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术馆(精选8篇)
对于语数老师的高效课堂无非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等等,那么作为综合学科,如何再现美术课堂的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一、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手形的联想》的一课,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投影下随意地摆出各种各样的手形,此时的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块摆出各种造型,并说出自己的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将简单的手形概括地与实物联系起来,摹仿的难度由浅入深,孩子们从直觉用手摹仿剪刀这一简单的动作,到有意识地思考、摹仿更复杂的不太熟悉的实物,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路径与发展过程。学生很感兴趣,思维在抽象的手形与具体的实物之间游刃有余。相互观摩、表演,快乐无比,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体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如在“让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飞机的造型及制作图,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找出每架飞机的制作方法,用什么材料制作?学生相互探究,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漂亮的飞机?发掘创造的灵感。
三、提供“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联想中体验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方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如低年级的色彩教学,过去只注重学生所画的画色彩是否均匀,学生画久了,就没有兴趣。这学期我尝试根据油画棒的特点,教学生如何巧用油画棒画出调和、渐变、有立体感、有层次感的画面,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尝试,不断丰富对色彩的感受,用彩笔绘出一幅幅富有童真、充满幻想的色彩画。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
总之,美术课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美术教育改革还任重道远,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会为之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代替。
打造美术高效课堂小议
教师在每一节课前都会精心准备,预设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但真实的课堂上有许多的形势是我们不能够预设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即要做到课堂的生动精彩,又不离课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1、课堂注重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但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绝不能放任自流,老师必须具备娴熟的课堂掌控能力,教无定法但课堂掌控必须有法。这个“法“应该看你有没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习惯、方法、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这个“法”最终是否使你的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2、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以学生展示为主。但不能完全忽视教师的演示,如教师板书演示、绘画示范等等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演示能力。每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有演戏的能力,他得学,首先和父母学,再和老师学。只有老师的示范,才有学生的模仿,然后才有学生的创新。所有的艺术家都从模仿开始,所有的科学家都从学习他人成果入手。我们说老师应该是导演但也应该会演戏,只不过演戏不是老师的主要角色,课堂的主角应该永远是学生!
3、课堂要关注全体学生,但课堂不进行分层教学就很难关注全体学生。现在课堂分层教学似乎很难做到,但如果我们真正从生本课堂理念出发,进行学习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学生课堂分层学习的目标不是不可以达到的。关键是我们的课堂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替所有的学生着想!关键是我们在教学环节中有没有指导学生分层学习的意识和具体措施方法!
美术课堂高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要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结构,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有效的基础上追求高效。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科学、实际、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贴切,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来源于教学过程。一节优质美术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都应认真把握每个教学环节。
一、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
高效教学提倡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因材择学。教师要运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如设置学生目标,选择作业任务,合作学习,自我针对性指导,自我评价等方法,积极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纯粹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天生的求知欲,从中获得非凡的效果。
美术学科教学的进行,需要教师针对学科特点,设计各种强化学生学习的策略并妥善的运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唯有针对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各种强化学习成效的策略,并融入教学中,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同样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反应也不同。对于教师和学生,新的方法可能会给他们新的感受和刺激。若教师每天都按自己的常规程序进行教学,使用的教学策略也相同,或者教师可能进行一系列的示范和动手活动,但教师却很少讲解,很少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问,教师提供的策略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学生不可能从这样的教育经历中有很高收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保持常规新奇之间确实可以使得课堂更具活力,更具动力。
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上的差异问题,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计划
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师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未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教师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准备适合学生个体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预先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基础。帮助学生达到和超越期望,且一定要与教学计划紧密联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透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既要了解整体的美术课程目标,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既要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良好的绘画氛围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健康的发展。
深入了解每一块学习领域,对教材的意图要认真领悟。如《中国画》一课的及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国画的主要特点,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同时在创作时又不受表现方法。技法的限制,大胆地将自己对鱼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能有助于进行教学计划的落实,在深入研究学生状况及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意义。
2、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的编写很有必要,在不拘泥于形式的情况下,有助于教师了解整个教学流程,事先拟定有效教学策略,决定教学相关因素。
教师应该将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做通盘式的了解,作为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参考,以及拟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教师唯有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全盘的了解,才能在教学历程中熟练驾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的主线应做到清晰分明、简洁,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艺术。这些来源于平日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教学环节简化,不必设那么多的学习环节及学习障碍让学生去钻。教学方法简便,意味着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3、高效教学需要专业型的教师
美术课堂从四个学习领域展开教学实践内容:“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造型”旨在培养学生获得美术创作体验,认识、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法则,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设计”强调要联系生活实际需要。培养学生预想、策划、创意、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欣赏”培养学生审美及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综合”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统一的认识,也是基础教育共同探索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化整合的认识和要求。
这几部分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广阔的专业知识领域,加强自身业务修养,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前准备
1、美术学科教具的准备
美术教具的设计与运用,是美术教师教学历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美术教学是在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标准之上,教师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体验课程学习的乐趣,从而得到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教师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具,应作如上专业性的分类:绘画类、设计类、欣赏类等等。方便课上给学生演示,由于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教具的准备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2、搜集教学相关资料
首先了解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有充分的认识,知道如何在广泛的课程背景中运用材料、指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学习材料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目标联系起来。教师在施教前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教学用的参考资料,作为补充教学之用。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审美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同时,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作通盘的了解。
根据每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师平日应有计划地搜集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辅助。唯有充实和有计划地搜集教学参考资料,才能减少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遗漏,在美术课堂上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意味着教师对作为独立学生的个体的理解与重视。教师对教书越是积极和富有激情,他的学生对学习也可能越充满热情。
1、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要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投入状态和学习成绩达到更高水平。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发挥他们的潜能。课堂上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努力营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
2、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成功体验
教师必须积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高效参与,对学生的成功承担起教师的一份责任。美术课上,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作品无论完成与否都必须按时交,教师应根据学生完成作品情况,积极反思教学过程。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作业布置都要分层,使有不同层次美术基础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四、课堂节奏要把握得当
1、教学时间的高效运用
时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再生的资源。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教学目标的内涵有机的与教学时间相结合。教学时间的有效运用,可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间规则与运用方面,应该多用心思,教学时间的掌握,影响教师的教学品质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时间把握不好无法使教学活动进行顺畅;教师应不断从教学活动中,了解时间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将时间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品质。
美术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的课程较多,美术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课堂上讲练的时间,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恰当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始终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的同时,在课堂上能得到能力的发挥以及教师的及时点拨,受益于课堂。如造型·表现课《用彩墨画鱼》,教师要控制好3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1、讲解鱼的结构,2、鱼的生存环境,3、彩墨画鱼的用笔用墨表现方法等。知识讲明白之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在接受教师的讲解之后,能用色彩绘制出鱼的结构特征及环境,且要笔墨酣畅,表现大胆,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时间,讲练得当,学生受益匪浅,追求一节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2、掌握教学的进度,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预定的课程内容。教师应通过各种策略,针对教学进度作有效的监控,如期完成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先了解教材的难易程度,预先评估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产生的困难,并据此拟定解决学习困难的有效策略,可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的产生,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往往因各种内在外在因素而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历程中应该随时掌握教学进度,避免进度落后而影响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是教师教学历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对课堂教学速度和学生学习节奏有一种感觉,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介入可以预防教学问题的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应随时掌握教学进度,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操作层面上,可以用多种方法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机动,在紧紧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及创作表现手段,创作出具有个性张扬的艺术作品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简洁易懂,使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按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秩序的进行,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
3、课堂作业要巧妙安排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作业布置。根据地域不同、学生的区别,选择适当的画材、画具,此环节设计得合理巧妙,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发现诸多知识点,且培养了策划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带头儿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演练、接近学生、反复指导等不同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感知活动,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构思巧妙、展开创作。
如:美术欣赏·评述课《材质的美》,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在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各种材质组成的,讲解不同的材质可以反应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科技水平,进而引发学生以欣赏材质的眼光,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观察不同材质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感受、体验材质的美感。例如:建筑的雄浑、金银器的精致华贵、布料的设计及使用价值等等,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中材质的巧妙运用,体会其意蕴,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用身边不同的材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合理的作业布置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说、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给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总之,实施高效教学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这里需要教师的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懈追求,课堂上促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敬、智慧得以显露的同时,才能形成真正的活跃和谐高效的课堂。美术课堂有独特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教师要充分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探索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追求高效和谐美术课堂的几点策略(已发待批)
内容摘要:如何创设自主高效、宽松和谐的美术课堂,如何保证我们的美术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挖掘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梳理好我们的课堂,至关重要。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活的,是有生机的,是师生间思维乃至心灵的碰撞。课堂中的闪光点就会不时地涌现,即使没有高潮,课堂还是灵动的,因为,我们的孩子都充满了热情,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唤醒。
关键词:预设、梳理、问题意识、参与、互动、唤醒、双向思维、学习状态
如何使每个学生都有各自发展的空间、使教学模式趋入高效而具有时代性,这是现代各国教学理论界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作为专业课老师,经常会担心自己的学生会在你的班上调皮捣蛋,不守纪律,或者学习用具不带的情况。如果心理有了顾虑,谈何自主高效的课堂,宽松和谐的课堂?如何保证我们的美术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挖掘孩子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以自己平时的点滴实践,提出如下策略:
一、在预设中体现多元思考
一堂高效、有序的课,应该是活而不闹,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细心、耐心。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
在每次上课前,除了要小干部检查工具材料的配备外,我往往会让学生做好相应的课前
预习工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加学习的热情。如在上《小扇子》一课,布置学生收集家里的扇子、整理扇子的种类和名称,了解扇子的功能。在课前自学课本中扇子的制作方法,也可自己动手做一做,上课时,让学生罗列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课上交流,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老师的建议。再让学生把带来的扇子展示出来,分析它们的外形和组成部分,颜色的搭配、材质等,最后老师再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法指导和示范。通过从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比老师提供现成的资料,学生收益更大,学生自然学得主动。
课前,可以问问学生“你喜欢这一课吗?你了解这一内容吗?”让学生事先动手画一画,了解大致的情况。如画汽车这一课,老师让学生把自己会画的汽车先在纸上画一画,学生基本已经能画出几种汽车的外形特点,把公交车是长方形,小轿车画成梯形和长方形,卡车是正方形加长方形。有的画了车窗和轮子,但没有车门和车灯,有的把两个车轮画在了一起,也有的同学知道汽车的功能,但不会表现。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就有了课堂的准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二、在课堂中体现多维对话
老师的引导,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多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看法,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途径。所提的问题要尽量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让大多数学生接受,使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如所教课题《发现身边的痕迹》,老师以摸一摸,根据你摸到的物品的外形、质感、表面的肌理来判断某一事物。此时,每个学生都想上来体验这一游戏,在这样的课堂气氛调动下,老师宣布,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比赛,到校园中去拓印,看谁的发现多,如何拓印效果好?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中,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是互动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玩中学,学中玩,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从新授到作业的辅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身份是平等的,环节是紧凑的。在作业设计上,老师同样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学习中通常运用比较法、尝试法、观察法来鼓励学生亲自大胆地实践,画坏了没关系,只要敢想、敢做。经常可以问孩子“想想看,还可以怎么画?还有什么新的建议?新的想法?添些什么?”在课上,有孩子经常会提出:“老师,我可以这样画吗?老师我画错了怎么办?”这时,老师要及时引导,告诉孩子画不好,画坏了都没有关系,更何况画画是没有对错的,好坏也是相对的。我们在创作时,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更不用担心自己画不好。即使一次不行,可以多练习几遍,老师有时也不是一下子画好的,关键是要坚持,要多观察,多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有问题要立刻向别人请教,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经过老师地不断鼓励,学生在创作时就会放开手脚,天马行空,充满自信,并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活的,是有生机的,是师生间思维乃至心灵的碰撞。课堂中的闪光点就会不时地涌现,即使没有高潮,课堂还是灵动的,因为,我们的孩子都充满了热情,只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唤醒。
当然,学生所呈现的作业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因为,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个性的体现,都是心智地成长,都是情感的喧泄。在孩子眼中,属于自己的作品都是最好的,不管他们有多么简单,哪怕是一个点、一条线、一个色块。我们怎么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呢?我们要说的只是:“很好,如果观察得更细些,用色更大胆些,那就更好了。”“你能说说你的画吗?”“你的画真好看,老师想把你的画收藏起来。别忘了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一下哦„„”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面对着孩子,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乐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乐此不疲。
三、在创作中体现多向思维
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种定性思维或凭着一定的直觉和经验来表达。当孩子以程式化的模式进行思考时,老师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实现思维的转换,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如做手工的时候,很多小朋友有一种习惯的思考方法,那就是看了材料,才会想到做什么东西。因为特别的材料总是让我们联想到某些东西,比如毛线可以做头发、纽扣可以做眼睛、盖子可以做轮子„„这样做出来的手工当然也是有创意的,可是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呀,多了就不新鲜了。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因为材料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我们做只小白羊,材料就限制为白纸,纸片和小羊可以说没有特别相似的地方,那我们怎么做呢?当然要把白纸进行变化。我们可以先抓住小羊的特征:身体、角、羊毛„„纸卷起成圆筒状可以做羊的身体、卷紧成条状可以制作成羊角、剪成流苏状可以制作羊毛„„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学会反向思维,更能使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推层出新,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向深层次发展,提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美术课程,高效课堂,审美教育
“美术”顾名思义是美的艺术,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一下子增加许多,许多原本喜欢美术的孩子,因为大量的时间被其他功课挤占,渐渐缺失了艺术灵感,也失去了学好美术的愿望。上好一周一节的美术课,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是摆在每个初中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也是提高初中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前提。为适应初中学生的变化,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一、明确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不能追求表面的浮躁与热闹,必须俯下身子,深挖教材,在课前充分准备,并为每节课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一会儿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而要凸显美术课的原汁原味,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服务于教学内容,使教学有明确的导向性和目标。这一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注重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往往追求结果,而一节较成功的美术课应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注重教学过程,不拘泥于追求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中要学会变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可以用非专业的引导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争着参与。例如,在讲色彩搭配知识时,我利用学生所熟知的诗句,我说:“两个黄鹂鸣翠柳。”学生马上会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诗中的黄、绿、蓝就是色彩搭配中邻近色的应用。在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这一雕塑作品时,我让学生观察其人体比例,学生就会想到:“这是运用了数学上学过的黄金分割比所呈现出的永恒的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
为打造高效美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领学生走最近的道,使学生认识到奇思妙想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导演,而且应参与演出,但在演出中又不影响学生,使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目标的多元性得到充分体现。美术教学是一门视觉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运用视频、实物、图片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媒体的展示一定要清晰,引导学生发现什么,好在哪里,从而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值得提出的是,在教学中视频不能代替教育,课堂中概念性概括的重点内容应在黑板上展示,板书不在于字的好坏,而在于板书的方法的好坏。课程内容不能过于精彩,太精彩,容易忘掉一些提醒强调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像主持人更应像教师,不说正确的但没用的话,要用教师的语言描述所讲的内容。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美术课堂的关键。
三、体现学科特点,打造高效课堂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针对这一艺术特点,我们不应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往往会使学生的作品缺乏新意,把美术课堂适时地延伸室外,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初中学生天生爱动,因此,到室外去之前,教师必须组织得当,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目的性一定要强,避免随意性和走马观花。例如,在《写意花鸟画》这节课里,我先介绍国画大师齐白石为画好虾,亲自在家里养虾,不断观察,反复研究,删繁就简终于画出了让世人惊叹的栩栩如生的河虾,使学生认识到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目标的明确性之后,再带领学生体验春天的景色,留意花的娇艳、鸟的灵动,通过观察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看到了美好的春色,而且看到了好花不常开,感慨春光之短暂的同时,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创作出具有青春活力的作品。带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切身的体会,教师再给予恰当的引导,很多时候会使美术课堂更加高效。
四、关注学生情绪,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充分考虑教学的开放性与立体性,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还要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随机转变教学思路,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期中考试之后,我走进教室,学生一片声响。显然,紧张的考试之后使它们出现了松弛的状态,如果再学习常规内容,同学们就肯定不愿接受。怎么办?课总是要上的,面对吵吵嚷嚷的教室,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出了《考试之后》这个题目。看到这,有的学生眉飞色舞,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学生低头沉思。在议论交流之后,我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不同的画面出现了,有的画面洋溢着欢快,有的画面彰显着自信,有的画面带着些许忧虑……其中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的一幅画,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一张被撕裂的30分的卷面上,有一根粗粗的棍子横过一副流着眼泪的眼镜,多好的画面。不需我点评,学生已体会出其中所包含的寓意。顺着大家的话题,我因势利导,点明优秀的绘画作品往往具备的特点:“主题鲜明,造型简单。”进而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及创新精神。显然,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上出有自己特色的美术课
一、课前,共同提高美术素养
提高美术素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和学生们一起,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根据所学内容提前布置观察作业,因为生活、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如此,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当学生在大自然中调剂了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再走进美术课堂,他们的视角和思维就得以全部展开,教师讲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就不再是刻板无趣的东西了。学生以另一种方式认知自然,感受美术,这是课堂上教师难以传授的。
适时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美术课和其他课不同,需要有充分的工具准备,教师要督促他们课前积极准备材料,这样,在上课时才不会慌里慌张,到处借材料,没有时间听教师讲课。此外,教师还要培养他们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大胆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
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养。教师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积累,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从刚开始学习美术起,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习惯和基本美术素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一年级起,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习惯和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课堂上,共同营造学习氛围
让学生乐学。想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当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教学设计和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能力。要保持学生对美术教育的热情,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方式,循循善诱,注重引入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孩子的乐学天性,与他们一同营造一种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来说,学习的快乐更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只有充满激情的课堂,才能促使学生保持对画画的长久兴趣,享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和幸福。
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饱满的热情可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教师上课没有激情,一进教室一讲到底,用一个腔调平铺直叙,只管教,不管导,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自然就越来越差,学生自然没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打造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
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参差不齐的学生提高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及社交能力的提高。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巧妙适当地组织有益的比赛,给学生创造参与比赛活动的机会。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通过共同探索与思考,获得知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三、课后,反思重构课堂
反思重构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再设计、再造和重构,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创造出属于学生的乐学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更好地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不断打磨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已经教过的课上汲取经验,反思重构课堂。传统的教学一般注重此节课的教学效果,此节课讲过,教学就已经结束。反思重构课堂,使课堂教学保持一种活力,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课堂高效才能逐步实现。
责任编辑 严 芳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在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着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辛苦,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限,学生的艺术素质不高等问题。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
美术教学过程中有四个环节,即引导环节、发展环节、评价环节、拓展环节。前三个环节都是在课堂中需要完成的,所以这三个环节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新美术课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主体,让课堂高效、精彩?我在进行美术教学时紧紧抓住这几个环节,优化教学方法,做了以下尝试。1.引导环节——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参与意识
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以良好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中。
1.1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第一、充分利用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当教师走进教室的刹那,老师的神态、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教师走进课室,无论在此前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都要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以微笑、轻松的姿态走进教室,首先从形象上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实践也已经证明,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也许会让已经上了几节课而有些厌倦和疲惫的学生重新振奋起来,带动师生的双边互动关系;第二,变教为导,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变教为导,意在把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
1.2创设情趣课堂导入;艺术课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喜爱,作为艺术课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导入方式,一下就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多媒体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影片;做小游戏;猜谜语;展示新颖美观的艺术作品„„美术教师在上《小挂饰》一课时,把自己用扣子、纸卷、塑料片、树叶等各种物品制作的项链、头花、手链、腰链等作品装饰在自己的身上,在节奏欢快的音乐声中进行模特秀表演,引得学生一片赞叹。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设计,让学生兴趣高的很,创作的目的性很强,接下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这不仅迎合了小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2.发展环节——开放教学课堂,引领自主探究
2.1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尽力做到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艺术课《今日的菜单》一课,为了让学生能用彩泥捏制出形象的蔬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许多蔬菜水果的实物,让学生用手摸,用鼻子闻、有些还让学生尝,通过触觉、嗅觉、味觉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探究,然后再进行制作。每个学生都兴趣十足、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中,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也变的更主动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逐步学会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考问题也更加全面了。学习也不再被动,因为孩子驾驭了学习,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成了学习的主人!
2.2实施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学科教育功能的要求,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所谓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一堂课突出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置疑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的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全面评价。如在美术课《我们的社区》一课中,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现代社区特色等,教师与社区结合参观了华鑫苑住宅小区。
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兴冲冲的来到小区。在小区物业办公室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参观了居民楼、休闲花园、健身中心等地。这里清新优美的环境,便利的设施,邻里之间互助和睦的氛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兴致勃勃的观察讨论、实地写生„„之后老师又进行了课程拓展,第一个拓展内容是让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住宅小区模型设计制作。学生们找来纸盒、瓶盖、吸管、小木块、小树枝、石子、泡沫等等物品精心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小区模型,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第二个拓展内容调查自己居住社区的基本情况,讨论社区存在的问题,比如设计规划、绿化、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然后提出意见,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反馈到社区。这种开放式课程让孩子们既感受到了艺术课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创新实践的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2.3进行合作互助学习;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更不是让学生任意活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合理有效的参与到各种艺术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在大集体中的个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的方式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都能为团体尽自己的力量。艺术课《唱脸谱》展示课上,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每组6人)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唱。要求:①确定主唱人员;②确定表演形式,并与歌曲紧密结合(戏剧形式);③确定表演(伴舞)人员,并进行动作排练;④进行适当的表演装饰。学生接到任务,进行研究和分工,确定主唱,其他有的伴舞,有的制作戏剧脸谱„„教师的指导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而定,有的组偏重于动作的编排,有的组偏重于人员的合适安排„„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承担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表达和倾听,更让学生学会互助和支持。正是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3.评价环节——综合进行评价,充分展示自我
3.1注重艺术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点评在学生作业阶段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他们无法对自己的艺术水平正确定位,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及长处,就无法提高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有效的、精彩的、生动活泼的点评对学生个性的发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自评、互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个别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凑在孩子们耳边的,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巡视过程中乘着学生学习的兴致进行自评,可发挥其主体作用,深化创造过程;互评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取长补短;小组评议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教师点评则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和激励的评价,是保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这其中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童心看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在评价学生作品的过程和结果时,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如“你做得简直太棒了”“真想不到你的想法这么独特”“你的这幅画,参加比赛一定得大奖”„„这些情感丰富的话语如清泉一样流入每位学生的心田,给学生自信,激励着他们的进步,多肯定他们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常选一些有个性的作品进行展览,这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通过评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受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还可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并能发现自我,激励自我,既能够初步掌握艺术双基,又受到教师表扬和同学的肯定,也品尝了学习上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3.2提供才能展示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能展示的平台,不仅能够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而且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孩子创设表演、展示的空间。比如请学生上台演唱、表演、示范绘画等,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孩子们的自信会与日俱增,他们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4.拓展环节——内外相辅相成,强化艺术能力
拓展环节要解决的是学科教学因教材内容局限、时间局限,而无法当时与生活、社会相联系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活动大多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更广,形式也更自由些。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其“开放性”与“创新性”,我们将教学拓展的内容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内容相辅相成,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综合和迁移的能力。
哥本哈根最有看头的私人美术馆——方舟现代美术馆
方舟现代美术馆,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南方20公里的郊区城市Ishj,靠近克厄(Kge)。是丹麦一间国家授权的私人现代美术馆,由丹麦建筑师Sren Robert Lund所设计,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外观非常大气、漂亮。于1996年3月15日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见证下开幕。此后,该馆经过整修后又于2008年1月重新开幕,增加了50%的画廊空间。
方舟现代美术馆主要收藏了由丹麦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和一些国际画家所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此外,还收集了400余幅战后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主要包括了著名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伊朗视觉艺术家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德国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等人的作品。其中,世界级艺术家达明赫斯特所捐赠的8幅作品是方舟现代美术馆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爱好绘画艺术及美术的人们,怎么可错过方舟美术馆呢。#旅行##欧洲游#。@发现生活。爱乐活现代艺术。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以及传播的角度上看,当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今大众传媒时代的某种媒介特征,美术馆以公开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传达社会公共领域的种种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美感伴随着服务社会、造福公众的理想诉诸社会公众,它在大众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馆作为一种公共传播空间与媒介,主要传达公共审美文化。公共审美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审美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艺术、提供精神和艺术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审美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审美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美术馆是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共审美精神及公共审美利益。美术馆虽然是一个专业的审美展示空间,但是它担负的却是普及艺术、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的美术教育任务。大众美术教育以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欣赏水平为宗旨,是精英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有力补充。正是由于美术馆的存在,才使大众美术与精英美术之间的隔阂得以消解,从而在二者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
大众美术教育是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工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美术世界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美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学意义。大众美术教育的这种意义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专门化,人们已越来越容易被固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工作岗位上,这种情形容易片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而其他一些本质力量(比如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则因抑制而得不到发展。这样,人也就容易丧失对生活全面的、具体的感受力而成为一个“单面人”、片面的人。而要提高全民的美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大众走进美术馆。美术馆和其他媒介(电影、电视、互联网、报刊、广播)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观者直接面对美术原作,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欣赏美术作品,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审美教育,从而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大众美术教育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必由之路。美术家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反映生活而去从事美术创作,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干预、参与甚至重构我们的社会生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大众的美术接受与消费环节,美术作品才能在返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去完成干预、建构社会生活的使命,这就要求美术家的作品通过大众的审美接受,实现美术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也就是说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使艺术家个人的美术作品成为社会文本以及实现社会审美功能的重任。依据接受美学,再好的美术作品在没有经过大众阅读时只能是未成品,只有经过大众的审美接受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作品,美术家的作品通过美术馆这种独一无二的媒介,使个体的创作通过大众欣赏、阅读形成强大的社会审美效应。美术馆作为大众审美接受的主要环节就是要通过它的特殊展示功能,实现美术品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美术的大众接受和消费形式之中。从创作主体――美术家和接受主体-人民大众的数量关系来看,接受主体要大大多于创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作主体。人民大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他们的情感、思想、信仰,构成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和感性形式,成为美术家反映的对象,所以,当美术作品通过美术馆这一举足轻重的社会传播中介而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发生审美关系时,就意味着作品已返回社会生活。
二、美术的大众接受与消费使美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从接受的角度看,美术作品所构造的现实生活还仅只是潜在的,它必须通过大众对美术作品的接受,大众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构造的新的现实所感动、从而以新的态度,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美术馆的展示、传播功能。
其三,进入后现代以来,美术由崇高逐步走向大众与通俗,美术由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转向了读者中心论,大众的审美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美术家的创作倾向,由此大众美术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美术家在美术馆展示美术作品就是检验大众对作品的态度,从而了解大众的审美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创作走向,尽最大可能地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这就是说大众的审美态度必然会对美术家的创作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当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得到大众的首肯,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时,大众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助推器,反之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障碍。美术史证明只有那些既有鲜明艺术个性又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家才最终名垂千古,而那些所谓“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由于只有极少数人喜欢,所以难以被时代所认同,齐白石就是一个不可置疑的正面典型。
中央电视台在冬季举行的傅抱石画作现场拍卖直播中,主持人王小丫公布了关于傅抱石先生的民意测验结果:近百人中仅有一人知道傅抱石,俩个人进过美术馆,这意味着大众的美术教育还非常薄弱。为改变现状,国家必须通过多元的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进入美术馆,享有欣赏美术的权利,使美术能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只有人人都能从美术中体味快乐、分享创作者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时,美术馆、美术事业、美术市场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机构,承担着收藏、研究与陈列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我国,美术馆作为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机构,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美术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美术馆在很大程度还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许多人都认为美术馆是给专业人士看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这就要求美术馆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完成当前这个迫切的任务,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颇有借鉴价值:
一、通过艺术讲座使大众了解艺术
以来,中国美术馆已经围绕展览相应举办了20多场形式各异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观众体验活动、少儿美术夏令营等,其中,学术讲座已成为中国美术馆影响和引导观众审美的一个重要形式。
“建构之维――2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首次大规模地将体量巨大的当代艺术品搬进了国家级美术殿堂。当代艺术虽然目前炙手可热,广受市场追捧,但不能不承认,X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仍然充满了陌生感,面对具有前卫色彩的当代艺术作品,有许多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而难以接受,那些看惯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公众,对于如何欣赏当代艺术,感到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让真正好的艺术走进大众,这不仅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心愿,也是许多美术馆努力的目标。围绕展览举办讲座是以学术的方式加以引导的重要方式。
《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就是中国美术馆特邀艺术理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举办的专题讲座。朱青生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也与听众分享了他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他还与听众们一起参观展览,并鼓励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作品不一样的意义,讲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听众改变了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此外,中国美术馆还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讲座,并就展览和讲座内容与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传播、普及艺术也大有裨益。如在吴冠中纪念展期间,该馆从吴冠中的人生、艺术等不同的方面分别举办了专题讲座、报告会,让大师的风采真正深入听众心中。“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系列讲座”“科学与艺术的互动――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等专题讲座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美术活动开启美术教育
进行大众美术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抓起。国外的中小学经常将课堂搬进美术馆,这样的好处是既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热爱艺术的习惯,又能让学生直接面对美术经典作品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抽象、生硬的美术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让中小学生在愉快、感性和形象的氛围中接受艺术的洗礼,使他们的精神得以陶冶和净化。我国的中小学校也应该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多让中小学生走进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修养。
这就需要中小学校长、教师多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取得联系,二者的合作与互动对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大有裨益。
对孩子进行有意识有策略的艺术教育也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一个重点。针对六一儿童节,中国美术馆每年都开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年,该馆结合正在展出的“捷克雕塑艺术展”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节,我们一起做雕塑”亲子活动。孩子们不仅通过展览了解雕塑的材料、形态、内容等,还亲手体验了雕塑的制作过程,各自创作了一份独具视角的泥塑作品。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美术馆特地请来了雕塑家张宝贵为孩子们示范雕塑的方法,之后,孩子们利用美术馆准备好的工作台、凳子、胶泥、石膏、颜料等工具和材料快乐地捏制、上色等,接近尾声时,家长们也进入工作室,和孩子们一起加工完善,分享快乐。这次活动不仅在快乐中感受艺术、体验艺术,而且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对家长的艺术知识也是一次普及,因此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类似的活动有很多。2010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美术馆就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与景山街道办事处合作组织社区观众走进美术馆的体验活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师生围绕“美术馆和教师教育”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配合博物馆日主题,向路人和观众发放精美宣传折页和赠票,以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美术馆、走进美术馆等等。
2010年6月,中国美术馆还结合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和馆藏皮影艺术展推出了“教育套餐”,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土著舞蹈表演、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志愿者义务讲解、中英文语音导览、发放儿童绘画卡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服务,受到各界欢迎。
中国美术馆有场地、平台、作品的优势,它对于孩子提高美术教育水准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让孩子参与美术活动也是培养未来的观众群。推广儿童美术教育,为孩子打造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美术馆应该探索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公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艺术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美术馆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结合朱德群回顾展,他们不仅邀请该展策展人――原法国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专家戴浩石做讲座,还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举办《色彩与旋律――大提琴家朱亦兵谈朱德群回顾展》讲座和音乐会,朱亦兵教授和他的中国大提琴爱乐乐团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视听相遇、音画互感的盛宴。
在“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除《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学术报告会外,美术馆和公共教育部还举行了“与艺术家对话: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叶永青、展望、邱志杰三人谈”活动。活动以酒会和座谈的形式,为听众提供了与艺术家面对面对话交流的难得机会。
2010年,中国美术馆主动加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组织了以馆藏作品为主力的“20世纪中国画”和“20世纪中国油画”两个主题展,向大学生介绍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为数不少的经典作品给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中国美术馆想方设法添置设备、组织人员,使得大学生在校园里面能欣赏到名家经典。进校园的活动在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4所高校开办,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这其中,不仅因为作品选择有分量,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展览,中国美术馆都将其按照馆内展览的标准来进行展厅设计,这样不仅让大学生欣赏到内容,还感受到美术馆水平的展示效果,真正形成了高雅的艺术氛围。
中国美术馆还尝试赠票、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家级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大多数美术馆的前面。
此外,上海美术馆打造“上海美术大课堂”系列活动,2010年,上海美术馆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开展“流动的美术馆”活动,并出版“口袋里的美术馆”系列丛书,通过配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把美术馆的活动更多地面向社会,与世博会的文化氛围融合,这是一种新的构想。
广东美术馆则组织了以“普及美术史”为主题的美术展,这样的角度十分新鲜。更重要的是,该馆将展览举办地从大学拓展到村镇,把有关艺术史普及、艺术欣赏和名家作品推介的展览送到农村。“文化下乡”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2010年举办了“乐在美中”系列活动,把外国美术展、民间展和社会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邀请艺术家与公众面对面。陕西省美术馆与西安市的30多个居民社区、20多所大学和30多所中小学签订协议,将服务社区、组织活动和美术馆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组织艺术家指导社区的艺术活动。
除了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上有所拓展,,各个美术馆在免费开放上继续进行一些探索。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的体现。免费开放是为了响应中央关于美术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总精神,但还需要逐步探讨适合于美术馆情况的免费开放。
一个新型的美术馆,应该将关注人、重视人的问题提升为美术馆的战略职能,思考如何具有公众意识,运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为公众服务,了解公众的想法,具有公众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方式。在美术馆的全部活动中,艺术教育是一种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各种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这应该成为许多美术馆的共同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当代也越来越丰富。要充分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审美的功能,既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创新,更需要在内容质量上的提升。审美教育要立足于展览自身的质量和影响,要通过公共推广等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公共教育要着眼于所有观众,立足于展览展示手段的整体利用与开发,而不是只着眼于参加活动的有限对象。现在大家开始关注美术馆对大众审美教育的作用,关注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这是一个进步。美术馆界自身认识到除了要服务艺术家,更要服务民众,这也是一个进步。
为了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各项职能,提升美术馆在整个美术生态中的作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开展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这次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一方面通过评估推出一批做得比较好的美术馆,在今天起到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推动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美术馆事业的关注,提升对美术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实施了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2010年重点对美术馆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推广项目给予了奖励性的扶持,重在引导美术馆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寻求自身合理的定位。以后计划每年评一次,扶持项目也会围绕着美术馆的主要职能拓宽至美术馆专业人才培训、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公共推广等几个方面。20,重点加强对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扶持,开展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通过几年的扶持引导,一定会提升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的水平。再次,加大对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扶持力度,加强和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合作,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近期拟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听取意见,研究制定美术馆工作规范,同时开展民营美术馆发展专题调研,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美术馆管理条例》的制定,实现美术馆管理的法制化。最后,加强对美术馆收藏的管理,首先对重要美术馆已有的收藏进行普查,建立国家美术收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收藏规划,完善捐赠奖励机制,加大对20世纪代表性美术作品的抢救性收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转变职能,更多的不是行政干涉,而是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监督方面发挥作用。所以说,美术馆评估和扶持计划都是手段,它不直接介入美术馆的业务,是立足于建立起一个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
美术馆是普及大众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义务承担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美术馆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实现美术教育的大课堂,美术馆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众教育活动,将自身转化成为大众可望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大众接受文化传承和领会艺术的殿堂。普及美术,是美术馆的重要任务,应把美术馆变成为大众增强美术鉴赏和娱乐活动的地方,通过教育活动使美术馆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起来,从而使美术馆打破学术垄断,让美术走进大众的美术教育领域,走近大众的社会生活,同时耐心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提高大众的美术鉴赏力。
美术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众美术教育功能凸显的今天,成人美术教育、群众艺术馆等是培养大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大众美术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大众美术教育只有扎根于广大市民才能得以实现,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它所提供的各种审美教育活动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进了当代大众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大众美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普及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美术馆应积极探索大众美术教育改革思路,努力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将精英美术教育与大众美术教育双管齐下,为全民艺术素质的提升多做贡献。
要打造真实高效的美术课堂, 教师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 不同类型的课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无论上什么课都要保持一颗真诚、朴素的心来对待学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 有绘画类的, 有雕塑类的, 有剪纸类的, 不管什么样的课, 都得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考虑教师上课有没有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丰富和提高, 情感和认知有没得到发展, 撇去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表演。对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使美术课体现出“真”。
一、提供“玩”的机会, 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真”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 促进个性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 而玩正是儿童时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我在课堂中, 通过各种游戏, 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知, 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在新课程设置的美术课程中有许多蕴含游戏类的课, 如《水墨游戏》、《会跳的玩具》、《会飞的玩具》和《会滚的玩具》等, 能够充分让学生通过游戏感知知识。我在上《会滚的玩具》时, 就采用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学方法, 充分挖掘其游戏成分。具体而言, 就是课前准备好许多会滚的玩具让学生玩一玩,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会知道这些玩具为什么会滚了?为什么有些滚得快?有些滚得慢?为什么有些漂亮, 而有些不好看?同时, 让学生做小老师, 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别人听,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在“玩”的情景中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这样他们便能在掌握技能的同时, 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事实证明, 有针对性地利用游戏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会滚的玩具》为例, 学生通过学习后, 不少学生自己“发明”制作了会滚的玩具, 并展示给同学看, 还有不少学生把会滚的玩具改成了动画片中常见的“卡通人”、“卡通动物”, 用自己的方法和视角去创作, 制作出的玩具也是个性鲜明, 效果非常好。
二、提供“做”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真”
一堂“真”的美术课, 学生的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地体验, 因为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例如, 在以学生为媒介的《环保服装设计》的制作课中, 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 但没有采取传统的课前做好教具的教学方法, 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模特, 和学生一起讨论制作教具的方法, 请学生出主意, 一起动脑动手。有的学生把废旧的光碟串起来, 做成了一件盔甲;有的学生把纸盒挖空做成了机器人的头饰;还有的同学把麻袋制作出一条漂亮的裙子……学生们献计献策, 把环保服装做得有模有样。最后, 我还让学生进行时装表演, 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以展示。这样, 调动了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切实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角色对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说“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手指尖上”, 这也道出了动手的重要性, 所以美术课中学生作业的时间要保证, 让学生自由地发挥, 自由地想象,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 达到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从而实现真正高效的课堂。
三、提供“评”的机会,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真”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把评价学生的主动权由教师交给学生, 学生的参与度会得到提高, 并能让学生乐于参与, 善于交流。同时, 在评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加以评价, 真诚地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 如在上《贺卡》时, 我让学生把做完的贺卡送给同学, 并让大家从创造星、精致星、认真星中对自己进行评价, 有的同学说:“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 所以我给自己创造星。”还有的学生说:“我制作得很认真, 设计得也很巧妙, 我给自己认真星”……通过互评与自我评价, 让学生去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学会欣赏美、评价美, 形成平和的审美心态和个性化的审美角度, 让学生成为一个爱美、懂美的人。
一、设计好课前学习材料,让学生先学
先学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感觉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另一方面,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的一个先学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做到个体先学呢?
1.先学内容的确定
要做好课前研究材料的设计,教师必须要通读教材,了解《课程标准》对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在这基础上,教师才能深入浅出地设计好课前需要学生回家准备的“先学作业”。
2.先学措施的保证
加强家校联系以及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渗透学生的品格教育,经过不间断的强化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个体先学的习惯。家校联系可以利用我们的校讯通,发个温馨提醒,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先学作业的完成与材料的准备。
3.教师指出前置学习的注意事项
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生特点,起点要低;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有创新性与开放性的问题,使知识与拓展内容相连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前置学习可以放在课内,也可以当作家庭作业布置;对前置性作业的情况教师要有所了解。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我觉得美术课堂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在《间色》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材料,采用了这样的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当讲到“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我就拿空瓶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瓶内,晃动后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惊叫起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我演示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并让学生思考:参加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的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的颜色涂在纸上,再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色彩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堂的互帮互学,让学生会学
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人们通过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美术课的小组合作形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提高极有帮助。我们美术室的桌子排放都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方便小组内的交流以及合作完成某项作业。
在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一言不发,“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优秀学生的展示台,所有的问题全由他们代言解决,这样的合作学习既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别说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了。因此,我们必须让“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分工,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每个学生都投入并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
我的做法是,开学初就排好位置,让不同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合理差异的4个同学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我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基础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看,有着表率、协调各组员关系的作用。一开始,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可以为每个学生指明他们各自的任务,避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是成为能力好的学生的展示舞台;我们也可以安排一些职位给学生,比如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员,增强他们的凝聚力与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