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科普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免疫规划科普(共8篇)

免疫规划科普 篇1

一、疫苗接种常识及政策

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菌的物质,叫做抗体。针对不同的病菌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或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有效成份)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国家免疫规划

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温总理提出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项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14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疫苗分类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将我国免疫预防使用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二类疫苗包括: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细菌性痢疾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等。

流动儿童该在哪儿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以下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孩子接种疫苗,家长须知什么?

●从儿童出生后,家长/监护人就要按照疫苗的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去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到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由取得合格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接种。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1、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

2、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

3、如果孩子在前一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了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要告诉医生。

4、接种前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以便挽袖子接种疫苗,也不会摩擦接种部位的皮肤。

5、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防止出现因饥饿和过度疲劳发生的晕针现象。

●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1、在接种疫苗前,儿童家长/监护人一定认真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情况,并在接种前向医生介绍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证”后,才能接种。

2、接种疫苗后,①要在预防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后再离开接种场所。②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前后半小时不宜喂热食及哺乳。③少数儿童在接种后数小时会有低热,或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痒等一般反应。④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热敷,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⑤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12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⑥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触痛、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般反应如何处置?

部分小孩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小孩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

二、儿童免疫预防常用疫苗

卡介苗

预防的疾病: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

疫苗效果:卡介苗在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对危及儿童生命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卡介苗的保护率约在80%,保护作用可持续10-15年。因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在结核病中、高度流行区,新生儿应尽早接种卡介苗。

接种程序免疫程序:出生时接种1剂次。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包括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接种反应:一般无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也较轻微。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流出一些分泌物,一般8~12周后结痂,留有一个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卡介苗是需要皮内注射的疫苗。皮内注射技术较难,不易掌握。有时儿童哭闹也会造成将卡介苗注入皮下。局部反应会稍重一些。

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

预防的疾病: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

疫苗种类与效果:目前,使用的脊灰疫苗有脊灰减毒活疫苗和脊灰灭活疫苗2种。接种3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后,95%以上的受种者能产生免疫力,脊灰减毒活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可维持终生。有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禁忌证者,特别是免疫缺陷者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以考虑使用脊灰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脊灰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出生后2、3、4月龄各服1剂,并于4岁时加服1剂。脊灰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出生后2、3、4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

已接种过OPV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原则上不推荐使用IPV。如部分使用IPV,建议第1、2剂次优先使用IPV;其余剂次用OPV,并按OPV的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

接种部位和途径:脊灰减毒活疫苗为口服制剂;脊灰灭活疫苗为注射剂,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婴幼儿,最好选择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包括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一般不需要处理。注射灭活脊灰疫苗时,有些儿童注射部位会出现一些红肿现象,2-3天可自行消退。

百白破联合疫苗

预防疾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疫苗种类与效果:百白破联合疫苗有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两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又分为两组份和三组份两种,三组份含百日咳杆菌粘附素(PRN)成分,能提供更高的保护效力和更长的保护时间。据有关资料报道,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且症状轻微。为此,我国从2008年起逐步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取代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免疫程序:共接种4剂次:出生后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18月龄加强1剂次。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 对该疫苗的任何一种成份过敏者或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不能接种。

接种反应:少数会有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反应。干热敷有助于硬结的消退。发热常发生在接种后6~8小时,一般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联合疫苗)预防的疾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疫苗效果:麻腮风联合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儿童接种疫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注射1剂次可预防3种疾病,既提高了免疫效果,又减少了多打针次的痛苦。

免疫程序:出生后18~24月龄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 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新霉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免怀孕。

接种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可出现注射部位疼痛,2~3天内自行消失。1~2周内,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少数人可出现皮疹,多发生在接种后6~12天。可有轻度腮腺和唾液腺肿大,可对症处理。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预防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

疫苗种类与效果: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基因工程疫苗,有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3种。接种3剂次后,95%以上的受种儿童会得到保护。

免疫程序: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是0、1、6月,全程共接种3剂次。3剂次接种的时间分别是: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出生后1个月接种第2剂次,出生后6个月时接种第3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 禁忌证:发热、有中重度急性疾病的患者要缓种,等身体状况改善后再接种疫苗;接种第1剂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不再接种第二剂。

接种反应:很少有不良反应。一般见到的不良反应是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出现疼痛或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消失。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流脑疫苗)预防的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疫苗的种类与效果:目前我国生产的流脑疫苗有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两种,均为多糖类疫苗。接种2剂次免疫力可维持3~4年。因此需要再加强免疫2剂次。

免疫程序:出生后6月龄接种第1剂次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间隔3个月后接种第2剂次,3岁和6岁各接种1剂次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注意事项: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接种后反应轻微,少数出现局部红肿、硬结、发热,1~2天可自行消退。

乙型脑炎疫苗(简称乙脑疫苗)

预防的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疫苗的种类与效果:我国使用的有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简称乙脑灭活疫苗)两种。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免疫程序: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接种第1剂次,2岁接种第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2岁和6岁时各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不良反应较少,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1~2天可自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主要包括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等,少数人可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

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

预防的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

疫苗种类和效果:目前使用的有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简称甲肝灭活疫苗)两大类,两种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免疫程序: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两剂次间隔≥6个月。

接种部位和途径:甲肝减毒活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灭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为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妊娠期妇女;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接种反应: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个别出现低热、头痛、乏力或接种部位红、肿、痛等反应,一般1~3天自行消失。偶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后局部反应轻微,多为疼痛,偶有红肿、硬结;全身反应可能有头痛、发热、恶心等,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自行缓解。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对症治疗。

流感疫苗

预防疾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疫苗的种类和效果: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3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推荐疫苗的成份,一般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份。建议每年接种1剂次。

免疫程序和剂量: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次,0.5ml/剂;6个月~35月龄儿童接种2剂次,0.25ml/剂,间隔4周。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或深度皮下注射。

注意事项:裂解疫苗免疫原性优于亚单位疫苗,是全球用量最多的流感疫苗。禁忌症包括已知对疫苗的一个或多个成份(包括疫苗的活性成份和辅料)过敏者,特别是对鸡蛋蛋白超敏者;患有高热性疾病或急性感染者。

接种反应:注射部位短暂的轻微疼痛、红肿;接种后可能发生低热、不适。一般只需要对症处理,不会影响疫苗效果。对鸡蛋蛋白高度过敏者可能发生急性超敏反应。

水痘减毒活疫苗(简称水痘疫苗)疫苗的分类和效果:水痘减毒活疫苗。

免疫程序:12个月~12岁儿童接种1剂次;13岁及13岁以上的个体需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6~10周。

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注意事项:接种后1个月产生抗体。

患有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儿童、接受免疫球蛋白或输血治疗的儿童应推迟3个月接种。淋巴细胞总计数少于1200/mm3或表现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已知对新霉素全身超敏者、妊娠妇女禁用。免疫后3个月应避免妊娠。

接种反应:接种部位有红、肿、痛,少数有发热,有的接种后6周之内皮肤上会有水痘样皮疹。

人用狂犬病疫苗 预防疾病:人狂犬病

疫苗的种类和效果:目前我国有纯化地鼠肾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和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等。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儿童可在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免疫程序:暴露前的免疫程序: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长期与动物接触的人,完成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暴露后免疫程序:0、3、7、14、28天各接种1剂次。

注意事项:如不慎被疑似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要及时到有资质的医疗单位进行暴露后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

接种反应: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过性轻度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反应严重时,请及时对症处理。

肺炎球菌疫苗

预防疾病:预防部分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疫苗种类和效果:1.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目前全球上市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有7价、10价、13价等,对于覆盖的血清型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目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已在国内注册使用。

免疫程序:7价肺炎结合疫苗的免疫程序是:3~6月龄婴儿接种3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12~15月龄再接种1剂次。7~11月龄婴儿基础免疫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12月龄后再接种1剂次。12~23月龄儿童接种2剂次,间隔≥2个月。2~5岁儿童接种1剂次。

接种部位和途径:婴儿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禁忌证: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发作期应暂缓接种疫苗;对白喉类毒素过敏的儿童禁用该疫苗。

接种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不能代替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接种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或肿胀、疼痛或触痛,少数儿童接种后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上述反应多为一过性,可很快恢复。

2.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免疫程序: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1剂次。接种部位和途径:上臂三角肌,皮下或肌肉注射。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23价肺炎疫苗不推荐再次接种。

接种反应:注射局部疼痛、红斑、硬接、肿胀,少数人可出现发热、虚弱、乏力、头痛等。上述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而且为一过性的。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简称Hib疫苗)预防疾病: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引起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包括肺炎在内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免疫规划科普 篇2

1 场馆建设成果

1.1 健全完善老馆公共基础设施, 场馆环境明显改善

(1) 对文物及老旧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在上级有力支持下, 我馆斥资180余万元对惠宇楼、卢作孚旧居、生教楼以及沿街围墙、门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投入100万元实施并完成了地质楼抢险加固修复工程;委托编制完成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启动了旧址基础设施建设。

(2) 展陈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改造并利用原脊椎动物陈列大楼部分场地, 开设地矿标本临时展示区, 并增设了大型地矿标本室外展示区1处, 共展出地矿标本395件 (套) 。同时, 进一步完善引导说明系统, 对园区内陈列的大型地学标本, 如巨型木化石、岫玉、彩玉等设置中、英文解说文字, 共新增科普及导览标识120件。

(3) 消防安全系统进一步完善。更换了部分电路, 实施了安全技术防范工程, 建成视频监控镜头52个, 红外对射38对 (5个周界) , 红外双鉴65个, 玻璃破碎42个, 防抢按钮24个, 广播11个, 拾音器30个, 门磁开关32个, 巡逻系统20个点, 并设立了报警监控室、中心控制室, 增添了自卫器具、通讯工具, 使展厅、库房及文物建筑等安全防范能力有较大提高。

(4) 配套服务设施设备进一步健全。我馆加大了对馆区讲解服务、绿化环境、卫生保洁等设施设备的投入。添置自助语音导览器50套、行李包寄存柜2套、环卫设施20套、观众休息座椅40张、空调21台、除湿机10台, 并新增饮水机、轮椅、婴儿车等配套设备, 进一步完善配套, 提升服务。

1.2 围绕新馆建设为中心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科普基础设施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要求以及4A级景区标准建设。

(1) 科普场馆规模进一步扩大。新馆土建施工单位于2009年底进场。通过不懈努力, 目前土建工程接近尾声, 进入设备安装和室内外装修阶段。新馆占地面积18,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经过多次进行展区设计、功能分区调整等工作, 使展厅面积增至16, 252平方米, 展陈规模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2) 陈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经反复修改、完善陈列大纲, 研讨、深化展教理念及展陈设计, 并通过分段式招标征集展陈方案, 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新馆《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山水都市》6大板块组成的基本陈列, 使展陈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3) 展教空间、手段更加多样化。一是配合建设期业主建好临时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展览教育场所, 加强多媒体及互动展项的研发, 实现展陈方式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二是配合编制完成了前广场绿化方案, 启动了广场建设, 全力打造“馆园合一, 融入自然”项目特色, 使科普空间将从室内延伸到室外。

2 人员队伍建设

2.1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力度, 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1) 引进人才。自命名以来, 我馆根据建设需求先后引进博士3名, 硕士6名, 学士12名, 使专业科普人员数量达到49人, 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74% (其中, 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以上的45人, 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68%) , 进一步加强本馆科普、公众教育力量。

(2) 拓展志愿者科普队伍。一是结合我馆科普活动的开展, 在高校及社会中吸纳高素质的义务讲解员、科普志愿者, 保持了大学生志愿者年均60人以上。二是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 并充分发挥“重庆自然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力量, 举办讲解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升志愿者队伍科普水平。三是积极与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后备科普力量。

(3) 加强员工培训。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员工科普能力培训。先后选派出2人出国考察培训, 7人进行专业培训及交流学习, 26人次参加科普理论研讨会及全国性学术会、学会理事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送出6人挂职锻炼、1人支教;委培研究生1名;5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馆内授课并指导工作, 活跃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2.2 扩充科普协作单位, 有效促进专业交流和学习

(1) 加强馆校合作。我馆充分各大、中、小院校资源, 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并将学生志愿讲解、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的范畴, 使学生成为普及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的有生力量。目前我馆已与朝阳小学、西师附中、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学校、内江师范学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馆校合作”关系。

(2) 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已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 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 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 提升我馆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 科普工作及成果

3.1 开展重大科普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

(1) “世界地球日”活动多措并举, 反响良好。一是策划并实施了“地层百页书——恐龙及古生物化石展”, 进行骨架模型展示及恐龙装架、制作等科普知识咨询。二是按照国土资源办公室要求, 策划了《走进科学殿堂, 保障科学发展专题展览》地球日专题展板。三是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或广场设立联合宣传点, 开展“恐龙模型DIY制作”互动项目。四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 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活动期间制作展板21块, 悬挂横幅3条, 发放宣传单150份, 发放宣传礼品1300份, 接受咨询群众5000余人, 全部受众约4万人。有效宣传地学知识, 普及地球保护观念, 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 “科技活动周”多方合作, 成绩显著。一是开展了“龙腾渝州”——重庆自然博物馆龙年恐龙科普活动。二是在朝阳中学、珊瑚中学举办了“走进民众、科普惠民”科普系列讲座。三是联合西南大学“作孚学社”开展了“文化北碚, 灵韵山水”讲解大赛。四是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技辅导团, 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 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 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 “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 并开展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 与远古生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古生物化石进校园, 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 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 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全部活动受众约3万人, 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 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3.2 开展日常科普活动, 打造科普精品

(1) 进一步加强免费开放。为充分发挥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职能, 我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等手段, 扩大免费开放。先后招聘讲解员9人, 培养义务讲解员200余名, 累计讲解1500场以上, 保证年均免费开放300天以上, 馆区接待观众12万人以上 (其中, 2009年120, 124人, 2010年128, 653人, 2011年190, 016人) , 年均接待人数较命名前一年增长了46.2%。

(2) 开展社会化国土资源科普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了“社区科普惠民”计划, 以科普长廊、科技巡讲、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矿产资源、土地保护、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等科学知识。二是配合“科普下乡”活动, 送展览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到基层等。策划推出了《低碳家庭》、《泥石流灾害防治》《恐龙的身世》《奇异的石头》等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的小型展览, 并采用直接送展和向各区县配发展览光盘的方式联合送展。仅2010年一年就高质量完成152场送展下乡任务, 接待观众123, 420人。

(3) 开展国土资源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一是与各大、中、小院校建立联合机制, 举办国土资源知识竞赛、资源环境保护征文比赛、讲解大赛等活动共8次, 并设立奖项, 激发学生对国土资源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针对青少年创建了“惠宇大讲堂”, 年均举办低碳环保、宝玉石鉴定等相关科普知识专题讲座5次以上, 有效促进学生对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探索、学习。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 通过搭建自然课堂, 开展学生科研课题辅导、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 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 并把地学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4) 利用馆藏古生物化石优势, 打造科普展览精品。我馆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 实施“走出去”战略, 送展览出馆门、市外、境外, 拓展科普展览渠道。命名以来, 共举办各类主题鲜明, 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的古生物化石及地矿标本展览28次, 接待观众约500万人次。其中, 2009年举办的《地球王者——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展》集中、完整地展示了侏罗纪时代恐龙群体的生物特征、价值、面貌, 内涵丰富、颇受好评, 并在“2008-2009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10年与重庆科技馆联合打造的《聆听恐龙的呼唤——大型恐龙化石展》, 集中展示各类古生物化石精品125件, 其中完整的恐龙骨架28具, 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 (室内3200平方米, 室外1800平方米) , 将我国恐龙展览的规模和档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在杭州西溪湿地举办的《自然结晶湿地精华——地矿标本展》再次丰富了科普展览内容, 掀开了国内矿物晶体流动展览新的一页。

(5) 建立合作机制, 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加强馆校合作, 以校园科普展览、讲座、竞赛为载体, 推进科普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市局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单位的联合, 争取专项经费, 开发、推广并实施科普项目。目前, 我馆联合区地震局申请共建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已获批前期启动经费。三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 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3 加强科普研究及科普作品创作, 丰富科普成果

(1) 科普研究成果显著。一是完成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綦江侏罗纪木化石群及其埋藏环境研究》项目。二是成功申报了财政部专项《国土资源知识公众化传播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土壤类展教系统研制与展教系统试点建设》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的项目《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在珊瑚识别中的应用》2项重大科研项目。三是主持或参与各类调查、研究项目共计24项, 编制研究方案2个。四是发表研究论文83篇 (核心期刊20篇, 国外期刊11篇) 。

(2) 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一是为纪念建馆八十周年并配合《地球王者——侏罗纪恐龙化石大展》的举办, 编创了《地球王者》科普图册, 充分展示我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精品, 并推介、普及科研成果及科普知识。二是筹备出版《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矿标本精品图册》和《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标本精品图册》, 目前已完成235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的拍照、图片加工及信息完善。三是积极筹备《恐龙化石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影视作品, 宣传普及地学及国土资源科普知识。四是开发了恐龙蛋及恐龙头骨模型等纪念品, 并深受大众喜爱。

4 近期发展规划

坚持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工作计划2009-2010年》、《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十二五”科普工作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 加强基础设施、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等工作, 有效提升科普能力、研发能力, 实现对老馆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 并围绕新馆建设, 丰富了展陈设备及形式, 提高人才总量、整体素质, 丰富科普活动, 提升科普创作能力, 较好的实现了科研项目的转化, 努力使硬件、软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 推进新馆建设, 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是推进主馆建设, 早日开馆, 实现场馆规模进入全国前列。二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 充实新馆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展示内容, 并认真实施布展工程, 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三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全面提档升级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 达到现代化标准。四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 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 实现展区空间的进一步延伸。

(2)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 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 招聘充实技术能手, 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国土资源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 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以上。

(3) 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及形式, 增强传播及公众服务能力。一是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社会活动为基础, 举办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科普征文、摄影、绘画等活动, 丰富国土资源科普内容。二是充分利用“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优势, 与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 共享科普资源, 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报道宣传, 扩大影响。

(4) 打造地球科学领域科研平台, 提升我馆的科研、科普能力。一是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 提升科研水平。二是依托新馆设立重点实验室, 搭建古生物化石研究修复、地矿标本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 提升研发能力。三是强化国土资源的内容和特色, 多挂牌, 有效整合科普资源, 为开发、实施科研项目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四是加强科研项目的转换, 做好旅游开发、产品开发, 创建品牌, 着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自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 一直把充分发挥科普基地职能、促进地学科学普及、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建设国土资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 并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 制订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科普设施、提升科普能力, 在基础设施、人员队伍、科普研究及活动等各方面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成效。

免疫规划科普 篇3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影响因素;对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现有流动人口2.61亿。未外来人口的增多势必引起流动儿童的增加。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居无定所,难以管理。加之流动人口经济状况较差,自我保健意识差,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各地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接种率仍然无法提高,导致流入地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病率上升【2】。

1 影响因素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1.1.1相关部门对所辖区域内流动儿童掌握登记不全,不能及时地提供流动儿童的准确信息,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不力,使有些流动儿童无法享受国家免疫规划服务。

1.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备不足,专业人员不足,设备陈旧,经费不能足额到位等。

影响了整个地区主动服务流动儿童的质量。

1.2 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问题

1.2.1 政府对流动儿童的管理重视不够 当前采用传统户籍制人口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需求,不能正确的反映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原因在于各部门没有明确责任,缺乏协调,造成流动儿童管理上处于无序状态.同时儿童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免疫接种的服务质量和保障健康的程度【3】。

1.2.2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认识不足 流动儿童的家庭不少为收入水平低下或居无定所无固定职业的家庭,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防病保健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儿童漏卡漏种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各地区流动人口具有的特点【4】。

1.2.3 宣传工作不到位 对预防接种知识没有进行广泛和深入持久的宣传。

1.2.4 基层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服务不到位。

2 管理对策

2.1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要遵循“政府参与,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法制保障”和对流动儿童实行现居住地管理的原则,对不同地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采取强化工作措施,同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政策,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重视和支持,保证免疫规划人员,经费,设备到位。加强政府部门的督导管理,将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儿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方案,协调好教育,公安,计生,妇幼保健,街道,居委会,卫生等部门。,保证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减少流动儿童接种的空白点。

2.2 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除开展常规的4.25宣传,强化宣传,要根据流动儿童的特点,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利用广播,报刊,宣传单,告示,标语,短信平台等形式传递信息,多方位,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知晓率和主动接受免疫接种意识【3】,共同做好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2.3 加强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 推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高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确实的保障,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各级流动儿童管理网络系统,加强流动儿童调查摸底,查漏补种工作,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把补种作为常规管理工,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质便利的接种服务,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2.4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 对居住2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接种证者同时建立.补办接种证,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待遇。居住2个月以下的儿童办理临时接种证,促使流动儿童及无证者主动到本辖区免疫预防接种门诊补种疫苗。

3 讨论:

免疫规划工作是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自从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以来,许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逐年增长,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上升,这些人流动性强,信息难以掌握,.由于多元因素的作用,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预防接种水平存在极大差距,甚至削弱当地人群的免疫屏障,导致流入地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上升,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已成为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不及时,不到位,直接造成了许多地区计免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成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给目前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力,因此必须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讓适合年龄的儿童能够及时.规范的进行预防接种,达到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及时发现计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完善的外来流动儿童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华,计划免疫工作中流动儿童的来源。临床与实验医学杂志.2010.10(23).289-288.

[2] 梁发波;石志刚.浅谈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中国医疗前沿,2009.22(10)348-349.

[3] 张苹,姚经建,孙兰,等.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综合防治现状及对策.中国初级保健.2008.22(2):51-53.

免疫规划科普 篇4

陈恢彪,男,46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现任四十七团党委常委、第十四师沙海农业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副处级)。

陈恢彪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农业生产技术员、农业科副科长、科技办主任、副团长等职务,主管农业、科技、水利等工作,他的工作与科技工作紧密相连,多年来,他以积极进取、严谨细致的精神致力于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多次受到兵团科技局和十四师的表彰,被当地干部职工赞誉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一、依靠科技,调整结构,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

他工作的单位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的面貌得到转变。他刚到四十七团的时候,团场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棉花、粮食等作物,这些作物单产低,收入差,职工生活困难。面对这种情况,陈恢彪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找出了具有本团特色的优势产业林果业——红枣,经过几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红枣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1994年的100多亩增加到了2014年的2.3万亩,红枣产量增长到16760吨,2012—2014年年均增长21%,2014年生产总值13296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140万元,增长15.71%,实现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6672元,增长到2014年15000元,年均增长22.45%,红枣生产在团场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团场职工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状况不断改善。陈恢彪同志从实际出发,把压力变为动力,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市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

三个原则和“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旋律,以培植林果业和畜牧业两大新的支柱为重点”的“四以”方针,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抓好科技示范,提高科技水平

多年来,陈恢彪同志坚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推行红枣模式化培训技术、农业新科技、节水灌溉技术、黄沙栽培番茄示范基地等,改变传统粗放种植为科学种植,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围绕优质高效科技,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我团现有红枣面积2万多亩,已经有3000亩通过了精品园建设验收。推广节水灌溉面积2.8万亩,占全团灌溉总面积的80%,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全团树立林、牧、农科技示范户600多户,通过示范引导,从而达到以人带点,以点带面,依次辐射全团,整体推进,在林果业上形成具有本团特色的发展思路,使全团的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规范科技管理

2012年以前在枣树修剪方面,显得杂乱无章,不利于枣树的生长和田间作业。在这个情况下陈恢彪同志经过研究分析发现 “小冠疏层型”和“开心型”两种模式能够使树体层次分明,通风透光性良好,得到全团职工的一致认可,使这两种枣树修剪技术得到普及。

四、强化科技培训,提高职工科技素质

在陈恢彪同志的带领下,我团每年对农牧民进行现场培训不低于八次,主要培训红枣修剪、摘心、抹芽、保花保果、水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红枣品质。利用“科技之冬”和农闲时节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全团农牧民进行实用技术

培训40次以上,受训人数达2000人次,农牧民技术员达300多人,以此带动全团红枣产业的发展。通过科技开发和生产实践,积累了大量而宝贵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为今后四十七团特色红枣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政策,陈恢彪同志多次组织团场职工干部到设备技术比较先进的团场进行参观考察,学到的很多先进的生产经验技术在我团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与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邀请两座学校的科技专家来考察指导工作,举办科技讲座和交流会等,使我团有机会与外部进行科技交流,并能够获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补充。

四、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三年来,为了增大我团的科技普及力度,加强团场职工的知识补充,扩大技术人员队伍,在陈恢彪同志的组织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逐年不断增加,2012年投入科普经费4万多元,2014年投入科普经费将近6万元,未来三年计划投入科普经费2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购买红枣修剪工具、包装、媒体宣传、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等。

五、增强科研攻关,解决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瓶颈问题

四十七团位于极度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是红枣种植的理想地区,但是成活率低是红枣建园的瓶颈问题,该同志参与完成的红枣直播建园技术推广项目提出的红枣生产技术规程,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干旱沙漠地区红枣造林建园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解决了红枣建园难的关键性技术问题。2012年在四十七团防沙治沙示范试验基地建设工程中被兵团第十四师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

师科学技术进步奖。在种树防沙的过程中有效地扩大了新疆的红枣种植面积,对新疆的防沙治沙,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创造性解决了红枣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2011年新疆大面积发生红枣褐斑病危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挫伤了枣农的生产积极性,使红枣产业的发展进入瓶颈。对此,四十七团与塔里木大学合作开展红枣褐斑病预防研究工作,陈恢彪同志总结出了红枣褐斑病防治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解决了南疆红枣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2012年在红枣褐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工程中被兵团第十四师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科学技术进步奖。在枣树生长的过程中有效地消除了红枣褐斑病,提高了红枣产量和质量。

他将农业技术开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推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该同志总结的红枣直播建园技术和红枣褐班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得到了广阔的应用,目前在兵团第十四师推广应用17多万亩,并在全兵团及周边红枣种植区得到了推广应用,现在普及推广面积达到100多万亩。

六、引进新技术设备和新作物品种

我团地处南疆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面对这种情况,陈恢彪董事长引进温室水肥一体化设备七套,对七连设施大棚进行现代化改造。这样节水率达到50%,节肥20%—40%,节药15%—30%,改变生态环境并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大降低了设施大棚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引进使我团的农业发展方式得以转变,综合的生产能力 得

以提高,抗旱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我团的农业产业向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兵团红枣的种植量越来越大,产量以翻番的形式连年发展,红枣的价格连年下滑,严重打击了枣农的生产积极性,职工的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面对这种情况陈恢彪同志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指导我团青年民兵连引进苹果新品种——红富士,改变了我团“一枣独大”的局面,使我团的农业种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七、克服育苗技术难题

在陈恢彪同志的带领下开展矮化苗木试验40多万株,建设苹果、山楂、风景树等苗圃地300余亩。克服了育苗建园技术难题,打破了我团种树只能购买种苗的局面,进一步降低了我团农业种植成本,使我团的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

现如今,第十四师沙海农业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在陈恢彪董事长的带领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使我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使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并为全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富裕夯实了基础。

陈恢彪同志十几年来如一日,他不懈努力,不断进步,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他把职务、权力都看作自己的责任,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勤奋务实的作风,坚持依靠科技、联系群众、服务于群众,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为广大群众通往致富之路架起了一座雄伟大桥,不愧为群众的好干部、好领导、好党员,不愧为新时期科技普及工作的好带头人。

个人科普工作规划(2015-2017年)

1994年以来,陈恢彪同志在兵、师、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在以后科普工作中做好带头人,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特制定2015-2017年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切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狠抓发展,扎实工作,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创建科普示范团场,努力实现“工业强团、农业富民”战略,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新知识,提升工作水平。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功底,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学习好党的科技工作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抓好对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等。总之,要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提升素质,增长才干。

2.提高四种能力。即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使之为科普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强服务意识。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克服行政化倾向,树立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强化服务意

识,完善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科技服务,加强组织建设。

作为科技带头人组织联系全团技术员,建立全团技术员联络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员下连队指导田间作业,进一步抓好三农工作,服务三农,积极争取团党委的支持,为各村配备专职工作联络员,并落实相应的报酬待遇,推动我团科普工作向全面发展。

(三)开展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素养。

1.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积极组织农技、法律、计生、民政、国土和水利等部门开展科普知识咨询宣传服务活动,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围绕服务三农设立集中宣传点,发放农业技术资料、现场咨询、展示挂图等,让我团“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2.为使各连队科普活动进一步开展,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团各连队开展“一站、一栏、一员、一网”工作的意见精神,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认真落实好各连队的“一站、一栏、一员、一网”工作,确保科普活动站的科普宣传栏牌子、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网络图等上墙,互联网设备齐全,为正常开展基层科普工作提供平台。

3.发放科普书籍。向各连队发放科普书籍,同时结合宣传栏内容,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广大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和科学生活水平,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团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团场农业技术水平。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篇5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

免疫规划整改报告 篇6

预防接种工作整改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率和合格率,我院及时召开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会议,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就目前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1.部分儿童出生后免疫力低下,平时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造成疫苗暂缓接种儿童较多。

2、因部分家长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导致计划外生育现象存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意识较差,认识不到位,导致儿童未按免疫程序接种。

3、由于乡村医生对流动或外出儿童底子不清,住的时间也比较短,导致上报不及时,儿童疫苗没有接种或接种不及时。

4、由于接种人员或乡村医生对部分儿童管理不够严格或不够规范,接种通知单发放不及时,导致疫苗接种延迟。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1.召开所有与预防接种有关人员会议,明确接种操作规范和工作责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2.对于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凡是通知未来接种的儿童要求分管领导和包片人员亲自进行督导。

3.增加乡村医生预防接种劳务费,工作比较好的,适当奖励,对于工作落后的进行处罚。

4.包片人员实行包片包干,工作完成情况与工资挂钩,工资完成较突出实行奖罚分明。

5.争取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接种率和合格率,按时达到县卫局的要求。

渔沃卫生院

论免疫规划工作中政府的作用 篇7

1 政府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

1.1 从法律角度讲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对预防接种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 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免疫规划, 多次将免疫工作有关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 使之成为一项各级政府的行为。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 免疫规划曾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配置、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下降。根据以往开展的成本和投入调查结果, 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到总投入的1/3, 基层预防接种依靠创收以弥补其收支差, 计划免疫平均有近65%投入来自创收, 乡级和村级来自创收的比例分别达到近80%和70%[1,2,3]。由于政府不能发挥主渠道投入作用, 部分地区预防接种工作滑坡, 接种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发现27%调查县 (74个县) 儿童在12月龄内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85%[4], 工作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投入得不到保证, 降低服务质量。

1.2 从建立和完善免疫规划体制来看

目前, 在世界各国范围内, 儿童的预防接种已成为公民生存权的一部分, 各个国家因其国情或国力的不同, 无不对国民的预防保健担负着或多或少的责任, 由公共财政支持预防保健制度的运作。显然, 儿童的预防接种也是全体国民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按照现代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观点,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 市场的自利取向决定了它无法提供预防保障方面的服务。因此, 政府必须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5]。在条例实施以前, 中国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37个国家和地区中惟一收取预防接种服务费的国家, 收取预防接种服务费, 虽然能部分解决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劳务报酬, 但在贫困地区, 公众支付能力有限, 会导致部分儿童因经费问题而不能接种计划免疫疫苗。免疫规划是我国政府对广大儿童实施公共卫生职能和提供最基本的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方面, 因此, 政府要对免疫规划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并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1.3 从免疫规划工作的多年实践来看

能担当此重任的唯有政府。60年代我国开展种痘运动消灭了天花。1978年, 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计划免疫, 加强了计免在组织建设、管理、目标制定等方面的工作。l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 第十二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计免被纳入国家法律。进入90年代, 我国计免工作从以消除脊灰为重点, 转入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阶段, 李鹏总理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对文件中规定的目标向国际社会做出了承诺。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区, 中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6], 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人类公共卫生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 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总之, 在20余年的时间里, 中国成功地实施了儿童计划免疫规划, 使儿童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甚至达到控制、消除与消灭, 有力地保障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 免疫规划的提高和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2 政府在免疫规划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途径

2.1 政策保障

在《条例》实施以前, 虽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但由于缺乏法律细则, 可操作性不强, 免疫规划还主要是依靠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干预和行政政策实施的,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给免疫规划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资金来源不稳定、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政策缺乏稳定性和延续性等。《条例》的贯彻实施, 完善了政府对预防接种的保障制度, 严格规范了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行为, 改革了现行的疫苗流通体制, 强化了冷链管理, 完善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制度。加强对免疫规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使其走上健康有序、制度规范、依法管理、提高水平的新路子, 真正用法律促发展, 用法制保稳定, 努力保证免疫规划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 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广西开展了“123456”工程探索贫困地区计划免疫运转模式[7], 运用政府的力量对计划免疫工作薄弱的区县实行黄牌警告制度。重庆市以市政府领导和区县政府一把手签订免疫规划目标责任书的方式, 把免疫规划当作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政策方面给予了保证。

2.2 加大对免疫规划保障的财政投入

为很好促进免疫规划可持续发展, 及时建立适合的免疫规划筹资机制显得迫在眉睫, 这既要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 又要动员各方, 建立多层次的筹资体系。因此, 政府应当把解决免疫规划经费为重点,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分配政策对卫生资源进行总量和结构调节, 加大对免疫规划发展的投入。 (1) 进一步明确政府投入职责, 按照《条例 》规定, 省级财政应当对购买、运输第一类疫苗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并保证本行政区域内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冷链系统建设、运转, 还应对困难地区的县级政府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预防接种所需经费, 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和其他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2) 中央财政应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预防接种扶持力度, 根据其他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 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政府提供全部或大部分经费开展免疫规划。由于免疫规划具体实施在县、乡、村级, 县级财政会承担相当比例的费用, 贫困地区可能难以承担, 中央财政应帮助解决这些地区的工作实施经费。从2004年起, 中央财政就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予以接种每剂次1~2元的方式给予补助, 在《条例》出台后, 这不仅解决了各级地方政府经费不能及时落实的窘况, 也弥补了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经费投入的不足。 (3) 妥善解决基层的预防接种补助经费, 有关调查表明, 乡级防保人员待遇普遍不落实, 村级接种人员没有来自政府的报酬, 这导致部分乡村医生缺乏积极性, 不愿承担预防接种工作, 严重影响各项措施的落实。要落实好免疫规划全免费的政策, 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共同对乡村级工作人员提供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4) 要强调多元投入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疫苗可以用来控制相关疾病, 仅靠各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要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各组织的合作, 通过国家的投入, 引导国际组织、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 尤其是在发达地区提倡和开展社会捐助行为, 给予捐助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 以充实免疫规划经费。

2.3 加强组织引导, 完善和强化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构建免疫规划保障制度是一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确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实施免疫规划的工作机制。 (1) 建立免疫规划的组织管理机构。县以上政府成立由卫生、财政、公安、宣传、计生委、教委、药监等部门组成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协调小组, 改变过去由卫生部门一家负责的局面。财政部门要保证相关的经费投入, 公安要协助流动儿童的登记及管理, 宣传部门要开展免费的免疫规划公益宣传, 计生委应提供准确的儿童数, 教委要组织开展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 药监部门要协助疫苗流通管理。 (2) 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建设, 在我国广大地区实行由乡防保医生或村卫生室的村医按月或双月在村卫生室或家中或乡接种门诊或定点的方式为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但由于一些地区基层防保网络组织不健全, 人员配备数量不足, 接种服务可及性差, 疫苗相关性疾病时有发生。要根据辖区范围人口数、地理位置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乡、村级防保人员, 将工作业绩和接种补助直接挂钩, 做到“谁接种, 谁受益”、“接种多少, 补助多少”。 (3) 开展对预防接种门诊和人员的资质认可, 虽然免疫规划实施多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基层预防接种仅限于“打针”状态。《条例》出台后, 从法制化和规范化方面对预防接种做出了要求, 要求接种点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接种医生要经培训合格;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2.4 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1) 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制定并完善免疫规划公益宣传制度和工作计划, 定期刊播一定量的免疫规划公益广告, 及时宣传报道各地的先进典型, 增进群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了解。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电视广播、报纸报刊、板报标语、健康教育课堂等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在预防接种点、医疗机构和学校等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特别是在4.25计划免疫宣传日、强化免疫活动期间大造免疫规划宣传声势, 让预防接种深入人心。 (3)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针对边远贫困地区、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开展免疫规划宣传, 保证所有儿童拥有公平的获得免疫服务的机会。综上所述, 政府在免疫规划方面承担责任, 是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增加预防保障制度吸引力的必然要求。如果政府能稳定免疫规划的政策, 加大预防保障的投入, 加强政府对免疫规划的组织和引导, 完善和强化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免疫规划就一定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免疫规划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带有社会福利公益性事业, 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在免疫规划中的职责。文章从政府在免疫规划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性以及政府需要在政策保障、财政投入、组织保障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免疫规划,政府作用,条例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计划免疫成本和投入研究报告[R].北京:卫生部, 2005.

[2]卢莉, 金水高, 于竞进, 等.不同经济地区计划免疫服务的成本测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8) :684-687.

[3]余文周, 金水高, 崔纲, 等.中国部分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经费投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5, 11 (4) :292-297.

[4]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邓大松, 吴小武.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的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 2006.5.

[6]张荣珍.中国计划免疫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1, 7 (4) :480-484.

免疫规划科普 篇8

【摘要】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金秀瑶族自治县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方法 各乡镇对于远离卫生院的村委进行调查,以入户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9名符合要求的儿童展开调查基础免疫接种率,同时他们免疫卡、证上的接种情况记在调查表中。如该村委会调查儿童人数缺少,则可以从邻近村委抽调至规定人数。完善免疫接种率的核查工作以及各村委的接种卡中适龄儿童加强免疫情况。结果 1、单种疫苗接种率偏高,排除长垌乡的A群流脑(96.55%)、忠良乡 甲肝(96.15%)、三江乡 甲肝(85%)、大樟 甲肝(95.65%)等接种率,其余各乡疫苗的接种率高达100%。单苗合格接种率:排除乡镇:罗香乡:A群流脑(82.76%)、甲肝(77.27%)、六巷乡:乙脑(79.31%)、甲肝(89.66%)、三角乡:乙脑(86.21%)、长垌乡:乙脑(79.31%)、A群流脑(89.66%)、三江乡:甲肝(80%)、金秀镇:A群流脑(89.66%)外,其他乡镇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均在90%以上;2、金秀镇(60%)、桐木镇(85%)、头排镇(90%)、三角乡(85%)、三江乡(80%)、忠良乡(70%)、六巷乡(60%)、大樟乡(90%)、长垌乡(60%)、罗香乡(70%),金秀镇、三江乡、六巷乡、长垌乡、忠良乡、罗香乡的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均未达到85%的标准;3、加强免疫接种率,麻疹类:除江乡(92.86%)以外,其余均在95%以上;百白破:均达到90%以上;糖丸:排除金秀镇(6.67%)、三江乡(87.50%)、罗香乡(50%)外,其余均在90%以上;白破:排除头镇排接种率在90%以外,其余乡镇的接种率均较低,其中金秀镇、长垌乡、罗香乡没有接种[1]。乙脑:排除三江乡(58.33%),其余各乡镇均在90%以上。A+C流脑:排除桐木镇、头排镇,其余各乡镇均未到达90%。结论 目前各乡镇疫苗接种中,合格接种率低的单疫苗为乙脑、A群流脑以及甲肝,多数由于接种不合格;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低,60%的乡镇未能达到85%的标准,多数由于卡、接种证资料不完善;大部分乡镇在糖丸、白破、乙脑以及A+C流脑方面的加强接接种率低[2]。

【关键词】金秀瑶族县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分析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16-02

接种率是反映区域接种情况的有效凭证,对于防疫部门来说,也有利于对于接种率常规报告的错误进行纠正,从而完成整体免疫接种的进展反映,特别是对于免疫空白的问题,往往需要相关的防疫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进行落实和完善,以便于区域的防疫工作的完整评估[3]。而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2014年少数民族地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详细的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区域信息

调查区域为金秀瑶族自治县,该县包含10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一个远离卫生院的村委进行调查,因此本次调查共10个乡镇[4]。

1.2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10个目标乡镇随机抽取29名儿童进行调查,年龄范围为2~3岁,其中2岁组含儿童146例,3岁组含儿童144例,两组儿童的人数无显著差异[5]。

1.3 调查方法

乡镇对于远离卫生院的村委进行调查,以入户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9名符合要求的儿童展开调查基础免疫接种率,同时他们免疫卡、证上的接种情况记在调查表中。如该村委会调查儿童人数缺少,则可以从邻近村委抽调至规定人数。完善免疫接种率的核查工作以及各村委的接種卡中适龄儿童加强免疫情况[6]。

1.3调查内容

建立EXCEL表,记录2014年全县基础免疫接种率情况(即单苗合格接种率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情况。

2.判定标准

2.1 基础接种判定标准

要求免疫起始不能低于疫苗的免疫初始月龄;此外剂次间隔时间正确符合规定标准;在12月龄内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种记录完整:在电脑中需包含出生日期、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厂家、接种者姓名等有效信息,有卡有证的以证为准,有卡无证的以卡为准。

2.2 接种率标准

对于乡为单位而言,除去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接种率高于85%以外,其余疫苗的接种率要大于90%;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要大于85%;加强免疫标准: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率要高于95%;百白破疫苗、乙脑、流脑等接种率要高于90%[6]。

3.结果

3.1建证、建卡情况

在抽样的290名2~3岁儿童均持有卡、证,持有率高达100%[7]。

3.2 接种情况

根据所有疫苗以及剂次接种情况显示,所有乡县的接种率都保持在90%以上,若以县为单位,则调查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83%,详情可见下表表1:

3.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乡镇在疫苗接种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一下三点:1、存在漏种问题,案例:六巷乡1名3岁儿童未能完成乙脑第二针疫苗接种,情况了解为该儿童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卫生院曾屡次通知,但是依然没有家属带领至接种点完成接种;2、卡证不相符,存在错误[9]。本次调查显示,目前两个乡镇都查出1例卡证不符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接种时间的矛盾;3、异地接种现象,一些乡县由于划分较近,从而出现异地接种情况,也让各乡镇的信息录入一时难以到位。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乡镇的强免工作不到位、防疫人员缺乏责任心,区域管理与划分缺少科学性。

对于以上问题来说,我县主要通过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1、卡证核查改革,主要体现在截至2014年10月31日,各乡镇卫生院完成对2009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和接种卡的信息对比核查,保证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准确性;2、实行查漏补种,即对自身辖区的1至3岁儿童进行信息核查,如果存在漏种问题,要及时补种解决;3、接种时间调控,保证针次的间隔时间,避免出现提前或者延后接种问题;4、重点对幼儿园地区进行接种查验,特别是一些新入托的儿童,发现疏漏,必须及时补种、补证;5、加强辖区儿童的关注,特别是留守儿童,完善免疫的规划和人口流动的记录[10]。

参考文献:

[1] 纪文艳,刘维祥,苗良,虞睿,刘东磊,吴疆.2011年北京市常住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1(11):858-862.

[2] 魏秀芳,张伟,郭人今.2012年新疆博州儿童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3,04(02):74-77.

[3] 王艳梅,朱宝,黄蓉娜,杨汝沛,曾莉,郑珂. 2013年成都市预防接种门诊儿童接种率调查与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02(02):119-122.

[4] 莫桂琼,苏健海,张丹丹,梁晓丹.2013年港南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14,10(05):290-291.

[5] 薛小妩,蔡立强.免疫规划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2014,02(02):93-95.

[6] 黄嘉迎.何慧萍.胡术贤.华卫平.梁剑辉.清城区2009-2013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4,07(07):958-961.

[7] 张少新,田菊贵,赵立志,李志,许秀琴,陈戈.新疆农三师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4,12(35):77-78.

[8] 沙吾拉西·热加甫,甫尔哈提·吾守尔,玛合木提江·库尔班,艾合买提江·依明.叶城县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02(02):17-22.

[9] 蒋静,严毅,田滔滔,体荟,徐英.宜昌市城区1~3岁儿童十年间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05(05):760-762.

上一篇: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印花税下一篇: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