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浮上来了》优秀教案(共4篇)
1.巩固字词。
2.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几、文、球、树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扩词。
(3)做《课堂作业本》第2题:写出同偏旁的字。
(二)指导表情朗读课文
课文内容的感情变化是:
高兴-→着急-→想办法-→中高兴。
按这样的感情变化有感情地读课文。先小组读,然后抽几个小朋友读,最后齐读全文。
(三)总结课文
①看图,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②学了课文以后,你觉得谁最聪明?为什么?怎样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仔细观察,勤于思考)
③你自己或我们班上有没有像吴文那样聪明的孩子?举例说说。
(四)作业练习
今天,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的名字叫作鸡蛋浮上来了。
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叫死海。这片海里的水比比其他海水的含盐量要高出好几倍,所以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看着蓝天白云。故事一讲完,老师就开始做实验了。只见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瓶水,一个鸡蛋和一杯盐,又从下面选了一位同学上来做实验。那个同学把水倒在放着鸡蛋的杯子里的时候,鸡蛋还沉在底下,后来,那个同学把盐慢慢地倒进到杯子里去,鸡蛋居然慢慢地浮上来了,同学们好奇极了,有的跑上去看,有的把脖子伸的长长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水里的盐份越高,就能把放进去的东西浮上来。
教学目标:
1、掌握多幅图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学习简单的图画间的衔接。
2、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清楚表达图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看图写话。
二、指导看图,说画面内容。
1、出示金钥匙:(送你一把金钥匙)看图写话五步走: 第二步:结合题目想一想。(人物、主人公)第三步:用一句话来说说每幅图。第四步:展开想象写具体。
第五步:连起来,组成一个故事。
2、第一步:“整体”看。
一共几幅图?都有谁?主要讲谁?
3、第二步:结合题目想一想。足球是怎样浮上来的? 发散思维
4、第四步:展开想象写具体。
(1)图1是这个故事的开头。我们别忘了写上故事的时间、地点,还可以写写人物的心情(2)图2是故事的经过。
图2中,我们发挥想象力,想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图3中,足球回来了。小男孩的心情如何呢? 呢?
5、第五步:连起来,组成一个故事。
以“足球”为线,将三幅图连起来,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学生动笔写话。
出示三幅图,仔细观察,动笔写下来。
四、展示学生的写话。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图写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是怎样把它写下来的?(回忆“看图写话五步走”)
六、作业
继续完成看图写话,可以自己读,或是读给别人听,再修一修改一改。
例文:如果你踢球的时候,不小心踢进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洞里,你该怎么办?嘻嘻!你猜不出来了吧.你不知道,有人知道.事情是发生在一片树林旁的草地上.那天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几个小伙伴在树林旁的草地上踢球.他们的欢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可就在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小胖一个大力飞脚,把球踢到了一棵苍天大树后面,小胖赶紧跑到树后面捡球,可就是没看见,心想:明明看见球往这个方向滚过去的,怎么没看见呢?忽然,他发现了旁边有一个洞,洞口有皮球那样大,可能是掉进洞里了。他急忙招呼小伙伴们过来,说道:“皮球可能掉进这个洞里了,我手不够长,小明,你来捞吧!”小明跑过去趴在地上,用手去捞,果然摸到了皮球,可小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拿出来。
大家七嘴巴舌地议论开了,一会儿想一个主意,一会儿又想一个主意,可都行不通,所以都否定了。小明想了一个主意:用两根木棍把球夹出来。于是他们找来了两根结实的木棍去夹,可是洞口太小了,还是弄不出来。他们只好另想办法了。
小朋友们在冥思苦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始终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突然,小刚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叫小伙伴们一起去提水,往洞里倒。伙伴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不一会儿皮球浮上来了,小伙伴们终于知道了他的用意。
活动目标:
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空矿泉水瓶一个、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等小物品。
3、老师示范用的小葫芦、硬币等
4、老师巩固实验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剪刀
4、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要和我们小朋友们一起来做玩水的游戏,我们看看都是谁呀?我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
幼:空矿泉水瓶、积木、石头、树叶、铁钉、玻璃球
二、实验:沉下去与浮上来
1、认识“↑”“↓”两个符号:
(1)教师取一个葫芦放在水盆里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上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浮在谁的上面,也就是浮上来)。
(2)教师再取一枚硬币放在水盆里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进而出示“↓”(一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竖线表示水的深度,下面的小帽子表示物品沉到水底,也就是沉下去)
2、认识记录纸
师:认识了“↑”“↓”两个符号之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记录表。
物品宝宝?小手
3、猜测实验结果:幼儿猜测每种物品放在水里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在“?”号这一列。
4、动手分组实验并记录: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5、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师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三、把宝宝送回家
老师“出示两个小房子的图片,一个是浮上来宝宝的房子,一个是沉下去宝宝的房子。
幼儿把每个参加试验的物品宝宝送回家。
总结:小朋友们的实验做的非常成功,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浮上来(轻的物品),什么样的东西放在水里沉下去(重的物品)。
四、巩固实验
老师出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小朋友们常用的铅笔、橡皮、尺子和剪刀。
用这些常用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实验结论:轻的物品放在水里浮上来,重的物品放在水里沉下去。
五、提升实验
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思考。(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六、教师结束语
【《皮球浮上来了》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拍皮球 》音乐教案07-18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皮球真有趣12-20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皮球回来03-06
小班体育游戏活动玩皮球教案03-16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拣皮球》03-20
调皮的大皮球中班体育活动教案06-07
《谁住在皮球里》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02-17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皮球》及教学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