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名师教学
河里乡中心小学
霍家伟
记得有一次听课,台下一听课的青年教师只听了一会儿,便不屑一听地说:“这课是模仿xx名师的课,我早就听过了。”所以听起来,他也就心不在焉,甚至与周围其他同事窃窃私语。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模仿名师怎么了,模仿不也是一种学习吗?”看看我们所崇拜的名师,像薛法根、窦桂梅等,哪一个不是从模仿起步,逐渐提升自己的素养,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呢?薛法根老师为了提升自己作文教学的能力,甚至直接搬用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给学生上过,从中学习到了许多课堂智慧语言,使自己的课逐渐受学生欢迎。这有什么不好呢?我窃以为:青年教师想快速成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模仿名师:
一、参阅名师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更流畅。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拿到教材备课时,往往无从下手,要不就是比着学校发的现成的教案书抄教案。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或报刊杂志,查找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来作为参考,特别是那些课堂实录更值得我们研读。王菘舟老师曾说过:“好课磨它千遍也不厌倦。”许多名师的课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课融汇了他们的思想和许多人的智慧,在我们研读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较弱的时候,不妨多看看他们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和流畅。
二、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悟得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喜欢中国功夫的老师知道,在内功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吸纳”,我们看那些武打片中,师傅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功力全部传输给自己的徒弟,使自己的徒弟的功力大增。我们切不去追究真假,但是“吸纳”一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学习他们的课堂评价语言,看他们是在怎么组织教学,把教材难点行云流水般一个一个击破的,经常模仿,我们就会从中“吸纳”他们的课堂教学功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四、通过研习,揣摩名师的教学思想
对名师课堂的模仿只是迈出了向名师学习的第一步。只有真正领悟名师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叩问课堂的真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始终站在以学生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阵地上。然而,名师的教学思想往往蕴藏在其精彩课堂技术的背后,需要通过课例研习,解构课堂表象,才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可以通过观摩课例、选择视角——组建小组、学习理论——专题研讨、反思自我三步实践流程对名师的课堂进行多维解读、深入探究。从名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入手,考察名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追求。也就是说要透过外在的“形”学到内在的“神”,即名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同时,还要学习名师是如何将“形”“神”结合,达到以“神”御“形”、以“形”显“神”的。
五、通过比较,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
一味仿效,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容易导致课堂陷入“跟风态”、“流行秀”的误区,也容易使教师忽视自己教学思想的生成。忽视了自己的教学思想,不能巧妙应对课堂意外,往往会产生尴尬的局面,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可以通过“我与名师作比较”活动,让名师课例成为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的专业力量。“我与名师作比较”活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同名师同一内容课例的比较研究。将不同名师的同一内容课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不同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感受不同名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差别以及教学理念差异,这样,更能看出可学之处和可改之点。二是名师课例与自己课例的比较研究。将自己的课例与名师课例进行一番比较,找出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名师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我与名师作比较”活动,让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名师课例,在比较中学习借鉴,在学习借鉴中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
名师之所以成名,名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好看”,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与人生修炼,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底蕴则不是通过听其一节两节课就可以积淀下来的。因此,学习和借鉴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不能只是想着学一些简单的招式套路,不能只是想着学一些纯技术性的操作策略,不能只是想着学一些模式和技巧。而要学名师的根本,学习支配他们的教学行为的思想、理念、教育价值观。同时,还必须广泛阅读,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厚重自己的文化底蕴上下功夫。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和借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和突破,一句话,不可能有真正的务实高效的、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
曾经一度有很多教师试图尝试着模仿名师的课,就因为这些原因,积极性被打消了。即使有教师大胆模仿,也会被认为只能学到名师课的形式,而学不到名师课的内涵,有作秀、表演之嫌。于是名师课在教师眼里成了上层课、欣赏课,大家对此敬而远之,有很强的排斥心理。
我们应该承认,名师课确实水平很高,普通教师的课与他们还有一段距离,名师课不一定适合普通教师,我们上不出名师课的效果是正常的。因为即便是名师之间,也会存在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学生学习基础等客观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一样,所以,追求上出和名师课完全一样的效果,本身就不现实。
那么,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承认自己的课与名师课有差距,但我们究竟能不能模仿他们的课?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模仿名师课的过程中,感觉就不一样。
首先,模仿名师课是教师培养自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的重要过程。在平时,有些教师时常会抱怨自己的教学水平不高,叹息自己的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高,甚至产生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的感觉。这些不良心理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上课情绪,阻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
起初,我也有这个感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试图尽量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来上课,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总有才思枯竭的感觉,有时,使用的方法也并不是什么好方法。后来,我有幸听到于永正老师的课,被大师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所深深吸引。我知道,这是于老师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倾注毕生精力,才积淀出的五句话。我深知其中的内涵之丰富,并非我一朝一夕能领悟掌握得了的,但我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深信不疑,在似懂非懂地模仿大师的上法。
真没想到,我用我对五重教学法的理解,模仿于老师的上法,我的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喜人效果。比如,对“重情趣”的模仿,不仅让学生情趣盎然,连我自己也时常激动不已。我通过反思发现,其实,我以前在课堂教学上也注意到学生学习的情趣问题,但都是偶尔的、蜻蜓点水式的,没有做到“重”。又比如,对“重感悟”的模仿,同样让我通过和以前的教法比较发现:我以前的教学还是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也找到了学生为什么总学不会的症结所在。通过模仿,这些收获让我兴奋不已,尽管我知道,我模仿于老师的上法还不太像,但我感觉沿着模仿他的这条路子,收获会越来越大。
其次,模仿名师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自悟”的重要过程。有教师认为,模仿就是无需动脑,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起初,我也这么认为,但真正进入到模仿的过程,就并非这样。因为在我看来,模仿其实是我在对教学不太理解把握状态下的一种积极探索,既然是探索,就要去用心思考。再者来说,名师的课在教学目的和教法上都非常讲究,完全不动脑筋地去模仿,根本就模仿不起来。而之所以有教师对模仿有这些错误认识,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模仿,但凭主观想象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教师要想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得失能否领悟发现,非常重要。模仿名师课,能给自己的课树立一竿标尺,通过比较检测,能发现自己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朝着名师课的方向有序发展。我在模仿于永正老师课的过程中,诸如对“重情趣”的反思,对“重感悟”的发现,就是我对教学“自悟”的过程,这种“自悟”是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再次,模仿名师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由入门到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大凡练过书法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起先对书法一无所知,要拿现成的字帖,从一点一横开始入手,对着临摹,随着对字形的不断了解掌握,逐步发展到追求字的神韵魅力,最终掌握一种字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学习改进,取多家字体之长,自成一体。要达到这个境界,从临摹字帖入手,非常重要。而模仿名师课和临摹字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据了解,很多教师平时上课比较随意,很不规范,根本说不上要用什么教法的理由或者擅长什么教法。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法。没有自己的教法特色,就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也就难以让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模仿名师课,是让这部分教师在比较规范的教学道路上发展,而且在模仿过程中,有“法”(指教学方法)可依,有“章”(指教学套路)可寻,最终达到由“扶”到“放”。这样,避免在课堂教学上多走弯路,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章向阳
模仿是被动的机械运动,而创造能力却要有独创性,但是二者并不互相排斥。模仿不仅不会影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反地还会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模仿’在数学教学中一直被排斥,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教学理念。比如:联想是大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与练习设置恰恰就是这样关联的。这也说明必要的模仿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还是应当培养学生的模仿力。
模仿的根底是知识,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与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收集各种题型、积累各种解题思路,才能在脑中储存素材,直接学到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为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比如:在分数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分数变化时,学生没有一段时间的模仿,是无法对分数进行理解的。例如:2∕3 =4∕6=8∕12,让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学生逐步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但往往把“0除外” 丢了。这时可以及时启发学生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原型中展开联想,发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必须补上“0除外”,否则这一性质不能成立,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是一种优化比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没有创新。从而或略一些好的传统方法应用,或略基础知识,或略理解和对法则熟练掌握。但是,如果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而模仿性的练习恰恰是对概念理解和熟悉的最佳方法。在辅导学生解答一道题目时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此时的模仿又是学生进行创新型思维的有形的梯子。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不珍重思维上升的渐进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而学生思维的进程正确展开,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我们不能矫枉过正。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并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2、借助图片,迁移生活经验,丰富律动的动作。
3、能再律动中调整自己合同伴之间的距离。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教学CD。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快慢。
(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教师:请你们仔细来听一段音乐,听听音乐有什么变化?有的地方……(块)有的地方……(慢)。
(2)幼儿再次倾听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师:在这段音乐中,小朋友们是去了一个地方游玩的,请你们听一听,猜一猜他们乘坐了那些交通工具?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说出画面所表达的生活意义并模仿画面上的动作。
(1)教师和幼儿玩一次动作猜谜的游戏。
教师:我来做一个动作,你们猜我是在做什么?(教师可以做荡秋千的动作,幼儿猜测教师的动作含义。)
(2)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学做模仿动作。
教师:你们看看他们是在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做模仿动作1-2遍。)
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将动作与音乐匹配。
(1)教师引导幼儿将音乐与动作进行匹配。
教师:刚才,你们说了很多小朋友们可能做的事情,都是对的。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做一做刚才你们说的动作吧。我们先做什么呢?
(2)教师引导幼儿变换不同的模仿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听听音乐,还可以做什么别的动作呢?
音乐快的时候动作就要……(快)音乐盲的时候动作就要……(慢)。
教师与幼儿变换模仿动作,和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四次左右。
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怎样做呢?(教师请幼儿做一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2)幼儿和着音乐的节奏,做创编的动作三次左右。
活动延伸:
在幼儿已经熟练地掌握音乐和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幼儿两两合作一个动作,听音乐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动作,例如跷跷板等。
教学反思:
这堂音乐课中,因为内容特别贴近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风格也很轻快有趣,所以孩子们在本堂课的表现还是比较活跃、感兴趣的。
中班音乐教案《小小模仿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89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过生日》》:中班教案《过生日》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主动随音乐的节奏创编动作,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体验参与音乐游戏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过生日》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教案: 模仿操morning早上好
活动目标:
1、在互相间问好的游戏基础上,初步用动作来表现游戏内容。
2、会跟着老师的动作提示做动作。
3、喜欢做 相互交流的 模仿操。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做过游戏 互相问好。
2、录音机以及磁带。
3、小动物图片(小猫、小鸭、小兔)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早上好。
老师分别扮演:小鸟、小猫、小鸭、小兔向大家问好。
2、基本 部分——学习模仿操
(1)模仿小鸟飞。
教师:我是鸟妈妈,你们想做我的孩子吗?让妈妈看看像不像我的孩子。(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
(2)学习韵律儿歌中的 语言
1)小鸟有许多朋友,看看朋友会怎么说。
看,小鸟的哪个来了(出示小猫图片):小猫小猫走来了——(幼儿学做小猫的动作)
2)出示小鸭图片)小鸟的 又一个朋友来了,是谁呢?我们 跟小鸭朋友学样好吗?(幼儿做小鸭动作)
3)小鸟还有一位朋友是谁呀?(出示小兔图片)小兔是怎样走路的?我们一起学一学好吗?(师生一起学小兔跳)
老师做小鸟去叫朋友,叫到什么小动物,小朋友就做什么,小动物出来完整地做一便操。
3、放松活动——大皮球
教师:小朋友都来了,我们玩个游戏吧。
www.hoing.net
小班模仿操动作建议
1、小鸟小鸟飞来了,——做鸟飞状,振臂两下。
2、吱吱喳喳不停叫。
——动作同上。
3、说声morning早上好
——拍手两下,做鞠躬动作。
4、你好你好大家好。
——拍手四下。
5、小猫小猫走来了,——小猫走路四下。
6、喵喵喵喵不停叫。
次。
7、说声morning早上好
8、你好你好大家好。
9、小鸭小鸭走来了,蹲,左右各踏地。
10、呷呷呷呷不停叫。
四下。
11、说声morning早上好
12、你好你好大家好。
13、小兔小兔跳来了,兔耳朵状跳四下。
14、蹦蹦跳跳不停跳。
15、说声morning早上好
16、你好你好大家好。
17、小动物呀都来了,各摇摆 一下
18、高高兴兴把舞跳。
19、说声morning早上好
20、你好你好大家好。
——双手放胸前上方做理胡须状四——拍手两下,做鞠躬动作。
——动作同4。
——双手放身体两侧,两腿微屈半——两手做小鸭嘴巴状,在胸前动——拍手两下,做鞠躬动作。
——动作同4。
——双手各自放于头顶两侧上方做——动作同上。
——拍手两下,做鞠躬动作。
——动作同4。
——全体幼儿找个朋友手拉手左右——动作同上。
——拍手两下,做鞠躬动作。
师:课前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谁敢举手。
师:你为什么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举手?
生:因为我有充足的勇气。
师:好。看题。
师:板书5+2=
生:7
师:我要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刚刚没举手):我没想到会是这么简单的题目。
生:说明我们不够自信,很多简单的问题也不敢回答。人生中有很多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可能都这样错过了。
师:出这样一道题我想说明两点:第一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机会是给勇敢、智慧而且有准备的人的。
第二5+2指的是——
生:课文中的桑娜原来有五个孩子,后来又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意思。
师:这道题在数学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语文里的答案或许是多种多样的。
一、多层次理解“忐忑不安”
师:桑娜收养了西门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生: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师:请一位学生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边划划,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1.他会说什么呢?2.这是闹着玩的吗?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4.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5.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师: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
(学生交流)
1、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4、他会说什么呢?
师: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因为桑娜心里很紧张,生怕丈夫会揍她。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师: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老师能从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个层面让学生感悟“忐忑不安”,可见教材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师:再读9——1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
1:桑娜脸色苍白„„2:是他来了,不,没有人。3: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从这些词语
中我们又读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从重点词层面来理解“忐忑不安”,是否还可以挖得稍稍深些?)
师: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自己先练——个别)其他人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
生(读)
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1:省略号。因为桑娜连想都是断断续续的。还有她的幻想。门嘎吱一声„„
师:这么多的感叹号、问号,你读懂了什么?(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
(从标点符号层面理解“忐忑不安”,这是学生理解文本的“盲点”。)
师:我想和你们合作一下,想读的站起来。我读旁白。
(师生合作)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
(男生女生合作)
(三个层面的理解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非常深刻,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是教师直接引导,而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我想可能学生理解的第一层面为找到词语,第二层面为找到标点,第三层面为找到表达方式。目的有二:
1、更顺学路些。
2、过渡到解读四句话也更自然些。)
师: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为什么会如此的忐忑不安,让我们带着这四个句子,来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
二、解读桑娜心里想法
师:“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师:(和学生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回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
师:“受”的意思是?(够他忙的了。够他苦的了。够他干的了。够他熬的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担心他养不活我们了。2.生活更加艰难了。3.虽然穷困,他们毫不犹豫地收养了孤儿。
4.桑娜很关心他的丈夫。这是妻子对丈夫对特别的爱。
师:既然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宁可(),也要()。
师:1.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
2.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1.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2.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3.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
师: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1.出自善良。2.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3.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师:这是一种母爱。
师: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
生: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是一个学生理解的难点,金老师运用了“如果„„就„„”,“宁可„„也不„„”的句式让学生充分感知。)
三、解度丈夫心理想法
师:抱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是怎么说的呢?把它划出来。
(一个学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让人听了掉眼泪,哪个词?
生:熬
师:能给“熬”换个词吗?
生:挺——坚持——挨——撑
师: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1.善良和伟大。2.渔夫坚强的性格,宁可自己苦点,也要抱过来。)师:将来将更苦,他想到了吗?(想到了。)
师: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很严肃,忧虑。2:他搔搔后脑勺。3: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师:其实,渔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赶快动手把他写下来吧。
(学生写渔夫心理想法)
1:自己虽然有五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2:孤儿一定要收养,但桑娜和我会更苦了,我苦没关系,但要苦了桑娜„„3:如果不把他们抱过来,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这两个孩子也是生命。4:不把他们抱过来,违背良心,如果抱过来,我们的生活会雪上加霜,咳,我们穷人的生活好苦啊,将来还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师:这就是渔夫的心理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师:这个结局是微笑中带着泪光,泪光中透着微笑。
四、首尾呼应,点题提升
师:再来看开始时的算术题:5+2只等于7吗?
1.等于更艰苦的生活。2.等于美好的心灵。3.等于沙俄王国的残暴制度。4: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谊。5:等于桑娜的朴实、善良。6:等于在困难中乐于助人的精神。7:等于同情心。
8:是母爱的伟大。9:是爱护每一条小生命。10:是坚强。
师:这就是5+2答案,是我们用语文的方式得出的。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起告诉我——(穷人。)
师:而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为什么?
出示:1.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2.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4.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1.: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
2.:因为他们的心灵是可爱的,美丽的。
3.:他们的穷是表面的,但他们的内在心灵却是高贵的,高尚的。
师:穷人不穷,改个课题。(富人。)
贾武同志自踏上讲台起,先后担任班主任工作,**年以来,担任班主任达8年。期间所任带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所带班级的学生先后有6人获得县、市级“三好学生”称号,4人获得县、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以来,先后被评为**学年校级优秀班班主任、**学年校级优秀教师、**学年乡级优秀教师、**学年乡级优秀班主任和**学年校级优秀班班主任,9月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班班主任。**学年在学校评课比赛中荣获校级“优质课”、20**年荣获庄浪县骨干教师和平凉市骨干教师。现任南坪中学八年级四班班主任,并担任八年级全级生物学科教学。
一、教育教学
1.高尚的师“德”。
这首先表现在安心于农村教育教学事业。从93年大学毕业至今,在农村基层一呆就达整整18个年头,许多人都纳闷,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转行?为什么不往高处走?对此,贾武老师却说:“城市教育需要好教师,农村教育更需要好教师,只有农村教育上来了,整个社会教育才能上来。一个人对教育的贡献不在乎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而在乎这个人对教育的态度,陶行知先生从城市到农村创办教育,不一样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我生于农村,是个农家孩子,理应为农村的教育教学出更多的力”。第二,表现在敬业爱岗,努力践行“身正为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该老师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模范履行师德规范,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凭自身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的追求,绝不放弃是贾老师执着韧劲的生动体现,为此,在他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常人眼中的所谓“差生”与他结下的师生情谊往往更深更厚,难怪不少毕业时没能考上理想高中的学生有这样的怨言:“如果任教的所有老师都能象贾老师那样热情、那份坚持,我不至于今天这一地步。”
2.高超的师“能”。
“学高为师”,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第一,贾老师高超的师能首先在于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长年的累积使他拥有厚实、丰富而系统的专业知识。贾老师认为,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所以从教后,他从未间断提高自身素质,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借几次重大教改之机,不断给自己充电,大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尝试,紧跟时代的步伐,立足于新的观念与理论,坚持以新的教学理念支撑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达成站得高,看得远的效果,是位典型的学习型教师。第二,高超的师能还表现在贾老师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探索灵活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贾老师始终以: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努力寻找每一堂课的激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唤发出生物课教学的生命力,顺利实施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把“主导”与“主体”有机地统一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达到轻负高效的理想结果。贾老师认为教师要授学生以渔,无论什么学科,要取得好成绩,贵在得法,所以他十分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凭借多年的教学积累,无论是对教材的阅读、理解、掌握上,还是对题目的审阅、分析与答题的思路、技巧上,都为学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把打开学科知识仓库的金钥匙,使他们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开,贾老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三,表现在教学、科研两不误,贾老师认为好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要会研究,这是‘匠’与‘师’的区别,为此他一边注重教学理论的探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入,一边积极参加县、市开展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善于积累教学得失,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他的论文《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在《教师》杂志20第2期上。此外,他还经常在校、县上示范课,在不断的交流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3.精巧的师“艺”。
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育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贾老师懂得身为一名生物教师,注重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独特意义,深刻领会“教育人”的份量。
在教学中,听过贾老师课的人,都会对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授课思路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期认真研究教材、精选教法使其久而久之形成的“讲得生动形象,练得落实到位”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灵活多样、风格清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学生评价说,贾老师的课,通俗易懂,让人感觉可以顺着一条指引的红线,对知识透彻地理解,深刻地领会,听得轻松,记得牢固。
在教育中,贾老师善于协调、架桥,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在家长与孩子之间,许多棘手的难题因他的协调迎韧而解,许多尴尬的局面会因他的架桥而被打破。在对待学生中,贾老师坚信,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所以,他总是倾注耐心,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换位思考,用自己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凭着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与学生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多沟通多理解。贾老师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更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所谓的“差生”,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性格特点,注意把准学生的脉搏,细致的逐个的做思想工作,区别对待,有类而教的教学教育手段,没有教而无效的学生。**学年,他接手的八年级④班学生张萌,各科作业很少交,学习成绩一般,经过贾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本学期中期考试名列全级40名。
4.纯朴的师“风”。
“踏实、认真”是贾老师一贯的风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坚持的理念,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贾老师以一位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干劲,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爱岗、敬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学生,虽然多年任教初中生物,书本知识对于他已是滚瓜烂熟,但从不也不会摆老资格,总担心自己的些许放松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因此决不马虎,从不上无准备的课,20**年被评为平凉市骨干教师后,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深刻领会“骨干”的内涵,工作上更加主动深入,尽其所能,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上级部门与学校所布置的任务,从不推却,总是设法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公开于各位同行,并随时接受本校及外校教师前来听课。
谦虚、和善是贾老师为人处世的准则,一方面严于律己,另一方面宽以待人,抱着一颗诚心、爱心,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能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实现平等相处,愉快协作,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二、班级管理
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贾老师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他总是坚持比学生要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个小时以上,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奉献。
1.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 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 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 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孩子,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人员紧张,教学超级大班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常常被遗忘在角落。对于这些孩子,贾武同志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他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贾老师所教过的学生都知道,病了,他可以替他(她)们买药;没钱了,找他借;父母在外打工,他可以给他们一些家长的爱。20**届学生梁玉霞,父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可她进到教室却冻得脸色煞白。他仔细一看,她还没穿上棉袄。贾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对她多了一份关爱,并将部分煤送给她做饭,同时,经常给她进行心理辅导,让她坚强的面对困难。学生沈毅飞,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去县城给其姐姐做饭,家里只有老奶奶看管,于是贪玩,成绩下滑严重,经过他的耐心教育和心理关怀,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赶上去了。
每学期初,贾老师都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他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2.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与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贾老师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他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贾老师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透在工作中,他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主要起着服务和支持作用。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锻炼了个人的能力。20**届学生唐强军,个性很强,为了培养他的自主自立能力,贾老师推荐他当班长来管理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不但把班级管理得好,而且自己进步很大,现在到初三年级仍担任班长。
在工作中,贾老师尤其注意培养班委会克服依赖老师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出问题老师负责。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3.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贾老师尤其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经常组织以“公民道德”“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宽严相济——让后进生在和谐与激励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即所谓的“差生”。面对“差生,贾老师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会让我难过一辈了,一辈子都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20**届学生史双寿,父亲早亡,由继父供他上学,刚入校不久便私下拿班上同学的钱物,他知道后,没有在班上声张,私下让他归还钱物,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认真学习,改变自我。从那以后,他还时时关注他,呵护他,教导他,很快,史双寿变了,变得和从前判若两人。这名有劣迹的“差生”终于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从入校时全级285名上升到全级85名。事后,很多人问他用什么招术使这个问题孩子发生转变的,他说:“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宽严相济。”
5.重视心理辅导——让学生安心上学
20**届学生唐巧琴,因姐姐逃婚离家出走,一年多杳无音信,她姐姐婆家经常上门取闹,使她的学习受到严重影响,面临辍学。贾老师多次和她谈心,给予心理辅导,使她读完了初中,她多次写信表达对贾老师的崇敬和感谢,毕业后经常打电话向他问好。20**届学生史淑君,因家庭矛盾,成绩下滑,多次出现辍学现象,经过谈话和心理疏导使她继续上学。
《采薇》表现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设计意图】
《诗经》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年代久远,不易理解。《诗经·采薇》阅读起来难度有点大,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就没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深入探究的任务。但如果布置好预习,学生预习工作抓得好,这节课就可以把主题很好地挖掘出亮点来。
对忧伤和痛苦的敏感,不仅表明个体对自己生存处境的真切关注,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意志。对忧伤和痛苦的表也不仅仅是一种无助的感叹和哀伤,而且也是表达不甘于忍受悲伤和痛苦、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一种特有方式。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忧伤,我痛苦,我无助,但我不愿,我不服,我也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能够这样去想、去做的个体,实际上并不“小”。从他无能为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角度说,他是弱小的;从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有自己的追求的角度说,他却是了不起的。正因为这样,吟唱自己的内心忧伤和痛苦,就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即使歌吟者本身像是不经意地这样做,然而其内心深处的动机却昭然若揭。
整个人生就如一场战争。活着就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就会有忧伤、痛苦、烦恼,恐惧、绝望、向往、追求、无助等等生存体验。表达这些体验的诗,本身就是动人的生存哲学。
所以本课可以以探究的方式来深入解读其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研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⑵ 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能自行翻译,了解作品主旨,熟读成诵。
⑵ 从诗歌的时代背景,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⑶ 适当延伸拓展,启发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⑵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会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文本,由了解戍边战士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品主旨,理解士卒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提出预习要求。
2、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
3、确定主题。 1、充分预习,提出问题,由组长收集问题,并组织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交老师。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预习,独立思考,通过课前组织解决一般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时可以把简单的问题提前处理而不占用课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导入 《论语》解读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学生背诵《八佾篇第三》前面三则内容。
2、认真听老师讲解。
3、积极回忆《论语》中写到《诗经》的相关条目。 《论语》是高一年级必读的经典,分散在各节课堂之前讲解,能培养学生每日读论语的习惯,同时,通过老师的解读,更明白经典的精髓。孔子与《诗经》有着非同小可的关系,所以,这节课前解读《论语》可以作为导入,自然引入课堂。 课文探讨 温故知新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的背景 复习学过的知识,了解本篇课文的背景。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重点探究:戍边思乡主题。
列出六个题目作为探究台阶:
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
2、诗从“采薇”写起,这跟“曰归曰归”的思乡情有何关系?
3、前三章所写的“薇”有无变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浓浓的乡愁矛盾吗?
知识目标:掌握词的文体知识,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 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法国缪塞
(2)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撑一只船,烟雨任平生。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2、知人论世
(1)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2)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3、温故知新
(1)关于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①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④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名是在同一词牌中,不同的词为了区分而根据词的内容,由词的作者为词写出标题。
(2)词牌来源
唐教坊曲,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死别离,悲歌。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5、初读课文(注重学生体会)
6、梳理文意(学生翻译,老师点拔)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学生再读课文)
7、课文分析
(一)问题: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
——愁。
(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初步体会)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三)思考题: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板书:
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以乐景写哀情)
【前半句巨大的愁烦劈空而来,所以句声要渐强,“何时”要放慢语速。后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声音要渐弱,“知多少”要放慢语速。】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月”意象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板书: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实(现实)————虚(过去)
【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中那个字好?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雕栏玉砌“在”————朱颜“改”(没变)————(人变)
板书
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物是人非。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1、解字义2、绘画面3、答手法4、抒感情)
【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
①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②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教师小结——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手法: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对比、设问、比喻
8、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李煜后期的这首词作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9、拓展探究
(1)回顾愁思的其他名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让我们联想到了李煜的哪两句词?
(2)“西城杨柳弄春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是“弄”。“弄”有故作撩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写出了杨柳在春风吹拂下婀娜多姿之态,引发下文诗人暮春伤别的无限惆怅。
(3)一个“愁”字贯穿全词,那么词人因何而愁?
【模仿名师教学】推荐阅读:
模仿近义词06-16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06-06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09-15
出塞名师教学设计09-28
三峡之秋名师教学设计09-28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0-06
学弈名师教学设计10-19
名师《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07-01
秦兵马俑名师教学设计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