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共10篇)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1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理解,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你都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这其实是影片在暗示: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幼年的阿甘腿有残疾,阿甘的母亲不得不为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子,以辅助行走。放学后,同伴们在路上讥笑他,玩弄他,追赶着扔石头。女同学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不在束缚着他,他奔跑如飞。同伴们追不上他,眼睁睁的束手无策。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越战。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战功显赫而受到总统接见。这是导演为我们准备的一幕喜剧,但我们却不会为此而觉得夸张,可笑。有的人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面前困难重重,因此整天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的单纯,目标这样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穷山恶水,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种态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减轻他许多关于生命的重负,而使他达到生命之巅。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仅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话)。。。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目标的完成,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2

一、弱智少年的奇迹成长

阿甘的成长完全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人们怎么也不可能相信一个依靠脚撑困难行走的孩子, 能成为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 能跑过越战的硝烟, 最后能跑遍全美;人们怎么也不可能相信一个智商只有75的弱智少年, 能变身越战英雄, 能担当乒乓球外交使者, 能成为亿万富翁。阿甘的成长, 令太多人羡慕与惊讶。不过, 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 阿甘只不过是去做了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罢了。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 阿甘懂得去尝试,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猜想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 他做的只是尝试着去吃巧克力, 仅此而已。导演似乎在用阿甘这一充满奇幻色彩的成长告诉观众,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如果影片只是讲述一个智障少年如何奋斗, 最后取得一些的成就的故事, 那么电影难免会落入俗套, 而电影中所充满的奇迹正是电影的亮点所在, 作为那个时期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导演用近乎疯狂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奇迹, 用较为戏谑的语气向观众传达出这部影片的与众不同和其反智的内涵。倘若撇开反智情绪不谈, 这部影片通过阿甘的成长所表现出来的是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残疾人的关注与敬意。奇迹之所以稀缺, 是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相信奇迹, 而阿甘这个别人眼中的弱智少年却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奇迹, 或许在有些时候, 真正能创造奇迹的是那些被正常人视为“异类”的人。阿甘, 这个圣贤级的傻子, 这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 他用他奇迹般的成长粉碎别人的傲慢与偏见, 碾碎别人的轻视与谩骂, 这或许就是对社会底层残疾人最为热情的鼓励与赞美, 对社会上层某些正常人最为尖锐的嘲笑与讽刺。

二、精神力量的完美绽放

纵观阿甘的成长历程, 精神力量无处不在。是母亲的“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给与了小阿甘用脚撑行走的勇气和生活的自尊心;是珍妮的“跑, 阿甘, 快跑”激发了小阿甘奔跑的潜能和超越自我的力量;是丹中尉的“保护好的你脚, 别做任何傻事”让阿甘懂得如何面对越战, 如何生存下去;是母亲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一件事”让阿甘坦然面对母亲的离世和妻子珍妮的离开, 有了面对死亡的超脱与豁达。阿甘的人生是充满奇迹的人生, 而奇迹的发生正是得益于阿甘所获得的精神力量的完美绽放。试想, 如果阿甘的生命中失去了那一个个给与他精神力量的人, 他的人生或许就是那么的平淡无奇, 甚至还可能带着某些悲剧色彩。在阿甘彷徨、不知所措的时候, 是亲人、朋友的及时出现, 是他们的激励, 是他们的精神力量让阿甘勇敢的站起来, 让阿甘坚强的活下去, 让阿甘完美的绽放自己。

对于阿甘来说, 这些精神力量已经完全胜过了物质。母亲的一句“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就使阿甘富有自尊的生活下去, 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心理蜕变;小珍妮一句简单的“跑, 阿甘, 快跑”就让阿甘挣脱脚撑的束缚, 超越了自我, 又一次实现了心理的蜕变。看完整部影片, 我们不难发现, 阿甘对于自己的财产是毫不在意的, 他会把公司交给丹中尉打理, 他会对自己成为亿万富翁淡然视之, 而他铭记在心的只有那一句句难以忘怀的激励, 那一份份镌刻在心的精神力量, 他不会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如何如何富有, 他只会跟别人说:“你好, 我叫福雷斯, 福雷斯·甘, 我母亲常说……”“母亲常说”是阿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由此可见那些精神力量对阿甘恒久的影响。阿甘的生命中出现了许多奇迹, 但这些奇迹没有、也绝不会引导我们去羡慕他, 我们只会欣赏和阿甘一起的那些岁月、生命和历史, 体味其中的精神内涵, 以期“跨越缺陷, 完美人生”。完美绽放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一个奇迹般的阿甘, 在看到阿甘所取得的一个个成就时, 我们不能忘记, 正是精神力量让这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精神大于物质。

三、独特人生的奇妙与公平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3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是1994年上映由罗伯特·泽梅斯基导演的优秀作品。影片凭借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具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演绎成为当时电影创作的代表之作,影片在电影语言运用方面的思维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影片通过对虚拟人物阿甘30多年的生活描述,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喜剧成分的故事。影片有效地将人物造型和剧情叙事结合起来,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外在的观赏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较高层次的雅俗共赏。从整部电影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本人认为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其对比性电影语言的运用,影片通过对不同的人物造型进行对比,不断强化电影当中的情绪心理,通过各种色彩画面造型以及声音特点进行对比,塑造人物的整体特征和形象,对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一、电影语言的视听艺术

所谓电影语言,其实就是屏幕上所看到和听到的形象的综合。电影语言主要包括电影画面、声音以及蒙太奇等构成,集中体现为屏幕造型,主要包括画面造型、声音造型和色彩造型等。影片中的人物特征、环境状况、色彩及构图、声音以及相应的运动等,在一定环境中共同组成了整个电影屏幕的画面构成。然后通过蒙太奇组成电影的整体画面。电影艺术以影片当中的声音和画面为媒介,在画面运动的状态下形成屏幕上的造型特征,所以,造型在一定环境中成为电影美学表现的重要特征之一。[1]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马尔丹曾经说过:“画面是整个电影组成的重要元素。”这在一定条件下也说明画面在电影构成中的重要性,是电影视觉效果的语言汇总,而画面造型可以通过光线和色彩的有效结合表现出来。电影中的色彩是有感情的,色彩在电影画面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表达电影所要抒发的情绪特征。在具体的影视创作过程中,色彩在电影中的转换、对比和代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画面中人物的情绪特征、思想状态以及命运的转折。[2]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经说过,从表情的作用来看,色彩比具体的形状更能体现,画面当中落日时的景象以及在蓝色海面映衬下所要表达出的情感状态,是任何外在形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色彩在整个电影画面构成中具有主导作用。光线作为电影摄像的基础条件,对光线强弱以及方向的调整和变化,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光的作用可以随电影画面效果进行烘托,从中烘托出适合画面情景的情调。从画面色彩艺术的角度对《阿甘正传》进行分析,其更像一篇画面自然、语言富含诗意的电影散文诗,《阿甘正传》和好莱坞的其他大片不同,它所追求的不是画面的火爆以及刺激的场景,而是通过对阿甘的回忆之中、画面色彩造型的对比之中,比较完美地通过电影叙事表达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对那种理想化的人性美的无限追求,从而在画面中形成了具有很强感染力的视觉效果,对人物情绪进行渲染,对传统的生活格局进行突破,体现具有丰富特征的生活内涵。[3]

二、色彩、光线对比在电影中的运用

影片通过阿甘不断的叙述展开,顺着主人公这种思绪,观众意识也随着流动,并通过具有诗意般的联想来构造一部艺术精品。在电影中,为了能够更好地烘托阿甘和珍妮两个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影片在光的采用上使用比较清新柔和的直射光来进行拍摄,在画面当中大量使用具有暖色调感觉的色彩背景,在影片中阿甘的生活氛围主要有:阳光沐浴下的车站,具有盛夏感觉的林荫道,阿甘身穿蓝色和白色条纹衬衫在候车椅子上坐着,然后向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影片的中间部分:还处在童年时期的阿甘和珍妮两小无猜,在看不到边际的草地上,在有着浓郁枝叶的大树上无话不谈。这两幅画面的色彩造型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晴朗、舒适,画面中绿色代表生机勃勃,代表着生命的动力,也象征着对未来的一种希望。[4]画面中的白色代表的是一种高尚的纯洁,也代表了阿甘和珍妮两个人童年时期友情的无上纯洁,因此,其具有呈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作用。在电影画面中及时表现越战的残酷场景,还是采用了比较清晰的管线和色彩,其他的战争电影很少采用明亮的色彩画面,这也是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存在区别的地方。在画面当中当珍妮拒绝阿甘的示爱之后,心情比较低落的阿甘为了能够追求自己的爱情,开始了追求爱情的长跑之路。画面还是采用浓郁、华丽的色彩和光线,在电影中还表现出山水风光以及看不到边际的沙漠景象,这样设置的色彩造型,在一定环境下有效地烘托出主人公阿甘为人朴实、阳光乐观的精神世界。也是将阿甘内心苦闷的情绪特征转化为对美的无限追求的内心境界,从而使阿甘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在画面当中对珍妮生活状况的刻画,在画面处理上大部分使用的是比较暗的光线和颜色,光线上更多使用的是一种阴森的散射光方式,整体画面给人一种压抑的内心感受,从中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杂乱特征。比如在脱衣舞酒吧的画面中,运用一直闪烁的灯光以及整体昏暗商务画面效果,还有就是珍妮衣服的选择上,这些画面和装饰物都显现出珍妮比较颓废的内心世界。在拍摄珍妮绝望自杀的画面时,创作者在画面的选择上采用大面积的昏暗以及装饰品杂乱摆设的方式,表现当时社会杂乱的生活秩序,在夜色当中光线的渺小闪烁,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生命的脆弱,珍妮自杀时身穿黑色礼服,使其更加凸显生活的颓废状态,在这个时候,创作者尽量避免使用较强的光线以及鲜艳的画面颜色,更多地采用昏暗的色彩,影片通过不同人物之间色彩运用的绚丽和单调的对比,光线明亮和昏暗的对比,从而突出两个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特征。

在画面当中即使是一个人也有显著的对比特征,当珍妮的思想状况是积极的时候,画面中就会采用与其以前不同的造型。比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珍妮重新回到阿甘的生活当中后,画面造型有这样的变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珍妮穿着一身白色的裙子站在阿甘的面前,脸上带着微笑看着阿甘,然后这个时候将镜头拉远,画面的背景变成了长着浓郁枝叶的大树,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地,珍妮白色的衣服和绿色的背景相互映衬,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比较和谐、明亮的感觉,并且在早晨的阳光下更显得富有朝气,这个时候的画面设置,在一定条件下暗示着人物命运的转变,珍妮的思想和以前相比显得更加成熟,其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有一种春意回归的感觉。

在影片彩色光线的设置上,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对自然界颜色的还原来达到真实感的效果,而是通过创作者主观情绪的融入,达到影片色彩光线效果的最大发挥。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观众产生无尽的遐想,而且对电影语言也有较好的烘托效果。

三、声音造型对比在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的声音造型主要包括人物说话的声音、背景音乐的声音以及音响效果等。电影的视听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两部分组成的,因此,声音在整个电影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的人声主要包括对话、画外音等,由于每个人物在人声上有着本质差异,其在音高、力度、频率和节奏以及音调上都有着显著不同,因此,人声可以作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人声还可以反映人物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气质类型等内容,并且人声还能与视觉因素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对于完整人物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电影中对人声造型的对比方面也比较突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阿甘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都很少说话,有时候说起话来也显得比较呆滞,但阿甘长大以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并且其在语速和语调上具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向身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整个电影都是在阿甘比较流利的语言描述中展开的,从中可以感受到阿甘内心世界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克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影片当中,当珍妮对阿甘的求婚表示拒绝以后,阿甘趁着冷静回答道:“这样做虽然不够聪明,但是我心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然后阿甘走到窗前,这样的动作就有效地将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比较敏感地观察到阿甘心里活动的异常,从整个画面中也能感受到一个感情专一、执着的爱情灵魂的无奈呼唤。还有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阿甘的独白——“我更加思念珍妮”,并且这句话贯穿整个电影的始终,给人一种好像文学作品贯穿全文的线索一样,给人一种巨大的内心震撼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整个电影语言的视听效果。[5]

音乐在影片中主要由主题音乐、主体歌以及插曲等组成。音响主要由自然音响、背景影响以及动作音响等组成。音乐在影片中具有增加生活气息和烘托艺术效果的作用。比如在影片中新年来临时的一组镜头,这组镜头主要由三个长镜头组成。其中音乐和音响在场景当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阿甘身旁那种比较喧杂的氛围,但是阿甘的精神好像没有受到这种场景影响,还是在回想自己心目中的恋人。在另一边是处在宁静和沉闷当中的珍妮,但其所有的动作都看上去没有那么宁静,其内心却是浮躁的。在这种动和静对比的画面中,更能突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思想特点,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环境中具有关联性的情感有效地烘托出来。达到音乐和音响、动与静之间的对比效果的完美演绎。

在影片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也很恰当,把都市环境的音响配置和乡村音响效果呈现出来,让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在对都市的背景音响的选择上,导演的主要目的在于表现都市人多声音也比较杂乱:从汉克到十一重唱然后又到最后的迪斯科,然后是电视报道,福特险些遭受刺杀,广播等,通过这些场景的描绘,将画面中的人声、车声、喇叭声等有效结合起来,充斥着整个都市的繁杂场景,从侧面暴露出工业革命下都市生活的各种弊端,也是对整个都市环境下人们丧失自我的不满情绪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创作者内心寂寞无奈心情的宣泄,体现出了内心扭曲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6]从乡村音响的配置上来看,其表现的重点在于安静、和谐,在整个画面中只表现阿甘一个人,声音也比较和缓甚至无声,通过这种声音造型上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电影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无限忧虑,对自身理想境界的无限追求之情。

结语

《阿甘正传》这些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这也充分体现出其完美的内在价值。从这部电影的整体感觉来看,导演通过对色彩、光线、语言和音乐等不同场景下的对比关系,来突出整部电影的主旨思想,也是通过对比性的电影语言来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视觉效果。

[1]覃勇霞.对比性电影语言的运用——再论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的视听艺术[J].电影文学,2007(21):74-75.

[2]周洪如.浅议美国电影中的人性——以《阿甘正传》为例[J].科教文汇旬刊,2014(32):126-127.

[3]刘伯康.浅析象征手法在《阿甘正传》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2010(10):25.

[4]石红莉.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评析[J].芒种,2014(5):201-202.

[5]韦敏.平凡的生命,不凡的人生——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平民英雄”阿甘[J].电影评介,2007(24):37-38.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4

从资料和情节上看,部电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虚构和润饰从而到达剖析人生的哲学深度,美国的四位总统:肯尼迪被刺,水门事件,以及福特和里根总统遭枪击,历史事件:美国与中国的乒乓外交,越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被删减的部分还有阿甘与马丁路德金的会见,这一串事件串起了阿甘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母亲充当着旁白的主角,是一个对人生有高度见解的哲人,她用简单的道理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其他两个与阿甘生活紧密联系的人丹中尉和珍妮,他们是走在人生边缘的人,丹中尉没有人生主见,在他的眼里人生似乎是祖祖辈辈早就决定好的,带着荣耀战死沙场,因而被阿甘救起来后,人生便似乎成了一滩死水,羞耻感代替了一切,他的生活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他从没有一种主宰人生的意识,在他的眼里看不到期望与生命的活力,然而在他身上又体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尤其是精神和观念的转变。阿甘为了遵守与已牺牲的战友兼朋友巴布的承诺:“打完仗合伙捕虾。”于是又开始了他的新的征程:驾着船和丹中尉一道前往大海捕虾,他将船命名为珍妮,珍妮虽很少出现却是一个让阿甘不断“RUN,RUN…!“的精神源泉一向陪伴左右,就这样三个不同的“人”出发了(以珍妮为代表的生活堕落的人,以丹中尉为代表的没有自己命运目

标的人和以阿甘味代表的不断前进的人)经历了多次失败,海上暴风雨来临了,就在这疯狂的时刻,丹中尉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来吧·!这算什么暴风,飚吧!飚吧!摊牌的时候到了,就我和你,我就在这儿,来取我的命啊!你永远也弄不沉这艘船。”这是他的重大转变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命运的征程。而詹妮,作为垮掉的一代的败落形象的代表:吸毒,酗酒,sex解放……她身上集中了美国特定时期青少年的特征,而她最终被阿甘感化并成为他的妻子,影片中的这些安排都是巧妙而又富有寓意的。

而影片的主角阿甘是一个出生很不幸的人:先天性的低智商,腿部肌肉也有先天性的缺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其他人嘲笑,欺负。通常这种人是不会取得任何成功的,相反,就是这样一个非主流的人物,一个被人们视为低能的人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足球明星,乒乓健将,战争英雄,百万富翁!他给国家带来了荣耀与辉煌,同时也是自己人生命运的主宰者,超越了其他所谓高智商的人们,这就是蜗牛式的成功。初此以外,他的影响力还有精神层面的,他“拯救”了丹中尉和珍妮的灵魂,在环美跑步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他甚至成为那些人的精神导师,而当他退出的时候,那些人便无所适从。阿甘的生命在不断的“奔跑”中逐渐升华。

我们再想一想,排除掉这些主要的演员所代表的各个层面,为什么那三个人命运会如此的迥异?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阿甘的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儿子的是无限的爱,不管儿子究竟是怎样怎样,在他眼里,他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她也尽一切努力让儿子演绎好自己的人生。而珍妮呢?她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她是孤独的,并期望能逃脱那样的家庭,她从小就没受到很好的引导,以后堕落的生活也并非其本意,她只有随风飘流。丹中尉则是在军人的家庭里长大,家族里军人固有的荣耀和使命变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观。然而人都是能够改变的,因此当他们三个人在一齐,纯洁的人性便显示出伟岸的一面,他能够净化一切堕落肮脏的灵魂。这也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是自有注定还是随风飘零抑或是两者都有?”

从影片的制作看,影片用了较多的短镜头,然后按照必须的历史顺序和表现意图进行组接。比如里面的历史事件和阿甘的成长轨迹的联系,还有就是前面大部分事件都是透过阿甘等车叙述回忆的,因而要贴合叙述的次序与回忆的片断性。还有如各个人物的出场也是需要经过蒙太奇处理的。影片的表现是纯朴的与其纯朴不加修饰的主人公相对应。在海上则运用了自然音响与画面相对应,突出其真实性。影片基本上都是声画合一,很少用对立去造成一种与主题不相干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影片时间的跨度虽然没有直接说明,却巧妙地运用电视的画面里出现的重大事件(开始于猫王,其他的前面已说过)来表现时间的跨度的,与历史重大事件相关联和对应的是阿甘命运里的重大事件。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篇5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阿甘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他虽然智商有点低,但是情商还是很高,它热情的对待每一个人,他会坚持跟每一个陌生人说,你好,我叫福尔斯特,福尔斯特・甘。阿甘之所以如此热情,还和他母亲有关。虽然智商低下,学校不给入校,但是他的母亲还是很坚持的要阿甘入校,她视自己的儿子为正常人,所以阿甘也必须要有正常人的待遇。

阿甘有一个从小青梅足马的玩伴,珍妮。每次同校的人去捉弄阿甘,她都会叫阿甘跑,正是因为跑,阿甘的脚恢复正常,并且拥有异人的跑步能力,进入了橄榄球赛,拿了冠军,阿甘慢慢被所有人接受,他的能力令人惊叹。这也令我明白,当一个人拥有令人惊讶的能力时,他的优点会掩盖缺点。

后来阿甘进入军队,他很快适应了军队生活,因为他很快了解到,在军队只要服从教官,只要说“是,明白”。后来阿甘去了越战,他记得珍妮跟他说过的“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当他远远地跑出危险区时,发现他的好朋友巴布没在,于是他跑回去将所有人都扛了回来,但是巴布还是不幸去世。这也让我明白,遇上麻烦不应该不顾好友的利益,自己独自逃脱,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份责任心。

励志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篇6

很多人都在茫茫的人世与复杂的社会中迷失自我,或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许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于是他们开始抱怨:为什么我的运气如此之差,为什么老天这样的不开眼。一片羽毛在蓝天缓缓飘下,正如阿甘人一样,很平凡。但他却仿佛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很多人羡慕他,但却没有在乎他为什么被眷顾。他的智商只有75,一个弱智的界限,他只会跑,拼命的跑,别人眼中傻傻的跑。终于人们的眼光从鄙视变成了疑惑,变成了正视,变成了惊叹与羡慕,也正如阿甘一步步的成功。

阿甘喜欢珍妮,喜欢了一辈子,在他眼里珍妮是完美的。现实中珍妮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曾经令人羡慕惊视,曾经壮志雄心,曾经也只是曾经。我们在社会中一点一点迷失了自己,迷失在别人的赞美中,迷失在关系的复杂中,迷失在金钱的诱惑中,这些仿佛没变,但却一点点侵蚀了我们曾经渴求奔跑的灵魂,腐化的只剩浮华。

也许正是阿甘的低智商,或者更应该纠正为他的单纯与执着,让他冲出了诱惑,一步一步的不知不觉间达到了别人仰视的高度。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7

影片开头随风飘零的羽毛, 带领观众目睹了一个个美丽祥和的画面, 羽毛最后落在了阿甘脚下, 被他拾起放在一本书里, 从而引出了本片的主人公。阿甘的一生就像那片羽毛一样, 看似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 却在每个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都有新的挑战与之邂逅。看似不经意的人生转折, 却使阿甘踏上了一次次成功的旅程。而他成功的背后, 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阿甘诸多成功的人生经历, 使观众备受启迪。

一、阿甘成功的原因

(一) 遵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

阿甘成功的根源在于其遵从了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作为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源自三个传统:一是自我改善、劳动致富、自我约束和职业道德;二是个人主义、个人自由、机会均等、政府民治;三是自力更生、创新精神、乐观进取, 边远地区传统”。[2]

阿甘从小脊背弯曲, 就像他的医生说的:“His back is crooked as a politician. (他的背像政客一样弯曲。) ”身体天生的缺陷并没有让他和母亲自怨自艾, 母亲坚定的信念和阿甘本人不怕吃苦的精神, 使他通过自我改善, 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

母亲从小就教育他:“Never let anybody tell they are better than you Forrest.If God intended everybody to be the same, it had given us all braces on our legs. (如果上帝的旨意要人人平等, 他会给我们所有的人腿箍。) ”虽然这是母亲面对智商不高的阿甘采取的一种浅显易懂的安慰与教育方式, 但这种机会均等、人人平等的思想, 从他很小的时候就扎根到其价值观当中。虽然他的智商只有78分, 却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 从小学、初中、高中毕业, 在一次奔跑当中被选中, 顺利升入了大学, 最终成为一名橄榄球明星。

阿甘的另一个成功的壮举是他锲而不舍, 最终成为捕虾大王。从对捕虾一无所知, 买了艘旧船, 捕到的都是石头、废品之类的东西, 到成为成功的捕虾大王、百万富翁, 是同他自力更生、乐观进取的精神分不开的。正是具备了这些精神, 才使阿甘不惧困难、不怕失败, 最后获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二) 亲情、友情、爱情成为阿甘成功的精神动力和情感依托。

与母亲的亲情, 与巴布的友情, 与珍妮的爱情, 深刻诠释了人间处处有真情。阿甘母亲对他的爱主要表现在对他人生观的确立方面。从小, 母亲就教育阿甘“You are no different.” (“你和别人一样”) 。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挑衅的言辞, 母亲总是挺起胸膛, 为儿子据理力争。面对智商只有78分的儿子, 母亲对他教育也有自己的一套, 正如阿甘自己说的:“Mama always had a way to explain things so I could understand them. (妈妈总有办法把事情说清楚, 让我也能听明白。) ”也正是在母亲的尊尊教诲之下, 阿甘最后成了一名著名的慈善家。

阿甘与巴布的交往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尤其是巴布跟阿甘说捕虾的时候, 影片运用了几个场景来表现巴布不停地在跟阿甘讲述关于捕虾的事情, 阿甘虽然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做事, 巴布也不管他是否听了进去, 阿甘却一点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两人间的这种默契, 正是他们两个成为好兄弟好朋友的原因之一。在越南的一场激烈的战斗中, 阿甘凭借自己的速度优势, 很快地撤退到了安全的地方。而当他猛然想到自己的好兄弟巴布时, 便不顾一切地冲回了伏击圈, 在救回了一个个伤员后, 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巴布。巴布死后, 阿甘独自一人去实现巴布曾经的梦想, 并且在发达之后, 不忘老友的家眷, 使他们也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而阿甘与珍妮的爱情并不是十分顺利。珍妮儿时所经历的家庭的不幸, 给她的性格增添了一份不安定的元素。她似乎总是在逃避与追求之间徘徊、在生与死之间选择。在备受打击与折磨后, 珍妮曾试图从桥上或高楼上跳下去, 但最终选择了生存。在人生经历不如意或是感觉疲倦的时候, 会回到阿甘那里寻求暂时的庇护。但阿甘对她的爱是矢志不渝的, 是忠贞不二的, 不管她做出在常人眼里怎样荒诞的举动, 不管他交往过多少男友, 阿甘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她、等着她。这些都是因为珍妮在阿甘的成长历程中是仅次于母亲的重要人物, 每次人生的转折, 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她第一次喊道“Run, Forrest, run (快跑, 阿甘, 快跑) ”时, 伴随着她喊声, 阿甘挣脱了腿箍;在她第二次喊“Run, Forrest, run”时, 阿甘无意间闯入了一场橄榄球的训练, 被教练相中, 顺利升入了大学。去越南之前, 除了母亲外, 阿甘唯一想见的人是珍妮, 也是这次珍妮第三次告诫阿甘:“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just run, okay, just run away. (如果你遇到了困难, 一定要赶快跑。) ”也正因如此, 阿甘对珍妮的爱矢志不渝, 令人既欣喜, 又有一丝悲叹与感伤。

(三) 执着、信任与机遇成就了阿甘的美国梦。

阿甘的执着、心无旁骛, 带给他从未想到的成功。执着之一:奔跑。奔跑是阿甘人生成功的基石。影片中第一次出现阿甘奔跑的镜头是在一群小男孩儿骑着自行车追打他的时候, 在珍妮声嘶力竭地喊着“Run, Forrest, run”的情况下, 他不顾自己腿上捆绑着的矫正器具, 跑了起来, 跑着跑着, 竟然甩掉了这些器具, 从此无论到哪里都跑着去。第二次奔跑, 使阿甘进入了大学, 最后成为一名橄榄球明星, 受到了当时总统的接见。第三次奔跑, 是在越南与越共在遭遇战当中, 他为了撤退而奔跑, 而这次奔跑为他赢得了一枚宝贵的勋章。奔跑是这部影片执着与毅力的代名词, 是阿甘坚强不屈性格的外化, 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执着之二:时刻不忘朋友的嘱托。虽然一开始, 他的捕虾事业十分不顺, 可他的执着与坚持造就了人生的辉煌。执着之三:对爱情的忠贞。

阿甘的另一成功的原因还在于他对人的信任。阿甘不是一个怀疑主义者。他对别人告诫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并以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机遇在阿甘的成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上帝只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而阿甘恰恰是那个有准备的人。仅凭对好友的一句承诺, 阿甘花重金买了搜旧渔船开始了捕鱼船开始了捕虾事业。而一次次撒网、一次次的空手而归, 并没有让他放弃。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得到了阿甘信奉的上帝的眷顾, 在一次暴风雨后, 他的捕虾事业峰回路转, 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捕虾大王。而这次成功的副产品则是丹中尉与上帝的和平, 巴布一家过上了富人的生活。也可以说, 是机遇造就了他的成功。

二、启示

一个并没有追求成功的人, 却凭着自己的傻劲儿、憨劲儿和执着的精神, 处处取得了成功, 实现了多数人的美国梦。影片对美国梦作了成功的诠释。大多数美国人都怀揣着一个梦想, 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 获得成功。阿甘与他们不同的地方, 仅在于“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已。

阿甘的成功还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重亲情、友情、爱情;执着、勇敢, 对他人多一点信任, 少一些怀疑;当机遇来临时, 要好好把握。

参考文献

[1]师琳, 唐依凡.析《阿甘正传》电影对白的语言特点及修辞方法[M].作家杂志, 2010, (9) :195.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8

关键词:美国梦;文化内涵;《阿甘正传》

一、美国梦的含义

美国梦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广义的美国梦是指民主,平等和自由。狭义的美国梦是指一种人生理想。人们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坚持不懈的拼搏便能获得美好的生活。美国的历史也可以视为人们追求梦想的历史。美国梦已经成为美国精神价值的缩影,象征着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美国人强大的精神支柱。人们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依靠自我的勤奋、拼搏、智慧、创造,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帮助。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的美国人对美国梦坚信不移,他们相信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相信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聪明才智可以获取成功。美国的《独立宣言》传播了“生而平等”的思想,从美利坚建国伊始,以“民主,平等,自由”的美国梦就激励着一代代的美国人跨界阶级的障碍,追求幸福生活。即使是妇女和黑人,他们也都相信着一个人可以凭个人实力,而不是社会地位的关系取得成功。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推动着美国的不断发展发展和壮大。

二、电影《阿甘正传》的时代背景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是根据温斯顿·格鲁姆(Winston Groom)的小说改编的,囊获了第 67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有杂志评价其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影片以美国二战后近三十年的历史文化为暗线,通过对这位耿直憨厚的小人物——阿甘的平凡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美国的这段历史,勾勒出美国二战后波澜壮阔的三十年,映射出战后美国历史的起伏跌宕,描绘了这段时期,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丑闻,越南战争,种族问题,嬉皮士,艾滋病等等。可以说电影《阿甘正传》是美国二战后生活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们思想状态的转变。

三、《阿甘正传》美国梦

(一)奔跑的人生与美国梦

“跑,阿甘,快跑!”在珍妮的呼喊中,阿甘学会了跑步,从此以后他一直在奔跑,执着地坚持跑步,最后获得了之后的种种人生际遇。小的时候,阿甘是一个只能依靠支架走路的智障儿童,为了摆脱男孩们的欺辱,阿甘挣脱了腿上的矫形器,从那以后他一直奔跑着。他顺利地跑进了全美橄榄球队,并表现突出。越南战争中,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他飞奔在雨林里一次次的将战友背到了安全地带。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珍妮也离开了,他再度选择了奔跑,跑步穿越了整个美国,在跑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阿甘的感染,加入了奔跑的行列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奔跑中,阿甘书写了一次又一次的传奇经历,他收获了尊重,爱情,亲情,友情,财富也纷至沓来。可以说在这里跑步是一种希望的象征,就像电影最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生活就像是巧克力,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会得到什么。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跑步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无论顺境逆境,阿甘总是坚持不懈的在跑步,在他的身体里总是有一种昂扬的力量,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在牵引他不断向前飞奔,完成了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这说明了坚持不懈的拼搏和奋斗总能创造奇迹,带来希望,而这正是美国梦的根本所在。在阿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美国人珍视的诚实,善良,忠诚,无畏等多种美好品质。阿甘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传奇经历再一次诠释了美国梦的价值,体现了美国梦的核心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机会均等与美国梦

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强调政治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经济结果的平等。正因为这样,美国梦成为了无数青年人顽强奋斗的不竭动力。《阿甘正传》很好的折射出美国梦所推崇的机会均等理念。在阿甘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妈妈总是用机会均等来教育他。对于一个智商只有 75 的低能儿,走路要靠矫正夹,不被公立学校接收,经常受人嘲笑和侮辱的阿甘来说,生活处处透露着不易。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下,他的妈妈总会重复这样两句话“你跟别人没什么两样。”“你跟别人是一样的,一点区别都没有。”妈妈坚定的话语体现了美国价值观中的机会均等的理念。正是由于妈妈这种执着,坚持和鼓励,才成就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乐观面对生活的阿甘,成就了无论什么时候都努力奔跑着的阿甘,成就了后来和其他人获取成功的阿甘。

四、结语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它的成功离不开其文化内涵,离不开美国梦的支撑。影片较好地体现了美国独特的价值观,完美的诠释了美国梦的内涵,展现了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积极,执着与坚持。

参考文献:

[1]刘浔.《阿甘正传》的后现代主义与美国文化[J].电影文学,2008(7).

[2]朱漱珍.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J].唐都学刊,2007( 09) .

[3]张静.从“反智电影”《阿甘正传》解读美国文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600字 篇9

到真正提笔写影评的时候,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太多阿甘不同的画面,每个画面兼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果然我还是喜欢阿甘每一个跑步的镜头。无论人们是怎么评论这部影片的,说它是一部笨鸟先飞的成功史也好,说它是一部讽刺了资本主义的阴毒政治的警醒片也好,说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情感伦理片也好,我仍然认为这是从“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就像片中珍妮对阿甘说的:“Forest,run!” 于是,阿甘跑出了他的人生,爱情,跑出了整个世界,跑出了一片海阔天空......

看阿甘的时候又会想到中国历史传说中很有名的愚公移山。他们都有自己的共同点:执着、充满信念、具备勇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很显然,这让我印象最深的反驳巨资就是:阿甘虽是智障,可阿甘不愚。命运没有让阿甘与他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他用自己的实力夺回资格。纵使我们觉得影片中有太多的巧合和机缘,纵使我们说这在现实生活中属于一个励志童话,我们仍不得不承认,阿甘是个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男人。

我本是不想谈珍妮这个角色的,但珍妮在这个影片中,却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是阿甘生命除母亲的另一个转折点,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阿甘。长大的珍妮于阿甘,确确实实是一朵香格里拉的带刺玫瑰,被梦想冲昏了头脑。可远观而不可近触。珍妮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她不断辗转,不断躲避,也许是她无法无视阿甘的痴情,也许是她想印证她活在世界上的证明,她选择去做斜阳路上的不归人,一染身上寂寞红。但我认为无可否认的是,珍妮是在乎阿甘的,是爱阿甘的。且不论后来事实如何,珍妮始终是有一颗在阿甘面前纯洁善良的心灵,这就是她允许自己嫁给阿甘的原因。

现在,我写着写着自己也笑了,阿甘的确是一包净化剂,不论是珍妮还是丹中尉,最后都在他的净化中得以升华。他确也是一名幸福的智障,正因为他是如此,别人展现在他面前的都是真挚的感情,没有我虞尔诈。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2500字 篇10

“有时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空看见整个天空就那么铺在哪儿,可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是什么样,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看完书的最后一句,内心的惶惑感仿佛并没有减少,但同时我也会油然而生一种超脱的感觉。就像我们仰望星空,感到一种自然,和谐而伟大的力量。虽然一些问题还是没有答案,可是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时间总是无情地流转,它在催促我们不要被太多的思考所累而虚掷光阴。

——引子

初识《阿甘正传》是源于改编与原著的电影!不由得对温斯顿-格鲁姆的原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心中都有着一个一读为快的悸动,第一次进黄科大图书馆,就盯上了它,下定决心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它读完。然而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已是一个多月后了,合上书顿时心潮澎湃,感受颇丰溢。

漫步在秋叶遍布的小路上,回想起结尾处的那句话:“偶尔我也会想到换个情况人生是什么样,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抬头眺望夕阳斜下的天空,心中不由的一阵懊悔,又一天过去了,自问这一天你做了什么?“你明白吧?”犹如一记醒钟敲在头上!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阿甘,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迹。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小说的电影版里开头和结尾都有在风中漂浮的白色羽毛,我们的人生往往就像那样,大多数时候我们在随波逐流,迷茫没有目的,平淡的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改变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需尽力将他做的完满,不必计较你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到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也许你会说我的确平凡得很,无一技之长,不会唱不会跳,更不会吟诗作画,注定这三年、四年就这么平淡了。然而世上只有一个天才牛顿,也只有一个神童爱迪生,而更多的人是通过尝试、通过坚持、通过毅力化平淡为辉煌。执着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才相比。古语说的好:能登上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们至少可以像蜗牛那样凭着自己的毅力默默前行。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

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其实阿甘终归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书中只是想通过这个任务的经历,叫到人们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就像阿甘那样,不管下一步要面对什么,他总能平淡的接受,并把自己做到最棒,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弃,阿甘所做的,其实很简单,做最好的自己,别停下你的脚步。就像那个全力奔跑在林间小道上的阿甘;不知疲倦上身挺立始终的阿甘;不会被周围风景吸引坚持自己方向的阿甘;不会躲避,不会放弃,坚守诺言,坚定执著的阿甘。或许我们都需要像阿甘般的奔跑,不一定要快,但要坚持自己的方向,不要在意是否有掌声与喝彩,是否有追随者,奔跑途中的阿甘内心一定平静的如一片湖水,因为他知道You got to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你必须把过去抛在脑后,才可以继续前进。)

生活中要学会自学,加强自制力,不能轻易被一些东西吸引了注意力,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一直到最后,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的半途而废了。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会在你不经意时,给你做出的努力一个最恰当的`褒赏。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知道得少,反而有收获,知道得多,反而会迷惑……所以单纯的人容易成功!阿甘善于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化,简单单纯到了只剩下直奔成功。再聪明的人都无法完全认清世间万象,运转再快的头脑,也跟不上世界万物的变化。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和勇气集中于前方,凭借直觉的指引无助的奔跑,在同龄人的石块下跑过了儿时的嘲笑,在教练的咒骂中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在枪林弹雨里跑过了越南的丛林,在冷战时期跑过了乒乓外教的战场,在众人的追随中跑遍了美国。

阿甘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成功的,这是为什么呢?每个人的领悟都不尽相同。我觉得是“执着”。

成功的方法不尽相同,除了执着,我觉得还应该有一好的计划,例如:随着社团活动的增加,课程的递增其他琐碎事情的不断出现,你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好乱,忙的时候顾不得吃饭、休息,闲的时候又什么事情都没有,只是睡觉、上网、逛街、看小说。虚度光阴成为了主要的选择。如果没有计划你的生活将一团糟,只有把自己的生活计划好,才能距离成功的目标不再遥远,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年轻人问一个智者怎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智者问:你十年后的梦想是什么?年轻人:做一个千万富翁。智者:那么五年后呢你想做什么?。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智者:那么一年后呢?年轻人:挣够10万元创业资金。智者:那么你明天要去干嘛。年轻人:去挣钱攒钱呀。智者:那你现在还在这里干嘛,你的梦想很好啊,从现在开始按照着你想的去做,你的梦想就能实现。

大家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是你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大学要舍得吃苦。此时不搏何时搏?大学不是疗养院,父母送大家到学校来不是为了享福。在大学想享受生活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在这个社会上资源最充沛的环境里踏实,努力,从容,淡定,执着,每个人都要在自己脚下的路上奔跑,然后,眨眼之间,我们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上一篇:法规及GMP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踏青清明寻找红色印记节日文化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