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精选8篇)

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 篇1

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实行“医药分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新医改方案的推出,医疗市场显示的竞争状态以及医院收入结构变化即导致医院内部对全成本核算的迫切要求,如何找准对策应对新形势的医改是每个医院药剂科与药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1、思想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学以窗口配发为起点,以保证供给为终点的被动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医院药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卫生需求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概念的引入,强化了医院药学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将合格、有效的药品送到病人手中已不再是医院药学工作的终点。与此同时,现在的医院药学工作模式还停留在药品为中心的阶段,在全国多数医院中药学部门只是保障药品供应的机构,大量的药师在窗口从事着普通工人就能胜任的调剂工作,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造成了医院药师距离临床越来越远的局面,导致药学部门在医疗中的作用变弱,在医院中的地位下降。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和患者需求的变化,只有改变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将工作重心从“药品为中心”转移到“病人为中心”上来,强化临床药学服务的理念,即实现以药品为中心、保障供应为主要内容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转变,同时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全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才能恢复医院药学部门在医疗中的作用和在医院中的地位,给医院药师这一职业注人新的活力。

2、走入病区直接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直接面向病人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是时代的呼唤、病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许多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仍是“脱离临床,远离病人”,不仅难以满足病人治疗的需要,也阻碍了临床药学的深入发展和提高。为摆脱这一困境,就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掌握临床药学专业知识及用药特征,熟悉各类药品的信息及动态,重视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与医师密切协作,提出治疗意见或建议,并特别关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已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协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同时,药师应经常向护师介绍合理用药知识,参与用药方案的执行,定期下病区检查配药单,讲解新药应用的注意事项,提醒护师尽可能了解药物的作用特点,阅读新药说明书,发现其用药错误药师应及时纠正;此外,在查房前与医师进行沟通,查阅病历,详细了解患者治疗药品的用法、用量、疗效、不良反应等。通过这些信息的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为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

3、开展各项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为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建议医院开展以下药学工作:(1)建立并完善药物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建立药物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充实药学人员和医护人员药物知识,为药学人员和医护人员提供便捷查询服务;另一方面,为药学人员参与临床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强大的技术支持。(2)分析临床用药情况:医师和药师共同参与,分析处方和病历中的用药情况,定期公布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临床合理、规范用药。(3)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ADR):近几年,基层医院已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但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开展工作不力,实际效果不明显,为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医院药学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水平。(4)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 TDM对病人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但是大多数医院并没有药物监测,且有些仅仅是作为科研的内容没有列入常规的监测项目中。许多医生认为凭经验用药即可,没有对TDM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若药学部门开展TDM,临床医师将不再按原来传统经验模式开固定的处方,尤其是对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及中毒症状易与疾病本身相混淆的药物进行TDM研究,可以调整给药方案,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4、参与市场竞争,寻求新的出路

卫生部正在推广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切入点。PIVA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护技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这一流程除了将护士配液改为药师配液外,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增加了药师审方的步骤,在这里药师将充分利用其药学专业知识审查处方,避免不合理配伍,提高输液的合理性,同时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药学服务。发现不合理处方后,可及时与医师沟通,协助医师修改处方,合理地选择药物,使用于患者的药品更为有效、安全与合理。此外,为进一步响应新医改的号召,医院药学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新制剂的研发,研制临床疗效好、质量稳定的制剂,同时药学部还应积极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的研究,提升药学部核心竞争力。

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 篇2

1 医院药学服务重点转变

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重点以药品为中心,采取经营思路,医院药师的调剂工作类似于售货员、传递员工作。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药品的销售从收入变成了成本,医院从关注创收转变为关注有效控制成本[3,4],因此药师服务价值不再以药品收入体现。医院药学服务的重点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为目标,医院药师的调剂工作将更侧重于处方审核、用药交代等保证用药安全的专业技术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转变,必须加强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调剂部门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把药师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加强在药品质量管理、处方审核、用药指导等方面的职能。

1.1 药房管理智能化

门急诊药房添置快速发药机及配套的智能存取系统等,实现药品自动化调剂、入库以及信息化管理,保证药品调剂的准确性,减少药品损耗,提高调剂工作效率,从而使药师能够有时间与精力主动关注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用药咨询、用药交代等真正的个体化用药技术服务,如开设合理用药咨询窗口、咨询门诊等。

住院药房添置全自动分包机及配套的自动化配方系统等,通过药师与软件双重审方,对住院患者口服药品进行准确、高效分包,并将药品正确用法用量、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信息打印在药袋上告知患者,避免药师与药品的直接接触及交叉污染,减少药品损耗,也使药师从繁重的手工摆药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加强在药品质量管理、医嘱审核、用药指导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为临床医生、护士及患者提供更专业、更精确的药物治疗服务。

1.2 药库管理信息化

全面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建设,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除了实行药品网上采购外,对药库内部也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智能化储存药品和药品出入库。入库时通过无线射频对进库的药品条形码进行扫描,根据其指示把药品送至指定的位置;发药时用无线射频扫描出库单,通过指示灯指引完成出库任务。药品字典的使用,方便随时核查库存、帐务等;货架维护功能有利于将各种药品分门别类地存放,药品发放、库存盘点时也更方便快捷。药库借助特定识别系统、适时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设施给药库安装了“电子保安”,能有效地保证药品适当的储存环境,对库存、效期或其他异常情况均实现自动报警。通过先进软件和设备的运用,实现零库存、实库存的管理目标[5],有效减少劳动量和资金占有量,提高准确率,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充足和安全。

1.3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规范化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接收到医嘱信息并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出相应的标签,按照标签信息在自动排药机上进行排药,排好的待配药品通过传递仓传进仓内进行配置,配置之前配置人员再次进行核对,对标签上的二维码进行“仓内扫描”,配置好的输液将进行签字确认;配置好的输液传递出仓后,药师进行最后的复核,核对后的成品进行分区,并进行“仓外扫描”,打包密封,送至相应的病区,病区护士接收到输液后,及时进行“接收扫描”。通过二维码技术的应用[6],整个流程均在信息系统上跟踪药品的配置进度及最新状态,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流程的可视性,环环相扣,不仅为药物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无菌环境、减少了药物污染,又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使药师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方审核、药品质量控制等药学服务上,为临床药物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

2 医院药学核心是临床药学

药品零加成、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医保总额预付等多种医改新措施的出台均迫使医院更加重视合理用药,从而为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如果医疗团队中没有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合理用药将永远是一个梦想,医改的目标也将大打折扣。

2.1 处方点评前置

处方公开点评是临床药师对调剂后的处方加以评价分析,从而为医院合理用药监控提供依据。但这种事后干预模式不能满足新医改格局下的合理用药需求,必须将处方点评工作提前至事前审核模式[7],即在门诊处方、住院医嘱单调剂前进行审核、干预和点评,从而将可能发生的不合理用药杜绝于调剂前,也有利于药师获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真正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水平[8,9]。因此,有必要将目前医院普遍执行的先收费、后药师审方和发药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改变成先药师审方、后收费和发药的工作流程,即将处方点评前置。

2.2 合理用药咨询全天候

虽然目前很多医院在门诊药房窗口开设了咨询窗口,选派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接受患者咨询,但鉴于工作时间、人员资质等限制,很多患者并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咨询建议,对于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作用也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用药咨询网络,选派资深临床药师全天候接受咨询,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合理用药咨询门诊[10]和微信平台,提供了符合患者就诊习惯的诊室,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既为患者提供了细致入微的用药教育,又为医生、护士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全面的专业技术支持。

2.3 临床药师查房主动深入

目前《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方案》中要求临床药师下临床的工作时间不少于80%[11],但实际上很难做到,这一方面是由于临床药师人数较少(三级医院5名以上),需要承担临床新药引进审评、血药浓度监测、门诊用药咨询、不良反应报告、处方公开点评、抗菌药物监测、药学科研等繁重任务;另一方面是由于临床药师在医疗活动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缺少法律保障,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的成员并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因此,有必要强化临床药师制建设,主动深入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诊,特别是危重病例、单病种付费病例、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加强患者用药教育及医生用药沟通,及时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控制药物治疗成本。

2.4 个体化治疗新技术应用

传统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基于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指导,特别是老人、儿童及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制订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意见,建立儿童用药临床评价体系。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药物基因组学[12]、药物代谢组学[13]、药物表型组学[14]等组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开展基于组学技术的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更符合现代医学发展万向,从而真正实现临床药物治疗的个体化。

2.5 中药临床药学不断推进

虽然目前中医药服务在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中药验方的推广应用,中医药服务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此外,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药害事件时有出现,因此中药临床药学必将受到重视。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5]。事实上,传统中医药对中药临床药学早有认识,并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重视“病”“证”“药”三者的结合,选药遵循“理法方药”。但是,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仍然缓慢,没有形成像西药临床药学一样的工作模式,处方点评缺乏新技术支持。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加大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现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增设专门针对中药临床药师进行培训的机构,从而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中西药的合理联用。

3 医院制剂仍有发展空间

近十年来,医院制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制剂价格控制严格、硬件要求不断提高、质量标准不断提升,造成医院制剂品种和用量不断萎缩。与此同时,国家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特别是《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的颁布执行,为医院中药制剂研发和推广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16,17]。因此,医院制剂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尤其需要加快医院中药制剂的研发,如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就明确提出“提升医院中药制剂研制、应用能力”的任务。加强医院制剂室建设,提升制剂配制的各种软、硬件水平,改善提高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制水平和应用能力,加强源于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的中药院内制剂开发和应用,促进中医中药的协同发展;对医疗机构使用的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再评价,配合临床诊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疗效。

浅议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绩效管理 篇3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原则;存在问题;建议

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应该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基于此,加强医院绩效管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医院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一词源于performance这个英文单词的中文释义,即执行、履行以及表现、成绩。绩效是一个专业术语,通常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群体或个体在工作中的各项行为、表现、劳动成果及工作业绩和最终效益的统一体。绩效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意义方面,而且还体现政治,社会以及伦理等方面的意义。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管理者和员工就既定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全部活动过程以及促进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最佳管理方法。医院的绩效管理是指医院在履行各项社会责任中,在追求医院内部管理、外部效应、经济因素,以及国家刚性规范与医院柔性管理等相统一的前提下,为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大化效益制定医院的发展战略与目标,结合医院战略目标针对临床系统、门诊系统、医技系统和机关后勤人员,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考核,奖罚兑现,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系列过程。绩效管理包括绩效指标的设定、管理和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和应用等内容,其中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它通过绩效管理工具的运用,成为医院内部管理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促使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医院绩效管理应以全成本核算为基础,围绕医院的发展战略、工作指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案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公平、公开的原则。在全院公开各个科室、各个岗位工作的年度、季度及每月任务指标、各项工作的工作标准、考核标准,考核流程、奖惩办法;(2)客观、公正评价的原则。制定考核目标要客观,要以医院和科室的实际情况为起点,要有可行性。考核标准要规范一致,执行要严格,统计考核要做到公平、公正;(3)考核指标量化原则。通过量化指标比较,可直观反映科室经营效果,而且对量化指标的评价简便、易行,所得出的考核结果有事实依据。(4)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及应用原则。考核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承诺,针对绩效不佳科室及职工提出相应建议,做好职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工作,使其目标一致;(5)实行院科二级核算原则。每年度把各科室经济、质量等考核指标下达给科室。每月、季度、年度进行统计,进行绩效核算,并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按照完成系数进行分配。各科室再把具体指标下达给小组或个人,根据职工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科室内部二次分配,刺激职工的积极性。

三、现阶段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据了解,当前各大医院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对绩效管理缺乏深度认识,对医院战略管理等缺乏了解,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实施相脱节,战略目标或年度计划未被层层分解到各级部门和每个员工,容易导致员工行为与医院战略相背离。现阶段一些医院单纯地将绩效管理工作认为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多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绩效管理,仅是将年度考核和岗位考核展开绩效评价,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也未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工作人员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医院内部管理关系混乱,各个岗位责权利界定不清,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责任不明,绩效管理常出现“真空地带”。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绩效考评标准欠客观、不全面、不合理。虽然很多医院抛弃了完全主观的评价法、但由于设计指标时未能科学合理测算各分项指标所占权重比例及未能全面考虑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比如,考评者的心理因素导致的过宽过严倾向,考评者与被考评人的关系,考评时使用的工具,方法是否设计合理等。导致采用的方法及其分项指标所占权重比例不科学,针对性不强,指标太过笼统,无法量化,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绩效。或者考核指标太多太细,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束缚了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发展。细化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相对公平,但当指标细到工作过程中的没一个细节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定要求,将会使员工产生厌倦感,造成工作程序僵化,影响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降低员工工作效率。

3.绩效管理整体性未落实

绩效管理包括绩效指标的设定、管理和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和应用四个环节组成,只有这四个环节都能够有效地实施和运行,形成持续、整体的工作链,才能真正体现绩效管理在建立以明确的发展战略、主动沟通和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为特征的绩效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目前很多医院只重视绩效考核评价,不重视绩效管理工作链中的其他工作环节,忽视其他环节的工作作用,把绩效考核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更有甚者,把奖金核算等同于绩效考核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

4.缺乏沟通与反馈机制

当前一些医院在实施绩效管理前,没有对医院全体职工展开动员教育,导致多数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过程及意义认识不足,无法使员工积极参与,使绩效管理成为单纯的绩效考核。阻碍了员工绩效的提升和能力的发挥,而且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容易使员工产生紧张感、厌倦感、懈怠、藐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另外,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绩效不佳的员工没有及时指出并给出建议,造成员工无法全面认识自身绩效表现。绩效考核评价因涉及到医院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比较敏感。加之一些医院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沟通与反馈的意义所在,在绩效实施过程中不和员工沟通,也没有公布绩效的评价方法与最终结果,造成员工抵触事项发生,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度。

四、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1.健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首先应加强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建设,配备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明确各级机构及人员的职责;其次要制定医院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医院绩效管理总目标应结合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从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绩效目标;

第三根据医院绩效目标建立合理、量化的医院绩效考评标准体系;第四应加强绩效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使职工正确认识医院绩效管理的含义,明确知晓个人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目标,积极主动将职工个人目标与医院绩效目标结合起来,提升医院及职工的绩效。

2.建立合理、量化的医院绩效考评标准体系

绩效考评指标的客观和量化是保证绩效考评全面公正以及数据连续可比性的基础。建立医院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可比性、操作性和系统性五个基本原则,从客户因素、内部经营过程、员工的学习成长及财务指标四个层面出发,结合医院组织愿景和战略,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具体化、现实化。具体为在财务指标中设置工作量、成本控制及医保合疗管理等重点指标;在内部运作与管理指标中设置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科室管理等重点指标;在顾客因素中重点设置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与质量等重点指标来规范医疗行为;在学习与创新中重点考核科技创新项目、科研项目、论文完成情况等。同时应认真对待绩效管理中难量化要素的处理问题,区分不同层面的绩效管理,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使医院管理者、各部门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成目标形成承诺,不断交流沟通,并通过医院、科室、员工三者之间的互动,确保绩效管理的可持续进行。

3.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者、各部门和员工就工作目标与如何达成工作目标形成承诺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不断交流、沟通的过程,绩效管理的四个循环都必须依靠充分的沟通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一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比如:在绩效目标制定时,医院领导应和各科室及医务护理人员进行反复沟通,使各科室及医护人员充分了解、认可、支持制定的绩效目标;在绩效考核中,绩效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医护人员各方面的状态及存在问题,使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在绩效反馈中,院领导应将绩效考核结果、考评依据等及时公布,向医护人员解释清楚,避免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在绩效改进时,医院应加强相关监督检查工作,以及时了解绩效整改的落实情况,落实中存在哪些问题,有无改进的方法等。

4.重视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医院绩效考评结果的用途包括:一是利用绩效考评结果不断改进绩效目标,找出问题所在,以寻求解决办法,努力提高医院绩效;二是利用绩效考评结果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包括人员补充、培训、分配使用等,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三是利用绩效考评结果对职工针对性强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高职工和医院的绩效。四是利用绩效考评结果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结合绩效考评结果,适当拉开职工绩效分配差距,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五是利用绩效考评结果对部门、科室项目投资进行规划。

综上所述,在正确认识医院绩效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计划,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建立合理、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加强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加强绩效考核,建立绩效反馈回路,重视绩效考评結果的应用,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的整体性,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建立以明确的发展战略、主动地沟通和激发员工内在积极性为特征的绩效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使医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志明 王 琦 王光明等:医院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J].中国医院,2005,9(2) :42-46.

[2]宋效红 黄 艳:浅析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J].经济管理,2004,(10):63-64.

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医院如何发展 篇4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社会最为关注、任务最为艰巨的一项改革任务。据了解,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目前正在有关部门会签当中。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改革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政府主导公益导向下寻求医院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智——在政府主导公益导向下寻求医院发展

“作为一家大型公立医院,在改革之前,华西医院首先要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曾智表示,从“公益性”出发,华西医院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区域疑难危重复杂疾病诊治中心,医院要成为大型灾难事故的医疗救援中心,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指导;作为区域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医院要成为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远程网络教学中心;作为区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要掌握各层次医疗机构适宜技术与方法,并拥有完善的临床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而作为区域健康维持网络,医院要承担城乡一体化健康维持、医疗机构的协同服务、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协同,并做好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持续改进。

为实现定位目标,新医改后,华西医院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比如对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内镜中心、睡眠呼吸等医技资源实行集中管理,以提高质效。医院还出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目标的跨组织构架的中心,如成立了糖尿病中心,骨质疏松中心等。这些中心有的没有病房,有的依托某些科室的病房,都打破了以往学科的组织构架,围绕为病人服务,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在流程优化涉及的部门中进行工作现状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提出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和具体指标。其次,在制定绩效评价政策时广开言路,让员工参与到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中,倾听各方面意见,设计出更加公正合理的体系,也大大降低体系推广和执行的难度。

构建新的服务模式。以往是让患者自己去适应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带给患者许多不便。以人文精神改造服务流程,不仅能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有效就诊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现有资源,有效缓解医院的拥挤现象。流程的优化也为职工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岗位职责的积极性,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作为区域卫生服务中心,华西医院首先改进了医疗技术,提高了医疗管理能力,以患者就诊流程为主线进行改进,着重于提高院内管理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减少医疗时间,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作为大学医院,华西医院积极帮助乡镇、社区医院,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以确保不延诊、不误诊、不漏诊的情况发生,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使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建立区域网络医院,推广先进医疗信息。对偏远山区、落后地区进行远程教育,实现网络会诊,改善区域内医疗行业发展,使疑难重症患者获得实惠。

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易利华——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新时期,院长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理念、做创新型的领导者,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和发展要求。创新型的领导者与传统的领导者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医院理念发展的引领者,而不仅仅只是控制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医疗质量、服务品牌、科学管理作为医院创新的抓手,科技与人才是医院腾飞的两翼,医院通过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大奖励力度,实现政策倾斜等措施鼓励和激励科技创新。在培养本院人才的同时,该院还注重专家学者的“柔性引进”,通过著名专家、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工作访问和合作研究等各种渠道引进国内外智力,这种柔性引进的方式,给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新信息、新技术,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和拓宽研究领域,从而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在认真落实十二项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医院每年提出几个重点落实项目抓好抓实,对于发生纠纷、投诉、争议、死亡原因不明的病例,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讨论。为拓宽医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面,医院推出了早晚读课和“季读课”,加快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

在医疗服务上,“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使得诊疗活动更加人性化、舒适化,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高,并推广到门诊各科;“一个门诊总服务台”及时解决病人就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通道畅通,完善服务职能,拓展服务内涵;“一个窗口发药”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将原来“人等药”变为 “药等人”,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使得服务更便捷、更到位,通过静脉配置中心的建立,还要延伸到病区药房;“一个红腕带”使得急危重病人获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的权利,确保急危重病人的医疗安全。

为更好地落实院科两级管理,该院在国内率先推行《科主任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科主任、副主任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责任,完善了院、科、人三级质量控制考核网络,有效提高了科室管理水平。同时,医院还率先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办法,将医院目标和任务分解为内部运作和管理、学习与创新、财务管理、顾客满意四个层面,规避以往单纯以财务来衡量医院或科室的管理业绩,切实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按贡献大小实行分配的分配原则,形成了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的绩效管理循环。

公立医院收入分配亟待改革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公立医院收入分配亟待改革

世界各国都公认医生和律师属于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业,无论内部分配的形式如何,绝大部分国家都在政府或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医院运行费用的框架下,实现对医务人员薪酬的支付。以公务员为基数计算部分行业人均年收入的比值,在基本可比口径下,国外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员收入均高于其它行业,基本居于各行业首位,然而我国卫生行业人员收入相对不高,如果包括乡村医生,医生的收入水平将低于教育行业。

她认为,医疗服务的公共职能应得到政府的补助。医疗服务低价格是政府向患者提供医疗福利,应通过政府对医院的财政补助实现,而不是由医院交叉补贴;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前提条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解决医院内部不同岗位的合理分配问题,对引导医生行为会产生作用,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她指出,应完善医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应完善医院内部的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明确医院内部各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薪酬。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应将医生对药品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合理拉开医务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首先建立对医院院长收入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医院院长的个人收入分配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院长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个人绩效工资或实施年薪制。

其次,增加科室主任的收入。由医院管理者对科室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科室药品和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纳入科室主任的绩效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或实施年薪制。

最后,合理拉开医生与其他医疗辅助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有重点地增加医生收入,尤其是增加高层次专业医生的收入,让医生职业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同时严厉惩处收受药品和高值耗材回扣的行为。

“协作医院”模式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协作医院”模式

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为支援农村县级医院建设,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基层,积极探索为农村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长效机制,逐渐建立起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机制,实现了卫生资源整体联动。

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核心的县医院,由于技术人才匮乏、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和医疗资源配置短缺,尚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需求。该院推出的“协作医院”模式,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质量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对协作医院进行全方位支持与帮扶。中国医大一院每月都要至少组织一次医疗专家深入到各协作医院义诊、讲课、查房;开通远程会诊、疑难病例会诊等;签署异地医院医疗保险协议;实行双向转诊;协作医院医护人员免费到医大一院培训、进修以及免费赠送医疗设备和医疗物资等。通过“协作医院模式”架起了城市大医院与农村县医院之间的绿色通道,为县医疗资源与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创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为基层医院诊疗过程中的疑难重症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转诊平台,从而有效保证了农民患者的生命健康。

同时县医院“借势登高”,依托名院,充分吸收借鉴中国医大一院在长期办院实践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学术、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农民兄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从2007年末开始截至目前,该院已与省内昌图、彰武、建平、义县、清原、凤城、大石桥、宽甸、北镇等9个县的人民医院建立了“协作医院”关系。努力帮助农民以最少的花费享受最有效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医院发展实现“三级跳”

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赵鲁平——医院发展实现“三级跳”

根据自身情况,德阳市人民医院结合医疗变革,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符合医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如今,该院成功完成“三级跳”,成为享誉四川的医疗中心。

2002年至2005年,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并适时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中变,五年大变”战略目标,在这一阶段,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将医务科升格为医教部,实行医疗流程再造;引进平衡积分卡,实行绩效考核方式;引进公司制管理,启动后勤社会化,将业务外包。

在医院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院将战略目标调整为“争创省内地市级一流综合医院”,在这一阶段内,医院实施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实施以“医疗质控环节管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管理”的转变,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出台并完善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和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实行技术创新;萃取本院优秀文化,实行文化创新。

2008年,该院门诊量保持省内地市级医院第一,同时,医院战略目标调整为创“享誉四川,名望西南”的一流市级医院,实施“以项目带学科,以学科促发展”战略,加大人才、技术、项目的开发和引进力度,促进学科建设,打造医疗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引进一个,带动整体”的人才战略,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专业适用人才,推动学科发展;注重对中青年骨干的培养推选学科带头人,建好学科梯队;推进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学历教育、医护及管理人员培训、进修学习、学术交流,提高队伍素质,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随后,医院提出了实施“三化”的战略方针,即“人才英才化、学科项目化、医院学院化”。

实施英才计划的目的是为医院实现“十年大成”的目标储备人才。医院从2006年就开始了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打造在省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梯队逐渐形成。

“学科项目化”就是每个学科努力找项目,以项目带动学科,以学科带动医院的发展。目前医院已经实施的直线加速器项目、介入中心项目、分子生物实验室项目等在全省市、州医院中名列前茅。

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 篇5

一、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经济收入的影响

(一)医疗资源的分布对病源的影响。为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并向大型医疗集团发展。与公立医院形成资源互补,有序竞争,满足社会群体多层次与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有资质、有实力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这些高端医疗资源将会以优质的服务与技术分流以往就诊于公立三甲医院的病源。

(二)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影响。几十年来,公立医院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国家财政补贴、药品销售所得和各种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公立医院这三项收入大约分别为1∶4∶5。约40%的药品收入对各家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作用。新医改展开后,国家已于9月底起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这一措施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进而限制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而财政补助偏低,有时款项还不能及时到位。而药占比较高的公立中医院的日子更不好过,中医院用药多,手术少,住院量少,很难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

(三)医院之间竞争加剧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病人由于受医保制度、公费医疗的规定,只能在规定的医院看病,不能跨地区选医院。新医改时至今日,社会医疗体系中的非公立个体诊所、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合资与外资医院的不断出现,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到这些医院看病,而且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跨地域就诊;医改中的分级诊疗政策又使患者于基层首诊。医院绑定病人到病人选择医院的转变,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与残酷。

(四)医疗收费将被监督的影响。新医改的深入与医保自付费用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各种收费价格非常敏感,各种呼声不绝于耳,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必须在经济效益与合理收费二者之间找准平衡点。医院管理者只有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严格收费管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科室的治疗、用药、检查等费用的合规性进行监督管理,动态掌握医院的收费状况。同时,医疗监管部门与广大民众及社会各界对医院医疗状况的监督检查,也会逐渐增强,形成强大的民情舆论。这些监督措施的不断完善将使医院的各项收费趋于合理。

二、新医改中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立医院在我国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几十年来未曾改变,是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重视医疗业务,轻视经济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始终是医院的第一要务无可厚非,但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使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只加强财务管理的办法已不能胜任现今的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平稳运行。必须用经济管理来统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药材管理、仪器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的理念目前医院管理者还未形成共识。

(二)经济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执行乏力。医院管理中的弊端有很多是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各种活动的规范和准则,能够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规章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必然使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因没有统一标准而缺乏执行依据,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经济管理中问题,致使医疗工作中的大处方、乱收费、多检查等有损患者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有制度却不执行或执行不力也是目前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执行乏力迟滞了工作进度,减少了经济效益,影响了同事团结等等。这两种现象不仅使广大患者对医院颇多意见,而且使公立医院的形象大为受损。

(三)对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成本核算应是经济管理最基础的业务,对医院经济管理与财经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如果不扎实,以它为依据的后续计算结果,将不可能切合实际。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在合理性与科学性上有很多缺陷,造成经济管理的先天不足。预算管理在当今更应是公立医院的首要之举。医改中的降低药品费用、降低检查费用将使医院的收入大为减少,提高医疗服务费又会流失大量患者,这“两降一升”限制了医院的经济收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此时凸显,它能力保医院经济运行平稳,避免风险的产生。由于医院决策层的重视不够,缺少既懂医疗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在编制时均不尽完善,以致在执行过程多有冲突,难以有效实施。

(四)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运行的好坏决定了经济管理成败。固然各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竭尽全力争取将本职工作做好,但新医改势必促进公立医院多种事项的变化,旧的财务管理已难以适应新的医改要求。首先,医院重视不够。公立医院多年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市场竞争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常被忽视,只要按部就班地填对表,理好账、碰对数,难得参与管理决策。其次,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医院财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的医疗知识与医院的整体业务,并能将二者有机地协调一致,做出科学的判断。可是,目前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是财会人员,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分析,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融入大数据时代。再次,信息化建设不足。在互联网时代,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几乎囊括了目前医院的所有业务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与创造出经济效益。但许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将会计工作由手工操作换为计算机录入,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三、新医改中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效益

(一)对经济管理要有全新的认识。经济管理不等于财务管理,它几乎囊括医院所有的业务活动,因为每一项活动,不管大与小、多与少、难与易,都与经济管理分不开的,因为它们都会占用医院的各种资源,最终都会分解为各种成本的。目前可以入账的数字可以看作是财务数据,来有源、去有处,但还有许多成本,表面上是无法用数字计量的,如,时间成本。因为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对某些事项长时间做不出决定,久拖不解,小的可能只是影响医院内部的局部问题,大的可能影响到医院的战略部署。同理,公立医院内部复杂的人事关系,造成许多工作拖沓、扯皮、推诿;部分人员办事消极、怠工、粗心,等等,这种时间上的耗损难道不是成本吗?它完全可以量化的,有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十分惊人的,会让我们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医院领导应把医院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经济管理提升到决策层面,用经济管理统筹所有业务,改变过去的管理方法,使医院管理能够适应新医改的需要。

(二)强化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字单位的弊端公立医院也不少,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象饱受诟病,充分说明执行不力和制度落后。时代的发展之快,社会的变化之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新医改的步伐紧密而扎实,而我们的规章制度并未与新医改的步骤相适应,及时做适当的调整,以致在新业务的处理中无章可循,产生混乱,干扰了正常的工作。执行不力就像慢性病一样侵蚀着我们的机体,无法像战士一样令行禁止,在残酷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难有作为。我们的行为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医院的规章制度也应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而跟进,使之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科学合理,既要便于操作又要患者理解。这种行为规范,医院各级领导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方可服人,只有这样,在执行层面就容易实施了。

(三)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随着新医改各项措施的落地,医院过去大把收钱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只有做好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才能保证医院的平稳运行进而发展壮大。医院全面预算是一种高效有序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活动,有助于医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但我国多数公立医院仍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一直难有建树,主要是因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在预算编制时标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执行过程随意性较大,导致预算数额与实际情况难以相符,大部分仅满足财政部门预算要求,基本流于形式化,预算管理职能无法实现。成本核算是实现预算管理的前提。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准确、及时对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目前的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粗线条的,其核算的结果无法全面涵盖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耗费情况,许多成本无从计量,不仅在财务管理上容易形成漏洞,而且造成的浪费是让人心痛的。预算与核算是互为因果的。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必须学会精打细算,把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认认真真、切切实实抓起来。在专业人士带领下,组织全院的力量参于这两项工作,群策群力,建言献计。医院的每一个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十分熟悉,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中的缺陷,执行中的无奈等预算与核算中的不足或缺失甚至错误,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察觉或发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加入可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的编制更加符合本院的实际,能够做到合规合理,科学有序,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整体掌控与成本核算的具体把控。

(四)医院迫切需要经济管理人才。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迫使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向经济管理转变,但在管理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许多医院领导仍未将经济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管理工作者特别是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有限,这与院领导成员主要由医疗技术人员组成有关。他们凭自己过硬的业务水平与骄人业绩走上了医院领导的岗位,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充满了自信,承担着多种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对医院建设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而经济管理非他们的专业特长,不熟悉也不擅长,并且经济管理产生的效益短时间又难以体现,所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不够。因此,院领导必须认清形势,过去那种单凭医疗技术发展医院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要将经济管理纳入顶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选用配置;其次,要委以重任,敢于授权。只要选对人,让其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拟定经济管理计划,在院务会上通过后全权负责。时间会证明,科学的经济管理一定会使公立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新医改的目的是最终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于此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的一些不利因素,实则是对几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错误予以纠偏,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公立医院是我国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的,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医改则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深入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医院一定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将新医改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一个有力契机,用经济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医院,必将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

参考文献:

[1]邓琬凡.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

[2]徐志良.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医院人才竞争力.当代医学,2015(8)

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 篇6

一、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提出,其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上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较之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的制度,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之下,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会计运作速率的提升,同时还可有效的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此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主线,也是未来的趋势,因此实现医院会计信息也可促进医院的现代化进展。

二、现阶段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多数医院并未形成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确认识,部分医院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针对这一工作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形式上,财务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可见,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偏差已成为制约医院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财务信息失真。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多数医院对自身的财务信息始终持有保密的心态,即认为,若将自身财务信息至置于网络当中,将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进而阻碍医院的发展,故并未对财务新消息的采集、整理、录入等相关工作进行严格把关,而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对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使得医院和外部对其财务信息利用率大幅下降,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还需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也使得各部门间对财务管理信息采集的标准也具有较大差异,加之所选择的财务软件不同,使得医院内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呈现出较强的不对称性,进一步阻碍了医院科学战略决策的制定。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缺失。专业人才的缺失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当前多数医院进行分析可知,其财务管理人员的年龄均呈现出显著偏高的特点,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慢,导致其难以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2)多数医院并不具备财务管理领域,特别是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导致医院在财务管理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从而只能安排部分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较低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有关工作,进一步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是医院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医院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而言,其应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确认识,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关系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准确把握该项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部门,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在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的同时,为此项工作后续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措施。首先,针对现阶段财务信息失真和收集整理工作不到位这一问题,医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在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医院决策重要关联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和把握财务信息,确保其真实、透明,除了需要对财务信息的录入和审核工作进行严格把握和监督外,还应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彻底杜绝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医院提高其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手段。首先,医院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重视,并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提升到关系医院财务管理乃至医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加强对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宣传力度,促使医院自上而下形成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重视。其次,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医院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经营情况,创新专业人才的引进途径,除了在其网站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外,还可与高校展开合作,以“校企联合”的形式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招聘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人才的质量。此外,医院还可适当提高其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录用标准,确保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初始阶段便具有较高水平。最后,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医院应进一步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定期开展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于既有人才,应考虑其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四、新医改下实现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本文呈列了我国的十四所公立医院的详细会计信息化管理数据,将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前后的DEA核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部分医院在自身的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规模下降,需要及时找出并处理;还有一部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之中,总规模不变已经趋于稳定,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信息化的处理;最后大部分的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之后医院的规模均得到了增加,说明医院会计的信息化处理对于医院的市场运营就有切实的作用。综上所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医院会计管理中,对于提升医院会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然而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在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给以处理,希望本文中提出的医院会计信息化的改善措施能够给医院在自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道路上一些参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1]谢海玉.论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10)

[2]梁凤娟.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4(22)

[3]蓝文婷.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广西A市人民医院为例[D].广西大学,

浅谈新医改下的医院药房管理 篇7

关键词:医院药房管理,新医改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 也是展现医院形象的主要窗口。医院药房的管理和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服务质量, 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印象, 从而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和效益。新医改要求“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1], 这就要要求医院药房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并在实际中严格执行, 做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 经济的药品, 因此加强医院药房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1医药药房管理的现状

1.1 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是很多医院药房存在的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或管理力度不够, 常常出现药品入库或出库记录资料不完整;药品的质量、数量和有效期管理不严;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摆放位置不当, 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制度;药品的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等问题[2]。新医改提出对药品实行统一管理, 这就要求药房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严格的制度, 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1.2 药品人员素质偏低, 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医院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并且人员素质偏低。以中专学历占大多数,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较少, 药学专业知识缺乏, 另一方面很多医院不重视药剂人员素质的提高, 药学专业技术的培训很少, 从而使药房人员的知识不能时常更新;另一方面, 有些药房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 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发放药品, 未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理念, 不能耐心解答患者问题, 甚至训斥患者。新医改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要求医院药房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 为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可见, 新医改对药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工作模式陈旧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药品的流通管理仅仅停留在从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 之后销售给患者对其他环节重视很少这一传统模式[3]。药房人员以单纯药品调配为主要工作内容, 日常主要从事划价、发药等工作。新医改对药品实行零差率管理, 这就要求药房必须改变工作模式, 以适应变化。

2改进药房管理的策略

2.1 加强药品管理,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要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规, 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首先, 要严把药品质量关, 制定严格的药品采购和入库制度, 一定要认真严格的审查药品供应商的资质, 在药品入库时要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限和外包装等信息, 把药品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其次还要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应的药品贮存制度,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近效期管理制度等, 使药房的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 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2 提高员工的素质,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药房的服务质量直接反映整个医院的服务管理水平, 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评价, 因此加强药品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就成了当务之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 这就要求药房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药学知识, 医院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派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 另外医院还需要引进人才来丰富药房人员的结构。医院要开展一系列活动或制定相关制度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 逐渐将“以药品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培养出一批能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药学专业人才, 成为真正的患者用药安全卫士。

2.3 推进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已经在很多医院开始运行。计算机系统的引入给药房管理带来了便利。药房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记录药品的库存情况, 有利于统计药品的用药情况和库存数量, 电子处方的实行又减少患者拿药的时间, 减少了漏药或拿错药的情况, 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 减少了药房人员的工作量。随着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

3小结

药房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在新医改政策下, 药房只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加强药品、人员管理,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把“以患者为中心”做到实处, 就一定能得到患者的认可, 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谢铷鸿, 廖娜霞.医院管理模式变革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以南华大学附一医院为例.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 (3) :41.

[2]赵志成.浅谈我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3) :251-252.

新医改下的医院药学 篇8

【关键词】新医改;财务管理;公立医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人们就医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的过程中,新的医改给我国公立医院带来了很多挑战。财务作为公立医院的经济命脉,在新医改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制还需不断完善。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的运作方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资金来源的变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带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部门缺乏风险意识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疗保障机制也随之越来越完善,但由于医疗市场存在很多财务风险,同时这些财务风险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给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增添了很多困难。基于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状况,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并没有树立较高的财务风险意识,医院也并没有加强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让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缺陷。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不健全的财务防范意识让公立医院出现了很多财务危机,对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基于新医改环境背景下,从公立医院的日常运作状况看,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技能,有些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或是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这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能力。有些公立医院并没有定期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没能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公立医院财务机制能否有效运行。面对新医改,影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的因素复杂而多样,财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在公立医院中普遍存在,这让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和满足新医改的要求。

3.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科学

公益收支以及经营收支是我国公立医院财务机制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财务来源与支出的渠道复杂性给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假设公立医院财务运行正常,如果不能合理协调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的关系,只重视其中一方的管理,那么就会使得财务管理得不到科学的处理。制定了不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会让新医改下的财务预支和报销以及结算得不到有效实施,给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带来不良影响。

4.不完善的预算编制

一些公立医院面对新医改并没有对财务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的改革,预算编制并不完善。没能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规范的处理,加上领导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没有及时的检查和指导,没能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受到很多阻碍。面对不完善的预算编制,公立医院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资金浪费等现象也随之出现。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新的医改要求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管理目标,合理处理自身的经营和公益两方面的关系,要将自身经营与公益活动看做是公立医院的一个整理的制定财务计划,合理的对科室的财务进行配置,提高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同时,公立医院必须立足新医改的背景,不断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断完善预付与报销的财务结算,最终使得公立医院获得长远的发展。

2.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新要求,公立医院需要不断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定期培训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让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我经验,在培训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发挥自身作用。让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医改能够轻松应对,面对新的挑战能够积极克服,不断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3.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公立医院下新医改背景下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所以,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浪费等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网络财务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主流,信息时代下的财务管理要求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提高风险意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积极的影响。

4.不断完善预算编制

完善预算编制,加强财务管理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的要求,充分发挥预算编制,是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必须对策。根据公立医院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提高财务资金利用率,促进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结语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面临很多挑战,财务管理作为公立医院的经济命脉更要不断进行改革去适应和满足新医改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是我国公立医院基于新医改背景下必须实行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云峰.新一轮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思考[J]. 经济师,2016,01:148-149.

[2]房金菊.浅谈医改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 现代商业,2011,07:219.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平安夜》下一篇:弘扬雷锋精神教案班会主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