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精选8篇)
摘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分类号: TM 73 BUILDING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Jiao Qun
(Nanjing Auto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management, the main principle of building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esig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In the method,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based on TMN system and is compatible with other protocol. The method emphasizes that the system must have unity, independence and open interface, the system should support network and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all kind of system structures. The useful advice in designing and select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offered.
Keywords:power system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Q3 protocol adapter;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 (TMN)▲
引言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设备的大量涌入表现出通信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可选择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电力通信网中设备种类的复杂化。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
1 有关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特征分析
1.1 在进行电力通信网络设计过程中需要遵从的原则
在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设计的时候, 为了有效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业务系统调度需求, 需要满足下述原则:
(1) 标准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一定要依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定。就基本的调度生产环节来说, 其管理数据一定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 并且系统的命名一定要统一, 有效实现信息化发展需求。另外, 需要有效考虑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 关注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避免数据信息出现重复,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信息的唯一性与准确性。
(2) 流程性。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交流平台一定要统一, 需要使用流程化管理形式对其进行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处理事务的标准化程度, 促使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能够有效进行协作。
(3) 实用性。在进行设备选取、电力通信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选择过程中, 应该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 确保系统能够真正方便客户的工作与生活。另外, 需要依据业务的发展需求情况, 有效突出重点, 发挥其实用性特点。
(4) 安全性。电力通信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 促使其在纵向与横向上都能够与不同结构系统实现通信, 有效保障各个系统之间能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数据交换, 顺利实现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1.2 电力通信系统网络总体设计
(1) 电力通信系统网络传输的选择。在电力通信传输网络中工业以太网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形式, 这种控制形式的兼容性较强, 并且安装较为便捷, 能够实现与现场总线之间相结合, 具备与现场控制系统通信的功能, 将数据信息有效传输至信息管理系统控制设备之上。使用工业以太网作为其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硬件系统, 进行数据的传输。
(2) 网络传输的形式结构特点与选择。现阶段主要的网络传输形式主要有环形网络、星型网络以及树形网络等等, 将这些网络形式以及其性能进行对比, 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环形网络的整体布局形式较为简单, 并且对其进行后期维护的时候成本价格较低, 对电力通信企业进行调度的时候, 能够有效满足大部分应用环节的需求。
2 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2.1 电力通信网络的分层设计原则
在电力通信网络中, 使用工业以太光纤网络作为中介, 实施分层设计, 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网络系统信息分层管理, 使其达到信息传输的需求。对其进行网络分层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被分为信息管理层、设备控制层以及传输层, 具体分析如下:
(1) 传输层。传输层实际上就是网络传输, 主要包含路由器、数据收集站点以及工业以太网方面的内容, 这一层主要作用是完成来自底层电力设备状态的参数、工作参数的信息数据传输, 使其能够实现电力企业内相关设备远程监控的发展目的。
(2) 管理层。对电力通信网络实施管理的时候, 实际上是对软件系统的管理, 或者是能够被使用的数据服务设备以及相关程序运行装置的管理。当电脑软件发出指令的时候, 这一层就能展开工作, 并且其工作对象主要是数据信息内容。包含数据信息的查询、存贮等等。
(3) 控制层。通常情况下, 设备的控制层都是由以太网通信部分与设备监控部分共同组成, 控制层在整个系统管理层中属于最底层。但这一层的运行状态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2.2 有关电力通信网络的智能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力通信网络发展在不断进步、发展。随着通信网络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电力通信网络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 笔者对电力通信网络智能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 要对停电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组建相应的停电管理系统。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下, 当设备运行状态出现问题时, 只能联系客服进行维修, 这一过程显得较为繁复, 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 在电力通信网络智能化运行中, 一项重要的信息平台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这一平台不仅要求还原地貌景观, 还需要满足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电力通信网络智能化运行需求。
3 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通信网络系统建设发展水平决定了电力企业发展的水平与经济效益, 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电力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就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业务的需求角度出发, 研究讨论了大部分电力通信网络, 针对实际情况给予积极的建设方案, 不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摘要:随着城市配电网络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对电力企业的通信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应对这样的发展情景, 本文就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有效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业务特色, 应对现有的发展状况, 提出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相关方案, 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彦璋, 李海冬.关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07) :38.
[2]林荔生.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通信, 2014 (02) :206-207.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通信网络;规划;要求;信息管理措施;研究
前言
各个行业在良好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也在逐步的扩大生产,对于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提升。电力事业建设是现代公共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电网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成该系统重要部分,其作用在保障电网安全性,提高电网供电质量,使之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并减少各个环节成本投入,也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基本条件之一。科学合理规划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是电网建设与管理中极为重要工作之一,对该项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通信电源系统
电力通信电源是电力通信系统中极为重要的设备之一。现代的智能电网中,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的状况,与通信网的安全性及稳定的运行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如果其出现故障会使得通信设备运行突然停止,电路断开,严重影响搭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突然断路或者故障甚至会对某些精密的设备及仪器造成损害,发生意外事故。因此需要强化智能电网通信电源的管理及其日常维护。在进行智能电网的电源系统管理,需要首先需要使用质量合格、可靠性良好的电源电池,选择稳定的供电方式,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集中、自动化的进行管理维护。在通信电源供电系统中.一般是利用DC—DC转换器为通信设备提供动力电流。蓄电池可以选择免维护的电池.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寿命较长。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是双蓄双充模式,可以提高大直流蓄电池组的容量.设置两组DC—DC转换器,可以轮流为通信设备提供电源,保障了通信设备供电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降低工作人员设备维护的工作,还能减少设备方面的投资成本,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1]。
2.数字变电站通信的基本规划要求
2.1通信网络化。数字化变电站中设置了各种高速的网络通信设备,将其内部的设备连接起来,并利用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需要通信情况实时性良好,且安全性高。当前的通信的需求集中在传输系统的物理量,主要包括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方面。通过测量获得信息数据及遥控命令传输,常均需其具有较高实时性。如果电网系统出现问题,会产生大量数据,该类信息需要在站内通信网络中进行快速传输。通信安全性也是极关键要素可以设置防火墙、密码等措施保障安全。
2.2通信开放化及标准化。数字化变电站中使用的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等,均为智能设备,其是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的基本条件。各个智能设备之间,或者与其他设备需要交换各类信息,包括参数、运行状态、各项指令等,因此需要有相应的通信接口。设置开放化的通信架结构,构成即插即用整体环境,电网中各个设备及元件之间可以实现网络化的通信。另外,需要统一技术标准,它才能达到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各类应用系统之间的无差别通信的目标,本质上即表示所有的信息均能被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系统之间交流,并完全理解,变电站各个要素之间实现互操作功能,包括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等。电力企业、设备生产商、通信标准制定单位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逐步的实现标准统一化,达到通信系统的无差别交流[2]。
2.3数据集成化。高速通信系统能够让各种设备实现网络化信息交流,包括智能电子设备(IEDs)、智能仪表、电力电子控制器、控制中心、保护系统、各个用户等。在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信息等,均是利用集成化控制,如信息的统一采集、统一传输等.逐步使电网信息转变为高度集成话的局面,也能够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利用统一的平台及模型等,使得电网更加规范,实现标准化,并对其推行精细化管理,电网的运行效率更高。
3.信息管理措施
3.1信息收集。智能电网在实时数据的收集方面,有效的扩大了监视控制涉及的范围,也丰富了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收集量,使得电网逐步形成电网的“可视化”。根据信息的来源的不同,可以将智能电网实时数据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包括电网运行数据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用户用电的计量数据信息等。电网企业需要强化各项运行设备的状态监测,得到很更多的数据,且掌握全面、更详细、更富有准确性的资料数据,为企业的决策人员制定正确有效的管理决策较多真实有效的信息,使得决策的更加准确,效果更佳[3]。
3.2信息集成化管理。现代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独立、或者分类不精确的,使得其管理较为困难。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之一是集中构件企业信息总线(ESB),使得企业级信息管理更加集成化。智能电网中应实施集成化管理的信息十分丰富,如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电网企业使用内部管理系统的过程形成的各项管理数据,外部使用的系统数据等。先将应用系统的各种信息传输至统一的分析数据库,各个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的运转,直至实现信息企业级的集成。
3.3信息传输。智能电网所需要处理及传输的设备状态数据、客户计量数据等,会被各个系统及部门使用,该类信息一般收集的点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在收集该类数据时,一般的使用以开放标准为基础的数字通信网。其是以开放标准(TCP/IP)为基础的数据网络通信,并能够提供协议转换器,兼容性较强,各个通道均可以共用,通道的利用率较高,也由于上述的特性,其适合收集数量较大的设备状态数据空用户的计量数据。在该系统中,不同的后台系统均可以采用订阅的方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数据通道的荷载较小,无需开发大量的数据接口,促进实时信息资源的共享[4]。
3.4信息分析。结合智能电网信息集成情况,可以把信息的分析优化分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包含的内容也有所区别,第一层包括闭值、实事、事务通知、信息显示、邮件等;第二层包括指标推算、走势分析;第三层数据分析、事件的处理等;第四层包括高级优化、模型构建、规划、决策支持等。结合电网企业的不同业务情况,不断的完善分析结构层次,能够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包括利用范围及利用的深度。
4.总结
电力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各个地区的电网覆盖内极为广阔,接入的各项设备种类不同,数量繁多,形成了极为庞大的电力系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及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运行等,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智能化电网通信网络是整个电网实现其功能的基本条件之一,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是电网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规划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实践的规划过程中,还需要规划人员结合电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合理制定规划方案,提升规划的合理性,不断优化智能电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才就.面向海南琼海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网络规划[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76-79.
[2]张家柱,张振良.智能电网通信系统中网络架构的可靠性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0(07):26-29.
[3]王文庆.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3(02):8-9.
作为一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研究生,了解和学习电力系统通信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借阅相关图书,查阅一些前沿刊物,对电力系统通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对自己的所学所得做一下总结。
一、电力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电力通信作为行业性的专用通信网,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用来缓解公网发展缓慢而造成的通信能力不足并填补公网难以满足一些电力部门特殊通信需求的矛盾,以保证电力专业化生产正常高效地进行。电力通信的业务可划分为关键运行业务和事务管理业务两大类。关键运行业务是指远动信号、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继电保护信号和调度电话等;事务管理业务包括行政电话、会议电话和会议电视、管理信息数据等。不同的电力通信业务,要求也不同。关键运行业务信息量不大。但对通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事务管理性业务则是业务种类多、变化快、通信流量大。
电力通信主要为电网的综合自动化控制、商业化运营和实现现代化管理服务。它是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电力市场运营商业化的保障,是实现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非电产业经营多样化的基础。
二、电力通信网的构成及特点
电力通信网是由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1.电力系统的主要几种通信方式:
a.电力线载波通信
电力线路主要是用来输送工频电流的。若将话音及其他信息通过载波机变换成高频弱电流,利用电力线路进行传送,这就是电力线载波通信,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与电网建设同步等得天独厚的优点。
虽然在有线通信中,话音信号可以利用明线或电缆直接进行传送,但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由于工频电压很高(数十万、百万伏特)、电流很大(上千安培),其谐波分量也很大,这些谐波如果和话音信号混合在一起是无法区分的,而且其谐波值往往比一般的话音信号大得多;对话音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因此在电力线上直接传送话音信号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利用载波机将低频话音信号调制成40kHZ以上的高频信号,通过专门的结合设备耦会到电力线上,使信号沿电力线传输,到达对方终端后,采用滤波器很容易将高频信号和工频信号分开;而对应于40 kHZ以上的工频谐波电流,是50HZ电流的800次以上谐波,其幅值已很小,对话音信号的干扰已减至可接受的程度。这种利用电力线既传送电力电流又传送高频载波信号的技术,称为电力线的复用。
除此之外,电力线载波通信中还有利用电力线路架空地线传送载波信号的绝缘地线载波等方法。与普通电力线载波比较,绝缘地线载波不受线路停电检修或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的影响,而且地线处于绝缘状态可减少大量的电能损耗。
b.光纤通信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大、频带宽、传输衰耗小等诸多优点,它一问世便首先在电力部门得到应用并迅速发展。除普通光纤外,一
1些专用特种光纤也在电力通信中大量使用:
(1)地线复合光缆(OPGW),即架空地线内含光纤。它使用可靠,不需维护,但一次性投资额较大,适用于新建线路或旧线路更换地线时使用。
(2)架空地线缠绕光缆(GWWOP),是用专用机械把光缆缠绕在架空地线上。这种光缆光纤芯数少,易折断,但经济、简易;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无金属自承式光缆(ADSS)。这种光缆光纤芯数多,安装费用比OPGW低,一般不需停电施工,还能避免雷击。因为它与电力线路无关,而且重量轻、价格适中,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但易产生电腐蚀。
(4)其他。如相线复合光缆(OPPC)、金属销装自承式光缆(MASS)等 电力特殊光缆受外力破坏的可能性小,可靠性高,虽然其本身造价较高,但施工建设成本较低。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力特殊光缆制造及工程设计已经成熟,特别是OPGW和ADSS,在国内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如三峡工程中的长距离主干OPGW光缆线路等。其次体现在本地传输方面,城市内电力系统的杆路、沟道资源也可以为通信服务。特种光纤依托于电力系统自身的线路资源,避免了在频率资源、路由协调、电磁兼容等方面与外界的矛盾,有很大的主动灵活性。
c.微波通信
在光纤通信发展成熟前,微波通信曾作为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手段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微波通信在我国电力通信传输网中仍居主导地位,但发展速度在减缓,作用也开始由主网逐渐向配网、备用网转变。
d.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用于农电通信及电力施工检修、城市集群、寻呼等。
e.其他
电力通信网中还有传统的明线电话、音频电缆及新兴的扩频通信等方式。
2.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
和公用通信网及其他专网相比,电力系统通信有以下特点。
a.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b.传输信息量少、种类复杂、实时性强
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量虽少,但一般都要求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110KV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到2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以及1到2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c.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
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和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的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d.网络结构复杂
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不同类型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e.通信范围点多面广
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f.无人值守的机房居多
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人值守。这一方面减少了费用开支,另一方面却给设备的维护维修带来诸多不便。
三、我国电力通信的现状
1.我国电网的发展概况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电网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形成了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到 1998年年底,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已达2.77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1577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二位;自1981年第一条500kV葛一沪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以来;500kV的线路已逐步成为各大电力系统的骨架和跨省跨地区的联络线。目前全国电网已基本上形成了500kV和330 kV的骨干网架,大电网已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
2.我国电力通信事业取得的成就
与电网的发展相适应,几十年来我国电力通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现代化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力通信综合业务网电力通信网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到1999年,电力通信网已拥有数字微波通信线路64000km,电力线载波电路65万话路公里,光缆线路6000km,卫星地球站36座。交换机容量约60万门,以及其他的通信线缆等;在部分地区还开通了数字数据网,建成了800MHZ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寻呼系统,开通了中国电力信息网;电力通信业务范围包括调度及行政电话、远动信息、继电保护信号、计算机数字数据通信、会议电话、电视电话等综合业务。
b.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从五六十年代的双边带电子管电力线载波机、明线磁石电话到今天的SDH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式电力线载波机、数字程控交换机、ATM交换机,我国电力通信技装备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基本上适应了现代通信发展的潮流和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
c.通信机构和通信队伍已具规模
从国家电力公司到各网局、省电力公司、发电厂、县市农电局,以及电力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单位等,都设有相应的通信机构;目前我国电力通信队伍约有两万多人,大多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通信机构的完善和通信队伍的培养壮大为电力通信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d.造就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成立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委会,并定期两年一次举办学术会议;创办了全国性的学术期刊《电力系统通信》,一些地方电力部门也办起自己的刊物;如广东的《广东电力通信》等;从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领导到电力通信生产一线人员结合国内现状,撰写出了大量学术论文,在探讨中国电力通信的发展走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e.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各项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从国家电力公司(水电部/电力部)到各地方电力部门都逐步制订和完善了有关电力通信各专业的管理、运行、设计、测试的标准、规程、规定和规则,对电力通信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起了统一化、规范化的作用。
3.我国电力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
a.通信网的网络结构比较薄弱
现有的网络技术尚不能满足本来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电力通信主干网络基本上成树型与星型相结合的复合型网络结构,难以构成电路的迂回;一旦某一线路出现故障,不能有效地通过迂回线路分担故障线路业务;网络管理水平亦不高,管理系统只能对电路进行分路监测和简单的控制。
b.干线传输容量不足
通信网内主干电路容量一般只有34Mb/S,少数为140Mb/S和155Mb/S,制约了宽带新业务的开拓。
c.通信体制落后,干线电路超期服役严重
干线微波电路主要是PDH传输体系,不少已运行10多年,急需更新换代;交换设备不少是空分制,不改造、升级难以实现综合数字业务。
d.各地发展极不平衡
各地经济发展水准不同,在电力通信上也表现为发展极不平衡,一些地区、单位已实现数字化、光纤化环网,有能力向社会提供通信业务;有些地方的偏远变电站甚至连最基本的调度电话也不能保证。
四、新形势下电力通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电信体制改革,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步步深化;其中电力和电信的改革已走在前列。电力工业和通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电力通信利用改革之机最终推向市场和电力系统开放电力通信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为适应现代电信市场开放性的需求,我们要加快以光纤为主体的通信网建设,及早确立电力系统高速数据网络技术体制,跟踪研究利用电力线路传输高速通信数据技术,解决如何利用ATM技术实现电力通信关键业务的宽带综合通信平台、如何通过IP来综合电力通信的关键业务等问题。
五、学习总结
1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研究
1.1实时控制区
该控制区的主要业务与电力系统中发电和供电具有直接的联系,主要供调度人员与运行操作人员使用。信息数据的实时性能够以秒级显示,并且对网络自身的实时安全性能具有极高的要求。实时控制区在电力的二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网络安全重点的保护对象,其安全的等级比较高。其中较为典型的系统主要包括调度的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等等。
1.2非控制生产区
该区域的主要业务系统就是没有控制能力与批发交易的系统,此外,在系统内部无需控制的部分也属于该区域。非控制生产区的实时性主要是以分或者小时显示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就是电能量计量系统、通信监控系统等等。该生产区主要是供实际运行计划的工作人员与发电侧电力市场的交易员使用。
1.3生产管理区
生产管理区主要的业务系统是支撑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的系统。具有代表性的系统主要就是统计报表系统与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等。在该区域内部的生产系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提供WEB的服务。其中,生产管理区域的外部通信的边界主要就是电力数据信息的通信网。
1.4管理信息区
该区域的主要业务系统就是没有进行直接参与电力企业过程控制与生产管理的经营与采购以及销售等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典型系统就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及MIS系统等等。
2电力系统隔离装置设计应用
2.1电力系统隔离装置技术要求
第一,有效的完成安全区间非网络形式的安全信息数据交换,同时要确保不同时将安全隔离装置的内部与外部的处理系统连接。第二,保证表示层与应用层的数据信息以完全单向的传输形式进行传输。第三,实行透明的工作方式,包括虚拟主机的IP地址并将MAC的地址进行隐藏。第四,根据IP、传输端口与协议以及MAC等综合的报文进行过滤与访问的控制。第五,积极支持NAT的应用。第六,有效避免穿透性TCP的联接。不允许将内网与外网的应用网关直接创建TCP的联接,应将内外网应用网关间TCP的联接进行合理的分解,在隔离装置的内部与外部进行TCP的虚拟联接。但是,隔离装置内部与外部的两网卡是处于非网络连接的状态,并且只能进行数据信息的单向传输。第七,应用层需要具备能够定制的解析能力,并且能够支持其对特殊标记的识别功能。第八,使用安全且方便的维护与管理措施。保证通过管理人员的证书认证,并形成图形化的界面进行管理。第九,专用的安全隔离装置自身需要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其中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的就是安全固化的操作系统以及非INTEL指令系统中的微处理器,还有就是能够抵御DoS外的具有已知性的网络攻击。
2.2电力系统的组成要素
整个电力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隔离系统,其二是相关配置的管理程序。而隔离系统是由内网关的程序与外网关的程序以及检测控制的单元三部分组成。而配置管理程序中的工具主要有客户端配置的界面与证书的认证模块等。
2.3电力系统隔离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
隔离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内外网的处理模块、硬件的检测与控制单元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块。图1为电力系统实际的工作流程图。
2.3.1内网处理模块内网处理模块主要是对ARP的请求进行处理并回应。在收到内网的ARP请求时,及时的返回ARP的返回包。而在接收到外网的ARP请求时,需要对虚拟地址进行仔细的查找,再将ARP虚拟的回应包返回。在网卡上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如果使用的是外网关信息数据,一定要进行MAC与传输协议以及IP和传输端口的报文过滤。全面仔细的对NAT的规则进行检查,并按照相应的规则将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进行合理的替换,此外,还包括源MAC地址与端口号的替换,确保将其记录在相应的连接信息数据表格中。进行校验码的重新验证与计算,并且要使用隔离卡将其及时的发送到外网中。积极的接受外网利用隔离卡所发送的TCP信号,在对其进行地址的还原以后,进行相应的计算校验,最终将其发送给内网。
2.3.2外网处理模块在网卡上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如果是利用外网关数据信息发送的,应与CAM表格进行对比。若发送到内网TCP信号,应将其转发至内网关内。积极接受内网发来的信息数据,并将其送至最终的地址,将具体的地址信息记录在CAM表格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效的制止外网主动的进行连接。
2.3.3硬件检测与控制单元对协议的数据信息长度进行分析,并将其发至内网TCP应答处。如果没有数据信息就送至内网的处理模块处,也可以直接丢弃。
3结束语
网络隔离技术是与其他技术进行合理的结合来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技术。但是,目前阶段,网络的隔离技术仍存在问题。因为网络隔离技术主要对网络信息数据进行审查,并且要通过协议的审查与身份的认证以及相关内容的审查,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网络传输的速率,应对此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促进电力系统网络隔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光纤在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光纤采用的材料大致都相同,主要是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而这两种材料主要区别就在于光导纤维中是否含有铜金属。一般情况下,在应用非金属材料过程中,主要是光缆防护装置以及光缆装置部分,而这些装置中是基本不含有铜金属,在无铜的光缆通信电路中,基本可以不考虑强电设施的干扰与影响,但是还是需要加强防护。而在应用金属材料过程中,大部分光缆传输都采用金属材质,这些装置中会含有铜金属,而强电影响的防护措施和电缆通信线路基本相同,所以铜线不会是主要的传输通信信号回路,因此需要进行防治维护。其次就是距离,接触距离的长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需要注意。以山东省级维保平台出现故障事例来看,传输网管显示京沪320G波分系统、奥运波分系统济南至泰安之间出现故障警报,据了解,是光缆传输线路出现故障,但是光缆线路在铁路禁区,无法及时处理影响火车接收信号[4]。同样的还有国网滁州公司通信系统多次发生光缆故障,暴露出厂站内光缆单沟道、通信光缆与强电电缆防火隔离等明显存在的安全隐患,修维护人员在对公司包括中心站在内的40余座变电站的站内光缆隐患排查中,排查出光缆施工绝缘不满足施工要求,电压范围均不在要求范围之内,多根光缆都未做防护处理,而经排查这些光缆都为我公司主干环网光缆目前处于运行状态。这些光缆工程是由于多年前,安装工艺规范不够细致完善,导致这些运行的光缆不能够满足目前通信十八项反措的安全需求。
20世纪50年代,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逐步从单机、信息孤岛发展到企业信息化集成。从20世纪80年代, 我国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 由于起步较晚,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借鉴和引入了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1]资源。
2014年2月, 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突出体现了信息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因为它涉及到所有的网络设备, 设备的安全又是整体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2,3]。同时, 随着电力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单位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 电力作为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产业, 电力信息化建设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及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 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的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厂商和产品的不可控性, 不断曝出国外厂商信息化资源的安全隐患, 关乎企业、国家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 国家开始扶持国内厂商探索信息通信网络设备资源的国产化[4,5], 但是由于电力公司信息通信系统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国外网络设备在使用, 并且国外网络设备产品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标准长期被国外厂商掌控, 所以对于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分析迫在眉睫。
1 电力系统国内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现状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涉及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主机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详见图1。引入的国外硬件设备主要涉及小型机、高端服务器、高端存储设备以及部分网络设备等产品, 小型机以及高端存储设备短期国内厂家还无法与国外厂家相比, 而其他设备如服务器、低端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目前国内产品功能和性能已能达到电力行业相关要求。尤其是网络设备, 随着国内相关网络设备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日益完善, 在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中已经具备取代国外网络设备的能力。电力系统目前使用的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包括Cisco, IBM, HP, Juniper等厂商, 主要以Cisco网络设备为主, 占国外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95.82%。使用的国内信息通信网络设备包括H3C、华为、迈普、中兴、烽火等厂商, 主要以H3C、华为网络设备为主, H3C网络设备占国内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65.17%;华为网络设备占国内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22.48%。
图1电力系统主要硬件产品厂商情况
2013年1月, 新华通信社《参考要闻》发布了题为《路透社称美实验室以国家安全为由移除中国产设备》的报道, 称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核武器实验室近日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 移除了其信息系统中至少两种由中国华三通信技术公司生产的网络设备[6]。由此可见国外实验室对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安全的重视, 结合相关事件对的启示,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信息安全实验室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风险进行了梳理分析。尤以国外网络设备Cisco为例, 截至2012年底, 来自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CN-CERT/CC) 漏洞库公开的Cisco系列网络设备漏洞就有165个, 主要涉及的漏洞类型包括拒绝服务漏洞、身份验证绕过漏洞以及远程控制漏洞, 如被利用可导致网络通信中断、网络设备瘫痪甚至远程执行恶意程序等后果。同时, 国外网络设备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安全漏洞或者事先植入的恶意代码, 所以加快实施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国产化对于保障网络安全非常必要。
2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2.1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即使自“十一五”以来, 电力公司完成了内外网隔离, 全面构建了以“三道防线”为核心的等级保护纵深防御体系, “三道防线”有效保障了核心业务系统及数据安全, 同时基本杜绝了外部人员直接访问信息内网以及生产控制大区网络的可能性[4,7]。但是, 电力系统安全实验室通过对国内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 如果设备存在安全漏洞或被事先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 即使在物理隔离情况下, 依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攻击:
(1) 采用电磁辐射或无线电信号激活漏洞。攻击者利用工程手段在硬件设备中事先加入可唤醒的程序和指令, 并放宽硬件设备的信号辐射标准, 使其随时可以被探测以便利用, 然后通过对设备发送的电磁信号进行侦收和破译, 利用无线辐射病毒激活后门。
(2) 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或移动终端进行攻击。攻击者将病毒存入移动存储介质或移动终端, 当移动存储介质或移动终端与内网通信时, 病毒利用网络设备漏洞注入内网。
(3) 存在漏洞的网络设备也可能被内部恶意攻击者利用并实施相应的攻击。
2.2 电力系统内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电力系统内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中的信息内网构成了两个与互联网隔开的“离线”内部网络, 其涉及的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磁波) 主要有:
2.4 GHz电磁波:WLAN;1 900 MHz~2 GHz;
电磁波:2G (GSM, GPRS, CDMA) ;3G (WCDMA, TD-SCDMA, CDMA2000) ;
230 MHz, 3~30 GHz电磁波:电力微波。
由此分析可知, “离线攻击”可能会对电力系统内部网络造成威胁,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 在信息内网中存在大量的国外网络设备、移动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存在被植入后门的风险, 攻击者通过激活后门注入病毒或控制设备发起攻击。
(2) 在信息内网中存在大量的“电磁辐射”, 存在遭受“辐射攻击”的风险, 攻击者通过接收各类设备的辐射激活后门或注入病毒发起攻击。
(3) 在信息内网中存在用于内部通信的无线网络, 即“无线通信”, 攻击者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直接对设备和系统发起攻击。
3 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现状, 借鉴国内外以及电力系统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思想, 结合电力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 本文重点从网络设备的国产化推进、采购安全管控、上线安全管控、运行监控安全管控、下线安全管控等方面考虑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进行安全防护[8,9,10,11], 如图3所示。
3.1 网络设备国产化推进
网络设备国产化推进目的在于规避国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的不可控性, 确保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可控、能控、在控。电力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厂商共同开展各种国产网络设备资源的国产化改造及测试工作, 按照“先易后难、先外网后内网”的原则, 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进一步推进国产化进程。
3.2 网络设备采购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采购安全管控主要规范网络设备在资质审核、设备选型、安全准入等方面的要求, 确保采购的网络设备符合安全性要求。在采购产品前先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设备资源的安全准入机制;在设备选型环节对网络设备供应商企业安全资质、人员安全指标、服务质量评价、网络设备资格准入条件进行审查, 对关键设备开展产品预先选型和全面安全检测, 及时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后门、策略配置及恶意代码风险;在招标采购环节明确网络设备的投标安全技术要求, 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对厂商保密条款和安全责任的约束。
3.3 网络设备上线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上线安全管控主要确保网络设备上线运行前满足国家或公司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上线前由内部安全专业队伍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性测评, 保证网络设备硬件安全, 避免存在安全漏洞或被事先植入后门、木马等恶意程序;上线时由内部队伍实施, 确保网络设备在部署、配置、运行环节的安全性, 以及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日志审计方面的完整性。
3.4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运行监控安全管控主要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监测、加强信息安全督查, 保证网络设备安全运行。
(1) 电力公司应与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参三部等国家安全技术团队合作, 进行网络设备漏洞挖掘和风险预警工作, 总结、完善电力公司安全漏洞库并开展漏洞库深化应用工作, 常态开展各种漏洞检测及漏洞跟踪修复工作。
(2) 电力公司应建立电力公司网络设备安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优化完善公司内外网监测系统, 对各类网络设备补丁漏洞修复状态、异常访问状态、特殊端口使用状态、网络服务状态以及设备性能状态实时监控, 并针对各类风险及时处置。
(3) 应综合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设备整体情况, 在全网开展网络设备安全专项督查工作, 对专项督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 对相应安全风险的防范进行顶层设计, 纳入到电力公司常态的安全督查工作。
3.5 网络设备下线安全管控
网络设备下线安全管控主要确保网络设备下线或报废时不会对系统产生风险, 同时不会出现信息泄露。网络设备下线工作必须由内部队伍进行, 按照标准流程规定做好下线前评估以及过程记录, 重点做好剩余信息的删除以及设备的销毁工作。
4 结语
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以及电力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 网络设备作为电力网络构建的基础单元, 其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外网络设备安全风险的分析, 以及对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研究, 表明了加快电力系统网络设备国产化, 加强网络设备全过程安全管控的必要性;同时,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情况, 提出了关于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即使如此, 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以及防护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辉.网络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罗凯.网络设备安全分析与解决措施[J].电力信息化, 2012 (2) :81-83.
[3]杨富国.网络设备安全与防火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电网等级保护纵深防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 2009.
[5]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级国产化改造示范工程推荐技术方案[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 2009.
[6]雪曼.美核试验室停用H3C设备称存在安全隐患[EB/OL].[2013-01-08]http://tech.ifeng.com/telecom/special/zhonghua/content-3/detail_2013_01/08/20948974_0.shtml.
[7]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重点工作要求[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 2008.
[8]左晓栋.美国政府IT供应链安全政策和措施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 2010 (5) :10-12.
[9]蒋诚智, 刘婷婷.电力信息系统供应链安全管理研究[C]//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2013:287-290.
[10]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办法[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 2009.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文章将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定位在多专业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上,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要求,并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探讨
0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以及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电力系统对信息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庞大和复杂的电力通信网,采用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措施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网络管理者希望能够以一种统一的界面、管理和操作系统来实现网管,以改变目前在多种网络、甚至是在同种网络内部存在多个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
1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基本内涵
建设综合网管的目标是在现有网管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多专业信息集中处理的综合网管控制平台,将客户资料与网络设备资源进行有效关联,构造网管的服务管理层,向客户提供SLA和端对端的服务,建立健全以网管控制为核心的维护体系,形成面向前端,以业务响应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响应机制,重点完善面向市场的网络运行管理系统,实现高质量、高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维护目标。
总的来说,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可以理解为多厂商的综合网管系统、多层次的综合网管系统、多专业的综合网管系统3种。
(1)多厂商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某个专业网络范围内,在多个设备厂商网元管理级、子网管理级的网络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开发建设的网络层管理系统,称为综合网管系统。多厂商网管系统在专业网络范围内可以实现端到端的设备管理与网络管理。
(2)多层次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多层次综合网管系统是网络管理功能在逻辑层次上的纵向整合。在某个专业网络管理级网管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业务管理层的一些功能,如建立与运维支撑系统相关联的工单系统、故障单系统、客服系统、计费系统等,这种综合网管系统比较适合本地化的、经营范围较小的网络业务,如楼宇局域网网管系统、WLAN网管系统等。
(3)多专业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在全部或者某几个专业网络范围内,在多个设备厂商网元级、子网级或者网络级的网管系统基础上开发建设的网络层管理系统,称为多专业综合网管系统。
多专业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能够体现通信网络内在的、本质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及的电力通信综合网管均指这个意义上的网管系统。
2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原则
电力通信网包含的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分布地域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需要传输信息的地域。网管系统建设前,要充分考虑到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1)管理对象要全面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管理范围不能只是各厂家的网元管理系统(EMS)管理对象的简单叠加,还应该包括各种管道资源、光缆资源、配线架等无源设备资源以及客户和工程资料等相关资源,只有尽量涵盖各种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优势。
(2)管理功能要完善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不能仅限于网络的集中监控,还应该包括网络资源的管理、调度、工单管理、客户管理和工程管理以及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预测等。以便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管理功能实现对电力通信网络的全面检测与闭环管理。
(3)系统可扩展性要强
20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市场需求是决定电力通信发展的3个根本因素。
在新世纪初,通信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电力和电信体制改革仍在逐步深化,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长,因此,电力通信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综合网管系统应该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形势。
(4)系统可以分步实施
在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中,可以将整个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规定好每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并按照这些目标分阶段完成综合网管的建设。每个阶段完成后,相应的系统就可以投入使用,既可避免工程建设时间过长,又可避免只考虑当前目标而忽视长期利益的情况。
(5)系统要符合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
在系统的规划阶段,必须参考企业信息规划的要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可扩展的编码体制,使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充分被其他系统共享。
(6)系统的运维成本要低
綜合网管的接口部分和分级操作终端一般分布在各个传输中心的机房,所以,要求系统可以由少量的专职人员来维护。
3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体系结构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通常采用模块化分层体系结构,按TMN逻辑分层规则,应分为网元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业务管理层和商务管理层等4层。
各模块之间通过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网元管理层和网络管理层在实体上一般是分开的,而网络管理层并不一定仅有一层,尤其在目前多子网环境下,高层的网络管理系统一般是通过底层的网络管理系统(例如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子网或以SDH设备厂家划分的子网)的代理同网元管理层联系,完成管理和控制。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接口方式向其他系统提供所需信息。
4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要求
一般地,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按功能可以划分为7大部分。
(1)网络监控子系统
网络监控子系统完成对全网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便于维护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该系统应具有如下子功能:1)故障管理:包括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修正、路径测试(可选)、报告管理等;2)配置管理:包括指配功能、NE(Network element)管理、状态监视、状态控制、NE安装等;3)性能管理:包括能同时对所有终端点进行性能监视、性能数据的收集和监视、性能参数的管理和存储、性能数据的输出等;4)计费管理:包括提供与通道有关的数据,并对其输出、显示和打印;5)安全管理:包括操作者级别及权限设置、用户登录管理、日志管理、口令管理、管理区域分配、用户管理等。
(2)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完成对全网内各类资源数据的整合,并建立起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从全网整体角度对设备资源、业务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集中调度,为网络的统一规划提供依据。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网络资源管理的范围涵盖了通信網络的各个层面,包含物理的光缆、电缆、管道和杆路网络以及物理网之上的传送网络资源,在此基础之上的多种业务网络资源和业务支撑网络资源(包括交换、数据、同步网和信令网等),连同涵盖专业网络资源中均包括的动力、空间的公共资源等。
(3)网络资源调度子系统
网络资源调度子系统在资源数据完整准确的情况下,提供管道调度、电路调度、光路调度、备品备件调度、应急资源调度等业务管理。用户可依靠自动、手动方式进行业务调度操作以及制定一套管理制度规范,并可以进行跨系统的业务调度,或全程监视整个业务调度的进程,并提供对工单的统计查询。
(4)客户管理子系统
客户管理子系统完成对租用传输网络资源的客户的管理。综合网管系统可按照重要性的不同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保证重点客户、重点业务的畅通。
(5)网络分析子系统
网络分析子系统完成对传输网的各种分析功能。网管人员通过对各种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了解到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使用情况,从而对网络的运营情况有一个详细的认识。
(6)系统支撑子系统
系统支撑子系统完成综合网管运行时的各种支撑功能,是网管系统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7)对外接口子系统
对外接口子系统负责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联系,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消息的流转,使网管系统充分融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
5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站在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看待该问题,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对其在建设和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综合网络管理的问题,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其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存在着下面一些关键问题。
(1)网管接口问题
综合网管与设备的接口是网管建设中的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设备提供商的配合问题,这就需要运营商、网管软件开发商、设备提供商三方面共同协商,签订相关的协议;2)接口协议的问题,目前厂家一般提供Cor2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TCP / IP、Q3等接口协议,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Corba接口,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结构;3)接口的位置问题,目前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一般设在3个位置(子网管里器、网元管理器、网元),虽然越靠近网元效率越高,但是从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效率方面分析,还是建议从网元管理器取数据。
(2)数据编码的规范化
综合网管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因此,它的信息结构要符合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目前,EMS和设备网元中的信息编码都是厂家自己定义的,即便是在软件厂商提供的综合网管系统中,也都遵循厂家自己的编码规范。因此,我们要在系统的规划阶段,与厂家一起来规范其中的编码,做到编码的唯一性、全局性。
(3)综合网管的向上接口
综合网管的建设不仅仅是为维护服务的,也是全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环节。因此,综合网管中的资源必须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从不同的角度被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被市场、客户所接受。但是目前对大多数的网管系统仅是从维护的角度进行开发、建设,大大缩减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6 结束语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推荐阅读:
电力系统专用网络隔离装置的原理及应用09-25
电力系统就业11-11
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规划论文09-21
电力计费系统09-07
电力营销系统功能分析07-25
电力系统保护测试指南05-25
电力系统基础考试试卷06-02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为06-21
电力系统分析a07-11
电力系统元件及参数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