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共9篇)

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 篇1

吉林省通化市兴华教育中心通钢二小 王金波

作为一名政教老师,我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心间,而作为一名在小学工作几年的体育教师,我更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教师引领,严格常规训练,养成文明习惯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纪律,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所以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预备铃响完之后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我就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预备铃响完之后都能很好地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3、从热身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次热身跑中,我都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跑的练习,即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接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我会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2、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我会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我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田径课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或其它器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 篇2

1、课堂的常规上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1.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首

先要做好的是日常规教学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 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上违反常规的教学, 那么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 进行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的了解, 进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1.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我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 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 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 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 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1.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我们经常都

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 如在热身跑、50米、100米跑中, 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 不插队, 不推人, 不串道, 通过这些跑的练习, 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 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喜欢

体育, 更喜欢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学习《投掷》的时候, 我们拿一些关于毒品、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教师讲解害虫、毒品、网吧的危害性,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毒品。

2.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喜欢游戏, 更多

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 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 要有胜不骄, 败不馁的思想品质。比如结合教材, 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的时候, 有些同学跑得快, 有些同学跑得慢, 或者棒没有交接好掉在地上, 结果输掉了, 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 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 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 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 那些跑得慢的学生, 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 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 对跑得慢, 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要让学生知道, 通过自己的努力, 别人能够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够行的。通过像这类的游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结合教学活动的相关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 各

种体育项目活动过程中, 有的要求快速, 有的要求持久, 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到集体的成绩, 教师需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帮助和培养学生顽强、勇敢、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体育当中有一个强竞争性的显著的特点, 只要是比赛人们都要争第一,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的时候, 教师应该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 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

学中,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 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田径课的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是怎样的刻苦训练, 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 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当中一定要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 才能够勇往直前, 不断进步。

3.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上课前领取体

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 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 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 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 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 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 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 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浅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 篇3

摘 要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以学生为本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1.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2.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3.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4.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5.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6.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二)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三、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校体育[J].2002.4.

[2] 体育心理学(第一版)[M].人民出版社.1999.6.

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 篇4

一、在体育实践课中开展礼仪教育

在教师进行体育實践课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求让学生们在穿着方面注意礼仪,在体育课堂,穿着礼仪就是要求穿着运动装。在体育课,穿着合适的运动装,不仅仅能够更加舒适地开展体育运动,也是对其他学生和教师的充分尊重,是学生们积极健康向上成长以及遵守服饰礼仪的展现。教师可以在一些体育课堂训练中,例如:队列、基本动作、艺术体操、武术等其他体育活动教学中渗透体态礼仪的教育。通过针对性的礼仪学习以及相关训练,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们形成科学有效的良好体态,培养学生们用正确的姿势站立,用优雅的姿态行走,养成得体的体态,掌握基本的规范体态礼仪。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的就是实践课,教师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组织相关的教学措施和运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们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之间帮助、团结协作,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关注和友爱,在有需要团队协作的时候,积极参与,参加合作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其他同学遇到了困难,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出现了口误,也及时纠正辅助教师们开展有效教学。另外,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游戏中尊重游戏规则,耐心细致地教导学生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公平的“裁决”,让学生们在一个充满礼仪的体育实践课中学习礼仪教育。

二、在体育课余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礼仪能够维持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人们共同认可并且执行的行为规范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不容忍任意而为,体育竞技项目中这一点的体现也尤为深刻。在每一个竞技项目中,都必须要以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为前提,在一些大型的体育娱乐活动中,参赛者也往往要遵守比赛制度或是长期积累下的不成文规定,这些规定也会逐渐上升成为公众认可的制度,教师可以用语言全面见解地概括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们了解规则、遵守知识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遵守规章制度、自觉自主遵守规则和行为习惯的高品质公民。在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将身体锻炼和礼仪教育放在同一位置,强调集体游戏、提高身体机能、确保安全、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等多个目的,让学生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遵守公共道德的良好公民。例如,在进行球类课余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体育技能水平之上和天气、场地等外界因素良好的状况下,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让学生们在能够确保遵守相关规则的情况下进行比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开展一些人数较少的小组、小队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普及一些比赛开始和结束时两队之间的礼貌礼节,以及比赛过程中同队成员之间的礼貌礼仪等,为学生们普及一些体育礼仪教育。

三、在体育多媒体课程中开展礼仪教育

体育学科法制渗透教案 篇5

梁富贵

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武术——基本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使学生继承民族体育文化,激发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及兴趣性。加深同学们对祖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改进少年拳(第一套)(1-4节)动作要领。使85%以上的学生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基本动作的要点,并使60%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少年拳第一套的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自学、自练与合作学习能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在学习中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注意能力。提高学生在练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建立和培养自信心。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动作运动线路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动作准确,有力、有神。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激趣导课→ 舞蹈热身→ 学习组合动作→愉快起 舞恰恰恰→ 调节身心→法制知识渗透

(一)课前准备:通过观看《少年长拳》的录像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激趣导课:教师介绍:

年世界武术锦标赛中中国队的骄人成绩;武术是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之一;武术有望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点燃学生参与奥运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舞蹈热身: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一起跳舞做热身运动,达到机体动员及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四)自主练习、创编动作:分组让学生练习教师示范的武术动作,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结合平时对武术的所见所闻创编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调节身心: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师生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在和谐的气氛中放松和调节身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武术动作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篇6

学生很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传递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陶冶情操,我认为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常规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在上课铃响以后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七年级在走道上集合保持安静。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于是我采取坐姿、站姿等队列队形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听到铃声响完后能快速的静息、排队,当然教师的监督和及时鼓励也很重要。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中有跑步的内容,我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培养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队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学生喜欢体育课,我任教的七年级的孩子们就最喜欢游戏,例如:青蛙跳。学生模仿青蛙跳,即练习了跳跃动作,训练了下肢力量,又增强了学生的模仿能力,让学生们学的开心,玩的开心。

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例如:学生在做50米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的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接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就有同学埋怨:“就是你跑的慢,都是你把棒掉了,都是你害我们输掉了,我们不要你参加我们小组了”在这样的埋怨声中,那些跑的慢的,掉了棒的同学就会失去信心,觉得委屈难过,这对他们将来参加任何活动都会产生阴影。这时我作为教师要对那些发出抱怨声的学生给予指正,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我尽力去做就是最好的。面对别人的不足,我们因该多理解,多包容,多鼓励,帮助他们共同成长,而不是只顾去批评打击。对跑的慢的,掉了棒的学生我要做的是鼓励和继续耐心的教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去改善。例如:七年级学习交接棒的练习,我先讲解要领,学生实践练习时分两步,第一步是学生站成两组用走的方式进行交接棒,这样我可以仔细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交接方式,及时纠正出现错误的学生。第二步才是在跑的状态下交接棒。对于出现掉棒的学生我单独和学生进行原地交接棒的练习,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最终学生都能掌握交接棒的要领。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课,在体育课中难免会出现安全隐患,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学生在进行接力跑时,有的学生太着急,希望前面的同学起跑能快点,就伸手推前面的同学,结果造成前面的同学摔倒受伤。此时老师应该做的是做好安全教育,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认真的讲解,明确走、跑、跳时绝对不能做的事。特别要讲学生违反了要求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就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学习,多请教,多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成长。

三、结合教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约束下进行的活动,不管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去做,对于违反要求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处理。例如:体育课必须穿适合运动的衣服和鞋,没有按要求着装的必须更换。七年级在学习立正时,对头,手,腿,脚,眼睛注视的方向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反复的练习,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地方,刚开始学习时对很多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这个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做好的是按要求执行,老师要做到的是按要求检查。

2、在体育教学中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可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进行。如学生在学习短跑时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跳短绳时,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挽绳,在行走过程中怎么拿好自己的绳,下课后收好自己的绳。发现绳子有损坏的地方应该及时修补。这样,即学会爱惜体育用品,也促使学生提高自理能力。学生在学习踢毽子的时候,要求学生不许乱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进行当众表扬。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以人为本,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关怀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目的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成长的更健康。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也要不断的学习,自我提升,在探索、创新、改革中不断前进。

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小学体育渗透法制教育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 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趋突出和重要,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 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 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 而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和需要。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此, 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2. 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而不是单纯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 它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 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我们可以根据下列几条标准来衡量心理健康。

2.1 智力正常。

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 头脑清醒, 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困难和矛盾, 既不逃避又不空想。

2.2 情绪稳定性。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 心胸开阔, 心情愉快, 身心积极向上, 对一切事情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又不冲动莽撞, 能保持平常心, 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2.3 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 既不刚愎自用又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坚韧与自制等能力, 在生活中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2.4 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 也不傲视他人, 尊重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潜力, 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2.5 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 (如需要、兴趣、意志、人生观等) 和个性心理特征 (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

2.6 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 既有稳定和广泛的人际关系, 重视友情, 即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又能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 (如热情、坦诚、宽容等) 多于消极态度 (如忌妒、冷漠、计较等) ;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建立良好的友情关系。

2.7 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 不冲动、毛躁, 也不敷衍塞责。

2.8 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 总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 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以上几个标准, 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 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但中小学生由于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 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 要求中学生和小学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中小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加强自身修养, 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 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体育教育的过程具有直观性、可感知性、感染性强等特点, 而且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人类某些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1]例如通过跳高、跨栏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通过长跑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体育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和献身精神, 等等。这些都证明通过体育运动、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磨练人的意志, 等等。

(1) 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目的;

(2) 通过体育活动能满足人们寻求新奇, 超越自我的心理;

(3) 体育运动是人们的紧张情绪得到无拘无束的宣泄;

(4) 体育运动能激发人的生物潜能的释放, 提高人的自我升华能力。

体育运动既是一种个体活动, 又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 它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 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是多向性的,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情感的体现。

3.1 对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体育教育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要求中小学生必须综合性地运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 不仅要通过视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 而且要通过触觉和肌肉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 以及动作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等, 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整个过程中, 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均得到发展和提高。[2]

3.2 对中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

体育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变性, 能使人从中体验到满意、愉快、兴奋、焦虑等多种不同的情感。体育教育活动中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等, 都能启发中小学生的社会意识, 增强自尊、自信及责任感。体育教育中的竞争性能激发中小学生的进取心, 鼓舞人的意志, 使各种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影响作用更为广泛。

3.3 对中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影响。

在体育活动与训练中, 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 其中有来自内心的, 如紧张、害怕、失意等情绪, 也有来自外界的, 如教学设备、环境、天气等。为了实现目的, 就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 克服困难。体育活动与训练的过程, 就是意志行动实现的过程, 可以发展中小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

3.4 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格的形成及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教育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并拥有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领域, 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 有利于人格的显示和发展。体育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为学生人格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4. 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1 体育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体育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等的同时, 也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其目的是消除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 预防学生心理失常,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 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 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在渗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4.1.1 积极情绪原则

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情绪状态, 是学生参与课堂教育的重要指标。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育, 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课堂知识吸收率也高。在这个原则上, 可以通过创造积极教学环境和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来改善。积极的教学环境是指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 学生过度兴奋, 随便插嘴, 故意捣乱。研究表明,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改善体育课上积极情绪的主要因素。[3]安全的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师要接纳学生, 并设法使学生之间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接纳, 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接纳的社会心理气氛, 进而使学生们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以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4.1.2 体验成功原则

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通过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使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自信, 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在体育教育中确保每个学生透过教育获得成功感, 因为成功所产生的是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它与自尊自信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是学生自身潜能得以发挥的强大动力。教育的实践表明, 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的了。

4.1.3 民主自治原则

民主自治要求教师克服对课堂管理所持有的“压、训、罚”的错误观念, 实行民主化管理,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以积极的指导为主, 消极的限制为辅。即使学生发生课堂行为问题, 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 惩罚应就事论事。其目的是透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强、自律的能力, 尽量解决课堂上的各种问题, 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4.1.4 合理负担原则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体育课堂上, 应该注意学生的承受能力, 不要给予学生过重的负担, 课堂负荷要适量、合理。

4.2 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4.2.1 激趣法和鼓励表扬法

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 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及其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 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 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中小学生在体育教育中体验到快乐, 使他们爱上体育活动及体育课, 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中小学生起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

对于体育后进生的微小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要适当, 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4.2.2 沟通法和疏导法

体育教师要深入中小学生中, 尽可能地同中小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 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这有利于中小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如果中小学生有逆反心理, 教师则要主动与他接近、沟通, 疏通感情, 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 然后因人施教, 对症下药。

4.2.3 互助法和磨练法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多让中小学生互相交流, 互帮互学, 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教师更要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 设置一定的困难,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磨练。

4.2.4 竞赛法和规则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 人的愉快就会产生。如果缺乏挑战, 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感。相反, 太有挑战性的任务也会使个体焦虑, 甚至产生挫折感。因此, 人的适应挑战性是人产生快乐并坚持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中小学生其运动能力也往往较差, 在教育中要注意调整形式, 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使有抑郁、焦虑心理的中小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及时运用竞赛这一形式, 能激发中小学生的热情。但在使用此方法时应该注意平衡竞争对手, 适当改变条件, 制订特殊细则, 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4.2.5 冷却法

当中小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情绪强烈动荡时, 教师必须制怒, 保持常态心理, 对事情作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断, 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途径。还要将说服工作的重点放在平静学生的心情上, 以尽快恢复理智, 切不可在学生情绪高昂的时候“针尖对麦芒”, 使矛盾激化。

4.2.6 温暖法和感染法

当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和不良心理时, 教师应以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和鼓励的态度, 帮助其明辨是非, 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行为。对曾在体育活动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中小学生, 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同时, 在全班营造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 使他们不断增加战胜困难, 克服挫折的信心。教师除了启发、鼓励学生的信心外, 还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带头做练习去感染学生, 当他们成功完成练习时, 能很快消除部分学生的心理顾虑, 增强其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4.2.7 诱导法

对于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极慢的中小学生, 教师要循循善诱, 使之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 改变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首先, 使其懂得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 就能将自身的运动潜力挖掘出来。其次, 对运动技术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使得他们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扬长避短, 逐步发展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5. 结语

好的体育教育, 必须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应是融合的。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渗透不等于机械地做加法, 而是在目标上都加上一点心理健康教育, 是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 要注重辅导学习方法, 从而在发展目标最后达成的同时, 使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建立远大的理想, 端正态度, 发展健全的人格。

摘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 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 把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在体育教育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认为好的体育教育必须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应是融合的。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松, 李勇勤.国际适应体育研究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 (11) :1448-1451.

[2]刘雄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体育的健心作用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 2009, (7) :93-94.

浅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 篇8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黄剑锋体育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小结 篇9

晋安实小黄剑锋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品质,掌握其特点和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成材又成人。

一、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教育。

1、以兴趣为先导

兴趣是成功的源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课的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样化,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避免学生因教法单一而过早出现意识疲劳,如队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我首先让学生观摩武警战士的队列表演或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强化学生的队列意识,在具体教学中,可创设“我是一个合格的武警战士”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向武警战士学习,出色地完成每一个队列动作,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加强练习,以此来培养他们严格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再如投掷教学时,如果单一的模仿、练习投掷动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这时,如果我们将教材设计成“保卫家园”的游戏形式,在不同的距离设置侵略者的形象,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武器消灭敌人,学生们会兴趣盎然,都能够积极地投入练习中。这样做,既能够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教材,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激励为手段

体育教学活动,有很多的内容是在竞争中开展的,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在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要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竞争中,真正的胜利者只有一个或一组,面对胜利者教师要积极的加以肯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更要让他们懂得,他们的胜利来自于其他人的帮助或团队合作,决不仅仅是某个个体的努力而得来的。对待失利者,更重要的是从其他方面加以鼓励,如在四组分队游戏是,除激励获胜组之外,可以为其他三组设立如最遵守纪律、最团结合作、最遵守规则等奖项,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自己并不是失败者,从而激励他们从失败中奋起,争取下一次的胜利。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所以教师决不能漠视学生的违规行为,因为小学生的好胜心非常强烈,他们非常重视其它小组的犯规行为,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的犯规行为置之不理,会极大伤害那些遵守纪律的同学,使他们认为遵守规则没有意义,在下面的比赛中他们会采用同样的手段或更极端的方法去赢得比赛。同时,这样做又间接鼓励了那些违反规则的学生,会助长他们更加想办法去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因此,在一些竞争性的游戏中,我们首先要要求学生遵守

规则,当某一人或某一组违反规则时,要进行适当的惩罚,或降低分数或取消名次,同时增加或提高其他人或小组的分数或名次,以此对违规人进行警示,并借此激励那些遵守规则的学生,促使所有学生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激励手段的恰当运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课过程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时,不要用简单粗暴的语言进行斥责或训斥,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他们非常喜欢赞美的语言,往往一句激励的话语要比单纯的斥责作用大的多。例如,在教学中发现某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我们首先不要对他横加指责,首先要利用眼神或一些肢体语言适度的对其进行提醒,然后可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刺激学生积极改正不良行为,如某某同学今天课堂表现很好或某某小组表现特别好,我们是不是都能像他或他们一样做,利用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来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因而,适当适度的语言激励和竞争激励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自身修养,言传身教渗透德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素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在工作中,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1、努力学习,更新观念

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体育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它的特点不同于其它许多学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掌握体育学科的新观点、新方法、新

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新观念,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的“一桶水”决不能停留在旧有的水平,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材。在不断丰富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之外,体育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掌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如动画片的人物、童谣等等,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方便与他们进行沟通,从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现在面临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他们所掌握的很多东西是我们所没能掌握的。例如我在一次一年级队列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为本小组取一个名字,学生们取的名字大多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后来才了解到,他们取的名字都是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的名字。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但要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修养去影响学生,还要用贴近学生心灵的知识去感化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促使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

2、严格自律,树立形象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内在的修养,还要注意自身的外在形象。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面前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形象。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在体育课堂常规中,对学生上课的着装有严格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要严格自己的着装,在上课时要穿着运动装、运动鞋,不能穿便装、穿皮鞋上课,否则就不能去严格约束学生,因为教师的任何一个疏忽或随便的举动,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不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教师要具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上课不能迟到或早退,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去要求学生的。教师只有在方方面

面严格自律,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自身的形象,用自身的品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加强训练,注重习惯的养成。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体育项目本身也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舞蹈与韵律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特征。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能够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在课堂组织教法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对体育场地的卫生保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下一篇:肺结核治疗经验谈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