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今农村现状分析(精选8篇)

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篇1

一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

《学校管理学》一书对积极性作了如下定义:积极性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人的个性倾向性。所谓教师积极性,是指教师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心态以及表现在行为上的努力,进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表现形态,它的主要判断标准有两点: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二是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结合笔者对多名教师及学校领导的访谈,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不动,学校领导调动不了教师

笔者通过与农村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的谈话,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并不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一些学校领导表示,他们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打亲情牌,强行调动会引起教师的反感,特别是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地方优秀教师调往条件差一点的教学点,基本上不可能,即使明确表示给予多少补助,教师也基本不同意,严重一点的,就表示我辞职不干了。这是管不动的表现之一。即使勉强调动,教师答应去一两年,大多数去几个月就向上级部门申请调回去,得不到上级回应的教师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调走,并且在教学中存在明显的疏忽。这些都表现了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

2.教不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反馈,都没有认真对待,甚至漠视。教师对教学准备的不关心,则表现在对坐班制度的抗拒。现今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实行一种坐班制度,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有的坐班制度要求教师在上午、下午上课前20分钟在办公室,有的则要求在每天的第几节课在办公室,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的时间,但在调研中很多教师却普遍表示他们希望上完课就直接回家,认为这样坐班没有任何意义。同时,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实习的时候发现,教师在坐班时间多是闲聊,而非自我提升,甚至他们都表示,其他学校也是这样的。这些表现出教师对教学准备缺乏积极性,对教学过程缺乏积极性则表现在教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在笔者实习以及旁听的很多课程中发现,两位笔者曾经的老师上课的内容及方式和十年前大同小异,说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在访谈中,很多学校领导表示,教师对教学的结果也并没有表现出重视,教师普遍上完课就直接回家,特别是农村部分教师本身要做农活,只将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最后考试的结果如何也并不关心,他们只完成自己分内的教学工作。即使考试成绩在年级组排名倒数,教师也并没有受到影响。这表明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3.培训不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

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需要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这不只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国家出台过很多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的文件,如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通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而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与集中培训,还有平时学校自发组织的校本培训以及其他综合性培训,但在笔者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校长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表示,每次提到培训他们都很头疼,上面下发通知让他们组织人员,但人员很难组织起来,教师不愿参加,即使给予一定补助,教师也不愿意参与培训,更不用说自费参与了。本应是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培训,教师却普遍抗拒,这反映的是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积极性。

二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

在访谈中,笔者同样询问了学校主要领导、学校校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关于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通过这些访谈以及笔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对当今教师积极性缺乏的思考,发现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教师引进流出机制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有教师个人的原因等。

1.农村教师引进流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的特殊性,现今教师的主要组成有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其中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部分是当地老一辈的教师以及赋闲在家的村民,其中有的仅有初中学历,而公办教师除了部分原在编和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外,大多数公办教师都是采取新机制引进的年轻教师,即三支一扶大学生、师范生、支教生等,新机制引进的教师如果不是当地的人,很多在学校待一两年就离开了,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利的地方。据笔者调查,在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新机制留下的教师一个都没有。教师职业是一项长期的职业,一两年根本不足以了解当地的学生以及融入学校集体,这些教师在带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离开,不只对他们自身的教育积极性有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教师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学生习惯了年轻教师新的教学方法,再用老教师原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就不适应了,教师也会觉得很累,进而影响其教学积极性。

同时,在教师流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村地方教师紧缺,一般不存在辞退教师的现象,即使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师,也依然在一线教学。而一些优秀的教师,要么被城市的学校挖走,要么寻找各种渠道调走,最后留下来的教师,即使对教学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但要么精力跟不上,要么能力跟不上,久而久之,也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这便是农村地方很典型的优秀教师留不住,不能胜任教学的老师送不走的现象。

2.农村教师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很不便利。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教师每到冬天要爬山去上课,山上全是积雪,每次单从山脚爬到山上都要很长时间,而且道路非常危险;教师一旦到了学校,可能一个月都没办法回家,这是出行的不方便。另外,还有办公条件的不方便。农村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大多由教室改建,所有教师在一起办公,因为东西很多,即使努力整理,工作环境也很杂乱。在笔者所观察的100多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办公设施都比较陈旧。在工作的软环境上,镇上的教师相对好一点,教师一天可能只有半天课,而在农村偏远地方,特别是教学点,有的只有一两个教师,只能采取复式教学,大多从早上上课上到晚上,不要说钻研教学,连基本的教学工作都跟不上;而且,同事之间也缺乏交流,这样不利于自我的提升,同样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培养。

3.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助力者,其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和教育质量的好坏。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儿童的成长维系在教师身上,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了解农村教师积极性缺乏的表现和原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作文,真我,个性

学生作文是学生反映现实、抒发自我情感的重要手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现在农村小学生进入初中后, 作文很快暴露出许多问题。一听说要写作文, 学生就怨声载道, 眉头紧皱, 绞尽脑汁者有之, 乱翻作文书东拼西凑者有之, 把小学作文改头换面搪塞者有之。交上来的作文, 有的记叙描写抽象空洞, 有的语言干瘪毫无文采, 有的生搬硬套面目狰狞。一个班的作文只有一两篇可取, 即使偶有佳作, 也缺乏个性的展现、心灵的抒写, 是似曾相识的“八股文”。

反思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为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去探寻。

首先, 从教师方面来说。虽然素质教育已呼吁了多年, 但不少教师还是固守“应试教育”不放手, 因为中考的指挥棒正悬在头顶上。应试教育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 忽视对学生的品德培养, 把“作文即做人”放在一边;学校里的自修课、课余时间早就被教师瓜分得一干二净, 放学时学生背着一书包的作业回家, 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无从谈起。另外,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成绩,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更热衷于传授写作技法, 让学生依葫芦画瓢, 使得学生的作文结构模式相似。怎样开篇, 如何收尾, 哪些详写, 哪些略写, “千人一面”;先叙事后议论, 边写景边抒情, “异口同声”。还有, 很多教师固守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 不肯改进、创新, 不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批改随便打个分数或评个等级, 讲评要到下一次作文教学时才进行, 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只好摒弃自我, 掐灭兴趣, 去适应教师的写作套路, “戴着镣铐跳舞”, 哪里还会有动人心弦的文章?

其次, 从学生方面来说。自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 小学的毕业考试成了走过场的形式, 教师的压力大为减轻, 教学的积极性亦相应减弱。不少农村小学借“素质教育”之名, 行“放羊教育”之实, 少先队活动热热闹闹, 体育比赛轰轰烈烈, 但缺少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教育。再加上农村小学的“小、散、差”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各校来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每个班基本都有四五个学生一点都不会写作文。小学生进入初中后, 学习压力一增加, 就大叹“吃不消”。特别是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和写作, 由于学生的积累极度匮乏, 致使作文言之无物, 缺乏心灵的个性展示, 与城市学生的水平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使得学生远离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 远离了作文的源头活水, 他们对生活的印象是浮光掠影, 所写文章自然不免肤浅、呆板、苍白。生活的单调导致作文的言之无物, 本来尚可从课外阅读中弥补一二, 但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实在少得可怜。笔者曾作调查, 两个班级92个学生中, 订阅报纸的只有5个《绍兴晚报》的小记者, 藏书百本以上的只有1人。现在,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不少人不惜工本大兴土木建造、装潢住宅, 却很少考虑为子女隔一间书房、打一个书柜, 能经常为子女买课外读物的更属凤毛麟角。当然, 有不少家长因自身知识水平不高, 不知道买哪些书好。学生在有限的课外阅读中, 不但阅读面过于狭窄, 以动漫、武侠、言情、惊悚等为主, 而且偏重于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结局, 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摘录的是个别词句, 没有深入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更无暇去体悟书内书外的人生。

当然, 要想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现实的,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 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努力。

一、切实制订计划, 积极评改作文

教师要善于取长补短, 更新教学理念, 摒弃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每学期开始, 教研组和教师应共同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作文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师可打破教材的单元编排顺序, 按作文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实施, 以改进那种无序的教学现状。例如, 初一的学生, 可注重记叙性和描写类的作文练习, 初二可加强说明类和议论性的作文练习, 初三则要把重点放在辩论性作文的练习上。书写由端正到美观, 语言由通顺到流畅、有味, 内容由完整到集中、充实, 构思由一般到灵动, 等等。

教师要改变作文重写轻改的习惯。学生作文要争取在一星期内批改好, 发现可取之处就要指出来, 尽量打高分, 以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使学生养成写作文打腹稿、打草稿及修改的习惯, 还可采用互改互评、当场面批、个别指导的方式, 并尽早讲评,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讲评再次修改或重写作文, 借此既能学习别人的长处, 又能提高修改能力。

二、拓展写作天地, 挖掘生活细节

人教版教材的综合性学习中, 有不少要求写作与自己及家庭生活有关的文章, 如“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献给母亲的歌”、“我的初中生活”等, 这些素材较多, 稍加整理就可写成。要鼓励学生将目光转向社会和自然。虽说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 可罗丹早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并不生活在真空中, 教师要鼓励他们做个有心人, 睁大探求的眼睛, 竖起灵敏的耳朵, 就能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挖掘出精彩来。例如, 有一个学生就从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的嘈杂的公交车站旁, 发现一位老人和一辆破三轮车常在同一时间出现, 经过打听, 发现原来是一位爷爷十几年如一日关爱残疾孙儿, 根据这一动人事迹, 他写出一篇《那辆破三轮》的优秀习作。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专注于电脑、电视, 应要求他们走出家门, 或野外踏青, 或参观逛街, 或锻炼骑车等, 用心去“阅读”、去体悟生活这本“无字之书”。

很长一段时间, 教师重写作轻阅读, 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可见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也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农村学生在小学时有良好阅读习惯的较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见缝插针地阅读, 平时读一些《意林》《读者》《格言》等杂志,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录精彩的部分, 并可不定期地交流;假期时则去图书馆借阅, 还可阅读大部头的名著。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讲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文史故事;写随笔和“日思录”, 可长可短;写连词成段的百字短文;写影视作文。例如, 学了冰心的《观舞记》后, 笔者从网上下载了杨丽萍的《云南映象》, 让学生观看后写片段作文, 不少学生写得文采飞扬。以上这些做法均可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表达真情实感, 张扬个性心灵

传统作文训练压抑而沉闷, 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由幼稚走向成熟, 对某些社会现象及师长的说教十分敏感, 有时甚至是偏激的, 只是由于教师的压制而不敢抒写出来, 只好虚情假意地胡编乱造。为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教师要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写作环境。作文尽量少用命题作文, 多用材料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甚至可以自由作文。作文的题材、体裁均不受限制。既可记叙也可议论, 既可是杂感也可是小小说, 既可是日记体也可是寓言体, 等等, 可自由挥洒、尽情抒写。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 以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作文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风采。

总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文主体性,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去写他们想写而且爱写的一切, 去尽情张扬他们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教学月刊 (中学版) .教学月刊社2010.09

[3]语文建设.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2010.08

当今国际安全形势基本现状分析 篇3

一、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总体局势可控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很不安宁。各国在面临传统安全挑战的同时还需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如朝核问题、乌克兰问题,局部地区战乱不止。一些热点持续升温甚至接近战争边缘等传统安全问题外,还有IS极端组织问题、基地组织问题、中东难民问题和海盗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见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但国际安全环境总体稳定,抑制战争的因素不断增多。

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国际关系属于总体和平局面。这是与世界大战相对立的一个状态。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确实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总的趋势是朝向缓和、和平的方向发展。虽然有些局部战争和冲突,但是在较长时间内是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二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战”以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地位不断抬升。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低迷,很多国家包括发达经济体陷入了低速或者负增长周期,有些国家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但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仍然在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各国间经济上相互依存的结构性关系使得打世界大战,甚至发动比较大型的局部战争的可能性都在降低。三是经济发展仍然是多数国家的第一要务。没有哪个国家像过去的法西斯德国以及当年的日本一样要不断冲破国际体系的制约,通过战争中实现国家利益。发展仍然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第一要务,这都是阻止战争的重要因素。

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期,各种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致使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新兴大国的崛起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大国、新兴大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调整,从而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目前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国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美国需要以其实力和价值观作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长期以来一直在制定一套对其有利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规则;欧盟有欧盟的定律;我国有我国的想法,俄罗斯有俄罗斯的作派,可见,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方面,各国和国家集团是有不同政策立场的。

我国的立场是调整完善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虽然这个秩序里面确实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有可能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其更加合理化,更多地体现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的作用以及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们坚持主张多极化世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习近平主席十八大以来提出一些新的外交理念以及推出一些新的外交政策,其中引发世界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背后有很多新型的外交理念,如果打造好这种区域合作模式肯定会影响到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军事安全形势局部动荡,但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性较小

在军事安全方面,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积极进行战略调整,推进军事转型,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争夺有利战略位势,国际军事斗争更趋复杂,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但爆发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如美军提出了“二次转型”目标,要求建设更精干、更灵敏、更先进、战备程度更高的新型联合部队;俄军“新面貌”改革进入调整完善阶段,力求实现“精干高效、机动灵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建军方针;日本提出了“机动防卫力量”构想,力求建设快反、机动、灵活、持续的多能型自卫队;欧盟主要国家提出了“建立一支规模小、装备精、轻型化、机动灵活、快速反应能力较强的实战型军队”的建军方针。

世界军事力量发展呈现出新的走向是体制编制的联合化、小型化、自主化趋势更加明显;武器装备呈现出向数字化、精确化、隐形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联合作战形态向“四非”(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和非正规)和“三无”(无形、无声、无人)作战方向发展;军队指挥形态更加扁平化、自动化、网络化、无缝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国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三、恐怖主义势力蔓延且有扩大的趋势,国际社会联合予以打击

当今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又有蔓延趋势。经过十年反恐战争,基地组织受到了致命打击,其势力虽然大大缩小,但近年来出现的“伊斯兰国”(IS)极端组织却让世界又笼罩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下。自“伊斯兰国”问世以来在全球各地更是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给国际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恐慌。

一是土耳其国内发生恐怖袭击事件。2015年7月下旬以来,土耳其同时向国内反政府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发动空袭。此后至今土耳其国内恐怖袭击事件接连发生。比如2015年10月10日安卡拉火车站附近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102人死亡。

二是俄A321客机遭到恐怖袭击。2015年10月31日俄罗斯一架A321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给俄罗斯民众带来了沉重的悲伤。11月1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网站发布公告称,经调查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的俄空客A321型客机上载有爆炸装置,爆炸是导致客机失事的原因,并将其确定为恐怖袭击事件。根据俄方专家调查结果,飞机在飞行时,一枚威力相当于1公斤TNT的自制爆炸装置引爆,并造成飞机在空中解体,导致机体四散坠落地面,可以肯定是恐怖袭击。在确定俄A321客机坠毁事件是恐怖袭击之后,俄罗斯即决定加强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打击力度,并从本土出动战略轰炸机参加空袭。

三是巴黎发生“11·13”系列恐怖袭击案。2015年11月13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又在法国巴黎制造132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的惊天环恐怖袭击事件,从而让“伊斯兰国”再次成为全球媒体轮番播报的“高频词”。事实上仅仅几个月前法国刚刚遭受与“伊斯兰国”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数起恐怖攻击,短短数月时间极端组织再度将枪口对准法国,将巴黎选定为袭击目标。“11·13”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惨案是欧洲数十年来最血腥的恐怖袭击之一,被称作法国版的“9·11”事件。

四、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展开软硬博弈,双方共同打击IS组织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继炸毁俄客机后,又制造了血腥的巴黎惨案。在悲剧面前,法国总统奥朗德主动提出了“联俄反恐”的主张,似乎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制造了些许“同仇敌忾”的气氛。随着俄军持续加大空袭力度,叙利亚政府军宣称“有能力将这些恐怖分子清除出祖国。”欧洲国家在尝到因俄罗斯稳定叙利亚局势而带来的“好处”后,事实上对俄罗斯的行动予以默认。

一是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博弈。乌克兰危机引发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关系严重对立,双边关系持续恶化,已经倒退至冷战以来最低点。两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频频出招,俄罗斯则见招拆招。2015年3月16日和今年的3月16日欧盟和俄罗斯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克里米亚通过公投“脱乌入俄”一周年和两周年。欧盟多次重申拒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并将继续采取制裁措施;俄罗斯则一边通过播放纪录片为克里米亚“回家”正名,一边在克里米亚多次举行实战演习。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战场上的较量和博弈日益尖锐。在俄与美国和西方交锋的刀光剑影中西方媒体纷纷抬高声调,呼喊“新冷战”时代到来了,呈现了2.0版的新一轮冷战。

二是双方在打击“伊斯兰国”上的较量。进入2015年9月以来美国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一如既往地停滞不前,而俄罗斯却不断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从9月30日开始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的IS武装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行动。到12月16日,俄罗斯总参谋部行动总局局长谢尔盖·鲁茨科伊称,俄罗斯航空群的飞机自9月30日在叙利亚开始军事行动以来,已经完成了超过4200架次飞行,其中有145次由战略轰炸机完成的飞行和攻击。俄罗斯通过军事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一举扭转了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事件中收回克里米亚在国际社会上的被动局面,缓解了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的关系。应该说这是俄罗斯一箭多雕的高招。

三是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2015年1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举行了2个多小时的会谈。普京在会谈结束后表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命运“由叙利亚人民决定。”克里在此问题上与俄罗斯的主张达成一致。在叙利亚被美国、土耳其紧紧咬住尾巴的情况下,目前依然强势的普京为衰落的俄罗斯抢到了机会。但是美国的胃口太大了,它不会让俄罗斯在这一地区抢尽风头。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仍然还会展开角逐。

不过,美国或许不会甘愿让俄罗斯抢了自己的风头和“道德高地”,更不愿由其领头的国际“反恐阵营”土崩瓦解,因此会进一步加强与俄在打击ISIS组织上的合作,同时也意识到在此问题上孤立俄罗斯对其本国也是不利的。目前在中东各国的舆论中受到批评最多的总是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心的向背和美国多年来中东政策的失败,也折射出中东战略格局正在由美国一方独霸向美俄共治过渡。

五、俄罗斯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王者归来,正在重振大国雄威

2015年,普京在反恐问题上做足了文章,屡出奇招。自2014年3月以来美国与欧盟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采取多轮制裁,俄陷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俄统一战线包围,外交几近孤立。普京说西方想用“锁链锁住俄罗斯熊”,拔光它的爪子和牙齿,这种遏制战略仍是“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老一套。不曾想2015年世界反恐形势突显严峻,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深受恐怖主义侵害。在这样的背景下,俄总统普京主动出击,巧妙应对,特别是在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后,俄罗斯巧妙地将“危机”化为“转机”,利用苏-24被土耳其击毁事件,一举将最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部署至俄空军驻扎在叙利亚赫梅明空军基地。如果此前俄要部署S-400防空导弹则是“师出无名”,那么现在俄可谓是堂而皇之地在中东地区插上一把利剑。总之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反恐行动还继续展示王者归来的强势。这一点在2016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六、美中在南海问题展开新一轮博弈和较量,但两国仍在有序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周边军事形势尚属平稳,总体可控,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打破地区原有平衡,联手日本、怂恿菲律宾等国制造事端,引发地区局势不安。近年来美中围绕南沙群岛展开激烈博弈,尤其是围绕中国填海造岛和修建飞机跑道,美国在南海动作频频,紧张局面出现了升温。

去年5月以来美军开始向南海派出P-8A侦察机和新型濒海战斗舰,加强了对中国的施压。10月底美军“拉森”号驱逐舰到斯普拉特利群岛(即我南沙群岛)水域航行,并派出P-8A巡逻机配合。此外美国两架B-52轰炸机还于11月飞越南中国海。今年初美国多次派军舰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水域游弋、挑衅。今后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还会深层插手南海事务,并为此而乐此不疲。美国会继续为越南打气,为菲律宾撑腰,还要将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拉进来,太平洋舰队司令也“粉墨登场”以企图破坏南海的和平稳定大局。在未来的博弈中,中国在加紧集群建设、打造强大海空力量的同时,中美方更有可能通过频繁但温和的试探互知底线,从而摸索出两国在海上的“新常态”。

总之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内,国际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世界战略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处强势主导地位,新兴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把握机会,发展自己,提高国际地位,并成主导世界的重要力量,将是对中国战略智慧和外交智慧的一个考验。

四川旅游当今现状管理问题 篇4

2.九寨沟、黄龙、峨嵋山、乐山大佛、都江堰等等,原则上我们还是区位的市场,包括都江堰,可能到了四川顺便看一看,这说明它的品牌不行。

3.过去在旅游管理上,在旅游经济规律上,我们国家研究的不多。国家旅游局,旅游系统,都是一种接待服务型,作为大的产业来抓,还是近几年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但国家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过去基础比较差,四川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了政府主导,建立城镇旅游产业小组,因此四川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时期,旅游产业要形成大发展,体制上、管理职能上、法律法规上就要有一定障碍

4.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国家投资少,宣传不够,交通不发达,旅游产品也是非常多,但是我们基础比较差,影响对外知名度,宣传促销这些方面还要加强,四川很多好的东西国外根本不知道。旅游应该看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要卖,推销还是不够,第二个基础条件还不行,所以最大的反映就是市场对外开放度不够,航线还不够(直航还不多)这是两个大的制约因素。

5.旅游产业的确涉及的方面太多了,不但要有一个好的景区,还需要有好的导游,还涉及各方面人员的素质,旅游服务对象就是人,你要满足人的需求,要有良好的服务,不是一个景区问题,不是一个景点的问题.由于旅游市场也很混乱,没有出台很多到为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督.现在原则、规则没有。行业的自律性教差,没有专门的旅游企业集团

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篇5

——学校课程教育现状学习感悟

晚间在网络上学习了《寻找语文的魅力》、《数学的焦虑》、《英语在别处》、《被偷换的体育课》、《如果有门生活课》几门视频课程,唤醒了内心沉寂多时的教育困惑。首先说说我目前的教学状态吧,内心总是特别期待上课堂,但是学生始终有些倦色。经历课堂独角戏角色后,我深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我认识到“纵容似的温柔”对学生,尤其是现在学习诱惑特别多的学生,适当的严格是必须的。通过实验,发现严厉在短期内确实有效。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形有了较大的转变。

一、回顾这半年多我教育思想上的变化和波动

今晚的学习引起了我对自己语文课堂和教育观念的反思。首先,我迷失了开展教学的真正目标。事实上最近上班有种心累的感觉,内心对教学的真正意图早已忘却,我不再是当初那个满腔热情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人的那种观念了,无形中成为了学校升学的推手了。可想而知,孩子们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不快乐,而且还会因为老师的粗口很压抑和难受,今晚学习中那些所谓的兴趣早已抛之脑后。我想自己和大多数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一样,也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在为自己教育观念和底线的流失而无助吧!身为小学教师的我,不会像初高中同学面临中高考的巨大压力,但现实调节下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者的思路,无形中成为制约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办学者定期开展教学成绩考核和评比,我的教育行为自然也会随着这些指标而变化。

其次,学习成为师生彼此痛苦的事情。成绩当先情形下,教师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迫为成绩不惜一切代价,学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迫学习。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这是无可厚非的,若是剩下几十年的工作都这样带着精神的镣铐做下去,将会有多难受?心累的时候会想:这份职业要干一辈子吗?整天以培养考试能手为努力方向,难道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目前的痛苦是:全副精力学教材、教教材,痛苦地把学生培养成教材学习的工具。努力付出,但却并不真心接受这样的做法,学习永远不可能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呀,但是我们却以此代替学生的全部。我的痛苦却是我时刻想着如何教学生知识,在学生学习不用心的时候还会对他们进行言语攻击,久而久之就是消磨掉学生学习的全部积极性。

再次,我们的视野被局限在有限的世界里。孩子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更多的是把自己定格为教书匠,即最低级别的教师层次。现在的我用“鼠目寸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的视野不过是教授教材,深读教科书的形式进行工作。在这一点上我的视野确实没有进步,尤其是周围的氛围中绝大部分的人亦如此。我想我是把自己禁锢太久了,以致于没有接触到真正的教育本质和慧根了。在如此做作的带动下,自然是我的学生们正经历着类似的痛苦,他们最终成为了我不恰当教育方式的接受者。课堂上不良的情绪和随触即发的粗口,不在意的眼神甚至是不恰当的作业设计和安排,总而言之是我把他们引上了一条痛苦的求学路上。

二、困境中的思考

回顾这教育工作的痛苦,在工作第三年已经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每天为了所谓的应试教育,占用了个人独立享受业余生活的时间,甚至坚持多年的阅读和写作爱好。工作的困惑发生在我这个教育学出身的人身上,实在有些不可理解之处,尤其是工作这两年多来的辛勤劳累更是可想而知。在外人眼中是有好几个月的长假,工作轻松而且待遇非常好,这样的工作谁能不羡慕呢?可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工作现状真的不是那么轻松,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教育和磨砺,但我依然想要保持作为有良知的教师的本心。

第一,还原教育的本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愉悦,去感受 传道授业、与生平等成长的快乐。而不是被淹没在各种无关紧要的资料、会议、作业、考试、批评、公开课、各种不愉悦的情绪中,进而错失掉原本愉快的工作生活时光。那些随处可击的会议和公开课,可不可在自己的大脑中把他们屏蔽掉呢?那些学生还没有成熟起来的想法我们能不能耐心等待一下呢?何必用那些焦急、疑虑代替原本平静的心情?担惊受怕地忍受工作带来的不愉快?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作业上,他们目前所需要养成的不过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适当的学习方法。今天的教育者太强调成绩的做法,这本身是对教育的错误解读,主要体现为评价方式上单一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还给孩子们应有的天真和学习乐趣吧,为什么要把不管成熟与否的教育想法施加在纯真的孩子身上。

第二,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当下社会处于流速发展之中,对 于未来社会形态我们尚无从知晓,教育的明天又怎能预测?但有一点

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教育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如何让当下的教育适应未来的社会是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到的问题。猛然之间回顾起曾经付老和我聊到的话题,说起两任领导的做法,付老当时并未置言可否?但此刻才明白她的那句“小D是个有思想的人,思想的深度更深。Z在指导方面更实在和细致些。总之是各有各的长处。”着实体会到领导者的重要性,比较而言,我更宁可在一个站位更高,思想境界更远的男性领导下工作。女人啊,你要如何才能拜托自己暮光狭隘,鼠目寸光的缺点呢?罢了,认识到这点也未尝不是好事情,以后在选择做事的时候也可以做斟酌咯!交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和大量的阅读量吧,唯有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形成真正适宜他们未来成长的能力。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会做梦和敢做梦的人。我 们的学生与其它学生的差距在于他们的自信心不强,我们的学生正是因为缺乏良好的起点,所以他们前行的道路上实在孤独的寻找。昨天和孩子聊天才知道他们或是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照顾,或是和爷爷奶奶生活,或者很多时候还要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只不过是十岁的孩子呀。从心里我真的是很心疼孩子们,但是他们身上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习惯,那也是绝大部分的孩子在小时候都回存在的问题,毕竟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难道我不应该带领孩子们多去展望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吗?一起等待种子的生长发芽,那些或早或晚发芽的种子终归在努力呀,我们又凭什么去责怪某一个呢?人生其实和这种子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过程本身没法比,也无从比较,唯一需要的是从一生的角度去看,我们不能过早为学生的人生定调和定色,包括我们自己的人生亦是如此,谁都不能以一时的成长定论一生的成长。难道不是吗?

今天真的是感悟颇多的一次,尤其是目睹当下混乱的教育现状,我都不太确定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是否有足够信心。社会导向无疑给教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无知的孩童受到无耻老师性侵,农村教育普遍水平下降的现状;而我们的城市呢,单纯为升学率和各种考试拼搏,占据了孩子们的一切课余时间,学习给孩子们留下了太多痛苦的印记。在当前教育形式如此复杂的情形下,我只想告诉我们的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去维护孩子们幼小心灵中的那一丝梦想吧!前路漫漫,让我们携手同行吧!

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篇6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当今农村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养成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提高公民行为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自古有“养成”之认识,孟子在他的教学论点里就一再强调“以善养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什么是养成教育?狭义上它是指人的起码道德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广义上指人的思想素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教育与养成。

根据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内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认识不足,着力实施养成教育的学校也比较少。但是由此暴露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些思想道德问题确实比较突出。因此,本研究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以医药学校2009、2010级学生为对象,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其所做的评价。

2 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和分析

2.1 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

我们首先调查了在校医药学校2009、2010级学生为对象对养成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学生认为礼貌、礼仪,良好的校风、学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在调查中选择了“其他”项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也属于养成教育的范畴。可见,学生对养成教育所要求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要求具有全面的认识,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其认识模糊不清。

我们认为,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已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熏陶,他们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没有这方面认知的学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养成教育的概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了学生对在中小学所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的忽视。

2.2 学生的行为、作风及表现

我们接着考察了养成教育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我们调查并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作风以及表现,包括人际交往、仪表和仪态、课余活动等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在碰见熟人时都能主动地打招呼,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具有主动性,调查显示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从不与人打招呼,除了反映这些学生缺乏交往主动性以外,可能还隐含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与他人关系不善,或者可能是此学生因某些问题而引起了自我封闭的倾向。平时和人发生冲突时只有一半学生会主动道歉,可见面子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看重的,只是他们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看问题,缺少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对仪表和仪态方面的调查。我们也对学生遵守学校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注重仪表和仪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穿着拖鞋上课和任意外出,反应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愿意以符合学生身份的形象出现在公共场合。

对课余活动内容方面的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把时间大都花在了上网和睡觉方面,而看书、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兼职的人数比例相对要少。可见学生从事休息活动的时间要多于学习的活动时间;从事个人活动的时间多于社会活动的时间。即将面临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没有抓紧时间充电,而更多的是在消磨时间,这种消极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是不正常的。

另外,我们也对遵守学校课堂纪律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有将近55%的学生早上偶尔会在课室里吃早餐,只有大约10%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70%的学生会有偶尔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者发短信的记录;有过半数同学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近30%说自己的作业几乎都是抄的。但是,遇到不喜欢的课时会无故请假或者旷课的学生不足5%,说明学生虽然不大注意遵守课堂纪律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并不随意放弃学习的机会,具有学习知识的欲求。

2.3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很满意,3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较满意,32%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态度为一般,而2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的印象以及教师所认为的属于违反课堂纪律现象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看法同教师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的百分比具有一致性。我们知道,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仍然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标准,对于迟到、旷课、吃东西、接电话等现象教师是难以忍受的,可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中小学教师更为复杂。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和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评价。结合教师对学生的满意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课堂纪律的表现以外,还包括其他的内容,比如其个性或者人格特征、行为处事等。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2.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调查结果表示:90%的学生认为自己诚实有信,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养成了积极进取、有责任心、热心助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希望不仅仅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包括锻炼出优良的品质和品德。而诚实有信、有责任心等都是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重视和追求的品质修养。

但结合学生课余时间的表现来看,我们对学生将如何锻炼以及表现这些优良品质的问题表示担心,同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养成教育的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具有观念上的差异。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更加自主的学习群体,但实际上这种自主性并没有发挥出来,不少学生在放下中小学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比较消极。从学习行为来看,在中小学所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并没有顺利地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生的养成教育之间似乎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总之,可能由于受中小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能力的现象。就以上调查表明,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1)知道的多,思考的少。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很少思考养成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与自身的关系;(2)应付的多,自我约束的少。比如他们虽然知道旷课或者讲小话是课堂违纪行为,但是并没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3)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但缺乏向上的精神的动力和实际行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注意到所应该具备的形象和穿着,他们具有对优良品质的追求,但是他们实际的行为是消极的;(4)缺乏科学的指导。调查显示学生具有自我认知的欲望,但缺乏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教育者对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评价标准,但并没有把这种标准具体化,作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

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途径的建议

3.1 形成完善的养成教育规范

前面已经提到中专生经过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之后,已经基本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完善自身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选择恰当的教育措施和制度,比如对一二年级的养成教育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素质和道德;毕业生建立导师制,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进行指导。各年级抓住重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形成可操作性的养成教育制度和规范,并将其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

3.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也认识到教育不但需要认识,更需要认同。如何使得养成教育得到认同,从学生的角度上看,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养成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认识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能使养成教育的内容自觉内化,使制度和规范的实施起到实际的效果;从学校的角度看,根据养成教育的渗透性、现实性特征,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形成良性的循环。同时学校要将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才能使各种养成教育之措施才不至于空谈。

3.3 提供正确的引导,培养自我引导之能力

调查显示,学生能自觉地以身份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但缺少严格的约束力;他们在交往中具有主动性,但缺少交往中的技巧性;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具有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但是并没有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是消极和盲目的,这些问题都突出了引导的必要性。在宽容和丰富的环境里,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可能变成放任自流。教育不但是传输,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学校应因利导势,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对养成教育的宣传和实施的力度,让教师和学生都更全面地认识养成教育,并意识到养成教育对自身的意义。

引导的更高层次是自我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自主性的特征,如何处理自身交往上的困难?如何正确对待面子问题?如何克服自卑心理?需要学生在积极学习的心态下,借用学习环境和各种教育途径进行自我引导,比如:接受心理学健康教育指导、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是养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克水,李天怀.浅论加强高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性[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6(增刊).

[2]徐柏才,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4).

[3]张忠华.论现代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当今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调查 篇8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教育

为真实了解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为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设计了一份调差问卷,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关注音乐的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音乐现表出了更高的热情。很多大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不仅要学好专业,懂得一门艺术也很重要。

一、大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

(一)列举你最喜欢的音乐作品类型。70%的人写的是歌曲,如民歌,其中包括《映山红》、《小河淌水》,《孟姜女》歌剧,还有喜欢一些古典音乐,流行歌曲,其中包括《贝多芬的忧伤》,还喜欢一些钢琴曲,其中包括《月光曲》奏鸣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二)你能讲几个熟悉的音乐故事?34%人对此方面不是很了解;66%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能讲出熟悉的音乐故事,如:《白毛女》。

(三)你喜欢听传统的戏剧吗?如果喜欢你喜欢听哪一种?44%不喜欢戏剧,56%喜欢;一部分人会唱:豫剧,越调,川剧;黄梅戏,京剧,《花木兰》、《杨门女将》、《天仙配》等。

二、大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

(一)一年来参加过的群众性音乐活动的形式、内容。42%没有参加过群众性音乐活动;58%参加过其音乐形式包括:班级合唱,红歌比赛,元旦晚会,班级晚会,校园歌曲大赛,双歌比赛,歌手大赛;迎新晚会等。

(二)一年来参加过的学生自发组织音乐活动的形式、内容。28%没有参加过自发组织的音乐活动,72%参加过,其中大部分形式包括:班级晚会,红歌赛,大合唱,KTV,其活动内容以唱歌为主,也有其他才艺展示。

(三)如果你有充分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其他充要的条件,你希望开展的音乐活动是什么?12%人不知道;88%希望开展如:合唱;演唱会;歌唱比赛;歌舞剧;庆祝类的;迎新晚会等形式。

三、不同问题调查、结果

(一)你经常参与的音乐活动有哪些?

42%不经常参加音乐活动;58%经常参加。

(二)你认为流行音乐和传统经典音乐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8%不知道;92%的人知道。

(三)你参加过大学生公共音乐课程学习吗?如果参加过,你希望通过该课程学习获得哪些有关音乐方面的帮助?如果参加过你希望课程做哪些改变,才更符合你的实际需要?

34%人没有参加过;66%参加过。希望通过公共音乐课程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多欣赏少将理论;了解音乐风格,体验一下音乐的演奏,录制音乐的现场;懂得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乐理知识,希望更生动,更易理解;多欣赏,多介绍,多放一些音乐视频和纯音乐教会真正的欣赏音乐。

(四)你经常参与的音乐活动有哪些?

42%不经常参加音乐活动;58%经常参加。

(五)你喜欢听传统的戏剧吗?如果喜欢你喜欢听哪一种,能不能唱上几句。

44%不喜欢戏剧,56%喜欢;一部分人会唱:豫剧,越调,川剧;黄梅戏,京剧,《花木兰》《杨门女将》《天仙配》等。

(六)你认为音乐对你生活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6%的人接受调查但是没有觉得有积极影响;94%接受调查的局的有积极意义:你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现代音乐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四、大学生音乐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一)音乐对大学生的积极因素

1.12%认为没有积极价值;88%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有积极意义;以下积极作用及意义:

2.在心情烦乱时,可以舒缓情绪,寻求心境的安宁;

3.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激发斗志;

4.听到优美的曲调,使人心胸更开阔。

5.休闲娱乐,帮助休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调整一下状态;鼓舞人心,

6.可以缓解压力,营造气氛;

7.励志音乐对人在情感消极的时候很有鼓励;例如:《我相信》这首歌在很多时候都会放,很能鼓舞学生们的斗志,奋进的力量,使大家赋予正能量;

8.在心情消沉时听一些轻快,励志的音乐可以得到缓解;

9.音乐可以净化心灵,使人心情变好。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始终是文化潮流的弄潮儿,始终关注着音乐创作的发展与变化。而今关注音乐的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音乐现表出了更高的热情。他们认为音乐不仅是文化现象的体现,同时也是时代与社会变革中的产物,是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很多大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不仅要学好专业,懂得一门艺术也很重要。

五、对大学生的音乐建议

音乐给人以正能量,希望大家不要单纯的听那些流行音乐,而是根据音乐的背景及内容学习一些音乐内涵,体会到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用处,和表达感情之处,音乐所要表达的政治内涵和要求。在音乐方面,我们更要发扬创新的精神,不仅要学习音乐旋律的优美,更要学习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在感情和深刻内涵!

音乐素养是我们大家学习音乐的全方面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一个会学习音乐的人,不懂得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不灵活的人,他就不能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音乐素养是对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我们应该对音乐兴趣培养。音乐素养要实践起来,以兴趣教学为主,可以通过节奏游戏,多种音乐素养的练习等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防止枯燥的理论教学,在听音练习上要以感受乐音为主;在音乐欣赏上要以陶冶情操为主。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素养的兴趣,提高学习进度。

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对周围的一切现象都具备了分析和鉴别的初步能力,但音乐,作为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无处不在。音乐似乎都可以以正式、非正式的形式存在。我们平时走在路上,也总能看到戴耳麦、背吉他的大学生。音乐已融入了他们的生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音乐对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影响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向上。在大学中,适当地开设音乐课程,引入优美健康的音乐,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感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素养在的培养上,我们要下大功夫,全面提高大家的素质方面,尤其是音乐素养。

上一篇:提升司法警察素质调研报告下一篇: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