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误区(通用14篇)
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讲究,然而错误的习惯,却让我们与追求养生保健的目标“背道而驰”,下面就具体讲解市民们常遇见的春季养生误区。
令人可笑的五个养生误区
误区一:自种蔬果就安全
越来越多的市民会自己租地种些时令蔬菜,不施农药和化肥,且认为这样就可吃上零污染、纯绿色的有机蔬菜。
释疑
但这样的“有机农产品”并非绝对安全。有机农业不是不使用化肥,而是使用有机肥,有相当一部分的有机肥来自家禽、家畜和人的粪便。
如粪便中会含有各种病菌、寄生虫虫卵等,这样会污染农产品。若生吃农产品或没煮熟就食用,会使食用者食物中毒或被寄生虫感染。
误区二:血脂高不能吃蛋黄
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因此一些血脂高的人不敢吃鸡蛋,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释疑
其实胆固醇是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蛋黄中除了有胆固醇外,还含有丰富可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物质――卵磷脂。
如一个人摄入的胆固醇多,肝脏产生的胆固醇自动就会减少;如吃得少,外源性的胆固醇几乎为零,肝脏就会拼命制造胆固醇。
因此,对于一些长期吃素食,通过膳食摄入胆固醇很低的人群,也可能会出现血胆固醇增高的现象。
支招
血脂正常的健康人,每天可吃一个完整的鸡蛋;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建议隔天吃一个煮鸡蛋。
相对于鸡蛋黄来说,高胆固醇患者更应控制摄入的是猪脑、蟹黄、鱿鱼、肥肉、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误区三:内衣晾厕所
内衣要勤洗勤换是常识。但很多人洗完内衣却直接晾在卫生间或室内,忽略了最关键的环节――晒干。
释疑
一条脏内衣平均带有0.1克脏东西,其中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天然消毒剂,正确清洗、晾晒内衣,有助于杀死这些细菌。如总是把内衣晾在卫生间,潮湿的环境反而更易滋生细菌。
支招
洗完内衣后,要放在阳光下晒半个小时,为避免沾染灰尘,不要反面晒,晒完后抖一抖再收起,并尽量把所有内衣单独存放。
误区四:一副眼镜戴N年
一副眼镜会戴多久?不少人的回答可能是,除非坏了,否则不换。
释疑
很多人对眼镜的寿命没有概念,镜片如超期服役,不但易产生视疲劳、眼干、眼涩等现象,还可能导致近视加重。
支招
成年人的近视镜应一年半到两年更换一次,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整度数,二是更新换代。青少年时期是用眼高峰期,因此最好3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无论是成人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定期检查视功能。
误区五:患脂肪肝狂减肥
许多市民患了脂肪肝狂减肥,经常一顿饭只吃蔬菜和水果,想把脂肪肝快速除掉。
释疑
查出患脂肪肝后,有些患者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肉。这种所谓的“饥饿疗法”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加重脂肪肝的症状,是非常有害的。
支招
脂肪肝患者的确要减少油腻、高脂肪食品和甜食的摄入,但仍应适当进食高蛋白饮食,以避免体内蛋白质的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
春季进补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补品越贵越有功效
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如龟板、鳖甲、藏红花、虫草等。然而,没有针对性的用药,一般不会显出特殊效果。况且,补药中能有几两鳖甲?所以说,药价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疗效的优劣。
误区二、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生命需要运动,只有配以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补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因为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
有些人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吃下了营养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会因体质虚弱或进补不当而产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误区三、不辩证进补
即使你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身体虚有许多种,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不对证,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有副作用。
老一辈中医师的用药是十分严谨的,即使是现成的补药或补膏,也要观其处方成分然后辨证使用。因此,如何根据各人的身体体质和机能状况进补、调理,服用哪一类补品更为合适、收效更大,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
春季如何养生?春季养生要做好四件事
1.肝脏
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中医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春时节,专家指出,养肝护肝要从饮食、起居、锻炼和情志四方面入手。
2.饮食
春季饮食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的进补。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海参、冬虫夏草等补品。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
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因此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对于“吃肝补肝”的说法,李志红表示,可以适量吃一些猪肝,但一定要保证饮食卫生。
3.起居
春天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复苏,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
人们从冬季已经习惯了的“早睡晚起”,过渡到春季的“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要太急于转变,而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时间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锻炼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
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不过,春天的气候呈现温差大、风大的特点,要注意防风御寒,因此在遇到强风时要适当地减少外出锻炼,以免风大伤肝。
4.情志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条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
专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条达。
春季养生,情绪上要乐观,不宜抑郁或发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有肝脏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宽、心静。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还有人常在夏季脱毛,抑制排汗,防狐臭,却导致毛囊发炎、角化粗糙、色素沉着。过量、频繁使用止汗露更是违背了人体自然规律,使汗腺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皮肤被持续刺激,从而出现红肿、瘙痒等,可能引起体温过高,甚至导致热休克。
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一般来说,夏季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以为“盛夏酷暑时打赤膊最凉快”。
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要打赤膊。
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不可否认,暑热天,当啤酒(特别是冰镇啤酒)喝进嘴里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虽然啤酒的酒精含量少,但是如果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含量也与喝白酒差不多。
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易疲乏,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也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夏季因为天热,许多人都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朦朦亮的时候,气温较低,空气也未必清新。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此外,太早晨练易受“风邪”的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许多人家在夏季使用空调时,都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以尽可能地使居室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其实,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品。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夏季行走或骑车,戴上太阳镜的确能感到一种“凉意”。许多人都认为太阳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的确,镜片颜色过浅,对紫外线起不到隔离作用,这样的太阳镜形同虚设。但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会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
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夏季“冲凉”最舒服
这里所言“冲凉”,并非泛指冷水浴,而是专指那种大汗淋漓回家,拧开自来水龙头就冲洗的降温方法。多数人认为此法爽心健体,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冷水浴,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
多喝啤酒能解暑
暑热天,喝啤酒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会使人感到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含有酒精,如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含量就会过高。如果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就会持续不断,口渴、出汗症状会加重。
晨练越早越好
许多人都认为夏季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空气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据专家研究,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太早晨练易患感冒,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时。
空调应保持恒温状态
许多人在夏季使用空调时,习惯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其实,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患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调节时,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至5摄氏度之间;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摄氏度至10摄氏度。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每次调节以1摄氏度至2摄氏度为宜。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误区:每天喝8大杯水
每个人所需要的水都不相同。喝多了水,不但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肾脏造成负担,易让肾脏功能衰竭,易影响到肾脏的健康。同时,太多的水会稀释体内的电解质,从而导致电解质不平衡的危险。其实,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却忽略了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摄取水分。如每餐吃的食物、每天吃的水果、每天喝的饮料都带有水分,三餐也至少占了500毫升的水。所以,每天喝的水一定要低于1600-1950毫升,否则就会造成饮水过量。
误区:趁热喝中药
其实,中药并不是全都要趁热喝。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过滤,等到常温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用温开水送服;而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夏天解暑的中药,最好是“冷服”。
误区:裸睡比较健康
裸睡只是舒服而已,跟健康没有毛线关系。虽然穿衣服睡觉会影响排汗和皮肤散热,但被单和床单上一定会有一些微生物,如果光溜溜地躺在床上,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触皮肤,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
误区:维C治感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维生素C成了人们用来防治感冒的一种常用品,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现代补品”,尤其是在冬季,很多人都会补充这种东西。人们深信,维生素C是“感冒克星”。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并无科学根据。即使每天服用2克维生素C,对于治疗感冒仍然没有什么效果。补充少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缩短患感冒的时间,但这方面的作用小到几乎难以察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研究发现,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治病的人,比如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病人,如果同时服用维生素C,会影响治疗效果。
误区:鱼油对健康有益
20多年来,许多医生都要求患者多吃鱼,服用鱼油。医学家称,鱼油胶囊中同时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这些维生素能预防或治疗关节炎、皮肤病和脱发。
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2、夏季“冲凉”最舒服
炎夏,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立即“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因此,夏季外出回家,应先让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
3、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4、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
5、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
饮酒御寒
生活在东北林区的伐木工人有饮酒御寒之说,认为喝酒以后,会增加体内热量,起到御寒的作用。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江南的部分农村也有这种说法。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饮酒后会使人血液循环加快,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饮酒时酒精使人热汗淋漓,酒劲过后,因大多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会感到浑身冰凉,导致酒后寒冷。
蒙头睡觉
当室温低于16℃时,晚上睡觉会感到一些凉意,因此有的人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这样感觉上会暖和一些。在没有取暖设施的南方,或者取暖设施较差的郊区和农村,蒙头睡觉成为了一种保暖方式,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被窝里空气流通差,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很多蒙头睡觉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这就是不洁空气导致的呼吸不畅,出现缺氧的结果。
热水洗脸
冬季傍晚回家,用一盘热气腾腾的水洗洗脸、蒸熏一下,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因为,蒸腾的热气吹开了面部细微毛孔,促进了微循环。有人因此早晚都用热水洗脸,但早晨却不宜用热水洗脸,因为在冷空气刺激下,人的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洗完以后,马上外出上班,迅速接触冷空气,毛细血管又迅速收缩,这样一张一缩,很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戴口罩防寒
秋冬季节,街头盛行口罩一族,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以为很时尚、很优雅。其实,很不科学。口罩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但有个呼吸不畅的问题,呼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进来。鼻黏膜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不过,真的患上了冷风刺激的鼻炎,点滴药物以后,戴上口罩适度保温,真的有助于鼻炎水肿的消失。
手脚寒冷用火烤
冬季北方居民有烤火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居民,这是不科学的。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北方居民大都知道,冻僵的手不能用热水洗,只能用雪慢慢地揉搓,这样才能舒缓过来,否则容易出现皮肤坏死。
皮肤瘙痒用手抓
冬天由于室内外干燥,时常会感到浑身皮肤瘙痒。不少人本能地用手挠,这就错了。皮肤干痒切不可用手抓挠,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冬季的饮食原则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
首先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较单调,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不少老人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物来源,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还是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冬令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补益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肾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提高抗寒和防病能力。
1.生姜进补
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2.情志调养
夏季炎热,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夏对应心,心脏对应喜悦,尤其在夏至这个夏阳极致的节气,一定要保持快乐,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
3.宜晚睡早起,多锻炼
在此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并且每日温水洗澡。
夏至节气,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睡“子午觉”:晚上在子时(23时至1时)之前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白天在11时至13时午休。子午觉的原则就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进入夏至,中午尽量午休,但时间不用太长,睡半个小时即可。在这个节气把“子午觉”睡好了,就是最好的保养方式。
此时可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参加晨练,以舒缓运动为主,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出大汗,以伤阴阳。
4.注意防病、防暑
做好防暑工作,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同时要注意防夏病,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
5.夏至冬病夏治,推荐艾灸养生
夏至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体质寒凉,易生病的朋友可以多服用红糖姜汤水,祛湿排寒、温热暖胃。暑天服用可等到自然凉下来再喝。
同时也推荐艾灸养生,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等,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饮食养生
1、热面
这个自然就是首推。夏天吃热面,有“避恶”之意。因为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五月,吃热面以驱除邪恶,用多出汗的方法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2.绿豆
在《本草纲目》中,绿豆被誉为“济世之良谷”,绿豆性味甘凉,清热解毒,消暑安神降,富含钙磷铁、维生素B1等营养元素。
当然对于手足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可选择熬绿豆粥这种稍温和的吃法。
3、苦瓜
夏至后,天气热,自然会有上火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多吃一些苦瓜,可以预防上火。如果不喜欢苦味,可以用烹饪的方法做成不苦的。
4、南瓜
南瓜具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气。
5、金针菇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6、花菜
有白、绿两种,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热毒等功效,同时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B群、胡萝卜素。
6、桃
贪暖“饿”了阳气
中医认为,一年四季应该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阶段,我们生命的气血也是处在一个生、长、收、藏的阶段。所以冬天的时候,天地之气都闭藏起来了,人也应该闭藏起来,以储备能量,为第二年春天的阳气生发做好准备。老百姓常说的“猫冬”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如果一冷,就赶快去海南这些温暖的地方,从中医上来说,身体只有生发没有闭藏,气血本来是该藏的却生发了,就很容易出问题了。经过春、夏、秋三季,阳气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冬天就是“储存”阳气,给它一个体养生息的机会。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阳气就收藏不起来,身体就会“挨饿”,这样的人就爱生病。夏天也是一样的道理,夏天本来就热,热就会发汗,这个过程就是把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如果这时候到气温比较低的北方,该发的东西发不出来,那么就很容易影响到秋天的“收”和冬天的“藏”,对老人的身体尤其不好。所以老百姓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
细菌也爱“暖窝”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细菌容易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尤其是南方,天气暖和,也不怎么下雪,很容易给细菌营造舒适的“窝”,等北方天气暖和了,从南方“飞”回来了,更多的细菌会以您为“家”,整天处在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里头,自然也就容易生病了。所以,咱们该热的时候就热,该冷了就冷,别因为想让自己不冷不热而把健康给搭进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空中飞人也是错
其实不仅是候鸟式的生活对健康无益,就连坐飞机远行至气候差异大的地方照样不符合养生的规律。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三亚,刚上飞机的时候,气温比较低,可是下飞机时气温比较高,阳气外浮而来不及“回收”,就会损伤阳气。可火车不一样,它是逐渐适应当地的环境,能给身体一个缓冲期。毛主席就很少坐飞机,他经常都是坐火车。
水土不服,另一陷阱
候鸟式养生还很容易使人水土不服。关于水土不服,在《三国志》中记载着“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东吴就是借着这一点,打败了曹操的百万大军。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容易对当地的水质、气候、空气和食物等不适应,如果不及时调理的话,就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如果真出现了水土不服怎么办呢?教您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睡前喝点蜂蜜水。中医讲,水土不服与脾胃的强弱有着紧密的联系。初到个地方,饮食上的不适应会影响脾胃的功能,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而蜂蜜不仅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还可镇静、安神,促进睡眠,所以对于水土不服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3次电吹风=1次X光?
马向新
网上一帖子称:“家用电吹风是个高辐射的杀手,连续三次使用家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医院照一次X光的辐射,电吹风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杀伤力更大”,“比手机的辐射还要大”,吓得不少人都不敢用电吹风了,大呼“要减少用电吹风的频率”,特别是怀孕的准妈妈们,说要把头发剪短。
那电吹风是否是“高辐射杀手”,有碍孕妇健康呢?下面做个实验:用电磁辐射检测仪测试1000瓦的电吹风。通电后,显示的是0.02μT(微特斯拉),打开电吹风,显示为0.03μT,加大风力,显示为0.54μT,放在距离测试仪2 0厘米左右,仪器显示的是0.11μT。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推行的低频磁场的标准上限是100μT,而测出的电吹风的辐射值,远低于标准上限。
大暑将至,高温闷热,湿气充斥,故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因此,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宜药粥进补。下面分享有关大暑养生食谱。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大暑节气的佳肴。
1:清拌茄子:
[配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如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注意: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中毒蛋白,加热后毒性可大为减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2:炝拌什锦:
[配料]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
3:绿豆南瓜汤:
[配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气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4: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注意: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以上就是大暑养生食谱啦,希望让你在这个酷暑里清凉的度过哦。
★ 大暑节气祝福语
★ 大暑节气诗词
★ 大暑节气问候语
★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吃什么
★ 大暑经典养生祝福语短信
★ 大暑节气农谚,大暑谚语
★ 关于大暑节气的祝福语
★ 大暑节气短信祝福语 大暑节气短信祝福语
★ 大暑节气俱乐部文案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此时虽已入秋,但暑去仍需一段时间。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另外,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变幻,稍不注意容易伤风感冒,陈年旧疾多有复发。
祛暑湿先要做到多开窗通风,尤其是一早一晚,正所谓凉来暑自消。留滞在身体里的暑湿,可用捶背的方法开宣肺气,开启身体的肃杀之气来祛湿。
具体方法是: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健肺养肺,以祛除身体的湿气。
2、祛乏需调整作息
处暑天气由热转凉,此时天地间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也相应地随之转换。另外,处暑后人体出汗渐渐减少,代谢较夏季逐渐减慢,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此时人们往往容易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疲乏,也就是常说的“秋乏”。
调整好起居作息可让人远离秋乏。首要的是晚上增加睡眠一小时,另一方面要保证有质量的午觉,以养精神。
除了充足睡眠,还可以从饮食上来调理,百合银耳粥(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食用)就是不错的选择。百合有清心润肺、滋阴宁神的作用,可减轻心悸、烦躁和失眠等症状。
这段时间绿豆价格爆涨,从4元钱/斤涨到10元/斤,而且还经常缺断货。从网络、报纸得知,原因之一是某些人因食疗大量服食绿豆。这些异常现象,主要是人们缺少食疗养生的知识,对一些专家、专著、媒体报道产生误解,随意听信、跟风,推波助澜,扰乱了人们的正常思维。
别盲从
有不少人认为专家都是对的,一味盲从。食疗养生涉及专业知识面广,包括医学、药学、营养学、中医等方面专业知识。专家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难免有片面性。有时专家之间看法不一致,还使人无可适从,正反不知那種是对。专家有些食疗养生方法、理念,包括在网络上发布的食疗养生验方,只是一家之言,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有效。随意轻信盲从,有时会吃亏。
别偏信
食疗养生不能偏信什么验方、古方、秘方,每个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才能达到食疗的目的。特别是许多验方、古方,只是在民间长期习用,或只是个别有效病例的资料,没有经过人群临床验证,无现代科学检测依据。
要辨证施治
中医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食疗养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的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特别是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仅凭个别症状是难以判断的,最好请中医诊断体质和病症,对症食疗,才能恰到好处。
要适量、适度
大多数人认为,食疗是多吃有营养的东西。由于剂量太高,结果产生了副作用,反而损害身体。《黄帝内经》说过,饮食“勿使过之,伤其正也”。所以,食疗也要掌握一个适量、适度,否则适得其反。最好先低剂量、短疗程服食,如有效、无副作用,再加量、长期服食。依个人经验和药理知识,食疗保健养生的用量一般只需治疗剂量1/10~1/5,坚持长期常服才会有效。
别盲目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每种食物都有性味、归经、功效,适应人群、禁忌。应该按个人体质合理搭配食物,分清宜用什么食物、忌吃什么食物,如果搭配不当,很难达到效果。特别不可盲目进补,否则反而补坏身体,危害个人健康,长期还会造致一些心脑血管病、肥胖、内分泌失调等。
食疗≠治疗
食疗养生是利用食物的营养、保健功效来调节人体各方面的功能,达到预防、辅助治疗、保健康复的一种养生方法。有病一般要“以治为主,食疗为辅”。特别是急危重病人,应及早到医院救治,以免影响病情。对一些慢性病的食疗,最好还是先咨询保健、营养、中医食疗医生。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 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健脾功效,是脾虚患者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中医饮食养生之道
儒家自我国商代伊尹、西周食医和孔孟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儒医对食养多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五千年社会历史变革的长河中,虽难免不受佛、道等宗教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也逐渐形成了儒家食养的若干风格和原则,其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
一、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祖国医学一直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故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至迟也须从青、中年开始,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实为养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劝人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饮食,庶不致损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讲究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慎戒夜饮等。此外,过多偏食、杂食也不相宜。
三、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却病治疾方面有利于长期使用。此尤其对老年人,因多有五脏衰弱,气血耗损,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先以饮食调治更易取得用药物所难获及的功效,盖此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体虚弱,一则难坚持长期服药,二则有的不太习惯,三则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多较妥当。
四、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安安
夏季阳光充足,正是人们享受日光浴的好季节。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阳气,有助养生,多晒太阳还能少吃补药。如果在晒太阳的时候,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养生专家建议享受日光浴时,重点晒以下四个部位:
晒头顶补阳气。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晒太阳的重点。晒头顶不必拘时拘地,可随时进行,平时天气好时,到室外散步,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这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晒的时候,注意让阳光直射背部,即将后背朝向阳光即可。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舒适为宜。此外,人的后腰部位有两大穴位,分别是命门和肾腧(分别在腰背的正中部位)。如果方便,将衣服撩起来,让阳光晒一下这两个穴位,可以补充肾气。或者在晒太阳的时候,将双手搓热后,配合摩擦该部位。
晒腿脚除寒气。“寒从脚下起”,手脚容易冰凉的人,多是阳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不妨多晒晒脚,以驱走体内的寒气。夏天把腿在阳光下晒晒,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还能加速钙质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晒腿的时候,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将双腿裸露在阳光下,每次至少晒半小时。晒时,可配合按摩小腿部位的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膝盖下方四横指部位),对健康大有好处。
晒手心助睡眠。人的手掌很少被晒到,所以要特殊照顾,会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手心最重要的穴位是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按揉此穴位有清心安神的作用。晒手心方法很简单,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或者抬起双手,掌心朝向阳光即可。常晒手掌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
享受日光浴时要选好时间段,一定要避开紫外线强的时候。晒太阳时,要注意摘掉帽子和手套,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
要长个儿:少进补,多锻炼
新民
一年当中,春夏之交是孩子身高增长最快的时候。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纷纷抓住这个时机给孩子进补。殊不知,进补的效果是短期的,反而容易催老儿童骨龄,影响孩子以后长个儿。
“我儿子个子一直不高,听人说让孩子服用增高剂效果明显。为了让孩子长高,我买了很多补剂和营养液给孩子服用。”沈女士说。
采访中发现,与沈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且以小学生家长居多。一家连锁药店的销售人员说,每年春夏都是卖增高类药品的旺季,虽然不书面承诺能增高多少厘米,但大部分孩子服用后都能够增长2~10厘米。
食用增高剂,个子长高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营养专家说,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开发的补剂和口服液琳琅满目,其实相当一部分暗含激素。而这些激素进入人体,会使孩子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孩子高,但其骨龄也随之增加,虽短时间内增高效果明显,但等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反而不长个儿了。
“骨龄是发育的指标,它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如果年龄大于骨龄,提示孩子生长迟缓;如果年龄小于骨龄,提示孩子性早熟。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拍摄骨龄片。”儿科医生强调说,孩子的长高潜能不以实际年龄为准,而以骨骼年龄为准。因此,遗传决定身高的生长潜力,但环境决定遗传的潜力发挥,后天对身高的影响,可让孩子的最终身高有上下10厘米的差距。家长应慎买增高剂,最好通过食疗、运动、睡眠来帮助孩子长个儿。
【编辑:杨子】
要健康,补药误区需注意
晓华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总是难免的。碰到孩子生病,有些家长急于求成,盲目滥用抗生素,导致孩子肾脏损害、耳聋等副作用的发生。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没病乱补维生素,生病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家长爱子的误区。
1.维生素当饭吃
婷婷和平平上同一所幼儿园,她们的妈妈因为接送孩子常常碰面。聊天中,她们发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们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每天都给孩子吃“成长快乐”和“小施尔康”等多种维生素,而且她们还了解到幼儿园里的不少孩子也在吃多种维生素,因为吃维生素有益无害,不怕多吃。
专家提醒:其实维生素吃多了不好,如维生素A服用过量可引起毛发干枯、皮疹、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症;维生素D服用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C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
2.发烧动辄用抗生素、解热止痛药
涛涛从小就爱发烧,涛涛妈用“小儿安”效果很好。以后涛涛一发烧,妈妈就给他用“小儿安”。可最近一次发烧,涛涛用了好几天这种药,还是高烧不退,整夜哭闹。现在,不少家长像涛涛妈一样,小孩一生病就紧张,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希望能把病立即压下去。
专家提醒:“小儿安”的主要成分是磺胺,磺胺只对细菌感染疾病(如支气管、肺炎)有效,而对病毒无能为力。长期服用磺胺类抗生素,会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出现鼻出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症。
其实,儿童发热原因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明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可能会出现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等意外情况。
3.中药无害论
不少家长排斥西药,认为西药太毒(指副作用大),而中药无害。孩子一有头疼脑热,就给孩子服用六神丸。理由很简单,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给孩子吃六神丸,效果好,便宜,还是中药,没有副作用。此外,牛黄镇惊丸、包龙丸、回春丹等儿科中成药轮番上阵,有病中药治,没病中药补。
专家提醒:中药也是药,既然是药,必然有副作用。如六神丸的成分包括牛黄、冰片、蟾蜍、珍珠、雄黄等。其中蟾蜍含有与强心甙结构相似的蟾蜍毒素,服用不当易导致心律失常;雄黄含有硫化盐成分,而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长期服用六神丸,很容易给这些器官造成功能损害。
4.盲目服用驱虫药
很多儿童有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等)。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食欲不振,未经检查便认为孩子肚子里有虫,给孩子盲目服用驱虫药。服用后不见虫体排出,让孩子再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专家提醒:驱虫药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一种寄生虫有效。常用的驱虫药有哌嗪(驱蛔灵)、噻嘧啶(抗虫灵)、左旋咪唑、甲苯咪唑、苦楝皮、乌梅、使君子等,这些药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驱蛔灵虽然毒性低,但常服或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能损害,苦楝皮苦寒败胃,过量可引起中毒死亡。此外,任何一种驱虫药都不宜常服。
5.滥用丙种球蛋白
不少家长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看到小孩抵抗力稍差,就到医院给孩子打丙种球蛋白,认为这样可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少生病。
专家提醒: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用途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6.把喉片当糖果
一些家长视糖果为洪水猛兽,不让孩子吃。为了对付孩子哭闹,他们会给孩子喉片吃。喉片吃起来香甜可口,又清凉舒适。孩子喜欢吃,而家长认为喉片非糖果,孩子爱吃,且有消炎作用,何乐不为?结果时间长了,孩子口腔炎症不断。
专家提醒:喉片是一种常用的消炎润喉药物,不是糖。它对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鹅口疮及口臭等病症有作用。由于喉片的辅料中加入了适量的蔗糖、桉叶油等,入口既香甜可口,又清凉舒适。一些家长便将其作为糖果给小儿食用,结果往往成为新的致病隐患。如:薄荷喉片可收缩黏膜血管,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碘喉片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与腐蚀性相当大;草珊瑚含片则使口腔发干。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腔没有炎症的情况下,这些喉片中的抗菌成分会杀死口腔中的有益菌,致使有害菌乘机作乱而引起炎症。
7.迷信新药、贵药
刘女士带儿子看病,要求医生开最好的药。医生说,某某药退烧效果不错。她却说,才这点钱,肯定不是好药。医生无奈,只好换了较贵的进口退烧药。刘女士这才放心地带孩子回家。医生说,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养生误区】推荐阅读:
高考备考误区11-21
集体备课的误区09-08
雅思口语误区有哪些07-09
简历技巧之简历误区07-19
5种职场心理误区09-28
走出技术批判的误区10-16
学生求职信误区11-04
常见开题报告误区有哪些?06-09
中考英语写作的四大误区10-25
美国大学转学三大误区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