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推荐11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1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各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职业是人类社会,一项非常伟大而又特殊的事业。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仪表风度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因而,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诸多条件,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有一支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十章,其中第一章是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二、三章阐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第五、六、七章阐述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第八、九章论述如何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第十章阐明教师职业道德最终要落实到行为选择上,即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第一章——道德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共三节内容;从伦理与道德从手,论述两者的含义、本质、特点及其演变,从而明确教育伦理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从把握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深切领悟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教师的良好德行和品行。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共三节内容;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

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共三节内容;主要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教师职业素质概述、以及如何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阐述了师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的内在品质。

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共三节内容;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占有最突出的地位。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以及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重点论述了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本质及特殊性,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业素质、职业素养,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重点叙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阐述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重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以及分析了学术不端的危害及社会调控。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共三节内容;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动机、手段和目的关系,自由和责任关系,道德选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师德评价及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的影响。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共三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职业化,是教师道德的具体化。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志的凝结。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行为整体的稳定倾向。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多种内在因素的辩证统一。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共三节内容;主要从高教教

师道德教育的涵义、意义、基本特点综合论述了高等教师道德教育;从高等教师师德修养的涵义、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阐述了高等教师道德教育;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的内涵、意义、基本要求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所以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

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

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高校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高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高校教师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四)对教师的灵魂负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2

第一, 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将以上三点体现在本职工作中,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 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最大贡献。把本职工作和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增强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这应当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根本的一面。

第二, 执行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 并且钻研业务, 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转化工作, 是按照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要求, 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一方面要以科学做基础, 另一方面又要以艺术做方法。

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掌握相应的施教原理, 加强教育理论的修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钻研教材、钻研业务,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教学的艺术性首先包括说话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认为灵感和热情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所以在我的课堂, 我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强烈的情感色彩, 去感染学生的情怀, 碰撞学生的心灵, 伴随着学生的好奇、求索、兴趣、热情等主观体验, 使学生倾心学习, 主动参加到教学当中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并从生活上关心学生, 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早退, 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是某一学科的教师, 而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年轻一代怎样做人的长者, 增强艺术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由爱教师进而爱其所教的课。达到师生之间一种积极的反馈效应。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则要求备课不能一劳永逸, 而要常备常新,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雕塑的物质材料, 而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一代。要求自己的教学有异于别人, 不是小异大同, 而是大异而小同, 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另外,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而且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还要能灵活多变, 随机处理各种问题, 随时注意反馈信息。如多数学生双眉紧锁、表情呆滞, 表明他们并未听懂, 就要突出重点, 通俗解释;如学生情绪浮躁, 神色焦虑, 表明学生的思想跟不上讲课速度, 就要调节速度降低速率;如果学生精神萎靡, 昏昏欲睡, 就表明讲授内容和方式缺乏吸引力, 就要变换讲授方式, 增加新的内容, 或旁征博引等, 使讲授具有趣味性。只有全班同学喜形于色、生动活泼的时候, 才表明教师的讲授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 教师在此时应尽量扩大信息源, 把应该讲授的内容都讲出来,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而这一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复杂、最高超的创造, 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准备、经验积累和时间磨炼才能达到。所以说我处处留心, 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 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不断反馈、不断摸索, 力争创出自己的一条教学之路。

第三,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 不歧视、讽刺和体罚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说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均来自对学生的热爱。我认为热爱学生应当以坚定的友爱来管理一个班级。同情了解而且很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有父母之爱, 从不偏向。对学生的感情要有稳定性, 不能喜怒无常, 不能由于学生一时的表现或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情绪, 应当把对学生的热爱融化在自己最平常的教育工作中,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出发, 了解此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期, 可塑性大, 他们既精力旺盛又求知欲强, 但意志薄弱, 自我监督力差;既感情丰富, 成人感增强又充满自信而轻信人, 且容易出现早恋。他们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 又由于人生体验、社会经验的不足而认识偏激、片面。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以上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掌握好所学技能, 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 使其树立更高的目标性。总之, 学生有进取心和探索愿望, 但稳定性差, 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既是老生常谈在当今又有着新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 因人而异制定具体方法, 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加强自身工作的计划性, 并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学会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不断进修和提高, 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藏, 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摘要:教师就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并把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教师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浅谈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在人生理想、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的支配与影响下,对所从事的教师专业所持有的基本认识与实现职业价值自我追求的综合表现。一个高等学校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修养就需要明白什么是高等教育,什么是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教育从业者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在教育任务、教育对象、社会职能、地位作用和培养方式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往往扮演许多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者;行为的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科学研究人员。这就是为何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适应自身职业的原因所在了。那么如何来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就是要走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交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努力的途径。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就必须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从而才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人的道德修养不能脱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和自我改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

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教师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把这些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着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虚心学习他人,即要学习前辈教育家,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也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教师道德的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同样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的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学生学习。在教育中教师尽管占着主导的地位,但也应忘记由于学生的童心的纯真,由于执着地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教师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汲取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只要细心观察,虚心学习,就能够受到激励,找出差距。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参考资料: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冷余生.高等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4

第一讲

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内涵及社会作用

1、道德的含义

P1(可从四个方面理解P2-3)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

P6(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道德的本质 P15

4、道德的特点 P15-16(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多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更大的稳定性

5、道德的社会作用 P21(论证、教育、调节、认识)

6、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P24-45

二、职业道德的内涵

1、职业 P48(1)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人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人的一半生活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如军人、教师、医生、护士、法官等。

2、职业道德

(1)概念

P48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2)特点

P49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表现在两方面,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从事本职业的人群。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因行业而异。(3)形成与发展 P49-53 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为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所谓惯例。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表现在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奴隶是不具有职业道德的。

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受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的影响,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大都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形成与发展:P54

首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其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特征:P55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达到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高度自觉性。(3)作用:P57 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促进劳动者自我完善,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职业的道德意义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P58(1)原始社会印第安人在部落选出新酋长后,由专门的人给其说教前酋长们的立功与办事的情况(2)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把有经验的老人供养在家里专门从事教育学生的工作(3)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实行的“以吏为师”、“官师合一”政策等(4)随着学校的出现从事教育的专门教师就出现了

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神圣的职业 P59(1)在封建社会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在一起

(2)汉代的思想家杨雄将教师看着人们的楷模:师者,人之模范也。(3)当代人们对教师的称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3、教师职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P61(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精心育人、创新知识(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4、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能 P66-(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信息化、国际化、成熟化、学会关心(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受市场经济双重效应的影响 P71(1)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对教师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2)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3)商品生产、经营的利益驱动原则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4)市场经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P74(1)开拓创新的观念

(2)义与利统一的观念

(3)竞争与协作统一的观念

P82

(4)公平与效率统一的观念 P86(5)优胜劣汰的观念

(6)自主自强的观念

(7)廉洁奉公的观念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关心、合作)

(2)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社会本位论的价值观:贡献应大于索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索取大于贡献。应力求贡献与索取的有机统一)

(3)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人不可能没有钱,但人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钱,要争取正当的、合法的利益--金钱)

第二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 P93(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基础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的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3)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与变化。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

P96(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相对独立的道德意识,反过来对教育活动以至整个社会活动又具有能动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

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 P98(1)上层建筑是通过政治、法律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经济服务的

(2)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复杂关系地位明确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P100(1)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

(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 P101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P104(1)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地遵守各项道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过程中各种道德关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1、教师职业理想 P105(1)理念: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2)要求:热爱学生、献身事业、维护尊严、提高素养

P54

2、教师职业责任

P109(1)理念:把教师的职业责任看成是教师的道德义务(道德义务P57)(2)要求:对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集体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P112(1)理念: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一切教育活动

(2)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豪的使命感、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

4、教师职业纪律

P116(1)理念:自觉、模范的遵守教师纪律

(2)要求:强化教师意识、学习有关规定、恪守教师纪律、持之以恒一点一滴

5、教师职业技能

P119(1)理念:要具有学者和专家的职业内涵

(2)要求:通识知识博、专业知识精、教育科学懂、创新能力强(木字型结构)

6、教师职业良心

P122(1)理念:具有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要求:具有高尚的师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应有的自尊、自爱、知耻心

7、教师职业作风

P126(1)理念:要有良好的职业作风

(2)要求:事实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8、教师职业荣誉

P130(1)理念:要具有教师职业的荣誉感

(2)要求:履行道德义务、掌握职业技能、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条件

1、客观基础--教育劳动实践中所反映的利益关系P134(1)教师利益

(2)学生利益

(3)教师集体的利益

(4)社会教育事业的利益 在利益的冲突中起调节作用的有:法律、道德、宗教

2、社会条件--受一定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P137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所反映出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不同的3、文化传统--历史借鉴与优秀遗产的继承 P140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P143(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学生

(2)劳动目的的明确性--培养人

(3)劳动手段的示范性--人格因素(4)劳动关系的复杂性--人际关系

(5)劳动性质的创新性--创造性劳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P147(1)道德意识要求高(道德意识是指道德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和理论体系)(2)道德行为示范性强(3)道德影响范围广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调节教育过程

P162(1)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态度的影响作用)(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教育行为的具体体现)(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关系

2、引导、教育学生

P165

3、促进、影响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P168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与内化

一、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理论依据

P170

1、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反映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必须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三原则

P172

1、社会主义原则

(1)这一原则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

(2)这一原则从整体上直接回答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3)这一原则直接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4)这一原则是区分道德类型的行为标志

2、集体主义原则 P174(1)这一原则能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2)这一原则能正确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这一原则能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矛盾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3、人道主义原则

P191(1)历史考察(2)客观依据(3)基本要求:尊重、理解和关心受教育者

三、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00

1、热爱教育,勇作奉献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

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四、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11

1、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

2、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3、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师生关系的调节

4、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平等、尊重、理解

五、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P221

1、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

(1)互相尊重、团结合作(2)以集体利益为重,以支持为前提(3)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

2、处理好领导之间的关系

(1)尊重、服从领导,忠于职守

(2)关心、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3、处理好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1)尊重家长、文明接待(2)平等交往、听取意见

(3)与人为善、事实求是

4、处理好社会交往中的各种关系

(1)为人师表、遵守公德(2)平易近人、情操高尚(3)甘为人梯、乐为他人(4)谦虚勤奋、以人为师

六、教师言表风纪的道德要求 P231

1、教师的语言要求

(1)语言要规范

(2)语言要精练

(3)语言要准确

(4)语言要生动

(5)语言要纯洁

2、教师的仪表要求 P234(1)在仪容上注重视觉和味觉的塑造(2)在服饰上注意整洁、典雅、大方,与环境和职业特点相符(3)在举止上要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粗野专横,动作要得体

3、教师的风度要求 P236

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

(1)内在素养和外在行为、仪表的综合反映(2)学识渊博(3)行为稳重(4)态度可亲(5)仪表端庄

4、教师的法纪要求 P238 遵纪守法

七、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P245

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内涵:

(1)把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转化成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2)把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量转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

2、意义:

(1)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2)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八、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P250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的信念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的意志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九、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 P262

1、社会道德教育

2、个人道德修养 P266(1)慎独(2)严于解剖自己(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3、自我道德评价 P275(1)在评价的根据上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性 202(2)在评价的标准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结合,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素质(3)在评价的方式上将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十、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点 P283

1、义务

(1)概念 P283

义务是指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它包括政治、法律、职业、道德义务等。道德义务是指一种自觉无私地对他人、对社会所负的一种道德责任,也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的要求。(2)道德义务的分类

一是对社会、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如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等 二是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如工作中遵守职业职责等 三是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如自尊、自爱、自重等

(3)义务对教师道德内化的作用:提高教师遵守社会道德的自觉性,使道德义务升华为道德责任,成为一种内在心理需求

2、良心 P285(1)概念:

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教师良心是教师对社会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是个人对学生、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职责的道德责任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能力。

(2)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特殊作用

一是行为前的定向,能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是行为中的监控,能起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三是行为后的评价,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影响起评价作用

第四讲

教师道德的个性品质与行为选择

一、教师个体道德及其素质的内涵 P296

1、个体道德的本质

(1)是个体对道德的需要,是社会道德内化到个体道德中的结果(2)其表现形式为内在的道德心理和外在的道德行为

2、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关系

(1)个体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反映

(2)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实施主体,社会道德是个体道德的社会条件(3)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立性

3、教师的个体道德

(1)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行为习惯和习性,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2)要求: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二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第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第四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深厚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第五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4、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要素

(1)品格因素(2)能力因素(3)知识因素(4)情感因素

5、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特点

(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3)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6、教师的个体道德素质的修养与提高

(1)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现代性的教育观念

(2)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磨练自己的道德品质(3)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4)要勇于接受批评、敢于自我解剖

二、教师个体心理素质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1、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要素

(1)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其中主要的有教育动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特点

(1)先天性和可调节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3)相对独立性

3、教师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1)形成良好的教育感情(2)培养崇高的教育信念(3)调节气质(4)养成性格(5)锻炼能力

三、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P326

1、人格

P327

2、道德人格 P339

3、理想人格 P344

4、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P359

5、教师人格的塑造 P362

四、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界定 P364(1)指教师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2)从行为过程看,既包括动机、意图、目的的选择,又包括方向、过程、结果的选择

(3)从行为的主体看,既包括内在的因素,如认识、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又包括外在的因素,如行动、交往、调节等道德实践活动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 P366(1)知、情、意、行的心理反映

(2)个性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机制

P370(1)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2)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对教师道德行为的影响

(3)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冲突对教师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影响)

五、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性 P375(1)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发展和结构的影响(2)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制约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性 P377(1)能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2)主动性对意志自由的影响(3)客观现实对意志自由的约束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责任 P380(1)意志自由是选择的前提,责任是选择的结果(2)选择和责任是一致的或密不可分的

六、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标准 P384(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规定性 P388(1)自主性(2)自决性(3)自控性

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 P390(1)道德动机的选择(2)道德目的的选择(3)道德手段的选择

七、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培养 P393

1、选择能力的内涵

(1)比较力(2)分解力(3)鉴别力(4)取舍力(5)自组织力

2、选择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5

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各行各业中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对教师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法》明确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培训,对于我们这种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人来说,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对教师从业的行业规范,他的要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实上,这些要求均源于我们的教育理论关系。为师之道源于蕴含在教育理论关系中的为师之理。我们只有首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老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自己做教师的良好德行与品行。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品质的综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是在人类社会出现了高等教育活动以后,随着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既有与一般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要求的共同之处,也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发挥得怎样,对确保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等教育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活动,其劳动任务,劳动过程,劳动性质,劳动对象,劳动产品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高等教育对从事该职业的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大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高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一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的师品师德,师品师德决定着师能师技的展现与发挥。是影响教师教书育人实践活动最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居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

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来协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和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高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教师在从教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的道德原则主要有: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是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要求。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高等教育活动也不例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诸如人际关系的协调,利益关系的协调,利益关系的协调,物质资源的协调,人力资源的协调等。高等教育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高等教育管理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教育各部门的管理以及各高等教育部门自身的内部管理。微观高等教育管理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二是对高校教育事务活动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是既是教书又要育人的双重职责。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师才,师艺和师能固然十分重要,但教育实践活动要最后收到实效,还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从教行为的有效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的主要规范有: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心平气和,虚怀若谷,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等。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要使学术研究活动得以健康的进行,早就学术的繁荣昌盛,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师必须懂得并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是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如何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来把握和选择自身职业行为的时间活动,相对于其他道德行为的选择而言,高校教师由于所处地位和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中如何处理好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以及道德选择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至关重要。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就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外在要求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化和个性化,是教师通过自我努力得道化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意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教师职业品质的培养要经过四个发展阶段,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要高于一般的职业,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自我人格修养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于现实人格的冲突。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高校教师灌输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他们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则是高校教师培养自身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的途径。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性从根本上讲都是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养成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6

高等学校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等学校教师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走上高校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来说,加强对高等学校现状的了解与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今,搭乘幼专升格的东风,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不仅对高等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从学习中收获了很多。现就《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情况,作一点个人的见解和分析。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从教育伦理、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高校教师在教学管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几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从原理上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职业伦理的要求密不可分。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功能》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三方面对高教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

第三章《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以及作为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师德,还介绍了何为敬业精神以及如何培养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

第四章《高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阐明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判断和评价高校教师行为过程中的根本道德要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 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阐述了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指明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阐述了高校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必然性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学术不端的原因及其表现,提出了社会调控学术不端的方法。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一、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基本特点是: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

二、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道德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

三、师德评价及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的影响。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和形成过程以及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7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 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 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 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 首先, 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之中, 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 才能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并得到考验和检验。其次, 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 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每个教师要把教师道德要求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或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教师能否战胜自我、自觉自愿的依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 这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做出回答。

2. 实现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参加社会实践, 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 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避免盲目性, 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 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学习马克思理论, 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 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表现, 它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 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教师道德传统, 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 并具体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 这有助于他们深刻了解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明确师德修养的标准, 分清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 自觉的抵制剥削阶级道德遗毒的影响, 从而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 时代在进步,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扩大自己的

视野, 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 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 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 以下方法是不应该忽视的。

1.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 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 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 要勇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 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 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 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 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做。“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 教师在集体生活中, 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 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 而在无人之处, 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 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 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地了。做到“慎独”是很重要的, 但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要经历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和锻炼的过程。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

3. 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 并从现在做起, 从每个人做起, 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 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0, 2 (2) :91—93。

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8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必要性 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学校生活的很多环节,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2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起起校园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下滑感到担忧,究竟在现阶段教师的道德水准情况如何建设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弥足珍贵的,这不仅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盼,党和政府也对教师的道德十分关心。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其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并同时负有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3 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事的道德准则,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变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评判标准,价值观可以说因人而异,但高校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知识的传播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对社会均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树立“义-利辩证统一”价值观。在利益面前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能够识别并且拒绝不良诱惑。坚守道德底线,守护良心正义。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而又正直诚信的优秀毕业生。高校时代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高校教师价值观念的树立,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有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知识道德的模范带头人,这应当是对高校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3.2 实践出真知

职业道德修养源于实际工作实践,而又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与相应的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发挥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检验和深化的舞台,在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与学生互动沟通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谐友爱,独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老师深刻的领悟自身所处的精神高度,以长者、师者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影响周围的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掌握好新型的职业伦理操守,在扎实的社会实践中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在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改革,互联网信息教学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些新型的教育实践模式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准则作为补充,教育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教育精神要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3.3 学无止境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领域,是没有最高止境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努力汲取优秀模范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发挥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在精神道德品质方面,注意加强学习,通过学校开展一系列风尚道德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的自身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规范和提高校园文明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修为。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如今高校道德水准滑坡的情况下,积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不断地学习时代先进的道德理念,用实实在在的务实精神,为学生开辟新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道德内涵,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4 结束语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对人类知识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延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对我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发扬。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该敢于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恪守教师职业操守,做时代合格的智力传播者,努力践行时代精神,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为社会培育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

[2]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杨林国.论教师道德:由“底线的道德”走向“提倡的道德”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

[4]彭承铸.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的思考[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9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是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程师。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育人先育德,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的迅速发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谛,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赢得学生尊敬和信赖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加强师德,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责任的呼唤。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为基础。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读后感 篇10

——大学教师道德修养漫谈

高校教师是培养国家和社会德、智、体、美、音乐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需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的要求自己,贵在坚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逐步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渠桂荣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给我们青年教师做出了明显榜样的楷模。作为我母校河南师范大学的一名高校教师,渠教授自1976年母校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在教学上,始终保持着满腔的工作热情,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36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勇于攀登、执着探索。在科研上,渠教授的字典里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战在实验室里,孜孜不倦的钻研,当然,辛勤的汗水最终页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在生活上,渠桂荣以真心、真情、真爱为信条,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做着事情。学生生病住院,她给他们带去水果和奶粉,把鲜嫩的鲫鱼汤送到医院。

因而个人认为,要想正确有效的提高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坚定信念的主导性。高校教师必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2)慎独。内蕴君子之德,不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才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

(3)循序渐进,积善成德。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学习和提高往往是一个渐进和缓慢的过程。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

(4)日进一功。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通过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理念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策略研究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随之高速发展。但是伴随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高校教师受到了某些利益的诱惑,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不断下降。全面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尤为重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高校教师要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准则,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所进行的自我历练、自我约束和自我素养提高的行为活动,最终达到一定高度的教师道德境界。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教师敬业思想弱化。高校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无论从教学课时还是授课强度来讲都要轻松的多。由于高校教师业余时间的充裕,在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爱岗敬业” 理念也随之被利益冲淡,很多教师业余在校外兼职授课的情况成为了一种潜在趋势,甚至于有些教师疲于应付本职工作,将高校教师这一圣神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全抛在脑后,而将更多的心思用于校外有更大利益的兼职上面。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力主义充斥在这些高效教师的思维中,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直线下降。

(二)高校教师治学精神滑坡。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面临更严峻的竞争机制,但有些高效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自我职称的评定,不断追求高学历、追求科研经费以及论文发表数量,而将自我的治学精神搁置起来。教学方法停步不前,完全忽视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导致教学效果极差。

(三)高校教师育人思想淡漠。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在治学严谨的同时,更要起到“育人”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在大学四年之后面临的就是纷繁复杂的社会,所以在这大学的四年要学习的不止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做人,怎样面对社会,适应社会。然而部分高校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认识不足,更加没有认识到什么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这部分高校教师由于出生于改革开放后,成长环境优越,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品格的同时,更缺少的是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意识。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自我道德观念和教育工作的融合,离开教育工作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是不科学的,良好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长时期在教学第一线磨练成的。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依靠全社会对高校教师社会地位认可度的提升,更要高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更加重要的是高校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

(一)高校要将教改落到实处,不断完善教师工作环境,创造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外部条件。高校的教改对教师而言最根本就是改变高校内一成不变的世袭人事制度,将新的考评机制引入高校,让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高校人事、考核、分配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激励和约束使高校教师做到自律。改变以往那种讲的好,讲的坏一个样,讲与不讲一个样,打破高校教师终身制,组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相应的缺少师德的教师留不住。在相应的奖惩分配制度上做到讲的好多得,讲的不好少得,定期公开奖惩评价表,让老师、同学共同监督。有效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高校形成“恪守师德光荣,不讲师德可耻”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解决教师工作、生活的实际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提升高校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有显著提升。我们认为没有一个高校教师愿意将身心都投入到非主业的工作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大力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提高高校教师的物质待遇,使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即使在课余也有更多的心思用于如何改进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意识才会深深植入每一位教师心中。

(三)高校教师要勤于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完善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深化教改从外部环境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环境,在全社会提升高校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的同时,高校教师自身更要勤于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高校教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形式多样,在个人主动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入以系部为单位的交流、探讨。将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常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主题会,树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先进楷模,使高校教师思想中始终保持良好高尚的职业道德。

总之、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高校以及高校教师三方面共同努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不是一句空口号,我们要将它融入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我,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更将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翠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上一篇: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下一篇:上学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