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通用6篇)

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篇1

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及控制标准

1、总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检查验收程序及控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依据《白鹤滩水电站延吉沟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及业主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2、主要施工工序

根据施工要求,预应力锚索主要分全粘结锚索和无粘结锚索两种,具体如下:

全粘结锚索:锚索孔造孔→地质缺陷处理(堵漏或固壁灌浆)→编束、穿束→内锚段灌浆→外锚头浇筑→锚索张拉→张拉段灌浆→外锚头保护。

无粘结锚索:锚索孔造孔→地质缺陷处理(堵漏或固壁灌浆)→编束、穿束→外锚头浇筑→全孔灌浆→锚索张拉→外锚头保护。

3、质量检查验收程序

3.1、锚索孔造孔

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通知测量队进行孔位测量放点,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造孔施工。造孔过程中施工单位技术员要认真做好过程记录,填写造孔岩粉情况记录表,并对记录的真实性负责。造孔完毕,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对每一锚索孔的钻孔直径、方位角、孔斜、孔深等进行自检。合格后填写《锚索孔造孔合格 1

证》报质量办,质量办三检人员对造孔施工过程记录、造孔参数等数据进行复核,经三检人员复核确认合格后,由三检人员申请监理进行锚索孔质量验收。在验收的过程中查出的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甚至返工,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3.2、地质缺陷处理(堵漏或固壁灌浆)

在造孔过程中,若发现地质缺陷(如岩石破碎、裂缝等),需进行堵漏或固壁灌浆的,施工单位在堵漏或固壁灌浆前,首先通知质量办三检人员,并将地质缺陷记录报质量办,质量办三检接到通知后,应及时通知监理,会同监理研究并决定是否进行堵漏或固壁灌浆,必要时会同技术部门讨论堵漏或固壁方案。整个堵漏或固壁灌浆过程,由施工单位一检、二检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填写《固壁灌浆记录表》并将《固壁灌浆记录表》和《固壁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等数据报质量办、工程办复核,经质量办、工程办确认后,将数据报监理审核。施工单位一检、二检人员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质量办三检人员在施工单位自检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巡视检查。

3.3、编束、穿束

施工单位在穿束前,首先对整个编束进行一检、二检,合格后填写《预应力锚索编制合格证》报质量办,质量办三检接到通知后,对编束的结果进行检查,经三检人员确认合格后,由三检人员申请监理对编束进行验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方能进行穿索;整个编束、穿束施工过程,由三级质检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在该工序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由施工单位负责。

施工单位在灌浆前,首先通知质量办三检人员,并填写《预应力锚索准灌证》报质量办,质量办三检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并申请准灌,施工单位获得《准灌证》后,方能开始内锚段灌浆。整个灌浆过程,由三级质检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并由二检填写《内锚段灌浆质量检查表》等资料报质量办,经质量办确认合格后,将数据报监理审核。施工单位一检、二检人员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5、锚墩砼浇筑

外锚头砼开仓前,施工单位一检、二检人员必须对基础面、模板、钢筋、锚索及灌浆管、孔口管、锚垫板等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锚索垫座砼开仓准浇证》等相关资料,报质量办三检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由质量办三检人员将资料报监理并申请验收,经监理验收合格并签发砼准浇证后方可开仓浇筑。施工单位一检、二检人员对外锚头的浇筑质量负责,质量办三检人员在施工单位自检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巡视检查。

3.6、张拉

施工单位在锚索张拉前,首先通知质量办三检人员,并填写《预应力锚索张拉许可证》报质量办,质量办三检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通知监理申请张拉。施工单位获得《张拉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张拉。整个张拉过程,由三级质检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并由二检填写《锚索张拉记录表》等资料报质量办,经质量办复查确认合格后,将资料报监理审核。施工单位的一检、二检人员对资料的正确性负责。

施工单位在灌浆前,首先通知质量办三检人员,并填写《预应力锚索准灌证》报质量办,质量办三检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通知监理并申请准灌。施工单位在获得《准灌证》后,方可开始灌浆。整个灌浆过程,由三级质检人员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并由二检填写《张拉段灌浆质量检查》等资料报质量办,经质量办复查确认合格后,将资料报监理审核。施工单位的一检、二检人员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8、外锚头保护

进行外锚头封锚保护前,施工单位一检、二检人员必须根据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规范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二检填写《封锚砼开仓准浇证》等相关资料,报质量办进行检查,经检查后,由质量办三检人员将资料报监理并申请验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外锚头封锚保护。

3.9、所有工序验收合格后24小时内未施工,须经二次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4、质量控制标准

4.1、锚索孔

(1)终孔孔深、孔径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方位角≤±3°,开口偏差≤10cm。

(3)端头锚孔误差≤孔深的2%。

4.2、地质缺陷处理

处理及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3、编束、穿束

(1)钢绞线材质满足设计要求,有出厂材质证明及抽样检查的材料报告,外观检查无锈蚀、缺损。

(2)穿入孔内的锚索平顺不扭,进、回浆管畅通,止浆环必须能承受大于0.5MPa的注浆压力,且不漏浆。锚索结构无损坏,外露段保护良好。

(3)穿索前,应对锚索孔清孔,要求无杂物、岩屑和积水。

4.4、内锚段灌浆

(1)灌浆材料、浆比、强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2)灌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0.5~0.7Mpa;闭浆压力宜为0.5MPa,闭浆时间20~30min,且进、排浆量比重一致。

(3)实际灌浆量大于理论灌浆量,回浆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

4.5、外锚头混凝土浇筑

(1)基础面无松动块石,岩石清洗干净。

(2)锚垫板外平面与孔口管及孔中心线垂直角误差≤±0.5°,钢筋模板的规格尺寸、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振捣密实,试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6、张拉

(1)张拉程序符合规定。

(2)每级张拉吨位与理论计算伸长值应符合规定要求。

(3)张拉升荷速率每分钟不超过设计张拉的10%。

4.7、张拉段灌浆

(1)灌浆材料、浆比、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2)灌浆压力、闭浆时间、灌浆结束进排浆应满足规范要求。

(3)灌浆量大于理论注浆量,回浆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

(4)对在张拉段灌浆管不通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满足设计要求。

4.8、外锚头保护

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篇2

根据对资料的查阅, 发现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对建筑质量的最低要求, 所以, 每个工程建筑都必须符合这一标准;如果, 没有一个统一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那么就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建筑。因此, 本文将根据此类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2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问题

2.1 是否允许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质量吃设计余量

在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时, 要熟悉掌握验收的标准;验收标准中明确地指出, 在经过严格的相关检测后发现设计标准不达标, 但是经过原设计团队仔细核算后能够达到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时, 该设计是可以被通过的;在通常情况下, 虽然相关规定对于现行建筑施工安全和使用功能给出了最低的标准要求, 但是相关规定对设计环节是留有余地的;现行建筑工程不满足设计要求与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由于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矛盾, 这使得在过去时间内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质量时, 很多建筑单位都考虑去吃设计时留有的余量;然而, 国家不能为了节省建筑中人力、物力的投入而放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 而是要严格把关吃余量的这种现象。然而, 所谓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的这种说法应当重新论证, 严格意义上说两者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然而, 国家的相关规定却对这种矛盾视而不见, 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已经规定了最低的验收标准, 但对于现行建筑施工中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案。对于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验收标准, 还得符合建筑合同上双方所签订的要求。

2.2 造成永久性缺陷工程的验收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经过翻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和分部工程, 如果在外形以及尺寸上发生变化, 但是依然能够满足施工安全和使用性能时, 是允许按照技术处理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然而, 这条标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虽然许多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能够通过加固技术来达到安全验收标准, 但是在实际使用功能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严重时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所以, 这条标准在实质上是不符合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 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一漏洞进行施工建设, 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消极影响。所以, 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一套严密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这是国家规范标准的一个最低限度, 所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必须达到这一最低限度并且对于那些质量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程不予通过, 而且不允许采用一些补救的方式使其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2.3 语言不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存在许多由于语言不一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由于语言表述不明确, 容易产生歧义,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a.在质量验收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与“满足安全使用”这些语言不仅文字不同, 所包含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都要满足要求, 而后面那句话的语意就不明确, 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容易抠字眼, 使语句产生歧义。所以, 语言的不一, 将会影响标准实施中难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b.功能的主次。验收标准中明确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在验收条文中有提出:一些永久性的缺陷, 如改变建筑结构的外形尺寸, 会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 为了防止对社会财富带来的影响, 在不影响安全和主要功能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可以按照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然而, 问题来了, 如何对主次功能进行区分, 在现行的验收标准中, 对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如房屋采光的功能, 就只是采光功能, 没有什么主次之分;混凝土梁、柱的功能就是结构支撑, 没有什么主次功能之分;假如相关标准不明确这个问题, 就会使本来有主次功能之分的变为没有主次之分, 反之也是。所以, 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要明确主次之分, 这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验收。

2.4 工程质量中对“缺陷”的理解

在不同的场合运用缺陷二字所表现出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现行验收标准中对“缺陷”术语的含义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缺陷”术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现行验收标准中, 对于更为严重的缺陷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然而, 对缺陷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a.在现行的验收标准条文中有明确指出, 对四种不同的缺陷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对一般缺陷的处理方法是通过翻修或更换进行处理;对于严重缺陷应当是推倒重来, 对于更为严重的缺陷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处理。b.现行质量验收标准中明文提出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严重缺陷, 也提出了对出现的严重缺陷, 应该由施工单位提出相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并且必须得经过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 对处理的地方必须重新检查验收。这与现行标准对严重缺陷的处理方式不一致。c.在有的验收条文中, 仅仅提出了不应该存在的缺陷, 但是没有具体的列出是什么缺陷, 也没有提出对该缺陷的处理方法, 仅仅只是在相关条文中提出如何防止这种缺陷的产生;然而, 现行验收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缺陷”的理解是不一致的, 要求也不一致, 处理的方式也不一致。所以, 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所出现的缺陷要准确把握, 并分析缺陷的类型, 正确读取缺陷的含义。

3 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的相关建议

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 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a.坚持杜绝为不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工程留有余地。我国推行的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说已经很低, 如果施工质量比这一标准还要低的话, 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所以, 我国对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应当毫不留情, 并且应当逐渐提升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b.由于现行标准与规范之间是相互依存, 相互匹配的, 所以在标准和规范中使用的语言尽量做到一致, 避免由于语言不一所带来的问题。c.现如今, 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质量验收标准;然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我国应当提升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 以达到与世界接轨。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概述, 可以简单的了解到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几个问题, 针对对相关问题的介绍, 应当意识到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急需提高,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的需求。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也慢慢发生了改变。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统一标准》来实行的, 该现行验收标准与原来的验评标准相比, 在内容、方法、验收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这是我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 是国家对施工质量验收和监管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设计

参考文献

[1]丰淑玉.浅议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几个问题[J].新疆有色金属, 2013 (5) :101-102, 104.

工程质量的管理和验收 篇3

【关键词】工程质量

一、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重要性

城镇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在迅速增加,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更多关心的是生活的品质,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工程质量不但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建设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验收,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之中的关键,一旦工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将会为整个工程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加,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工程质量问题的频发,为企业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重建或者是修复工作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验收,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去控制工程的质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工作内容

笔者曾经参加过电厂工程基建期的管理工作,也参加过电厂铁路专用线的铁路工程管理,对工程基建期的管理工作有一些经验和想法,下面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探讨。

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不只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而是需要对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和验收。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开始,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系统的控制,达到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决策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和验收是要对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和验收需要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审查,对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合同、报告等进行仔细的审阅,包括技术标准和图纸的完整性等,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也要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控制。在项目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条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确保符合开工条件之后,才能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需要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并且在工程施工难度较大的重点部位设置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控制点,加大对其的控制力度。施工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施工质量的检查,进行定期的巡视,分项目完成之后及时对项目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建设材料、配件、设备等方面的质量。工程完成之后的质量管理和验收是需要对已经竣工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于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和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并且要有竣工资料。

三、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难点分析

工程建设项目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工程质量的管理和验收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工程建设数量比较大的地区,质量管理工作明显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管理力度不到位。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质量管理的任务,但质量管理各部门的联系明显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不高,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细致的管理,管理质量低下。工程质量验收需要一定的计划和方案,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缺乏統一的验收标准,质量验收工作缺乏相应的依据,使得质量验收工作比较混乱。一些质量验收方案之中的规定过于抽象和笼统,没有具体的质量验收要求,可操作性太低,并且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质量要求,在验收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争议,影响了质量验收的效果。

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措施

4.1提高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重视

加大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相关宣传,使企业单位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重要性,提高其对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的重视。重视在工程建设之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验收,才能将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要求的标准。

4.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对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以健全,做到在质量管理和验收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验收方面做出清晰具体的规定,明确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重视。各个管理单位和部门也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验收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化的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

4.3强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

工程施工过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十分关键和直接的,必须充分重视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验收,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原材料、设备、配件等相关要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加强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当工程的分部工程完成之后,不能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建设,而是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合格之后,才能继续。

4.4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部门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和验收工作,确保整个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在管理和验收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对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在共同努力之下完成质量管理和验收工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由于信息闭塞造成的误会以及管理工作中的重复,浪费精力和资源。

结束语

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篇4

铁建设[2005]160号 1

共有14条。

0.1 制订本标准的意义:统一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建设一流客运专线的目标(1.0.1)。0.2 本标准适用范围: 1.本暂行标准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时速200~350km/h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2.无碴轨道铁路的路基工程尚应执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有关规定(1.0.2)。

3.对本暂行标准未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1.0.2)。

0.3 质量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主体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满足设计寿命期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1.0.3);同时还应符合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14)。

0.4 总则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分工负责(1.0.4)。

0.5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保证工程质量(1.0.6)。

0.6 对检测手段和检测人人员的要求:客运专线铁路工程应采用先进、成 熟、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质量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所用方法和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具有规定的资格。(1.0.8)

0.7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的各类质量检测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和其它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必须按规定及时填写,并且严格履行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归档整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其中,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应长期保存;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建设单位应永久保存,施工单位应长期保存;其他资料按相关规定保存(1.0.9)。

0.8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1.0.11)。

0.9 路基填料有条件时应作为结构物建筑材料采用集中供应方式(1.0.12)。

0.10 对参加施工及验收的各方人员要求:参加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有验收的各方技术、质量、监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应经过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1.0.13)。术 语

共有23条术语。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由施工单位按表3.1.1的规定填写,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涉及试验方面:

1、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2、关键技术工种上岗证书;

3、地质勘察资料;

4、计量器具设备;

5、工程材料、设备管理制度。

3.1.2路基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路基基工程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半成品、配件、设备、施工单位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现场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单位应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验。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3、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1.3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暂行标准规定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证人员应报建设单位确认,备案。

4、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验;

6、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7、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8、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9、单位工程的综合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检查共同确认。

3.2验收单元的划分 3.3验收单元的划分

3.3.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

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

2)对砼性能指标的检验,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暂行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

3)对地基处理效果、路基填筑压实质量,应按本暂行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抽样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 4 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验报告等。3.3.2检验批合格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的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其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80%及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3.3.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2 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完整.3.3.4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地基处理、基床以下路堤、基床、路垫;边坡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3.3.5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4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3.3.6 当检验批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经反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 当对试块试件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时,或因试块试件丢失损坏、试验资料丢失损坏等无法判断实体质量时,应由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凡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3.3.7 通过反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作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篇5

1.1本节适用于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聚合物砂浆等一般抹灰工程的 质量验收。一般抹灰工程分为普通抹灰和高级抹灰,当设计无要求时,按高级抹 灰验收。

1.2麻刀石灰、纸筋石灰、石灰膏等抹灰工艺禁止使用。主控项目

1.3抹灰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质量要求。1.3.1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

1.3.2抹灰用的水泥应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32.5。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严禁混合使用。

1.3.3对水泥的选用,各区域公司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圈定水泥品种范围。1.3.4抹灰用砂子应选用平均粒径 0.35— 0.5mm 中砂,砂子使用前应过筛, 不得含 有杂物。禁止使用海砂。

1.3.5抹灰用石灰膏的熟化期不应少于 15d。罩面用磨细石灰粉的熟化期不应小于 3d。

1.3.6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1.3.7其它掺合料、外加剂。增粘剂、塑化剂、防裂剂、聚合物和防裂纤维等,必 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其掺量应按产品说明书配制并通过 试验确定。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和施工记录。

1.4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4.1对外墙墙体上的螺栓孔洞、脚手架孔洞等孔洞要进行封堵。

1.4.2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污染应清除干净, 抹灰之前 7~10天, 对墙面要甩浆拉毛,并应洒水润湿。

检查方式:检查施工记录、外墙孔洞封堵全数现场复查。参考技术措施: 螺栓洞处理:全部螺杆洞都必须处理且通过专项隐蔽验收, 处理方法是:在螺 杆洞外侧凿出50x 50x 20mm喇叭形(要求开口朝下 ,用防水砂浆分两 次封闭, 第一次封闭深度的一半高, 并在砂浆凝固后用水泥浆养护两次, 第二 次封闭高出墙面1~2mm, 并检查是否出现细微裂缝或空鼓。脚手杆洞用细 石混凝土堵塞密实,并作专项隐蔽验收。

根据不同的基层材质,对基层采用对应措施: 基层材质 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 加强甩浆质量、控制甩浆密度、强度

加气混凝土砌块 砌块基层面涂加胶水泥浆一度,封闭砌块毛 细孔减少抹灰砂浆水份流失,避免空鼓 砖砌块 抹灰前充分湿润

甩浆拉毛的参考配比:水泥:粗砂:胶:水=1:1:3:1。墙面甩浆拉毛工程案例照片:

甩浆.jpg 1.5抹灰砂浆必须使用机械搅拌,禁止人工搅拌。

检查方法:现场巡视检查。

1.6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 35mm 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 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加 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50mm。

检查方法:现场巡视检查,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施工记录。参考技术措施: 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 25mm 时,每增加 10mm ,满挂一道钢丝网。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采用钉钢丝网进行加强, 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 于 150mm ,钉钢丝网方法:见下列图片:

钉钢丝网.jpg 1.7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 应无爆灰、裂缝、起砂。

检查方式:观察;用小锤轻击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参考技术措施: 水泥砂浆拌好后,应在初凝前用完,凡结硬砂浆不得继续使用。

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在抹灰 24h后进行养护,养护期 7天。抹灰层在凝结前, 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和震动。水泥砂浆抹灰层养护方法:采用农药喷雾器 喷水养护,保证养护期间湿润。

钉钢丝网处得先抹灰, 保证钢丝网与墙体材料之间能够充分密实, 避免钢丝网 处出现空鼓现象。

检查砌体施工完成时间,墙体边缝、管线、洞口收口处理质量。

墙砌体上部顶砖应在墙砌体施工完成 2周后施工,顶砖应紧凑砂浆密实。抹灰与砌筑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10天。

抹灰前完成一个月后为空鼓高发期,在此期间应加强检测。

冬期施工,抹灰时的作业面温度不低于 5℃;抹灰层初凝前不得受冻。为了解决混凝土顶棚基体表面抹灰层脱落的质量问题, 建议不在混凝土顶棚基 体表面抹灰,用腻子找平即可。顶棚免抹灰的技术要求:室内顶棚混凝土(含 阳台必须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免抹灰 ,清水混凝土的标准主要是指混 凝土完成面的平整度达到普通抹灰的标准,即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 4mm , 同时在混凝土浇注前,钢筋马凳下必须做保护,避免马凳钢筋返锈。

一般项目

1.8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颜色均匀、无抹纹,分格缝和灰线应清晰美观。检查方法:现场巡视检查;观察;手摸检查。

1.9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平整。同一标高的槽、盒应该整齐划一。

检查方法:现场巡视检查。参考技术措施: 槽、盒整齐划一工程案例图片: 室内墙面、柱面和门洞口的护角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 应采取 1∶ 2水泥砂浆做暗护角 ,其高度不应低于 2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 50mm。1.10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灰膏 不得抹在水泥砂浆层上。

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抹灰应分层进行, 每遍厚度宜为 5~7mm。抹石灰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 度宜为 7~9mm。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抹灰时, 应待前一抹灰层凝结后 方可抹后一层;用石灰砂浆抹灰时, 应待前一抹灰层七八成干后方可抹后一层。1.11抹灰分格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光滑,棱角应整 齐。

检查方法:现场巡视检查;尺量检查。参考技术措施: 1.12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 外低,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应小于 10mm。

检查方法:现场观察;尺量检查。参考技术措施: 滴水线做法实例图片:

滴水线做法.jpg

滴水线做法.jpg 瓷片鹰嘴做法实例图片:

瓷片鹰嘴做法.JPG 1.13一般抹灰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立面垂直度 用 2m 垂直检测尺检查 2 表面平整度 用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3 阴阳角方正 用直角检测尺检查 分格条(线直线度 3 拉 5m 线, 不足 5m 拉通 线,用钢直尺检查 5 墙裙、勒脚上口直线 度 3 拉 5m 线, 不足 5m 拉通 线,用钢直尺检查 附:某建筑监理有限公司抹灰施工监理工作内容 1抹灰施工之前控制

1.1主体结构工程中间验收,包括混凝土和砌体工程的验收。

1.2抹灰施工样板的施工标准确认,施工单位按照样板要求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1.3检查施工单位的自检验评记录,达到要求方可进行检查。

1.4检查混凝土梁柱表面的拉毛质量,钢板网铺钉质量。1.5检查楼地面是否是否设有墙体控制线,控制线是否方正。

1.6检查墙面灰饼,保证抹灰厚度控制在 1.5~3cm 的范围,超此范围应有处理措施。

1.7检查砌体施工完成时间,墙体边缝、管线、洞口收口处理质量。

2抹灰施工过程控制

2.1检查砂浆配合比,原材料质量。

2.2分层施工要求, 2cm 以内须分两次抹,大于 2cm 须分三次以上抹完。2.3严禁砂浆表面撒灰收面,应原浆压光。3抹灰完成质量控制

3.1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对不合格部位进行整改。3.2进行实测实量检查及观感验收。3.3抹灰空鼓情况检查,裂缝情况检查。4抹灰施工前检查记录表 检查记录

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合格 让步接受 不合格 主体和砌体验收 □ □ □ 样板完成并班组现场交底 □ □ □ 梁柱拉毛 □ □ □ 钢板网铺钉 □ □ □ 墙体控制线 □ □ □ 墙面灰饼 □ □ □ 砌体表面收口 □ □ □ 施工单位自检记录 □ □ □

检查记录

检查部位 检查内容

锚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篇6

7 第15章时钟系统

7.1 系统介绍

时钟系统是由标准时间源、石英谐振母钟、子钟及其他时控设备组成。采用自守时和时间跟踪的方式,使石英谐振器母钟、子钟以及输出的其他时间信号与标准时间源保持一致,实现时间的同步。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时钟系统技术应用将更为广泛,时钟系统的应用范围广阔,已在公共广场、飞机场、火车站、轻轨、港口码头、工厂、金融机构、学校、智能楼宇等场所都得到广泛应用。

7.2 工程实施中的要点和说明

根据第3.2.1条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7.3 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条件应符合第3.3.2条的记录齐全且合格。本系统的测试方法要遵守第15.0.1条,即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时间同步系统》(QB/T 4054)的相关规定。检测项目要依据第15.0.2条的要求,主要是检测时钟系统的接收及授时功能,其他的复杂功能为辅。

系统检测时,应按照附表C.0.10时钟系统子分部工程检测记录进行相关功能的检测,并按要求将记录填写入该表。具体的相关系统检测的要求和判断依据,执行相关的规范条文。

7.4 竣工验收

时钟系统竣工验收时,应按照第3.4节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程序进行。

8 第17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8.1 系统介绍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楼宇自控系统(BAS),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一个功能重要而且相对独立的系统,本章仍维持2003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系统名称。

从系统的组成元素来分,可以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人机界面、数据库和通信网络等。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芯片的微型化,设备形态会有些变化,网络结构也有多种形式。

从系统实现的功能来看,包括:监测、安全保护、远动、自动启停、自动调节。其中监测和安全保护是系统必备的最低要求,而自动则是在远动基础上实现的高级功能,尤其是自动调节功能是需要根据算法编制软件程序实现的。

根据监控对象或者相关专业的不同,可以包括:暖通空调、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电梯和自动扶梯及建筑节能。

目前我司主编的新建行业标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对其设计、施工、调试到维护过程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正在住建部报批过程中,即将颁布。检测方法等也在该行业标准中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8.2 主要修改内容

(1)系统组成方面

第17.0.1条新增了能耗监测系统。因为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对党政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有专门要求。实际工程中,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有不同的名称,住建部正在建立全国的省市级平台;楼内的分项电计量系统,方便物业管理使用的远程抄表系统等,具体的要求又有些差异。

第17.0.2条与上条对应的,由于能耗监测表具的要求不同,要求用于能耗结算的水、电、气和冷/热量表尚应检查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对于上面提到的能耗远程监测系统和分项电计量系统,都是以节能为目的,作为诊断分析用途的,表具满足相关的规定即可。

(2)检测方法和内容方面

第17.0.3条规定了系统检测中的主控和一般项目,原则上以系统功能测试为主,系统性能评测为辅。第17.0.4条规定了应采用中央管理工作站显示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的方法进行。本次修订强调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功能。

(3)检测项目方面

第17.0.5规定了暖通空调监控系统的功能检测,将2003版中关于通风与空调、冷站和换热站的相关条文进行合并。与暖通空调专业的内容是对应的。

第17.0.14规定了可维护性的检测,该项目由2003版的主控项目变为了一般项目。第17.0.15条规定了性能评测项目(也是一般项目)的检测内容。

本次修订中,一般项目中删去了2003版中现场设备安装质量检查和现场设备性能检测。其中安装质量检查属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后续验收过程也有规定;而现场设备性能检测比较复杂,与工程检测不同,因此不做规定。如系统检测中有项目不合格,需要进行设备性能检测时,往往需要另外委托检测机构进行设备检测。

检测项目中,抽检数量的规定与2003版保持一致。

本次修订中,检测合格的判据都是符合设计要求。因为具体的系统内容、设备种类和功能要求不同,无法做出统一的定量指标;设计要求是最终检测验收的依据。

(4)验收文件方面

第17.0.16条规定了本系统需要补充的文件,都是为保证后期使用和维护所必需的。

9 第19章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9.1 2003版规范执行过程中的局限

从技术发展方面来看,自2003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国家标准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相继发布实施,验收规范的安全技术防范部分需要修订与之匹配。

此外,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日趋普及,验收规范需要升级完善。

从工程实施方面来看,2003版验收规范部分条款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难度过大,不便操作,影响工程项目整体验收进度,需修订以满足实际验收需要。如“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必须经过国家或行业授权的认证机构(或检测机构)认证(检测)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经建设方同意可进入系统试运行,试运行周期应不少于1个月”、“系统检测应由国家或行业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等条款影响工程项目整体验收进度。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在征求意见稿阶段,本章共收到78条修改建议,我方根据修订需要部分采纳。

9.2 2013版修订重点

本章修订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

本规定中所列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范围是目前通用型公共建筑物广泛采用的系统,而对于高风险对象如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银行营业场所、民用机场、铁路车站、重要物资储存库等,则要求执行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2)结合工程项目执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修订部分条款要求,提高可执行度

其一,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了修订。列入国家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的产品需要取得CCC认证证书;列入国家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登记目录的产品需要取得生产登记批准书。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安全防范产品,国家已有相应法规进行质量控制,本章以检查相应证书为主。

其二,对系统试运行的要求进行了修订。本章不再单独提系统试运行要求,在第三章基本规定中统一要求。

其三,对系统检测机构的要求进行了修订。本章不再单独提系统检测机构要求,在第三章基本规定中统一要求。

(3)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相关规范的协调统一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为现行国家标准,本章抽取智能建筑工程中验收的基本要求,检测内容直接指向该规范,各子系统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主要按该规范第7章“安全防范工程检验”的规定执行。

(4)系统检测内容及要求进行修订

首先,本次修订对各子系统检测原则(包括抽检数量)进行了统一规定,并对合格判定进行了明确。

其次,根据技术发展要求和工程实施需求,增减调整了部分检测内容。

9.3 检测内容的补充

本章检测内容主要补充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管理系统方面。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集中管理和联动控制,这也是系统检测的重点,本章补充了该部分内容检测要求。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方面。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日趋普及,本章补充了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检测内容。

(3)停车库管理系统方面。补充了人工开闸功能检测,人工开闸功能是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手段,需要检测。

(4)中控室方面。补充了电子地图检测和电磁兼容性检测。监控中心各子系统管理软件的电子地图是安保人员远程掌控现场最直接的依据,电子地图上显示的设备位置务必保证与设备现场位置一致。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编解码设备、各种控制器等,还有电视墙、操作台、机柜等大型装置,安全性及电磁兼容性也是影响系统整体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

(5)关于访客对讲功能:本次修订删除了2003版的“住宅(小区)智能化”,本章适用范围是普通风险对象中的通用型公共建筑,因此访客(可视)对讲系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进行单独检测,通用型公共建筑中的访客对讲功能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中有关出入口控制系统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及测试方法的规定执行。

1 0 第20章应急响应系统

本系统是新增系统。为了应对灾害发生,越来越多的建筑需要设立应急响应系统。本规范所称的应急响应系统是指以智能化集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或其他智能化系统为基础,综合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所构建的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具有报警响应和联动功能的综合性集成系统,以维护公共建筑物(群)区域内的公共安全。不是指国家级别的以软件为主的应急响应。有些项目是在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此应急响应应用,所以验收方法与智能化集成系统类似。

在大型公共建筑、综合体建筑以及具有安全管理职能的建筑中建议配置应急响应系统,采取多种通信方式对危及建筑公共安全的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现本地报警和异地报警、管辖区内的指挥调度、应急疏散与逃生紧急呼叫和导引及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等。可以接收来自上级应急指挥系统的指令信息、采集事故现场信息、显示相关信息,具有紧急报警、消防—安防联动、消防—建筑设备联动、紧急广播—信息发布—疏散导引联动等功能。涉及到智能化集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公众信息发布系统及机房工程等智能化系统。

本系统检测顺序与第4章智能化集成系统相类似,先检测相关联的智能化系统功能后再检测本系统。接口的检测依据第4章相关规定。相关联的智能化系统功能检测依据本规范其他章节的规定。

由于本系统是个类似集成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涉及到的系统非常多,本系统功能检测主要依据工程技术文件的规定内容,参考本规范中相关章节的功能检测规定,比如:第4章智能化集成系统、第13章会议系统、第14章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第16章信息化应用系统等。

11第21章机房工程

11.1应用对象说明

本章为新增系统。主要面向的对象是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机房,包括信息接入机房、有线电视前端机房、智能化总控室、信息网络机房、用户电话交换机房、信息设施系统总配线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弱电间和电信间等。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本章的应用对象不是数据中心类的机房。

原2003版规范中只是主要针对空间环境、空调环境、视觉照明环境、室内噪声及室内电磁环境等环境参数提出要求,对于智能化系统应用的弱电间、弱电机房、中控室来说,参数还不够全面,本次修编除考虑了原2003版本的第1 1章电源与接地和第12章环境内容外,还增加了关于机房供配电、防雷与接地、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综合布线、监控(主要指的是机房环境监控)与安全防范、消防、室内装饰装修和电磁屏蔽等内容。

本章内容主要以GB 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 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为主要依据,参考了机房专业规范中规定的内容。本章的应用对象不是数据中心,如果是数据中心则需要执行相应的数据中心标准。

11.2主要内容

11.2.1对材料检查的规定

第21.0.2条主要强调了机房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对材料的要求,对于有防火性能要求的材料应该检查防火性能证明文件和产品合格证。防火措施以及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优劣是各类建筑尤其是超高超大,人员密集的建筑发生火灾时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与人身安全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在本规范中专门提出此项要求,希望能够引起管理及施工企业和人员的重视。

11.2.2对引入电源的规定

第21.0.3条强调了在检测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前,宜先检查给机房工程所用电源的引入电源质量的检测记录。机房所用电源包括:智能化系统交、直流供电设备;智能化系统配备的不间断供电设备、蓄电池组和充电设备;以及供电传输、操作、保护和改善电能质量的设备和装置。根据专业划分,这部分引入电源通常由建筑的机电承包商来提供,引入电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智能化机房工程的电源质量。

11.2.3对弱电间检测的规定

本次修编过程中,很多专家和集成商都多次强调了弱电间在智能化工程中的重要性。智能化系统弱电间不仅仅具有传统的竖井布放垂直线缆功能,还需要放置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系统电子设备,如安防设备(门禁控制器、编解码器等)、网络设备等,机房工程的质量对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影响。很多项目中由于弱电间过热导致网络设备不运行,或者受到某些大功率电气设备影响导致相关智能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第21.0.7条中单独列出对智能化系统弱电间的检测规定,加强对弱电间的工程质量控制,强调了经常被忽略的弱电间的检测。

同时也想借此规范引起弱电间建筑及电气环境设计者们的注意,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弱电间的空间环境、空调环境、视觉照明环境、室内噪声及室内电磁环境等环境参数,以能够满足今后智能化工程的使用。

在第2款中强调了线缆路由的冗余考虑。线缆路由主要指敷设线缆的梯架、槽盒、托盘和导管的空间。检测冗余度的主要原因是便于智能化系统今后的扩展和灵活调整,确保后期改造和扩展的空间冗余。

11.2.4对验收文件的规定

第21.0.9条要求提供机柜里的设备装配图。详细的设备装配图便于维护和检修设备,有利于项目运维,对工程质量具有保障作用。

12第22章防雷与接地

12.1应用对象

本章主要规定了智能化系统防雷与接地的内容。防雷部分的接闪及引下线工程一般由总包来完成,不在本规范范围内。因为电源主要在机房和弱电间里,所以将2003版规范第1 1章电源部分的内容放到本规范第21章中。

本章相关防雷与接地内容主要依据两个专业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和GB 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2.2主要内容

12.2.1强制性条文

接地的质量会影响到设备进而直接影响到人身安全,所以规定第22.0.4条为本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为了防止由于雷电、静电和电源接地故障等原因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操作维护人员电击伤亡以及设备损坏,故作此强制性规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有大量安装在室外的设备(如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室外报警设备和摄像机、有线电视系统的天线、信息导引系统的室外终端设备、时钟系统的室外子钟等,还有机房中的主机设备如网络交换机等)需可靠地与接地系统连接,保证雷击、静电和电源接地故障产生的危害不影响人身安全及智能化设备的运行。

智能化系统电子设备的接地系统,一般可分为功能性接地、直流接地、保护性接地和防雷接地,接地系统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当接地系统采用共用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应采用接地系统中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

检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接地装置、接地线、接地电阻和等电位联结符合设计的要求,并检测电涌保护器、屏蔽设施、静电防护设施、智能化系统设备及线路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除另有规定外,电子设备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当电子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时,两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12.2.2对验收文件的规定

需要提供被防雷保护的设备表。设备表标明被保护的设备位置、防护类型等内容,便于维护人员准确无遗漏地检查被保护的设备以及防雷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安全进而确保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将防雷及接地保护真正做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上一篇: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观黄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