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职业转变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军人职业转变(精选7篇)

军人职业转变 篇1

一班五组

武建宇 根据个人要求和组织需要,今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这意味着多年的军旅生涯的结束和地方工作的开始,也意味着人生旅途中,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了新的一扇门。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自己从一名血气方刚的青年完成了到合格军人的转变,从崇尚个性和自由完成了到树立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的转变;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也为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伴随着部队发展需要,又一次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转变:从一名军人到地方公务人员的转变,首先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军队建设的关心和对军转人员的爱护,于此同时也更深感肩上的压力,面对新的起点、新的岗位和新的环境自己能尽快转变角色,迎接挑战吗?在当今信息传播如此广泛讯捷,社会思想如此多样的情况下作为地方公务人员该如何应对呢?带着这些疑问和迷惑,参加了南京市组织部和人社局组织的公务员岗前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为我们加快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工作平台、服务好人民群众、从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转变为一名优秀公务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受党组织教育多年的军转干部,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做到立足科学发展,实现从献身国防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角色转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端正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我在部队服役二十多年,深受部队教育、锻炼和培养,养成了积极的奋发向上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和顽强扎实的工作作风、有着比地方人员相对更多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意识,这种精神和态度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一种优势,转到地方也能为地方的改革和建设增添新的活力,但应该也清醒的认识到,相对于地方这些年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部队还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我对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距离社会管理所必须的能力、知识和要求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决不能沉醉在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的辉煌中,而应该尽快熟悉情况、适应环境、转换角色。一是要谦虚谨慎。我们以前在部队取得的成绩都是在工作方式相对简单,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基础上取得的,习惯了那种保姆式的工作方法,到了地方后,工作分工更加明确,目标也更清晰,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因此现在必须从零开始,谦虚谨慎,向书本学习、向周边同事学习,学习一切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态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少说多做,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发挥优势。要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把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带到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在部队培养的执行力强的特点,结合成果主义导向,改进工作方法,追求工作实效。在能够扑下身子做事的同时,也要瞪大眼睛看清方向,要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可随破逐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忘自己的理想追求,办任何事情都要先思后行,要有明确的工作目的。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作为一名初到地方的军转人员,面对的是一个以前从未涉及到的领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取得进步。首先是注重理论学习。理论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是我们认识地方工作的镜子;理论使我们开阔视野,增强对地方工作规律的认识,提高我们日常工作的能力。尤其对于我们军转,从以前的军事活动转到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出现了很多我们不曾听说也不曾知道的经济和社会管理理论,如果不加强学习,是无法正确履行职能的。四是要注重学以致用。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我必须尽快熟悉政策,通晓程序,探求方法,调动知识储备,汲取知识,善于分析和处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需要我们在理论学习基础上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只有这样才使知识增值、能力提高,为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奠定基础。

二、敬岗爱业,加强工作的主动性

如果说良好的政治思想是成为合格公务员的前提,那么熟悉自己的本职业务则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对于新录用的公务员的我来说,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工作环境不熟悉等不利因素,更需要我“笨鸟先飞”。一是要立足实干。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立足事业可持续发展,从基础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在干好每一件小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取得进步。二是要做到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创新是政府工作充满活力的源泉,争做一名优秀公务员,需有主人翁意识,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险阻与磨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和胆识,迎接各种挑战。首先要勤于思考,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和主观偏见的约束,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次是要勇于创新,敢于摆脱以往的工作套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善于发挥自身的长处,勤于做事,勇挑重担,在工作中发扬军人雷厉风行、敢想敢干的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瞻前顾后、不求全责备,敢于负责任。

三、积极思考,培养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迈向地方工作中,我们可能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有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则一定能克服和加以解决。一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近期计划和长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注重脚踏实地,逐步积累提高。二是抓紧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从小事做起,端正态度,一丝不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尽快的适应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三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甘当学生的想法,善于向其它同事学习,并注意总结和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同时也要避免在工作中过于缩手缩脚,要相信自己通过多年的军旅生涯的锻炼,已经了基本具备处理地方工作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四是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军队的多年培养教育使我们养成了扑下身子、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而这也是地方工作兴衰成败的关键。要自觉立足现有条件,以敢于任事、甘于奉献的精神,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工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贡献。五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多年的部队教育养成的良好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化为一名公务员的内在素质,是快速转变成一名合格公务员的捷径。“为政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合格公务员,就要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在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基础上,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做到在大局思考、在大局中谋划、在大局中行动。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以让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群众谋利益。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四、积极沟通,提高办事协调能力

部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业务相对孤立,办事程序相对固定,人员相对单纯的特点,而地方工作纵横向之间联系紧密,人员成分也相对复杂,要想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更好的开展工作,就要求自己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沟通。要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加强业务交叉部门人员的协调和对上对下同事之间的沟通,要尽快的融入地方工作环境,要从心里上排除画地为牢的观念,尤其与没有部队工作经历的人相处更要加强沟通,注意工作方法,切忌暴躁和焦急。二要注重情感交流。感情是交往的基础,只有重视感情的交往,才能吸引他人的目光,获得他人理解、信任和支持,感情交往中要找到交集,找到大家的共同话题,切忌不要动辄三句话不离过去的部队生活,从而自我孤立起来,尤其我们军转初到地方工作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三要注意自身形象。着装干净整洁,说话语气亲切平和,接听电话文明用语,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乐于和你交往。四要讲原则。对待领导不卑不亢,不吹不捧,不带私心;对待同事真挚诚恳,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对待外来人员有礼有节。

军人职业转变 篇2

关键词:职业高原,军人,诱因,对策

职业高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军人职业高原现象可以理解为军人个体职业生涯的“停滞期”, 即在军人职业生涯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工作责任与挑战相对终止的状态。如何减弱职业高原的负面影响, 充分激发在职干部的潜力,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确保“留住人、用好人”是部队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军人职业高原现象阐述

1. 主要群体。

容易处于职业高原状态而导致发展受限的军人主要有四类。 (1) 学员干部。近几年来接受地方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部队生长干部补充的重要来源。这一干部群体通常积极要求上进, 对以后的晋升抱有很大的信心与热情。但是他们往往由于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不牢、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与基层官兵感情疏远、心理素质脆弱等, 在适应期表现出的工作绩效水平往往低于组织需要和可以接受的标准, 导致职业高原期的过早到来。 (2) 高学历、高技术干部。这一干部群体往往强调自我, 要求民主, 但组织纪律观念较淡;崇尚知识、渴望成材, 但成材观念较片面;积极进取、勇于竞争, 但团队合作精神较差。同时高技术干部由于缺乏充足的技术繁衍空间, 导致技术寿命的短缩。他们这些较强的“身份意识”、较淡的职责意识和较差的团队意识, 非常不利于组织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个人优势的发挥和组织人才资源的整合, 最终导致职业高原状态的出现。 (3) 表现一般的干部。这类干部日常工作绩效水平较好, 但对组织没有做出较大贡献, 在群体中不易突显, 获得进—步晋升的机会较小。所以, 比较容易处于职业高原状态。 (4) “个别”干部。军队中的“个别”干部主要指那些日常工作绩效水平没有达到组织要求的标准, 甚至影响组织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的“不称职”干部群体。通常情况下, 这一干部群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机会几乎为零。

2. 消极表现。

(1) 心理受挫的消极防御。长期处于职业高原期的干部群体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工作积极性的衰竭, 即工作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 几近枯萎的状态。而这种负性情绪体验会使他们对工作中的“应激细烁”表现出消极的自我防御行为:逆反、焦虑、退行、固执、迷信、退缩等。 (2) 个体责任感的丧失。处于高原期的干部, 明显表现出对工作及工作对象的消极、冷漠的态度与行为。他们将自己“藏匿”于集体责任之中, 回避承担个体的责任, 工作责任感极端匮乏。 (3) 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军人自我效能感主要指军人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长期处于职业高原期, 会使一些干部自我效能判断失误, 产生自我怀疑、困难扩大化、问题严重化的倾向, 而放弃进一步的努力, 导致日常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不断增长。

二、军人职业高原现象的诱因

1. 个体心理因素。

(1) 人格结构。在军人职业生涯中, 较强的进取心、责任心、自信心和稳定的情绪是保证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而徘徊于职业高原之巅的军人恰恰就是缺少这些事业成功所必需的心理基石。 (2) 心理能力。在工作过程中, 自我认识和调节能力、社会感知能力、社会接纳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心理品质。这些能力欠缺的军人容易出现职业高原现象。

2. 职业素养因素。

(1) 年龄局限。军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明确的任职年龄界限。一些干部因年龄受限而迈进职业高原期。 (2) 职业知识局限。军官的社会再教育机会和途径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职业知识成长的需要, 从而也制约了军人个体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步伐。 (3) 职业意识局限。1) 职业态度。缺乏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 是导致军人职业高原到来的重要原因。2) 职业价值观。有些干部只将眼光聚集在金钱、职位等短期收益方面, 而不寻求选择职业发展的和谐点和平衡点。这样必定导致职业高原的出现。3) 职业路径局限。军人职业选择的路径主要有技术业务路径和行政管理路径两种。很多技术干部由于技术发展空间受限、技术寿命缩短, 而导致职业生涯高原期的出现。而行政管理干部往往由于晋升职位有限、年龄受限、阅历受限等多种原因而职业发展的停滞。 (4) 生活因素。1) 家庭情态失衡。有些军人家庭情态不平衡, 一直处于情感危险线的边缘甚至警钟长鸣。失衡的家庭状态会给每位家庭成员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甚至会影响邻里关系、同事关系, 而这些人际焦虑都是影响军人职业成就的重要应激源。2) 婚恋质量差。目前, 军队中存在着大量未婚干部找对象难、已婚干部两地分居苦、军官家属下岗多甚至“军官太太掉了价”的现象。这些现实问题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军人的婚恋质量, 甚至还可能直接影响到婚恋双方的感情沟通、培养与发展。婚恋生活的不顺利势必牵扯军人的精力, 影响职业成效。3) 家庭负担重。沉重的家庭负担是影响现代军人职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a.家属就业困难。武警某部曾对364名已婚干部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 没有工作或下岗的占63.8%。b.经济负担沉重。大多数军官正处于“上有小, 下有老”的人生阶段, 经济压力大。c.住房难解决。调查发现, 大多数军人婚后一直住在父母或岳父母家, 有的没有条件只好在外租房。 (5) 组织因素。1) 领导者方式的不适应。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控制方式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氛围, 以致影响成员的职业行为以及整个组织活动的效益。台湾对军官离职原因的调查中发现, “我对军中内部管理或长官领导方式不适应”是第一位原因。2) 干部选拔、考核制度的不完善。目前, 在军队干部考核、选拔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失衡现象。例如, 有的部队在考核干部过程中“重考轻审”, 凭想当然定优劣、据小范围信息下结论, 靠“第一印象”断是非。3) 用人理念的不科学。有些部队任用干部过程中存在很多理念误区, 如“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等。还有些单位搞迁就照顾、年龄划杠、文凭划线的“土”政策。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改善军人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

改善军人职业高原现象, 必须依靠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来实现。

1. 组织调适。

(1) 确立选人、用人新理念。以人才竞争国际化的理念、知识率先的理念为新型军事人才提供终身教育的“育才平台”, 为军人的成长营造优良的环境, 全面提高军人的能力素质。人才观念应由经验资历型转向智能并举型, 由实干管理型转向开拓创新型, 由单一素质型转向一精多通的复合型, 由注重拔尖型转向群体培养型。 (2) 完善考核机制。干部考核要做到“三结合”、“三到位”、“三落实”, 确保考核的规范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保证“民主推荐到位”, 落实群众的知情权、选举权, 增加可信度;德才兼备与实际业绩相结合, 保证“民主评议到位”, 落实好群众的监督权, 增加透明度;公众评价与实战演练相结合, 保证“民主测评到位”, 落实好群众的参与权, 增加翔实度。 (3) 丰富培训途径。尊重干部成长的规律, 扎实有效地抓好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进校深造;有目的地引导自我提升;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平台, 开创干部能上能下的职业路径, 形成干部快速成长的局面。 (4) 采取释压措施。在部队中开展团体心理训练, 练习放松技巧;开展团体讨论, 学习有关职业、生活压力管理的知识与经验;完善军人的休假制度。 (5) 开展职业咨询。聘请专业人员帮助处于职业高原状态的军人进行职业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开展职业咨询。

2. 个人调适。

(1) 改变错误的职业认知。首先, 职业高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职业高原意味着个体目前的职业发展比较稳定, 知识能力结构比较合理;另一方面意味着这种状态的持续将会导致职业生涯的“停滞”, 个体素质以及相关因素不足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应提高警惕, 积极采取措施, 改变现状。其次, 晋升并不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唯一标志。职业生涯发展的着眼点有三个: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否工作得更好, 二是现有职务的职责、权力是否能进一步扩大, 三是职务晋升。在设定职业目标时, 工作能力目标应优先于职务晋升目标。职务晋升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标志, 但不是唯一的标志, 更不是最重要的标志。 (2) 提升心理素质。个体最终能够成功地实现职业目标, 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 更要具备在困境中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能最终实现职业目标的人大多是没有勇气或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些困难的人。所以, 军人应通过情绪智力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3) 内部调和。一方面, 应主动理解领导者的工作观念和思路、适应领导者的管理工作方式, 与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形成工作上、情感上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 应转变工作方法、工作理念, 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尝试创新, 不断拓展自己的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马远, 凌文辁, 刘耀中“.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 2003, (3) .

[2]吕建国, 孟慧.职业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9.

[3]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6.

[4]田俊才, 褚志辉, 王荣.激发“发展受限”干部的内在动力[J].政工学刊, 2003, (2) .

[5]魏奕泉.基层干部“不尽心”的成因及对策[J].武警教育, 2003, (2) .

吴登盛:从职业军人到民选总统 篇3

2012年11月26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2012年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单,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和总统吴登盛并列榜首。有舆论认为,缅甸总统吴登盛进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缅甸开启了新的战略机会。因此,新加坡《海峡时报》评选他为2012年度亚洲风云人物。

吴登盛政府的改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改革推进得如此迅速,以致著名的缅甸问题专家也不能确定是什么促成了改革。”不少人称缅甸的改革为“缅甸之春”,称吴登盛是“缅甸的戈尔巴乔夫”“缅甸的德克勒克”。

从职业军人到民选总统

吴登盛出生在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深处的一个不出名的村庄里,那里至今还弥漫着上个世纪的气息:水牛在稻田里拖着犁,穿着围裙的女人们抽着烟,不时拍打下身边的蚊子——在这个亚热带国家,蚊子依旧是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的元凶。

贫穷一直盘踞在这个小村庄,就像之前整个国家陷入的那种沉重停滞一样。当年,和很多英属缅甸的家庭一样,吴登盛的父亲靠编制垫子,在码头搬运的货物为生——如今,缅甸仍有三分之一家庭过着这样的生活。

吴登盛18岁考入缅甸军事学院时,家里甚至都凑不够学费。当时,成为职业军人不仅能给家族带来荣耀,更是从政的捷径。在学校,他勤奋好学,毕业后顺理成章成了一名少尉军官。从基层排长、上校、参谋,直到进入军队核心领导层,吴登盛一直保持着低调、沉稳的作风。

2011年,当丹瑞将军指定吴登盛“接班”时,外界普遍认为,要说他还有一丝丝优点的话,那就是能力平平。

在缅甸媒体眼中,吴登盛是“干净先生”。搬进总统府前,他们一家都住在仰光一座普通的公寓里。迁至内比都后,他们的住宅也只是一栋政府为部长以上官员统一配发的小别墅。他的夫人说:“我们没有钱,住的是政府的房子。”

2011年3月30日,缅甸军政府宣布向民选政府移交权力,时年65岁的吴登盛正式宣誓就职。从军人到总统,吴登盛完成了其职业生涯的华丽转身。

随后,吴登盛主政的缅甸新政府做出了许多令外界吃惊的举动:释放了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部分政治犯并与其进行政治对话、解除互联网封锁、公开国民议会过程、允许自由报道民主力量和反对党的活动、允许外国媒体在缅甸设立记者站……甚至还表示要解除对媒体报道的审查、限制。因此,有媒体称他是缅甸的“戈尔巴乔夫”。

一个极权主义领导者,本可以像过往历史中的其他独裁者一样,为了不失去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抗拒世界发展大潮的到来。如果这样,他们的结局就是湮没在这浩浩汤汤的历史发展大潮里,成为匆匆过客,很快就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站在权力的顶峰,愿意放弃权力并结束专制的统治者,在人类历史上少之又少。从这个角度看,吴登盛毅然告别军人专制政权,让缅甸积极融入到世界发展大潮中,殊为不易。

处世中庸 平衡有术

吴登盛主政以来,缅甸发生了两件重要事情:一是缅甸政府开始大赦政治犯,包括释放了一些重量级的政治犯;二是缅甸联邦议会宣布,吴登盛总统在其任期内搁置缅中两国的密松水电站合作项目。这两件事可能都与来自西方和昂山素季阵营的压力有关,是吴登盛政府希望尽快摆脱西方经济政治制裁所给出的交换条件。这意味着缅甸政府开始倾向于在大国间保持平衡关系,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大国,以更有利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也意味着缅甸民间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上升。而对于中国来说,一个不得不让人担心的问题也摆在面前——缅甸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越南?

新的地缘经济格局已经出现。最近几年,印度和中国的公司大举投资缅甸的自然资源开发,这让西方公司非常着急。2011年6月,缅甸政府宣布在过去的一年内缅甸获得了创纪录的200亿美元外国投资,一举改变了过去长期被孤立的形象,而上一年度缅甸所获得的外资仅为3.02亿美元,过去20年中所获得的外资总共也只有160亿美元。中国是缅甸的最大外来投资国,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电力等领域。泰国、印度和中国香港也是缅甸重要的外来投资方。

围绕缅甸,一场被称为“大博弈”(Great Game,19世纪末英俄争夺伊朗和阿富汗时使用的一个历史名词)的国际竞争浮现于西方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竞争的主角是被称为龙与象的中国和印度。对缅甸抱有兴趣的,还有高调重返亚洲的美国,后者一直保持的制裁政策在悄然接触中已出现松动迹象。

2012年1月30日,正在新加坡考察访问的吴登盛发言称:“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对我们追求目标的努力予以支持和鼓励,因为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正在这个地球上出现”“我向你们保证,我将竭尽所能在缅甸建立一个健康的民主体制”。继签署解除昂山素季软禁命令并与其会面后,缅甸现任总统吴登盛在新加坡的发言,成为世界尤其是西方解读缅甸国家走向的一个最新标本。

吴登盛,逐渐学会在东西方大国之间找到缅甸的平衡点和更大的生存空间。

而在国内,20余年来,缅甸两次最重要的民主运动,吴登盛都没有和反对派结怨。

1988年缅甸爆发军事政变时,吴登盛正在西北部的实皆省统领一支精英部队。当其他将军都在强力镇压反对派时,他却释放了那些从当时的首都仰光逃来的流亡者。

2007年,缅甸再次爆发“袈裟革命”,寺院僧侣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此时,吴登盛已经是军政府中最有权势的四个人物之一。当时任总理的梭温对僧人的反抗进行武力镇压时,吴登盛的态度依旧温和。数周后,梭温突然去世,吴登盛接替他成为军政府的最后一任总理。

此前,缅甸学者温敏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敢于提出和丹瑞将军不同的意见,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会把意见摆到桌面上。当然,在沟通和表达的时候,他很讲究策略。”

就任总统还不到半年时间,2011年8月19日,吴登盛就会见了最著名的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并在她的父亲、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肖像下合影。这个举动,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表达吴登盛想要推进国家和解的决心。

显然,无论是释放政治犯,还是推动民主进程,吴登盛都不能独自拍板,其中必然伴随着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角力——吴登盛从来没有站到过谁的对面。唯其如此,他才会得到国内不同派别的认同和支持,成为缅甸国内民主势力与国际社会普遍能接受的人选。所以,这个看似一步登天的农民的儿子,事实上是现实环境下缅甸总统的不二人选。

就历史经验来看,政治家秉持明智的战略对国家的成功崛起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政治家需要保持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的平衡,在国内层面,控制民众不合理的激情和欲望,平衡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国际层面,政治家则应该引导国家追求适度的权力,同时保持自我克制,通过战略学习积累经验。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就是天平中间的支点,是一个搞平衡的专家,因为只有平衡才会稳定。吴登盛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家。

“好人”政治家的愿景

“吴登盛是个简单的人,是个好人。”缅甸海军前统帅吴梭登说,“他是位政治家,不是政客。”

缅甸全国五千多万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缅甸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可以说,缅甸是一个典型的佛教之国。然而,这个佛教之国却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军政府极权统治。一面是佛陀的注視,一面是黑洞洞的枪口,饱受折磨的缅甸正在两极之间艰难地前行。

吴登盛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背后依然还有军方的强势力量,而他的前方,是逐渐觉醒的、要求民主改革的普罗大众。他注定是行走在两极之间的人。

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是吴登盛一再提到的两个词。他说:“缅甸全国人民,都应该参与到国家的各项事务中。首先,我们要遵从人民的意愿,使国家实现和平稳定,紧接着是经济发展。这两件事都正在进行中。只有让国家稳定,经济才能实现发展。”

在他看来,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发展,他上任以来的各项措施都是为了缅甸民众能够更好地生活。吴登盛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缅甸再陷入动荡状态,所以,只要是为了缅甸国家利益,能够让缅甸实现和平稳定,缅甸政府在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将真诚对待(任何建议)。要为了国家的利益,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这方面取得成就的标准,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让缅甸实现和平稳定,一定不要再出现动荡(局面)。让人民和平地生活,好好过日子。”

军人职业道德教育授课手稿 篇4

前言

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特殊的公安现役部队,担负着执法监督和灭火救援的重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履行着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是任何人和团体都不能取代的。目前,在我们消防部队中不少同志对军人是一种职业的认识感不足,认为军人不能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为什么我们部分同志的职业意识会出现这种偏差和片面?

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每一项事业来说,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古今中外,历代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消防事业来说,在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消防官兵更需要具有凸现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道德,只有具有时代特征职业道德的消防官兵,才能更好地保卫党和国家的利益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更加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为人民群众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服役态度的问题、二是认识偏差的问题。

一是服役态度的问题。由于每个官兵成长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入伍的思想动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有四种情况:一是把参军入伍当作人生的一种经历和财富,期望通过参军入伍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为了学技术、找出路,把部队作为一种跳板。三是为尽义务接受部队教育锻炼,服役期满就走人。四是参军服役不是本人的意愿,是家庭强制送入部队进行教育改造,以避免其偏离人生的航线。在这四类人群中,第一种情况有在部队长期服役的打算,他们把当兵当做是一种职业。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的虽然不想在部队长期干,不把当兵做为一种职业,但他们会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第四种情况的同志本身从思想上就不愿意参军入伍,他们既不想锻练自己,也不想得到什么回报,职业意识较弱。

二是认识偏差的问题。我们在思维习惯上总是认为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有一定的稳固性,强调的是经济的利益。消防部队军人这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他有很强的纪律约束性,强调的是为人民服务,讲的是无私奉献。义务兵以及下士每月仅有五百元的津贴和两千元的工资,但他们所担负的执勤训练、消防安全保卫以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任务十分繁重,而且执行任务有时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付出与经济收入和其他的职业是不能相比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特殊的性质使每一名官兵都面临着离开部队的一天,这与一般的职业也不同。平时总是说当兵是尽义务,没有说当兵是“就业”的。正是这种习惯性的认识,使我们有的同志认为军人不是一种职业。

一、加强军人职业道德意识的原因。

﹙一﹚是培养官兵扎根部队的思想,提高为民服务水平需要。相对地方来说,部队比较稳定,特别是军队调资后工资也有保障,所以培养军人的职业观念,就是教育官兵把当兵当做一种职业,当做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树立官兵扎根部队的思想,促使官兵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争取不被部队所淘汰。

从思想观念、职业理念、自身素养上来一次彻彻底底的变革,我们的官兵才会用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进取奉献、恪尽职守等正确的理念占领思想阵地,才能逐步摆脱消极错误思想的影响,才能在增强服务技能上、在改善服务手段上有所突破,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

﹙二﹚是提高官兵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整体素质的需要。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官兵职业精神和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关键环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就增强了官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官兵才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才会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工作中根据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奉献、建功立业。

﹙三﹚是增强官兵主人翁责任感,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需要。在全面推进三项工程建设、建设和谐警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大环境下,只有不断加强官兵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和灌输,启发官兵的思想觉悟,帮助官兵提高对消防事业和提高为民服务水平重要性的认识,懂得“为谁当兵、为谁服务、为谁执法、为谁掌权”等道理,使官兵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使其自觉践行崇高的忠诚可靠、勤奋夯实、进取奉献的消防职业精神。

二、新形势对消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消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单一的防灭火到消防工作的各项综合职能,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消防官兵具有更高的素质和处理综合性事务的能力。那么,对于现代的消防官兵来说,消防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呢?作为消防工作人员来说,其职业道德应该从“忠诚、奉献、敬业、效率”这八个字中来体验。

忠诚:它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都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要求他们的工作人员,或是他们的官员具有忠诚之心。但对于消防官兵来说,则是必须时刻遵守的职业道德,忠诚是最基本的政治品质,也是党和国家对他们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其内涵是要求我们每一位消防官兵都必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时刻牢记党的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举例:2012年2月1日凌晨,江苏省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三中队班长孙茂珲同志,在参加苏州市工业园区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火灾扑救中,为搜救被困群众、保护战友安全英勇牺牲,年仅22岁。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批示:“号召全国消防官兵向孙茂珲同志学习。” 3月9日,公安部授予孙茂珲同志“新时期消防勇士”荣誉称号。孙茂珲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深刻诠释了当代消防官兵的核心价值观,全面展现了公安消防官兵忠于职守的精神风貌和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奉献:它是一种自我牺牲行为,是为了吸纳某一事业或理想,不顾个人得失,抛弃自己的一切利益,甚至牺牲生命力的行为。不同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奉献是对消防官兵的最基本的前提,也是广大消防官兵的内在追求。我们要把竭诚奉献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去追求、去践行,要大力表彰奖励部队中涌现出的奉献一生的模范,引导官兵树立竭诚奉献光荣的思想,营造奉献死消防事业的良好氛围。只有甘于奉献,才能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只有乐于奉献,才能热忱服务,清正廉洁;只有善于奉献,才能恪尽职守,开拓创新。

(举例: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 雷锋。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学习的光辉典范。)

敬业:树立良好的敬业观是任何人都必须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应该具备的,而且良好的敬业观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消防事业者,更应当具备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不畏艰苦、任劳任怨、不惜以鲜血和生命努力维护消防部队的形象、荣誉,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消防事业。

(举例:陈章亮,男,贵州兴义人,2007年12月入伍,现任楚雄州公安消防支队楚雄市中队战斗班班长。2012年2月22日10时16分,楚雄市鹿城南路栗子园小区54栋6楼的天台上一女子欲跳楼自杀。救援过程中,该女子因楼顶风大失足从6楼楼顶坠下,陈章亮同志眼见官兵们准备的救生棉被因台阶阻碍不能接住坠楼女子,毅然不顾个人安危,本能地前跨一步,用肩膀扛了一下坠楼女子,女子顺利落在棉被上再落地,成功地保住了性命。但陈章亮同志因女子坠楼位臵高、下落时冲击力大,受伤当场晕倒,经医院诊断为第二颈椎齿状突基底部左侧裂折,右侧髋臼小片撕脱骨折,多处软组织挫伤。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批示:“陈章亮同志是当代英雄,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瞬间一举,是舍己为民的价值取向、长期的道德熏陶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凝聚的一种精神的释放!”陈章亮同志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集中体现了我省消防官兵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视事业为生命,谱写了全省消防官兵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又一曲壮丽赞歌。)

效率:它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人的一种活动属性,对消防部队来讲,是服务人民工作的质量。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更好地为人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在“忠诚、奉献、敬业、效率”中,忠诚是基础,奉献是前提,敬业是关键,效率是根本。从而以适应新时期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将职业道德建设落实到消防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终极目的。

三、新形势下消防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消防职业道德形成了一种不可回避的挑战,同时社会上形形式式的腐败现象也对消防官兵和消防职业道德产生了冲击波。具体表现在:

﹙一﹚是自我发展、个人主义与忠诚党的消防事业之间的矛盾。忠诚党的消防事业要求我们每一位消防官兵将自己溶于整个集体之中,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放在发展我们消防事业上来。而自我发展和个人英雄主义则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发展,当个人的发展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或者在个人的升迁上不尽如意时,就会产生抱怨心理。首先要坚决克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提倡集体主义。我们不反对某个人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但我们应该提倡个人的杰出贡献都是为了推动和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其次我们要克服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与个人英雄主义相对立的是,有些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对消防事业不忠诚的一种表现。在其位就要谋其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往往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木然,该作为的不作为,这种行为有碍于我们的消防事业的发展。

﹙二﹚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奉献、敬业消防工作之间的矛盾。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奉行的是金钱至上、享受至上的准则,他们把金钱和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或者是重要的目标。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相反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则要求我们不唯名、不唯利,为发展我国的消防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和聪明才智。当然我们不反对为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获取一定的报酬,我们反对的是将获取报酬作为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

﹙三﹚是腐败现象与忠诚、敬业消防事业之间的矛盾。随着腐败之风的蔓延,腐败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从贪污贿赂到渎职侵权犯罪,人民群众对腐败问题已经到了深恶痛极的地步。产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制度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腐败者本人思想根源上的原因。消防部门也不是一方净土,从历年来被查处的案例来看,消防官兵也是被拉拢、被腐蚀的对象,甚至出现了查一个端一窝的情况。有极少数消防官兵为了自己的利益,搞权钱交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也有少数消防官兵该作时不作为,不该作为时乱作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损害了消防官兵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而忠诚与敬业要求我们每一位消防官兵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消防部队的形象,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清正廉洁,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崇高品质。

“金钱和原则的交易”漫画

四、树德强队促进消防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消防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消防部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的总要求,认真履行好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责使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一﹚是以提高政治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素质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消防职业道德教育要适应新形势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尽量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进行消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要为每一位消防官兵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使每一位官兵在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找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让每一位官兵都成为消防事业发展的尖兵和杰出人才。在消防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更加注重理想教育、宗旨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每一位官兵自觉臵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自觉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自觉地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消防事业,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自觉地将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将提高消防技能作为自己的主观要求。

﹙二﹚是以加强廉政文化教育与制度监督机制相结合,构筑反腐倡廉的防线。

腐败的原因除了腐败者本身的主观因素以外,还有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因素。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同时,还应抓好制度建设,营造“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的氛围。首先是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广大消防官兵,同时更加注重用正反二方面的人和事对官兵进行教育和引导,强调腐败的成本及腐败对家庭、对社会所产生的危害性,通过教育,在广大官兵中形成一种不想腐败,不愿腐败的氛围,切实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其次是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管人、管事机制。这方面的制度应包括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应遵守的各项制度等。从而使每一位消防官兵都十分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制度上制约可能发生的腐败,形成一种不能为的制约机制。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大张旗鼓地宣传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消防官兵的典型事例。并严历惩处腐败行为和腐败犯罪,对于那些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人要严历批评,构成犯罪的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通过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使广大官兵对制度和法律产生一种敬畏,从而形成一种不敢为的氛围。

﹙三﹚是以强化职业道德与忠诚消防事业相结合,促进消防事业健康发展。做好消防工作是每一位消防官兵的职责所在,从入伍的第一天起就立志为党和国家的消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消防工作所面临的危险和挑战也时刻提醒我们,坚持消防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消防职业道德意识,是新时期消防政治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内容。从新时期消防工作的特点来看,我们所肩负的不仅仅是灭火抢险这么一项单纯的任务,我们的消防工作任务繁多,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管理到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这些都要求我们消防官兵一丝不苟地工作,要求我们以向党、向国家、向人民负责的精神去做好这些工作。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防工作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因救火致伤甚至献出生命也时有发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加强消防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每一位消防官兵更加忠诚消防事业,用我们的忠诚推动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军人职业道德意识的对策。

统观消防工作的实际,职业精神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和保证,而道德是精神的前提和先驱,只有在官兵心中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形成崇高的消防职业精神,服务理念才能提升,专业素质才能增强,服务水平才能收到实效。

﹙一﹚是提高认识,摆正位臵。如果一味的强调提高官兵的消防专业素质,而忽视了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指导作用,那么官兵们就很难正确认识到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就很难以极大的热情对待工作以及创新便民利民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措施,也就不利于消防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培养教育官兵适应新时期的“忠诚可靠、勤奋夯实、进取奉献”的消防职业精神,只有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强化职业精神,才能使官兵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消防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会积极转变服务意识和理念,带着发自内心的敬畏之心,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从优待警,关爱成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警营这个大环境下,应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落实从优待警的措施,坚持力量往基层使,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执勤一线倾斜,建立一线执勤人员奖励津贴,改善一线执勤条件。在基层队伍管理中,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做到赏不虚施,罚不妄加。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官兵体检,为官兵建立健康档案;完善的官兵生活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官兵生活环境,提高警营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缓解官兵的心理压力,保证身心健康等措施来实现官兵从“表情服务”向“用心服务”的转变、从“滞后服务”向“超前服务”的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三﹚是常抓不懈,典型引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典型的作用不容忽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使消防职业道德教育深入人心,更深得人心。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还要积极开展队与队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战士与战士之间的岗位能手、训练标兵等评选活动,大力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为转变观念、增强职业精神、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把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角度的典型作为重要工作,树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典型,力争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举例:刘金国同志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开展10年来首位入选的党政机关在职副部级领导干部。刘金国同志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本色。刘金国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深刻诠释了一名公安民警忠诚可靠、甘于奉献的优秀品德,树立了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的光辉典范。)﹙四﹚是量化考核,促进提高。部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不可偏废。只有把这两个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光教育不管理,教育就没有成效,光管理不教育,管理就会偏离方向。只有把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纳入官兵量化考核中去,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教育中与提高服务水平实际存在的偏差,才能实现教育导向与管理有机统一,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要及时成立评审小组定期对教育成果测评,评比情况要纳入官兵量化考核。进而通过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岗位津贴、奖励和评选先进个人挂钩,真正建立起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机制。

思考题:

在新历史背景下,如何继承发扬军人职业道德?

授课完毕,谢谢!

军人职业转变 篇5

劳社厅函[2002)20号

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你厅《关于复转军人军龄及有关人员工龄是合作为计算职工经济补偿金年限的请示》(黑劳社呈[2001]45号)

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是否作为计发经济补偿年限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第三十七条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退伍义务兵安置于作随用人单位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国发11993)54号)第五条规定,军队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计算为接收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原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1994]481号)规定,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发,因此,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计发法定的经济补偿金时,退伍、转业军人的军龄应当计算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二、关于组织调动、企业分立、合并后,经济补偿金年限计算问题,原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1996]33号)中第四条已有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丁作单位的,其改变前的下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由于成建制调动、组织调动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是否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在行业直属企业间成建制调动或组织调动等,由行业主管部门作出规定,其他调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出规定”。对企业改制改组中已经向职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职丁被改制改组后企业重新录用的,在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时,职工在改制前单位的工作年限可以不计算为改制后单位的工作年限。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军人职业转变 篇6

摘要: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之中。然而,职教在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面临怎样的转变与挑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微课;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职业教育正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场所、时间不再固定,移动式学习、碎片化学习以及网络学习倍受职教学生青睐。由此可见,传统的固定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然而,微课教学方式正好符合这些需要,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以,职教引入微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势在必行。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这一概念是由胡铁生率先在我国提出。但是,我国研究者对其概念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笔者综合各方观点,把“微课”定义初步定为: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载体,采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根据某一核心知识点制作成5-15分钟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以及课后复习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知识紧凑,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而清晰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课程短小精悍、容量小,可重复观看、可移动性强。它集多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于一身,采用多媒体技术,趣味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职教与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大体一致。下文结合职教自身的特点,针对微课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发的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行阐述。

(一)由“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中心”。我们知道好的教学方式是要从以教师为主的“输入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输出型”。因此,学生该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参与者。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却未摆脱教师主导的局面。而微课却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时间,选择模块学习,这一教学特点突出了学生中心地位。

(二)由“先讲后练”―――“做学结合”。职教培养的是能“做事”的人,而不是进行理论研究的人才。这个特性决定了职教需要兼备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然而,就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师资来看,“双师型”的教师配比仍不高。这导致教师只能采取“先讲后练”的方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脱轨。

(三)由“单调乏味”―――“丰富多彩”。职业教育学习者是学习能力有缺陷的群体,他们更倾向于活动性,视觉图像学习方式。而传统的在固定教室或训练场所,教师演讲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职业教育学习者接受。

三、微课带来的挑战

职教教学方式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教师、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撑。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引入职教之中,会给传统教学各方面带来哪些挑战?

(一)教师层面。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在面临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1.思想观念。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瞬之间就可以转变。而微课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生活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对于一些在职校任教多年拥有自身特色教学方式的老教师来说,并不太容易被接受。

2.专业能力。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以核心知识点为主,突破传统线性知识讲解的教学方式。这要求职校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核心把握精准,能够在短暂的15分钟以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看了就会。而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注重的是“产教结合”。如何能在短暂的微课中,讲解清楚一个实践的过程;如何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课题,这些都无疑给教师的专业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层面。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接受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会有哪些问题?

1.个体差异。职校学习者或多或少在学习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欠缺各不相同。例如,大多职校的学生,偏爱图像教学,但是也存在一些更倾向于教师的面对面教学,而不是隔屏讲解。因此,微课如何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还是一个难题。

2.自主学习。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强迫学生学,教师给学生规定任务,规定时间和地点。然而,对于微课这种不限定任务、时间、空间的教学方式,对职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挑战。

(三)学校层面

1.资源的提供。微课的制作需要专门的摄影器材,视频的存储需要性能强大的服务器,互联网的访问需要电信部门提供足够网速的宽带,这笔资金投入大多数职校难以承受。

2.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可以为改进教师教学提供有效依据。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资源构建和教学互动,并且对于微课的研究尚不成熟。因此,如何针对职业院校中微课教学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什么作为评价的衡量标准?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内容碎片化和使用自主化,非常适合职业教育的个别化培养,职业教育案例教学、学做结合的课程特点。其在教学中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冲击了职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促使职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然而,面临这些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作者:敖文娟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于萍,徐国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J].职教论坛,.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3]张梅,孟霞.浅析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军人职业转变 篇7

根据大学生职业教育的特点, 结合多年从事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经历, 就如何转变观念——由过去只注重就业安置转变到加强学生职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上来, 以硅材料技术专业为例, 探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现在高职教育发展很快, 各地区都建有高职院校。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学校周边地区, 多为独生子女, 来自边穷地区的家庭困难学生较多, 有一些低保家庭和单亲家庭学生, 性格比较孤癖, 学生集体观念不强、团队意识淡薄;对毕业后就业问题关注度不高, 对家庭和社会有依赖性。专业课程要求高, 学生学习难度大, 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入学前的学习经历中, 职业指导教育很少。但很多学生文体活动表现出色、个体能力强, 可塑性高。

2、就业状况:

(1) 行业形势

由于经融危机的冲击, 多晶硅产业影响甚大, 特别是产品价格急剧下跌, 使整个产业建设和发展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很多企业限产、减产, 缓建、停建, 岗位用工需求也随即大量减少。相关企业由经济发达的江浙、广东等地转移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用工地域发生变化;岗位待遇下降、员工收入降低, 但相比其它行业岗位收入要高, 对一般竟聘者有较大吸引力, 竟争激烈。

在建设“中国硅产业基地”作为四川省和乐山市政府的“一号工程”的引导下, 依托峨眉半导体厂 (739厂) ——多晶硅产业发源地, 乐山企业发展较快, 地区行业 (比前两年虽下降) 有一定优势, 境内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较快、企业众多, 有新光硅业 (最早具有规模投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乐电天威、四川永祥、东汽—峨半、犍为通威以及眉山、新津等地企业, 企业用工需求, 随着企业建设的进程将会增加;学院是乐山硅产业联盟和职教联盟理事单位, 同相关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为学生进入企业提供便利。

(2) 就业供求情况

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610多万, 加上往届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和调整岗位的学生, 2010年有就业需求学生将近700万之众, 就业形势严竣。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农村转移、新增劳动力又增加了就业压力;近年来, 外地务工返乡人员很多, 从而加剧了本地就业竟争状况。

(3) 学生就业意愿及准备情况

作为硅材料技术专业的首届大专毕业生, 对企业用工、岗位需求及实际工作状况等了解不深;多晶硅产业又是近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新行业, 学生和家长对此也有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一些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我行我素, 缺乏集体观念。学生储备了就业所需的基础专业知识、技能, 但生产操作技能欠缺。学生很有青春活力, 特别是文体活动方面, 有些学生能力很强, 具有一定的就业竟争优势;学生可塑性强, 潜力很大。有的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大多愿意在本地、或就近单位就业, 都争抢着进一些明星企业, 只看重工资收入, 从而限制就业面;还有的学生比较盲从, 同学去那儿, 大家就一起去那儿, 等等不利因素, 加剧了学生就业困难。

二、职业指导教育

过去的就业工作很多学校都是以“求职准备、面试、竟聘、上岗就业的形式”来完成的, 存在诸多不足, 职业指导方面涉及很少, 使学生岗位工作稳定度不高、后劲不足, 影响学生职业发展。对此我们应积极转变观念, 加强学生职业指导, 从职业理想、职业个性、职业素质、职业计划等教育点出发,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目的, 有序进行职业指导。

首选、应对学校教育资源情况, 相关企业岗位和社会需求, 学生特点等多方因素, 作充分的论证分析, 制定出系统、完整的学生职业指导教育计划, 并作好安排。从入学开始, 到毕业及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分阶段、循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第二、学生一进校, 可通过主韪班会等形式给学生作“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状况”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就业问题, 认清形势, 比较企业、岗位的需求, 发现自己的不足, 寻找突破点, 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储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并让学生了解职业个性,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第三、开展“有效和谐”等主题的学习讨论, 并依据企业需要的有序、服务和团队协作精神, 指导学生将其融入平时的学习、生活及管理中, 强化学生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团委、学生会及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会与人相处、团结协作, 增强管理工作能力, 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作好职业规划 (计划) 。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多引入实例分析, 可介绍身边学生实习就业中的个案情况, 并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点评, 深入浅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职业指导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乐山东风电机厂实习的一名学生, 在校时学习成绩很好, 到工厂后, 不到2月的时间, 换了5个班组、多个岗位, 都未能安定实习。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不够, 而是学生认为岗位同事待自已不友好、不给他讲授知识技能, 甚至欺负他而处理不好同事关系, 当时学生有一句话值得我们警醒和借鉴:“到班组去, 师傅都不主动给我打招呼, 我为什么要喊他们!”该生和同事、师傅之间关系处理不当, 未能继续进行实习。结合这些事例, 提出企业员工需要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及和谐相处的员工要求, 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开展企业招聘模拟情景演示等, 要求学生去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 增加学生就业面试感受, 增强学生对就业问题关注的急迫性,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提高职业素质, 增强职业竟争力。

三、结束语

在学生中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进校伊始就该进行。开展好了,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学习, 还可以提前介入学生实习就业安置工作, 分解学生就业压力, 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一举多得。当然, 职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系统教育工程。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关键时期, 更应转变观念, 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解决学生上岗就业问题, 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使其今后能顺利走向社会, 成为有素养的、合格的职业人。

摘要:高职大学生, 应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和学习,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 解决就业, 促进职业发展, 使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有素养的职业人。

关键词:就业工作,职业指导,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职业人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出版发行。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精品课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 , 课程负责人:黄天贵。

上一篇:关于开展五四活动请示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