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10篇)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1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亡:逃跑

B.使以兄弟次邪 次:次序,顺序

C.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阴:阴谋

D.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

5.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光真适嗣,当立 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伍子胥劝说吴王攻打楚国遭到了公子光的反对,其实他们二人各有企图,伍子胥想为父兄报仇,而公子光则觊觎吴国的政权。

B.吴王诸樊是公子光的父亲,他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希望最终能让贤能的季子札为国君。

C.专诸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刺杀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回王位,公子光自立为王后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D.楚平王死后,吴王派兵去攻打楚国和晋国,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答案

4.C【解析】阴:暗中,秘密地。

5.D

6.D【解析】未攻打晋国,只是派人到晋国去

7.见译文

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逃离楚国到吴国,了解专诸的才能

伍子胥见到吴王僚以后,拿讨伐楚国的好处劝说吴王。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国害死而说讨伐楚国,是伍员想自己报私仇,不可能为吴国着想。”吴王就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吴王僚,就说:“公子光心里有自己的事,不可以拿其他的事来劝说他。”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

《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2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属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北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 超:跳过

B.以城守属綦廷朗 属:属吏

C.逐北二十余里 北:败兵

D.朕亦大醉,漫不复省 漫:模糊不清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麾下”,麾本意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文中的`麾下意为部下。

B.“迁”指官员职务的高升。“累迁”即累功升职。

C.“行在”即行军所在的意思。

D.“羽林兵”皇帝卫军的名称。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守正英勇善战。在石岭关一战中打败契丹的军队,杀敌万余人,俘虏敌将。还亲自率军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宋军。

B.孔守正有勇有谋。在跟随太宗征讨晋阳时,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劝说戍守岐沟关的刘禹投降。

C.孔守正深得皇帝厚爱。在一次宴会中喝醉酒与同僚在皇帝面前争功劳,失掉了做臣子的礼仪,侍臣请求治他的罪,皇帝却宽恕了他。

D.孔守正忠君爱国。宋真宗即位后,主动上疏请求离开太平安定的职所,到国家边境为国效力,甚至患病后,不顾惜个人身体依然上表请求去边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5分)

(2)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5分)

参考答案

4.B 属:委托,交付

5.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6.B 张冠李戴。劝说刘禹投降应是孔守正在跟随太宗征讨范阳时所做的,而不是晋阳。

7.当时宋朝的军队陷入敌人军阵中有数百人,孔守正率领骑兵追击,都救了回来

当时朝廷又商议防卫北边的边境地区,孔守正还想要上奏章要求去。

【部分参考译文】

孔守正,是开封浚仪人。北宋初年,补任内殿直,兼任骁雄、吐浑指挥。跟随刘廷翰平定蜀地,回来后,升迁为骁雄副指挥使。开宝年间,太祖征讨太原,孔守正归属于何继筠的部下。恰逢契丹派遣军队来支援晋阳,孔守正在石岭关迎战敌军,把他们打得打败,斩杀万余人,擒获他们的将领王破得。当时宋军有几百人陷入敌人包围中,孔守正带领骑兵飞驰进入敌军中,全部把他们抢了回来。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梁复遣曹义宗围剿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②。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恐怖。③台使: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轨遂投城遁走投:投奔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

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虞:忧患

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尚:推崇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C.罴为设食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作”的一组是………………( )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题4分)

(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A 11、C 12、C

附翻译:

孙子吴起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起①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②,行不骑乘,亲裹③赢粮④,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⑤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⑥,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裹:背。④赢粮:多余的粮食。⑤疽:恶性毒疮。⑥不旋踵:不转动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

C.D.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小题4:【甲】文中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2分)

小题5:【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联系?(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限制;(2)通叛,背叛。

小题2:C

小题3:(1)(3分)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3分)士卒中有长毒疮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

小题4:施行仁政(王道)的人 君子

小题5:甲文重点强调了得道多助(人和)的道理;乙文以吴起为将,爱护士卒,士卒甘愿为其效死的事实印证了得道多助的`道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重点词语的解释,学习用心记忆理解,不难做对。注意畔通假字的用法,解释时注意结构。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兵,前者意思为兵器,后者意思为士兵;B项中两个至,前者意思为极点,后者意思为到;D项两个其,前者意思为代词,他,后者意思为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只有C项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故不能漏掉,同时还要注意有不战可以译为不战则已;句(2)翻译时要注意卒和起的指代对象一个是士卒一个是吴起,同时还要注意之的指代内容。翻译文言句子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同时要注意不要漏译。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较易,只要学习时认真掌握很容易可以做对第一空,第二空只要到原文中找即可。

小题5: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5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梁台建,迁恃中。时高祖纳齐东昏余妃,颇妨政事,云尝以为言,未之纳也。后与王茂同入卧内,云又谏曰:“昔汉租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王茂因起拜曰:“范云言是,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高祖默然。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天监元年,高祖受禅,柴燎于南郊,云以侍中参乘。礼毕,高祖升辇,谓云曰:“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云对曰:“亦愿陛下日慎一日。”高祖善之。是日,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邑千户。云以旧恩见拔,超居佐命,尽诚翊亮,知无不为。高祖亦推心任之,所奏多允。尝侍宴,高祖谓临川王宏、鄱阳王恢曰:“我与范尚书少亲善,申四海之敬;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二王下席拜,与云同车还尚书下省,时人荣之。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图今日复闻谠言。”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二年,卒,时年五十三。高祖为之流涕,即日舆驾临殡。

(选自《梁书·列传第七》,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奈何袭昏乱之踪 袭:因袭

B.云以旧恩见拔 见:被

C.我与范尚书少亲善 善:友好

D.不复穷法 穷:困厄

5.以下六句话分别鳊为四组,全都属于范云“谠言”的一项是(3分)

①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②奈何袭昏乱之踪,以女德为累

③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惜 ④愿陛下日慎一日

⑤三时之务,窭为长勤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高祖将东昏侯的妃子余氏纳为己有,颇妨政事。范云进谏,高祖没有采纳,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

B.高祖在受禅登基仪式结束后,对范云说他的心情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范云则希望皇上今后要一天比一天谨慎。

C.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竟陵王萧子良对他非常礼遇,但是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一点的阿谀奉承。

D.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他对身边的.人说收获庄稼值得观赏,身边的人都唯唯诺诺,唯独范云直言不讳,说太子更应该体会稼穑之艰难。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人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以为其志大故也。

(2)云便疏令以余氏赉茂,高祖贤其意而许之。

(3)今为天下主,此礼既革,汝宜代我呼范为兄。

参考答案:

4.D 穷:彻底。

5.D ①是范云陈述史实,②是王茂的话;其他都最范云的正直之语。

6.A “他就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才勉强接纳并给予赏赐”说法有误,他和王茂联合进谏,高祖黔然,但并未答应。后来范云又上书进谏,高祖贤其意才接纳谏言并给予他们赏赐。

7.(1)等到汉高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得分点:幸、以为、故,句意)

(2)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给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得分点:疏、贤,句意)

(3)如今我成为天下之主,这种兄弟之礼已经变了,你们应代我称范云为兄长。(得分点:既、革,句意)

[参考译文]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朝平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子孙。梁朝建立后,范云升任侍中。当时粱高祖娶了齐东昏侯的余妃,此事严重影响了朝廷政务,范云曾经为此进谏,未被采纳。后来范云与王茂一起进入高祖卧室。范云再次进谏说:“昔日汉高祖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图财物,爱慕女色;而等到他入关平定秦地之后,不收取财物,不宠爱女色,范增认为这是他志向远大的缘故。现在大王您刚刚安定天下,四海之内都仰慕您的声望,您怎么能步过去昏乱之君的后尘,被女色拖累呢!”王茂趁机起身下拜说:“范云所言极是,主公您一定要以天下大事为重,不应当为今后留下遗憾。”高祖听后,沉默不语。范云便上书建议把余氏赏赐结王茂,高祖认为他说的是忠正之言,就批准了,第二天,高相赏赐给范云王茂各百万钱。

王监元年,梁高祖受禅登基,在南部举行烧柴祭天仪式,范云以侍中的身份陪乘。祭礼结束后,高祖登上御辇,对范云说:“我今天的心情,就像古人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同用朽烂的缰绳驾驭六匹马一样。”范云回答说:“希望陛下您一无比一天谨慎。”高祖很赞赏范云。当天范云就被授予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的职位,并因为辅佐高祖创立帝业有功而被封为霄城县侯,封邑千户。范云凭旧日与高祖的情谊而被提拔,官位超过其他的佐命大臣,他也竭尽忠诚辅佐君王,凡是他所知道了解的都会尽力去做。高祖也放大胆地任用他,凡范云奏请的事大多都批准。范云曾经陪侍御宴,高祖对临川王萧宏、鄱阳王萧恢说:“我和范尚书从年轻时起就亲善友好,情同兄弟;如今我成为天下之王,这种兄弟之礼已经变了,你们应代我称范云为兄长。”萧宏、萧恢两人离席向范云参拜施礼,并与范云同乘一辆车回到尚书下省,当时的人们都为范云赶到荣耀。

范云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享受到的恩宠礼遇非常优厚,但范云每次进言陈说其为政之得失,从未有点的阿谀奉承。子良曾经奏请齐武帝选拔范云为郡守。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之人,我听说他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我现在不再彻底追究,应当赦免他并让他到边远之地去任职。”子良回禀说:“不是这样的。范云常常对我进行规劝、教诲,他进谏的文书我都还保留着,请让我取来呈递给您。”拿来一看,有百余张,言辞都恳切而坦率。武帝无限感叹,于是对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能如此。正好让他辅佐你,怎么可以让他外出当郡守呢?”齐文惠太子曾经到东田观看收获庄稼,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原来收割庄稼也很值得一看啊。”众人都点头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次的农忙,实在是长期辛苦的事。希望殿下能体察农业生产劳动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朝一日的闲适安逸。”从东田出来以后,侍中萧缅先前并不认识范云,于是他走到范云的车旁,握着他的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了忠正之言。”范云性格有点直率、急躁,缺少威严,心目中的是非曲直,都轻率地显露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贬损他。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即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宴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衣帛:名词作动词,穿丝绸衣服。

B.既而归,其妻请去 去:离去。

C.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即小看的意思。

D.其夫为相御,拥大盖 盖:印章。

答案:D。盖:伞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②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B.①解左骖赎之②久之,越石父请绝

C.①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D.①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②其夫为相御

答案:A。(A组,都为介词,在,表处所。B组,①之:代词,他,指越石父;②之:助词,起拼凑音节的作用。C组,①而:转折连词,却;②而:连词,表顺承。D组,①为:动词,待为,当作;②为:介词,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求贤”和“礼贤”的一组是()

A.①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②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B.①即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②晏子荐以为大夫

C.①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②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D.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答案:A。(B项,①是说晏子的节俭;②是说晏子荐贤。C项①是说晏子对君主的忠心厚义;②是说晏子的名声大。D项,①是说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②是说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如实地回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车夫妻子从门缝里窥视的细节,来揭示一个女子的`内心隐秘。从瞬间的窥视到提出离婚,御妻的神色、姿态、心理已然活现,不仅闪跃着个性的光芒,也表现了她的心计、意念和独特的看人标准。

B.作者写石父、写御妻、写御者,是为了写晏子。这种借宾形主的手法,使晏子的形象更加丰满。

C.司马迁赞美晏子,慨叹自己未遇解骖赎罪的知己。所以,他在赞语中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D.一个身为囚犯的石父,晏子却解救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晏子却提拔他,荐为大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晏子自己的国相风度。

答案:D。(解救、尊重在囚禁中的石父,这是晏子求贤的表现;提拔推荐知过自改的车夫,这是晏子荐贤的表现。)

9.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4分)

翻译:

翻译:他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给分标准:句子翻译基本正确给1分,翻译对一个得分点得一分。

得分点是:危言: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有道:国君能行正道。衡:权衡、斟酌。)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4分)

翻译:

翻译: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给分标准:句子翻译基本正确给1分,翻译对一个得分点得一分。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7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释】①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

②西僰:(xī bó)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从者谢吉 谢:告诉

B.故空藉此三人为辞 藉:借助

C.长卿固未尝有书也 固:本来

D.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奏:进献

5.以下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才华令人叹服的一组是( )(3分)

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 ②自往迎相如

③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④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⑤与卓氏婚,饶于财 ⑥时时著书,人又取去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粱国。

B.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卓王孙、程郑请相如吃饭时,他甚至亲自去迎接。

C.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D.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5分)

(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5分)

参考答案:

4.A 5.B 6.B

7.(1)(司马相如)一向与临邛县令王吉互相交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外出任官,不太顺心,可以到我这来拜访。”(善:交好;宦游:外出做官;遂:顺心、称心、如意;句意2分。)

(2)皇上听说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此机会把这并不是皇上的本意告知巴蜀百姓。

(责:责备,责罚;喻告:告知,晓喻;状语后置句,句意2分。)

翻译: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象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檄文说:

从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当了郎官。

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糖尿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8

萧孝穆,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孝穆廉谨有礼法,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走之。冬,进军可敦城。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以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

太平二年,知枢密院事。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延琳以东京叛,孝穆为都统讨之,战于蒲水。中军稍却,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以两翼夹击,贼溃,追败之于手山北。延琳走入城,深沟自卫。孝穆围之,筑重城,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城中撤屋以爨。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以降,辽东悉平。改东京留守。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

重熙六年,进封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八年,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从之。由是政赋稍平,众悦。九年,徙王楚。时天下无事,户口蕃息,上富于春秋,慨然有南伐之志。群臣多顺旨。孝穆谏曰:“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銮驭始旋,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蒸民乐业,南北相通。今国家比之曩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帝盟约。”时上意已决,书奏不报。以年老乞骸骨,不许。十一年,复为北院枢密使,更王齐。

孝穆虽椒房亲,位高益畏。太后有赐,辄辞不受。妻子无骄色。与人交,始终如一。所荐拔皆忠直士。尝语人曰:“枢密选贤而用,何事不济?若自亲烦碎,则大事凝滞矣。”自萧合卓以吏才进,其后转效,不知大体。叹曰:“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时称为“国宝臣”,目所着文曰《宝老集》。

(选自《辽史》列传第十七,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琳以东京叛 以:因为 B.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 籍:登记

C.孝穆虽椒房亲 虽:虽然 D.目所着文曰《宝老集》 目:命名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B.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C.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D.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孝穆虽然是皇后的弟弟,但不是凭着这层关系直接被封王的,而是凭借卓越的功劳,一步步升迁,最终被封以王位的。

B.萧孝穆有很高的才能。他屡次讨平叛乱,先后平定了术烈、阻卜等的叛乱。他治世才能卓越,所提建议都很有见地,把东京

治理得井井有条。

C.辽兴宗产生了攻打北宋的想法,萧孝穆坚决反对。兴宗就打定主意不南伐,萧孝穆写好的奏书也就没有上报。

D.萧孝穆地位尊崇,但十分谨慎,总是推辞太后的赏赐,对人也始终如一,连他妻子儿女的为人都受了他的影响。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6分)

(2)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4分)

参考答案

7.A(在)

8.D(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9.(C兴宗执意南伐,萧孝穆的奏书上报了但没有回音)

10.(1)他处理政事务求宽松简约(2分),安抚并招纳流亡的人(2分),那里的百姓感到十分安定(2分)

(2)不能够移风易俗,苟且地在高位上过活(2分),臣子的职分像这样吗(2分)

[附]参考译文

萧孝穆,淳钦皇后的弟弟,阿古只的第五代孙子。孝穆清廉恭谨,(做事)有礼仪法度,多次升官到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远离京都的.他被任命为建雄军节度使,兼任检校太保。这一年术烈等叛乱,孝穆把他们打得狼狈而逃。冬天,进军可敦城。阻卜勾结五个部落的首领查剌、阿睹等,图谋里应外合(叛乱),孝穆获悉,处死了他们,于是严加戒备防御以等待(叛军),其余的叛党于是溃散。凭借功劳升任九水诸部安抚使。

太平二年,主持枢密院事务。三年,被封为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延琳在东京叛乱,孝穆作为都统前往讨伐他,在蒲水交战。中军稍稍后退,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从两翼夹击(敌人),贼兵溃散,追击到手山北并打败他们。延琳逃进城中,挖掘很深的壕沟而自卫。孝穆(率兵)包围他们,筑起双重城墙,建起瞭望楼,使城内外不能互相联系,城中的人撤房屋以烧火做饭。延琳的大将杨详世等人擒拿着延琳来投降,辽东就全部被平定了。(孝穆)改任东京留守。他处理政事务求宽松简约,安抚并招纳流亡的人,那里的百姓感到十分安定。

重熙六年,(孝穆)被进封为吴国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八年,上表请求登记天下户口以平均徭役,(皇上)听从了这建议。从此征收赋税渐渐平均了,百姓十分高兴。九年,转任楚王。当时天下太平,人口增殖,皇上又年富力强,激昂地有了向南进伐之意向。群臣大多顺从皇上的旨意。孝穆劝谏说:“从前太祖向南征伐,以无功而结束。皇上的车驾刚刚回来,(南方的宋人)反过来攻打我们。从那以后兵祸连续二十多年,仅仅能够讲和,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南北互相通好。现在国家与从前相比,虽说富强了,但是功臣、老将大多已经过世。而且宋人没有罪过,陛下不应该放弃先帝订立的盟约。”当时皇上的主意已定,奏书上达没有回音。(孝穆)就以年纪老迈为借口请求辞官回乡,没被批准。十一,再次担任北院枢密使,改到齐国做王。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9

雷膺,字彦正,浑源人。父渊,金监察御史。膺生七岁而孤,金末,母侯氏挈膺北归浑源,艰险备尝,织纴为业,课膺读书。膺笃志于学,事母以孝闻。太宗时,诏郡国设科选试,凡占儒籍者复其家,膺年甫弱冠,得与其选,愈自砥砺,遂以文学称。丞相史天泽镇真定,辟为万户府掌书记。世祖即位,初置十路宣抚司,诏选耆旧使副子弟为僚属,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中统二年,斡林承旨王鹗、王磐荐膺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五年,调陕西西蜀四川按察司参议。至元二年,改陕西五路转运司谘议。四年,用兵于蜀,佩金符,参议左壁总帅府事,师还,升承务郎、同知恩州事。宪府表荐其能,遂入拜监察御史,首以“正君心、正朝廷百官”为言,又斥聚敛之臣不宜作相。十一年,加奉议大夫,佥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事,以称职闻。十四年,进朝列大夫、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膺出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十八年,转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以母老辞。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二十二年,丁母忧,去官。明年,起复,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时苏、湖多雨伤稼,百姓艰食,膺请于朝,发廪米二十万石赈之。江淮行省以发米太多,议存三之一,膺曰:“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时年六十二,即致仕,归老于山阳。二十九年,征拜集贤学士。成宗即位,朝会上都,召诸故老,谘询国政,膺为称首,多所建白。一日,延见便殿,奏对称旨,赐白玉带环一。明年,赐钞五千贯,进秩二品。大德元年夏六月,以疾卒于京师,年七十三。赠通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冯翊郡公,谥文穆。

摘编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

B.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

C.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

D.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江西/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掌书记。主要执掌府僚的文书等工作,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但北宋后期,掌书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金符。有两类释义,一是君权受命于天的凭证,二是古代帝王授予大臣的信物。

C.廪米。即指公家发放的粮食,又指官府按月向学员们发放粮食。

D.五千贯。指旧时的数量单位,一贯为一千钱,通常30吊为一贯,五千贯,即150000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膺年少有为。在艰苦环境下,雷膺刚满20岁,便通过自己的勤思进取,被丞相召至府中当掌书记。

B.雷膺不畏权贵。在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后,雷膺提出“正君心,正朝廷百官”的`建议,打击了朝臣与丞相,因此与人结下仇怨。

C.雷膺惩恶保民。元朝刚收回江南地区时,诸将竞相争功,不断残害百姓,雷膺见此状立马下令禁止。

D.雷膺为君重用。成宗刚即位时,雷膺是第一位被召请的人,并且雷膺死后还被追封为冯翊群公,并赐其谥号。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膺出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

(2)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

参考答案

4. A

5. D(在当时,一贯为20吊,故五千贯为100000吊,而非150000吊)

6. B(与人结下仇怨在文中无从体现)

7. (1)在当时,江南新归附于元朝,诸将争功,因为利益而俘虏百姓,经常刑罚无辜的民众,有时强使新入册的人民为奴隶,雷膺下令废止,被释放的民众数以千计。(三个关键词“是时”、“市功”、“强籍”各1分,句意通畅2分)

刺客列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篇10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乾曜第进士。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议大夫。景云后,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废射礼。乾曜以为:“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夫射者,别邪正,观德行,中祭祀,辟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递袭。比年以来,射礼不讲,所司吝费,而旧典为亏。臣愚谓所计者财,所亏者礼,故孔子不爱羊而存礼也。大射谓春秋不可废。”

开元初,邠王①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为王求才长史,太常卿姜晈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神气爽澈,占对有序,帝悦之,擢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累进尚书左丞。四年,拜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会帝东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师。治尚宽简,人安之。居三年,政如始至。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诏京兆督捕,获于野,榛死。吏惧得罪,乾曜曰:“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遂入自劾失旨。帝一不问,众伏其知体而善引咎。

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位侍中。建言:“大臣子并求京职,俊乂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诏可。乃以子河南参军弼为绛州司功,太祝絜为郑尉。诏曰:“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传》不云乎:‘范宣子让,其下皆让。’‘晋国之人,于是大和。’道之或行,仁岂远哉。令文武官父子昆弟三人在京司者,分任于外。”繇是公卿子弟皆出补。

帝尝自较其考,与张说偕赐。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诏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②自此始。东封还,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帝幸东都,以老疾不任陪扈。卒,赠幽州大都督。

乾曜性谨重,其始仕已四十馀,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尝廷议可否事,晚节唯唯联署,务为宽平惇大,故鲜咎悔。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 ①邠王:李守礼,唐高宗李治之孙,封邠王。②堂封:宰相的封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B.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C.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D.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解析:选D 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解析:选C “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源乾曜品性谨慎持重。为官四十多年,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以清廉慎重尽职敏捷闻名,皇帝亲自考核官员政绩,他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并因此受到奖励。

B.源乾曜忠心为国,积极进言。当时射礼废弛,他建议恢复射礼;大臣们的.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外放,他主动要求从自己做起,外放儿子。

C.源乾曜敢于担当。仗内白鹰丢失,属吏害怕获罪,他独自承担责任;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少有过失和让自己悔恨的事。

D.源乾曜执政重宽松简约。他做京兆尹时,自始至终坚持宽松简约的为政方针,百姓安定,社会和谐。

解析:选C “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错,原文说的是“晚节唯唯联署”,意思是晚年时不敢承担责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5分)

译文:

(2)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5分)

译文:

答案:

(1)皇上仁慈圣明,不会因为失去畜养的玩物而定罪,假如因此获罪,我一个人承担。(得分点:“畜”“苟”“戾”“专”各1分,

句意1分)

(2)源乾曜身为百官榜样又谦逊礼让,不但已经请求任命他的儿子为外官,而且又降低品级。(得分点:“庶寮”“让”“外”“下迁”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源乾曜考中进士科。神龙年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巡视江东考察官员,奏报考核成绩最好,很快升任谏议大夫。景云年以后,公卿百官在上巳日、重阳日废除射礼。源乾曜认为:“圣王教化天下,必须制定礼仪来端正人心。君子三年不遵守礼仪,礼仪必定破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定崩溃。古代选择士人,先看射礼,不是为了一时取乐。射是为了区别邪正,观察德行,应和祭祀,退却敌寇,古代的先哲圣王无不相继承袭。近年以来,射礼废除,有关部门吝惜费用,而使得旧典亏缺。我认为有关部门所计较的是财,所亏欠的是礼,因此孔子不爱羊而保存礼。大射之礼是四季不可废弛的。”

开元初年,邠王府属吏犯法,唐玄宗诏令左右为邠王寻找能胜任长史的人,太常卿姜晈推荐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源乾曜神气清爽,对答有条有理,皇帝很高兴,提升他为少府少监,兼任邠王府的长史。几次晋升任尚书左丞。开元四年,授任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适逢皇帝东巡,任命源乾曜为京兆尹留守京城。政事崇尚宽松简约,百姓安定。在位三年,政令始终如一。仗内的白鹰因放出去而丢失,皇帝下令京兆督促捕捉,在郊野找到,挂在荆棘上死掉了。属吏害怕获罪,源乾曜说:“皇上仁慈圣明,不会因为失去畜养的玩物而定罪,假如因此获罪,我一个人承担。”于是入朝自我劾奏违背圣旨之罪。皇帝一概不责问,大家都佩服他知大体又善于承担过失。

开元八年,源乾曜又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升为侍中。他建议说:“大臣的儿子都要求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出任外官,这不是公平施予之道。臣的三个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请求外派两个儿子补任外官,来表示从近臣开始实行。”皇帝下诏同意。便以他的儿子河南参军源弼做绛州司功,太祝源絜做郑尉。皇帝下诏说:“源乾曜身为百官榜样又谦逊礼让,不但已经请求任命他的儿子为外官,而且又降低品级。《左传》不是说吗:‘范宣子谦让,他的部下都谦让。’‘晋国的人民,于是非常和睦。’大道如果实行,仁义怎能远呢?命令文武百官父子兄弟三人同在京城任职的,要分任外官。”由此公卿子弟都离开京城补任官职。

皇帝曾亲自考核官员政绩,源乾曜与张说一同受到赏赐。当时议论者说:“宰相同国家休戚与共,不敬重恩宠就无法督促建立功业。”皇帝于是下诏中书、门下都享用实封三百户,堂封从这时开始。东封泰山回朝,源乾曜任尚书左丞相,兼任侍中。皇帝前往东都,源乾曜因为年老有病不能陪同扈从。去世,追赠幽州大都督。

上一篇:04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体会下一篇:课文淡雅百合的阅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