果的方法。特别是年轻教师更某要重视体罚与变相体罚的问题。年级组、德育处都负有督促、检查的责任。发现问题由德育处会同有关年级组及时处理;情节严重者报校长室,按规定予以处理。对知情不报者,或故意隐瞒事情真相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根据《学生伤害处理事故办法》第9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上一篇:食品监督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可怜的小居民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