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的几点思考
博山区源泉镇党委书记 包希安
博山区源泉镇地处偏远山区,工农业基础非常薄弱,经济发展落后,年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几十年来,源泉镇一直是不稳定因素较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负担重,各类越级、集体上访不断的乡镇,先后发生过黄台事件、东高事件等在省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不稳定事件。近年来特别是今年7月按照区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要求实行镇党政领导大接访以来,我镇从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较大历史遗留问题和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入手,以领导公开接访为载体,全面深入的梳理和调研辖区内存在的问题,突出“事要解决”,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年1-3季度在全区经济指标考核中位列全区第一,税收增幅158%。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到区以上集体上访,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到区以上个体上访,把大量问题化解在了基层,消灭在了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措施,严格落实大接访工作责任制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和稳定工作,不断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完善领导公开接访的机制。一是严格公开接访制度,建立渠道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每天安排一名党政成员坐镇信访办接访,每周一由书记和镇长接访,休息日由带班领导接访,确保群众能及时向镇领导反映自己的诉求和意愿。二是严格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对党政领导接访的案件,立即落实领导包案,做到“一次接访,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对领导包案的信访案件,建立台帐,由党委书记与责任人签定解决问题责任书,一周两次调度,对解决的及时销号,规定时限内没有处结的,对责任人进行批评,并启动日调度、督办制度,直至问题解决。三是建立配套联动的复杂信访问题研究决策机制。由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信访、司法、综治、民政、派出所和驻地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专门班子,对接访的复杂问题集思广益,逐案研究,一案一策,多措并举,确保问题解决。
(二)加强调研,强化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的分析排查,夯实信访工作基础
在大接访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抓源头,抓苗头”的工作原则。一是抓源头。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对制定的政策、论证的项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顺民心、合民意。对遗留的复杂历史问题,认真研究,分出专题,采取领导“包块、包线、包案”的方法逐一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拿出切实可行的逐步解决方案,实在无法解决的,做好教育疏导和稳控工作。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走村入户,变坐等接访为约访和主动下访,广泛开展“进农家门、知农家情、办农家事”,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防止了信访问题的发生。党委还指导人大和政协以“突破解决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瓶颈,构建乡镇信访工作新格局”为题,进行认真深入地调研,为抓好信访源头,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抓苗头。建立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超前联动调查机制。组织专门队伍对全镇的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排查,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和个体,分析和吃透情况,拉出单子,及时发现上访苗头。基层联络员和包村干部对捕捉到异常信息在第一时间报告分管领导,做到排查和探访不漏村、不漏户。要求党政领导在接访过程中注意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及时研判面上问题的波动对本辖区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今年以来,共筛选出群众普遍关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信访问题和集体事件16起,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解决。提出的一些新的解决办法,使不少钉子案、骨头案得到了有效解决,为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三是抓好初信初访。注重抓好初信初访的处理,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防止形成老户。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解决,使我们摸透了家底,吃透了情况,理清了思路,找出了办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等方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现实依据。
(三)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一是在接访过程中要求接访领导对上访群众进行信访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和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把大接访活动变成普法教育的阵地。二是要求村级班子参与大接访活动,使其树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观念,从而能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推诿扯皮,把小事拖成大事、难事。三是针对接访过程中发现的邻里纠纷数量多、时间长等问题,要求接访人员对群众加强教育,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使其加强团结,和睦共处。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特别是今年7月以来的大接访活动和扎实的信访工作,该镇的信访和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依法逐级反映问题的多了,越级上访、缠访闹访现象基本得到了杜绝。信访秩序一改多年的混乱局面,走上了良性轨道。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多次肯定和表扬。二是提合理化建议的多了,反映和要求解决自身问题的少了。通过公开接访和扎实地配套措施,大量信访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群众更愿意在家门口向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反映问题,并经常通过他们提一些促进发展的建议,今年以来共通过这些渠道收到合理化建议40余条。三是配合工作的多了,挑事闹事的人少了。几十年来,源泉涉及土地和村级班子等动作都会引发一系列信访行为,但近两年来,旅游开发、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工程建设等涉及面较宽的动作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四是村级班子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更加扎实了。村级班子推诿扯皮,有问题推到镇上是源泉的一个独特历史现象,如今这一现象大幅度减少,村级班子都能主动承担责任为群众解决问题。镇机关作风也更加扎实,机关干部都能更自觉的依法办事,为民办事。
三、几点思考
(一)建立适合乡镇特点的信访工作机制是基础
建立和完善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乡镇综治办、司法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人民调解组织等力量,认真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超前防范化解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排查,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使此项工作形成一种常态。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逐人逐事建立排查调处台帐,采取领导包案、干部下访、派专门工作组等方法,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把解决信访问题寄托在大接访活动上,要在建立超前介入、细致入微、配套联动的信访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二)推进事要解决是关键
群众问题无小事。大接访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重视信访工作的着眼点是事要解决,这是根本。把信访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议程,把重视信访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事要解决上,自觉去抓信访工作,自觉去解决信访问题,才能避免搞形式、走过场。重视信访工作要体现在对群众的感情上,只有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把群众的每一件事都当作大事来看待,自觉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效果才能让群众感到满意和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建立长效机制是根本
要把“大接访”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就必须建立一套长效工作机制。信访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大接访”工作应该长期坚持。有些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是长期以来积累遗留下来的,在现有条件下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需要时间和精力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此,以解决好民生问题、理顺人民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为目的的“大接访”工作,不应该是临时性的行为,应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通过“大接访”,对一些信访热点问题认真加以分析,找出产生矛盾的根源、激化矛盾的原因,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深入研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原有工作制度,形成接访、处臵、督办、通报、答复“一条龙”的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接访公示、领导包案、督导考核、责任追究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并坚持边接访,边规范,边完善,使“大接访”工作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出路 大部分信访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观念更新了,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了,群众就会自觉地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自己的诉求,通过信访这一独木桥解决问题的压力也会最终得到缓解。
一、纪律保驾护航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有明显不同, 一般其他课的活动地点就在教室, 相对来说比较可控。而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 我们要时时跨出校门、走向社会, 亲身实践, 尝试体验, 因此不可预设的一些困难也会接踵而至。比如有的小组一开始工作就没有计划性, 随心所欲;活动的时候不会自我管理, 完成任务的时候拖拖拉拉; 不愿亲近和观察周围的世界, 懒得动脑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等等。针对上述现象, 我觉得制定严明的纪律必不可少。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我在带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 在制订小组活动计划之前都会先组织每个小组制定组内的规章制度, 纪律制定好之时就是纪律开始生效之时。一般每个小组制定的纪律无外乎有以下这些。
1.课堂纪律方面:上课认真听讲 , 积极发言 , 不做小动作 ; 小组讨论时要在组长组织下轻声讨论, 不得讨论与小组讨论话题无关的内容, 要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讨论的内容等。
2.组员团结 方面 :小组成员之间要团结友爱 , 互帮互助 ; 不能随意打骂、讽刺、指责自己的组员;什么事情都要有商有量, 不能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某一位同学身上等。
3.执行任务方面 :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 与自己的组员商量解决对策, 等等。
纪律制定好之后, 组内就对照这些纪律, 开始对每个组员进行考评。每组由专人负责对组员进行考核, 组长由全体组员对其考评。我发现这样做之后, 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得到了增强, 组内闹矛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莎士比亚曾说:“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级。”我通过实践体验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二、赞赏不绝于口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形成提供了更宽松、自由的空间, 在活动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时我们就要睁大自己的眼睛, 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 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大加赞赏, 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信, 继而将自信转化为实际行动, 促使他们产生再研究、再创造的愿望,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比如本学期我带学生开展了以“食物的营养与烹饪”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这个大主题下确定了各自的研究小课题, 制订计划后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有的学生回去先查找了一些资料, 并在家长指导下自己制作意大利面, 并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拍成了录像, 他在阶段汇报的时候, 把录像带了过来。我及时对其夸奖一番, 对他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之后, 这个小组的同学的积极性较之前更高了, 他们在后来的研究进程中, 每每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其他小组听了也很是羡慕, 之后他们以这一小组为榜样,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奋起直追。浓厚的研究氛围就这样营造出来了。
通过实践, 我发现:在老师的表扬声中, 学生的潜力会被充分挖掘出来, 学生也变得更愿意向老师倾诉, 与老师沟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三、方法贯穿始终
达尔文曾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不断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 掌握方法很重要。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我发现: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在选题, 方案制订、小组合作、调查、采访、观察、实地考察、实验、操作、资料搜集和整理、阶段交流和汇报、制作成果等环节, 教师都要渗透方法的指导。
比如学生在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大都有进行“调查”、“资料搜集”的要求, 但究竟如何进行调查, 怎样进行“搜集资料”, 学生并不是很明白,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如“搜集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上网查找, 提供百度、谷歌、搜狗、360搜索等可以参考的网站;到图书馆查找, 提供可供查找的书籍;访问专家, 提供专家的一些资料, 并指导学生全方位做好访问准备;实地考察, 提供可以考察的地点, 指导学生做好考察记录……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但实际上是为了在较小的空间内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问题背景和探究策略, 促进学生开展有知识的活动, 有理性的实践, 使实践与探究更有操控性, 更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特点;积极性;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18-01
历史是初中课程体系中最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国的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以及西方国家、亚洲其他国家的古代史和近现代史。这些内容复杂繁多,如果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将这些历史事件以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梳理,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历史学科的热情;然而如果教师采用单调枯燥的讲授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企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历史知识,其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学生不仅无法深入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会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一味地追赶教学进度,或者急于提高学生应试成绩而向学生讲授大量的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苦不堪言。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大,并且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自实行素质教育以来,教育学者就呼吁为学生“减负”,同时近年来实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纯粹为应试教育服务的观念,开始真正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服务。在众多学校和教师的不懈努力中,课外活动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
一、课外活动教学的发展及特点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手段,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就记载了:“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局学。”其中所谓的“正业”就是指课堂教学,“局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也就是说,受教育者除了进行必要的课堂学习,还要进行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开展社会调研实践等活动。课外活动有利于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人天性的充分发挥。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形式,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
课外活动的优点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课外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才能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个性的培养。其次,课外活动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比如教师和学生的数量等)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决定课外活动如何开展,活动的规模、时间、内容等都有多种选择,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能够有直接动手的机会,能够亲自参与、组织、设置各项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开展初中历史的课外活动教学
历史作为一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人文学科,很适合开设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或步骤开展课外活动教学:
1、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计划
课外活动的教学计划应当是切实可行的活动,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制定。例如学生和教师的数量、历史课程紧张,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等等都是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每次活动人数不宜过多,可以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由多位历史老师带队,以免出现失控的情况;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保证学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尤其是初中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教师更应当格外注意;考虑到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博物馆、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等都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可选地点。例如济南的山东省博物馆在展出齐鲁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展示了从史前远古时代一直到清朝的齐鲁文化变迁,在济南的学校就可以周末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展览,同时教师随同参观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解,使学生加深对齐鲁文化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比起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具体,并且充满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选择课题,激发学生的热情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历史知识,学校与历史学科的老师可以制定一些课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课外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可以自由组队,自主进行课外研究与调查,最后由历史学科的老师评选出优秀的研究小组进行奖励。例如选择抗日战争课题的学生可以选择到战争遗址进行考查,比如枣庄的学生可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进行参观,或者考查曾经战斗的遗址,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情境,也可以采访健在的抗战老兵以及他们的子女,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料。学生通过自主的考查与研究,除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之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等等,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课外历史知识竞赛
竞赛的形式既能够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同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不理想的同学要以鼓励为主。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也能够营造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按照中央、省、市、县“领导接访年”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领导大接访”活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为载体,组织党政领导干部敞
开大门接待来访群众,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了解社情民意。坚持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直接接访,统筹协调;坚持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人参与,积极协调解决分管领域的群众信访问题;坚持各主要领导同时开展大接访活动,全面形成做群众工作和解决群众问题的整体合力。
二、目标任务
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畅通有序,方便群众、便于操作,统筹
兼顾、科学高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长效机制,把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作为强化领导责任、转变领导作风、促进重心下移、切实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带动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切实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把群众意愿反映好,确保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要突出重点,确保取得实效。
(一)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当前,重点接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土地征用、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劳动社保、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等方面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亟待从政策层面解决的信访突出问题。
(二)认真化解信访积案。主动接待和着力化解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强化领导干部责任,确保深度剖析到位、责任主体到位、解决力度到位,推动疑难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
(三)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联、帮、扶”领导带队下访、机关干部流动下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以及对党委和政府的意见建议;了解有关决策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群众意愿;了解有关措施是否落到实处、是否需进一步完善;了解施政行为是否依法合规、干部作风是否深入扎实,并据此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的措施。
(四)注重加强思想疏导。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严格依法按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引导,切实做好宣传教育、解疑释惑、疏导情绪等工作。特别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同时,引导教育群众,把接待群众来访的过程作为沟通交流和宣传法律政策的过程。
(五)不断推动责任落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压实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属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协调推动解决问题的责任,形成一级带一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通过“大接访”活动,达到“两推动、两促进”的目标,即推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动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促进责任落实,促进问题解决。
三、“大接访活动”组织及时间安排
1、领导小组成员
2.接访地点
镇群众工作办公室
3.接访形式
现场接待上访群众
4.工作要求
镇党委、政府实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主动公开领导干部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自主选择接访领导,并由接访领导亲自包调查、包协调、包督办、包化解、包稳定。
一是每名镇领导每月不少于10天进行下访,登门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等。对职权范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安排人员陪同信访群众到上一级有关部门反映诉求。
二是村(社区)干部要坚持经常性地上门走访,发挥“第一道防
线”作用。要当好“服务员”,主动入户,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要当好“调解员”,对邻里纠纷等一般性问题,积极调解,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要当好“代理员”,做好陪访、代访工作,及时反映群众的信访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当好“信息员”,对重要的社情民意、苗头性不稳定因素,主动向乡镇报告。
三是坚持每月、村(社区)组织开展1次以上矛盾纠纷大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矛盾纠纷,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及时妥善处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做好接访记录,建立台帐。对接访的案件,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
放过。
四、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重大活动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领导干部接访次数,或组织开展集中大接访活动。
(二)突出工作重点。要带着感情和责任接待来访群众,强化思想疏导工作,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及时就地化解矛盾;要认真落实包案处理责任,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要着重解决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的疑难突出问题,着重解决责任主体难落实、工作难度大的复杂问题,着重研究涉及政策层面、需要完善相关规定的重大利益矛盾和突出问题,力求实现案结事了。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和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以及做好奥运会期间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继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各类矛盾纠纷全部纳入视线。要通过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集中解决一批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集中解决一批重信重访问题;集中解决一批当前的信访突出问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把信访矛盾问题解决、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排查出的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上访人不息访不放过,努力实现奥运会期间无进京上访,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厅成立以**厅长为组长,张林冲、王德祥副厅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厅办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吴家骏为主任,周云辉、安俊义为副主任,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厅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做到认真研究、亲自部署、带头执行、督促落实,确保“大接访”、“大下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严格落实“大接访”、“大下访”工作要求
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和信息报送制度,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以增强工作实效性。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厅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
四、把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
各单位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保奥运的高度,立即按照“6.28”会议的要求,及时研究部署,迅速制定方案,主动开展工作,对重点人员要实行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制。厅领导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对下属单位认真下访,到矛盾突出、信访问题较多、群众上访量大、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分析原因、指导工作,帮助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下访要办实事、重成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合理的当场解决,解决条件不成熟的耐心疏导、说明原因,涉及政策问题的认真研究,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明确答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确保下访工作取得实效。
五、切实加强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工作的督促检查
一、领导值周接访的现状及效果
(一)领导值周接访的积极效应
1、信访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化解率较高 据调查,20XX年乾县法院领导值周接访XX人次,登记群众反映问题XX条,当场化解XX件,督促具体庭室办理XX条,20XX年接访XX人次,登记群众反映问题XX条,当场化解XX条,督促具体庭室办理239条,2013年接访367人次,登记群众反映问题219条,当场化解101条。当场化解的问题基本包括非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当事人却要求法院处理、询问案件审理进程的、判处结果不完全满足其诉讼愿望的、法官态度不亲等问题。交具体业务庭庭督办的大部分是当事人反映的希望案件快速判处、认为案件程序有问题、有补充的诉讼请求、法律文书有瑕疵等。针对具体问题交相应部门办理后,值周领导进行案件跟踪监督,督促业务庭依法快审快办,及时整改,据统计信访问题化解平均周期为63天,化解率为100%。
2、案件审判、执行质效得到真实反映
领导值周接访从群众的反映中及时发现了法官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具体案件质效情况,不再只限于通过各业务部门的数字汇报了解个案审理进程和质效。使干警做到了认真对待每个案件的立案、审理、宣判、执行各环节,确保公平公正和快速高效。
3、反映部分干警工作状态
领导值周接访不单单是坐在来访接待室等候群众咨询,而是实现了领导视觉和监督关口前移,可随时观察干警工作状态,发现个别干警工作作风中的不良倾向,对迟到早退、串岗离岗、上班不办公等现象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督促干警整改,促进了法院干警工作作风的彻底转变,预防了“四风”问题的侵蚀。
4、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及时化解了群众疑惑和误解
领导值周接访增加了当事人与法院领导面对面沟通的几率,为一些不懂法律程序、对法律程序抱怀疑态度、对法官的解释答复心存疑惑的当事人提供了心里救济,消除了因程序需要而让当事人反复往返于法院、长时间等候案件审理信息等问题给当事人带来的负面情绪以及对办案法官产生的误解。
(二)领导值周的负面效应
1、引发了群众依赖信访手段处理问题的心理。
信访群众大多不考虑法律程序和法院在法律范围内的权力救济,要求法院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问题、反馈结果。接访领导为解决群众诉求除考虑法律规定外,还要考虑有利于将矛盾化解在当面、化解在本院,有利于维护接访领导协调、处理问题的水平,有利于维护法院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领导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往往是在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之间寻找平契合点,形成的处理意见兼顾各种因素,带有绿色通道性质。领导处理信访问题不仅仅限于案件当事人法定请求范围,当事人常常提出案外问题如养老、就业、住房、生活补助等,接访领导尽最大努力尽可能满足当事人请求。这与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规定有交叉冲突的地方。也容易使一些当事人利用信访、上访手段存心要挟法院,抛弃法律规定,走捷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更容易使当事人产生依赖信访、上访手段解决问题的心里习惯,增大信访、上访者的数量。
2、增加了值周领导负担,容易引发群众负面评价 为保证领导值周接访制度的实效性,法院值周领导既要做好分管事务的监督指导和组织协调,又要做好接访工作的扎实到位,使领导单位时间内的工作负担加重,且值周领导要始终保障信访接待时间能到岗到位,有会议或是有工作要外出协调时,找人代为接待来访群众,就有可能使一些群众觉得领导值周接访是在走形式,是个空架子,从而形成对法院的负面评价。
3、影响审判工作秩序
不同的案件有不同事实特点和审理进程,法官安排案件的审判、执行进度要着眼于全院工作中心,协调好庭室合作力量和审判、执行的物质配备等,所以案件审理的进程有长有短如果因为审理进程问题领导插手督办,就会影响法官正常的工作秩序乃至法院的审判秩序。如果审理案件程序公正、法律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因与客观事实有出入、法官工作方法有争议、判处结果不满足当事人的诉讼愿望而要求重新审理或进行补正,就会破坏司法工作的正当程序,影响司法的权威。容易引发群众对重复访和越级访的认可,导致个案审判的司法权威不断降低,进而影响法院司法活动的威信。
二、对领导值周接访的几点思考
(一)领导值周接访应该重在引导群众理性诉讼、依法解决问题 要准确定位领导值周接访的职能作用,接访领导要尊重法院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把诉讼程序、判处意见等问题完全交给相关庭室和责任人去负责完成,接访领导不干预,只做审判信息的沟通释明,处理审判、执行程序和裁判结果以外的问题,不能让群众产生领导接访就可以“为民作主”,实现自己诉讼愿望的心理依赖。要注重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相信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消除信访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充分发挥领导接访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积极效应,建立和维护治理信访的长效机制。
(二)准时接访
值周接访领导应严格按照接访安排表,合理安排时间,每个接访日准时接待信访当事人,既让当事人感觉到受尊重,又使其感受到法院遵时守约的严格接访纪律。若有事务需要外出处理,应协调其他领导代为接访,不能随便找一个干警来撑场子,更不能摆空城,要让群众看到法院对领导值周接访的重视和真诚用心。
(三)注重做好问题的登记和跟踪督办
要注意将来访当事人的相关情况记录在册,让其看到法院对他们来访的高度重视,做好问题记录存档,为日后跟踪督办、回访、核实解决问题保留材料和依据,避免干警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疏漏和当事人因同一事件重复来访。
(四)重视接访的态度
关键词:领导干部,待人问题,思考
待人问题, 是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 这个话题又有不少新的内容。作为一名领导干部, 如何正确待人, 对于履行职责、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至关重要。联系工作实践, 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领导干部的角色定位
领导干部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领导干部是企业的管理者、组织者
企业的发展需要领导者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发展决策, 制定发展目标, 同时, 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 领导者需要有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调动的能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所有职工的共同努力, 而领导者则扮演着进行人员调动、组织工作的角色。如若职工对领导者有一股崇拜之情, 愿意追随其后, 职工的凝聚力自然会提高, 又何愁企业不发展。因此, 领导者要有一定的领导力与亲和力, 让更多的人愿意为企业效劳。
2.领导干部是职工的教育者、带领者
领导干部作为管理者, 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时刻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 抓住机会教育和培养企业的职工, 规范职工的行为, 才能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 引导职工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才能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职工。
二、领导干部重视待人问题的必要性
1.领导干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组织者, 一定要重视待人问题
领导干部应处理好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关系。一个人与人关系融洽的领导班子才有凝聚力,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活动做出决策。如若班子成员各有私心、关系僵化, 又怎么能团结一致,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因此, 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与领导班子成员的人际关系。同时, 领导干部领导的是企业职工, 企业的各项决策, 都需要职工去执行。一个没有个人魅力, 与职工相处不融洽的领导, 又怎能调动起职工工作的热情, 又怎能让职工以企业为家, 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服务。因此, 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与职工的相处,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领导干部作为职工的教育者、带领者, 一定要重视待人的问题
如若领导以身作则, 让每位职工心悦诚服, 那么职工就会自然而然地努力工作, 维持企业的发展, 而不是不服管教、懒于工作。如若领导干部与职工亲如一家, 那么职工又怎么不会将企业的发展放在心上?良好的职工群众基础的构建, 需要领导干部重视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职工的问题。
三、领导干部如何处理好待人问题
1.待人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亲情、友情、社会交流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 对人的情感的认同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 也直接波及领导干部班子的政治生活, 对领导干部如何待人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 企业有些干部反映, 现在人际关系太复杂, 班子好搭, 关系难处;还有人认为, 要做好工作, 关键在个人感情;有的同志甚至公开讲, 我们几个领导是“铁哥们”。这些问题对班子建设有不良影响,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领导与周围的人, 特别是班子成员之间对于情感的需求, 融洽关系的愿望, 更具有特殊意义。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情感, 即使是再正确的主张, 也不会得到充分的认同和发挥。但是, 过分注重个人情感, 也会使政治生活庸俗化。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 既要琢磨事, 更要琢磨人。当然, 笔者讲这个“琢磨人”不是玩心眼、耍权术去琢磨整人, 而是通过琢磨, 更深地了解、熟悉每个人的优长、特点和不足, 进而因势利导,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2.领导干部正确待人应该强化的几个观念
(1) 政治观念。待人里面有政治, 是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党对企业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 在这“灵魂”和“企魂”问题上不能含糊, 不能以牺牲原则的代价去维系情感。事实上, 违反原则也就从根本上破坏了正常的同志关系。党的领导是通过各级组织来实现的, 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在事关政策和原则的问题上, 既不能违反也不能变通, 努力做到有政策的按政策办, 有规定的按规定办, 政策、规定不明确的凭党性办。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守规矩”“要求别人做的, 自己首先做到, 禁止别人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 才能正确地对待人处事。
(2) 责任观念。责任对一个人来说, 是任务, 是使命, 既是一种道德认识, 又是一种道德行为的实践。要把对事业负责和对同志负责一致起来, 对人对事不争个人的是非功过, 而求班子整体建设的质量;处理问题不搞投桃报李的等价交换, 坚持原则, 一碗水端平;珍视友情, 生活疾苦要关照, 思想政治上更要多关心。领导干部做好分内工作是一种责任, 没有做好时, 承担过失也是一种责任, 要勇于推功揽过。有了责任观念, 待人就能一事当前想大局、识大体, 先替别人着想。
(3) 平等观念。主要领导在班子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必须有“一班人”的支持和合作。因此, 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平等的观念, 自觉置身于集体领导之中, 发扬民主作风, 做到当“班长”不当“家长”, 按组织原则办事。特别是资历比较老、任职时间比较长、情况又比较熟悉的时候, 更要防止个人说了算。要努力做到有主见但不主观, 先想一步但不先入为主, 敢于负责又不大包大揽, 不打“资历牌”, 不打“权力牌”。树立平等观念, 关键还在于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对待别人。尊重、信任、理解别人, 才有感召力;待人要有诚意, 同志间的感情就会融洽, 关系才会密切。
3.领导干部正确待人重在修养
思想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修养, 是成熟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待人, 与自身修养密切相关。
(1) 强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提高一个人思想水平、道德品行、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推进器, 是正确待人的内在基础。有厚实的理论功底, 才能正确地理解党的政策和原则, 并在待人中自觉地坚持和把握, 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子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正确认识自己, 平等对待别人。理论素养的贫乏, 往往会导致政治上的动摇、是非上的模糊和道德水准的失衡, 这样, 正确待人就成了一句空话。
(2) 宽阔的胸怀。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眼界要特别宽阔, 心胸要特别宽阔”。所谓宽阔, 就是心里装着全局, 装着事业。领导干部要沉稳持重, 在工作形势好、上下赞扬多时, 不要头脑发热、飘飘然突出自己;在受到误会和委屈时, 要沉住气, 不冲动, 有些事情要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领导干部待人要有真挚的感情, 当面说短, 背后论长, 绝不能“当面善表扬, 背后敢批评”。要有容人之量, 即使对方错了也不能得理不让人, 更不能以错对错, 什么时候都不能说伤感情的话。宽阔的胸怀是团结的基础, 也是正确待人的基础,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友谊、支持、谅解比什么都重要”。
(3) 优化人格。作为领导干部, 应该有超出一般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除了职位、权力所带来的强制性支配力量以外, 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好人不见得是好官, 但好官必须是好人。领导干部的威信不是靠一纸任命就能确定的, 还要靠其品格、学识、能力、情感等非权力因素的影响, 后者往往比前者的影响力大得多。注重从非权力因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是领导干部优化人格、正确待人的重要内容。
(4) 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 要有心地纯正的形象。“纯”就是坚持党性原则, 以事业为重, 把企业建设放在第一位;“正”就是为人正直, 处事公道, 表里如一, 光明磊落。心地纯正是立身之本, 它会让人感到你城实可信, 在一起工作安全可靠。其次, 廉洁自律的形象。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管好自己, 耐得住寂寞, 抗得住歪理, 顶得住诱惑, 管得住小节。端正形象还要敢于碰硬。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弘扬正气, 反对歪风。”当领导就要敢于碰硬, 对不良倾向态度鲜明, 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真正当好“排头兵”。
四、结束语
领导干部领导的不单是企业, 主要是领导“人”, 因此, 一定要注重待人问题。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责任观念、平等观念, 从自身修养做起, 强化理论修养, 培养博大的胸襟, 优化人格, 树立良好的形象, 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 正确处理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关系, 才能以身作则, 与职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带领职工将企业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多样,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实效。但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就如何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影响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客观的场地原因
我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要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项目,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及季节、气候的变化而调整。我校学生人数多,场地少,如何合理组织好活动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大课间活动内容选择要尽量控制在小场地,如:跳校园舞、跳绳、原地纵跳、俯卧撑、跑步、立定跳远等,还有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按兴趣分组的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及效果。
2.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场地设施的安全隐患问题。包括场地的不合理布局、场地小学生多、有的设施老化及质量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够,活动中常有危险的动作及做法。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教育不够,活动中安全保护措施不够。例如:学生用脚踢篮球,由于用力过猛砸到学生的眼睛或脸上;跳大绳时,绳子打到头上、身上或眼镜上;攻城时,把别人的衣服扯烂或把脸挖伤等等。
3.校本化实施不够深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留给学校和教师以灵活处理安排的权利,留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我校的经济投入有着差异,各年级段学生的实际心理、生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设计安排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甚至有些活动因人制宜,克服自身不足,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设计练习内容时,应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结合本市特点和地理环境,设计和开发适合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练习内容。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部分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4.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我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问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
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建议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正、探索、研究,找出一些适应于时代发展、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训练手段。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树立起“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需要创新的理论去指导,需要活跃的校园文化环境去熏陶学生,去探索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前进方向。我认为学校开展和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地、器材、经费、时间、领导的重视等五个基本条件是制约我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进程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活动的场地、缺少必备体育器材、又缺乏教育经费的学校能解决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
1.制度要保证。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约束和导向,保证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上作地位,保证师生和员工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参与,根据参与体育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
2.时间要保证。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切实保证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两不误,做到学习和锻炼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在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建议,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教育工作。
3.经费要保证。加大“三室”(体育室、卫生室、器材室)等经费的投入,使我校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为了全面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顺利实施,每个学校都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入手,选择和设计活动内容,做到有特色、有活力。如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武术操、校园舞、课外活动、学生健康体质锻炼测试、传统项目活动等,“使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心中。
总之,大课间活动是各门学科的课程转化的教育空间,它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主导和主体性地位,尊重中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达到中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
各位主任:
作为一名校长的我,首先说一句诚恳的话:“感谢你们!”,学校前勤的很多都和你们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这两年,在全省推行素质教育及的今天,在开足开全还要上好的今天,更需要你们艰辛的付出和努力,而很多工作都是无形的工作。因为有很多无形的工作,才有可能换来有形的成果,记得前潍坊教育局局长现国家督学说过一句话:“要想不成为一般人,必须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活。”我记得第一小学的李佃霞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也发表这样的体会。好切入正题。
汇报提纲
一、突出点——制约瓶颈,开展很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与开发不仅涉及许多理论问题,更涉及许多实际问题。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要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特点、形式和方法等规律性问题,理论上要说得通、实践上也要做得到。当前:针对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困惑着学校领导、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也阻碍课改的进程,更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1、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反差明显,导致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以至观望等待,行动迟缓。当前我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理论层面,课案研究较多,实践层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课程初创时期,百家争鸣属正常现象,然而,而对学校领导、教师莫衷一是的争论,常使得学校和一线教师们无所适从。长期以来,其它学科教有教材、教参或参考资料,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处于“四无”(即无教材、无教参、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局面,更使得学校对课程实施无从下手,加之传统课程观念对学校教育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导致一些学校观望、等待,开课的行动比较迟缓。这是造成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开课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多数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从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的新课程理念是认同和拥护的。然而,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问题,真正做到化理论为措施,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综合素质,使学校和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行动起来,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从实践推进的层面上寻找问题的症结,应引起领导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活动两类不同课程理念的混淆,模糊了人们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要性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之外的一门独立的新型课程,并非任何学科课程的辅助延伸或附庸。然而一些人对“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两类课程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清,混淆了学科教育活动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重视活动化的研究本无可厚非,然而在一些学科教学改革中,错误的使用“综合活动”的概念,甚至用学科活动代替综合实践活动,导致一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明显学科化的倾向,冲击了对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更有甚者,误认为学科活动的开展,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没有前途的,因而有的学校领导对这一课程的实施和开设不主动、不研究,听之任之,敷衍塞责。这己经成为有的学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行动不力的重要原因。
3、对课程整合或分立莫衷一是,妨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开发的力度。
按《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
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形成四者整合的综合课程。然而,目前有的学校单独开设“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情况十分普遍。究其原因,除了课程实施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外,还因为课改之初由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一书明确提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主张;再者,在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不久,高中课改便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分别设课,以至引起一些同志思想上的混乱,高中己经分设了,中小学是不是也要分设呢?思想的困惑导致行动的懈怠。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动的力度不足,这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4、对活动“领域”把握失当,妨碍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深入开发。
现有文件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都十分强调四个“指定领域”。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项内容,并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下同一层次的四个低阶成分,很难用“领域”的概念加以概括,这己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况且既然有指定领域自然也就有非指定领域。那么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又有哪些内容呢?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又是怎样的关系呢?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很难用领域予以概括。近来有人建议用“要素”的概念取而代之,实际上要素这一概念也未必能够科学地说明问题。
由于对上述问题缺乏科学的说明,以至形成对课程内容上认识上的混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当前最常见的表现便是将对生活中的现实“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视作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部,实际上排除了劳动技术教育技能训练性质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内容的学习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少数学校将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单设的主要理由,其结果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内容从整体上显得单调、乏味,课程的教育功能自然也难以充分保证。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化”和“浅层次”现象明显,妨碍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主张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教育功能。然而现实活动中“形式化”和“浅层次”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些脱 离儿童、青少年现实生活和智能特点的活动设计很难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成人的主观想象,为儿童、青少年安排的活动模块多数并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认真研究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规律,明确活动目标和具体要求,根据活动主题长、短、大、小的设计思想实施策略,实施“知识基础上的活动”和“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提高课程效益,使每一项活动都能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己经成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并深入研究该课题。
六、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都有待进一步发挥。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忽视师生共同合作。教师指导作用迷失和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同时并存,前者集中表现在教师面对活动畏首畏尾,不敢大胆指导,龙其是对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不到位;后者的反映则是片面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脱离教师的指导,常表现为活动的盲目性。前述活动的“形式主义”和“浅层次”的现象的出现,也大多与此有关。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妨碍了该课程的教育效能的充分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师生互动,认真研究活动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行为特点,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动手动脑,心灵手巧的目标。
七、缺乏对活动过程和结果有机联系的深入研究,活动评价的科学性和诚信度有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当前,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孤立起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现象相当普遍,缺乏对活动过程和结果有机联系的深入研究,将知识和能力割裂开来,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立起来,不了解正确的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过程实施的重要保证,自然也就不明白综合实践活动所以“重结果,更重过程”的道理,甚至以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无足轻重,提出“重过程、轻结果”的主张。忽视根据
结果的需要设计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加以悉心指导的必要性,其结果导致“过程热热闹闹,结果收获甚微”的情况发生。与之相伴的则是评价的随意性、导致科学性和诚信感明显不足,从而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
八、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没有经过任何先期培训推出的新型课程。在课程初期,提出“团体指导、合作教学”策略,对推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从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教师把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有学历无水平。师资流动性大,教学观念、教育思想落后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因素。实践证明,片面强调教师全员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实际是人人都不教,都不会认真地教,自然也就很难保证课程质量和教育效果;从课程性质及其承担的任务来看,没有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并不断提高他们驾驭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再从课程资源开发上来看,教师不会编制课案,不会收集资料,不会提出研究的主题,只会拿着教本上课。
九、片面强调活动主题“预设”或“生成”,都不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展开,寻找问题、把问题提炼成“课题”或进行“主题设计”是活动展开的先决条件。
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活动主题的选择和设计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分强调活动主题“预设”一切按预想的过程按部就班的进行,给予性过强,实际上会剥夺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片面强调活动主题“生成”,以为“一切活动都是生成的”,否定任何对活动的预先设计。特别排斥用于学生的活动资源建设,反对使用资源包案例集之类的教育用书,两种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项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其主题的选择和实施大都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发展。围绕预定目标,依据实际,主动借鉴,积极开发是选择活动主题,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片面强调(校)内和室(校)外的情况同时并存,不利于活动类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资源开发问题上,片面强调室(校)内和室(校)外的情况同时并存,过分强调室内和校内活动时忽视室外和校外课堂资源的开发,弱化了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常会导致活动“课堂化”和“教学化”、“学科化”的倾向;片面强调室外或校外将社会调查等类型的活动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忽视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两者均会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调贫乏,也很难全面完成课程的教育目标。
上述十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县部分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是阻碍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1、起步点——借鉴外力,学会临帖
2、立足点——结合实际,学会提炼
3、落脚点——脚踏实地,开展活动
4、关键点——用心干事,着眼发展
几点思考:
在不久前完成的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备受社会关注。大企业缴纳税收所占比例举足轻重,如何根据其特点,科学确定税收管理目标,构建系统的税收管理体系,一直都是各级税务机关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根据此课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一、大企业的特点及税收征管现状
在长期的税收征管过程中,基层总结出大企业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一是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二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三是购销业务量大、市场覆盖面广,进销核算具有规模性;四是企业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五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六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2008年入库税收5.3亿元,约占重点税源收入72%,占市北收入的43%。
二、大企业税收管理的难点和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匹配。大企业多数是中直企业,级别较高,一些副部、正厅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部往往为正处级单位,而主管税务机关仅为科级单位,或者由驻厂处进行管理,行政级别不对等,给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带来诸多不便。
(二)人员素质不适应。大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地域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还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
(三)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企业税收征管办法,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制约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信息平台不对称。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国税系统虽然实现了全国联网,但征管软件在税源分析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如:综合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征管业务操作,无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的功能;没有登记总、分、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运用等。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虽然《征管法》中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大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一些大企业能够出具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但只给税务机关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还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三、加强对大企业税源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税源管理理念。大企业作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或是上市公司,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审计署、证监会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集团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建立了一整套依托信息化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其主观上不具备主动
偷税的意识,为了规避税收风险,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民的利益,其纳税遵从度是很高的。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税务机关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有别的管理办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大企业的特点,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强化物流、资金流等动态信息的监控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对大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通过对某一企业某类业务长期的跟踪调查,查找管理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改进措施,通过持续改进,建立起某一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型和管理办法,达到规范一类企业的目的。
(二)设立专业管理部门。由于大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建议成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大企业进行垂直管理,负责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各项工作。
(三)充实税源管理力量。一些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另外,应面向社会,以合同形式聘用专业人员,如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计算机财务分析专家、金融证券专家等,针对大企业管理中的某一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
(四)调整机构岗责设置。在现有机构模式下,可以通过内设机构的整合,调整岗责,实现税源管理资源的最大化。一是通过推行网上认证、网上报税和网上申报,将申报征收环节前移至企业端,压缩办税服务厅和行政管理人员。二是将办税服务厅、税政综合部门、计统部门、税源管理部门等进行整合,按照信息采集、审核评析、调查核实等三个环节设置部门或岗位,从而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疏通税源信息渠道。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应立足于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要建立与大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理解,加强联系,保证信息的畅通。
(六)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大企业分布范围广,跨县、市甚至跨省经营,机构层级多,但财务核算集中统一,不适合属地管理;而且涉及行业较多,缺少行业可比对象,也不适合行业分类管理。但大企业组织形式十分固定,内部管理规范,因此,可以根据其主营业务进行分类,对某类业务的某一个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理清工艺流程,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然后进行重点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分析,从而以点带面,总结分析方法,建立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环节实施分类管理。
(七)开发税源管理平台。面对企业高度的信息化,没有相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缺乏对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关联业务的记录,更缺乏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一是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企业的基础资料库;二是建立大
【关键字】初中语文 趣味教学 重要意义 主要方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
面对素质教育改革和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好相应的语文教学工作。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灵活、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趣味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开拓眼界。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或者说其优点主要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了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教师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口授以及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知识。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相对来说较为呆板枯燥。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应试成绩或者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加大教学任务量,教师只得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加重。而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例如小演讲、朗诵比赛等等,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展现初中学生独特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正襟危坐,收敛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很难有更全面的发展。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情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興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这是趣味教学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真正用心学习的一大导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某一门学科的重视,往往是感性的成分大于理性的成分,对于感兴趣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格外高涨。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灵活新颖,例如多媒体幻灯片、视频等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认真地学习,不断地成长。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的主要方式
了解了开展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那么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要求学校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真正地为学生考虑,帮助学生愉快地学习,全面地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语文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尤其是教学幻灯片、视频、动画等等,能够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例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等。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新颖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及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时就可以通过教学幻灯片来展示鲁迅的生平、课文的基本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等等。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也可以适量播放一些教学短片、动画等等,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开展朗诵、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都是十分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底的,要求学生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体态举止得当。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在语文课上认真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学习一些诗歌的时候在课上播放一些标准的朗诵音频供学生们进行学习和练习。通过练习朗诵和演讲,学生会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加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比赛,学生能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获得更大的进步。演讲比赛时教师可以指定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我有一个梦想”等等;朗诵比赛则由学生抽签选择朗诵内容,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等。
(三)开展读书交流会,设置阅读角,鼓励学生多读书
语文是一个需要平时多积累的学科,它不能速成,考察的是学生的平时的积累量。因此,多读书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平时应当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例如我国的经典四大名著,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老人与海》、《复活》等等。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生字词、语句的使用等等,还能接触到地理、历史等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开拓眼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阅读角,摆放一些书籍,学生们可以自由借阅。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学生可以就这一阶段的读书情况进行交流,分享好书,分享阅读心得,在交流与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教师可以参与读书交流会,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学校与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积极响应新课标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使学生能够愉快的成长、成材。
【关于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06-23
关于演讲的几点建议与思考06-06
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09-30
关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思考11-14
关于中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几点思考06-03
关于加快小集镇建设的几点思考06-03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09-14
关于乡村建设规划的几点思考11-05
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