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精选7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篇1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20%-22%)、数学(13%-15%)、英(6%-8%)、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7%-9%)、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体育(10%-11%)、艺术(9%-11%)、综合实践(6%-8%)、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历史、地理(3%-4%)。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

A地方课程B 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B上课)

A 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

A学生B教师C校长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A充分的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革教学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3.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的是(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5.教学研究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应C教育性D探索性

6.新课程给教师的定位是(AC促进者)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四、简答题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倡导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5.实施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7.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第一,倡导全人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卷主观题及答案 篇2

三、名词解释 1.皇族内阁:

1911年5月,清政府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任庆亲王奕嘉内阁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协理大臣,善耆、载泽等为各部大臣。阁员十三人,满族占九人,其中皇族又占七人,军政大权均被皇室和贵族掌握,故称“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2.129运动: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3.中国土地法大纲: 名称:《中国土地法大纲》 实施时间:1947年10月10日

公布施行通过时间:1947年9月13日

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田 通过的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大纲条数:16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关于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献。1947年 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详细地研究了中国土地制度的状况,总结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见中国土地改革)发布以后土地改革的经验,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共16条,对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办法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个《大纲》于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建议各解放区政府实行。

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日本为此深感屈辱,是日俄战争的原因。三国的外交胜利,激起了世界各大强国在华实现帝国主义的野心,同时,该事件也开启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端。5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提出和制订了反帝反封建的名族革命纲领。

(X)中共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2.革命将杀人流血,破坏一切,因此要告别革命。

(X)虽然革命是破坏性的,会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大量流血。但是进行革命,流血不可避免,但革命正是要以流血换来不流血,换来免受反动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蹂躏。革命无疑会有破坏,但不是破坏一切。不破坏旧的政权和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就不可能建设新的政权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3.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X)国共两党虽然合作,但毕竟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对于国民党不能一味妥协,要在斗争中求团结.(例子:皖南事变后,中共通过坚决回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必须坚持统—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清楚民族斗争中的阶级斗争。

4.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5.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P67)

五、问答题

1.试评析《资政新篇》发表的背景、内容、意义、局限。

背景:金田起义后,1852年(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直至1860年4月辗转到达天京。5月,被洪秀全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执政之年,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

内容:政治上,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意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2.试论述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共主要领导所犯的三次左倾错误,同时屡犯错误的主要原因。(P64)

瞿秋白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 李立三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 王明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

3.试分析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重大意义。

背景: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内容: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意义:1.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客观地评价了战争的局势,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3.抵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潮,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其中,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分别是什么?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六、论述题

1.试论述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以后,国民党是如何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P68)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客观上,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上,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七、材料分析题

1.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与选择有何不同。

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国家,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设议院,开国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总统共和制,平均地权。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这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采取了下列行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最终在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百日维新,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只完成了推翻清朝,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A 《学记》B唐朝C宋朝D 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A 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A学科的性质 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 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教育自身地需求 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 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

A展示型 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

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

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 D课程规格E教科书

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

A典型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发展性E具体性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A教育实验实习B信息技术教育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习惯 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

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

A作品意义的说明 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C系列作品 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课程基本功能

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

26.基础学力

27.地方课程

28.教科书评价的知识维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0.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

31.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

32.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33.谈谈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教学实际及你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应该要实现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篇4

国家和天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答案成绩:100分

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是(D)。A.长江经济带发展 B.京津冀协同发展 C.“一带一路”建设。D.珠三角经济带发展

2.“十三五”期间我国以(C)发展为重点。A.京广京哈经济带 B.珠江西江经济带 C.长江经济带 D.包昆经济带

3.“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中不包括(C)。A.重大战略任务 B.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4.下列不属于世界级城市群的是(B)。A.波士华城市群 B.北海道城市群 C.五大湖城市群 D.欧洲西部城市群

5.(A)是指一个区域里产业、城市、人口的高聚集地。A.轴带 B.经济圈 C.商业圈 D.城市群

6.(A)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A.“十三五” B.“十一五” C.“十二五” D.“十四五”

7.(B)被誉为“中国的脊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A.珠江西江经济带 B.京广京哈经济带 C.包昆经济带 D.长江经济带

8.在城市群中,一个城市的辐射半径应在(D)公里内。A.250 B.300 C.100 D.200

9.“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下调到(B)左右。A.9.5% B.6.5% C.7.5% D.8.5% 10.关于“十三五”时期天津的市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A.从发展动力看,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期 B.从发展水平看,处于农业化后期向工业化期演进的阶段 C.从国民收入看,处于高收入社会门槛边缘向高收入

D.从发展速度看,处于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 多选题:(每题4分)

11.“十三五”时期,天津市发展存在的短板主要有(ABCD)。A.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B.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C.金融创新优势尚需充分发挥、航运核心区服务辐射能力不足 D.改革开放活力尚需进一步释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12.我国的“四横”经济轴带主要有(ABCD)。A.长江经济带 B.陇海兰新经济带 C.渤蒙新经济带 D.珠江西江经济带

13.“十三五”时期,天津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有(ABCD)。A.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B.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C.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D.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14.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主要有(ABCD)。A.西部大开发 B.中部崛起 C.东北振兴 D.东部率先发展

15.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任务包括(ABCD)。A.共建共享美好生活、高标准建设安全天津 B.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建设管理高品质的现代都市、营造绿色宜人生态环境 16.我国的“四纵”经济轴带主要有(ABCD)。A.沿边经济带 B.京广京哈经济带 C.沿海经济带 D.包昆经济带

17.《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ABCD)的布局思路。

A.区域联动 B.功能互补 C.轴向集聚 D.节点支撑

18.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见是(ABCD)。A.不搞大开发 B.绿色发展 C.生态优先 D.共抓大保护

19.“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世情背景包括(ABCD)。A.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B.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 C.能源结构和版图变化影响深远 D.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20.“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取得的发展成就包括(ABCD)。A.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B.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C.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群众生活获得新改善 D.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判断题:(每题3分)

2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

22.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战略而非区域战略。(错误)23.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正确)

24.都市圈里可以没有城市群,城市群里也可以没有都市圈。(错误)25.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正确)

26.“十三五”规划提出东北城市群,将辽中南城市群与哈长城市群合二为一。(正确)

27.“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正确)

28.“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是长期任务。(错误)

29.天津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正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篇5

单项选择

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_____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___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___年教育。(B)

A.三、二、一

B.一、二、三

C.二、三、一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__C______。A.70%

B.80%

C.90%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__(B)A.30%

B.40%

C.50%

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____B___年。

A.1 B.13.C.14

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_____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______。(C)A.12.4、30%

B.13.5、20%

C.11.2、20%

6、《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A)A.十 B.十五 C.二十 D.五

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五

B.三

C.八

8、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A)

A、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B、办好每一所学校 C、以学生为本 D、教育公平发展

9、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B)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10、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C)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11、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E)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12、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D)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13、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

A、优先发展教育 B、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14、素质教育的内涵中“一个第一”指的是(A)

A、健康第一 B、社会责任感 C、创新精神 D、实践能力

1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年要达到()。(A)A.2012、4% B.2012、5% C.2020、4% D.2020、5%

1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教师职务(职称)。(A)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特级

1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B)。

A.骨干教师 B.教育家 C.特级教师 D.名师

18、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把()作为战略主线,贯穿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A)

A.教师队伍建设 B.管理人员培养 C.名教师 D.教育家

19、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

A、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B、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人力资源强国,进入学习型社会 C、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全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 列。

D、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_。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_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_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__教育投入_,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_学生健康成长_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_坚持德育为先_、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_。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 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_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_,重点是_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_,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_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12.《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13.《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14.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15.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16.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7.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_分类管理_。

18.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_学分积累与转换_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9.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

20.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21.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_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_的考试招生制度。

2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是: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23.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24.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_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_的办学体制。

25.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_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_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26.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_多层次、_宽领域_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27.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_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_,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2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_城乡统一_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29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_、_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_、_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_。30.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_学校_、_终身学习_、_学前教育、_家庭教育等法律。

31.《教育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9日。

3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3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3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35.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36.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37.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8.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39.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40.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4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4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4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46、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 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4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

48、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

育。

49、《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50、《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51、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52、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53、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54、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55、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56、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57、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 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 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 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58、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59、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6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61、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62、人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才能素质、道德作风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等。63、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64、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65、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66、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67、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附: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应注意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在学习过程中,京佳老师提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关于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三、关于战略主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四、关于发展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五、关于体制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

六、关于保障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

七、关于重大项目

《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八、关于改革试点

《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

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九、关于教育优先发展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十、关于育人为本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一、关于改革创新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二、关于教育公平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十三、关于提高质量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十四、关于学前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将逐步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十五、关于义务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十六、关于高中阶段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十七、关于高等教育

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

十八、关于继续教育

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十九、关于人才培养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二十、关于创新教育

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十一、关于现代学校制度

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十二、关于办学体制改革

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十三、关于管理体制改革

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十四、关于教师待遇

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十五、关于教师管理制度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十六、关于教师培训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十七、关于经费保障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2010年要达到4%。

二十八、关于依法治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6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

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A.军事路线问题 B.组织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民主联合政府” D.“苏维埃共和国”

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6.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

A.片面抗战路线 B.积极防御的方针

C.消极防御的方针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7.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耕者有其田”

18.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B.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发展生产力

20.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主要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地位

C.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D.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有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黑旗军的英勇抗击,其领导人为

A.刘永福 B.吴彭年

C.杨泗洪 D.刘铭传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

A.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B.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C.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满汉民族矛盾

7.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众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辛亥革命前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重大意义有

A.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10.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主要表现在 A.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B.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C.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D.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11.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A.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D.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1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有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反对华北自治”

13.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A.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B.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D.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14.参加中共一大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有

A.李达 B.毛泽东

C.何叔衡 D.董必武

15.国民革命失败后

A.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D.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不断高潮

16.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深远历史意义有

A.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

B.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C.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D.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7.抗日战争时期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

A.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 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

C.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统一的 D.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体现出来

18.1946年1月10日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

A.国民党 B.共产党

C.民主同盟 D.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19.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B.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C.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D.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2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B.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C.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D.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D.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近代史纲要总复习(小题篇) 篇7

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4,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5,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租界里的一切都由外国殖民者管理,中国的法律在这里不发生效力,俨然是“国中之国”。7,《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8,《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

9,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10,1885年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年近70的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打败法军,去的镇南关大捷

11,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

12,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从中国内部分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时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14,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6,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围绕问题: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员,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8,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19.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20.1911年5月,在为形式所迫不得已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足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21.1903年,章炳麟发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2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

2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4,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原清军协统(旅长)黎元洪被硬拉来当了都督

25,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6,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时,孙中山像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

27,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29,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广东的杨匏安早年留学日本,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1919年11月,12月,他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它的发表几乎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可以说是该文的姊妹篇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30,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打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1,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32,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叛变,以“清党”为名,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33,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34,1927年8月1日,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35,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36,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37,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38.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39.1932年,在日军扶持下拼凑的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中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殖民地

40.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41.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42.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43.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

44.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达到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驳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45.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近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一千余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46.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

47.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人物

48.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吧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49.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50.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51.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52.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5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及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上一篇: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林鑫下一篇: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