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共8篇)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篇1

(一)(一)古诗阅读 1.古诗《题西林壁》

(1)、这首诗是()朝诗人()所写。(2)诗中“缘”指的是()的意思。(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来表示。(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2.默写《游山西村》: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所写。“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在()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词。

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一、形状,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二、动作,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等词语感受到的。

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

(三)《蟋蟀的住宅》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简朴——()简单——()2.这段话是按从()到()的顺序写的。

3.我们只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原因()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很(),还很()。我觉得蟋蟀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题

(二)一、课内阅读《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4.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

咕噜咕噜:()、()、()。5.“古怪”的意思是(),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又();既()又 3();既()又()。表面看起来作者是()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之情。

二、课内阅读《颐和园》

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 ”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部首是(),除部首外查()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①香气浓厚;②(草木)茂盛;③(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

(2)、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四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题

(三)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在()之间()。

2.多少劳动人民的()和()才()成这()、()的万里长城。

3.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处,自然遗产()处,自然文化遗产共()处。

4.正前面,昆明湖()像一面(),()像一块()。()、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

二、课内阅读《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我也来写一句俗语。()。

2、照样子写词语:

清波漾漾:()、()、()。

3、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再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的美,我是从()这个词知道的。

4、我来填一填:(轻快)的音乐:

()的宫殿()的万里长城()的母亲

二、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当周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下列词语的意思。

吵嚷: 衣衫褴褛: 撑腰:

2、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中我明白了 就叫“中华不振”。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问题,方法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但是对学习的热情比较高,而且其心理情绪方面较为不稳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教学在某些方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而言比较沉闷、无趣,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的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认识字的能力、总结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思想的能力。小学四年级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关系到今后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学改革制度,这就需要中小学、高等教育学校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基本情况较城市小学教学基本情况而言差距甚远,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校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政府部门虽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渐加大,但仍然无法改变当前我校的教学格局。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较差,与其他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而言,我校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工具( 黑板、黑板檫以及粉笔) ,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学校的教学效率较差。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当下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其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以后的继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只能够讲授书本中的阅读或者是少部分的课外阅读,这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消极的影响作用。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教学条件受限,使得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陈旧,相关方面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分的强调要学生刻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这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学习的热情较低。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比较低,一旦遇到教师课堂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其余的学生课堂积极性较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3.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较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地区的学生视野比较窄,而且相关方面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在学习资源方面的限制性比较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师的教授以及书本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尤其少,较城市学生而言,其参加活动与比赛的次数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朗读能力差。在这种基础上,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逐渐加重,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 国家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量,积极建设农村学校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带动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学校应当共同合作,逐渐转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其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这样才能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仅如此,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加大学生的课外知识学习量。

2. 教师也要积极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 从而提高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改进与创新,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 学生也要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 课外多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 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四、结论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探析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持好奇的心态,但是情绪方面非常不稳定,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纠正。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太过于沉闷,乏味枯燥,不能对其课程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脚步。因此,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只能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教学方式,更新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从而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识文断字的能力。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四年级也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更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正如茶如荼地进行着,急需相关教育者相互之间友好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改善当前的四年级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跟城市小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相差甚远,这样不仅会影响我国小学生的发展,还会促使我国的教学水平分布不均匀。其中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差异造就教育水平分配不均匀

虽然,我国近几年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规模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还不容乐观。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跟其他地区的教学设施规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部分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质量逐渐下降。要知道,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为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教育思想过于老旧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任。但是就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素养并不强,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没有摒弃,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水平逐渐降低,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要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加大教育投入量

为了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量,健全并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从而使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升高,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要与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逐渐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使农村小学也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小学语文教师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时刻更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与发展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同时在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从而来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3.学生要改变学习态度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师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也应该转变学习态度,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课外可以看一些文章型的书籍,以此来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道理,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上另一个发展高度。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水平。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我国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王明建.囿于传统的突围:语文科课程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篇4

(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废墟的召唤》作者宗璞,原名________,是著名哲学家________之女。2.《更浩瀚的海洋》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籍)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画家。

3.《再别康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________,其中的“康桥”指英国的________;他的诗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籍)杰出诗人、小说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

5.巴金,原名________,我国著名作家,主要代表作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6.《读〈堂吉诃德〉》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籍)诗人、政论家。他的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恩格斯曾评价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后汉书》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8.《与朱元思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9.《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散文家。10.《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______至________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11.《出师表》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词派)代表词人。其中“破阵子”是__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一)《红楼梦》

1.《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是________,史湘云佩戴的是________。3.《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________。

4.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

(1)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5.《红楼梦》曾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二)《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________,反映了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感情。它谴责______________的暴行,劝诫人们不要________,它肯定劳动,________,但又表现了宿命论观点。

2.《伊索寓言》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将《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与所给寓意对号入座。(只填选项,备选项有多余)备选项:A.《两只口袋》 B.《农夫和蛇》 C.《蚯蚓和狐狸》 D.《狐狸和葡萄》 E.《蚂蚁和蝉》 F.《狼和小羊》

寓意:讽刺好逸恶劳的,如();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如();讽刺只说别人的坏话而看不见自己缺点的,如()。

4.阅读《伊索寓言》一则,完成各题。

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猴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骆驼却十分嫉妒猴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

(1)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相近的一个成语。

5.请讲述《伊索寓言》中有关贪得无厌的一个故事。(只写故事概要)

6.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读《伊索寓言》这部名著的?读了这部名著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冯钟璞 冯友兰 2.纪伯伦 黎巴嫩 3.徐志摩 剑桥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 2 集 4.普希金 俄国 俄国文学之父 5.李尧棠 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6.海涅 德国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当代诗人中最杰出的一个 7.范晔 南朝 8.艺文类聚 吴均 南朝梁 9.宋学士文集 宋濂 明代 10.西周初年 春秋中叶 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11.诸葛亮 孔明 三国 12.辛弃疾 南宋 豪放派 词牌名 题目

四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 篇5

一、到海边

神秘莫测的大海,有着多么[绣 诱]人的魅力啊!要是能到海边去饱览一下那壮丽的景色,真是一件幸运的事,不久,我的愿望实现了。

暑假,妈妈带着我到连云港的姨妈家去。第二天,我便跟着妈妈向海边飞去。来到海边,只见满盈盈的,在阳光的映照下[眨 泛]起一片金光。一群海鸥飞来飞去,偶尔欢叫几声,给微波荡漾的海面增添了生机。啊,大海真是一幅新奇的画呀!

海面上有一条条青黑色的带子在时[引 隐]时现,那是海带。妈妈找来一根铁丝,瞄准目标,使劲一钩,一条海带就被钩上来了。

“晓伟,你喜欢吃螃蟹吗?”妈妈神秘地问我,我高兴地点点头。妈妈带我来到海礁坡上,用铁在礁石的一个小洞里捅了捅,不大一会儿,一对大钳就从洞里伸出来,前后挥舞着,好像在向谁示威。妈妈用铁丝碰碰大钳,大钳立刻缩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大钳又伸出来,紧紧地钳住了逗引它的铁丝。妈妈猛地一提,一只肥大的螃蟹像一个俘虏似的,被捉拿出来了。这么大的螃蟹,够我美餐一顿了。

啊,大海给我留下了难以[摩 磨]灭的印象,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用“”画去。

2、用文中加点的词写句子。

壮观: 幸运: 3、2-4自然段主要写了,重点写了。

4、为什么到大海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二、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医生却发现她那小小的身体里面竟长了一个肿瘤,并且必须住院接受三个月的化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以前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拉下的功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

老师非常理解小苏珊的痛苦。在苏珊返校上课前,她热情而庄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带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深常常忘了自己还带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出院后的苏珊,她面临的痛苦是什么?

2、用“﹏”标出描写小苏珊在教室门口和走进教室后的不同神态的语句。

3、你认为苏珊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照样子,从文中选几个这样的词语写下来。美丽的金发

三、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若再给我一青春,我一定改掉以前有毛病,做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锯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得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她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把文中画线部分换成两个成语写下来。

2、“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中的“老样子”指的是。

3、“我做了件蠢事!”中的“蠢事”在文中指:。说这件事是“蠢事”,是因为。

4、“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中的“真正的生命”是指:。

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读了这篇短文懂得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伞

春天,细雨蒙蒙,伞撑开身子,为他人挡住了淋人的雨水。盛夏,烈日炎炎,伞撑开身子,为他人遮住了灼人的阳光。秋天,细雨连绵,伞撑开身子,为他人遮挡了凉意袭人的雨滴。严冬,风雪交加,伞撑开身子,为他人抵御了刺骨的寒冷。

但是,一走进屋子,伞却收拢身子,谦虚地躺在墙角最不惹人地方。小花猫不解地问:“伞大哥,您做了那么多好事,却默默无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伞反问说:“如果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蜷着身子躲起来,而不用着我的时候,我却又硬撑开身子显示自己的存在,那生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能够为人民服务,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灼人:①火烧;②火烫;③明亮。()不解:①剖开;②消除;③明白。()

默默无闻:①听见;②用鼻子嗅气味;③名声;④消息。()

2、前四个自然段描写了伞。

3、用“~~”画出描写伞风格的一句话。

4、前四个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从、、、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5、伞这样生活有意义吗?为什么?

6、你感觉你周围的人谁生活的最有意义?

五、路标

在朝鲜,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到另一个地方去执行一项任务。这时候,到处一片漆黑,山高路滑,看不清道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在闪电的亮光里,战士们发现前面有一道白色的矮墙。走近一看,不是什么白色的矮墙,而是一队穿着白衣服的朝鲜小朋友。他们一个个抖擞,手挽手地站在那里。夜是那么黑,雨是那么大,小朋友在那里干什么呢?原来,那里的路窄,路帝是悬崖,下边是深谷。他们怕志愿军叔叔看不清掉下去,特地站在那儿作路标。

①倾盆大雨湿透了小朋友的衣服。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志愿军战士激动地说:“小朋友,谢谢你们,快回家换上干衣服吧!别淋坏了身体!”一个朝鲜小朋友说:“志愿军叔叔,我们不回去,还有队伍要经过呢!”另一个小朋友说:“志愿军叔叔上前线打美国鬼子,我们也要出力!”

队伍走远了,②小朋友们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 和。

⑵志愿军执行任务,遇到了 的困难。朝鲜小朋友站在那儿作路标,是为了。之所以穿“白衣服”是因为。

2、读画横线的句子,注意红色的词语,你从这两句话中分别体会到什么? 句①: 句②:

3、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4、你想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写下来。

六、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奏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辞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分别写出第四-六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注意画线部分,想一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读了短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以“我爱故乡的XX“写一段话

七、海边的小女孩

辽阔的海滩上,潮水退了。一个拾贝壳的渔家小女孩,明亮的黑眸子搜寻着彩色的贝壳。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在脚下的沙滩上,一条银闪闪的小鱼在痛苦地蹦跳着。

头上的太阳,坞地蒸发着泥洼里的海水,小鱼在干涸中痉挛。似乎听到了小鱼儿越来越响的哭声。

她目光停滞了,流露出屿充满了怜悯。她弯下腰,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起了这条小鱼。小鱼在她手里蹦跳着。

她轻轻舒了一口气,直起腰,她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海边。小鱼儿被送进了大海。小鱼儿欢快地冲进了大海的浪花里,好似奔向美丽的生活花园和它不能离开的奇妙的世界。我看见:小女孩的黑眸子里闪出情感的色彩,她脸蛋上的那对圆圆的酒窝里盛满了甜蜜„„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在文中找)。⑴空旷、宽广,一望无边的样子。()

⑵形容举动十分慎重,一点不敢大意。()

2、按要求从文中找词句。⑴描写小鱼被救前非常可怜: ⑵描写小鱼被救后非常快乐:

3、文中有三处对小女孩的目光进行了描写,请用“﹏”画出来。

4、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请写一句赞美小女孩的话。

八、不知疲倦的人

陈景润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人

当黎明来到之前,大地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陈景润住的小屋里已经响起朗读外语的声音;当曙光初照时,他床头已积起了许多数学演算手稿;上班铃声还未响呢,他已来到图书馆门口等待开门。

他每天进入图书馆,就沉浸在书海之中,忘掉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下班时间早已过了,管理人员大声问馆里是否有人,没有回答,管理员锁好门去吃午饭了。这时候陈景润才觉得要回去吃饭了,但他走到门口发现门反锁着,就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重新走回书库去书。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陈景润在灯下,不是写论文就是研究法文、德文的数学书籍,常常到深夜,他才踏着清亮的月光迈向宿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就是这样紧迫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迈进。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孜孜不倦: ⑵夜幕降临:

2、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记叙 的事,表示顺序的词语是: → →。

3、陈景润是个 的人。从哪些具体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九、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干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xīns hǎng()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miáo huì(),艺人所diāo kè(),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尽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1、把文中拼音换成汉字,写在括号里。

2、“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呼出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选 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选 种解释。

3、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4、作者从竹干、、、的用途写出竹子“全身是宝”。

5、用“﹏”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带点句子的理解。

十、小溪的欢歌 清早,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小街上的人有的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气;有的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行。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吵闹,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接着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会说什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的小溪()地流动()的老人()地爬行

3、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4、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结合加点词想一想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下面仿写一句话。

5、想一想小溪的“欢歌”指的是什么?

十一、那倾斜着的伞 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mēi mò)z发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着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进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xián xuán)。望望外公,外公头顶是一半墨绿色,一半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就这样,每次我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cēng chēng)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墨绿,一半灰蒙蒙。回到家里,我接到个公递来的毛巾,只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那把倾(qīng qiōng)斜的伞,是把 的伞,我会望远珍惜它,爱护它。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2、写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惊讶— 困惑— 珍惜—

3、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最后一段空白处补充上合适的词语。

4、用“﹋”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个句子,并在下面写一写感受。

5、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读了本文,你想说点什么?在下面写一写。

十二、多亏又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种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凌乱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恨不得立刻就转身回家,坐在打字机前去写我的书。当我绕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我一下子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靠着一副残废人的拐杖,老人的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一下子变成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 “多亏我回头又看了一眼。”老人说。

1、“褴”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懒”有以下几个注释:①不勤快,不爱劳动;②疲乏,没力气;③不愿意。“懒懒散散”在这里应解释为 ;“懒惰”的“懒”在这里应解释为。(只填序号)

2、“我”最初看到的锄草老人是什么样的?在文中用“—”画下来。从另一角度看时,那个老人又是什么样子?在文中用“﹋”画下来。

3、想写书的老人为什么说“多亏我回头看了一眼”?

4、假如你是想写书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锄草老人真正的样子时,你会怎么想?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 篇6

(一) 阅读《巨人的花园》片段,完成练习。

不久,北风呼啸(xiāo xiào),隆冬来临(lín línɡ),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 )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 …… ……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 )、( )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jiá xiá)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 )。于是,他立刻( )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1给带点的字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情( ) 寒冷( ) 悲伤( )

4读文段后填空:巨人终于明白了

5我会发挥想象力,完成练习。

(1)巨人推倒了围墙后,我仿佛看到

这时候,我又仿佛听见孩子们对巨人说:“

(2)我想对巨人说几句话:” “

6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的达”√“)

(1)巨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悔恨。( )

(2)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

(3)春天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 )

(二)阅读《去年的树》片段,完成练习。

树对鸟儿说: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你听。“

鸟儿说 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 向南方飞去了

…… ……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好朋友即将分离,那么在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时要读出 之情;最后,鸟儿与小姑娘的对话,应该读出鸟儿 的语气。

2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3发挥想象,完成练习。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时,它想: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时,它又想:

4读了片段,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鸟儿说,请把说的话写下来。

(三)阅读《白鹅》片段,完成练习。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又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ɡ cónɡ)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ǎo jué)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要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 ),( )。譬如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划出)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读二至四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4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句,又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 的特点。如,用鹅

的 与狗的 对比;用鸭的 与鹅 的_________对比。(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再细读二、三自然段,并用” “ 划出文中具体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

6鹅需要 、 、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摘抄文中有关的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é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 ),什么事也不过问。( ),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 )地叫唤,( ),( ),(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4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又表现在 。

5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

6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 、 、

、 。(用文中的词归纳)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篇7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喜欢鸟儿, 喜欢倾听和揣摩鸟的语言, 最后和鸟儿们成为好朋友的经过。课文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 但是他们对鸟儿的生活习性, 尤其对“鸟语”不同特点缺少相对的认知经验。因此, 站在儿童立场,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鸟语”的密码, 走进神秘有趣的“鸟语”世界, 是本课教学着力要关注的。

笔者在2013年4月苏州市“自主课堂研究”教学中, 就本课开设公开课。基于对教材的不同程度的钻研, 产生两个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也完全不同。本文就此进行对照, 谈谈如何站在儿童立场, 开展有效阅读教学。

一、精简教学内容, 顺应学生兴趣

教什么, 是教师钻研教材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每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教学点很多, 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 都属可教可训练范筹。但是教师钻研所得, 未必都是学生喜欢的, 什么都教, 未必什么都有收获。所以, “教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文本的语言特点等情况有所取舍。只有精简, 才能走向有效。

修改前:

《鸟语》可教的内容很多, 以第一部分“燕子和公冶长”的故事为例:扣“呢喃软语”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燕子的语言, 体会燕子的爱心;故事本身也很有意思, 将部分原文引进课堂补充阅读, 讲一讲也是不错的选择;燕子语言的特点也有很多可体会的:句尾的押韵, 儿歌的节奏感等。布谷鸟和喜鹊的语言也都挖掘出了很多的教学点。

在这样面面俱到的试教中, 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学习的主动性明显被抑制, 看似该教的都教了, 但真正生成的东西并不多。

在试教后的反思中, 笔者意识到, 《鸟语》这一课有别于本册前面《燕子》一文。《燕子》着重于对鸟儿外形、习性的学习, 而本课着重于“鸟语”的学习和理解, 即“鸟语”的拟声、节奏、押韵、情趣等才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而这些也就是教学的重点。

修改后:

《鸟语》教学内容, 摈弃了次要的枝节, 将“鸟语”作为教学主线:燕子的语言体味其“韵”;布谷鸟的语言强调“音” (拟声词) 和节奏感的特点;喜鹊的语言着重体会报喜含义;鸟儿无声语言体会不同鸟儿对“我”的启迪。三段“鸟语”的特点体会, 有所侧重, 而又有机统一。

其中“燕子和公冶长”的故事里有一段对燕子语言的描写:“公冶长, 公冶长, 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 快快去背来, 你吃肉, 我吃肠……”这段儿歌似的文字, 句末“长、羊、肠”押“ang”韵, 与燕子“叽啊叽啊”的叫声非常吻合。教学重点投射在“韵”上:体会“押韵”的特点, 押了什么韵;借助燕子叫声音频的辅助, 思考为什么押这个韵;朗读品味“韵”的情趣。这样重点集中, 理解透彻, 为探索布谷鸟和喜鹊语言的“音”“义”的特点提供借鉴。

这样删繁就简后的教学内容, 不仅凸现了文本语言的鲜明特点, 回到了语文的本位, 而且顺应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为学生的情智生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二、整合板块设计, 打开探究空间

教学点确定下来, 教学还要巧妙选择切入点, 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形成明晰的教学板块, 给学生打开自主探究的空间。

修改前:

《鸟语》第二课时的导入, 是以文章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一句切入, 教师提问“我是怎样成为鸟儿的好朋友的呢?”展开教学的。

课文每一块内容都是先写鸟语, 再写“感受”, 所以教学思路顺着文章的逻辑顺序进行, 将“燕语的故事”“布谷鸟和喜鹊的语言”“无声语言的启迪”一部分一部分教下去, 体会“我”成为好鸟儿朋友的过程。教学重点主要是品析词语的含义和情感, 讲述“鸟语”故事和分角色进行对话等。

这样繁琐的理解和品析, 教师引得辛苦, 学生学得疲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发现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停留在文本的浅层, 难以在语言文字中真正涵咏。

课文主题是《鸟语》, 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鸟语”的特点, 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不同方式, 掌握“鸟语”的描写方法是教学中相关联、有梯度的三个层次。本课的教学设计应从这个思路去考虑。

修改后:

《鸟语》第二课时的导入, 从“知音”切入。在理解“知音”的含义后, 给学生质疑机会。学生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为什么能以鸟儿的“知音”自居, “我”真的懂得鸟语吗?

顺应这一问题, 教学设计摒弃本来单线条逐段逐字逐句的教学线索, 改为三大板块的教学:将燕子、布谷鸟和喜鹊的语言集中作为第一板块, 了解鸟语“韵、音、义”的特点, 掌握鸟语的表达方式;将“感受”部分集中作为第二板块, 品悟作者的情感, 了解以“想法、感觉和心情”来表达感受的方法;第三板块拓展训练:根据前两个环节所学知识, 仿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知音”的主线将打散的课文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感受”部分的阅读, 学生找句子, 理解作者听了“燕子的故事”后渴望听懂鸟语的心情, 品悟作者和布谷鸟对话后陶醉的感觉, 体会听了喜鹊欢快的叫声后高兴的心情。我“了解对方, 有深厚的感情”, “知音”的内涵就清晰起来。这时教师顺势引导:“三段感受, 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基于前面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比较后很容易发现:作者分别是从“想法、感觉、心情”角度来写的。这一发现为学生练笔中多角度写自己的感受提供了直观依据。

教师通过明晰的教学思路, 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和发现, 才能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三、学法层次分明, 利于学生习得

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但他们对文本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都不能跟老师相比。所以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 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出发, 考虑学法指导。

修改前:

《鸟语》的第一部分自学要求这样表述:

1. 自学目标:我是怎样聆听鸟语, 和它们交谈, 并成为好朋友的?

2. 导学一:朗读课文2-3节, 体会燕子的语言和我的心情。

3. 阅读提示: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燕子的话语, 注意读出韵味。

第四部分自学要求“写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在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鸟儿之后, 给学生提供了《白鹭》和《鸟的天堂》中的两段文字, 体会写法后要求学生写鸟儿的样子和叫声特点。

整课的学习, 出现了四次自学要求, 内容包含了“自学目标”、“导学”、“阅读提示”三部分。看似清楚明确, 有目标、有要求和阅读提示, 实际内容重复, 学生要理解这些要求需要好多时间。

第四部分练笔的铺垫, 《白鹭》《鸟的天堂》片段都没有涉及到对“鸟语”的描写, 学生注意力转移到了外形的描写上, 使本课的重点又发散出去而不集中了。

修改后:

《鸟语》整课的自学要求变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1.直线划出文中描写鸟语的句子。2.读一读, 你发现这些鸟语有什么特点。

第二板块:1.默读, 曲线划出写“我”感受的句子。2.朗读, 抓词体会“我”的感情。

修改后学法简化为三条, 表述简明扼要。第三板块“写写自己喜欢的鸟儿”是难点, 但是有前面发现的写法做依据, 再加上练笔前三个层次的铺垫, 难度得到分解, 使学生能当堂完成这样的练笔。具体步骤如下:

1.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鸟儿, 说说你听到的鸟叫声是怎样的。

2.提供“鸽子”、“黄鹂”、“麻雀”等鸟儿的画面和叫声音频, 体会鸟叫声可以用不同的拟声词来描摹。

3.出示以下提纲, 动笔写写自己喜欢的鸟儿:

(1) 写写鸟儿的叫声特点, 用上拟声词;

(2) 想象它在做什么, 说什么, 写出韵味和节奏;

(3) 写出你的想法或感觉。

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应该简洁明确, 便于学生操作;学法还应有层次性和普遍性, 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循序渐进提高语文能力。

四年级语文阅读复习题 篇8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教学方式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比较浮躁,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一些枯燥乏味的事物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如何能够保证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现预期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也逐渐走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在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效,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高度的互动性,大大增加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观潮》一课时,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在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下很难通过课文的语言描述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给其理解与感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在课前,我们可以先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一些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与图片资料给学生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景,学生通过图像、画面、声音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享受,真正体会到了课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的情景。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我们再带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中,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与课文文字相联系的画面,对阅读理解有了直观的印象。课后我们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写一些读后感,从而根本上给学生打下牢固的阅读基础。

二、尊重学生地位,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将课堂空间与舞台交给学生。例如,我们可以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做老师的乐趣。

在讲解《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书刊等收集一些卢沟桥的相关资料,并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而后由学生进行课文讲解,并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能够在设计课程时充分地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突破了教师与书本的局限,从自己的角度对课文做出了理解,其阅读总结能力大大提高。如果班级中有学生曾经到卢沟桥参观游玩过,那么教师还可以让该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其他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得更多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立足生活实际,丰富阅读素材

生活给创造带来了取之不尽的源泉。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颐和园》《长城》《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当下一些热播的古装影视电视剧,并让学生表达对这些影视作品的想法与观点;在讲解《猫》《母鸡》《白鹅》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课文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动植物。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猫》一课时,在课前鼓励小学生在课下对猫进行观察,由于猫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与接触到的动物,很多学生也有过养猫的经历,因此在对猫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性等进行进一步观察之后往往都能做到有话可说,那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课下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你认为猫的性格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话来概括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这时学生脑海中对猫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纷纷加入到讨论的环节中,而后教师再开始讲解课文内容,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都十分深刻。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并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除了教给学生课文知识以外,还必须重视阅读方法和理解方法的传授,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学习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获得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给朋友公司开业花篮贺词下一篇:自我检查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