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话题初中作文(精选7篇)
我生活在幸福中。
静谧的夜,月亮早已躲进云朵里入睡了,星星也瞌睡得眨着眼睛,只有那窸窣的虫声还在伴着我奋笔疾书。四周,安静地令人恐怖,突然,“砰砰砰”阵强烈的敲门声打破了四周,很静很静,不禁毛骨悚然。“小双,还不睡,都什么时候了!”门外,一阵再熟悉不过的河东狮吼,我的心猛地一紧,全身猛地一震,笔抖得在纸上划过一条弧线,我皱起眉头,嘴里嘟哝着,拖着拖鞋走向门外。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我愕然妈妈披着一件单薄的外套,几丝寒风钻了进来,妈妈弱小的身子微微颤抖着。“还不睡,明天还上不上学啊!要是上课打瞌睡,我要你好看。”说完便拖着拖鞋离开了,弯弯的背影里掩饰不了那浓浓的爱意。泪水模糊了双眼,朦胧之中,窗外,星星,好亮。
我生活在幸福中。
雨滴,淅淅沥沥,洋洋洒洒,飘进我的心窝,我捏着早已面目全非的试卷漫无目的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一层朦胧的雾笼罩着我的视线,也笼住了我的思绪。我的天空,渐渐变成了灰色“别难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一阵甜美的声音传来。那片理想的天空的色彩,开始黯淡,无光。透过朦胧的泪眼,是她,那张向日葵似的灿烂的笑脸永远笑着,她甜甜地对我抿嘴一笑,心中的阴霾不见踪影,甜甜的笑容,甜甜的洒窝,温暖直袭心头。
我生活在幸福中。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秋日。星期六了,我扯着姐姐的手奔向奶奶家。奶奶蹒跚着走到门槛前,踮着脚尖,努力地抬起头,寻找我和姐姐的身影,近了,近了,太阳光斜洒在奶奶充满沧桑的脸上,几丝银发在阳光下显得那样耀眼。
只见奶奶颤巍巍地伸出手摸进衣袋里掏出一袋饼干揣进我手里,咕哝着:“这是邻居给我的,我知道你爱吃,就给你留下了。”龟裂的手指抚过我的手背,粗糙的感觉直袭心头。我翻过饼干袋找到生产日期,饼干早已过期,刹那间,似有一块大石头压住了我的心,阳光透过树枝斑斑点点地洒在我的脸上。我,幸福地笑了。
一、教学生活化, 为感悟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生活化就是把学生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灵感, 进而找到课堂内容和课外生活的有效对接, 更好、更深刻地认识问题, 体验情感, 感悟真理。在生活化教学中找到生活与课堂内容的对接点很重要, 能够很好地实现知识和感受的桥接, 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第一步, 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例如, 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 (苏教版) 下册第四单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学生都明白珍爱生命的词面含义, 通过自学, 也能明白珍爱生命的具体内容, 既是如此, 学生对珍爱生命的意义和如何才能珍爱生命的认识并不深刻, 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进生活内容,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珍爱生命的深刻意义。如, 教师把地震, 特别是汶川地震引入课堂, 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和一些感人事迹, 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地震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珍爱生命的了解。相信, 通过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学生对生活和教学内容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对生命更加珍爱。
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结合新的教学内容, 形成新的认识, 在感悟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认识。
二、活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息息相关, 大部分内容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利用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活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解决课堂问题。活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 解决问题, 开发智力。在生活现象中感知理论知识, 透过现象, 感悟生活道理、人生哲理。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 (苏教版) 下册第20课“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时, 教师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祖国大江大河被污染的情况, 让学生根据图片发表感言, 在异常激烈的讨论后, 教师自然可以引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本课的重要性。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热情很高, 并且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对我国的河流变迁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对我国饮水现状的思考很是深入, 学生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讨论, 明白了我国在某些地区淡水资源非常贫乏, 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克服生活中浪费水源的不良生活现象, 从自身做起, 珍惜每一滴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样, 通过现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探索思考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真切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 认识得以提升, 人生境界得以提高。
三、激活经验, 体验感悟
每一个中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和认知社会, 既能够把学生的实践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感悟知识, 也能更好地践行思想品德, 帮助学生优化品质, 提升道德。
例如学习八年级思想政治 (苏教版) 下册第五单元“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遵守社会法制, 明晓治安处罚。然后, 请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位有责任感的人, 针对课上列举的违法现象应该如何防止, 如何治理。这样,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在大量的材料面前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 并深刻地理解了“正当防卫”的正确含义。
四、学生走进生活, 不断提高认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是深刻而富含哲理的, 因此, 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慢慢体味, 加深认识, 不断丰富自己,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生活中慢慢长大。学生走进生活的方式很多, 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也可以是购物、帮扶、消费等, 教师要事先制定好目标, 设计好任务, 使学生带着任务, 带着问题走进生活, 这样, 才能有效地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 行动起来, 不断为提高自己创造条件。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 在生活中感知知识, 在社会中提高认识, 增强能力。
例如, 学习了“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之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 对我们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 看哪些是不合法的现象, 学生就可以从课堂走向生活, 对周边的菜市场, 小区环境进行调查, 把相关情况以数据、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这些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由感触上升为思索, 在思索中提高认识, 强化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这样, 通过走进生活, 教学任务得到很好的落实, 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在生活中, 思想认识不断加深, 在生活中, 学生成长了起来, 实现了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书本知识和实践探索密切配合。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全体语文同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让孩子感悟生活,快乐作文,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为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寻觅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取材,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挥笔。
一、培养兴趣——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快乐地去表达。所以我每学期一开始,就会讲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给学生听,如郑渊洁、杨红樱、黄蓓佳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儿童作家的小时候的写作趣事,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畅销的儿童读物,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用心观察——从快乐中寻找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有话可说和从无事可写变为有事可写?我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周围的景色,从而更好去感受生活。我们要让他们能在“平常”中挖掘到写作需要的“宝藏”。例如指导学生写四年级下册习作1《春游》时,在作文前,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提出这次春游的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游,春游的地方由小组自己决定,小组成员也可以单独行动(跟随父母或朋友),去的地方可以是某处景区、公园或其他地方等等。学生们表现的是兴趣盎然,激动万分。正是由于教师在写作前以快乐引路,才使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好素材。
三、善于搜索——从快乐中寻求思路
学生有了素材后,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交流和共同讨论,寻找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再适时引导,从而获得写作共同点。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即向大家展示身边的一些高尚品德的人和事。这次写作的内容,可以是孩子们亲眼见到的,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还可以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事。可没想到的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人缺乏认识或了解(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本来有一些感人的素材很值得写,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或写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适时结合当学期学校的主题教育,如举办“真爱无限,感恩无痕”的中队主题会,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再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好素材都从脑海中搜索出来,然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提炼出怎样写的路子,最后再拟草稿。
四、学会倾诉——在快乐中相互交流
我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作文训练,都是在老师规定同一要求和同一时间下完成的。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因为其思维受到压制,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写作思路也很难打得开,再加上时间的约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
前不久我看到了“放纵拟草”一说,令我感触很多。所谓“放纵拟草”,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我非常赞同这一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我努力去指导学生,在掌握第一素材的基础上,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起草。在“自由”中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五、交换批改——在快乐中追求进步
改变教学观念,已势在必行。即将教师的个人批改行为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谷子有了苗才能合理地剔留。”作文更是这样。教学时,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通过让学生本人依据教师在草稿练习本上的批语进行深层次再加工,把遗忘或被忽视的情节再加上。第二步,同学之间传阅批改。学生从打草稿到自我修改,将文章的语言文字、段落结构等都已经做了很多遍的琢磨,容易产生满足感,所以不妥和不通之处就很难再被发现。而我让学生交换批阅的目的就是让旁人去点破自己的不通和不妥之处。在教学中,我见到了学生平时难有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的神情。
其实,作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师范者和指导者的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他们常用而又很重要“调、删、改、补”等方法,让他们掌握在草稿上下一番功夫的真本领。当然,教师还应在学生积极修改时给予他们及时、恰当、到位的表扬。
生活,就像是一杯咖啡,即使加了糖,也会有几分苦涩,但品味一下,那稠浓的味道,足可以使我细细品味一生。人生就是这样,在经历过无数次的酸苦辣咸事件后,总会尝到甜头。
生活,又好像是一张彩色画卷,虽然上面含有黑,墨绿,青紫等黑暗的颜色,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颜色,才使色彩显得更均匀,让一张白纸变成一张让人心旷神怡的美丽画卷。
如果说生活是一个百花园,挫折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那小小的百花园中少不了这小小蝴蝶的身影。
如果说生活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困难是一只自由的小鸟,那湛蓝的天空少不了小鸟的翱翔。如果说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失败是那一朵朵调皮的浪花,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少不了浪花的翻滚。
人生,是一只小小的粉笔,在被用完后,才能看清楚自己的面目。
人生,是一本日记,绘述着你精彩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宽大的舞台,在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我。
人生,有时是一支优美的舞蹈,动作时而绚丽,时而轻盈,时而旋转,时而迈步,跳出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人生,又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有A、B、C、D四个答案,但在选过答案后,又会使我们回味无穷。
生活其实很美好,犹如一面镜子,你对着他笑他便会对着你笑,反则哭之,为什么不用笑容去点缀今天,用歌声去伴随今夜。把每次成功都当成一种尝试,把每次挫折当成一种命运,把每次跌倒当成一种机会,把每次的失败都当成是一种希望。尝试越多,命运越好,机会越广,希望越大。为什么不以这种心态去面对每一天呢?
人生的道路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向往,但是我们必须去闯一闯,即使是孤身一人有怎样?即使在受过冷嘲热讽之后又如何?嘲笑别人,这样的人才最自卑,因为它永远感受不到人生的快乐,这样的人不配说人生。人生之路丰富多彩,只有在自己经历过以后,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欢乐。回首自己的人生之路,放眼他人的人生之路,你看到了什么?
三年过去了,相遇好像就在昨日,离别就在眼前,回首往事,无数欢乐和欢笑留在校园里,在那些熟悉的人身上。那个地方,那个熟悉的地方,现在想起来,心里不禁有些惆怅。
三年我们对老师的了解多少,总会有人评论,一半有母亲的亲情,一半有父亲的威严。我们最敬爱的老师,总是让我们难以忘怀,离别后,总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最舍不得的,当然是在一起三年的同学。每个人都在同一个屋檐下快乐地生活和成长。一首《永别》,唱出了三年别离不竭的离别情愫,总增添一抹伤感。不说再见,不说再见,不如沉默——把梦想留给黑夜,把希望留给未来。
初中的生活对我来说应该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上学的时候,每当有人对我说声“谢谢”,我的心总是很温暖,很舒服。说到离别,心里总会有些遗憾。
“留不住的时间,总会把大家分开。请让我把对你的祝福藏在心底,看看天上的白云。我会请求它随时问候你。”这段话是一位小学同学毕业时送给我的`。我把它放在这里,向大家献上我的祝福。
曾几何时,经常做梦。夜里、白天,为下一刻的未知而感到担忧,于是时常从遐思中惊醒,但到了后来也渐渐习惯了,已忘记多久没有再为未来而害怕。只是强迫自己闭上双眼,陷入深深的睡梦,或许是不安的心情终于安放,我得到了长久的平静、安稳,即使被认为是逃避,当时的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
时间,是最好的治愈师,再深的伤口,终究会愈合,但这样的愈合,过于易碎,只是近来几个小坎坷便使它回复了最初的样貌。而现在的我,逃到无路可逃,只有面对,只有拼命让自己勇敢。坚强,别无选择。痛,亦会熬过去。
一直不是很喜欢许巍的歌,总是认为他的创作不过是围绕同一个原点而向不同方向象征性地跨上几步。但如今,偶然发觉他的歌如此令我舒服,没有急躁的和弦,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这首《我们》如同很好的润滑剂,生锈发条般的记忆开始动弹,脑海里浮现一幕幕些许泛黄的画面,挥之不去……
“我开始静心倾听/风吹动书页的声音/看每一次日落日出/听鸟儿的歌唱”这是歌中的歌词,很符合现在的自己,没有放纵,只是珍惜。珍惜的东西很多,最多的还是人,自己和别人。
从二班到十班,说不上太大的转变,也说不上太大的不适,只是偶尔路过二班会体会到一些不曾有过的亲切,不是十班不好,毕竟时间长点,感情也透彻、诚挚些,还记得我初中3年中有自己欣赏的老师,几个朋友,几个知己,还有我一直很满意的我所有的同桌,你们对我来说,足够了。
我相信时间的力量,也相信人的善变,曾在一个同学的网络留言中看到这三个字——勿改变,但如今的我,自认早已随波逐流,算是辜负了她的期望吧。光影流年中,许多许多年以后,我忘记了你的名字、声音、样子,可当你站在我面前,我坚信依然能认出你,因为有些人即使不刻意去记住,也永远都忘不了——如他、她、它。或许我不奢望“有生之年/狭路相逢”,但我愿彼此保留一份模糊的记忆,永远地留存。
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忆把生活划成一个圈,总是希望回到当初,以为可以过的更单纯,然而时光不许,我们只有面对,只有拼命让自己勇敢。坚强,别无选择。痛,亦会熬过去。
文末停笔,静静地听着许巍的《我们》,我只是呆呆地坐着,淡淡地感触。
为了巩固课堂上的认知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相关理论,课后笔者让同学们进行了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训练。具体要求为:请运用事实论据或事理论据论证“生活需要诗意”。批阅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有不少同学心中有纲,在界定清楚“是什么”后成功地论证了“为什么”。例如——
陈嘉湧同学《生活需要诗意》 :
人生如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开头和结果,而是过程。我们生而一无所有,死亦一无所有,降临在这个世上,不过是为了享受生活的过程,体味生活过程中的诗意。
诗意是什么呢?私以为诗意不在于改变世界的壮举、臻于高峰的境界,而在于遵循本心,过你所想要的,也许普通,也许简朴,但贴近精神、抚慰心灵的生活。然而,在这样一个时间齿轮疯转的世界里,实用主义已成了人们的准则。劳动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索取物质的手段,难见热情高涨的劳动号子响起了;阅读成了一种目的,一种邀取“声名”的目的,鲜见为诗着魔为文癫狂的读书人了。诗意悄然消逝,只剩下“努力”、“拼搏”、“坚持”这些“励志名词”催促着我们再三加快步伐,成就功名。
试问,一个人的生活如若只剩下手段与目的,他失去的是否就是生活的全部呢?
没有诗意的生活,我不想要。
没有灵魂的动物,我不想做。
许呈旭同学《生活需要诗意》 :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在冷冽的冬日去找寻巴乌斯托夫斯基笔下“全俄国最好看的霜”;是在微醺的睡意中像福楼拜一样瞻仰“晨曦之降”;是像梭罗那般在雪后的瓦尔登湖畔留下轻快而自足的印迹……诗意,在人类对自然充满神性且痴情的仰望中蓬勃生长。
但这份深情如今已被物欲所染指了。
“月球大使馆”的创始人丹尼斯·霍普利用法律漏洞销售“月球地皮”,而急于“收回主权”的法律派则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双方都自恃有权把月球划归为可支配资源,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桩因拜物主义、功利主义和瓜分意识而起的对月球的“精神犯罪”。在“清樽素月,长愿相随”的诗意被持有“月权证”的人们“合法”扼杀之后,人们定会惊愕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利益,反而在周遭猖狂而又可笑的叫卖声中失去了那轮皓月赐予我们的美学恩惠。生活如若被物欲裹挟,我们还剩下什么呢?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异,物质如何蓬勃发展,惟愿人类对自然始终充满神性且痴情的仰望,因为生活需要这份诗意。
以上列举的这两位学生在论据选择与使用上都很精炼,十分值得称道。不过,有些学生在这方面出现了点障碍或问题。
譬如戴同学的初稿《生活需要诗意》 :
生活需要诗意。
诗意可带我们回到古人的世界。当我们朗诵李白的潇洒诗词,吟哦陶潜的田园词赋,我们便能从中获得诗意。它能带我们回到那个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都丰富的时代,探古而知今,藏古方觉身富。诗意可领我们奔向自然的怀抱。在物质化的时代,物质与经济的欲望太过强烈,原版大自然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诗意则能让我们重新感受个体的宁静、精神的自由、灵魂的纯真与谦卑。从信息的牢笼里逃出,更能走向自己的内心。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诗意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沐浴感官,唤醒脑力。
他的习作中主要有两个需要完善的问题:①如何给诗意下定义;②如何让诗意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让论点更鲜明突出。经过和奕飞同学的交流研讨,他后来做了修改:
我想,诗意是一种慢低软的心境,因为慢所以从容,因为低所以广袤,因为软所以柔和。
诗意的心境带我们走进古人的诗画里。那是个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都丰富的时代,那儿有雎鸠黄鸟、蒹葭白露,那儿有百家汇集的稷下学宫,那儿有清谈与纵酒的“竹林七贤”……探古而知今亏,藏古方觉身富。在古人的世界里徜徉,心为物累的现代人或许可以慢慢找回诗性,逐步进入诗境,从而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诗意的心境还可以引领我们奔向自然的怀抱。在物质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物质与经济的欲望太过强烈,而我们的原配——大自然正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诗意则能让我们重新皈依自然,在清风素月、绿树莺啼里感受精神的自由、个体的宁静、灵魂的纯真与谦卑。从现实的桎梏中脱身融入自然,更能走向自己的内心,走近真实的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活不能没有诗意。
再如:柯同学的初稿《生活需要诗意》 :
时过境迁,“男耕女织”的社会面孔已然瓦解,“一穷二白”的历史长河也已渡过,我们有了追求诗意生活的资本。
在注入新鲜热血的当代中国,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
诗意,是指给人以美感或强烈抒情意味。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私以为,诗意,高雅也,韵味美也。
倘若,拜伦、雪莱、瓦格纳等人不曾喜爱咖啡,未曾追求诗意,让闲暇光阴笼罩一层浪漫格调,那么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恐将延迟兴起。假使艺术家缺乏诗意的生活,又怎能绘制出惊骇世人的《向日葵》《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杰作呢?
因此,在这物质化高度膨胀的今天,我们需用“诗意”的乳汁哺育自身饥渴的灵魂。丰实文化知识,坚持高雅兴趣,勇敢挑战新奇,提高修养气质,让生活在缤纷的“诗意光晕”间绽放花蕊,吐露芬芳。
他的习作中主要有两个需要完善的问题:①如何让语言表达更严密;②如何让论据有的放矢,简明且合乎逻辑。经过和荣杰同学的切磋琢磨,他后来做了修改:
时过境迁,“男耕女织”的社会面孔已然瓦解,“一穷二白”的历史长河也已渡过。在这个被注入新鲜热血的当代中国,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诗意。
诗意,是指给人以美感或强烈抒情的意味。然而,现今那些自以为生活诗意的世人却在物质的漩涡里翻滚着。食牛排、饮拉菲、开兰基博尼、住高级别墅……他们坚信那种高调奢侈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诗意”。但是,“诗意”应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层面的填饱。
拜伦、雪莱、瓦格纳在闲暇光阴下品着咖啡,写着那些触动自己的心灵同时也触动他人心灵的诗句,留下陶冶自身情操也陶冶了他人情操的文字。私以为,诗意,高雅也,韵味美也。它源于你不断充盈自身文化素养,恪守高雅的情趣,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愿我们的每个人的生活在“诗意”的光晕间绽放花蕊,吐露芬芳。
通过这次的小作文批阅工作,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除了在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些问题外,还在概念的界定上不够清晰。而写议论文必须先弄清楚“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完成“为什么”词典上,“生活”指的是“为了幸福的意义而存在”;“诗意”指的是“能给人以美感与强烈的抒情意味”。
为了让同学们有更清晰的概念界定意识,我在讲评时做了如下梳理:
什么是生活呢?或者说,人怎么生活呢?私以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该从精神和思想上对生活进行观照。生活里的人要学会思考活着的方式、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 而诗意是什么呢?诗意就是超脱现实的品味或遐想,是最关乎人的心灵和情感的意味。它朦胧、梦幻却纯粹赤诚得动人。 界定“生活”时,笔者引入了相关概念——“生存”;界定“诗意”时,则引入了另一个相关概念——“现实”。这是界定概念时不错的思维方式。经这般界定,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与诗意天生契合,生活的意义唯有诗意的心灵才能接近、触碰与体悟。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感觉作文的教学是最苦痛的。因为你在批阅作文时,务必回到每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中去阅读他们的文字,发现比较大的问题时,要记录下来并思考和寻找有效的引导方式。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作文教学又是幸福的,当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他们的思想、心灵和情感真实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时,你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尽管他们有错漏,不完美,需要指引,需要提升,但这个帮助他们完善的过程正是作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所以,作文教学也是一种“诗意生活”。
我热爱这样的诗意生活!
【生活感悟话题初中作文】推荐阅读:
初一作文日记精选400字:初中生生活感悟07-16
优秀作文:大学生活感悟10-18
高中生活的一点小感悟作文06-18
以初中生活话题作文06-17
体会军训,感悟生活07-16
感悟生活品味人生09-20
从生活中感悟09-24
感悟生活励志语录11-10
我的初中生活的话题作文06-18
感悟窘迫生活的句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