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精选8篇)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篇1

保障。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及成因:

根据XX市水环境监测计划,市水利局于2008年3月对我市一级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本次共监测一级河道4条,共布设监测断面5处。以监测数据分析,5处断面综合评价均为劣V类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此4条河道劣V类水质已持续半年之久(2007年4季度也均为劣V类水质)。骨干河道如此,而级次较低的河道水环境更为恶劣,水生植物蔓长,垃圾乱堆,黑、臭、脏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年来,由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相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特别是企业存在偷排与超标排放,形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水污染,水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其残留物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经流也进入了水体,造成了大量面源污染。农村畜禽集中饲养和居民水冲式卫生器具的使用,直接将污水污物排入河中,更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

二、水污染的直接影响: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工业企业利用了被污染的水,不但增大设备腐蚀度,而且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水污染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不好的重要因素。

水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降低品质、产量。2006年先锋镇夏种引灌了镇区内河污水,发生1500余亩水稻“僵苗”事件。据粗略统计,损失近400万元。同年,二甲、姜灶等镇农田也有不同程度的灾害。

水体污染影响人畜饮水安全。由于水污染,全市尚有28.4万人饮水不能达标。近几年来,以内河作为取水水源的水厂已关闭了8家,仅存2家的水源水质根本得不到保证。一些镇每年都要经历因水污染而“水荒”的危机,给当地居民生活饮用带来极大困难。一些供水企业被迫关闭自备取水口,耗巨资实施引江供水工程,其不但增加了市镇财政负担,而且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水体污染影响地下水的量与质。随着地表水质的恶化,供水单位和用水企业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我市已形成345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超采区。根据监测,我市地下水静水位平均年下降0.5米,通吕运河以南地区,静水位埋深达40米-42米之间,大大超过了警戒水位(35米)。

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由于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富营养化使水的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既破坏了水的自然生态,又污染空气,更危及人体健康。

三、水环境影响我市战略发展

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力越来越大,现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战略资源。

1、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未来若干年,水资源能否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全市人们面前严峻的问题。2007年我市人均GDP已达2.4万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按照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年递增1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递增19%。以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0立方米/万元计算,工业需水量将达1.2亿立方米/年,加上农业用水5.3亿立方米/年,经粗略测算,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已接近可利用量(不计外来水)。由于水环境恶化影响到水量的稳定性,削弱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使水更具战略地位。

2、水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人居环境是以自然为中心,以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共同构筑的城市环境。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人居环境重要组成元素的水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3、水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水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与城市产业的布局有着密切联系。一座城市的产业布局上往往都是围绕水系展开,在规划时都根据河流水系的走向进行布局,因其不仅与自身条件有关,还与人们的亲水性以及交通的便利性有关。我市沿江开发、发展沿河经济都是因“水”制宜的体现。

4、水对城市魅力的影响

水是城市的眼睛,百姓傍水而居,城市缘水而生。水环境不仅对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能够彰显城市的魅力,提升城市的品味,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居民接近自然。如城区横河、竖河诸多景观带地打造,不仅贯通

了整个城区水系,而且把水景与岸景很好地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大场所。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发挥了社会效益,为XX城区增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水环境治理的相应措施:

为了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了把我市打造成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整治水环境,防治水污染已是刻不

容缓的事宜,是各级政府及全社会的重大任务。

要改善我市的水环境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当务之急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环境的认识,调动人们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积极性,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环境。

1、节水减排。当前我市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质型缺水带来的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众多指标超过国家制定的用水定额。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全社会节水意识的教育和宣传,要树立“节约一杯水,少排0.8杯水”的用水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形成节水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气;大力发展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鼓励采用外排废水处理回用和“零排放”措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全程控制污染排放总量。

2、建立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必须积极治理污水,达标排放,尤其是有毒污染物必须严格按标准处理后排放。随着工业布局、城镇布局的调整,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必须合理规划,大力度建设区域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使城镇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农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因此,必须下决心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要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减少肥药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水源类型,合理布局种植品种,通过科学防治和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走绿色、高效农业之路。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篇2

近年来, 我国由环境敏感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故频发。有关资料显示, 自1996年以来, 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1]特别是2012年以来, 四川什邡、江苏启东、浙江宁波、云南昆明等一系列轰动社会和网络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相继发生, 中国社会进入"环境敏感期", 已无可置疑。这些突发性环境事件, 暴露出环境信息通报与公开的不足。[2]

2007年4月,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简称《办法》) 出台, 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 从而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城市生活环境与公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水平都密切相关, 因而, 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对建设美好文明的城市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调研, 尝试探讨造成目前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一)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本调查以H市居民为调查对象, 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15日至2013年10月30日。通过向H市居民随机发放问卷, 共回收有效问卷512份。调查对象年龄从17岁到60岁不等, 包括农民、个体户、企事业单位职工、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学生等。以描述性分析为主, 建立数据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此外, 本次调研还对当地环保部门进行走访, 以得到环保部门的一手数据。

(二) 样本特征

在512份有效问卷中,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 本次调查的样本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性别:男性280人 (54.7%) , 女性232人 (54.3%) ; (2) 年龄分布:17岁到25岁之间的有202人 (39.5%) , 26岁到40岁之间的有187人 (36.5%) , 40岁到60岁之间的有123人 (24.0%) ; (3) 职业:农民19人 (3.7%) , 个体户52人 (10.2%) , 企事业单位职工89人 (17.4%) , 政府工作人员87人 (17.0%) , 企业员工118人 (23.0%) , 学生147人 (28.7%) 。

3环境信息公开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 统计分析后发现当前H市环境信息公开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 公民主动获取环境信息意识较弱。

问卷中"您会主动了解您所居住城市的环境信息吗?"一题, 有63.28%的参与调查者并不主动了解其居住城市的环境信息。而"您了解环境信息的时间和频率?"一题, 仅有3.9%的调查者会主动了解环境信息, 而回答"新闻上报道了就会了解一些"或"一些重大污染事件发生时才会了解"的受访者合计占92.21%。可见, 公民一般情况下并不对环境信息抱有较高的关注。

(二) 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 公开的效果不明显。

对于不能全面了解环境信息的解释上, 有25.9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知道怎么获取", 而选择"看不懂数据"或"没有公开想要了解的数据"两项合计高达53.89%。可见, 发布的环境数据不全面和对专业数据理解困难成为了民众不能有效了解环境信息的主要原因。

(三) 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 市民对权威部门发布的环境信息不满意

问卷中"您怎样确认灰霾天气发生的原因?"、"您对环保厅处理灰霾天气事件的评价"、"您平常会浏览环保厅官方网站来了解实时的环境信息数据吗?", 几题的数据显示, 在重要环境问题产生之后, 高达72.27%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关注非官方媒体新闻的追踪报道"而仅有28.57%的被调查者选择"第一时间去官方平台发布数据";而民众对于环保厅在灰霾天气事件处理的评价中, 选择"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超过一半, 达到50.42%。而选择"满意"仅为不超过3.36%, 没有人选择"很满意"。仅有14.29%的人选择"自己会去环保厅等权威发布平台了解实施环境数据", 剩下85.7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的原因中有55.84%选择了"不知道环保局网站发布了环境信息"。由此可得, 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成绩并不为市民认同, 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4环境信息公开问题剖析

通过以上对信息公开现状的分析,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环境信息公开渠道少而单一。当前环保部门进行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相关新闻或通知, 而其访问量较小且访问频次低, 不能及时有效得将环境信息传达给广大市民。

第二, 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够详细具体。一方面, 有很多环境信息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公布。一般而言, 包括空气质量、河流水质等关键数据在内的许多数据均仅能在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上监测, 并不能简单地从各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地获取。而根据走访企业得知, 多数企业的环境数据仅作上交政府之用, 并不作公开处理。从环保厅的实际调研结果得知, 环保厅的监测数据并没有做好环境信息公开, 即使决策部门也没有能力查找十分具体的数据。若需要特定的环境数据, 决策部门需要向环境检测部门提出具体申请。

另一方面, 环境监测数据的专业性导致了民众难以理解环境监测数据具体指代的含义。据问卷调查, 多数民众并不了解环境质量的具体评价的标准, 导致了数据即使公开, 也并不能有效利用的情况。

第三,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够。自从我国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环保局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以后, 相关政府部门没有进一步扩大宣传, 了解该制度的市民较少。

政府很少主动将自己的信息公开, 首先的原因在于信息的搜集难以保证专业和准确, 组织的过程难以保证严谨和到位, 也即政府对环境监测信息的整理和发布工作上技术手段和实施经验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其担心一旦贸然公布, 可能因此招致社会舆论的批评。而实际上, 由于各地环境容纳量的不同以及将化学数据转化为日常接触到的各项环境信息数据在目前为止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在技术上困难仍然较大, 故而环境信息数据的生成准确性和实效性均难以令人完全满意。其次, 信息的公布可能影响政府的工作成绩和企业的效益, 在信息完全公开的情况下, 容易造成政府原有的暗箱交易和灰色收益的大幅减少, 政府也同时将因为环境数据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

第四, 市民在正常生活未受环境较大影响情况下对环境信息的关注度不够, 也缺乏对城市环境建设的责任意识。在生活没有受到环境较大影响下, 市民对环境信息不会过多的关注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 公众的信息公开诉求不明显, 公众参与也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点导致了环境信息公开仍旧以政府为主导, 并不是按公众要求进行的信息公开。民众表现的不关心也代表了当下环境信息公开面临的另一个困境。[4]

综上所述, 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问题在于信息的不愿公开或难以查找、信息的过强的专业性和民众较低的环境信息素质。而解决上述问题, 则主要是需要政府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态度进行转变, 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环境信息公开的必然性, 真正为民众思考, 使社会能够达到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真实的发布和民众自发的对其监督, 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

5环境信息公开对策构建

(一) 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环保厅等官方环境信息发布方可与通讯公司 (如移动、联通等) 合作, 通讯公司从权威部门获取实时环境监测数据, 并向有需求的客户提供环境信息推送服务, 比如以短信的形式每日推送、或通过短信随时查询环境信息等。

环保部门可借助智能手机的智能应用软件, 实时发布环境信息。同时, 环保部门亦可开发一系列环境信息服务软件, 更好地帮助智能手机用户获取环境信息。

环保部门可在包括公共汽车和计程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设置环境信息发布点, 将环境信息发布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平日不能有效通过网络或其他新闻媒体接触环境信息的民众, 向其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环保厅等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方借助当前社会上新兴的微信平台, 设置其官方公众账号, 用广泛普及的微信向更多的手机用户发布实时环境数据。

(二) 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详细解读数据含义

环境信息发布需要扩大信息公开的数据量。在不断改进升级各监测站的监测设备的同时, 政府需要克服部分阻力, 扩大对环境信息数据的公开量和公开程度, 增强对环境信息发布的信息的全面性。

环境信息需要政府进行有效解读。环境信息数据的权威发布部门需要在环境数据发布的基础上对数据代表的环境信息进行有效解读, 确保其数据能够有效地转化成普通市民能够理解的信息, 消除市民在环境信息理解上的困难。

(三) 加大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宣传, 引导民众积极参与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宣传, 使民众更广泛地了解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利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向市民的普及, 促进市民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了解和积极参与, 为环境信息公开提供相应的民间动力。

(四) 培养市民环境关注意识, 提高环境建设责任感

以政府为主导, 广泛鼓励成立民间非政治性环境保护组织和团体, 并使提高民众的环境建设责任感。同时, 其组织和团体有关环境保护的行动将有效地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决策产生影响, 激励政府制定更优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

政府设立环境部门的问责体系, 鼓励市民对于身边的信息公开不到位的地方和环境保护工作未完成的地方进行举报, 督促政府部门高效地运转, 使其能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参考文献

[1]朱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的环境信息公开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25 (3) :150-158.

[2]李富贵, 熊兵.环境信息公开及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15 (4) :22-25.

[3]王锡锌.信息公开的制度实践及其外部环境--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环境为视角的观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65-71.

中职生厌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中职生 厌学 因素 对策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基于我国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变化,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对于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中职生生源整体素质日益下滑,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一、中职生厌学现状

厌学是指学生厌倦、厌烦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从本质上来说,厌学就是因为学习不符合学生的需要而使学生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倦、厌烦学校生活的情绪反应。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职生的厌学问题非常普遍。笔者对北京市某中职校所作的调查表明,中职生的总厌学率达到了72.9%。中职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从目前中职生的生源来看,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有极少数,而且分数不高,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习得一技之长或为升学做准备,但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道努力学习的学生却只占少数。调查显示:17.7%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52.4%的学生有学习目标,但不明确;21.1%的学生没想过;还有8.8%的学生没有目标,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

2.缺乏学习兴趣,感受不到学习乐趣。有些中职生对上课、作业、考试等学习活动持消极冷漠、马虎应付的态度,表现为上课睡觉、看小说或玩手机。有些学生甚至不带任何学习用品来上课,考试时多以抄袭为主,有的学生干脆交白卷。从对中职生对在校学习生活感受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7.7%的学生感觉在校的学习生活是快乐的,46.4%的学生感觉迷茫,21.1%的学生没感觉,14.8%的学生不快乐。

3.不会学习,缺乏毅力。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都不大,但有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很多中职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合理规划时间,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再加上学习时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不愿多付出努力,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

4.自制能力差、违规违纪问题凸显。因为自我控制力差,无心学习而滋生的违纪问题在中职生当中也日益凸显。调查显示只有31.9%的学生从未违纪或很少违纪,68.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纪行为:迟到、早退、旷课、扰乱课堂秩序、吸烟、喝酒、打架、破坏公物、考试作弊等不一而足。

二、影响中职生厌学的主要因素

中职生厌学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四个方面。从调查来看,有52.4%的学生将厌学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因素,27.5%的学生归结为学校因素,12.8%的学生归结为社会因素,7.3%的学生将其归结为家庭因素。

1.自身因素。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薄弱,无法做到知识的自然衔接,长期积累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对学习有畏难心理;潜意识存在逃避学习的动机,对学习没兴趣,认为学完了没什么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好,学习起来很吃力;自制力差,学习毅力不足,贪玩、迷恋网络、游戏等;心理适应不良,在学校感到迷茫,没有学习目标,感受不到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缺乏职业规划,缺少理想抱负,对个人今后发展没有方向;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差,老师讲的内容太难、学不会;盲目或被迫选择学校专业,本身对所学专业志趣不和而产生逆反对抗心理;不适应中职校的学习与管理方式等。

2.学校因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文化课、理论课太多、专业课动手实践机会少;学校学习、实习条件差;课余生活不丰富,忽视对价值观、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管理松散不严格、教师责任心不强,要求不严、考试容易过、学好学差都一样;班上学习风气不好;老师讲课枯燥,没吸引力;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师生关系不和谐,不愿意学其所教的课程等。

3.家庭因素。主要是受家庭环境影响或者是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过高或过低。因家庭环境不好带来的心理压力或者是由于家庭环境较好带来的优越感,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中职生群体中,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内心异常敏感,无法安心学习,而对于一些自恃家庭条件好的中职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心态不良,不愿意吃苦,对学习或就业都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中职生行为规范,日久自然产生厌学心理。

4.社会因素。在目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中,中职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同辈群体,还是媒体、社会环境,都极易对其心理造成冲击。对于缺乏自制力和分辨能力的中职生来说,一旦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就容易受其影响而不能自拔,走上厌学之路。

三、中职生厌学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如何使其在中职教育阶段有所收获,让学习变得有意义、充满乐趣、学习有效果呢?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职教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个体发展,使其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①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快教学设备的更新和实训基地建设。抓住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真正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②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生源质量,积极调试自己的心理,主动去适应学生,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内容组织方面,要按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因材施教,重在行为习惯、学习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差异,对想继续升学的学生,加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对只想习得一技之长的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③在环境设置上,尽量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做到仿真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大学生校内实践课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在评价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学业考试一种方式。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客观公正地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以激励为主,使每个中职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同时中职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积极推进课改,开发校本教材。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是目前中职生厌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中职校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授课方式,把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课程的整合力度,按照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出相应课程体系,采用问题教学法、活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各学校应根据专业设置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突出特色,使学习内容既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努力达到培养目标;既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各年级学生有计划、有系统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对社会职业的兴趣和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联手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负起各自应有的责任。如对禁止青少年进入的网吧、娱乐场所等,社会要负起监管责任,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法律,允许中职生随意出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目标要一致,不能加重学生的认知偏差。对中职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要给予积极关注,学校和家长要共同配合,教育疏导,帮助中职生解决好各种与学习和成长有关的心理困惑。引导学生改善不良的自我概念,学会悦纳自我,克服浮躁和消极的归因倾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对学业上陷入困境的學生,要认真分析其学困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厌学原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厌学的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令其感受到家长、教师和社会对他的关爱、理解和期待,使其从思想上逐步树立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篇4

1、绪论1、1**市职业危害现状1、1、1职业危害的概念1、1、2职业危害现状描述1、1、3存在的主要问题1、1、4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目标1、2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2、调查统计分析及安全对策的理论方法2、1职业危害调查设计方案的要求2、1、1职业危害调查研究的特点2、1、2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2、2职业危害统计任务与步骤2、2、1职业危害统计的基本任务2、2、2职业危害统计的步骤2、3职业危害的防治要求2、3、1防治的理论措施2、3、2安全技术措施

3、**市职业危害调查对象及可靠性分析3、1调查对象状况3、2企业数据可靠性分析

4、职业危害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4、1各行业的调查结果及分析4、1、1制造业4、1、2化工业4、1、3其他各行业职业危害的分析4、2各类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4、2、1调查结果4、2、2结果分析4、3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及分析4、3、1调查结果4、3、2结果分析

5、职业危害的对策措施5、1工程技术措施5、2监督管理措施5、3教育培训措施5、4综合措施

6、结论

中国环境税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5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寻求解决之道,而从实际效果看经济手段尤其是开征环境税,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论文首先从环境经济理论角度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国际上有关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手段,再通过分析征收环境税对市场主体起到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福利效应说明了其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指出了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其次就我国环境税目前状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现行环境税存的问题与不足。最后介绍了国外环境税实施的成功经验,并对改进我国环境税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税;税收制度

China environmental tax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ABSTRACT

Environment problem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ince the centur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Governments are seeking a solution, and the economic means have played a good effect, especially environment tax.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theo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ternational means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paper points that the effect of pollution control from the income effect, substitution effect and welfare effect imposed by environmental tax. It point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ax. Then ,it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shows the problem in its implementation .Finally, it introduces the better experience in other country,and talk about the suggestion for improving our national environmental tax.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vironment tax; revenue system

目 录

一、引言 ............................................................................................................................................................................ 1

二、环境税的理论分析 .................................................................................................................................................... 1

(一)环境税的内涵 .................................................................................................................................................... 1

(二)征收环境税的必要性 ........................................................................................................................................ 1

(三)环境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 2

1.收入效应 ................................................................................................................................................................. 2

2.替代效应 ................................................................................................................................................................. 3

3.福利效应 ................................................................................................................................................................. 3

三、我国实施环境税的现状与问题................................................................................................................................. 4

(一)我国当前环境税现状 ........................................................................................................................................ 4

1.资源税 ..................................................................................................................................................................... 4

2.车船购置税 ............................................................................................................................................................. 4

3.消费税 ..................................................................................................................................................................... 4

4.城市建设维护税 ..................................................................................................................................................... 5

(二)我国环境税存在的不足 .................................................................................................................................... 5

1.缺乏专门性环境税 ................................................................................................................................................. 5

2.税率偏低 ................................................................................................................................................................. 5

3.碳税缺失 ................................................................................................................................................................. 5

4.环境税外延不足 ..................................................................................................................................................... 5

四、国外环境税实施状况 ................................................................................................................................................ 6

(一)国外环境税的实行 ............................................................................................................................................ 6

1.专项环境税 ............................................................................................................................................................. 6

2.能源税 ..................................................................................................................................................................... 6

3.碳税 ......................................................................................................................................................................... 6

4.有关环境税的其他政策 ......................................................................................................................................... 6

(二)对中国开征环境税的启示 ................................................................................................................................ 7

1.开征环境税已成为重要环保手段 ......................................................................................................................... 7

2.开征专项环境税 ..................................................................................................................................................... 7

3.注重环境税的刺激作用 ......................................................................................................................................... 7

4.注重碳税的征收 ..................................................................................................................................................... 7

五、构建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 7

(一)完善现有环境税 ................................................................................................................................................ 7

1.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 8

2.调整消费税 .......................................................................................................................................................... 8

3.完善增值税、所得税 .......................................................................................................................................... 8

(二)开征专门性环境税 ............................................................................................................................................ 8

1.大气污染税 ............................................................................................................................................................. 8

2.垃圾税 ..................................................................................................................................................................... 8

3.水污染税 ................................................................................................................................................................. 8

(三)环境税的设计 ......................................................................................................................................................... 9

1.税种的设定 .......................................................................................................................................................... 9

2.税率的制定 .......................................................................................................................................................... 9

3.目标的确定 .......................................................................................................................................................... 9

4.环境税制定的原则 .............................................................................................................................................. 9

(四)建立环境税配套措施 ........................................................................................................................................ 9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 9

2.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9

3.加快环境税征管体系建设、调整税收分配结构 ............................................................................................ 10

参考文献 .......................................................................................................................................................................... 1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到迅猛发展,制造业的粗放扩张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地位,使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同时也把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2014年3月北京市出现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同时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在中国,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湖水已成为居民的奢望与回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已可想而知。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稀缺资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国或一地区的区域问题,已然扩大到全世界范围,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早于我国,同样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比我国要多要完善。从实际效果上看,经济手段特别是征收环境税带来的效应比较明显。

有关环境税的基本理论最早由庇古提及,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矫正思想,认为微观主体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是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根结,只要政府进行干预,正如运用税收一样来使得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庇古税就是指,政府根据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进行征税,在产品价格中加入污染成本使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此后的几十年中,西方学者不断对环境税理论提出新观点,不断完善的过程使西方有关环境税理论逐渐完善,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环境税的开征问题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压力的不断上升,国内学者及民众对于开征环境税的第一文库网呼声不断加大,国务院在2007年6月份首次明确表示要“研究开征环境税”。2009年我国政府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实施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税费改革,并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2013年12月环境税方案上报至国务院。可见,环境税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

二、环境税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税的内涵

环境税最早由庇古提出,其思想也为各国所接受,但是对于环境税的概念各国尚未达成一致。欧盟统计局对环境税所做定义为:指对某种在被使用或释放时会对环境造成特定负面影响的物质的单位使用量所征收的税收。就环境税发展的实际内涵来看可以从广、中、狭义三个层次来看。狭义上环境税即专门性环境税,主指为了防控环境污染以及筹集环保资金而征收的税;中义上除了上述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税和生态保护税;广义上来说,以保护环境为目而采取的各种税收都应该算是环境税。

欧盟环保局对于环境税的税种分类也比较广泛,有收回成本型、提供刺激性和财政性环境税,这就囊括了使用者付费、指定用途的收费、试图改变破坏环境行为的刺激税等比较全面。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不仅应该对造成污染的个人征税,还应把为试图改变人们破坏环境行为所采取的其他措施的费用放在环境税中,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整个环境税收制度,因而论文倾向于欧盟环保局对于环境税所述定义及分类。

(二)征收环境税的必要性

从经济理论上看,环境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属性、产权难以界定及不明确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外部性即溢出效应,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庇古认为,当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对社会及其他成员造成危害,但自身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来弥补这种危害时便产生了负外部性,与此相反便是正外部性。环境污染问题是典型的负外部性,

生产者或消费者进行了带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即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并没有为此买单,相反是社会承担了该部分费用,此时的负外部性活动就会急速扩张,环境污染随之不断扩大。

另外,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环境具有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性,自由市场缺乏激励机制来提供环境这一产品,“搭便车”现象就变得普遍起来。产权学派的科斯认为,环境产权的缺失和难以界定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我们不能明确说出空气和水的归属,更不能把它们分割成一部分来分给个人。这时,人们不必承担任何代价就可以享受环境带来的效益,所以人们就不会去珍惜这种资源,环境污染就会越来越严重。

对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理解,使得经济学家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庇古主张,政府充当社会和个体经济活动之间的调解员角色,通过征收环境税费或补贴来调节市场价格、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弥补市场失灵。有些学者主张,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对个体行为进行管制。科斯则认为,在明确环境产权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自由谈判或交易来解决。科斯定理指“只要把产权妥善地加以规定,只要产权交易的费用为零,那么,不论产权在开始时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必然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这里可以看到产权学派主张通过排污交易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上述途径是目前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实行的难易程度有别。环境管制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此时政府需要掌握大量准确的信息来作出管制措施,但是政府由于没有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因而在信息掌握方面本身存在不足,而任何信息出错都会影响到管制效果。排污交易权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环境资源产权的完全明晰,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受到当前人们对于环境资源认知方面的限制。相比之下,环境税手段就显得比较容易操作,只需要政府知道负外部性的边际成本就可以确定税收率,税收本身又具有强制性。

(三)环境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政府征收环境税是通过影响市场上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活动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起到效果:一是环境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是环境税对经济主体福利产生影响。

1.收入效应

环境税的收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上生产者的影响。收入效应指,政府征收环境税影响到生产者生产污染产品的实际价格,即减少了生产者实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使厂家对该产品的生产能力降低,进而减少该种污染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规模、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如图2-1所示,假设产品X1和X2都为污染产品,企业在未征税之前的均衡生产点为E1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对应的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Q1和Q2。现在政府对其征税,使其生产成本加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与E2点重新均衡,此时对应产量为Y1和Y2。显然,E1加E2要比Y1加Y2要大,即环境税使得厂家污染产品的生产量降低。

图2-1 收入效应图

2.替代效应

对于生产者来说,政府课税会使企业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企业选择扩大生产收益率相对高的产品、减少相对收益率低的产品的生产,这就是生产者的替代效应。如图2-2所示,假设企业把所有生产要素用来生产X1、X2两种产品,其中X1为污染品、X2为清洁产品,此时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为pp。征税之前,企业生产均衡点在E1点,对应产品数量为(Q1,Q2)。征税之后,X1产品实际成本上升即产品相对收益率下降,企业会选择减少其产量,扩大X2产品的产量,新的均衡点为E2点,对应产量为Y1、Y2。显然Q1大于Y1,即政府课税之后,企业选择的生产组合(Y1,Y2)产生的污染量要小于原来的生产组合。

对于消费者而言,政府开征环境税之后,污染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升,此时若消费者的收入并未增加,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减少该种产品的消费量而增加清洁品的消费量。如图2-3所示,假设消费者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产品X1、X2,其中X1为污染产品、X2为清洁产品,预算线为AB。未征税之前,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为E1点,购买量为(X1,X2)。征税之后,产品X1价格上升,消费者预算线内移设为AC,此时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与E2点,对应消费组合为(Y1,Y2)。显然,消费者减少了污染产品的购买量,而增加了清洁品的消费量。

图2-2 生产者替代效应图 图2-3消费者替代效应图

3.福利效应

环境税的征收会导致生产者和消费的福利减少,如图2-4所示,征税之前供给曲线S1与消费曲线HN相交于E1点,对应产量和价格为(P1,Q1),此时生产者福利pe1为ME1P1,消费者福利ce1为HE1P1。政府课税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上移设为S2,交消费曲线于E2点,此时对应产量和价格为(P2,Q2),此时新的生产者剩余pe2为GP2E2,消费者剩余ce2为HP2E2。此时社会总福利为HE2G,较征税前社会总福利HE1M减少ME1E2G,其中P1P2E2E1,转化成了政府税收,净损失为ME1E2G与P1P2E2E1之差。这部分净损失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供、求曲线的弹性决定。

图2-4福利效应图

综上所述,环境税的作用机制,生产者有两个选择:一是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数量,二是选择清洁原料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污染产品消费量,用清洁产品替代来减少自身承担的赋税。

三、我国实施环境税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税现状

当前我国税收体系中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车船购置税、土地使用税等。这些税种一方面作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一部分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另一方面从税收起到的经济效应角度,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但是,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效果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也就是缺乏专门性的独立的环境保护税。

1.资源税

我国于1984年开始征收资源税,2011年国务院对资源税暂行条例进行了修改,主要征收范围为煤炭、天然气、盐、原油等七大类资源。税率由国务院根据所开采的资源状况确定,例如:原油类为每吨八到三十元;煤炭为每吨二到五元;天然气为每千立方米二到十五元等。我国资源税的实施,侧重于根据资源开采难易程度而并非依据资源稀缺程度来征收,也没有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补偿机制方面进行规定。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税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如果资源税课税所得收入再没有用到对资源开采区的复垦和环境保护上面,那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2.车船购置税

我国的车船购置税是有以前的车船购置费以“费转税”的形式转换而来,自2001年开始实施,于2012年进行了修改,对国内拥有并使用以及购买车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征税。我国车船税的征收最初的目的不是环境保护而是缓解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并且当前我国的车船税的税率单一,这就限制了车船税在环境保护起到应有的作用。

3.消费税

1993年我国颁布《消费税暂行条例》,1994年正式实施,2008年进行了修改。所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对实木地板及一次性木质筷子征收5%的消费税;征收乘用车税,税率依据乘车气缸容量的大小不同征收1%到40%的税率;征收航空燃油税、柴油税、燃油税等等,消费税的征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和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消费税的设立目的主要还是在财政方面,侧重在调整消费结构和贯彻消费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4.城市建设维护税

我国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以从事工商生产经营活动,并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及营业税的个人和单位 为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在我国总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从其设立的目的看也是主要集中在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从现在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熟,所以可以选择对其主要目的进行修改,侧重于选择其环境保护的作用。

(二)我国环境税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门性环境税

我国当前税收体系中已经有融入型环境税,主要体现在消费税、资源税、增值税等,但是独立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缺失,这是我国环境税体系目前最大的缺陷,专门性环境税缺失使得环境税覆盖范围低,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在已有的融入型环境税中,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资源税存在征收范围窄的问题,资源税征收范围窄,使得企业或个人集中选择未被覆盖的资源,使得其过度开采或使用,这就难以让资源税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再有,城市建设维护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种,或是存在所占比例过低,或是环保力度不足等问题。这就更加凸显了我国开设专门性环境税的需求,而我国并没有专门性环境税,这种矛盾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障碍。

2.税率偏低

环境税税收收入应该能体现经济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成本,税率设定应该与负外部性边际成本相一致。目前我国各种环境税现行税率存在偏低问题,例如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只有5%、城镇土地使用税只有每平方米0.6到30元。税率偏低使得我国环境税税收占总税收比例过低,难以形成环境税的自循环。这样,一方面使得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偏低的税率难以对企业和个人形成有效的刺激作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对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产业升级导向起到应有的作用。

3.碳税缺失

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增长迅速,我国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还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不能不引起重视。当前我国在京津冀地区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机构,也把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但是有关碳排放的税收制度仍然缺失。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纳税人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其销售后又涉及所得税,这些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我国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同时应该完善与之相关的碳税制度,促使碳排放市场健康发展。

4.环境税外延不足

环境税不仅涉及专门性环境税,这只是狭义上的意义,在广义上环境税包括为环境保护所作出的所有制度、政策。目前我国环境税存在税种不全,而部分领域税收优惠多、部分领域不足,政策导向不行显,没有形成系统的问题,使得现行税收政策之间不协调。在排污收费制度方面,我国主要对造成污染的大类经济行为设定收费制度,缺少专门性排污税费。再有排污费以“费”而非“税”的形式征收,存在成本高、

效率低的问题。排污费低使得企业选择缴费而不是治理或减少污染,企业也可以将排污费加入到成本中,转化为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环境税税种本身不全,也使得与环境税相关的其他政策措施如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不完善,不能起到刺激企业主动减少排污、创新升级设备的作用。

四、国外环境税实施状况

(一)国外环境税的实行

1.专项环境税

英国实行环境税始于1909年,将环境税加入汽油价格里面,随后开征了垃圾税、机场旅客税、石方税、机动车环境税等专项保护税。机场旅客税开征于1994年,税率分为四级,其中最低的2000英里以内经济舱12英镑、头等舱24英镑;最高的为,超过6000英里经济舱85英镑、头等舱170英镑。而2011年,英国把垃圾税税率提高到56英镑每吨,并还有提高的计划。机动车环境税为新增税种,2008年起征,税率取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法国的专项保护税与英国有类似的地方,主要税种集中在民航税、生活垃圾清理税、道路税等。

美国政府在1972年向国会提出了征收二氧化硫税的方案,并很快得到通过。税率方面,二氧化硫浓度在一级标准以下为15美元每磅,介于一级和二级之间的为10美元每磅,达到二级标准就可以免税。丹麦于1996年也起征了二氧化硫税,对燃油及锅炉燃烧用煤进行课税,把税收所得用于支持节能投资,对采取节能措施的企业进行投资补贴。

2.能源税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欧盟理事会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税指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能源税。这里的能源税课税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对矿物质资源征税,对其他诸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也征收能源税,规定成员国所采取的税率不得低于指令中所设定的最低税率,同时也作出对能积极有效控制利用能源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或补贴的规定。2011年欧盟委员会对上述指令作出修改,加入了以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的方式,这样成员国的能源税就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按能源产品实际产能量来征收;二是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每吨20欧元。

在此之前,法国于1993年已开征能源税,对含铅汽油、柴油、汽油、家用燃油等征税,采取从量税征收方式。每100升航空燃油征收32.36欧元,每百升含铅汽油征收63.69欧元。美国的汽油税,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征收,联邦政府每加仑汽油征收0.14美元,各州政府的税率则自行决定。

3.碳税

自1990年《京都协定书》之后,签约国家纷纷关注对二氧化碳征税,开设专门的碳税,主要征收对象为燃煤、汽油、天然气等含碳量较高的.化石燃料。加拿大的碳税开征于2008年,规定购买或使用汽油、煤炭、天然气等的个人和企业都应上缴碳税。澳大利亚2010年建立了碳排放量交易市场,2012年开始对企业强制征收碳税。澳大利亚的碳税机制计划分两步走,2014年以前实行固定价格即征收碳税,其后转变为碳排放市场机制。其他国家像日本、加拿大、英国、南非等国家也都有关于碳税的规定。

4.有关环境税的其他政策

在开征各种专项税、能源税、碳税的同时,这些国家也出台了与之相关的其他政策配合环境税的实施。例如法国,法国出台了与环境税相关的优惠政策:对购买环保型汽车的个人实行优惠的个人所得税;限制污染汽车折旧;实行环保设备加速折旧等。英国则采取税收部分返还的办法如,中小企业使用环保设备可

以得到部分公司税的返还,对于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只收取部分税收。美国采取了增加与环境税相关的其他税种如,开设资源开采税、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同时采取税收减免政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采取了配套措施来配合环境税的实施,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对中国开征环境税的启示

1.开征环境税已成为重要环保手段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遍布全球,从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过程和实效来看,环境税已成为各国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英法等国家不仅开征环境税,而且建立了初步的市场价交易机制,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粗放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压力倍增,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健康生活,开征环境税在我国呼声渐高。因而,我国也应该开征环境税,制定完善的环境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2.开征专项环境税

英法等国在实施环境税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对造成污染的行业、资源、日常生活等领域开设专门有针对性的环境税。开征有针对性的环境税可以率先在一些污染重的领域取得减排、环保的效果,我国当前在资源、机动车、生活垃圾方面的污染压力大,可以制定多种有针对性的税收,控制资源浪费、垃圾排放。专项环境税应涵盖固体、水、气体垃圾,大气,生活环境等多个层面,不能顾此失彼,只从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征税。

3.注重环境税的刺激作用

西方国家在制定专项环境税的同时,制定了许多相关减免税收、返还和替代的政策,旨在刺激企业和个人自觉形成节能环保意识、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我国在建立环境税的实践中应注重环境税的外延和税收中性原则,开征环境税目的是保护环境、达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效应,因而环境税的实施要根据整体税负水平保持不变的原则。企业或个人缴纳环境税后,政府应相应减少其他税负,这样既不增加整体负担,又对企业升级设备、选择清洁品产生刺激作用。因为选择清洁品可以减少环境及保护税的负担同时可以得到达到标准后的其他税负的减免,这样就能增加企业和个人选择清洁品的原动力。

4.注重碳税的征收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二氧化碳征税,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在环境税收制度的制定中应该重视对碳税的开征,这与碳排放交易权并不矛盾,二者都是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像澳大利亚那样分步实施。

另外,关于税率的制定方面,从西方国家的税率看普遍较高。一是可以有效反映出环境污染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如果税率过低不但难以达到环保目的也不能使负外部性成本得到体现。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环境保护的自循环,能够从征收的环境税中弥补其他税负的减少部分,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其他配套措施实施的资金支持。

五、构建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环境税

1.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把负外部性成本加入到资源价格中,提高资源价格,促使企业提高资源使用率、选择节能型设备。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涉及经济活动的环境资源都应纳入征税的考虑范围,特别是水、森林、土地、草原资源,重点不能仅局限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资源,可再生资源也应征收资源税。

2.调整消费税

提高消费税税率,消费税较低使得居民消费时的成本偏低,不能有效的对其转变消费方式、选择清洁产品产生刺激作用,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例如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只有5%,这使得我国当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率依然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森林资源浪费。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目前我国在火电、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物品的消费税征收上存在不足,应考虑把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消费品全部纳入征收范围。

3.完善增值税、所得税

环境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应税收收入的中性原则。目前我国已出台“营改增”政策,在实施环境税时,应尽量减少对企业增值税的减免,增值税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税种有自身的层层体系,增值税的减免不能破坏增值税链条的连贯统一性、破坏其主要功能。对于企业所得税则可以加大优惠政策,因为所得税的征收以企业最后所得为征收对象,增加环境税后选择对其进行减免不会破坏所得税征管过程中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样,企业选择清洁能源、环保设备的新增成本可以再所得税减免中得到弥补,减少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可以起到鼓励引导支持的效果。另外,对目前征收的排污费可以选择转变为征收排污税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完善整个环境税制度以及我国的税收体制,增强税收制度的内部协调型。

(二)开征专门性环境税

1.大气污染税

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空气质量不容乐观,雾霾、酸雨不断,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硫、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对于二氧化硫税,可以参照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来制定,也就是把我国现行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改为二氧化硫税通过对工业区、电厂等固定的大排放源的检测,依据排放量来征收二氧化硫税。对二氧化碳征税,在国际上已有了处理经验,我国也在京津冀地区初步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权机制,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出一种确定的方式,不论是采取二氧化碳税还是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方式,在全国扩大推行。如果采取二氧化碳税的方式,则其税率可以依据不同燃料的含碳量的大小来确定,对航空燃油、煤炭、天然气等采取不同的税率。

2.垃圾税

这里的垃圾税主要指固体废弃物,从英法等国征收的垃圾税可以看出,垃圾税的征收不仅仅注重在对工业废弃物税的征收,同时也把生活垃圾纳入征收范围。我国可以先行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征税,控制工业废料、废弃的排放;然后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进行征税,农业垃圾不仅污染到土壤还对农村整体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并且当前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上也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征收生活垃圾税可以逐步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减少污染排放。

3.水污染税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污水排污费制度,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征收排污费,可以考虑把这种收费制度转变为征收水污染税制度。征收水污染税,按照废水排放量、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进行征税,对不同污染量及污染程度实行不同税率。水污染税代替污水排污费,从污水排放的整体上规划设计可以减少征

收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征收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环境税的设计

1.税种的设定

环境税税种的设定应着眼于污染严重和易于征收的对象,考虑我国当前主要污染物来确定开征环境税的范围。我国当前主要污染来自于二氧化碳、烟尘粉尘、固体废物、废水和硫、氮氧化物,因此,开设新的专门性的环境税应主要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先开征二氧化硫税、垃圾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以“税”代“费”,考虑将排污费的征收部分转为排污税的征收;加快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建设,扩大范围,不能局限于京津冀地区。

2.税率的制定

环境税税率的设定应根据污染程度来判断,并应反映出环境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成本,理论上与负外部性边际成本相一致。实际操作中很难把负外部性成本完全确定并转化为内部成本,因而重点应放在对污染程度、污染量的检测上,高污染高税率、低污染低税率,但不宜走过高过低的两端式税率。关于征收的形式宜采用从量税形式,因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而价值量无关。

3.目标的确定

环境税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并非即刻显现或说是短时间内完成,因而开征环境税要循序渐进、分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我国环境税的目标设定可以选择分短、长期实现,短期内致力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长期内则注重环境税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短期内,通过对二氧化碳、环境资源、垃圾排放等征税,能明显起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长期内,税收有引导资金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且税收实施一段时间后可以促进人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环境税制定的原则

环境税的设定应遵循污染者负担、受益者付费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公平简易、循序渐进原则。环境税的负担者不应局限于污染者还应考虑到受益者;环境税税收收入作为整个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原则上不能独立分开但是为了短期内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目标,应该实行专款专用,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环境税配套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制定环境税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因而出台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法律政策有其必要性,仅靠环境税不能很好的达到全民形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识。目前我国已实行的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目也应与新增设的专项环境税相协调,二者的目的与效果有重合部分,要协调好两者的分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实现的,有了环境保护制度就应严格实施,这就需要健全执法监督体制,征管协调、执法监督相协调。我国于2014年4月24日刚刚修订了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各自职责,这对于我国开征专项环境税有重大意义。

2.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治理环境污染不仅涉及到对污染的控制,还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在开征环境税的同时,

国家还要致力于转变经济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经济政策。目前我国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这样的调整不能达到环保的目标,只会扩大污染范围,因而要严格限制高污染企业进入市场,对低碳、清洁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更大的优惠,加快我国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环境税征管体系建设、调整税收分配结构

环境税的征管主要有地方政府来完成,而环境税制度的确立则是中央政府,这就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处理好协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奖惩措施的具体实施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可以选择中央与地方共享环境税税收收入,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税务和环保各部门之间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安杰.关于环保税的经济学思考[ J].税务纵横,2001(11).

[2]沈满洪.庇古税的经济效应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9(4).

[3]白贵,周婷婷.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效应研究[J].经济论坛,2009(8).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李静怡.环境税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

[6]武亚军,宣晓伟.环境税经济理论及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5-45.

[7]计金标.生态税收论[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17-21.

[8][F812.42]曾敏慧.建立中国环境税制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6:12-26.

[9]张会萍.环境保护税及其国际协调[D].厦门.厦门大学,2002.24-28.

[10]杨向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探讨[J].生态经济学,2004(12).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篇6

___市2004年全年银行卡累计交易__万元,其中直接消费__万元,占__,如此低的刷卡消

费量,说明银行卡的使用率极低。那么,是民众不愿意用卡,还是受理环境不适应刷卡支付,是发卡行宣传不到位,还是商户不愿接受银行卡,银行卡今后如何发展,如何使民众认可使用银行卡,如何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资金流动监察,减少现钞流通,方便民众生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___市银行卡受理环境概况

2002年对___市5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政储汇局)发卡行的受理系统、受理机具进行了统一标准改造,经当地人民银行组织的检查测试,各发卡行的发卡系统、受理系统、通讯网络以及受理机具的自动柜员机(ATM)和销售终端机(POS)完全符合、满足“银联”的统一标准要求,并经上级人民银行用异地银行卡对本地的终端机具ATM、POS机测试检查,全市5行(局)受理机具对外省他行(包括本地未设立分支机构的发卡银行)的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以及上级中心城市发行的各类银行卡的各种交易品种(消费类、预授权类等)均交易成功,这标志着该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已满足全国跨行跨地区联网通用。

现发行的银行卡有:工商银行的牡丹卡、农业银行的金穗卡、中国银行的长城卡、建设银行的龙卡和邮政储汇局的绿卡等五类20余种,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特种纪念卡等带有“VISA、MasterCard”、“银联”标志的各类银行卡。以上银行卡均可在全市上述5家银行的终端受理机具上进行消费、预授权及相关业务的支付与转账,也可在全市的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消费场所(如:华林商厦、华宇超市、云岗宾馆、___宾馆、永和美食城、永和食府等)拥有POS机的特约商户用卡消费和在上述5家银行设在银行网点和高等院校、商厦的自助银行、自动提款机上进行转账、提现等业务,接受自助、无干扰、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银行卡现状分析

(一)银行卡发行逐年巨增,借记卡占主导地位。截止2004年12月底,全市共发行银行卡930,347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90,962张,同比增幅45.5。其中:信用卡54,375张,比上年同期减少4,088张,同比降幅7.0;借记卡875,972张,比上年同期增加295,050张,同比增幅50.79。综上分析,2004年该市银行卡的发卡有了较大的增幅,由于借记卡的用途的拓展和代理业务的增加,发卡量保持较大增幅;而信用卡由于受限范围大、办卡门槛高,群众暂时接受能力不强,导致发卡量下降。每家发卡行平均发行银行卡186,069.4张,其中:平均发行借记卡175,194.4张,平均发行信用卡10,875张。

(二)银行卡交易总额逐年增加,直接消费额偏低。全市2004年全年银行卡共交易2,604,47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36,527万元,增幅25.95。其中:直接消费27,4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6,389万元,增幅73.54,全年共交易8,826,273笔,平均每笔交易0.295万元。银行卡交易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9.5,刷卡直接消费只占全市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6。综合分析,2004年银行卡的交易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直接消费量也有了较大的增幅,但在社会消费比重中仍然很小。2004年全年,全市银行卡每卡平均交易2.8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3.23万元相比,有所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发卡量的增幅较交易量的增幅大的多;2004年直接消费额只占交易总额的1.06,每卡平均直接消费295.42元,与上年同期平均每卡直接消费1,624.58元相比只占其18.18,不足二成;2004年全年交易882.63万笔,平均每笔交易2,950.82元,全年平均每卡交易9.5笔,平均每笔直接消费2,070.34元。

(三)受理机具分布扩大,摆放较为集中。全市2004年底拥有ATM机74台,布放在74个地点,比上年同期新增加21台,增幅为39.62%,今年增幅较大,主要是发卡行市场竞争增强,农行一家新增装机20台,该行占全市ATM机拥有量的32.43,比上年同期增加19.22个百分点,银行卡受理市场份额加大;POS机2004年底拥有498台,比上年同期增加33台,增幅7.1%,摆放在427家特约商户中,特约商户比上年底减少25处,主要是各发卡行正在取消了压卡(即信用卡电话授权)商户,并对商

户进行清理。综上分析,每家特约商户平均摆放POS机1.16台,每家商户平均受理消费64.37万元,每台POS机平均受理消费55.19万元,每台POS机平均受理消费17,723.5笔。特别集中的是___华林商厦一家就摆放了全市5家发卡行的80台POS机,每台POS年平均交易8.75万元,一个收款柜台同时摆放着4家发卡行的POS机,POS机

利用率并不高,受理机具管理也比较混乱。

从下表中可看到各发卡行各项业务的比重,总体上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发卡、交易在全市比重较大,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受理机具在全市比重较大。

三、目前银行卡受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银联商务未进驻的城市,缺乏专业统一的协调、服务、管理组织机构,跨行交易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___市属“非中心城市”,目前山西银联商务还未进驻,全市5家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均不在本市,跨行交易清算由其上级行代理在中国银联总部或上级城市清算,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与各发卡行组建的市银联卡工作领导组只负责当地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初期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而对于跨行交易中出现的业务问题,如单边交易、错账回划、费用扣划等,当地银联卡领导组无法处理,而各发卡行只能向其上级行反映情况、追踪交易、查找原因,若查到跨行处理中其上级行也只能按查询系统规程等待查询结果,无法及时向客户给予满意答复。如在一次跨行交易时,出现单边交易,受理方认为交易成功,并打印出交易凭条,向发卡行申请清算,而发卡行未有交易记录,不能从持卡人账户中扣款,双方无法完成清算,但受理行已向商户垫付款项,无法及时入账,此时受理行与发卡行该由何方发起查询,追回货款,需要规范规程,明确责任。

(二)未形成商户银行卡受理培训制度,操作受理机具不够规范。

一些大的商户,拥有5家发卡行的受理机具,各家发卡行的受理机具生产厂家、产品型号不尽相同,受理业务种类也不同,显示界面不同,操作程序各不相同,还有就是商户收银员的调换等因素,使得商户收银工作在受理银行卡的操作中经常出现误操作,影响了受理的及时和通顺,给持卡人带来一定不便。商户急切要求制定统一的受理机具培训制度,提高收银员的操作技能,提高交易成功率。

(三)___市发卡行缺乏经常、有效的激励用卡宣传活动,民众刷卡消费意识不强。

___市已通过测试全面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所有终端机具已具备受理全国各地的银联卡,而发卡行进行经常、有效的宣传活动的不多,在特约商户甚至看不到受理银联卡的任何醒目标志,而作为实现“314目标”的___市,各发卡行未形成鼓励银联卡消费的激励活动机制(如有奖刷卡消费、在奖办卡、持卡人联谊活动等),在民众中知名度不高,民众拿到银联卡却不知其用意,只知道用来储蓄,有很大一部分的银联卡从未进行过消费,从而成为“零消费卡”,这说明,银行卡还没有完全成为居民的日常支付手段和支付工具,人们的思想意识还禁锢在老框框中,体现在选择支付方式时,现金消费的惯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要充分宣传银联卡在银联中的费用问题,按相关规定在ATM机上跨行提现每次只收2元,跨地区跨行交易另加收汇费;在POS机上无论是否跨行或跨地区都不向持卡人收费,这也是为了消除顾虑,鼓励刷卡消费。

(四)___市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卡受理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其投入高,范围广,有比较多的特约商户和业务发展空间,但发卡行该项收益较少,配套成本过高,效益倒挂现象比较突出。

银行卡已实现联网通用,但在刷卡消费时常常会因机具故障、网路不畅等问题而无法完成交易,虽然各家都在极力改善通讯网络,修善终端设备,但这将增加发卡行的很大一笔开支。我国发卡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手续费和商户回佣,而国外发卡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贷记卡用户的透支利息。从营业收入看,发卡行因吸收存款获得的收入逐年减少,竞争的加剧使银行卡的年费及商户回佣也在不断下降,而个人透支利息收入又是一项空白,造成总收入增长缓慢。从营业成本上看,一方面我国大部分ATM、POS机主要芯片、技术支持系统需要引进,操作及维修人员需要培训;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卡普及程度还较低,大量的人员、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总成本居高不下。一台ATM机要二、三十万元,功能强的要四、五十万元,一台POS机三、四千元,功能多的近万元,而网络改造、租用也是一笔大的投资,因此发卡行对扩大受理商户与机具更新换代步伐不快,因硬件等方面形成的障碍也很突出。

(五)商户认为,现行的跨行交易手续费和特约商户扣拥率仍然偏高,在___市激烈竞争的低利市场中,更加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3月1日起调整现行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办法和标准,不再规定超市、百货业1和宾馆、酒店业2的商户扣率标准,只规定发卡机构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比例。发卡机构收益及银联网络服务费,在超市、加油、航空售票等类型的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35和0.05;在一般类型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0.7和0.1;在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商户中分别为交易额的1.4和0.2;在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商户和批发类商户中,比照一般类型商户的标准收取,但发卡机构收益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40元和16元,银联网络服务费每笔最高分别不得超过5元和2元,同时放开收单机构的收费标准,对银行卡特约商家的手续费的构成是“发卡行收益+银联网络服务费+收单服务费”。而在一个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03.21亿元、卡均消费只有295元的___市,在同一商户,却有着不同的跨行交易手续费和特约商户扣拥率,商户不明白各行执行着不同费率,其成本计算方式是如何确定的,使银行卡产业的定价机制市场化表现突出,影响特约商户的发展和银行卡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其费率仍然偏高,银联的手续费是刷卡交易额的1%,而零售业的利润只不过是营业额的1%—6%,故银行业抽走了零售业本来就微薄的大部分利润。从金融法制的角度看,银行卡结算方式是现代化零售业必备的基础服务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刷卡手续费应当作为正常成本分摊到商家所有的营业成本中。

四、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建议

(一)政府重视,统一部署,加强监督,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建议成立以市政府牵头的___市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组,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一致,严格监督,逐步推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健全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创造良好、规范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外部环境;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整合市场资源,营造安全、快捷、便利的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协调处理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与上级银行卡发展办公室和中国银联商务的联系,做好在当地设立中国银联商务分支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处理问题的时效,统一管理POS机,统一扣拥率,统一机具维护,统一商户培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协调组织各发卡行开展用卡激励活动,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创造良好刷卡消费的氛围。

(二)更新观念,团结一致,大力培育和发展银行卡受理市场,促进持卡消费。整合现有银行卡市场资源,建立和改善统一的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拓展银行卡业务种类和特约商户,全面提升___市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的持卡、用卡、爱卡意识,增强民众的持卡消费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先进的生产力,为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服务。___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在产业结构转型,加大开发旅游产品,增大旅游产业在GDP中的份额中,政府部门更要充分认识银联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做大、做强旅游这个朝阳产业中,政府应抓紧出台相应的支持和保护银行卡受理环境的相关政策、地方法规,将银联卡作为政府部门、公务支付工具,推行应用公务卡,扩大公务卡的应用范围,加大支持银行卡的力度,对银联卡的受理环境进行强有力的改善,从根本上使银行卡得到全面发展。

(三)发卡行要与拓展消费信贷相结合发展贷记卡业务,促进银行卡健康发展。从发展趋势看,真正意义的贷记卡是银行卡发展的主流。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国家已大幅度放宽了对透支额度的限制,个人卡单卡单笔透支额度放宽到2万元,透支余额限制放宽到5万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60天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等相关具体措施,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从借记卡向真正贷记卡的转变。当然,加强风险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建设也是银行卡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监测和化解机制,需要健全完善的透支管理、风险准备金、保险和担保等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开卡、信用监控、授权、柜面服务、客户服务等操作流程,确保POS网络、ATM网络、特约商户受理网络、受理行处理网络等作业环节的高效畅通。增强银行卡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才能保证业务稳健高速发展。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篇7

一、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 素称“陇东”。南部和平凉相邻, 东部与陕西毗邻, 西部、北部与宁夏接壤。全市辖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镇原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60万, 其中农民占全市人口的80%。庆阳市地域辽阔, 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 资源丰富。庆阳是西北红军的摇篮, 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1. 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本文采用访谈法、抽样调查的方法, 在西峰区彭原乡、庆城县白马乡、正宁县瓦斜乡、合水县何家畔乡、镇原县上肖乡、华池县山庄乡、环县虎洞乡、宁县南义乡等庆阳市七县一区共八个乡16个村发放调查问卷790份, 收回有效问卷500份, 下面我们分别从农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行为两个方面来考察庆阳市农民的参政现状。

(1) 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意识调查分析。 (1) 农民的参政意愿。就农民的参政意愿而言, 根据对农民参政意愿调查发现有52.8%的农民回答是愿意, 这就表现出农民对政治有着比较高的热情, 参政意愿比较强, 因此希望政府能为其创造一个较好的参政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 让农民通过政治参与维护其合法权利。 (2) 农民的参政态度。政治参与态度是参政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内在约束机制。通过对农民参政态度的分析看, 参政态度表现为消极的有180人, 占总人数的36%, 持有一般态度的占36.6%, 处于积极态度的占30.4%, 总体看来农民的态度表现为比较积极。学者研究发现, 教育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所以其参政态度不是很积极。

(2) 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行为调查分析。政治参与意识是政治参与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 是政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参政行为是政治参与意识的外在表现。在这里我们从政治结社、政治投票、政治表达、政治接触四个方面来对农民参政行为进行分析。 (1) 农民政治结社情况分析:通过问卷分析, 8.2%农民通过加入政党组织, 参与政治生活, 2.5%的农民通过参与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政治生活。由此可见, 农民参与政治社团比例较低。 (2) 农民政治投票情况分析:72%农民参与过政治投票, 28%农民没有参与政治投票, 但一大部分农民认为政治投票是一种象征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农民政治投票原因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基层实行村民自治。 (3) 农民政治表达情况分析:农民政治表达的方式主要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桥梁的, 其主要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 而这些大众传播媒介当中, 在农民中有近91%没有通过这些途径实现政治表达, 这说明庆阳市农民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治表达的程度很低。 (4) 农民政治接触情况分析:我们主要通过分析信访制度来说明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通过调查有52.6%的农民表示“愿意”通过信访这一渠道来进行政治参与的, 但实际通过信访途径参与政治生活的只有13.8%。这说明农民政治接触的比例较低。

通过对上面的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政治参与比例比较低, 尤其是通过政党组织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政治生活的比例较低。

二、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1.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农民政治参与水平

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其政治参与的水平越高, 自主性参与的比例也越大。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也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 造成参与基础的多样化, 并自动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庆阳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又属于革命老区, 交通不畅, 信息闭塞, 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传统的种植业, 收入渠道比较单一。2011年庆阳农民收入中, 家庭经营收入保持加快的发展速度, 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全年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1624元, 占全部纯收入的44.2%。农村第一产业收入平稳增长, 农产品价格持续提高, 促进了第一产业收入的平稳增长。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1344元。农村第二、三产业收入艰难徘徊。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庆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渠道单一。所以说庆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一定会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水平。

2. 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限制了农民政治参与水平

制度是政治参与的重要依托, 民主政治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刚性的制度性规定, 其发展的水平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邓小平曾经指出, “制度是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有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村民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平台。选举乡、县人大代表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 庆阳市农民在行使选举权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农民的代表比例太小, 导致乡、县人代表的代表性不高, 不能很好地反映群众的利益和呼声。村民自治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最主要的形式, 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通过对庆阳市16个自然村的调查发现, 一些自然村 (如西峰区李寺村、鄢旗坳村等) 村民大会、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等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 村委会干部责权利不统一, 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在选举后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村民议事制度、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或者这些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使农民无法真正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 民主管理和监督村委会的干部, 而且一大部分农民行使选举权更加具有象征意义。

3. 多元文化影响了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发展基层民主, 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参与型的政治文化环境, 为农民参政议政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在农村根深蒂固。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认为政治是精英们的事情, 这些都直接导致人民形成忍耐、顺从的消极政治心态。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占主导地位, 但主流政治文化还受到封建社会的顺从型政治文化、西方个人主义政治文化等政治亚文化的影响, 使得我国政治文化的异质性增强, 农民政治参与的动机和意识很难完全接受主流政治文化的引导, 从而影响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通过对庆阳市农民的访谈, 我们了解到庆阳市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位置, 大部分农村都处于小山包围之中, 信息封闭, 传统文化对农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影响较深;同时受主流政治文化和其他政治亚文化的影响, 农民的政治参与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三、提高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主要措施

1. 发展庆阳市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经济地位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 要想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必须大力发展庆阳市农村经济, 利用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增加农民收入。第一, 庆阳市辖区各县级政府应扶持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各县级政府应在政策上、资金上和信息上给予大力的扶持和资助。各乡镇企业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 扬长避短, 形成合理的乡镇经济布局, 特别要继续发展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 利用农村对交通信息技术等需求量大的特点,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 从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农民增加收入。第二,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积极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引导农民就地和就近就业,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第三,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 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 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

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是解决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 要通过有效制度改革, 保证农民政治参与在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下良性运行。首先, 要完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各级人大代表中, 要增加农民代表的比例, 及时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 维护农民权益;进一步健全代表候选人制度, 严格执行《选举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保证代表的质量和权利的行使。其次要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创新, 应认真全面地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 处理好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乡镇政府的关系, 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制度等。

3. 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 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

目前学术界对于政治文化有不同的界定, 大部分西方学者主要从政治心理层面来界定政治文化, 如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明确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要想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 在农村应逐步形成参与性政治文化, 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农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政治文化素质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庆阳市农民文化水平偏低, 使得农民在掌握政治信息、对自己参与能力的判断、对参与对象的选择等认识不清楚, 从而制约了农民的参政能力和参政质量。庆阳市农村政治文化建设, 首先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逐步抛弃传统观念, 更新农民观念, 鼓励农民通过政治参与去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其次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 还需对农民进行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主体意识教育, 使农村政治文化逐步由顺从型政治文化转变为参与型政治文化。

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 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也是衡量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分析了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升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庆阳市农民政治参与程度、推进庆阳市民主政治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http://baike.baidu.com/view/32443.htm.

[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美]塞缪尔·亨廷顿.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

[5]http://www.zgqingyang.gov.cn/html/gsgg4/17_965.html.

[6]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7]王晶梅.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J].人民论坛, 2010.

[8][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消费行为 成因 对策

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作为一种生活理念深入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他们以货币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品质进行消费,很多人选择货币表现的价格高商品,显示自己贵族的身份。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族群,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的作用,他们刚走出高中校园,临近成年或者刚满18周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易受到周围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且他们身上固有的属性,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模仿行为注定是失败的涂鸦。他们身上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如经济来源少,消费方式单一和水平低,这些都与他们所接触社会的消费消费行为有巨大差距。高职生与大学生群体相比,他们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更容易为外界左右。因而,如对高职生的心理和所处环境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必定能对症下药,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摒弃不良的消费行为。

1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1.1 普遍缺乏财商。高职生的入学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专院校,另外一部分来自高中高考入学。相较于高中入学的学生,中专生有相对较好的理财能力,他们中专生活相对独立,部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高职入学初期,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学校周围的饭店生意异常火爆,接近月末饭店生意异常冷清,这个类似于“汉堡”指数的经济现象,也能从侧面说明高职生不善于理财,消费缺乏计划性。

1.2 盲目追求新时尚。高职生大部分为90后学生,他们喜欢追逐新奇特的时尚产品,他们更多关注产品是否能够区别他人,不考虑消费对自己的实际价值,导致他们更多的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新奇产品,如手机消费,高职生多数是三星、苹果产品。电脑消费更是选择大品牌,高配置,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电脑速度、价位,以满足自己虚荣的心理需求。

1.3 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我们普遍的印象中,高职生学习成绩一般,动手能力相对较好。他们喜欢三五成群结对沟通感情,点餐请客,生日宴会浪费严重,为了在朋友间有面子,点菜数量庞杂超出实际需求,丝毫不理会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光盘”行动。日常食堂消费中,部分同学亦是异常浪费,对我们提倡的“一茶一饭,当思之不易”的提示置若罔闻。在高职生的毕业季,许多毕业生甩卖很多在校期间购买的全新的衣物、用品,当时因喜欢冲动买下的心仪产品,毕业季都是“白菜价”甩卖,这种不理性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不符合中央关于例行节俭的纠正过度消费的精神。

1.4 消费结构欠缺合理性。高职生的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日常生活消费,如购买日用品、衣物、基本生活;②时尚娱乐消费,高职生平日里喜动不喜静,他们喜欢结对出行,娱乐消费,追逐时尚;③学习消费,高职生因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故而需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大部分高职生经济来源均是家长按月或者按周提供给学生,高职生在回家返校后,进行大肆阔绰消费,且大部分均是购买时尚物品和满足炫耀消费。

2 高职生不良消费的成因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消费观问题也有社会大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

2.1 广告媒体的广泛宣传。当下中国社会商业氛围愈发浓厚,商家愈发善于炒作,他们善于利用各种节日进行宣传、引导消费。如2013年双十一期间,单纯电子商务平台斩获颇丰;2014年清明节,祭品亦是五花八门,商家的行为勾引我们蠢蠢欲动。商家分析高职生乃至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针对性营销,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赚到盆满钵满,喜不自胜。然而,这种诱导性消费,对高职生来说更多的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消费,具有相当的盲目性,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不正常的消费形态。

2.2 个人因素。高职生也是我们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不可复制的,尽管时刻他们都在寻求社会的认同,但社会给他们的证明的机会不够多,消费可以有形的展示自己的存在感。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尊重存在感为每个人社会人所需要。他们通过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高消费的吃、穿档次来展示自己的存在,让同学看的起,博取社会的认同。此外,大部分的学生也是通过寻求富裕的物质生活来美化自己的形象,从而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心理上的平衡。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在大学生中就产生了重物质享受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很多畸形心理。

2.3 学校教育的缺失。形成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是高校缺乏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下已经不再是建国初期那种艰苦奋斗的朴素教育环境,但作为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对高职生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开设了课程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育内容缺失,不能起到积极引导学生改善行为的作用。

3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对策分析

3.1 全方位推动高职生心理建设

高职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种种表现,最为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平和的心态,理性财商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建设补足由于其年龄和生活阅历的特殊性酿成的不足。

3.1.1 培养高职生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态,要求高职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通过自我肯定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自身的肯定,不会被外部因素所影响,就会减少很多盲目和攀比性消费。通过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让他们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慌乱,及时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让大学生在消费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不会因为同学的鄙视而盲目消费或是采取极端式做法,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丰富人生经验。

3.1.2 加强高职生的自我心理调节。高职生自我约束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心理不够健全,这需要他们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健康,通过调整自身对消费观念的认识、情绪状态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促使自身走向健康的消费方式。社会阅历的缺乏导致了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因而,在面对新环境时,他们面临诸多困惑、烦恼和苦闷,如有较好的调整能力,必定缩短阵痛期。通过培养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让他们不断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3.2 高校加强消费行为引导

开设符合学生知识程度的理财课程。高职生生活已经基本摆脱父母的依赖,他们有更多的财务自由,高校可以以课堂的形式传授理财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从消费内容的角度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已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在不断提高。因此,高校在经济类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当中应适当增加理财知识的培养,通过鲜活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能力进行培训,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消费心理和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阶段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3.3 媒体担当起社会责任

时至今日,高职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善于从媒体获取知识,媒体要担当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社会主流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走勤俭节约,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思路。媒体多去采写一些当代高职生自强不息,远离骄奢淫逸的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

总之,大学生消费的种种误区,反映了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的问题,更多反映了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媒体缺乏担当。所以大学生消费行为教育是一项重大而有益社会发展的大事,需要我们各方去付诸努力改善我们已经发现的消费行为误区。

参考文献:

[1]吴琪.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2]甘再清,王静梅.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初探[J].消费导刊,2008:06-05.

[3]费利.当代大学生离轨消费刍议[J].学理论,2010:01-01.

上一篇:油漆工承包合同下一篇:发电机运行维护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