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天地人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天地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会读6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三)情感目标: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地”和“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手段: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我们中国汉字演变很有意思的,今天我们将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二、说一说汉字
1、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一个一个笔画写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的汉字。
2、汉字有偏旁部首,结构构成,汉字结构分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结构类型分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穿加结构。
3、识记汉字,我们常采用组词,和用词语说话的形势来区分。
4、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汉字,书写汉字,认识笔画,认识偏旁部首,认识汉字的结构,给汉字组词。
三、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天地人。
四、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天:结构:独体字,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五、朗读生字
1、跟老师读:说出汉字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3、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三遍。
六、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七、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地——()你——()我——()他——()加偏旁 也——()尔——()反义词 天——()
八、课文升华
(一)做一做游戏
三个一组,说一说,谁是你我他
(二)我会说
我是()小学()年级()班的学生,我的名字叫(),今年()岁,我们班有()位同学。
九、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一、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 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 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 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 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 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让他们产生读书的欲望, 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 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 同学们兴趣盎然, 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 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如学习“天”字, 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 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 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 以区别“元、园”的用法。学习“爱”字, 我配上儿歌“爪字头, 秃宝盖, 小朋友, 真可爱”。这样,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突破字形难点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 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 编字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 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经过引导, 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 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 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 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 并讲给家长听。这样, 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份, 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 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 让全体学生认读, 评出冠军组。这样, 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 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 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 抢卡片。
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 按老师读的字音, 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 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 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 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 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 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 (口) , 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 原来他在发呆。”
5. 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 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 “木”, 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 课堂上, 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 在游戏中学习, 在交流中巩固。
三、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 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 教师一边教生字, 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 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 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 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一、在识字游戏中感受活动之乐
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
教学识字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导入语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创设了“识字小火车”, “汉字妙妙屋” 等情境,每一个生字就成了“字宝宝” 的角色。我们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为乘坐“小火车” 到“汉字妙妙屋” 去和“字宝宝” 交朋友、做游戏。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结合课文内容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春雨的色彩里藏着有关颜色的‘字宝宝,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 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字宝宝” 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生字并认读起来。
识字巩固阶段时,我就设计了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红灯、绿灯”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红灯”和“绿灯”。读对了,大家亮出“绿灯”并一起说:“过”;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一起说:“停”。这个游戏因为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还有“找朋友” “玩生字扑克牌”“猜一猜” 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
二、在创新识字中感受创造之乐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创新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师生共同实践探索,发现并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 “汉字儿歌我来编”“猜猜看”“换衣服”“变魔术”“画一画”等。接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学习“林”:两棵树,并排站。学习“叶”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张口”;还有利用身体语言,学习“下”字,一个学生跑上讲台用身体的姿势摆出了“下” 的字形,让所有同学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把“下” 的字形牢牢地记住了;学习一个“果”字,学生们就想出了好几个办法,有的编谜语“一棵树长得高,一直插进太阳里”,有的用“日”加“木” 的办法记,有的用“棵” 减去“木字旁” 的办法记……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在开放识字中感受自主之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识字教学中,也应该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识字。为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我在班上开展了“把学校带回家” 的活动,鼓励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读读认认,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并由父母给予评价。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因此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伊利”纯牛奶、“旺仔”巧克力饼干、 “超能”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小小识字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 这本“小小识字册” 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学设计1教科书分析
一、这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由6个单音节词组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与人、人与天地的认识。
二、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换言之,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基础,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学情分析
一、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有所认识、了解,这是我们组织教学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课文,他们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是不了解的,这对组织教学会产生不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虽通过“我上学了”的学习有所了解和学习,但仍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养成的起步,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目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
落实这维目标的策略,可以在每环节、步骤转换时,根据具体实际,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形式,教师说前半句或起句,学生齐说后半句或续句,以提醒落实。如唤起注意、集中精神,可用“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又如要用铅笔了,教师说“拿起笔”,学生接续“挺起胸,脚平肩,一尺、一寸要做好!”用完铅笔,要转下个环节学习了,可说“小铅笔,快回家!”这些顺口溜、口诀在教学设计中不需要撰写,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操作。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二、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天”等6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天”等6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诊断,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1.分别呈示“我爱学语文”读书和写字的图画,学生说说图画告诉学语文有些什么内容(读书、写字),说说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求,并做一做。
2.呈示讲故事、听故事图画,学生说说学语文还有什么内容。(二)小结:读书、写字和讲故事、听故事都是学习语文的内容,学习语文还有其他的内容,我们以后会逐步接触,但所有的这些语文学习内容都以其中一个活动为基础,这个活动就是“识字”(板书:识字),我们认识了字,才能顺利去做其他的学习语文的活动。
今天,我们就开始识字的学习,学习第一篇识字课文。(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
(板书:①天地人)(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3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三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天地人)
3.带读课题:①天地人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认识了3个生字宝宝。
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三个字宝宝外,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在“识字”上范写点上小圆点)。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你我他)
3.小结:这6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齐读。
(二)音难字教学,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6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人、你、我。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3.学生再练习读准课文后,反馈指导读准课文。
(一)感悟“天、地、人”,朗读课文第一行。
1.(示傅抱石国画后)出示任务:仔细看看这幅图,想想这6个生字宝宝的意思,同桌商量一下,从字卡里,选出符合这幅图意思的3个生字宝宝。
2.反馈指导:
预设:选出:天、地、人。
反馈订正后,读这三个生字。
3.出示任务:同桌商量一下,想一想这3个生字宝宝可以摆在这幅画的哪个地方,摆一摆。
4.反馈指导:
学生同桌学习后,指名四组到黑板前在傅抱石国画的小画上摆字卡,订正。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是啊,“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我们“人”与“天、地”大自然共生共长,和谐发展。
6.通过范读,指导朗读“天地人”,提示注意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7.“天、地、人”口头组词,进一步了解意思,朗读课文第一行。
①出示任务:(以“识字”这个词语为例,讲清组词方法要求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天、地、人”在你们的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②反馈指导:
A.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B.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8.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有信心把课文第一行读好吗?注意读好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9.指导学生朗读。
(二)感悟“你、我、他”,朗读课文第二行。
1.出示任务:(刚才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同学们很会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会用“你、我、他”说什么话呢?想清楚了,就拿起字卡,与同桌一个字卡说一句话。
2.反馈指导:
A.俩俩同桌一起反馈,引导在说话过程中,“你、我、他”用动作指示。
B.注意引导说话完整,音量适中。
3.小结:通过说话,我们知道“你、我、他”分别指的是不同的人。同学们真棒!
4.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行。
A.出示任务:同学们刚才学习了朗读课文的第一行了,现在请仿照着这样的读法朗读第二行,行吗?
B.反馈指导:提示注意每个词之间的停顿。
(三)朗读整篇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自由练读——齐读。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注意:把“人”与“天”,“地”与“他”连续读序号或举字卡,以帮助记认。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6个生字宝宝,学习了朗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各部分的名称作用,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注意总结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6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天地人是本册新版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他替换了原先一开始的拼音教学。”《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中对《天地人》室这样表述的:第一课是创意安排,天地人,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你我他,除了我还有你和他,构成了世界。这些涵盖了我们的现实世界,要给孩子们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识字量不大,难度也不大,这对于初入学的过渡期的语文内容来说,应该是对语文学习很大的缓冲空间。最重要的要让孩子觉得有意思。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学习基础和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认识你、我、他”3个生字;
2.在儿歌、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复现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理解字义,对生活中识字产生初步兴趣;
3.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你、我、他”3个生字;
2.对识字感兴趣,乐于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时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的画面,带领学生拍手有节奏的读童谣。
3.学生尝试朗读这些句子。回忆刚才我们看过的童谣,“你”指的是谁?“我”是谁?“他”是谁?
4.互动活动。老师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同学先作自我介绍,老师用手势分别指自己,其中一个同学和另外一个同学,引导学生用“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我们都是某某学校某某班级的学生的句式说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你我他说话,在句式的引导下说完一句话,同时也创设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自我介绍的机会。
5.然后,用同样的句式在小组内交流表达。
(二)学习“你我他”
1.教师板书“你我他”,学生认读。
2.相机指导“你”字,引导学生认识单人旁,左右结构。从“你”的学习迁移到也表示人的“他”字,与“地”偏旁进行对比,根据意思识记汉字,最后学习“我”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偏旁,学习迁移学习的方法,从而巩固认识汉字的方法。
3.巩固你我他的训练:通过开火车轮读,同桌读,小组读等方法检验学生的生字认读掌握情况。
(三).课中操:大家看幻灯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巩固生字“你我”。
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普通识字课,以识字为重点,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使学生的识字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我做到了一下几点:
一、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二、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巩固识字。课堂上采用创设情境,采用各种复现的`方法,在玩乐中不知不觉与生字交朋友。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学设计3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编排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并以三字一行的形式排列成两组,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组三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三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
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三个人称代词,承接第一组的“天地人”,进一步阐述“天地人”中的“人”,就是由“你、我、他”三部分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我”和身边的每一个“你”、每一个“他”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读音。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天、地、人)
2.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天地人)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正式学习汉字了。这些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就是汉字。汉字的岁数可大呢!已经有几千岁了。
这个课题由三个汉字组成,同学们会读哪一个字?
3.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
(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结合甲骨文,学习汉字“人”。
教师画出甲骨文“人”字,并请学生上台用身体摆出甲骨文“人”字。
提问:这是什么字?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2.学习汉字“天”。
在人的头顶上无边无际的就是“天”。
带领学生看窗外的天气,出太阳是晴天,下雨是雨天,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3.学习汉字“地”。
人的头顶是天,提问:人的脚底是什么?
铺满土的是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教师一手举生字“你”,提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
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
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移动单人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1)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
一名学生说:“我是xx,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
“你喜欢踢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然后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2)教师出示“画画”“拍皮球”“跳绳”三张词卡,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三个组。
教师带领学生边说边做动作:“我们都喜欢画画。”“你们喜欢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在问答中理解“我们、你们、他们”。口头给字组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
教材的第一个单元是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5篇识字课。要求认识本单元45个生字(课文中40个,语文园地中5个),书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难点,使拼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等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并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人合作的习惯。“语文园地一”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快乐读书吧”通过图画,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习惯。
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外,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讲故事”“听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字的价值。
【学情分析】
一、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有所认识、了解,这是组织教学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课文,他们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是不了解的,这对组织教学会产生不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虽通过“我上学了”的学习有所了解和学习,但仍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养成的起步,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目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落实这一个教学目标的抓手是加强课堂管理。
加强课堂管理的策略,在每环节、步骤转换时,根据具体实际,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形式,老师说前半句或起句,学生齐说后半句或续句,以提醒落实。如唤起注意、集中精神,可用“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又如要用铅笔了,老师说“拿起笔”,学生接续“挺起胸,脚平肩,一尺、一寸要做好!”用完铅笔,要转下个环节学习了,可说“小铅笔,送回家!”
鉴于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
《天地人》是识字第一课,也是学生正式学习语文的首课。全课只有6个字,“天、地、人、你、我、他”,分两行呈现。“天、地、人”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你、我、他”,是“人”的三个代称。课文的背景图画是现代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一望大江开》,寥寥几笔,绘出万千意象,隐含“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课,学生还没学习汉语拼音,也没有任何正规的识字学习经历。本课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渴望:中国字是最好的中国文化,中国人要识中国字,识字后就能读书,读书就能让人变得聪明。其次,要让学生体会到识字的重要性:认识汉字,可以掌握更多的识字本领,更好地理解世界
这6个汉字没有注音,学生需通过模仿认读音、组词等认识字形、理解字义。
天、地、人”三字,学生较为熟悉,可通过唤醒生活记忆,说说自己所知的含“天、地、人”的词语。学生说词语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建立类别意识。如学生说出“今天”,教师就可追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什么?”今天的后面一天是什么?”引出“昨天、今天、明天”三个有意义联系的词汇。
“你、我、他”是“人”的代称,“你、他”都有单人旁,“他、地”都有“也”字。教学时,要体现汉字之间的关系,把有相同部件的汉字组成一组,进行认读和区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再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巩固。
此外,对这6个汉字的教学,都要创设多种情境,强化实践运用,在运用中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二、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天”等6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天”等6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渗透学习常规
1.谈话组织教学,小朋友,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正式学习汉字,学习汉语。我们会认识很多生字宝宝,读到多有趣的故事。
2.借助儿歌渗透学习常规。
小朋友,上课了,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老师,专心听,认真想,回答问题先举手,尊重他人有礼貌。
【设计意图】
一年级的孩子首要任务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每节课前巩固训练,帮助孩子迅速进入上课状态,集中注意力。
板块一欣赏国画,感知传统文化
1.激发学习期待。
小朋友,我们都是中国人,讲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中国人都要识中国字,识字后能读书,读书能让人变得聪明。你们想变聪明吗?
2.看图引出“天地人”。
出示背景插图:你在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
观察想象说话:你看到了怎样的天?这两个人可能会说些什么?
要点:天很浩瀚,地很广袤,人在天地之间;说的内容关于“天,地,人“的认识。
3.小结揭题
这种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简简单单几笔,就让我们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人,而且产生了许多的联想。今天学的课文就叫一天地人。
【设计意图】
从第一课《我是中国人》开始,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国画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欣赏国画,欣赏这简练深邃的国风之美,耳濡目染,提高审美情趣。
模块二认读生字,渗透汉字文化
1.学习“人”。
1)跟读组词学习“人”;谁来读一读?你能给“人”找找朋友吗?
2)活动设计;可以用师生对答的方式来巩固读音,扩展词汇。
师:我说男人
生:我对女人
师:我说好人
生:我对坏人
还可:大人.小人;白人、黑人;中国人、外国人……
2.形意结合学习“天、地”。
1)简介“人”与“天、地”的关系: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有高山、河流、土地。
2)活动设计:看图识记“地”。
出示:草地、雪地、菜地的图片。
3)活动设计:联系已有认知,识记“天”。
人头项上面就是天,摸摸自己的“天”。有些时候,坏事儿了,我们会拍着自己的脑袋喊:“哎呀——天哪!”
说说记住“天”的好办法:加一加一一“大”字上面加一横;猜字谜一“两个人”。
提问:“天”有哪些朋友?
提示:从类别角度帮助学生扩展词汇。
如:天宫、天庭、天神、天兵天将、昨天、今天、明天。
3.小结整理。
1)“天地人”每个汉字都很神奇,都有着很大的本领,可以组成很多有意思的词语。
“天地人”三个字单个出现的时候,有自己的意思,连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古人在《三字经》里是这么写的:“三才者,天地人。”
2)儿歌整理,兼做课中操。
老师根据这名三字经,编了一首小儿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出示儿歌:
三才者,天地人
天在上,地在下,大大人儿立中间。
提示: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配乐加动作读。
4.比较学习“你、他”。
1)视频播放微课,引导学生了解“人”与单人旁的关系。
播放微课,解说词如下:
小朋友,“人”是一个独立的汉字。不过,它会变,瞧,它的搬慢慢缩短,撩慢慢站直,变成了单人旁。单人过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新的字呢!单人穷和“也””字手术手,组成了汉字“他”,他们、他人。单人旁和““尔”字手拉手,组成了汉字“你”,你们、你好。小朋友,现在你知道单人旁是由谁变来的吗?
5.听故事识记“我”。
1)教师看图讲述:古人在打仗的时候,两军面对面,将士们手里拿着武器猛戳地面,嘴里发出“哦哦哦”的声音,给自己壮威。古人就根据将士手里拿着的武器形状,造出了“我”字,指很威猛的自己;根据“哦哦哦”的声音,把这个字就读成了“我”。
2)认读“我”,说说带“我”的词语:我们、我俩、我军、我方。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组词、经典诗句、儿歌、故事等,既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又能增加趣味性,拓展知识面,渗透汉字文化。
板块三创设语境,练习运用汉字
1.活动设计一:借助“你、我、他”,介绍彼此姓名。
1)和两名学生一起示范。
步骤一:师生三人组各抽取一张写有“你、我、他“的卡片。
步骤二:用”我拿到的是XX”,说一说自己拿到的卡片。
步骤三:拿到卡片的“我”和拿到卡片的“你“对话。
“我叫XXX,你叫什么名字?他叫什么名字?”
步骤四:交换卡片,再次练说。
“我”要站在中间“你”站在“我”的对面,“他”站在旁边。
2)全班三人小组练习。
3)请一组同学上台互问互答,交换卡片再练习说。
2.活动设计二:语境中认读“你、我、他”。
1)《三字经》中认读生字。
学了“天、地、人”,我们知道有一句三字经是:“三才者,天地人。”老师根据“你、我、他”三个字,也编了一句三字经:“三友者,你我他。”
2)读文中再认生字。
3)情境中认读生字。
出示图片,听老师说句子,找出和句子意思相对应的人。
你手里拿着爱心,我手里拿着星星,他手里拿着圆球。
【设计意图】
创设语境,让学生活学活用。在游戏和情境中运用所学汉字,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汉字融入实际生活,我们都离不开它,激发认真学习汉字的欲望。
【板书设计】
天
我 人 你 他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在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1、复习巩固“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二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3、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学写诗歌创新。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在送走百花盛开的春天,即将迎来夏天。你喜欢夏天的什么?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四》看看他们是谁?他们是?
一、识字复习。
1、出示图片认动物。
2、拼音加图个别朗读。(指导后鼻音、翘舌音。)
3、去掉拼音和图片朗读。
4、图片与生字做朋友。(终极考验: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真正认识了这些动物朋友的名字。老师请出一个小动物,请你有卡片的同学将动物的名牌拿到它的身边,好!大家都通过了考验成为了小动物们的朋友,大家再一起向老师介绍一下他们!)
二、激情朗读。
师:看你们介绍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多开心呀,在美丽的夏天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7页,四人围成小组读读这首儿歌。你们可以用一起读或一人一句等方式把儿歌读通、读顺!
个别朗读,小组接力读。
1、 男女问读。(老师来问你们来答,师示范:蜻蜓哪里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男生问女生答。)
2、 大组问读。
3、 看黑板背诵。
4、 小朋友表演接力读。
5、 全班做动作背。
三、观察动物,引导创新。
咦,我发现这首儿歌的句子结构好像一样?你们看都是“谁什么地方干什么”的这样的句式。你能像小作者一样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小动物吗?
青蛙、知了、小鸟、松鼠……(学生边说边记录)
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写的小诗。
在我们的丛书第108页,也有一首写夏天的小诗《夏天到》,赶快打开,自己快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里讲了几种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呀?(知了、小鸟、小狗)
小朋友们,夏天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我们身边,快快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再把我们身边的夏姑娘找出来吧!
四、写字。(动物朋友觉得你们写诗读诗都很棒,也想考考大家写字。我们一起来
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两个字?老师范写,边写边指导。
学生写。
评价学生作品。
五、总结。同学们在自然界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快乐的生活着,夏天到了,赶快趁着周末和爸爸妈妈到自然去认识他们、观察他们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附文
夏天到
夏天到,知了叫。
小鸟躲在树枝上。
小狗呼呼睡大觉。
洒水车,嘟嘟叫。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两条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写三点水, 认识“河”、“湖”、“海”这些含有三点水的字。
2.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 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 你们去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大海的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并未生活在海滨城市, 大海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 无形之间拉大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而这样的说话设计, 潜移默化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能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韵文所创设的情境。
这节课, 老师就再带你们去海边走一走。看一看, 玩一玩!
二、精读感悟
(一) 学习第一组词语
1. 学习第一组词串。
(1) 出示沙滩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相机呈现:沙滩, 贝壳, 脚丫) ?
(2) 你能读好这组词语吗?自己练练。 (指名读) (3) 重点指导读好“贝壳”一词。
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翻到102页, 仔细观察书上的这片沙滩上的贝壳, 练习说话:
沙滩上的贝壳真漂亮啊, 有 () 的, 有 () 的, 有的像 () , 有的像 () ……
(4) 练习读好第一组词, 带着高兴的心情, 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女声读, 男生读, 齐读) 。
(二) 学习第二组词语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 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海边, 多舒服呀!听, 阵阵海风吹来, 瞧, 海鸥自由飞翔, 大海妈妈托起了无数的浪花宝宝, 正在追逐, 游戏呢 (播放海浪声、海鸥声) !
你有信心读好这组词语吗?呈现“海风、海鸥、浪花”, 同桌互读, 指名读, 齐读。
(三) 学习第三组词语
过渡:小朋友, 你们知道吗?大海妈妈可神奇啦, 她的肚子里珍藏着数不尽的宝贝, 想看看吗?
1. 出示图片:
这是珍珠, 你看到了 () 的珍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这是鱼虾, 这是海带, 小朋友在生活中吃过海带吗?
2. 整体呈现词语:珍珠、鱼虾、海带 (开火车读:单列, 双列, 齐读) 。
3. 你还知道大海妈妈的肚子里藏着些什么?那就让我们随着镜头做一次海底旅行吧!
4. 学生欣赏海底奇景。
5. 拓展词语:珊瑚紫菜夜光藻
带鱼鳕鱼金枪鱼乌贼蓝鲸大白鲨
(1) 指导读好生字:珊瑚, 紫菜, 夜光藻, 带, 鳕, 枪, 贼, 鲸, 鲨。
(2) 领读, 小老师领读, 齐读。
设计意图:海底生物种类繁多, 千姿百态。第三组词语为学生探寻海底世界的奥秘打开了一扇窗。利用文本的空白,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设计这样的词串, 且在形式上较课文有了一定变化 (两字词、两字词、三字词) , 增加了词汇, 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使识字教学悄然无痕, 趣味盎然。
(四) 学习第四组词语
过渡:时间不早了, 太阳要落山了, 渔民伯伯驾着渔船回家了。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渔船的家是哪儿吗?多么温暖的家呀, 谁能读好它。
三、整体整合, 诵读课文
1.多美的大海呀, 海滩上……海面上……海底下……海港里…… (引读)
2.能不能把这篇韵文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配乐朗读, 捧起书来读)
3.去掉注音, 朗读全文, 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四、指导生字
出示“沙”、“浪”、“渔”, 找找规律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含有三点水的偏旁) 。
2.补充含有三点水的字“河”、“江”、“湖”。拍节奏记住这些含三点水的字。
水—加工—成江
水—加可—成河
水—加胡—成湖
水—加每—成海
设计意图:用简单的口令配上节拍进行游戏。给同一偏旁三点水加“零件”组成一个新字, 再组一个三字词语, 按照一定的节奏吟诵, 学生对这类字的音、形、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游戏中识字, 初试行口令记生字, 让学生也来“附庸风雅”。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的起点极力拉近, 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情上, 把教学的终点无限推远, 着眼于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础上, 那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有效乃至高效。
3.你还认识哪些含有三点水的字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
4.根据板书引读:“水加×成×”。
5.区分“鱼”和“渔”的不同用法。鱼:上为头, “田”为鱼身体, “一”可想象为水面, 鱼头鱼身正跃出水面。渔:捕鱼。小字谜:水中捕鱼, 打渔为生。
6.选字填空:
我会填:金 () , () 船, () 夫, () 群。
7.拓展“渔”组成的词语。小朋友, 你们知道吗?“渔”的好朋友可多啦。捕鱼的船叫———“渔船”, 捕鱼的人叫———“渔夫”、“渔民”、“渔翁”, 靠捕鱼为生的村子叫———“渔村”, 捕鱼用的网叫———“渔网”, 捕鱼时唱的歌叫———“渔歌”, 捕鱼船上点的火叫———“渔火” (呈现词语, 引读) 。
五、小结
一年级的课文朗读性很强,我在讲课时,有时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然后随着音乐读课文。或者听老师朗读,学生跟读,带表情,带动作地读,到前面表演着读, 你想怎样读都行。读着读着,字在腦海中就有了记忆,加上跟老师学习课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也就加深了字的印象,在教写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填拼音,更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读字词卡片也就牢牢地记住了。
二、创设情境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活动去识字,效果也很好。比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我举办小学生超市,让学生拿着学具人民币到超市里去买东西。必须认识超市里的字词才能买到东西。生字是重点,重点的字要会写笔顺才可以买到东西。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识字也就不是难点了。《菜园里》一课,我在黑板上画上各种蔬菜的图,再在黑板的前面摆放上各种蔬菜,把教室布置得像菜园一样。上课时,我请学生走出座位,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熟悉蔬菜后,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贴标签就必须要认字,这样自然地认字,学生就好象在菜园里劳动一样,识字也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别看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可是,创新意识很强,表现欲望很高。交给他们识字方法后,让他们自己去识字,他们很高兴。有的学生把字编儿歌,如:“ 土”字,有的学生编,十下一横便是土;木上有撇便是“禾”。还有的学生玩猜字谜,如:房子上有一点是什么,是宝盖头。还有的用熟字加偏旁记生字或者用熟字换偏旁。如“工”字加三点水就是长江的“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以后,他们会主动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识字也就变得容易了,效果还很好。
四、课外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把收集到的“课本”拿到学校展览,看谁认得字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时增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级组赵雯
一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
“教无定法,但贵在有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更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1、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记忆识字。课本中的“日、月、田、土”这一类象形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通过字与画对应,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2、利用基本字带字识字。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独体字,把这些简单易记的独体字当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减笔画或加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大”加一笔是“太”或“犬”。“根据部首的意义还可以大致了解生字的意思。
3、利用猜谜语识字。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一些浅显有趣的谜语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个人他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就是金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就是广字。
4、联系生活识字。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
5、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识字。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
学生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或猜认生字,但识字量大了以后,单独出示某个生字学生有时就拿不准了,有的混淆,如形近字、音近字等,有的搞乱次序,如葡萄,单独出示时把“葡”当成“萄”或把“萄”当成“葡”。因此,让学生精确分清字形,特别是字形的细微之处,正确建立起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是这一阶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可以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记生字。
如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课堂上把生字编成一段文字,让学生认读,如学了《识字7》后,有位老师自编了这样一段话:孔嬉是锦州市灵鹰小学的学生。这学期他参加了“红领巾护鸟小分队”。一天,他正在树底下听黄鹂和百灵唱歌。一位小弟弟走来了他捡起一颗石子往树上扔去,吓得小鸟们急忙往丛林深处飞去。这段话中蕴涵了8个生字,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认识了这些生字。
当然,我们还可以提倡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生字不断复现,得以巩固。总之,孤零零地记生字容易造成生字的回生,我们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语言环境,帮助他们记生字。另外,本册教材后面只有生字表没有词语表,但我觉得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识记效果更好,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及时补充或借助文本划一些词语让学生掌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策略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深,识字写字教学不可以再沿用过去传统的领读与机械记忆练习的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理解掌握其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开展课堂教育活动时,精心设置识字写作教学目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学习材料,充分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基于此,文章主要以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一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识字,强化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集声音、画面、文字为一体,自身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吸引力。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暂时没有形成学习意识,此群体的学习态度比较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将多媒体应用至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极具形象性与动感的画面,影像、音源等形式来展示教材中的汉字,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如:教师在教学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识字2》时,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汉字包括:人、口、耳、目、手、足、有、会、穿、自、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形结合的教育优势,借助动态画面与形式各异的图片,并配以轻松欢快的配乐,向班级中学生直观展示汉字,从而有效将教材中生硬的汉字转变成为动态形式的汉字,而不再是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拼读,此种教育做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发展特点,学生学习兴趣将被有效激发,而不再是机械性的记忆,而是音形义有机结合从整体上理解认知汉字,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二、利用猜谜语,强化教育交互性
谜语自身具备较强的幽默性,读起来比较顺口,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教育游戏。我国一直都有猜灯谜的风俗,并积累出大量的字谜。教师可以将其充分应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事先收集大量有关的谜语,并引导学生一同创编谜语。如:“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心)绝色天下无,月又几回圆(红)世上千万家,种些无叶瓜,不论冬和夏,到夜就开花(灯)等。通过此类字谜,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思维,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性记忆汉字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创编谜语,以此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依据自我对汉字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创编轻松诙谐的谜语,谜语的创编过程则是学生对汉字进行理解运用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运用激励性评价有效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由浅至深,理解掌握写字技巧
要想写好字,首先需要写好笔画。将汉字比喻成为建筑物,那么笔画则是搭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砖。在识字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点”“横”“撇”“捺”等基础性笔画,要求学生做到每一笔都落实到纸上。笔画看似十分简单,但是想要写的好却十分不简单,需要反复的练习。如:“横折横”这一笔画,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要尽可能往上倾斜,“折”则要偏向左一点,这样写出的字美感十足。实践证实,学生在写好笔画后,再进行书写汉字变得容易很多。
如:教师在教学汉字书写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的具体结构、书写特点及相关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等。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谢谢你》中“谢”这一字时,从字体结构进行分析,其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汉字首尾分解: 讠射 汉字部件分解: 讠身寸;笔顺读写: 点、横折提、撇、竖、横折钩、横、横 、横、撇、横、竖钩、点,在学生理解后不断加深剖析深度。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育优势,强化学生写字能力
当前阶段,电子白板已经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通过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字欲望,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力。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教师需要不停的进行观察,有意识的选出作业本放在屏幕中进行展示。在选到一些比较好的字时,引导学生具体阐述汉字书写好在哪里。如:部分學生表示字体框架把握合理、笔画比较到位等。总而言之,在学生鉴赏文字过程中,又将文字的书写进行温习,有效巩固了学习印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写字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一项十分关键的基本功练习,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加强自我对其的重视,创新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坚持进行练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涵养。
参考文献:
[1]周群芳.自主发现愉快识字——一年级写字教学的实践思考[J].成功(教育),2008,02:48.
[2]韩敏.走进孩子心灵共创和谐课堂——浅谈一年级教学方法[J].德州学院学报,2013,S1:35-3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伊始,合理地利用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色彩鲜艳的简笔画、有挑战性的竞赛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乐于识字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识字充满期待。在《识字8》的教学中,我便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
“上学肩上背,放学肩上背,别看个儿小,学问真不少。是什么呀?”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漂亮的小书包,同时出示:“包——书包”,顺其自然地学习了“包”字。随后,在复习了“草字头”“食字旁”“三点水”“火字旁”“提手旁”之后,故意神秘地说:“这些偏旁部首都争着要跟‘包’字做朋友,它们和‘包’字站在一起会拼成什么新字呢?”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侧着小脑袋思考着,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二、生生互助,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是识字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互助合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识字的质量和速度。操作这一环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没有目标的合作学习是盲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一样。因此,给予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是自主互助识字成功的关键。识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整个识字过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我根据《识字8》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确定了以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1)拼一拼,读一读。每个学习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拼字卡片,先拼一拼,再读一读拼成的新字,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书。(2)想一想,说一说。一边轻轻地读字词,一边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并在小组中交流。(3)看一看,记一记。仔细观察每一个生字,想个好办法记住它们。
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各学习小组的识字活动便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会巡视各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加入某个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高效。
2.教给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还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和技能。(1)关注字音。提醒学生在自主拼读时特别注意前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复韵母音节等,做到读准字音。(2)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生字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例如,可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花苞”“水泡”等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词语;运用“身临其境法”理解“难受”“兴奋”等表示人类常有情绪的词语;此外,还有“近义词法”“反义词法”“联系插图法”“查字典法”等等。(3)引导学生集思广益,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生字,并把这些方法总结出来。如: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歌诀法、字谜法等等。
有了这些识字技能的支撑,才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下面列举《识字8》教学中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读准字音】
生1:“苞”“炮”“饱”“泡”这几个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它们的声母,“苞”和“饱”的声母是“b”,“炮”和“泡”的声母是“p”。请跟我读。(该生领读,其他组员跟读两遍)
生2: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都和“包”很像。(其余组员纷纷交流自己的发现)
【片段二:识记字形】
生1:我会记“水泡”的“泡”。因为水泡跟水有关系,所以是三点水加个包。
生2:我来说“花苞”的“苞”。因为花苞是花草类,所以用草字头。
生3:我会说“炮”,“大炮”的“炮”。因为炮要用到火药,跟火有关系,所以是火字旁。
生4:我会说“饱”,“饱满”的“饱”。因为吃了东西才会饱,跟食物有关系,所以要用食字旁。
生2:这几个字是由不同的部首和“包”做朋友组成,“包”表示它们的读音,部首表示它们的意思。老师以前讲过,像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除掌握识字技巧外,还要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如交流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是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交流;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楚、表达完整,对不同的观点要乐于接受。
三、反馈交流,点拨总结
学生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在小组自主互助识字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反馈,对知识缺陷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对自主互助识字成果进行反馈。一是口头展示,具体做法是: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就本组中的“得意之作”或产生争议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进而在全班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二是书面测试,其测试内容以“给生字注音”“生字与音节连线”“辨析形近字组词”为主,以检测所有学生的识字情况。教师再根据反馈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点拨和总结,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在本节课的反馈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饱”这个字十分熟悉,但对“饱满”一词的理解不够到位,因而生成了下面的互动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几幅颗粒饱满的果实图)看看图上的几种果实,他们都是怎样的?
生1:圆圆的,鼓鼓的。
生2:胖胖的,像小朋友吃撑了肚子。(众生笑)
师:这样的果实就可以称为——(出示卡片:颗粒饱满,生齐读)其实,“饱满”这个词不但可以表示果实长得好,还可以表示人的精神好。
生3:老师,我知道了。我们上课时坐得很端正,听得很认真,很有精神,就叫精神饱满。
师:对,说得真好。那么,我们除了上课时精神饱满,还有什么时候也是精神饱满的呢?(学生纷纷高举小手)
生4:我们早上上学时精神饱满。
生5:我们早上做操时精神饱满。
生6:我们每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精神饱满。
生7:我们上体育课时也是精神饱满的。
根据孩子们渴望交流的心理,本设计用到一个小朋友家做客参观的形式导入,再以小主人给小客人介绍的形式来学习词串,引导识字。鼓励孩子们自学、协作学习生字词,并在游戏中检测。在比赛朗读词串中感悟小丽是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从而延伸到对自己小天地的设想和描绘,扩展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学语文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
2蹦苷确、流利地朗读词串,积累词语。
3迸嘌仔细观察生活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写好本课要求写的字,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或挂图。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焙⒆用牵今天丽丽小朋友邀请我们到她新家去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课件或挂图或灯片。)
瞧,这就是丽丽的小房间、小天地。请小客人们随便参观,看看她的小天地里都有些什么,猜猜她每天会在小天地里做些什么事。
2毖生观察画面内容并讲述。
3焙⒆用枪鄄斓谜孀邢福说得也挺好,想听听丽丽自己是怎么介绍的吗?请听范读(录音,同时出示相关画面)。
通过听录音介绍,让学生知道说话要有条理,介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4比梦颐且黄鹱呓可爱的小天地,去认识一些新朋友(师板书课题,生观察并书空)。会念吗?大声念两遍。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庇媚阕钕不兜姆绞剑ù笊或小声)读词串,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记住它们。
2蓖桌互读。同伴读对了,请夸夸他(她);读错了,请帮帮他(她)。
3卑炎约喝衔最难读的字挑出来考考同桌。
三、检查识字情况,读准词串
1焙⒆用堑暮献餮习气氛很热烈。说说你刚才帮助同伴纠正了哪些字的读音,你准备特别提醒大家哪些字的读音易错(用课件或卡片相机出示这些带音节的生字),齐读(抽生读)。
2北究斡心男┥字是你以前就认识了的,能给大家说说你是在哪里见到它们的吗?(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学习时已经认识的字可暂放一边,集中学习不认识的字。)
3闭庑┥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是怎么记住的?生交流。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或借熟字,或记关键笔画来识记生字。
4毙∨笥衙钦婊嵫习。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好玩的游戏。
(1)游戏一:火车遍地开(出示课件或生字卡)
一生读字,一生读词,众生扩词开花,并相机用词练习说话。
如:灯--台灯、灯光、灯座,谁在台灯下做什么?
(2)游戏二:送词回家或拼图游戏(出示图片投影或图片以及磁黑板)
一生贴图,一生贴词卡,或交替出现,完后齐读。
四、指导朗读,体会节奏
1笔Γ汉⒆用腔岫琳庑┐蚀了,还想读得更好些吗?怎样读才读得更好呢?我想听听孩子们的意见。①读正确。②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小主人在得意地介绍。
2毖生练读后,小组比赛朗读,选派代表朗读(师生评价,指导读出节奏)。
3贝蚀读得美了,把这些字放到句子里,你也能读好吗?
指读、齐读课后第二题中的句子。
五、拓展延伸,创造想象,发展语言
1笔Γ盒∨笥眩你自己的小天地里有些什么呢?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小天地和你在小天地里做些什么吗?
2蓖伴交流,全班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词语,如“床”、“睡觉”等,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3逼兰酆⒆用堑慕樯堋W⒁庠诮涣鞯墓程中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六、写字教学
1蔽颐呛驼饷炊嗪鹤滞尥藿簧狭伺笥眩愿意把它们漂亮地写下来吗(课件或生字卡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老师想先听听孩子们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2币导学生独立看书,提醒关键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地方。
3比鲜镀旁“冖”,重点指导写“写”、“灯”这两个字。如“写”中的“ㄅ”,“灯”中“”的笔画变化,师范写笔顺,生练写。
七、作业
1蓖瓿煽魏蟮摹懊杳栊葱础焙汀鞍涯阆胄吹淖只虼视镄匆恍础薄L嵝押⒆用茄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时可以轻轻走动观察学习别人的书写。
2被丶夜鄄熳约杭依锘褂行┦裁矗自己想办法在生活中扩展识字。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识字2》,课堂始终沉浸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课一开始,我学生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回忆了2008奥运会的盛况,一下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体育项目名称,这可一点都难不倒我们班这帮小家伙, “梅博士”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运动项目名称,其他的小朋友只好怏怏不乐地放下了高举的小手。我趁势出示了这12个带拼音的词语,没等我发令,学生就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练读完毕,他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小眼睛一直紧紧追随着我。我发现媛媛的眼神有点胆怯却强烈地透露出“我想读”的意思,于是,我让她当小老师领读。她清了清嗓子,声音特别响亮:“请小朋友们跟我读‘篮球’,读得时候注意‘篮’是前鼻韵母,请再跟我读一遍!‘篮球’——”嘿,还真当得像模像样呢!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送上了掌声。瞧,她抿嘴甜甜一笑,一定都美到心里去了。接下来的开火车读、男女生多读,学生都激情高涨,个个声音响亮,读音也很准。最后,我又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比较了解的体育项目,为了避免这一环节的无序与无效,在分组交流之前我作了明确的要求和分工。就这样,学生分组交流时,居然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再也没有谁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了。我看到了他们专注倾听的表情,听到了他们轻声讨论的声音,这是多么可喜的进步啊!全班交流时,虽然对每一项体育项目的了解学生都只能说上一点点,但这已经足够了,因为通过这一环节,他们一定学会了彼此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
回眸今天的这节识字课,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简简单单、真真实实、快快乐乐!”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也真切感受到了课堂带给我的快乐与幸福!
【一年级识字天地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年级识字的教学叙事07-09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总结10-27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05-29
小学一年级课外识字教学初探06-17
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07-10
一年级上册识字1教学反思11-30
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复习课》教学设计11-27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菜园里》教学反思10-08
识字6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12-19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