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后感(共13篇)
作为未来的一名教师,我知道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做人,这才是一个老师真正的职责!我的工作思想是:关心学生,教学中是默契的师生关系,课下是最好的朋友!
电影《热血教师》是根据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编的,影片以真实感人的例子讲述了克拉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剧中的克拉克老师信心十足、风趣幽默、精力充沛、富有朝气,他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善于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有个情节引发我思考的是:当罗恩到处找工作,终于在一个很差的学校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别人不要的也干不下去的工作。他苦苦请求校长用他,结果校长带他参观,介绍班级时,校长给他介绍一个普通班,而他却注意一个乱班差班,校长觉得不可思议:那是没人要教的班级。他说就因为没人教,那让我教吧。如果是我,我选择去普通班,有机会跟原来的成绩一样好,还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多好!结果还没上课,他就去家访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家访是到莎美卡家,女孩抱着一个小孩,他问:这是你弟弟吗?女孩说:不,这是我的小孩。如果是我碰到这一幕,我会晕过去的。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告诉你,你首先对这个女孩的品质会质疑。但是克拉克并没有,还是一腔热血地继续努力着。可是这个班不是一般地难教啊,学生刚开始根本不理你,自己管自己玩,你在他们眼里仿佛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人。如果是我,在这里,我已经流下委屈的泪水,黯然离开。克拉克很耐心跟他们讲纪律,讲礼节,再开始讲语法知识,中间也经过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的、善良的,以前我半信半疑,但看完电影,我信了,因为那个伟大的老师让我不得不相信这个真理。老实说,那个班的孩子比中国学生难教多了,至少我目前没听说有这样的班级;然而老师却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拯救了他们。一个好老师是不会害怕现实的考验的,他也许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他从不抱怨,他有的是对自己工作方法的反思。边看边和他做着人生的选择题,我想我们与克拉克最大的不同:不是我们缺乏爱心与耐心,而是我太缺乏坚持,在现实面前,我们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低头,我太容易放弃既定的目标。有人说,克拉克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我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他更像是完成一个使命,似乎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他就无法向自己,向上帝交差一样。我们把一些话挂在嘴边,却没有融入我们的生命中,让一直无法专注于我们的教育使命。“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 记住这句话,当我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当我做选择时,时时想着它。
摘录: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 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 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 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 教学工厂也好, 学校试验园地也好, 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 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思考:
每个孩子天生就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但是, 随着学校教育的年复一年, 学生心里的那点好奇没了, 探索的热情没了, 代之的是茫然、空洞和厌倦。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可是多么遗憾, 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 , 因此, 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的确, 一个学生, 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 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 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那么, 究竟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呢?
这就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 才能给学生带来思考。教师要在思考中表现自己, 用思考来指挥学生, 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和氛围, 让学生有一种想说的欲望。至于说得精彩不精彩, 有没有实际意义, 那又得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继续思考、补充、完善, 如此循循善诱, 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终究会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此外, 学会思考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 教师应适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诸如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 教给学生一些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战术, 比如中学的语文阅读, 就可以通过对那些有深刻内涵的词句, 有特殊用意的题目及有特殊形式的段落等的理解与把握, 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最终使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自主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也这样写到:“教师应点燃学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只有当学生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 而是作为劳动者, 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 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 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 产生独立的思考。”
摘录: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譬如说, 我们布置一个八年级学生今天回去读10页教科书, 而他在这一天里又从有趣的科学书籍和杂志里读了20页、30页、40页书, 他读这些书不是为了去记熟它和背过它, 而是出于一种思考、认识、发展和好奇的需要, 只有这样, 这个学生才会成为一个会思考的劳动者。
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 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 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 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 因为, 说实在的, 思考习惯的形成, 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 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去, 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 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思考:
课外阅读, 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因此, 学生还应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 广采博览, 从不同途径有效地吸取各种有益的成份, 才能真正培养出自己较高的思维能力。鲁迅先生曾向中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爱看书的青年, 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 即课外的书, 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所以,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突破课本框框, 走出狭隘的课堂, 开辟课外这片新天地, 只有这样, 学习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
而真正的阅读是实现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由于文本、作者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 有的与读者所处的年代相差甚远, 所以, 阅读前教师应提供背景介绍、主要观点介绍等, 让学生尽量与作者拉近距离, 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另外, 由于时代不同, 观点不同, 作者的观点未必一定全面、科学、正确, 要让学生有大胆质疑和批判的精神, 不必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可以按背景材料去推理, 也可以按新视觉、新角度、新观点去解读文本, 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成果。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伟大!”
这里有身为校长而继续不停研究学问的陈垣老师,他的学习精神与不断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有不仅在生活和文学方面是幽默的大師,同时也是一位讲台上的幽默大师的林语堂老师,他的课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雅致隽永的佳话;有能让一个被众多老师拒绝、家长放弃、自己堕落沉沦、成绩全部倒数第一的学生考上北京大学的王金战老师……有太多的教师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细细推敲,最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本来就是一种极具魅力和境界的职业。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才会愿意亲近你,才会聆听你的教诲。
最美教师>观后感
(一)每年暑假刚开学不久,学校都会组织老师到媒体教室观看每一的乡村最美教师。这是张校长一直要求和倡导的。让我们教师观看的目的和意义可想而知,那就是让我们想那些荧幕上呈现的乡村最美教师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为了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
我感动于二十七岁的女大学生邓丽放弃高薪职位,参加了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分配学校时,邓丽坚持选择了素有“恩施的青藏高原”、“屋脊小学”之称的鹤峰县中营乡高原小学。还感动于广东籍的一位归国华侨廖乐年老先生,十二年如一日,倾资于廖氏祠堂办英语>培训班,倾心于故里的教育事业,感动于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感动于„„
虽然乡村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是那里有田园般的风光、诗意般的生活。美好的风景里更蕴含着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个地方;或把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乡村。他们用一生默默的付出,用一生的爱,用一生的无私奉献使乡村变得更美丽。有了最美乡村教师让身处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梦想,有了最美乡村教师大山里孩子的梦想插上了翅膀,有了乡村最美教师祖国灿烂的文明得以传承。
那些最美的乡村老师,也许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看上去他们物质上是清贫的,但是他们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无愧为最美的称号。也正是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所从事的乡村教育决定了中国乡村教育的品质,中国乡村教育的成功,就是中国教育的成功。而眼下的乡村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培养有乡土感情的、有生活技能的乡村人才。
身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自己的付出。我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最好;我有比他们优秀的孩子,却没有他们的身体力行。真的非常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
最美教师观后感
(二)看过20**年最美教师,对于我来说,首先是震撼,其次是发自内心的感动。震撼每一位原本平凡的教师却能做出那样的种种伟大之事,感动的是无论多困难的事都能坚持。
最让我感动得是那位回民马复兴教师,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失去双手的他为了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双手磨出了血!他板书的每一个字都是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他画出的每一个图形都是对教师>师德的诠释!他的一言一语都是中华民族未来精神的灵魂!他是我们真正的学习榜样!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我们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关爱,并且把这种关爱发展下去,继续下去!那么做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所有生活都被学校照顾的井井有条的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呢?回想起自己的工作,真是惭愧。备课需要再精心,上课需要再努力,关爱学生更是要再上一个台阶!
教师的职责不是拯救灵魂,而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挽救自己的灵魂!教师的职责就是把美的灵魂思想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和拯救自己的方法!
最美教师观后感
(三)观看了这个节目,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思索。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我应以他们为榜样。学习“ 最美乡村教师 ” 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 “ 最美乡村教师 ” 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
看了“最美乡村教师”,我不禁思考: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是辛勤耕耘?是孜孜不倦?是嘘寒问暖?还是不断地祈望?原来都是:是讲台前辛勤耕耘的身影,是课堂上孜孜不倦的叮咛,是课余时嘘寒问暖的关怀,是离别时祝福期望的真情。这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是什么让他们——最美的乡村教师在那样偏远的山区,落后的小村,缺氧的高原,人烟稀少的岛上,经受住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环境的恶劣,工资待遇的低下,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呢?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是他们内心深处助人的善念,让他们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应该是心怀激动的,也是心怀感动的,更是心怀着感伤的。那些最美的老师们用滴水穿石的力量,一点点的托起了大山里的孩子,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翅膀,走出了大山。而这些最美丽的老师们却随着岁月的流逝像一棵大树一样,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为其他的孩子继续挡风挡雨。这份坚持和隐忍让我为之动摇。
风雨不变的坚持是难得的,那些点点滴滴的岁月,能将一切绚丽的虚华都对比的毫无色彩。“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一日一日的累积,为了学生们上学能顺利一些,少走一些危险山路,挥刀砍树砍草,就算手因长时间挥刀而残废了,却还在行走于山间。那一人一马的背影,注定变成最让人为之感动的美丽身影。就是这美丽的身影引领着孩子走出大山,一批一批的孩子,这30载岁月是怎样的强大内心可以支撑着做到的。
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因为平凡,所以伟大更散发光彩。强大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让这些平凡的老师变得不平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让人感动,而写着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的我也不禁开始反思,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生。
最近,衢州第四小学的两位最美女教师陈霞、姜文拯救学生一家性命的感人事迹风靡于世。我看了她们俩的先进事迹后感触很深,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们俩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很不平凡的事迹。
“这是一个与爱、与孩位学生缺席是在所难免,也使司空见惯的事。班主任老师是会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询问了解学生未到学校的原因。但是,一旦碰到电话一未打不通或电话已停机无子、与安全有关的故事,有‘爱’有‘责任心’有‘决不放弃’。”新闻主持人白岩松直言。
其实,作为老师,哪一个不是本着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热爱而踏上这条漫长的教育之道。但是却并不是每一个班主任老师都能像这两位女教师一样事情做得如此到位。每天学校早上例行晨检,一、两法联系上,可能班主任就会中止,会想:我也尽力联系过了,但是联系不上也使没有办法的事情。更是很少会有上门找学生,因为学校调课、班主任工作繁忙等(尤其对于课务重的学校)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会有因电话停机而充上话费继续打,这倒并不是舍不得那点钱,而是因为地域等问题,不便充值。
然而,最使我敬佩的是教师重于细节,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被忽视,救人的行为都可能中止,3条命也就没了。正是因为她们将工作做得细、做到位,因为这种忠于职守、高度负
责的敬业精神,3条性命才会得救。这值得我好好学习!联系我们自身的实际工作,我感觉我主要要学习她们以下三种精神: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她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医务工作者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才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称号。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衢州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一、做一个懂得敬畏的人
人要敬畏, 才能得救;人需要敬畏, 心灵才会纯净;人有了敬畏, 灵魂才会安宁。因此, 教师要学会敬畏, 敬畏真理, 敬畏权威, 敬畏生命。敬畏真理, 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实现, 师生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才可能变为现实。课堂上, 当教师在知识传授出现错误时, 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 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 因为真理无处不在, 有时真理甚至在学生的手里。敬畏权威就是把那些有德之人, 有广博知识的人, 有才华的人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 既学习他们的长处, 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 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 尊重他们的思想, 尊重他们的人格, 不糊弄学生。这本书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 如《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 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技能和态度, 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 要理解学生,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 我们有好的心态, 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 才会醒悟, 才会更好地回报教师。
二、做一个真实的人
现实生活里, 我们面对“人言”充满了焦虑, 经常活得很累, 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不得不为别人也靠别人活着而“心为物役”了。但是, 作为教师, 真的不能这么“猥琐”地活着。我们不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吗?那么, 我们自己呢?做一个真实的人, 做自己的主人是最起码的要求。就师生关系而言,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 和学生比起来, 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在信息时代, 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传统的师道尊严, 让我们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其实, 教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 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 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 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 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 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 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 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 一个有血有肉的你, 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 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 如果能在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聊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倍增。总之, 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会让孩子喜欢你的课。
三、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一个有情趣的教师, 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 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因此, 我们应该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 把对人、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 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 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 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 不照本宣读, 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 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明白知识的意义, 享受学习的乐趣, 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另外, 我们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 这是积极休息, 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 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的确, 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 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 那么工作就如同机械的运作, 便毫无意义, 没有活力。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总是说自己要加强业务与政治的学习, 而这种学习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 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 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 是不可能真正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的。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 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 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 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 思考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 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 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 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 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 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 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正如书中所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 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 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 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 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 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 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 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因此, 我们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学习方式。其实, 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 每天教学在第一线, 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 有所困惑, 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 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 多悟多写, 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
五、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 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反思也是一个不断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它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 教师从经验中学习, 在反思中成长, 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记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 包括我们的学生、教师, 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都有较全面的认识, 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 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 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 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因此, 反思是紧贴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 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平时工作中, 我们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 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 强调“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 便会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教师通过反思, 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 在学中教, 在教中学, 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 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 教师似乎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在整个国家民主化进程中, 教师与学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仿效家庭伦理的血缘关系了, 教师早已被请下了“神坛”。优秀学生是相似的, “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我想选用文中的两段话作为这篇读书笔记的结尾。
———“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 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 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分数压力重千斤
过去常喊:分,分,学生的命根;而今是:分,分,老师的命根。考勤要打分、教师道德要打分、所教科目成绩要打分、参加教研活动要打分、课堂考评要打分、备课要打分……无处不用分数来衡量,分数几乎无处不在。每到期中、期末,大榜一公布,某某人得了多少分,张三比李四差多少分。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谁不想分数打得高一点,名次排得好一点。于是,分便成了老师追求的目标,它成了能力和荣誉的象征,并且已经超过了金钱的价值。有首歌唱到:爱拼才会赢。想要好分数吗,那就得拼。
评比压力重千金
校内竞争已不希奇,校外打拼正火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各项评比此起彼伏。备课评比、说课评比、展示课评比、课件评比……一项项评比,不仅涉及到个人的荣誉,更主要的是牵涉到学校的荣誉、集体的荣誉。于是,不仅被选中参赛者全力以赴地准备,其他同仁也出谋划策,帮助他进一步完善。即使如此,被选中者也是惴惴不安、提心吊胆,惟恐由于自己的不足、失误而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给学校抹了黑。
下岗压力重万钧
随着教育体制、人事体制的改革深入,教师下岗分流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教师原本是一项事业,一项育人的伟大工程。但当工作成为生活的第一保障时,教师便演变成一种职业。面对工作难找、钱难挣的严酷事实,教师虽不是许多人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但毕竟也是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于是,为了避免被第一批分流下岗,教师需要努力地打拼。弄文凭,搞论文,凡是有希望能获取的证件,绝不敢遗漏一个;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从而确保自己在学校诸多教师中应有的地位。
分数、评比、下岗,都是竞争的一种手段。从好处说,它可以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坏处说,千斤重担压在老师心头,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而且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背着如此沉重的包袱,教师又怎么会轻松地、愉悦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呢?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当我们在减轻学生负担,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关心老师的身心健康呢?
王冰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观看美国电影《热血教师》(the story of Ron Clark)并写观后感。说实话,当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心里还有点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已经特别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这件事。但是,由于是任务,还是观看了这部电影。观看完此片后,我深深被这位热血教师的事迹所感动。
影片中有三个情节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也在不断问自己,如果我是克拉克老师,我会怎样做?
第一个情节引发我思考的是:克拉克是连续四年成绩第一的教师,就在原学校为他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离开。他已经把事业做到了巅峰,为什么不留下来享受光环呢?傻吗?我问自己:如果我在他这个位置,我会怎么办?我可能继续留下来,因为原来的班级,我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因为之前的努力,学生的成绩也可能一直不错。或许我也选择离开,由于原来的成绩,有更好的学生向我抛来橄榄枝,我可以得到高就的机会,又可以给自己另一片的天地,也是勇于向自己挑战的表现。不断成功又不断放弃,而且享受这种成就感;可是我们世俗中人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谁敢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嘲笑的!放着嘴边的肥肉不吃却去找骨头,什么样的话都会蜂拥而至,铺天盖地!令人无法招架!人言可畏啊!
第二个情节引发我思考的是:当罗恩到处找工作,终于在一个很差的学校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别人不要的也干不下去的工作。他苦苦请求校长用他,结果校长带他参观,介绍班级时,校长给他介绍一个普通班,而他却注意一个乱班差班,校长觉得不可思议:那是没人要教的班级。他说就因为没人教,那让我教吧。如果是我,我选择去普通班,有机会跟原来的成绩一样好,还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多好!结果还没上课,他就去家访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家访是到莎美卡家,女孩抱着一个小孩,他问:这是你弟弟吗?女孩说:不,这是我的小孩。如果是我碰到这一幕,我会晕过去的。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告诉你,你首先对这个女孩的品质会质疑。但是克拉克并没有,还是一腔热血地继续努力着。可是这个班不是一般地难教啊,学生刚开始根本不理你,自己管自己玩,你在他们眼里仿佛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人。如果是我,在这里,我已经流下委屈的泪水,黯然离开。克拉克很耐心跟他们讲纪律,讲礼节,再开始讲语法知识,中间也经过学生的反抗,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第三个情节,我真的很佩服他,真的很让人感动。学生基本上轨道后,他依然家访。一次是在克拉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莎美卡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时,他怀着一片善心去莎美卡家中辅导作业,却被莎美卡的妈妈骂了一顿,第二天还到学校无理要求开除老师;家长的话非常难听,听到这样的话,校长都看不过去了。如果是我,我真的为这个孩子惋惜,如果你因此把你的小孩,我除了惋惜,我无话可说,因为我问心无愧。可是面对这么可恶的家长,克拉克居然还平静地做工作,去说服家长。
后面的情节,我想如果是我,我应该会跟他一样吧。在乔纳恩遭到毒打后离开家,当夜幕降临时他蜷缩在街上;克拉克找到了“坏孩子”乔纳恩并把他紧紧拥进自己的怀里时;还有校长公布成绩,学生和家长都秉住呼吸等待着成绩,当校长说出“你们的成绩是最好的,甚至比优等生的班级还要高”全班沸腾了,克拉克笑了。我想如果是我,我也会和家长孩子们一起欢呼的,因为一切来得这么不容易。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的、善良的,以前我半信半疑,但看完电影,我信了,因为那个伟大的老师让我不得不相信这个真理。老实说,那个班的孩子比中国学生难教多了,至少我目前没听说有这样的班级;然而老师却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拯救了他们。一个好老师是不会害怕现实的考验的,他也许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他从不抱怨,他有的是对自己工作方法的反思。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即使他知道自己任教的孩子大多是年级里的问题学生,但他从未因此放弃。为了让孩子专注学习,他跟孩子打赌,如果全班认真听讲15秒他就喝下一盒巧克力奶;他让孩子们教他学双跳,如果成功了,那么孩子们要从他那里学点东西;莎美卡没有完成作业,他就去家访,发现孩子是因为“小保姆”耽误了学习,他就帮孩子处理家事,找家长谈心,以改善这样的状况。他爱学生,并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他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投入全部的热情,他会编朗朗上口的说唱帮助孩子记忆美国的历史;他会在生病期间录四个小时的录像,为了让孩子不拉下课程……我想,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都是源于他的爱,因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他用积极的态度全心全意对待他的学生,永远把他们放在第一位,永远耐心教导——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却又最难达到的境界。
这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老师。问题学生胡里奥喜欢打赌,他就约他周六去咖啡馆通过游戏教他数学;放学后在教室里为泰肖恩一直承受家庭暴力的补习功课,鼓励羞涩的班得丽娅为自己的“医生梦”努力……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克拉克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给这些孩子送去他们所需要的帮助,费尽心血寻找能提高孩子成绩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热情融化他们心底的坚冰。这使得学生从心底深处接受了这位独特的老师,喜欢上了这位独特的老师。最终,这个曾被放弃的班级、这些被其他老师放弃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想,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克拉克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采取了适当的方式、方法才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可见,对学生因材施教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途径。
这是一个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的老师。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改变的。即使学生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自信的时候,他也是用积极的话语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正确地认识自己。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他说,只要他们尽力通过考试,就能知道在以后的生命中可以做到任何他们想做的事。可见,他是相信学生会创造“奇迹”,会通过考试的。试想,如果孩子总是在老师的批评指责中会有这样的进步吗?孩子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老师的,所以老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要充满信心,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唯有这样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心。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刚设立教师节的时候,孩子们会自制些小卡片或是在黑板上写上感谢师恩的动人句子送给老师,后来流行送钢笔、贺卡或是挂历,近年来升级为送鲜花、购物卡、月饼等等。现在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居然连境外游、钻石这些内容都出现了。家长过教师节的成本从近乎于零直到现在动辄成千上万,以至于有的家长苦笑着把教师节戏称为教师“劫”。
为什么教师节变调成了教师“劫”?怎么才能让教师节回归尊师重教的本意呢?
家长看待送礼:尊师重教VS不得已而为之
史龙五年级了,以前家长从来没给老师送过礼,他爷爷说:“老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家长为什么要送礼,不能助长不正之风!”但是今年,老人家表示一定要跟老师“意思意思”。几个月前史龙迷上网游,成绩下滑。班主任老师多次主动和家长沟通,想方设法教育、鼓励孩子,让孩子改掉了坏习惯。史龙的爷爷说:“我们实在太感动了,必须表达一下心意!”
二年级的宋迪教师节前给班主任王老师做了一张卡片,早上妈妈交给他一个封起来的信封,说是也做了张卡片,让他带给老师。宋迪想和妈妈比比看谁做的卡片更漂亮,可是妈妈不同意打开。宋迪并不知道,妈妈的信封里没有自制的卡片,而是装着一张500元的超市购物卡。宋迪的妈妈说:“老师都是关注两头的同学,要么是学习好的,要么是调皮捣蛋的。宋迪学习中上,又比较内向,很容易被老师忽略。我想借着过节和老师搞好关系,以后可以多关照一下孩子。”
宏宣的妈妈很早就开始给老师物色教师节礼物了。宏宣今年六年级,马上面临小升初,评三好、推优,全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忙,这份礼物就尤其必要。可是名额毕竟有限,家长都送,怎么才能显出新意来?这让宏宣妈妈很头疼。
老师对待送礼:有所收VS有所不收
在本刊进行的调查中,不少老师都坦言收到过教师节礼物。对于可以接受什么样的礼物,绝大多数老师意见一致:一些以感恩、理解为初衷的小礼物,老师们还可以接受,但对那些带着明显意图的、过于贵重的礼物或是现金,大多数老师都会表示拒绝,即使收下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愉悦感,相反会有较重的思想负担。
北京丰台某小学的刘老师说:“家长来送东西时总是特别坚决,经常弄得我收也不是,不收也拒绝不了,这算不算‘被收礼’?”
广州越秀区的陈老师表示,教师行业中也有个别拜金的人,但是必须要说,好人是绝大多数的。教师节,我们不稀罕得到什么,但希望得到起码的尊重。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老师说:“我收礼时分情况,如果家长送礼是有事相求就坚决不能收。没必要拿自己的身分去‘交易’。”
一位教育工作者如此看待家长送来的礼物,她说:“我不会拒绝家长的礼物和一片心意。再清贫、再高贵的老师,也需要家长小小的恭维。我不需要家长送钱,金钱不是礼物是‘商业贿赂’。我也不需要重如泰山的礼物,轻如鸿毛的小礼物反倒会带给我一个良好的心情和朝气蓬勃的教学状态。”
专家观点表述:重精神轻物质
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张晓华表示,按照常理,人们为表达自己的心意,会在节日相互赠送礼物。但与传统节日相比,教师节拥有特性,它的价值并非通过学生、家长所送礼品的价格来体现,而是通过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来体现。所以学生和家长在教师节表达心意,更多应该侧重在精神层面,而非在物质上一味追求。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唐德海教授说,一些家长送礼的所谓出发点是为了孩子,想通过金钱来“买”特殊待遇,这是不正确的。这不仅亵渎教师职业的神圣,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样有弊无利。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教育伦理学的副教授李玉文认为,有些送礼行为明显影响了教育公平,容易导致教师职业行为异化,必须杜绝,送者该罚,受者当判。教师和学生因为教与被教走到一起,日复一日相处,感情上日趋加深,老师愿意不计报酬多给孩子教育,孩子及其家长对老师有报恩和感谢的愿望,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应当保留的。但现代师生关系毕竟不同于传统社会,老师也早已不再需要家长送礼来作为生活来源,因此,送礼的事还是能免则免。
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说,教师收受家长送来的钱、卡及贵重礼物,不但不符合教育的原则,与师德要求相悖,而且会破坏学校教育生态。因为教师不只是传递知识,也在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包括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祝贺教师节应以恰当的方式进行。
谢师恩需懂师意:老师最难忘哪些礼物
一幅最美的十字绣
南京第二十四中学的史菁老师去年教师节收到了一幅遍布蝴蝶的十字绣,不禁热泪盈眶。
史老师的学生李晨晨此前突发急性白血病,10万元的治疗费让家里犯了愁。史老师撰写了一篇题为《轻舞飞扬的美丽蝴蝶——送给我最心爱的学生》的博客。这篇博文感动了无数网友,也为李晨晨募集到了首期治疗费用。
怀着对史老师深深的感谢之情,李晨晨在病床上用细细的针脚绣了一幅十字绣,她对老师说:“蝴蝶是我们班的班徽,因为蝴蝶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但肯定是飞得最美的。我就要像蝴蝶一样坚强地飞舞,以此回报恩师。”一份字迹清楚、态度端正的作业
扬州翠岗中学的班主任夏宜每逢教师节都会对孩子们说:“老师每天批改的作业很多,那些潦草的作业让老师花费很多精力,你们如果能给老师一份字迹清楚、态度端正的作业,就是一份最好的礼物。”让夏老师欣慰的是,孩子们就是这样做的。
一封特殊的信
“突然给您写信,我有点不知所措,比平时的日记难写多了。因为,您的好总在不经意间。”去年教师节,一位网名为“八戒不爱吃西瓜”的老师收到一封学生来信,她感触颇多,“说实话,我在收到这封信之前,对这位学生并没有多少印象了,我没有想到,已经上了初中的她还能记得我这个小学老师,而且给了我这么高的评价与祝福,我真的特别感动!也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有种非常强烈的归属与成就感。”
一本特别的书
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的王老师每年教师节前都会再三叮嘱孩子和家长不要送任何礼物。但是有一年教师节,对于一份特别的礼物,她不但收下了,而且还宝贝得不得了呢!她带的班全体孩子制作了一本手工书,其中每一页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绘制的,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情感与祝福。
一个热情的拥抱
在江西理工大学执教的简老师教师节那天一走进教室,就听到震耳欲聋的祝福声,接着学生一个个上前拥抱简老师。原来,学校倡议“过绿色教师节”,不给老师送礼而是改送拥抱。简老师觉得这个礼物很特别。
一、老教师的“慢三步”
部分老教师上课总是滴水不漏, 板书套究。课堂教学以教代学, 不能让学生放手一搏。公开课更是谨小慎微, 唯恐出“纰漏”。故课堂内容少, 信息量不足, 教学传递缓慢, 结构松散, 练一遍再练, 读了还读。课堂教学无兴奋点可言,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此外课堂教学过于程序化, 一副老面孔, 一曲老腔调, 天天如此, 节节如此, 使学生久而生厌。如此一来, 教师处理学习内容无新、无话, 煞费苦心地每事必问, 每问必答, 每学必究。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求知欲望不能满足。老师的课在学生的耳朵里俨然是一首“催眠曲”, 老师当然就是“催眠先生”。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教学效率也还是很低下的。一位老师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性质时只是反复读性质, 反复让学生板演, 岂有新、活可言?
俗话说得好:“网无眼不可得鱼!”出点小纰漏是不会影响大局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放手一搏, 才能领略“海上风光”。
二、新教师的“迪斯科”
部分新教师上课与之相反, 节奏过快, 表现为过高估计学生, 信息量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 看看时间不多就来一个“闪电式”, 教学结构呈“跳跃式”, 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一节课下来学生总是疲惫不堪。要知道吃了夹生饭, 消化是不良的。看到老师就向看到“催眠鬼”。久而久之厌学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只能加班加点, 从而扼杀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在此提供药方两例仅供参考:
1.明确目标, 循序渐渐。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堂上教者应施以调控, 给学生主体地位, 给其思考的空间, 根据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进展确定下一步教学方案。任意放羊、随意跑马, 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再也没有比这种方法更有害的了。”
2.由主及次、先放后收。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矛盾, 但在某一阶段、某一时间只有一种是主要的, 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各个击破。
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多, 如果把这些系统看做并列关系, 先主后次, 无先无后之别, 平均用力就会事倍功半。如教学“同分子, 同分母的大小”一课, 教材给出了三道例题, 前两道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第三道例题既有同分子又有同分母的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是本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应让学生先学再教, 探索解题规律, 这样就自然水到渠成。
三、名教师的“热乎乎”
大凡名教师上课, 课堂总是充满生机, 高潮迭起。名师共同之处就是“撬”、“放”、“让”。撬就是撬开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自己说是什么、为什么。著名特级教师李丽有一次遇“尴尬”, 由于活动人数多, 场面大, 学生紧张, 学生一言不发。课前李老师通过套近乎, 拉家常, 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放”就是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质疑:一位教师讲完分数与除法关系后, 让学生再次在直线上表示1/2、1/3、1/6、2/3。
师:除了前面学过的方法除外,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短暂的沉默后) 我可以统一分数单位再表示!
师:怎么统一?
生:1/2就是1÷2,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1÷2=3÷6=3/6。
师: (肯定地点了点头)
其他学生以掌声鼓励, 这就是相机诱导, 独具匠心的提问和鼓励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跨越障碍, 把亮点留给了学生。
热血教师观后感
桑梓小学/蒋雅先
今天在家里又观看了一遍《热血教师》,很受感动。
克拉克的班级是一个很棘手的班级,孩子们狂妄任性,不懂得尊重,不遵守纪律,更不愿意学习。然而克拉克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倾注了满腔热血去感化这些孩子,最终成功地改变了这些孩子,给了他们新的人生。
虽然面对校长提出的成绩要求,克拉克并没有马上逼迫孩子们去学习,而是首先给孩子们建立规则,“we are family”,“we respect each other”“we form a line”……,并通过事件去强化这些规则,还通过画对勾的惩罚方式,使学生慢慢融入到这些规则中。
这个班级一直被认为是差到无药可救的班级,因为被贴了这样的标签,孩子们的心灵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克拉克并没有放弃这些孩子,他到每个孩子家中去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进而研究每个孩子背后的成因,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克拉克说:“他们能做到只是不想做”,所以激发他们想做的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克拉克不惜自己出丑,用“喝牛奶”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方法,克拉克把枯燥的.历史知识用学生容易接受的rap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面对尴尬的师生关系,克拉克选择走入孩子们的世界,他去尝试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跳绳,去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在学习跳绳的这个过程中,克拉克也为孩子们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来告诉孩子们只要坚持努力就能成功。克拉克还利用业余时间去辅导孩子们功课,最终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我觉得克拉克最后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他爱这些孩子,真诚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负责。在影片的最后,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感到一个老师最大的喜悦就是看见自己的学生成功快乐。
【教师观后感】推荐阅读:
无手教师观后感09-12
乡村教师观后感10-27
教师高效课堂观后感07-11
女王的教师观后感09-30
给教师的建议观后感09-29
教师邹碧华电影观后感10-06
榜样专题片教师观后感06-07
南平红荔观后感教师07-18
《感动洪城十大优秀教师》观后感10-01
有关教师节观后感作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