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残疾人的活动总结(共7篇)
一、规范化建设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
1、20xx年3月在省、市、区政府及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在张新街道办事处党委和街道领导的积极推动下,特别是街道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环境优良的办公场所、办公桌椅、办公用品等硬件设施,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才使得我社区残疾人事业得以顺利开展,并先后成立了社区残人协会、残疾人之家等基层残疾人机构。
2、根据“恒残联[20xx]17号文件“关于鸡西市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指导下。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相宏丽为核心,街道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共22人参加的社区“助残志愿者服务小队”。制定残疾人工作人员职责、考勤、定期学习残疾人相关知识、例会、调查研究等社区残疾人机构工作制度,使得我们的工作能力得以加强更好的为辖区残疾人服务。建立社区残疾人档案,健全“三表、三薄、三册”,做到辖区残疾人各种信息能够心中有数。
二、强化服务理念,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
1、残疾人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相对而言他们的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差,
很大一部分人还存有一种自卑心理,所以他们同社会的交往与健全人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各种方式向辖区居民宣传帮残、助残相关知识。着力营造全社区扶残助残的氛围。在上级残联的要求下我们推荐了由光明,王旭阳两名残疾运动员参加了鸡西市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他们的事迹的感染下,我社区残疾人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热有了明显提高。丰富了我社区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2、通过走访调查、电话询问、社区登记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三表、三册、三薄”中的残疾人数据。共为169名残疾人建立档案,并对他们的社保、医保、就业、失业、退休、残疾人职工等情况进行细化整理。健全了我社区的残疾人各项数据,为上级残联制定残疾人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3、我社区残疾组织成立以来,积极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问题,如对前来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提供指导,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办理残疾证。接受残疾人的其他求助,共接受23条残疾人求助,未解决9条,解决24条。内容包括子女上学、残疾证办理、康复器具等。并这徐振忠、张琨雷等6名残疾人发放轮椅、坐便椅、盲杖等残疾人康复器具9个。
4、根据“鸡残联[20xx]16号文件关于鸡西市残疾人扶贫工作的要求,张新社区残疾人机构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深入残疾人家庭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残疾人的诸多问题能够在基层得到解决。我社区困难残疾家庭共102户。其中以孙志凤、张成彬、袁玉良等为代表的特困残疾人家庭30户。如孙志凤由于双腿截肢、左手截肢、智力低下生活动无法自理,丈夫去逝,儿子不愿照顾。我们了解情况后,组织社区助残志愿者协助教会爱心人士照顾好孙志凤的生活。并将孙志凤的情况向街道以及区残联做了汇报,街道主任相宏丽非常重视,组织街道各部门以及社区居民为孙志捐款共筹集善款600多元。区残联理事长窦玉存也带领导区残联工作人员带来面、油等价值200多元的生活物资到孙志凤家慰问。,通过对孙志凤的帮助我们取得了很多工作经验,使我们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加强。并为其他残疾人家庭制定了针对性的帮助措施,如组织助残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提打扫卫生、做家务等,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申请康复器具,组织居民为特困残疾人家庭捐款等多项措施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三、治理社区卫生美化社区环境
1、张新社区保洁保绿人员上任以来每天按时打扫办公楼内室内卫生,使得办公人员能够在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中工作。还对办公楼大院内环境进行了通过种植花草,治理院内环境,美化了社区工作场所的环境。还参加了“恒山区环境卫生百日会战活动”,义务打扫楼区、主干道两侧卫生等。特别是保绿员杨忠生,发现社区院内两棵松树很接近电线如果发生雷击现象后果不堪设想,杨忠生把松树接近电线的部份锯掉,排除了这一隐患。
四、积极协助街道办事处其他部门工作
1、张新街道办事处残疾人机构成立以来,经常协助街道其他部门工作,如周桂芝、周立秋、侯建华等在医保工作高峰期,协助医保工作人员填写工作表等相关工作。还协助社区房屋登等多次其他工作。
一年来,社区残疾人工作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呈现出新的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以及市、区残联、街道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残疾人,心理康复,干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全世界残疾人数约为6亿,他们因残疾而普遍存在与健全人不同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焦虑与抑郁情绪,并在认知和行为上有异常表现[1,2]。在我国,根据相关资料表明,15~60岁的残疾人中可能有抑郁症状者为29.91%,有较严重抑郁症状者为11.68%,高于对正常人群的调查结果[3]。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步晚,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历史短,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干预,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事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康复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本研究旨在了解残疾人心理特征,探索社区相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身心康复服务的方法,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3)[4],对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管辖区域的1 314名残疾人进行抑郁量表SDS评分(SDS标准分50~59分者为轻度抑郁,60~69分者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入选为轻、中度抑郁(SDS评分50~69分)的残疾人168例。其中,男87例,女81例;年龄30~91岁,平均66.5岁;均为肢体残疾患者,无合并恶性肿瘤、认知力差,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过程及合并其他急性脑血管并发症者。将168例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88例中,男46例,女42例,平均年龄65.6岁;对照组80例中,男4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67.2岁。两组间年龄、性别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人员的配备
在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卢湾分会专业人员指导下,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团队全体全科医生(两名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参与,经过一定培训后加入治疗人员团队。
1.3 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干预组按课题组制订的心理干预方案开展干预工作。对照组不施行干预,仅在基线调查6个月、12个月测定SDS、情绪、ADL评定、生命质量评估。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改善情况。
1.4 干预方案
1.4.1 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文化程度、残疾后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月收入、家人是否关心、健康自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否患慢性病等。初次随访时测定抑郁自评量表SDS、情绪、ADL评定、生命质量评估。采用定式问卷,工作人员以规定的指导术语解释,以便残疾人能理解并合作。SDS有20题,按抑郁症状程度分为很少有~绝大多数时间有4个等级,分别记为1~4分,由受试者自评。分析指标为总分,但必须经过转换。20个项目评分之和为粗分,粗分×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
1.4.2 记录康复周记
所有对象研究过程中记录康复周记,内容包括:每周心理评分,生命质量评估,有关医疗费用,护工情况。
1.4.3 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每个残疾人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状况而拟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心理援助与疏导:支持、团体、认知辅导,每个残疾人人手一册康复宣教手册,定期组织健康讲课,进行康复训练等。
1.4.4 指导方式
采取集体授课、个别交谈的方式让残疾人自我介绍如何摆脱焦虑与抑郁的困扰,指导进行放松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4.5 心理辅导
在心理辅导方面,干预者通过表现自己的真诚、关切、尊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残疾人畅所欲言。在认知辅导方面,对干预对象给予同情,准确了解和分析其内心感受和需求,共同分担情感反应;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低落、悲观的给予宣泄情绪的机会,并用疾病恢复的成功案例鼓励残疾人,让其对康复治疗前景充满信心,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康复疗效。
1.4.6 发挥亲属的作用
注意发挥残疾人亲友的作用,积极争取亲属配合,让亲属理解残疾人的心理,配合康复治疗,从而为残疾人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分别在3、6、12个月后再次测定SDS、情绪、ADL评定、生命质量评估评分,并根据患者干预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抑郁标准分﹤40分为干预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残疾人管理状况
干预组88例中,完成跟踪管理87例,失访1例,管理率为98.86%。对照组80例中,完成跟踪管理73例,失访7例,管理率为91.25%。
2.2 两组心理干预效果比较
干预组87例通过1年干预,有效(抑郁标准分<40分)人数为18例,有效率为20.69%;对照组73例中,有效人数6例,有效率为8.22%。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5)。见表1。
2.3 干预组自评抑郁量表SDS结果比较
干预组87例通过1年干预,自评抑郁量表20个项目评分均有一定的下降。其中,干预前:生活空虚感34例(39.08%)、无用感34例(39.08%)、能力减退感30例(34.48%)、睡眠障碍30例(34.48%)、易倦25例(28.74%)。通过1年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下降比较明显的分别为25例(28.74%)、26例(29.89%)、24例(27.59%)、17例(19.54%)、17例(19.54%)。见表2。
2.4 与抑郁症相关的因素
同时,抑郁症状与文化程度、残疾后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人均月收入、家人是否关心、健康自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否患慢性病和与朋友关系等因素有关。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以上、家人关心和无患慢性病的抑郁症状较轻,而缺少家人与朋友关心、患慢性病和康复水平低可加重其抑郁症状。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1.2亿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5%,有超过2 600万人患有抑郁症。在上海这座2 000万人口的大都市中,每年到上海市各心理门诊接受咨询和治疗的患者有120多万,抑郁症占了大约20%,在残疾人等特殊的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更高。了解和掌握残疾人心理变化规律,有助于医疗工作者理解和帮助他们,采取有效方法,促进康复[5]。
随着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不断深入,残疾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国家《康复训练与服务“十五”实施方案》明确将残疾人心理康复作为康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康复服务逐步从机构走向社区和家庭[6]。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残疾人的有效率为20.69%,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5)。根据残疾人特殊的心理状况,拟定有侧重的康复计划,在做好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开展心理援助与疏导,进行康复训练,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社区心理干预对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医务人员康复、心理援助等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的社区康复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残疾人身心的全面康复。
根据卫生部、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工作的要求,在拓展康复工作领域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要掌握残疾人心理变化规律,积极依托社区,开展心理康复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工作者开展的心理康复服务在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区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与疏导,有助于改善残疾者躯体、心理和精神状态,实现回归社会大家庭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2]马洪路.残疾者的心理问题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08-2509.
[3]汤晓丽.肢体残疾例抑郁症状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6,4(4):243-24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5.
[5]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52.
“关注残疾人切实体验宋雄学长生活及工作环境”
二、活动背景
_月3日为全世界残疾人日,为了解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学习其精神,有利于更多的大学生去关注和关爱残疾人,而残疾人成功创业的事迹也有利于激励更多的大学生为梦想为之努力奋斗。使残疾人受到重视与关爱,从而响应社会的号召。据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06届残疾人毕业生宋雄身残志坚成功创业,他因脊柱弯曲成为三级肢体残疾,于__年4月创办了武汉市江汉区玛拿西养老院,现任武汉市江汉区玛拿西养老院院长,首席心理咨询师。
三、活动目的与意义
通过采访宋雄,可以培养我校学生对弱势群体的热爱。并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不改变,同时发扬大学生的仁爱奉献,团结奋进的精神。
四、活动时间
20__年_月26日(具体待定)
五、活动地点
___
六、活动开展形式
以下是2010我社区残协所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1)定期对社区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服务,共计走访服务185人次,电话问询服务54人次。
(2)4月28日至4月29日,我社区邀请了张玉、周立新、刘淑芬、张备良等4名残疾人参加了由市残联和市就业局共同开办的“创办你的企业”残疾人创业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中参加的学员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3)5月13日,在市人民广场举办了第一届“城区残疾人轮椅比赛”。我社区由王虹和洪宝林代表参赛。在比赛时有许多路人驻足观看比赛,他们对残疾人这种“自立、自强、自尊”和对生活乐观的精神表示非常钦佩。
(4)5月15日,“助残日”前夕,市残联和市红十字会走访了我社区的周立新及刘玉芬两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去了助残金、白面和豆油。
(5)4月5日至6月30日期间,我社区残协共为22名贫困残疾人办理了医保申请。
(6)向社区残疾人提供转介服务4次,提供用品用具服务1次。
(7)为社区两名考入高校的低保户残疾人子女办理贫困残疾人子女助残奖学金申请。
以上是我社区2010的残疾人工作总结,请领导检查,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为社区残疾人更好的服务。
与本篇 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2010年培训学校工作总结
助残社2010年工作总结
公路交通部门工作总结
2010年博物馆文物部工作总结
2010房地产公司工作总结
2010企业综合部工作总结
2010年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总结
2010年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总结
今年,xx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街道残联和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在各项工作方面都开创了发展的新空间。本着“以人为本、立足残疾人”的根本宗旨,以“帮贫解困、扶助残疾人”为出发点和工作重点,发扬踏实、周到、热情的工作态度,将关怀、温暖、幸福送到社区每位残疾人身边,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对本社区残疾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社区现有残疾人36人,其中肢体残疾 16人,视力残疾8人,智力残疾2人,听力言语6人,精神残疾3人,多重残疾1人;享受低保8户;享受专项补助18户。
在往年建立的残疾人档案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完善,实时添加整理。稳抓工作重点,了解残疾人需求,认真制订并协助落实“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方案。教育就业 社区一直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残协工作的最重点。只有让残疾人实现就业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4个,安置或推荐了共5名残疾人成功就业。
2.在上级部门和社区领导的关心下继续办好社区残疾人就业扶持点。
3.对失业残疾人进行失业登记,并动员其办理失业证。4.按照今年的工作计划,社区残疾人就业率已经达到百分之百,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扶贫解困
⒈ 完成了“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助”的申报和发放工作,严格按照专补发放办法规定,对符合享受条件的贫困家庭做到了如实上报,按时足额发放,并接受上级部门监督。⒉ 为1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了“自强助学金”。
⒊ 分别为1名重度残疾人和1名精神残疾人申请了“居家安养日间照料”服务。⒋ 在春节、全国助残日、端午、中秋等节日,向贫困残疾人发送慰问金或慰问品。⒌ 为5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购买了少儿互助金。
⒍ 为2名贫困残疾人申请了价值500元的“甘露爱心医疗卡”。⒎ 为2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购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保障
接待来访11起。来访者均为业务咨询,对每位来访者热情接待,认真作好记录,本着实事求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耐心解答,及时上报、回复,做到了件件有回音。康复
1.入户了解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制订康复方案。为2名肢体残疾人申请了社区康复拳。3 为1名残疾人申请到轮椅。4 帮9名残疾人申请到腋拐、手指分离板、长柄沐浴刷等辅助器具。专委的电话作为爱心热线,对所有残疾人公布,且24小时保持畅通,以便残疾人随时与之进行沟通交流。
6.对于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鼓励他们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乐观向上,同时鼓励其亲友也多关心、理解他们。文体宣传
⒈ 组织3名残疾人参加了xx区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xxxx的成绩。⒉ 组织8名残疾人参加街道残联举办的“养生知识讲座”。今年,社区残疾人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离不开xx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离不开街道残联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明年,社区残协在稳步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上着力于残疾人康复工作: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的资源,与康复医生密切配合,共同为残疾人制订康复方案,帮助他们进行功能训练;在社区有条件时,将聘请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为残疾人开办讲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社区残协将继续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xx区残联的指导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共同携手为创建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残疾人事业而努力奋斗!篇二:上半年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
上半年**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残联的具体指导下,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安排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现就今年上半年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残疾人情况
我社区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13人,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于2009年2月,目前,**社区在册残疾人24人,其中:肢体残疾16人,视力残疾人3人,智力残疾2人,精神残疾1人,多重残疾人2人。辖区内有一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一个残疾人活动室、。今年上半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社区残疾人协会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社区残疾人工作在组织机构建设、康复进家庭、残疾人就业、教育与培训、扶残助残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进家庭等方面均有长足方展。
二、工作成绩
(一)主动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社区通过家访,认真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改变了以往残疾人有困难需要自己或家人到居委会反映,才能得到帮助的被动服务。现在是上门了解残疾人的困难,主动给予帮助。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多次上门对辖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残疾人的需求作了认真的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生活现状,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做好重残、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救济工作,深受残疾人的欢迎。
(二)求实重效,把康复做到残疾人家中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针对其不同的残疾类型发放残疾人康复手册,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同时,将他们安排到社区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各种康复器材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康复进家庭工作:一是解决了困难家庭残疾人康复问题。二是节约了康复经费。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
目前,残疾人在就业上面临较大难度。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残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个幻想。今年,在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单位别说安排残疾人就业了,就是依法应该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想赖着不交。现在接收残疾人就业的除了福利企业以外,只有少数的私营企业。另外,由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甚低,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就业就更为困难。即使在就业的残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各种困难,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
1、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要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全社会给残疾人就业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我们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一是继续宣传贯彻实施《依法实施社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对辖区内所属单位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未开展安置工作的单位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建议工商、卫生、消防、税务等部门减免各种税费,为残疾人经营者,特别是新创业者创造生息的机会,如:对新开业者全免一至两年的费用。三是在烟草等专营的行业,给残疾人参与经营留出一定的空间。
2、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我们通过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进行文化扶贫、扫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鼓励残疾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社区居委会
2011年6月27日篇三:社区2011年残疾人工作总结 社区2011年残疾人工作总结
社区残联在街道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围绕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开展残疾人事业,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台帐登记以及社区残疾人康复管理工作 社区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残疾人就业、待业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对残疾人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并建立了规范的残疾人服务工作档案。到目前为止,我社区残协的各种资料已基本建立健全,应登记的残疾人已经全部登记。继续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相互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通过沟通增强了残疾人生活的信心,消除孤独感。社区指导员、协调员每月2次上门进行训练指导并作记录。为11户“四进家庭”免费提供门铃、拐杖、水电壶等,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二、为残疾人做好扶贫解困工作。
三、组织就业培训工作,使残疾人平等就业。
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开展残疾人就业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服务,建立台帐,对残疾人就业进行动态管理。
今年社区协同街道民政办、劳保所、农服中心为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举办中式面点师、艺术播花等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通过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类培训班,为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残疾人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为社会尽自己的力量,社区积极主动帮助2名残疾人实行就业,各企业招聘残疾人就业,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也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尊重。
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使残疾人进一步参与社会,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社区结合建党90周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社区有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娱乐了活动,在活动中让残疾人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五、加强残疾人信息化建设和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业务数据和基础数据常态化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积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做好残疾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一是完善残疾人组织机构,全面履行职能。二是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三是健全、完善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四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扶残、助残。
2011年工作在残联和社区领导的关心下有了突破的进展,但残疾人工作的事业崇高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的工作距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明年的工作中我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一、康复工作:根据残联康复部的工作计划的要求积极的配合残联的各项康复工作在原有的康复工作中基础上达到创新巩固和提高。
二、就业工作:积极配合残联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掌握好本社区的失业人员,一旦有就业机会,及时向他们提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三、宣传文体、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助残日活动争取在社区搞好两个新颖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社区
社会组织指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志愿性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享有高度自主权的、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它不仅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更是培养和激励公民积极参与自主性管理的有效途径。国家出台的有关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中也多次提及要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的作用。虽然残疾人自治组织不能最终行使对社会制度、公共政策及法律的制定,但它直接服务于残疾群体,了解他们各层次的需求信息,在对残疾人体育政策、制度、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是政府不可或缺的,具有建设性、传播性和推动性的作用i。残疾人体育组织建设是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残疾人体育自治组织是非营利、公益和志愿的性的组织,因此其组织与服务对象间就不会存在冲突、利益纠缠等关系,反而会在政府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形成一种中立性和中介性质,发挥其上下疏通、协调的功能。在公共体育服务成为热门的当今,残疾人体育组织的贡献,不仅仅能够承接政府体育服务职能,降低了政府的服务成本,更重要的是社会组织的存在,推进了残疾人体育利益的自由表达,夯实了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使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渠道更加畅通,更加基层化,沟通也更加有效。
因此,关于残疾人体育组织的研究就更有价值。然而,虽然政府和诸多学者虽然已经意识到残疾人体育组织的意义,但是究竟该如何建立、建立何种类型的体育组织的研究就比较匮乏了。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旨在从社区、高校和家庭的跨界合作的角度出发,以社区为平台,以高校为骨干力量,以家庭为基础,建立新型残疾人体育组织,找出一条适合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的途径,为高校学生提供接触社会、锻炼自我、培养其奉献精神的机会,也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走出家门,加入到全民健身的热潮当中去。主要有以下价值:
1.1 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各项政策
为更好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项法律政策。2014年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更是成为将全民健身提高到国家战略,其中也涉及到残疾人领域。另外,《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表示“各级残联要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群众体育的指导机构和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为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2 改变残疾人体育发展“人力资源匮乏,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状
吴燕丹教授在“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i,明确指出目前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匮乏以及残疾人体育锻炼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状。而高校具备比较专业的人才队伍,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3 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向健全人群众体育发展的热潮迈进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尤其是当前广泛流行的广场舞更是将全民健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健全人群众体育发展之所以能够如火如荼发展与各地出现的形式灵活的晨晚练活动点或其他的社会团体的存在密切相关。虽然这些体育组织还仍处于松散、自发的状态下生存,但是它们的生命力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在浩浩荡荡的健身人群中我们却很少能够见到残疾人的身影。他们更需要一个独特、专门的体育组织能带动着、激励着他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有必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属于残疾人群体的体育组织。
1.4 有利于高校与基层的合作,发挥高校资源的作用,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队伍
首先,学校具备优越的资源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备比较高档次的资源,可以为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所用。其次,在当今的高校教学中,很多高校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基础和机会,造就了一批批“书呆子”。高校培养了一批无法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学生的就业率低,造成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这一模式体育社会组织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高校与基层的合作,帮助高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队伍。
1.5 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体育组织
经初步调查,我国残疾人体育组织还没有广泛建立起来。在国家层面,虽建立了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但该中心在行政上归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接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只是实现了对残奥项目国家队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保证了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在地方层面,残疾人体育组织并不多见。而诸多学者和残疾人群体都明确提出建立残疾人体育组织和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完善残疾人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整合各类体育资源,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鼓励各种力量建立残疾人体育组织,实现发展残疾人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1.6 能够逐步实现与国际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接轨,促进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
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之所以比较普及,就是因为具备植根于大众深处和基层社区的发达的草根体育组织。而在我国,由于长期的独特的社会背景的影响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和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逐步实现与国际残疾人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接轨。
2 研究对象
本文以“高校-社区-家庭”模式残疾人体育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为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一方面,广泛地学习与借鉴残疾人体育、组织学、社会学、体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一方面在中国知网上以“社区残疾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组织”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社区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体育组织研究的最新文献,吸收其先进的研究成果。
3.2 实地考察法
奔赴大型骨干社区和临近高校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了解现状,发现问题。
3.3 访谈法
对骨干社区的管理和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目前残疾人体育组织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并赴临近高校各个院系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调查高校与社区合作的意向状况,及存在的现实困难。
3.4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各方对“校社家”模式残疾人体育组织建立的意愿、基本看法和建议,共设计问卷四份、分别为高校管理层问卷(发放12份,回收12份,有效问卷12份)、高校学生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10份,有效问卷100份)、社区工作人员问卷(12份,回收10份,有效10份)和残疾人家庭成员问卷(25份,回收20份,有效20份)。
4 研究结果
4.1“高校-社区-家庭”模式残疾人体育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4.1.1 高校角度之管理层面
高校的最大资源是具备优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可以很好的为残疾人体育组织的建设提供条件。从高校管理层面来讲,他们一致认为为残疾人体育事业贡献力量是高校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校形象重要举措。他们也非常支持在重要的节日的时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帮残活动。但是实际情况却面临以下现实问题。
(1)安全问题的担忧
如果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最为担心的就是安全责任的划分问题。毕竟残疾人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残疾人体育也是一项非常需要专业素质的运动。管理层面认为如果残疾人本身在高校内部出现任何安全性问题或是学生在服务过程中造成残疾人的二次伤害,责任应该如何划分。
(2)资金的困扰
高校管理人员认为资金问题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虽然已经修建了一些体育场馆,但学校的场馆主要是教学使用。在很多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使用,无障碍设施建设并不是十分完备。不太适合全面向残疾人开放。如果为了照顾到残疾人群体而去修建无障碍设施,这部分资金应该如何筹集。除此之外,残疾人体育服务虽然是志愿服务为主,但是一些基本的开支也不应让志愿者自身承担。过高的费用支出,也会影响到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
(3)组织管理及培训问题
残疾人群体和服务者的组织管理问题以及培训问题也是他们认为比较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学生,尤其是体育学院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锻炼常识,但主要是针对健全人的。如果让他们为残疾人体育服务,还必须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否则很难胜任这项工作。而培训的相关问题以及费用支出的责任人也很难以明确。因此可以看出去,高校服务于残疾人体育的热情十分充足,但在现实问题面前却是望而却步。
除此之外,高校对于残疾人体育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全面,并没有意识到体育在促进残疾人康复,尤其是促进残疾人逐步实现社会化方面的重要价值。残疾人体育锻炼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也是管理层比较关心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高校服务残疾人体育锻炼的目标,必须要解决以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4.1.2 高校层面之学生角度
学生最大的资本是热情和专业知识。这也是残疾人体育发展所必须的主要资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群体在服务残疾人体育方面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4.1.2. 1 安全问题
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残疾人的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残疾人锻炼常识,他们也不会盲目的去从事相应的服务工作。避免因为安全问题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1.2. 2 奖励问题
学生们也比较关心参与类似的志愿服务学校会给与他们何种奖励。他们不关心金钱方面的奖励,但是比较在意学分或是学校考核学生标准方面给与的优惠。
4.1.2. 3 专业知识和服务方式
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不知道去哪里服务或是以什么方式提供服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残疾人。
4.1.2. 4 时间问题
由于时间有限,除了学习之外,学校还会安排学生从事其他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或社团活动。学生很难抽身参加长期的服务活动。如果没有特殊的吸引他们的因素,将很难保证服务的长期性。
4.1.2. 5 沟通和礼仪问题
因为肢体的残疾,残疾人群体往往对于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比较敏感。如何与残疾人沟通以及残疾人服务的一些礼仪性问题也是摆在他们面前比较现实的问题。
4.1.3 社区角度
残疾人体育的社区服务模式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模式。很多成熟的社区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残疾人体育活动,以丰富残疾人的生活。但是,这些活动还多局限于比较成熟的社区或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社区。在调研中发现,社区残疾人体育发展还是会受到资金、场地、器材、健身指导、专职人员配备等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
4.1.3. 1 资金问题
全部参与调查的社区都面临着资金的短缺问题。目前,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供给。其他经费来源较少。且还出现经费使用缺乏合理规划的现象,如购买一些价格昂贵但利用率较低的器材,或是缺乏资金的长期规划。
4.1.3. 2 专职人员配备问题
在社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缺乏专职人员负责残疾人体育工作。只是某人兼任相关工作。但由于社区工作零碎复杂,整个社区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些工作人员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专抓残疾人体育工作。
4.1.3. 3 社区健身指导员的配备
社区比较关心的就是健身指导员的配备问题。但也面临以下问题:(1)虽然国家也在大力培训一批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但因培训人数有限,分配到各个社区的比例也非常少。即使有,培训时间也并不是很长,一般为3-5天。只是基本常识的把握。有的很难胜任现实的指导工作。(2)社区健身指导员大都属于义务志愿服务,还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长期从事相关指导工作。(3)残疾人对于健身指导员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他们对于健身指导员的需求也并不是都十分渴望。这样就造成了国家培训人才的浪费,也使得健身指导员成为一种有名无实的称号。
4.1.3. 4 竞赛或活动的组织管理
竞赛或活动的组织管理也缺乏相应的体育组织的介入和参与。事实上,除了国家政府出面牵头的一些规模较大的竞赛活动,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如果仍需政府的大量介入才能推进的话,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将举步维艰。目前,残疾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虽然也有因共同的爱好或动机组成的体育群体,有规模大的人数多的,也有规模小的。但他们也只能称之为体育群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组织。在我国,真正的合法的体育组织必须是经体育部门审查,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组织。因此,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群体还处于“非法”的领域,但是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力量。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并鼓励其发展,将能很好地推进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
4.1.4 家庭角度
实际上,家庭是最渴望残疾人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的。但是他们也会有各种方面的顾虑或困惑。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家庭最为担心的还是到底去哪或者是参加什么样的体育锻炼,也就是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如何与这些组织建立联系。其次,他们还比较在意通过体育锻炼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也就是锻炼的收获问题。因此应确保锻炼的质量。如果他们能因为锻炼受益匪浅,并且在锻炼中能够得到尊重,他们一定能够坚持参与锻炼,重拾生活信心。另外,他们还非常担心残疾人本身会不会在锻炼中遭遇二次伤害的问题,也就是他们的安全问题。除此以外,他们还是更愿意参加能够满足自己兴趣爱好的活动,这就需要广泛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爱好,并开展适合其身体需要的活动,这样更能吸引他们参与锻炼、坚持锻炼。最后,他们也比较担心会不会涉及到相关的费用问题。他们更倾向于免费提供的服务。总的来说,如果在这些方面打消家庭的顾虑,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到锻炼中来是不难的。
4.2 结合三方实际问题构建“高校-社区-家庭”新型残疾人体育组织体系
虽然在以上三个方面提供残疾人体育服务都有各自的顾虑和担心。但是,如果能够有效解决三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实现三方的协调合作,建立起新型的跨领域合作的体育组织,将大大促进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图5就是根据三方存在的现实问题而构建的一个新型的跨领域合作关系图。关于这一框架模式主要做以下几点解释说明:
4.2.1 残联的宏观领导与沟通联系纽带
这一模式残疾人体育的建立,残联作为学校、社区、家庭的沟通纽带作用必不可少。如果要想实现高校和社区在残疾人体育服务方面的合作,残联应该积极主动的向两个部门提出合作意向,就各自担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探讨。明确各自义务和权利,并签署细致深入的合作意向书。并督促合作的长期、友好。
4.2.2 残联与高校互惠互利,责任明确
从高校角度来讲,残联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解决高校服务残疾人体育的基本开销。当然残联也有权监督这笔款项的使用状况,并具有收回专款的权利。对于服务质量高,并积极完成各项任务的高校(服务质量等的评定主要以残疾人群体的满意度调查作为主要依据),残联也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支持。实现互相监管,互惠互利。在确保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高校应该担负起该残疾人体育组织硬件和软件服务两方面的责任。在场地方面,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可以尽量照顾到残疾人群体的基本需求,免费欢迎残疾人群体前来锻炼。或面向残疾人设立场馆开放日,并能配备专业服务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对于提供服务的大学生给与一定的学分奖励(或根据高校自身特色给予一定的其他形式的奖励),以调动大学生服务残疾人的积极性。同时,因为高校还具备众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担负起法律援助和协助残疾人群体制定康复计划和运动处方,确保残疾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4.2.3 社区是专业服务的保障和提供者
从社区角度来说,残联和民政部门也应有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体育发展。并需委派专人负责本社区残疾人体育工作。包括与其他领域的沟通合作。并定期举办志愿者、健身指导者的专项培训。加大宣传、组织一定的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群体的日常生活。也鼓励社区采取各种途径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改变对政府拨款的完全依赖。
4.2.4 家庭通力配合是关键
家庭是这一类型体育组织的主要受益者。应积极帮助残疾人树立锻炼的意识,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加强与体育组织的沟通配合,积极反馈锻炼效果和相关意见,共同促进残疾人身体状况的改善。
4.2.5 第三方监管介入确保公平合理
需要第三方的合理监管。而这一第三方的选择应独立于残联、高校、社区,主要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企业或团体,负责完成该项任务。根据合作意向书的相关条款内容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管。
总之这一类型的残疾人体育组织应该在选择合适的单位试点的基础上,做到责任明确,互相监督,互惠互利,沟通协作。
5 结论和建议
残疾人体育组织的建设是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尝试探索建设“高校-社区-家庭”新型残疾人体育组织实现了跨界合作,并能够结合各部门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残疾人体育组织建设不足的问题。实现三者的合作应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关键性改变国人或相关部门对残疾人体育价值的认识。
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尝试,需要经过一定范围的试点后方可推行。另外,残疾人体育组织在我国还面临着“合法性”的问题。如何实现该体育组织的合法性问题,还需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体育组织的注册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而这些内容也将成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课题。
参考文献
[1]郎海波等.治理理论视域下残疾人体育公共治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月第6期:689-693.
[2]吴燕丹等.资源配置视角下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学,2015年(第35卷)第3期:3-11.
[3]肖丽琴.我国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第2期:10-13.
[4]贾永朝.高校开展残疾人体育志愿服务培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
[5]黄晓晓.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2月:22-26.
[6]吴燕丹,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10):9-15.
[7]吴燕丹,李春晓,林立.民生视域下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2014,34(3):47-53.
[8]吴燕丹,王秀丽.融合视野下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3):219-227.
[9]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cpc2008.org.cn/content/2011-06/01/content_30338957.htm.
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
江湾辖区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人。为了让残疾人充分沐浴和谐社会的阳光,近年来江湾镇街道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为抓手,以“残疾人满意、残疾人家属满意、社区群众满意”为追求,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有力、服务网络覆盖、社会广泛参与的助残康复工作格局,在全区率先创建成“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
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
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XXX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20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XXX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20xx年全年送康复上门××*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XXX名残疾人签约。
4、“养护行动”――关爱重残无业人员。街道高度重视市府实事工程――“为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20xx年至20xx年两年共落实重残无业养护人员XXX名,每人每月给予XX元补贴。纪念居委倪某是重度智障残疾人,母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连看病也要把残疾儿子带上,经助理员上门宣传,倪妈妈把儿子送进街道“金色晚年养护院”,儿子受到养护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倪妈妈逢人就说:“多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家庭的关心”。
三、营造助残社会氛围
街道积极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社区营造助残的社会氛围。
我们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耳日”、“爱
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第2页
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抓载体,造氛围。创办了“”社区康复简报“。搭建了一个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解答疑难、引导方向的宣传教育平台,对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政策讲解、方法传授等方面工作起到了舆论引导、政策引导、典型引导的作用。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基本实现了让残疾人满意,让残疾人家庭满意,让社区群众满意的目标。
【社区残疾人的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对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几点思考11-03
八卦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职责和工作制度10-22
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06-23
残疾人五个一活动总结09-13
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年终总结12-02
“国际残疾人日”系列活动总结06-04
社区的活动总结09-19
残疾人文化活动方案09-18
建材行业的社区活动总结06-04
社区敬老月的活动总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