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评价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浒传人物评价(通用8篇)

水浒传人物评价 篇1

2。武松: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

二、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县(有记载武松早是阳谷县人,经近期考证为今邢台市清河县人)人,是《水浒传》的一个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他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豪放,倔强,机智,勇敢。

3。宋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 呼保义 黑三郎。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

4。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5。林冲: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被当朝权奸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一直得不到白衣秀士王伦的重用。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后来到梁山,林冲一怒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屡建战功。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他英武挺拔。

6。杨志:《水浒传》人物,36天罡星之一,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杨老令公杨业之后代,武艺非凡。原为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处逃难。后因被赦返往东京。返京途经梁山时被奉王伦之命取“头名状”的林冲所劫,与之交手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杨志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执意回东京做官,不肯落草。在东京时,因花光了钱财无奈当街叫卖祖传宝刀。却在卖刀之时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充军时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所赏识,为其护送生辰纲,又被晁盖等用计所劫。无奈之中与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7。公孙胜的出身及绰号:公孙胜,复姓公孙,单名胜,道号“一清先生”,生得一双杏眼,落腮胡须,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乃蓟州人氏,自幼在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大家都呼他为公孙胜大郎。后来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他做“入云龙”。2014年各行业工程师考试备考资料及真题集锦8。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鍊。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9。杜迁是梁山泊的元老,早先同王伦、宋万一齐占山为王,本事平平,武艺一般。王伦被杀后,杜迁在晁盖手下担任头目,被封为步军将校第十一名,排梁山第八十三条好汉。征讨方腊时,杜迁战死。10。燕青,排梁山三十六名天罡星最后一位,在梁山十名步军头领中排第六位。燕青是卢俊义的管家,从小死了父母,被卢俊义收养,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人称“浪子燕青”。卢俊义被骗到梁山,管家李固平时就与卢俊义妻子贾氏有勾搭,见此机会就与贾氏作了夫妻,霸占了卢俊义的家财,将燕青逐出家门。卢俊义回家后,李固向大名府告卢俊义私通梁山,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李固买通董超、薛霸,要他们在路途中杀了卢俊义。薛霸、董超正要动手,被燕青两箭射死,救卢俊义上了梁山。任原自称擎天柱在泰安州东岳庙摆擂台,两年未遇敌手,却被善于相扑的燕青打败。宋江东京暗通李师师,燕青吹一口好箫,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皇帝,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受招安后,燕青预感跟卢俊义前去受封没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 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 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人物评价 篇2

一、粗鲁行事型

说到《水浒传》中的粗鲁人物,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逵, 第二个想到的就是鲁智深, 他们两个可谓是《水浒传》中的“粗鲁双侠”, 行事风风火火, 声音如雷般响亮。有人说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 但如果细细品味, 就可以发现他们虽同为粗鲁人, 但两人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从形象上来看, 李逵属于乡村野蛮汉一类, 而鲁智深则属于忠厚义侠之人。《水浒传》中描写李逵时这样写道:“黑熊般一身粗肉, 铁牛似遍体顽皮。怒发浑如铁刷, 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 李逵一身粗肉, 遍体顽皮, 且面孔狰狞, 一句“恶杀下云梯”, 将他的本性无遗的表现出来, 他就像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教育的一个乡村野夫, 我行我素, 不被其他的法律或者道德所束缚。”他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想爆炸就爆炸, 什么事情都不考虑。

《水浒传》中描写鲁智深是:“上穿战袍, 腰系文武双股鸦青绦, 足穿鹰爪皮四缝干黄靴。面圆耳大, 鼻直口方,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从“穿着战袍, 腰系青绦, 身长八尺, 腰阔十围”等描写可知鲁智深是一个武生形象。我们都知道鲁智深还有一个别称, 叫鲁提辖, 提辖是一个官的称呼, 在现在看来, 鲁智深都可以算是国家公务员了,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 当然是属于形象好气质佳的一类。而且鲁智深“面圆耳大, 鼻直口方”, 这样的长相, 给我们一种比较温和的感觉。

从做事风格来看, 李逵是极具有行动力的人, 但他却缺乏思考, 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杀杀杀, 见人都是砍砍砍, 做事情也从不考虑后果, 频频惹祸。而鲁智深, 如其名, 虽鲁但智深, 他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救金翠莲父女, 都能够证明他是一个颇具智慧的人, 在救金翠莲妇女时, 他懂得要堵在大门, 防止他人通风报信, 另一方面, 他也懂得等金翠莲父女走远再去找镇关西算账, 给金翠莲父女争取更多逃跑的时间。

二、尽忠报国型

在水浒传中, 还有另一种典型人物, 就是尽忠报国型, 一提起忠我们不得不谈的就是宋江, 宋江从梁山第二把手晋升为第一把手后, 就下了第一条关乎梁山兴亡的大决策——招安。招安是对朝廷的妥协, 对朝廷示弱, 尽管众多兄弟坚决反对, 却依旧没能够去改变他的想法, 阻止他的行动。宋江宁愿愚忠被招安后遭受各种不幸, 也不愿意落得个反对国家的罪名。

他自始至终, 忠于皇帝, 忠于宋朝, 忠于整个封建社会制度, 直到最后被踢毒酒, 都不忘为宋朝解决后患杀掉李逵。宋江在整部水浒传中将古代人那种尽忠报国,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另一个忠君思想深入骨髓的人便是林冲, 尽管妻子被调戏, 遭受好友背叛, 从误入白虎堂到风雪山神庙, 他明知是遭奸人所害, 却依旧想着靠着他们重新回到朝廷。如果不是逼不得已, 他绝不会去投梁山。上梁山有两种人, 一种是自愿上梁山, 另一种是被逼的才上梁山, 林冲就是属于第二中。

宋江和林冲他们都是属于尽忠报国型的人, 但如果我们剖开忠的外表去看他们尽忠的实现方式, 我们就可以发现, 他们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

宋江看惯了朝廷的黑暗, 却不敢推翻朝廷, 去创建一个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他是选择一种曲线救朝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忠义, 他选择将梁山做大做强, 让自己强大到足以跟朝廷的奸佞抗衡, 和整个朝廷抗衡。宋江的目标是拥有与朝廷谈判的资本, 让朝廷做退一步的打算, 他以反叛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忠。

而林冲是一味顺从朝廷, 祈求得到他们的重视而能够在仕途上得以升迁。当发现高衙内正在调戏自己妻子时, 他竟然能够强加忍受, 给高衙内有逃跑的时间。当高太尉说想见林冲时, 尽管自己妻子被高太尉儿子调戏, 但出于想接近高太尉的目的, 他还是选择前行了, 最终酿成了误入白虎堂的惨祸。当被刺配时, 受差役刁难和陷害, 他还一味顺从, 希望服役期满时, 可以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 但无奈一退再退, 最终无路可退, 才选择手刃陆谦然后上梁山。

三、聪明智慧型

水浒传中还有一类人物, 他们犹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身怀绝技, 无所不能, 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梁山泊的吴用和公孙胜, 他们同属于梁山集团的智囊团成员, 为梁山出谋划策。

通过研读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 我将从儒学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两个切入点来对吴用和公孙胜的进行分析研究。

作为梁山泊的正牌军事, 吴用无论在形象还是在言语上颇有中国儒学之风, 论才学能力, 公孙胜和他不相上下, 但为什么吴用却可以作为梁山集团的正牌军师呢。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吴用是尚儒学, 具有浓厚的入世思想, 他适合宋江的需要, 适合整个梁山的需要。他是为了得以做官谋士才加入梁山泊, 推替天行道为梁山的主旨只是为了得老百姓支持, 让天下英雄好汉得以归于梁山泊旗下, 进而去做大梁山做强梁山。将梁山做大做强是目的, 而替天行道安抚百姓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 这与宋江的意图具有共同性, 因能够得到宋江的重用。

在宋江选择被朝廷招安时, 吴用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 他也想着自己能够被朝廷认同, 然后有的官可以做, 丝毫没有想过要自己独立成立一个朝廷, 这是他的一个局限, 他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 认为应该尊君, 不能推翻朝廷, 反叛封建制度, 避免日后落得个逆臣之名。

公孙胜道号为一清先生, 很明显他是属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宋朝时期, 举国姓道, 连当朝皇帝宋徽宗都自称为道君皇帝, 道家如此得皇上之心, 公孙胜又有才华, 想得到皇帝的赏识轻而易举, 不费吹灰之力, 但他无心从政, 厌倦官场, 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故而将生辰纲一事告知晁盖等人, 欲让他们截取生辰纲去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去救济贫困之人。

公孙胜一路帮助梁山从建立到扩大到最终达到鼎盛的目的在于希望梁山能够强大到帮助百姓,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梁山是实现他宏伟理想的工具, 这一点与吴用有很大的区别, 公孙胜不求名, 不求利, 只求给百姓一个安稳的环境, 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当宋江一伙决定被招安时, 这打破了公孙胜一直的期望, 让公孙胜二次以离家多日想回家尽孝的理由离开梁山泊。公孙胜属于道家学派人物, 没有任何与世竞争的念头, 也没有谋取功名的意愿。

趣谈《水浒传》人物绰号 篇3

《水浒传》中的宋江有两个绰号,一个叫“及时雨”,一个叫“呼保义”。“及时雨”的意思很好理解,即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而“呼保义”是什么意思,书中没有交代。

其实,“保义”是宋代武官官名,而且为武职中最低一级,那么身为郓城县押司的宋江为什么叫“保义”呢?《水浒传》的作者给宋江按上“呼保义”这个绰号,与塑造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关。“呼保义”的“呼”是“自呼”的简词。宋江自呼“保义”,实际是说宋江十分自谦,把自己说成是奴仆之流,况且“保义”还有保护赵家社稷的忠义之意。从中可以看出从民间到作者在这一称呼上的爱憎观念。《水浒传》第九十回写宋江征辽功成后,赵宋王朝“加宋江为保义郎”,这虽然与其绰号吻合了,但已经去掉了其中自谦的成分,而变成了朝庭对忠义之士的肯定。

为什么鲁智深绰号叫“花和尚”?

鲁智深以“花和尚”的绰号闻名于世。“和尚”一词是指鲁智深为僧人出身,这没有疑义,问题是“花”字如何解释。宋元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笔记中出现的“花郑贵”、“花李郎”等。为什么当时人们喜欢用“花”字放在名字前面?

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日益发展壮大,代表市民阶层的许多观念开始受到人们的垂青和欣赏。如人们把那些肆意女色而又跋扈横行的纨绔子弟称为“花花太岁”。这是当时用于人称的“花”字的第一种意思。而第二种意思既与第一种意思相联,又与纹身有关。“花腿”是指京城中那些纹身的浮浪子弟。我们知道,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几位著名的纹身勇士之一,而他出家前又曾是一位放浪不羁的纨绔子弟“飞飞儿”,所以用“花和尚”这个名字既指明了他的僧人身份,又说明了他的纹身特征和放浪性格,更有一种“花”与“和尚”的貌似龃龉实则统一在鲁智深身上的妙趣,真是妙不可言。

吴用的名字和绰号何其多?

吴用是《水浒传》中极为显要的人物之一,应当说,从智取生辰纲开始,梁山的每一次大规模举动,都离不开吴用的出谋划策。但吴用可能是《水浒传》中姓名和绰号最为纷杂的人。

吴用的名字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吴用这个人物最早出现于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名字叫做“智多星吴学究”。到了元代,《大宋宣和遗事》中吴用的名字又变成了“吴加亮”,“加亮”后来又变成了吴用的号。可见在《水浒传》问世之前,吴用的名字或者叫“学究”,或者叫“加亮”。“吴用”这个名字始见于《水浒传》和大约同时的明代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在《水浒传》中,将吴用的几个名字汇拢在一起,说他姓吴,名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从此以后,“吴用”的大名才开始响了起来。

吴用的绰号从《宋江三十六人赞》开始就一直叫“智多星”,作为吴用机智多谋的概括。吴用还有一个绰号叫“教授”。这是人们对他这位教书的小知识分子的尊称。宋元时期人们常对这种身份的人冠以“教授”的尊称。

公孙胜为何以“入云龙”为绰号?

公孙胜在梁山的地位比较特殊。尽管他经常不在梁山,不是四处云游,就是回乡尽孝修道,但梁山的重大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他的重要作用。最让他出尽风头的是高唐州一战,开始由于没有他的作用,梁山好汉对高廉的妖法束手无策,只好派专人请他回山,为此又专门发动一次战役。他回山后才使用五雷天心正法破了高廉的妖法。那么他的绰号“入云龙”是什么意思呢?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观念中,“云”与“龙”,“风”与“虎”是两对关系紧密的自然与动物的对应现象。龙可以召来祥云,虎可以召来疾风。除了“云”与“龙”各自的本意外,后来人们常以“云龙”喻君臣风云际会或朋友相得。正因为“云龙”有如此美好的意思,所以后来人们还喜欢用它来形容各种事物。有的用来作宫殿的门名,有的用来形容骏马的美好,有的用来作山名,当然也有用来作人名或字号的,公孙胜的绰号就是一例。

不过公孙胜的绰号叫做“入云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云龙”还是古代兵法中八阵中的两阵。因为“云龙”有如此美好的意思,而且它又是兵法八阵之二,而公孙胜又是梁山好汉中最善于用兵布阵的人,所以用“入云龙”作公孙胜的绰号是十分恰当的。

《水浒》阮氏兄弟的绰号之迷

除了张顺以外,阮氏兄弟是梁山水军的顶尖人物,但他们的绰号却有些疑问。在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阮小二的绰号叫“短命二郎”,阮小五的绰号叫“立地太岁”。而在《水浒传》中,俩人却倒了个个儿,阮小五叫“短命二郎”,阮小二叫“立地太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绰号来自于当年在四川治水的李冰的二儿子。传说李冰的二儿子名叫“二郎”,早年不务正业。一次李冰命他治理岷江,当时正赶上洪水猛涨,堤坝上出现了一道决口,李冰便命令二郎用身体堵住决口,只见他跳入滔滔洪水,将洪水吸入自己身体之中。洪水退下,可二郎却以身殉职。当地人民在清源庙设了神位来纪念这位英雄,清源山也被老百姓命名为“二郎山”。龚圣与用这个典故来赞美阮小二。

至于为什么他的绰号与阮小五对调了,清代曾庆笃认为这是刻书人的失误。“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明人刻书,往往粗制滥造,错讹百出,以至张冠李戴,将阮小二的绰号安到了阮小五的头上。

刘唐的绰号:从“尺八腿”到“赤发鬼”

刘唐是七星聚义时的第一批好汉,在梁山好汉的许多重大活动中,刘唐都是重要角色。在龚圣与的赞词中,刘唐的绰号叫“尺八腿”。赞词的内容集中在刘唐的外形特征上,主要是说刘唐虽然身材短小,但却命比侯王,英勇无比。

到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刘唐的绰号就变成了“赤发鬼”。这“赤发鬼”與“尺八腿”在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不知为什么刘唐的绰号由“尺八腿”变成了“赤发鬼”。但有一点非常明显,就是二者是完全谐音的。有可能在梁山故事流传的过程中,由于谐音的关系,刘唐的绰号由“尺八腿”变成了“赤发鬼”。《水浒传》中将他的绰号解释为“因这鬓边有这塔朱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

杨雄为什么叫“病关索”?

杨雄的绰号在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叫“赛关索”,赞词说:“关索之雄,超之亦贤。能持义勇,自命何全?”这里并没有解释关索的意思,但却点明了关索是一员猛悍的勇将。在《水浒传》中杨雄的绰号变成了“病关索”,书中的解释是,“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以此人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

余嘉锡还在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上找到了关索的身世,原来他是三国关羽的第三子。日本几种明代刊刻的《三国志传》旧本,其中有“花关索荆州认父”一段故事,原来,“花关索”这个名字是关索父姓与两个养父姓氏的合称。在有关西南地理的历史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关索故事的记载。《明一统志》:在顶营司东,势极高峻,周回百余里,上有关索庙。”看来,关索传说广泛流传于滇黔地区。因为关索故事在宋代流传很广,所以很多人喜欢把他用在绰号中,并以“赛关索”、“病关索”、“张关索”、“李关索”等以示区别。这就是杨雄绰号的由来。

孙立及其“病尉迟”绰号的来历

孙立最早的绰号叫“石头”。在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大宋宣和遗事》中,孙立的绰号已经变成“病尉迟”。不过,《大宋宣和遗事》中描写孙立造反的原因是反对“花石纲”,或许“石头”这个名字和“花石纲”有些关系。到了《水浒传》中,孙立的绰号不仅变成了“病尉迟”,而且他上山的原因也由反对“花石纲”变成了为解救解珍、解宝上山。可能这正是他的绰号改变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孙立的绰号叫做“病尉迟”呢?这是模仿隋末起义军中尉迟敬德的名字而来,因为尉迟敬德善用鞭,孙立也善用鞭,所以以之为名。龚圣与赞词说:“尉迟壮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国功可成。”

燕青为什么叫“浪子”?

龚圣与赞词对燕青的评价是:“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前两句说的就是燕青大概是一个生活随便、放浪形骸、流荡青楼、以狎邪为乐的人。查看一下宋代的文献书籍,便可以知道这种生活方式正是宋代“浪子”这个词的准确含义。

水浒传人物刻画 篇4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典型。

(一)个性鲜明、真实。《三国演义》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雕塑式的,但缺少的是生活的的真实,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天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

叶昼《忠义水浒传小引》中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同类人物)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丝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

(二)具体方法。

1、性格形成的环境和过程。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终极型、静止的、不变的、天生的,完全舍弃环境和过程写法。而是写的有层次、有流动性和因果关系,大大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第一,性格形成的环境。突出“逼”字,既显示出人物的阶级共性,又有个性特征,又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

直觉,凭感觉办事,不理性。(可把李逵分析放此处)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温柔的妻子,的确不容易让他想到去梁山。

次要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关系也很密切。如给武大郎验尸的何九叔。他是一个老于世故,刀打豆腐两面光的性格。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快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第二,性格发展的过程。

《水浒传》写人物,不但写了性格形成的环境,还特别注重性格形成的过程。不同环境的人,性格形成的过程也大不一样。这与《三国演义》的定型化、固定化的写法更真实,也更能说明梁山好汉并不是天生反骨,而是无路可走,被逼上梁山的,突出了一个“逼”字。如

林冲,有妥协忍耐到奋起反抗,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由愤怒积蓄到释放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妻被调戏,他抓住了作案者,举起拳头要打,一看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忍了;流放沧州,高俅在途中要杀他,鲁智深救了他,还不让杀谋杀者,他又忍了;守草料场,他还是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后,已无退路,才奋起反抗,走向梁山。

杨志的性格是曲折发展的。起初自恃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会之孙,一心一意往上爬。年轻时,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因押送花石纲,翻了船,交不了差,只好四处避难,希望得到朝廷的谅解和重用。此时,王伦要以他制约林冲,留他在梁山,他坚决拒绝。

其次,回京花钱买上告下,花了不少钱。高俅还是认为“难以重用”,被赶出了殿帅府。此时尽管失意、不满,还没有熄灭“搏个封妻荫子,与祖宗争口气”的希望。想到了王伦,但怕玷污了父母的遗体,不敢落草。

为囚被赏。因杀牛二被流放,又因武功好,被梁中书赏识,委以押送生辰纲的重任。

再度落魄,做二龙山主,最后才上梁山。

从效忠到叛逆再到力主招安,性格经过曲折的发展。

2、对比烘托。

这点也是与《三国演义》相同,这是我国小说最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三国演义》开创,《水浒传》定型下来,成为了中国小说的特色。

第一,同上梁山。这是百八条好汉共同的经历,但显示出人物的个性。如:

鲁智深是主动型的。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

杨志是被动型的。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

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

武松是为情。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手段及极残忍。

第三,同打抱不平。都是路见不平出手的。

鲁智深打镇关西是侠。是纯性情所为,纯侠客行为,在行动之前,没有丝毫的个人好处和恩怨在其中。行动时显得非常老练、潇洒、有见识。出事后又能巧妙地脱险。

武松打蒋门神是义。武松打蒋门神是回报施恩的好处,是有准备之战,是“无三不过望”,喝了四十几大碗之后的豪打,又是要让蒋门神丢尽面子的智打,又要表现自己高超武艺的表演打,因此难度很大。先是戏蒋门神之妻,激出蒋门神;再是装醉、佯败,待蒋门神追赶时,猛然回手,打虎拳、玉环步、鸳鸯腿,打得蒋门神猝不及防,跪地求饶。如猫戏老鼠一样,游刃有余。逼得他认错、赔款、永远退出快活林。

李逵打殷天锡是粗。这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抱不平。李逵因与朱同冲突,避难在柴进家,正碰上殷天锡强抢柴进叔的花园。柴进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他知道李逵蛮撞,反复叮嘱不可乱来,最后还是出手了,还说就是**也忍不住。一下痛快之后,给柴进带来了牢狱之灾的痛苦。

第四,同样杀虎。

武松杀一虎是力

李逵杀四虎是孝。

3、现实化、平凡化、质朴化。

水浒传人物外貌 篇5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2:宋江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身躯六尺。

3:李逵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

4:杨志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

5: 吴用

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6:卢俊义: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

7.秦明:

头戴朱红漆笠,身穿绛色袍鲜。连环铠甲兽吞肩,抹绿战靴云嵌。凤翅明盔耀日,狮蛮宝带腰悬,狼牙混棍手中拈。

8.徐宁:

凤落荒坡,尽脱浑身羽翼;龙居浅水,失却领下明珠。9.武松:

水浒传人物分析 篇6

侠之中间义有三,一“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二“赴士之厄困,不爱其躯”,三“既已存亡死生矣,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倘于《水浒传》中三人相较,则三者皆有定论,依次当属李逵,武松,鲁达。

不得不说李逵是《水浒传》中最为耿直忠心的人。不管是当初江州劫法场还是最终落得饮毒身亡,他都一心追随宋江,无怨无悔。从一些小细节都可以看出,李逵本是一个贪酒好赌,生性顽劣之人,但他也为在牢中护得宋江,不再吃酒,早晚服侍宋江左右,寸步不离。在去沂岭带母上梁山的时候,也答应宋江一行人于路上不吃酒,不动粗,不带斧。可见李逵对宋江的一片丹心,即便在死时也愿随兄长淡然饮毒酒,共葬楚州南门蓼儿洼。然李逵性格嗜杀,双斧下又有多少冤魂,他注定做不了“大侠”,何况,他本就是个只有蛮力死脑筋的粗人,因此他也只配做一个忠心耿直的入门侠。

再者武松,武松则是当之无愧的大力行者。自他被发配孟州,受小管营施恩的照顾,也为报恩,替施恩夺回快活林酒店,醉打蒋门神,行他人之方便,但他未杀蒋门神,这也为他日后引来张团练陷害留下祸根。但只记他说从来只打天下这等不道德的人,他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可见武松之仗义豪情,不管是最后,武松随梁山众好汉南征北战,为行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即断失一臂也未曾有憾。然武松虽未受招安,拒回汴京,于六合寺出家,但他也接受了赏赐。总体来说,武二郎是在别人有困难时,必会伸出援手的忠义之士无疑。

最后,这最数侠义之人当是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不仅是路见不平救金家父女,拳打镇关西,更是拔刀相助刘太公,大闹桃花村,更是出手搭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但凡有他鲁达行处,他必是见一个帮一个,并且他做这些仁义之事,也不求好处,即使最后宋江以功名相劝邀他还俗入官,他也皆为拒绝,宁在六合寺中看破红尘,在江湖的浪潮里回归至臻,不可谓是深藏身与名。况且从一些细节都可看出鲁达的与众不同,他在救人之时都是倾尽全力,把他人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他知道小厮会追捕金家父女便守着店门等他们走远再离开,他知道随行公人会害林冲便一路相送至沧州边再离开,不管是仗义疏财,还是为人舍己,他都做到了真正的侠义,这也是他不同于前两人之处,并且在文章中也看得出作者对他的偏爱,使得鲁达这一人物形象更有深意。

故三人皆为不同程度上的侠士。按程度区分,则李逵为入门侠,武松为中级侠,鲁达为高级侠,仅此而已。

水浒传人物评价 篇7

《坤昌坤平》是泰国阿瑜陀耶时期 (大城王朝) 开始出现的文学作品, 属于古代的文学名著, 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 许多普通百姓和民间艺人参与创作, 一些文人墨客进行整理和修改工作。《坤昌坤平》这一作品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是泰国古代文学作品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作。此外, 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接近现实生活, 塑造的人物均有原型, 时代背景即是阿瑜陀耶王朝到曼谷王朝初年, 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 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等。

《水浒传》之潘金莲与西门庆, 故事发生在宋徽时代, 即宣和年间 (公元1119 - 1125 年) 。一般来说, 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受时代文化背景影响非常大, 包括人物的命运结局都与时代文化背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水浒传》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农民起义,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并直接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 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同时, 小说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 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 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 肯定并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二、作品的内容简介

《坤昌坤平》是一个泰国很有名的民间故事, 发生在泰国的Supanburi府。一提及坤昌、坤平, 首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 叫婉通。婉通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 她和坤平真心相爱, 后来做了坤平的老婆, 而坤平和坤昌是朋友, 但是两个人的个人情况却大相径庭:坤平英俊帅气, 却一贫如洗;而坤昌长得差强人意, 且大腹便便, 却富可敌国。在婉通嫁给坤平之后, 原本二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可是后来发生了战争, 坤平被征入伍, 一去无期, 而此时婉通已经怀了坤平的孩子。 战争打得异常艰苦, 坤平也一直杳无音讯, 于是就流言四起, 传说坤平已战死沙场了, 婉通听说后伤心欲绝。而此时, 一直对婉通念念不忘的坤昌, 向婉通表达了爱意, 可婉通坚持要苦等坤平回来, 俨然拒绝了坤昌的求爱。然而, 婉通的妈妈却是个见钱眼开的女人, 为了得到坤昌的钱财, 就极力逼迫婉通嫁给坤昌。婉通势单力薄, 手无缚鸡之力, 形势所逼, 只能顺从母亲嫁给了坤昌。嫁给坤昌后, 婉通生下了自己与坤平的儿子, 而坤昌则把这孩子当成亲生孩子来对待。由此看来, 坤昌也并非十恶不赦, 只能说在这个时代里, 人人都有难以言喻的苦衷。

时光荏苒, 当婉通和坤平的孩子长大后, 坤平也凯旋而归了。当坤平意识到自己已经妻离子散, 伤心欲绝也万分愤慨, 决心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婉通和儿子。坤平曾经和一个老巫师学过养鬼的法术, 于是运用法术召唤所养的鬼把婉通从坤昌的家带了出来, 一番争吵解释之后, 二人又重归于好, 于是又一起生活在森林里。而失去了妻子的坤昌则十分着急, 不知道妻子去了哪里。此时, 坤平和婉通的儿子便独自外出去找自己的妈妈……总之, 又是一波三折。最后, 这段纠扯不清的三角恋情一直传到了国王耳朵里, 国王很是震惊。于是把这几位当事人召唤起来, 询问婉通她究竟爱的是哪一个。而婉通看着自己的先后两个丈夫, 看着自己的孩子却流着眼泪不知道要说什么。国王大怒, 最终把婉通处死, 以此来警告天下水性杨花的女人, 不要三心二意对待感情与婚姻。

《水浒传》之潘金莲与西门庆只是《水浒传》这一文学巨作中一章回的一部分。故事讲述了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 娘家姓潘, 小名唤做金莲, 二十余岁, 颇有些姿色, 所以被大户主人所缠, 潘金莲去告诉了这个大户的主人婆, 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便以此记恨于心, 却愿意倒赔些房奁, 不要武大郎一文钱, 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当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 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 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潘金莲也是喜爱风流之人, 见武大郎身材短矮, 人物猥獕, 懦弱本分, 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邻里都传说她:“无般不好, 唯独爱偷汉子。”那些浮浪子弟还经常在武大郎家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 倒落在狗口里!”武大郎在街坊邻里面前丢尽了脸, 又是个懦弱本分的人, 因此在清河县呆不住了, 带着潘金莲搬到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 每日仍旧挑卖炊饼。潘金莲在阳谷县过了一段宁静的生活, 后来武松在阳谷县做了都头, 和武大郎相认之后搬来一起住, 潘金莲见了武松又动了淫欢之心, 多次主动勾引武松, 武松不但不被她的美色所动, 反而还说教了她一番。从此叔婶二人关系闹僵, 武松因此搬出武大郎家, 到县衙里去住。

无巧不成书, 有一天傍晚时分潘金莲到窗前叉帘子时, 一失手叉杆就不偏不正, 正好打在西门庆头巾上, 再经王婆撮合, 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后来因被武大郎撞破, 潘金莲遂与王婆、西门庆合谋毒死了武大郎, 自古以来, 杀人总是要偿命的, 潘金莲、西门庆最终被武松为兄报仇而被杀死。

三、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对比

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有着很大相似性, 故事里的人物也有着相似的命运, 尤其故事里的两位女主人公:《坤昌坤平》里的婉通和《水浒传》里的潘金莲, 同为旧社会的女人, 两个女人的一生充满波折, 生活、命运、爱情似乎都由不得自己, 最后落得一样的结局, 世人和旁人的评价也是如此的相似“水性杨花”, “红颜祸水”。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关系并非是潘金莲一人促成的, 丈夫的丑陋和无能是促使她出轨的重要因素, 西门庆在小说里就是以一个帅气, 多金, 风流倜傥的形象出现, 正是潘金莲内心真正渴望的良人。王婆受西门庆的托付极力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 想尽办法拉近他们的关系, 最终潘金莲没能耐住闺中寂寞, 与西门庆发生了关系。婉通对自己的丈夫也算是忠贞, 两人是真心相爱在一起, 而婉通之所以成为了坤昌的妻子, 更多的是由于欺骗, 误解以及婉通母亲的逼迫。相比之下, 潘金莲的出轨更像是你情我愿, 而婉通的则显得被逼无奈。但是在旧社会女子地位低下的背景下, 她们都被视为不忠的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导致她们悲剧的一生, 但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潘金莲被武松杀死, 而婉通则被国王处死。

婉通和潘金莲, 她们是时代的悲剧产物, 也许还有很多人和她们一样, 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 处于身不由己的年代, 人物的形象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现实。在中国和泰国男尊女卑旧时代里女人地位低下, 不容许女人侍奉二夫, 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守妇道, 伤风败俗, 被社会唾弃。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男尊女卑说成是一个自然法则, 尤其在婚姻家庭地位方面尤为突出, 一夫多妻成为古代的通例, 平民可以买妾, 贵族可以娶妻置妾养妓, 而帝王更是妻妾众多, 导致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同时, 在行为规范方面, 女子必须以“三从四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 妇女还必须恪守贞洁观:一女不侍二夫, 须从一而终;丈夫死后, 女子要为丈夫守节, 寡妇不能改嫁, 否则被视为“淫妇”。有的女子在丈夫死后, 甚至要作为殉葬品以死殉节。正如作品中潘金莲, 水性杨花, 不恪守妇道, 这在当时社会是犯了大忌, 所以最终也是悲惨的下场, 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坤昌坤平》里的婉通就是真实的写照, 由于嫁了两个丈夫, 所以被视为对婚姻不忠贞, 在当时的社会是容不下这样的女子, 所以被处死也成为了必然。像潘金莲即使找到了心中所爱, 也会遭到社会的阻碍, 被视为水性杨花, 不知廉耻的典型。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女子只能一心一意的侍奉丈夫, 无论生活是否幸福, 无论贫富贵贱, 女人必须从一而终才是娴德女子, 才能在社会里生存。中国有句古话, 自古红颜多薄命也说明了女子即使是迫于无奈侍奉多夫的下场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人类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 因此婉通和潘金莲两人的悲剧也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四、结语

文学是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是来源于时代并反映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 时代变迁、历史的演变必会反映于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一部作品的创作, 是作者的阐述, 是某些情感的寄托, 也反映了作者的想法和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文学作品里的人物也来源于现实, 形象或真或假, 也许是现实写照, 也许是虚构创造, 但是人物离不开生活, 离不开社会。作品人物、文学作品, 作者与社会、时代, 几者相互联系, 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又影响文学创作。所以,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其实是社会的产物, 也是时代的产物。

摘要: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背景, 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创作也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泰两部文学作品《水浒传》与《坤昌坤平》, 来对比时代背景下潘金莲与婉通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水浒传》,《坤昌坤平》,人物形象对比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之第二十四回——第二十六回[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修订版) .

[2]顺吞蒲.坤昌坤平[M].泰国Thaiqualitybook出版社, 2012 (修订版) .

[3]廖宇夫.泰国《坤昌坤平唱本》女性形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 2006.

水浒传人物评价 篇8

关键词:水浒传;语言;行为;外貌

作者简介:杨慧(1981-),女,湖北十堰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2

罗贯中、施耐庵《水浒传》,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经典,并且在国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的进步性与文字的可读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其主题思想还是叙事结构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开辟了新的领域。而明代叶昼曾说“《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因此本文仅就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上进行解析,探讨小说是通过哪些手法塑造出被称为“同而不同”的人物形象的。

一、语言描写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用通俗白话写作的长篇小说。其语言基本属于口语化的文学语言,是由作者在人民群众日常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形象生动,明快冼练,富于艺术表现力。无论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往往是寥寥数笔,就使描写对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人物语言也富于个性化,人物性格中有什么特性,在语言上就有明显的表现。既不雷同,也不张冠李戴,言如其人,恰如其分。

《水浒传》中的很多人物由于其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以及性格的不同,每个人说的话是很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语言基本符合本人的身份特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比如英雄们初次见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口中的话也很不一样。小说第八回写柴进初次见到林冲时说“柴进有失迎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这一番话说的既客气,又文雅,还不失柴进的身份。而鲁智深初次见到宋江时所说“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哥哥。”这番话说得既亲热,又礼貌。鲁智深没有柴进那种文绉绉的做派,却有自己的率真性情。我们再来看李逵初次见宋江时是什么样的表现:李逵先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江?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这一番话显现出李逵缺乏对人的尊重,同样也缺少心机,是符合他的鲁莽性格的。但后来当他得知对方确实是宋江时,便大喊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这一番话又充分体现了李逵的热情、真诚、天真,同样也十分符合李逵的性格特点。

除了英雄们初次见面使用的语言不同外,《水浒传》小说也经常通过语言来体现出英雄们的内在思想和性格差异。比如小说写卢俊义入伙,宋江于是率梁山英雄迎接。他们见面后宋江就立即推举卢俊义做山寨之主,自己提出要让贤,于是几个不同性格的人说出了各不相同的话。首先,身为员外的当事人卢俊义说“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若是兄长苦苦相让,着卢某安身不牢。”这一番话完全体现出卢俊义谨小慎微、谦和懂礼的性格特征,也显现出卢俊义很有自知之明,行事很有分寸。我们再看其他人的表现。李逵说:“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叫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李逵的急躁、莽撞、真诚的性格特点。而宋江说“汝等省得什么!不得多言!”短短的一句话却勾勒出宋江此时复杂、不安、带点窃喜的心理状态。总之,《水浒传》小说通过语言手段,让每一个人说不同的话来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行为描写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由于自身性格的差异,在面对同一事件时其反应也不一样,这就体现了我们人与人的差异。而在小说里,作者也通过英雄们的行为描写来体现出他们性格的差异。比如面对杀威棒,林冲和武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林冲在入狱后,得知要打杀威棒,面对差拨的讹诈时忍气吞声,“被骂得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之后却依然是陪着笑脸,等差拨发作后递去了“些许薄礼”。而武松在狱中通过好心的狱友知道要打杀威棒时反应却是“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给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之后差拨果然示意武松要收人情,而武松却对差拨说“你到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到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监狱的囚徒反复劝他,而武松却始终不怕,甚至于到了堂上,管营主动给他台阶下时,他依然我行我素,主动请打,说自己“于路上不曾害病。酒也吃得!饭也吃得!肉也吃得!路也走得!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勾肠债,几时得了!”通过林冲和武松面对杀威棒的反应对比,林冲不愿忍受皮肉之苦,甚至希望交好于监狱领导,以此达到早日出狱,和家人团聚的目的。可是武松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在乎得罪谁,更没想过要提前出狱。

除了单纯的行为描写以外,小说也常常将行为和语言结合起来,以此来体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比如当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时,鲁智深抱打不平,林冲却依然选择了忍耐,“先自手软了,”担心得罪高太尉,并说“不怕官,就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而鲁智深豪言壮语“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两人的对话直接体现两人的态度。林冲身处官场,受气受欺,却只能忍受,不能反抗。而鲁智深无牵无挂,性急如火,疾恶如仇,先出气后快。因此,语言和行为的合并构成了英雄豪杰的性格差异。

三、外貌描写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长的完全一样的人。因此小说为了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也着意于描写英雄的外貌,从而对主要人物进行区分。而外貌描写包括人的面貌、身材、服装、神态气质这几个方面。下面进行逐一的分析。

比如武松的外貌描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再如李逵的外貌描写:“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再看花荣的外貌描写:“齿白唇红双眼俊,两眉入鬓常清。细腰宽膀似猿形。能骑乖劣马,爱放海东青。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通过这三个人的外貌描写,我们完全能区分这些人物的外貌特点:武松定然是高大威猛,相貌不凡;而李逵首先就是皮肤黝黑,并且面目狰狞,势必是五大三粗;而花荣绝对是眉清目秀,身材秀美,跟美男子很接近。所以,通过比较英雄们的外貌,我们便能很容易地区分英雄。

除了对人物进行面部描写、身材描写,小说也对一些人物的穿着打扮进行描写。穿着打扮也就意味着人物的身份地位。比如写金翠莲的服饰:“鬅松云鬓,插一枝青玉簪儿;袅娜纤腰,系六幅红罗裙子。素白旧衫笼雪体,淡黄软袜衬弓鞋。蛾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粉面低垂,细细香肌消玉雪。若非雨病云愁,定是怀忧积恨。”这段描写里的“青玉簪、红罗裙、素白旧衫、淡黄软袜”便是金翠莲被镇关西胁迫,成为贫苦的卖唱歌女的生活写照。再看后面,金翠莲嫁给赵员外,生活比较富足时,鲁智深见她的打扮是:“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这一段中的“金钗、绿罗裙、红绣袄”便是她生活相对优越的写照。

外貌描写中除了面貌、身材、服装外,还有很重要的一层是对人物的面部神态描写。就以上面的金翠连为例。在她落难时,神态是“峨眉紧蹙、粉面低垂、汪汪泪眼”,而她生活安定时,神态是“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这前后的神态气质完全显现出金翠莲的前后生活境况。

四、结语

上一篇:工程项目申请审批表下一篇:常见易混淆英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