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整理工作信息(共8篇)
自2010年5月市社保办开会并参加档案信息整理培训以来,本人已经向左处长汇报多次并连续打书面报告三次,请求领导增加人员整理档案信息,但都没有得到明确回复,由于本人平时进行每月的养老保险申报(代理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及申报表格,增减人员表格的打印;医疗保险(在市中区医保办)的申报、医保卡的领取;代理人员养老保险的转出、转入;个人账户的合并,身份证号码及姓名的更正;及退休手续(病退、正常退休)和去逝人员丧葬费手续的办理等一直没有抽出完整的时间进行整理工作。从2011年5月至今,开始陆续整理,共整理70份档案,在整理的工程中,发现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非常复杂,就整理的以上档案来看,存在如下问题:
1.档案保险手册98%以上的人员没有审理过(按要求审理时间段:参加工作后至1999年
12月止)。按照档案整理要求,审理养老保险手册前,必须本人在养老保险手册职工签字栏签字后再审理,因这次整理后,直到退休不再整理档案。根据这次整理的信息表,本人退休时,只拿整理的信息表和身份证复印件即可,这次整理关乎本人退休时待遇的问题,关乎本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要求本人签字。在联系信息需要整理的人员来保险手册上签字时,一部分人员的电话无法接通(电话号码更换、停机),导致手册无法审理,只有等到此类人员来缴纳档案管理费时,再进行此工作。
2.一部分人员养老保险账户需要合并为正确账户。(1)原来缴纳保险时用的是15位身份
证,后身份证升级为18位,由于养老保险系统与公安派出所身份证系统不一致,导致一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账户与现在的身份证号码存在着差异(养老保险账号一律是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特别是末尾为:X、0、A、B的,出错最多。两个号码意味着是两个人员,必须合到同一个人员上,即合为一个正确账户。(2)一部分人员由于某种原因保险中断后,当时补缴时,90%的人员采用身份证末位错位方式补交,导致现在账户必须合并。(3)外地交过养老保险,后转入职业介绍中心缴费人员,由于当时只办理了转入手续,没有合并账户,在这次整理信息中必须为其合并账户。
3.15%以上的人员需补缴中断的养老保险:由于诸多原因,15%以上的人员在92年、93
年养老保险视同与实际缴费的过渡阶段中断了养老保险,对于原固定工来说,必须补缴此阶段中断的保险,否则视同缴费时间与实际缴费时间无法衔接。对于合同工来说可补可不补,但绝大多数合同工都要求补缴此阶段中断的保险。因为在2004年12月份之前,补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视同缴纳。补缴保险手续:现缴费单位工作人员为其写出补缴申请,找出原来在单位工作的合同及工作表格进行复印,填制补缴保险金额单,交社保办统筹处。统筹处批准后,转交社保办局长批准后进行再补缴。一般开始补缴到结束约15天左右。补缴完以后再审理保险手册。(规定:个人不允许补缴养老保险)。
4.档案中存在服兵役期间,个人实际缴纳保险;判刑、工厂开除;外地缴费保险手册中没
有缴费基数等情况;大部分档案中缺少招工表和调动函,还有一些破产企业、改制企业对职工视同缴费的特殊规定(会议纪要),这些情况都需要到社保办相关部门进行咨询、确定。
5.一小部分原在外地和省社保缴纳养老保险人员,还没有把外地缴费转入到济南市社保办
合并到现在个人账户上。
每当拿到一份档案时,总感觉拿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严肃的法律意识,一种尊重事实、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种积善成德,为民服务的使命。有时为了一个拿不准的规定或政策或同一种情况出现不同的结果,晚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唯恐由于自己的失误给整理信息,给缴费个人带来损失,因为牵扯的是他们后半生的切身利益啊。所以自己时时谨慎,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建议:集中3个月的时间,领导给配上2—3个人,共同来完成这一繁重的工作。
《感悟》二
今天上午,高部长关于整理档案的事情征询聊我们的意见,并说整理档案工作可以停一停,我知道,这又是李工华老师反映档案在我那里放的长,没有归还的缘故。高部长处于关心我,怕档案放的时间长了出问题,再就是,怕我整理工作多,忙不过来。
关于借档时间长,我想说明一下:我们整理档案的信息步骤:首先让被整理的人在养老保险手册上签字,必须本人签字,签完字后,再去社保审理手册。审理完手册,对有问题的手册,根据社保审理的的意见落实、解决手册中的问题,落实后再去社保审理有问题的月份。再次就是整理档案信息:仔细审阅档案中职工的出生年月、姓名、参加工作的时间、职工工作的性质,知青的鉴定时间表、待业的时间确定,工作的简历、调入、调出的信函、解除的合同证明、失业领取的时间表格等。审理完以后,再根据审理的情况填写档案信息整理电子表格(三块),填完后,在生成电子报盘,后再拿着养老手册、档案、信息表、电子报盘去社保信息整理小组进行初审和复审,如果社保在审理出问题,重新返回,解决问题后再去报审。有时一批档案需要往返社保7、8次。正常没问题的,必须往返4次。
一、科技档案的内涵
科学技术档案简称为科技档案, 是记录具有保存价值的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形成的知识形态。科技档案的特点为现实性、多样性及专业性等。其实科技档案的呈现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科技活动中相关人员会有意识地形成科技档案, 同时又会设定一个对象作为参照物来形成科技档案, 直接形成于科技生产活动中。科技档案工作具有服务性, 同时也要能够为人们提供科技知识的职能。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依据, 同时可以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
科技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根据我国的相关相关法律法规档案部门运用各种方式将具有价值、可以利用的科技资料收集档案部门, 然后进行整理, 再进行统一的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我国科技档案具有完整性, 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具有保密性质的科技档案的安全管理。
二、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若想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必然要首先对其重要性进行一个深入的认识, 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最为重要的是有利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科技档案管理中科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进行科技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若想做好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 首先就要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就我国而言, 现阶段很多单位都比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也很好地开展了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制度建设、设备及人员的配备也越来越齐全, 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根据大量的实践显示, 科技档案的信息整理收集工作可以为其单位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可以达到减少资金、收益增加及效率提高的目的。如果没有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就无法为单位提供可靠及完备的科技档案, 就无法顺利进行科技生产活动, 这就是造成损失的原因。因此, 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重要的, 各个单位必然要提升其重视度, 采取相应的策略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三、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策略
众所周知, 科技档案的管理具有很多的方面, 包括的环节也较为复杂, 最基本的六个环节为档案的收集、整理、辨别、存档、统计及利用。可见, 科技档案管理中最为基础性环节就是科技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也是为其他环节奠定基础的环节, 在档案管理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是保证科技档案准确及完整的重要环节, 也是促进科技档案可以实现统一管理的重要途径。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前提, 如果这个环节没有做好, 其他环节也不能很好地完成, 甚至不能顺利展开。因此, 各单位和档案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一) 提高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重视度。要想做好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首先其单位的领导层和档案管理部门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深入地认识到该项工作对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是单位科技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 促进单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提高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重视度是其做好科技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工作的前提, 要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单位的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从思想认识上将其作为单位发展的重要环节, 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及整理, 为单位的科技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 加大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的宣传力度。档案管理工作者不能只是将目标停留在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还要向科技人员宣传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的重要性。同时要向生产科技人员传授基本的档案知识, 并且还要让其认识到档案管理人员的权利及义务, 使得科技人员可以对科技档案提供爱护度, 并且使其建立档案意识, 以此为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人员基础, 在科技人员的配合下, 做好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已经不是难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 各种媒体平台的构建为信息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方便, 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 比如, 微信平台或者微博平台等。将科技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及信息通过这个平台向企业的员工进行宣传, 以此不但可以节省人力, 同时其宣传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三) 在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之前档案管理人员就要主动出击, 提前介入。现阶段, 大多数的单位的技术生产部门的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都是在科技生产活动达到一定的阶段或者结束时才将相关的科技资料交给技术生产部门进行暂时归档, 然后通过鉴定后再移交到档案部门。但是, 本文认为这种被动的方式不利于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 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坐以待毙, 要主动出击, 提前到技术生产部门将暂时归档的科技档案信息收集回来, 保证档案收集的及时性, 避免造成丢失等问题。而且为了保证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的完整性, 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督促, 对于缺少或者其他文件资料进行及时的补充, 使其档案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与生产部门合作共同制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的范围, 同时在新科技产品的生产、鉴定成果、成果验收等重要的环节中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 全程控制科技档案, 确保科技资料的完整性, 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
(四) 正确认识在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中新载体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科技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中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 现阶段科技档案中的文件资料大多数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编制的, 然后使用时打印出来就可以。归档的科技档案资料一般都以纸质文件形式存在, 许多电子文件已经被删除, 或者仍然在科技人员那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 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许多纸质文件通过扫描成为电子文件, 但是这样比较费时费力, 因此, 可以在归档时就进行电子归档,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 这种新载体的出现同时也具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电子文件特别容易损坏, 也易于修改, 使其保存的真实性受到威胁。因此, 作为一个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新载体的背景下, 为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必须要将传统管理方式及现代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避免档案资料的丢失, 保证其完整性。
(五)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也随之在进行着改革, 因此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也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尤其是实现办公一体化。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及业务水平提升, 不断地提升业务素质, 为档案工作服务。同时, 单位也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进修和深造的机会, 提升其业务素质。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也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自觉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促进科技档案工作越来越规范, 服务于科技研究和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各个单位进行科研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中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是基础, 必须采取各种策略做好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以提升档案的完整度, 为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为各单位的科技生产活动奠定好基础。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为许多领域提供了方便, 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 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还是做得不够到位, 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认识和重视程度, 采取相应的举措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提高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率, 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做好科技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为其信息收集整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科技档案,信息,收集,整理
参考文献
[1]王英健.积极探索强化科技档案信息收集工作[J].机电兵船档案, 2012 (6) :49-51.
[2]陈文英, 陈开魁, 徐迟默等.热带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及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5) :8846-8848.
关键词:档案整理;档案管理;档案全宗;整理原则
档案整理,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收集来的档案科学地组织,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一般情况下,收集来的档案处于相对零乱、无组织状态,加上档案数量日益增加,成分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加以整理,就会给日常管理和实际利用档案带来很大的困难。只有整理好的档案,才能为档案的保管、统计、检索和利用提供基本的单位和完整的体系,为准确地鉴定档案的价值提供全面、系统的依据。因此,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其他档案工作环节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档案整理工作的程序和内容
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档案全宗的组织及排列;第二方面是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第三方面是档案案卷的编立和排列;第四方面是档案案卷目录的编制等。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主要步骤,这一系列的工作一般由不同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分别承担,但这些工作程序并非在任意情况下都完全按顺序一一进行。
对于档案机构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大体上有三种情况:
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这样,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所接收的档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如全宗和案卷的排列,案卷目录的加工,等等。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档案馆和档案室对于已经整理入馆、入室保存的档案,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或专门质量检查,要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档案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提高其整理质量;另外,某些档案材料由于保存的时间较长,其自身和档案整理体系都会发生某些变化,须对其进行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和征集一些零散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档案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工作,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文件的分类、案卷的编立和排列、编定档号,编制案卷目录,等等。
我国档案室、档案馆的整理工作一般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况,但后面两种情况也经常出现,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仍需熟悉和掌握整个档案整理程序。
二、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般情况下,档案整理工作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为文件在其来源、形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密不可分的关联。经过整理,将有历史联系的档案组合在一起,能充分体现出档案形成时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规律,全面反映各种活动的本来面貌,从而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第一,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不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档案在整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体现了对档案来源的尊重。
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一般情况下,档案的整理必须在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基础上,采用更简洁有效的方法使整理的档案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
归档文件整理,是指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有以下几点:
1.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要求我们在文件整理过程中尽量保持这种联系,不得人为地任意割裂。《规则》所规定的按照年度、组织机构、问题分类法就是从文件的形成时间、来源、内容来集中相关的归档文件,尊重了文件在时间、来源、内容方面的聯系。此外,《规则》规定归档文件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排列时,按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序等排列,也体现了对同一事由或问题文件集中排列的要求。
2.区分不同价值。区分不同价值是指分析文件的保存价值,划定保管期限,原则上对于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文件分别集中,区别对待,体现了档案分级保管的思想。例如:《规则》将保管期限作为归档文件的分类标准之一,充分体现了区分文件不同价值,分别集中文件的管理方式。此外《规则》规定,短期保存的归档文件可以不拆订,允许在最低一级类内直接按文件的形成时间或文号排列。区分不同价值管理归档文件,意味着对价值大、保管期限长的档案文件重点整理和保管,而对于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文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文书人员和档案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有限的资源,也有利于提高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整理质量,为其创造更好的管理和保管条件。
3.便于保管和利用。档案整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其保管和利用。当然,不能孤立地追求保管和利用的方便性,其前提是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的价值。如不少单位完全按文件的形成时间或文号对文件进行排列,编制大流水号,不强调事由原则,利用计算机进行关键词检索。这样确实很省事,能够暂时满足一定的现实利用需要。但若干年以后,当档案文件移交进馆后,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就会显现:同一事由的文件被分散,关键词检索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因此,文书人员和档案人员在整理文件和档案时应尽量保持档案文件之间固有的联系,不宜随意分散文件,割裂这种联系。
为扎实做好2009年的统计档案整理工作,我局召开专门会议,回顾了去年以来全县统计档案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统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要强化收集,切实把统计工作过程记录好。扎实抓好2009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力求做到收集齐全、严谨及时。要增强档案意识,逐步使归档工作成为日常性工作,做到文件材料“随办随归”。
二是要优化整理,切实把统计工作成果反映好。把统计档案工作与统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编制和公开各种资料本等形式积极反映统计工作成果,宣传统计工作。要关注涉及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及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有关档案的保密工作。同时要细化完善档案分类,以便于检索。
三是要查漏补缺,修正完善。在档案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详细核对,针对档案中普遍存在的材料不齐全、填写不规范、前后冲突以及缺章等问题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基本解决了统计档案遗留问题。
在县档案工作会议之后,村两委高度重视,第二天就召开了村两委会,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决定此项工作以村文书丁浩和大学生村官徐亮为主进行收集整理,其他村干部配合。并要求各个村干部将各自手中的资料统一集中,然后由丁浩集中整理。在集中整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 对1999年以来的上级文件,按年份分类,每年按月份顺序整理,装订成册,并编写目录。
二. 对1998年以来的村委会、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记录本按年份整理,并编写目录。
三. 对农业税、水费、农民负担清册按种类装订成册、编写目录。
四. 对新农合档案按年份分类、编写目录。
五. 对综治、五保、低保、新农村和户籍档案分类整理。
六. 对选举材料按年份分类。
七. 对1998年以来的计生档案按年份、按种类收集整理。以上几点是我村档案整理的框架,已基本完成。我村工作人员将严格对照档案工作指南,力争将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努力将档案目录编得清楚简洁,使我村的档案管理得到规范化水平。
开发区金墩村委会
第一类履历材料
应归档材料:
1、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工作人员、老师、医务人员、职工、学员、学生(初、高中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等)、军人等登记表;
2、属简历表性质的各种登记表;
3、更改姓名的材料。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二类自传材料
应归档材料:
1、干部本人历次所写的自传;
2、干部革命历史活动简历材料;
3、入党(团)申请书中能分开的自传内容材料;
4、有关自传内容的其它材料。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类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应归档材料:3-1鉴定 3-2考察 3-3考核
1、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
2、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
3、作为干部调动依据及平时对干部的考察了解形成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
4、年度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5、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6、干部、职工、学生毕业生、学员、军人等各种鉴定材料
(包括工作、劳动的鉴定材料);
7、党团员鉴定表;
8、本人历次所写的属鉴定性质的材料;
9、后备干部登记表;
10、参加公务员考试登记表;
11、干部任职后公示期间的材料。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四类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应归档材料:
1、报考高等院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单)、记分册(初中、高中、技校、干部速成中学、干部业余补习学校等),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
2、中央党校培训班学习小结材料;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
4、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大影响论文(如获奖或全国报刊发表的)等目录(该材料应由有关部门配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分别摘录,并说明原件出处和形成日期,加盖组织公章后,才能归入本类);
5、由组织上调查形成的纯属学历、技术专长、业务能力和贡献等内容的各种专业人员“登记表”、“调查表”、“审查表”;
6、认定干部文化程度呈报(审批)表。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五类政审材料
应归档材料:
1、对干部的政治历史关节问题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与结论有关的主要证明及本人的检查交代材料;
2、因政治历史问题而受到处分的决定及有关主要证明、本人检查交代等材料;
3、凡已经查证清楚的有关干部政历问题的检举材料、查证材料;
4、有组织意见的“政审表”、“调查表”、“干部情况登记表”等表格;
5、有关确定、更改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组织意见、批复、调查证明材料及本人申请;
6、党籍问题的有关审查材料;
7、“文革”前的冤假错案、经复查后所作的复查结论或原处分的复查结论、报告及与结论有关的主要证明,本人申诉材料及原结论、原处分决定材料;
8、确定或更改干部的民族、出生日期、国籍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依据的证明材料。
材料排序:每一类材料按其主次,如批复、结论、报告、主要证明材料(按问题集中排列)、检举材料、本人检查交代或主要申诉材料,对“文革”前的冤假错案经复查改正后,原结论放在复查结论后面。不同类材料按时间先后排列。
第六类加入团党的材料
应归档材料:
1、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凡有多份的可归
入1--2份全面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一般只放1份,可选择内容比较完整、离转正时间较近的1份;
2、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中国共产党党员重新登记表,党员重新登记申请书,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
3、民主语言党员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支部关于取消党员资格或清除出党的处理报告,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和批复,本人检查材料;(有关调查材料、综合报告归入文书档案)
4、保留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籍的批复及报告;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志愿书、申请书、退团报告和上级团组织批复、团员登记表、红卫兵转团材料;
6、民主党派有关材料,指加入该党派人员的通知材料。材料排序:应将入团入党、入民主党派材料分别排列,志愿书放在各自材料前面,先团后党,然后按时间顺序排列。如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超龄离团登记表、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报告、党员登记表、党员重新登记申请书、民主评议党员材料、入民主党派材料。
第七类奖励
内容包括在校及在职期间的奖学金、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等。按照类别和时间的先后顺序。
第八类处分
内容包括在校及在职期间的处分材料。按照给予处分的机构层次顺序排列。
第九类审批、定级、工资调整材料
9-1 任免(部队中班、排、连)9-2工资 9-3其他
应归档材料:
1、本单位、劳动、人事、组织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表
2、本单位、劳动、人事、组织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定级表
3、历次本单位、劳动、人事、组织部工资待遇政策落实调整表
材料排序:审批表、定级表、历次增资表
第十类其他参考资料
1“908专项”概况
“908专项”是我国目前为止启动的规模最大的海洋综合调查, 也是我国海洋发展史上投入最大、调查要素最多、任务涉及部门最广的一项海洋环境基础调查和评价工作, 其内容覆盖之广前所未有, 堪比一本海洋百科全书。为尽快摸清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家底, 全面推进实施海洋开发战略, 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家投入了20多亿资金用于“908专项”调查, 上百家科研单位的上万名科技工作者投入到了该项调查研究工作中。“908专项”调查采用了同类型中最先进的设备作为技术手段, 不仅组织实施了各项综合性调查, 还开展了包括海岛海岸带调查与评价、海水资源、潜在的增养殖区和滨海旅游区等在内的专项调查, 这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908专项”自组织实施以来, 始终坚持“边调查、边评价、边应用”的方式, 在逐步开展调查的同时积极推动各类专项调查评价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专项实施过程中, 通过利用调查成果和整编海洋科学资料, 开通了“i Ocean中国数字海洋公众版”, 还发行了大型志书《中国海洋本草》《中国区域海洋学》《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和《中国海岛志》等典籍。这些成果不仅在海洋、医学、教育、科技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 也对普通百姓生活起到了服务功能。如, 海洋药物领域的成果不仅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饮食及防病保健、药物治疗等, 其成果转化还可对现代海洋药物的研发起到启迪作用, 从而进一步推动各类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产品。
2“908专项”调查及其成果的利用
目前, “908专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经济、海洋综合权益维护、国防建设、海洋综合管理及海洋文化建设等方面, 但总体来说, “908专项”调查及成果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海洋权益维护方面
“908专项”调查通过高精度遥感数据、地面验证和GUS技术对包括南沙、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在内的全国海岛及领海基点都进行了遥感调查, 获得了我国全部海岛 (礁) 的数量、类型、地理位置、岸线长度和面积等重要基础资料, 并编制了《全国海域勘界图集》等。除我国领海基点的遥感影像和实地勘察资料外, “908专项”也获得了海量的网格化环境数据, 为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发挥作用。
2.2 海洋环境保护方面
“908专项”针对我国近海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系统及服务价值等开展了评价研究, 得出了关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的评价报告, 并发布实施了《海洋生态资本评估技术导则》国家标准。“908专项”根据水体环境调查, 尤其是海洋污染和海洋化学的调查以及大气化学的调查结果, 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建议, 为制定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2.3 海洋经济建设方面
“908专项”根据在调查和评价中取得的大量关于海洋环境基础数据、海岸带与海岛资料及海洋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的丰富成果, 为沿海地区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资料支持, 有力推动了沿海各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根据“908专项”成果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关建议也已被有效纳入国家的相关规划中。调查中掌握的我国海域使用现状及各类用海的基线数据、大陆海岸线和滩涂利用状况等资料成果, 为分析和预测海域使用的围填海规模及发展趋势、今后科学合理地开发保护我国近海空间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3“908专项”档案整理简介
“908专项”产生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及研究成果, 这些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资料不仅是对专项工作的真实记录, 更是极具参考和利用价值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 做好“908专项”任务的档案收集及整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开展“908专项”任务文件材料的积累、立卷和整理工作,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成立了“908专项”监督和档案管理小组, 并制定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归档文件材料整理规则》, 对各项目承担单位实现“908专项”档案整理及立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了统一要求。作为“908专项”任务承担较多的单位,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成立了档案管理小组, 负责对“908专项”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保密等工作。
“908专项”档案主要包括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大幅图件和电子文件几种类型。
3.1 纸质档案
为保证原始记录资料的完整、齐全和准确, 档案室首先要求各项目组确定好本项目的专门档案整理人员, 以方便联系和沟通。为保证归档材料的准确无误, 除项目本身的自验收以外, 还在项目管理中设立了专项的质量审核, 保证项目归档资料的自验收和验收的质量。档案部门专门设立了档案整理的场所, 以便于对项目组档案整理人员进行指导和沟通, 并实行了“预归档”制度, 做到边开展项目、边验收, 边收集、边归档。在“908专项”档案的整理中, 按照要素对原始材料进行分类, 打破了以往的航次排序。在“908专项”纸质档案的整理中, 档案人员特别重视原始资料、原始数据的齐全完整性, 在根据合同任务书及执行情况报告而进行资料收集的同时, 还注意把原始记录、初步加工处理资料、原始数据及调查专项成果都列为永久保存。此外, 根据档案整理中的实际情况, 档案人员还细化了《“908专项”归档文件材料整理规则》中有关学科要素类目表, 并分别制定了《照片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大幅图件的收集和整理》及《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整理》等细则。
3.2 照片档案
照片档案一般由一些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以及工作会议等形成的照片构成, 在整理时要将纸质版和电子版照片分别进行保存, 并且纸质照片要进行统一规格的专业冲洗。照片组件以反映单一事件或事物产生的一组为一件, 件内照片按拍摄时间排序, 并在照片背面右下角编号。编号格式是“件号+件内顺序号”, 例如, 将第一件照片档案的第1张照片编号为1-1, 第一件第2张照片为1-2, 以此类推。
3.3 大幅图件整理
在进行大幅图件的整理时, 将海上剖面垂直分布图按照剖面由北至南、由东至西的次序排列, 平面分布图则按照由表层至底层的次序排列。确定次序后, 依据图件的多少决定将其建为一卷或多卷, 并建立互见卷。一个互见卷可对应多个图筒, 且这个互见卷与这些图筒具有相同的档号———根据相关图件在案卷中的位置确定该档号, 如908项目号为90801CJ07, 某一大幅图件在案卷中排在第8卷, 则互见档号为90801CJ07-08。除档号外, 每个图筒都有一个按档号机构编号制形成的编号, 如908CJ07项目中的第一个图筒编号为908CJ07-T01, 第二个图筒为908CJ07-T02, 以此类推。图筒内要附有筒内图件清单表, 该清单表采用卷内目录的格式拟制, 包括:序号、档号、案卷题名、起止时间、数量、密级、保管期限、归档日期、备注。图筒外还要粘贴能够提供筒内图纸的基本信息的标志, 标志内容包括:任务名称、图筒题名、图筒序号、互见卷号、筒内卷号范围、归档时间、检查人。在确定每个图筒都有一份内部的图件清单和外部的粘贴标志后, 将其装入以宽松为宜的袋具中。
3.4 电子文件整理
在电子文件的内容检查无误后, 要对其进行保存。电子文件的保存载体要求为一次性可打印光盘 (VCD或DVD) 、硬盘、磁带, 其中, 要对光盘的封面进行喷墨打印, 并保持载体标志和独立外包装的信息一致。光盘卷标采用“专项代码+载体顺序号”的格式, 如908CJ07—01、908CJ07—02。光盘内要建立根目录、总文件夹和Readme文件, 其中, 总文件夹命名格式为“任务代码+类目名称”, 如“908CJ07管理类文件”;Readme.txt文件则主要是对载体上的各子目录名、归档文件名、文件内容、文件记录格式和文件运行环境、制作单位、责任人及联系信息等进行说明。电子文件的载体存放可按照管理性文件、照片文件、视频文件、数据文件的分类进行排序[1]。
4 小结
908海洋调查专项已于2012年10月27日在北京完成了总验收, 专项档案从2012年开始试点移交进馆, 案卷质量之优良、内容之规范在我国海洋档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908专项”档案工作的成功实践也必将对海洋档案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908专项”调查产出了大量内容翔实的成果资料, 且各项成果的转化应用潜力巨大, 各成果的应用必将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以及海洋行政管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2]。
参考文献
[1]孙晓燕.海洋专项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档案, 2012 (4) :30-31.
关键词:档案整理工作;来源原则;全宗理论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view of authoritative Materials on the principle of archival arrangement is not accurate. This view is one of the parts of Fonds Theory, and Fonds Theory is contained in Principle of Provenance.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Principle of Provenanc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rchival arrangement.
Keywords:Archival arrangement;Principle of Provenance;Fonds Theory
按照国内有关《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权威教材的说法,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是:“整理档案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1]从内容上看,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每一个单位内部的档案保管机构(也就是档案室)的档案整理以及归档前的文件整理而言,并没有明确涉及档案馆对全宗进行区分的整理内容。而通常,“档案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立保管单位(一般是立卷)、案卷的排列和案卷目录的编制”。[2]这就说明,如此表述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是存在欠缺的。据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梳理一番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 全宗理论既是整理方法和理论,也是整理原则
全宗问题,无论是在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还是在档案管理实践(尤其是档案的整理)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宗是档案整理和分类的出发点,全宗理论既是一种整理方法和理论,也是一条整理原则。
1.1 关于全宗概念。所谓“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3]“全宗”的字面意义,就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的全部档案。而通常所理解的全宗,正如国家档案局1987年发布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的:“一个机关在其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为一个全宗。”即通常所说的全宗是狭义的理解,是针对一个机关全部档案而言,不涉及其他组织或人物。这种狭义的理解可追溯“全宗”一词的起源,即当初在法国,“全宗”就是针对一个机关的全部档案而言,是作为对档案馆内档案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而提出来的。后来逐渐扩展成“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更加广义的理解是我国档案学者冯惠玲、何嘉荪提出的“主体全宗与客体全宗”的观点。他们认为:“比如有些档案不是以同一形成者为核心,而是以同一项工程、同一种产品、同一项科研课题为核心,即以同一活动内容或事由为核心而形成的,如果仍然千篇一律地以形成者为依据组织馆藏档案,在有些情况下就难以行得通。”[4]于是,为了完善全宗理论,避免出现“打破全宗界限”的情况,就提出了“主体全宗与客体全宗”新概念。
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提法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妥之处,所以没必要作如此的扩展(在此不再详述)。[5]我们还是认可教材中关于全宗的定义。
1.2 关于全宗理论。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档案整理的原则应该包含有区分全宗的内容。
为什么要区分全宗?如何区分全宗?全宗理论应该能解答这些问题。首先,我国的全宗理论是在前苏联的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认为:一个全宗就是一个机关、组织或者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基本涵义有三点,即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全宗是在一定的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全宗是以一定的社会单位为基础而构成的。全宗原则,就是同一全宗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全宗的档案不得混淆。全宗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档案馆对档案实体进行分类所采用的一种原则——来源原则,以及根据这个原则所确定的一种分类单元。”[6]也就是说,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根据档案的来源进行实体分类管理,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来源就是档案馆确定档案实体分类的单元,一个来源对应一个单元,也就是一个全宗。全宗理论中将全宗的类型分为: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四种。但在现有的教材中,一方面承认全宗应该划分为上述的四种类型,另一方面又将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列为全宗的补充形式,这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态度在教材中出现实属不该。其实,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与全宗的典型形式——独立全宗都是档案馆根据特定的来源(形成源)来组织分类的,并没有违背全宗的实质——来源原则。只不过这一特定的来源(形成源)在不同全宗类型表现各有差异而已,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来源(形成源)都表现为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摇摆不定、前后矛盾,主要是由于对全宗理论不自信造成的,或许用来源原则来解释会显得更理直气壮。其次,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应对档案整理问题,不断改进档案整理方法而逐步形成的。全宗理论的雏形就是一种档案整理方法,用于档案馆区分全宗。区分全宗是档案馆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只有把全宗区分好了,后面的一系列整理工作程序才好进行。最后,在这一档案整理方法上加以总结、丰富、升华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最终成为档案整理必须恪守的原则。全宗理论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包含着全宗的确定、全宗的构成、全宗的特征,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整理等主要内容。全宗理论形成之初主要解决的是档案整理中的问题,但其发展到今天已超越了档案整理范畴,可以应用于档案鉴定、统计等一系列档案工作环节当中。当然,即便是全宗理论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全宗理论实质并没有改变,仍是档案整理必须恪守的原则。
2 现有档案整理工作原则的表述是全宗理论的内容之一
接下来,我们对现有档案整理工作原则的表述分三部分进行分析。
2.1 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虽然区分全宗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的要求,但从来源原则的发展历程来看,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即第一阶段)只要求区分全宗,而不要求全宗内的档案分类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这一要求到了第二(德国登记室原则)、第三(荷兰来源原则)阶段才明确。所以说,这一要求更多是针对一个全宗内文件的系统整理。或者说,从“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这一要求出发,并不必然地推出“档案整理应该首先区分全宗”的结论。实际情况是,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即第一阶段)区分全宗是全宗理论(或来源原则)初步形成的标志,而第二(德国登记室原则)、第三(荷兰来源原则)阶段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才真正做到这一要求。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整理档案,是我国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整理传统,而且已经被证明是比较切实可行、有效的整理方法。“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就意味着不要轻易打乱原有的整理体系,只要已有的整理体系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就应该维持原状,无需打乱重整。当然,这里所强调的“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只是针对已系统整理过的文件而言,并不是说未经过整理的、零散的文件也要极力维持其原状。实际上,这样做的好处既能很好地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又能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实,“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这一要求,不仅是我国档案界的整理传统,而且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档案界的通行做法。无论是美国的“文件组合”,还是英国的“档案组合”,其整理原则无不体现出“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这一要求。詹金逊认为:“‘可按字母顺序、年代、外形等整理,但是,材料的接收号要保持,‘原来的案卷、包捆或装订等一概不得弄坏。”[7]另外,前面提到的来源原则在欧洲诸国的发展历史也表明了这一点。
2.2 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首先,历史联系有多种。从总体上说,来源联系只是历史联系的一种,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种,是档案整理过程中首要强调的一种(具体体现在档案整理和分类的不同层面上)。来源包括机关、职能、活动、形成过程等不同层次。除此之外,如时间、内容、形式联系等也是历史联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来源联系泛化为历史联系,更不该因此而将来源原则泛化为历史主义。[8]其次,不管立卷与否,是组成案卷或是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都要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组成案卷或是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前提是都遵循来源原则。一般来说,组卷或者立件都要围绕特定的形成过程,反映特定的“活动”或者具体到“事务过程”,即所谓的“问题”。由于一个机关都有其特定的职能,每一项职能的实现又可以体现为不同的“活动”或者具体到“事务过程”,所以,这些“问题”具体反映了机关各种活动、事务过程,体现了职能联系,因而能够反映出整个机关的各项职能。通常情况下,组织机构和职能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反映的是来源联系。[9]而并非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就因为这“同一活动内容或事由”而误认为是事由联系,从而得出“事由原则和来源原则融合”的结论。所谓按“问题”分类或立卷,此“问题”并非“主题”或“事由”。遗憾的是,即便是权威教材也犯类似的错误,如在组卷时“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文件内容所反映的问题(文书工作人员也惯称其为‘事由)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10]在整理归档文件时“强调‘事由原则,要求将围绕着同一事由形成的归档文件集中排列在一起,充分体现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等等。[11]所以说,档案整理中的按“问题”分类或立卷要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遵循来源原则,这与图书、情报资料按内容进行逻辑分类的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
所谓事由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按主题整理档案的原则,或者说,是“档案馆将档案按其内容主题而不按来源机关和原有次序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显然,这很难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2.3 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首先,一般来说,如果档案的整理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并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那就可以达到便于保管和利用的目的。而且,前两条原则是实现该目的的前提和保障。其次,目前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而不是组成案卷的做法,主要目的就是便于整理和保管。加上有计算机辅助管理,就可以同时实现便于提供利用的目的。但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再次,便于保管和利用是目的,它要求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历史联系有多种,保持哪一种历史联系才能便于保管和利用?这是有讲究的。最后,便于保管和便于利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个平衡的问题。
“全宗”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应用于档案馆对档案的分类,之后随着全宗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其解决的问题已从档案馆对档案的一级分类扩展到全宗内文件的分类(二级、三级类目),核心问题始终是档案的整理问题。然而,档案的整理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关系到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也就是说,档案整理并不是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有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便于保管和利用。假如,无论是区别全宗还是全宗内文件的整理,都达不到便于保管和利用的目的,那是与全宗理论相违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这既是全宗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宗理论的内容。
3 来源原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之所以说,来源原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理由有二。
3.1 我们认为,来源原则包含全宗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档案学的逐步形成、发展过程,也是档案整理原则从事由原则转变为来源原则的变化过程。”[12]
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点:即尊重来源、尊重全宗的完整性、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首先,尊重来源是指档案馆在整理档案时,首先要保持档案与其形成源(更多时候表现为形成者)的固有联系。其次,尊重全宗的完整性,是指整理档案必须维护全宗的完整性,要求同一全宗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全宗的档案不得混淆。最后,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是指全宗内档案的整理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只要原始的整理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就不宜打乱重整。这三个基本点逐级递进,层层深入,由外而内。既要尊重外部的文件形成者,又要尊重内部的文件原始整理体系。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得分散,不同来源的文件不得混淆。这是来源原则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我国建立全宗理论的根基与灵魂。来源原则包含全宗理论的内容,全宗理论是来源原则在我国的表现形式或模式。当然,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类似于全宗理论的表现形式或模式,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来源原则核心思想的理解,恰恰相反,各国都基本认同、遵循来源原则。
我们倾向于使用来源原则而非全宗理论,或者说倾向于认为来源原则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3]面对一些实际问题,相对于全宗理论,来源原则往往能表现出其优越之处。比如上述的联合全宗、全宗汇集、档案汇集并不符合全宗的构成条件,但却遵循了来源原则、体现了来源联系,即同一来源不可分散,不同来源不得混淆。还有,关于“主体全宗”和“客体全宗”的提法,也是在全宗理论无法圆满回答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而提出的。如果我们能够稍稍变通一下,不拘泥于全宗的构成条件,把“来源”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并把全宗理论作为来源原则的表现形式看待,那么根本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再提出“主体全宗”和“客体全宗”。需要强调的是,倾向于使用来源原则,并不是说要否定全宗理论,而是说在涉及一些根本性问题时,来源原则往往能够显示出其特有的优越性。
3.2 来源原则是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作为事由原则的对立物而产生,从法国起源,成熟于荷兰,最后传遍世界各地。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德国的登记室原则、荷兰的来源原则、布伦内克的自由来源原则,前苏联及中国的全宗理论、电子文件时代的新来源观,这都是来源原则在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或者模式。虽各自存在些差异,但都集中体现了来源原则的精神实质。来源原则自产生以来,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扎根于世界各国,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力,能够迅速融入各国国情适时发展。正因此,现代档案学认为,来源原则是世界各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并没有直接引入西方的来源原则,而是借鉴前苏联的全宗模式后发展为全宗理论。即便我国走的是这种变通或者迂回的路径,但这丝毫不影响全宗理论对来源原则核心思想的继承。我国的全宗理论只是来源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模式,是结合本国国情的产物,其精神实质还是来源原则。既然全宗理论只是来源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模式,那么它自然就无法与来源原则平起平坐,甚至会遇到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国专业档案馆的档案分类、整理打破了原有的全宗界限,用现有的全宗理论的确很难圆满回答这个问题,但却没有超出来源原则的范畴,更没有违背来源原则。面对一些全宗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来源原则显示出极强的适应力。从这一层面和角度上来说,来源原则同样是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而之前所说的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整理档案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是针对一个特定机关、组织和人物的档案整理的,或者说,是针对全宗内档案的分类和整理的,可以说是基层单位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参考文献:
[1][2][3][10][11]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档案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5,93,99,123,170.
[4]冯惠玲,何嘉荪.全宗理论的实质[J].档案学通讯,1988(5).
[5][8][9][12][13]黄世喆.档案整理:从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的演进[J].档案学通讯,2009(2).
[6]陈兆祦.谈档案全宗和全宗内档案分类问题——1988年7月30日复吴春元同志函[J].档案学通讯,1988(6).
[7][美]T·R·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M]. 黄坤坊等,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191.
【档案整理工作信息】推荐阅读:
档案整理工作报告总结05-24
档案整理心得10-31
档案整理方法步骤07-19
档案整理装订要求10-12
教师整理档案细则10-24
档案整理劳务合同10-07
幼儿园档案整理方案06-06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10-21
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方法10-27
幼儿园档案资料的整理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