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课程单元设计(精选8篇)
论文关键词:工作任务 课程教学 单元设计
论文摘要: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要成功地实施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项目课程对我国职教界来说已不陌生,许多老师也都对进行项目教学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怎样进行项目或任务的设计,如何处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都感到茫然。
一、如何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
项目课程应是一种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工作任务。这样工作任务就成了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而其设计与描述也就成了项目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不是理论知识的多与少,而是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未能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逻辑主线地位。在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中要突出能力目标,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要靠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
因此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下面笔者想以《建筑工程测量》中的普通水准测量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和大家来探讨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根据单元教学内容,首先要进行项目和任务的设计:
项目描述:金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需开发阳光地带小区,在进行施工测量时需要一定数量的水准点,由于已有的水准点有限,需进行加密。
项目化教学情境设计:天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接到任务后根据甲方(金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要求开展测量工作,并将公司技术力量分为若干项目部,项目部经理为班级各小组组长,每组4-6人,各组组员为项目部技术员,老师为建筑公司的总工。
通过任务1的训练后发现许多小组的误差都难以满足要求,而误差的产生都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通过互评、点评和讲解后大家基本都找到了存在的问题,任务2和任务1的操作技能基本一致,只是数据处理方法有些差异,接下来就进行任务2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课程教学总的是按照“提出任务(提任务时要进行任务的情境设置)→学生自提方案试做→出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提示和案例的讲解→再做(成功)→小结、知识归纳、总结提高”的过程来展开。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要点
在进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中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要选取典型产品(服务)组织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地方经济特点,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符合教学规律。
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上课时不只是要学生听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手,正如“听过的很快就会忘记,看过的还能记得一些,做过就会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还要有耐心让学生犯错误,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2、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
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做详细阐述,为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仅仅是知识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并且最好是未来学生职业岗位上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那里的问题、项目、任务。
3、把握讲授的运用时机
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恰到好处的讲授,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控制好讲授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
4、注意“衔接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工作任务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项目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学会网状的教学思维。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家园网 )
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0
1 教案头
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之外, 课程的单元设计更是每次课能否达到教学标准要求的重要保证。项目组以“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dustrial acetic acid analysis”为例 (表1) , 介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双语项目化课程单元设计的研究。
2 教学设计
Project context:前一个任务的简单介绍, 引出本次课。1 Step:分四个小组汇报上一任务——工业醋酸产品质量分析的结果 (10 mins) 。2 Step:为什么同一小组的多个检测结果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小组的检测结果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呢?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分组汇报精密度、准确度、偏差和误差的一般概念、含义及其计算。 (30 mins) 。3 Step:归纳、总结精密度、准确度、偏差和误差的一般概念、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30 mins) 。4 Step:分析主任给出真值 (6.06 mol/L) , 分析员对分析结果的偏差和误差进行计算。 (30 mins) 。5Step:分四个小组汇报检测结果的偏差、误差完成情况 (20 mins) 。6Step:点评各小组精密度、准确度、偏差、误差的情况, 对于具体的分析结果, 相对偏差和相对误差更具有评价意义。 (10 mins) 。7Step:查阅资料、讨论: (15mins) 。8Step:分析主任点评、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 (10mins) 。9Step:小组内部互相评定, 撰写、上交评价报告。 (20mins) 。10Step:总结、布置下次课的任务:完成硫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项目方案的选择 (5 mins) 。
课后体会:根据分组汇报的结果, 分析主任引导分析员对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偏差和误差进行分析, 对分析结果的误差进行合理判断, 分析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互相评定, 给出合理的评价报告。本次任务, 知识目标贯穿于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培养了分析员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准确判断、对分析结果的误差进行合理分析,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给出合理的评价报告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分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摘要:基于“工业醋酸分析结果的评价”单元设计, 研究了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双语项目化课程单元设计的要点, 实践表明,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基础化学双语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双语,项目化,单元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乾.《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7 (8) .
[2]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90-91.
【关键词】静脉输液法;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99-02
课程设计是指教育实施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课程学习方案、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等课程设计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会碰到某些必须加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构成真正的、学生渴望以挑战而接受的问题。在攻克这些难题,寻找解决它们的办法时,学生实现了体现着这一课程的主要价值——真实性、意義性、直接性、主动性,以及活动与经验的相关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顺序是以多种因素为基础的,即除兴趣之外还有成熟性、经验背景、先前的学习、效用和难度。然而,当学生的兴趣是课程设计所依赖的唯一基础时,学习的连续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静脉输液》是《基础护理技术》重要一节内容,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包涵护士护理病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静脉输液,在日常工作中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更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1 学习者的分析
学习者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比较高,但由于她们在第一学期的基础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普及基础知识,又要对个别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讲解和发散。又由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多,亲自参加临床实践机会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讲授和教学影片播放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尽量加强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联系和结合。
2 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大纲和高职高专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知识目标
掌握静脉输液的目的、常用溶液及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滴速的调节和注意事项;掌握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理解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PICC)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能力目标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在抽吸药液时做到手法准确、不浪费药液;能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进针手法。
2.3情感目标
学生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操作过程中能关心、体贴病人,注意给病人保暖。
3 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设计
3.1教学过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训教学并举并重。
教学过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护士考试为对接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诠释: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大出血病人、休克病人和急性腹泻”三张图片,设置的问题为:对于大出血、休克、严重急性腹泻的患者,我们如何提供恰当的措施来改善病情,治疗疾病?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引出静脉输液的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设置问题,使抽象,枯燥的医学知识形象化和充满趣味性,进而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给护生以直观和更加真实的认知。
建构新知:建构新知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设疑—解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设置疑问:常规思考问题时,可分为三个方面?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解疑: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导入本节的是什么:静脉输液的概念,为什么:静脉输液的目的和作用,怎么样: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在此着重突出重点:其中的重中之重为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其实那,所有的护理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而静脉输液的特殊护理措施是静脉输液的故障及其处理。另外,突破本课难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无菌观念,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反馈练习:通过情景模拟,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树立“慎独”,“爱伤”的护理理念。
知识总结:通过对静脉输液的系统学习和情景模拟训练,使护生能够熟练,规范,独立,成功的进行静脉操作,树立“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的服务理念。
知识延展: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把课后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进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教法的使用
为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联系“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学习观”,采用讲授法和示范法的教法,倡导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法。既遵循职高护生的认知规律,又锻炼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示范教学法的具体步骤是:
(1)引起动机:即激发学生操作练习的兴趣。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本次练习课之初,我将会向学生介绍本次操作对临床的意义,同时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2)教师示范:对技能教学来说,教师示范的步骤十分重要。教学中,我将采取两种示范的方式:一是动作的示范,另一种是放映教学影片。我们选择与教材配套的操作录像给学生播放,这种方式的示范可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在录像示范后,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
(3)反复练习:反复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根据老师的示教进行分组练习,除了课堂练习外,我们采取了晚自习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由学生自己管理操作所需物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时间到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教研室每天安排一位教师值班,负责解答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随时提供技能上的指导。
(4)学生回示:开始回示前,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就教师示范时没有看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解答。在学生回示之初,要求其必须切实按照示范的要领,一步一步地去模仿体验,在回示阶段,先求正确,不必求快。当学生在回示时遇困难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时,必须立刻向教师请教以澄清问题。在学生回示期间,指导教师需认真观看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如发现个别的错误, 随时给予指导。共同的错误,应将其一一记录下来,等回示结束时,予以共同更正,更正共同的错误时,有时需要重新示范一次。
4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并且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的静脉输液操作手法正确,操作流程符合要求,并且基本能做到静脉穿刺“一针见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基本追求。这一追求体现出尊重生命价值,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学好本单元,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认识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将为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知识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2)认识人类生命的宝贵。
(3)掌握在公共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方法。了解各种保险的种类、保障功能及理赔程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活动参与法、观察对比法、情景模拟法等。通过情景模拟在公共场所遇到危险的紧急情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各种保险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自然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
(2)认识生命的价值,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从而体会生命的可贵;本单元的学习难点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三、学习内容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表现。
2.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3.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4. 怎样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
5.怎样应对公共场所所发生的险情。
6.“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原因。
7.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
8.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四、学情分析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内心世界充满矛盾冲突的时期,正处在心理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时期。初一学生从小学阶段跨入初中阶段,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一些变化,随之带来的就是对于这种变化的适应。 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珍爱生命。
五、课时安排(研究性学习在课时安排中体现)
第一课时: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主要讲述生命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的具体表现?
研究性学习:主题是珍爱生命,珍爱生活和具体要求时调查学校中有哪些生命存在形式引导学生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不践踏草皮,不破坏花草树木;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团结同学,珍爱他人的生命。
第二课时: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主要讲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中“行动”指什么?
编号: GMZTJX-2013/08-XF-
《变电站220kV开关倒闸操作》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目标及内容
课程名称:变电站220kV开关倒闸操作票
编写教师
审核批准
年月日
培训对象
课时数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培训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开关停送电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2、能够正确的填写开关倒闸操作票。
1、熟悉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必要性;
2、熟悉倒闸操作票的格式和填写要求;
3、开关停送电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能力训练任务:
通过讲解兴隆变电站主接线图、220kV运行方式,开关停送电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使学员熟练掌握设备的四种状态,学会进行220kV开关的停送电操作。
1、兴党线213开关由运行转为开关热备用
2、兴党线213开关由热备用转为开关冷备用
3、兴党线213开关由运行转为开关检修
4、兴党线213开关由开关检修转为开关运行
参考资料
《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第二批新员工培训方案(变电站运维)》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变电站管理规范》
关于《征求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及《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规范》意见的通知
教学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员活动
时间分配
引入、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教学内容:变电站220kV开关倒闸操作票
目的:通过讲解熟悉开关停送电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正确的填写操作票。
讲授 PPT
5分钟
讲授或实训
(掌握初步基本能力,加深对基本能力的体会,巩固、拓展、检验)
一、倒闸操作的重要性
1、观看事故视频案例
2、分析事故的关键点和性质
讲授 视频演示
PPT 提问
40分钟
二、倒闸操作前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熟悉系统接线和运行方式
2、掌握设备状态
3、一次设备的操作顺序
4、二次设备的配合操作
讲授 动画演示
PPT
提问
45分钟
三、倒闸操作票的格式及填写要求
1、熟悉倒闸操作票格式
2、掌握倒闸操作票填写要求 讲授
PPT
45分钟
四、能力训练
讲解220kV开关倒闸操作票的填写 操作票练习:兴党线213开关由运行转为开关冷备用;兴党线213开关由开关冷备用转为开关检修
讲授 现场指导
PPT 提问
90分钟
五、现场经验共享
1、开关操作注意事项
2、刀闸操作中的危险点
讲授
PPT 提问
40分钟
总结、归纳(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总结、归纳:通过对学员学习情况的点评,综合评价、学员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能力的情况,教授学员在今后岗位上提高运维管理能力。讲授
PPT
5分钟
作业
1、开关断开后为什么要先拉线路侧刀闸,后拉母线侧刀闸?
2、开关检修时对二次设备有何要求?
后记
摘要:项目化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任务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餐饮服务》课程教学中,根据餐饮服务工作岗位的需求,以餐饮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此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餐饮服务 高职
开发和实施项目化课程被列为高职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餐饮服务》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项目化餐饮服务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模拟仿真情景中的任务进行操练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的目标,应主要针对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等岗位,培养一批既具有一定责任心、有一定素养、有一定管理能力,同时又受社会及企业欢迎的、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本课程的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应以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依据的。其中基层餐厅服务岗位主要包括迎宾员、服务员、调酒员和收银员,加上基层管理岗位餐厅领班,共五类岗位成为本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根据这些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所需能力,本课程应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三大方面设置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包括:礼仪规范、五大技能、迎宾点菜、席间服务、结账收银、管理技巧;能力目标包括:操作能力、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素质目标包括:职业兴趣、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
1、项目化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餐饮服务》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应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项目化为导向,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以行动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组织中体现“教、学、练、评”一体化。
具体来说,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即五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的。但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并非是将五大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所需能力等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将上述知识和技能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过程进行重组,最终实现了课程知识体系的解构与课程重构,形成5大典型工作任务、11个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如图一所示)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的确定,是通过向企业专家咨询、毕业生座谈及走访区域内有影响的相关企业等形式,在行业、企业、毕业生、业内专家、专业教师五方人士的建议与指导下来完成的。
2、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
2.1教学项目安排
教学项目设计应根据中高档星级酒店餐饮部门及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厅服务员及餐厅领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来进行设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本课程可以根据餐饮服务的从上岗前培训、餐前准备到餐中服务,直至用餐结束后的收尾工作等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再补充以基层管理技巧知识,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设为5大工作任务共11个工作步骤。(如表一所示)
2.2学习情境设计
针对每个具体的工作过程,本课程还应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同时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了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中,根据餐厅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详细描述了工作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教学条件及评价标准,并对每一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整个教学流程是按照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六部工作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依据本课程实操性较强的特征,本课程将六部工作法概括为“教、学、练、评”四个教学步骤。并且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中体现“教、学、练、评”一体化。
3、教学过程组织
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仍然是以每个工作过程为基本单元,依据各教学单元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设计来组织执行的。在明确描述了工作情境,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阐明了教学条件、评价标准,并且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课可针对每个工作情境的学习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如表二所示。
本课程为调动学生主动性,充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互动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教”、“学”、“练”这三个环节。教师描述工作情境,提出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学生展示方案,小组间互评,教师指导、评价并总结。通过这三个相连的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任务或情境,调动积极性,参与学习,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4、考核方式
对考核机制的探索与研究中,本课程应打破常规的开闭卷考核形式,融理论知识考查于技能操作之中。考核形式为技能操作考试,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考核分为阶段性测试和综合测试,应以形成性考核方式,针对课程5大工作项目的11个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且在完成每个大的工作项目的学习后,进行综合性的考察。
5、教学方法
本课程可采用理论讲解、视频教学、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实训操作、情境模拟、指导练习、实地观察、企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工作过程的特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授、实训室操作以及企业实践基地的实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并且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供学生课后学习。本课程还可以设计学习任务书,上面列有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操作标准等项目,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候有所依据。
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与骨干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学生也在节假日期间、寒暑假期间以及毕业实习时间内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践中,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明.中职《餐饮服务》课程“任务引领型”教学设计初探.《文学教育》,2013.6
e-Learning环境下的职业培训正在经历着从接受认知教学范式向建构认知教学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教学范式的转型。这一转型的外在表现就是从接受学习向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方式转变, 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设计, 突显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使教学活动向着个性化、虚拟化和情景化发展。同时, 越来越多的实践者认为, 培训课程只有以学习活动为线索有效地组织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才有可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1]。
目前, 职业培训课程资源被按章、节和知识点等顺序划分成粒度不一的学习对象, 学习对象的元数据描述比较容易, 但由于其学习对象元数据描述信息中缺乏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等信息的描述, 共享和重用效果差。学习资源标准化的发展脉络表明, 基于学习活动共享学习资源将成为大势所趋。目前, SCORM、IMS-LD等教学资源共享规范尽管为网络课程开发实践提供了一些很有用的指导思想, 但这些规范主要是在计算机和网络的术语基础上提出的, 对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的术语 (如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形式、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等) 的表达力度不够, 也忽视了学习过程信息和人际网络交流信息和语义本体描述信息等的体现。因此, 本文在汲取学习对象、学习活动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知识结构与性质、职业知识表征方式的研究, 形成新型的培训课程组织形式———项目中心课程组织形式。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可以映射到相关规范的模型———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信息模型, 对项目元素及属性进行描述, 明晰其中促进有效学习的核心因素。同时, 资源信息模型也可提供必要的通用语言表示资源对象的特性和部分功能, 使不同的应用程序对资源进行重用、变更和分享, 促进学习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传递, 减少资源建设的重复劳动, 节约e-Learning的成本。
二、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信息模型构建
模型是现象的理论或抽象表达, 信息模型 (Information Model) 是用计算机语言对模型的描述。为了实现计算机对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结构的理解从而支持基于计算机的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的检索和共享, 我们需要用计算机语言对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的结构及其要素进行描述。
在职业培训中, 以项目作为任务载体进行组织的培训课程是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学习内容, 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理解完整的工作过程, 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资源。项目通常被理解为有着明确目标的产品、服务或决策。基于对项目的分析, 本文提出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应包括培训目标、项目描述 (项目情境、项目任务、项目成果形式及评价规则) 、学习场景 (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过程序列 (类型包括实地操作、实验、分组讨论、协同工作、角色扮演、实地调查研究、上网搜索、采访相关专家等活动) 。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的基本属性包括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标题和推荐学习时间。
每个项目成果可以关联一到多个学习目标, 每个项目任务下包含一到多个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序列采用IMS内容包装的思想, 通过递归包含实现选择和顺序结构的组合。每个过程步骤中需要若干资源、工具的声明。学习目标和项目任务中都包含对领域知识点的引用。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的可视化模型如图1所示。
1. 培训目标的信息模型
职业培训关注员工具有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及具备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本领的学习能力。根据职业技能学习心理机制, 我们知道职业培训并非按照知道-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逻辑, 而是遵循技能形成的实践逻辑。与布鲁姆和梅瑞尔的学习目标相比, 豪恩斯坦的分类框架刷新了认知、情感和动作领域的分类, 同时聚焦于“行为领域”, 这似乎正是职业培训所关注的领域, 但在其对“输入信息 (内容) ”的分类中漏掉了概念、程序性知识。虽然, 豪恩斯坦强调学习中要以衡量学习者真实的行为业绩表现作为实现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但良好的行为业绩一定是在理解和运用相关概念、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而表现出来的。综合以上考虑, 职业培训目标的术语包括:概括、推断、解释、分析、验证、解答、识别、观察、模仿、协调、整合、维持、调整、应用、创意、完善、评估、展示等。实现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强调组块化知识, 引用多个知识点, 知识点引用来自领域知识本体中定义的知识点。
2. 项目描述的信息模型
项目描述包括项目情境、项目任务、项目成果等描述信息。项目情境是指构成和蕴含在项目背景中的那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既指项目背景及其产生的条件, 又指起因及其发展经过。项目任务是学习者需要最后完成的任务, 学习者所需要学习及其运用的知识都体现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每个预期的项目成果中包含有成果的基本描述信息, 学习成果的评价规则和产出该成果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受训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而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整合。成果类型、成果表现形式、任务组织形式和学习任务类型对应的术语如表1所示。
3. 学习场景的信息模型
本部分借鉴IMS LD已有的设计成果, 即将学习场景定义成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集合, 主要的改进在于增加学习工具的类型以及将网络课程资源类型纳入资源的分类中。
4. 学习过程的信息模型
在学习过程的建模方面, 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了用工作流的思想替换IMS LD中的活动描述结果。因此, 借鉴其中一些适合学习引导和管理的流程化思想, 做到学习过程的线索既清晰, 又能体现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本研究中, 我们采纳了XPDL描述流程跳转四种类型中的三种:顺序 (sequential) 、选择 (conditional) 、并列 (parallel) 。其中“选择”描述单个学习者对多个可选学习步骤的选择, “并列”则描述多人对不同学习步骤的并行开展 (比如在协作学习中) 。
一个过程步骤对应一个学习场景, 场景中可以包含多个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过程步骤中还包含学习任务的引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过程步骤, 也可能需要多个过程步骤。在本研究中, 学习过程与学习任务设计成多对多的关系。过程组合类型 (aggregation-type) 能引用的术语包括:sequential (顺序) 、conditional (选择) 、parallel (并列) 。过程序列的类型或步骤的类型 (step-type) 对应的术语包括:task-show (了解任务) 、activation (激活旧知) 、demostration (同化新知) 、application (应用) 、integration (整合) 。
三、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中领域知识本体的描述
由图1可知, 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都包含对领域知识的引用。因此, 在对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建模时, 也需要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在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 知识表示的方法包括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语义网络表示法等多种方法[2]。本研究使用语义网技术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根据语义网的分层方案, 语义网相关建模语言按描述能力从低到高包括XML+XML Schema、RDF+RDF Schema、OWL等[3]。为了提高领域知识点的检索和推理能力, 同时尽量与底层的标准描述语言 (如RDF/RDFS) 兼容, 本研究使用OWL DL描述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对应的知识模型。建立单元对应的知识实例之前, 首先需要对培训中涉及的职业知识类型及各知识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原语建模。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知识实例和知识模型的关系如图2所示。
笔者在Wiggins和Mc Tighe的分类、D.R.Herschbach和M.J.de Vries的分类以及徐国庆博士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职业活动单元的基本结构模型将职业知识分为情境、实践规则、策略性知识、实践理论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有不同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OWL DL对领域知识模型进行了描述, 由于篇幅的原因, 这里仅列出该本体模型的RDFS的可视化图。
四、学习活动单元模型与相关标准的映射
1. 学习活动单元模型向SCORM规范映射
SCORM中的核心的思想是“学习对象” (Item) 。从SCORM的角度, 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和其中的学习任务、过程步骤都可以看作是不同含义的“学习对象”, 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信息模型与SCORM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
由于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信息模型的语义比SCORM模型更丰富, 所以, 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学习成果的类型、学习任务的类型、过程步骤类型等信息将被丢弃, 并且学习场景中学习工具也无法转换成SCORM中的元素。
2. 学习活动信息模型向IMS LD规范映射
IMS LD标准最核心的概念是按树形结构组织的可以共享的单个活动 (activity) 和复合活动 (activity-structure) , 以及剧本 (play) 、幕 (act) 、角色分配 (role-parts) 等概念组成的活动过程序列。项目学习活动信息模型与IMS LD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图5所示。
项目成果可以转换成IMS LD中的复合活动 (activity-structure) , 而学习任务可以转换成下面的单一活动 (activity) 。当过程序列中没有嵌套关系时, 过程序列和单个步骤可以分别转化成剧本 (play) 和幕 (act) , 当过程序列有嵌套关系时, 则需要把嵌套的子序列处理成复合活动 (activity-structure) 。
由于项目中心课程学习单元信息模型的语义比IMS-LD模型更丰富, 所以, 在这种映射过程中学习成果类型、学习任务类型、过程步骤类型等信息将被丢弃。
五、小结
本研究构建了学习活动单元的信息模型。该模型与SCORM、IMS LD等已有规范相比, 融入了更多的与教学设计相关的术语, 容易被教学设计者和学科专家所理解和采纳, 便于教学设计者、学科专家与技术开发人员沟通, 共同设计学习活动。该模型对推动我国相应规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虽然提出了学习活动单元的信息模型和领域知识本体描述的解决方案, 但没有基于领域本体模型和学习活动单元模型实现基于语义的学习活动的检索。本研究实现的学习活动单元要素的重用目前局限在简单的检索基础上。结合领域知识本体和学习活动单元模型, 实现对学习活动单元、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要素的跨用户、大规模的检索和共享是下一步值得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何伏刚, 陈丽.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7, (4) :89-94.
[2]史忠植, 王文杰.人工智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关键词:课程单元 设计 实施 学生 教师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为引领,已经取得了点上的初步效果,对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实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作用。但我们从调查了解到,广西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学校还不多,对教师微观教学改革还不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入手,可以推动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也是教师树立课程改革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艺术的有效措施。
一、对“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
课程单元教学是从宏观转为微观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很多教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义课程单元。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单元,可以是项目的一个部分,可以是章节中的一个单元,可以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就是一个单元。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把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同时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生成新知识体系。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单元教学是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课程单元能力目标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要围绕能力目标进行,教师要明确课程单元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来源于岗位专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要求。根据这些能力要求设计本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是经过企业、行业调研获取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按国家、企业、行业等技术规范,通过小组沟通协作,对设备进行安装与维修等。在学校课程单元能力目标中,根据学生培养层次不同,依据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从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和情感素质能力等不同层次的设计实现培养目标。
2.课程单元能力训练内容设计
在明确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后,教师要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一个课程单元有时用一个大任务贯穿会觉得有些单薄,它可以由几个小任务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各小组学生在进行每一个小任务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收集信息、制作计划、确定方案、现场实施、质量评估、总结汇报六大环节。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检修课程为例,课程单元可以分成分析电动机故障现象原因、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确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现场检修、电动机故障检修评估、学生学习总结汇报。在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单元中,可以分成了解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结构、电动机拆卸流程、故障检修工艺三个小任务。课程单元能力训练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达到培养的目标。
3.课程单元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能力目标和训练内容主导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我们认真分析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多以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等安装维修类课程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技术实验法等。以三相异步电动机课程的故障检修单元为例,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扮演客户、业务部主管、维修工、观察员等角色,了解真实职业活动的整个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负责过程监控,要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等。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1机电4班的简单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中10kW控水泵线路故障检修单元为例,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能力目标。从能力目标考虑,学生通过本次课能够对线路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使用测量仪表检测线路故障点,能够采用正确维修方法对线路故障进行修复。从情感素质目标考虑,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及评价能力等。
(2)能力训练设计过程。以任务带动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设定三个学习活动:
①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分析。
②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制作。
③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课题,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检修能力,但不够系统,不够熟练。10kW水泵控制线路是新课题,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并采用正确的故障检修方法排除和恢复线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课程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同时设计多元评价表格,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课中活动
(1)案例导入。10kW供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发现水泵无法启动。以这样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力训练活动开展。
活动一: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并分派小组代表对控制线路工作原理提出自己和小组成员的想法。
活动二: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故障现象、制作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展示(比较)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完善故障检修工艺流程。
活动三:要求学生根据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对10kW水泵控制线路进行故障排除。排除故障后,要进行工作总结和汇报。
整个学习活动,均遵循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和反馈等六大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课程开展过程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启发法、展示法、技术实验法等教学手段,并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标。
(3)学习成果评价。小组学习总结汇报包括小组分工、任务实施过程、任务完成质量、学习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不足、改正方法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主要从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沟通协作、学习成果、个人能力、安全作业、6S管理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如果三方评价分数差距过大,应找学生进行座谈,寻找问题所在。
3.课后反思
采用课程单元教学使学习任务更加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戏剧化。对照教学目标,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个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吴伞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项目化课程单元设计】推荐阅读: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总结06-02
项目管理规划课程设计09-17
高职《餐饮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07-13
高职项目化课程05-26
动画课程建设项目07-05
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课程07-14
项目管理课程个人总结07-1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报告06-02
项目管理课程论文要求07-28
初、中、高级课程的项目策划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