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精选7篇)
culture seedling 生物技能的开展在许多职业的使用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用安排培育技能培育苗木以到达疾速繁衍及工厂化育苗也已取得了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福建省林科院在组培技能研讨方面的起步较晚,90年代中期才开端一些宝贵树种、花卉的组培研讨实验,1999年建立生物技能研讨中心,安排科研人员进行桉树、芳樟、香椿、杉木及有些花卉的培育技能研讨及实验出产,2002年对桉树、香椿等老练种类进行小规模工厂化出产。
Bi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use of a lot of occupation, use arrangements foster skills to cultivate seedlings to reach rapid multiplication and the factory changes grow seedlings have achieved great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A late start in tissue culture technical research aspects of the Fujian Academy of forestry, 90 time metaphase began some valuable tree species, flower culture research experiment, establish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in 1999, arrange the researchers of Eucalyptus, camphor, Chinese toon, Sugiki and some flower cultiva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experiments in 2002, on a small scale factory production of http:/// http:/// http:/// http:/// Eucalyptus, and other sophisticated type of Toona sinensis.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是一个新式的职业,有共同的出产形式和核算方法,在管帐核算上未形成一套可循的处置方法,笔者参照公司管帐准则和农业公司管帐核算方法,联系个人的作业实习,对小规模林木工厂化育苗管帐核算谈谈个人的观点。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in factory is a new occupation, production form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mon disposal method, a set of to follow is not formed in the accounting of the company,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al companies, individual job practice, on a small scale forest plant seedlings accounting to talk about personal point of view.林木安排培育育苗的概念和管帐核算特色,林木安排培育育苗的概念。林木安排培育育苗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林木的一个离体器官、安排或细胞,在适合的环境下,使其再生成很多根芽彻底、遗传性状共同的小植株。首要是经过制造掊养基和消毒、继代接种、炼苗、小苗移栽、大棚培育等出产工序,使用生物技能使苗木疾速繁衍然后进行工厂化育苗,产物具有培育快、产值高、质量好等特色,在苗木市场上具有宽广的开展前景。
The concept of cultivating seedling tree arrangement and accounting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of
近年来, 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在植物快速繁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也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在一些花卉、苗木组培育苗中已有许多工厂的年产量达到200万株苗的能力。然而, 对山杨杂种组培工厂化育苗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至今仍未见有较详尽的报道。
尹京男等研究三倍体山杨组培快繁中指出, 年增殖次数达8次, 每次增殖数达4.4倍, 已经达到年增8~10次、每次增殖3~4倍的组培快繁基本要求, 认为完全可以进行三倍体欧洲山杨的工厂化生产。本文根据翟应昌等论述的年产100万株组培苗木的林木组培工厂生产试管苗的成本核算方法, 以欧美杂种山杨16号无性系为例, 计算山杨杂种组培工厂化育苗的单株苗木成本。
一、100万株试管苗产量推算
在核算每株瓶苗的生产成本前, 需要统计生产100万株苗木所需的继代瓶数, 其基础以各项技术指标, 如芽丛分化率、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为依据。试验中山杨杂种优良无性系16号组培苗, 在实际观察中培养4个继代后平均增殖系数可达5.8左右, 考虑到年增殖次数大于4次, 以芽丛分化率每月5倍, 生根率80%, 移栽成活率80%为基础来推算。
表1 所列的瓶苗生产过程, 是以基因库内存有继代瓶苗为基础的生产速度。如果从接种新的外植体材料开始, 需要较长的增殖时间才能投入生产。从表1可知, 生产山杨杂种瓶苗100万株, 应先计算实际所需的瓶苗数, 即1 000 000÷80 (生根率%) ÷80 (移栽成活率%) =1 562 500株, 查表1, 生产生根瓶苗1 600 000株时, 需继代11次, F (分化瓶数与生根瓶数之和) =243 100瓶 (10 000×8+10 000×2×8+100+500+2 500) , 要8个工人接种1年 (1年按250 d工作日计) 。
注:1.第一个月以100瓶继代苗为基础, 每瓶有芽10个以上。2.继代周期为1个月, 芽增殖率为5倍。3.公式关系A-B=C, A为芽丛分化瓶苗瓶数;B为留下来用于下次增殖的瓶苗瓶数;C为生根移植瓶苗瓶数。C项中的12 500为B的瓶数, 2 500为留下作继代数, 得10 000为留作分化生根用。4.生根瓶苗每瓶接种10株, 每瓶继代瓶苗可分接两瓶。
二、瓶苗成本核算
1.培养基成本
根据计算, 配制分化、生根及壮苗培养基1L需用药物价款为0.12元, 化学纯蔗糖 0.72元, 琼脂0.8元, 蒸馏水0.2 元 (或自来水0.002元) , 另外再加上激素, 每种培养基配制1L共计1.8元。煮培养基1L用电0.3 kW·h, 培养基灭菌用电3 kW·h, 共耗电3.3 kW·h, 每度电费0.87 元, 共计2.87元 (一般20 d一个继代中, 每个三角瓶需装40mL左右的培养基。所以, 1L培养基可分装25瓶) 。配制培养基用工1.5元/L。以上各项合计, 配制1L培养基需款6.21 元 (或6.01元) , 每瓶培养基配制成本为0.25 元 (或0.24元) 。
2.接种及培养成本
接种用电:每小时用电0.2 kW·h, 每升培养基接种1小时, 用电0.2 kW·h。每瓶苗接种用电0.007 元。
培养用电:每天光照8 h, 每天用电2.56 kW·h (一个架8层, 每层设40W光管1支, 每层放培养物100瓶) , 1个月30 d, 共耗电76.8 kW·h, 所耗电费为66.82元。每瓶耗培养电费为66.82÷800=0.08元。
一瓶苗所需的接种人工:15元/天÷250=0.06元/瓶 (1 L培养基可分装25瓶, 1个工人一天可接种10 L培养基) 。
3.基建设备折旧费用
(1) 基建投资。
室内基建投资按300元/m2计算, 共需400m2, 投入资金12万元, 装修及水电安装费3.5万元, 共计投资14.3万元, 按20年折旧算, 每年需7 750元。
(2) 设备投资。
按组培育苗工艺流程, 其设备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系统, 室内系统包括:玻璃器皿、洗涤、药品称量、培养基配制、高压消毒、接种转移和光照培养等6部分, 所需仪器设备共需投入25万元, 按10年折旧, 每年2.5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见表2, 综合项目的成本为135 380元, 其中所用电费、设备和人工的开支费用比重占大多数, 尤其电费占36.2% 。随着生根率和移植成活率的降低和污染率的上升, 瓶苗的成本还会增加。
4.组培苗室内项目的综合费用核算
瓶苗的成本计算公式为:
1株瓶苗的成本=[T+E+ (A+B+C+D) × (F+F×Z%) ]/1 000 000
其中:A=每瓶培养基的成本;B=每瓶接种用电费用;C=每瓶培养基用电费用;D=接种1瓶所需人工费;T=1年基建折旧费用;E=1年设备折旧费用;F=生产100万株苗所需的分化瓶数和生根瓶数的总和;Z%=污染率。
1株山杨杂种瓶苗的成本=[7 750+25 000+ (0.25+0.007+0.08+0.06) × (243 100+243 100×5%) ]/1 000 000=0.134元
三、组培苗苗圃育苗的成本核算
1.基建投资
建塑料大棚或温室1 000 m2, 共计成本15万元, 3 000 m2圃地的平整, 汲排水系统及水电安装费为1.5万元, 共16.5万元, 10年折旧费为1.65万元/年。
2.瓶苗移栽及成本核算
育苗容器:塑料育苗袋128万个, 每个0.003元, 共3 840元。
基质:1m3 移栽基质价格为12元左右, 供需350m3, 共4 200元。
人工装袋:1工人1天装袋500个, 15元/天, 每袋人工0.03元, 共3.84万元
种苗:1个工人1天可种苗400 株, 每株成本0.0375元, 需款4.8万元。
管理:每批苗木从出瓶到出圃, 需时75天, 2个工人1天可管10万苗, 即花工150个工作日, 15元/天, 工资2 250 元。100万株苗需管理工资2.25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1 133 440。即每株瓶苗在苗圃育苗的成本为0.133元。
因此, 从组培到苗圃出苗每株苗木的成本为0.27元 (0.134元+0.133元) 。
四、简化生产程序后育苗的成本核算
试管苗采取瓶外生根, 并且与扦插相结合 (选取五万株成活的组培苗作为采穗母株) , 进行年产100万株山杨杂种苗的成本核算。扦插最佳时期为5月、6月, 每月增殖系数达10倍以上, 其最终成活率可达60%以上。
扦插:五万株采穗母株, 每月增殖10倍, 扦插两个月, 最终可得成活苗数为2× (50 000×10×60%) =600 000株。
组培: (1 000 000-600 000) ÷80%÷90%=555 556≈600 000株。其中, 80%为瓶外生根率, 90%为瓶外生根苗的成活率。共需分化瓶数63 100瓶。
成本包括5个部分:
1. 瓶苗分化成本: [7 750 + 25 000 + ( 0. 24 + 0. 007 + 0. 08 + 0. 06 ) × ( 63 100 + 63 100 × 5%) ] = 58 390. 685元
2. 试管苗瓶 外生根: (1) 生根塑料 袋: 0. 03元/个 ×600 000 = 1 800元; (2) 基质: 160 m3× 12 = 1 920元 ( 因为可以 反复使用, 因此按10年折旧, 每年为192元) ; (3) 人工: 每天1人 ( 装袋及栽种) 可栽100袋, 每袋6株, 即600株苗。0. 025 × 600 000 = 15 000元。
3. 扦插: (1) 育苗容器: 4 167个塑料盘 × 4. 5 = 18 751. 5元, 按10年折旧, 每年1 875. 15元; (2) 基质 ( 沙) : ( 4 167/80) m3× 20元 / m3= 1 041. 75元 ( 1 m3基质装80盘育苗容器) , 可反复利用, 按10年折旧, 每年104. 175元; (3) 人工: 1工人1天可装500盘沙, 每盘0. 03元, 共4 167 × 0. 03 = 125. 01元; (4) 种苗: 1工人1天可插5盘, 即600株苗, 每株0. 025元, 共12 501元。
4. 试管外生根苗及扦插苗的移栽: (1) 育苗容器: 塑料育苗袋126万个, 每个0. 003元, 共3 780元; (2) 基质: 1m3移栽基质价格为12元左右, 供需350 m3, 共4 200元; (3) 人工装袋: 1工人1天装袋500个, 15元/天, 每袋人工0. 03元, 共37 800元; (4) 种苗: 1个工人1天可种苗600株, 每株成本0. 025元, 需款31 500元;
5. 管理: 每批苗从出瓶到出圃, 需时75天, 2个工人1天可管10万苗, 即花工150个工作日, 15元/ 天, 工资2250元。100万株苗需管理工资2. 25万元。
以上各项合计189 768. 02元, 每株苗的成本为0. 19元。
五、组培工厂的实际经济效益
从上述的各项成本核算, 即在瓶苗污染率5% , 生根率80% , 移栽成活率80% 的情况下, 工厂化所产的林木组培苗成本为0. 27元/株, 这里不包括科技投入及意外所增加的费用。
如年产100万株优良山杨杂种组培苗, 售价1元 / 株, 销售额1百万元, 减去成本27万元, 可得利税73万元; 如果组培和扦插结合生产山杨杂种苗, 则所需成本为19万元, 成本降低约为29. 6% 。
参考文献
[1].宿飞飞, 吕典秋, 邱彩铃等.脱毒马铃薯组培工厂化育苗成本核算[J].中国马铃薯, 2010, 24 (2) :120-124
[2].尹京男, 纪绍辉, 周玉兰等.三倍体欧洲山杨组培技术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 2001, 30 (2) :1-8
[3].李瑛, 张存莉等.不同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18 (3) :37-39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原料成本;制造费用
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核算体系,如何准确核算原料成本,如何正确分摊制造费用,这都是每一个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而企业生产的产品既是产成品可以直接出售又是中间产品,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生产新的产品,其成本核算则更为复杂。本文以新疆金硕植物添加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疆金硕)为例,基于生产流程,探讨产成品二次投入的复杂成本核算问题。
一、新疆金碩公司简介及其成本核算需求
北京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金可)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创立于1995年3月,是经北京市科委认定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新疆金硕植物添加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疆金硕)是北京金可的控股子公司,以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甘草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公司现有员工120人,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资产总额5000万元,年产值3000多万元,10来上缴税款1000余万元。
新疆金硕公司经过技术升级目前形成了甘草霜、甘草膏、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酸盐等系列产品,涵盖医药、健康食品、化妆品、烟草添加剂等多个领域,远销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国等地,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新疆金硕公司所生产的全部产品自2003年以来连续8年通过了美国Star-K Kosher(犹太人制定的食品准入认证)国际认证,两次通过伊斯兰协会HALAL食品认证(符合穆斯林食品的认证),2009年再次通过了药品GMP认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起两次通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认证;2008年,我公司取得了国家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证书,2009年9月,通过了国际专业认证——RQA认证,这些认证的完成为金硕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疆金硕公司拥有两个生产车间,一个车间用收购的甘草生产甘草霜、甘草膏、甘草浸膏;另一个车间用外购的甘草酸生产各种级别的单胺盐,生产工艺较复杂,生产品种较多,产品既是产成品又是原料,例如甘草霜既是生产甘草膏的原料又可以作为产成品直接出售,甘草膏既是生产甘草浸膏的原料又可以作为产成品直接出售,这都给成本核算带来一定难度。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核算体系,如何确定中间产成品的原料成本,如何分配制造费用,如何计算产成品的单位成本,这都是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主要从原料成本核算、包装物成本核算、制造费用分摊、产成品成本核算四部分阐述成本核算过程。(新疆金可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售给北京金可,由北京金可全部销往美国、日本等地。因此,新疆金可不存在产品积压问题,不需要考虑积压产品的成本问题)。
二、新疆金硕公司直接材料成本核算
1.甲车间原料成本核算
甲车间主要投入原料是甘草,生产甘草霜、甘草膏和甘草浸膏三种产品。具体的工艺流程,首先是将收购的甘草清洗、粉碎后全部投入提取罐,经过提取、浓缩、喷干工艺,全部生产为甘草霜;然后根据销售订单决定将全部或部分甘草霜再次投入提取罐中,经过提取、浓缩工序,加工为甘草膏;然后根据销售订单决定将全部或部分甘草膏在投入提取罐中,经过提取、浓缩工序,加工为甘草浸膏。
每月,生产车间提供的生产报表,填报本月投入的甘草数量、生产甘草霜的数量;甘草霜二次投入生产的数量及产成品的数量(此二者数量之和应与生产的甘草霜总数量相等);生产甘草膏的数量;甘草膏二次投入生产的数量及产成品的数量(此二者数量之和应与生产的甘草浸膏总数量相等);生产浸膏的数量及产成品数量。会计根据生产报表,根据甘草的数量和不含税单价(扣除13%的增值税)计算生产的甘草霜总的材料成本;根据本月生产的甘草霜总数量,可以计算出甘草霜的单位材料成本;根据本月生产的可以作为产成品直接出售的甘草霜的数量和二次投入生产的甘草霜数量,可以计算出做为产成品出售的甘草霜的直接材料成本和二次投入生产的甘草霜的直接材料成本,而二次投入生产的甘草霜的直接材料成本也就是生产出的总的甘草膏的材料成本;根据本月生产的甘草膏总数量,可以计算出甘草膏的单位材料成本;根据本月生产的可以作为产成品直接出售的甘草膏的数量和再次投入生产的甘草膏数量,可以计算出做为产成品出售的甘草膏的直接材料成本和再次投入生产的甘草膏的直接材料成本成本,而再次投入生产的甘草膏的直接材料成本也就是生产出的总的甘草浸膏的材料成本;根据本月生产的甘草浸膏总数量,可以计算出甘草浸膏的单位材料成本;并据此编制原料成本表。
2.乙车间原料成本核算
乙车间主要投入原料是甘草酸,生产产品是各种级别的单胺盐。按照生产工艺流程、投入的甘草酸生产C级单胺盐;C级单胺盐二次投入生产出F级单胺盐数量或BP级单胺盐数量。
各种级别单铵盐的原料成本核算的原理与甲车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三、新疆金硕公司包装物成本核算
包装物成本核算,因各个产品包装物包装规格恒定并且可以单独归集,故比较简单。每月,直接根据出库的编制袋、包装桶等直接归集在各个产品中并编制包装物成本表。
四、新疆金硕公司制造费用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是成本核算的难点和重点,它直接关系到产成品的成本。从本公司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成本是可以单独归集在车间上,要在车间生产的各个产品品种中进行分配;另外一部分是与生产有关的成本先在甲乙车间中进行分配,再在车间生产的各个产品品种中进行分配。
1.单独归集在车间成本的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
以车间为一个整体,车间占用的资产的耗费,直接受益于车间,直接受益于车间生产的各种产成品,例如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车间工人工资和管理人员工资,这部分制造费用先单独归集在车间成本上,然后按照品种法的分配原则在车间生产的各个产品品种中进行分摊。分摊的比例是某产品生产数量占车间生产各个产品数量之和乘以难易系数。某产品生产数量占车间生产各个产品数量之和比较好理解,品种法分摊成本就是用这个权重,在此不再赘述;难易系数是在本单位的实际加工提取过程中,因生产工艺难易程度不同,投入的人工等资源的耗费也不同,因此各个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例如甲车间各产品的难易系为甘草霜1,甘草膏为1.2,甘草浸膏为1.3。如果没有难易系数,有可能产生甘草霜本月生产数量较多,占车间生产总数量的比重较大,造成甘草霜产成品成本可能高于或者等于甘草膏和甘草浸膏,但这种情况是与实际生产状况不相符,会给管理者、生产部门带来错误信息。
为什么没有难易系数,只是生产数量的不同就造成产品成本的差异,究其原因,还是与经济业务的实质有关,与生产工艺息息相关。以甲车间为例说明其实质原因。甲车间,投入的原料是甘草,甘草的成本是恒定的,这就造成甘草霜的单位原料成本是相对固定的,甘草霜加工成甘草膏,会有部分原料损耗,但这部分损耗分摊到单位成本,相差不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造成甘草霜、甘草膏、甘草浸膏的单位原料成本基本相同,但他们加工工艺不同,投入的人工耗费等不同,因此制造费用的分摊应该不同的,这也符合财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每月,由于原料甘草的含量不同,收率不同,各个月份之间各产品的单位原料成本略有差异,但总体趋势一样,产成品的单位成本甘草霜低于甘草膏,甘草膏低于甘草浸膏。
2.汇总归集的间接制造费用分配
以生产为一个整体,生产占用的资产的耗费,首先受益于车间,然后受益于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间接受益于产品,例如与生产相关的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锅炉房的折旧)、动力成本、其他与生产相关的人员工资(含其它车间的工人工资和管理人员工资),维修成本等间接与生产有关的成本,先在甲乙车间中进行平均分配,再在车间生产的各个产成品品种中进行分配的。在车间生产的各个产成品品种中进行分配的按照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直接人工的分配问题。按照一般公司的成本核算,直接人工直接归集到产品成本中,间接人工按照制造费用分配原则在各个产品间进行分配。但在本公司中,甲、乙车间的工人工资、甲、乙车间的管理人员工资直接计入甲、乙车间生产的各个产成品成本中,按照单独归集在车间成本的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其他与生产相关的车间工人工资及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包含化验室、动力班等)按照間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
3.新疆金硕公司产成品的成本核算
在产成品的成本核算也不复杂,首先用加权平均法核算产成品的原料成本。上月结存的产成品的原料成本与本月生产的产成品的原料成本之和除以上月结存数量和本月生产的数量之和,得到单位产成品的原料成本,根据本月结存产成品的数量和发出产成品的数量,计算得出本月结存产成品的原料成本和本月发出产成品的原料成本。本月发出产成品的原料成本、包装物的成本、分配的制造费用成本合计数就是本月发出产成品的成本,并且可以计算出单位产成品的成本。
新疆金硕公司成本核算重点在原料成本的核算,难点在制造费用的分摊。回顾成本核算过程,它能带来的启示有三点;首先,金硕公司的成本核算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工艺流程,准确核算各项成本费用;其次,金硕公司的成本核算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原则,按照经纪业务的实质核算成本;第三,会计根据工作经验能够发现生产报表中的错报、漏报,并分析产生原因,为生产部门提供财务数据。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原料含量和收率,计算得出生产的产品数量,据此与生产报表核对,分析造成原料浪费或节约的原因,为提高产品数量、降低单耗提供财务数据支持。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本公司成本核算的核心特点首先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作业,了解生产车间的最新情况,月底通过编制生产成本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分析每月成本变动的原因,因此要求会计要多去车间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不能闭门造车,只做数字的加减乘除;其次是成本核算不单单是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工作,更是全员、全部门共同的事情。生产车间、燃料动力班、粉草班、化验室等部门每月提供部门报表,汇总集中在财务,这本身就是各部门对自身工作的总结,而财务部门将各部门提供的生产数据转化为财务指标,在反馈回生产部门,这又是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与评价;第三,本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有一定的可变性,反映公司生产管理特点,解决管理层最关注的问题,将业务与财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丁雪艳.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5(03).
[2]李凌飞.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J].经济师,2012(09).
2010-09-06 15:37:19 来源:互联网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出纳、成本、总账、固定资产)流程:
1、基本流程:凭证制单——凭证审核——记账——对账——其他系统结账——总账系统结账。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出纳、成本、总账、固定资产)流程
1、基本流程:凭证制单——凭证审核——记账——对账——其他系统结账——总账系统结账。
2、支付社会保险费:
划出社保费用时,借:管理费用——员工保险(公司缴付部分)
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个人缴付部分)
内部往来——XX分公司(按全额)
贷:银行存款
发放工资时,借:应付工资(按未扣除社保费金额)
贷:其他应收款——员工保险(个人缴付部分)
银行存款或现金(按其差额)
3、交纳税金:
开具工程款发票时,在沪各分公司不做会计处理,上海办事处作,借:应收账款——建设单位
贷:工程结算收入——各项目
在沪分公司收到办事处按已交税费金额开具的收据时,借:应交税金——各税种
其他应交款——各费种
贷:银行存款(或内部往来——上海办事处)
4、固定资产:收到购进单据——在固定资产系统“日常处理——资产增加——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系统中生成凭证——月末计提折旧——与总账系统核对无误——对固
定资产系统进行结账。
固定资产增加时,借:固定资产——各部门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计提折旧时,借:管理费用——折旧费(管理部门用)
工程施工——项目部(生产用、项目部管理用)
贷:累计折旧
5、低值易耗品:对按相关规定应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先计入低值易耗品科目——按九一摊销法摊销90%计入相关项目成本——另10%在该低值易耗品报废时予以核销,转入相关成本。
购进时,借:低值易耗品——具体名称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领用时,借:工程施工——项目部——办公用品等科目
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
贷:低值易耗品——具体名称
如有人为遗失或损坏,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按该低值易耗品的10%余额,借:待处理财产损失——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贷:低值易耗品——具体名称
经研究决定处理办法后,借:现金(或其他应收款——相关责任人)
营业外支出(余额大于赔偿的差额)
贷:低值易耗品——具体名称
营业外收入(赔偿大于余额的差额)
自然报废时,按其10%余额,借:工程施工(或管理费用)
贷:低值易耗品——具体名称
6、库存材料:项目部购进主要材料(钢筋、钢材、水泥)时,计入库存材料科目——
月末项目部进行实地盘点,编制材料收发存月报表送交公司财务部成本会计处——成本会计根据月末结存数,倒扎出各项目部主要材料实际使用量及金额,作为当月成本。
7、临时设施:对按相关规定应作为临时设施核算的,先计入临时设施科目——首次使用该临时设施的项目部按总造价的60%计入该项目部成本——第二次使用该临时设施的项目部,按原总造价的40%以及为拆卸、重新搭建该临时设施而发生的成本计入该项目部成本。购进临时设施时:借:临时设施——具体临时设施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进项目部成本时:借:工程施工——项目部——临时设施摊销
贷:临时设施摊销
8、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根据自制的计算表,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对账面的无形资产平均进行摊销。即:
借:工程施工(或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
9、计提工资、福利费:根据每月末人力资源部和各项目部报来的考勤记录分部门分别计算出管理人员、点工的当月出勤总工日——按照规定的日工资率分部门分人员计算当月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金额——制作相关会计凭证。即:
借:管理费用——工资(或福利费)
工程施工——项目部——项目管理人员工资、点工工资、福利费
贷:应付工资——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点工工资
应付福利费
10、确认工程结算收入:每月末经营部报来当月产值确认单——总账会计根据各项目产值确认当月各项目部的工程结算收入。即:
借:应收账款——建设单位
贷:工程结算收入——各项目部
11、计提流转税金:根据每月末经营部报来的产值确认单,按照各项应缴税费的比率,分项目计算出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即: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各项目部)
贷:应交税金(各税种)
其他应交款(各费种)
12、成本结转:月末前,成本会计将当月应计入各项目部成本单据所载事项计入相关项目成本——总账会计按项目部将当月所有成本发生额结转至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对应项目。即:
借:工程结算成本——各项目部
贷:工程施工——工程结转
13、结转损益:按当月所有损益类科目的发生进行损益结转,自动生成的凭证为,借:本年利润
有贷方发生额的各明细科目
贷:有借方发生额的各明细科目
本年利润
14、凭证审核:出纳、成本制作的凭证由总账会计审核,总账会计制作的凭证由财务部经理审核。
15、在月末结账日核对现金、银行存款的账实数,编制现金盘点表和银行余额调整表,如有差异,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16、记账与结账:凭证经审核后进行记账,在记账、对账无误以及其他系统均已结账后,对总账系统进行结账。
17、数据备份:财务软件中的数据应按公司规定定期进行备份,备份工作由公司网络管理员负责。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例解
成本列支流程:进入成本的原始凭证分为收料单、分包工程单、材料倒扎表、项目部费用报销单等。
其基本流程为:收到成本原始凭证——检查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金额是否正确——入账。
1、收料单:仓库保管员验收材料,开出收料单——项目部材料员签字——成本会计入账。即,借:库存材料(或工程施工)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
2、分包工程单:经营部开具分包工程单——成本会计根据分包工程单入账。即,借:工程施工——各项目部——分包工程款
贷:应付账款——分包商
3、材料倒扎表:项目部材料员盘点库存材料,编制材料收发存月报表——成本会计据以倒扎出库存材料的数量金额,是账面数与仓库盘点数相符——其差额为当月实际耗用数,计入成本。即:
借:工程施工——各项目部——材料费
贷:库存材料——各仓库——材料类别
会计核算是要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相适应的,财政部于2003年专门下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正是基于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殊之处。9月25日
办法要求施工企业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周转材料”、“临时设施”、“临时设施摊销”、“临时设施清理”、“工程结算”、“工程施工”等科目。本文接下来就对这些科目的意义和用法进行解释。
“周转材料”科目。
施工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介于制造企业的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之间,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因此,不宜在领用时一次性进入成本。
“周转材料”下面设置“在库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和“周转材料摊销”三个明细科目,购入、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时,“周转材料” 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领用时,则通过一次转销、分期摊销、分次摊销或者定额摊销的方法将其转入成本,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摊销成本,需 要根据周转材料的性质合理确定。会计核算流程大概如下:
入库,借:在库周转材料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领用,借:在用周转材料 贷:在库周转材料;
摊销:借:工程施工 贷:周转材料摊销;
报废:借记周转材料摊销 贷记在用周转材料或在库周转材料,根据其差额,借记工程施工等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在库周转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在用周转材料的摊余
价值。
“临时设施”和“临时设施摊销”科目。
施工企业为保证施工和管理的正常进行常需购建各种临时设施,例如在施工工地上搭建临时办公用房。“临时设施”科目可以说是一个准固定资产科目,对应的 “临时设施摊销”则可以说是准累计折旧科目。出售、拆除、报废和毁损不需用或者不能继续使用的临时设施还要通过“临时设施清理”这个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 行核算,产生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对于需要通过建筑安装才能完成的临时设施,还需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汇集过渡一下。本科目应按临时设施种类和使用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临时设施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期末临时设施的账面原价;“临时设施摊 销”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施工企业临时设施累计摊销额。当然,“临时设施摊销”在财务账可以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但必须像累计折旧一样通过卡片或 EXCEL表建立明细备查资料,否则清理时就会遇到困难。
“工程结算”科目。
由于施工企业的工程工期一般都比较长,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的完工进度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时一般还不具备收入确认的条件,因此不能像一般企业 那样直接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进行核算,而是把“工程结算”科目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过渡替代科目进行核算,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向业主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时,按结算单所列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工程施工合同完工后,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本科目应按工程施工合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完工工程已开出工程价款结算单办理结算的价款。
“工程施工”科目。
工程施工科目下设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明细科目,和“工程结算”科目最终具有如下勾稽关系: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类似于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用于归集各项工程施工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
其他直接费包括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用、场地 清理费用、临时设施摊销费用、水电费等。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 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
修费、排污费等。
该科目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则是施工企业采用了“工程结算”这个过渡科目的产物,通常讲,一项合同可以根据损益表反映最终毛利=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但对于施工企业,此公式可以先变相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即: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工程结算-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按规定确认工程合同收人、费用时,应当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和工程施工合同毛利。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金额=工程施工合同成本),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金额=工程结算),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上述分析是基于一项合同在同一会计可以完成这一假设前提的,主要是为了理清几个科目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大多施工企业在会计期末末需要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主营收入和成本。
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工程合同收入和工程合同费用。
如果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应当区别情况处理:
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工程合同收人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工程合同费用;
若合同成本不能够收回的,不能收回的金额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工程合同费用,不确认收入。此时只做一个分录: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未完工达到确认工程合同全部收人、费用前,不可对冲工程结算和工程施工这两个科目。否则会造成帐务混乱,也使工程结算和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这两个科目的引进失去意义!
一些会计科目的报表列示
由于业主一般按照完成工作量的一定比例向施工单位结算价款,所以平时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会大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 目下,增加“其中:已完工尚未结算款”项目,就是根据有关在建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减“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反映施工企业在建施工 合同已完工部分但尚未办理结算的价款。
临时设施科目,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下增设“其中:临时设施”项目,反映临时设施的摊余价值、尚未清理完毕临时设施的价值以及清理净收入。
浅谈会计人员生产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
(一)生产成本核算流程框架
费用核算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核算产成品入库产成品发出
日常费用生产费用
质保费用医药库中转库
辅助费用产成品
返工
制造费用塑料库
材料发出半成品自制材料费用
产成品发出材料费用
在产品材料
工资提取人工费用
(二)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车间部门—相关明细科目
贷: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依据《2001年费用控制办法》、《差旅费开支范围及标准》、《通讯费管理办法》等,其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部长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见科目表)。
(5)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三)其他核算
1、水(电)费
收受出纳岗传来的水(电)费委托收款凭证——→分出非生产用水(电)发票——→将生产用水(电)发票传生产部相关岗位换取增值税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水/电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
管理费用——水/电
贷:银行存款——→传主管岗复核
2、审核原辅材料领用
每月1日收受材料审核岗传来的当月原材料领料汇总表、记账凭证——→对照领料单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对照汇总表审核记账凭证——→传主管岗
注:(1)材料领用涉及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因此只有此凭证编
制后才可以结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四)制造费用及辅助生产归集与分配
1、生产质保费用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制造费用——生产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含分管领导)科目时段余额表——→向生产部统计岗取得各车间产量工时——→编制生产费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费用(含分管领导)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生产费用/质保费用
贷:制造费用———生产部(分管领导)/质保部(分管领导)——→传主管岗复核
2、车间制造费用
车间制造费用由财务系统自动结转,并生成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车间—相关明细科目
3、辅助生产成本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时段余额表——→传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进行辅助生产分配——→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编制的辅助生产分配明细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辅助费用
管理费用——辅助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相关明细科目——→传主管岗复核
注:(1)必要时须向各车间提供制造费用明细账相关情况。
(2)审定辅助生产车间统计分摊的工时,确保摊入各车间的费用准确合理。
(3)结账后第三日结转生产、质保费用,结转后不能再有该项费用发生,因此月末须将此项当月费用凭证全部编制完毕。
(五)生产成本核算
1、基本生产成本的归集
检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是否结转完毕——→检查工资分配、原材料领用、产成品发放凭证是否已编制——→结账后第三日打印各车间生产成本汇总表及制造费用汇总表——→传各车间成本核算员
2、产品成本核算
由车间成本核算员根据当月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各产品耗用的工时及成本岗提供的生产成本汇总表等,将车间当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在产品和半成品之间,完工产品、半成品品种之间进行分配,结账后第四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交成本核算岗。
3、产成品入库
(1)审核产成品明细账
定期审核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账——→核对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与仓库管理员登记的明细账借方数一致——→取下入库单(第④联)——→分车间分品种暂时保存
(2)审核成本计算表
检查车间成本核算员编制的成本表——→核对完工产品、半成品数量和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一致——→根据成本计算表及入库单(第④联)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自制材料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材料费用/生产费用/质保费用/辅助费用/制造费用——→传主管岗复核
(3)编制产成品平均成本表
将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资料输入《产品平均成本表》,以便动态直观反映各产品成本变动
情况。
(4)登记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金额
根据已审核成本计算表,将入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成本金额登记在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
3、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产成品(自制材料)加权平均单价=本期收货金额+期初结余金额,为本期产成品发出单价。
本期收货数量+期初结余数量
4、退货入库
货物退回,根据销售部开具红字销售单,由销售核算岗按中转库上月各品种加权平均单价,及退货数量计算出退货金额,并将品种,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表汇总,本岗根据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
贷:库存商品——中转库
注:(1)实际核算中与正常蓝字销售单一同编制记账凭证。
5、产成品出库
审核仓库产成品明细账登记的发出数量——→抽出产成品发出凭证并编制分类汇总——→计算发出金额(=数量×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价)——→在仓库明细账中登记发出金额——→凭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1)销售单
借:库存商品——中转库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传销售核算岗审核
注:(1)销售单须按品种分类汇总并制表,随销售单和记账凭证传销售核算岗审核,红字销售单以负数进行核算。
(2)发出武马产品须向销售部索取销售单清单,据此由武马向公司开具发票,办理产成品入库手续。
(2)领出返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材料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传主管岗复核
注:(1)摘要栏须注明产品名称及产量。
(2)须将领出返工产品明细提供给车间成本核算员。
(3)部门领用
借: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产品开发中心临床、检验用)
制造费用——质保部—检验费(质保部抽样、检验用)
营业费用——办公费—样品(试卖样品)(成本+价差)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招待费(成本+价差)
更改工程——GMP—其他(成本+价差)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其他应付款——价差(产品执行价/1.17)×17%——→传主管岗复核
注:(1)领料单内容须填写完整,备注栏须载明用途,且签字手续完备。
6、结仓库产成品明细账
仓库明细账审核登记完毕,结出各产品余额,督促仓库管理员与实物核,并将账本余额分类汇总与财务账核对。
7、盘点
每半年组织对仓库实物盘点一次——→督促仓库管理员编制盘存表——→及时提供盘点结果——→协助仓库管理员报告有关问题事项——→根据公司处理决定编制记账凭证
(1)盘盈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红字〉
(2)盘亏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六)管理性工作
1、每月10提供成本分析,动态跟踪产品成本升降情况。
2、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员进行规范成本核算,保证及时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
3、参与制定成本费用控制办法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4、深入车间、仓库熟悉公司各产品生产工序、原辅材料耗用等相关知识,有效挖掘成本管理的潜能。
5、每半年组织仓库进行一次盘点。
(七)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2、了解财务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成本核算;标准流程;方法
医院成本核算是医院补偿和服务定价的基础,更是医院进行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等的评价考核标准,是医院顺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因而,医院需要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推动医院持续发展。
一、医院成本合算的标准流程
(一)成本归集
1.人员所需经费。一般,人员经费主要是按照全体员工的薪资水平来发放,或者是通过考勤,依据医院相关规定对每个科室的人员进行定位,把人员费用归纳到核算科室中。若在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不能确保项目核算精确到具体的人,就应该从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人员所需经费归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针对同一护理单位,必须把护士的成本归集与护理单位中,再根据治疗的人员来分配计算;第二,同一个医院在一定时间段内同时完成门诊、住院等各项工作,应该把医院的成本按照考勤定位归集与具体的科室,再按照医院其他非成本核算的工作完成情况,把成本分配到别的核算单位[1]。比如,医院考勤是在病区,那么就应该把其经费归集到病区,再按照门诊时长、天数等各项参数将成本归集到门诊。2.药品和卫生材料费。药品的核算通常都是依据药品进价或者是每科室使用的全部药品数成本来进行,若在医院发展中获得有关信息系统的帮助,就需要进行划分,即收费和不收费等,通过分类可以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卫生材料费,应以每科室所使用的材料费入手,将其直接计算至成本核算中。其中对成本影响大的易耗品可以计入成本,在信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也可以分类进行核算,利于医院材料成本的核算管理[2]。3.固定资产折扣。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折旧方式、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扣,不需要对预计净残值进行考虑。其中,像房屋这内类固定资产需要按照科室的具体占用面积大小来分摊折旧;对于设备固定资产需要按照各科室使用的实际情况开计提折旧。4.无形资产摊销。针对医院无形资产需要从获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的一定年限内通过年限平均法将各项费用平均摊销,按照收益科室对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进行准确确认。5.医疗风险基金提取。需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并以氮气医疗收入总体情况计提,将其归集成科室的成本。6.其他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等相关原则,把费用归集到相应的成本核算单元中。第一,医院相关设备维修等各项费用应该感召各科室实际支出进行归集;针对几个科室共同获益的维修费,可以按照使用的多少、占用面积等参数来分配,并计算科室成本核算中;设备维修管理费应该根据维护管理的时间分期计入。满足大型修缮要求的固定资产维修成本支出,需要增添固定资产原值,并计提折扣。第二,水电费需要按照各个科室实际用水、用电量来计费。第三,办公或印刷费需要按照实际办公、印刷费用来计入归集,可以直接记入或者是分期计入[3]。第四,其他费用需要按照成本核算科室的实际使用量通过计算计入费用。如物业管理、洗涤等各项费用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出各科室的费用。
(二)成本分摊
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具有关联性,对其成本管理需要坚持相关性、重要性原则,通过风险逐级分步方式来分摊,并按照服务、被服务关系,选用和服务关联性大的当量来分摊,最后把全部成本转入临床科室。1.一级分摊。一级分摊指的是后勤类科室分摊,即把行政后勤各科室项费用根据人员数量来分摊,可以分摊到医技、医辅等科室,一般采用分项结算的方式。核算科室某项行政后勤科室费用=科室职员数量/除开后勤职工外的全院职员×当期行政后勤各个科室总费用。2.二级分摊。二级核算指的是医辅科室成本核算,一般把成本向临床和医技科室进行划分,并以此为基础构成分项结算方式。某临床科室分摊的医辅科室成本=科室的医疗实际收入/全院总收入×当期某医辅总成本。3.三级分摊。三级分摊主要是指医技科室成本分摊,将该科室的成本进行划分,并分摊到临床科室中,且分摊中需要对收入和工作量比重等各因素进行有效整合,经过分摊就能够形成门诊及住院科室成本。某临床科室分摊的某医技成本=该科室的某医技收入/医技科室总收入×当期医技科室总成本。
二、医院成本核算数据的采集
从上文分析能够看出,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整体结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成本核算流程角度看,在新医改条件下,为了确保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准确性,就应该将成本核算的数据收集工作做好。在数据收集中应该做好以下三点内容:第一,相关人员需要弄清成本数据源理;第二,要弄清各项成本采集和报送的具体方式、步骤,并按照目前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第三,针对间接成本,应该尽量选择关联性比较强的相应参数。毋庸置疑,数据采集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且医院的各个科室都会涉及到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所以,要提高医院成本合算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从数据采集入手,并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力度。表1为成本项目、数据收集方法。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应用效果
医院成本核算,能够将医院各项业务成本支出情况全部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相关的管理部门能够以此为参考,进行医院各项成本支出的管控,增强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应用于病种、项目成本预算;绩效考核;指导各科室经济管控等工作中。尤其是在病种、项目成本预算中,更需要一个具体、全面的成本预算体系。综上所述,医院的成本核算让医院从基础、简单的会计预决算工作,转变成预测、分析、考核、评价等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医院成本核算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只有将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做好,提高医院成本管理质量和水平和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推动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磊.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研究综述[J].现代医院,2014(13):133-136.
[2]巫敏姬.新制度下改进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5(26):224-229.
1 物流成本概念
黄炎波[2]等认为物流成本是指在物流活动中,物品在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和时间上所消耗费的各种资源的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总和。周永强等[3]也认为物流成本是物流系统为完成物流活动,实现物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从企业业务流程上看包括涉及采购、制造、销售等相关费用,具体可以细分为订货成本、订单处理及信息费用、运输费用、包装费用、搬运装卸费用、进出库费用、存储费用、库存占用资金费用、商品损耗、分拣费用、配货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交货延迟造成的缺货损失。关于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2,3],普遍认为包括“基于物流基本功能的计算方法”和“基于物流基本活动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功能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被广泛应用,又被称为作业成本控制系统。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不能将物流成本单独计算,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将物流成本分别体现在销售成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中,也就不能清楚而透明地反映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情况,特别是一些隐性的物流成本,比如经营费用(张五常[4]将overhead cost翻译为“上头成本”)包含了部分物流成本,但是这部分成本常常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中。要理顺企业内部的物流并管理好物流相关的活动就需要进行透明的物流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成本动因分析。
王佐[5]指出物流成本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物流成本关系的研究之上,而且物流成本的总量研究不能代替微观的企业物流成本的支出研究。应该弄清楚企业内部物流的内部结构,理清楚系统输入和系统输出的关系,也就是要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系统行为之间的关系。
2 物流流程分解和作业成本法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系统是这些流动过程中的流程和子流程的集成。这些流程可以是作业活动也可以是技术流程。流程是指有结构的、系统独立的并包含一定数量作业活动的“链”,作业对象经过这些作业活动从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而这些作业活动又能被不断分解为各个“子流程”[6]。为清楚分析复杂的物流系统流程,必须将流程按照不同等级结构进行分解,将流程和子流程按照作业活动为基础进行分解。
作业或者作业活动的概念是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工作,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3]。当作业对象在供应“链”内流动时,每一个作业对象因为消耗资源而获得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在给定组织结构(流程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作业对象的成本核算[7],即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流程(输入、输出和流程结构)
·组织结构
·资源组成
·运行原则(比如时间分配等)
为帮助制造企业比较清楚和透明地认识物流成本的构成,特别是企业内部物流的成本结构,有必要从物流流程的角度来分解整个物流系统,并按照流程相关的物流活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而基于物流流程的作业成本分析是一种有效途径。
作业成本法是指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它是将组织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资源分配到作业活动上的一种成本分析工具[8]。第一阶段将各种资源分解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从而核算各活动环节所耗费的资源,第二阶段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和部门,进而计算这些类别是如何消费活动资源。由于物流成本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的[5],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以不同的方法统计作业活动的资源消耗即构成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
Krajnc等[9]利用ABC方法分析和研究了一家造纸企业的物流成本,通过实证法指出通过采用ABC方法对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物流流程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
工厂物流流程具有可分解的特点,即主流程由子流程构成,而各子流程又由其子流程构成。如图1所示。
将流程按照流程链分析方法进行分解,不同流程环节的资源需求得以显现,员工、面积、库存、设备设施、辅助工具和组织工具是流程分析中的六大资源要素。同时,在进行流程分析时,我们需要对流程进行分类,一类是随着作业对象的数量增加其成本也随之增加的流程,定义为一类流程(PR1);一类是不随作业对象数量变化的流程,定义为二类流程(PR2)。
3 物流成本分析框架
传统的ABC成本核算一般包含如下几个步骤[10]:准备、作业活动分析、确定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使用计算的数据信息、集成ABC方法到会计体系中。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应用ABC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步骤包括: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的具体作业;确定物流系统中主要成本项目,建立成本库;确定成本动因,将发生的成本分配给成本目标;运行分析和改进[3]。
基于传统作业成本法和物流流程分析,可以从以下8个步骤对企业的内部物流成本进行计算。
第1步:确定成本中心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和间接成本(又称为经营费用,通过不同比率分配到产品上的成本)。内部物流系统的价值增值一般来自于大量的作业活动和服务。
间接成本一般包括比如建筑成本(折旧、利息、税收、租金、水电费用、维修维护)、人员(内部和外部人员费用)、机器设备(折旧、利息、租金、软硬件、水电费用、维修)、材料费(托盘、标签、包装、及其它)、外部供应商(清洗、垃圾处理、外部仓库、外部IT维护)。间接成本又可分为一级间接成本和二级间接成本,其区别在于:一级间接成本可以直接归到成本中心(比如负责来货处理的操作员工);二级间接成本一般由多个成本中心共同成本,并通过不同的分配比例将成本分摊到各个成本中心(比如建筑物折旧,其成本费用可以通过使用的面积或者管理员工的数量计算分摊比例)。
随后,通过以下三个要素定义成本中心:责任范围、运营功能和组织架构。如果不存在成本中心的划分,需要根据流程分析的结构定义不同的成本中心。在划分和定义成本中心时,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方面:成本中心和责任范围必须一致;成本中心必须界线清晰,不能出现互相叠加的情况;流程以及子流程中的各环节必须清楚地界定在不同的成本中心内。
作为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根据物流流程将其分解为五个成本中心:来货、搬运、仓储、订单拣选、出厂/空箱回收。假设这五个成本中心的操作工26人,领班2人,如表1所示。
第2步:从明细表获取成本数据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数据来源是成本明细表,其帮助我们将间接成本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时间范畴划分并分摊。当然,如果在一个新项目中,因为没有过往的成本分摊的报表可循,也可以利用投资框架或者财务计划等文件获取相关数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比如管理人员成本分摊时,必须设计合理的分摊比例将其摊入不同的成本中心,要么根据不同成本中心的管理人员数量进行分摊;也可以根据管理人员比如领班的工作绩效评定后设计权重,如表2和表3所示。
第3步:分配子流程和作业量到成本中心
将流程各环节以子流程的形式计入并定义相应的衡量标准或者成本动因,对相关子流程的数量进行确定和分配。子流程的数量需要参考明细表的观察期,并尽可能依此推定。流程数量的推定,其基础是每年的工作天数,每班的工作时间以及每日工作班次。(1)确定计量单位,如表4所示;(2)计算流程内容相关年处理数量,如表4所示。
第4步:确定每单位时间的评测值
每项子流程在每个工作日所消耗的时间必须进行确定。这个时间可以通过上述流程时间衡量和决定中参考。在核算作业活动的时间消耗时,其相关的配送时间、假期、病假等都必须一并考虑进来。由于错误或者重复工作等变量因素而造成的偏离正常值的情况必须阐明清楚原因,并进行衡量。这些计算的结果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结果正确性的重要基础。如表4所示。
第5步:计算子流程总时间和每年PR1总成本
将各子流程作业活动相关的相叠加从而得到每日的总时间消耗。并由此计算应总量变化的流程PR1相关间接成本到不同的子流程中。先将中性成本(PR2)从来自于成本报表的总成本中剔除,剩下的部分就是PR1的总成本。如表4所示。
第6步:计算流程成本
现在需要将PR1的成本依据费率分别计入不同的子流程中,如表4所示。
PR2流程成本以同样方式计入不同的子流程中。
PR1和PR2的成本累加便是各子流程成本的总额。
第7步:关联子流程形成流程链
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子流程合并到一起。将整个流程链分为标准小箱(SSP)和标准大箱(SBP)为作业对象时,流程链表达为:
第8步:会计核算
通过计算和比较传统的成本报表和作业成本法计算得到的物流成本总值,来判断和控制作业成本法计算情况。
4 总结
通过对流程分析,认识其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作用,侧重阐述了以流程为导向的作业成本分析的物流成本核算操作步骤。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认清了许多潜在的隐性成本,特别是针对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的核算和对内部物流流程的改善,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将能够帮助企业挖掘隐性成本,并从结果中识别流程改善的空间。在实际引用这个方法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成本数据获得后进行流程改善的敏感性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与会计核算体系的结合,以期利于企业进行基于流程作业的成本核算。
摘要: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流程的分析,将流程按照作业活动进行分解,统计资源的消耗,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思路,介绍了核算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帮助企业理清物流系统各环节成本分布情况,认识流程改善空间。
【工厂成本会计核算流程】推荐阅读:
工厂生产过程成本控制03-29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流程04-05
科室成本核算03-03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工业会计成本的核算方法10-27
成本核算个人总结06-30
成本核算岗位职能10-03
工程成本核算方法10-31
五金成本核算标准12-03
成本核算与管理01-09
大学成本核算范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