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共16篇)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

1、了解人的各种心情,知道每个人的情绪是会变化的。学会控制、不良的情绪。

2、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大变脸

一、回顾心情,唤起记忆。

1通过前面的学习,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心情。

我们的脸,就和天气一样的:大晴天,阴天,下雨(出示天气图片)再出示几十张小朋友的脸

师:成为小学生了,说说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有小学生活中开心的事吗?说一说。

生:少先队员,大操场,体育课……

那小学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过烦恼的事情呢?

生:做作业,掉东西,没带东西,不会跳绳,国歌对歌不会唱,作业不会做很烦恼……

二、提炼典型,引入话题。1说说心情日记里不开心的事 2遇到这些事,心情怎样?

三、学习秘诀,解决麻烦。

图片引入:

(一)亮亮打开铅笔盒,找不到铅笔

其他小朋友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吗?(如丢东西,忘带东西)这么多,看来这可真是件不小的麻烦事。(出示课题:麻烦事)

(二)学习秘诀一:遇到麻烦我不怕

说说具体的事。

师:当老师说拿出水彩笔画画,这时,你发现没带,你又怎么想?心情怎么样呢?

师:上课了,要写字了教室里静悄悄的,这时候发现没带铅笔袋,你怎么想,心情怎么样?(生更着急)

师:那紧张能解决问题吗?

生:要冷静,不要怕(掌声送给她)麻烦事:不害怕

想办法

(三)学习秘诀二:动动脑筋想办法

1、小组讨论汇报

(1)向同学借

怎么借的呀?向你的同学借借看。(要注意,有礼貌)

别人不愿意借的时候,如都要借绿色的水彩笔呢,怎么办?生:要谦让,向别人借,等一等,先图其他颜色,用其他材料,先沟边。好,这些都是向同学借,那还可以向谁借呢?

(2)向老师借

演一演:借借看 大胆,有礼貌,掌声送给她。

(3)叫家长送

如果说,还没有上课,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下课时就跟其他小朋友讲好。跟其他同学送 还想用自己的水笔,怎么办?家离得近,可以叫爸爸妈妈送。怎么跟爸爸妈妈送?怎么说?演示打电话。

(4)自己回家拿

生:自己回家拿。

可学生不能出校门,安全最重要,那怎么办?给外婆打电话。

小结:文具忘带了,我们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终于把麻烦事解决了,补充完课题(麻烦事,我不怕)

看来,同一个麻烦事有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关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办法。

展示漫画日记:不会跳绳丢东西等

说说怎么解决的?(出示:遇到麻烦求助别人)

继续展示:公园里找不到妈妈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出示:找原因)

四.总结巩固,学唱儿歌。

念儿歌《麻烦事,我不怕》

你也有,我也有,麻烦事情谁都有不要急,不要哭,遇到麻烦不要怕

小朋友,找老师动动脑筋想办法想办法,记一记找找原因不再犯。

师:解决麻烦事,不要怕,找原因,解决它,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附:板书设计

麻烦事,我不怕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

一、以活动为主, 在活动中做和学

在教《春天在哪里》一课时, 我把学生带到了田野里, 讲清要求后, 让他们分组进行活动, 并要求把活动中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都记录下来。同学们听到后, 个个兴趣盎然认真地去寻找每一个角落。有的说:“我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说:“我看到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我看到小草长高了, 小花开了, 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活动结束后, 我进行了反思: (1) 活动的开展不仅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 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2) 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应及时赞赏, 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适当的帮助, 让他们建立信心, 有了信心, 才有望把事情做好。 (3) 让评价贯穿活动的始终, 评价方法要多样, 为完善活动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二、以活动为主, 在活动中体验

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 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 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为此, 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必须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例如, 我在教《遵守交通规则, 安安全全上学》一课时, 着重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上学和回家, 了解安全常识, 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课上, 我先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住在哪里, 每天是如何上学的, 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 有哪些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点, 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 并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上学路线图。同时, 让学生在平时过马路时注意观察交通安全标志, 并收集这些标志, 开一个小型展览会, 让学生介绍在哪里找到的, 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 在上学路上遇到这些交通标志应如何做。为了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我还让学生轮流扮演交警, 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在活动中, 充分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 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 并根据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节。学生在模拟交警的过程中, 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 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品德;生活;教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211-01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进行的课程改革,目的就要加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虽然备受重视,但是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校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不得不要求我们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师现结合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的感悟,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课堂上,教师总是以全知全能的“道德家”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枯燥的说教,乏味的陈辞充斥着整个课堂。而我们的学生则是诚惶诚恐地聆听、接受。在强调课程改革,呼唤课堂生命力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也焕发光彩?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

1、学会倾听

仔细倾听学生心声的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道德学习、道德实践中实现效能。在课堂中多听学生说说,自己少说,如此一来,师生的心靠得更近了,教育的实效得以提高。

2、平等对话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让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将激发学生极大的内在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有一颗平等的心,能够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他们以恰当的回应,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

3、愿意赏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用爱去浇灌必将开放出美丽的爱之花。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激起涟漪。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仅是个传授者,更要是个发现者,发现学生身上闪动的个性美、人性美,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惊喜他们所惊喜的,以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愉悦,前进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1、场景模拟法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理年龄特点,若以正确引导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第七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我开展了“购物”模拟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把自己购物技巧,从中购物经验展示出来共大家分享,评选出“最佳小当家”。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燃从中很快掌握了消费经验。

2、角色扮演法

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向他人展示自己,课堂上多提供让孩子表现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表演,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如学习第五册《大家都在学》,我将几位学生戴上各种头饰表演奶奶、爷爷、叔叔、理发师傅等,表演他们在生活中平时都是怎么学习的,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让孩子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付诸于现实行动中去。

3、故事创境法

品德与社会课对小学生而言难的在于如何将文本道德要求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我在上第七册《我们的生命》一课时,就通过生活一些感人的故事,以讲、看视频等方式,让其体会感人的场景、体会生命的可贵、体会到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的增强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责任感。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儿童朗诵法、游戏创境法等等,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开拓实践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了在儿童生活基础上课程学习场所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学生的品德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应当让学生走出教室,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在学生的一切生活领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在社会这个课堂中进行探索实践。

在日常教学中,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道德意识在实践中提升。

四、利用网络媒体资源

当今社会的网络媒体已然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它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时效强,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的功效。如学习第五册《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时,看看安全事故图片、声音、文字、视频,高效的教育学生,同时还组织搜集安全知识资料活动,活动中注意使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内容、范围、途径、目的,指导学生对收集资料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进行整理,充分利用资料开展交流和分享活动,使活动与教育得到统一。这样网络资源的利用则更能让学生得到兴趣与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4

洪河学校 沃丽凡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篇5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是师教生学,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则变成了平等的师生参与性交往。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如在教《拉拉手交朋友》一课时,为了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学一开始,我先自我介绍:“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华庄中心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杨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各科知识,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你们愿意和杨老师成为好朋友吗?”一席话,师生之间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也始终作为一位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融洽,学生学得更积极了。

二、少一点束缚,多一份空间。

《品德与生活》与以往传统的思品课相比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如《我们的校园》一课我就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方式。参观时,我根据学校实际设计了几条不同的参观路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分组开展参观活动。在参观校园过程中,我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适当的记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从不同角度思考、观察,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生们在表达校园中自己喜欢的地方时用了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等多种方法,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选择性,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

三、少一点说教,多一份体验。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是通过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或事例来传授一个道德观点。尽管这些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但这些事例毕竟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同于直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品德与生活》扫除了空洞说教,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体验,使思想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像《盼盼迟到了》、《上学路上》等课文都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来体验,我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就开展了“坐立走比赛”,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体验,自由展示其潇洒、优雅的仪表,最后评选出班内“坐立走”小明星并颁奖。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在颁奖时,充分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少一点呆板,多一份童趣。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评价更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和表现,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单调机械地重复“你真棒!”“你真好!”等套语少了一份童趣,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那些类似颁奖、送礼物等比较生活化的激励方式却常常能掀起意想不到的高潮。在《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中,我就针对学生喜欢童话这一特点扮成了童话里的新年老人将准备好的有关的“小明星”证书、奖状、小奖品等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学生。送礼物时,我更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学生,尊重那些“不听话”的学生,让他们增添信心。这堂课上,每一位学生都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充分体验到了当“小明星”的喜悦。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篇6

在本堂课中,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和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置教材、运用教材。例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比较“爱爱”和“淘淘”在家截然不同的表示,感受到作为小朋友要多替家人着想,并发生在家做“开心果”的情感动力。又如在让同学了解相关生日常识时,并不是翻开教材读一读就算了,而是巧妙改变为竞赛台,让同学把课前的调查通过竞赛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强了兴趣,发展了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体验到胜利的乐趣,充沛提高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学习之魂。《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它所出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假如教师能够掌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就容易激发同学的强烈情绪,调动同学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如在“做个开心果”这一环节中,先让同学通过课件的对比,讨论怎样才干在家做个“开心果”,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扮演反馈,展示出同学对家庭和家人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融为一体,通过自编、自导、自演、互评的形式,不时对照自身的言行,实现生生互动的自我教育目的。

品德与生活课主要以同学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同学良好习惯,激发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在给母亲过生日时,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同学自身动脑筋、自身出主意为妈妈过生日,充沛体现了自主性。在送礼物时,教师设计了让同学自身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礼物,不只燃发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同学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泥工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把美术、音乐、品德进行有机地整合,增强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发明性。看来,教师巧妙选择活动形式,:让同学感到新鲜,得到锻炼,让课堂充溢活力,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品德与生活 篇7

一、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意义

1.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 秉承着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并且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人们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目标应该摆脱过去圣人式的教育趋势, 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因势利导, 培养他们成为既可以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 还可以保护其他人的权益。用另一种说法来说, 就是他人遇到困难时, 既能够根据自己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别人的困难给予帮助, 或者能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 超出自己能够帮助的范围而不对别人的困难雪上加霜。

2.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 有利于教学生活化, 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普遍效率不高, 课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联系学生实际的教学不能够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教学的素材上要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之中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品德与生活例谈

1.联系学生“热点”生活进行教学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要导入情境, 让学生引起共鸣,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普及交通安全生活常识的时候, 可以选取周围的故事:小李性格调皮, 走路不按交通规则, 有一次横穿马路, 凑巧有车撞到他, 受伤了, 爸爸妈妈和同学们都很担心他。

2.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

从学生身边寻找素材有利于更加快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学生的眼球, 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以及重点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学习。例如, 可以通过班级里或者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典型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努力就会成功”的知识点时, 可以根据学生中在这个方面杰出的人物来鼓励大家。比如, 在学校里, 小王同学之前是一个十分有灵气、有潜力的舞蹈小演员, 但是一次意外, 让这朵冉冉升起的新星不能够再站在这个舞台上, 可小王并没有放弃, 她积极地配合治疗, 努力地复检, 最后恢复了, 但是她没有办法像过去那样站在舞台上。她没有灰心, 仍然积极地练习, 用生命来热爱舞蹈。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获得了这项大奖。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成功, 这样让学生感觉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更有积极性, 更有动力。

3.应用贴近学生的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运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 运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故事来进行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要学习关于“竞争的意识”时, 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龟兔赛跑》的动画, 并且言简意赅地讲述故事, 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再引入这堂课教学的重点, 最后再通过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 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路。

笔者认为, 学生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生活知识的普及,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要紧贴学生的生活, 要利用学生在生活上的经验来进行更加生动的教学设计,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世界总的看法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贴近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联系生活,品德与生活

参考文献

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 篇8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构建理论主义,他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资料,在其他人的帮助下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在走进课堂学习前,应当基于生活体验对所学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在教材和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及丰富个人观念。尤其是《品德与生活》这样的课程,更需要学生贴近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

1《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普通的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调用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最终目的。对于《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来说,教材只能作为引导,并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将《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课堂带入到生活中,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仅仅把它当作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内心深处认可品德教学。

2开展《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证实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君”与“师”的地位,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古代私塾中,学生拜师还要向私塾老师行三拜九叩之礼,但这在新时代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仍为主导者,但学生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做学生的朋友,抛弃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并用鼓励取代责骂,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通过模拟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入到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达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

比如在开展《消除安全隐患》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或其它技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出门去买菜,临走前叮嘱小美记得关掉煤气灶上正在烧的水,小美当时正在看动画片,就随口应了下来,但没过几分钟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过了一会,水烧开了,从水壶中溢了出来,将煤气灶的火浇灭了。在这种情景设定下,学生都会开始为小美着急,与此同时就将此情境记住了,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知识学习的同时还丰富了情感体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同样可以适用于公交车让座(令学生扮演老年人或孕妇)、尊重残疾人(令学生扮演盲人进行活动)等课程,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达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的生活性和多样性。

2.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想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或学校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进行《助人为乐》这一节课程的学习时,首先应该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在各种真实的环境中考验学生,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应付出实际行动,将美德常记心中。又或者在对学生进行祖国文化教育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由长城、去天安门看升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4挖掘生活资源,整合教学资源

生活中藏有巨大的宝藏,作为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与教材结合,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同样在为学生讲解“春节”的由来及习俗时,就可以使用日历教学生区分农历和公历,也可以尝试使用红色彩纸、剪刀等工具,教学生简单的剪纸艺术,还可以将品德课与语文课结合起来,教学生区分对联的上下联等方式,整合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学。

3结语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品德与生活》课虽不是像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能够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却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体现。品德课不应作为一门简单的课程进行教学,而更应把它看作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全方位建立。教师应当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课下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荣连.简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课程与教学,2015(11).

[2]陈孙义.试析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教法研究,2013(11).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9

全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学生,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一、上学真快乐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二、了解我们的学校1、了解学校的设施及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表现、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1、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崇敬之情。

2、认识国旗、国徽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1、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习惯。

2、学习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1、体验传统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就。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1、学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断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己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习惯。

3、学习策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 学情分析

低年级(一年级)学段共有两个教学班,共56人。

1、学习习惯:本学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

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

2、学习能力: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学困生,他们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距离。教师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3、潜能开发:对于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为有特长的学生及学习较突出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习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习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习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的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

4、突出了综合性,强调了活动性,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

四、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五、重难点

1、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2、突出“活动性”、“做中学”的特点。

3、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4、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5、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6、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六、改进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1

一、利用教材,让孩子走近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而事实上,《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获得的知识可以分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种,所以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欢度国庆》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去不同的地方观看国庆的装饰,感受国庆的气氛,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然后,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升旗仪式,观看历史电影、国庆节目等。使之了解国家的意义和国庆的由来;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日记、绘画、演讲等方式进一步让他们的爱国思想升华起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体验真正感受到国家是带给他们幸福、快乐的保障,从而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爱国、报国的思想。

二、利用教材,让孩子学会生活。《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例如鞭炮的正确使用、遇到陌生人怎么办、正确用电等,教师要以这些教材内容为契机,让孩子学行安全、健康地生活。如在教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哪些物品是危险的这一课中,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意识到危险与安全的物品的区别。

如:讲授《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时,我注意捕捉、选择低年级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容易发生的现象来组织教学,如出鼻血的情况在校内时有发生,而且学生出鼻血后总是惊慌失措,因此,我觉得把这类生活中的场景注入到课堂内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我先让孩子们谈出鼻血时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述当时自己都用了哪些方法来处理,效果怎么样,同时让孩子们把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同大家分享,并由此举一反三,扩展学生自我保护的知识,拓宽学生健康安全生活的思维。

现在的小学生既是家里的“宝”,也是社会将来的栋梁,所以,让孩子学会生活,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只要教师好好选用《品德与生活》教材,完全可以做好这一点。

三、利用教材,让孩子热爱生活。儿童的各种体验都是从生活中获取的,他们的挫折能积累经验,有助于成长;他们的成功能增强自信,也有助于成长。因此,无论是穷困、富有的生活,无论是顺境、逆境的生活,都有助于孩子的进步。但近年来,屡屡出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因厌恶生活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自杀的道路。由此看来,让孩子从小热爱生活尤为重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是让孩子热爱生活的切入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紧紧结合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授《成长的脚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热爱生活,我带领学生做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协助下做一个“成长记录袋”,把自己出生到长大过程中用过的物品、玩具,拍过的照片等都放进去;然后再与现在的自己对比。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会发现上了小学的自己长高了,会自理了,懂得的知识更多了,在脑海里感到成长的美好、长大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热爱生活的思想。

总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生活的沃土。儿童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市头小学)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之我见 篇12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生活,教学尝试

多年来, 小学的思品课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来进行编写教材的, 理论性较强。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则将其变为小学品德与生活了, 这足以看出品德课已经不再是理论的说教了, 而是贴近学生的思想以及走进生活中来了, 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最佳效果, 改变长期以来那种传统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单一僵化的形式。优势的生活性教材改变了以往的那种“知道了”又“忘记了”的不良现象。因此, 新课标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利用和使用教材,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进行创新教学的改进, 满足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率的要求, 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发展。因此, 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笔者希望就此问题与广大行家里手进行探讨。

一、营造生活情境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材特点就是将思品教育渗透到生活中, 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知识和受到教育。因此, 以生活情境体现品德与生活教学是再好不过的了。为此, 我们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生活化,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和感化。深入研究得知, 少年儿童只有通过生活实际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不是表面的思想情感, 营造和孩子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情境, 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生活, 使他们对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从而认真学习知识内容, 并能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比如, 我在执教“帮助残疾人”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身残的阿姨在没有手臂的情况下, 用脚做家务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学着做, 将他们的手臂用绳子捆绑起来, 完成一些动作, 结果同学们都累的满头大汗也不能成功, 于是学生懂得了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他们有的说, 自己过去不懂得残疾人的艰难, 还在自己的屯子里欺负他们, 讥笑他们, 现在看来自己真的是太错了。也有的学生说, 残疾人就是志气大, 没有手臂用双脚能做那些家务活, 真是让人敬佩啊!还有的同学说, 我要学习残疾人的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 像张海迪阿姨那样, 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通过这样一堂生动的教学, 使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 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提高了思想觉悟, 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的奠定了基础。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让学生敢说、敢想、善于动脑, 只有做到这些, 他们才能大胆地想象, 才能有所创造。因此, 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举措。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那种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的思想, 要低下头来和学生交朋友, 要以课堂教学人人平等、师生平等的观念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实践、讨论、研究的局面。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质疑和反驳, 放下架子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激励学生的进步, 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一味地放大学生的缺点错误甚至于鸡蛋里挑骨头, 更不要讥讽、嘲笑学生, 要用友好、平和的心态和语气与学生交流。老师要鼓励激发学生提出异议, 让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鼓励他们敢说、敢想的行为。比如我执教“新年快到了”一课时, 避开了人们的常态思维:叙述过年看春晚, 帮助爸爸妈妈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都做了什么?而是让他们想新年的时候那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爷爷和奶奶给你多少压岁钱?猜灯谜, 放鞭炮, 穿新衣服等等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 结果这些童趣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 自然也就避免了以往的那种单纯背诵、机械记忆、枯燥抄写的“静态教学”模式, 而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利用多种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通过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知识竞赛、辩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动态教学”模式, 让学生充分参与、融入课堂教学, 使同学们积极表现, 主动发展。

三、改进考核评价

各个学科的测试都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也是考核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 具有较好的教学反馈功能。所以, 考试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试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导引着教学的走向, 正因为如此, 多年来都是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进行教学, 自然也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更出现了只顾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品德的培养。鉴于品德与生活的学科特点, 注重的不应该是知识条文的背诵, 而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培养自己的修养品行和道德情操。因此, 考核评价一定要改革, 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方面的记忆, 而要注重学生对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的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注重平日里的道德修养, 可以要求孩子们建立各自的档案袋, 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情况, 以及各自评价、分析等等。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要以能够对孩子们进行全面发展、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总之,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 重视学生生活、学习中付出的努力程度, 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13

李玲

陵园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垃圾及危害。

2.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的方法。

3.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垃圾的危害,了解垃圾的分类的好处,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活中的垃圾实物、垃圾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板书:家乡,师:孩子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

现在随着老师的镜头去看看美丽的家乡。看到你熟悉的地方,就大声地说出来 镜头展示美丽的家乡綦江的美景。

2、家乡多美呀,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组画面。播放乱丢垃圾的画面

提问:看到这两组画面,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小结:干净、整洁的画面人人爱,肮脏的环境令人不愉快,之所以不愉快,主要是有大量的垃圾,垃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怎样让家乡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板书:让家乡更美好,生读。

二、新课

1、活动一:说一说

师:我们首先进入活动一。

(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垃圾,李老师课前让大家做了调查,你家里每天要扔多少垃圾? 南州明珠小区产生的垃圾。

(2)猜一猜咱们綦江区每天产生的垃圾是多少?

大屏幕展示綦江区一天的垃圾数量,生:我们的垃圾实在是太多了!

2、活动二:议一议

(2)这么多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呢?我们走进活动二,议一议,同桌讨论:大量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危害? 学生汇报

相机出示

课件1: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课件2:污染水源。垃圾中的有害成分易经过雨水冲入地面水体,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引起严重的污染。课件3:污染空气 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

课件4:占地过多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课件5:传播疾病

塑料膜、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污染空气,发出阵阵的臭味,含致癌物,传播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

3、活动三:说一说

垃圾的危害真是数不胜数,为了拥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减少垃圾,你有什么金点子吗?下面进入活动三,说一说。金点子1:少用一次性用品。

相机出示(如果孩子不能说这部分就不展示): 课件一: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危害 课件二:一次性筷子的危害

金点子2:少用塑料袋,用环保型的布袋。课件:塑料袋的危害 金点子3:给垃圾分类 师,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生:垃圾可以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1)嗨,我是可回收垃圾箱,我的肚子里主要装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可回收垃圾,注意哟,纸巾等物品由于水溶性太强,千万别往我这里放。

(2)嗨,我是有毒有害垃圾箱,我的肚子里主要装废电池,废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废弃的有毒的化学药品等等。他们都含有有害物质

(3)大家好,我是不可回收垃圾箱,我的肚子里主要装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等难以回收的垃圾。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李老师要考考大家。A、实物展示:饮料品、废纸盒、铁丝、餐巾纸、药品、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给上面的垃圾分类。

4、活动四:做一做

小朋友们真聪明,书上的垃圾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请你来帮帮它们。我们参与活动四:做一做。B、打开书45页,齐读这段文字,用连线的方式为垃圾找到它的朋友。

你的分类正确了吗?板书:会分类。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把我送回家 师讲解游戏规则:

(1)、把垃圾卡片放入相应的垃圾箱内。(2)、组长负责、一起讨论。(3)、不同意见、商量解决。小组汇报,师总结

废旧铁制品:易拉罐可以制作成新的易拉罐,我们用的文具盒也是他做的 报纸是可回收,废旧纸制品:850公斤好纸可以做多少个本子。10000个本子可以供我们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用不完,废旧纸的作用大不大? 废电池:认识废电池的专用垃圾箱。

(1)身边的行为

过渡,孩子们,我们可以帮助垃圾找到它的家了,可是在生活中,这些垃圾是正确地回到自己家的吗?出示生活中乱丢垃圾的图片。图片一电池丢在花丛中 图片二小朋友乱丢垃圾 „„

你想对哪副图说点什么呢? 生回答。(相机板书:不乱扔)

师:你的身边有哪些好的行为?有哪些不好的行为? 生回答(相机板书:主动捡

……)

师:孩子们个个都是环保小卫士了,下面我们来当一当小诗人把,请你来当小诗人,把拍手歌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5、活动五:读一读。

三、总结

李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行动起来慎重地对待垃圾,妥善地处理垃圾美就会实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美丽的綦江靠你,靠我,靠大家。创卫需要我们,创文明城市,关系到每一个綦江人,惠及每一个綦江人,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让家乡更美好,有没有信心?

会分类

附板书设计:

让家乡更美好

不乱扔

主动捡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4

2016—2017—1

韩阳

2016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为依据,遵循品生教育的规律,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培优补差措施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对于优良学生在时间上把好关,课堂内他们能吃饱,但不会吃好,因此要求教师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给予“精科”,也就是精心挑选一些拔高题,题型要多种多样,这样能给他们新鲜感,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因为优良学生中还存在个别科目比较差的现象,所以他们的补差科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喜欢这一科目,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从而使他们优上加优,不优创优,真正成为优秀的接班人。

3、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时的贪玩使功课脱了节没有赶上去,有的是家庭困难思想负担过重造成的,有的是学生一时冲动犯了错误,老师或家长批评教育不当造成的等,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比较差的功课补上去。

4、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具体有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时,要把通过查找资料仍不明白的问题标出来,课堂听讲时要带着问题听讲,及时做好记录,课后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听课时就比较主动,有的放矢,听课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5、减少作业量,认真查漏,专项训练。训练中选取后进生普遍不懂的问题,作为专项训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训练中让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帮助作用,要求学生课内完成作业,并及时讲评。

6、坚持不懈地关爱后进生。多鼓励少批评。后进生普遍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多关爱他们,多鼓励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很快地步入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的行列。

7、组织互助小组进行帮助。本学期,学校计划继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互助小组,举行一帮一活动,对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七、教学进度

第1周 我的学校 第2周 我和同学交朋友 第3周 我爱老师 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向国旗敬礼 秋游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生活化初探 篇15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 学生会觉得教学枯燥无味, 没有吸引力、没有趣味性, 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心理与情绪, 这样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导入大多是开门见山, 没有新意,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而实施生活化导入, 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来引入新知的学习, 可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熟悉的生活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 让学生觉得学科教学亲切而熟悉, 这样自然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爸爸妈妈, 你们辛苦了》这一内容时, 课初我为学生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 熟悉的旋律与歌词更能唤起学生的回忆, 激发学生特定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这深深的亲子情。伴随着优美而欢快的歌曲, 在教师的启发下, 更能唤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相处亲切而温暖的细节, 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更能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样的导入更加愉悦轻松而富有情感, 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引导学生亲身感受

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 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只有将知识置于特定的场景与活动之中, 让学生身临其境, 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直观认知, 更加利于学生透过表象对本质的认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来创设真实而丰富的生活情境, 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亲身体会与感受,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就不再是机械而简单的记忆, 而是在亲身实践中感受, 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课程教学资源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来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如在学习《购物场所我知道》这一内容时, 为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 我为学生播放学生身边的购物场所, 并用摄像机来拍摄发生在我们身边所熟悉的购物画面, 制作成精美的视频,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这样的教学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 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而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关系, 让学生身临其境, 带领学生走向生活, 走进学生所熟悉的商场超市。这样更能增加学生对购物的感性体验, 从而上升为理性认知, 同时在学生积极的交流与讨论中可以深化学生对购物场所和购物活动的认识, 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更加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注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也要着力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从而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如在学习《规则在哪里时》, 我带领学生一起来做游戏, 如成语接龙、听音乐抢椅子等, 说到做游戏, 学生们立马来了兴致, 都踊跃地参与其中, 教学异常活跃。游戏结束后, 让学生来思考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如果不设定这个规则, 又会如何。接着再让学生来进行没有规则的游戏, 结果可想而知, 一片混乱。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与主动思考, 学生便可以发现规则, 知道规则的具体含义与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生活离不开规则。这样学生所掌握的不是书本现成的结论, 而是经过深入思考与探究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所获取的也不是单纯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教学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机械地照本宣科, 而是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 开展一系列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深入生活, 独立思考, 积极思维, 主动构建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课外活动生活化, 促进学生行为内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 就是将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 那么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这门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学科自然也不能只是在课堂教学内展开, 更为重要的是要开展丰富的生活化课外活动, 开辟第二课堂, 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生活中不断内化, 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正是现代教学所提出的“课内学方法, 课外求发展”。为此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 使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理论转化为行为。

1. 角色表演。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 开展课本剧表演, 既符合学生的天性与思维特点, 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可以将品德与社会学科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还原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生动与活泼,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教材知识与真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行为的内化。

2.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即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开展丰富的实践调查活动。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 深化学生的理解, 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在学习《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与社会, 去了解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匮乏与土地荒漠化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人类所开展的保护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品德与生活 篇16

关键词:小学生;联系生活;品德与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品质和道德的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把课堂的知识还原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意义

1.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秉承着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人们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标应该摆脱过去圣人式的教育趋势,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成为既可以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其他人的权益。用另一种说法来说,就是他人遇到困难时,既能够根据自己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别人的困难给予帮助,或者能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超出自己能够帮助的范围而不对别人的困难雪上加霜。

2.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有利于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普遍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因此联系学生实际的教学不能够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的素材上要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之中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品德与生活例谈

1.联系学生“热点”生活进行教学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要导入情境,让学生引起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普及交通安全生活常识的时候,可以选取周围的故事:小李性格调皮,走路不按交通规则,有一次横穿马路,凑巧有车撞到他,受伤了,爸爸妈妈和同学们都很担心他。

2.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教学

从学生身边寻找素材有利于更加快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以及重点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学习。例如,可以通过班级里或者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典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努力就会成功”的知识点时,可以根据学生中在这个方面杰出的人物来鼓励大家。比如,在学校里,小王同学之前是一个十分有灵气、有潜力的舞蹈小演员,但是一次意外,让这朵冉冉升起的新星不能够再站在这个舞台上,可小王并没有放弃,她积极地配合治疗,努力地复检,最后恢复了,但是她没有办法像过去那样站在舞台上。她没有灰心,仍然积极地练习,用生命来热爱舞蹈。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获得了这项大奖。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成功,这样让学生感觉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学生更有积极性,更有动力。

3.应用贴近学生的故事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运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运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故事来进行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要学习关于“竞争的意识”时,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龟兔赛跑》的动画,并且言简意赅地讲述故事,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引入这堂课教学的重点,最后再通过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路。

笔者认为,学生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生活知识的普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要紧贴学生的生活,要利用学生在生活上的经验来进行更加生动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陶礼光,谢春风.《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1(02).

上一篇:足球灵敏素质训练下一篇:阜城县人口计生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