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的认证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机食品的认证(推荐7篇)

有机食品的认证 篇1

1.1范围

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应是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的农业生产单元。通过认证的生产基地地块生产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性产品都可以作为有机产品。

允许生产基地同时存在有机生产和常规生产,但生产基地经营者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和经营用于有机生产的土地,且生产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区分非有机(包括常规和转换)地块上的和已获得认证的地块上的植物、动物,这些措施包括:分开收获、单独运输、分开加工、分开储存和健全跟踪记录等;同时,要制定在5年内将原有的常规生产土地逐步转换成有机生产的计划,并将计划交认证机构批准。

禁止农场在有机和常规生产方式之间来回转换。

1.2平行生产

如果一个农场同时以有机方式及非有机方式种植或养殖同一品种的作物或畜禽,则必须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有机地块或养殖场生产的作物或畜禽产品才可作为有机产品销售:

a.农场经营者拥有多个分场,在不同分场间存在平行生产的情况,但各分场使用各自独立的生产、贮存设施和运输系统。

b.向认证机构报告存在平行生产的动植物品种,制订和实施了平行生产、收获、贮藏和运输的计划。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记录体系,确保能够明确区分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

1.3转换

由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需要转换,其后插种的作物或出生的动物才可作为有机产品。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经1年有机转换后的田块中生长的作物,可以作为有机转换作物。

转换期一般从申请认证之日起计算。如果申请者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土地利用的历史资料,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核准后,转换期可以从生产者实际开始有机生产的日期算起。

已通过有机认证的生产基地一旦回到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重新经过有机转换才有可能再次获得有机认证。

1.4缓冲带

如果生产基地的有机地块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地块污染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必须设置级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地块不受污染。

1.5生产基地历史

生产者必须提供最近3年(含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所有土地的使用状况、有关的生产方法、使用物质、作物收获及采后处理、作物产量以及目前生产措施等整套资料。

1.6生产和管理计划

1.6.1为了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草的危害,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制定并实施非多年生作物的轮作计划,在作物轮作计划中,应将豆科作物包括在内。

1.6.2生产者应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土壤培肥计划,提高土壤肥力,尽可能减少对生产基地外肥料的依赖。

1.6.3生产者应制定有效的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包括采用农业措施、生物、生态和物理防治措施。

1.6.4生产者在生产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农事活动对土壤或作物的污染及生态破坏。

1.6.5生产者应制定有效的生产基地生态保护计划,包括种植树木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天敌的栖息地和保护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7内部质量控制

1.7.1生产基地必须保持完整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购买或使用生产基地内外的所有物质的来源和数量,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记录。

1.7.2击禽养殖场必须保持完整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记录,包括所有饲料、添加剂、用药等的来源和数量。

1.7.3每只家畜和每批家禽有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记录。

1.7.4对于那些使用常规兽药处理过的家畜必须逐个清楚地标上标签,在标签上注明处理的物质名称和日期。

1.8检查

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检查必须在植物和动物生长期进行。检查员对被检查生产基地(包括申请认证的野生植物采集区)的所有地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存在平行生产的农场时,认证机构必须对其常规生产部分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面检查。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随时委派检查员对申请者的生产、加工和贸易进行未通知检查。

1.9污染物分析

在下列情况下,应采集土壤、水和作物样品,分析禁用物质和污染物的残留状况:a.首次申请认证的生产基地;

b.生产基地有可能使用了禁用物质;

c.过去经使用过禁用物质而受到污染时。

对于临近工业区的生产基地,应当采集大气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

污染物的浓度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

2加工

2.1范围

申请认证的加工厂应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的加工单元。允许加工厂同时加工相同品种的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明确区分有机加工和常规加工。

2.2内部质量控制

2.5.1必须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2.5.2必须建立从原料采购、包装、储存到运输全过程的完整档案记录和跟踪审查体系,并保留相应的票据。

2.3检查

检查应尽可能在加工生产期进行。检查员至少每年对被检查的加工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根据管理需要,可随时委派检查员对加工厂进行未通知检查。3贸易

3.1从小国内销售和进出口贸易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

3.2同时经营相同品种的有机和常规产品时,必须明确区分相同品种的有机和常规产品。

3.3应确保有机产品在贸易过程中(进货、储存、运愉和销售)不受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

3.4必须制定和实施有机贸易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建立关于货源、运输、贮存和销售的完整的档案记录,外保留相应的票据。

有机食品的认证 篇2

1 美国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1.1 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

自从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土壤学家F.H.King到中国考察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验后, 有机农业在美国得到研究与实践, 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与实践者是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罗代尔 (J.I.Rodale) 。罗代尔在1945年按照Howard的方法创办了著称于世的Rodale有机农场, 主要就如何培肥地力进行研究和试验。在当时美国地力衰退的严峻情况下, 联邦政府也开始重视土坡和环境的保护, 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水土保持和改善地力政策法案。自此, 美国有机食品生生产开始引入登记制度, 到上世纪80年代后, 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逐渐成熟[1]。随着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及农民对化学制剂污染环境的认识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由于这些有利因素, 上世纪80年代之后, 美国的有机食品生产进入了迅速生长期。美国有机食品生产主要是学习中国传统农业中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以豆科植物为中心的合理轮作、施用厩肥、堆肥等经验。

1.2 美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及消费

美国生产的有机食品种类较多, 几乎包括所有的传统食品, 如有机谷物、水果、蔬菜、坚果、香料、大豆、加工果实及其他的一些产品。1990年以来, 美国有机食品生产由探索推广阶段迅速进入了持续增长阶段, 有机食品的销售额平均每年以近20%的速度递增。据美国农业部统计, 美国有机食品产值由1990年的10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170亿美元, 主要为种植业作物112亿美元、乳蛋等畜禽产品47亿美元、畜禽肉类产品11亿美元[2]。目前, 美国有机食品销售额大约占到全美食品销售总额的4%, 约占世界有机食品总销售额的50%, 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美国消费的有机食品约80%依赖进口, 本土生产的有机食品多数在国内销售, 只有5%~7%销往国7%销往国外。

1.3 美国有机食品的价格状况

由于美国有机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标准既高又严, 多数情况下生产成本会明显增加, 所以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总是高于同类普通产品的价格。如加州Marin County的Tomales Bays Foods农产品直销市场, 所销售的当地有机蔬菜价格比常规蔬菜价格高出20%~30%。据马里兰州农业厅介绍, 当地经过有机认证后的产品 (例如玉米、牛奶) 价格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50%~100%。

2 美国有机食品认证及管理先进经验

2.1 法规健全监管有力

美国因法制健全著称于世。1990年, 美国制定了《有机食品产品法案1990》 (Organic Food Production Act of 1990) , 对国家有机食品的生产程序、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国家的认证程序等都作出了规定。2000年, 美国联邦农业部 (USDA) 的农业市场服务司 (Agricultural Marketing Service) 制定了强制性执行的美国有机农业条例 (NOP) 。该条例对有机农产品的定义、适用性、有机农作物等进行了详细的界定, 列出了有机农产品中允许和禁止使用的物质。

美国对农产品的认证监管十分重视, 并有多个职能部门担此职责, 其中主要有农业部、人类与健康服务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食品安全检验局、动植物健康监测检疫局、环境保护机构、海关等部门。各有机食品监督机构职责非常明确, 监督分工十分具体。美国对标示使用管理很严格, 美国《有机食品生产法》规定, 违法滥用有机标示者处以10000美金以下的罚款。

2.2 建立完善的有机食品认证管理机构确保有机食品认证质量

美国联邦农业部于1993年组建了“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 (NOSB) , 该委员会由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管理、研究及认证等不同领域的代表组成, 主要帮助农业部制定关于有机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物质的标准, 协助制定美国国家有机农业标准, 同样也建议农业部在其他方面实施国际有机程序。另外, 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司还专设国家有机项目 (NOP) 办公室, 全面面负责美国有机农业方面工作。而NOP又下设标准发展审核部、认可审核培训部和投诉处理监管部, 分别负责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发布, 对美国国内外按照NOP标准进行认证的机构的认可与培训, 对获得NOP有机认证的生产企业及认证机构实施抽查及监管以及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理等。美国的认证机构即有官方机构, 也有私人机构或者非盈利机构。官方机构主要是指经USDA认可并获得授权, 在当地开展有机认证与管理的各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私人机构是通过USDA认可授权取得有机认证资质的独立企业。非盈利机构主要是经过USDA认可授权认证的团体或协会。目前得到美国NOP授权的有机认证认可机构共90余个, 其中美国国内的认证机构约50个, 国外的认证机构约40个。

2.3 有机食品认证程序严格确保有机食品质量

美国有机食品认证的操作程序着重于生产中运用的方法和材料,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 生产中运用的材料和方法必须符合有机农业标准。 (2) 生产中运用的材料和方法必须有清楚、连续的记录。 (3) 每个产品必须有相应文字记录来追溯其产地, 从而验证生产中使用的材料和方法。认证操作程序包括6个步骤: (1) 申请认证并提交OSP; (2) 初审; (3) 现场检查; (4) 综合评审; (5) 颁证; (6) 年度检查。

美国对有机食品标识也做了严格的规定。根据产品所含有机原料的百分比分为四级标示: (1) 使用100%有机原料生产的产品, 可标识为“100%有机”, 并可以使用美国农业部有机专用标志及认证机构标志。 (2) 使用95%以上有机原料生产的产品, 可标识为“有机”, 也可以使用美国农业部有机专用标志及认证机构标志。 (3) 使用70%~95%有机原料生产的产品, 可标识为“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及使用认证机构标志, 但不能使用美国农业部有机专用标志。 (4) 使用70%以下有机原料生产的产品, 仅可在产品说明中列出所使用的有机原料, 但不可以以“有机”之名标识及销售, 且不可使用美国农业部有机专用标识和认证机构标志。

2.4 有机食品生产与经营理念先进

美国农业部对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有机食品并非指食品本身, 而是指生产过程。有机食品生产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生态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性的生态型生产管理方式,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尽可能少的非天然生产资料, 生产技术能够恢复、保持、促进生态平衡, 降低疾病发生率, 节约水源, 保护土壤不被破坏。有机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和放射性物质, 并尽可能保持养分不被破坏。”美国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主要是考虑控制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 而不是对产品本身进行上市前的品质分析和鉴定。也就是说, 如果一种产品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有机标准执行, 则该产品可以获得有机认证。由于美国重在强调生产环境条件, 也就是对生产源头进行控制, 这样的标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易于管理, 管理成本应低于终端产品在上市前进行分析化验的管理体系。

2.5 政府对有机食品发展非常重视对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实施补贴

尽管有机食品生产在美国已蓬勃发展, 但由于有机食品生产成本往往高于常规的生产成本, 特别是“转换过渡”时期的生产风险以及人们对有机食品还需有一个认识过程, 因此, 美国政府加大对有机食品生产者的扶持[3]。NOP条例规定, 对于年销售额不超过5000美元的有机农业生产者和有机食品加工者可免除认证, 但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机标准;销售但不加工有机农产品的零售商也可免除认证。联邦政府还根据情况对部分有机食品生产者的认证给予补贴, 受益的每个农场主甚至可以获得高达75%认证补助费, 但补助金额绝对值每户一般不超过750美元。另外, 美国政府在认证收费方面也采取了优惠方法, 有机认证机构核算认证费用是按所需认证产品的总价值来计算, 对有机销售总额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均按照最低收费标准170美元收取。

3 对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建议

3.1 完善有机食品监管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有机食品认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法规来进行, 但这些行政法规更多的是针对认证机构, 对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和违规使用有机食品标示的处罚条款规定不严, 不能有效地扼制非法利用有机食品标示的使用。在我国已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前提下, 完善有机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已迫在眉睫, 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是推动有机食品立法, 强制有机食品必须经认证后方可以有机食品名义标示与销售, 并对违规者依法进行重罚, 以更好地规范产业秩序, 并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而作为相关法律的补充, 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有机产品管理条例》, 切实有效地规范有机食品生产。另外, 健全的法规需要有专门机构来执法,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管理机构 (类似美国农业部的有机食品项目NOP) , 以确保有机食品法规能很好执行。

3.2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创新步伐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 关系着十三亿中国人民的生存问题。目前, 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还不高, 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 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因此, 要加大农业科研和技术应用投入。农业科研的课题要着重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除要注意解决生产中关键问题外, 特别要注意农业基础工作的研究及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研究, 特别是全国性的科研机构和著名的大学研究中心要做好这方面研究工作。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农业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应用, 需要通过推广部门现场推广、技术示范、幻灯、发布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宣传, 方能加快其在生产应用。

3.3 处理好有机食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有丰富的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技术, 但开展有机农业生产时间短, 缺乏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规范, 并且一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还难于做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系统可看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 其所有组成部分, 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物质、微生物、昆虫、植物、动物和人, 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整体。发展有机食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是有机食品发展的核心, 它不仅包括土壤、能量、矿物质等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性利用, 而且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 有机食品发展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要突破这些障碍发展有机食品, 就必须紧紧依托科学技术, 加强有机农业基础性研究和建设工作, 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 提高有机食品增值潜力, 促进有机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3.4 建立有机农业信息平台促进有机食品快速发展

从美国有机农业信息设施快速发展的情况看, 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在科技发展和市场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 加快信息基础建设, 建立有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 对加快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为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更为切实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准确、灵敏、高效的信息服务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 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 更要注重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地可以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 尽快建立起上下畅通、灵敏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大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力度, 使有机农户通过因特网都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交流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市场信息。

3.5 培育和扶持有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有机食品生产产业化进程

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组织, 如有机农业合作社和有机农业行业协会等。有机农业合作组织要积极宣传有机农业, 推销有机食品, 组织有机农业信息传播, 对国家有机食品检疫、食品立法等提出建议及与社会其他行业建立联系等。通过有机农业合作社和有机食品行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的运作, 促使我国有机农业形成产业体系化、网络化、规模化和高度集约化, 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目前, 我国的农村经济还不发达, 有机食品生产者存在一家一户现象[4], 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小, 农户素质偏低。因此, 不论是从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经验看, 还是从我国有机食品自身发展的实际看, 把千家万户的有机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 通过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带领有机农户走进市场, 走向国际, 同时加大对有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都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通过对美国有机农业发展、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的分析, 针对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有机食品,认证,启示

参考文献

[1]郭春敏.美国有机农业的探索.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 2004 (1) , 46-49.

[2]焦翔, 穆建华, 刘强.美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启示.农业质量标准.2009 (3) , 48-50.

[3]Huang Yuyi, Peng Hongxiang.A Review of Organic Food in Europe.广西农业科学.2006, 37 (3) :336-340.

有机食品的认证 篇3

在我国,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再加上人们健康消费理念的提升,有机食品市场也在悄然增长,越来越多的有机蔬菜出现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很多有机食品专卖店悄然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社区中间。然而,2011年,国内市场有机食品“假认证”风波迭起,给国内刚刚兴起的有机食品市场以沉重的打击。如何规范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管,促进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和贸易健康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全球有机食品市场发展概况

(一)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有机食品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消费安全的普遍关注,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和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有机食品,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均呈现增长势头。一项国际民意测验表明,85%的工业化国家公民在选择食品时首选有机食品。尽管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50%至150%,但市场销售额仍在不断上升,有机食品正成为国际食品市场上的宠儿,2010年,有机产品全球销售额接近600亿美元。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市场,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瑞士等国家有机产品市场居世界前列。大洋洲、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机农场面积均呈现增长态势,亚洲的有机农场面积自2003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有机农业用地占比在部分国家也呈增长态势。

(二)有机食品贸易在食品贸易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有机食品也逐渐成为一项大宗贸易。该报告指出,美国、欧盟、日本的有机食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到2006年,仅欧美市场就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贸易也将呈现快速增长。

(三)有机食品认证管理不断完善

目前,全球超过31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通过了有机标准认证,在欧洲约有730万公顷土地运用有机手段耕种,其中约有660万公顷(相当于总农业用地的4%左右)经过欧盟认证。不仅发达国家如此,部分发展中国家有关有机食品立法和监管也有发展。拉美有超过10个国家,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有相关立法,还有更多的国家有机食品立法正在起草过程中。

二、国际有机食品的认证发展及其特点

(一)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发展

1.美国。2002年以来,美国有机产品销售额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目前有机食品在美国食品市场的份额占到约4%。美国还是有机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有机蔬菜和水果中有25~40%来源于进口。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有机食品生产法案》。根据该法案,在销售的产品上标识“有机”字样必须通过合法认证机构的认证,认证机构的资质由美国农业部评估审核。并且美国建立了较完善的有机农业认证体系和认证标准。在有机农产品方面,美国目前拥有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有机畜产品生产标准和有机农产品标准三类。

2.德国。在欧洲,德国有机食品消费值占欧洲生产或进口的有机食品值一半以上,目前仍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德国非常重视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对有机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方式,由政府制定法令、法规和标准,批准质量认证,认证机构负责各环节质量检查。有机食品管理中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比较严格。按欧盟规定,有机农业企业每年都必须接受一次严格检查,检验合格才能获得证书。BCS是德国著名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

3.日本。日本农林水产省在1988年度的《农业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发展有机农业,制定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并正式颁布实施。1999年日本颁布并实施JAS标准。2006年,日本农林水产省修订的《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规》(JAS)要求加强对有机农产品和食品的认证、标识管理,规定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有机农产品应带有认证标识。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会(简称JONA)下属的日本食品和农业物质审查中心(简称FAM IC)是日本有机食品认可审核机构。

(二)国外有机食品认证的特点

1.拥有健全的有机产品标准、认证标准和检查检验法规体系,并能根据现实需要及时更新。以有机食品标识的使用为例,一般把有机食品分为四大类,只有有机配料含量在95%以上的产品才能称为有机产品,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但是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产品,可以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配料生产”字样,有机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产品,只能在产品成份表中注明某种配料为“有机”字样。而且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有机食品认证制度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即使是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在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改完善。我国在这方面明显落后。

2.多层次的有效监管制度。除了监管机构、认证机构的持续性检查外,国外社会性的监管也较完善,具体包括消费者组织和食品科研机构等,从而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实施有效监督。和国外相比,在国内,一方面认证监管机构监管尤其是持续性监管乏力,另一方面依靠外部社会力量的监管也很薄弱,从而导致对有机食品监管效率较低。

3.严格明确的法律责任。发达国家的食品召回制度就是在监管制度约束下的强制行为。一旦食品包装或标签上出现不规范或错误的用语,就要求生产或加工企业召回问题食品。而在国内,不规范用语较为普遍,象超市等销售渠道为了迎合消费者,在宣传过程中用诸如“无污染”、“纯天然”等字眼,这些用语在国际和国内都没有明确界定,法律条文方面缺乏对这些行为的处罚规定。

4.对进口的有机食品认证有严格的要求。以欧盟为例,凡欧盟进口商进口的有机食品必须获得符合ISO导则65①要求的认证机构认证。欧盟每个成员国均设有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管有机食品,凡成员国进口商要进口有机食品,必须获得该机构颁发的进口许可证。我国对从国外进口的有机食品及其认证没有明确的文件加以规范。

三、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管存在的问题

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世界平均水平为2%,发达国家一般为5%-10%)。近年来,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转基因成份等食品问题的出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追求促使了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的增长,国际上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有机食品认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浮出水面。

2011年,一些媒体通过追踪有机食品产业链,发现了在我国部分省份存在随意标注“有机”,花钱买认证和张贴假冒认证等乱象,使得消费者对有机食品原本的一点诚信消失殆尽。当前我国有机食品认证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机食品生产者重认证、轻管理。2005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1—2005)对农产品生产质量要求较高,而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掌握有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编制文件来获取认证而非有效贯彻有机食品标准,把认证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导致我国有机食品实际生产技术与国外存在差距。

第二,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效率较低。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②第五部分“认证后的管理”中有3条对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管理做出了规定,不过这些规定属于原则性规定。现实中很多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获证企业的违法行为不能及时纠正。

第三,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和企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国务院2003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所以在认证制度方面,我们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处罚不严。笔者在媒体上进行资料搜索,很少发现有认证机构被处罚或被移交司法机构处理的案例。

第四,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相关信息未能有效传达给消费者。最早在我国开展有机食品认证的是一些国外认证机构在国内开展的出口认证。随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国内经批准的合格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约为30多家③,还有少数未获批准的机构开展非法认证。合格认证机构信息在有关机构网站上可查询到,而消费者获知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无法区分认证机构合法与否,这就加剧了当前我国有机食品认证的“乱象”。

四、完善我国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监管

国际标准ISO/IEC导则65:1996规定了涵盖有机食品在内的产品(包括服务和过程)认证机构的运作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以此为基础发布了《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CNAS-CC22:2007)。当前国内在这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由此造成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鱼目混杂,发证行为不规范,发证后理应履行的对认证对象的持续监督检查落实不到位等。基于上述问题,必须要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具体可参考以下做法:依法从严审核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资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既有认证机构资质变更情况能及时通过多数公众知晓的渠道发布,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加强对有机食品认证人员的培训和注册管理,增强认证人员业务能力;定期对市场已认证食品情况进行抽查,预防和发现认证机构后续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及时曝光对有关认证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罚案例,增强对认证机构的威慑。

(二)规范有机食品认证标志和标识的使用,防止认证标志和标识滥用

发达国家一般对于“有机”标志和标识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对于违法滥用认证标志的造假者处罚相当重,如美国《有机食品生产法》规定,违法滥用有机标示者处以10000美金以下的罚款。国内目前鲜有公开的对违法使用认证标志和标识行为的处罚案例,从而导致部分企业根本未获得认证,却以“有机食品”名义宣传销售,动辄就冠以“纯天然”、“无污染”字样。针对上述行为,建议必须从两方面规范:一要规定超市等销售终端有机食品证书或必须明示证书有效期;二要强化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有机食品证书和标志使用的执法监督,并对相关违法行为在媒体上公开。

(三)加强社会性监管的力量

美欧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美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来自州、联邦、地区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等多方的不同监管和检查。针对当前国内监管过分依赖官方监管的问题,提出以下参考建议:理顺从上到下的监管分工模式,细化监管机构职责,继续强化官方对认证机构、认证人员和认证企业的管理;应积极鼓励其他机构团体参与有机食品认证的监督,如媒体加强对有机食品的舆论监督,食品科研机构加强有关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消费者增强权益保护意识等;借鉴2011年7月起在各地逐步实施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推行有机食品认证有奖举报制度。此外,如美国、德国等国政府对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有一定的扶持和补贴以降低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我国也可部分借鉴其做法,降低有机食品的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认证市场乱象。▲

注释:

①中文名称为《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②2012年3月1日起新版《有机食品认证实施规则》生效。

有机食品认证收费标准 篇4

附件 1 有机食品认证收费标准一览表 序号 收费项目 申请费 初审费 检查费 注册费 监督检查费 收费标准( RMB) 500 元 1500 元 3000 元*X 1800 元 3000 元*X*10% 由认证中心指定的检测单位按国家规定收 6 抽样检测费 取 年度管理费(暂不收) 年销售额的 0.2-0.5%

1 2 3 4 5

7

X 为生产规模及工艺复杂系数,核定方法参见附表 2 附件 2 1 种植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 规模(亩) X 3001 5 备 注 根据工艺复杂程度, X 略有调整

2 野生资源采集及其初加工产品 规模 201 备 注

3 水产品(野生捕捞)及其初加工产品 规模 101 备 注

4 水产品(养殖)及其初加工产品 规模(亩) X 3001 6 备 注 根据工艺复杂程度, X 略有调整

5 畜产品(放牧) 及其初加工产品 规模(头) X 40001 7 备 注 根据工艺复杂程度, X 略有调整

6 加工产品 规模(吨) X 10000 7 备 注 根据工艺复杂程度, X 略有调整

7 农药及肥料 规模(吨) X 1 7

有机产品认证调查表(种植业) 篇5

有机产品认证调查表

(种植业)

申请单位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填表说明

1、本表必须真实、准确填写,申请方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一旦发现内容不实,CHTC将不予受理。

2、本表无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及内部检查员签字无效,本表复制后无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及内部检查员签字无效。

3、本表涂改后无确认章(签字)无效。

4、本表可以打印或蓝黑墨水笔书写有效。

5、本表交付后不再受理补充修改说明材料。

6、所有表格的栏目不得空缺,如有空缺,需说明理由,否则,CHTC不受理其申请。

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

申请方声明

1、我单位向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提交的本份调查表内容属实;

2、我单位涉及认证的有机产品生产,承诺保证执行有机生产相关的责任,遵守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机产品标准及相关规范要求。

3、承诺向认证或认可人员开放申请认证产品相关的所有适宜区域,向认证认可人员提供所有相关文件,包括财务记录,以供检查。

4、生产、加工的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5、承诺守法诚信,接受行政监管部门及认证机构监督和检查,保证提供材料真实、执行有机产品标准、技术规范。

6、一年之内未因违反国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受到相关行政处罚。

单位名称(盖章):

负 责 人:

申请认证组织基本情况

名 称

地 址

邮 编

负 责 人

职工人数

技术人员数

邮 编

传 真

电 话

其他体系认证情况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HACCP认证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GAP认证 □其他标准认证

种植基地情况

基地名称

面积(亩)

地 址

基地所有者

□国有 □集体 □私营 □承包 ■租赁(请提供使用权限证明)

有机生产操作形式

■公司 □公司+农户 □农户

基地负责人

联系电话

基地种植作物品种

栽培方式

□设施栽培 □温室栽培 □大棚栽培 ■露天栽培 □其他

是否获得其他有机产品认证

■否 □是 颁证单位:

本生产单元中 作物种植情况

■全部进行有机生产

□部分作物进行有机生产,部分作物非有机方式生产,非有机方式生产作物名称、品种、种植方式及与有机生产隔离情况描述:

注:如同一生产单元中存在有机生产和非有机生产方式,应提交有机转换计划,转换计划完成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五年。

基地生态环境情况

基地海拔高度(m)

无霜期(天/年)

年降水量(mm/年)

年平均气温(℃)

基地区域范围描述,包括地理位置、地块分布、缓冲带情况(请提供水、土、气报告原件或加盖原监测机构章的复印件)。

绿色食品认证指南 篇6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注册商标图形及文字

第三节 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第二章 申请主体、产品要求

第一节 申请主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哪些产品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第三章 申请认证程序

第四章 材料目录及编制要求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二节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填写规范

第三节 文字材料目录及要求

第四节 其它材料要求

第五章 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有关费用

第六章 绿色食品标准目录

附件:

第一章 绿色食品概念

第一节 定义

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绿色食品中文标准字体、字形已注册,用者不可再作修改。标志图形、中、英文文字及三者的任意组合已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注册为质量证明商标。

第三节 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一是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三是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四是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第二章 申请主体、产品要求

第一节 申请主体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必须是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政府和行政机构等不可作为绿色食品申请人。同时,还要求申请人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条件和技术;

2、生产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3、加工企业须生产经营一年以上方可申请。

4、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作为申请人:

(1)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各级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有经济和其它利益关系的;

(2)可能引致消费者对产品(原料)的来源产生误解或不信任的企业,如批发市场、粮库等

(3)纯属商业经营的企业(如百货大楼、超市等)。

第二节 哪些产品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6年11月7日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我国的第一例证明商标。

其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极为广泛,在1类的肥料上,注册了图形商标;在2类的食品着色剂上注册了文字、图形、英文以及组合共四件商标;在3类的香料上、5类的婴儿食品上注册了四个商标,并在29 类肉类、煮熟的水果、蔬菜、果冻、果酱等,30类的糖、咖啡、面包、糕点、蜂蜜、糖调味香料,31类水果、蔬菜、种子、饲料,32类啤酒、饮料,33类含酒精的饮料进行了全类注册。据不完全统计、讫今为止“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现已在八类1000多种食品上核准注册33件证明商标。

概况地说,可以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一类是食品, 比如粮油、水产、果品、饮料、茶叶、畜禽蛋奶产品等。包括:

(1)按国家商标类别划分的第5、29、30、31、32、33类中的大多数产品均可申请认证;

(2)以“食”或“健”字登记的新开发产品可以申请认证;

(3)经卫生部公告既是药品也是食品的产品可以申请认证;

(4)暂不受理油炸方便面、叶菜类酱菜(盐渍品)、火腿肠及作用机理不甚清楚的产品(如减肥茶)的申请;

(5)绿色食品拒绝转基因技术。由转基因原料生产(饲养)加工的任何产品均不受理。

另一类是生产资料,主要是指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品,比如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等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生产设施条件及技术保证措施的食品生产企业和生产区域还可以申报绿色食品基地。

第四章 材料目录及编制要求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一、要求申请人用钢笔、签字笔正楷如实填写《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或用A4纸打印,字迹整洁、术语规范、印章清晰;一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和《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只能填报一个产品。

二、所有表格栏目不得空缺,如不涉及本项目,应在表格栏目内注明“无”;如表格栏目不够,可附页,但附页必须加盖公章;

三、申请认证材料应装订成册,编制页码,并附目录。

第二节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填写规范

一、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 栏应填写商品名(即产品包装上的名称),不可将一类产品(如蔬菜、水果、茶叶等)作为申请认证产品名称;对于原料配方基本一致,且加工工艺相同或相近的系列加工产品(如系列大米、系列冰淇淋等)或同一产品申请在多个商标上使用的,可以以系列产品名称填写一份申请书,但在表一后要附报系列产品清单(包括产品名称、商标、申请认证产量和包装规格);一栏内不可多个产品混填。

二、申请认证产量应以“kg”或“吨”为单位

三、“表一原料供应形式”栏

该栏主要填写申请认证企业与生产基地或原料供应单位间的关系,分3种形式:

1、申请认证企业本身是原料生产单位,如农场、果园等,填写“自给”;

2、申请认证企业有稳定基地,基地负责组织农户生产,填写“公司+基地+农户”、“协议供应”、“订单农业”等形式;

3、从企业购买原料,填写“合同供应”。

对于畜禽、水产类申请认证企业,原料的供应包括两部分,即畜禽、水产品供应单位,饲料(饵类)供应单位。

四、“表二 农药与肥料使用情况”

1、填写单位。该表由原料生产单位填写、加盖公章并负责。省、市、县级农技服务部门不可作为填写单位;

2、“主要病虫害”一栏填写当年发生的病、虫、草害;

3、“农药、肥料使用情况”栏填写当年使用情况;

4、对于大田作物(包括蔬菜),农药“每次用量”单位应用g(mg)/亩或l(ml)/亩,不得用稀释倍数;对于果树、茶叶类,用稀释倍数;拌种用药单位以“g(ml)/kg种子(或 ‰)”表示;

5、每项必须填写,不得涂改(如属笔误,进行杠改);

6、该表不可多个产品混填。

五、“表三 畜(禽、水)产品饲养(养殖)情况表”

1、填写单位。该表由饲养(养殖)单位填写、加盖公章并负责。省、市、县级畜牧、兽医(水产)服务部门不可作为填写单位;

2、“饲料构成情况”栏应根据不同饲养阶段构成情况分别填写。“成份名称”栏应将全部饲料成份(包括预混料及具体配方)全部列出,不得用“其它”等含糊字样;比例填写用百分数(%)表示,依据用量大小,从大到小填写;“来源”详细填写,不可用“外购”、“来自基地”等含糊术语。

3、“药剂使用情况”栏应详细填写所用药剂(包括疫苗、消毒剂)的使用情况;“使用量”单位用“mg(万单位)/kg或g(mg)/l”;

4、每项必须填写,不得涂改(如属笔误,进行杠改);

5、该表不可多个产品混填。

六、“表四 加工产品生产情况”

1、填写单位。该表由负责产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填写、盖章并负责;

2、执行标准。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须执行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绿色食品认证及申报要求 篇7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与申报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新疆分中心

二〇〇六年三月

-0

一、绿色食品概念及绿色食品标志

1.绿色食品概念

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表述。由于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因此命名为绿色食品。

2、绿色食品分类

绿色食品按照是否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以及相关标准的不同,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

A 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的,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 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

2.绿色食品标志及其含义

1.绿色食品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备的条件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第五条中规定:“凡具有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作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申请人”。

1)申请人必须是企业法人,企业要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承担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费用;

2)申请人必须具备绿色食品生产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能控制产品生产过程,落实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3)申报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须生产经营一年以上,必须有商标注册证明;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作为绿色食品申请人: a)与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有经济或其它利益关系的;

b)可能引致消费者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解或不信任的,如批发市场、粮库等;

c)纯属商业性经营的企业(如百货大楼、超市等)。d)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政府和行政机构。

2、产品必备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

准备《绿色食品认证附报材料清单》中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并装订成册后提交到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缺一项不予受理)

2、认证审核(文审)

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收到申请企业上述材料后,进行编号并下发《受理通知书》。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下发《文审意见通知单》,将审核结果通知申报企业。《文审意见通知单》内容包括补充材料和进行现场检查以及环境监测的时间。

3、现场检查

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根据据企业申报材料和跟企业协商指定地和时间,派绿色食品检查员对申请企业产品(原料)生产、加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对申报产品进行抽样。实地检查内容包括:召开首次会议、检查产品(原料)生产情况、访问农户和有关技术人员、检查产品加工情况、查阅文件(基地管理制度、合同(协议)、生产管理制度等)、记录(管理记录、出入库记录、生产资料购买及使用记录、交售记录、卫生管理记录、培训记录等)、召开总结会议。现场检查后认为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委托定点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申报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将抽样的产品交到定点产品检测单位安排产品检验。(对绿色食品检查员现场检查的过程需要进行拍照)

4、上报国家中心

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申报企业初审合格的材料以及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现场检查意见、《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材料上报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上述申报材

标准和产品标准两部分组成,目前,经农业部颁布的有关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贮藏运输等涉及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农业行业标准共90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为绿色食品开发、认证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00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了产地的空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养殖用水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提出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健环节。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部分。这类标准有:

 NY/T 392-2000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 NY/T 393-200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 NY/T 394-200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 NY/T 471-2001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 NY/T 472-2001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 NY/T 473-2001绿色食品 动物卫生准则  NY/T 755-2003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9流失而制定的许可采集管理制度;

3、对于屠宰企业,提供屠宰许可证复印件;

4、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及蔬菜种子的,提供由国外生产商出具的非转基因种子证明文件原件及所用种衣剂种类和有效成份的证明材料;

5、提供生产中所用农药、商品肥、兽药、消毒剂、渔用药、食品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产品标签原件;

6、生产中使用商品预混料的,提供预混料产品标签原件及生产商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使用自产预混料(不对外销售),且养殖方式为集中饲养的,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使用自产预混料(不对外销售),但养殖管理方式为“公司+农户”的,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预混料批准文号及审批意见表复印件;

7、外购绿色食品原料的提供有效期为一年的购销合同和有效期为三年的供货协议,并提供绿色食品证书复印件及批次购买原料发票复印件;

8、企业存在同时生产加工主原料相同和加工工艺相同(相近)的同类多系列产品或平行生产(同一产品同时存在绿色食品生产与非绿色食品生产)的,提供从原料基地、收购、加工、包装、贮运、仓储、产品标识等环节的区别管理体系;

9、原料(饲料)及辅料(包括添加剂)是绿色食品或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相关证明材料;

10、企业准备照相机,便于检查员实地检查时照相备案。

(二)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准备

申请人准备的所有绿色食品申报材料要装订成册,并编制页码,附目

1填写当年(申请认证的)生产量来填写,应以“吨”为单位。要注意的是下面的销售量不得大于年生产规模。3)情况原料供应单位

⑴原料生产单位要具体填写单位名称,经济性质主要是原料供应单位的所有制形式;供应形式为申请认证企业与生产基地或原料供应单位间的关系一般为“自产自销”、“公司+基地+农户”、“合同收购”、“协议供应”、“订单农业”等形式;原料供应单位的年生产规模为原料种植面积,应由“亩”来表示;年供应量为原料提供两,应由“吨”来表示。

对于畜禽、水产类申请认证企业,原料的供应包括两部分,即畜禽、水产品供应单位,饲料(饵料)供应单位。

(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补报材料)

表二 农药与肥料使用情况:

该表应填写种植业产品、产品原料的种植情况、畜产品饲料原料的种植情况,该表由原料生产单位填写、加盖公章并负责表中内容的真实性。

1)种植面积及年生产量:主要指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年生产量,要与表一里面的原料供应情况一栏相符;

2)农药使用情况:“主要病虫害”一栏填写当年发生的病、虫、草害;“农药名称”要填写通用名称,“剂型规格”填写“XX%的XX粉(液/体),目的应为防治某某虫害或病害,使用方法上对于大田作物(包括蔬菜),农药“每次用量”单位应用g(mg)/亩或l(ml)/亩,不得用稀释倍数;对于果树、酒花,用稀释倍数;拌种用药单位以“g(ml)/kg种子(或 ‰)”表示;末次使用时间指的是蔬菜等多次采摘的作物要标明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与产品采收间隔的天数)。每项必须填写,不得涂改(如属笔误,进行杠改);(不符合以上要求的重新填报)3)肥料使用情况:填写所使用的有机肥料、化肥和微生物肥。使用方法一般为基肥、追肥和叶面肥,并如实填写施用时间、每次用量和全年总的施入量。有机费和化肥的比例要控制在1000:10的范围内。使用化肥氮肥或氮磷钾复混(合)肥的,要注明氮肥的种类,并提供商品肥标签(比例表)。

审查评判

1、不符合上列填写规范的,分别按“重新填报”或“补充材料”处理;

2、附报材料中,缺农药、标签的,要“补充材料”;

3、凡属下列任一情况的,按“不通过处理”: ⑴农药使用—

①农药使用与主要病虫害(防治对象)不相符;

②使用无三证农药(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号); ③使用绿色食品禁用农药(包括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④农药用量超标;

⑤农药使用次数超标,包括使用混配(有机合成)农药中,含有已使用过的同种农药成分;

⑥末次使用日与收获日之间的间隔期小于该农药规定的安全间隔期; ⑵肥料使用—

①只施用化肥、不施用有机肥;

②使用硝态氮肥或含有硝态氮肥的复混(合)肥;

4范,如“10g/头”、“3瓶”③未注明使用方法、停药期等;

3、下列情况不予通过: ⑴饲料成份名称、比例及药剂使用情况栏目随意涂改;

⑵饲料—①饲料中绿色食品(副产品)或通过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的成分相加不到90%②饲料成分中可能有转基因的原料(如棉籽壳、进口豆粕)③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了以哺乳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如骨粉等)④饲料中使用了工业合成油脂或畜禽粪便;

⑶预混料、饲料添加剂—①添加了无生产许可证和生产批号的预混料②预混料中添加了绿色食品禁用的添加剂(如乙氧基喹琳、人工合成的着色剂、药物性添加剂等)③饲料添加剂使用量超标

⑷使用药剂—①“便用的药剂”与“用途”不符,如抗菌剂在“用途”栏填写“防治寄生虫”②使用了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药剂③使用药剂对象超出了限定范围④使用药剂超出了限定的使用方法⑤使用剂量超标⑥末次使用与宰杀(挤奶、捕捞)时间间隔小于停药期; 说明

1、绿色食品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中规定“不应使用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包括中药。

2、农业部2002年发布通知,在所有食品动物上禁用抗菌药泰乐菌素,绿色食品生产中要执行。

3、《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停药期”中“X天”是指肉用畜禽“奶废弃期X天”是指奶牛产奶期可用药;但用药后X天内的奶不能作为产品或原料;“产奶期(产蛋期)禁用”是指整个产奶(产蛋)期内禁用。

6②、执行标准a、无或不明确;b、已发布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产品,仍执行国标、行标、地标或企业标准;③缺添加剂产品标签;④添加剂名称不规范,无法判定其有效成份;

3、下列情况不予通过:⑴主原料来源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⑵添加剂:①使用了绿色食品禁用的添加剂(包括绿色食品相应产品标准中“不得检出”的添加剂),或复合添加剂中,含有绿色食品禁用的成份;②添加剂使用超出了限定范围;③添加剂使用量超标。

2、保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声明》应包括申报企业保证《绿色食品标志续展申请书》中填写的内容和提供的有关材料全部真实、准确;保证申报产品严格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志管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而且包括企业接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认证检查和企业检查等监督管理措施,并接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所作的决定意愿等内容;由法人代表(签字),申请企业盖章。

3.生产操作规程

1、种植规程:

1)种植规程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用地方标准或技术资料的复印件,也不能以无公害的种植规程来代替;种植规程制定出来后有申报企业和种植负责单位加盖公章进行认可并负责实施。

2)规程要执行绿色食品农药、肥料使用准则,内容应详细,应包括:立地(建园)条件,品种和茬口(包括轮作方式),育苗与移栽,种植密度,8生虫要求说明当地常见或可能发生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国家强制性防治的疫病必须在规程中列出。

3、加工规程

1)该规程由申报企业依据本企业、本产品实际加工情况而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程制定出来后,正式打印、加盖公章并负责实施。

2)加工规程内容应包括:原料、辅料来源、验收、储存及预处理方法;生产工艺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温度、浓度、杀菌方法、添加剂的使用;主要设备及清洗方法;包装、仓储及成品检验制度原、辅料比例;

3)添加剂应注明品种、用途、使用量;使用量用千分数(‰)表示;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中注明“吨耗率”,即生产1吨产品所需要的原料量。

4.产品(原料)质量控制体系

1、基地及农户管理制度

申报企业应建立一套详细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地农户(养殖户)严格按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生产。公司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及主要负责人,应有该机构来组织、管理绿色食品生产,全面负责包括基地管理、技术指导、生资供应、监督、收购、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

公司应建立一套详细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干部、主要技术人员、基地农户有关绿色食品知识培训。要求公司对基地和农户进行统一管理(即统一供应品种、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指导、统一监督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各管理措施要求详细,符合实际情况,并具可操作性;如公司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部门)进行管理,0⑴规模:合同或基地(农户)名单提供的种植面积(养殖规模)及提供的产品量大于或小于申请认证产品的规模的需补充材料;⑵无质量控制体系或不完整,例缺基地(农户)合同(协议)、农户清单、基地图;缺组织机构图、管理制度;⑶缺委托管理合同(有效期3年)、缺受委托管理单位对基地管理制度。

2、下列情况要求重新制定:

⑴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面。例缺技术指导、生产中投入品管理、和监督管理制度;⑵所有合同(协议)无有效期或有效期不足3年;⑶基地图编制不规范;

3、下列情况不予通过:

⑴基地管理制度或合同(协议)中有绿色食品禁用的投入品;⑵基地管理制度中有公司转让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现象,例申请人本身不销售认证产品,而同意(授权)基地(农户)自行销售时使用绿色食品。

5、其它材料

1、产品执行标准: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必须执行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没有绿色食品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执行行标、地标或企业标准(但企业标准在省级以上技术监督局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备案);企标备案人要与申请人一致;产品名称与申请认证产品名称要一致;企标中产品原料配方与“表四 加工产品情况”要一致企业标准中,不能有绿色食品禁用的投入品(食品添加剂)。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安全承诺书下一篇:国旗和国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