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规范(精选10篇)
要认真落实好教学“五认真”,抓住备课这一基础,上课这一关键,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这些重要环节。
一、认真备课
1.要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参照学校工作计划来制订学期教学计划;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把握教材思路,基本内容、知识结构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全面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学习状态;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可操作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突出重点,切中难点。
3.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搜集整理有关教学资料,主要是最近时期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热点时政新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科最近发展变化的内容以及学生思想、行为等,制作资料卡(包括文字、音像、图表等)。4.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型以及教学重难点,认真准备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媒体教学技术,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5.认真编制教案。教案内容一般包括:⑴课题;⑵教学分析;⑶教学目标;⑷教学重难点;⑸课的类型;⑹教法与学法指导设计(教学方法);⑺教学手段;⑻课时安排;⑼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含练习与作业设计);⑽板书设计;⑾课堂教学结构时间分配;⑿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做到完整、明了、精练、齐全。
6.备课时既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学法指导,并作适当注明;要体现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联系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的实际;要注意理清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呈现的板书设计应科学、简明、美观。写好每节课和单元教学后记,认真总结教学得失经验与教训,每学期写一份深有体会、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
二、认真上课
1.进入课堂精神要饱满,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速度恰当,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以自身的情感、激情、形象、风格去感染学生,创造和谐舒适的教学氛围。
2.新授课导入环节,可选择与本课内容相联系的时政新闻进行发布和评点,或以重大热点作背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也可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导入新课。3.教学目标明确,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旗帜鲜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合理恰当,有的放矢,事理交融,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防止空洞说教。
4.在较好驾驭教材、学生和整个课堂的同时,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课堂既要有师生互动,也要有生生互动。形式要多、频率要高、覆盖面要广,课堂氛围民主和谐。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应采用赏识教育方法,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人格,提倡多元思维,注重正面引导,立足终身发展。5.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传授知识、技能、方法与培养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行为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凸显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6.要积极使用当前倡导的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等科学方法,不断探索符合校情、班情、生情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在学生对预设的问题展开研讨时,应及时把握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加以引导利用,使教学富有机智。
7.要通过板书概括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并通过板书做好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要点;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8.课堂中要有预习作业的检查,课后巩固作业的布置。
9.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1.作业内容要精心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符合科学性、典型性、启发性、研究性、巩固性和查漏性等原则。要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方法和能力,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水平。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阅读、预习、复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小论文、行为作业等。
2.作业分量适当,根据不同年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区别,分层次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要求(格式、书写等),指导学生掌握做作业的程序、环节、方法,对较难的作业要给予启发性的提示。
4.书面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并有典型错误和优秀作业等记录,提倡作业面改。倡导学生在行为作业中自主反思,在明辨是非中修正自身行为;在实践中内化认知,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5.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对典型错误与优秀作业进行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导向性,做到有的放矢。
6.一学期至少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览。
四、认真辅导
1.除了课堂这一主阵地之外,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早读、自习课、社会实践以及其它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辅导。一方面进行知识层面的辅导,另一方面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思想上的引导,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2.要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个年级要成立1--2个活动小组,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兴趣小组要做到计划、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六落实。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咨询及资料,兴趣小组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建立课外辅导制度,做到期初有计划、过程有记录、期末有总结。每学期时政学习报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学习讲座应不少于一次。
4.辅导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走出去,请进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每学年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一次。
五、认真组织考核
1.考核分定期与平时两种。定期考核每学期两次,平时考查主要采取课堂提问、随堂检测、单元检测、社会实践报告、小论文等方式。
2.考试命题以课程标准、教材、高、中考考点为依据,严格按考核的性质、类别、要求确定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面广,重点突出,难度系数符合要求。注意试题科学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命题能力。
3.每节新授课要有随堂检测,不少于5分钟,以促使学生做到堂堂清、段段巩固。
一、突出思想性
“升学”与“成才”两者之间有着一定联系, 但是, 育人的目标应该是重于“成才”, 化“升学”为“成才”, 立足于育, 这是教学方向问题。成才与升学并不矛盾, 而是相互统一的。只有从育人角度出发, 明确培养目标, 学生的学习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 才能保持稳定的热情。如果片面强调升学, 不面向大多数, 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就难以持久, 也就影响了必要的升学率, 更影响了学校育才的职能, 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 要遵循“文道统一”、“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寓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调动主动性
“教”与“学”, 重在“学”, 要化“教”为“学”, 立足于改, 这是教学思想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 偏重于教师的教, 忽视了学生的学, 往往花的是大力气而收获的是小效果, 与语文新课标不相适应。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真正成才, 将来才能有所开拓, 有所创新。纵观历届学生, 我们发现语文成绩特别优异的, 其有效的经验就是主动自学, 刻苦钻研, 并非全得益于教师的教。古今学者, 其成功的秘诀之一, 也在于严谨治学, 锲而不舍, 并非全凭借于名师的传授。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 转移重点;要改革教法, 指导学法;要延伸课外, 向生活渗透。
三、强调实用性
“死”与“活”, 重在“活”, 要化“死”为“活”, 立足于化, 这是教学目标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 偏重于传授知识, 死记硬背, 读写与听说的教学比例失调, 与生活实际脱离。无知必然无能, 但有知未必有能, 知识要化为能力, 能力应包含知识。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是交际的工具, 是信息交流所必须掌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信息传递越来越丰富, 这些对语文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显示了语文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从宏观上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常规, 利用现行教材增加实用性训练。
四、讲求灵活性
“外”与“内”, 重在“内”, 要化“外”为“内”, 立足于用, 这是教学内容问题。语文教学的行家名流, 往往启蒙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因此, 要引外为内, 内外结合, 为我所用, 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首先要课内打基础, 提高45分钟的教与学质量, 但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要以内引外, 联外补内, 以生活为教材, 扩大学生视野;其次, 要注重举一反三, 培养迁移能力, 使学生掌握知识规律, 使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 使语文知识为现代生活服务。
五、增强趣味性
“苦”与“乐”, 重在“乐”, 要化“苦”为“乐”, 立教于导, 这是教学风格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苦读苦教为主要形式, 结果是累坏了学生也累坏了老师。语文教学的改革, 应该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智能。而发展智能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治本之道, 在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使学生不断受到感染, 得到启迪, 并运用富有感情的艺术, 辅以相应的手势、动作, 或进行表情朗读, 再现课文所表述的意境, 创造一个与课文思想相一致的课堂气氛, 或启发引导学生沿着文辞铺成的曲径回廊, 深入到文章的“腹地”, 去领略那蕴藏于深处的神韵;还要善于唤起学生从已知求未知的欲望, 从“高不可攀”、“望文生畏”向“高而可攀”、“似曾相识”的转化, 使学生学得实而不死, 活而不虚, 乐而不苦。
六、加强实践性
关键词:规范;教学;化学用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30-02
无论是高一学生还是高三学生,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练习,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而引起的失分现象十分惊人,如将氯化镁的化学式写成“MgCl”;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知道答案,但却答不全面,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新课改下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一言一行会起到引响学生的作用,学生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平时的潜移默化的积累。为了提高学生化学用语正确的书写,为培养学生用语的规范,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化学用语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化学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科学、启发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mol氧是32克”的说法就不科学,而应该说“ 1mol氧分子的质量是32克”。又如有的教师分子式时,将“硫”元素读成英文字母“S”,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说明了化学教师对于化学规范语言表达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师在板书时化学用语要规范、美观、得体
在中学化学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它是按现行中学化学课本知识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的。
1、化学符号主要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同位素符号、电子式、根式。
2、化学式主要包括:最简式、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同分异构式、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结构的化学式、用配位键结合的络合物、用氢键表示的化合物。
3、化學方程式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方程式、可逆反应通式、电极反应方程式、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用电子式表示分子形成过程的式子。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要字迹清晰,笔画端正,注意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正确的化学用语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每个用语在实际当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有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在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应该要用结构简式,而不能用分子式。如C2H6O可以表示乙醇也可以表示二甲醚,是因为有机物有比较普遍的同分异构现象。
三、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规范格式
有些教师对概念和定义,对知识的梳理,对解题的思路比较重视,而对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苏教版)必修1中有一道例题: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准状况)的氢气?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分四步走的过程:
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物质的量来解决化学方程式的计量问题,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构建逻辑表达语言的规范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但却不能将知识用语言正确的组织起来,无法比较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这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构建逻辑的语言去表达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样版、学习的范本,以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必修1中有道习题:区分硫酸铵与氯化铵。
答案: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
有关物质鉴别与鉴定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必修2中有课后习题…液体分两层,上层是橙红色的溴的已烷溶液,下层是几乎褪成无色的稀溴水…由此你对已烷的性质有什么认识?
答案:已烷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五、抓往本质培养规范提高能力
学生在化学用语学习过程中记忆负担是比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本质,把实验现象与化学反应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死记硬背,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能力。
如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的教学过程:笔者尝试先从本质入手,再用实验现象说明,在规范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简略片段:提出问题:氢氧化铝为什么即能跟酸反应也能跟碱反应?
原理解释:氢氧化铝即能酸式电离也能碱式电离:
AlO2-+H++H2O Al(OH)3 Al3++3OH-
当Al(OH)3与强酸反应时,将促使Al(OH)3电离生成OH-,即发生碱式电离,生成铝盐;当Al(OH)3与强酸反应时,将促使Al(OH)3电离生成H+,即发生酸式电离,生成偏铝酸盐。
实验:在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在偏铝酸钠当中不断滴加稀盐酸。
现象:白色沉淀出现后又慢慢消失。
用本质解释实现现象,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有一定的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能力的提高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
1. 听到预备铃声进入课堂,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工作。
2. 听到正式上课铃声,全体同学起立向教师行礼、问好,教师环顾全体同学,确保学生精神饱满,还礼后请同学坐下。3. 上课中途不允许教师离开课堂,也不允许学生中途到办公室帮老师取物品。
4. 上课时不说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把手机带进课堂。
5. 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受教育权、隐私权等)。
6. 课堂上教师衣着、服饰要得体,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术语要规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7. 课堂上授课时教师教态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富有激情,不允许坐着讲课。
8. 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探究问题。
9. 每节课,教师要有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的过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允许教师拖堂。
10. 课堂上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确保学生听讲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决定着这一切的不仅由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决定,很大一部分则由非智力因素决定。非智力因素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意志力、独特的个性、优秀的品质、健全的人格等等,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人的政治学习。下面笔者就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使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
(一)假借现代科技手段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学亦复如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为人生的前进方向照亮一条宽广的航路。
思想政治课能充分发挥理论导向作用,具备一定的引领功能,让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
政治课具备完美的指导性,其思想精奥广博,包罗万象,如前进中的路牌,指引着方向。但是,理论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的帮助,形形色色的画面,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饶有趣味。
(二)让知识指导生活,照亮人生前进的方向
在《生活与哲学》的讲授中,我播放了黑格尔和叔本华这两位哲学家的轶闻趣事,惹得学生忍俊不禁,对他们两位的个性和研究产生了好奇,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的认识。
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时,我特地找来相关资料,播放了纽约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崩盘录像,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十一个身价百万的投机者一无所有,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自杀身亡。这个片段,学生们触目惊心,唏嘘不已,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了合理投资、正确投资的意义,学生们畅所欲言,我进一步阐述心态的问题,引导学生启示父母,正视成败得失,这样才能够家庭和谐、心情舒畅、利国利己,本课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非常高。
二、激活原有知识,温故知新
课堂上,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调动气氛,让学生回忆旧有知识,温故知新。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方法入手,激活原有知识,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检查复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口头问答、布置有趣的课外作业、小组内合作自行检查作业错误等。检查要及时,教师检查或者抽查之后要给予鼓励,并认真指出学生的正误,给予解释和说明,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生命自我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学生的生命自我构建的活动,政治学习包括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诸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等知识性理论性课程。
理论与实践如同形影,缺一不可,知识和品德共存,后者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内化有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加强素养的培训,加大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天长日久,自然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养成科学的、文明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别开生面,教师要不拘一格为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多走进社会,以社会为平台,联系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效地进行政治教育。
学
成果认定的规定(讨论稿)
各处、室、科、年段、教研组:
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从2006年1月1日起,规范学校各种精神奖励制度。
奖励原则:
1、客观、公正、公平评价教职员工。
2、从发展性角度评价教职员工。
3、从人各有所长角度评价教职员工。
4、尽量量化原则,减少人为因素。
奖励项目分三种:
(一)、综合奖:
(1)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每学年评定一次,与考核同步进行,凡思想政治表现确定为优且达到考核优秀分数的人员,经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为校级优秀教师。
(2)优秀班主任每学年评定一次,优秀班主任的评定办法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德育处负责日常工作)研究具体办法。评定时,由年段领导小组依据优秀班主任评定办法,经量化考核评分后择优推荐,校德育处审核,校德育领导小组(校行政会)研究确定。
(3)管理奖。在校级领导、中层、正、副年段长、工会、团队负责人、保卫科、财务科负责人中,依据岗位职责考核管理办法,按量化评分高低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评定,每学年评定一次。
(二)单项奖:
(1)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每学年评定一次,由教务处、教科室会同制定具体评选办法,按量化得分择优推荐,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2)优秀课题、优秀教科研积极分子每学年评定一次,由教科室制定具体评选办法,依量化得分择优推荐,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3)第二课堂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每学年评定一次。在担任各学科兴趣小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社团、运动队、舞蹈队、合唱团、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指导教师、学校师生刊物、指导三小、习作等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教职员工中评选,评选具体办法由教务处、德育处拟订,并由两处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教师依评定办法进行量化考核,择优推荐,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4)优秀课改积极分子。对在课改、承担选修课、校本课程、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施导师制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在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教职员工中评选,具体评选办法由教务处、教科室拟订,每学年评定一次,评选时依量化考核得分择优推荐,报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5)教育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师德标兵、课堂创新大赛、优秀论文、课改案例、优秀课改设计、优秀课件等的评选,依具体情况由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等处室依考核推荐,报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6)服务奖,在各处室职员、实验、图书、电教、医疗、财务、保卫、基建、保管、采购、档案、人事、学籍管理、生管等人员中评选,依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由办公室会同各处室量化择优推荐,报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每学年评定一次。
(7)综合治理积极分子,由保卫科依据安全保卫、综治责任制在全校教职员工中考核评定、推荐,报校考核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8)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9-10分)
初
一、初二年级参加市、区质检列全区第一的教师
初三班主任为本校高中输送较多优秀毕业生(年段其他教师也可)
初三年中考学科超过岛内均线或全区第一的教师
为本校高中输送优秀生源,成绩突出的教师(动员外校3人或3人以上)
高
一、高二会考超一级达标校各项指标的教师
高考经学校测算属于超省或市均线的教师 高
一、高二高考、会考学科在考虑重点班、平行班、文理科等因素情况下,经一定测算后与相关参照对象对比后认为成绩突出者
非高考、中考、会考学科教师,依教科室考核85分以上 二等奖(7-8分)
初
一、初二市、区质检所在备课组全区第一,本人成绩也列前列者
初三毕业班为本校高中输送优秀生源较多的教师(年段其他教师也可)
为本校高中动员外校2个优秀生被学校录取
高
一、高二会考部分超一级校,部分超二级校
中考部分指标居全区第一,部分指标全区第二,且为本校输送优秀生源较多的教师
高考经测算后居全区第二,但与全区第一差距较小
高
一、高二高考、会考学科,在考虑重点班、平行班、文理科等因素情况下,经一定测算后与相关参照对象对比后认为成绩较好者
非高、中、会考学科教师,考核分75分以上 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发奖状,同时评为单项奖。三等奖(5-6分)(以下三、四等奖均不发给奖状)
初
一、初二市、区质检超区均线,总体指标全区2、3位
中考超市、区均线或初三班主任为本校输送优秀生源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的教师。(中考总体指标全区2-3位)
高
一、高二高考、会考学科,在考虑重点班、平行班、文理科等因素情况下,经一定测算后与相关对象对比后成绩过关者
高考经测算全区第二,会考达二级达标校指标。(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非高、中考学科教科室考核分65分以上
为本校动员外校优秀生1人报考本校并被录取 四等奖(3-4分)初
一、初二市、区质检略低于区均线(150分制的学科,分数在2分之内,百分点在5个百分点之内)
中考略低于区均线(150分制的学科,分数在2分之内,百分点在5个百分点之内)
会考超三级达标校指标(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高考经测算后在全区居第3位
高
一、高二高考、会考学科,在充分考虑重点班、平行班、文理科等因素情况下,经一定测算与相关对象对比后成绩较差者
非高考、会考、中考学科教科室考核在60-64分之间 基本合格(1-2分)
低于上述四等条件为基本合格教师,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二年均基本合格,调整 岗位;
行政后勤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职称,分数依岗位职责考核分别与上述各档次挂钩;
档次内的分数由教务处提出建议,报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确定。中层领导、年段长参照以上标准并在充分考虑任职岗位及管理成绩的基础上由学校校长办公会确定,凡是获管理奖的原则上套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教研组长、班主任的分数也应适当参考管理情况,在征求有关处室意见后再向校考核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三)学校党支部及工会、团委、女工委等群团组织,评先、评奖由学校党支部及各群团组织自定。其中优秀党员为综合奖,其余均为单项奖。
(四)学校如遇特殊情况需评其他奖项的,由校长办公会决定,但均只能计单项奖。
(五)教育教学成果奖在确定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特殊处理的,应由校长提议,校长办公会决定。
(六)本规定解释权归校长办公会,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中学政治教育改革中, 政治教师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角色发生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主导者, 在教学中拥有独特的地位。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的主体角色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教师逐渐由教学的带头人转变为教学的辅导者,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得到巩固与发展。因此,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该认清这一事实。
1. 正确的导向能力。
导向是纲, 其余是目。导引得当, 就能培养学生学知识和用知识的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提高政治觉悟。相反, 如果导引不当, 则会使教学走向误区。
2. 较强的教学能力。
中学政治教师要保持课堂的新颖性和求异性, 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积极探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探讨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 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3. 较高的科研能力。
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要及时总结、归纳、演绎、推理、实验, 从而不断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这样才不至于落伍。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以促使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从而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
4. 捕捉信息的能力。
中学政治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 将国内外重大时政, 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 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引入课堂, 增强中学政治教学的形象化和时代感, 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新课改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尤其要有创造性的应变能力, 即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艺术, 已成为衡量创造性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政治教师在创造性教学中, 应具有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迅速、巧妙、正确地解决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将创造性教学的和谐美展现在课堂上。
6. 反思能力。
通过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促进教师成长。
7. 合作学习能力。
中学政治教师是工作群体的一员, 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 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取长补短, 更好地发挥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优势。同时,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 情感的交流, 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进一步说, 教育不仅涉及学校, 同时, 还涉及家庭及社会, 所以教师还应具备与家长、社区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从而全面开展工作。
8. 终身学习的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 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要求。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符合政治学科的教学特点, 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发掘了他们的知识才能与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目标下的重要尝试。
二、中学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一) 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育者, 教师应当改变板着面孔的说教形象, 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 还是在学习上, 都要起到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 帮助学生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 而不是指挥和统帅。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 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 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过去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 无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 无视知识的复杂性, 无视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最终使教育越来越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 指导学生多操作、多观察, 放手让学生独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 不断探索新知, 丰富想象力, 在亲身体验中满足求知欲;只有经过学生头脑的加工制作, 新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认识和掌握。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一)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二)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把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在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把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等等。
(三)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是利润的提高等等。
(四)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答题不规范的原因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陈旧,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在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存在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一)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三)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整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其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等知识;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应考虑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等知识。
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题。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4.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摘要】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学政治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于此类问题提出了中学政治教学应利用创新策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新课标;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针对中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较为详细,其中对中学政治教学给出了如下要求,即学生对于相关政治内容应能够准确把握,教师应合理、适当指导学生,培养其主动探究政治以及积极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但就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之间存在矛盾,低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热情。因此,身为中学政治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大胆对中学政治教学做出创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作为人的心理特征之一具备强烈的倾向性,因此也被视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以及强烈求知欲望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只有学生在对特定事物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以及浓烈的探索欲望情况下,教师才能给予学生以有效引导,由被动感知转化为主动探索。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应善于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合理引导学生,以便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是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了较多重视,强调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名人小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笑话等素材创设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以便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和谐、自由、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自然掌握教材知识。以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章节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在课堂上论及民族精神时一一列举出来,例如汶川地震以及鲁甸地震时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援助下奋勇抗争、携手抗灾的`场景,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讲述给学生,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素材。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特大地质灾害时生死与共、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深刻认识了灾区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团结意识。课堂内容得到丰富和深延,学生热情与积极性也得到激发,有效保障了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欲望
对于任一学科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好奇心历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心所在。学生一旦生发出强烈的好奇心,则会对目标事物展开积极的观察、分析以及思考,并针对问题积极尝试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应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热情与好奇心,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索、善于发现、善于开发自我潜能的创新意识环境。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述“享受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就个人学习时的心理状况发言,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有些名词不理解好苦恼”;有的则认为政治教材内容太枯燥而缺乏耐心;还有的认为时事政治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兴趣寥寥。对此笔者再次强调了中学政治对于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如下针对性问题:“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陌生名词会向谁求助?“”怎样将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趣味化?”等等。学生们也急于解决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于是纷纷积极发言,有的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会向父母求助,有的则等第二天到学校请教老师,有的认为和同学一起讨论更容易解决问题,还有一位学生居然讲述了自己通过百度贴吧求助而解决问题的案例,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对于教材内容,学生们也发表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例如插播幻灯片、插入事例等等,令笔者也受益匪浅。通过此种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欲望,又不断完善了教学,可谓相得益彰。
三、利用三步教学法创新课堂
三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概括分析,其中三个环节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首先是提出问题,在此之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熟悉,然后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预习指导与提示,要求学生结合提示查阅资料并搜集整理相关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其自我提出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探索能力。其次是讨论问题,当学生明确问题答案后可分组讨论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勇气与自信,又锻炼其交流能力,还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融洽与和谐。最后是概括分析,教师基于学生讨论结果作出概括与分析,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纠正其中的错误,以便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四、结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科书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象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第七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第八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第十章
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教育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指导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
1
第一章 绪论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
第一、关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外关系和特点 第二、关于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关于教学方法 第四、关于备课过程 第五、关于教学效果检查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关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论基础 2.关于思想政治课形式的理论基础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 1.非课程教育实践 2.社会实践
三、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
首先,是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需要 其次,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的需要 再次,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需要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1.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
2.具体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是什么?
简述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有什么意义
怎样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2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实质是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一、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坚持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统一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武装学生
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地位
一、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
二、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部分
三、思想政治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
思考题:
简析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设置和教学大纲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建立和发展 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破坏 三、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
3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要求
二、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三、从学生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的要求
四、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要求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一、规定基本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规定处理教学内容的原则
三、规定教学内容要点 思考题:
我国思想政治课的设置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设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简述教学大纲的内容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科书
第一节
教科书的功能和要求
一、教科书的多种功能 1.实现教育任务的有效工具 2.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 4.教育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教科书的“三性‘要求 1.科学性 2.思想性 3.可接受性
第二节
初中学段各年级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
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的结构和使用
《思想政治》第一册着重进行国家观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结构和使用
全书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三、《思想政治》第三册的结构和使用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为主线,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4 第三节
高中学段各年纪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
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结构和使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知识
二、《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结构和使用 以世界观和人生观相结合的结构
三、《思想政治》第三册的结构和使用 全书以“国家”为核心,“民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思考题:
教科书有那些功能和要求
简析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结构
简析高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结构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
第一节
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11—15岁)1.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2.体内器官机能增强 3.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1.感觉和知觉迅速发展 2.思维能力迅速提高 3.自我意识增强 4.情感热烈但不深刻
5.理想具有模仿性,属于具体形象理想
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15—18岁)1.身体发育的速度减缓 2.性生理机能趋于完善 3.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
1.思维开始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思维急剧转化 2.情感趋于深沉和稳定 3.意志力增强
4.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形象
5 第二节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的一般特征 1.热爱祖国,富于理想 2.思想活跃,追求新知 3.注重实际,讲求实惠 4.要求自立,摆脱依附 5.理想波动,充满矛盾
二、初中生的思想特点 1.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 2.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3.求知欲强,目标模糊 4.兴趣广泛,转移很快 5.爱玩好动,控制力差
三、高中生的思想特点
1.思想敏锐,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但辨别能力不足 2.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但不深刻,观点片面。3.有较强的竞争和参与意识,但目的不明,信心不足 4.追求民主自由和法制,但理解欠深刻全面
第三节
影响当代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
一、中学生与社会化
二、中学生与家庭环境
三、中学生与学校环境
四、中学生与社会环境
思考题:
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
当代中学生有哪些思想特点?教师应该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
影响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客观因素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6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关系
一、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联系
教学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具体、特殊的方式,是整个认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教学活动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 其次,学生的思维顺序与人类一般认识次序的一致性。
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第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顺序看,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 第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看,教学过程有别于人类认识过程
第三,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特点看,教学过程也有异于人类认识过程 第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看,也具有特殊性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首先,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不同于其它学科内容 第一,思想政治课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决定必然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产生影响 第二,形势变化和发展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会产生直接影响 第三,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急需解决的矛盾不用于其它学科
四、思想政治课教与学双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第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认识过程
一、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特点 第一,具有抽象性 第二,具有辩证性 第三,具有全面性
二、思想政治课认知过程的实现阶段
第一阶段,具体到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第二阶段,揭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系统
第三阶段,引导运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从知到行的转化
一、从知到行转化过程包含的诸要素及其联系(知、情、信、意、行)
二、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诸要素的培育原则
第一,即突出各要素的不同侧重点,有注意每一侧重点对其它要素培育的渗透作用,把要素培育的针对性与兼顾性统一。
第二,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顺序,又不固守开端的某种模式,把总体培育的有序性与具体开端的多样性统一。
7 思考题:
谈谈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
简析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的认知过程
简析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第七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
第一节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含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课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基本原则,是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规定的。
其次、思想政治课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作为基本教学原则,是由课程的任务决定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求掌握理论;二是要求联系实际。
第一,正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注意:(1)联系学生比较熟悉或易于理解的实际;
(2)材料应力求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引用材料应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
第二阶段,以学生初步掌握理论为前提,运用理论适当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为目的。注意:(1)联系与教材有关的重大社会实际和学生带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
(2)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联系实际
第二,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 注意:(1)要求、方法要适当,不可提过高的要求不可脱离中学生,要讲求实效。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三,要同贯彻其它教学原则结合起来。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错误倾向是忽视理论学习,即思想政治课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教学完全围绕着社会政治形势和学生思想动向转。第二中错误倾向是理论不联系实际。
一是干讲理论,不提供必要的实际材料,不从材料中概括出本质和规律,获得对概念和原理的初步理解,而是照本宣科或抽象记忆。
二是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备课只备教材,缺乏针对性
三是注意讲清教材,不顾学生行为实践的指导,知识、思想与行为互不相联系。四是表面上也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的是应付升学考试拿高分
8 第二节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 意义:首先,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信问题
其次,它关系到思想政治课自身存在的价值问题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科学上正确、可靠的知识武装学生
第二,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
第三节
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
一、确立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依据
一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不会在头脑中自发产生,只能依靠外部灌输
另一方面,外部灌输的成功和学生思想、信念的转化,有赖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疏导和引导。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政治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正面灌输,教师自己不为社会上的错误思潮而左右,也不因社会现象中假、丑、恶的存在而气馁。第二,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第三,发扬民主作风,坚持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第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思考题: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简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简析灌输和疏导统一的原则
第八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
第一节
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第一、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 第二、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第三、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本形式 第四、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比较大
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别
(一)单一课类型 包括绪论课、授新课、复习课、讨论课、练习课、结束课、考查课、评讲课等。
(二)综合课类型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9
四、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要求 第一、教学的目的明确、科学性强。
第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主导和主体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主义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 第六、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第二节 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外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巩固和提高,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利于巩固和加深文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课堂知识
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要求 第一,组织学生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 第二,组织报告会和学习经验交流会 第三,组织知识竞赛和讲演比赛
第四,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办黑板报和学习园地 第五,组织学科兴趣小组
第三节
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实践是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第二,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利于培养和造就“三个面向”的人才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要求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或参加宣判会 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那些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课堂教学有那些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
社会实践有哪些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10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启发式
一、启发式的涵义和特点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课型和学生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方法。第一,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第二,外因与内因相结合 第三,情与理相结合 第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启发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根本方法,对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指导作用,贯穿于各种具体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得意存在和体现的载体和基础。意义:
第一,利于中学生身心和思想的健康发展
第二,利于促进中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转化。第三,利于充分发挥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第四,利于师生双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三、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第一,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第二,要深钻教材
第三,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
第四,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意适应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五,建立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讲”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讲述法: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的产生发展经过,以阐明某个理论观点和概念的教学方法。第一,讲述紧扣教材内容和主题 第二,讲述必须条例清楚
第三,讲述必须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典型材料 第四,讲述必须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11 讲解法:是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解释、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教学方法。
第一,论点明确,论据要充分 第二,讲解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三,论证严谨,符合逻辑 第四,语言要准确精炼
讲读法:是教师讲和引导学生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一,突出重点,加强引导 第二,紧扣原文,富有感情 第三,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讲演法:是教师针对某一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阐释和论述的教学方法。第一,充分准备
第二,观点明确,论证严肃,条理清楚,具有逻辑性 第三,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四,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谈话 第二,谈话要紧扣中心 第三,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 第四,谈话形式多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第一,选好讨论题目
第二,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第三,加强对讨论的控制和引导 第四,做好讨论的总结
第三节 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一、确定课型与选择教学方法的关系
第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应不同课型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形式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第二,根据课型特点和具体教学任务,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使用其它教学方法,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第三,任何教学方法在各种课型运用中都必须贯彻体现启发式的精神
二、几种课型教学方法的特点
授新课特点:系统性、感知性、明晰性 复习课特点;总结性、概括性、综合性 讨论课特点:指导性、启迪性、双向性
12 思考题: 为什么说启发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有那些?这些教学方法在运用中怎样才能体现启发式教学的精神?
试述授新课、复习课和讨论课教学方法的特点。
第十章 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教育
第一节
时事教育的地位和任务
一、时事教育的地位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列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计划。
中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运用。思想政治课和实施教育课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
时事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都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二、时事教育的任务
时事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培养正确分析形势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中国要方针、政策。其次,要提高学生分析形势的能力 再次,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二节
时事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时事教育的基础知识
首先,具备必要的历史知识,尤其是近现代史知识
其次,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尤其是经济地理、政治地缘知识 再次,具备必要的关于国内外状况的知识。最后,具备必要的关于国际关系的知识
二、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我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确分析国际形势,把握我国的对外政策,是时事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正确分析国际形势,一是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要对国际形势的由来和发展有所了解。
三、国内形势和重大方针政策
第三节
时事 教育的类型和方法
一、时事教育的类型
报道型又称为五分钟新闻发布会,帮助学生掌握重要新闻信息。综述型即利用课堂进行新闻综述。
13 评论型就是针对某一重大时事政治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达到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
阐释型是以阐明和解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回顾型又叫复习型。
时事教育的课外类型是指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时事教育。
时事竞赛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制成多种形式的赛题,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回答,评判员根据回答进行评分,以得分排名次。答记者问是带有模拟性质的形势教育形式。形势报告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题性的。
二、时事教育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感教育法等。
自学法,时事教育过程一般包括自学探索、重点讲授、联系巩固、实践验证、总结提高等环节。
比较法,通过确定客观状况的异同来达到认识形势的目的。抽签法,是将一个时期的时政问题筛选后编制成题签,上课时制定学生上台抽签,当众回答。社会调查法,一种通过直接考查社会实际进行形势教育的方法。思考题:
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怎样?
时事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
时事教育课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指导
第一节 思想者政治课学习指导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意义
第一、学法指导是全面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需要。
第二、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第三、学法指导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需要。
第四、学法指导是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课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第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第二,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
第三,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说明问题。
第四,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第五,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或别人好的学习方法。
第六,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第七,引导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与勤奋刻苦结合起来 第八,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研究。
14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指导
一、课前准备指导
包括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等。
(一)授新课的课前准备指导
主要是要求学生预习教材,保证教授新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一,指出预习范围和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第二,要求学生通过教材预习,扫除文字和语言障碍。第三,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边划、边记。
(二)讨论课的课前准备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第二,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写好发言提纲和发言稿。第三,学生写好发言稿后,应要求学生熟悉,做好发言准备。
二、听课指导
第一,集中精力,专心听课
第二,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 第三,注意听思记的方法。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课外学习指导
一、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二、指导学生的课外复习和课外阅读
(一)学生课外复习指导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的政治书籍
三、指导学生写好政治小论文
组织和指导学生写好政治小论文,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第一,帮助学生选定好题目
第二,指导学生搜集和取舍材料。第三,指导学生写作
第四,组织竞赛评比,交流推广经验。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
15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考核目标水平分类和命题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考核目标水平分类
(一)思想政治课认知领域考核目标水平分类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领域考核目标的水平分类
(三)思想政治课行为领域考核目标水平分类
二、不同目标的命题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认知领域目标的命题原则 第一,准确
第二,知识的覆盖面要广,又要突出重点。
第三,既要重视考核基础知识,又要重视考核能力 第四,试题要科学、新颖 第五,命题细目表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目标的命题原则 第一,教育性和民主性原则。第二,效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第三,常用的测量技术有:观察法、量表测验、投射测验
三、思想政治课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分为形成性的平时考查和终结性的定期考试平时考查主要形势有:日常观察、口头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 定期考试是比较集中地检查一定阶段中学生的学业状况,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学习运用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总结验收性的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试题的基本题型
一、思想政治课认知领域考核的题型
(一)选答型试题
(二)限制性供答型试题
(三)非限制性供答型试题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的预测考核
(一)量表测验
(二)投射测验
16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考核成绩的评定
一、思想政治课考核成绩评定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课考核评定的特殊性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和基本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要求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统一,使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思想政治觉悟、道德行为表现都要有进步,得到提高、达到懂、信、用三者的统一,知、情、行三者统一。
德育的隐性课程是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是进行正面的灌输,其教学过程必须自始至终贯彻德育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是通过集中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的,思想政治课的智育是德育的必要基础,德育是智育的最终目的。
二、正在进行中的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
三、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评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结构分数考核和评分制,有着明显的有点。有利于学生从应付考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精神;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需进一步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第一,德育量化的科学性。第二,德育量化的可操作性 第三,权重分配问题 第四,等分等值问题 思考题: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的目的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考核的命题应遵循那些原则?
简析思想政治课考核的题型
试析思想政治课成绩评定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应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
第三十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第一节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一、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教学过程的要求。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保证。课程教学计划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总结教学经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总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7
二、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基本依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教材及任课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规律。基本要求:
第一,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由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第二,认真学习研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第三,了解学校教育工作计划 第四,遵循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
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
一、钻研大纲合格教材
二、了解和熟悉学生
首先,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主体。其次,要了解和熟悉学生,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再次,了解和熟悉学生要注意范围和方法
三、搜集资料
首先 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
其次 要合理利用寒假暑假,在适当休整和总结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同时,安排一段实践集中地读一点书。
再次 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学习。第四 注意资料的分类和筛选。
第三节
编写教案
一、编写教案的重要性
编写教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编写教案的过程既是以文字形式总结课前准备工作的过程,同时又是深化课前准备工作的过程。
教案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资料。
二、编写教案的要求
编写教案遵循三个统一: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能力的统一;教和学的统一;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编写教案处理几个关系: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深度和广度的关系;时间和内容的关系;教材和教参的关系;
三、编写教案的方法
包括一些内容:课题、授课年级班次、授课日期、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板书设计、布置习题等。
18 思考题:
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课前准备工作应抓住那几个重要环节?为什么?
编写教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怎样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
第一节
思想修养
一、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首先,时代的需要 第一,是经济发展,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第三,不良思想的入侵 其次,教学的需要
再次,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二、思想修养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 第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二)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
第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政治课教学 第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第三,勤奋学习,又红又专
三、加强思想修养的途径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加强思想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思想修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思想修养必须多做些自我反省,经常反思自己,就能找出不足,明确继续前进的努力方向。
第二节
优化知识结构
一、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应当前知识向整体化发展的需要 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应时代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优化知识结构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19
二、优化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一,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掌握较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 第四,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
三、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 第一,强化知识的整体联系性
第二,善于经常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 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一、增强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增强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第二,增强能力是实现教学任务的要求
第三,增强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自首完善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 第一,教学能力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第三,组织管理能力 第四,科学研究能力
开展科学研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需要性原则 第二,可能性原则
第三,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原则
三、增强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一,努力学习,是增强能力的首要途径
第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增强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三,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向别人学习是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
思考题:
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提高整体素质的必要性和中国重要性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教师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政治课教师修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0 题目:
名词解释: 讲演法: 讲读法: 社会实践 时事教育
简答题
家庭教育的作用的?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政治课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课外活动的作用是什么?
编写教案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听课指导的意义及其要求
当代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是什么?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有那些?
课外活动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论述题
政治课的教学准备
结合实际,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
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如何搜集资料?
谈谈政治教师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构成要素和途径
论述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规范】推荐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06-13
如何做好一名中学政治老师06-13
中学政治教师培训心得11-03
中学政治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9-10
浅谈中学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06-15
申报中学政治高级教师述职报告09-09
万州区中学思想政治、思想品德10-15
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毕业论文规范要求07-13
中学规范办学自查报告11-14
中学优质服务制度规范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