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1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6、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表达。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学生美读。

(三)实践活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阅读,语文活动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 爱做小动作, 讲小话, 课堂效率比较低, 针对这种情况, 在上课之前首先得整顿纪律, 耐心地教育他们, 给他们讲上课听讲的重要性, 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不要只知道玩耍, 或者以奖品, 向谁谁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 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 管不住自己, 我便采取点名提醒和眼神暗示的方式提示他们。这样, 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

少数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作业粗心, 原因是书写不认真, 不讲格式, 作业做完了, 从不检查, 针对这种情况, 必须注意强调书写格式, 并要求字写得慢些, 写得工整, 格式不对, 书写不工整, 一律重新书写, 经过一段时间, 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作业还是错得多。我在班上经常强调, 如果谁的语文作业连续十次得满分, 我就发给谁奖品,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少部分学生书写进步了, 但是还有极个别学生形成懒散的习惯, 所以无动于衷, 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 每次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 改正确了才能过关。初次, 学生都没有这个习惯, 作业错了不想改, 有的同学干脆不交作业, 对此学生, 要严肃处理, 这样作业基本交得齐, 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

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松懈,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 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 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 就可以把语文输送到孩子们当中,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 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 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 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 激起学生识字的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 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 通过不断的激活学生思维, “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 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 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 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 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根据部首猜字义等等, 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 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 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 制成“小报”, 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 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 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 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是巩固识字的手段, 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坏, 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 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 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 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 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 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 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 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 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 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 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 将课文读正确, 整体感知全文;再读, 将课文读流利, 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 将课文读出感情, 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 将课文读入心, 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 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 彼此交流, 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 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 放胆作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 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 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 我注意让学生在规范中学语文, 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 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 “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 教学决不能从管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 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 都有一定的规范。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 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 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3

投掷是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水平二(三年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投掷的方法,掌握基本动作。通过观察、尝试、学练、讨论、点评等,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促进团结协作能力及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器材并进行身体锻炼,了解单手投掷多种方法,知道与投掷相关的术语。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能夠做出原地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并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投掷与游戏活动,提高力量素质。

情感目标:能观察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体验到投掷与游戏活动时的快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创造探究练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做出单手抛打纸球的挥臂动作。教学难点是:抛球高度适中和打球准确有力。

四、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全身协调性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我采用以游戏练习为主线,以诱导、启发为策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体验并创新。同时通过相互比赛、自主学习和讨论点评等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练习的密度,以及练习时的安全性。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活跃单调无味的课堂气氛,同时结合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适时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以培养学生大胆体验、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体验来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主体验的同时,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学法设计上,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体验、自主探究和分组练习相结合,同时组织游戏,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4

教学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育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次课文教学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在多方对话中生成情感。通过朗读促使语言、画面、情感、乐趣在对话中交融共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材分析:

《看雪》来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该单元主题是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与了解祖国。该课讲述台湾的孩子很难看到真的雪,而从老师那里听说北京下雪的乐趣及渴望看到真雪的心情,老师最后的话语使情感升华,让学生体会台湾与大陆密不可分的情谊。该篇课文主要以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为主,其中的情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习该文要以多读为主,读出其中的情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低年级,他们的头脑活跃,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他们缺少自控力,在识字认字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对课文的情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想、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利用学过的方法读准字音识记词语,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这个目标根据学情分析中的学生识字认字能力而设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朗读课文,读出台湾的学生想看雪的强烈心情及玩雪的乐趣。

情感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台胞想看雪的心情及老师思乡的情感,体会到台湾与大陆的情谊。(这两个目标是根据教学思想中以阅读教育为主,读出文本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体会和理解台湾的学生想看雪的强烈心情及老师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台湾与大陆的情谊 学法指导:

朗读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共同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中情感。(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多读多写,要求“以读为本”,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自主讨论法:学生在理解文中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标准》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手段:

情景创设法:通过画面与音乐的播放,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文中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说象糖它不甜 说象盐又不咸 冬天有时一片 夏天谁都不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谜语来导入该课,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玩中思考,在思考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中认字

(在初读课文中,我重点教学识字认词。在读一读中,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他们整体感知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词要圈起来。在写一写中,我会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一字一笔一画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进行书空,通过书空让学生注意汉字的间架

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这一环节上,我又让学生说一说,说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我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是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出示图片上的词语,让学生记一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组词有些困难,但可以对词语进行简单的读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感。)

三、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在前面学习过字词的基础上,教师再次进行范读,在范读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字词的发音,再次巩固学生对生字的发音,以达到知识目标中的要求。)2)划分层次,生读为主

(在接下来要重点讲述该篇课文的内容,其实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其中以对话居多,但其中的台湾学生想要看雪的心情及文中老师思乡的心情,二年级学生还难以理解,所以要以读为切入点,来讲解该篇课文。)

1、读文中一、二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问题 ①台湾看得到雪吗? ②看到的是怎样的雪? ③找出台湾在地图上的位置?

(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用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情分析中二年级学生头脑活跃,能够在文中发找简单的答案,同时他们活泼好动,以问题吸引学生去阅读文本)

2、带感情的读,并回答问题 ①台湾的学生问了几个问题? ②每个问题中学生的心情如何? ③老师又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回答?

(这一部分中台湾的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看雪的心情更加强烈,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共同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出其中学生想要看雪的强烈心情以及老师淡淡的思乡之情,以达到我制定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3、读一读,连一连

(这一部分中玩雪的情景写的十分生动,让人读了也十分想去玩雪。我还是采取了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玩雪的乐趣,以激发学生更加想要去看雪的强烈心情。顺水推舟,让学生进行连一连的小游戏,加强学生对雪的了解,顺便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词汇。)

4、找出重点词语,读出情感

(文中是最后两段,是课文的情感的突出表现,我还是使用老方法,让学生以读为主,采取不同读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解文中对话所表达的心情。)

四、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 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我还是使用朗读法,通过之前的反复朗读,学生已大致掌握台湾学生想要看雪及老师的思乡之情,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下,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对整篇课文再次进行情感升华,以达到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后,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我再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作业设计

请学生制作一个邀请台湾同学来看雪的卡片 教学效果

(通过《看雪》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识字认词的基础下,进行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看雪》教学计划 篇5

一概述

课名是《看雪》,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是一篇写实的小短文,以对话为主要形式。隔着海峡,望着海岛,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看到雪呀!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两岸不再成为阻隔,让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我们盼望着。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教学的难点是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本节课教材为二年级教材,选择的是已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了一年的二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二学习目标分析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4利用网络资源小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打写能力。

5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喜爱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对网络下的学习环境比较熟悉,具有自学能力,能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阅读。

2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的打写速度在每分钟8~20个字左右。

4学生对台湾知识了解较少。

四学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五资源

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课室

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

课前准备:课题组《看雪》课件资源、ppt课件、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片断。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展示课文静态橱窗里的雪景和动态的玩雪插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幅插图哪幅更美?课题《看雪》中孩子们想“看”的是哪幅插图里的“雪”?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在台湾是很难看到雪的,所以他们盼望着见到真实的美丽的雪景。下面就请大家端好书,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课文,仔细体会台湾小朋友的感受。

2自由读:学生自由读课文2-11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3展示读: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4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A生读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指名说。(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看风光片体会北国“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书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的美丽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9自然段,体会“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情景。

B生读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边读边想,讨论交流: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0、11自然段,体会“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气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5表演朗读,复习巩固。生分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1自然段。(男生读孩子们,女生读老师,老师读旁白。)

(三)进入资源平台,拓展阅读

同学们,我们知道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大家都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并且写了很多诗,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喜欢哪篇就先看哪篇,看谁看得多,时间十分钟。

(四)打写

同学们,你们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把它写下来。

(五)指导写字

“故”字是反文旁,“候”中间有一竖,“奇”上小下大。

(六)作业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6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昨天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看雪,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读书思考的能力令老师大为欣赏。通过读了1、2自然段,大家结合图,不仅读出了台湾小朋友很想看到雪,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2017.3.1 最新版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师:谁再来问问。多名学生问。

师:刚才你们几个问的真好,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告诉老师,你问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学生练习。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2017.3.1 最新版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2017.3.1 最新版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生再练习读。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2017.3.1 最新版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学校玩一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师:此时,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2017.3.1 最新版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相信不久你们的愿望都会实现的。还有这么多孩子想说,这样吧,圣诞节快到了,新年也快到了,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台湾小朋友,好吗?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写话教学初探 篇7

只要稍加研读,就能发现,写作教学的第一学段重在一个“乐”字,而要突出这个“乐”字,必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爱说。换言之,学生要有写话的内容与方法,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模仿和感悟

写作能力的形成,需要有口头表达能力作基础,需要内部语言的发展。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识字量不多,生活阅历也不够,但他们的口语表达却日臻完善,而且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说、爱说。那么,如何丰富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呢?不妨让学生在模仿中感悟、内化。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茅盾曾经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因此,把模仿引入写作,一直是写作教学的传统做法。当然,让一、二年级学生模仿的内容、方法都应“百花齐放”。

1. 仿句

现在的课文文质兼美,尤其是一些精彩语段,可让学生模仿。例如给学生示例:“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可以先让学生反复吟诵,自然而然地把句式植入心中,再利用幻灯片提供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结果学生竟然说出“枫树披上火红的风衣,橘子提着红红的灯笼……”这些词句,然后尝试写话。有的学生写四句,有的学生写一句,也有个别学生抄写别人的例句,总之,学生感悟了对此情此景的写话。又比如在教授《欢庆》一文时,学生们还模仿此文,集体创作了一首《迎春歌》:“花儿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柳条舒展着婀娜的身姿,雨点奏起了欢快的乐曲,青蛙跳起了迷人的歌舞。大自然的儿女们,一起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2. 仿段

不仅是课文中的一些词句,还有许多段落,都可以逐渐让学生开展模仿练习,从而慢慢提升学生写话的能力。比如教授《黄山奇石》一文,学生在学习了“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词语以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文中词语“天狗望月”,想象奇石模样,并尝试着运用这些词汇,组织自己的语言给予一段介绍,然后将这些介绍转化为文字写下来。

再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小枣树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教师可整合课文内容,结合句子形式“虽然……可是……再说……”来让学生学着说说小枣树。

3. 仿说故事

有些课文内容简单、故事性强,教师可结合阅读来说说故事,然后让学生也尝试着说故事。比如学生学过《一分钟》以后,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说说“第二天,闹钟又响了……”;学过《我要的是葫芦》后,让学生说说“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学生在语言组织上可模仿课文,在具体故事内容上又可充分发挥他们活跃的想象力,说故事的热情非常高。学生说故事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续编的故事写下来,练习写话。这样学生当堂习得,当堂内化,当堂说写,既有方法,又有内容,写话的难度就降低了。

二、童心和童趣

听、说、读、写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听、读是“输入”,是“吸收”,是“内化”;而说、写则是“输出”,是“应用”,是“外化”[1]。因此,要有良好的“输出”,除了掌握“输出”方法,关键还要有丰富的可供“输出”的内容。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童心未泯,如何促使学生写话时写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避免没话可说,或者写假话、写大话、写空话的现象呢?恐怕教师在写话教学中精心维护学生的童心和童趣是关键。

1. 求意真

要让学生在写话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布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写。例如,我们根据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积累了大量儿歌的情况,在一年级进行了儿童诗每日诵读,在二年级开展了儿童诗金山讲堂,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适宜学生的认知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童诗,写出了许多情真意切的富有童趣的诗歌。在学生学了《风娃娃》一文之后,笔者在阅读课中开展了《风》——儿童诗课外阅读活动,结果学生一篇篇《风》的佳作纷呈:“春风吹绿了柳树,夏风赶走了炎热,秋风催熟了果子,冬风刮疼了脸蛋。”“风在哪里?风在树林里,树儿奏起动听的歌曲。风在哪里?风在草地上,草儿跳起优美的舞蹈。”

要促进学生追求写话中的真情流露,教师其次要注重以评价激发和维护学生的童真和童趣。例如,评价学生的写话作品时,要善于挖掘学生作品中的创意,而不是看作品是否格式规范、话语是否华丽等。因为写作的技巧可以逐步培养,而一旦打击了学生的童心,则难以弥补。因此,只要学生努力写出了他内心想说的话,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激励,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笔者在评价学生写话时,手中的“★”总是送不完。另外,每本小小的日记本中,笔者都会精心选择1—3篇,排版成稿,在班级网页刊出,在班级墙报张贴,让人人赏读,让小作者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学习到别人的长处。

2. 求话实

一、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还要创设各种机会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经历,使学生的写话能有实在的依据,写出的内容翔实丰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保证学生写话的“活水”,我校不仅用好用足现行教材和配套的同步阅读,还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以二年级为例,除了制订读书计划和教室布置外,还要完成古诗文考级、说话写话考查和课外书的阅读。我们都知道,培养看书习惯并不是一件易事。为此,笔者确定了读书的内容:趣味十足的注音读物《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系列丛书;保证了看书时间:每天半小时。然后师生共读,每周有检测,以校讯通形式发送检测题让家长检查,让读书真正地落到实处。

同时,笔者还让学生写日记,一句两句不等,周六日稍长,目的是让学生善于观察周边事物,积累生活素材,并赶走惧写的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别让家长拔高要求,从而让学生感觉日记遥不可攀,违背了“乐”写的初衷。另外,我班还要求学生回家每日说事,要求说响亮,说清楚,让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班级情况,同时又增进了亲情。

现在笔者的学生很喜欢写话,遇到休息日,经常有学生写上好几篇。学生写得速度也很快,几分钟就能写好,而且基本上文通句顺,标点正确。这颇让笔者欣慰,也觉得自己的付出和艰辛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8

1.拼一拼,写一写。(13分)

2.请你在正确读音后的括号里打“√”。(6分)

二、字词小魔术。(39分)

1.请你照样子,帮小刺猬找找丢失的草莓吧!找到后用线连起来。(6分)

2.趣味加减法。(8分)

减一减:

郊 —— 交 梨 ——( ) 胳 ——( )

( )——( ) ( )——( ) ( )——( )

加一加:

女 —— 安 子 ——( ) 白 ——( )

( )——( ) ( )——( ) ( )——( )

3.写出同偏旁的字。(3分)

好( ) 行( ) 仙( ) 纷( ) 灿( ) 愣( )

4.填上合适的词。(16分)

一( )掌声 ( )的岩石 ( )地握手

一( )紫丁香 ( )的笑容 ( )地点头

一( )电脑 ( )的办法 ( )地唱歌

一( )歌 ( )的汽车 ( )地观察

( )虫子 ( )鸽子 ( )花草 ( )图画

5.查字典。(6分)

三、句子万花筒。(8分)

例:夏天的山是绿色的,冬天的山是白色的。

春天的草是 色的,秋天的草是 色的。

例: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一位小小歌唱家。

小溪的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一位小小 家。

例:小青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

我们班的生活委员是小青。

刘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例:小红把作业本交给了老师。

作业本被小红交给了老师。

小明把蛋糕送给爷爷了。

四、课文小天地。(17分)

1.按课文填空。(6分)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的图画。梨树挂起 的灯笼, 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 。

2.填写古诗。(5分)

寒山 斜, 。

停车 ,霜叶 。

3.把词语填写完整。(6分)

景色( )( ) 五( )( )登 天( )云( )

( )( )飘香 和蔼( )( ) ( )( )时节

五、小小阅读屋。(10分)

奥林匹克旗帜

奥林匹克旗帜是由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在1913年设计的。它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帜,五环相套,颜色从左至右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它骄傲地告诉世界:中国,真棒!

1.你知道奥林匹克旗帜是谁设计的?(2分)

2.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答案。(2分)

奥林匹克旗帜颜色(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3.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一( )旗帜 五( )圆环 ( )飘扬

4.奥林匹克旗帜是怎样的?在文中用“——”画出来。(3分)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雪》教案 篇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生难字词

(1)字音

更定(gēng) 毳衣(cuì) 崇祯(zhēn)

沆砀(hàng dàng) 余舟一芥(jiè) 铺毡对坐(zhān)

余拏一小舟(ná) 喃喃(nán) 雾凇(sōng)

(2)词义

【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拏】撑(船)。 【拥】裹着,围着。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明确: 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明确: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 点明时间、地点。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听觉来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作铺垫,突出游兴强烈。

3.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明确: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4.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

明确:已经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步骤四 赏析语言 探究写法

1.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写景运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

2.写作特色。

明确:人与景相融合。 人与景的融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作者以其精准的感受,体会到隐藏在简单背后的震撼力,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2.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

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事件: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以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

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高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小蚂蚁——运动场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并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三单元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个游戏,老师可以把书卷起来放到学生眼睛上,并让学生通过书中间的那个洞看天,问学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贴近那只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让学生现走进青蛙的内心,之后再让学生把书从眼睛上拿开,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就发现原来天是看不到边际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也要让他们懂得,我们要跳出来看世界,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并把自己拘泥在一个小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学到了重要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

八九岁的孩子是处于一个爱听故事的年龄,并喜欢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多多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接着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迪生的其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迪生,他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白炽灯,还发明了留声机,这两样东西是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另外,给学生讲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别的强,有一点早上他妈妈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就发动全家到处找爱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发现小爱迪生趴在鸡舍旁并肚子下面压了一堆鸡蛋,这时可以让同学们猜猜小爱迪生在干嘛,同学们一定会有各种答案,然后老师接着讲,原来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鸡来,结果鸡蛋被小爱迪生都压碎了,并且他终于明白了母鸡可以孵出小鸡,但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课外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门学科,识字这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对这么一个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字谜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认字写字,例如,守门员——闪;有人偷车——输;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汉字奇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在时间长了之后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开动脑筋,然后,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主动编字谜的学生一些奖励,这种激励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办一个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树与小枣树》的教学中就要选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一个扮演小柳树,一个扮演小枣树,并要带有个人的动作和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策略,可以说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作为老师也要多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中去,学会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學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傅昊.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经验艺术策[J].方法交流,2013(6).

[2]张敏明.奏响预习五部曲,为语文学习导航:略谈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有效预习[J].小学教学研究,2013(8):14-16.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字词学习】

字:派、敲、领

词:养蜂、养蜂、莫斯科、蜜蜂、向导

【重点句子】

1.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2.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3.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jī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蜜()

异()密()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

(莫斯科)(敲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导语)蜜(花蜜)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庆》教案 篇13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感受国庆节热烈的场面,学习体会拟人法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国庆节是怎么来的?开国大典时的.盛况是怎样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亲刚刚过完了她60岁的生日,说说人们都是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对学生回答进行适时鼓励)

师:在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为《欢庆》的小诗。

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解题,学写“欢庆”

师:结合你过节时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师:对,欢庆就是很高兴(很快乐)地庆祝(庆贺),所以我们读课题时要读得喜庆一些。高兴一些。来,笑起来,读――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呢?

师:真聪明!来,我们一起来写好“欢庆”这两个生字。伸出手,读笔画,和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欢庆”,学生跟着边说边笔画边书空。)

师:想一想,你能用巧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吗?

三、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学懂这首小诗吗?

那就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吧。要求:把每一句读正确流利,有生字的地方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四、检查自读情况

1、现在谁能读读你最喜欢的诗句。

2、诗句会读了,诗句中的生字朋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认识了,下面让我们去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生词,加深对生字朋友的印象。

五、品读感悟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描写了哪些景物?

1、师范读,生闭眼认真听。

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我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生:大谷小麦……)

B、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

C、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好,读的可真好,大家共同欢乐的读一读第二行。

生读。

D、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帜。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旗帜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帜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帜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帜。)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同学们,课文第一句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齐读。

5、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师生对读第一句)

:(出示“火红的枫林”图)当一阵阵风吹来,这漫山遍野的枫林随风而动,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像不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你们看,枫林也举起火红的旗帜来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课文前四句每行就是一幅描绘欢庆景象的图画。我们看大屏幕,来个小组接读,看哪一组读得好?(学生看屏幕接读课文)

师:同桌再研究研究,怎么读能把这四句读得更好?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一练。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

B、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

C、成功举办奥运会!

D、神五神六飞天

过渡: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六十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

带着这种自豪的心情来读读最后一句:

十三亿孩子

欢庆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点拨、小结:

“美好的日子”指哪一天?

“十三亿孩子”都是谁?

小结:是啊,十三亿孩子有你,有我,是我们大家。只要你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你就是华夏的儿女,你就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六、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祖国妈妈送上什么祝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之错别字探究 篇14

关键词:错别字 二年级 教学策略

一、错别字的定义

错别字,名如其字,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接触和运用以书面表达为基本条件时,因多种途径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写字情况,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在完成语文的日常作业,回答语文测试卷或通过多种进行书面文字回答的形式出现的错误的文字。

二、教师处理二年级语文错别字时的困境

(一)汉字基本因素的混淆

作为小学语文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汉字是结合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因素而综合发展而成的基本文字因素。汉字文字的构建是由基本笔画去构成的,通过三十多种的基本笔画种类的合拼,可以结合成不同种类的汉字基础部件。因为不同笔画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五百多种的基础汉字部件。

当不同种类的笔画以合适的结构方式进行合理的合拼时,复杂多变的汉字就诞生。因为汉字的基本笔画类型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是在一定范围中最大程度地相互合拼,因此,汉字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的。虽然汉字繁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文字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的,所以,汉字的多样化仅仅是造成学生写错字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而不能看成是制造问题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1.学生的识字效率低。二年级学生,作为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的其中一种,经过一年级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后开始积累了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汉字。不同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会因为各自的观察重心、认知态度和记忆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不同效果的识字模式。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和记忆好汉字的部件、笔画和意义等。如果学生没有合理地进行分类和概括,就容易出现汉字基本因素混淆的困境。

在进行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时,部分学生如果做题时不够认真,那么就容易会在没有真正理解和认知汉字的本意和价值时,一知半解地进行运用,从而造成错误地改变了汉字的部件组合方式或组成部件等困境。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没能及时学习、理解和记忆好书本中某些要求会写的汉字,导致在听说写时无法完成“书写”这一基本因素;另一种则是部分学生在书写汉字笔画时没有端正心态,造成写字不正确或不规范等情况。

2.身心意识的局限性。二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会因为生理发育与心智活动的共同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小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模仿意识,而且也逐渐开始学会从听、说、看等多种途径去认识客观世界。不过,虽然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在一定范围地促进了身心发展,但客观上仍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待提高。因此,当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汉字时,可能会因为记忆时不够专注而无意识地降低了识字的正确率。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读轻写”的错误认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安排、组织和维持识字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宏观上说,文字是短语、句子和作品等语言书面作品的创作条件,因此,可以看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客观上,学生竞争意识的加强容易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侧重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增加音乐、图画、视频等吸引眼球的媒体,从而在不知觉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识字课堂的日常安排。虽然学生接触的汉字是逐渐增加,但是,大部分汉字都有各自的写字顺序、明暗意义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二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及时意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就容易简化甚至忽视小学生识字的基本学习模式,为学生的后期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

三、小学二年级阶段处理错别字的教学策略

(一)收集常见的错别字,加强识字教学的合理性

语文教师在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时,要灵活地考虑、观察和总结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情况,定期收集、分析和统筹好学生在日常语文作业和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结合班级中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答题时写错的汉字,从而客观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常错字体,最大程度地提升识字教学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使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错别字时,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去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减少学生对汉字的误解。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是处于低年级阶段,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优势,在设计、介绍和指导学生去学习日常的识字学习时,能够理性参考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当语文教师能够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去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汉字,就能促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增加对汉字的了解和熟悉,减少汉字混乱的出现,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短期记忆,强化识字的正确率

短时记忆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语文教师如果要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困境,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和总结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时充分运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多从不同方式、不同重点和不同形式记忆,例如使学生把错别字抄几次,加深对汉字的记忆或者安排限定时间中看谁能最快地找完错别字的比赛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正确率,巩固学生的短期记忆,开拓学生的识字领域。

四、总结

如果要帮助和指引低年级学生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语文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整理和总结不同学生的出错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作业批改时设计好合适的常见错别字的修改要求,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端正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有效、正确地学习和记忆汉字,从而最大范围地降低学生在日常作业或试卷上出现写错字的出现次数,培养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1、会认十二个生字,写好十个生字。

2、了解“戈壁滩、嘶鸣、弓箭、乐滋滋”等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二、教材赏析

两千多年来,长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出现、存在,并形成了长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了解长城,知道它的过去与现在。

课文《戈壁滩上古长城》一方面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长城上充满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一方面描述了现在人们和平、幸福的生活景象。两相对照,体现了古今巨大变化,使人既了解到长城当年“是打仗的战场”,又感受到今天美好的生活。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两句话,内容精练,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易于诵读。

第一自然段仅用一句话勾勒出古长城今天的状貌:“矮矮的土墙墩,断断续续,排成一长串”。这样的长城与大多数学生心目中高大雄伟、绵延不绝的长城形象形成反差,体现出年代久远,突出了“古”。

第二自然段中“又高又长”点出这是长城原来的面目。“人喊叫,马嘶鸣,刀枪丁丁当当”,只用十多个字,以声造势,体现出战斗的激烈,使人心惊胆寒。

第三自然段转而用轻松、愉快的笔调描述长城现在的景象。“长城变矮了”,把上千年的时代变迁浓缩在五个字中,化无形为有形,化凝重为活泼,学生读来亲切,容易激发想象。“蓝天、白云、绿草”,景色清新、优美;“清脆的笛声飘得很远很远”,既表达出牧羊大哥哥愉快的心情,又衬托出原野的宁静。

后两个自然段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而且对比鲜明。长城样子的对比、声音的对比、人的对比,前者令人觉得很紧张,后者令人觉得轻松。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验两种不同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学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教师要侧重收集戈壁滩上古长城的资料。

(二)读题质疑

教师可先板书“长城”(“城”是生字,应注音),指名认读。再简单交流对长城的了解与认识。然后把课题补充完整。由于课题较长,生字较多,要引领学生读准、读好。接下来,启发学生由课题质疑,如:什么是“戈壁滩”?什么是“古长城”?戈壁滩上古长城是什么样子?等等。对于前两个问题要随机解决,而后面的问题要为自主读书蓄势,不必解答。

课题中的“戈”与“城”是要求识记的生字,可以随机学习。

“戈”是独体字,笔顺是横、斜钩、撇、点,可以联系“我”字进行识记,如:左看不是我,右看半个我。“城”字可以运用分解识字或扩词识记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由于课文篇幅不长,句式多为短句,可以通过多读使在语言环境中不断复现,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之后,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检查、巩固识字效果。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可以由学生提出各种检查办法,自查自评。

1、字音上要注意以下两个字:嘶(si)、滋(zi)

2、识记字形时仍要注意突出趣味,一方面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可以熟练运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特点不断渗透新方法,使学生对学汉字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

根据常用的部件组合的办法识记:壁、排、仗、箭、滋。

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识字:容(这个宝盖真是大,谷米再多放得下。)

做动作记忆:挎

用画图的方法识记:串,会意字。一根绳子穿过两个框形之物。弓,象形字。古文字是拉开弓架的象形,无弦(弦线细小,远处见不到)。

字画同源,表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点之一,不少汉字的形都是摹仿具体物象而构造的,往往“一观即感”“一感即觉”“一觉即了”。

3、指导书写:

(1)写好独体字:写“戈”的难点在于第二笔倾斜角度的掌握,太直了、太斜了都不美观。教师除了让学生自我揣摩外,还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不同倾斜角度的字,让学生在对比鉴赏中掌握方法。写“弓”字可以联系前面写过的“弯”字来练习。

(2)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箭、笛、容、蓝”都要写得上小下大,其中“容”字的“口”要写得稍扁些;“蓝”字的“皿”底也要扁一些;“兵”字要写得上大下小,但要注意下半部分的角度。

(3)自主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城、现

(四)激发想象,加深感悟,引导诵读。

1、把整体感知落到实处,为想象、背诵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读书,使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描写了古今两种不同的景象。并在书上勾划出关键词语“两千多年前”“现在”,然后通过分段读、按要求选读(教师提出要求:向大家介绍长城过去的情景或现在的情景,学生选相应内容)、同桌对读(一人读描写过去的内容,一人读描写今天的内容)等方式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对比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想象画面、理解内容、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想象。

(1)边读边想象。

朗读或背诵时要注意,这篇课文整体上语调平和,叙述沉稳。学习第二自然段要通过朗读想象战争场面的宏大,及高度戒备状态下的紧张;学习第三自然段要通过朗读想象蓝天、白云、碧草构成的美景,抓住“乐滋滋”“悠悠”“清脆的笛声”等词语想象人们心情的愉快,而无论是景、人、羊儿、笛声给人的都是一种微风徐拂一般的安宁、祥和的感受,不是喧闹,不是浮躁。

所以如果想象到了画面,体会到了这一点,读的时候语调是较平稳的,语速是较舒缓的。

(2)表演法。可以通过表演第二段中“挎着弓箭的士兵在上面走来走去,脸上一点儿笑容都没有”样子,体会当时气氛的肃穆、紧张。

(3)局部扩展法。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古诗,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代战争的严酷。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配乐法。依据课文描述的古今不同的景象,配上合适的音乐(以苍凉、悲壮的音乐表现古长城的景象;以轻松、悠扬、舒缓的音乐表现今天长城内外人民安宁、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不同历史时期人民不同的情感。

(5)多媒体演示法。

(五)积累运用。

自主分类积累词语:

断断续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滋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参考资料

戈壁滩是一种由粗沙、砾石覆盖的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戈壁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低纬地区大陆西岸。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北部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分布。

上一篇:汛期安全大排查简报下一篇: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