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精选9篇)

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篇1

2006年3月16日上午,我们在梅校长的带领下沐着春日暖暖的阳光,迎着微微的春风,沿着泛着层层涟漪的小河,我们踏上江南的小桥,来到江南实验学校,开始为期半天的考察。

我们听取了徐承楠校长关于德育的有效性和发展性的思考,聆听了梁广烈校长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见,和学校管理的建议。随后,梁校长还陪我们参观了江南的图书室、英语专用教室、会议室、操场、儿童娱乐区等场所,让我们大开眼界。

江南实验学校创办于2005年,当时小学只招收了六个班的一年级学生和个班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属于起步阶段。但是,从校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到校园环境的布置,都渗透着七个字“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健康地发展,校长、老师们像呵护幼苗一样细心、精心地进行着无痕的教育。

一、环境教育无痕

1、环境的创设。

○静-----学习的场所

走进校园,一条宽宽的走道------干净、整洁,一条木板铺成的林荫小道------蜿蜒曲折。正好遇上上课时间,走道上、林荫道上,空无一人,平添了一份清净、空旷的感觉。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趣----玩耍的场所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管理者时时关注孩子的需要,开辟儿童乐园,还孩子玩的权利,给孩子玩的乐趣,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相处。这样的举措,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氛围的营造

江南实验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还有一个开放式的阅览室,专门为孩子们看书准备的。它的设计也很有人情味,一张三角形的桌子,配六个小凳子,小朋友可以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在这里看书,有点像在哪个咖啡馆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一样,可以悠闲、轻松、愉悦地看书。这里给我们的视觉信号是:学校的书文化------书就像我们的朋友,经常来看看,来聚聚。

如果说,图书室给人亲近感,那么英语教室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走进英语专用教室,只见巨幅的国外建筑、风土人情的图片装饰了教室所有的墙面,给人很强的震撼力,我们就像来到了英国、美国,强烈地感受到欧洲的风土人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英语,一定比较有真实感,在这里与老师、同学们用英语交流,就像在欧洲某国的大街上与人交谈一样。这种模拟的场景,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场所设计上蕴涵教育的因素,只有细细品位才能感受到,那教师的因素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梁校长在交流时曾强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也要做到。教师是文化的化身,在有着向师性特征的学生眼里,老师是最崇高的,最优秀的,最神圣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言行,因此,校长在全校营造一种“以身垂范”的文化氛围。

在江南,只要你有心去看一看,会发现它的校园环境的设计、文化氛围的营造,都体现出对孩子的真切关注和无痕的教育。

二、德育无痕

为什么在没有人管的十字路口,5000人中,没有一个是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市民对红、绿灯等信号系统为什么如此不敏感?学校的铃声响了,为什么学生还没有上课的准备?赫赫有名的徐承楠校长在思考的是这样的现状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在小学培养学生的信号系统敏感性。他认为:从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来说,公民素质要从小培养。他们沉下心来,研究德育的教育价值,认为德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主张从小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在精心设计一个个活动时,都能从德育的内涵出发,深层次地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一辈子都受用的教育。

三、教学无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梁广烈校长深知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他不是给教师以压力,而是在不断的分析和鼓励声中,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想尽办法,帮助教师,和教师一起研究“提质”的办法和策略,如:一年级学生的写字比赛,比赛要求是又快又好。在旁人看来,它只不过是一次活动而已。其实,梁校长的真正用意是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写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等问题,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达到正确书写和快速书写的目的。又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开始学着写小文章,并且用电脑打印出来,在全校进行张贴和展览,鼓励孩子多写、多练。我们可以推断,这帮孩子经过这样的练习,到了三年级,要求写文章时,那时,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又是走在前列的。梁校长就是这样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细水长流”地进行着教学质量的“衡重观”,让人体会到校长无痕的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智慧。

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篇2

一、先进而务实的课程理念

一个教研组的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必须理念先行。教研组特别是教研组长, 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还要有对这种理念的坚持。七宝中学英语组坚信, 高中英语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教成考试的机器。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而语言能力不等于语用能力。大量的输入是学生有效输出的必要前提。这些人人都会说的话, 在七宝中学成了选修课程开发的依据。该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报刊阅读课和这几年一直都在做的英语听与说的相关课程, 都源于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信念。该校的辩论课是由HARVARD (哈佛) 公司引进的。当然, 学校的大气候也很重要, 如七宝中学全校80门选修课程, 全校的外事接待多由学生完成;该校每周五均为“人文大讲堂”。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从1999年以来都重视开设拓展课程, 每周一、二、四下午各开设2节拓展课。全校开设有80门选修课程。外语教研组长感觉到“就培养一个人而言, 不仅仅要关注高考, 还应该追求学生的个人修养, 人的品位”, 因此, “有理念、有课程、有做法”是该校外语组课程开发与开设的共识。学校把“高端、洋气”看作是“专业眼光”的表现。该校重视国际化, 因而“语言能力、视野开阔”是他们对外语教育的认知和认识。他们的外语选修课程主要集中在文学、文化的维度。《经典阅读》和DRAMA (英语戏剧) 是目前该校两门最主要的选修课程。

二、精致长效的选修课程建设

(一) 精品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要充分关注学校的办学现状

七宝中学的报刊选读与听说辩论等“招牌”课程源于10年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因为过去比较落后的应试教育怪圈逼着他们关注学生英语中“少输入 (听与读) 、少输出 (写与说) 、只做题”的现象, 而他们的变革就是从报刊教学开始的。他们以“一体两翼”来概括选修课程的体系。“一体”即教好国家规定教材 (牛津英语上海版) , “两翼”是指报刊读报 (关注输入量) 和小班化的口语课程 (关注输出) 。这种选修课程是必须落实的, 而不仅仅是摆设。《报刊选读》和《英语辩论》这两门课程在上海市均有一定的声望。

(二) 精品选修课程要充分关注学科的基本价值和特点

外语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关注语言并身, 还要关注其人文性。就语言而言, 一定量的输入是高效输出的基础。同时, 输入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必须有大量的语言实践, 必须与目标语言社团的文化相关。七宝中学的《报刊选读》、《英语辩论》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经典阅读》、《英语戏剧》等精品课程均基于这些认识, 并很好地回应了外语教育的双重性。

学生在选修这些课程的过程中, 既学习了语言, 又有大量信息的输入。学生课外的阅读、课内的讨论、表达与倾听、辩论与表演, 无不让选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三) 精品课程应经得起时间和学生的检验

在对两校的考察中, 我们了解到, 精品课程非一朝一夕所能打造, 而是需要边开发、边开设、边改进的。一门精品课程的形成, 往往还需要集体智慧的融入。一门课程要成为精品, 既要有精品的选题 (回应学科和学校办学目标) 、精品的内容、精品的教学和精品的评价 (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可) , 还需要时间的支撑。

三、丰富多元的课程评价

(一) 探索多元评价的路子

选修课程的多元评价, 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成功与否、是否有效。七宝中学利用“小测验”检验学生是否有效完成报刊阅读, 采用“周三发报纸、周四搞考评 (检测) ”的方式督促学生阅读。七宝中学还要求选修《报刊选读》的同学做“读报笔记”, 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如注明每期阅读的篇章、就某一篇文章写推荐文字等。

高一伊始, 教师提的要求不高, 以后, 学生会用越来越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一开始的推荐文章要求写50字, 后来学生自然会写到80~100字, 甚至更长。教师每周都得批改, 只评价好的词句, 以鼓励为主, 其他的也越来越好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会要求选修DRAMA课程的同学在艺术节等活动中进行表演, 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手段。这两所学校都提到, 开设选修课程与评价方式必须同时让学生了解。

(二) 活动支撑的社团组织

有的选修课程的开设, 需要一个“外在的平台”。如七宝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均开设了DRAMA, 并正常有序地开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上海市每年都举办“上海市戏剧大赛”。七宝中学开设英语辩论和模拟联合国的选修课程, 因为在全市甚至在全国的层面有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模拟联合国活动。

四、迫切加强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 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教师需要迎接各种挑战

无论是七宝中学还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开发、开设选修课程均由资深教师牵头, 两校均由教研组长亲自挂帅, 身体力行, 其主力军是青年教师。资深教师领队, 使得认定该做的课程得以坚持做下去, 并做得得法。但所有教师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七宝中学教研组长承担《报刊选读》, 教师有推荐必读文章的工作, 教师自己先得读;做好重点语言话题的NOTES, 有时还得编写一些配套的作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经典阅读》, 每两周让高一学生读一本外国名著 (简写本) , 教师必须花大量时间读后备课。

凡此种种, 承担选修课程的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可想而知。其实所有课程都一样, 如果是承担英语演讲、戏剧等“专业化”更强的课程, 对个人的挑战就更大了。此外, 还有各种资源的配置、学生报名情况等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二) 奉献、合作、团结的教研组氛围, 对课程的开设与落实至关重要

1. 教研组长的作用

就英语课程建设而言, 教研组长是核心。这里有两层意思。

其一, 教研组长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人物, 理应成为英语课程规划的核心人物;

其二, 教研组长牵头建设核心的、精品的选修课程, 调配组内资源;

其三, 鉴于教研组长的这些角色, 他们必须有机会经常外出学习。

七宝中学英语教研组长亲自执教其中的辩论课程, 但他反复强调, 教研组长应当经常“去外面走走”, 学习是一方面, 了解是另一个目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长已经连续干了13年。她有过在澳大利亚任教半年和在英国任教一年的经历, 担任组长后更是有“组长———领头的, 必须对选修课的开发、开设有思考”的感叹, 早在十多年前就带头开设了《英语文化面面观》《澳大利亚动植物》《圣经选读》等多门选修课程, 去英国回来后, 开设了《英语情景剧》, 进而发展成了现在的《英语戏剧》 (English Drama) 这一全上海的“拳头产品”。由于课程的需要, 学校还招聘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名, 该教师在研究生时的课题就是“音乐剧” (musicals) 。

2. 外语师资队伍建设

外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如果学校有条件, 就要多送他们出国/出境到英语国家进修。这不仅仅对他们语言能力提高有好处, 还能带回国外的理念和课程资源。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学课程和戏剧课程, 就直接源于该组相关教师国外的经历。如果一门课程做到了学校乃至全省 (市) 的“精品”, 那么, 该门课程通常应当由两名以上的教师开设, 以便使得这个“精品”不因人事变动而消亡。

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岗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多让老师参加国内外与中学教学相关的学术活动, 这也是培养外语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3. 学校着力提供保障

学科课程建设需要学校层面特别是校长的支持。一个学校良好的教研氛围, 不仅有赖于外语教师这个群体, 更有赖于学校文化。学校要为教研组创设良好的教研文化氛围提供保障。就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而言, 七宝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两所学校的教研组长, 都提到学校对于他们开发与开设选修课程的大力支持, 从开设什么课程到人力的支持。两个学校的外语课都是小班化教学, 选修课程也是小班化限额。学校有正常的拓展课程体系, 在课程开设的时间和制度上有了保障。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纳入到正常的工作量计算中去等等。从两位组长的介绍可以看出, 他们对学校制度化的保障和对“特色”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感到欣慰。

结语:选修课程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个学科的课程规划与实施, 首先要求该学科要有“空间”, 即依据办学总体规划, 自主确定开设的课程, 选修课程更是如此。如果学校一味以期末统一考试乃至“月考”的分数评价一切, 那么一切将举步维艰。而学校要做到这点也并非易事, 因为这里还有学校以外的家长、行政部门、社会思维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空间”, 就无法发挥教师特长, 就没有实践学科教学教育理念的真正机会和平台。相反, 如果现行课程政策有充分落实的土壤, 那么, 这无疑是提升学科水平、调整学科教学思路的大好契机。但是, 在现有条件下, 要开好一门课程, 对教师的精力、时间、学科水平、学校的硬件甚至是教研组团队建设, 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增加选择性是办“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的最重要选项之一, 而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 外语教师能够作出应有的努力。

注释

赴呈贡育才学校考察报告 篇3

高兴龙

来自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96位班主任,于2014年3月26日赴呈贡育才学校参观考察。考察前夕,笔者曾通过网络媒体查阅了云南(石林)育才教育集团的相关资料。

呈贡区育才学校是云南石林育才教育集团下属的十所直属学校之一,创办于2000年8月,现有学生1237人,教职员工114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学校倡导“要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班风纯、管理严”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推行陶行知“德育自治、智育自学、体育自强”的教育理念,把“要成才,先成人”的作为学校的教育思想,坚持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自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坚持“一点一滴入手,一丝一毫过关”,“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从学生的“二睡、二起、二会,三餐、三操、三课,文明,卫生,安全”方面入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新。

云南石林育才教育集团成立于2000年,集团第一所学校——石林育才学校创办于1994年。16年来,集团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普通到优质,从农村到城市,从省内到省外的发展历程。集团直属学校分布在云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办学层次以9年义务教育段民办教育为主。在校生11073人,输送41930名毕业生,解决了1000多名教职工的就业问题,解决了数万名孩子的上学难问题,为引领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香港《大公报》、英国《伦敦画刊》、法国《欧洲时报》、《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画报》、《云南日报》等国内外报刊和国家、省、地州(市)、区(县)数十家电视台、广播电台报道过该集团的办学业绩。

抵达呈贡区育才学校,学校大门外就是一废品回收厂,破旧的大门、破旧的教学楼、简易样板房(教师、学生住房),与那干净、卫生、整洁的校园环境格格不入。学校楼房虽然简易破旧,但各功能区科学规划、划分明确,教学区、住宿区、就餐区、学生活动区等,学校的绿化环境也非常幽美,远远的就能听到学  高兴龙,1982年8月,男,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生的读书声!虽然楼房破旧,各办公室、教师内师生的桌椅板凳破旧,但非常干净、非常整洁、物品摆放整洁,师生的文明礼貌、精神风貌非常好!每个教师的脸上都充满阳光,见到我们参观的老师,他们都是一脸微笑、点头示意打招呼!学生更不用说,尤其是小学生还主动给参观的老师行少先队队礼。

通过实地考察和邱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分享,更加详实的了解了学校文化、集团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真正做到了让墙壁会说话!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看出,这些校园文化,有的也是请广告公司设计的,有的是师生公共设计的!比如说学校宣传栏、文化墙等就是请专业广告公司设计的,学生宿舍的墙壁文化、反应宿舍特点的宿舍名称、教室黑板报等就是师生公共设计的,同时也有家长的公共参与。真正形成了强大的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教育。当然,这些墙壁等校园文化并非只是个摆设,而是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人心,被师生内化了。

在这个占地面积很小、校舍简陋的校区里,除了自由参观外,由学校相关负责人引领重点参观了学生的风貌操表演、学生的就餐状况、到任意教室听任意一位教师的课。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风貌操表演。整个表演从出操到结束,队列队形都是整齐有序、彰显师生的精、气、神。表演的主要内容有升旗仪式、唱《迎宾曲》、向参观考察老师敬礼、向本校教师敬礼、唱《育才学校校歌》、《送别曲》等,其中升旗仪式又包含升旗仪式宣誓词、国旗下的讲话(历史上的今天)。真正将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都融入到整个风貌操表演中。使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三生”教育等真正落到实处,不再是口号,不再是一句空话、套话、假话。这让笔者想到云南大学高教院院长董云川教授所说的那样:“教育也需要天天讲改革创新吗?教育没有那么多新的东西,教育也没那么复杂,用心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

笔者也从该校师生那里了解到,每个学生每年教给学校的费用在2万元左右,这其中包含学生的生活费,也就是说学生每天只需拿着饭缸去打饭即可,不用买票不用刷卡。学校每天给学生提供两到三个荤菜、三到四个素菜、一到两个汤。菜的种类不算很多,但做的都很精致。笔者在想,这样会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学生什么菜都打一点,吃不完就倒在垃圾桶内!通过观察,确实没有饭菜浪费的现象,参观的老师都觉得这些学生的素质很高!试问这样的素质是天生就有的吗?据了解,每个学生在排队打饭的时候,心里都在默念“吃多少打多少,打 多少吃多少。”这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吗?

参观老师可以到任意教室听任意教室的推门课,这不仅是该校教师的一种自信,更是学校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一个体现!“办真教育,育真人才”。这难道不是一种求真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公开课、表演课均不等同于推门课。不少公开课看着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教学收益在哪?笔者随机听取了一堂语文课,虽然自身是一个数学教师,也能感受到这堂课同样存在瑕疵。但听课后于授课老师的真诚交流,确实让笔者受益匪浅!再次深刻领悟到“用心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

笔者以前没有外出参观考察的机会,有人是这样总结参观考察的过程和结果:“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接着听报告,回家全忘掉!”通过这次对呈贡区育才学校的考察,笔者收益匪浅,同时也对此总结提出质疑。

关于赴福建部分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篇4

仙游现代中学 黄江闽

2015年6月,我们校长培训班学员相继到闽侯一中、福州二中、建宁一中、三明一中等学校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与几所学校的校长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此次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闽侯一中

闽侯一中创建于1902年,历史久远,人才辈出。以优质的办学质量享誉省内外,进入新世纪,更焕发勃勃生机。如今已拥有36个高中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校园共占地面积132.6亩,位于昙石山麓、闽侯江滨路畔的新校园,校园环境优美,拥有配备精良的多媒体教室、高标准的实验室和语音教室和精巧别致的食堂和学生公寓,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以分层次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打造了岁岁骄人的高考成绩。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

(二)福州二中

福州第二中学位于福州市乌山风景区北麓、全国著名的古民居建筑群三坊七巷之光禄坊,是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福建省首批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福建省青少年道德建设研究试验学校,福州市唯一一所武警国防生生源基地。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校为本的教研组建设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建宁一中

建宁一中始创于1940年,1981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评为省二级达标学校。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937人,寄宿生946人。

(四)三明一中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创办于1945年,1996年成为省一级达标学校,2003年成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母校,中科院王乃彦院士是名誉校长。学校占地面积100亩,是一所集绿化、美化、香化和诗化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

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整体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已成为办学特色。高中学科奥赛誉满省内外,获过2块国际金牌,8人进入国家集训队,4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二、主要收获

(一)高品位建设,特色化发展。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而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福州二中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办学思想,坚持“立足课堂,关注质量,学生成才,教师成名”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校为本的教研组建设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校为本的教研组建设。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从理论、技术和实践三个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探索。注重学习,打造精品,不断积累,加强储备,自觉反思,扩大影响。在加强常规性教研组建设的基础上,提升为发展性教研组建设,直至完成示范性教研组建设,以形成教研组长效发展的机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学生职业心理档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社会。通过学校每个教职员工的努力,用心去育心,用情去育人,用有效的方法去育德,努力培养出更健康、更优秀、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世纪人才。

建宁一中校园广植花草树木,四季花香鸟语,环境优美整洁,恬静宜人,拥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

三明一中作为一所山区学校,在68年的办学历程中,总结了成功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特别是高中拔尖学生的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三明市高中教育的排头兵,起到了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应有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为了追求高中拔尖学生的培养这一办学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办学领导小组,经过纵览全局,认真审视,明确了从名师队伍、学科奥赛和科研改革三方面来凸显办学特色的思路。

(二)打造“名师队伍”,为拔尖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明一中制定了《三明一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抓师德、抓教育科研、抓教改实验为主要培养途径,提出学校骨干教师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通过各项具体措施,不断推动全体教师的发展成长,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名甚至成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名师队伍,为拔尖学生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1、以 “百师访千家”活动为载体,加强师德教育,开展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的学习研究,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2、完善制度,规范建设

(1)实施“师带徒”制度。每年根据教师具体情况,在教师自主结合和选择搭配的形式上,定下相应的责任目标,做到权利与义务、责任与目标都明确,定期进行师徒结对情况汇报,最后对师徒结对的成效进行评选和表彰。

(2)形成终身学习制度。对教师学习提出明确要求:教师每学期自主学习1—3本教育专著,全校每两周进行一次常规教研活动集中学习,每学期引进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习。

(3)推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制度。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激励机制中发现 2 人才、培养人才,让优质的教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让广大教师看到发展的方向。

3、搭建平台,展示风采

(1)“333”校本研修。每位教师每周参加1次学科教研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做一次教研主题发言;开设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撰写优秀教学设计或有质量的教学案例,参加听课议课活动;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每个备课组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主题进行一个校级课题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完成1篇教学论文或质量较高的经验总结;每周选择一节课较详细的写一篇教学后记,或每节课后较简洁的、有所突出地写教学反思;每学年读一本教学专著或教育论著,并且每学期撰写1篇2000字以上的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2)青年教师培养“369”工程。按青年教师“三年合格、六年骨干、九年特色”的培养目标,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紧迫感,有效地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既定时段内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学科教学原理和方法,达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较高水平,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青年教师五优评选。从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板书五个方面,提升教师的基本功,激发起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示范课。各学科每学期都安排一位高级职称教师(或是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成员、教研组长等)开设一堂示范课,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展示骨干教师的风采,推动青年教师教学的自我完善与升格。

(5)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参与研究。充分利用省基础教育网上培训、名师网上授课、省市级教师专业培训等机会,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深造;邀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选派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参与闽西南五市(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教育交流合作工作,开展教育科研、专家讲学、考察培训、师生互访等活动。

(6)用课题促进教学。确立一批在国家、省、市、校立项的辅助课题和普及课题,形成一个主导课题覆盖下的“教学科研、德育科研与其他科研多头并进、部省市级课题多层分工协作”人人参与的网格化课题研究格局,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

4、打造名师,以点带面,形成教师队伍的整体合力。学校特别注重名师建设,积极参与三明市“名师工作室”建设,也在筹建本校各学科组“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群体,争创一流团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师资培养上,实行学科“竞赛教练组”负责制,注重传承。

5、评价制度多元化。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大力推行多元评价制度,以评价促发展,在教师中引发竞争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工作中有自信心、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打造“学科奥赛”,为拔尖学生的成长构建平台

三明一中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校情又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拔尖学生培养方法,即通过学科奥赛这一平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与知识厚度,为拔尖学生未来的更高成长奠定根基。

1、加强竞赛优秀辅导老师的培养

学校为使主要竞赛老师能达到指导全国决赛的辅导水平,不定期地选送主要辅导老师参加全国、省级的学科竞赛辅导班或大学相关内容的进修学习(因为很多竞赛内容是考查大学知识),并聘请国内知名的竞赛辅导老师(如国家队教练)为师生讲学,开阔师生视野。每年暑假都选派学科竞赛辅导教师到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专业培训。与三明学院结成“结对”学校,输送学科竞赛特色教师兼任高等院校兼职教授。校内辅导教师也大力发扬“传、帮、带”的良好传统,辅导教师形成一支业精心齐的团队。

2、做好竞赛苗子学生的选拔与辅导

(1)认真选才,抓早抓实。作为一所高级中学,我校从初中开始就到各县区去选拔竞赛的苗子,成立一个初中奥赛班,安排他们周末时间和寒暑假到三明一中进行竞赛内容的系统学习,同时,选入奥赛班的学生能直接保送三明一中。

(2)强化培训,提升能力。每学期利用寒暑假,组织部分拔尖学生到福州、厦门等地的重点院校,甚至到省外知名高校参加“奥赛”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培训,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学习前沿知识理论和深入开展实验操作。

(3)重点培养,个别辅导。对少数特别拔尖的苗子学生采用“导师制”,导师“一带一”或“一带二”。新高一暑期,对每一位学生培养人选进行专业发展诊断,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高中阶段进行全程跟踪、个别辅导。

3、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学校每年都从全市10个县(市、区)中招收一部分有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组建成“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验班实施“5321”培养方案,“5”是指具有特色拔尖学生培养优势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5个领域。“3”是指为每一个拔尖学生制定三年为周期的培养方案;“2” 是指每个学科组至少选聘2名首席导师和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1”; 是指每个学科都与一所我省高校或科研单位的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构建与高校对接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科技前沿,为学生在将来高校的科研创新研究打好基础。

4、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奥赛工作,每学期都会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学科奥赛实行绿色通道。各学科都有专门的一至二间的学习教室,并且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竞赛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借阅各类参考书,并可随时查阅电子图书。对参加学科奥赛的困难学生,还提供专门的助学金和奖学金。

5、设立学科奥赛专项资金

学校的财力虽然非常有限,但每年都拿出15万元作为奥赛专项资金,用于师生学习培 4 训和比赛。另外,还从办公经费中尽量挤出资金补充竞赛所需。

(四)重视整体效应,实现整体优化。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听介绍者多次提到“整体”二字。他们认为,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及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是客观的、动态的、模糊的整体性管理。他们独具特色的“接力赛”和“拔河赛”,依据是整体论。它的形象解释是:接力赛——从高一到高三,一棒传一棒;拔河赛——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把学生往成才的方向拉。

任课循环制是培养教师的重要措施。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教师跟班上,谓之“小循环”;部分教师还实行从初一到高三的“大循环”,叫做“打通关”。(当然,他们也注重传帮带,现有高三教师,从高一带到高三的只占1/3,其余为老教师和第一次教高三的)。这种任课制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习动力长盛不衰。

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篇5

长丰县埠里中学

张伟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在县教体局副局长胡成功的带领下,长丰县新优质学校创建高级研修班一行40人,来到上海铭师培训中心参加为期三天的“长丰县新优质学校创建”校长研修班学习。三天的考察活动,让我获益匪浅,现汇报如下。

一、考察4所特色鲜明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1)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基地附中创建于1996年,公办初级中学,现有16个班级。专职教师48名,其中中高级教师比例达79%,教师平均年龄37.8岁,年龄结构合理、教师富有朝气。学校目前是“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协会会员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闵行区花园单位”。

历史原因,基地附中在莘庄地区的生存压力一直较大,尤其是前几年作为一所普通完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不自觉地向高中部倾斜,一度造成初中生源不稳定。2007年7月,由于闵行区教育规划布局的调整,该校顺利实现初高中分离,使学校的办学重心回到初中。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该校确立了“以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为此,在抓学生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方面下了大力气:在严格日常规范的基础上,我该校出台了“基地附中学生作业规范”、“基地附中学生一日常规”等系列措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2008年3月闵行区初中教学督导过程中,该校严格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的高度认可和教学质量在短时间内的快速提高,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给各校教学分管领导留下深刻印象。2008年11月该校又在闵行区教育教学水平综合督导的评估中赢得教育局、区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兄弟学校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至此,该校整体面貌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今的基地附中校园,教室里朗朗的书声、操场上欢快的身影、食堂里安静的就餐秩序会让你感觉文明、健康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正引领孩子们走向成功。“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知书达理”的人生境界正在孩子们心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办学特色: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和爱心义卖会、新年联欢会等活动都是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丰富学生内涵的舞台和良机,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作为闵行区为数不多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之一,该校合唱队、小乐队、舞蹈队、皮影戏等艺术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才,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扎实基础。该校的科技特色机器人项目曾在区、市乃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得100多个奖项。该校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学课程部批准为“中学数学学习自适应测试”实验测试点。这一实验必将成为学校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增长点。基于这一因素,该校拟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前提下开办一个“数学自适应测试”培训班,给有数学学习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开辟一片天地,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实现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信成长的目标。

(2)平南小学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教职工50人,19个教学班。40位教师中,本科19人,大专1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占教师数的60%。办学宗旨:“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提升师生文化的品位;树‘零缺陷’服务品牌,办人民满意睇教育”。校少先队为“全国红旗大队”、学校现为“十五”期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泥塑、口琴为艺术特色项目)、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花园单位、上海市读书读报先进校、区文明单位、区档案管理先进集体、区“三八”红旗集体、区“十五”校本培训先进校、“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试点校、“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实验校。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展评”中,学校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A等二级。

(3)洛川学校是上海市普陀区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跨越式发展的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共有46个教学班,127名教职员工和1625名学生。学校在以“开发潜能、张扬个性,走进信息化创新的美好人生”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办现代化的学校为发展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突破口,以基于校园网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载体,努力构建信息化创新的美好校园,有效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创造地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鲜明地张扬,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4)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是一所地处虹口与闸北交界的小型学校,全校共有6个班级,学生200多名。虽说学生不多,但多年来经过柳营全体师生的努力,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已经形成了以体育为特色的实验性学校,为各级各类中学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在柳营路小学,老师们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取了个贴切的名字——“适应性教育”。在教学中,老师们形成默契:认真量身定制课堂教学方案,力争“上好每一堂让学生适应的课”;“放学后留一张书桌”,让家里没有学习条件的孩子留在学校,并义务辅导他们完成作业;教师人人有“个别学生辅导表”,进行及时跟踪;在每张试卷上留下鼓励的话语,无论是满分还是不及格。

在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老师们发现:有些孩子不刷牙、不洗脸,穿着拖鞋、睡衣,甚至光着脚就来上学„„看到这些情况,学校认为,学校不仅是教授课本上知识,更应该对他们的一生负责。

于是,学校汇编了《“丫丫”81个好习惯手册》,这本涵盖拼音、词汇、图片、寓言的手册,成为学生人手一册的培养好习惯的校本课程。

81个好习惯,分为学习、做人、礼貌、卫生、饮食、阅读、安全、运动、劳动9大方面,涵盖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全部细化成“操作点”。如,学习习惯方面,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错、按时完成作业等;卫生习惯方面,则要求学生每晚洗脚、洗袜子,不随意席地而坐,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等。

二、参加学习、考察收获

1、弄明白了到底什么是“新优质学校”,新优质学校坚持“人本理念”,倡导教育要回到“育人”的本源上来,循乎人的本性,顺乎教育规律,把“为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作为核心思想,帮助人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发展。“新优质学校”项目有“四大亮点”是很值得赞赏的。亮点之一,“新优质学校”项目,突出“人的发展”理念。亮点之二,“新优质学校”项目,瞄准“均衡发展”目标。亮点之三,“新优质学校”项目,实施“分层教育”方法。亮点之四,“新优质学校”项目,构建“绿色评价”体系。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是绿色的评价指标。改变以学科分数作为教学质量惟一评价标准的现状。上海“新优质学校”项目,实质上就是“新素质教育”项目,这个“新素质教育”项目,在引导办学上不看分数,评价不看升学率,而是看“人的发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瞄准的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折射的是教育公平,体现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差异教育、成功教育,所有这些,不仅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而且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2、目前,上海市有43所学校成为项目组推进的“新优质”学校。它们有着共同特质:不挑生源、不争排名、不聚资源。它们拥有相同的“转型”方向——以“全纳性”的态度,负责任地接纳每位就近入学儿童,促进每个孩子良好成长。

3、这次培训是县教体局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有合肥特色的新优质学校,回应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学校都优质”的均衡发展目标而组织的。本次培训主要通过听专家报告,看新优质学校来进行。特别是连续参观的四所优质学校,给了我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感到,上海新优质学校发展得如此之好,关键在于理念新颖、做法精细。

三、本校创建新优质学校初步构想

1、打造书香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2、制订教师读书制度、计划、目标、评价方式。

3、制订学生读书制度、计划、目标以及评价方式。

4、搭建“悦读”活动载体,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推进师生读书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5、“悦读”成果的展现。

长丰县埠里中学

张伟

赴台湾地区高校考察报告 篇6

(一) 朝阳科技大学。

朝阳科技大学位于台湾台中县雾峰乡, 原名为“朝阳技术学院”, 1997年改名“朝阳科技大学”。目前有5个学院、22个系, 进修部、通识教育中心、推广教育中心、研究发展处及幼稚园。生化科技研究所设有博士班、硕士班, 是朝阳科技大学以目标为导向的重要研究与教学单位, 以培育国内、外生物技术专业研究人员为目标。发展重点为:中草药/保健植物的生物技术、传统及现代发酵技术及以植物保护为主的生物程序三大方向, 积极培养生物技术产业所需的高级科技人力。

(二) 弘光科技大学。

弘光科技大学位于台湾台中县沙鹿镇, 1967年成立为“私立弘光护理专科学校”, 2003年升格“弘光科技大学”。大学部现在有食品科技系、化妆品应用系等19个系。研究所有生物科技研究所、食品科技研究所等8个所。食品科技系以学生能力本位为培育目标, 培训符合食品相关产业及社会需求的食品科技及保健生物技术的专业人才。特别成立“食品相关技能检定场”、“食品加工中间工厂”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结合学校与社会资源, 以促进产学合作并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 国立中山大学产学营运中心。

国立中山大学发展至今共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 共20个学系及一个通识教育中心, 学生人数约有9, 500人, 现有专任师资450余位。产学营运中心采取业界经营模式管理, 进行整体的领导与运营, 设立企业媒合推广、交易与议价谈判的“产学合作组”, 加强推动学校与产业界的产学合作, 将学术成果应用到产业界, 进而提升产业界研发能量与竞争力。

二、考察的主要成果

(一)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在台湾,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指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四个层次。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迅速发展是在60年代之后, 现在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 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 构成青年升学的重要教育通道。据统计, 台湾现有高级职业学校164所, 专科学校17所, 技术学院53所, 科技大学20所。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涵盖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专科学校两个层次。在学制上, 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还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部分, 大学部含四年制、二年制, 分普通班与在职班两种班别;研究所则设有硕士班及博士班, 毕业后分别授予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专科学校目前依其修业年限分为二年制及五年制两种。

(二)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

按照准确的定位, 台湾高职院校都强调体现特色, 强调确立自身优势地位, 强调结合地区发展方向, 突出专业特点及相应的课程设计,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朝阳科技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能与职业伦理兼备的优质人才, 达成‘毕业即就业, 上班即上手’的目标”。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始终处在专业学习、练习和职业服务的同一环境之中, 培养学生把专业学习转化为职业服务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台湾职业院校专业技术课中理论教学仅占30%左右, 而实践教学却占到70%左右。台湾技术学院或大学不分公立还是私立, 都有机会获得政府的各种资助。所参观的科技大学中, 实验实训条件都非常好, 多数理论教室和实验室、实训室安排在一起, 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到一定的程度, 又可以到学校附设的实习商店、实习工厂进行实习, 到毕业时再到社会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由比较单一的技能学习、训练到综合的技能学习、训练, 再到解决问题的复合型的技能学习、训练, 最后到适应正式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共同训练, 职业技术的学习、训练的过程非常清晰, 因此保证了较好的教学质量。双证或多证书制度也是台湾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同时, 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大赛, 许多学生都参加了台湾、香港、亚洲、美国等举办的各种、各级、各类大赛,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建教合作。

台湾的建教合作即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 每所学校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应的合作对象, 企业参与教学, 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通过建教合作营造企业环境与最新生产技术系统, 落实了教育、训练、应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弘光科技大学的餐旅管理系“设有18个检定职类场地 (职业鉴定单位) , 供国家级专业检定, 也提供学生实作场地”同时和全世界著名餐饮企业合作办学, 师生在全世界各类餐饮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多种奖项。

(四) 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资建设。

台湾学校的校领导、系主任都有很高的学历。如朝阳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354人, 其中教授17人, 副教授107人, 助理教授102人, 讲师125人, 65%教师拥有助理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兼职教师200余人, 80%来自企业。台湾的科技大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师水平:一是遴选企业界有实务经验的师资, 聘任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学历不高, 有一技之长) 担任教师, 有些受聘人员可享受副教授待遇。二是无论公立、私立学校, 校方都有具体措施鼓励教师提升文凭。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 积累实务经验, 如在学校工作三年, 到企业工作一年, 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 工资一半由学校发放, 一半由企业发放。四是鼓励教师申报专利、发表SCI等收录的高水平论文。五是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或专业技术证书。

(五) 台湾职业技术院校实行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和服务。

台湾职业技术院校都设有推广教育中心和进修部, 利用晚上和双休日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如朝阳科技大学日间部学生为8, 000多人, 夜间部学生5, 000多人。台湾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具有人性化特点, 比如实行弹性学制。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都按照课程模组进行, 一个专业除了主要专业课程规定必修外, 其他课程只是指定课程模组中一到两门课, 其他为学生选修, 所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大。朝阳科技大学本着人人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的教学理念, 于1997年开始招收视听有障碍的学生, 为他们设立了辅导学习的“视听障生资源教室”, 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协助这些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这些教育理念和招收视听障碍的学生并优待他们的做法, 都凸显了朝阳科技大学深厚的人文教育理念, 深受社会的欢迎。

(六) 考察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

几所大学很注重将传统文化的因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校园处处进行了绿化美化, 雕塑、园林景观、盆景、喷泉随处可见, 墙报、宣传栏、板报比比皆是, 处处洋溢着教育和关爱。各高校图书馆也别具特色,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馆内除了电子阅览室以外, 还设有小型的学习研究室、学习研讨会议室和录影播放室, 学生可以经预约免费使用;二是环境幽雅宜人, 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在每一间书库靠窗户的地方, 都留有3~5米的空间, 摆上桌椅, 提供给师生学习阅读使用。台湾职业技术院校一般也设立教务处、学务处、研究发展处、总务处及其他机构, 这些机构承担着服务学生的日常事务。细心的服务无疑可以使学生安心、开心地学习,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摘要: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 并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 构成青年升学的重要的教育通道。此次主要针对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国立中山大学三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进行重点考察, 切身感受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理念, 收获颇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建教合作,师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丽玲.促进海西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篇7

莆田市“十一五”第三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翁俊鹏 在怡人融洽的气氛中,莆田市“十一五”第三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在祁淑莺副主任和左晓荣老师带领下到上海中远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地考察,受到了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我们的参观学习,得到了该校领导大力支持,学校有关领导陪同我们参观学习,并作了具体的经验介绍,友好地回答了我们提出问题,宾主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坦城交流,实地观摩了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这次考察活动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也给我带来了思想上一次洗礼,对于自己未来在学校治理方面也会带来产生积极而又深远影响。

一、教育优势明显,校园环境怡人

在去上海中远实验学校之前,华师大的老师已经给了极大的肯定,但真应了那句老话,耳闻不如一见,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整体校园坏境还是给我不小的震憾。学校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很到位,地面干净无一杂物。美观大方的宣传栏,构建了温馨曼妙的育人环境,营造了花园式学校氛围。上海中远实验学校育人环境功能不言而喻,陶冶情操作用明显。校园设计尽显现代人文风貌,处处展现其魅力。每一处都能实现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心与心的交流,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智慧,引起心灵的震撼。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是由中远两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斥资1.7亿元建造的一所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化的学校。学校座落于普陀区中远两湾城内,苏州河畔。现有学生一千二百多名,教职员工130多名。学校正、副校长,均是上海市首批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喜悦中获得成功,在夯实基础上得到卓越发展”。学校所培养的是:人格健全,学力坚实,身心健康,德美双馨,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教学的要求是“夯实基础,激发潜能,培养特长”,以双语、数学、计算机、科技、钢琴、美术为特色,为每一个学

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每一个孩子从这里扬帆起航。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管理严格,教风严谨,校风和谐,以英语、数学、计算机、科技、钢琴、美术等为特色,办学质量高业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优秀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市名师后备培养人员一名,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培养对象2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2人,自然、劳技学科被推荐为区特色教研组,科学学科教师1人被推荐为区特色教师,获市园丁奖1人,获市级教学竞赛一、二等奖8人,获区教学竞赛、教师专业能力评优一、二等奖近20人次。有1位老师在市教育科研骨干班结业。

二、班子结构合理,制度措施完善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领导班子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在喜悦中获得成功,在夯实基础上得到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科研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能较好地适应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较成功的整体教育改革成果、有较高的文明层次和文化品位,并为在上海继续享有盛誉的品牌学校而不懈努力。

学校管理是具体的管理,需要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落实好管理责任制。学校管理必须做到精细化。保证既有科学的制度,明确的职责和奖惩,又有高质量的执行过程。学校领导管理水平,决定学校总体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教师专业成长与能力提高。我们在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就感受到了学校管理良好局面。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校级领导年富力强,行政管理经验丰富,整个学校党政工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班子成员十分注重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师生中形成较高的威望。他们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自觉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创新学校的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了科学的管理体制目标,以师生为主体,努力构建人文见长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通过体制创新寻求发展契机,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学校优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方

案,大大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突出的成绩。

三、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成果一流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提出学校“零距离”科研的工作理念,并藉此构建适应二期课改推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有信息时代特征,能发挥科研实效的学校科研运作机制和操作规程,以切实提升全校教师的科研实力,推进学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多元化形态选择,使教师充分领略开放、民主、互动、协作、支持所带来的专业化成长的愉悦,进而引导教师能动、高效、持久地投入于创造性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为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服务,形成极具建设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型组群活动学校坚持质量意识,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办学思想相当清晰,就是办成人民满意教育,学校着眼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促进发展的管理方式,切实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情感、念度、价值观等,构建师生平等快乐,教学相长新型课堂。我们感受较深的是学校服务意识和开拓精神。进入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学生就感觉就像是走进自己的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那么地热情。正是他们的这种服务精神才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这里的老师之间,团结合作,以主人翁的精神,爱护着这所学校。这里教师都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刻关注着学生一切,师生十分融洽。

在日常教学中,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坚决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对必修课、选修课进行合理配比,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强势的多媒体组合资源,构建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上海中远实验学校特别重视开展学生参与性高、体验性深、趣味性浓的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特长打造提供了有力保障,凸显了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的学校文化特色,做到优质教育与特色教育相结合,最大限

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学校依托深厚历史文化积淀,集聚优厚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学校个性化的校本选修课程系列,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体系。坚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先后获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普陀区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教师在市、区教学评优中获得近百项等第奖。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竞赛中获1300多项奖励,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校在社会上赢得很高的声誉,赢得了家长广泛的信任。

四、师资阵容强大,专业成长喜人

学校发展壮大,固然离不开学校的良好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精良的教职工队伍。一流名校,必然有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为培养能够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人才,培养能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授课,在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安排,存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注重实践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同时,选任素质优秀、认真负责、富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五、德育工作鲜活,文化氛围浓厚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形成以校长为核心,分管领导、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段为基本框架的德育工作网络,并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环保知识教育,同时把德育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校本总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增强了的德育的实效性。设立的心理研究审,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心理调控能力,自我满意度均较理想。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上海中远实验学校德育工作成绩斐然。

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土壤,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增强师生的品味,提高师生的素养。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生产力,正是这种校园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给学校的师生注入了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极大地促进学校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他们对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和习惯培养上不遗余力,常抓不懈。上海中远实验学校不仅奋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沃土,更是着力打造精神文明的摇能。上海中远实验学校用关爱来启动师生的热情,浓郁而又深厚学校文化建设思想,彰显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独到之处,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感召力量和改造人品格气质强大教育力量。

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篇8

(2008年4月21日)

市委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中青班第6小组

按照市委党校的统一安排,我们中青班第六小组学员一行,于2008年4月12日至19日,赴广西柳州市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柳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58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余万人,居住着汉、壮、侗、苗、瑶等近48个民族。在广西自治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号角声中,柳州市一马当先,2006年实现GDP

622亿元,财政收入95亿元,2007年实现GDP

738.8亿元,财政收入116.4亿元,这些数据均高于绵阳当年指标。这以前,在西部城市中,绵阳是处在柳州之前的。而今让柳州跑出这一惊人速度的动力源就是工业。从1949年到1992年,柳州市工业产值实现“百亿”突破用了40多年的时间:1992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突破百亿大关用了整整40年的时间;2003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500.19亿元,从100亿到500亿仅用了11年时间;2006年,柳州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83亿元,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只用了3年时间。

目前,柳州的工业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5家进入中国500强,产品涵盖30多个行业、4000多个品种,工业经济总量占广西的1/4,迈入了现代化工业城市行列。

二、五方面特色共筑柳州现代工业

柳州市在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着力在完善政策体系、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园区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大节能减排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旌旗猎猎的柳州工业大军中,五股充满活力的力量在一路领先,合力共筑起柳州现代工业蓝图。

——技术改造务求高效

2006年12月26日,在鲜花彩旗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柳钢体育馆,柳钢总经理梁景理宣布:该集团2006年铁、钢、材三大主要产品齐上500万吨台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加上非钢产业收入已达到215亿元,成为广西首家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这一串闪光的数字凝聚着让国内外同行为之赞叹的“柳钢特色”:快而省的装备改造,高质量大气魄技术提升。有这样一个细节可为“快而省”发展的“柳钢特色”做最生动的注脚——澳洲BHP公司的冶金专家在参观柳钢7号高炉时问:“建设工期多长?投资多少?”柳钢总经理梁景理答:“6个月,投资2.6亿元。”这些专家们快速核算后惊呼:在澳洲建设这样的高炉没有18个月是拿不下来的,而且投资是柳钢的2.5倍。

——产品开发系列化

2004年,卡特收购山工;2005年,凯雷掌控徐工;2006年,沃尔沃鲸吞临工。所有这些事件表明,一场来自于跨国公司的狂风暴雨即将席卷中国大地!但是,任凭风吹浪打,矗立在柳州青山绿水间的柳工却岿然不动。这个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广西本土企业一直在持续不断做一件事情: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系列的产品开发,一边挺胸捍卫国内市场,挥臂推开国际市场的铁门。业绩是喜人的,如今,柳工的产品从单一的土石方产品发展为拥有土方机械、小型工程机械、路面机械的系列方阵: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滑移转向装载机、挖掘装载机、小型挖掘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稳定土拌合机、沥青路面铣刨机,轰轰隆隆一路挺进。这个打着“柳工制造”的品牌阵列刻写着柳工人的骄傲:装载机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挖掘机成为民族挖掘机的一面旗帜。

——投融资力度大

陈旧、工艺落后,产量低、能耗大。这是媒体对10年前柳化的技术与效益的简要描述。如今,走在柳州双冲桥上,可以看到柳化节能环保的全景图——庞大的生产线和高塔间除了水蒸汽的升腾,昔日令人惊怵的“黄龙”“黑烟”已基本消失。日渐澄碧的天空下,柳化人大投入大技术改造,已经成就了一条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化工持续发展之路。2006年岁末,柳化投资近12亿元的20万吨烧碱、2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在鹿寨县工业园区奠基开工;同日,投资10多亿元的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点火成功。是高效益的资本扩

张为柳化主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03年7月,柳化股份作为实施新股发行核准制之后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2005年6月23日,中国证监会传来佳音,柳化成为国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批获准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可募集资金3.07亿元。柳化依靠融资平台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合作模式不断完善

“比我们所有最好的想象还要好”——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视察上汽通用五菱时的评价。柳州市市长陈向群如此描述上汽通用五菱的成功之道:与具有实力的国内外同行携手,形成“中中外”模式,把通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手段全部用起来,运作得非常好,提升得非常快,运转得非常好。2002年11月合资以来,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充分集成股东各方优势资源,在采购体系、生产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营销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实施精益化管理,公司的各项管理水平快速提高。上汽通用五菱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同时拥有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实施C3P汽车开发技术系统研究项目等,并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实施产品开发一体化运作。这种注重管理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全方位提升。

——中小企业异军突起

有一个故事:2003年12月25日,一个小伙子突然造访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手里拿着一个很复杂的旋压皮带轮产品,劈头就问:“你们能做出这个铁轱辘吗?”公司的领导见这人像个机械旋压行业里的“门外汉”,他们自己对这个产品的研发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便委婉拒绝合作的要求。然而,这位小伙子走出公司大门10分钟又返回:“有多大的把握能做出来?1%总有吧?”。该公司的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人的拼搏的精神!”他们终于“屈服于这种精神”,来到柳州,在一无场地,二缺资金的情况下,开始了合作研发。3年后,这位千里迢迢到北京寻求合作的柳州小伙子创立的公司已经成为阳和工业区里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旋压皮带轮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日本、德国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国外对中国此类产品的技术垄断。这位小伙子叫张良杰,柳州龙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柳州市的高新开发区和阳和工业园区,一批像龙杰公司一样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打响品牌的中小企业异军突起。他们先是潜心研发自己的专利产品,然后一步步把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他们成为柳州工业大军中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

三、几点启示

通过到柳州学习考察,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

柳州之行中,他们的行政审批制度、电子监察系统、政府服务能力都引起了我们注意。柳州“阳光100”广场建设,最高为项目审批节约时间45天,是全国39个在建项目审批中速度最快的一个。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里,大厅中的电子显示屏可直接显示该工作人员的服务成绩。柳州招商引资建立的“否定报批机制”规定,对所有外资项目、5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职能部门要否定的,必须说明原因,层层上报,防止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等等,都无不说明了柳州人的执行和落实水平。而绵阳要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就要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继续实施“三大要务”,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全面落实“六个大力提升”,抓机遇,添措施。要在正确认识绵阳市情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准确定位。要旗帜鲜明的围绕“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大力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方面下功夫,以此掀开绵阳大发展、大跨越的新篇章。

(二)深度挖掘优势,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绵阳市委从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强、城市条件优等方面提出了“两个拳头、四个层次”抓工业的发展思路。工业兴、绵阳兴,工业是科技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努力在壮大规模、培育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上取得突破。

一要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要紧扣建设科技产业城的目标,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用名牌产品支撑企业发展,用优势产品支撑产业经济,建设工业强市。特别要重新审视和确立绵阳的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在加快会客厅建设等方面想新招、出实招。科学分析绵阳的工业潜在优势,全力支持将有矿机厂等潜力大的企业加速扩张,力争培育更多百亿企业。

二要充分释放科技潜能。要加大对上衔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和效益,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别要重视项目工作,下大力气专门挖掘项目、抓好项目、落实项目。

三要强化工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工业发展的最佳载体是城市,工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是园区。切实把加快园区建设作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重点,充分整合园区资源,加快清理土地、妥善化解矛盾,为引进新企业、新项目做好必要的用地准备。

赴江南实验学校考察报告 篇9

望城、宁乡两县同属湖南长沙市辖县, 工业经济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综合竞争力强, 均列中部六省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位, 其中宁乡县跻身2008年度全国百强县。与长沙县、浏阳市号称“县域经济长沙四小龙”。近年来, 两县发挥比较优势, 抢抓发展机遇, 致力扩大开放, 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 县域综合实力强, 城乡居民收入高

望城县总面积946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53万, 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2008年,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亿元, 同比增长16%,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 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 增长15.9%;财政收入14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6200元和7150元。2009年第一季度, 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 同比增长26.6%;财政总收入2.85亿元, 同比增长38.3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8亿元, 同比增长44.6%。宁乡县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 人口132万, 辖33个乡镇、2个经济开发区。2008年,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2亿元, 增长15.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3亿元, 增长13.7%;财政总收入14亿元, 增长29%;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3元, 增长17%, 农民人均纯收入6919元, 增长18.2%。2009年第一季度实现GDP69亿元, 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5.6亿元, 同比增长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6亿元, 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9亿元, 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48元, 增长17%。

(二)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 项目投入支撑有力

两县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以项目工作为核心, 将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途径, 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望城县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 增长4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增长43.3%, 工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49.7%;2002-2008年, 望城累计引进落户项目448个, 工业项目268个, 其中上市公司15家, 投资150亿元的长沙电厂、投资30亿元的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和投资28亿元的晟通科技以及金龙铜业、中航起落架等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14个、过亿元的项目66个, 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4家。宁乡县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38家, 总产值314亿元, 工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60%。2006-2008年, 宁乡新增规模项目911个, 其中, 5000万元以上项目159个, 投资超百亿元的三一重工、中财集团等亿元以上项目65个, 实际到位县外资金319亿元, 其中外资2.8亿美元。宁乡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上提出了“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惟一选择, 把项目工程建设作为发展的惟一载体”的战略思想, 定位于全球范围招商, 定向于珠三角、长三角引资, 定点于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 突出引进战略性项目, 用“两个唯一”创造了宁乡发展的辉煌。

(三) 平台建设力度大, 产业承载能力强

两县分别投入3.2亿元、3亿元高标准建设金城大道、金洲大道, 与长沙由“多点对接”到“全面融入”。宁乡县坚持现代中等山水城市定位, 做到建设有聚有拓、布局有开有合, 通过成立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 在“十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6亿元, 县城建设区面积由2003年不足8平方公里拓展到2008年28平方公里, 县城人口由10万增加到23万, 城镇化率达40.2%。望城经开区由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和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组成, 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入园企业90余家, 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财税收入5亿元。宁乡经开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 由中小企业发展园、食品工业园、服饰工业园、制造园构成。目前, 园区引进企业140余家, 合同引资超过100亿元;启动105个项目工程, 建成投产企业68家。

(四) 农业产业化程度高, 现代农业发展快

两县都坚持农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规模专业化, 致力引进牵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望城县先后引进了旺旺食品、光明乳业、亚华乳业等国内知名企业, 2007年, 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家。宁乡县精心打造宁乡猪、温氏鸡、沩山茶、超大菜等优势农产品品牌, 先后引进了温氏集团、北京资源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泰国正大集团现代化生猪养殖工厂等项目, 建成8000亩超大蔬菜基地。2007年,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90多家, 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 52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38亿元, 实现利润5.2亿元。2008年家禽出笼4050万羽, 居全省第一。肉猪出栏225万头, 居全国第四, 成为省级生猪储备基地。

二、收获和体会

(一) 科学对比找差距, 发人深省

与望城、宁乡相比:第一, 总量不大、发展不足是长丰存在的主要差距。2008年长丰实现GDP98.5亿元, 财政收入7.7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亿元, 分别是望城、宁乡的53.5%、34.9%, 55.2%、55.2%、56%、35.7%。第二, 农民收入低、城乡消费市场活力不足是长丰的薄弱环节。2008年, 长丰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人均消费额1908元, 分别是望城、宁乡的64.3%、66.9%、39.1%、30.3%。第三, 长丰投资总量在安徽省处于前列, 但力度不够强。2008年, 长丰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 分别是望城、宁乡的63.7%和74.9%。为此要把存在的差距看作是发展的空间, 要有后来居上的雄心奋力赶超。

(二) 科学发展出成果, 催人奋进

望城、宁乡两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取向, 以新型城市化为目标, 立足先导区建设总体规划, 整合提升现有规划成果, 加速县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规划编制, 突出重要地段和节点的规划设计, 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共融、人居环境优美、人文生态协调的科学发展体系。2008年望城县森林覆盖率达36%, 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城镇建成区绿化达到4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宁乡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5%, 其中城区绿化达到35.9%, 城区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8.29平方米, 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三) 科学发展主战略, 令人鼓舞

长丰与望城、宁乡在发展上有差距, 但可学可比性较强。从地理位置看, 区位相同。都属于省会市辖县、城郊县, 同样具有10分钟上高速、半小时进市区的区位交通优势, 都与省会城市实现了多点相接、互通互融。从发展思路看, 思路相近。望城提出实施“融城强县、工业兴县、创新先导、产业提升”四大发展战略;宁乡提出实施“兴工强县、特色强农、三产活县、融城提质、交通先行、资本运作”六大发展战略;长丰始终坚持“快工强县、三产兴城、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 都是主动对接融入省会城市发展, 都是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统筹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都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科学发展。从发展历程看, 态势相似。2003-2008年, 望城县GDP从2003年的60.9亿元增至2008年的184亿元, 年均增长24.7%;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3.29亿元增至2008年的14亿元, 年均增长33.6%。宁乡县GDP从2003年的99亿元增至2008年的282亿元, 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4.4亿元增至2008年的14亿元, 年均增长25%。长丰GDP从2003年的25.6亿元增至2008年的98.5亿元, 年均增长30.9%;财政收入从2003年的1.76亿元增至2008年的7.73亿元, 年均增长34.4%。长丰与两县GDP和财政收入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甚至翻两番, 经济发展都是以速度赢得增量, 以增量壮大总量, 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三、长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科学发展新境界

面对发展现状, 长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 强化危机意识, 增强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克服畏难不前的心理, 始终保持奋起直追的精神状态;摒弃因循守旧的观念, 强化创新意识, 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在努力实现“三年倍增、跻身十强”阶段性目标的同时, 要跳出省外看长丰, 放眼中部找定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在科学发展上进入认识和实践的新境界。

(二) 坚持工业立县战略, 打好发展组合拳

工业不强、企业不大、载体功能不完善的县情决定了长丰必须狠抓工业发展。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项目保证的理念, 找项目、跑项目、上项目、运作项目, 力争在大项目上有大突破, 按照“一二三产业一齐引、大中小项目一齐上”的思路, 整合各类招商力量, 实行县领导驻点招商、驻外联络处、乡镇和县直单位捆绑招商制度, 构筑“上下联动、合力招商”的工作格局和“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机制。要下大力气招引大项目, 对大项目明确县级领导和专人跟踪联系, 紧盯不放, 促成建成投产。要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重点,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 走出一条长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充分发挥城间县的区位优势、“五湖连珠”等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抓住合肥提升交通枢纽地位的历史契机,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吸引合淮市民“住在双城”, 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三)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 全面融入滨湖大城市

上一篇:学校校舍隐患整改报告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电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