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共11篇)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1

摘 要:美术与生活本为一体,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成长的土壤,没有了生活这片沃土,美术成长必将会“营养不良”。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兴趣;运用美术美化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创作欲望;创作热情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87-01

真实的美术教学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成长,最后又回归生活。它只有跟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美术教学才会蒸蒸日上。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美术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好的情感,提高创作能力,获得审美情趣,从而让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一、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了解大部分靠观察。因此,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前提。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渴望和好奇,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全神贯注。根据这一特点,美术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走进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美。例如,在教学“我造的花园”一课的时候,考虑到虽然生活的周围没有大规模的园林,但是每位学生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花园,教师要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勾勒出自己心中花园的样子。在公园里,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公园的层次与结构,观察树木的生长及外形,观察花儿的颜色及形态„„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学生们兴致极高,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乐自由。通过仔细观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都急于拿起手中的画笔,将这美丽的景色变成永恒。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切勿将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学生身上,因为学生的观察与成人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试着用学生的眼光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的体验,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创作。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解放了教师的双手和思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载体和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符合其心理特点的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动物明星”一课的时候,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学生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是与小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很少。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明星表演,国王知道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特意派喜鹊来给我们送邀请函了,大家想不想去现场看看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物明星表演的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还请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仿,学生积极踊跃,纷纷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最后,教师让学生画出这些动物的形象,绘画效果特别好。

可见,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美术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这才是美术的最高境界。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的创作热情变得持久,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运用美术作品装点生活。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保持高昂的情绪,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创作的满足感。例如,在教学“玩偶”一课后,教师让学生从家里找来很多旧材料,如手套、袜子、布料,等等,并利用各种方法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玩偶。学生将这些玩偶挂在教室的展示窗里,还有的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制作了好多小玩具,并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即将毕业的同学。同时,他们还设计出漂亮的毕业纪念册,贴上自己的照片,签上自己的姓名和留言,共同倾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学以致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美术作品装饰生活,让美术教学与生活更加贴近,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可以收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生活是一个聚宝盆,包含很多美术知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使美术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美术课堂教学色彩纷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2

1.让小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的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接触当今多彩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界, 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 扩展自身的视野, 在接受生活中的艺术熏陶时, 可以打下良好创造美的基础。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属于自然美, 可以让学生去郊外进行绘画, 发现自然界存在事物的美好, 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联想。在学校课间活动时, 会有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活动, 可以对在操场上进行玩耍的学生进行描绘, 感受到绘画的快乐。

2.让学生理解生活美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 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国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 应把美术课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情感体验, 进而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美好的理想, 同时, 需要为学生制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产生绘画兴趣, 进而达到学校上的进步。

美在生活当中属于亘古不变的话题, 美和生活紧密相连,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美好的艺术, 因此, 美术教师可以在网络当中搜集资料,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资料中的场景进行想象, 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

3.走进自然生活, 让学生对美进行创造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室内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 带学生走出教室, 开展开放式的美术教学, 包括利用学校本身具有的资源, 把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相整合, 解决美术中缺乏个性的教育体系, 开发具有综合性的美术课程, 通过对学生组织参加实践活动、个人思想演讲、室外写生等活动, 激发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 需要优化美术教学效果, 以校园具有的资源为学生创造自身才艺展示的机会, 通过对美术课程实践活动的策划, 为美术的艺术宣传开辟出空间, 构建起展示学生美术才艺的平台。利用生活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是希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绘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美术教学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创造性的学科, 在创造性上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特点, 因此, 美术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心理上的需求, 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潜力, 建造一个具有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创造的空间, 因此, 我们看出, 让学生走出美术教学课堂, 进行室外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具有良好的效果, 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提高了学生自身审美能力。

4.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自身人性美

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思想境界,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丰富, 推动学生自身的高尚行为, 美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解读美术课程, 净化学生的思想内容, 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 进而让学生发掘自身的人性美。利用生活形式来设计美术实践活动, 这种方法是开展生活化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很好的培养, 其中, 美术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学生日常生活的生活性, 对生活形式进行浓缩, 在活动形式上需要具有新意,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同时, 活动需要具有一定意义, 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收获一些知识, 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在语言交流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

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我们看出, 通过活动实践证明了把美术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美无处不在, 美术教学就会充满色彩, 学生不仅是在教室中冥思苦想的进行绘画, 而是在对自身的生活进行真实描绘, 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情感,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 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 具有强烈创造美的美好愿望, 让学生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丰富与满足, 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因此, 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是很必要的, 让学生得到学习的进步和思想的满足, 使学生的美术水平得到提高, 进而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指的是以小学生生活为中心的教学, 将小学美术教学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 引导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让小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上认识“美”, 这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方法, 淡化一般教学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 将美术课程生活化, 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观, 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下是本文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詹代发.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2010 (09)

[2]温迪安.谈美术教学的鼓励教学法[J].才智.2008 (12)

[3]李智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 (20)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程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141-02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对生活素材进行充分、灵活地运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提高其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如何处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古至今都是广大教育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与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教育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对人们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何控制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程度在教育界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两者过于密切的联系会使得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无法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体现出来,对教学质量也有影响;相反有人认为教学与生活应相互渗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下面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内涵着手并对其在中职英语课程中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内涵

生活化教育理念是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被教育界的专家们总结和提出来的,同时,对长期存在于传统教学下的诸多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解决。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是教育界在进行大量研究后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在中职英语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对生活中的学习素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为学生营造情景化的教学氛围,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活跃的课堂气氛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职英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原则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首先,中职英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重视中职学生的课堂教育活动。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中将课堂教学活动也视作为一种课堂生活,虽然相较于中职学生日常的生活活动,课堂生活有着其独特的一面。但在中职学生的整个人生阶段之中,课堂生活是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也是他们人生中十分关键的生命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同样属于中职学生的生活范畴。其次,中职英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给予中职学生日常的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足够的重视。从中职英语的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策略着重将教师所教授的新学内容与中职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相结合,使新学内容可尽快地融合进中职学生自身的知识架构。最后,中职英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重视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中职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完成自身的课堂教学任务,还需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职业发展与继续学习打好基础。中职英语教学的课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所以,中职英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重视中职学生的校园生活与课堂学习,更要重视中职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密切关注中职学生的真实需求与学习、生活的情况,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中职英语课程中的实践

(一)营造生活化的英语学习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进行长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语言的学习更需要良好的环境进行支撑。通过完善校园设施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设计,使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对校园中的提示标牌及公共标语进行双语化的设计,在教学楼标牌下写上Teaching Building,在食堂里节省食物标语下写上Save on food等,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真实情境中的语言信息加强印象并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兴趣。

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在学生的课后时间、用餐时间等播放英文歌曲,或者由学生主持英语节目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再陌生并熟悉起来。

(二)将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调整

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极具生活性,通过对现实生活情境进行再现并通过提炼有选择性地进行内容编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情感上产生学习语言的需要,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开展教学的背景,将教材语言知识充分、灵活地嵌入实际生活中去,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在互动的环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例如,在讲授“Happy Teachers Day”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通过教师节这一概念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的重要节日进行回忆,并说出与节日主题相关的单词或句子,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在教师节想对哪位老师说些什么?学生通过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讨论能够加深知识印象。

(三)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教具、影片及课件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结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抓住其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的特点,通过呈现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或生动的英语影片,能够将死板的学习氛围活跃化,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学习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还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思维发散,通过回忆自己学过的英语知识对图片进行描述并互相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Natural Environment”这一单元的口语对话环节时,可以提供校园实际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并提出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得出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这一结论。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反过来学生也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用到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例l:在进行中职英语第一册U6 “Speaking”的课程时,既定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后可以熟练运用以下句式:“Im (not) mad about sth”、“I dont think much of sth”、“Im (not) crazy about sth”“I prefer to do sth”等,以表达自己对于某物或某件事的喜欢与不喜欢。在课程刚开始时,可以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模拟朋友们一起综艺节目的场景,通常在观看节目时,朋友们会讨论各自喜欢或不喜欢的歌曲、新闻与影视明星。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学习一些常用句型,以表达自己的like与dislike。”当学生听到与自己生活联系密切的场景时都会很感兴趣,他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句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近期的《美国达人秀》的视频剪辑,再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角色,然后在学习小组内模拟预设情景进行对话。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个人喜好进行模拟对话,真实、生动地模拟了观看节目时的场景。课堂氛围良好,并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因此,当课程内容与个人生活之间有了足够的联系,拥有了可以应用的实际场景,学生对于语言、语法、句式的学习就会十分自然、迅速。若教学内容的话题对于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就会容易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关注与学习兴趣,并自然地理解课程内容和学会运用。

例2:在进行中职英语第一册U7“Seeing a director”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Why was Tony a little shy?”、“What problem did Tony get?”、“What did the director do?”然后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试着回答问题。还可以准备一些电影海报、电影道具与服装,并将教室的讲台周围布置成摄影棚的样子,随后让学生分组扮演导演与演员,进行模拟对话。通过种种的情景化的模拟活动,学生会自然地掌握本堂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例3:在进行中职英语第二册U2“ Pop music—— Lee-hom Wang”的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分组,然后由学生自己分别扮演王力宏与节目主持人。教师可在模拟对话开始之前为学生标注出关键词,例如guitar 、writing own songs、basketball、songwriter、first concert等。学生需要结合以上关键词,进行模拟对话,由“主持人”进行提问,“王力宏”进行回答。通过模拟明星的访谈节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对于口语与相关语法的使用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总之,将英语学习的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环境中去,通过将生活内容融入中职英语课堂,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情况与英语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以课本知识促进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中职英语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学生走向岗位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妮斯,吴志玲.新课程理念下中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2)

[2]苏欣.试析中职英语课程专业化和职业化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3]刘明炤.中职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9)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4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苏陈中心幼儿园

王小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也证明,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才能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多年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本人就“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灵活选用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美术活动的内容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有关事物,把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实施中,会让孩子用心去感受生活,在最大限度中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会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美术创作之中,从中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

例如,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雨伞”,就是一个很好活动内容。“雨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它的普及性和独特的魅力是不容忽视的。“雨伞伞面上的美丽的图案,让下雨天、大晴天的马路上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给大家留下了不灭的印象。本学期,我抓住了这个十分生活化的教材内容,设计美术活动《美丽的小花伞》,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来装饰“伞面”的花纹。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怏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活动中的学习氛围非常积极和融洽,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都很好。我通过课件,引导孩子们观察了不同小花伞伞面上的美丽图案,介绍伞面上图案的排列规律,尝试与幼儿进行直接互动,引起全班小朋友积极回应。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述说着自己见到的“伞面的图案”,热烈地讨论着自己要如何为“伞面”进行装饰,活动氛围十分融洽,好不热闹,大大的激发我们班上孩子们对这次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创造表现能力。幼儿创造出作品,画面十分丰富,感动着每一个参观他们作品的人,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二、营造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幼儿在课堂中感受的是一种艺术美,一种唯美,而我们更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并学会去发现美。

美术教育生活化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讨他们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也为美术表现积累了情感经验其它有用的经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画的境地。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幼儿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这样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就感到轻松有内容可画。

秋天到了,带领小朋友们去秋游,到校园里、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小朋友发现了秋天:树叶变黄了、叶子飘落下来了;路边的豆子成熟变黄了;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菊花开放了;田野里的稻子变成了金黄色,弯下了腰„„大自然给美术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朋友们在尽情享受大自然无限风光的同时,更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于是,一幅幅美丽的“我眼中的秋天”主题画,展示在了“金色秋天”的主题墙上。快乐的秋游不仅让孩子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也从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愿望。

二、提供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它们,并能用自已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非凡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欲望。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纸盘子、碎布、蔬菜、水果、纸杯、盒子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比如在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我提供的瓜果蔬菜的横切面,让孩子们利用瓜果蔬菜的横切面作当印章,进行拓印画,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多种的自主创作。除此之外,我还运用毛线、纸条、珠子等生活中常见生活物品,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既引发幼儿对常见生活物品多种使用方法的思考,也丰富孩子们的创作表现手法,让孩子们在美术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化,以环境布置的形式展示出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区域活动显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社区的养禽和蛋品加工产业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开发了皮蛋和咸蛋的特色产品。我们把蛋材料引入美术教学中生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如《不倒翁》,让幼儿在家准备一个没有蛋黄蛋清的鸡蛋壳,运用美术手法制作一个漂亮的不倒翁;《蛋壳彩绘》,让幼儿用水彩笔在蛋壳上画画;《蛋壳贴画》,让幼儿先把准备好的蛋壳捏碎,然后再把蛋壳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有图画的纸上,就这样一幅幅美丽的画就呈现出来。

我们还把稻草请进教室,让幼儿的运用稻草制作稻草人或是稻草贴画、麦秆贴画,用自已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本次的美术教学活动,给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教学材料”所带来非凡意义的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生活中的教学材料”不仅能带给孩子们与众不同的美术体验,更能很好地激发的幼儿创作欲望。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5

内容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的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本文试对初中学生物理方面的生活经验知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及相应教学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标准、生活经验、课程理念、实践教育、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教育部新制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在《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中强调“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的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综观九年义务教育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的课程思想,无不揭示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知识、经验和感受。而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物理知识后,则要会用它们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创新实践活动,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生活经验知识。

二、现状的调查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笔者越来越感受到当代的中学生,虽然生活在科技日益进步、信息日益丰富、社会日益繁荣的现代社会,但他们有关物理方面的生活经验的拥有量,即直接的、感性的积累、感受和体验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为此,笔者随机选取了10条与初中物理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事例----见表1,对我校425位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见表2。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物理相应生活经验的拥有率是较为缺乏的,这也是现在的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在理解、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相对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生活知识的拥有率上,男女学生之间还有较大的差异。

三、学生学习物理过程生活经验和知识相对缺乏的成因分析

经过与学生的座谈、家访和教学中的体会,笔者认为,导致初中学生物理生活经验和知识相对缺乏,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家庭过分偏重科学文化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教育

学生对物理生活知识的获得,主要是在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过程中,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和思考等途径,获得的大量的直接经验和少量的间接经验。而现在的学校、家庭,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和升学率压力等的负面影响,相对偏重学生的科学文化教学。学生在学校中,大部分的时间在教室内听课,参加的户外活动时间较少,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少。学生在家庭中,一方面已有较重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家长们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也想方设法给学生加码加压,使学生极少有投入到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的机会。以上做法,不仅使学生的见识大大减少,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制约。

2、电视、游戏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成果,对学生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和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多种多样的高科技成果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时代。然而,日益丰富的电视节目,日益精彩的电子、电脑游戏,日益完善的互联网,夹杂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暗流,也深深地吸引着广大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甚至全部的业余时间,许多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看电视、玩游戏机和上网聊天等活动中不能自拔,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文化学习,也减少了他们接触自然、参与劳动实践和了解社会的时间和空间。

3、传统的学校课程设置,制约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空

传统的学校课程设置,其科目安排偏重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相对削弱了学生实践、活动等内容的安排。课程的内容,也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纯知识、纯理论、纯学科的问题占据了教材内容的主要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的大量教材内容,主要均以上面的“三纯”模式安排,有些内容还缺乏时代特色,远远落后于生活实际。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课本教学,必然会削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兴趣。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相应的教学策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物理生活知识相对缺乏这一现实情况。因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安排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布置学生课内外作业等方面,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尽量弥补这些不足,搞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教学,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课程理念

客观地说,造成学生学习物理方面的生活知识缺乏的原因,有学校、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要真正改变这一对初中物理教学不利的现状,担负重任和主要角色的,应是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国家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全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实现了教育的返朴归真和走向现代化的双重功能,提倡把知识放在现实的背景下,让课堂生活化。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首先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其次,要认真反思我们每天进行的、可能习以为常的教学工作,找出其中与新课程标准不相符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和教学手段等,彻底从传统的应试教学的阴影中走出来,扎扎实实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2、变革教学模式,指导好观察实践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堂的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物理生活经验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将严重制约着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因此,为了克服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这一不利因素,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对有关教学内容已作了较多的调整,增加了较多的物理生活知识的事例、插图,也安排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这对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间接的经验。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观察和实践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积累一些与学习物理相关的直接生活经验。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观察作业和家庭小实验、小制作作业。对于这些作业,都要求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实践性作业,也要认真批阅,并作为学生学习物理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有些现象的发生不一定与教学内容同步,教师要根据季节和自然现象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日食、月食和流星雨等现象,教师可根据天象预报,通知学生在指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对于有关自然现象,教师也应根据天气预报和天气状况等资料,布置学生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3、革新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网络的教学功能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6

竞报2010-6-4 16:47:00

文/陈月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高中化学学科而言,新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探究式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注重能力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从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本人的实践经验,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开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特点,在选择探究内容时可以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是过氧化钠,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在供氧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反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最终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再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时,可以利用氯气消毒自来水的性质,提出探究问题:用氯气消毒自来水的原理是什么?

又如,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部分时,首先提出问题:食物为什么在夏季比在冬季更容易腐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经过深入的讨论,得出结论:温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最终达到他们主动、深入地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

课程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有时是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

例如在“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在初中里所学的有关碱的性质,学生们都能说出碱可以和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让他们做有关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并观察到明显的现象:白色胶状沉淀消失。接着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氢氧化铝这种碱能否和碱发生反应?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立刻回答:“不可以!因为两种都是碱,碱只能和酸反应。”老师提出实验探究内容:“氢氧化铝能否与碱反应?”,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令学生既惊讶又困惑。对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最终消失感到惊讶,对已有知识与眼前事实的冲突感到困惑,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探究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的根源所在。

又例如在讲授“盐类水解”部分时,让学生测一测CH3COONa、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当学生测知CH3COONa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时,即产生了与已有认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相矛盾的认知冲突。

(二)构建民主氛围,鼓励大胆质疑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自由、轻松的气氛。所以,在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空间和活动的自由;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发言、害怕出错、害怕失败等心理,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要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平等、协作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也是学生的探究合作者、指引者;要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热情、探究行为和探究结论,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合作探究,注重交流提高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多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倾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所不同,这种相互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除了本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上网与其他探究者进行交流。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信息化环境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保证探究过程中所需信息及材料的充足。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材料为探究学习服务,另一方面,可指导学生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此外,还可以建议学生到专门的探究性学习的网站上去注册,选择探究课题,申请网上指导老师,进行网上探究,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极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投入到探究式学习中。

例如,目前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网上关于这方面的资料非常丰富,而且相关知识比较容易理解,适合自主探究。因此在研究“大气污染”时,我主要采用结合多媒体手段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前一周我将探究问题布置给学生,共三个:

1、酸雨的形成、危害;

2、酸雨的防治措施;

3、汽车尾气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一个问题,主要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一周以后,在化学课上由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结果,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资料,比如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美术国画教学策略探究 篇7

一、遵循基础性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做好国画欣赏教学工作,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遵循基础性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美术功底不同,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美术基础,让学生欣赏国画,学习国画的内涵文化,并进行国画创作。老师要告诉学生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的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它与中医、京剧、武术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在古代,国画被称为丹青,主要运用毛笔、墨汁和颜料画在绢帛或者纸上并加以美化。国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法则和表现形式,按照绘画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水墨画、白描、工笔画、重彩画、写意画和浅绛画等,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当学生对国画的历史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运用绘画材料创作简单的国画时,教师就可以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工作。

二、充分利用国画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中国的国画教学资源丰富,无数优秀的国画作品凝聚着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国画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国画教育充满艺术气息,使学生在欣赏与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高洁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许多象征中华文化与人物情感的国画精品,例如,王维的《辋川图》恬静淡雅,画圣吴道子的《明皇受篆图》和《天王送子图》反映了大唐王朝的风貌与宗教气息,南宋画家吴炳的《出水芙蓉》图描画了一朵淡红色的荷花,并用绿叶加以陪衬,表现了荷花的芳容玉貌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另一方面,国画基本都讲究诗情画意,很多画家都会为自己的画作题诗,例如,王冕在《墨梅》这一作品中题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开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表达了他高风亮节的情操。郑板桥在一幅兰花图中写了一首《题画兰》:“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孤芳自赏的精神。清代画家恽寿平在“没骨花卉”的代表作《出水芙蓉》的左上角题诗道:“冲泥抽柄曲,贴水铸钱肥。西风吹不入,长护美人衣。”将这一朵鲜红娇艳的出水芙蓉比作成冰肌玉骨的美人,从而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气节。这幅画没有先用墨笔进行勾勒然后再填色,而是直接用色彩点染而成,所以叫“没骨”,作品的色彩清丽明艳,笔法洒脱飘逸。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国画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精神气节。

三、注重加强学生的绘画功底,提升学生的国画专业水平

国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技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教师在辅助学生学习国画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绘画功底,提高学生的国画专业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美术基础良好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实践精神来进行国画创作。对于功底比较弱的学生,则要多加鼓励,调动他们学习国画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创作国画的成功与快乐。

综上所述,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国粹之一,注重提高初中美术国画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做好国画欣赏教学工作,教师要遵循基础性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国画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加强学生的绘画功底,提高学生的国画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国画创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摘要:美术是具有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的艺术,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注重国画教学策略,以传承中华民族的国画艺术。目前,做好国画教育工作是美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初中美术国画教学策略,并提出个人意见,希望对美术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画,初中美术,中华文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卓.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 生活化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0-01

初中美术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让美术回归生活,与实际有效的连接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初中美术生活化的一些研究。

一、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仍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美术知识的传授往往是单项式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封闭,教学不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不能贴近大众生活,反映生活。初中时期正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個重要培养期,在这个阶段内如果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好的知识和能力,对他们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美术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学生就不能领悟到知识真谛,对教学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只有将美术教学生活化,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正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必须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

二、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1.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往往延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管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讲。“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老师的“一言堂”很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生活化的美术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看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美术课堂中,老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多进行一些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出相应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得以体现,课堂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个人,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他们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们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往往十分呆板,许多老师认为教学的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把教学简简单单地放在书本中去,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理念。美术的教学内容是宽泛的,教材并不代表全部的教学内容,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理念。另外,新课标要求下,教材的编纂、选取一定要贴近生活。同时,我们要实施开放性的教学策略,注意美术知识间的层次迁移,深入挖掘教材,建立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美术教学中观察生活的本质并回归到生活中去。美术涉及的范围是广阔的,它可以与语文、数学等众多学科之间构建相应的联系,他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与其它文化之间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着重把握这些,注意构建美术与其他学科、其它文化之间的联系,增强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气息。

3.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仅靠传统的依赖书本授课已满足不了课程的需求。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众多的资源和信息整合起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美术的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多媒体集声音、图片、影像、文字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讲科学和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来说,涉及范围广,层次复杂,需要用到一些美术作品,美术原理和知识迁移,方法比较,而多媒体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老师所要讲述的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及其内涵,还可以播放一些民风民俗、相关历史,创设一种真实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美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多一份感悟与思考。

4.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中存在的美要让学生去真实的生活中感受,美术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迈出一个小圈子,走进一个大世界。老师可以把一些课时变为实践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说让学生去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身边存在的自然美,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画出来。也可以带学生去一些美术博物馆,让他们在真实的画作面前体会作者所要透露的真实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灵感。这些活动也可以使学生们把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完美展现美术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美术的教学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那就成为了无源之水,必将很快干涸。美术的教学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出发,与生活相贯穿,打造出一个真正的阳光向上的课堂,使学生通过生活化教学拓展出更大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9

学业质量评价“写作”部分标准的解读

与实施建议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 坪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作文教学的普遍状态: 盲目、无序、低效 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对的全体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需要的是实用、有效、有序、科学的训练。作文教学起码要做到三个有效: 对学生今天的学习有效; 对学生明天的考试有效; 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效。现行教材的课文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堪称经典的阅读范文,但它弱化了写作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没有形成一个序列明显的写作体系,七~九年级的作文话题(题目)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层级梯度,不符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教材也没能给师生提供可操作的作文训练目标与流程,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不能淡化文体意识,不能忽视常见文体规范的训练,而人教版新教材在强化了主题(话题)写作意识的同时,却淡化了文体写作意识。其结果是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文体意识”淡化了,许多作文写出来没有章法,成了“四不像”。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没有系统化,没有相关的有效的能成系统的作文教材,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一线教师普遍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整个初中学阶段作文到底要教哪些内容呢?每一个阶段又应该教些什么呢?落实到每一次作文课教学又教什么呢?学生作文训练应该怎样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呢? 大多一线教师只能根据每次作文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系统,没有章法,当然教学效果不好。其实很多一线教师心中没有一个总谱,每次布置学生做作文是随意的没有总的计划,而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科书单元要求和教学检查标准布置指导学生做作文。其实教科书各个单元的作文要求根本就不成系统,没有递度亦不是根据学生情况,只是附会单元阅读课文来要求,以此作为系统来指导学生写作,也只是属随意的,没有良好的效果。写作部分的评价标准主要由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样例等部分构成,整体框架与现行人教版初中课标实验教材的安排基本一致,便于老师们将本标准与教材配合使用。评价标准对每个单元都提出了明确的作文评价要求,老师们应根据这一评价要求进行作文教学设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这一基本的要求。为了方便老师们使用,本评价标准还为每个单元提供了详细地评价样例,此样例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测评的作文题。(以后还要补充相对应的样文和点评)一个依据:《课程标准》

一、评价基准 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及常见的文体文章; 2.提高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综合学习的实践能力。

二、评价内容:(各册要求)

(一)总体要求 1.七年级: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完整、连贯、具体、有波澜;写人能通过人物的各种描写、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写景状物能抓住特征描摹准确、细致、有序。2.八年级:记叙文写作训练: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在原有基础上能情景交融。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抓住特征,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有顺序地说明事物或事理。3.九年级:记叙文写作训练: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掌握以小见大、化抽象为具体等构思方法,在具体描述的基础上能通过议论抒情升华文章;写景状物的文章能做到以理观物。学写简单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实,摆事实讲道理。两条主线:

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渗透 二、三种文体类型(叙述、说明、论述)的写作 以初中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作文教学意见为例: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篇10

【摘 要】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下,美术教学必须要进一步突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可塑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长久以来,初中美术教学与生活相脱离,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就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策略;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也不断走向生活化,更好的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单谈谈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为何要打造生活化的美术课堂

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少凸显出美术学科的特征,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沉闷不堪,很多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堂毫无趣味,对美术课堂充满疑惑,总是感觉自己画的不好,觉得自己没有美术细胞,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如今的初中美术教学脱离了生活,过于重视美术技法,忽视了技能传授,没有关注到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此外,美术教学目的功利化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美术教学活动的评估效果,往往将竞赛得奖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过于热衷于技法的传授,希望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家长对于孩子的技法也存在虚荣心理,导致美术成为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也不注重社会文化资源的应用,社会文化资源对于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长久以来,初中美术教学过于关注技术,与学生生活脱离,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

(一)教学内容要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课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美术专业知识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要和学生的生活细细相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增强趣味性,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相关,必要时教师可以脱离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只要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就不错。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期间自己设计美术作品送给父母,老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很受学生欢迎。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视频、图片、声音集于一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例如,讲解颜色的三要素时,多媒体展示各种颜色的服饰,各种颜色的糖果等等,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生活化的设计,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让学生在选择服装和糖果的颜色的过程中能够感知颜色的冷暖,颜色对心情的影响,学会简单的颜色的搭配,进而拓宽到其他领域的颜色搭配上,让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升美术和生活的联系

教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上的资源,还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民族文化遗产等,让这些和学生生活的相关的资源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教师也可以把当前的流行的美术元素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例如,可以让学生去欣赏当地的代表性建筑,特色的文化,去参观博物馆,欣赏美术展览等,让学生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

美术素养有时候是需要靠天分的,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设置教学目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在原有的水平上的提高。对于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不断挖掘其潜力,鼓励他们向着更专业更深的方向发展。对于美术基础稍差点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降低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教师都要进行相应的评价,多方面多角度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五)引导学生把美术应用到生活中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应用,美术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来表达生活。不仅仅在美术课堂上的表达,也要在课堂外,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发现美,表达美。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黑板报,宣传画等,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师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贫困山区去画一些宣传画,教山区的孩子画画,做手工等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的价值。在布置美术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地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六)上好美术欣赏课,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自己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要注意美术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欣赏美,发现美。课下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去欣赏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够在欣赏这些生动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不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的宣传画、布置展览会、制作画册、布置节日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等,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装点、表达生活,获得创作的喜悦,从而完美展现美术的趣味与价值。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不断生活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表达生活的能力都大有裨益。教师要不断的探索,让自己的课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更好的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 创新教学;兴趣;趣味教学;想象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再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从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入手,优化教学模式,用趣味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知识的探究中。通过主动的学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参与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和能力都获得发展,促进他们美术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积极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在设计趣味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创设,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中,学生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使他们较快地进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还可以用美术作品进行创设,在观察优美的作品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如何画出来的作品进行思考和探究,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趣味性的导入设计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使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素质。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美术知识,使他们掌握美术技巧。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对比》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色彩的对比,对学生的视觉进行了强烈地冲击,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色彩对比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充分体验了色彩美。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讨论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掌握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和分析,掌握美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他们在探究美术作品时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学生在脑海中构成了一幅图画,在想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自由的创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产生独特的感受,促进他们美术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让学生进行探究美术作品和进行绘画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对作品进行感知和解读,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深入体会,使他们深刻体验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使他们学习到美术作品中运用的绘画技巧。在学生进行创作时,充分地展开想象,大胆地进行用色,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对游戏都很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思维反应敏捷。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摆脱了对学习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使他们在充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美术知识,有利于促进他们美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还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出和游戏相关的内容,设计出丰富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我是小画家”“比比谁的眼力好”“美术大本营”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在轻松、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分析探究和思考,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实现了高效的美术创新教学。

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高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例如,在对毕加索作品进行分析时,我采用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眼力大比拼,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分配任务,每一小组分别找出多拉马尔的肖像画中哪些是正面、半侧面、全侧面。学生被这种奇特的方法所吸引,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兴致勃勃,非常投入。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体会毕加索的作品,不仅让学生学会积极动脑,而且让学生了解到原来肖像画还可以在一个平面中表现多个角度的人物五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最后要求他们独立地用自己的办法想,用自己的办法画。鼓励有个性的孩子,不限制他们的才能发挥。作品完成得非常好,有的产生了特殊效果,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一篇:中考前一封信下一篇:来华探亲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