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证培训合同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资格证培训合同(推荐8篇)

资格证培训合同 篇1

1.«合同法»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返还定金。

A:等额

B:一半

C:双倍

D:三倍

正确答案:C

2.某旅游商品销售商店强制游客消费,请问该商店违反的是合同法原则中的()。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正确答案:B

3.可以作为旅游合同主体的是()。

A:患精神病的张某

B:15岁的刘某

C:13岁李某的父亲

D:17岁的中学生王某

正确答案:C

4.旅客与承运人之间最常见的合同形式是()。

A:双方签订书面协议

B:约定的形式

C:要约

D:客票

正确答案:D

5.旅游交通工具的档次、住宿饭店的星级标准属于旅游合同的()。

A:标的

B:质量

C:数量

D:价款

资格证培训合同 篇2

买卖合同的主体, 狭义上仅指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 即债权人和债务人。但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第三人也可以加入合同关系, 成为合同的主体。比如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办理合同事宜, 代理人即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或者债权人转移债权, 债务人转移债务, 新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就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再比如买卖合同中订有保证条款或担保条款, 此时的保证人或担保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或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 即成为合同关系的主体。本文所讨论的买卖合同主体, 即包括买卖合同当事人、代理人、代为履行人、保证人和担保人在内的广义主体。

一、企业买卖合同主体应具有的资格

通常情况下, 企业买卖合同的主体主要包括法人企业、非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合同主体, 都应具有一定的资格, 才能保证双方如约履行合同权利义务, 避免合同无效或者纠纷的发生。

企业买卖合同主体应当具有的资格首先是民事法律资格。拥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才能够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这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主体是否依照法律程序和规定取得了相应证照, 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 为保证买卖合同顺利履行, 合同主体还应具有相应的履约能力。履约能力是指合同主体履行经济合同的实际能力, 或者是生产能力, 或者是支付能力, 还包括信用水平。生产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交货能力等方面。支付能力主要体现在注册资本、资金现状等方面。信用水平也是影响合同主体履约的重要因素, 如银行信用。

此外, 对于企业法人来说, 合同的签订主要是通过代理人进行。此时买卖合同主体应当具有的资格除了上述内容外, 还包括代理人的代理权。

二、合同主体资格欠缺可能引发的风险

1. 合同主体虚假导致企业欲诉无主。

这种情况多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法人资格或某种身份, 但却冒充有法人资格、实力强大的公司, 通过伪造虚假的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甚至给予合同相对方小额好处等方式, 对合同相对方进行欺诈, 骗取财物。相对方一旦放松警惕、疏于审查, 就可能发生欺诈人潜逃, 却不知其真实身份, 无法起诉的窘境。

2. 合同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导致合同无效。

在买卖合同中, 常见的合同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企业的各部门、各科室等作为合同主体进行签约;二是由无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作为合同主体进行签约。

企业的各部门、各科室由于不具备合同主体资格, 即使签约后, 也会因为合同主体无相应资格而被法律确认为无效。而对于分公司签约的情况, 要注意公司法第29条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 应当就所设立分公司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由此可见, 企业的分支机构, 比如企业的分公司、分厂等, 如果没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营业执照, 则被认定为非法经营, 不具备签订独立买卖合同的相应资格, 从而也能导致合同无效。

3. 合同主体无履约能力导致相对方蒙受经济损失。

这种情况通常是合同主体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 却采用种种方式蒙蔽合同相对方。一种情况是利用有限责任进行欺诈。一些恶意欺诈者以很低的注册资本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然后签订大额订单, 随后以急于取货为理由索要货物。即便是其签订付款保证函, 但却由于没有足够的履约能力, 只能以极少额的注册资本承担责任, 给供货方造成极大损失。

另一种常见情况是因子公司的有限注册资本而导致相对人的损失。子公司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财产上和母公司相互独立。一些子公司由于实力不强, 往往以实力强大的母公司名义招揽生意, 一旦合同标的额巨大, 超过子公司自身的承受能力, 又没有母公司提供相应担保, 合同相对人很容易陷入被动, 蒙受大额损失。

4. 缺乏代理资格导致合同纠纷。

缺乏代理资格包括两种类型,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资格, 但以他人的名义进行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 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如果不被代理人追认是无效的。实践活动中由于代理人无代理资格, 超越代理范围或授权期限而进行的合同欺诈比比皆是。

另一种要注意的是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产生的风险常见于我方是被代理人的情况。《合同法》第49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 该代理行为有效。”一旦我方在代理委托书中没有明确授权事项和期限, 很容易导致表见代理而由我方自担风险。

三、加强企业买卖合同主体资格审查

为避免买卖合同中因主体资格欠缺而导致的风险,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查:

1. 企业民事行为能力的审查。

营业执照是企业拥有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事项有企业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期限等。营业执照有正、副本, 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对营业执照的审查, 除了看合同相对人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外, 还需审查其是否通过了最近一年的年检, 从而确定合同相对方的存在是否继续有效。另外, 还需审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 确定合同标的是否属于对方经营范围, 合同金额是否超出注册资本。必要时还应根据营业执照中记载的公司办公地点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 除了需要具有营业执照外, 还必须具有相应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证是合同相对人能够履行纳税义务和开具正规发票的重要证明。

对于特殊行业和国家专营的行业, 如果不具备相关资质或许可, 很有可能被界定为严重违法行为, 甚至涉嫌犯罪。所以特殊标的物的合同必须进行相应资质证书或行政许可的审查。比如, 建筑业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等。

此外, 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也是审查企业法人资格的必要证件。组织机构代码证是一个企业向银行申请设立基本账户、一般账户的必要资料, 同时也是办理车辆落户、人事调动、社会保险的必要证明, 是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标识。开户许可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设基本账户的凭证, 是证明企业能够正常办理金融往来业务的凭证。他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对于验证企业真伪, 防范虚假主体具有重要作用。

2. 企业履约能力的审查。

履约能力的审查应当依据新老客户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老客户应当加强对其履约记录的审查, 如果记录良好, 则本次合同签订可在注册资本等方面放宽条件, 也可在合同条款中的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如果其履约记录差, 在我方发货后长时间拖欠货款, 或者在我方已交定金后不能按时供货, 则要在本次合同主体审查中严格注册资本的要求, 或要求其提供担保, 并在合同中严格交货付款条件。

对于新客户, 主要应该审查其经营状况, 包括其自身出具的基本情况说明、会计报告等, 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其经营情况。此外, 还应审查其资信情况, 包括银行信用等级证明、工商资料等。最后才能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签订合同及拟定相应条款。比如, 在我方是供应商的情况下, 对于调查发现其付款一般不及时的客户, 不应完全否定合作可能性, 可以通过开立信用证等方式, 由银行做中间人, 在对方付款后, 我方再放出提单。

3. 代理资格的审查。

很多情况下, 企业买卖合同的签订都是由委托代理人代办。在合同相对方任用代理人的情况下, 首先应当要求对方提供有效的委托代理证明, 或者提供法定代表人出具的授权书, 并确认真伪。其次要看代理人的代理事务是否在授权范围内。最后要看代理人是否是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合同。如果是以代理人自己的名义签订, 必须拒绝。

在我方任用代理人的情况下, 首先必须加强对代理人的考察。其次要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代理事项、代理期限, 防止日后可能发生的表见代理行为。再次是在机构搬迁、人员变动等情况下, 及时告知客户, 防止诈骗团伙利用原经营场所或原职工身份欺诈善意第三人。

总之, 合同签订是企业开展业务的第一步。实践中由于合同主体资格欠缺而导致的商业纠纷屡见不鲜。但是只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从上述方面严格审查, 防范合同主体资格风险, 就能避免许多经济纠纷和损失,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饶丽圆.谨防贸易主体多样化的风险.国际融资, 2012 (3)

[2] .段晓军.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西部大开发, 2011 (8)

[3] .高彬.外贸企业:谨防国际贸易欺诈.中国经济导刊, 2005 (17)

资格证培训合同 篇3

关键词:股东资格;公司合同;章程;交互合意

股东资格,也称为股东身份,是指发起人或投资者能否成为公司股权的所有者,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股权只有在公司成立后才具备现实意义,因此股东资格的认定当以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和存续为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或投资者会理所当然的具有股东资格。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是否具备股东资格的纠纷经常发生,当事人是否享有股权也处于不确定状态,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

针对这种现象,司法实践采取多样的标准来确定股东的资格,这往往导致相同的纠纷往往出现不同的结果,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既然股东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员,股东资格是公司成立的产物,那么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应该从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出发。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合同性质

公司的契约理论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链接,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公司与股东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公司与债权人之间、公司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合同的关系,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显性和隐性的、明示的和默示的各种合同。

公司的合同理论提出以来,逐渐在两大法系国家得到认可,而我国对公司合同理论也逐渐接受。与之相对的是对公司本质的法理分析,学界主要有三种学说即公司实在说、公司拟制说和公司否认说。

否认说彻底否认公司的法律人格,已经遭到学术界的否定和立法的摒弃,实在说和拟制说由于各具合理性而在学理和公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作用。尽管实在说和拟制说存在分歧,但都认为公司是由人和财产集合而成的“实体”。公司的设立要有制定法的依据,但制定法不是凭空拟制出法律人格来,而是经济生活当中已经存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组织体。1994年通过的公司法坚持公司“实体”的立场,对公司的设立和运作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整部公司法的规范几乎是强行性规范,而没有任意性规范和赋权性规范,体现了国家对公司的管制思维。公司的自治空间极其狭窄,而国家干预的力度过大,公司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阻碍了公司组织的创新。

随着对公司合同性质认识逐渐加深,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接受和融合了公司的合同理念,公司法中的任意性规范和赋权性规范大幅度增加,强制性规范减少,公司的自治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国家干预力度减少,公司章程的作用受到重视。

对公司合同而言,它具备民事契约的一般特征,体现了发起人或股东之间的合意,但它又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公司合同是长期合同,民事合同大都是一锤子买卖。公司合同从公司设立到公司的存续期间一直存在,在长期合同中,股东才会愿意投入资金、实物和时间,而不会出现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其次,公司合同是复数合同,公司合同更多的表现为多数人之间的合同,而不仅是双方的合同。对多数人的合同而言,合同各方对权利义务的规定会需要更多的讨价还价、需要更多的妥协,而且一旦达成协议后,变更合同内容的难度会加大,这有利于合同的稳定性。再次,公司合同是多面性合同。多面性合同是指公司合同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公司合同中,股东需要对公司权力配置、盈余分配、表决程序和方式、股东退出等事项做出规定,并且在公司存续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的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体现了一般民事合同少有的丰富性和动态性。最后,公司合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司合同的载体既有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等书面文件,还有公司运作中股东就特定事项进行决策的投票机制。

就投票机制而言,它承载着合同的功能。由于有限理性和不确定的存在,发起人或股东就不可能对涉及公司事务的所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但是公司运作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事项,这些事项会影响到各方的权利义务,影响到风险的负担和收益的分配,如果不对这些事项做出规定,发起人或股东甚至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得不到明确,公司就不能顺畅的运转,而通过投票机制,各方的权利义务将得到界定。诚如学者所言:“对于股东而言,有权投票即意味着有权对合约未予明确的事项做出决议,不管这种合约是通过公司章程予以明确,还是通过法律的一体化供给来获得。”

既然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链接,那么公司法的价值又体现在哪呢?具体而言,公司法对公司合同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公司合同的模本机制和公司合同的漏洞补充机制。

就公司合同的模本机制而言,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中,从设立到运作,存在大量的相似事项,如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立、公司机关的权力分配、表决方式等,这些事项几乎是所有的发起人或股东在设立和运作公司时都需经历的,有公司法来提供这些条款可以使发起人或股东省去了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另外由于公司规则具有类似于国防的公共物品特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中会出现搭便车的问题,即利用了公司规则却不用付出代价,这样使得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投资银行等盈利机构即时具备制定公司规则的能力,也没有经济动因去制定,所以只能由国家以公司法的形式来提供。

就公司合同的漏洞补充机制而言,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发起人(股东)无法事先对未来各方的权利义务做出审慎的、详尽的安排,因此公司合同是不完备的,这样在不确定事件发生时,合同各方可能会就权利义务重新协商,有时损失已经发生,合同各方还必须就责任分担进行谈判,合同各方具有“多享利益少担风险”的倾向,事后得协商谈判必定是艰难的,这样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公司法为此事先提供了一些规则来做合同的补充,这些规则不是任意的制定,而是假设在交易成本很低的情形下,合同各方本着利益最大化,在事前也会详细规定的规则。

二、股东资格认定的合同标准

既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同的链接,股东作为合同的一方,具备有限责任公司合同主体的相应地就具备股东的资格。在公司的设立、成立及日后的运作当中,合同的脉络贯穿始终。在股东们打算出资设立公司时,复数股东之间形成了交互一致的意思表示,这交互一致的意思表示便凝结在发起人协议当中。发起人协议是在公司设立过程中规范发起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发起人协议上签名盖章的当事人,除非其在公司设立前经过其他发起人的同意退出,在公司设立后其将会自然而然的成为股东,具备股东资格。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在发起人协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的章程,章程中记载每个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出资份额、出资形式和出资时间,并有每个股东的签名和盖章,那些在章程上签名和盖章的当事人便具备了股东的资格。在公司成立后,公司的活动也体现的股东们的交互合意。公司法规定对公司的重大事件的决策权由股东会行使,应该看到股东会的决定一般要求是多数决,这种多数决的决策机制正体现了大多数股东之间意思的合意,对其他的少数股东而言,虽然他们的声音在多数决的机制下被淹没,但是这部分持异议股东的意见没有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中的事实并不表明公司的决策就不是全部股东的交互合意,因为事前在投资设立公司并同意公司的多数决策机制的时候,股东们在事先都已经放弃了公司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一致的合意这样苛刻的标准,这是一种为使公司顺利运转和富有效率的妥协,其实这种妥协在事前是经过每一位股东所默认的,这也是一种合意,因为不同意多数决的投资者可以“用脚投票”,放弃投资。

在公司存续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原有股东要退出公司时,经股东各方同意,该退出股东就丧失了股东的资格,章程中删去该股东的事项以确证这一事实。当有新股东加入时,需要经过股东会的批准,批准就表明原有股东对新加入股东的认可,因此,批准这一事实即可表明新加入者具备股东资格。

对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上,学界提出了多种标准,有出资、公司章程记载、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以及出资证明书,并且将上述标准划分为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并且认为“形式条件的功能是对外的,是为使相对人易于判断和辨识,它在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争议中对于股东资格的认定比实质条件更有意义,其中工商部门的登记公示性最强,故优于其他形式条件;实质条件的功能主要是对内的,用于确定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在解决股东之间的争议时其意义优于形式特征,其中,股东签署章程行为反映行为人作为公司股东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其又优于其他实质条件。”但在两者的外延的划分上,不同的学者的看法却也不尽相同。出资、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记载以及工商登记作为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出资

在公司的注册资本上,新旧公司法经历了从法定资本制到折中资本制的转变,转变的背景是公司的信用经历了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转变,人们对公司的信用,不再注重静态的注册资本,更加注重公司运行中动态的资产。即使在法定资本制下,只要股东们的出资符合公司法对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即使没有达到公司章程上写明的注册资本,公司还是成立的,只不过是一种瑕疵的设立。在这种情形下,没有出资的股东依然具备股东资格,但他要承担填补出资的责任和对其他已足额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在折中资本制下,由于对注册资本金缴纳的规定更宽松了,新《公司法》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公司法》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假设有五个股东设立一个注册资本为三十万元的公司,实行分期缴纳,这五个股东约定由其中一个股东出资,这样即使其他四个股东没有出资,在公司成立后,依然具备股东资格,这时就更应该承认即使是尚未出资的股东,其原因就在于股东之间已经就出资达成合意,且出资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为出资股东具备股东资格也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人公司的情形下,若股东出资达不到法定数额,就应否定其股东资格,因为一人公司投资者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法律规定相对较高的法定最低数额和一次性缴纳是为了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出资达不到法定数额,不利于保护交易相对人,因此公司就不能成立,那么股东资格也无从谈起。

(二)出资证明书

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证明书,是有限公司成立后,由公司向股东签发的证明其出资相关权利的证书。首先,从出资证明书的内容和作用来看,出资证明书具有出资凭证的性质,对于证明股东出资具有无可怀疑的证据力。其次,出资证明书是表彰有限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的证书。出资证明书仅仅是表明了股东已经向公司出资,但是出资证明书不能作为表彰有限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的证书。股东出资不是股东资格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股东资格的充分条件,作为出资证明的出资证明书当然也不能作为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尚未出资的股东不能获得出资证明书,但他们已经具备股东资格。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是,股东出资后公司成立,但公司没有签发出资证明书,此时也不能以没有出资证明书否认股东资格。

即使股东获得出资证明书,是否就能够享有与出资证明书上相应的权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出资额和出资形式作为公司章程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章程中已经明确注明了股东的出资额和出资形式,出资证明书只是对章程的重复,特别是,对某一股东而言,倘若章程上记载的出资额和出资证明书上记载的出资数额不一致时,该如何确定出资额对股东的权利义务至关重要,此时就只能根据公司章程来确定出资数额和出资形式,因为章程是股东共同讨论制定的,而出资证明书只是公司为管理上的便利而出具的。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情形是,在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并相应修订了公司章程,但股权转让人的出资证明书并没有注销,此时出资证明书就不具备确证股东资格的作用。

(三)股东名册记载

股东名册是记载各股东自然状况和出资额、出资日期等情况的文件,是公司的重要材料之一。股东名册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于开放性的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其股份处于不断的流通过程中,股东处于变化之中,股东名册对于公司在分派股息红利、召开股东大会等事宜时确定股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股东名册于股份公司而言具有一种管理上的便利功能。对于那些不在股东名册上记载但却持有公司的股份的投资者,股份公司也不能否认其股东身份,只是这些投资者在获取股息红利、出席股东大会等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股东名册却不具备管理上的作用。公司章程上已经清楚地记载了股东的姓名和签章,就不再需要股东名册画蛇添足了。对于股东名册上记载某人为股东,而该人非发起人协议的签署者,在章程中也没有记载该人的姓名和签章,不能就此认定该人为股东,而应由公司的其他股东的共同来认定,倘若其他股东认可,那么该人就为股东;其他股东不认可,该人就不能成为股东。倘若股东名册上没有记载某人为股东,但公司章程已经记载,此时就应认定其为股东。因此台湾学者杨与龄先生认为:“股东名册者,公司记载股东及其出资事项,而设置之簿册也。股东名单之备置,原为股单之发给或者股单之转让便利而设,现行公司法既规定应将股东姓名、住所或者居所与各股东出资额,载明于章程,则股东名簿之设置,已无重大意义。”

(四)工商登记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以工商注册登记档案中记载的股东姓名和名称来确定股东的资格,此种做法值得商榷。

就商事登记而言,可以分为设权性登记和证权性登记两种形式。设权性登记是一种创设权利的行政程序,具有授予权利或资格的效力,其登记效力适用的是登记生效主义,即未经登记,该商事行为不生效,因而无从取得相应的权利或资格;而证权性登记仅具有证明权利的效果,并没有创设权利的作用,其登记适用的是登记对抗主义,即未经登记不会导致商事行为的无效或失效,只是该事项不会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果。在我国公司法实践中,在公司设立时,《公司登管理记条例》第9条规定: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这就表明股东身份是工商登记的事项,但这一事实并不表明工商登记就是股东资格的获取条件。因为《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在公司进行工商登记时必须提交公司章程,也就是说章程在登记时须归档,章程归档是工商登记和取得法人营业执照的绝对要件,既然章程中已有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那么登记时的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就仅具有对外公示的作用,因为公司毕竟只是一个私法主体,股东间对股东资格的确认也毕竟只是他们的内部事务,交易相对人是无法知晓的,或者交易相对人需要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来了解股东间的关系,这样即使交易是有利可图的,但可能交易所得的收益还比不上花费的搜寻成本。交易相对人为增加交易的可预测性和收益,都希望公司的股东构成是明确的和值得信任的,因此就需要运用国家公权力的公信力,在工商登记中注明股东的姓名或名称,以对社会公众起到公示的作用,从而维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减少交易成本,维护交易秩序。

同时在公司设立后出现增资及股权转让,公司登记条例要求进行登记。实践中,对发生增资及股权转让而尚未登记的,新出资人和股权受让人是否具备股东资格,司法实践也往往倾向于否认,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对增资及股权转让而言,都是经过股东会批准的,各方对增资及股权转让的事实已经形成了交互合意,因此增资人和股权转让都已经具备了股东资格,但是为保护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秩序,应责成公司及时进行变更,以后登记更真实的反映公司现实。

三、合同认定标准的运用

(一)冒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所谓冒名股东,是指虚构法律主体或者盗用他人名义持有股权者。按照民法理论,法律行为的有效要求主体适格和意思表示真实,缔结公司合同的参与方要具备股东资格,也必须具备适法的资格和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对于虚构的自然人和法人,既没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更不会有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可能具备股东资格。对于盗用他人名义持有股权自然也不能拥有股东资格。对盗用者来说,既然他盗用别人的名义也就表明他也没有成为股东的意思表示倘若被盗用者进行追认,并且得到其他股东的同意,被盗用者也可成为股东,并应进行章程的修改和工商登记的变更。

(二)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

隐名投资人是实际出资但不以自己的名义而由他人的名义代持股份的人,他人代为持有股份,该他人是显名股东。在对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认定上,有“实质说”和“形式说”两种学说。

实质说认为实际出资的隐名投资人为法律股东,而形式说则坚持显名股东为法律股东并否认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并且有学者认为,在处理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是适用实质说,而在隐名投资人、显名股东与公司外的第三人之间的关系时适用形式说。

在处理隐名投资人、显名股东谁是法律股东的问题上,也应坚持合同的观点。对于隐名投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的代持股协议,倘若公司其他股东知晓和同意代持股协议的存在,认可显名股东的存在,就应以隐名投资人为法律股东,此时显名股东处于代理人的地位;倘若公司其他股东并不知晓代持股协议的存在,甚至时候知晓就不会同意代持股协议的,就应以显名股东为法律股东,毕竟此时其他股东同显名股东之间存在合意,此种情形下,隐名投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代持股协议来解决。在对外关系上,应以工商登记为参照,因为如前所述,第三人也是无从知晓代持股协议存在的。实践中常常发生的问题是,当获益时,隐名投资人会积极主张权利,此时倘若隐名投资人能证明代持股协议的存在和公司知晓及认可的事实,隐名投资人就是法律股东,获得应得的利益;倘不能证明时,显名股东就是法律股东。但当承担责任时,隐名投资人往往否认自己是股东来逃避责任,此时倘若显名股东能证明代持股协议的存在和公司知晓及认可的事实,隐名投资人就是法律的股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倘不能证明时,显名股东就是法律股东,因为显名股东在同意以“股东”的名义出现时,就应该知道其有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将证明代持股协议的存在和公司知晓及认可的事实的责任配置给主张权利的一方,通过这样的举证责任分配使得收益与风险相适应,达致法律的公平正义。

(三)干股股东的股东资格

干股股东就是实际上并未出资,由于自身具备的特殊技能或者拥有特殊的资源受到其他股东或公司的青睐,由其他股东或公司赠与股权的股东。我们已经论述出资不能成为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干股股东尽管没有出资,但是他与其他股东们已经达成了交互合意,因此干股股东具备股东资格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合意的前提是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的廉政制度,对于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而获得干股的情形,股东资格是不能够予以确认的。既然干股股东获得了股权,那么他也应当承担与其权利相应得义务,就公司发生对外的债务时,就应与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而不能以自己尚未出资不享有股东资格来逃避义务和责任。

(四)股东资格的继承问题

对于股东资格的继承问题,学界讨论很多,实践中股东资格继承的纠纷也很多,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继承人可以不受限制的取得股东资格,一种观点认为,继承人不能直接取得股东资格,被继承人在公司中的所享有的财产利益可由继承人直接继承,但被继承人在公司中的身份是不能继承的。

由于争议较多,导致操作标准不统一。修改后的《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较好的解决了股东资格的继承纠纷问题。

该条款明确的表达公司合同的理念,将股东资格的认定交给了公司章程,同时在公司章程没有做出规定时,公司法承担着漏洞补充的功能,规定由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在对股东资格继承的问题上,公司章程可以做出排除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的规定,也可以规定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必须经多数的股东同意(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也可以限定由某一特定继承人继承股权,这样规定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有限公司是合同的链接,公司章程是股东间共同意志的体现。

倘若股东事前在公司章程中对股东资格做出排除或者限制的规定,表明股东们已经明确放弃让继承人直接继承股东资格的权利,是各方事先的一种妥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限责任公司是任何公司,股东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信任关系,当某一股东死亡时,这种信任关系便会丧失,而很难被继承人所继承。当多数股东同意继承人成为股东或者锁定某一特定继承人为股东时,表明股东们认可该继承人成为股东时,彼此间的信任关系不被破坏,合作仍然会继续,这也再一次验证合同进路在股东资格认定上的有效性。

四、结论

尽管公司法实践中,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存在多种标准,但这些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司法操作上的困难和矛盾,因此检讨这些标准是必要的。合同进路具有内在的逻辑融惯性,切合有限公司的本质,在股东资格的认定上能够解决同样纠纷不同结果的问题,是一条可以尝试和操作的进路。

参考文献:

1、杨忠孝.契约法视野下的公司[J].法学,2003(7).

2、(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著;张建伟,罗培新译.公司法的经济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路径与公司法规则的正当性[J].法学研究,2004(2).

4、范健.商法教学案例[M].法律出版社,2004.

5、王保树,崔勤之.中国公司法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6、杨与龄.新版商事法要论[M].三民书局,1984.

7、刘阅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身份认定的法理分析[J].人民司法,2003(12).

8、虞政平.股东资格的法律确认[J].法律适用,2003(8).

盐城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 篇4

目前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而我们身边的朋友也在积极加入会计人员的队伍,但一张会计上岗证却拦住了他们的步伐。

想要通过考试还那么难吗?

培训科目: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三门科目均采取机考方式。三门必须同年参加考试,并且同时通过考试,才能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加入恒学教育会计辅导班吧,绝对让你在职业道路上一路无阻!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最低要求和前提条件,是证明能够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凭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它是会计从业人员从业所必须掌握的初级财务知识,无论是对于日常生活或者想要通过更高一级的财务考试(如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都是必要的。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证管理办法》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我校特色:

1、我校聘请资深会计从业资格辅导教师任教,教学经验丰富,对会计上岗证考试命题规律十分了解。

2、全职班主任跟班确保学员按时上课,学到东西。

3、服务承诺:学员出勤率达95%以上,一期不通过,下期免费重学。

4、免费提供课程各章节的课件和课后练习资料。

5、免费提供考前复习和上机模拟系统等复习资料

6、免费提供考试信息咨询服务。

盐城会计上岗证学习盐城培训会计证

培训周期:四个多月

培训费用:培训费890元,书费: 100元合计:990元

咨询电话:05******严老师

咨询 QQ:***28942

报名地址:盐城市中茵海华广场9号楼203室

学校网址:http://

公交路线1:盐阜人民商场站 :B支2线1路2路3路5路12路68路207路21路

公交路线2:解放南路站: B1线B2线

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总结小论文 篇5

送培学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李 静 20164107 杨 立 成 2016年7月30日

浅谈师德

摘要:为何师者?随着时代的进度,改革的深入,当今社会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义,现代教师职业定位:“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其中明确谈到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教师各方面的品德是有高要求的。本文主要供高校教师在任职和教学时提供参考。

关键字:师德 高校 教师 教育

2016年夏季的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即将结束。本次培训带给我许多宝贵的知识,经验,令我受益匪浅。古人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现代教师职业定位:“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1]。那么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来讲我认为:师者,德之大也。

《左传》中有这样的阐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由此可见为人之根本必须先立德,同理为师者亦然。李大明老师授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加深了我对“师德”的理解,何为师德,李教授说了四个字”行为规范”。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当我们在给学生讲大道理的时候,还不如回到教师身上,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规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所以,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份职业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忠于职守、矢志不渝,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老师和学生是课堂上的师生,课堂下的朋友。

作为高校教师为何要重视师德?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是学生灵魂是设计和建造者,试想一下,如果老师的德行失范,那么所有受教的学生的德行又怎么会规范,更别说高尚。现在的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将来整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如果国家交给一批品德低下,三观不正的年轻人手里,又何来祖国昌盛,繁荣富强。所以在这关系里,可以看出,老师就像一条河流的源头,如果师德师范,就相当于河流的源头被污染,进而整条河流被污染,整个流域被污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去深思。所以师者,德之大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随之,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慢慢在消失,从前的国人质朴,勤劳,团结,敢于奉献,大义面前,无自我。而今,社会上出现很多师德师风师范的案例。2008年,四川遇上了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在自然灾害面前,大多老师不顾自身安危,组织学生有序安全撤离。相反也出现了“范跑跑”这样的反面教材的老师。在灾害面前,作为老师,范姓老师没有首先考虑到他那些尚未成年学生,把他们的生死置之度外,自己一个人跑掉。也许他有他的理由,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他传播给学生的信息是,遇着困难或者事情,第一反应是逃避责任,心中无爱,自顾自暇。如若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的信息的传播者,那么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优秀品德的中华民族又如何能发展到今天。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心有有大爱,更得担起肩上的责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有着令学生敬佩和尊敬的品德和职业道德。给他们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形象,和他们一起成长。最好的教育是爱,一个心中有爱又懂得交流,且博学多才的老师,又怎么会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作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已经成年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对成形的观念和标准,那么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是更高的,学生不在需要灌输式的教育,而是一些正确的讲究方法的引导。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所以,在本次高校师资培训中,令我认识最为深刻的是:师者,德之大也。

参考文献:

上饶会计从业资格证暑假培训班 篇6

上饶会计从业资格证暑假培训班

在会计学体系中,有两大子系统:一个是传统的财务会计,一个是新兴的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负责人往往重视财务会计,而忽视了管理会计,其实,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还是很重要的。

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上看,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最早是西方研究出来的,改革开放后才引进我国,还不到30年。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把财务会计比作是士兵的话,那么管理会计就是参谋。

现在的财务会计,实际属于“报账型”的会计,它的工作重点是面向过去算“呆账”,单纯地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多数是报给外边的人士看的,是“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则属于“经营型”的事前会计,它不仅评价过去,还能决策现在,预测未来,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叫“内部会计”。管理会计可以和财务会计一道,里应外合地共同为企业服务。

从管理会计的职能上看,它与企业管理是息息相关的。你看企业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再看看管理会计的职能——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差不多吧。

管理会计的内容有: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等等。尤其是本量利的分析,对生产和销售都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就是成本;量,就是销售量;利,就是利润。

这样拆开了说,你就能看出其中的奥秘了吧?对,就是成本、销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制定了目标利润,就能计算出需要销售多少产品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或者有了销量、有了成本,就可以计算出净利润。

通过这些关系,进行保本点——也就是盈亏平衡点的预测,这个在企业很实用的。

在本量利分析中,还有一个实用的——边际贡献,也叫贡献边际或叫贡献毛益,也是搞预测的。

计算公式: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上饶会计从业资格证暑假培训班

优惠说明:百度仁和会计,登录官方网站,官网报名更多优惠。

温馨提示:仁和会计培训学校在一个校区报名,在任意校区均可学习,学会为止。

例如: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100元,一件产品的变动成本是60元,全部固定成本是20 000元,如果销售3 000件,会有多少利润呢?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00-60=40(元)

边际贡献总额=40×3 000=120 000(元)

利润=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120 000-20 000=100 000(元)你看,这管理会计有用吧。

此外,管理会计决策的职能也不可小视。

在工作中,我们常有这种情况:车间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更新设备,老板凭感觉就派采购员到生产厂家去订货,讨价还价之后交钱把设备运回企业。这时如果找个管理会计,用内含报酬率法算一下,就能判断出是买设备划算还是租设备划算了,这样就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投资之前,除了要做市场调查外,还要做前景预测,至少要做一下产品成本分析,计算一下利润和资金的回报率,然后再决定是否投资,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胜算率,可惜的是企业没有几家能做到这一点。

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经验的重点在决策,正确的决策能保证企业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收益。企业经营和居家过日子一样,也要精打细算。

管理会计的决策范围还不止这些,比如生产哪些品种利润最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产品如何定价?设备何时更新?面对这些困惑,管理会计自有一套决策方法,比如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法、净现值法等等,就能轻松做出判断,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因此把管理会计叫做“决策会计”也不为过。

关于管理会计就说这么多了,想必你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后再招聘会计的时候,这个也可以作为一个条件。

接着上面的内容,盈亏平衡点也叫保本点,公式是:

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保本额=单价×保本量

其中,固定成本,是不管你是否生产,都要付出的费用,它不受业务量的影响。比如设备的折旧,每个月需要计提1 000元,就算这个月不生产,也要计提这么多,这就是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跟固定成本正相反,是随着产量变化的。比如材料费、人工费,产量越多,费用越多,但是单位变动成本变化不大。

通俗点说,比如我们租房子,每月900元,不管你住不住,每天都是30元,但是水电费你用一次,就耗费一次,这个费用是跟你使用的数量成正比的。

例如: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销售单价100元,一件产品的变动成本是60元,全部固定成本是20 000元,保本点是多少呢?

保本量:20 000÷(100-60)=500(件)

保本额: 100×500=50 000(元)

这样看,保本量是500件,保本额是50 000元。

其实计算出保本量就可以了,超过500件,企业就开始盈利了,销得越多,盈利越多。低于500件,就是亏损。

上饶会计从业资格证暑假培训班

还有一个保本价格的问题,它是随着销量的增加而降低的,对企业定价有

参考作用,尤其是跟商家签合同的时候。

保本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预计销量)

例如: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是60元,固定成本总额是20 000元,那么出售500件的时候,保本价的多少,800件的时候,1 000件的时候呢?销售500件时的保本价格:60+(20 000÷500)=100(元)

这个结果跟上题计算出来的保本价格是一样的吧。

销售800件时的保本价格:60+(20 000÷800)=85(元)

你看,当销量达到800件的时候,单价85元就是保本价了,如果卖100元,那么每件就赚取15元的利润,你现在知道客商买得越多越便宜的道理的了吧。

销售1 000件的留给你算吧,单价会更便宜。

这是说的保本价,还有一个保利价,什么意思呢?就是企业要设定目标利润,看什么单价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保本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量]

例如:还以上面的题为例,老板说,这次签合同,要赚5万元,如果销售500件,应该定价多少?如果销售700件,定价是多少呢?会计开始计算了。保本价格:60+[(20 000+50 000)÷500]=200(元)

你看,前边我们计算出来的保本价是100元,如果赚取5万元的利润,定价就要200元。这是销售500件的情况,那么销售700件的时候,定价多少能保证赚取5万元的利润呢?

保本价格: 60+[(20 000+50 000)÷700]=160(元)

价格降低不少吧。

“在工作中,我们常有这种情况:车间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更新设备,老板凭感觉就派采购员到生产厂家去订货,讨价还价之后交钱把设备运回企业。这时如果找个管理会计,用内含报酬率法算一下,就能判断出是买设备划算还是租设备划算了,这样就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这块没看懂,初感觉应该和上面讲的无关吧,这个好像应该反映在现金流这块,最终在损益表、年终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内含报酬率法------------小编说的比较含糊了 希望用租赁机器和购买机器的比较案例具体展开一下。

我在前边介绍了财务会计,后边简单地介绍了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在我国基本还停留在学术研究上,掌握这种方法并能实际应用到工作中的不多。是在上个月吧,我国才进行了首批设奖,也只有7家大企业获得了“中国管理会计实践奖”,说明管理会计并没普及。

上饶会计从业资格证暑假培训班

你问得很专业,买设备划算还是租设备划算,用年金现值计算比较好;看这项投资是否可行,用内含报酬率分析最好。类似的决策方法有五种,最好是配合着使用。

我把书上的两个例子拿出来,做个比较。

企业拟购置一台自动化设备,需款120000元。该设备可用6年,使用期满有残值6000元。使用该项自动化设备可使企业每年增加净利13000元,同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若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4%。

要求:采用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评价购置方案是否可行。

(1)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原投资额/平均每年现金净流量=120 000/33 000=3.64(年)

结论:该企业投资方案的预期回收期3.64年大于允许的最大回收期3(6/2)年,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2)净现值法

未来报酬的总现值=现金净流量折现现值+残值折现现值

=[13 000+(120 000-6 000)/6 000]×3.889+6 000×0.458=127 184(元)

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投资额的现值

=127 184-120 000=7 184(元)

结论: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正数,说明投资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则方案可行。

(3)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投资额的现值

=127 184/120 000=1.0599

结论:该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1,则方案可行。

(4)内含报酬率

年金现值系数=原投资额的现值/各年现金净流量

=120 000/33 000=3.636

设:内含报酬率为X%,采用插值法得:

16% X% 18%

3.685 3.636 3.498

所以:(X%-16%)/(18%-16%)=(3.636-3.685)/(3.498-3.685)X%=16.52%

结论:该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16.52%大于资金成本(14%),则方案可行。

再来一题:

企业需要一套设备,购买价10000元,可使用12年。如果租用,则每年

上饶会计从业资格证暑假培训班

年初需付租金1500元(不包括修理费)。假定货币的时间价值为5%。

计算12年期的即付年金现值,比较购买和租用两个方案谁最优。

解:12年租金的现值:1500×(8.306+1)=13 959(元)

结论:12年租金的现值13 959元高于买价10 000元,还是买车划算。

不要鄙视最初级的出纳或者是会计记账工作;

不要忽视备查帐薄,计算机不能代替一切;

对偷税漏税的建议说不,合理的经营避税;

应该具备发现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

走出去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部门、车间、工厂、基层,这远远不够,作为CFO,你应该将更多的走访时间放在外部市场、客户、供应商身上;

现代财务管理决不能为数字而数字,因为仅利用会计来归集和核算数据已成为历史,深入分析和提出策略性建议愈加重要,标准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已不能反映真正的经营状况,一套反映企业经营全貌的报表,至少应当包含这几部分,——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及逐月比较、利润表及损益分析、重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表、现金流量表、产品毛利分析表),——四项费用分析报表(分月分费用中心列示,并与预算、考核、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存货&成本报表(总成本表、单位成本表、边际贡献分析,存货周转分析表),——帐龄分析报表(应收、应付,分月份分地区列示),——财务状况报表(银行信贷明细表、资金来源与运用情况、财务比率分析表),——重要往来帐情况表

不但如此,作为一个优秀的CFO最重要的事就是透过这些报表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营运效率、经营风险、潜在危机等!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模式探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护理专业2011、2012年参加护考的应届毕业生。2011届384人, 其中男生12人, 女生372人;2012届462人, 其中男生16人, 女生446人。两届学生在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组织培训

我校成立了以专业主任为首的培训小组, 培训小组由校外专家、校内相关课程教师、教务员及学生辅导员组成。培训小组开会统一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各个小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培训教师负责教学质量、编制习题卷, 教务员做好试卷印刷、机器阅卷等工作, 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纪律及用餐住宿等后勤工作。

1.2.2 实施培训

(1) 时间。考前一个月开始, 将学生分3批返校进行集中培训, 每批培训一周。经分析2011年考试结果发现, 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培训阶段成绩最差的40名学生中, 所以在2012年考前5天, 对培训中总成绩排后的40名学生再次进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以习题练习及试卷讲评为主。 (2) 师资。培训教师以聘请的校外有经验的教师为主, 我校教师为辅。 (3) 方式。白天, 校外教师按照人体系统划分进行知识点串讲, 晚自习时, 校内教师辅以习题训练。习题全部以答题卡形式作答, 答完后马上机器批阅, 当场得出成绩并分析结果。具体时间分配按照考试时各知识系统的比重进行。强化训练由本校教师完成。 (4) 教材。培训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5) 发放问卷。每批培训结束后, 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除一般资料外共有9个条目, 分别从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组织等方面调查学生的满意率, 不满意的写明原因。问卷由同一人使用同一指导语, 当场发放, 由学生独立填写, 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43份, 回收有效问卷824份, 有效回收率97.7%。

1.2.3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2011年与2012年护考结果比较 (见表1)

2.2 学生对培训模式的满意率 (见表2)

3 讨论

3.1 考前培训可保证护考通过率

根据我校经验, 考前培训是保证护考通过率的有效措施, 这和许晓光[3]、庄一平[4]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从生源看, 接受培训的多为中、高职学生, 他们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较差, 所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我校生源质量较差, 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 然经过了临床实习, 但是没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通过考前培训, 校外专家进行知识点的串讲, 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并领会重要知识点;通过本校教师指导习题训练, 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 锻炼和提高了应试能力。

3.2 对成绩较差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可提高通过率

对未通过护考的2011届学生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 除个别有特殊原因外, 其余均是平时学习即为“老大难”的学生, 并且在集中培训时表现不佳。这些学生往往基础较差, 自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因此, 2012年, 除了统一培训, 我们还对成绩排后的40名学生进行了最后的强化训练, 训练以真题模拟和错题讲评为主, 对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反复训练。由表1看出, 2012年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 与2011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当然, 培训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信心不足,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所以除了进行知识训练外, 教师、辅导员的鼓励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3.3 培训时间安排要科学

由表2看出, 学生对培训时间安排的满意率最低, 不满意的学生普遍认为一周的时间太紧张, 每天从早到晚进行培训, 学习强度大, 身心疲惫。但由于护考内容多, 题量大, 如果每天不排满的话, 一周培训不可能完成全部内容。如果延长培训时间, 就得对师资、场地等全部进行调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

3.4 师资配备要合理

由表2看出, 学生对于校外专家与校内教师的师资配备是比较满意的。护考培训对教师而言是学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所以对教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3.5 培训过程中的后勤保障、纪律管理、思想引导必不可少

封闭训练必须考虑到场地、学生食宿等问题, 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学生的纪律控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为此, 我们安排辅导员每天值班点名, 无特殊原因, 学生不得请假。护考前, 学生会有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有研究表明, 考前学生的焦虑水平较高[5,6]。所以培训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而不是批评, 辅导员要与学生多沟通,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问题及时处理。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科学的护考培训模式, 提高护考通过率, 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护士条例编写组.护士条例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2]王章安, 蒋志娟.中国护士资格考试与美国CGFNS考试的对照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5) :73-75.

[3]许晓光.考前辅导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相关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6) :112-113.

[4]庄一平.我校学生2008、200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7 (13) :91-92.

[5]刘晓敏, 李琴芳, 罗娟, 等.在校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3) :140-141.

资格证培训合同 篇8

为了配合色彩搭配师四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催化新职业的发展和成熟,引导教育培训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提高从业者素质,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同时科学培养和提升大批具有设计创意能力、色彩调查能力、色彩管理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色彩研究能力和开拓能力的色彩搭配师,提高色彩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实现企业产品的高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促进国内色彩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其他产业在色彩运用能力方面的提升,树立中国色彩行业的品牌形象。

【职业背景】

2007年11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颁布建立色彩搭配师新职业,并作为时尚类新职业发布;2011年1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施行《色彩搭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3年7月和2014年4月,色彩搭配师二批考评员队伍建立。

【市场稀缺指数】★★★★★ 【职业前景指数】★★★★★

【职业定义】

色彩搭配师:运用色彩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的人员。

【工作内容】

色彩咨询、色彩调查、色彩搭配、色彩设计、色彩管理、色彩策划、色彩营销、色彩培训、色彩培训与研究等。

【适宜学习者】

1、企业在职设计师、企划人员(包括服装设计、个人形象设计。纺织品设计、产品设计、涂料设计、汽车色彩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商场导购、灯光设计、舞台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园艺设计等领域的从业人员);

2、营销企划人员、管理人员;

3、设计类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4、大众色彩爱好者。

【掌握内容】

1、信息记录与整理、色彩术语交流、实物产品分类整理;

2、心理嗜好色、色彩文化、色彩风俗的调查;

3、实物调查:实物搜集、制定实物色标样板、实物测色并记录色值:

4、色彩搭配定位分析:分别根据产品功能特点、风格特点、材质特点、档次等级特点定位产品适用的色调区间;

5、色彩搭配方案制定:运用CNCSCOLOR体系突出产品的功能特点、造型和风格特点、材质特点、识别性、档次及等级定位等以及表达色彩情感效果;

6、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能。

【考评形式】

色彩搭配师国家职业考评题库统一考试;两科目均通过方可通过考核。

1、理论知识 2、专业能力

【颁发证书】

1、培训结束颁发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搭配师4级培训证书;

2、考评通过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色彩搭配师4级职业证书。

【报名条件】

1、年满18周岁; 2、无色盲、色弱等; 3、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课程时间查询】

网址:www.fashioncolor.org.cn WWW.colorcoordinator.cn

【报名方式】678 8522 010-85229631 010-85229475

上一篇: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伍管理模式的研究下一篇:中医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