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精选6篇)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 篇1

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推进、规范老年服务工作为核心,成立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标准,以解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基础,以“爱心超市、老年人图书室、老年健身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室”为平台的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老年工作特色,积极整合社区有效资源,全面提升老龄工作整体水平,实现了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下是清泉街社区2011年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

社区还成立了阅览室,藏书量3000余册,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廉政、科技图书、党建等一系列图书,供居民随时阅读。特别是离退休老党员,可以随时到这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浏览各类信息。我们还积极与呼市民政局协商,预计在2012年将免费为空巢老人安装呼叫器,使老人们更好、更快地得到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为老年人免费体检4次,并建立健康档案。还及时为老人、残疾人上门送医送药。

在生活中,我们了解到辖区内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能自理,有自己的住房和养老金,但是子女们或者身处外地或者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而这些老人又不想过多的麻烦儿女们也不愿意住进养老院。对于这个群体,他们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有人能够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自成立以来,深受辖区内居民的欢迎与好评。照料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的社区办公楼二楼,设施包括老年人休息室,老年人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医务室等几个部分,社区硬件设施初具规模也较为完善,在十一月份,国家公安部对于清泉街社区的消防设施进行了考核,社区的消防安全设置也完全符合国家安全部的各项考核标准。

1、建立老年基本情况信息网络。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走访,对社区老年人状况和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工作,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服务项目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每年两次逐一上门进行摸底,针对年龄、身体状况、工资情况、医疗保险、家庭情况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基本信息动态管理到位,基本信息表内容完整准确,并对70岁以上高龄老人、特困老人、孤寡老人、长期重病老人、特困企业中共党员等特殊人群作出标识,设立特别关注对象,经常上门联系服务。

2、建立健全老年工作组织网络。通过召开居民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党委会,协商议事会,广泛动员,积极吸收社区有志之士参与,成立了专门的老年服务工作管理小组。现社区老年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居委主任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老年之家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由社居委主任担任服务站站长,社区民政干事负责日常工作。

3、建立健全老年工作队伍网络。为老服务仅仅依靠社居委几个人是做不起来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志愿为老服务队伍。为此,社区积极组织、发展社区义工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建立以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专业服务和以志愿为老服务的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队伍网络。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 篇2

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现状及适用性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俗称“托老所”, 是由托儿所仿词而来, 一种老人白天入托, 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照料日常生活, 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一种养老模式。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社区举办, 老人进日间照料中心“离土不离乡”, 白天到托老所, 晚上回家, 这种养老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物质资源 (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 , 同时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安排生活, 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容易为老人所接受。老人进日间照料中心的收费不高, 绝大多数老人都可承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充分利用老人原有的资源的基础之上, 还可以有效的结合社区资源, 有效的促进实现养老资源的社会化, 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2001年民政部制定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开始, 各地就开始逐步建立起了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随着老龄化的加剧, 社会对老年人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2008年之后,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得以发展, 上海、深圳、天津、沈阳、苏州等地都开始大力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另外, 在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也已发展得相当成熟, 为内地完善相关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不足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 它的产生和发展为我们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优选择。但在我国, 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 观念落后, 意识不足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在行动上也没有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 在舆论宣传上力度不够。同时, 有些老年人认为托老所和托儿所一样, 认为自己像小朋友一样, 不好意思到日间照料中心;而有些老年人则认为自己还能做家务, 不用花那冤枉钱等, 这些传统的观念在老年人的思想中还根深蒂固。

(二) 政府职能不清,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正在社会转轨时期, 许多事务还是由国家掌控。以养老服务领域来说, 日间照料中心还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由于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制约了日间照料中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资金投入方面, 一直以来政府投资都是日间照料中心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是这种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的资金来源, 无法满足中心日益发展的需求, 中心的发展也长期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中。

(三) 日间照料中心设施不完善

由于我国日间照料中心还处于初级阶段, 中心设施方面的建设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比如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限、文体娱乐器械设施较为单一, 有些设施的设计则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忽略了老年服务设施本应具备的防滑、防碰撞、防摔跤等功能。同时在服务设施布局上还存在不合理、设施陈旧等问题。

(四) 日间照料中心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强

现阶段, 活跃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的大部分服务人员是一些仅凭一颗尊老爱老的心和经验而工作的人, 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 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之中虽然接受过相关的社会工作培训, 但是这些培训仅仅是一种上岗人员的短期培训, 专业性不强, 对老年人的问题的了解多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缺少专业化的服务理念。同时, 因为服务工作繁琐、劳累, 且收入低等方面的因素, 也导致中心内部人员流动性强, 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五) 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

日间照料中心的志愿者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无偿的服务, 而且能够唤醒社区成员的敬老助老意识, 扩大老年人的养老社会资本。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健全的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 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与此同时, 志愿者的专业知识不足, 有的志愿者没有接受一定专业的训练, 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 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要求。

三、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它的发展需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改进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老年人。

(一) 树立积极的社养老服务观念

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推动者和监督者, 必须树立和倡导积极的养老服务理念, 鼓励和支持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并与社会保障体系、社区建设等规划统筹协调起来, 进一步建立健全提高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水平的各项举措。而社区也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 运用传媒工具推广和普及日间照料中心的现实价值和相关知识, 转变老年人的观念, 帮助人们解决在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使人们切实感受到这种养老模式的优越性。

(二) 资金来源多元化

发展日间照料中心, 需要丰富的资金来源。所以, 日间照料中心的运作发展要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社区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包括国家直接经费支持, 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和企业投资等各种社区外资助。同时为了使其自身得以更健康的发展, 可以适当鼓励社区服务产业化经营。在广泛开展的各种社区服务项目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低偿、有偿服务项目。

(三) 完善服务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 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 引进和建设一些普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娱乐器材, 并建立起有保护措施的老年人活动场所, 在活动场所内可以设置专业人员以提供应急服务。同时, 通过新建和改建、扩建的办法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以社区为基础, 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 积极与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和康复机构等其他养老服务模式相沟通联系, 逐步完善养老设施网络。

(四) 提高日间照料中心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要从根本上做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 关键是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从招聘、培训、工资福利和管理等环节入手, 加强管理, 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育和管理体系。可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引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并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五) 发展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本

引导志愿者参与养老事业。志愿者在社区中广泛开展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经常性服务, 并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为基本形式, 形成志愿者与老年人重点服务对象间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鼓励老年人建立社区个人自助网络和互助网络。利用老年人现有个人网络, 建立社区互助网络, 发挥邻舍协助网络, 从而丰富老年人的社会资本。

四、结束语

日间照料中心是将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二者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 是一种适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状况的养老方式。因此, 通过加强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使更多的老年人在各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照顾, 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宏娟, 高向华:《城市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消费导刊, 2008年第二期, 第13页。

[2]陈笑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 吉林大学研究生论文, 2008年, 第4页。

[3]青翼社工网:http://www.sowosky.com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5]仝利民, 《老年社会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55页。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 篇3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质量监督。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与服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4934-1994 食(饮)具卫生消毒标准 GB 50867-2013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MZ/T 032-2012 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建标143-2010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年修订)管理要求

3.1 机构建设

机构建设包括机构规划、长远期发展战略、文化建设、与就近的服务机构合作(如医疗、家政、餐 饮等)等内容。

3.2 服务机构

3.2.1 应具备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或到行业主管部门备案。3.2.2 机构建筑应符合 GB 50867-2013 的要求。3.2.3 应设置相应的服务场所,并符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相关要求。3.2.4 应配备与服务内容相匹配的设备设施。3.2.5 卫生条件、服务操作环境应达到服务内容相适应的要求。

3.3 制度建设

3.3.1 中心内部部门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具备完善的各项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 ——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服务标准; ——财务、合同、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老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其他管理制度。3.3.2 服务机构,应将重要的规章制度,公示上墙,或者做成手册、宣传页等,至少包括功能区的使 用规定及制度、接收老人条件标准及相关内容,收费标准等。

DB37/T 2723-2015 2

3.4 财务管理

3.4.1 应做好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3.4.2 财务档案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3.4.3 服务收费项目应公开、公示。3.4.4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使用捐赠物资,建立完善的捐赠接受和使用制度。

3.5 安全管理

3.5.1 服务机构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 案,至少包括火灾、食物中毒等。3.5.2 老年人设备设施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管理应符合 MZ/T 032-2012 第 5、6、7、9 章的规定。3.5.3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巡查、抽查机制,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表单,严防漏电、漏水、火灾等 事故的发生。

3.6 人力资源管理

3.6.1 应具有工作人员选拔、培训、使用、管理、奖惩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3.6.2 根据接受服务老年人数量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工作人员。3.6.3 各专业工作人员,应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3.6.4 应建立符合各服务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服务礼仪等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制度。3.6.5 应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制度,并有相关的培训记录,有条件的可与相关的培训机构建立合 作机制。

3.7 服务管理 3.7.1 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并建立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信息安全、特殊案例的随访等内 容。3.7.2 应制定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规定服务达到的水平和要求。3.7.3 制作并保存服务文件和记录。3.7.4 有持续的服务评估、优化管理制度,并有相关的记录。3.7.5 公示投诉举报渠道,做好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评价与改进工作。服务内容与要求

4.1 膳食供应

4.1.1 应为老年人提供营养丰富、全面合理的均衡饮食,达到营养学、卫生学要求,符合老年人的生 活、疾病特点,不违背老年人的民族、宗教习惯。4.1.2 就餐环境、食品质量、食品来源等应符合适老化设计和相应的要求,并建立相关记录。4.1.3 应有专门的辅助进食人员,为老年人提供进食辅助服务。4.1.4 应提供适宜的就餐环境和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及食品的卫生监控管理。4.1.5 餐具应符合 GB 14934-1994 要求,就餐完毕应及时清理,并保证就餐环境清洁卫生。4.1.6 应征求老年人对餐饮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膳食供应服务质量。

4.2 生活照料

DB37/T 2723-2015 3

4.2.1 饮食照料服务

4.2.1.1 应根据老年人生活习惯及身体特征,合理安排进食时间、频次和进食量。4.2.1.2 每日定期分次提醒并协助老年人饮水。4.2.1.3 应对老年人的进食情况进行记录,对于呛水、噎食等特殊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2.2 协助排泄

4.2.2.1 应根据老年人的生活排泄习惯、季节、疾病等特点,定时提醒老年人如厕。4.2.2.2 对排泄量、排泄时间、排泄难易程度、有无突发情况进行详细记录。4.2.2.3 对于有便秘等排泄困难的老年人,应有相关的辅助及改善措施。4.2.2.4 协助排泄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 排泄照料技能要求相 关规定。4.2.2.5 应有厕前准备、厕后清洁及污物处理相关要求和记录。

4.2.3 口腔清洁

4.2.3.1 应在每次饭前、饭后协助老年人漱口,并有相应的工具。4.2.3.2 口腔清洁工具应符合卫生管理规定。4.2.3.3 对于牙龈出血、口腔炎症等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建立相关记录。4.2.3.4 假牙的佩戴、清洗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清洁照料技能 要求相关规定。

4.2.4 穿衣服务

4.2.4.1 应为老年人提供穿着建议、协助穿衣、更换衣物等服务。4.2.4.2 应有季节交替、天气冷暖变化,穿衣提醒服务。4.2.4.3 应对穿脱衣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进行记录。4.2.4.4 穿脱衣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清洁照料技能要求相关规 定。

4.2.5 休憩服务

4.2.5.1 应为老年人提供午间休息服务,合理安排床位(休息位)。4.2.5.2 应调整休息场所的温度、光线、音量等,使其适合老年人休息。4.2.5.3 应观察老年人的呼吸及睡眠质量,并进行记录,建立特殊情况汇报机制。4.2.5.4 老年人休息期间,应注意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4.3 保健康复

4.3.1 保健

4.3.1.1 应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4.3.1.2 对有慢性病、中风后遗症等健康隐患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特殊情况及时通知监护 人,并采取相应措施。4.3.1.3 应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慢性疾病、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内容开展预防、保护、急救等健 康教育。4.3.1.4 应根据老年人的保健需要和健身器材的功能,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各类健身器材,可以视条 DB37/T 2723-2015 4

件提供足浴、按摩椅按摩等保健服务。

4.3.2 康复

4.3.2.1 应根据老年人肢体康复需要和健身器材的功能,为老年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老年人 进行康复训练。4.3.2.2 对于康复训练中特殊情况,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4.3.2.3 应有康复训练计划的评估及优化措施。4.3.2.4 康复训练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康复护理技能要求相关 规定。

4.4 文化娱乐服务

4.4.1 应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娱乐服务活动,如读书、读报、唱歌、观看影视等。4.4.2 文化娱乐服务活动应有计划,组织实施有记录。

4.5 接送服务

4.5.1 应提供老年人往返于日间照料中心的接送服务,并有交接记录。4.5.2 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应具有安全性,驾驶员应具有符合国家要求的相应的驾驶资格。4.5.3 车辆接送服务应配备相应的随车陪护员,以照顾老年人,保证安全接送。4.5.4 由第三方提供接送服务的,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并签订合作合同。

4.6 入户服务

4.6.1 助餐服务

4.6.1.1 应根据需要提供上门送餐、协助进食、入户餐饮制作等服务内容。4.6.1.2 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4.6.1.3 应尊重老年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合理配餐。4.6.1.4 应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和进餐工具。4.6.1.5 送餐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4.6.1.6 协助进食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饮食照料技能要求相关 规定。

4.6.2 助浴服务

4.6.2.1 应根据需要提供上门擦拭、上门洗浴和外出助浴等服务内容。4.6.2.2 助浴服务应做到服务对象信息严格保密,服务内容充分告知,安全提示充分有效。4.6.2.3 助浴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如遇老年人身体不适,协助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 做好相关记录。4.6.2.4 外出助浴应选择有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或有公用沐浴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并有相关的记录。4.6.2.5 助浴及穿脱衣要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清洁照料技能要求 相关规定。

4.6.3 助行服务

4.6.3.1 提供陪同外出、接送服务等。

DB37/T 2723-2015 5

4.6.3.2 应根据老年人需要,设置出行计划及详细路线。4.6.3.3 应有服务交接记录,对于特殊情况应及时记录并反馈。4.6.3.4 使用助行器具时,应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护理员(2011 年修订)》安全保护技能 要求相关规定。

4.6.4 助医服务

4.6.4.1 应提供陪同就诊、指导服药、基础检测、代为取药等服务内容,其中基础检测包含血压、心 率、体温、血糖等体征测量,并配备专用的检测仪器。4.6.4.2 陪同就诊应提前告知老年人就诊的相关信息,提醒老年人做好准备,注意途中安全,及时向 老年人或其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4.6.4.3 指导服药应按照医嘱,督促、协助老年人按时用药,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并建立 详细的药物服用记录。4.6.4.4 代为取药宜到老年人居住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并做到当面清点钱款和药物等。

4.6.5 助急服务

4.6.5.1 提供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助急服务。4.6.5.2 合作机构要具有相关资质和较高的服务品质。4.6.5.3 应建立合作机构的遴选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监督

5.1 服务质量监督检查

应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检查服务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2 服务投诉处理

5.2.1 应公示投诉举报渠道。5.2.2 应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投诉处理。5.2.3 及时对投诉信息进行核实、处理和反馈。5.2.4 定期汇总和分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5.2.5 做好投诉处理记录并保存。

5.3 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

管理方案-日间照料中心 篇4

日间照料中心,由XXX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1240.6平方米,室外广场面积959.4平方米,综合就餐、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和康复护理等日间照料服务,让其享受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及健康的群体生活,建立一个无病可以休养,有病可以医治,休闲时可以娱乐,康复时可以运动、游玩的老年居住、交流、活动场所,为照金老人营造一个温暖祥和的生活乐园,具体管理及运营方案如下:

一、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整体管理运行框架

(一)日间照料中心组织架构及运作模式的确定

设立一室4部合计22人:日间照料中心办公室(经理1人); 事业部2人(老年人筛选入住、手续办理2人);物业部12人(机电2人、保安4人、保洁4人、前台2人);护理部3人(护士3人);餐饮部7人(厨师4人,服务员3人)。

(二)管理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顾问团队/个体;

(二)运作模式

1、“政府采买服务,市场化运作”;

2、日托早8:30-18:00,全托24小时服务;

3、日托与全托相结合。

(三)收费标准

有偿、低偿、无偿三种形式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待定)。

(四)服务对象范围确定 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照金及其周边需要日间照料所有老年人。

二、入住程序

(一)向所在地村居委会申请,填写入住申请登记表,家属(监护人)同意并签字;

(二)日间照料中心根据家访、老人健康状况等有关条件综合评估进行入住认定;

(三)老人及亲属(监护人)与日间照料中心签订《老人入 住协议书》。

三、日间照料中心服务

1、就餐服务;

2、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3、康复训练;

4、心理咨询;

5、图书阅览;

6、老年大学等。

四、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思路

目前各家日照中心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长久。日照中心只有输血,没有造血机制,以日常项目养人、以活动项目留人、以兴趣项目聚人、处理好公司与当地驻镇单位的关系、用食堂利润保运营、用镇区资源找出路,具体如下。

(一)以日常项目养人

日常项目包括理发,洗浴,足浴等。养人不是指入托老人,而是驻镇单位的工作人员。烫发、染发等具有较高利润的项目做起来,会慢慢持平人工成本。当然这些定价要优惠与市场价,随着项目逐渐的增多,逐步的完善。可以实现单个项目赢利。

(二)以活动项目留人

要留住这些老年朋友,日常项目是不具有吸引力,需要组织更多的活动,目前将活动分为三类:

1、常规活动:

工作人员带领,早上组织大家测量血压,做集体关节操,阅读报纸。

邀请业内专家,周/次举办老年人讲座,留住这些人。

3、娱乐活动:

月/次组织老年朋友观看老电影,做游戏。也会联系一些具有爱心的企业和志愿者来日间照料中心联谊会。

(三)以兴趣项目聚人

每个老年朋友的经历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同。除了通过活动组织老年朋友娱乐外,也兼顾到某些老年朋友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个难题,”如何在入托老年人共性娱乐需求的同时兼顾到个性老人的兴趣爱好?由入托老年朋友中的艺术特长生和其他老年朋友进行交流。通过这样一个个活动试点,带动更多老年人活动起来,培养他们兴趣爱好。如书法,画图,舞蹈等等,通过这样的聚集更多有素质有层次的老年朋友来中心活动。

五、处理好公司与当地驻镇单位的关系

运营离不开驻镇单位的支持,处理好和驻镇单位的关系尤为重要。同时,还有另一种关系可能会被忽略,就是各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在当地具有丰富经验,在宣传上居委会的干部,是最

2、专家课程:

好的武器。同时在运营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村委会会是良好的伙伴。所以只有只有三着紧密合作才能保证中心可持续运营。

六、用食堂利润保运营,用社区资源找出路

目前活动中心运营最大支出在两块。人员工资和水电气。日间照料中心要寻找造血机制就需要把眼光放开。日照中心目前普遍存在资源空闲状态。

在保证老年人利益的同时开拓更广泛的思路来。比如中午在老年人用餐同时,在厨房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周遍政府工作人员午餐。用其中的利润来维持运营,甚至可以反馈老年人。打个比方,老年餐6元,其中老人出5元,政府补贴1元。同时可以开展政府人员用餐,可以定位7元,那1元的利润就可以代替政府的补贴,这样良性的运营是方向。再比如场地的利用,很多日照中心有教室,有活动室。这些科室在双休的时间都空余,我们可以租借出去,同样把收入补贴老年人。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汇报 篇5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日间照料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努力把西街辖区建设成为品味高雅的精神家园、关系融洽的温謦家园、舒适祥和的美丽家园。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7月。投资7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300㎡.内设内设娱乐室、阅览室、休息室、卫生室、心理疏导室、网络室、餐厅、健身室、沐浴室、室外健身器材区等,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可以读书、看报、上网、聊天、打麻将、打扑克、健身,吃饭有餐厅、累了可以休息,心理不愉快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谈心,身体不适可以到卫生室看医生,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了养老日间照料体系。,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上门服务。辖区内共有住户2828户,常住人口8628人,流动人口约878人,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866人,占社区总人口21.62%。其中:60-70岁老年人1496人,70-79岁老年人266人,80-89岁老年人99人,90岁以上老人5人,空巢、独居老人8人,低保老人132人,残障老人31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人本理念,立足社区,小型分散,方便实用和“关爱、真诚、沟通、服务”的为老服务原则,通过实施“一卡、一证、一档、一个网络、一支队伍、一个基地”的规范运作,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组织机构

社区成立以支书书记为组长、分管老龄工作的专职社工为副组长、义工代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依托社区原有的服务设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成立服务社区的义工队伍,开展助老结对活动和组织文体活动等。

四、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对象为60岁以上的辖区内老人。重点对象是孤老、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包括残疾人)和城市“三无”老人。

五、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主要由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区义工等组成。

六、服务方式

1、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主要体现义工队伍和专职队伍服务相结合、长期结对与临时照顾相结合、集体活动与个体关爱相结合、上门服务与社区参与相结合、集中寄养与分散服务相结合、居家养老与居家养残相结合。

2、对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需要提供生活服务的孤寡老年人,通过社区筹资、政府补贴、社会赞助、本人自负的方式解决其生活困难;对其他类型的需要生活服务的纯老年人,按照“个人为主、市场让利、政府补贴”的原则,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有偿、低偿服务。

七、服务内容

居家养老的服务既包括工具性的服务,又包括情感认知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生活照料服务。主要通过家政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义工力量的结对帮助,以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服务基地,开办集中寄养与分散服务等项目,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

2、医疗康复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站。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档案,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心理咨询,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

3、精神慰藉服务。主要通过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社区专职社工、老年协会、社区义工等人力资源,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道、情感沟通等,加强

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检查情况 篇6

2012年5月份,针对街道办事处日间照料室及社区如何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我们认真听取老人意见对日间照料室服务人员及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基本满意。现将调研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九街一镇,83个社区。目前,高标示范8家,达标53家,还有18个家办公服务密集狭小未实现达标。享受居家养老“三无”人数为28人,服务人员为25人。日间照料室为10间。日间照料服务人员为22人。

二、日间照料室服务人员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问题

1、日间照料室服务人员及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变更,办事处没有及时上报变更情况。

2,各办事处存在服务人员无档案,无统一协议和规章制度。

3、社区居家养老人员和服务人员联系不上,日间照料服务员也有托岗现象。

4、服务人员基本上“4050”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服务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严重影响居家养老

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与建议

1、对以上出现脱岗、不按时服务的服务员,通知办事处进行批评和警告,民政部门定期走访调查,情节严重的进行更换。

2、对已更换养护员没有及时更改劳动合同的,通知办事处签劳动合同;通过此次检查发现颐和街道办事处齐矿社区门文义搬到亲属家中养老,现不再需要养护员的服务,给予终止服务。

3、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确保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吸收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到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岗位上来。

4、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薪人员,另一类是不受薪人员。对于受薪人员,一方面可以与服务人员中介组织以及专业培训单位合作,由这些机构定期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输送相应的服务人员;另一方面,可以把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与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为当地失业人员、享受城乡低保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对于不受薪人员,可以整合和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还可以与各种志愿者组织、大中小院校等社会组织合作,明确志愿者

服务内容和服务规范,努力发展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有效增加志愿者人数和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

上一篇:企业申请公积金账户下一篇:缅怀革命烈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