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1

节日,是中学生生活中最普通,最熟悉的事情之一,小到个人的生日,大到中华民族的节日,这些都与我们紧密相关。所以,选择的材料浩如烟海,选材范围十分广泛,由于所写作的内容太多,太熟悉,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抓不住中心与重点,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择相关的节日,围绕选定的节日而写。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话题呢,大家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写作思路,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思路一,讲述过节的经历。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思路。每一个人过节的经历都有很多。自己,家人,同学,朋友等等过节日的经历都是选择考虑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某次经历,及其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就可以了。例如;我们可以写自己在“愚人节”那天,为了愚弄对方,搞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反映了我们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等等。另外例如,过某个春节,由于一定的家庭变故,这个春节也缺少了往日的热闹火爆,家中弥漫着一种阴沉的气氛。这时父亲或母亲拿出自己的急用钱来满足子女节日中的要求---这样的经历,能很好的表现出父亲或母亲的爱,也反应出我们做儿女的自私,应该多体谅长辈的难处等等,这样的事情能表现出深刻的主题,让人启迪和深思。当然,在写的时候加一些在节日中的环境描写,如看到的风景。还有要把自己在节日心情写进去,让别人能受感染。这样,文章就会生动深刻,内容充实。

思路二,感悟节日里的情感。

曾经在哪个节日过程中体会到了某种感悟,某种思绪,某种情感,这可以写抒情性的散文。或者记叙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者通过节日的某件事情理解了到某种关爱。如,有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感悟母爱的故事。“我”原来住在一家别墅里面,洗澡时,“我”总是第一个,母亲总是等我洗完后才洗。由于家境破落,租住到了破落的民房,母亲一回到家,就抢着挤进那间狭小破败的浴室。第一个洗澡的人,总是她。“我”觉得难过,觉对母亲对“我”的爱在减少。母亲节那天,无意中看到了她的日记,原来,母亲洗过澡之后,浴室的温度会升高1℃甚至2℃,她的所做为地是使我洗澡时不冻着。这使我感觉到了母爱的伟大。从这个角度来写,很容易写出立意深刻,独创性强的文章。

思路三,点击社会现实。中国自古以来逢年过节都讲究礼尚往来。现在社会上某些腐败分子就利用过节这个机会,到处走访,送礼来达到个人目的等不良的现象。我们可以揭露节日中的这些黑暗的现象来反映社会。当然,也可以描写普通的劳动者或者优秀的领导干部在节假日任劳任怨的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工作,揭示出他们可贵的精神面貌。这个视点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角度,这能使我们的写作思路走出狭窄的校园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思路四,介绍节日来历或习俗 对于自己很熟悉的节日,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话题里面给大家做个介绍。这个思路就是要对这个节日的来龙出脉讲清楚,如习俗是什么,哪些地方和其他节日相比有独到之处,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传说等,这些是写作的重点。因此,切入的角度也很多了,例如,从故事入手介绍来龙出脉,或者开门见山介绍,或者设置悬念介绍。切入的角度应该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些思路只是常用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别的思路。只要大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写作思路,多思考,多观察,有关“节日”的话题就是一座取之不竭,掘之不尽的宝藏。

爱的祝

今天是母亲节,老妈进货去了,要到晚上七点才能回来,正好我有充分的时间给妈妈准备礼物。该送老妈什么呢?老妈喜欢花,百合的花语是纯洁、幸福,就送百合吧!

来到花店,花店里香飘四溢,品种多样,我挑选了一枝粉色的百合,兴高采烈的奔回了家,把花插在花瓶里。我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替妈妈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心想,妈妈回来后肯定会非常的surprise,因为我这是第一次送礼物给她,而且也是第一次下厨,我心里暗暗自喜。

太阳急着要回去看动画片了,老妈也快要回来了。我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数着,念叨着老妈快点儿回来。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妈终于被我给念了回来,老妈一脸的倦意,想必是太操劳生意了,我跑过去抱住老妈,兴奋的说:“想死我了,您怎算回来了。”妈捏了一下我的鼻子说:“真的吗,只会甜言蜜语,玩了一天吧,作业写完了吗?”我拉着妈的手说:“写完了,妈,你等一下,我有惊喜给你哦。”说完,我去拿百合花,也许是由于太兴奋,我竟然有点害羞不敢亲自拿给妈妈,说句“母亲节快乐”,拿着花左右转悠,觉得心跳好快,想了好几分钟后,还是鼓起勇气送花给老妈,可没想到,老妈竟然在椅子上睡着了。看着妈疲倦的脸,想起了那些当夏天停电时,妈妈拿扇子给我扇风,让我安然清凉的进入梦乡,而妈妈的衣襟却湿了一大半;当雨天我没带伞时,妈妈拿着雨伞去接我,为我挡住了雨的淋漓,而妈妈却淋湿了一大半„„回忆那些温情的画面,我的泪不禁在眼眶滚动,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句:“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一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冬天。”妈妈您给我的爱实在无以回报,我不禁潸然泪下。我不忍叫醒妈妈,把饭菜加热,等妈妈醒后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了。妈妈,我由衷的祝福你:身体健康,开开心心。还有一句要说的话那就是:“妈妈,您辛苦了,母亲节快乐。”

点评;本文以“我”在母亲节为妈妈送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切中话题。全文紧扣母亲的“爱”来组织材料,凸显出我对母亲的“爱”的理解和感激,写出了“我”知恩,感恩的性格特点。另外,文章中的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成功。全文感情真挚自然,抒发了女儿对母亲浓浓的爱

春节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手枪、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最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简评:本文以一天的见闻为线,写出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打爆竹,逛街,一路写来,在热闹的氛围中写出了人们过春节时高兴心情。可以说本文的“高兴”可算全文之文眼。而以一天的活动为视角切入,反映传统春节的热闹与人们的无限快乐,抓住了话题“春节”的关键特点。

2、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简评:本文先总写春节气氛,再分春节前后两个场景来展开细写,以此来展现春节前后人们的各种活动。总分的结构极为严谨。准备与享受如两个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这一切又以标题的“快乐”为全文的文眼,一线串全文。一句话,本文结构精致。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3

一、在节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大,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有很多孩子不懂礼貌。所以,我们通过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春节家里来的客人多,要教育孩子客人来了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孩子,教育他们见了客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大人工作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家长说话时不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未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等礼仪常识。

每周升旗仪式、参加重大节日活动时,我们要求教师、孩子穿着整齐的校服,这是让幼儿明白在重要的场合统一着装、校服整洁、干净,举止大方、得体也是最基本的礼仪之道。

二、在节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百般宠爱,却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一切关爱在他们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首先我们要向孩子灌输尊重长辈,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尊重是一种美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抚养是很辛苦的事,要让孩子珍惜这份爱,要求孩子也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父母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深切感受这种尊重给整个家庭带来和谐的气氛,而自觉去遵循这条原则。父母还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如何感恩的故事和知识对孩子进行熏陶,使他懂得尊重比他年龄大的人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当孩子对家中的长辈,老人或父母不尊重和不礼貌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严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

三、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长辈,尊重父母,常怀感恩之心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 我们开展了《我的好妈妈》主题活动,通过谈话了解了三八妇女节的来历,音乐活动中学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语言活动中教幼儿朗诵了《别说我小》,在美术活动中制作了《送给妈妈的礼物》,游戏活动中组织了《找妈妈》等,为妈妈庆祝节日。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到了 妈妈抚育自己的辛劳,懂得了爱妈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让孩子从小懂得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给予爱,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爱他们的妈妈,因爱而感动,因感动而行动,让爱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了解其他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什么,他们的工作是怎样完成的,他们的工作为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方便,在游戏活动中 让他们模仿成人劳动,懂得很多叔叔阿姨都在为小朋友辛勤的工作,我们要尊重他们。

以节日为话题的作文 篇4

我本来以为,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会过的特别热闹。我和同学们一起看着节目表演,手里拿着最喜欢的零食,自己也能上台表演一段相声,给过节的小伙伴们助助兴。然后,我们一起快乐的在操场拍照留念。我还想让班里的所有同学都赠送我一张照片,我把照片装在相册里,永远珍藏起来,想念同学时取出照片看看,留做美好的回忆。我还想着,学校活动结束后,我约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去雷炎公园或者体育场玩,我们去踢球,我们去打篮球,我们。

结果,美好的愿望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我不能回到校园和同学们一起欢度我们的“六一儿童节”了,计划的一切,就这么落空了,我很失落!妈妈看懂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儿子,虽然你不能回到学校过你的节日,但是妈妈会给你过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告别六一,就是意味着我们将告别儿童生活,走向青年时代,这是一个转折点。走过六一,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少年。看着比我小的小朋友,我感觉时间的稍纵即逝,因为明年的“六一”就不属于我们了,我再也不能幼稚的因为一块橡皮和同学生气,也不会因为一块糖被同学吃掉不开心了,因为我长大了!

以传统节日为话题的作文 篇5

大年三十这天他们一大早,我们可以一家人虽然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就是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都是忙着自己准备一次团圆饭。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或者看电视,等待一个夜晚的到来。

夜晚时间终于问题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企业来到这个空旷的前坪燃放。我们可以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自己长长的花炮放完视频之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一些花儿,那时的天空没有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漂亮极了。烟花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放完了,我们就心满意足的进屋,观看学习一年甚至一度的春节联欢活动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以传统节日为话题的英语作文 篇6

My happy Spring Festival After the New Year’s E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we began to sit down in front of the TV, and enjoyed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At about ten o’clock, the black sky was lightened by lots of fireworks with colorful light and happy sound. We stop watching the CCTV 2008 CCTV Spring Festival gala, and began to climb up the balcony to see the beautiful fireworks view, and my father took some fireworks up, and we also began to play fireworks. What a beautiful night. Later, my cell phone was ringing all the time. I received lots of short messages from my friends and classmates. They all blessed me happy New Year. I gave same bless to them by sending back the happy words. At almost 12 pm, I made a wish in New Year, and began to sleep. When I woke up in the first day of New Year, my father and mother gave two red packets to me, and blessed me that everything will go well on me. I thanked them, and accepted the red packets happily.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the day that I can get lots of red

packets. This is my happiest time of the year. After lunch, both my family went to the park, the streets, and the shops or supermarkets. We took many photos in the park, and bought many things in the shops or supermarket. I met my uncles and aunts, they all blessed us happy New Year and gave me red packets. I was too happy to count how many red packets I got. The following days, we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and some of relatives. We happily talk with them, and brought some presents to them, and also received some New Year presents. This was how did I spend my Spring Festival; I really enjoyed myself in Spring Festival.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7

1934年, 鲁迅在致青年木刻家陈烟桥的一封信中, 曾经这样提到, “现在的文学也一样, 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 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后来, 这句话被收录到《鲁迅全集》第12卷, 后人将这句话演绎为“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的确如此, 在璀璨的历史天穹中, 中华民族强有力的脉动催生出耀眼的光芒, 先辈们一路披荆斩棘, 得以将具有民族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延续至今。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亦承载着民俗和历史的诸多内容。

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原始社会时“山中无历日, 寒暑不知年”, 人们眼中的世界复杂严峻, 图腾崇拜、天地崇拜、祖先崇拜等都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岁时节日的形成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互动的结果, 长期稳定的农耕经济结构与家族组织积淀出岁时节日文化, 使岁时节日得以发挥其功能。”[1]在潜移默化、节奏缓慢的发展过程中, 节日渗入了历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细微末节, 表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与人生通过仪式类似, 节日是人们的社会时间的通过仪式, 是民俗传统在时间上周期性出现”, “传统节日不断地重温家庭与社会的文化历史, 中国人的伦理感与历史感因此也显得浓厚与突出。”[2]从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到火树银花的除夕之夜, 传统节日不仅适应了大众定期精神调整的需要, 而且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中华民俗需要持续焕发出当代活力。

二、以春节、中秋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从“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到“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文人墨客们为传统节日谱写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使中国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 春节。

如《汉书》所言“正月朔岁首立春, 四时之始”, 以年终岁首为时间基础的春节, 悠久而活态, 被视为研究中华民族品格和历史的活化石。《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 以辟山臊恶鬼。”[3]元者, 首也, 开始之意。在这里, 农历的正月初一, 即大年初一, 亦称“元日”、“元旦”, 而“三元”意即这一天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中国地大物博, 虽说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但全国各地在过春节时, 除了细节有异, 却基本相同, 主要都是除旧布新, 感恩追始。”[4]在这个新旧交替、欢乐祥和的节日里, 人们无论是拜年、办年货、放爆竹, 还是熬年守岁、送压岁钱、吃饺子或年糕, 抑或是贴春联和福字、以及贴门神和窗花……, 所有要进行的节俗活动均寄寓了美好的愿望。

因为新岁开端, 人们希冀吉祥和瑞的气氛:在“团圆”的基调下欢聚酣饮, 在“五谷丰登”、“五福捧寿”窗花所映衬的喜色喜气中观看春晚, 一家老小共同品尝取“相聚”、“更岁交子”之意的饺子或象征新年“甜蜜蜜”、“步步高”的年糕, 是普罗大众对于春节最完美过法的集体认知。

千百年来, 大多数华夏子孙持久不变的就是希望过一个充满温馨、阖家团圆的中国年。“春节这一集各种民间习俗、信仰、礼仪、文学、艺术之大成的节日, 名为过年, 实际却是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全民性的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品行记忆的一种强化与普及。”[5]可以说, 春节负载着最为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 其背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聚合。

在如此沉浸着融融春意的节日中, 春节通过过年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对民族群体发出内聚的号召力, 从而产生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凝聚力, 让更多的人们产生对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感。

(二) 中秋节。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 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 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 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 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 故中秋又称为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据传中秋节的来历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朝日以朝, 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周礼》有:‘中春, 昼击土鼓, 吹豳诗以逆暑;中秋, 夜迎寒, 亦如之。’此为‘中秋’起源最早之说。”[4]

从祭月敬月到赏月玩月, 从庆祝秋季丰收到合家团圆, 从以吃月饼、赏桂花为代表的节俗活动到斑驳陆离的美丽传说, 中秋节的每一方面似乎都与月亮有关。在中国, 月亮历来是人们寄托美好希望的象征, 月中蟾蜍、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传说勾起人们对于月宫世界的丰富想象。中国古代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 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 林黛玉曾经在《红楼梦》第九回对贾宝玉笑言:“这一去, 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以此来比喻科场得意, 亦反映了古代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明代陶宗仪的《西湖游览志余》提到, “八月十五日谓中秋节, 民间以月饼相遗, 取团圆之意。”[5]“团圆”二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价值观, “花好, 月圆, 人长寿”是中秋节亘古不变的节日主题, 每个华夏子孙此时都会想念亲人, 祈求团圆有时。

在春节和中秋节中, “团圆”的主题同时以浓重的形态有所体现, 可见, 这种渴望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节日心理, 是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它潜藏在中国民俗文化的底蕴深处, 并且根深蒂固、流传甚广, 成为中国民俗中极富有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在, 更是生发和集结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巨大价值体现。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与人文精神

纵观中国传统节日, 无论是在植物符号方面、礼品食物符号方面, 还是居室装饰和衣物配饰符号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丰富的内涵凸显出其自身的社会功能。“一是缅怀先人, 借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二是节日的饮食是饮食文化的精华, 是中国古代烹调技术的集中表现。三是通过节日活动可以防病去灾。四是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如踩高跷、耍龙灯、划龙船等, 其初衷虽是为了悦神, 但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活动, 对于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6]毋庸置疑, 这些传统节日都各自在适当的时间、适宜的场合, 运用节日中的各项活动, 来适时地调节和协调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也就是协调着“天、地、人三才”的关系, 以期达到人人和谐的社会与“天人合一”的境界。宋代著名哲学家程颢亦有诗句“四时佳兴与人同”, 就意在说明岁时习俗的生命力在于“天人合一”。

的确, 在这些文化事象中, 传统节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民族的符号象征, 体现出祖先崇拜的人文倾向、以及天人合一的万物圆融的文化特质。“一种以情义为中心、以家庭伦理关系为基础的感性文化”, “以人为本、观感化物、中道和谐和天人合一”[7]为底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得以一一印证。

四、作为传承与保护的节俗文化进行推广

在文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以传承与保护的形式促使节俗文化在当代的推广, 维系并建构中国传统的当代传承, 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生态的传承与保护、与自然生态的保护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当下, 以圣诞节为代表的舶来节日冲击着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中国传统节日, 一方面, 中国青年一代盲目追求着外来文化, 另一方面, 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的关注度日渐式微, 传统民族价值认同体系日趋淡化。对于当代中国来说, 民族传统节日几乎沦落为“文物”, 是亟待抢救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历史的文化陈迹, 节日规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身份, 并以仪式化的方法维系着人与传统的关系。传统节日具有重人伦、重亲情、重礼仪、重和谐的特点, 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伦理和礼俗, 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可以说, 中国节就是‘中国结’的表现。而作为文化象征的中国传统节日, 我以为它还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这就是追寻家族和族群的共处与和谐, 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与和谐。”[8]

在一定程度上, 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众身心健康的调节器、情感的寄托与释放点, 人们借助这个契机调整休息身心, 通过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得到愉悦和满足;而且也是大众情感的重要寄托点, 它为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礼尚往来以及凭吊先人提供了依托;更重要的是, 在传统节日中, 大众和自己的民族历史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 它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

可见, 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 依据时代的诉求而改变节日文化活动的模式, 使传统节日中的现实价值凸显出来;同时, 强调与提倡民族节日中礼仪的、象征性的、微细而温情的文化事象, 汲取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大众的文化心理, 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进行当代传承时可以为之推广的维度。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 凝聚民族性格、民族精神, 建构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价值体系, 至关重要。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背景下, 立此存照丰富悠远的民俗传统, 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中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随时代的诉求推广中国传统节日的节俗文化, 使优秀传统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于当代人而言, 任重而道远。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智慧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仪式中的文化元素及所承载的象征意义, 如何随时代诉求而持续传承, 对于中华民族集体价值体系的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追溯民族节日的意义, 以春节、中秋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特质与人文精神、作为传承与保护的节俗文化推广四方面, 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当代传承。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当代传承,节日习俗

参考文献

[1]常建华.古代社会生活图记:岁时节日里的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杨琳.节日中国:重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3]聂鑫森.走进中国老节日[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

[4]盖国梁.中国民俗文化丛书:节庆趣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5]郑一民, 武哗卿.春节[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

[6]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7]季鸿崑.岁时佳节古今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8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9

腊月二十一之际,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买爆竹,春联,吃的,喝的等等,各种需要的都买,买年货期间商场里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每人买的年货至少都装满了一个手推车,街上五彩缤纷的,灯笼对联,到处红红的一片,街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行色匆匆的,悠闲自在的,买衣服买年货的……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快乐的神色喜气洋洋的,精神饱满。

到除夕了。这天,最重要的就是吃年夜饭,守岁,一大早,家里就开始忙起来,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小孩们也换上了喜庆火红的新衣,贴对联,放花炮等习俗都有,白天忙完之后就开始忙做年夜饭。饭做好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一家人热闹愉快的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

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小孩们向亲戚说吉祥话,然后获得了满满的红包,又要想着怎么乱花。

节日欢庆礼盒 为肌肤添喜庆 篇10

fresh馥蕾诗红茶紧致润养馨享套装,珍贵的红茶萃取成分为细胞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促进骨胶原再生,让卓越的质感为您带来前所未有的润养感官之旅。

产品成分

重组肌理结构,保护肌肤免受引发衰老现象的自由基伤害——红茶酵素:又称红茶菌,其多酚成分对抗外界氧化侵袭,阻断自由基的生成;同时,抵御胶原蛋白及弹力蛋白的流失,有效阻抗黑色素的形成,还原肌肤年轻质感与通透光泽。

*保湿和滋养—玻尿酸微囊和葡萄籽油:先进抗老化微囊球吸附皮肤表层水分,填补皮肤表皮的深层纹路,维持肌肤水感通透。

*使肌肤光滑、柔软和紧致—荔枝籽萃取:卓效抗氧化成分提升肌肤自身细胞自愈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提升肌底紧实度与柔滑触感,保护并重整细胞外基质,维系结缔组织的弹性,平抚恼人幼纹、细纹。富含蛋白质及氨基酸,帮助肌肤排出毒素,回复柔软触感,重现健康气色。

产品功能

馥蕾诗红茶抗皱紧致面霜:含促进胶原蛋白增生的荔枝籽精华和其他天然成分,经高科技验证可强化肌肤结构,紧致肌肤,并显著淡褪细纹。先进的配方中含有帮助保持皮肤的弹性、韧性和增强肌肤光泽的红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荔枝,能使肌肤保持弹性和韧性。

*馥蕾诗红茶抗皱紧致修护面膜:给予肌肤高效紧致,令肌肤即刻柔软顺滑,幼嫩饱满。经科学验证,使用红茶抗皱紧致修护面膜后肌肤瞬间变得水润剔透,效果长达6小时。能紧致肌肤,提升弹性,令皮肤饱满有光泽,有效改善肌肤质感及减轻皮肤粗糙,有保湿、镇静、紧实、改善肤色的效果。

以节日为话题作文 篇11

一、台江苗族节日是推动台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改革开放后, 随着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台江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开发利用当地苗族节日文化发展地方经济, 苗族节日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第一, 政府对苗族节日文化的开发利用。改革开放后, 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逐渐渗透到台江苗族地区并日益成为当地苗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台江政府高度重视苗族节日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不仅积极为苗族姊妹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入收集和整理各种民族民间文化;而且充分利用节日活动进行招商引资活动。据台江旅游局资料显示, 在2002和2003年, 台江县政府和台江县施洞镇政府共同举办台江苗族姊妹节, 其中2002年旅游收入63万元, 接待旅客6 500人次;2003年旅游收入52万元, 共接待旅客5 130人次。与此同时, 台江县深挖自身潜力, 全力打响“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贵州苗族姊妹节”等民族旅游品牌, 有力推进全县旅游业的发展。2004年共接待旅游团队56个, 游客106471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786.05万元, 同比增长60.1%。 (1) 元宵节期间游客人数5.6万人次, 旅游综合总收入372.9万元。其中:各宾馆入住率为100%, 其他民居旅社入住率为98%, 总收入37.5万元;各大超市及商店销售收入75.6万元;大小饭店餐饮收入为48.6万元;小吃及夜市小吃销售总额27.2万元;嘘花筒销售收入为62.1万元;炮竹销售收入63.8万元;交通收入49.8万元;其他收入8.3万元。 (2) 2012年上半年, 依托舞龙嘘花节、贵州苗族姊妹节等大型苗族节庆活动, 台江县实现旅游飞速增长。1—6月份, 全县共接待游客38.8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3.63亿元, 比上年同比增长434.6%, 增速全省排名第七位, 全州排名第三位。 (3) 21世纪以来, 台江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表明, 节日规模的大小及其繁荣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如果节日文化兴旺, 人民收入就增加, 地方经济就繁荣;反之, 如果节日文化萧条, 地方经济就会萎缩, 人民收入就会下降。在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本化运营过程中, 节日文化成了一种消费文化符号, “从而这种商品价值的实现就是这种商品代表的文化以一种符号形式实现了自身的社会意义, 那么对于包含了更多的具体符号的较大符号或者说符号系统的认识, 就是对包含了更多的社会意义的文化商品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二, 当地苗族群众对苗族节日文化的开发利用。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的一种地方性民间文化。改革开放后, 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台江苗族节日的文化功能减弱, 商业性内容逐渐增强。如今在台江苗族地区, 人们举行节日的真正目的在于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吸引外来游客, 以文化消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地苗族人民尽量地以奇异艳丽的方式展示本民族的节日文化, 让文化消费者在参观这一异域文化过程中获得一种心灵的享受和满足。面对这一奇风异俗, 游客追求的是一种猎奇式的异域风光, 他们并不在乎苗族祭祖礼仪的原生态性质和真实寓意。游客以“误读”的方式在心中获得一种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当地苗族人民关注的则是文化消费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利益。正是在游客与当地苗族同胞之间形成的这种“默契”中, 彼此间的需要和愿望都得到了实现。节日期间, 当地民众通过开展农家乐和销售服饰、银饰产品等服务增加收入,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在台江苗族地区, 以开发利用节日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走民族文化资本化道路, 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在台江社会经济发展中传承和发展苗族节日文化应考虑的问题

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台江苗族地区来说, 人们急于利用节日文化发展地方经济, 这种认识不无道理。但我们也应当看到, 以经济发展为目的开发利用节日文化, 开发者关注的仅仅是表面的经济轰动效应。然而, 利用节日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文化变迁现象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运行过程中, 由于人们过度追求产出和满足消费, 从而导致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发生“异化”, 有的甚至走向消失。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二难中, 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民族文化, 或者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经济的发展不能游离于民族文化之外, 民族文化的发展必然以民族经济的繁荣为依托, 我们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有机契合起来, 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为此, 台江地方政府在开发利用节日文化过程中,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必须兼顾文化主体的意愿。台江地方政府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 必须尊重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特点, 充分考虑苗族群众的意愿。“当地人”既是苗族节日文化的创造主体、保护主体和发展主体, 同时又是苗族节日文化的传承载体, 是当地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者。当地苗族民众既是旅游“前台”的表演者, 又是旅游“后台”的编导, 所有以苗族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都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在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过程中, 不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随意杜撰、更改或开发那些当地苗族人民不愿意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容, 这样会造成对苗族节日文化的掠夺性开发, 从而给后人的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带来困难。因此, 在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过程中, 我们应当尊重当地苗族民众的主观意愿, 在民族文化旅游目标的制定、规划、展示、宣传等方面充分吸纳当地苗族民众的意见, 变他们的被动参与角色为主动参与的主体, 严防旅游文化主体的缺失, 切实地将优秀的苗族节日文化保护和发展下来。

第二, 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不能单纯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为目的。台江地方政府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既要考虑到节日文化带来的短期经济回报, 同时又必须着眼于将来, 注重对苗族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人们在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时, 应当依据苗族节日文化的性质和功能, 确定哪些文化类型适合于经济项目开发, 哪些文化类型目前不适于经济开发, 杜绝以短期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错位开发, 防范单纯以“节日文化搭台、经济贸易唱戏”的做法。“只有在此前提和基础上, 我们才不至于把‘民族文化’的整体性概念化简为具体的文化形式或项目, 而提出哪些形式可以得到资本化的运用或哪些则不能的问题;才能在面对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等问题时, 能够提出‘发展谁, 保护谁?’‘为谁发展, 为谁保护?’‘谁来发展, 谁来保护?’等深层的追问与思考。”相反, “如果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我们只是一味地单纯注重经济发展, 注重自然环境保护, 而忽视对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 我们丧失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退化丧失。”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载体, 是当地苗族民众进行精神娱乐、人际交往和民族认同的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当地政府关注的则是苗族礼仪文化的经济功能, 二者之间的张力直接决定了当前台江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景。

第三, 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要讲究科学性和原则性。台江地方政府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时, 不能以强势文化的姿态对苗族节日文化进行加工、整理和包装;不能将苗族节日文化全盘性地舞台化、艺术化、程序化, 要维护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内涵, 突出苗族节日文化的原生性特点, 不搞千篇一律的现代文化主义。毕竟, “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一旦失去了文化间的差异, 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就可能会剥夺了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源泉, 以及充满分歧与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这不仅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多样性, 也是指地域族群与地域族群之间的多样性。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最后会付出持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

综上所述, 台江地方政府在开发利用苗族节日文化时, 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制定合理的行动模式和规则, 而且需要在微观层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保证和资金支持。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过程中保护、传承和发展苗族节日文化, 更好地发挥苗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要: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特定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成果, 是广大苗族民众共同的民族标识。改革开放后, 随着台江苗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经济发展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因此, 探讨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推动台江苗族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华.民族文化开发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 (5) .

[2]吴汉男.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7) .

[3]向柏松.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56.

[4]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4-288.

[5]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307.

上一篇:钓鱼作文600字高中下一篇:美术委员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