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声乐课心得体会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师声乐课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幼师声乐课心得体会 篇1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具备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幼师的声乐教学必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87-01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幼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培养目标是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的发声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能和技巧。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易学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使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和教育。

声乐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唱歌知识和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基本技能技巧,自然、圆润地发声和富有感情地齐唱或合唱、还能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视唱、听音等基本技能。唱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条件,注意保护学生变声期嗓音的发育与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在吸取他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及内容应进行相应改革。总结了有以下几种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声乐课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由于每一个人的声音条件都不一样,教师要认真鉴定学生的声部和声音类型,仔细研究学生的声音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与授课方案,并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决定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耐心的启发诱导上,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意将抽象的声乐理论与声音概念,用简单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

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把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强烈的歌唱欲望。

二、歌唱得科学训练

王苏芬老师说过,“歌唱得科学训练”。的确,歌唱要有:

1)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良好歌唱发声的前提,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良好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

2)正确的呼吸方法,中职学生没有专业基础,呼吸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声音应建立在平稳而坚定的呼吸支持之上,可以自如地获得音色和音量的变化。

3)科学的发声方法,每一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4)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三、注重声乐课的课堂教学

根据幼师学生声乐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和学校声乐教学设施等现状,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声乐集体课,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和潜力。声乐集体课就是把两三节声乐课连排,让每个学生增加三倍四倍的演唱时间,多个人一起上课,一个人唱,其他人听,老师指点大家进行评议对比,能让学生很快地区别好与差的声音形象,区分声音的优劣,能够帮助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

在集体课的声乐教学中,有唱的也有听的,教师在纠正一个学生的毛病时,另外的学生也会从中受益。有时也可以一个人在教室里唱,其他人在外面听,让学生区别在室内室外的不同效果和声音穿透的能力。老师在纠正一个学生发音位置过低时,其他学生也就会思考从中获得高位置共鸣。纠正发音吐字上的问题时,他们彼此评估,也有所收获。这也是幼教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要想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培养她们标准的视听能力,这样她们才能胜任今后的教学任务。

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所谓的声乐分层次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以此来完成声乐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声乐学科的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中职学生的声乐基础更不均匀,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差参不齐,个体发展的差异十分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合理的利用分层教学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声乐课利用分层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声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如果只靠老师耐心的教和学生刻苦努力的学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老师具有吸引人、感染人、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再加上老师准确的示范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艺术形象,掌握其技能技巧。又由于声音是时间性的艺术,也是零的艺术,它是多变的,今天唱得好,明天不一定唱得好。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去掌握,便于他们课后的自习、练习。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声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对象不同,方法灵活多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各不相同。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如同一把金钥匙,帮助同学们打开声乐殿堂的大门。

幼师声乐课心得体会 篇2

歌唱时, 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 不可僵硬。歌唱时, 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 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促使喉结上升, 堵向咽峡, 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共鸣。为了使喉节往下, 让喉节至咽部的管道大致缩短, 尽量稳定其长度, 这就特别需要下巴和舌头放松。为了帮助下巴放松, 防止下巴突出, 唱高音时 (或歌声往上大跳时) , 应该微微低头, 同时让舌头微凹, 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 使其自然放下, 歌声则松弛、通畅。

通是指声音通畅, 声音流畅, 它是歌唱者掌握歌唱技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好的通畅的声音能够使歌曲的旋律流畅, 声情并茂。首先要气息通畅, 气沉于底, 那么也就声贯于顶, 另外要调节好人的整个共鸣腔体, 从上到下要保持空间相通, 气息流畅的感觉, 沈湘形容声音通畅的感觉时说:“好的声音是吹出来的, 特别是高音区, 像吹一个倒悬的瓶口, 把高音吹响!”

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 精神状态激扬, 是主动的“我要唱”, 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 精神集中, 能够快速进入声音的形象 (或者演唱的角色) ;在演唱姿势和状态上要有“积极向上”的感觉, 口咽腔打开, 保持打呵欠闻花香的状态。笑肌微提, 把声音放在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大的状态, 小腹微收, 使歌声飞扬起来。

歌声要“立”起来, 就是使声音圆滑、竖立, 有一个音柱。声音的“立”, 好像口腔中含了一口水, 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咬了两颗小豆, 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以及歌唱的口形应带有“竖立”感, 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 也是“立”的唱法要领。

这里是指声音明亮。明亮是在气息支持下打开喉咙的亮, 有共鸣的柔和明亮, 而不是贼亮。集中明亮, 给人一种光辉灿烂的感觉。这种优美的歌声, 仿佛把人带进了一个光明的美丽世界, 明亮的音色, 又是歌声中泛音的频率的体现。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口盖交界稍前处, 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 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 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声, 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 (下转5页) (上接44页) 律清晰的歌声, 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

在歌唱时, 唱高音时, 声音不能刺耳喊叫。唱低音时, 声音不能虚。要求声音上下统一, 特别是女声, 高音区以假声为主, 要混进真声;低音区以真声为主, 要混进假声。如何混?王福增教授所说:“首先, 喉头要有一个正确、适当的位置。如果我们把唱假声时喉头自然向上移动改为自动地 (不是强制地, 硬压地) 向下移动, 并且能够和真声区的喉头位置接起来, 使喉头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即能发出我们所需要的混声。”

幼师声乐课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职业高中;幼师;声乐课;改革策略

【分类号】G633.951

我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均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日益提升,我国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改革,实施了多次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多成果。幼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作的实施和开展直接决定着幼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更影响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作为幼师的主要培养基地,职业高中需要给予幼师教育事业较高的重视,积极进行改革。声乐课是幼师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声乐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更加利于训练其对周围环境、食物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能力,因此,职业高中需要积极改革幼师专业声乐课程,提高幼师的声乐素养。

1.职业高中幼师专业声乐课面临的问题

1.1教学内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声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曲的更新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在职业高中优势专业声乐课程教育中,教育模板曲目仍套用傳统歌曲,因为传统歌曲在教育界已经应用多年,有着极高的指导意义,也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资料可循,增加了教学的便利性。但是,这种做法毫无创新性可言,虽然便利了教学,却打击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在选择模板曲目时不能够突出幼师特点,尽管选用的曲目艺术气息、民族韵味浓厚,却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样就严重脱离实践基础。最后,在教学时选用的曲目难度系数较高,不能为多数同学所掌握。

1.2教学模式

我国在培养幼师时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传统观念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2],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职业高中幼师专业声乐课中的应用是失败的,根本不符合幼师培养需求,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教学经费,还不能提高教学成果,有时还会阻碍声乐课的教学效果。

1.3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指引教学的开展方向,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然而,大量的实践调查发现,我国职业高中在幼师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大纲方面存在着众多问题,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首先,声乐课程课时分配情况存在问题。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大纲较为重视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扎实声乐基础,却忽略了学生的特点,作为幼师专业的学生,其更需要学会如何开展幼儿教育,即灵活地开展幼儿声乐教育。其次,声乐课程内容分配情况存在问题。传统教学大纲的着重点在声乐发展史、歌唱技巧等基础知识,而对儿童歌曲的训练内容仅占三分之一,不能够满足幼师专业学生的需求。

2.相关改革新策略

2.1教学内容改革

幼师的地位就是在幼儿园中教导和培养幼儿,而幼儿对声乐的要求较为简单,不需要特别难解的理论知识和难度系数高的技巧,幼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幼儿学习声乐,培养其声乐兴趣。因此,在幼师专业的教学内容上应联系实际,多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儿童歌曲的进展情况,在教学时可以以流行的儿童歌曲为模板,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际观摩,学习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学会怎样如何更好地与幼儿沟通。同时,还可以在增加多媒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联系“共鸣”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共鸣时的腔体结构特征,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3]。

2.2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因此,在改革幼师专业声乐课时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创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如单独教学、分组教学以及班级教学等。单独教学的模式应与传统“一对一”教学区分开,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声乐基础等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主要为激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在进行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讲授时,可以使用分组教学,将每个班级的同学根据授课老师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名老师负责一个小组,这样既能够保证学习的进度,又能够便于进行单独教育,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便于学生学习。而教授理论知识时,可以使用班级教学的模式,理论知识相对较为简单,能够节约大量的教学资源。

2.3教学大纲改革

声乐课是幼师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那么在编撰教学大纲是需要根据课程性质、课程任务而展开,培养学生能够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进行幼儿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对儿童歌曲的学习,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主要包括儿童歌曲特点、歌唱发声、歌唱技巧以及表演等。这样就能够在训练学生声乐教学技能的同时,使其掌握幼儿歌曲教育的特点,更利于以后的学习。另外,教学大纲还需要多引进优秀的声乐曲目、儿童歌曲等作为教学模板,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方针。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职业高中幼师教育也同样受到了较大关注,其声乐课改革势在必行。当下,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的教学内容、模式及大纲都存在严重不合理的问题,极大地遏制了教学内容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积极改革。因此,职业高中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努力创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积极提升教学方法,根据社会需要改革教学大纲及内容,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幼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促进幼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凤.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几点体会[J].才智,2014(22):19-20.

[2]王可.职业高中幼师专业声乐课新策略及改革尝试[J].才智,2014(27):220.

声乐课心得 篇4

声乐课心得

在本学期11周里,我开始了声乐选修课,之所以选择声乐是因为实在是没别的感兴趣了,就只好选择声乐来修满学分,所以一开始就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上声乐课的。在第一节课时,我就坐在后面,一开始黄老师就说:你们千万不要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来上这门课,要是你还是坚定打酱油的条路,那么最好现在就走,当然我也不会给你过的,还有这算是第一节课,点名就算了,以后都会点名的。我顿时就觉得,这老师也太敬业了,所以一直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每节课都有按时到场,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让我如此认真对待,在第一节课时,老师就教我们如何练气息,告诉我们唱歌要习惯用假声,假声比真声听起来好听柔和很多,并且不会很费劲,上完第一次课我就觉得这样学习声乐挺有意思的,所以一直坚持到结束,每次上课前我都在想,老师这次应该又会有什么新花样吧,教我们练习各种不同的声部,音调,唱别的歌曲什么的,当然我也想在课上好好练习老师所教的练习方法,说实话由于我要忙着别的事课余时间我就很少花在练习声乐上,尽量在课上认真听,认真学,跟着老师认真练。现在就要结束了,真心觉得选修声乐这门课真的没选错,不仅让我放松了许多,还体会到了声乐这门课的意义,不只是用来修满学分的。说句自恋的话,我觉得自己做的也不错嘛,不过还是有点对自己感到失望,第一节课的时候状态特别的好,每做一次气息练习我都能按老师的规定做到,可是后来的几节课,都好像不在状态,一练习气息就会有没吸足气的感觉,老是很快就停了下来,可是同学们还在坚持着,也许多练练就习惯了吧。

——江理奶瓶

幼师乐理课获奖说课稿奇妙的节奏 篇5

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 巢振英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乐理知识说课,下面我将以《奇妙的节奏》这一课同大家探讨与分享。

《乐理》课是我校幼师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本学科的学习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特点。按照这样的宗旨,我就以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中的基础乐理模块,第三单元第2节内容。《乐理》课程是以节奏及旋律为核心,结合各音乐要素,展开的一系列音乐理论知识的探索,本课的侧重点是节奏的学习,它以模唱、听觉分析为主要形式,培养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等基本技能,因此,节奏是学习所有音乐的必修课,通过这节课对节奏的学习能为以后的音乐之路做好铺垫。

其次,我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幼师一年级学生,她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专业的训练,对音乐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传统的概念灌输式的教学对她们来说很不适合,并且幼师学生以女生为主,在她们当中开展各项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已经具有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我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了解节拍、节奏、节奏型的涵义。培养模唱、分析、听辨节奏的能力。

1、通过对音符的不同组合,了解节奏型的种类。

2、通过节奏模打、歌曲听觉分析,加强理论与技能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律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节奏的趣味,培养稳定的节奏感,进而增强学生表达音乐的自信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充足考虑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围绕节奏为主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为:学生对节奏进行听觉判断、模唱、记录、识读的能力培养。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定了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理论在左,技能在右,一动一静完美搭配:

二、善于引导,善于联系,紧紧围绕重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上课的乐趣、学习的快乐。针对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另外还有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节奏的体验。

(教学用具)这节课我将用到多媒体教室、彩色卡片、小鼓、报纸、教科书等教学用具。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

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4分钟)节奏模仿

培养能力(6分钟)积极思考

分析处理(12分钟)

合作学习

激发热情(15分钟)拓展迁移

巧妙渗透(5分钟)课堂小结(3分钟)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要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请看图中小兔子和大灰狼情景,你们说它们在干嘛呢?老师已经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随着老师故事讲讲述,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景里。接着我告诉学生兔妈妈和大灰狼的敲门声是不一样的,兔妈妈的是:咚 咚咚

咚 咚咚,而大灰狼的是:咚咚 咚

咚咚 咚。并叫学生模仿这两种不同的敲门节奏。最后我请同学们扮演猎人用她们手中的报纸制造模仿出猎人的枪声赶走大灰狼。

这一环节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的聆听故事,从中感受不同的两种节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情趣,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教师抓住这一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感。

第二个环节:节奏模仿

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对节拍、节奏的性质区分,而节奏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听觉训练是一个难点。我继续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了让你来做音响师的教学活动:“下面,请大家模仿一下青蛙、风声、小鱼、大雨的声音,模仿完后说说跟老师模仿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的耳朵是机灵的,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是增加了打节拍的声音,还能比较出老师模仿出来的声音带有节奏感,非常吸引人。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们已经能够从我的演示中听辨节拍和节奏,打铁趁热我进一步追问:“你们能记住刚才老师念的节奏吗?”同学们在我的鼓励下,一边打节拍一边把刚才模仿的声音节奏完整的复述了一遍,然后我把同学们复述的节奏,进行展示,共同得出节拍和节奏的规律。最后教师旁白故事,学生加入情景音响,师生共同完成让你来做音响师教学活动,在这里,我还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如小鸭、小猫、小狗的声音节奏。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声音的方式,顺利解决节拍、节奏的知识点区分,配合动物及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动感,顺利解决了难点的突破。

第三个环节:积极思考

分析处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打算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让他们主动思考,充分讨论,做到动手、动口、动脑三方面结合。我设计了“听声音、辩节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听到的节奏型,画在彩色的卡纸上。

首先,我以模仿练习为导,音符组合为线,听辩背景音乐,感受节奏,给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然后深入分析节奏基本类型,加深学生对节奏型种类的理解和记忆,最后通过比较音符的排列变化,让学生掌握节奏型的对称感。此外,我利用小鼓敲击的方式,组织了师生的节奏模打练习,拓展思维启发3连音的认知。随后学生通过模仿,为节奏的学习寻找小窍门,并生动形象地命名为,前16,后16,中间切开的叫切分节奏,而且找出了前附点、后附点等节奏型的规律,举一反

三、活学活用。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心的参与到活动中,并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这一环节,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同时,弱化视觉观察效果,强化听觉分析能力,明白听觉分析在节奏学习中的重要性,突出本课听辨、模仿、识读的重点,顺利达成学生对节奏型种类的理解和记忆。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第四个环节:合作学习

激发热情

在这一环节,我遵循寓教于乐的思想,注重对学生听觉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了节奏拼图游戏。

我将挑选3首学生喜爱的儿歌,作为媒介,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互相启迪、探讨思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团队的精神,运用刚刚画好的节奏型卡片,尝试完成歌曲的节奏拼图,然后进行比赛,最后集体模唱儿歌。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强化老师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体现师生融洽关系。

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律动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节奏的趣味,又通过活泼可爱的儿歌作为诱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新课知识的印象,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五环节

拓展迁移

巧妙渗透

引导学生利用声势动作来体验节奏律动(如拍手、跺脚、打响指等)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自由设计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我引导学生自我追问来作为本节课的小结,1、2、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来感知节奏? 我记住了几个节奏型?

我的作业布置分3个层次:

1、基本练习:完成课后练习,用于检查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情况。

2、综合练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现身边的节奏型,并按节奏练习模打。

3、发展练习: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把它的节奏型记录下来。

最后播放音乐,学生在愉快中离开课堂。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我采用图文式板书,目的是激发学生情趣,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综上所述,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声音模仿展开,课堂中充满了趣味和快乐,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开始,引导学生的联想,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情景故事、声音模仿、让你来做音响师、节奏拼图等教学活动,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奇妙的节奏带进了课堂,充分点燃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激情,展现了节奏的无限魅力。

声乐课总结 篇6

第 1共2页

明德小学第二课堂声乐班教学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

光景匆匆,转瞬间般感觉已经来到了学期的尾声,回想起开设声乐班时的兴奋,真是感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之余,自己也暗下苦功,立愿一定要将学校的声乐教育建设下去,承接下去。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个学期受学校上级领导的委托,开设了第二课堂声乐班,以增进学校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陶冶生活的乐趣。该班共有42名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音乐习惯和音乐思想有了较大的进步,知道什么事音乐,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唱歌走音、走调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仍不够透彻,知识的掌握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⑴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本人认为既然站在了讲台上就不能随便,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合唱部分和独唱部分把具有独特音乐特质的学生放在积极的位置,尽量体现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展现自我音乐表现。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石龙明德小学声乐教学总结

第 2共2页

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③考虑教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比赛的形式来上课。让学生多动手,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结论,在教学里让学生思考发现规律和引出结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某几个学生由于家长或班主任的不支持,纵使他们的音乐潜质非凡,但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可能压抑甚至终止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发展。

2、有些学生兴趣和潜力很大,却受到放学时间和校车时间的影响,不得不向我提出退出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声乐班的学生都是四年级至六年级,从练声、练音阶到作品。从培养到发展,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部分老师的用心良苦。这些虽则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把学校的音乐教育承接下去。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

幼师声乐课心得体会 篇7

一、树立信心——声乐简单

虽然幼师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 但都是15-18岁的小女生, 爱玩、爱跳、喜欢歌唱。借助这个契机, 上课时, 我把流行音乐作为引子, 讲解声乐基础知识, 让学生迅速接受;让学生演唱、自我展示, 建立学生声乐不难, 离我很近的思想,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二、掌握方法——歌唱得科学

1.在学习唱歌中, 首先要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正确的唱歌姿势是正确发音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的唱歌姿势, 能够使学生在歌唱时, 更好地运用气息, 使声音产生, 更为良好的共鸣, 从而全面地提升唱歌的效果, 正确的唱歌姿势, 唱歌初期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来。养成良好的唱歌姿势习惯, 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唱歌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歌唱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的发声器官, 产生声音的共鸣得到实现的。正确的呼吸方法, 对于歌唱过程中的发声产生直接影响。厚重、平稳、坚实呼吸, 可以调节发音的音色变化, 可以调节发音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增强演唱效果。

3.帮助学生应用科学的发音方法, 让学生了解发音过程和发音各器官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发音技巧。让学生正确了解发音器官和气息的关系, 在学习中仔细体会发音器官和气息变化对于音色产生的影响。让学生逐渐建立和运用正确的发音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 从而提升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声音效果。

4.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 且圆润、优美动听, 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 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 稳定喉头打开口腔, 调节气息等手段, 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 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 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 天衣无缝, 走动自如灵活。

三、多样练习——多种教学模式并用

幼师专业的声乐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 能够进行齐唱、合唱、小组唱、独唱等表演活动。

1.集体练习及齐唱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课堂的基础内容。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对每个发声练习曲进行演唱示范, 讲解练习目的、要领, 方法。集体练习使各种声音条件、心理素质的同学混合发声, 发挥出全体同学的最佳状态。齐唱歌曲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大家劲往一处使, 心往一处想。在教师的带领下, 全体同学的参与达到整堂课的最兴奋最高潮的节点, 学习效果也最好。

2.合唱训练将全体同学分为二声部、三声部等各种合唱形式进行训练, 能细化和美化学生的声音。合唱中的多声部和声效果和谐统一、声部立体感充分展现, 在长期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的集体歌唱意识和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歌唱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精神。

3.小组演唱小组演唱一般是选出2~10名同学进行训练。分组原则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来进行分配。通过小组训练, 使学生找到听到与自己相似相近的声音, 在练习情景中相互靠拢、融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欣赏到自己声音的特点, 也能在歌唱中能够发挥情感。

4.个别辅导个别指导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 因人施教, 对共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 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范唱, 通过师生点评, 提高了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通过仔细分析和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际教学中通过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 有针对性的, 声乐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了解学生的声音自然条件, 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据学生的差异展开个性化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目的性强, 针对性高的个别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歌唱水平。

在实际的中职学生的音乐教学中,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基础、接受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中职学生音乐教育中分层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 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 提升课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培养目标。

五、超越自我——学以致用

声乐虽然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的一门学科, 但是它有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首作品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褒奖和肯定。

在能完成作品的基础上提高歌唱艺术的表现。学生在第一次习唱会上, 个个声音毫无色彩, 面无喜怒哀乐之别, 始终一个表情, 个个两眼发愣, 手足不知所措, 只力求声音, 不重视乐感, 一首歌唱下来如同喝了白开水, 平淡无奇。为此, 我与其他专业教师相配合, 努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理解力和音乐表现力, 经过努力, 学生在多次的习唱和演出中, 都能善于生动而形象地体现曲情词意, 较准确地处理强、弱、轻、重, 并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演唱并不是幼师专业学生的最终目的, 而是通过自己的演唱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 并愿意和自己学习。也能够将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教会幼儿园的小朋友。因此,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渗透声乐教育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声乐演唱同时, 学会声乐教学。这也是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所在, 我将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 思考研究。

实践证明, 实用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中职幼师的学生来说上更需要具备恒心与毅力, 对于声乐教师来说, 则需要耐心, 不懈努力, 需要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授课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总结, 希望可以找到一种适合中职幼师专业声乐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为中职幼师发展尽一份力量。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 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课堂演唱、乐理、欣赏、弹唱等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学习后能够在工作中独立完成新作品学习、教授。本文就无基础的中职学生声乐课教学进行研讨, 总结, 确定符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声乐教学方法, 为其胜任教师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放.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4:189-190.

[2]蒋艳琦.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康慧云.山区师范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2:217-218+221.

[4]郝维琴.关于声乐艺术教学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7:151-152.

[5]尤铁伟.浅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几点体会[J].科技视界, 2012, 19:119+108.

[6]郝维琴.浅谈如何上好幼师专业声乐课[J].学周刊, 2012, 36:116.

[7]傅菁菁.职高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三注重”[J].黄河之声, 2013, 03:101-102.

[8]吕媚媚.幼师声乐模块教学初探[J].职教论坛, 2007, 12:43-44.

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幼师 情感 声乐教学 策略探究

对于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来说,就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进行演唱,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运用好情感方法,培养好学生对演唱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开展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归属于听觉与感觉上的艺术形式,因此,也就使得音乐与情感上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情感的顺利发展,从而引起共鸣。作为一种人声的艺术,演唱者与听众存在着视角不同的现象,但是在音乐情感的影响下,却可以让人们快速的进入到情境中去,所以也可以说在歌曲演唱中情感不仅基础,同时也是灵魂所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幼儿往往是通过教师的演唱来感受到歌曲中存在着的情感。因此,针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从情感的层面上出发,正确的引导学生,确保可以真正演唱出歌曲中的情感[1]。

二.现阶段中幼师声乐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1.学生音乐感悟能力不足。对于音乐的感悟与表现能力等方面来说,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的,且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前期教育中往往将音乐课作为一种副科或是杂科,这样也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存在着音乐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加之学生自身文化基础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从而也就降低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2.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对于幼师专业教学来说,声乐是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与专业艺术院校中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满足幼儿声乐教学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中所开展的声乐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声技巧等方面。加之受到了学生文化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也就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的措施

1.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启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与了解作品,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诠释出其中的音乐情感,所以对于歌曲来说,想要表达出情感就要从歌词以及旋律上出发。歌词是作者对生活进行观察的一种体现方式,同时也可以体现出时代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人们对生活情感上的一种总结。如学生在学习《松花江上》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一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上出发,通过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情感以及当时的景象等,可以让学生掌握好其中的情感。这样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就可以突出其中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为学生播放出相应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好作者的情感,从而展现出歌曲上的思想内容[2]。

2.做好范唱,激发出学生的歌唱情感。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情感的引导工作,所以就要认识到范唱与表演直接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方面产生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做好范唱与表演工作,以自身来对学生进行影响,同时还要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歌曲创作背景以及音乐形象等方面的重要性,从自身的理解上出发,采取恰当的方法以及声音等来确保在范唱中情感的准确传达。如学生在学习《歌唱祖国》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保证自身情感的饱满与激情,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出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融合。

3.做好个性化的处理方法。对于声乐艺术来说,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表达方法,同时也是人们且性感上的一种抒发与体现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好学生的技巧,增强其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展现出作品中的内在情感,从而更好的影响学生。如学生在学习《小白菜》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处理好情感,在让学生真正了解后才感受到小白菜的悲伤情感。所以可以说,每一首歌曲都有着独特的感悟与理解,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研究工作,分析出其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幼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情感的研究与分析工作,掌握好歌曲中的情感内容,以此来传达出歌曲中的意境。其次,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确保情感融入的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浅谈情感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183-184

[2]黄海燕.探析中职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策略[J].黄河之声,2013,(13):34-35

声乐课教学计划 篇9

接触到一名新生,首先要通过交谈,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对待老师是礼貌还是漠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唯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你与他真正的产生共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到达光明的彼岸。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

1、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歌唱的奠基,没有了它,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发声练习应占课时的60%左右。少儿发音练习的跨度不应太大,因为其声带比较稚嫩,对于音域较宽的学生也应多注意中声区的练习,高声区以快速练习一带而过,不可久练冠音,否则易伤声带。稳固的中声区适当的向上、向下扩展有效音域,是少儿发声教学的基本理念。

2、歌曲演唱

有了正确的发声作为引导,其气息、位置较统一后,对于歌曲的诠释须进一步要求。歌曲的表情记号,歌词的意境须引导学生找到作曲者作品的初衷。歌曲的音准、节奏必须严格按曲谱标记演唱。不应给学生养成随心所欲乱唱的习惯。

3、舞台表演

其实在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中就应注意学生的站姿、表情并适时的纠正。歌曲的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面部的表情,在真正的将自己浸入歌曲中时,自然会有投入的情感,表情自然会产生,适时的加以手部动作加以点缀,使演唱变得更加生动。

三、总结

浅谈情感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 幼师;声乐教学;情感

一、前言

音乐是一门听觉和视觉的艺术,音乐的特点就是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个特点决定了音乐可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声音和情感是其自然联系的纽带。因此,我们在歌唱表演时,只有充分地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感情,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声乐课程是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与专业艺术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同,幼儿师范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教师,而不是精湛技巧的专业人才。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年龄阶段一般在15-18岁之间,有的来自于城市,有的来自于农村,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经过在校期间声乐课程的系统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和发生状态,但是由于学生自然条件不同,学生掌握的效果会有很大差别,但是声乐的学习却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幼儿师范声乐教学中,强调情感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幼师声乐教学方式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1.幼师声乐教学的方式

幼儿师范声乐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以下三种:(1)技巧的培养。科学的发生方法才能正确的演唱歌曲。正确的发声是有技巧的,首先是吸气正确,其次是呼气得当。学生用半打哈欠的方式把喉头放下,保持稳定,找到气息支撑的感觉,保持吸气状态,然后歌唱。(2)乐感的培养。乐感指的是音乐的感染力,演唱者通过充满感情的演唱,把音乐作品的情绪和内容准确的传达给观众,最终引起共鸣。(3)情感的培养。情感,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观点和态度,它反映的是人们和客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歌唱就是一种情感艺术。没有情感的歌唱不能算是声乐艺术。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歌唱时要以情感人。

2.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从声乐教学的理论上看,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唱好歌曲,把歌曲中所包含的美好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用声乐技巧和艺术形式表达人们的情感愿望。要完美的表达一首音乐作品就必须正确的处理情和声之间的关系。情指的是演唱时用真实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指的是气息、发生和咬字等,也就是歌唱的技巧。在歌唱中,情和声是辩证统一的。情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声是表达感情的手段。其次,从教育的对象来看,我们的学生基本都市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多数是歌唱艺术的爱好者,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于歌唱旋律和技巧的掌握,而缺乏对情感的理解。为了让我们这些将来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学生成为合格的音乐教育的专门人才,我们必须在声乐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即进行系统的声音训练,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他是有效的情感方面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非常重要。

三、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和作用

(1)注重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老师的教授一首歌曲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去演唱,而是让学生熟悉作品,理解作品,去尝试分析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跟请,研究作品的情感处理和艺术处理。例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它表达的是歌唱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学生对这首歌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接着去分析歌曲的去掉、风格等表现形式。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声音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2)增强音乐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幼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精炼、简明和艺术的教学语言讲解音乐知识,富有艺术的压延能够展现声乐中的艺术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带着音乐情感去学习,则会明显地提高教学的效果。(3)善于示范诱导感情。如果说用艺术性的语言讲解和分析作品是初级阶段,那么教师的示范就可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进入更高级的阶段。(4)提倡个性化的情感处理方式。每个人对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观点。因此,对相同的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演唱者对音乐作品分析,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对演唱的声音特质,音乐的连接形式、高潮和结尾以及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等进行设计,这些设计都是极具个性的再创作。例如阿宝、戴玉强和吴雁泽共同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是演唱者根据自己歌曲的情感的把握对歌曲进行了再创作,用极富情感的声音征服观众。(5)通过实践丰富感情。学生进行实践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时,学生要经过反复的联系,用演唱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同样的一首歌,在有观众的课外活动中演唱时和平时上课演唱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感情表达还是声音上都会有明显的改善;二是通过校外实习。在幼儿园中实习,不但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检验。让幼儿园这些还不懂事的孩子接受你的歌声,你就必须把歌曲唱的活灵活现,用感情去打动他们。在这个实践过程,学生最佳的表现就是用富含感情的演唱赢得孩子们的掌声和欢笑。(6)利用现代科技创造感情氛围。现代科技可使音乐教学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音乐的意境,选取恰当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设置音乐意境,从而吸引学生,使学生处于设置的情境中,增加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四、结语

声乐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情感教学,实现情感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秀君.幼师音乐课中学生音乐能力培养[J].才智,2011,(10):117.

[2]周玉梅.浅谈幼师声乐教学[J].成功(教育),2008,(8):121.

上一篇:杨氏祠堂对联下一篇:教学过程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