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精选8篇)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1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又有人把“教学”解释为“教学生学”.因此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高一新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数学老师面前笔削探讨的教改课题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的确如此.构成一些学生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这恰是培养学生适应高强度的高中教学学习的关键.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提高阅读能力,体现转化思想

1.引导阅读.对要学习的内容,事先列出提纲或作口头指导,引导学生研究课本内容的表达方式,给他们指明阅读的方向和要求.如概念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弄清构成概念的要素,体会概念的一般结构,如:逻辑联结词由哪些词构成、反函数关键学什么、数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指出关键字、词、表达的代数符号等,判断是非并举例说明,并进行相似、相近及相反概念的比较.

2.培养预习的学习习惯.坚持把预习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疑点,由教师在课堂上答疑,通过解释、点拨、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讲:和(差)角公式,利用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可互化,如何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嘘唏兴趣,又培养了化归思想.

3.分组讨论.对学生容易忽略的内容,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必须让他们边阅读,边议论,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如:对于一个命题作出否定,关键词是“都是”,其否定词是“不都是”“还是”“都不是”通过分组讨论,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认识,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方法.我将阅读总结为读、划、查、思、比、练的六步阅读法.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提高探究能力,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数形结合思想

自学不能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满足于思维的展现和模仿.决定自学能力和强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索能力的大小.探索就是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所用到的科学方法,并将这种思维的过程和使用方法,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观察能力,一方面观察所求式与已知式之间的关系,找到切入点,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挖掘隐含条件将所求式与已知式建立关系,最后利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重视对“形”的观察.高一所学的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都有图形,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为解决问题找到突破口.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牢记图像,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善迁移、联想,多学科之间知识有横向联系.如高一的三角函数与初中的解直角三角形有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将其它学科的有关知识及学习方法迁移到数学中来,也可将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学习方法迁移到其它学科中去培养学生从某个知识点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网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学活了,知识就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解题能力会大大加强.

3.多类比,找异同点.类比是思维的发展,类比具有对比作用、定向作用方法移植作用、统一作用、从而有利于更好更快的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分类、强化记忆许多知识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要善于找异同点,如二次函数和三角函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函数,满足函数三要素,都有最值,都有平移,并且平移法则相同,画图都用描点法,都是曲线,都有单调性等;不同点:解析式不同,图像不同,最值不同等.既明确了知识的多向特点,不混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出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要善于把分散的、特殊的问题上升,归纳出一般结论和规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遇到难度大、较复杂的问题时,知道“以退为进”遇到特殊的情况,通过对特殊的事物的观察、分析、猜想、归纳概括出一般规律,以达到化思想为行动的目的.

三、提高概括能力变“厚”为“薄”激发学说学数学的兴趣

提高概括能力,一方面要求老师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所学内容(包括知识点,课堂小结章节总结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凡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树立总结为精辟的语言,这样学习就能把知识变“厚”为“薄”,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编口诀.高中数学知识点多、难度大.如不用精练的语言加以归纳整理,则很难记全、记牢.因而教学时,就将一些规律编成正弦(一、二)正(三、四)负、余弦(一、四)正(二、三)负;求复合函数的增减性,用“同增异减”高度概括诸如此类就不一一枚举,另外,鼓励学生自我“发明”自我“创造”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2.建立知识网络结构.每一章学完后,我都要建立知识结构图.尤如语文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了解本章的知识重点和知识点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查缺补漏,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即便有几处遗忘,只要仔细回忆,通过逻辑推理,仍然找到遗忘的部分,此外还可以列图表画图像等用教师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2

一、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近年来, 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教师都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学习情境展开了理论研究和教学探索, 并且取得了较大进步。我国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教学模式就是“情境教学”。

例如, 在教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中“加法和减法”这章时, 就可以创设如此一个教学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面, 小动物们都在进行计算比赛, 谁算对最多就会得到一块糖。问学生们:“大家谁想和小动物们一起来参加计算比赛呢?”学生们听到与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比赛, 并且有糖果吃, 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参加比赛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此时就恰当地将课程中的例题导出:“一只小猴子在看着旁边盘子里面的7个桃子, 盘子边的篮子里有8个桃子, 脑子在想总共是多少个呢?怎么样来计算呢?大家谁能来帮助一下小猴子呢?”学生听到问题就会主动进行思考,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到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好多同学都利用了之前讲的“凑十法”, 很快速地将答案喊出来。在学生喊出自己的答案时, 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入到下一题目的解答中。

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握住学生心理特点, 创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切实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二、提高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我们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前仍有部分学校一味追求学生分数, 将分数视作学生一切能力的反映,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 他们不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更不会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平时加以运用。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 笔者就“乘法”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家住在六楼, 从一楼上到二楼要用30秒, 那么老师从楼下到家里面总共要花多少时间呢?”很多学生都会结合日常生活实际, 从一楼到六楼要上5层楼, 要用30乘以5得到总共花费的时间。这道题目就将课堂上讲的乘法充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且也促进学生学习由课堂向社会的转变, 找到知识同生活之间的联系, 生动呈现出数学的魅力。

三、自学探究, 同学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 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 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互帮互助的愿望, 从内心产生帮助别人完成任务的冲动。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乘法口诀”教学中, 笔者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准确快速地记忆, 就对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引导, 让学生发现口诀中数字的规律及特点。笔者将自己的大致思路讲给学生听后, 学生就在小组讨论中验证:有些乘积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的和都是9;9×9与9×2、9×8与9×3、9×7与9×4、9×6与9×5的积将个位数字同十位数字交换;9乘以某个数字得到的积恰好等于这个数的10倍减这个数。经过学生亲自合作讨论, 把规律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则能够极大地提高计算能力。

小组合作不但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同时也能增强同其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在互相研究探讨中实现知识的积累, 最后达到理解并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调动全班参与的热情, 这将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展开。通过合作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走进生活, 充分利用知识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要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让学生能够在普通生活中寻找到数学的影子,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动力。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将乘法引入到“老师上楼时间”这个实际问题中, 以及利用自行车轮子的周长进行路程的计算等问题, 这些教学情境的引入, 可以营造出和谐、活泼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让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到数学课堂, 同时也允许将数学课堂难以理解的问题用生活实际来进行解释。采用“走进来, 走出去”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进而能够提高其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24-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学生自学的过程其实是对数学问题的初步体验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为探究新知识准备了已有知识经验基础;自学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出色的老师能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这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既要有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又要有科学家的睿智头脑。在实际教学中,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心灵去打动学生,用知识去吸引学生。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儿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2、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老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老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常常要精心构思,让学生自学,实验、观察、思考、控究、讨论,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4

[内容摘要]: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面对我们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也应该不断努力,找到适合 的教学方法.抓好“预习”这一环节。经过预习,老师教学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抓紧课时进程。正确处理新教材与农村英语教学中的矛盾。

[关键词]: 课前 预习重要性 目的 方法 指导

一看这个标题,或许有些诧异。课前预习这一项工作对于理科等其它学科非常需要,难道英语也有这个必要吗?有,当然有。现在外研社的新教材New Standard English 的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广泛,内容非常新颖,语言知识丰富,涉及的词汇量大。特别对于我们没有多少英语基础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困难更大。所以,有的老师抱怨内容太多,有的抱怨课时太紧。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感到力不从心而选择了逃避或放弃。我认为我们教师本身应尽快的适应英语改革的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应让学生在鲜明而正确的向导的引导下,逐步培养起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要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外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要抓好“预习”这一环节。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解决自己基本的一些问题。经过预习,老师教学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抓紧课时进程。正确处理新教材与农村英语教学中的矛盾。让我们的农村的孩子在学习英语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也能体会到一些学习英语的乐趣。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而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近而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能储备知识而且还可以形成他们的某些技能。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把老师即将要教授的内容提前思考。把许多的生词提前认识,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信息。提高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在上七年纪下册Module 6 The Olympic adventure 这个模块时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去收集奥运有关的历史,以及有那些比赛项目,用英语又该

如何说那些参赛项目。虽然上课时词汇较大,而且许多词汇又时不常用的,但经过同学们的预习,老师上课时轻松了许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

预习还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仅靠上课时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课前预习的目的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做好预习学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谁跑在前面,谁可能收获较多。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能力。我们的这本新教材词汇量较大。如果学生能有准备,有安排的进行预习,就能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使先学后教落实到实处,同时通过学生预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备课,为上课提供依据,这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重要环节。

三、课前的预习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学生对生字词进行预习。

因为New standard English与以前的Go for it 等教材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词汇量特大。每一个单元少则十来个新词,多则二十几个。有的词字母较多,以前的学生可能在进入高中才学的词汇,现在居然出现在初中一年级的教材里例如:international、calculator、dangerous、decoration等。还有laptop,和初二学的许多关于音乐方面的流行词汇也加入初中的教材中。而且每个模块有三个单元,按要求几乎每周都要学习一个模块。所以难度更大。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比城里的相对要弱,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要少。你与他们谈音乐,他们许多人都没学过钢琴和其他乐器,叫他们如何去区分什么音乐是Juzz 什么是 blues什么是 classical可能许多老师自己也无法区分。所以通过对词汇的大意的理解和基本读法的预习,教师在受课时,可以在师生互动上更加方便,也不会出现 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其次,让学生对课文或对话进行预习。

我们的对话比以前的要长,课文内容也要丰富许多。光靠我们老师上课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要去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都要兼顾到,实在是心有余力而力不从。所以初二的学生去年学习Go for it教材,今年突然改学New standard English,许多学生无所事从。有的人连基础的读都不会了,谈何去听,去说,去写呢?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带着对新课的好奇心去事先有准备的把课文内容先看一次,通过简单的预习工作能发现问题,并试图去学会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也可以形成他们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再次,让学生对本模块的知识进行拓展性的预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每一模块让学生事先去找一下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上Spring Festival 这一模块我让同学们事先去查找春节的起源,“What traditions do we have at Spring festival? ”and “What people in other country do at Spring festival?”上课时,留一点时间让他们谈一谈,对表现好的加以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上People and Place这一模块时。让学生事先去看看,什么是时区,每个时区相差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对时区和不同国家的差异的了解,激发起更大的兴趣,教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四,预习的方法及教师如何去指导。

预习,并不是让学生去简单的把书和词汇看一下。我认为好的课前预习,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课型不一,教学路子与方法的各异,预习的方法必然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也应做适当的指导。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每一天学生的学习都挺忙的,那何时去预习呢?预习的时间一般可以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里进行,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一直坚持这项工作的话,学习上可以形成良性循环,那么也可以节约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我发现,每天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并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在做练习。他们听懂课后,做得比较快。反而是那些是懂非懂的同学,一直比较忙。所以我认为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2、预习的方式 A 预习时要朗读

英语是一们交流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以前的应试教育学生做题还好,但许多是哑巴英语,遇到交流时就会出现障碍。现在的New Standard English 对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兼顾到了。所以在预习时首先要读。朗读与识记是预习的最低要求,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它只需要学生在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通过反复朗读所学生词、句型及课文并能初步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

B 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问题

但正由于预习时朗读的方式简单,效果往往一般。应此,还可以采取发现问题的方式。教师可以把新课中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的内容和有关旧知识通过预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明确要解决那些问题,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通过作预习题发现问题,并为上新课做好准备。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对预习的检查去看学生是否将这一工作落实。让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C材料准备式预习的方式

预习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呢?预习所准备的材料可以是句型操练需要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会话练习所需要的话题材料,还可以是讨论所需要的对某个问题的意见、主张、看法等,内容比较广泛。D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以前我在实习时,我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说过“老师上课前要写教案,同学们也要写一个简单的学案。”所谓的学案,就是让学生课前预习时针对自己的问题,作好适当的记录。在我老师的班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所认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很好。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

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中学生认为是自己不能理解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英语生词。

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E小组讨论的方式

小组讨论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形成同学间的交流气氛,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克服个人的思维局限,而且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帮助,使一些学习差的、胆小、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发言的机会。在班级里可以形成一股共同学习的风气。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5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是端正教育思想, 牢固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即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服务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教育思想的确立是学生自学能力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 关键的是要把培养学生自己能力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 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觉知识的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首要环节, 也是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将“ 预习” 编人课例, 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 并编写了富有启发性的预习题, 足以见得预习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为使预习达到目的, 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预习时间。其次是明确预习要求。如一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是:

( l)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读读音, 记记形, 组组词。

( 2) 自己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 3) 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随着年级的增高, 预习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预习要加以指导,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实现迁移, 最终形成自学能力。例如: 预习一篇课文, 我教给学生采用五步预习法:

( l) 初读课文, 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 2) 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 3) 再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 4 ) 精读课文, 试着回答课后的作业题或老师设计的思考压。

( 5) 质疑问难, 把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依据。教学生五步预习的方法并让其在平时的预习实践中反复运用,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了。

二、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自我表现机遇。

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侧, 又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机。要使讨论有实效, 除了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外, 教师讨论题设计是否精当, 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形响讨论的质量, 教学的效率, 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我认为高质t 的讨论题一定是有层次的, 是紧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的。例如: 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 山泉流过的地方》, 我围绕单元训练的重点, 从课文题目人手, 由浅人深地设计了四个讨论题:

( l) 山泉流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 2) 在山泉流过的地方发生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 3) 在山泉流过的地方, 姑娘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 课文为什么以“ 山泉流过的地方” 为题? 这四个讨论题既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感情的重点问题, 又是引导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的一条思路, 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在充分经历讨论这一学习过程中, 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在讲解中启发学生自觉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挤占了学生自学、训练的时间, 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当前, 小语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摒弃烦琐的分析, 讲究精讲。梢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教学方法为手段, 对课文内容作要言不繁的适度讲解。精讲讲什么? 我认为就是要讲规律性的语文知识, 讲可以迁移, 可以概括类比、举一反三的语言知识。这些语言知识是跟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符合儿童的语言“ 最近发展区” 的, 是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如以段的教学为例, 在小语课文中, 有很多课文各段的写法是相似的, 我只讲一段, 其他` 部分引导学生自学, 力求体现“ 携其腕— 扶其肩— 放其行” 的自学能力培养过程, 促使其自学能力的形成。

( 繁星) 一课的教学就是如此。我重点讲解第一段, 借助板书, 教学生学习。教第二段时, 我就要学生按板书的思路默读课文, 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然后集中力量解决与第一段不同的疑难地方。到了第三段则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这样的精讲, 教给学生的是普遍性, 规律性的知识, 是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生通过进一步实践, 就能升华为一种自学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6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根据每一个单元中不同结构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但复习课由于内容多练习量大;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其实复习是重温已学的知识,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复习应是把所有知识更加系统化,不是所有知识的堆砌,而是把知识系统的归类,更有系统地记忆、思维和进行交际实践;复习应使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加熟练和灵活而并非词汇、语法和课文的机械背诵和操练;是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系统训练,自觉,严谨而准确运用。语言的观念得到明显的加强。通过复习也使学生更加了解英语,从而使英语学习的学法更加科学。

为此,鉴于以上复习目的和要求,我认为复习应着眼于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处理上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有利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还要注意“四结合”,即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归纳比较相结合;单项复习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个人复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一、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归纳比较相结合

即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一番归纳、比较、综合和整理,以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如在词汇复习中,师生共同整理出多种串联记忆法,如:(1)抓住词根扩展记忆:fair-unfair;usual-ununsual等;(2)合成分解记忆:newspaper-news,paper,afternoon-after,noon等;(3)同义,近义,反义联合记忆:country-state,big-large-huge-great等。(4)音形义区别比较记忆:son-sun;their-there-here等。合并同类记忆:如分类回忆年,季,月,日,星期:交通工具:学校生活:人称等。(7)词,句联合比较记忆:有些词单独记忆很容易遗忘或混淆,指导学生通过句子记忆,可以记得住,弄的清,用得上。在句型,时态,非谓语动词等的教学中,也都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比较,综合,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自觉掌握其规律再用以指导实践。

二、教师示范与学生按要求动作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充分体现英语本身实践性,交际性的原则,我们大胆地指导学生用英语练习写作。为了有利于学生直接思维,我做了如下指导:(1)根据所学单元内容确定题目。(2)给学生指导“参考课文”,要求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注意逻辑思维,要求意思连贯,语言通顺,不得按中文造句。(3)读符合以上要求的范文。

由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编排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即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想安排。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利用这个特点。从reading起,有意识地呈现文章的写作思路,在maintask中进一步归纳、总结其写作模式。如8aunit1mybestfriend.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去描写最好的朋友。a,介绍你的最好朋友是谁。b,主体部分主要描写你朋友的外貌特征和他(她)的个性特征。c,结束语,主要描写你朋友的未来计划。让他们模仿maintask去写,并将写得好的作文利用展台,展示给学生。这样被展作品的学生学英语兴趣更浓,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差距,老师再给予适当指导,重新作文。这样学生就有了写作兴趣,也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单项复习与综合练训相结合

复习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堂课都应该安排复习内容,但平时偏重于单项训练,而在总复习时,宜侧重于综合训练,使学生有整体概念,善于区别,判断和应用。如初中学生接触到八种时态,平时在单项学习时,口头和笔头练习较好,正确率也高,但若不作综合训练,学生在使用时就会产生判断错误、结构混淆,因此在总复习时我就侧重于综合比较和训练,使学生对在什么情况下应用于什么时态,结构形式和注意点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我们就从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各类从句和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综合训练,通过综合复习,分析比较,同学对如何区别时态的应用提出了“二立足”。即立足于“现在”,判断一般现在时,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立足于“过去”判断过去时,过去将来时,过去进行时和过去完成时。在时态结构形式上有“三不离三不变”,即进行时离不开动词+ing,变化在be;将来时,离不开动词原形,变化在will或would;完成时离不开过去分词,变化在have(has)或had。同学们反应,通过综合训练,分析,比较,概念更清楚,理解更深刻,训练中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自己开动脑筋,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律,比教师一人讲,大家听,印象深刻得多,也不易忘记。”

四、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个人复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意在提高复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作文是在集体指导下,自动独立完成。单词分类,可按小组开展回忆比赛,比哪一组记的多,写得快。语法知识归纳,可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认识不断完善。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7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 看书报和听广播、勤动笔的习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查字典、查阅课外资料, 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 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 积极动脑思考。对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让其通过自学解决, 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 人人动手、动口、动脑,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过程中, 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 没有相应的指导, 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自学时, 往往只是走马观花, 随便翻翻书即完成任务。初始阶段, 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 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圈画知识要点, 标记重要知识, 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 并反复强化, 以形成问题意识, 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 学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意识迁移到课前, 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三、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也是求知的动力。兴趣、阅读、能力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在读书过程中, 感受越多越深, 兴趣也越浓;书读得越多, 知识越丰富, 能力就越强。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 对学生学习给予的肯定评价,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四、指导学生课堂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如教学“步测、目测”时, 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 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 又要计算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 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 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再如学习统计图表时, 有的统计图和相关分析、问题不在同一页, 不便于学生的阅读, 此时教师也可以布置同桌合作。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 根据班级情况, 通常是前后桌形成“四人小组”, 或分为若干“六人小组”, 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形成组内“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教师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 让合作出成效, 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要做相关记录, 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记录员, 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 教师要收回“合作学习记录表”, 对操作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

五、放手学生自学探究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相信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 大胆放手,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 也能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知识,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学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 篇8

一、让教材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会促使学生对事物进行孜孜追求,主动去涉猎广博的知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尽量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目前,不管打开哪种版本的教材,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选文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当然其中虽不乏好作品,但也应看到某些选文的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脱离了当今现实的生活,学生读来索然无味,又怎么会产生兴趣呢?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二则》中所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描述的都是70年前的事,若从今天的角度看,早已变成了“旧闻”,已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学生当然就无多大兴趣去看了。因此,只有让教材走进生活,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去学。以前笔者在教《新闻二则》时,并未直奔教材,而是先上单元导读课,结合学生初中已有的基础,放一段新近发生的新闻录像,并配上一段结构规范的新闻报道,让学生觉得新鲜,产生兴趣,这样对课文的学习就轻而易举了。由此观之,教学中若能跨越教材与学生的“代沟”,学生有了较好的兴趣去学习,那又何愁他们不愿学呢?

二、巧设疑难,引发思维

智力品质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力品质的核心则是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若能巧设疑难,则犹如在学生看似平静如水的思维上投入了一块石子,大有一石激起千重浪之功。如在教《荷塘月色》(苏教版必修二)时,笔者让学生将此文与朱自清的《绿》在感情基调上作比较,然后设问:“为何写《绿》适逢秋天,但却写出油油的绿意?而《荷塘月色》所描绘的是夏季月圆之时的景象,但给人的感觉较低沉?”学生觉得有意思,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答案。又如在教“文明的对话”中《拿来主义》(苏教版必修三)等几篇议论文时,笔者让大家比较一下三篇文章提出论点的方法有何不同,然后做互换练习,看行不行?结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意识到了论点的提出也有讲究。由“疑”来带动对语文的学习,这不但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智慧的潜力,从而使智力提升。当然“问”还要问得巧,且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问”要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相适应等。只有这样,“问”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学法点拨,学贵自得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教学艺术外,还应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点拔学生去努力探求,逐渐自求而得,达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例如,在训练学生修改议论文时,笔者就指导他们:一找论点,二看论据,后改语言。这样一点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不会无所适从。又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记笔记的能力较差,笔记几乎是老师板书的“翻版”。为此,笔者专门指导他们,将笔记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种。尤其是课后笔记,既是补遗漏的工作,又是对听课内容复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自己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记不仅可单篇独立做,更强调多篇甚至单元之间比较来做,这不但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也增强了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再如,在教传记单元时,笔者就鼓励学生将“自传”与为他人立传在特点、格式及写法上进行比较,再拿它们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作比较,这样学生对其中的异同就更容易把握了。

另外,在训练写作时应注重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写作的兴趣、乐趣。如教完新闻单元后,笔者让学生充当广播站的特约记者,让他们报道一下学校新近开幕的文化节,并且设“最佳标题奖”、“最佳新闻奖”。学生有了兴趣和责任感,对所写的内容就会认真地、反复地推敲,丝毫不敢马虎。这样的训练,自然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就必须改变“灌输”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也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高效劳动。

上一篇:图书馆志愿者之行下一篇:中药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