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工作制度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科医生工作制度(精选12篇)

儿科医生工作制度 篇1

1、查房时儿科医生医疗工作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应每天按时进行。

2、查房对象包括正常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

3、正常新生儿的查房包括晨间查房和午后查房,每天两次;高危新生儿应增加查房次数。

4、查房时应认真听取家长对新生儿情况的介绍,包括吃奶、睡眠、大小便、反应状况、黄疸情况、体温变化等。

5、晨间查房时应对每一例新生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午后查房可针对性的进行体格检查。

6、认真审阅各种检查结果。

7、长期和临时医嘱由儿科医生完成。

8、完成各种检查申请单。

9、做好病程记录。

儿科医生工作制度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和新生儿科护士54人,新生儿18,本科6人,专科1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2,护士14人。普通儿科护士26人,本科3科,专科18人,中专5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士24人。性别均为女性。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问卷采用英国护理学家Riding和Wheeler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现状进行设计,根据压力来源分为三个部分:(1)来自病人的压力,包括a.病情变化快;b.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2)来自病人家长及亲属的压力,包括a.家长要求高,期望值高,过度维权;b.家长认为医疗费用高;c.家长文化素质和;d.家长医学知识水平;(3)来自儿科专业压力,包括a.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b.高要求专科技能带来的工作压力;c.学历层次要求高;d.工作环境差;e.执业时间长短;f.风险大,待遇低;g.工作负荷重;h.工作和家庭冲突和;i.人际冲突带来的压力。采用4级评分法,没有压力评0分,压力一般评1分,压力较高评2分,压力非常高评3分。调查者将54份调查表随机发放54名新生儿科和普通儿科护士,问卷由被调查护士当场填写。发出问卷54份,收回54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2.1 工作压力总体评价

普通儿科护士平均压力值为2.046,新生儿科护士压力平均值为2.521,提示新生儿科护士平均压力水平高于普通儿科护士。

2.2 压力来源分析

压力来源分析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于病人,压力评分为2.618分,其次是儿科专业要求,压力评分为2.333分;由于新生儿科不需要家长陪护,所以新生儿科护士源于家长及亲属的压力相对较低,压力评分为1.875分,。普通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儿科专业压力,压力评分为2.000分,其次是来源于病人,压力评分为1.975分。

2.2.1 来源于病人的压力

分析显示:护理人员均认为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是主要压力来源,尤以新生儿科护士为甚,压力评分为2.882分。对于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这一项对新生儿科护士压力较大,压力评分为2.353分,对普通儿科护士压力较小,评分为1.875分。

2.2.2 来源于病人家属及亲属的压力

分析显示:家长要求过高,期望值高,过度维权带来的压力对于所有护士均产生较高压力,接近非常高水平。对于新生儿科护士的压力评分为2.647分,对于普通儿科护士的压力评分为2.435分;其次,家长认为医疗费用高,家长文化素质,家长医学知识水平均对所有护士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

2.2.4 来源于儿科专业的压力

分析显示:对普通儿科护士来说儿科专业具有风险大,待遇低,工作负荷重的特点,是主要的压力来源,压力评分为2.750分;执业时间长短则对护士构成的压力较低。对新生儿科护士来说儿科专业的高要求专科技能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是专业压力的主要方面,分别评分为2.882分和2.765分;由于新生儿科病房环境要求高,所以工作环境压力对新生儿科护士产生的压力较低,评分为1.706分。

3 讨论

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个体要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并且这种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又不确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能使员工处于合理的应激状态,对员工的行为表现有积极作用。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和缓解,就会引起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和疾病[4]。

我们的调查结果也证实儿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接近压力较高水平,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类似[5]。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科护士的压力平均值高于普通儿科护士,从压力最高的三个因素分析,可能原因如下[6]:(1)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变化大,生命比较脆弱,病情变化快,因此对护士压力很大;(2)新生儿科护理对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比如新生儿输液、采血等难度远高于普通病人;(3)新生儿病房是无家长陪护,因此医疗护理工作繁重而且容易出现意外,因此给新生儿护士压力较大。

对于压力来源,普通儿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于儿科专业压力。儿科病人的护理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儿科病人不配合、血管细小导致输液操作难度远远大于其他科室。为了尽可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要求护士各种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因此,护士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要求。而新生儿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于病人,这和无家长陪护的护理方式密切相关,由于没有家长的干扰,新生儿科护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身上,所以压力主要来源于病人与新生儿科护士工作性质密切相关[3]。

对普通儿科护士而言,压力最大的三个因素是:风险大,待遇低和工作负荷重,这一点和绝大多数类似研究结论一致。但是我们调查发现新生儿科护士的三个主要压力因素是病情变化快、高要求专科技能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这和普通儿科护士压力因素差别较大,应该与新生儿科无家长陪护的护理模式、较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新生儿护士专业技术要求高有关[7]。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新生儿科护士平均压力水平高于普通儿科护士;(2)压力来源分析显示新生儿科护士压力主要来源于病人,普通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主要是儿科专业压力;(3)对于新生儿科护士压力最大的三个因素是病情变化快、高要求专科技能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而普通儿科护士压力最大的三个因素是风险大,待遇低,工作负荷重和家长要求高,期望值高,过度维权。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医院在今后的管理中应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降低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这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生存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娄小平,朱伟.不同特征护士工作压力源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5~7.

[2]刘旭丽.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l8):131~132.

[3]李金蕊,陈琳华,张风梅.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6):487~488.

[4]孙葵,尹文强,王振东,李艳丽.国内外医生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3):123~136.

[5]牟亚,晏玲,薛媛,何念海.儿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06,35(2l):1935~1936.

[6]卫自萍,刘晓清.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与对策[J].山西职工艺学院学报,2008,18(4):88~89.

为全科医生制度叫好 篇3

全科医生的称谓,对老百姓而言,似乎有些陌生。然而全科医生并不是新出现的一类医师,我国不少医学高校近年来都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已经有了2~3批。四、五年前,北京、上海等地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全科医生制度,据统计,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数量占医生总数的30%~60%。

前不久,笔者因为感冒发高烧,在家门口荷叶塘社区医疗服务部感受到全科医生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免去了上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烦恼。接诊的女医生首先向我介绍了她是一名湖南省人民医院派出的全科医生,她的语言修养和诊疗行为体现出应有的素质,病人立马获得良好的心理效应,接下来的留观治疗顺利而有效……

据了解,我国将全科医生的职责定位为“6位1体”,即为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免疫、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临床医疗于一体的医生。有关调查发现,大医院63%以上的病人都是常见病、慢性病,完全可以在社区解决。全科医生是离你最近的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有守门人在社区服务,能大大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儿科医生下派工作总结 篇4

自进我院儿科以来,勤学向上,刻苦钻研,通过努力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水平,完善自身专业素养。自2000年以来,2次赴外院进修儿科及新生儿专业,并在医院及科室的支持下,于2003年12月顺利开展新生儿专业,负责新生儿门诊及独立病区的诊疗和管理工作。2013年就职儿科主任,带领大家于当年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儿科门诊及住院部业务也获得了明显增长。下面就简单做一下业务、学习等方面的工作总结。

1.思想政治方面:注重学习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医院科室各种规章制度,恪守医德规范。不迟到早退,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关注时事,统一思想,以院为家,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永保高昂的工作热情。工作中注重提高自己及科室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及全局意识,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医疗质量及病人就医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不断学习和完善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保障病人的利益,也促进了儿科的平稳发展。

2.业务方面:首先,规范和加强内部各项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医疗安全,严把医疗质量关,规范诊疗,优化诊疗方案诊疗流程,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其次加强人才的培养,利用一切时间与机会,带领大家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儿科基本及急诊急救专业技能操作技术及流程,进行自学、科内及院内外学习培训,旨在巩固科室医务人员基础的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了解并掌握国内外专业领域知识的进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知识,提高诊疗专业技能,使病人真正获益。紧追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现实社会条件下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强调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了儿童理学及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以人为本,遇事换位思考,充分考虑与体谅患儿及家属心理需要,充分执行告义务,并深入浅出讲解,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以利于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近几年,我院儿科病人剧增,住院床位利用率达107%,年门诊量达47000人次,年出院人数达4300人次,我科医务人员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细心为患儿诊疗,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同时也实现了科室与医院的经济增长,为医院为我科的业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科建设上,已经初成规模,各医师儿科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已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下一步,我们将进行有关项目的科研工作。

3.科室生活:儿科工作量大,疾病突发,工作环境嘈杂,孩子又是一家人关注的焦点,家属对孩子生病的承受能力较差,来院诊疗过程中,容易对诸事累积不满而向最贴身照顾孩子的医护人员发泄怨愤等不良情绪。本着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医护人员遇此只会体谅患儿与家属,耐心解释。作为科主任,我格外重视我科医务人员心理活动。在如此一种紧张而焦虑的情况下,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与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平日,对大家进行接诊时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教育,遇事执行科室及医院应急处理预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各项文娱体育活动,锻炼大家的身体,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丰富大家文化生活,舒缓大家紧张的心弦,从而能以更饱满、充足的精力投入下一步的工作。

从事儿科临床已二十年,一路走来,颇有些感触。儿科工作事无巨细,孩子病情变化快,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细心、耐心、充满爱心,多听、多看、多想、多解释。遇事换位思考,对患儿家属抱以深刻的同情,真诚的帮助,只有这样,体检和病情观察中,才不会遗漏任何一个有意义的信息,才会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与判断,才能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中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最大程度的配合。对于自身来讲,要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业务能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保持清醒的头脑及先进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做为一名医师,尽职尽责,以治愈每一个病人,促进他们的恢复健康为己任;做为一名主任,要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对医院各会议精神,上传下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自身人格素养感染身边同事,团结一心,共同克难奋尽,把科室建设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科室建设上,要高瞻远瞩,对科室发展有一个长远和近期的规划,制定详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并坚定信心,一步步坚决执行。只有医务人员个人业务能力提高了,科室业务发展了,医院进步了,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不管做为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还是科室负责人、儿科主任,我一直以科室为家,以病人利益为重,以大局意识为指导,遵法守纪,坚持学习,加强管理,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对照兄弟科室、兄弟单位,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持之以恒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科室管理水平,将我科业务发展及学科建设进行得更好!

儿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优秀 篇5

一、个人基本情况

(一)学习方面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将学习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的综合素养,一方面,个人积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日常工作之余,本人能够主动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帮助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意识,为推动本职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我还积极加强自我的专业技术学习,进入妇幼保健院工作以来,我能够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妇幼保健事业的各项政策法规,同时,能够主动钻研各项业务领域知识,如: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儿童保健等,通过钻研业务学习,自己的专业业务技能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提高。

(二)工作业绩方面

参加工作,我主要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在工作中,本人能够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认真做好各项本职业务工作。作为一名医生,我深深的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对外接诊过程中,我能够认真的对待每位前来看病的儿童,认真聆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根除病灶,将病人当亲人;由于我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在积极帮助小朋友解除各种病痛之时,我也能够耐心细致的做好与小孩家属之间的沟通,耐心细致的解答家属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医疗保健观,能够掌握各种基本的儿童医疗保健的技能。截止目前,在接诊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病人满意度良好,未发生一起投诉事件。

二是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本人能够主动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利用各种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业务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和技能;在工作中,我还能够不断总结当前小儿常见的各种消化、呼吸疾病,注意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临床医疗能力。

三是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参加工作以来,个人能够主动积极的参加我院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是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在工作中,本人严格贯彻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与同事之间相处和谐融洽,并能够努力学习前辈和各类先进的高尚医德医品,通过学习他山之玉,不断的提高自己。

(三)廉洁自律方面

在工作中,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医生在面对病人家属的“好意”时,必须要坚守职业道德,守住底线,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义务,因此,在实践中,一方面,参加工作以来,本人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纪律方针,自觉遵守各项廉洁自律准则,高标准,严要求,牢固筑起反腐的堤坝,在思想意识上坚守底线,廉洁自律,不越红线;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对于病人家属的每一次“好意”,我都坚守原则,不拿病人家属的一分一厘,清清白白行医,干干净净做人,严格要求自我,无任何违纪现象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虽然在本职岗位上,个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医院的要求,与领导的要求,与先进标杆,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仍需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理论素养,大局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还需要加强。尤其是要学习国内在神经外科方面的先进成果,前沿理论等方,不断的加强自我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创新力度不够。在工作实践中,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工作的创新能力尚需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面对未来,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加强以下几方面努力的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进一步认真系统强化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儿童消化、呼吸、保健等专业知识,让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二是进一步加强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工作实践中,勇于打破传统思维,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本职工作的开展。

三是做好各项本职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强化职业操守,坚守道德底线,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服务广大儿童,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早日康复。

医生工作制度 篇6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培训、宣传、讲座工作。

二、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检查工作。

三、书写病历。

按要求认真书写门诊登记本(病历)。一律写上主诉,其他部分可简写或以斜杠划掉,并签上全名备查。

四、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诊断及治疗上的困难及时间向科主任汇报或提请会诊。

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护理及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一旦病员发生医疗事故或其它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六、认真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七、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及治疗工作的意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八、医师有帮助指导助理医师完成治疗的责任。

一、不得接受病人红包、贵重礼物,违者行政处罚。

二、医生之间互相合作,如有不负责任诋毁对方的行为出现,并由此造成病人不满的,予以行政处罚并报上级。

三、处方、注射单、治疗单应书写清楚、无差错。

需要更改的应签上全名,否则,收费、药房有权退回。

六、上班期间,严禁脱岗、睡觉、褒电话粥。

确有要事,离开诊室要向护士交代去向,并在短时间内返回。

七、文明行医,礼貌待人,不得与病人顶撞、谩骂、吵架。

END

上海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探索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

1 基本情况

1.1 基本概念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为每一个寻找医疗保健的人提供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必要时也安排其他卫生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有关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是:提供高质量、综合性、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能够为病人制订保健方案, 选择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措施;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告, 开展健康教育;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管理健康资源, 利用卫生资料, 在卫生系统内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 满足病人和社区的要求。

这种能够从事多种医疗服务的医生, 被英国《柳叶刀》杂志称之为通科医生 (General Practitioner G P) 。美国与加拿大为强调其不仅对患者本人, 而且要对患者家庭负责, 随更名为“家庭医生”。在中国香港地区则被称为“全科医生”。因此, 通科医生、家庭医生和全科医生的概念是相同的。

家庭医生制是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 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 为家庭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

国外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虽然卫生政策环境、运行机制体制各有不同, 但在内涵上具有很多共性的特点:在服务对象方面, 普遍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由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 每名家庭医生负责的签约居民数为1000-2500人不等;在诊疗制度方面, 实行社区首诊制和先通科后专科的转诊机制, 病人要接受其他医疗服务多数须由家庭医生介绍/转诊, 既保证了病人享有适宜的医疗服务, 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在服务内容方面, 家庭医生以基本诊疗为主, 覆盖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的各方面多以团队形式联合协同服务;对家庭医生的培养和资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实行按人头预付, 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制/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国外家庭医生的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从而保障高素质人员加入家庭医生的队伍。

1.2 全科医生在我国的发展

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全科医学的概念引入中国大陆。1993年11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 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1997年起“加快发展全科医学, 培养全科医生”的系列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 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严峻的中国老年人口的保健和医护照顾问题。六部委联合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明确“到2020年,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1.3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改革

按照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新城建设推进及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社区医疗体系构建面临着新的挑战。家庭医生, 无疑是当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家庭医生制度可以试图解决医改中的几大难题:一是无序就医, 分级诊疗简单而言就是“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合理利用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只有让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权责明确, 才能引导病人进行合理分流。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 家庭医生制度的健全, 将有助于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 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二是“看病难”, 看病排长队, 医患矛盾突出。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 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在家庭医生制度设计中, 被服务的家庭成员需要和家庭医生通过签约确定服务关系。生小病找家庭医生, 生大病由家庭医生推荐专科医院和医生, 同时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把关。平时由家庭医生对签约家庭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和管理, 从而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三是“看病贵”, 医疗资源浪费, 医保费用居高不下。签约的家庭医生给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 重点是想办法让居民少生病。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 节约了医疗资源。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护人”的职责, 早在2003年, 上海市就在静安区、长宁区、黄浦区、闸北区、浦东新区等5区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服务模式转换的试点, 明确要求“探索以‘全科团队’形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2004年扩大到19个区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10月起, 长宁、徐汇、静安、浦东、闵行、青浦、金山、宝山、闸北、杨浦10个试点区总计有占全市三分之一的7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包括1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85个村卫生室参加家庭医生制试点。2013年起, 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改革。

2 浦东家庭医生的实践

2.1 主要做法

根据“先试点, 后推广”思路, 2010年10月起在塘桥、潍坊、金杨、高桥、康桥、大团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 通过以门诊签约、预约服务、双向转诊等为主要服务手段的全科医生责任制模式的开展, 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从而达到服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 吸引居民首诊在社区, 构建合理有序的梯度诊疗秩序, 最终通过提高服务效益与效率, 降低医疗成本及改革成本, 节省医疗费用,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2年4月起, 扩大至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工作特色

2.2.1 品牌化

各社区结合各自特点, 形成家庭医生的特色品牌。

预约门诊。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研发“自助预约门诊系统”, 既方便病人就医, 又有利于医生绑定签约对象, 同时使得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完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1+NX+Y”模式 (1为核心健康档案;NX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肿瘤防治等可扩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Y为门诊和病房“医生工作站”的诊疗记录等信息) , 将慢性病社区预防和临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全科医生一人一机一号, 并设立夜间签约咨询服务中心等。

深入农村 (社区)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靠镇政府与村委会动员、春节期间对所有签约对象拜年、每月出工作简报。同时根据农村地区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差、近一半家庭无电话等特点, 依托村委宣传发动;全科医生每周一次深入村卫生室, 主动上门为签约对象提供体检、咨询等服务。

4周处方。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慢性病社区预防控制路径为主要切入点, 借助信息化手段, 开发“电子签约系统”“塘桥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路径信息系统”“处方进阶系统”, 务求费用合理、服务可及、质量提高, 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月长期医嘱。

护士介入。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对高年资护士培训力度, 弥补全科医师不足, 实现社区护士角色转换, 突出其“医生助手”新定位。为签约家庭建立《健康评估报告》, 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健康教育方案与干预措施。

专家门诊。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团队负责人增补为中层干部、专家门诊。做实做强双向转诊工作, 与周浦医院共同制订《康桥-周浦患者双向转诊管理实施方案》;主动前往人口聚集场所进行健康教育与宣传等。

主动回访。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一个月内与医院无联系的签约对象进行电话回访。采用无线上网签约、专职护士补充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结合中医“治未病”服务, 在签约慢性病人中推广“降压八段锦、导引八法、冬病夏治”等活动。

2.2.2 信息化

2013年, 浦东新区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完成家庭医生无线移动应用系统的开发运行, 并实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统一运维。

该无线移动应用系统是基于3G网络、平板 (PAD) 智能终端以及家庭医生工作包 (配备便携式、带蓝牙功能的血压、血糖等检测仪) 开发的家庭医生应用软件, 包括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与更新、慢性病访视、家庭病床管理以及电子处方等模块。借助系统, 家庭医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及居民家里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卫生统计分析查询系统包含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门急诊收入、住院收入等33个动态指标, 以及床位数、职工人数、论文数、医保申报数等30个静态指标。该系统通过构建数据仓库, 实时收集全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 实现对卫生服务状况实时监控, 为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为区域内社区卫生业务的综合查询、统计与实时业务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2.3 成效分析

2.3.1 总体成效

截至2014年3月底, 签约人数202万人, 签约家庭102万户, 签约率达39.9%,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424万份, 其中规范化档案207万份, 预约门诊62.6万人次, 健康诊断106.6万人次, 健康教育103.8万人次, 上门服务66.2万人次, 电话咨询104.4万人次。经全科医生转往上级医院27.5万人次, 上级医院经全科医生转往社区中心1.4万人次。

2.3.2 居民满意度

调查签约人群, 对家庭医生所提供各项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对已经普遍覆盖的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指导与健康干预方面, 超过80%的患者对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 不满意的仅占1%左右 (见图1、图2)

对覆盖80%左右签约人群的预约就诊、电话 (网络) 健康问题咨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约有70%的患者表示很满意或基本满意, 不满意的仅占1%左右 (见图3-图5) 。

在接受过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 上转至上级医疗机构、下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的签约对象中, 有30%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 (见表) 。

2.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进一步提高签约服务率困难;全科医生数量不足, 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等配套措施亟需完善, 家庭医生积极性未充分调动;社区居民依从性有待提高等。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改革, 未来需要重点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卫生投入与绩效考核以及卫生资源调整分布的配套政策上做进一步的改革探索。继续加大全科医生培训力度, 尤其需要制订引进和培训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倾斜政策;进一步落实双向转诊通道, 指定专人、部门负责, 细化到具体接收医生;继续争取街道和村居委会的支持, 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媒体的沟通联系。

参考文献

[1]李长明.关于当前医疗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建设的三点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1) :1-2.

[2]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上海医药, 2012, 12 (33) :12-15.

“医生工作室”一种有益尝试 篇8

医者,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是民生大事,近几年的医疗改革每走一小步,都会牵动民众的心。医生多点执业逐渐松绑,医生工作室对医疗环境的意义何在?对百姓有何影响?

其实,医生再创业也会量力而行。医生工作属于轮班制,并不会让两份工作产生冲突。医生工作室是一个团队,并不只一个医生,正如林峰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轮值下来,林峰医生只需要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即可。因此,关于医生创业会只顾赚钱忽视正常工作的担心实属杞人忧天,而这种忧虑正来源于对医生工作室的不了解。

医生创业看似分心,实则仍是坚守一颗医者仁心,对医疗环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医生工作室分流了患者,减轻了门诊的压力。目前的医生工作室是以咨询为主,不会涉及太多治疗,它可以帮助患者诊断病情,给慢性病患者提供保健建议。其次,由于不涉及太多治疗,能让医生专注于病情,给患者提出最好的建议。现在进医院少不了各项检查,对于长期慢性病患者来说,医生在上班时间内过于忙碌,没有时间详细解说,而诊所医生大多为全科,在专科治疗上、学历资质上都和大医院的名医们无法相提并论。

名医兼职开工作室对患者来说是给出了多一种选择,弥补了诊所和医院两者之间的缺失,实现了良好过渡。医生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给其第一执业单位带来了客源,医生也得到了更自由、更有尊严的价值体现,实现了双赢局面。对此,医院应在医生日常工作得到保证的同时,理解医生再创业,给医疗另一条路可走。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医术仁心,只要两者得到保证,那就是一名好医生。医院有其公益意义,但医生的劳动价值却并非必须是公益性的,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劳动和获取价值的方式。世界那么大,医疗要发展,医生和病人都需要更自主、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选择道路。医生多点执业在国外早有先例,希望在我国也走出自己的路。同时,在工作室的发展咨询中应秉持原则,如需进一步诊疗应给出专业意见,避免出现为提成而推荐医生、医院、乱检查等乱象,否则工作室就丧失了其亲民意义。

儿科医师工作制度 篇9

一、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开展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医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遵守卫生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医德考核评价制度及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系统。

三、加强科室门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针对儿童疾病常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缺乏自诉病情的能力,检查不合作等特点,坚持诊断耐心、细致,治疗及时、恰当、有效的原则。健全完善儿科各项规章制度。

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儿童保健,作好儿童卫生宣传教育。

五、儿童的健康情况,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应注意与社会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协作。

六、抓好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正确处理差错事故,认真吸取教训。

儿科健康教育制度

在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增加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将对病人的心理与健康知识宣教融汇在每项护理服务中。把重点放在入院宣教、特殊用药检查前后宣教以及病情变化时和出院前的指导,对一般病人进行普通健康知识宣教,有效发挥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的教育,以提高病人、家属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制定本制度:

一、健康教育在评估病人及家属实际需求进行,由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共同确定完成。

1.使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2.出院随访信息。

二、建立健康教育手册,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三、责任护士应评估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病人、家属现有文化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需求。

2.病人住院日长短和病人能力进行教育。

3.病人、家属与医务人员的目标是否一致。

4.健康教育的障碍,主要包括:

(1)宗教信仰;

(2)文化程度/语言;

(3)阅读、视、听、讲方面的障碍;

(4)心理成熟程度;

(5)其它影响健康教育的生理障碍、生理并发症;

(6)经济状态;

(7)影响健康教育的消极情绪。

四、病人住院、出院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列各项:

1.住院须知;

2.病人权利与义务;

3.关于病人特定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培训;

4.各种治疗方案的结果和不遵从治疗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5.疼痛管理;

6.有效地使用药物包括潜在药物副反应;

7.安全有效地使用医疗设备;

8.药物、食物潜在的相互作用的预防;

9.营养和康复指导。

五、病人健康教育的书写记录:

健康教育评估单;

附件: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流程

一、入院病人指导:内容包括向病人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入院须知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等。

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

病人接受检查与治疗的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调整心理压力的方法、治疗饮食的目的及种类、饮食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目的与方法、特殊治疗的目的及准备与配合、各类导管的目的与注意点、专科指导等。

三、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指导的内容为心理与康复的关系、饮食及注意事项、继续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自我检测及自我措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出院后复诊的意义及要求等。

四、出院定期随访:

儿科医生工作制度 篇10

一、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

二、专人管理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制定合理的进修实习计划。

三、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加日常工作,学习各种临床检查技能。

四、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书写影像诊断报告。

五、定期给进修、实习医生上课,提高进修和实习医生理论和实践水平。

六、建立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早上读片制度,锻炼进修和实习医生的读片能力。

儿科医生工作制度 篇11

【关键词】儿科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7-01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护理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科室,更需要護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作为儿科医室的护理人员也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外界压力,如何能够为儿童患者提供最贴心的照顾和服务,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是当前众多儿童医院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重庆当前几所医院尤其是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情况,提出当前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一方面,由于医院对护士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护士大多时候仅仅是按照医嘱,很少主动的去贴近儿童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心理、病情变化,只是被动的完成工作,没有主动服务意识,这是造成护理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较小,大多没有独自行为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有时不能清楚表达疼痛变化,家长有时也不能24小时陪同,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护理人员的主动照顾和关心。而现实情况是护士们通常没有去履行这一职责。

2.2缺乏竞争机制,护士之间竞争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护理工作管理模式落后,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职称的护士所做的工作基本相同,没有因人而异,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护理工作人员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缺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护士之间竞争意识不强。

2.3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当前护理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护理人员对一些护理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将这些信息量化,能够反映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护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量化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并供广大护理人员学习和借鉴,避免以后的护理工作出现相同的问题。而现实是护士及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注重对护理信息的收集和总结,使得信息化管理方式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以上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以下对策,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1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21世纪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在于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医院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引进国内外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跟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情操,加强监督管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为儿童患者服务。

3.2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信息化管理模式带动护理工作的质量,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医院需要加强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信息的意识,学习统计学的知识、计算机处理的技术,掌握将护理信息量化处理的能力。同时,建立信息库,根据护理信息反馈得到的问题,不断的总结和更新经验,方便护理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提高管理的效率。

3.3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潜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护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体系,用考核标准体系来衡量护士工作水平,并采取激励措施。考核标准体系需要实现让儿童患者或家属对护士进行评价,护士本人、护士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量化考核方法,并由此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合理的进行公开表扬和批评,使每个护士的工作成绩与经济挂钩。使护士有不甘落后的思想,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4、 结束语

儿科医生工作制度 篇12

医生工作负荷是合理组织医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2],是经济核算、控制成本的重要参考[3],是制定医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标准。医生标准工作负荷也是卫生事业规划中卫生人力需求测算所必需的重要指标[4],该指标在当前的各类统计资料中尚未有统计(《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仅有将门诊和住院服务统算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指标)。另外,门诊医生工作负荷与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密切相关,对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的研究也是侧面了解“看病难”问题。

以往的医生工作负荷相关研究有两类:一是与放射科医技人员健康相关的实验研究[5],二是与医生工作满意度相关的调查研究[6]。基于门诊患者数据库的研究目前为空白领域,本研究在定量研究门诊医师工作负荷问题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研究在分析门诊患者数据库和门诊医生意向调查的基础上,首先探讨门诊医生的标准工作负荷,然后研究门诊医生超负荷工作现状,最后通过研究特定时间段、特定科室的门诊医生工作负荷情况,来了解“看病难”问题的实质。

1.2 资料来源与分析

研究选取上海市某区作为样本区,该区为上海市城乡结合部,考虑到上海市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故未纳入该区的三级医院,仅选取了3家一级和2家二级医院作为研究对象,以尽量体现样本的代表性。

数据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从该区卫生局信息科获取5家医院2008年全年门诊患者数据库,导出字段包含:门诊卡号、流水号、年龄、挂号日期、挂号时间、医生工号、病人最终付费时间等;二是在5家医院开展的门诊医生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医生工号、工作负荷意向、每患者诊疗服务时间等。

问卷采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门诊患者数据采用SAS 9.1.3软件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

数据预处理说明:(1)去除夜门诊。研究中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特指白天门诊,故选取就诊时间段在7∶30~16∶30(该区一级医院的白天门诊时间)间的门诊记录;(2)以半天为最小单位时间。考虑医院中存在部分门诊医生兼管住院床位而仅出诊半天的现象,故以半天为最小单位时间计算门诊医生平均工作负荷。

2结果与分析

2.1 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

门诊医生一天到底应该承担多少的诊疗人次数才算合理?若要严格界定这个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数、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发病率、卫生人员数量等指标,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居民收入、医疗保障等诸多因素,测算相当复杂。本研究采取一个捷径:取当前门诊医生工作负荷实际值与其意向值的折中值(平均值)。

2.1.1 门诊医生工作负荷实际值。

由样本区门诊患者数据库来统计当前门诊医生工作负荷实际值。现实中由于季节变化、节日安排,尤其是医保结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一年中门诊病人流量分布差别较大,因此,按月份统计5家医院每个门诊医生每半天平均承担的诊疗人次数。

从5家医院的总体情况来看,各月份每个门诊医生每半天承担的诊疗人次数介于7~10人次之间;其中,2月份最高,原因有二:一是2月份为春节放假;二是临近3月份的医保结算月。从一级、二级医院分别来看,一级医院门诊医生每半天承担的诊疗人次数介于9~12人次之间,二级医院为6~10人次之间;前者高于后者,原因可能是:一级医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简易省时,如慢性病病人每周一次的门诊取药;二级医院承担部分疑难杂症,相对复杂耗时。

2.1.2 门诊医生工作负荷意向值。

统计门诊医生对“您觉得一天看多少位病人是比较合适的(严格按照诊疗规范,经常接触的门诊病人病情,而且在精力允许正常范围之内)”问题的回答:一级医院门诊医生每天承担诊疗人次数的意向平均值为29.8,二级医院为27.7;换算到半天的意向值介于14~15人次之间。

综上,计算门诊医生工作负荷实际值[7]与意向值[14,15]的折中值为[10.5,12.5],换算到门诊医生每天承担诊疗人次数即为[21,25],研究认为该值即为当前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

2.2 门诊医生超负荷工作情况

研究将门诊医生超负荷工作日比例作为反映门诊医生超负荷工作的指标。对于超负荷工作的界定如下:如果特定医生在特定半天中接诊的病人数量大于他所认为能够承担的最大接诊病人数量,则认为该医生在这个半天中的工作量超负荷。其中,特定医生在特定半天中接诊的病人数量信息来自于门诊患者数据库,某医生认为其能够承担的最大接诊病人数量来自于门诊医生在问卷调查中对“您觉得一天最多能看多少个门诊病人(病人就诊‘扎堆’,门诊任务繁重时)”问题回答的统计,两个数据库通过“医生工号”字段联接。

该指标计算过程是:将2008年365天分为730个半天,统计所有医生在各自730个半天中超负荷工作的半天数,计算总和作为分子;将所有医生在730个半天中的从事门诊工作的半天数总和作为分母;该比例即为门诊医生超负荷工作日比例。

统计结果显示,5家医院门诊医生总体上每年有24.03%的工作日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其中,一级医院相对更高(28.44%),二级医院相对较低(22.02%)。

2.3 门诊医生工作负荷与“看病难”问题

“看病难”内涵较多,有因费用高而看病难的,有看专家门诊难的,有因住院排队而看病难的等等;本研究从门诊医生工作负荷角度,聚焦于人民群众“看门诊难”的问题进行探讨。

门诊医生工作负荷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人民群众到门诊排队时间的延长,从而出现看病难问题。从上文数据来看,门诊医生平均工作负荷并不高,大多数月份门诊医生实际工作负荷低于标准工作负荷,更低于其意向最大负荷。之所以医生在问卷调查中会反映工作负荷高,病人会抱怨看病难,一个关键的原因是病人就诊时间的分布不均匀,存在着聚集性。

首先,这种聚集性表现在月份上的聚集。分析显示,2月份门诊医生工作负荷最高达到了每半天平均接诊10人的水平,约为其他月份的1.31倍。

其次,这种聚集性表现在一周中周一集中就诊。分析2月份中门诊医生工作负荷最大周的数据发现,周一门诊病人数显著较多:二级医院周一门诊医生半天平均接诊病人17.6人,比最低的周五高出49%。一级医院周一门诊医生半天平均接诊病人14.4人,比最低的周三高出212%。

再次,这种聚集性表现在一天中门诊病人对特定时间段的偏好。5家医院各自情况均类似: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1点到2点病人流量最大。

另外,这种聚集性还表现在对特定医生和特定专业科室医生的聚集。例如:一家二级医院最忙的一天中,部分科室的医生半小时接诊病人数量最高的达到了12人;一家一级医院最忙的一天中,部分科室的医生半小时接诊病人数量最高的达到了24人。但上述医院中,部分医生特别忙的同时,也有部分医生半小时接诊病人数量只有1或2人。

综上,病人门诊就诊中表现出来的对特定时段、特定医生的“扎堆儿”现象,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对医院管理活动提出了挑战,例如:如何更科学地安排医生出诊与轮休,如何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等。

3讨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门诊患者数据库和开展问卷意向调查的方法,定量研究了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的问题。界定了当前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应该为21~25人次/d,并得出了门诊医生每年约有1/4的工作日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的结论;最后从病人门诊就诊中存在聚集性的角度,分析了“看病难”问题。

本研究为国内首次定量研究医生工作负荷的尝试,对于样本选用、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等仍需进一步思考与完善。例如:关于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研究提出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我国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卫生人才总量不足问题缓解的同时,也将降低门诊医生的工作负荷;另外,我国各地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该标准不一定适用。研究更多地是希望提供一种核算方法,同时尽量考虑了样本的可代表性以期可以直接被采用。

研究下一步将探讨医生工作负荷指标在医院管理活动、卫生事业规划、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政策[7]等方面的应用。

摘要:目的:界定当前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明确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现状,了解“看病难”的实质性问题。方法:分析门诊患者数据库,门诊医生问卷调查。结果:(1)当前门诊医生标准工作负荷应为21~25人次/d;(2)门诊医生每年大约有25%的工作日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3)“看病难”问题实质上与百姓看门诊“扎堆儿”现象有关。结论:医院管理活动中应根据病人流量科学安排门诊医生上岗与轮休,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生、病人综合满意度,缓解“看病难”问题。

关键词:门诊医生,工作负荷,看病难

参考文献

[1]吴新淮,吕芳,李珍红,等.放射科工作流程重组期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的实验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0,31(9):60-62.

[2]吴秀云,朱亚南,孙宏伟,等.医生工作负荷、工作满意度及人力配置认知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3-24.

[3]胡德奎.工作负荷指数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1,989,9(12):38-42.

[4]饶克勤,陈育德.我国及不同类型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标准测算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1,997,16(11):18-21.

[5]M.Bhargavan,A.H.Kaye,H.P.Forman,et al.Workload of ra-diologists in United States in 2006-2007 and trends since 1991-1992[J].Int J Med Radiol,2009,32(5):498.

[6]吴秀云,李伟,李秀艳.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工作负荷与压力自我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B):17-22.

上一篇: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下一篇:雄安新区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