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10篇)
(一) 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的原因
从对样本调查的数据得知, 大学生创业首要的原因是自身发展需要实现自身价值 (52%) , 其次是积累经验, 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46.1%) , 如果说这两个原因是积极的, 那么就业压力, 为了赚钱和生存 (41.4%) 就有些无奈的味道, 同时, 传媒影响英雄崇拜 (23.7%) 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催化剂。
(二) 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理性程度
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缺乏理性, 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创业, 经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导致学业下滑, 经营不善, 鉴于此, 我们决定从创业领域的选择、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创业的障碍与需求三个方面去分析。
创业领域的选择:有46.3%的大学生首选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这一点上更尊重自己的兴趣, 希望与自身专业相结合 (26.8%) , 并且启动资金少, 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 (15.8%) , 同时也注意向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 (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 。
创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大学生创业者偏重于良好的心理素质 (89.6%) 、创业精神 (81.1%) , 然后才是个人能力 (79.5%) , 可见创业者们对于创业的认识比较现实, 明白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 挫折、困难在所难免。
创业的障碍与需求:在这一方面的调查中, 经验不够, 缺乏社会关系 (48.7%) 成为最大的障碍, 而资金不足, 没有好的方向 (37.2%) 居次可见, 大学生创业的障碍更大程度上是经验等无形资源, 而不是资金等有形资源, 同时创业环境, 社会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 (13.4%) 等也不同程度阻碍大学生创业。
二、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的PEST扫描与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一) PEST分析
1.P—政治环境。 (1) 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从2009年起, 全省大中专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小企业, 都可以申请最高5万元的小额贷款。同时, 创业地点也从县级以下调整为哈市市区。对从事微利项目的, 还可以享受全额贴息。 (2) 税收优惠。2003年7月, 国家工商总局于6月11日下发了《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 紧随其后, 全省也出台了相关新政策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的五项优惠政策。例如:毕业两年以内的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 三年内免收管理费、登记费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3) 提供多项扶持。全省高校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各地劳动部门咨询到具体的创业培训机构, 参加劳动部门的免费创业培训, 如果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 还可以获得人均不超过3万元、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2.E—经济环境。2009年, 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国内周期性因素相叠加, 增大了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2009年全省经济从一季度起探底回升, 逐月走高, 回暖迹象明显, 整体经济好于预期。初步核算, 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31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8.9%, 增幅比一季度提升2.9个百分点,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3.S—社会文化环境。从文化角度看, 我国文化中提倡鼓励自立, 鼓励人们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 全省日益鼓励创造和创新的精神, 对创业持支持的态度, 鼓励创业者承担相应的风险;从教育层次看, 随着全省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大学生创业者在受教育程度上要高于老一辈创业者;从生活方式的改变看, 全省现代的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创造了多元化的消费群体, 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经营模式, 为大学生创业者开拓利润空间提供了广阔天地。
4.T—技术环境。 (1) 政府的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在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我国继续保持了科技投入的力度, 2009年国家预计投入科研经费1761亿元, 同比增长25.6%。 (2)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成熟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B2B、B2C、C2C, 网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 技术更新速度超乎想象。当前的技术可谓日新月异, 多则一两年, 少则个把月就会有新技术出现, 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同时伴生着创业机会的产生。
从技术环境可以看出, 对科研投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又会促进技术更新速度, 虽然大学生创业不一定直接应用最先进的技术, 但是整体科技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效用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生完全可以不直接掌握技术, 而是利用技术作为运营的工具去创造价值。
(二) SWOT分析
本文应用SWOT方法的原理来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1.优势。敢于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 善于理解、领悟新生事物;运用IT技术能力强, 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视野开阔, 善于捕捉蓝海商机;能够持续学习适应市场的能力。
2.劣势。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 尤其是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点子;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 缺乏切合实际的规划;社会商业文化中缺乏对年轻人的信任。
3.机会。社会政策支持创业, 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宏观经济逐步回暖, 经济增长加快, 市场需求增;当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为更多的创业创意提供市场。
4.威胁。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人才需求趋于饱和;市场机制不完善, 宏观调控有不足之处;家庭的不稳定因素;财务压力。
三、结合省情对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大学生创业道路的探索
(一) 抓住农业产业化优势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大省, 全省耕地面积960.1万公顷, 是全国耕地最多的省份, 人均占有耕地7.7亩;国营农场也最多, 103个大型国营农场拥有耕地206.8万公顷, 占全省的21.5%, 占全国国营农场的4.3%。有众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落户, 具有优于其他省份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条件的省情优势。
(二) 开创具有全省特色的农业主导型创业路
虽然全省也存在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发展结构不够优化、第三产业不发达等劣势, 但单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来讲, 笔者认为全省完全可以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优势, 开创具有全省特色的农业主导型创业路子, 即以省情为基础, 以农科类院校农业科研成果为依托, 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策划、营销、宣传方面过人的创意能力去实现大学生创业的新路子。以笔者所在的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就有这样的尝试。
(三) 创建多种就业和创业模式
2009年10月9日, 东北农业大学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黑龙江大庄园集团合作共建项目9日在大庄园集团肇东生产基地签约, 至此全国首个大学生现代畜牧业创业示范园区正式落户黑龙江, 该园区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 主要围绕牛、羊、鹿的养殖、繁育及产品深加工等项目, 为从事畜牧养殖、果蔬种植、肉食品加工等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一体化平台, 同时创建多种就业和创业模式, 实现大学生劳动和科研成果直接商品化。
笔者认为, 该项目的合作不仅发挥了东北农业大学在农业科研与技术方面的优势, 同时借助于大庄园集团这个实体, 将优势转换为生产力, 更重要的是, 它符合全省的省情优势, 具有存续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推广前景。更进一步讲, 全省的农科类院校也可以借助省情优势独立运作这样的项目, 运营的好就可以实现价值双赢——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利润的同时大学生实现了创业。
参考文献
[1][美]Gerry Jhonson, Kevan Scholes (.双语教学版) Exploring-Corporate Strategy (6th Edition)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两年多前,他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成功地掘取到“第一桶金”;一年后,他又重返校园,继续学业;如今,他一边学习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公司。
他是谁?——他就是扬州大学的史晓亮。
或许是机缘,笔者有幸碰到了传说中的史晓亮,并记录了他的人生故事。
休学创业备尝艰辛
史晓亮是甘肃武威人,2001年8月被扬大文秘专业录取。在初进校的一年多时间里,史晓亮一直感到一种压抑,一种学无所成的空虚,于是,产生了暂时离开校园的念头。在说服父母后,2003年9月,史晓亮向学校提出了休学申请,在老师和同学们不解的目光中,他背起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校园,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刚到北京的日子十分艰难。身上带的钱有限,史晓亮只能住在中关村一个地下室里,条件很差,月租却要300元,但这在北京已经算便宜的了。最初,史晓亮只能靠替别人抄写文稿、去电脑公司揽活修电脑、帮别人散发宣传广告维持生活。渐渐地,史晓亮越来越觉得要想在北京有立足之地,必须有一技之长。于是,他一边打工一边参加了新东方的软件培训班。2004年5月,史晓亮终于通过了JAVA认证的软件工程师考试,而这种考试的通过率往往只有两三成。谈起这段经历,史晓亮显得很平静:“我从没有后悔,相反却值得庆幸,在学校里想吃苦都吃不到。这样的一种经历将成为我今后创业的动力。”
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2004年8月,怀揣软件工程师证书的史晓亮在走进人才市场不久,就很快被清华紫光公司聘用,参加了北京地税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模块的开发。几个月后,当史晓亮成功完成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开一家公司。
2004年12月底,史晓亮在中关村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北京网络方舟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和营销等业务。然而,在中关村,像他这样规模的公司多达三四万家,一个新成立的小公司要想开拓业务何其艰难。史晓亮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公司接的第一笔业务是帮一个公司做网站,当拿到做网站的2600元报酬时,他心中激动不已。后来,凭借扎实的技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管理能力,史晓亮的公司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获利数十万元。有了“第一桶金”,史晓亮又开始为自己确定新的发展目标。
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涉足电子商务。在帮助维护一家郑州工艺品网站的过程中,火爆的交易量触动了史晓亮,他想起扬州的工艺品,无论是文化内涵还是品种数量上都要远远超过郑州,而且时下的扬州正在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文化产业,急需既有市场头脑、商业运作经验,又有良好的经营理念的商务人才,“天时地利人和”,自己何不抓住这个商机呢?
在经过多次反复思考后,史晓亮作出了一个令同行意外的决定:回到扬州大学复学,边学习边创业。
复学创业“两不误”
2005年8月,史晓亮重新回到久违的校园,回到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古城扬州。
他利用开学前的一个月时间,骑着自行车走遍了扬州的大街小巷,与扬州工艺品生产厂家交流磋商,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开学以后,除了每天按时上课,他的课余时间也排得满满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登门拜访学校的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听取他们对创建“扬州工艺品网”的意见。
2005年12月28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由史晓亮申办的扬州半塘科技咨询公司终于获準注册,并顺利拿到了工商局的营业执照。目前,他正着手扬州工艺品网创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史晓亮说,他已经做好了这一网络的简体中文版,正在做英文版和繁体中文版,一个月内,扬州工艺品网就将正式对外开通。史晓亮要通过他的网络,把扬州的漆器、玉器、古琴、古筝等工艺品推向东南亚,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扬州,让扬州的产品和文化走向全世界。
其实大家别把大学生想象得很没有社会经验,当今的大学生的时代信息快速更替,让他们接触到相当大的知识量,确实有些没有社会经验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没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期。
所以想到大学挖金子的朋友别兴冲冲的以为抱着一沓钞票过去就可以换回很多沓钞票哦~~~
其实我不能算个好学生,大学四年老是想着怎么发财,做生意。当年的一冲动就下了海。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我走得很好。今天借帖子的机会回想下我4年的创业经历~~~~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去,没有兴趣的请不要骂我好吗~~这只是我那几年创业后的小小心得。
我参加高考,上了大学,是在贵州念的大学。,过了一年单调的大学生活我感觉非常枯燥,一股下海的欲望在我身体里面流动。
我决定小小的玩一把~~,所谓衣食住行,衣方面比较容易上手,大学里面学生总要穿的,我首先把学生的消费能力分成4个等级
1.生活很富裕,月消费4000左右。这大概占有1%。
2.生活小康的,月消费1500到2500的。这大概占有10%。
3.生活一般的,月消费1000到1500的,这占有35%。
4.生活将就的,月消费500到1000的,这占有35%。
剩下的是生活较为艰难的同学。
因为我将入手的是服装行业,所以我眼中的消费群体就主要是大二,大三的。这个数字是我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的,没有进行详细的核实,我念的是很普通的本科院校。
我之所以将目光锁定他们,主要他们占了近70%的比例。消费能力巨大,如果能很好地抓住同学们的消费心理就能赢得回报。
我最后权衡了下,我决定我还是做男装,因为男生买东西比较干脆,很直接。我自己也是男生,对货物方面也比较有感觉。特别是上了大2的男生,很多开始会包装自己,为什么包装自己?找女朋友啊!当然也有很多在大一的时候就完成了。但是我说的是一个大的趋势呵呵。
目标明确了我就开始选地址,这一步很重要。关系到生意的成败,一般都选择在大学周边的学生集中地带,但是这些地区租金也高!还带转让费!!这是最不合理的,也不知道是哪个¥#¥%……想出来的~~这样我们就在假期的时候准备,因为放假的时候会有很多空的门面转让,很多也是在放假前到期的,这样到期的门面就可以直接找房东谈。免去转让费,这可以节省一大笔钱呢。选门面要灵活,不能想着房租贵怎么怎么的,要知道他贵总有原因的。因为生意好啊,但太贵的地方相对我们的能力~~~于是我们就找了主街上的一条小巷,但是门面离主街只有15米,这样可以接受。为了省钱只能花大力气宣传了。
门面定了,就是进货了,进男装该进什么呢?现在大学生里面流行的男装主要是
Jack&Jones Levi’s G-Star ENERGIE这几个牌子,但是这种衣服在商场里面随便就是好几百的,不是每个都能消费。爱美之心人皆有啊,不能说男就应该灰头灰脸的啊。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中国的纺织业也相当发达,你专卖买什么我就生产什么,有些质量比专卖得还好!我就看中这道道。刚开始建立进货渠道的时候很困难,因为我不懂啊,只好慢慢摸索。以前没有支付宝什么的,被黑了几次,有的货对相片不上,发货商给的图片只有正反两面,没有细节,没有真人效果,苦恼啊~~但慢慢的上了轨道,货也好了,生意也上轨道了,进货很方便就是看看发货商的网页下单子就好了,都不用外出货就到了。
事实证明我没分析错,我投资的商铺在3个月就回本了,是全部投资哦。大家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概念啊。
我投资了35000,
房租1,
没有转让费,
装修5000,很多东西是自己动手,5000主要花在了灯光和货架上。服装店灯光最重要!
剩下的全部进货!
在3个月后我收回了投资,但我的店铺还在为我生产RMB。该发展壮大一下了,但也快放假了,这个时候不能弄。得等到开学的时候,因为放假了我只能交房租没有生意啊!亏啊。所以在下学期我才弄。
之后3年我在好几个校区发展,到毕业的时候我手上有4家店铺。4家店子一个月能为我生产多少生活费?你们自己想咯~~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现场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方的观点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
首先,非常感谢对方一辩的精彩发言。但对方的立论稿中存在几个明显的漏洞。
下面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辩题中几个关键词的定义及特性:所谓的“在校大学生”指的是以课业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在高等院校内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生。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在校大学生还是一群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的人。所谓的“创业”指的是合理运用资源,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出更多财富或价值的过程。他的特性包括创新性、目的性、系统性、风险性、延续性、经常性、规模性。在此,我方承认在校大学生创业存在好处,但我们坚决认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下面我们将以在校大学生创业是否有利于其个人发展作为标准,来比较利弊。
第一、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创业需要的标准。在校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拥有相对完善的人格和蓬勃的朝气,但是终究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及各种必备的能力,并且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一个美妙想法上。然而,创业所需要的是丰富的商业管理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意识,这些都是在校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并不适合去创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一批不成熟的创业者会导致创业的低水准,甚至会影响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所以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
第二、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创业的特性是相互矛盾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创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问,鱼与熊掌怎能兼得? 如果本末倒置,在大学期间去创业,那势必然会影响甚至是荒废学业,绝大多数同学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惨下场啊,该学的知识都没有熟练掌握,将来靠什么去创立自己的一番事业?又何谈个人发展啊?此外,这在客观上闲置了教育资源的同时,又浪费了社会资本,可谓是双失的下策。所以在校大学生创业弊大于利。
第三、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高,且失败后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首先,我方承认在创业的过程中确实可以收获经验和阅历,但是这种打着“磨砺人生”的旗号鼓吹创业,以放弃学业为代价换来的却是失败,积累经验的初衷也只能导致抱憾终生啊。其次,创业失败要承受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更多的失败的苦涩和失去信心的痛苦啊!况且,你的家人也要和你一起承受这份痛苦,你忍心吗?最后,在校创业这种单一的甚至是偏激的人才锻炼模式势必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匮乏,使社会进步失去持续的智力支持。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
创业能力包括规划人生、制定计划、胆识和魄力、团队管理、信息管理、目标管理、谈判、处理突发事件、学习、社会交往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需要大批专业化、高端化人才予以支撑。大学生经过高校的培养, 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基本具备了从事职业、开创事业的能力。但客观地看, 高校与社会、大学生与创业之间仍然缺乏有效对接, “毕业即失业”现象就是例证。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增强针对性、实用性, 使大学生尽快发挥自身价值, 顺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高校不是“象牙塔”, 而是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是检验高校培养人才效率的一个标准。部分高校教育模式因循守旧, 不注重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不强, 更缺乏创业能力。这些毕业生往往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才能适应社会, 否则就会沦为“待业青年”“啃老族”, 对社会、家庭、大学生个人都是极大损失。
(三)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毕业后就业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甚至决定一生的命运和价值。良好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信念、意志、毅力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能使其终身受益。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 创业意愿的提升是创业能力培养的激励性因素
创业信心能够促使创业者主动创业, 提高创业者的认知度与创业意愿, 强化其创业行为的持久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才可能认真规划本身的人生道路, 绘制创业路线图, 并付诸实施。当前的大学生大多在“温室里”长大, 对就业、创业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完成从“天之骄子”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 培养他们的创业动机、志向、信念, 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业愿望, 使“要我创业”转变为“我要创业”。这是创业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二) 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性因素
当前, 将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中来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1. 创业教学育人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一方面要结合专业进行渗透性教育, 另一方面, 要开展创业基本知识教育。所谓渗透性教育, 就是注重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合,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 节约教育时间, 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创业知识教育, 就是传授创业基本知识, 有机融合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门类知识, 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融合, 形成相对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实施中, 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创业实践育人体系。
以创业孵化基地为阵地, 立足于为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从创业培训到创业成功全过程创业服务这一目标, 健全完善了孵化服务功能。一是创业培训、实训功能。可为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创业培训和模拟实训服务, 具备同时培训100人的能力。二是创业孵化功能。为创业大学生入驻项目提供办公经营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和后勤保障服务。三是综合指导服务功能。可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及协调、代办落实、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信息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同时, 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 为其代办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手续, 初步解决了创业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创业展示功能。通过创业成果展示、创业成功案例展示、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典型宣传等形式, 营造浓厚创业文化氛围。
(三) 创业环境的优化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因素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政策与资金环境, 以此不断增强创业行为的吸引力。
1. 国家金融政策支持。
国家应该迅速出台政策, 在国有银行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无担保贷款的论证机构。这一机构将对大学生创业计划报告进行审查、评估以及对投资进行风险预测。对于可行的创业计划给予无担保贷款支持。对于在农村创业, 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帮助的, 地方政府可以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土地使用、税收等政策倾斜。
2. 企业家为大学生支招, 促进创业。
企业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直接投资, 而且可以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政策、策划和运作方面的指导。除此之外, 如能在企业界建立鼓励大学生创业、扶助大学生创业的氛围, 那将对大学生的创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全国短期内形成这种氛围是比较困难的, 但先在一些城市形成这种氛围是可能的, 这主要看该地领军企业有没有开阔的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一旦在地方上形成这种氛围, 不仅可以给大学生以用武之地, 对地方经济和地方企业的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总结: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激发了广大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从而使高校培养出大批创业型人才, 带动了就业, 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自我生存和价值实现的需求, 也关系到国家综合能力的提升。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 探析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提升创业意愿;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文华, 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12) .
[2]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 2004 (6) .
[3]蔡凯.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2 (4) .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对策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方法:①典型调查:寻找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咨询。②随机调查:随机对周围的人群进行相关采访。③个体调查:走访式对典型性代表进行专项采访。
2.调查对象: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在校学生、有创业经历的同学。
二、调查结果
1.男生的创业目标意向与执行意向显著高于女生,且以男生女生组合创业执行意向最高。有60.9%的人选择与他人合作的创业方式。
2.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不足3%。
3.对于创业概念、方向、动机认识不明朗。
4.大学生自身存在创业意识不强、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创业资金不够等多种问题。
5.存在许多客观因素制约大学生创业。
介于目前的调查结果,希望通过哲学的观点尝试解析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对创业概念理解偏颇。从调查中发现很多人认为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其实创业与创新并没有很显著的逻辑关系。创新是对市场或社会提供新的事物,而创业则是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创业不一定需要创新,真正需要的是创业者善于去捕捉商业机会,整合资源,能够承担风险。
2.创业动机不纯粹。从心理学上来看,动机过强和过弱都是不适合的,中等强度的创业动机是较为合适的动机强度。西方经济学家将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归结为“建设私人王国”。但是从调查来看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可归为:逃避就业型、经济利益驱动型、自我价值实现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有些人天生个性并不适合,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综合实力,且不能够企图心太过强烈,不应把创业作为逃避就业的工具,也不应认为凭借创业就能够财源广进。应该有较高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从调查上来看自我实现是大多数学生选择创业的动机。
3.目标不清,能力不足。大学生对市场的把握不清,不能够很清晰的了解创业的方向。尤其是当对市场做出不正确的判断,引起错误的投资,很容易便会导致创业失败。可以清晰看出高校创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创业能力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创业知识脱节,过于理想化。二是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容易被一些挫折打倒。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大量前期准备,以及创业团队的统一。这便很需要耐心、包容心、坚持。
4.一些客观因素。从调查来看,客观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创业与学习间的冲突大、创业的政策与环境不完善。
①创业与学习间的冲突大在校创业的大学生很少能够兼顾学习与工作,毕竟创业不同于兼职,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历亲为。为了创业很多学生都牺牲了大量学习与课外休闲时间,很容易导致精力不足、顾此失彼。以牺牲学业为代价的创业意义并不大,毕竟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是掌握专业知识。
②创业政策与环境不完善目前国家与学校都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出的很多的优惠政策与举办了很多活动,但是还是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总的来说这条道路还是很艰难的。
四、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认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对策与建议。
1.端正创业动机、脚踏实地。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会存在一些比较浮夸的思想。认为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或者是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或者是无法认清自己的能力去做勉强的事情,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原理。有创业的热情,但是却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不会成功的。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动机付诸于实际行动方能成功。
2.提高自身能力、持续发展。知识与经验都是需要积累,大量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像是量变到质变是突破。不但是对知识经验如此,对自身的心理素质更是需要培养。要学会与创业队友进行沟通,要抵抗压力、要克服困难、要适当坚持。这些知识、经验、心理素质都是要依靠“学习-实践-学习”这个循环去累积。
3.外界的积极支持。学校、家庭、社会力量、新闻媒体对学生的创业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但是主要仍然是比较侧重就业服务。缺乏一些实质上的帮助,当然这种帮助并不是只是金钱上的,可以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座谈,也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投资提供风险顾问,使得创业初期的学生不至太过迷茫。家庭的教育与资助也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思想上的支持也是一个很好的动力,可以保护长久创业的积极性。资金问题也是大学生创业最为重要的限制因素,这是很需要各界的支持。
五、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培养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将来可能的创业提供了一些数据与理论基础。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对问题的设置上对某些重要问题存在遗漏,在与人交流上需要加强,希望下次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孔波.创业心理品质的特征探析[J].科技创业.2008,(5):134-135.
[2]蒲建萍.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若干问题[J].教书育人.2005,(26):27-29.
[3]许家暖,梁显忠.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科论坛,2010(7).
如今,在广州傍晚的地铁口、天桥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出售各种货物的小地摊,这些摊主多为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所卖货物也多为眼下年轻人喜欢的包、衣服、鞋、小饰品等。上班族兼职项目。受金融危机影响,这样的情形从去年开始至今。据记者了解,这些小摊主中,有很多是职场白领,他们白天正常上班,傍晚下班以后,则变身为精明的小生意人。有些摊主甚至开着私家车,把车子后盖箱一打开就成了一个流动小摊,这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地摊族完全不同。
大学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创办各项事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长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独立学院要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为师生创业提供相关服务,制定鼓励师生创业的激励机制,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园区等增加学生创业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企业家论坛、创业项目成果展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体会创业的艰辛与成就,弘扬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2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内容建设,优化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独立学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人才市场供求信号进行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建立新型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建立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融入式”的创业教育系统课程,结构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同时,开展“补充式”的SIYB、KAB等创业培训。教学内容体现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实战需要,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并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建立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运用破冰教学、实践参与、头脑风暴、模拟游戏等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如白板、彩色卡片、活页挂纸等直观教学用具,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教学研究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要多渠道搭建课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如创新创业实验室、校内职业培训点、校外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提升他们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物质条件保障。学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拟定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在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践训练,验证项目可行性。成功的项目可申报入创业园进行孵化,得到更大的平台支持。可针对各专业学科特点,建立校内职业培训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与国家职业标准相链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学生对专业及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基地既承担实践教学任务,负责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实战能力的提高;又不断吸纳学校创业园区孵化好的创业项目,推进完善创业课程与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身创业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化,使其创业、就业更加具有优势。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学-管理联动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是落实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与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学生、教师建立系统、完善的考评机制。针对创业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形成以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项目成果等纳入学分界定范筹,建立多元的创业学分制,使学生多途径完成创业教育学习任务,最后报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学分成绩,充分体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机制。针对学生课程的考评,要采取平时考核与课程结业考核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课堂表现、笔记、测验、作业等,结课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评价。针对教师的考评,从教师职业道德、学科研究、课堂教学、讲授教果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教师要本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理念,加强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创新教学风格与形式。授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法,授课中采取互动参与性教学,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建立由专家、同行、领导、教师本人、学生按不同权重形成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5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创业理论研究
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学习、培训、锻炼,对创业教育的态度、理念、知识、经验系统掌握。同时,应尽量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创业实战技能强的教师,吸引企业专家和成功人士,以专、兼职形式充实到现有教师团队之中,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推动实施创业教育步伐。创业教育教师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结合独立学院实际及学生特点,研究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强与各学科专业教师的研讨,吸纳与创业学结合紧密的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观点,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分析,进行科技创新创业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学科。将研究理论运用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推动独立学院形成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2019最新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2
“很多快递只能送到校门口,从宿舍跑到校门口至少也得20分钟,有些快递员就会不高兴。”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生孙晓告诉记者。好在,该校财政专业的学生陈博甫,在校内开办了一家“财经快递”。据小陈的合作伙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景棋介绍,这是一家专门为同学取快递而设的学生公司,他们与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快递公司达成协议,专门负责校内快递的揽发和派送,而学校则专门给他们配备了一间仓库。
关键词: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精神;创业实践;创业基地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学会正确择业,顺利谋职就业,还要敢于面向市场去自己创业。特别是在当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的毕业生鼓起勇气,扬起风帆,驶向创业的彼岸。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扩大就业的重要发展战略。所谓创业,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创业能力,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中职生的创业能力,就是要培养中职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所以,创业素质应该成为中职学生基本的必备的素质,而学生在校创业实践活动对这一素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学生在校创业,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依托创业教育
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意识
对于我们中职校的学生来说,创业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学校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开办企业的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是实现学生在校创业的有力推动。创业课程和创业教学是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创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可根据学生个体的多元性,多元性智能决定了学生的创造性特点多样化,为此,根据学生的创造性特点,我们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上既考虑面又注重点,将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及目标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本班课堂教育为主,我们把创业课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名称为《就业与创业指导》,着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准备和创业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创业是高层次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产生创业的兴趣使学生想创业;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这些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着重创业能力的提高,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取创业成功者讲座、请本校已创业学生作报告和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这一阶段,我们也和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中心联合组织SYB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撰写商业计划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灵感,并对自身能力发展、创业条件有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创业;第三层次的创业教育主要贯穿在学生真正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学校引导在上一阶段中表现出来的好的项目、好的创业者,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实践,并通过对口辅导,跟踪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从实践中学习、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创好业。
这三个层次的创业培训,既照顾到了学生整体的培养,又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创新,也是学生从想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一个创业梯度的发展。
依托专业技能
提高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项目
创业者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以相关的专业技术或技能作为依托,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挂钩,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做起,这样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更大,而实践动手能力强是我们中职校学生的一大特点,这也使得他们更能进行专业对口的低风险、低成本、技术型的创业。
例如:学校汽车专业的学生开起了汽车维护中心,从最初针对学校教职工300多辆私家车的洗车服务开始,再到如今的汽车保养、汽车饰品的经营,汽车专业10多人的经营团队,已在学校创出了一片天地,目前,该创业团队正在与学校附近的开发区管委会联系,希望能把市场对外拓展,把生意做大做强,该创业团队负责人金同学说:“熟悉的专业,熟练的技能,增添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另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起了传媒、动漫公司,电子专业的学生开起了电子、电器维修公司等等。
依托学校社团
搭建创业平台 培养创业先锋
在我们对创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他们往往有这样一个共同点:有创业行为的学生在创业前往往都有过在学生社团、学生会历练的经历。这些体验对自我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心理素质的锻炼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专业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成长,依托社团组织的创业公司有这样几个有利条件:
(1)团队合作性,团队精神是在当今的企业中特别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学校社团组织是十分重视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社员通过各个活动项目进行交流,能加强相互理解和沟通,从而使社员在社团中能寻找到更为志趣相投或可以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技术合作性,社团成员的特长因社团活动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提高,这些学生在技能上会有更加特殊的鲜明性优势,这样不仅完善和扩大了个人的能力,更为实施创业创造了技术上的可能。
(3)对外开拓性,学校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使他们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在对外联系及公司信誉度上相比其他个人创业会有更大的优势。
例如:学校的学生创业公司“图片服务部”,其主要成员均来自学校摄影社团,目前已承包了学校新生入学拍照、制作胸卡、胸卡补办、毕业生合影照、横幅制作等相关业务。创业公司的运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扶持(以前这些业务都是由外面的公司来承接的),学生的在校创业激活了学校的内需,体现了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学生们把创业活动与社团活动有机的结合了起来,社团的活动经费更宽裕了,学生们创业热情更加高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快乐创业;另一方面,学校也在宣传费用上相比以前节省了不少支出。目前,该创业公司也在计划对外拓展,希望走出了一条社团向公司实体转型的成功道路。
依托创业基地
提高创业本领 展示创业成果
“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这是我们职业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在组织机构及基地配套等方面给与了全方位的保障,把学校创业基地、创业园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
学校创业工作组织机构(见图1)。
创业服务指导中心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就业创业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就业处处长、团委书记及各系主任为组员,全面领导统筹全校创业工作;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小组主要功能为创业基地建设,协调各系部的创业工作,孵化创业项目、组织和开展各种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交流活动;各创业园管理委员会设安全保卫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各部负责人均由学生来担任,制定了《创业园管理办法》《创业园财务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实行由学校教师宏观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创业园管理模式。
学校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依托校办实体建成了“液压工具厂创业基地”“园艺公司创业基地”“学生超市创业基地”等多个创业教育基地,并在学生宿舍区建成了学生生活创业园,生活创业园坚持创业教育与成果孵化并重,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设施支持和创业咨询指导,目前已提供店面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已有动漫公司、饰品公司、电子电器维修公司等9家学生公司入驻创业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还将建设文化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园,以进一步推进学生在校创业的进程。
结束语
中职校学生在校创业实践,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新课题,学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内创业环境,引导学生挑战未来、挑战自我,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校的创业实践,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创业的信心,也为学生毕业后走后更广阔的创业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崇良.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与创新.职教论坛,2009(4下).
[2]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职教论坛,2009(4上).
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在校生创业的现状,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区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98份, 回收率为99.6%。在回收的问卷中, 有效问卷469份, 调查问卷有效率93.8%, 调查涉及5所学校的经管类、理工类、医学、人文类等四大类20多个专业。
(一)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 但对创业的认知与定位模糊
调查显示, 有创业想法的同学363人, 比例为77%, 在这部分同学中, 把想法付诸实践, 曾有过创业经历的同学高达160人。此数据充分说明, 高职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激情的群体。调查同时也显示了学生对“创业认识与定位”的模糊, 有57%的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和开门店, 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了经销代理。在问卷访谈中, 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对创业以怎样的形式体现, 认识比较模糊。调研中能切实感受到20岁左右的大学生在心智方面还未成熟, 对创业的理解停留在表层上, 很多是凭着自己的简单思考行事。
(二) 大学生选择创业领域和创业方式更趋理性
在“根据什么来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问题上, 结合自身兴趣、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自己熟悉的领域, 比例达到89%。关于“创业项目类型的选择”, 九成以上的创业学生将创办企业的类型选择为批发零售、信息科技及餐饮服务。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 合伙创业和家庭创业占63%。这说明大学生对自身创业实力的认知是客观的, 他们认识到需要依靠团队和人脉的资源。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创业应具备的条件认知较为清晰, 也更趋理性。
(三)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经验和资金
在“认为创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这一问题上, 选择“经验不足和缺乏资金”的占81%。在没有创业想法的受访者中, 有八成同学也是受此因素影响。受调查的同学中有不少认为创业过程中, 人脉资源与社会关系很重要。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 与社会接触不多, 社会交际面较窄, 社交经验缺乏。这也是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之一。
(四) 在校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局限性
针对在校学生的时间分配, 根据我们调查, 在“创业计划和学业冲突, 您将如何处理?”问题中, 愿意创业的同学中有78%选择了边学习边创业。大学生们在创业和学业两者平衡上的认识也是较为深刻的, 可以牺牲课余时间来进行创业是难能可贵的。但真正的创业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心血, 全身心投入甚至都不够, 选择边学习边创业, 也是无奈之举。为创业舍弃学业, 这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心理上无法承受的。现阶段政府部门颁布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和优惠措施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创业, 而关于在校学生的创业政策法规还是空白。所以说, 在校学生创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学习与创业时间上的冲突。还有另一个局限性就是社会的认可程度, 主要就是来自业务伙伴的压力。当一个在校创业者出去开拓市场或者处理金融债务关系时, 也许要承受更多冷眼。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内外部创业环境, 在校学生的创业之路仍然异常艰难。
(五) 在校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心理等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大多数在校学生缺乏管理、法律和财务等知识, 对实际的操作也陌生, 容易盲目乐观, 往往会导致挫折和失败。笔者所在的高校, 发生过数起学生被骗的案例。比较典型的是文具用品被以极低的价格批发给学生, 让其进行代销, 同学们被高额的利润所诱惑, 最终上当受骗。还有就是网络加盟连锁, 以“零加盟、市场好、收益大”为噱头。一名学生的4000多元学费都被骗了, 实在让人唏嘘。在校大学生缺乏商业文化的熏陶, 如心理承受能力、避风险意识, 以及对市场商业规则、组织管理等创业知识的了解都亟待提高。
二、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群体, “想创业、愿意创业”。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如何能创好业”这一问题。因此, 高校要做好创业教育, 为在校学生在校以及其毕业后的创业打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五处关于创业的论述, 其中的“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青年创业”, 体现国家宏观层面上对创业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可大有作为。
(一) 大力宣传,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强烈的创业意愿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力基础。高校要营造浓厚的弘商创业氛围, 使学生认识到创业不是难以就业的无奈之举, 而是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行为, 值得尊重和钦佩。要大力宣传创业, 在校内的环境中, 凸显对创业的引导宣传, 通过校园网络、宣传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 宣传创业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创业者校园面对面、开设论坛讲座、支持学生创业社团等, 营造崇尚创业的氛围。
(二) 多方入手,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无论在校学生是否创业,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有必要的。教育部2012年8月的文件提出“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明确要求修改课程教学内容是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 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 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实质就是以创业所具备的素质标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无论其是否创业, 都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 提升动手水平, 锻炼能力。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还是依靠高素质的老师,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创业素质。应该说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 很多教师是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 再加上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担任兼职老师, 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便利的导师资源。在此基础上, 可多途径来加强师资建设, 一是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重点选拔和专门培养, 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 培养创业素质, 积累教学经验;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能手、财税工商业者等组建师资培训团队, 负责创业师资的培训、业务指导、政策咨询及协调服务等相关工作;三是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优势, 直接聘请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开展创业培训。
2. 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激励学生创业
很多想创业或正在创业的学生都受困于学业冲突及课程考核, 这要求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一是在学制和学籍管理方面建立弹性学分制和灵活的管理机制, 允许有能力创业的学生休学创业, 允许学生延期毕业或是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 以便及时抓住时机进行创业, 解决大学生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考核方式, 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之中, 加大实习和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以实践能力取代传统的考试, 鼓励创新和激励创业。
3. 鼓励在校学生成立创业社团, 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
在校园内创业, 大学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关键在于把握和利用优势。一是鼓励学生成立创业社团,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活动, 如勤工俭学、学生店铺、假期打工等。同学们参与实践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 其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就会越深入。二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摆地摊。对学生而言, 摆摊做小生意, 易于开展, 风险又小。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能学到和顾客打交道的方法, 掌握财务等实践知识, 锻炼了能力, 积累了创业经验。学校应给予学生“练摊”以大力支持和帮助, 如划定区域, 制定政策激励等。三是学校要开展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创业练兵机会。在比赛中,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以创业者的身份进行市场分析和创业设计, 开展团队合作, 展开竞争, 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 学校将优秀的作品公布, 进行奖励宣传,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观摩学习适合自己实施的项目, 并为学生提供启动资金、服务和保障。
(三) 详解政策法规, 做好帮扶支持
1. 争取政策, 解决学生创业初期的实际困难
目前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 如优先受理、减免税收、提供小额贷款等。但各级政府在实施与执行上的力度不够, 很多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 即使知道但受困于办理过程的繁琐。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 大学生对芜湖的创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 如芜湖高新区大学生创业苗圃可提供60平方米半年的免费使用, 提供完整的孵化链条, 距离高教园区仅800米。同学们听到后很惊讶, 居然不知道有这样好的条件。高校应在政策解读与宣传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 对政策的宣传和引导要透彻, 要有创业帮扶一站式服务的机构,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同学, 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同时, 也要积极争取地方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 一对一地解决学生创业初期的实际困难, 通过支持、引导、保障, 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成功率有所提升。
2. 学校积极对外协调, 扶持学生开展创业
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在很多方面力量还略显单薄, 需要学校给予协调, 如场地、水电、车辆进出等方面。笔者所在的学院物流专业的学生想开一家物流公司, 做些物流代收工作, 需要和各大物流公司沟通。此时, 单个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 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学生, 做好沟通协调等工作。
3. 资金帮扶
在走访调查中, 缺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往往很多学生在创业之初并没有得到家人支持, 初始资金很多是靠同学凑凑, 有的还挪用学费。高校在资金方面能给予创业学生帮扶是最实际的, 能有效地助推学生起步。就学校本身而言, 学校可设立诸如“大学生科技立项基金”和“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等资金扶持项目, 也可争取校友、企业家的捐款或投资来设立创业基金。在外部协调方面, 学校可联合地方人社部门, 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推介会, 让更多企业与学生创业项目对接, 形成合力, 解决资金问题;也可在政策上支持学生申请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入驻政府创业孵化园获得资金支持等。资金帮扶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应结合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 最大效率地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原始启动资金。
创业教育重在于“教育”, 而创业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商业活动。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 要注重创新与创业的形成。高职院校大力实施创业教育, 根本还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要继续细化、分类实施创业教育:一种是大众化的, 面向全体的在校生, 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种是个性化的, 对于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现实条件的, 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在微博中写道, “创业是一种人生, 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经历, 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有了这样一种精神, 在任何环境条件状况下, 通过众多可能的形式或方式, 你总能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片展现你独特个性、人格、能力和魅力的新事物新空间新天地。”笔者以为, 这种“创业精神”也正是学校创业教育所要达成的效果。
摘要:对安徽芜湖5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走访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通过分析研究, 掌握了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态度及创业现状, 归纳了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祝爱芳.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创业教育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65-66.
[2]关云飞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调查与培养策略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1-3.
[3]韩剑义.广东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与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1) :25-26.
[4]虞维佳.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D].合肥:安徽大学, 2012:9-12.
【在校大学生创业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利大于弊06-12
在校大学生党课学习结课论文05-24
大学生在校实践经验06-16
在校大学生就医流程07-20
大学生在校学习计划11-11
在校就读大学生自我评价05-29
大学生在校表现评语范例05-31
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条件07-20
大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英文07-24
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