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篇1

全国房地产建筑行业人才流动和薪酬变化趋势如下:

1、高级人才仍然紧缺,争夺激烈,

薪酬和机会增长最快的中高级职位五类职位:一是独立操作品牌房产开发项目的总经理,他们一般需要有以上的房产从业经验。二是进行房产项目定位、产品定位的专业人才,如总建筑师、设计总监、设计经理等。三是项目策划、营销策划方面的中高级人才,如营销副总、营销总监、销售总监、营销部经理、销售部经理等。四是具有资本运作方面经验的人才也将受到重视,财务总监、投资经理等资本运作高手成开发商新宠。 五是商业地产开发方面的中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

2、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等专业人才不论职位高低、经验丰富与否均需求旺盛。

3、项目策划、营销管理、成本控制等中高级职位需求旺盛,但初级职位竞争非常激烈。

4、工程管理类人才竞争激烈,有丰富经验、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工程类人才将处于优势地位。

5、没有经验的初级人才需求增长幅度下降,初级人才竞争程度加剧。

6、房地产从业者从自身利益考虑,跳槽欲望增强,行业内人才向行业外流动趋势增强。

7、由于项目迟迟不能落实,公司解散,被动跳槽人才增长较快,

8、目前在其他行业的`人才想进入房产行业的机会减小,难度增大,行业外人才向房地产行业流动趋势趋缓。

9、从地域上看,北京、重庆、山东、江苏及一些投资客比例很低的二、三线城市人才需求比较旺盛。人才从受调控影响较大的一、二线城市向受调控影响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流动趋势加快。

10、由于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行业形势没有明显转向。 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投资增长为10-14%,人才需求量进一步降低,预计人才需求比 年下降10%左右。

11、高级人才竞争加剧,通过猎头公司猎取高级人才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建筑行业企业的选择。

12、从整体来看,房地产行业人才在行业内流动仍处于较高水平,预计为20-25%。

13、20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平均水平整体将会下降,但是根据情况的不同将会有不同的表现。

(1)由于房地产预期盈利水平下降,从业人员的收入尤其是浮动工资、奖金部分会下降30%左右;

(2)由于行业职位竞争更加激烈,致使初、中级职位员工平均收入水平下降;

(3)项目策划、营销管理等中高级职位需求旺盛,收入将持平或上涨。但初级职位竞争非常激烈,收入下降。

(4)项目定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成本控制等专业人才不论职位高低、经验丰富与否均需求旺盛,收入上涨。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篇2

近年来, 学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认真践行“德能兼备, 师从百工, 培养高素质的能工巧匠”的办学理念, 紧跟房地产经济和滨海新区发展需求, 确立了依据行业自身优势、精心打造特色专业和服务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战略,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办学模式, 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探索出了一条紧密围绕房地产行业发展和全力打造优势专业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负责

1. 大力建设德育环境。

学院把“成才先要成人, 建设德育环境”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内容, 倾心“为学生成人成才精心策划, 为学生职业生涯精细导航, 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 注重把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忠诚度, 有爱岗敬业精神, 有团队合作意识, 有挑战性的创新能力, 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目标, 勇于探索和创新素质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行为缺失、思想颓废和品行不端的危害性, 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 强化学生形象意识。

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礼仪和职业形象等方面入手, 促进学生形象和个性素质协调发展。通过构筑“理论、实践、创新、修养、形象”五位一体模式, 坚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修身养性、团队意识、健康情趣和社会环境出发, 强化学生的形象意识和声誉观念,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形象和综合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行业的要求。

3. 搭建成人成才平台。

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事, 先学做人”出发, 时时关爱学生, 处处激励学生, 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纪律教育、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 确保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二、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途径

1. 加强国际交流, 迎接国际挑战。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 学院承办了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会议。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天津市教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等主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论坛大会在学院召开。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美、亚等地区国家的职业技术院校及全国各高职院校领导、专家, 以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背景下的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框架中联合创新与国际合作为主题, 围绕就业导向、需求驱动和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政策导向、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创新与可持续经济发展等进行深入研讨, 并就“职业教育中的价值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主题组织圆桌会议, 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2. 坚持国际合作, 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近年来, 学院多次与世界著名的美国联美集团、加拿大萨斯哈馓温大学等, 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 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 广泛进行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2008年3月, 学院与美国联美集团合作成功举办了中美房地产市场发展研讨会, 就中美房地产市场发展、房地产职业教育培训及相关认证等进行交流, 加强了与美国联美集团的进一步合作。近期, 学院还与美国联美集团公司合作编写发行了《美国物业管理概论》一书。

3. 创新培养模式, 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教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物业项目管理”课程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精品课程;承办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与建设类高职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的“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与能力评价关系研究”课题研讨会, 并承担《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与能力评价关系研究》课题研究;在全国和天津市各类学生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 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天服三悦杯”首届全国外经贸外贸单证技能竞赛、全国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多项奖励;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夏季国际达沃斯论坛服务工作, 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任务。

三、建设真抓实干的优秀教学团队

1. 注重引进选用优秀人才。

近年来, 学院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实际, 整合校内人力资源, 构建人才创新平台, 遵循“用好成熟的, 引进优秀的, 培养年轻的, 借助行业的”人才选用思路和措施, 在引进人才时不仅看重专业技能因素, 更看重非专业因素。尤其是强调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精细严谨、爱岗敬业等, 探索出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以人力资源强校的良性发展新路。

2. 注重调动干部积极因素。

面对现实, 着眼未来, 坚持对干部终身负责的理念和策略, 注重管好人更要用好人, 为干部的发展搭建成功舞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学院党委坚持“三个强化”, 即强化以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强化以教书育人的素质教育观, 强化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观, 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体现在干部精神状态上, 体现在谋划工作思路上, 体现在工作能力和实际效果上。

3. 注重发挥党管人才作用。

学院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遵循市场用人规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用战略思维谋划党管人才, 努力提高党委育人、管人、用人的本领。突出抓好“聚才、育才、用才”三个环节, 把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外派学习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党委培养人才机制, 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党管人才之路。

四、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1. 围绕学生发展, 实行规范管理。

优质教育的必要保证, 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通过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 抓好学生习惯养成, 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心理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为人处事, 提升自身素质, 树立良好形象, 为迈向成功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2. 遵循教育规律, 加强科学管理。

在管理方式方法上, 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即严格的人性化管理、学生自律约束、管理成效监督体系, 做到严格适度、严者合理、严而有据。坚持精耕细作,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学院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问题。班子成员坚持学习科学管理知识, 按照分工审视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依法治校方略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使学院不断借鉴和完善管理方案、办法和举措。

3. 坚持制度管人, 变人治为法治。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篇3

高度智能的云平台应该是基于房地人才网行业人才服务的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全程智能服务模式。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才云服务模式将会大大提高房地人才网、企业与人才的沟通效率,降低服务的空间与时间的阻碍,提升服务效能。

一、化解“程序”产能过剩,准确制导行业需求

(一)精准定位企业人才双向需求

房地人才网作为沟通行业与人才的桥梁,首先需要改善的是前台交互媒介的产能过剩,调整原先复杂繁琐的交互程序,精简交互登记环节,精确制导无论是企业还是应聘者在前端需要了解的内容。

(二)优化定位归类所需人才

房地人才网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智能操作设计,自动将相关职位进行分类汇总,同时将各个职位的描述进行综合,确定最新的职位要求描述,同时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对应职位定位,确定企业所需要的候选人标准,由“点对点”向“点对面”提供给企业参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候选人进行定位归类,使其资料实时更新到不同的职位序列中,去除重复或陈旧的简历信息,提供最新的候选人排序推荐。

二、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有序引导线上服务革新

(一)线上面试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平台的企业终端或平台终端,企业可以在封闭环境内对候选人组织在线笔试、面试,完成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智能交互平台可以根据企业对于候选人的具体要求,对候选人群简历进行智能评价,优先排序,提供排序名单给企业。企业根据排序,及时掌握空间的管理权限,发放笔试问卷,或点对点对空间内候选人进行提问,也可以公开提问。这种在线笔试与面试,候选人可以通过PC,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可以以文字参与面试,也可以进行语音与视频。

(二)线上入职与培训的初步实现

一般而言,企业在完成线上招聘后,会对新录用人员进行培训。智能平台还为企业提供线上培训服务,节省企业的入职培训时间。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平台内部建立社交群,吸纳新进人员入群,通过平台企业端内设空间进行线上入职培训,入职前资料的转交和呈递,在进入企业前完成必要的人事服务和基础培训,为人才入职做好准备。

(三)多元综合,一网拥抱各类信息

网站可以依靠平台收集各类企业的薪酬数据,开展行业职位薪酬分析;在招聘方面,可以通过各招聘渠道反馈的数据情况,评估招聘效果;在时间周期上,可以通过对推荐周期、面试录用周期、人才到岗周期、试用周期等进行分析,分析人才招聘直至到岗的服务情况;在对企业招聘的个性化风格分析方面,可以根据客户企业选择、面试、录用人才的共性以及否决人才的共性进行总结,得出企业的选人风格,同时也可以围绕招聘企业人才放弃原因分析,了解人才放弃面试和录用的原因及比例,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招聘的综合分析可以对企业招聘环节的全流程进行控制、分析,了解企业对于外部人才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获取行业人才需求特点,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

(四)智能完善,整理更新陈旧信息

任何候选人的简历信息与企业的招聘信息都具有时效性。及时掌握第一手候选人的求职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为行业企业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才能为应聘者找到合适的企业。所以平台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即时推荐给企业,节省企业的检索和分析时间。

平台的并发访问量也应能够支持行业的使用,匹配分析的速度不会受到并发访问的影响,因此平台要适应当前或更大规模的并发访问量。同时,在界面设计上要一站式显示,即把多界面切换操作合并在平台界面中,减少在不同程序或网页中的切换工作。通过简洁的操作,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企业与应聘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来自定义自己的界面。

三、梳理行业人才“去库存”,合理主导职位信息管理

(一)企业“招聘链”智能优化

针对企业而言,企业可以借助房地人才网职位信息管理模块进行岗位的智能发布、管理、面试的选择与通知。企业可以在前台职位信息管理模块查看所有可用的职位信息,也可以新建、编辑和删除职位信息,这些操作将以日志的形式显示在系统中。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智能推荐与候选人自荐的简历,这些简历在平台中将会根据职位匹配系统的相似比进行排序,企业可以较为方便地选中候选人,对其进行面试的通知和管理。

(二)智能建立人才数据平台

人才数据平台由大量的人才数据信息构成。

首先,平台从相关合作网站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应届生求职网、中心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收集候选人信息,并记录信息的来源。其次,平台提供给管理员及企业手动导入信息的通道,例如在平台的网站前台和后台系统中通过提供给用户邮件、网页和指定格式的文件导入信息的方法,进行简历和职位的录入、批量导入导出。在表现形式上,平台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集中显示,允许用户将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格式化导入,大大降低了导入的工作量,节省了在不同应用程序中切换的时间。同时,平台提供指定范围和格式的简历和职位的导出功能,以便用户将简历或职位信息发送给客户。导出信息时,可以选择导出的信息字段,比如用户不想导出简历的联系方式,则可以在导出前去掉联系方式选项。平台自动将每天收取到的简历和职位信息进行清理和格式化,去除重复信息、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包括时效性、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行业规则要求等,对过期信息进行删除后,存入人才蓄水池回收站。

四、补大数据协同合作短板,科学倡导人才服务云范式

(一)多元联手实现人才全方位验证

数据云通过简历上的身份证进行唯一性验证绑定,与行业人才数据档案库连接,完整呈现出应聘者在行业内的发展轨迹,为行业企业考察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数据云无缝连接政府相关部门网站,对行业人才其他领域的档案与情况进行了解。数据云以数据库的形式,在人才蓄水池建立“候选人应聘档案”,包含企业对应聘者的面试评价、岗位表现、个人特质、绩效成绩、离职原因等各方面基本信息。通过平台,既可以有效地筛除应聘者的虚假信息,又可以推测出其求职意向,帮助应聘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平台还能实现个人信息的在线无缝验证。个人可以选择在系统前台完成各类信息的认证服务,如简历认证、学籍认证、技能认证、公民诚信档案的在线验证等,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二)智能响应匹配岗位要求

平台根据预先导入的行业信息,如基本情况、职业经历、行业专业技术、学历、证书等,进行简历的真实性分析,如技能的相关性、技能的熟练程度、工作地点的相关程度、应聘者的潜在求职意向等。同时,应聘者的简历根据个人设置将会开放,同领域的相关人员可以建立关联,相互认可彼此的简历信息与技能信息,认可的部分将会被平台记录,作为推荐的依据。另外,平台还提供便捷的信息扩充接口,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特殊需求快速加入系统中,对已有的信息进行预先处理,提高职位匹配的精度。

(三)以数据集成倡导人才服务云范式

1.企业数据平台的集成

平台的集成管理可以对行业企业进行多维度招聘数据分析,从而满足应聘者对于行业企业的了解。通过平台可以获取曾经在这家企业工作过的人才对于企业的评价,及时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位薪资与职业发展轨迹等,为自己的应聘做好准备。

2.在线薪酬系统的自我识别

平台根据应聘者简历上所填写的企业、职位、薪酬,定位企业的规模大小、职位层级以及薪酬,根据平台的职位智能匹配系统,将所得到的薪酬智能识别,确定在有效区间内后,自动存入相应职位等级的职位薪资序列中,作为在线薪资的样本,为行业薪资调查做第一手素材收集,同时为行业企业绩效薪酬比较做数据积累。

3.在网职位的大集成搜索推荐

数据云不仅能够对应聘者个人情况进行汇总集成,同时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数据云对企业在市工商局、市经信委、市国资委的备案信息进行集成,方便应聘者了解应聘企业的具体情况。同时,平台还对在网发布的已注册的同一家企业七日内发布的所有岗位进行汇总,将在不同网站上的职位信息统一汇总到平台上,方便应聘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递送简历,也方便企业HR及时掌握招聘情况。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篇4

2014年1月,来自经纬中国的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2014年12月,来自挚信资本、经纬中国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3月,来自优壹品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

自2015年起,中国医美行业增速达到40%,远超全球7%的速度,医美从明星网红的职业需要,走进公众生活。白皮书中的数据也揭示了这一“中国速度”的推动原因,那就是中国医美消费者以25岁以年的年轻人为主,他们通过科技手段让眼睛更大、鼻子更高、皮肤看起来更光滑水嫩。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加入医美消费者的行列,成为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源动力。

可以想像5至10年后,目前的消费主力军进入中年,新的一批年轻人补充进来,中国医美市场的爆发期才会结束。

这种速度给了医美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机会与挑战:医生资源有限,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和培训5天上岗的“黑医”猖獗。如何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让年轻人理性、安全变美?这些成为头部企业的挑战和责任。

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介绍,除了希望在医美App占据更大的份额之外,新氧接下来希望连接上下游,但同样需要找准定位。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内容: 全球每2.5位医美消费者中,有1位中国人

白皮书显示,2017年预计将有1400万中国人通过医美变美,较2016年同比增长高达42%,远高于7%的全球增速,中国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医美消费人群增速

源源不断的年轻人加入医美消费者的行列,成为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源动力。预计2017年每100位中国医美消费者中,有53位在25岁以下,即为90后。他们通过科技手段让眼睛更大、鼻子更高、皮肤看起来更光滑水嫩。

这一情况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美国36岁以上用户的占比超过74%。美国中年人通过医美技术留住青春的尾巴,主要用于抗衰。

中美医美消费者年龄分布

变美是一个停不下来的过程,根据新氧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每3-6个月去找次医生是医美消费者的常态。一位已经很好看的人,还是希望更进一步完善自己。追求完美无止境。

医美走进公众生活,改变固有的众生相

数千年来,长生不老是众生期待。如今,变美冻龄已经真实发生。2015年医美消费者多为明星、网红。网红带火了中国医美市场,2017年普通人的医美消费超过明星、网红,他们的身份是白领、学生、主妇,通过医美变美仅为愉悦自己。

医美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收入越高,变美欲望越强。月薪三万以上的女性,80%的想整,10%的敢整,5%的人支出曾在20万元以上。

明星做为医美消费排头兵,引领着时代的风向。从以前的讳莫如深,到如今的习以为常,他们的变化有目共睹,成为医美快速发展期的风向标。流量花旦郑爽曾表示:“女生在外貌上做改变很普遍,谁不想变得更好看?如果我不是演员,只是普通人,也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外貌。”下图为名人对医美发表的代表性言论。

而对于男人,首先男人爱美女,但怎么变美的却并不会深究。当然,要想成为男神的那个她,除了美,还需要足够优秀。下图为王思聪、罗志祥、郭富城和他们的网红girl们。

其实男人自己也整,目前新氧用户每10人中有1人为男性。相比于女人的白净光滑,他们更钟爱浓密的毛发和瘦削的脸庞。

但是部分医美消费者并不认为自己的医美消费是“整型”,他们更愿意称之为“微调”或“新氧”。新氧一下,安全变美。

全球医美消费不再“只顾面子”,“新的众生相”出现

医美项目的普及过程经历了“从外向内,从上到下”,即从双眼皮、纹眉、皮肤、隆鼻,到填充、私密、牙齿,从面部,到胸腿肩腰臀的过渡。今年,新氧上的私密和牙齿项目的交易额有明显提升。

私密紧致项目中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整形人群两极分化,其中44%为90后,37%为70后。新氧2016年医美白皮书显示,私密整形后,“性福”满意度指数提升60%,因此,可以说90后和70后更注重提升“性福”感。

全球变美趋势来看,因为中国用户偏年轻化,所以中国医美消费者的共同追求是变美,变美的一个普适标准是五官立体、白、瘦。而欧美用户主要是中年,他们的共同追求是抗衰,抗衰的一个普适标准是丰乳肥臀、去皱。

中国地域广大,一方水土一方人,也滋生了不一样的消费特征。侃爷的故乡—北京,这里的人最爱写整形日记。

新氧上1/4的投诉电话来自于上海。但是根据新氧调研,上海远远进不了全国医美最“黑”城市的前十。

广东消耗了全国1/8的玻尿酸。重庆做了全国1/6的隆胸和私密项目。

医美水深,消费暗坑遍地

中国40%的医美增速给医美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机会与挑战。最主要是的医生资源有限,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同时医美牌照审核严格、药品器材昂贵。这些为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和培训5天上岗的“黑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根据《农工党东莞市委会:建议专项整治生活美容院非法行医》报道,东莞一仅有43家正规医美机构,而美容院数据超过6000家,其中95%在打医美广告,做微整形,此外,还有无数微整工作室,难以统计。这一情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特超大城市北京的正规医美机构也仅有260余家。

黑市规模

黑市价格也为黑心,我们举一个例子,2017年7月网易发文《美发店“超声刀”美容做完半张脸后提价到12980元》。广东省惠州市的小雨,在美发店付款980元,约定体难超声刀。回家搜寻后,发现只有正规医疗机构可以做。要求取消,被美发店以检测为名,做了半边脸,并要求再付费12980做另一半脸。在黑市,连蒙带骗,能多宰多少是多少,也为常态。

花高价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据白皮书揭示,90%毁容源自“三非”,即非正规机构、非专业医生、非CFDA认证产品。医美黑市的重灾区在肉毒素、玻尿酸、超声刀和热玛吉,这些项目中充斥着假药、水货、山寨设备,为求暴利美容院和微整工作室不择手段。

医美APP让消费简单透明 新氧APP上目前积累了320万篇消费者亲自撰写的整形日记,将主要的正规机构和医生全部标签化。

2017年,新氧APP与国家卫计委医生资格查验通道贯通,可一键查询医生信息。同时,新氧严审入驻医生的《执业资格许可证》,确保合法执业医生方可入驻。

消费者如果对医生资质有疑问,只需在手机上打开新氧APP,点开“我的”,然后选择“医生查询”,输入医生姓名和医疗机构后,可立即看到卫计委登记的医生信息情况。

此外,新氧APP支持所有药品的在线验证功能。在用药前,消费者可以打开新氧APP“我的”选项里的“药品检验”,呼出扫码框,对准药品上的二维码扫描,即可立即获得药品相关信息。

机构方面,新氧严审入驻机构的《医疗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广告许可证》。为此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派驻了商务拓展人员,逐一核查医院资质。

新氧320万篇整形日记连接医生和消费者

消费者在新氧和在线下的消费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氧平台上所有产品,都需符合严选计划,通过5重保障。这5重保障分别是:100%正品,100%实地考察,氧气保,闪电退,先行赔付。新氧携手悟空保和泰康在线,推出医美险种氧气保,覆盖37个医美项目,理赔流程全程线上完成,自资料提交到理赔结束在30天内完成。

另外,据新氧白皮书表示,3年来,针剂市场价下滑70%以上。一是因为药品中外价差大,有回落空间。二是因为消费透明。三是因为定价机制,机构以针剂为引流项目。

但是机构的手术价格,三年来却没有太大回落。一是因为医生的收入在增长。二是因为渠道代理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三是手术项目是机构的获利来源。同时也说明,对于渠道医院,利润被压得太薄,挣扎在生存线上,没有降价的余地。

新氧平台在让机构更关注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价格还能降得下来,是因为把获客成本从传统机构的3000元/人以上,拉低到300元/人以下,打破了服务和营销的畸型占比,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三大典型项目不同渠道消费价格对比

通过解决用户信任、保障服务品质、合理拉低消费价格,新氧获得了医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根据第三方数据公司QuestMobile和易观的数据,2017年新氧覆盖了医美App70%以上的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

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对这两个数据背后的含义做过阐述。“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反映的是我们的用户粘性。以前很多投资人会看日活和月活,导致很多互联网公司会在这上面做文章,而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可以更为客观的反映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

医美app领域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其实并不难理解。一方面在资本寒冬影响下,创投机构日益谨慎。而2016年新氧已经实现整体盈利,是首家取得盈利的医美平台。拥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新氧,相对拥有更广阔的市场资源。另一方面,受马太效应影响,不需要太多医美APP的用户逐渐向头部产品靠拢。同时,新氧亦在不断迭代产品和升级服务,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

相对于表面的数据,金星更看重的指标是到店量。也就是说,平台实际给线下医美机构创造了多少增量价值。

联合丽格,医美医生创业投资运营平台,2017年6月获得2亿元B轮融资,其董事长李滨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包括全部医美垂直平台,以及大众点评、河狸家这样的全部其它领域第三方平台,新氧App为其旗下丽格机构输送的客源占比超过50%。

过去4年,医美app经历了从无到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篇5

报告精读 |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

2015年06月16日 13:41 来源:中国皮书网

1.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的流动

(1)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而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4578.5万)、俄罗斯(1104.8万)、德国(984.5万)、沙特阿拉伯(906.0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82.7万)、英国(782.4万)、法国(743.9万)、加拿大(728.4万)、澳大利亚(646.9万)和西班牙(646.7万)。

(2)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

2013年,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生活的国际移民有8230万,出生于发展中国家而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国际移民为8190万人。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共有3800万亚洲人生活在其他洲。其中,有1900万亚洲人生活在欧洲,1600万亚洲人生活在北美洲,300万亚洲人生活在大洋洲。而出生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海外移民构成了国际移民的第二大群体,这部分国际移民大部分生活在北美洲,有2600万人。

(3)欧洲和亚洲是最主要的国际移民目的地

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而生活在亚洲的海外移民有7100万。2000~2013年的13年间,亚洲的国际移民数量增长了2000万,这主要是由于亚洲西部的石油生产国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4)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流动

蓝皮书认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从欧洲国家来讲,遭受经济重创的国家,例如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遭遇了大规模的移民迁出,2010-2012年移民迁出数量分别为60372人、94586人、222928人。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则吸引了更多的外来移民,移民迁入数量分别为741450人、643808人。

2.中国的出境人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援引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指出,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入境旅游人数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接近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我国的境外旅游消费达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同年,我国入境旅游1.29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达到540亿美元。据相关专业人士估计,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5亿人次,同比增长17.5%;出境旅游花费将达到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超10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的增加,北美、欧盟等地均加大签证的便利程度,吸引中国游客。据美国官方提供的数据,2013年共有180万中国公民前往美国,大部分为赴美旅游和留学,为美国经济做出了211亿美元的贡献,同时为其增加10.9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21年,该数字将会跃升至每年850亿美元。因此,2014年11月APEC期间,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为对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商务、旅游签证,这将进一步刺激中国人赴美旅游。

蓝皮书指出,2013年申请前来申根地区国家访问的外国人签证申请量高达1720万份,比2009年的1020万份增长了约68%。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量约150万份,是欧盟申根区的第三大客源国。截至2014年9月,英国政府颁发的旅行类签证数增长至19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旅行签证总数增长最大的为中国公民(增加了36342,比去年同比增加13%)。2013年,法国巴黎接待游客人数达2930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亚洲人占外国游客总数的19.5%。在巴黎大区接待的所有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的增长数量排在第一位。2013年巴黎大区的中国游客数量较2012年增幅达50%,为90万人次。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随着中国游客旅行欧美国家的日益升温,可以预见欧美国家简化签证申请手续的举措将会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赴欧美旅游,并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增长。

3.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

蓝皮书研究发现,近两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呈下降趋势。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有20245人,占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增加2041人,比重提高了4.9%(2012年为23.3%)。

蓝皮书研究发现,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2013年中国入籍美国的人数为35387人,比2012增加3519人,增幅为11%。中国新入籍人口占美国新增户籍人口总数779929的4.5%,仅次于墨西哥(99385),印度(49897),菲律宾(43489),多明尼加共和国(39590)。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放弃公民身份的美国人或缴回绿卡的长期居民人数达到2999人,比2012年的932人增加了221%,创历史新高。在这 2999人中,华裔的人数在180~190人左右,比例约为6%。

4.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基本保持稳定

蓝皮书指出,我国华侨华人总数约为6000万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中国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保持稳定。2013年,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分别约为71798人、34000人、27334人,总数为13.3万人。

(1)中国是美国永久居留移民第二大来源国

蓝皮书研究发现,美国是中国海外移民首选的移民目的地国。2000~2013年,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中国大陆人口约为90.3万人。近三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墨西哥。

蓝皮书还指出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有20245人,占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增加2041人,比重也提高了4.9%(2012年为23.3%)(2)中国依然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之一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显示:2013年有近34000名中国人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在过去15年里,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来源国之一。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在加拿大,出生于中国的移民人数增长了63.9%,由2001年的332825人增长至2011年的545535人,中国成为加拿大第二大移民来源国(地区)。2011年数据表明,超过49%(267780人)的中国移民居住在安大略省,其中84%(224915人)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30.7%(167535人)的中国移民居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其中95%(159200人)居住在大温哥华地区。

(3)中国持续第二年成为英国第一大移民来源国

蓝皮书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等国家,成为英国的最大移民来源国,当年进入英国并居住在英国的中国人为4万人,占英国外来移民人口的8.7%。其他国家依次为印度(3.7万)、波兰(2.9万)、美国(2.9万)和澳大利亚(2.7万)。截至2012年12月,在英国的中国移民总数为41~43万人。2013年中国再次成为英国外来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共有4.6万人,占外来移民总数的9%,其他国家依次为西班牙(3.3万人),印度(3.3万人),澳大利亚(2.9万人),波兰(2.7万人)。2010~2013年,新入籍英国的中国人维持在7000人左右。

蓝皮书研究指出,2013年获得英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共计154689人,2013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达7244人,为第四大取得永久居留权居民来源国,仅次于印度(26198人),巴基斯坦(18095人),尼日利亚(7699人)。2012年,英国政府批准了419个投资移民签证,中国是仅次于俄罗斯(101份)的第二大投资移民来源国,共有95人获得了投资移民签证,比2011年39人增加了1.4倍。

(4)中国成为澳大利亚除技术移民外其他各移民类别的最大来源国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显示:2013~2014年澳大利亚共颁发了19万个永久居留签证,其中27334个永久签证为中国人持有,占总数的14.4%。

蓝皮书指出,过去10多年,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一直在稳步上升。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第一大商务交流来源国,第一大国际游客来源国。

澳大利亚重要投资者签证有九成发给了中国公民。2012年11月,澳大利亚政府在商业创新与投资项目里新增重要投资者签证(Significant Investor Visa, SIV)。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286个重要投资者签证被颁发给申请者,给澳大利亚经济注入了14.3亿澳元的资金。中国是重要投资者签证项目的首要输出国,90.5%的签证持有者来自中国。为了进一步吸引高端投资者,2014年10月14日,澳大利亚移民局推出“高端投资者签证”。蓝皮书认为,该签证的推出,也为中国移民者提供了新的渠道。

2013~2014,获得澳大利亚积分制技术移民签证的中国人共8340人(约占总数的11.2%),比2012~2013增加310人;经济危机后,自2011年起,获得澳大利亚积分制技术移民签证的中国人数量连续三年增长。

2013~2014澳大利亚国际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颁发留学签证总数达292060份,比2012~2013年留学生签证总数(259278份)增加了12.6%。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国际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国,有60315位中国人获得留学签证,比上一年增加11.7%,占该类签证总数的20.7%;其他留学生生源国依次为印度、韩国、越南与巴西。

蓝皮书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以及商务人士关注澳大利亚。2013~2014,约有400万(3969215名)游客获得来澳大利亚的旅游签证,较2012~2013年间颁发的旅游签证数(3728879份)增长了6.4%。中国游客获澳大利亚旅游签证数为549458份,较2012~13年增长了16.1%,占旅游签证总数的13.8%,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大游客来源国。2013~2014,澳大利亚共颁发了434024份短期商务签证,较上一减少29535份,其中75399份颁发给中国人,比上两个有所减少,但中国仍是第一大来源国。蓝皮书认为,2014年2月7日澳大利亚移民和公民部针对中国商务人士开放了三年有效、多次入境的签证政策,这一政策将为中国商务人士提供极大的便利,减轻处理中国签证申请的工作量,将促进中澳之间的商务交流活动。

(5)中国是对日本国际人员流动最多的国家

蓝皮书研究发现,日本民族虽然非常保守,但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近些年也在接受移民方面有一些改革措施。如2010年1月,日本法务省提出日本吸引外国“高级人才优遇制度”,实施“积分制”来引进人才。2011年6月确定了积极吸纳拥有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外国人才的方针。2012年7月正式出台了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评分政策。2014年6月12日,日本参议院通过新修正案,规定拥有符合资格高级技术的外国人,住满3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权。

蓝皮书指出,中国(含台湾、香港)是对日国际人员流动最多的国家,“新规入国”的中国人占“新规入国”的外国人总数的四成。2013年,新到日本的中国人共计983268人,其中,赴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有24583人,占总数的35.1%,比2012年减少1971人;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共计890265人,占2013年新进日本中国人数的绝大部分。2013年已定居日本的中国人共计649078人,占定居日本外国人总数的31.4%。2013年定居日本的中国人数较2012年减少0.5%(-3517人),为2009年以来最低值。其中已获得永久居留身份的中国人数达204927人,较2012年增长了12969人。获得特殊永久居留身份人数为1963人。2013年,在日本进行中到长期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107435人,占外国中长期留学生总数的55.6%。定居日本人数仅次于中国的其他国家分别为韩国(519740人,25.2%),菲律宾(209183人,10.1%),巴西(181317人,8.8%),越南(72256人,3.5%)。

5.投资移民将继续成为重要移民群体,对我国不会构成直接冲击

(1)中国赴美投资移民出现快速增长

通过投资签证(EB-5 visa)移民美国的中国公民稳定增长。2014财,美国发放的投资移民签证名额为10692份,其中来自中国的移民有9128份,比2013增加2878份,增长46.0%。中国目前为美国投资移民最大来源国,中国大陆公民获得EB-5签证的人数比例从2008年的26.7%增长到85.4%,并且近三年均保持在85%以上。

蓝皮书认为,美国非常重视EB-5项目,未来该项目将获得持续支持。美国移民局局长Leon Rodriguez先生表示,仅在2014年EB-5项目就创造了55亿美元的投资机会。所以,该项目对美国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投资移民项目办公室主任Colucci主任也对2014年EB-5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并概括了2015财政年移民局的三大计划,包括:提高和扩大客户服务,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EB-5项目的完善性。2015年9月,EB-5法案将再次面临法案的存续问题,这将促使两党暂时放下彼此政见分歧,重新审视及评估EB5法案在美国未来长期经济复苏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及其价值,届时配额问题或将随该法案永久化、签证发放由一万张签证变为一万个家庭等多项改革政策而迎刃而解。

(2)投资移民将继续是重要的移民群体,对我国不会构成直接冲击

蓝皮书研究预测,投资移民将继续是重要的移民群体。主要原因包括:

其一,投资移民与其它移民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蓝皮书以美国为例,EB-5投资移民与其他移民条件相比,具有面试成功率高、取证时间短、资金安全、无学历语言、年龄限制、可以享受当地的福利、子女可以和当地人一样的教育条件等,这些优势是中国人选择通过投资方式而移民的重要原因。

其二,国内对于居民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步放松将扩大海外投资渠道。从2007年开始,外管局将个人换汇额度从2万美元调至5万美元,同时温州、上海等地个人海外直接投资试点也在不断推进。2014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自贸区将允许合格的个人投资者,开设个人资本账户。自贸区允许个人开设资本账户,也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公民海外投资渠道。

蓝皮书指出,受国内经济、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移民的需求相对较为旺盛;同时由于美国等国家大幅调整移民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海外移民的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外迁移民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并不大,对人口规模和结构不会构成直接冲击。

6.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蓝皮书指出,来华移民成为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近年来,中国国际形象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蓝皮书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在2014年,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此背景下,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0%有所提高。蓝皮书认为,中国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蓝皮书援引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Expat Explorer Report 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其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外籍人士的比例差不多是欧洲的三倍(亚洲为14%,欧洲为5%)。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多(中国为29%,全球的平均比例为7%)。

7.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

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高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加速在海外布局,为高净值移民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大量高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而反过来,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金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蓝皮书援引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道,截至2014年3月的一年间,中国人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中国人在美国买房的成交价中值为每套52.3万美元,而全美现房成交价中值为19.9万美元。蓝皮书认为,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规模涌入,美国、英国地产正在复苏,国内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国际地产。2013年,复星集团以645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办公楼;当年10月,又以7.25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总部大楼,即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2014年9月,复星地产收购了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间接收购了日本东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认为,中国投资移民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在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抵消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移民通常是“移民不移居”,其资本和移民身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投资移民的业务和事业依然在国内,即使获得了移民身份,也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移民身份也有利于其经营跨国业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贸的国际化。另外,第三代移民潮移民的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他们了解中国的情况,在讲好中国故事、重塑中国移民的国际形象等方面也正在发挥作用。

8.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建议将此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广至更多国家

蓝皮书研究指出:十八大以后,在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积极推动下,我国公民出境的签证便利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4年12月,有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免签协议,其中十八大以来生效的有21个,2014年生效的有16个;中国已与39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定,协定数量达到53个。截止2014年9月,给予我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给予免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个。中国护照“含金量”有了明显提高。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给予对方公民最长十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这一措施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有效签证,我国公民在10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往返美国十分便利,相当于发放了10年的美国“绿卡”。相比之下,移民美国的吸引力将开始下降。这将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人才和资金流向美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蓝皮书认为,这一措施也方便促进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有助于我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目前,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对我国实现签证有效期延长、缩短签证办理时间等措施,我国可以积极与世界各国谈判,不仅努力争取他国给予我国公民更多出入境便利待遇,也相应地给予他国更多便利措施。可以借用美国的模式,对于已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延长签证有效期等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将相应的便利反向给予对方国家。如加拿大等已经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我国也应对等给予加拿大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的往返签证将大大缓解外籍人才来华的不便,简化签证的繁琐程序。

蓝皮书建议:目前人才签证细则还没有出台,对于哪类人才可以申请、签证的有效期、如何申请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而且由于人才签证的发放涉及到人才的评估、审议等环境,办理程序将较为复杂。如果对发达国家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人才(尤其是环流型人才)来华短期工作就不需要申请人才签证。这种情况下,人才签证可与工作签证结合,在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后,人才签证可以作为更长时期的居留证明,同时也作为外国人才申请绿卡的资格证明。

9.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中国需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1)“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

蓝皮书指出,对移民比例高的国家而言,移民的经济贡献突出。如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美国,每年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他们带来的专业技能、资金、文化和人力资源促进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蓝皮书援引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2014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推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过程中,移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他们的得奖、研究、创业和教育等方面。”报告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1965年国会通过的《移民和国籍法》,废除了关于国籍来源配额的种族歧视条款,使美国向亚洲移民打开了大门;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移民法》,增加了与工作相关的绿卡发放数量。这些政策变化的结果就是美国吸引着全世界人才,并直接反映在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从1960年至2013年,美国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占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1/4左右。

蓝皮书指出,移民已成为美国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蓝皮书研究发现:外国出生的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4%,而他们获得的美国创新专利却占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其中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比例高达62%。在教育领域,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创业方面,移民表现尤为突出,移民创建了美国1/4的高科技公司。中国、印度和韩国是向美国输送移民创业家的前十位的主要国家。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而在硅谷,36.4%人口出生于国外,1/3初创企业是印度裔美国人创立。

蓝皮书援引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指出,每7家英国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属于移民企业家。来自155个国家的海外移民在英国创办了企业,创业者人数接近50万。伦敦约有19万移民企业家,远比伯明翰(1.9万人)、贝尔法斯特(1.7万人)多。由于伦敦占据了多数的移民企业家资源,其获益也最多,其移民企业的数量为18.8万家,约为伯明翰的20倍。

(2)中国需要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蓝皮书根据国家外专局的统计指出,2013年,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为61.2万人次,比2011年(52.9万人次)增加8.3万人次。2004~2013年,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4600多人取得中国“绿卡”。自2008年中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至2014年5月,有1306外籍人才及其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绿卡”。蓝皮书认为,外国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在推动“中国创造”,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我国外籍人才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基本上为全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指出,外籍人在中国的流动也有待提升。2013年,外国人入出境中国共5251万人次,比2012(5435万人次)、2011(5412万人次)均有所下降,降幅为3%~4%。而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达1.95亿人次,为外国人入出境人次的3.7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每年都在增长,比2009年内地居民出入境9491万人次增长了106%。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建议,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越来越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推动未来30年的发展。

10.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成效明显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政策的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或者来华效果明显。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44.48万人,其中2013年有35.35万留学人员回国,同比增长29.53%。2013年“千人计划”达4183人,同比增加861人。2013年,公安部批准1402人获得“绿卡”,比2012年的1202人增长16.6%,自2004年中国实施绿卡制度至2013年,获得绿卡人数达到7356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引用国家外专局的数据指出,2011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外专千人计划”以来,有242名外国专家享受有关政策和待遇在华工作,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发达地区;涉及工程材料、生命科学、环境、信息等专业领域。“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在出入境、居留、医疗、保险、住房、税收、薪酬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逐步落实。

11.海外侨胞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常态下,走向世界,助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发展理念。从北京到经莫斯科到北欧、从北京经中亚到欧洲大陆,从东南沿海经东南亚、南亚到非洲大陆,“一带一路”贯穿整个欧亚非。从历史上中国移民的走向来看,“一带一路”正是华人走向世界的“路线图”,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从长安出发经中亚走向欧洲,走出了“陆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冲破重重的巨浪“下南洋、走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蓝皮书研究指出,据统计,目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约占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的四分之三,以泰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居多,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改革开放后出去的934万国际移民中,有大部分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中亚和非洲的中国国际移民也在增加,他们已成为加强中欧、中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在我国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蓝皮书认为,中国的新华侨华人从业更加多元,经济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部分人才的自身素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国软硬实力的转换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既是国家“硬实力”的载体,如投资经商、创新创业等经济活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如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他们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外资进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推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开展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际人才的支撑。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他们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他们具有中华血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母国”情怀;其次,他们在国内都有亲属,相对了解中国文化,更容易融入中国社会,认同国内价值观。再次,他们中很多在中国还有产业基础,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环境、法律,甚至在当地也创立了企业,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节点。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发挥这一海外移民群体的优势,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同时,应以更开放的眼光和广阔的胸襟,设立相应的途径,维护海外侨胞的合法利益,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更自觉地为祖国做出贡献。

12.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

蓝皮书及与会专家指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随着中国日渐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建立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政策构成的系统的人才移民政策体系,开辟来华移民的新时代,开发好国际人才来华的红利,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移民体系吸引人才,体现的不只是一个身份、一张护照,还有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机会和梦想,以及一个国家给予公民的尊重、机会、保障和福利,也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的基础。

蓝皮书认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留学生回国和在华留学生、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等多种制度并立的行政管理模式,相互之间并没有衔接,不成体系。所谓系统的人才移民体系,即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构成的递进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规范了国际人才的进入、工作、居留、成为公民的各个环节,是一整套引进、选拔、评估人才的招募机制,是世界各地顶尖人才来到中国寻求发展、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并且安家扎根所的基本保障和配套政策。其中,签证应对的是短期人才需要与流动,以及人才环流的行为,避免非长期需要的人才留下来成为负担;绿卡和入籍制度,则是欢迎长期需要的人才以及杰出人才永久性地流入并最终归化为本国人才。

蓝皮书建议移民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快来华留学签证与工作签证的衔接,从制度上放开留学生毕业在华工作的限制,设计来华留学毕业生在华寻找工作的临时签证,以及临时签证与工作签证的转换,畅通“在中国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中国人”的路径,留住来华留学生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二是加快研究制定《投资移民法》和《技术移民法》;三是设立专门的移民事务管理机构;四是完善经济移民制度,放开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五是完善包括非常规移民、亲属移民等相关移民制度。

13.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1.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

2014年12月,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阐述了奥巴马移民法案的具体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新设“投资”移民签证(投资创新企业、初创公司和技术),允许相应数额资金支持或在美收入的创业家们在美国创立并经营企业,若该企业稳步增长并为美国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则创业者有机会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EB-5投资移民的绿卡名额将由每年约10000份增加至约14000份。H1B签证限额将从65000份提高到 115000份;H1-B签证持有人的配偶将能够在美国合法工作;而且H1-B雇员享有60天的换工作过渡期。

(2)取消部分职业移民种类的名额限制,取消国家名额限制。将在140000份职业移民限额中免除STEM专业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从美国高校STEM专业毕业的国际留学生将可直接申请绿卡。

(3)允许2011年12月31日入境的符合条件的非法移民获得“注册临时移民”以合法工作和出入境。同时将为符合条件非法移民提供比以往更快捷的五年入籍程序。

(4)免除注册临时移民的配偶和未婚子女的名额限制,与公民的配偶和子女同等对待。

蓝皮书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将有助于美国保留住发展中在当地的优秀人才。2013年有约10.2万个亚洲出生的外籍人士通过职业移民申请获得绿卡。当前申请条件下,申请排期最长的为印度人和中国人。截至2014年11月1日,在等待职业移民绿卡的申请者中有超过7.8万人来自亚洲,主要来自印度、中国和韩国,此次改革将极大地减少包括中国在内的申请者的等待期。

蓝皮书认为,调整后移民法案对在美的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台湾和越南等国的STEM领域国际留学生提供更多申请绿卡的机会,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在美就读的27.4万学生中,STEM领域的学生占37%,意味着有超过10万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毕业即可获得美国绿卡。同时,移民法案的调整也将使得目前在美国的130万亚裔非常规移民更加便利和快捷地入籍美国;也使得约有180万亚裔亲属移民申请人更快地获得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2.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的外国专家,乃至华侨华人、侨民、难民、非常规移民等国际移民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和越来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单一学科,外国专家、公安部门、侨务部门、民政部门、外交部门等单一部门的力量都很难胜任。技术移民事业应运而生。技术移民事业是党和国家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资金,维护非传统安全,增进国际流动人员融合,保障国际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一项综合事业。当技术移民成为一种事业以后,便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法律、规章制度、人员责任等,从而使其具有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系统性,人员的规范性,评价的制度性,时间的秩序性等。

刘国福教授认为,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需要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探索技术移民事业,要认真规划技术移民工作格局,健全技术移民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技术移民治理的法治化和服务化。

刘国福教授建议,我国应尽快推进技术移民立法工作。技术移民法推广于21世纪初。最近10多年,英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自己的技术移民法。中国必须在世界各国的移民法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否则,引进国外智力将在法制环境竞争先失一筹。

14.移民融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移民接收国的关注,我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1)移民融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移民接收国的关注

蓝皮书研究发现,移民占发达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大多超过10%,如美国为14.3%,加拿大为20.7%,英国为12.4%,德国为11.9%,澳大利亚为27.7%,新加坡为42.9%。移民对这些国家的作用日益受重视,“移民后时代”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成为这些国家的关注重点。新加坡在2009年4月建立了国民融合理事会,推动和促进新加坡人、外来新移民以及外国人三者之间的融合。法国总理埃罗于2014年2月提出了“支持移民融入与防止歧视纲领”的计划,内容涉及帮助移民学习法语,防止移民歧视等28条措施。并设立融入的“部际代表”职务,负责内政部、教育部、就业部等部门工作的协调措施的执行。2014年,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推出了面向中国学生的“移民桥梁计划”(IU Immigration Bridge Program),帮助中国留学生快速融入美国社会、帮助他们毕业后就业等。2010年12月,德国柏林出台《融合法》,为移民参与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基础。

(2)我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蓝皮书研究及与会专家指出,需要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的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随着中国在非洲的人员的增加,非洲人民对中国的印象开始发生变化,大量非洲人为中国所吸引,到中国来发展。由于广州等地的气候与非洲相近,数十万非洲人集聚广州。

蓝皮书指出,大量外籍人士(包括大量非洲非常规移民)进入中国,在为繁荣经济、促进中国城市国际化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社会稳定以及安全环境带来了挑战。蓝皮书建议我国应该正视国际移民带来的这一挑战。我国虽然还不算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越来越多的贫穷国家的移民将进入境内。因此,蓝皮书建议:

其一,正视移民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与风险,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安排上,对外来移民及时做出相应的准备。

其二,对于合法、守法的外籍人士,以服务为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便利,增进国内公民与移民的相互理解,使其能尽快融入我们的社会,消除文化隔阂与排外情绪。

房地产行业涉及税种 篇6

企业所得税2%

印花税0.03%城建税7%

教育附加3%

地方教育附加2%

销售环节:针对房地产企业——销售不动产税5%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6元/平企业所得税2.5%印花税0.03%城建税7%教育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

针对买房者——契税(房地产商代收代缴)<90平1%90—140平1.5%>40平4% 租赁及二次买卖:针对出租方——房产税20%

针对买房者——房产税20%

另:房产持有够五年个人所得税3%

契税

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 篇7

一个纲领践行共同的责任

绿色物流是全球物流产业发展的潮流, 而在中国绿色物流更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命题。近年来, 随着经济繁荣, 物流业呈现几何式的增长。但是快速但无序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物流浪费以及超载超限等诸多问题, 也成为中国物流持续发展的瓶颈。

2006年, 中国城市绿色物流联盟成立, 其核心宗旨是要发展高效、安全、绿色物流, 来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推动中国绿色物流发展。2013年, 作为中国绿色轻卡领军者的福田奥铃加入联盟, 并开启了绿色物流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福田奥铃携手联盟, 以及全国上百家会员单位, 分别在深圳、武汉、济南和上海开展四站“中国城市绿色物流发展论坛”, 切实践行城市绿色物流的发展, 在各地区取得了非凡的影响力。

进入2014年, 建设生态文明, 治理大气污染被提升到国家制度建设层面, “中国城市绿色物流联盟2014行动白皮书”无疑对此是最好的回应。

按照白皮书精神, 参与各方应积极践行共同责任。“联盟成立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摒弃过去物流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 而要以整个产业链思维去思考行业发展, 不仅包括作为主体的物流企业, 也包括物流设备的供应商以及物流行业的管理者。”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表示。

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的运营主体, 要向规范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节能减排, 创造更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此来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物流设备供应商尤其是商用车企业, 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为物流行业提供更环保、更专业、更经济的商用车运输设备。

三大平台落地绿色行动

按照白皮书计划, 联盟将通过“中国勒芒轻卡耐力赛”、“中国绿色物流发展论坛”以及“福田奥铃品质体验万里行”三大实体平台, 推进绿色传播理念的认同和绿色升级行动的开展。

“中国勒芒轻卡耐力赛”是推进绿色物流发展的最直观平台。这个连续举办了6届的“中国轻卡第一赛事”, 在物流企业、卡车司机以及社会公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据悉, 本届比赛用车将采用全系达到国四标准的奥铃轻卡。“我们希望透过赛事, 能让卡车司机感受到绿色奥铃倡导的行业责任和绿色担当。”福田汽车高级副总裁奥铃业务总监赵建民表示。

“福田奥铃品质体验万里行”是联盟旨在加强绿色物流行业纵深影响而开创的又一平台。通过在全国重要城市物流园区开展绿色物流宣贯活动, 走访企业传递绿色物流理念, 开展关爱广大卡车司机的公益活动。据悉, 该活动将跨越17个城市, 总里程将超过11000公里, 跨越全国主要物流园区。据了解, 本次巡展线路特别选定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等雾霾严重的区域, 宣讲绿色物流, 以实际行动向雾霾宣战。

科技奥铃城市绿色物流的行动派

据了解, 依托出众的康明斯绿色动力技术, 奥铃全系产品率先在国内达到国四排放标准, 在提供强劲的动力同时, 利用领先的高压共轨直喷技术, 将燃油经济性提升15%。今年奥铃又领先行业, 率先推出奥铃CTX国V产品, 成为国内第一款达到国V标准的中高端轻卡, 从而为即将在北京推行的国五排放标准做好了准备。此外, 奥铃CNG国V新品, 使用CNG作为汽车燃料, 可使CO排放量减少97%, CH化合物减少72%, NO化合物减少39%。同时该产品还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节油效果与安全保障, 将是城市绿色用车的最佳选择之一。

上一篇:机械类专业名词解释下一篇:学校2009年上半年治安综治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