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度论文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同制度论文(推荐8篇)

合同制度论文 篇1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合同法律关系的建立。但是,由于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或其他原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的浮上层面。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成为法律的另一重要任务。合同保全制度便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它是保障债权实现的重要措施,主要形式是债权人撤销权和债权人代位权。但是,它是合同效力及于当事人的一种例外,具有特殊性。它的适用关乎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权益,所以在适用时应当注意对善意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并针对其本身的独特性予以充分的考虑,探索保全制度应用新形式。

关键词:合同保全 债权人撤销权 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人利益保护合同保全的独特性

正文:

合同保全制度的理论来源为合同保全理论。所谓合同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或不增加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由此,易得之,合同保全制度的目的便是保护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法律赋予债权人以法定权利来保障自己的债权得以完全实现或实现债权的可能性不减少。合同保全制度是保障债权实现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

一、合同保全制度产生的根源

观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合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社会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依自我意志与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合同便是一种典型的自由意志的产物,它在法律的限度内允许当事人约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侵犯他人权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使社会主体更具备了私法上的侵害性。因为,主体在自我利益的趋使下,很容易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或者说产生损害他人利益的心理愿望。

综合分析,我认为,建立合同保全制度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债务人财产对债权实现的意义。这是设立合同保全制度最直接原因。债权的实现,是以债务人有履行能力为前提的。而这种履行能力最根本的便是债务人的财产实力,也就是其实际可支配财产的多少。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与代位权是法律给予债权人的法定权利。二者都与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有关联,合同保全制度可以限制债务人责任财产的不当减少或不增加而损害债权人利益。

(2)合同适用的广泛性。合同适用范围几乎涵盖了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如买卖、交通运输、劳务、赠与、委托、借款等等,并也不断渗入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依合同来调解的社会关系多样化,合同在量上大量增加,无疑,客观上也增加了合同违约发生的量。需要有效的法律措施保障合同的履行或履行的可能性。合同保全制度也是应势而生。

(3)合同当事人意志的影响。合同当事人为或不为某行为自然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是受其意志支配的。在合同的履行上也同样,他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考虑他是否如期履约。如果他认为,按照当事人双方本有合意来履约不利于其利益或利益最大化,他就有可能采取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的行为,规避合同义务或致合同义务无法实现,最终导致合同目的如同虚置,债权人利益受损。从这一方面考虑,也确须建立有效的保全机制来限制债务人为所欲为,保护债权人利益。

(4)社会道德问题。在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受教育水平也在逐步上升,但是,无可否认,我国国民的社会道德水平尚有待我们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努力。社会道德是各职业道德、日常生活道德及品德各方面的一个有机综合体。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接触到有违公共道德和为人基本素养的行为。且,在物质利益横流的社会现状下,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观念没有得到足够的实际上的重视,多数情况下,只是做为原则或文件上的东西,而未有真正的实体的机制限制各主体严格按诚信的要求为或不为某行为。那么,就要求一方在对方有违诚信义务时,能得到有效救济。而这恰是合同保全的目的之一。

(5)合同保全制度产生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基于以往法律上的保障债权制度无法及于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而使得在保障债权人利益上出现了重大不足。就要求有另一保障制度弥补这一不足。

综上所述,合同保全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二、合同保全制度的形式及适用

合同保全制度有两种形式,债权人撤销权和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和代位权保障其债权得以实现。

(一) 债权人撤销权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因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依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撤销权兼有请求权与形成权双重特点,它是债权的一项权能,是由法律规定所产生,是附属于债权的实体权利。

A、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已经或将损害债权的处分财产的有效行为

这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有为处分行为,该行为有损或将损债权,该行为有效。这里所说的处分行为包括:第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再要求其债务人偿还到期债务。第二,无偿转让财产。主要是实际交付的赠与财产行为。第三,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我们一般认为,以低于交易地指导坐可市场交易价70%转让财产。这些处分行为都会使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影响其履行能力。

除了述行为,我国《合同法解释(二)》第18条规定,债务人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第19条第3款,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高价收购他人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予以撤销。

但是,并不是处分了财产影响债权实现的行为就是可以撤销的行为。如拒绝接受赠与,从事一定的有损财产实力的身份行为,履行法定义务而应为的处分行为(支付扶养费、赡养费等)等等。在选择适用时应充分考虑具体情况。

2、债务人与第三人有恶意。这是主观要件上的条件。即债务人明知行为会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仍实施该行为;第三人知道债务人行为有损债权人债权仍接受该行为。但是在这一点上,也应当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予以保护。而且应当明确,这里的第三人恶意是指“明确知道”行为有损债权人利益而依旧为之。

B、撤销权行使的注意点

1、行使范围:以提出申请的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不得以债务人的所有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只能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的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2、诉讼主体:债权人以自己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债务人为被告,受益人或受让人为诉讼第三人①。

3、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二)债权人代位权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债权的权利。

A、行使代位权的条件②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合法的、确定的债权债务存在,且已届清偿期。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使债权人债权受损。债务人不行使到期债权会使得债务人的实际财产能力不增加,从而影响债务人的债务履行能力。而如果债务人不行使其到期债权不会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话,债权人也不得代位行使债务人之债权。

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若债务没有到期,权利人就无权主张权利。行使①

《合同法解释(一)》第二十四条。

代位权缺乏前提条件。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是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不是代位权行使的对象③。

B、行使代位权的注意事项

1、诉讼主体:债权人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以次债务人为被告,以债务人为第三人。不宜以债务人及次债务人为共同被告④。

2、只能以自己的债权为限行使代位权。谁提起代位诉讼,就以谁的债权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数额上大体相当。

3、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三、合同保全制度的独特性

在了解了合同保全制度的两种表现形式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合同保全制度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独特性。

1、效力及于第三人。合同效力具有相对性,即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但是,在合同的存在期间,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第三人之间,很有可能会因为利益或客观条件的改变,使得债务人不愿再履行合同。所以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合同也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债务人与第三人为一定行为,致使债权人债权难以实现,债权人便可以用合同保全制度保护自身利益。

2、债权人是在合同保全中所享有的权利,是特殊的实体权利,有别于其他类似权利。如这里的撤销权有别于合同的撤销权。且,都要通过诉讼才能得以实现。

3、合同担保适用的特殊性。它不以合同的不履行为适用前提。它的适用也不能为债权的实现提供实际的物质基础,无法实际掌握和控制实现债权的财产。在适用的时间上,以合同的有效成立期间为限,即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均可采取。

4、合同保全实现形式的独特性。是通过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和代位权得以实现的。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只在要件成立即可适用。

5、合同保全制度的适用实现途径的独特性。一般的其他债权担保或者保障制度都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而合同担保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请求,即只有通过诉讼这一渠道才能实现。

③《合同法解释(一)》第十二条。

四、合同保全制度的发展建议

第一,在立法上,要加强合同保全的重要性。提高合同保全的法律地位,在我看来,缺了合同保全制度就会在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问题上出现立法上的空白点,出现法律真空地带,具有极大危险性。所以,要正确看待合同保全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所在。在立法上,给予其与担保同样的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其重要作用。

第二,扩大代位权行使的权利种类。现法律规定,代位权的行使对象是“到期”债权,且排除专属权利。这就大大的削弱了代位权的功能。并且,这也为债务人转移财产提供了空间。债务人可以通过欺骗等方式将其非专属权利收益转化为专属权利收益。所以,应适当扩宽代位权行使的权利种类。

第三,加强制度的程序规范性。在诉讼中,债务人、债权人、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及诉讼的其他程序问题有待更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在法律上,完善有关的程序性问题规定。

第四,增加合同保全的实现途径。合同保全只能通过诉讼得以进行,这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实现手段单一不利于发挥其作用。我认为,法律可以赋予公证机关处理合同保全的权力。通过公证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债务人的不当行为和相关法律事实,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者代位权。在这一情况下,债权人得到公证之后,如果依然实现受阻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结语:

合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与合同相关的制度的重要性也必然随之提升。合同保全制度作为保障合同履行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在合同关系出现瑕疵时的救济作用是重大的。虽然,现阶段尚不如担保的作用重要,但是,我觉得,合同保全制度的适用已渐具有了普遍性。我们应当对其加以更大的关注。

参考书目:

①《合同法》第三版,曾宪义、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合同法》法规:

①《合同法》第73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②《合同法》第74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债权人可

合同制度论文 篇2

一、我国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制度的现状

我国《合同法》规定: 除非当事人之间有明确约定和法律有特殊的规定,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以交付时间为界, 标的物交付前风险由卖方承担, 交付之后风险由买方承担。由此可见我国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制分为一般规定 ( 即交付主义) 和特殊规定两种, 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制度。

( 一) 动产和不动产买卖合同风险负担适用于交付主义制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动产物权的变动除当事人达成意思一致外要履行交付的公示程序, 所有权才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所以我国动产买卖合同风险转移和所有权转移都是在标的物交付时从卖方转移至买方。笔者认为应以交付主义作为不动产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规则。原因如下: 首先, 在不动产标的物未变更登记交给买受人时, 买受人虽未获得不动产所有权, 但其已实际上占有了标的物, 所以应该承担风险。其次, 我国法律对不动产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制度并没有特殊规定, 那么不动产买卖的风险负担规则也理应适用交付主义。

( 二) 在途货物运输合同风险负担规则

《合同法》第144 条规定: 路货买卖在合同成立时风险发生转移。因此对于在途货物的买卖, 风险转移的时间为合同成立之时, 除了当事人之间有合同约定外, 风险负担应从合同订立时其由出卖人转移给买受人; 出卖人已经对在途的货物购买了保险并且将保险单交付给买受人的, 风险从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起移转给买受人。订立合同时, 如果出卖人明知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却故意不告知善意买受人的, 那么风险仍然由出卖方承担。

( 三) 没有约定交货地点或约定不明且货物需要运输的合同风险负担规则

《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对于交货地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 并且货物又需要运输的, 货交第一承运人时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即发生转移。因为标的物在卖方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 买方即取得了对货物的间接占有, 在货物受损后, 买方可以通过保险单向保险人求偿。

( 四) 当事人违约的风险负担规则

《合同法》规定, 根据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 标的物的风险由买受人负担的, 并不影响因为出卖人履行债务违约, 买受人要求其承担责任的权利。据此, 即使标的物损毁、灭失的风险已经转移给了买受人, 但如果此时出卖人出现了违约的情况, 承担风险责任的买受人依然可以依据此规定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 五)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规则

《合同法》规定: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 当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时, 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这一规定方便控制风险的发生, 所以应由买受人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 六) 试用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规则

试用买卖合同中, 标的物由买受人占有, 所以在试用期内发生风险负担问题, 应由买受人承担。当然, 当事人也可以以押金的形式约定标的物在试用期间内发生毁损灭失的风险, 由买受人应以所支付的押金为限承担风险责任; 针对未约定买受人支付押金而得以试用的情形, 试用期间内标的物风险应由出卖人双方负担。

二、完善我国现行风险负担制度的建议

( 一) 风险负担的法律规定应作相应调整

我国《合同法》上的风险负担的规定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不动产买卖合同、没有约定交货地点或约定不明且货物需要运输的合同、试用买卖合同等合同的风险负担原则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避免纠纷的产生。

( 二) 对完善分期付款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制度的建议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 买卖双方对标的物占有的份额随着价金的支付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应随着价金的支付而不断变化, 当买受人支付全部价金时, 标的物的所有权和风险一并归属于买受人。

( 三) 试用合同风险负担制度的处理意见

试用买卖合同中, 只有当买受人认可标的物后, 风险才移转至买受人, 否则风险应属于出卖人。如若买受人不予认可, 因为合同自始至终并没有发生效力, 所以由出卖人承担合同风险。这样的风险负担方式符合试用合同的目的。

( 四) 违约情况下风险负担制度的建议

违约情况下, 因为出卖人瑕疵履行, 买受人要求解除合同; 虽然此时买受人占有标的物, 但因为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那么买受人并非利益的获得者。由“风险与利益一致性”原则不难得出, 违约情况下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应由出卖人承担。

三、结论

买卖合同风险如何分配, 应当依据效率和安全平衡的原则, 根据合同的性质来具体确定适合各自的风险负担规则。风险负担的规定应是任意性的, 应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 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摘要: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制度直接涉及合同双方当事人最切身的利益, 处理不妥必然会产生纠纷, 因此必须根据合同的性质来具体确定适合的风险负担规则。

关键词:合同法,买卖合同,风险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利明.风险负担问题探讨[J].合同法评论, 2004:4-5.

[2]郭毅.我国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5.

试论集体合同制度 篇3

关键词:劳动法;集体谈判;集体合同;和谐劳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40-03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而迅速的变化,劳资关系紧张化,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长,劳资冲突不断显性化。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节劳资矛盾、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的最基本的权利保障。

一、集体合同制度的来源与概念

集体合同制度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美国和德国,是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当时的劳资矛盾十分尖锐,在斗争中工人发现单个的个人无法与雇主抗衡,根本不能保护自身的权益,于是工人开始联合起来,自发组成工会,依靠工会来与雇主进行交涉和谈判,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应运而生。最初各国政府普遍对集体合同制度持禁止态度,英国议会1799年至1800年通过了《禁止结社书》,宣布组织工会为非法。不仅法律不承认集体合同的效力,而且法院也不受理工人依据集体合同提起的诉讼。但是随着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斗争手段日益激烈,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控劳动政策,到19世纪后期,各国政府开始承认集体合同制度。新西兰在1904年制定了有关集体合同的各种法律,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集体合同立法的国家[1]58-61。二战过后,随着集体合同制度在调整劳资双方利益纠纷、促进劳资合作方面的功效突显,各国政府更是全面支持集体合同制度。现在,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成为一项专门的劳动法律制度,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纳。

我国在1995年《劳动法》中就对集体合同制度做了相关规定,2004年5月1日起执行的《集体合同规定》,特别是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更是对集体合同制度做了详细的规定,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这些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集体合同,又称劳资合约、团体协约或集体协议,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中指出:本规定所称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2008年实施的我国《劳动合同法》第51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第54条规定:“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所以根據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集体合同应当表述为: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组织,通过集体协商,以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制度是针对集体合同订立、内容、效力及其救济的一系列法律制度,是当前世界各国调整本国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集体合同制度的有效建立对于解决劳资矛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集体合同制度的内容及特征

(一)集体合同制度的内容

集体合同制度的有效行使离不开团结权、集体谈判权、争议权,即“劳动三权”。 “劳动三权”是劳动者通过集体力量对抗用人单位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它是集体权利的基本内容,也是集体合同制度的核心内容。

1.团结权。团结权是集体合同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劳动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2.集体谈判权。集体谈判权又叫集体协商权,是集体合同制度的核心,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利用工会这一集体组织取得与用人单位平等的地位,在共同协商基础上,双方签订以维护劳动者集体权利为内容的集体合同的权利,是集体合同制度的终极目标。

3.争议权。争议权是实现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当集体谈判无法进行下去时,工会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行使如罢工或关闭工厂等手段,保障集体谈判得以开展的权利。

团结权、集体谈判权、争议权构成的“劳动三权”,最终使劳动者获得与用人单位平等的地位,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达成劳动集体合同[1]36-50。通过集体合同制度来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和纠纷已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和有效途径。

(二)集体合同制度的特征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我国现有的集体合同根据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普通集体合同(综合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根据主体划分,可以划分为用人单位集体合同、行业性集体合同、区域性集体合同和全国性集体合同。整体而言,我国集体合同的基本特征如下。

1.集体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在集体谈判中,一方是工会或工会指导的职工代表,另一方是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组织。改变了传统劳动合同中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对等失衡状态,加强劳动者一方力量,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实力,使劳动者真正处于与用人单位平等的地位上,针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共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使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得到实质的保护。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用人单位的权利,保障了契约的自由性,使劳资双方真正实现平等协商、责任共负、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使集体合同制度成为化解劳资冲突的重要制度保证。

2.集体合同的内容是特定的。集体合同调整的是集体劳动关系,主要针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谈判,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减少劳资矛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3.集体合同的形式是要式的。劳资双方集体谈判后达成的集体合同必须是书面的协议,并且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只有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后的集体合同才发生法律效力。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必须重新签订集体合同并且重新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严格的谈判机制使众多的劳动者都能参与到集体谈判中来,真正做到平等协商,平等行使否决权,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同时通过严格的审查、批准、备案手续,使政府介入到集体谈判中来,对整个集体谈判提供良性指导,间接调控集体谈判的平稳运行,并且做好劳资双方的监督人和裁判,保证集体合同制度有序高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4.集体合同的效力是法定的。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具有法律效力。针对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不仅对集体谈判的当事双方具有约束力,同时其效力还扩展到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具有法律约束力。法律还明确规定:集体合同效力高于一般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从而使集体合同具有代替和补充劳动合同的效力。通过保障集体合同的效力,让劳资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其内容,限制了用人单位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单个劳动者权益的损害行为;同时给予劳动者平等的对话权,使之能够与用人单位相抗衡,并且能够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劳资双方相互依存、各尽所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5.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是特定的。集体合同中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不对等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劳动者劳动条件和劳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对用人单位责任的要求。以劳动者为代表的一方承担的主要是道义上的义务,即使出现违约也不承担经济责任。反之,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规定不仅承担经济责任,更多的是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而且这种责任不仅针对于集体合同的违约,在整个集体合同的谈判、磋商、签订、履行全过程中都时刻贯穿着。

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以团结权、集体谈判权、争议权为基础,并且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保障上述权利的行使,使之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机制,为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集体合同制度是促成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不可否认,劳资双方的矛盾从劳动关系产生之初就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矛盾使劳资双方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压迫——反抗——再压迫——再反抗的恶性循环中,不仅造成工人的消极怠工,也导致劳动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同时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引发社会动荡和变革,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一矛盾是各国政府一直长期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在数百年的摸索和市场经济实践中已逐步建立以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为核心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调节劳动关系方面,具有其他劳动法律制度、劳动关系协调制度无法取代的功能。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更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第一,集体合同制度是劳资双方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現很大程度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制约。劳资双方之间的不平等、失衡地位,一方面是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地向用人单位妥协、让步,而这一切都是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愿的;另一方面则是用人单位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肆意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和无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劳动争议增多、劳动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冲突也会加剧。而这一切,不仅使社会生产停滞、劳动力闲置,也会造成用人单位生产资料浪费、无法获利,对整个的社会资源不仅是一种浪费,同时对社会财富的创造也是百害而无一益。

要改变这一切,最根本的就是打破劳资双方不平等、失衡的地位,给予劳动者话语权,使劳动者能真正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权的实现问题。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途径。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者拥有了与用人单位平等的对话权,改变了劳动者只能受制于用人单位的被动局面,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落实。用人单位虽然看似让步,但实质只是使原有的优势地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不仅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消除矛盾,而且从长远上看,能够带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创造起到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最终使劳资双方虽然各自利益不同,但利益相关,总体目标一致,双方形成相互依存、各尽所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第二,集体合同制度是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力补充。现有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做了详细的规定,但法律的滞后性使其不可能详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面对复杂多样的现代社会劳动关系,通过劳动者自身与用人单位共同协商达成集体合同予以解决,不仅弥补了个体劳动合同的单一性,而且规范了用人单位的雇佣行为,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弥补现行法律的不足。

第三,集体合同制度是调节劳动关系,使其高效运行的保障。团结权使劳动者团结起来组成工会,合法地与用人单位向抗衡,通过集体谈判、共同协商这些和平的方式解决劳资纠纷中出现的争议。不仅改善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而且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促使劳动者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谋求企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与此同时,政府在集体劳动关系中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宏观监测和间接引导工会的建立及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订立,在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时予以必要的行政处理,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者、协调者、裁判者、制裁者的作用,保障社会劳动关系的和谐、高效运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和功效。法律上明确集体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程序,以及集体合同的责任机制等问题;政策上准确定位政府在集体合同制度中的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转化;实际操作中有效保障工会作为集体合同的主体地位,使工会真正成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有力组织。最终确保集体合同制度成为解决劳资双方的矛盾和纠纷、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建立协调而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制度 篇4

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萧山制梁场

2009年7月2日

合 同 管 理 制 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萧山制梁场

2009年7月2日

1.目的

为规范梁场合同的管理,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做到管理有规章,签约有约束,履行有检查,维护梁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梁场签订和履行的所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施工内部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买卖合同等。3.职责

3.1 梁场场长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内部承包合同及重大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买卖合同的批准签订。

3.2梁场工程部负责梁场各类合同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是:

3.2.1负责对合同示范文本、法人授权委托书的发放和管理;

3.2.2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施工内部承包合同、买卖合同的档案管理;

3.2.3负责所在项目所有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收集、记录、整理和保存与合同有关的协议、函件,办理工程变更和签证,3.2.4收集、整理索赔资料,提供索赔依据,书写索赔报告;

3.2.5监督所在项目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梁场报告。

3.2.6负责本制度的监督执行。

3.3 总工负责各类合同的审查工作,具体职责是:

3.3.1负责国家、省、市有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使用工作,负责梁场有关示范文本的编制和推广使用工作;

3.3.2负责各部门提交的各类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有利性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3.3.3 负责梁场内部承包合同的洽谈;

3.3.4 负责监督、检查各分梁场施工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专业分包工合同、物资设备买卖合同的履行情况;

3.3.5 负责梁场各类合同备案工作;

3.3.6 参与梁场各类合同纠纷的调查。

3.3.7负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洽谈工作。

3.4 梁场物设部负责材料设备采购、设备租赁合同的洽谈工作。

3.5 场长负责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的洽谈与签订工作,但要有梁场有关部门的参与。

3.6副场长负责建设工程合同、材料设备买卖合同的具体履行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3.6.1负责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学习所在工程项目的各类合同并熟悉内容,做好合同交底工作;

3.6.2履行建设工程合同中规定的职责,监督分包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

3.6.3 监督材料、设备的验收;

4.合同的签订

4.1合同主体的审查

订立合同前,应当对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能力、履约能力进行调查,不得与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签订合同,也不得与法人单位签订与该单位履约能力明显不相符的经济合同。

签订分包合同要重点审查承包人的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资质等级、管理能力和实际业绩。

4.2合同的形式

订立合同,除即时交割(银货两讫)的简单小额经济事务外,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补充协议、公文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除情况紧急或条件限制外,梁场一般要求采用正式的合同书形式,有示范文本(包括梁场制定的示范文本)的应当使用示范文本。

4.3合同的内容

4.3.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类分包合同、工程项目施工内部承包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或梁场制定的示范文本和梁场编制的操作指导书规定的内容填写。4.4签订合同的工作程序 4.4.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

4.4.1.1合同洽谈前,梁场业务部必须按本制度4.1条的规定对发包人的综合情况进行考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投标中标的项目,要审查业主的招标文件、我方的投标书、中标书、纪要、往来函等文书,召集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合同洽谈

准备会,制定谈判的原则和方案。

4.4.1.2合同洽谈过程中,对于涉及担保、预付款、各类保证金等费用较大的项目,按重新进行评审。合同谈判人员负责向合同执行单位进行书面交底。4.4.1.3合同主要条款商定后,由工程部负责起草文本,附合同会审表交相关部门(项目部、合同管理部、财务部等)进行会审后,梁场分管副场长认为已经基本没有异议的,提交审查意见,报梁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批准签字。工程项目经理和营销项目经理必须参与合同签订活动的全过程。

4.4.1.4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按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鉴证、公证手续的,由工程部负责办理。

按规定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才能签订的合同必须经批准后才能签订。4.4.2劳务(专业)分包合同的签订

4.4.2.1合同洽谈前,梁场业务部必须按本制度4.1条的规定对分包人的综合情况进行考察,要求分包方提供以下证件原件: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施工许可证、施工收费标准证书、安全资格证书、劳务队伍资格证书、关于签订合同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法人授权委托书。

4.4.2.2项目经理部在符合分包方条件的企业中进行招(议)标工作。合同管理部对招标文件、评标办法及合同条件进行审查,并对招标工作进行监督。4.4.2.3劳务(专业)分包队伍中标后,在征得业主同意(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此约定)后,由项目经理部(重大分包合同应报梁场场长审批)与分包方签订分包施工合同。工程所在地地方主管部门有分包合同示范文本的,采用该示范文本地方主管部门无示范文本的采用梁场制定的示范文本。

4.4.2.4项目部在签订合同后,应将合同文本报梁场合同管理部备案。4.4.3 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

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由物设部根据建设工程合同要求与供应方进行洽谈,拟订合同条款,交项目经理部、合同管理部会审后,由采购部签订,重大买卖合同会审后,由场长批准签订。

4.4.4 其他经济合同的签订

其他经济合同由主办人员与对方当事人商谈后拟好合同条款,附合同会审表报场长审批;内部承包合同和其他重大经济合同由场长批准签订。

4.4.5合同正式签订后,合同文本除相关部门自行保管外,应当随合同评审表交存梁场工程部一份备案。

5、合同的变更、解除

5.1在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客观原因需要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须经双方协商,重新达成书面协议,新协议未达成前,原合同仍然有效。本方收到对方当事人要求解除或变更的通知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书面答复。变更或解除经济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书信、电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依法及时办理; 5.2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方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5.2.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2.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对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5.2.3对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5.2.4对方迟延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2.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5.3梁场任何人员不得擅自以梁场名义变更或解除合同。若确须变更或解除时,由合同经办人查明原因,提出意见,经批准签订的部门或领导审核后。合同变更必须由原合同起草部门负责更改,并做好变更文件的整理、保存和归档工作。变更后的合同与原合同的发放的范围相同。

5.4对方提出合同变更的,合同变更引起索赔的,合同变更必须与索赔同步进行,索赔协议是合同变更的处理结果,是变更后合同一部分。

5.5对于特殊情况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合同中止(包括停、缓建),必须及时办理中止手续,收集因中止合同给本梁场带来的经济损失证据和资料,及时追究对方的责任。中止的合同又恢复继续履行时,依相同程序办理恢复手续。合同的恢复与中止都必须通知合同审批部门或领导。

5.6合同未履行完毕,但确定不再继续履行,合同履行部门应做好终止记录,收集履行过程中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文件,做好经济往来和工程结算工作,办理解除合同的手续。资料移交工程部保存。6.合同的履行

6.1梁场及所属梁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随时督促对方当事人及时履行其义务。

合同履行中发生的情况应建立合同履行执行情况台帐。

6.2有关合同履行中的书面签证、来往信函、文书、电报等均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经办人员应及时整理、妥善保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本梁场的履行情况应及时做好记录并经对方确认。向对方当事人交付重要资料、发票时应由对方当事人出具收条,履行合同付款时应由对方当事人出具收条,梁场原则上只开具限制性抬头的转账支票,不允许以现金形式支付。

6.3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情况或违反合同的干扰事件,合同履行单位、梁场应及时查明原因,通过取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合理、准确地向对方提出索赔(含违约)报告。

6.4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经办人员若发现并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中止履行,并及时书面上报梁场工程部处理,并将基本情况和法律顾问的处理意见一同上报梁场领导: 6.4.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6.4.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6.4.3丧失商业信誉;

6.4.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6.5债权债务的定期确认和发生重大变动时的确认:

6.5.1在重大、复杂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经办人员应定期与对方对帐,确认双方债权债务;

6.5.2在对方当事人发生兼(合)并、分立、改制或其他重大事项以及本梁场或对方当事人的合同经办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对帐,确认合同效力及双方债权债务。

7.经济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和诉讼

7.1合同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应首先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

7.2合同双方在一定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内无法就纠纷的处理达成一致意思或对方当事人无意协商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及时书面报告部门经理及梁场办公

室,由部门经理和办公室负责人拟定处理意思,报场长或副场长决定。对方当事人涉嫌合同诈骗的,应立即报告梁场办公室。

7.3梁场决定采用诉讼或仲裁处理的合同纠纷,以及获知对方当事人准备或已经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相关部门应及时将合同的签订、履行、纠纷的产生及协商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连同有关证据报梁场办公室,由梁场办公室统一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办理。8.合同的日常管理

8.1梁场实行二级合同管理,工程部全面负责梁场的合同管理;

8.2签订合同时,合同各方应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签字并盖章,合同各页之间应当加盖梁场骑缝章。

梁场的空白合同、授权委托书也由专人管理,业务人员不得随带公章或已盖章的空白授权委托书、空白合同出差。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授权委托书、(已签订的合同)遗失的,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登报声明。8.3签订合同正本、副本份数按需要确定,正副本应区分清楚。合同签订后交梁场工程部留存,其余各职能部门或合同履行部门由梁场办公室负责编号受控分发。除梁场工程部外,其他部门复印合同必须事先征得梁场工程部同意,由梁场工程部统一编号受控。所有合同发放均应做好发放记录。

8.4已签订的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业务往来传真、信函、索赔报告、对帐单、合同台帐等资料应集中由合同管理员保管。合同管理员应对上述材料分类登记成册,业务人员与对方当事人结帐时可从合同管理员签领相关材料。

8.5对于合同履行和竣工结算均已完成的工程,合同执行部门应向工程部提交合同履行情况的工作报告。工程部审查后,连同合同、结算书以及一切往来文书、经济签证、变更记录、竣工验收证书等所有资料装订成册存档保存。

销售合同执行制度 篇5

第一条 总则

1.为了加强合同管理,促进公司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规范XXXX物业销售合同执行中的行为,明确员工在工作中的职责,防止公司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根据《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销售合同的签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有关规定, 贯彻诚实信用、协商一致、平等互利、适价有偿和择优签约的原则。

3.在签订经济合同前,洽谈人、经办人、签约人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做到既要考虑到我方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对方的履约条件和能力,既要方便对方,又要防止上当受骗,防止签订无效经济合同,确保所签合同有效、有利。

4.签订合同必须使用同一合同文纸。

第二条 合同的签订与监审存档

1.合同内容对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

2.销售人员根据双方确认的内容与客户签订合同,流程如下:

1)客户交齐首期款,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及《业主公约》,并递交相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按揭资料);

2)营销部初审后报上级领导签字,对客户有要求合同条款修改的,记录原因和顾客要求,提请公司领导审批;

3)办公室复核后加盖公章;

4)内部转入客户服务阶段,营销部整理客户资料并移交给营销服务部;

5)合同签定后30天内,营销服务部整理预售登记备案材料并将合同送交易所办理预售登记备案;

6)备案完成后合同移交合同管理员,客户领取已经备案的合同。

3.关于合同内容填写的有关规定:

1)合同的填写工作由营销部杨海涛和陈新敏负责;

2)合同的“当事人”填写标准由办公室秦林提供;

3)合同第一条“项目建设依据”填写标准由办公室提供,刘建一主任负责;

4)合同第二条“商品房销售依据”填写标准由营销服务部负责,黄明燕为责任人;

5)合同第三条“买受人所购商品房的基本情况”和第五条“买受人所购商品房所在项目的基本情

况”填写标准由工程系统提供,梅风华经理为责任人,丁总负责审核确认;

6)从第五条“计价方式与付款”到第二十三条所有内容,包括“合同补充协议”的填写依据由营销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和本项目具体实际情况提供填写标准,由杨海涛负责,干总负责审核确认;

7)在填写买受人所购商品房的基本情况时,面积要依房产局所测面积表,房号要依房产局所编房号填写(面积和房号依据由营销服务部提供),单价要依经公司审核通过的价格表填写,价格表由营销部提供;

8)有关物业费用的规定和填写由物业公司具体负责,《前期物业服务管理协议》和《业主临时公约》的填写依据和填写工作都由物业公司负责,由物业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9)《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的有关内容由工程系统签字确认,梅风华经理负责;

10)填写人和确认人要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负责,有失误并引起纠纷的要按公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罚;

4.合同内容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客户姓名、价款、房号、面积、付款、特殊条款等要准确填写,严格审核;

2)、要求客户本人签署姓名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3)、每户合同签定后不得向他人展示,确保公司商业机密不外泄及尊重客户隐私权;

4)、注意准确留下通讯联系方式;

5)、有特殊条款须在登记表中注明并定期统计;

6)、公司关系户购房须出示公司领导批示(包括特殊付款条件、价格优惠条件材料);

第三条 合同执行与管理

1.建立销售台帐及《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表》,做好客户合同付款等基本情况的登记管理,由资料管理员负责管理,及时反馈销售情况;

2.营销部每周三前根据上周销售情况编制周报表,每月30日前根据本月销售情况编制周报表上报公司经理办公会检查;

3.资料管理员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付款方式于每月30日前整理出下个月应付款统计表及当月合同执行情况报部门经理,并督促销售人员对客户的应付款进行联系与收缴;

4.每月30日前财务部按照应付款统计表于次月3日前,向公司提交下个月资金回笼计划;

5.销售现场遵照资金回笼计划和应付统计表,每月每隔五日对资金回笼情况和购房者应

交款进行统计、汇总,及时通知未交款的客户;

6.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回笼的房款,经领导批准可在另行规定的时间内回笼;

第四条 合同的变更

当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营销部将按以下流程进行合同的变更:

1)、客户提出合同更改申请,销售人员了解情况,确认变更内容

2)、业主在合同变更通知书上签字认可

3)、营销部审核通过,界定变更可行性,报公司领导审批

4)、销售人员同客户沟通应交费用及注意事项

5)、客户出具身份证明资料,确认业主身份

6)、业主确认合同变更通知书相关内容

7)、营销部审核并签字

8)、财务部审核并签字

9)、按公司签约流程重新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及《业主公约》。

第五条 售后服务管理

1.产权证办理

1)、营销服务部于办理项目产权预先登记前以书面联系单形式向相关部门索取所需图纸、文件资料,并确认提供时间、份数等。

2)、营销服务部产权经办人员在房屋竣工后持申报材料向产权处申请办理房产预先登记。

3)、营销服务部产权经办人员取得产权预先登记手续。

2.分户产权办理

1)、营销服务部通知客户办理分户产权手续。

2)、营销服务部与客户结算增减面积的差额。

3)、财务部与客户办理增减面积增退补款,并换取正式发票。

4)、客户委托公司代办分户产权的,营销服务部要求客户提供相关材料和缴纳相关费用。

5)、营销服务部产权经办人员持申报材料到交易所办理分户产权手续。

6)、办妥后,营销服务部通知客户本人凭身份证原件领取产权证并签字。

第六条 工程变更与设计变更处理办法

1)、营销服务部负责住宅单位工程/设计变更联系事宜(包括工程建议与产品建议),在销售期间原则上不接受客户变更,以上变更由营销服务部界定变更的可行性,同意后方

可接纳客户的申请。

2)、申请变更的内容应以报请技术部与工程部核定、汇签的最终结果为准;

3)、由于工程/设计变更所引起的任何问题,由业主自己承担;

4)、由于工程/设计变更导致的费用变动,原则上由业主自己承担;

5)、工程/设计变更申请已经受理者,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二次变更申请;

6)、工程/设计变更申请一经业主确认,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换、退房申请;

7)、应对工程/设计变更过程进行登记,并要求相关人员(包括客户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七条 现场投诉处理办法

1)、营销服务部负责接受处理客户各类投诉,包括信件、电话、网络、传真、口头、报刊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向公司反映的有关公司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投诉(包括工程建议和设计建议,并要求在7天内有实质性回复);

2)、投诉处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保持立场坚定、态度友好、方法讲究、注重效果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投诉处理达到客户满意;

3)、诉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投诉处理专员知会相关投诉信息,投诉处理专员必须在24小时内联系客户告知投诉正在处理中,并将尽快回复;

4)、完整的客户投诉处理记录,特别是责任人、投诉事件与解决方案。

5)、服务部应及时将投诉及处理回复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遇到困难,应及时与横向部门协调,乃至汇报到公司,拿出应对措施,使客户满意;

合同管理制度 篇6

合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2、公司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或协议,应依照本制度有关规定,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

3、在公司经营活动中,严禁在无合同约定的情况下,与任何经济组织、个人发生经济往来,或接受其服务(本制度4.1.3规定的情形除外),对利用合同进行谋私,或出现违法情节,构成犯罪的,公司将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4、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二、分则

1.合同洽谈

合同的洽谈由合同承办部门组织开展,必须有公司员工两人以上参加。具备条件并经批准的定向议标(如物资材料采购、工程招标等),应邀请3家以上单位提出报价或进行合同洽谈。参与合同洽谈的部门和人员均应恪尽职守,全力维护公司的利益。

2.合同拟写

合同承办部门负责根据谈判成果拟写出合同文本初稿,经总经理审核并签署意见后一并提交评审。公司有标准合同范本的,应采用公司核准的标准合同范本;公司没有标准合同范本的,由合同承办部门自行拟写,但必须做到“标的明确、主体合格、内容合法、条款完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上本公司的合同不应由合同对方拟写。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合同文本的采用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

3.合同管理职责

3.1承办人职责

3.1.1负责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法人资格、合法经营范围、资质、资信、履约能力等进行调查核实,并留存相应的资信证明复印件一套;

3.1.2负责组织合同谈判和合同的起草工作;

3.1.3负责审查合同价款、酬金、结算的方式是否合理?合同有无损害本公司的商誉、商业秘密及其他利益;主要条款是否齐全,意思表达是否准确,是否与法律法规有冲突,合同文本文字是否正确;专业性条款是否合理,所列附件(清单)是否完整、详尽;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是否明确;相应手续是否完备(如授权签署人是否有法人代表的完全授权书,代理商是否有生产企业的授权证明等);

3.1.4负责合同实施的可行性调查;

3.1.5负责将合同文本、附件、及其他相关资料按合同审批流程进行会签(也可由办公室代为办理)。

3.1.6每个合同应明确主要承办人,承办人应当具备与办理该合同所适应的专业业务素质及合同管理能力。

3.2总工程师职责

3.2.1负责复核合同承办部门拟订的合同的单价、工程量、酬金、计价方式、结算的方式是否合理,附件(清单)是否准确、一致;

3.2.2标书与合同的一致性,尤其是商务性条款;

3.2.3设计合同的设计任务书内容是否完整,设计深度是否能满足预算编制的要求。

3.3法律顾问职责

3.3.1公司法律顾问,负责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

3.3.2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有无违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的有关规定;

3.3.3索赔、违约处理条款的合法性、适用性及完整性;

3.3.4签约各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有效,有无显失公平内容,有无合同风险;

3.4财务部职责

3.4.1合同订立、履行、实施的财务可行性;

3.4.2付款方式及时间是否符合公司的资金计划安排,付款条件的约定是否明确合理;

3.4.3对方的财务资信是否符合履约要求(适用于总包工程或重要的分包和设备采购工程);

3.4.4合同中涉税约定、质保金比例等条款是否完备。

3.5办公室职责

办公室为公司合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登记、分发及归档工作。

4.合同会审

4.1 合同会审的方式

4.1.1 会议会审方式:由合同承办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通过会议方式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的会审纪要;

4.1.2 合同文本传阅会审方式:由合同承办部门将合同初稿及附件依次交各相关会审部门、律师进行审查;再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合同金额超过¥5000.00元的报董事长批准后执行。

4.2 对未按规定程序会审的合同,其有关人员不得在合同文本上签字,合同印章管理人员不得加盖合同专用章。

4.3每一份合同总经理在合同文本上署名,对方单位也必须有负责人署名。

4.4印章管理人员凭《合同(协议)审批表》在有总经理署名(合同金额在¥5000.00元以上的有董事长署名)的合同文本上加盖公章(含骑缝章)。

4.5会审环节相关领导因公出差或休假3天以上的,可暂时提交下一部门(领导)会签,待跳过环节的领导回公司后再补签。

5.合同审批责任划分

5.1合同审批权限:

5.1.1 涉及金额在¥5000.00元以内的合同由总经理审批;

5.1.2涉及金额超过¥5000.00元的合同或协议由董事长审批。

6.合同的履行

合同生效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承办部门应当负责合同条款得到全面及时的履行。合同履行中必须严格按照约定条款执行,不得随意放弃本公司的约定权利,尤其是计价收款、支付条件不得变更。合同承办部门要加强与合同对方的工作衔接,切实维护公司的利益。

7.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7.1合同签订之后履行之前,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完全没有履行能力或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我方可在征求律师意见后,提出依法解除合同或要求对方提供

担保后再履行合同。

7.2 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实际未履行合同或没有完全履行合同,我方拟中止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时,须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并征求律师意见。变更或解除合同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说明变更、解除合同的原因及答复期限,以达成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变更、解除合同,一律必需采用书面形式(包括当事人双方的信件、函电、电传等),口头形式一律无效。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未达成或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的书面同意例外。

7.3合同履行中若产生纠纷,应在向公司领导汇报的同时与律师联系,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聘请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其间的往来函件,必须经过律师的审阅。

8.订立合同的注意事项

8.1 订立的合同必须内容合法,要件齐全,责任清晰,用语准确,附件完备,程序合法。

8.2订立合同的对方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公司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有权按规定程序签订合同。对方必须使用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不得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等不合格印章(零星施工等劳务合同或小金额合同除外)。

8.3 签订的合同,除合同履行地在我方所在地外,签约合同必须明确由我方所在区、县人民法院管辖。

8.4 合同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条款,应遵守国家和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

8.5 合同履行过程中任何钱或物的交付、验收等行为,都必须取得相应的有效书面凭证。

8.6 合同承办部门均应保留一份合同复印件备查。

8.7 订立重大合同时,应尽可能要求对方提供履约担保,并审查担保人的资格和担保能力,待担保条件成立以后方能签订合同。

8.8凡通过招标确定的项目合同,其实质内容必须符合招标的结果。

9.合同的归档

9.1 办公室作为档案归口部门,负责公司各类合同的归档管理。

合同承办部门在完成合同签订全部手续后,应向办公室、财务部各一份,自留一份(复印件亦可)。

9.2 合同管理

9.2.1办公室应建立严格的合同文本归档的签收记录。对合同审批过程所附的资料必须归集齐全。

9.2.2 合同承办(执行)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往来的函件、协议必须及时交予办公室归档,并自行留存一份复印件备查,办公室应妥善保存。

10.合同的保密及责任

公司各部门应均应妥善保管合同文本及与合同有关的一切资料,对归档合同文本的借出和使用应严格把关,非业务相关人员不得借阅和使用,业务相关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和使用合同文本时,合同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登记,原则上合同原件不得借出。业务相关人员应加强保密意识,防止由于合同内容的泄漏给公司和合同相关方造成损失和纠纷。

合同承办人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合同泄密、合同纠纷,或因执行不力给本公司或合同相关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及其部门负责人应负责妥善解决。采取必要措施以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合同承办人员和业务主办人员为谋取私利,故意与合同对方串通订立合同,致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除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外,触犯刑律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附则

1.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办公室。

2.本制度经公司董事长签发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探析 篇7

一、合同示范文本

1. 合同示范文本的含义

一般认为, 合同示范文本包括四类: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贸易组织发布的规范国际贸易的示范文本;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独立或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的合同文本;民间组织或人士建议的示范文本;企业自己订立的示范文本。在不特别强调情况下, 法律上的合同示范文本特指第二种, 即政府部门发布的示范文本。

现行法律未对合同示范文本作出定义, 综合各种观点, 合同示范文本的概念可以这样确定:合同示范文本, 是指为规范当事人的签约行为,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单独或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合, 根据法律法规、行业交易惯例, 经过长期实践、反复调研、评审等,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布的具有合同主要条款和规范式样的指导性合同文本。

2. 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的意义

合同示范文本的意义指合同示范文本推行的积极价值包括作为一种制度性存在的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的社会效果。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 能够依法规范市场秩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传统行业 (如商品买卖、建筑施工、货物运输、租赁) 之外, 经济生活中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新兴的行业和领域, 如二手车买卖、农村土地流转、旅游服务、网络销售、电信服务、金融理财等;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无名合同, 如煤炭资源整合协议、企业并购协议、资产置换协议等。这些新兴合同和无名合同由于缺乏先期经验的参考, 加上合同主体的利己动机, 经常发生纠纷, 损害合同相对方和消费者权益。

国家工商总局甘霖副局长指出, 合同是市场交易最基本的形式和最重要的载体, 大量市场交易秩序混乱问题往往源于合同订立时埋下的隐患, 因此, 规范和引导合同订立行为, 是从源头上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的有效方式。对于传统行业, 如商品买卖、建设工程、货物运输等, 合同示范文本已经在主动或被动的作用下起到了应有的规范作用。对于新兴行业和领域, 如二手车买卖、婚庆服务、农产品交易、农村土地流转、装饰装修、旅游服务等, 尚需要通过制定、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的途径予以规范, 减少当事人摸索的成本, 避免法律纠纷, 减轻司法负担。

(2) 能够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建国初期国家设私营企业管理局对合同备案、监督检查、鉴证等严格管理, 之后工商管理局作为合同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合同效力认定、合同纠纷调解仲裁等。1992年之后工商管理局合同效力认定、合同纠纷处理等职能被司法机关取代, 法律层面保留了工商系统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章管理、合同违法监督处理的职能。在2010年《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废止后, 工商系统在合同管理方面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在合同示范文本的管理方面, 由于合同法的规定过于原则, 导致工商机关在执行中把握不准, 这是法治形势下合同示范文本管理的瓶颈。目前的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需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作出适度的调整, 继续发挥其规范功能。

(3)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经营者在趋利动机下制定对自身有利的格式合同损害消费者利益, 一直是典型的社会问题。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规范, 条款不完备, 漏洞、问题较多, 给合同履行带来很大困难。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合同的履约率, 还导致合同纠纷增多, 解决纠纷的难度增大。此时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制定、推行示范文本, 适度制约经营者的合同自由, 以充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二、合同示范文本推行的现状及难点

1. 合同示范文本推行的现状

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的实行, 原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机制体制逐渐建立之后, 契约自由原则盛行, 由政府公权力介入当事人意思自治领域的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开始遭致法律上的质疑。即便如此, 各地工商机关出于务实的精神, 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各行业领域中制定推行了相应的合同示范文本, 并取得了有益的效果。

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当年总局推出合同示范文本108个, 据2011年统计全系统共制定合同示范文本和推荐文本7.2万多个, 极大地改善了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市场交易环境。

具体到各地, 上海市局从建立合同示范文本保障体系着手, 运用合同示范文本进行源头治理和市场监管, 大大减少了投诉和举报, 收效良好。上海市工商局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各类示范文本81件。

针对市场中预付费交易投诉较为典型的问题, 北京市工商局拟订了《消费类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行为指引》, 指导建立公平公正的预付费交易规则, 保障了消费者知情权、赋予了消费者无条件解约权等, 是类似交易方面的大胆尝试。广东省工商局与省农业厅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农药化肥买卖合同》、《水产养殖订购合同》、《茶叶种植订购合同》、《花卉订购合同》等8种农业合同范本, 指导地级以上工商部门制定了17类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合同示范文本, 为涉农企业备案合同文本31类。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重要农产品、水产品的标准化合同示范文本体系。

另外, 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是运用合同示范文本规范行业秩序的典型。对于我国旅游市场契约精神缺乏、没有诚信的问题, 国家旅游局通过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使用, 事先防范了旅游纠纷, 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 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 实现了政府“寓管理于服务”的成功转变, 平衡和规范了组团社、地接社、旅游者三方的权利义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建立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的难点

自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以来, 工商机关根据不同行业特点, 按照公平合法、平衡双方权利义务、尊重交易习惯、消除协商漏洞和陷阱等原则, 积极制定推广涉及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类合同示范文本, 增进了交易安全, 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但是, 2010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废止了《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之后, 工商系统的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再次处于尴尬的局面, 制度的实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建立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的难点包括:第一, 法律法规的欠缺。仅有合同法第12条第2款的规定, 无法明确确定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主体、适用范围等, 对冒用合同示范文本的行为缺乏规范的手段。第二, 当事人法律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出于趋利避责的心态, 不愿意使用工商部门推行的示范文本, 通过自订合同范本的方式作出对自己有利的约定;弱势的当事人受传统交易习惯影响, 合同意识不强, 不懂得在合同订立阶段利益的维护, 等发生纠纷后事后救济时由于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而陷于被动。第三, 垄断行业尤其是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 (如银行、电信、保险、供热等) 中行业自订的格式条款中不公平、不合理“霸王条款”比较明显, 社会反映较大, 监管力度不足。第四, 合同示范文本的行政指导属性导致推广使用缺少有效抓手。如对于擅自修改示范文本的行为缺乏治理措施, 部分企业披着示范文本的外表损害合同相对人利益。第五, 缺乏制度存在的足够论证, 尤其是新形势下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存在必要性的系统论证, 导致从高层到基层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的接纳程度不高, 进而推行力度不足。第六, 合同管理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程度不够, 缺乏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司法机关等涉及合同管理的主体的参与机制, 各相关部门在参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建设时斟酌不定, 即使参与也是碍于情面或应付为之, 实质性参与或主动参与较少。第七, 欠缺必要的制约机制, 尤其是对借助示范文本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的合同没有制约和惩罚措施。合同示范文本推行诚然属于一种行政指导行为, 不具有强制适用属性, 但对于表面上执行示范文本, 但却对示范文本进行修改, 作出对他人不利的约定时, 已经背离了示范文本的初衷, 是假借示范文本的公信力迷惑合同相对人的不诚信行为, 既损害他人利益, 又破坏政府形象, 应当予以必要的制约和惩戒。

三、建立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的建议

1. 寻求适当的立法契机,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当前合同示范文本管理缺乏法律支撑是最主要的问题, 多数观点提出应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管理法律法规, 将合同法第12条第2款关于合同示范文本的原则性规定具体化、法律化。故而, 应重新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 在制定时需要保证下位法与上位法的一致, 防止法律抵触和冲突。另一方面, 将合同示范文本监管纳入《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体系中。立论依据在于, 其一, 实践中商家提供的格式合同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合同示范文本, 符合合同法第12条第2款的规定, 工商管理部门从国家利益、社会公益角度对各种合同示范文本监管, 符合法律的精神和旨意。其二, 通过推行工商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主管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是一种事前的监管, 是将可能的合同纠纷预防在萌芽状态, 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合同监管职责。

2. 做好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完善工作

合同示范文本毕竟从合同法中可以找到依据, 事实上多年来工商部门一直承担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推行工作, 不能因为立法的不完善而停滞了该工作的进程, 反而应当在总结经验、广泛调研、反复求索的过程中将其做的更好。第一, 应根据企业的反馈情况对现有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修订完善, 对缺款少项的合同文本增补, 对填空式合同文本修正, 对法律依据已经改变的示范合同相应调整等。第二, 应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制定的参与机制, 约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法律专业人士、司法部门、社会公众等参与合同文本的订立, 确保合同示范文本的完备和可适性。第三, 建立合同示范文本电子服务平台, 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的电子版, 以便利市场主体的使用。

3. 做好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推广和反馈完善工作

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推广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出完备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后, 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一, 工商系统应明确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推广的归口部门, 负责本项工作。第二, 工商系统应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接, 在行业内联合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具体而言, 除了原先的推广范围外, 对过分依赖政府资源的行业建议重点推行示范合同, 对尚不规范的新兴行业应及时推出示范合同。第三, 应利用好网络和新闻媒体的作用, 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广合同示范文本。此外, 还应做好合同示范文本使用的后期调查反馈工作, 根据反馈的信息对示范文本具体调整。由于文本本身不适应企业使用, 企业进行修改或补充的, 应当支持并予以完善。文本本身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但企业将示范文本改动导致权利义务不公平、不对等的, 不属于修改范畴, 应对文本使用者充分的释明, 要求其尽量使用示范文本。

摘要:合同示范文本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发挥了积极的规制作用。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 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 法制建设成就斐然, 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 契约成为交易的主要载体。应当从示范文本的立法、制定、推行、反馈、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更好地发挥制度对社会的良性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制度

参考文献

[1]邬立军.做好合同示范文本推广使用工作的几点思考[J].工商行政管理, 2007, (24) :63-64.

[2]李玲.完善合同示范文本体系, 实现“寓管理于服务”——访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负责人[N].中国旅游报, 2013-03-11 (9) .

[3]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课题组.推行合同示范文本是一种行政指导行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 (6) :17-18.

[4]广东省工商局.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的五点成效[J].工商行政管理, 2008, (2) :63-64.

[5]顾宇峰.浅谈合同示范文本的亲民性[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 (6) :19-21.

[6]马金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的法理分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0, (6) :24-26.

[7]张宇.业界畅谈合同示范文本[N].中国旅游报, 2012-12-31 (9) .

[8]高玉兰.合同示范文本的法律认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4) :26-27.

[9]袁慧韡.论合同示范文本的“软法之价值”[J].科学生活, 2010, (11) :40-43.

技术合同法律制度(六) 篇8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包括技术中介合同和技术培训合同,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合同的标的为运用专业技术知识、经验和信息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服务性项目;二是服务内容为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耗、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专业技术工作;三是工作成果有具体的质量和数量指标;四是技术知识的传递不涉及专利、技术秘密成果及其他知识产权的权属。

技术培训合同是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对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特定项目的技术指导和业务训练所订立的合同,是技术服务合同中的一种。

技术中介合同是当事人一方(中介方)以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另一方与第三方订立技术合同、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联系、介绍、组织工业化开发并对履行合同提供专门服务所订立的合同。其目的是促成委托方与第三方进行技术交易,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中介的内容应为特定的技术成果或技术项目;中介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中介主体的资格要求。技术中介合同是技术服务合同中的一种。

九、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是指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对申请认定登记的合同是否属于技术合同及属于何种技术合同作出结论,并核定其技术交易额(技术性收入)。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目的是落实税收政策、提取奖酬。为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通过技术交易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合同法》规定,单位从使用和转让职务技术成果所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完成该项职务技术成果的个人给予奖励或者报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也有类似的规定。如何提取奖酬金,首先要确认合同的收入或转让的收入。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行按地域一次登记制度。技术开发合同的研究开发人、技术转让合同的让与人、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人,以及技术培训合同的培训人、技术中介合同的中介人向所在地提出认定登记申请。认定的主要事项包括,是否属于技术合同,属于哪一类技术合同,核定技术性收入。技术性收入是指履行合同后所获得的价款、使用费、报酬的金额。技术合同存在合同交易额和技术交易额两个交易额,技术交易额是指从合同交易总额中扣除购置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的剩余金额。但合理数量标的物的直接成本不计入非技术性费用。

上一篇:荀子劝学导学案下一篇:和妈妈去买菜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