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状况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学习状况(推荐8篇)

儿童学习状况 篇1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的母校3至6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现有留守学生88名,关注留守学生也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为此我组织一些朋友和同学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母校留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还不懂“父亲”、“母亲”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离开自己,去遥远的他乡为生计奔波。偶尔,他们可以从电话里或父母寄来的汇款单里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与关爱。当其他人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沐浴阳光,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却只能像荒芜的杂草一样孤独成长。人们给这样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据。据网上调查所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很多调查都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又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

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调查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好本校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母校“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母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母校“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与调查分析

2、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a、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 b、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三)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本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本校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三、调查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主要开展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探索,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健康现状。

3、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校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4、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研究解决方法。

5、对留守儿童中学习有问题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写好课题研究报告。

四、调查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本校是镇中心小学的教学点,因此一个年级才3至4个班,3至6年级共有600人,其中留守儿童有200人,超过了一半之多,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这2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1)喜欢上学的孩子占61%,一般的占39%。

(2)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占5%,一般的占80%,不好的占13%。

(3)学习上遇到困难,最先向父母求助的占16%,向老师求助的占44%,向亲戚求助的占11%,自己解决的占21%。

(4)考试没考好,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占83%,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的占2%,其他原因造成的占13%,自己本来就不行的占2%。

(5)这些留守孩子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44%,和亲戚的占20%,其他人的占18%,自己住的占19%。

(6)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里,朋友很多的占39%,不是很多的占42%,很少的占12%,没有的占6%。

(二)课题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还是很乐意上学的,调查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上学。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挺理想的,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一般都会向老师请假,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应该多一份爱心、耐心和细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指导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学习的关心。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大多数孩子考试没考好都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够努力造成的,很少是因为没有老师、家长指导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时,可以找他们一起分析试卷,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使他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父母不在家,大部分都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对孩子的照顾都欠佳。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这些孩子的交朋友的能力还是可嘉的,大部分都有自己亲近的朋友。

调查心得: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

不少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托上了年纪的老人照理,除了照顾他们吃住,老人们一般不会管理孩子的其他事情,更谈不上,学习和思想上的教育了。造成家长培养目标的缺损,他们自己外出挣钱,对孩子的教育是放弃的,有的只希望于孩子平安长大就行,对孩子除了金钱上的满足外就什么也不管,孩子在缺少亲情的情况下,对自己要求不严.有的孤独自闭,有的任性放荡,成为老师和社会都头痛的人物。因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棘手的事。

儿童学习状况 篇2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分析

1.学习动机。

在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 (各20名, 其中中学生各10人, 小学生各10人) , 的问卷调查中, 在学习动机方面, 设计的问题是“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可多选) 共设计了五个选项:A考大学, B减轻父母负担, C为给父母增光, D为了找个好工作, E其他。统计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考大学”有10人次, “减轻父母负担”8人次, “为父母增光”3人次, “找个好工作”6人次, “其他”2人次。非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考大学”的有15人次, “减轻父母负担”的为2人次, “为父母增光”的有8人次, “找个好工作”的有2人次, “其他”有2人次。可看出, 非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主要集中在考大学和为父母增光这两个选项上;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 主要除考大学外, 还有为父母增光、减轻父母负担和为了找个好工作这三个学习动机占了很大的比例。另一方面,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为了考大学和找工作而学习, 特别是找工作。这与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有很大的关系。

2.学习习惯。

由于孩子的行为习惯等正处于形成时期, 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不成熟的时期, 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需要有人教育和引导 (特别是父母双方的关爱) 才能形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及时的教育和引导, 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常常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懒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学迟到等不良习惯。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上学迟到现象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老师说:“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起到了不好的影响, 时间久了, 他们容易习惯成自然, 觉得上学迟到无所谓, 这对孩子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3.学习兴趣。

在走访中笔者问某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的王某某:“父母外出打工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影响?”孩子说:“爸爸外出打工使我的学习受到了不好的影响。爸爸在家的时候经常鼓励我好好学习, 现在没有了爸爸的鼓励, 觉得有些不习惯。我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总想睡觉。每天心里都只想爸爸快点回来, 而不想上学。”在调查中得知, 留守儿童中与王某某一样, 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还较多。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因而学习兴趣丧失, 形成恶性循环, 越没有兴趣成绩就越来越差。

4.学习时间。

这里指的学习时间, 一般是指孩子看书和做作业的时间。天性爱玩的儿童还处于他律阶段, 在缺少他人监督的情况下, 大多数儿童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减少学习时间。在调查的20名留守儿童中, 母亲回来后表示玩的时间少了的有5人, 表示看电视时间少了的有8人。因此, 父母不在家, 留守儿童学习时间会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和精力的限制。另一个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要分担家庭中的部分劳动, 被迫地减少了学习时间。

5.学习辅导。

在对由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调查发现, 在父母不外出的家庭里, 辅导孩子学习的角色通常是由父亲担当, 但父亲外出后, 儿童不得不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在父亲外出后, 留守儿童的监护是其母亲或者是老人, 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都没有办法替代父亲的角色。在走访中, 母亲监护人是最普遍的一种监护方式。在对15名母亲监护人的问卷调查中, 发现母亲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调查的母亲中有9人文化水平是小学, 占60%,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较少, 甚至有1名母亲还是文盲。祖辈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更低, 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

6.学习监督。

更多的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是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由于他们这一代人文化知识的缺乏, 很多人都是文盲, 根本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无人监督。父母在家时, 一般都会检查作业、禁止看电视、参加家长会等, 父母外出以后, 这些监督的职责都无人担当。现行监护人毕竟不是他们的亲生父母, 他们是否履行其监督职责及履行得如何, 就完全要看现行监护人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观念了。

7.学习成绩。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 就必然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较差。江南乡中心小学三年一班的学习成绩 (2005—2006学年度) 统计数字显示:留守儿童总体平均分均低于班平均分, 当然就更低于非留守儿童的平均分。第一学期留守儿童语文平均分89.59, 比班平均分低0.48分;留守儿童数学平均分76.9, 比班平均分低1分。

以上调查与分析, 真实地呈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学习上出现的这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策略予以解决, 必将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1.强化父母的监护意识。

全国妇联调查发现, 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5年以上, 60%―70%以上的父母在外省打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缺少父母的关怀。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立法, 尤其要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首先, 必须树立正确教育观。因为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 消极的教育观念不能引导子女主动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 应充分重视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是夫妻两都出去打工的, 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 比较有文化的, 并且有一定责任感, 能很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再次, 应为子女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还有就是在外出前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向老师说明自己情况, 告诉老师自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教师要对留守儿童奉献爱心。

据调查, 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普遍较差, 其主要原因是临时监护人本身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或者根本缺乏辅导的能力。首先, 教师必须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 及时地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其次,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留守儿童额外的作业辅导或者就近组织互帮互学作业辅导小组, 让同村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还有老师应经常与这些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和交流, 以便能共同及时地解决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总之, 老师的爱是抚慰这些留守孩子最好的良药。

3.充分发挥闲置师资的作用。

在调查中发现, 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学校生源的不断减少, 一些学校被撤销或合并, 这样就产生了一部分闲置的、年龄偏大的教师。由于任课教师课程任务繁重, 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有心无力。所以, 建议把这些闲置的师资力量组织起来, 让他们发挥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一些特别的帮助和支持。

4.进一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 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全社会要紧密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成长的浓厚氛围。

5.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 针对不同情况, 灵活地采用多种调整方式。建议在交通便利、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联村办学”, 或通过整合学校资源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的地方, 除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外, 集中办好一批寄宿制学校。“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有效补救措施。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寄宿制学校建设要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 政府应支持社会力量对寄宿学校的设施建设。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留守儿童家长自愿付款委托学校对子女进行托管的做法, 是在学校寄宿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过渡办法, 符合家长和孩子利益, 不能简单以“乱收费”为名加以取缔。总之, 留守子女的学习问题非常复杂,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与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儿童学习状况 篇3

关键词:SOS儿童村 心理健康 心理调查

一.问题提出

SOS儿童村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备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儿童村的管理者、妈妈们,以及为儿童村服务的人们的关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状况是目前心理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关心儿童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研究儿童村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对儿童村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根据黑齐SOS儿童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较好的反映出处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儿童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并针对一些显著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为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员们于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对SOS儿童村的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及辅导。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黑齐SOS儿童村儿童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其中,三年级(14人),四年级(9人),五年级(11人),六年级(12人)七年级(14人)八年级(7人),九年级(6人),十年级(5人)。发放问卷84份,回收问卷84份。根据问卷统计要求,出现漏选的问卷被判定为无效问卷,故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79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51人,女生28人。

2.调查工具。本调查采用全国广泛使用的标准化调查问卷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该调查以焦虑程度为指标,共调查8个内容,分别为:1.学习困扰与焦虑;2.人际关系焦虑;3.孤独情绪倾向;4.自责与自卑倾向;5.过度敏感倾向;6.躯体症状;7.过度恐惧情绪倾向;8.冲动意念与行为倾向。计100道题目,每题有“是”与“不是”两答案供选择,调查中的记分、统计、询问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3.方法。将调查问卷发给被试,按儿童村家庭进行集体调查。由主试说明指导语及强调需注意的问题,时间不限,其中要求被试如实回答。使用Microsoft Excel把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后,问卷结果用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心理问题检出率。在所调查的儿童中总体上心理较健康,但在学习困扰与焦虑、人际关系焦虑、孤独情绪、自责与自卑、过度敏感、过度恐惧情绪六个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6个内容中人际关系焦虑比较突出,有11人,占13.9%,超过正常水平。其次,在学习方面有6人,占7.6%,有困扰和焦虑倾向。其它方面,自责与自卑、过度恐惧情绪两项内容有问题的有5人,占6.3%。有过度敏感倾向的有4人,占5.1%。有孤独情绪的有3人,占3.8%。总体上看儿童村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有3名儿童有3项以上超过正常水平,总分也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特别需要进行心理辅导。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虽然有问题的儿童比例不大,但对于个体来说,一方面存在问题就不是小事。

2.男生心理健康统计情况。男生有人际关系焦虑的人数较多,占男生的15%。学习困扰与焦虑、过度恐惧情绪、过度敏感、自责与自卑各占3.9%。

3.女生心理健康统计情况。女生中学习困扰与焦虑问题的占女生14%,人际关系焦虑占10.7%,自责与自卑占10.7%,过度恐惧情绪10.7%。孤独情绪、过度敏感分别占7.2%。从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看,女生的问题检出率大于男生。

四.讨论与建议

1.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良好,说明儿童村很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但也有个别儿童某些心理偏常,如人际关系焦虑、学习困扰与焦虑的检出率较高,说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各方面不均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的进行辅导。

首先对人焦虑倾向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占被调查人数的13.9%。对人焦虑大多是经验不足造成的,或者因儿童村儿童以往的生活经历,或者是过强的心理防御机制,或者是由于儿童村家庭的特殊性等。

其次存在学习方面焦虑的学生占7.6%。适度的学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促进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焦虑是指那些学习焦虑过强的学生,他们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从而变成学习焦虑。这与期望过强、学习压力过大有关。对心理健康水平过低,有3项以上不正常的儿童,心理咨询师及教师、家庭妈妈等人员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辅导咨询。

2.针对调查情况,首先要加强对人际关系焦虑儿童的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尽可能的让他们参加各种人际交往活动,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增强与人交往的信心。其次,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再次,必须帮助儿童正确分析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点,在学习生活中多给儿童承认与表扬,减少惩罚、限制、斥责,以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正确的归因,减少过分自责。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篇4

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远离父母,远离公众的视线,留守儿童就像山中那一棵棵兰花草,分散在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家庭,在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路途上,自立、顽强、坚韧,却又柔弱的留守儿童迫切需要爱的呵护。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概况

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调查时间

14年7月5日-14年7月20日 调查对象: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邢口镇草寺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年龄及性别分布

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2、地区分布

据介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本地情况据统计,开封市中小学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有22958人。纵观全市“留守儿童”:从受监护的情况看,由祖父母监护的占74.1%,由亲友监护的占22.6%,无人监护的占3.3%。从学习成绩方面看,“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占12.6%,较好的占23%,较差的占64.4%,成绩下降的占74%。从人格发展方面看,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的人表示“无所谓”,18%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从道德层面上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一味追求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习惯的养成上却少有关注。调查发现,31%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有20%的“留守儿童”经常迟到、旷课;22%的人沉迷于打游戏;30%的人有过打架斗殴的经历。从身体素质方面看,由于生活无规律,学生回家基本不能按时吃饭,一天吃一餐或两餐的大有人在,而穿着上没有人管他们穿得是否干净、整洁、冷暖,个人卫生极差。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或不均衡,身体素质差,实在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杞县邢口镇草寺小学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5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5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留守儿童心理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唐帅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赵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二年级学生罗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小虎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关爱行动,我们在路上

为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所进行社会实践的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如下制度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制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学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志,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活动中,还积极和村委会干部、镇政府干部、各级单位在职职工一起加入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了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6、形成关爱合力。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农村留守儿童。

四、对留守儿童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4、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1、对个人来说,参与此次社会实践,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实践能力,搜索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有效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宽了思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是一个了解自己,发现并改正不足,体现自己社会价值的过程。为我们以后走上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2、对我们团队来说,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大大增强了我们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大家相互鼓励,互帮互助,通过讨论,大家集思广益,有助于扩宽思维。

3、通过实地调查,可以搜素许多宝贵的资料,通过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同样的,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农村,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体会留守儿童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篇5

泗纶镇妇联刘汝雯

为关注妇女儿童民生,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镇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工作,调查并了解了我镇留守家庭和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和生存状况,以及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现实困难,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至2011年5月,泗纶镇总人口77641人,其中妇女23426人,留守妇女660人,占妇女比例2.8%左右;17岁以下儿童18306人,留守儿童873人,占同龄儿童的4.8%左右。

从留守妇女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60%。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大部分留守妇女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留守儿童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

1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据统计,14岁以下留守儿童人数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4%左右,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比例占超过在校生的1/5。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15%;中等的占77%;较差的占18%。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大部分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

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大部分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且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

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农村务农。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二)留守儿童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且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的钱,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很多留守儿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物质生活优越感较强,加之长辈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4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10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以上,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0%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0%以上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3、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夏季去水库游泳,而家中无人制止,导致事故;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等意外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

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三、建议及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镇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弱智儿童的父母心理状况调查 篇6

弱智儿童的父母心理状况调查

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10例弱智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因子分均高于成年常模,尤其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性更为突出.说明这一群体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必要的..

作 者:郭瑞萍  作者单位:272051,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刊 名: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 年,卷(期): 8(5) 分类号:B84 关键词:弱智儿童父母   SCL-90  

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状况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海口市(省会)和万宁市(县级)每个点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划分为5片,每片抽取2~12岁的儿童(幼儿园及小学一、二年级儿童)150名。全省共检查3所小学和7所幼儿园1 696名儿童。

1.2 方法

采用圆底试管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连续3 d采集儿童的肛周标本3次。由专业技术人员镜检, 有虫卵为阳性, 无虫卵为阴性。计算感染率和累积总感染率。累积总感染率为后2次检查新增加阳性后的累加感染率。调查者、老师和家长共同填写问卷调查表,采集被调查儿童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和相关方面的行为等特征。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建立资料数据库,应用SPSS 10.0软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3次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分别为38.80%(658/1 696),47.70%(809/1 696),51.24%(869/1 696)。

3次连续检查感染率分别为38.80%(658/1 696),36.50%(611/1 674),34.61%(541/1 563)。各次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平均感染率为36.69%(1 810/4 933)。

2.2 地区分布

省级市和县级市累计感染率分别为38.24%(322/842)和64.05%(547/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4,P<0.05)。省级市最高的学校为60.62%(117/193),最低为5.68%(10/176);县级市最高的学校为80.87%(148/183),最低为37.08%(66/178)。城区和乡镇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3.48%(112/477)和62.10%(757/1 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7,P<0.05)。

2.3 年龄分布

见表1。儿童蛲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P<0.05)。7~10岁年龄组平均感染率达72.89%,2~6岁年龄组为47.61%,2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5)。

2.4 儿童蛲虫感染性别分布

男、女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50.77%(493/971)和51.86%(376/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

2.5 儿童蛲虫感染率与托管机构的关系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2.61%(293/468)和46.91%(576/1 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4,P<0.05)。 公立学校和幼儿园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44.89%(369/822),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57.21%(500/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P<0.05)。

2.6 儿童蛲虫感染情况问卷调查

2.6.1 与家庭文化程度的关系

各家庭文化程度(以父亲为主)对应的儿童蛲虫感染率为大学31.88%,大专22.31%,高中50.00%,初中63.48%和小学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5,P<0.05)。

2.6.2 与家庭职业的关系

各家庭职业(父亲为主)对应的儿童蛲虫感染率为国家工作人员24.91%,自营商业者38.24%,在外打工者54.64%,工人59.52%,农民71.09%,其他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3 ,P<0.05),以农民家庭的儿童最高。

2.6.3 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室地面建水泥板比建地板砖的儿童蛲虫感染率高,分别为68.13%,41.00%;洒水扫地比不洒水扫地儿童蛲虫感染率低,分别为51.26%,67.94%。各生活环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32和15.52,P<0.05)。全托生蛲虫感染率最高达73.33%,半托生为46.70%,走读生为6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0,P<0.05)。

2.6.4 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有不良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咬手指、咬铅笔) 儿童蛲虫感染率和有良好习惯者分别为66.78%(410/614)和42.42%(459/1 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9,P<0.01)。

2.6.5 与身体情况(异常表现)的关系

有身体异常表现(搔抓肛门、夜惊、遗尿、夜间磨牙)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6.40%(332/500),没有身体异常表现者为44.90%(537/1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4,P<0.0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检查平均感染率为36.69%,与近几年海南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儿童感染率接近[5,6],经3次(3 d)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为51.24%。通过连续3次检查比单纯1次检查检出率提高24.28%,更真实地反映了被调查地区儿童的蛲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县级市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省级市儿童,乡镇和社区儿童也明显高于城区儿童[7],最高的学校达80.87%;私立幼儿园明显高于公立学校和幼儿园[7,8,9]。这与省级市比县级市发展快,省级市、城区、公立幼儿园多为高收入人群家庭的儿童,卫生教育、生活环境、卫生习惯均较好,且建设规模大、卫生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管理也较严格规范,儿童之间的相互感染较少有密切关系;而乡镇和社区近年出现的许多私立幼儿园, 规模小,卫生条件和卫生意识、环境设施及儿童家庭状况相对较差,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增加了蛲虫的感染机会。本次调查还发现,儿童蛲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小学感染高于幼儿园[7,8];这可能与年龄较大儿童的行为和交流更为活泼广泛、集体活动较多、自体重复感染和相互间交叉感染机会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儿童群体普遍易感[7,8,9]。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家庭文化程度的提高,儿童蛲虫感染率显下降趋势。农民家庭儿童蛲虫感染率最高,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感染率最低。教室地面建水泥板比建地板砖的蛲虫感染率高,不洒水扫地比洒水扫地蛲虫感染率高;全托生、有不良习惯、有身体

异常表现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以上各组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儿童蛲虫感染与家庭状况、校园环境、卫生条件、个人生活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6],特别是郊区和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控制蛲虫感染, 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小学和幼儿园(特别是郊区和农村)应作为防治重点地区,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9],教育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吮手指和铅笔、勤剪指甲、提倡勤换和早穿连档裤, 切断肛门-手-口自体感染途径[9,10,11]。同时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治理,定期消毒,减少儿童交叉感染的机会,进一步降低蛲虫感染率。对蛲虫感染较重的地区应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药物驱虫, 以达到有效降低儿童蛲虫感染率的目的。

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儿童蛲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抽取的海南省城乡1 696名儿童连续3 d采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查及问卷调查,收集蛲虫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96名儿童3次连续检查累计总感染率为51.24%。其中县级市、乡镇、小学、私立学校和幼儿园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明显高于省级市、城区、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儿童(P值均<0.0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园卫生条件、个人卫生习惯及家庭状况较好的儿童蛲虫感染率较低;反之较高。结论 海南省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蛲虫感染与地区、托管机构、年龄、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蛲虫病,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168,266.

[2]曾蕴渊.渭南市738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72.

[3]席晖,区柏新,何伟清.中山市托儿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43-144.

[4]赵亚娥,张慧,常艳,等.蛲虫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14(4):268-271.

[5]林绍雄,王善青,胡锡敏,等.海南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939-941.

[6]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z1):332-339.

[7]李富冉.2010年濮阳市城区、郊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6):532.

[8]钟有添,王小丽,谢学斌,等.赣州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366-367.

[9]李宏勇.蛲虫感染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2):136-137.

[10]周新亚,凌莉,臧玉英.健康教育在控制蛲虫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7):551.

浅析目前儿童美术研究状况及发展 篇8

如果对儿童美术教育不得法,可能会对儿童美术艺术心理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使用儿童在当前无法理解的知识进行强硬的灌输,对儿童进行强制的练习,当儿童无法接受时,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排斥心理,使得儿童对儿童美术艺术产生反感的心理,影响儿童对儿童美术艺术的学习。本文就当前儿童美术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进行探讨,希望对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儿童美术;状况;发展

一、当前儿童美术的研究

(一)儿童艺术是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认知,情感的一种天然产品,智能和生活经验。虽然孩子们的艺术形象,生动,有趣,喜欢成人的特点,但孩子们的艺术都是表征和产品的儿童发展过程后,所以它只能被视为一个“阶段”的结果。在绘画中的“现实主义”是小学高年级儿童才有的,这是儿童绘画发展的最高阶段,儿童开始注意到这个角度,阴影,结构和形成一定的审美追求能力,但儿童艺术的现实主义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绘画的“现实主义”,通常出现在小学,这一时期的绘画有两种倾向:一是质量好,训练儿童视觉和现实的技能发展,绘画的写实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他学科或任务转移了儿童大部分精力,所描绘的图像仍然是初始水平。

(二)儿童美术艺术教育要以人为中心,根据客观实际组织儿童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正所谓因材施教。现代儿童美术艺术教育必须以主体地位和孩子的特点为基础,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从具体而言,儿童美术艺术教育的一个完整的描述是教育为手段,传授儿童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化艺术传播发展;艺术为媒介,通过儿童美术教学,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但今天的艺术教学,由于部分儿童美术教学目标的艺术老师片面的理解,认为艺术教学应注重儿童个性发展,如精湛的技巧会束缚儿童的认识。片面的认识培养目标,对于那些“无辜”的作品,不论年龄,都给予更多的赞赏,甚至在高等级仍然是在时间的过程中缺乏技能,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儿童会逐渐淡化技术,它着重于类似和获奖的形式。儿童绘画,是印象开始,低年级儿童往往表现出儿童最关心的象征性意象。这意味着儿童创造形象的客观图像不与成人一致。如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来对一个特殊的符号代表房屋进行描述,使得房屋和其他的各种东西都难以再次的展现出来。这个时期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逐渐成熟,在绘画中,二年级儿童开始出现变化,逐渐改变,大胆,幼稚和天真的绘画,更接近现实的、具体的绘画方式。

(三)在儿童美术艺术教育现阶段,往往抓不住这个重要机遇,缺乏技能,将来进入高中会留下缺陷甚至空白,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过度沉迷于儿童的智力水平,不积极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是错误的,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到一个更高的年龄阶段的过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的全面过程,促进儿童感知自然美,生活美,通过技能教学的艺术美感,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完整的内涵应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灵感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分别强调某一方面会影响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应大力促进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灵感的培养,加强对儿童教育的写实技法,不矫枉过正,走我国教育界太片面强调旧方法的技术,而应该使挖掘的训练和艺术灵感、技能之间更加和谐。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的实际水平,观察在画的第一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观察和思考各种复杂的东西。

(四)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以借鉴和吸收为基础,儿童美术艺术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复制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儿童在美术艺术创作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对象的选择。孩子们通常会模仿自然,他们还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方法,并通过仿真方法为代表的自然和自己思想和感情作比较。正确理解和复制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孩子不断变化,在人们不断的赞美中,能让儿童体验新鲜的喜悦,充满力量。变化频繁使用的工具,材料和绘画,会增加儿童的绘画兴趣。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

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实现图像的虚拟现实,艺术不再局限于现实的路径,媒体特别是多媒体开发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大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儿童绘画的形式,评价标准一直拘泥于现实主义绘画。目前,在绘画层出不穷的表达方法下,显然不能成为现实的唯一标准。对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绘画发展观缺乏普遍性。从文化的假设,没有考虑到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影响。因此,儿童的主张绘画类比发展的“地图”,反映了不同的目的,并以人画的行为需要,儿童绘画的发展不仅作为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在同一时期的儿童或青少年不同的绘画,往往表现出许多不同的风格。即使在同一阶段的儿童,绘画也不同,反映在绘画的不同目的和人的行为需求。儿童绘画的发展受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即使属于同一文化传统,地域环境也会影响与儿童画的认识。文化因素的发展将决定绘画能力。儿童绘画的发展并不是从幼年开始,停止在后一阶段,成为成人以后将继续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没有根据的模仿,而是观察图形符号由其他人创建的,在原有基础上的图形,图形语言自我吸收。儿童绘画资源是多方面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电视,漫画,绘画和其他媒体。尤其是大众传媒和同行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结束语

过去太多关注孩子的自发成长阶段理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对儿童来说,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通过实证研究不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多样化环境对儿童绘画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所以应强调以更多样化的态度接受儿童绘画的发展过程中,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以便找到合适的教育鼓励孩子对环境更好的感知。如何进行儿童美术艺术教育的启示从关注个体发展到关注社会文化,在儿童的一个转折点,儿童美术艺术教育应紧跟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绘画领域的研究中,变化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实施适当的儿童美术艺术教育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重点。从文化语境观的艺术教学来看,是一种新的出发点,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技能教學的概念。儿童美术老师,应该拓宽儿童的视野,形成儿童美术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社会文化学习融入儿童美术艺术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孩子学习使用不同的媒体艺术创作和情感的表达,通过不同的媒体学习扩大视觉感知体验,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如何正确识别图像的意义,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此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孩子多元文化,也有助于从文化背景让孩子了解艺术,了解社会。当然,儿童绘画发展理论是基于研究西方文化背景,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相一致。因此,在借鉴国外新的理论时,应考虑到中国国内儿童绘画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相适应的儿童美术艺术教育。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的重大任务[J],少儿儿童美术,2012,(5)

[2]李力加,对吴林“水墨思考”的分析[J],少儿儿童美术,2012(6)

[3]唐志,儿童美术研究的状况及展望[J],儿童美术教育研究,2012,(3)

[4]涂永录,黄金时期儿童美术行为过程的发展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2,(1)

上一篇:校园十佳歌手决赛主持稿开场白下一篇:李强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