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通用8篇)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 篇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4: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为保障列强国内的经济秩序和安全,“必须征服亚洲”,“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和亚洲独立自主地开发自己的资源”,“如果容许在太平洋彼岸⋯⋯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

2、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3)有一种观点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根据材料

3、材料4及所学知识,试分析“侵略有功论”。答案:(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此观点是错误的。(1)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国门被打开,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中国也是以鸦片战争为契机走上了世界近代史舞台。但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掠夺更多财富,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近代文明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上述观点,没有正确区别近代文明与殖民化关系,是十分有害的。

2、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一.1.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材料一:中国国民党乃是全国国民共有共享的一个建国的总机关。中国国民党如能存在一天,则中国国家亦必能存在一天,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国民党,革命失败了,那亦就是中国国家整个的失败。简单的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如果中国国民党没有了,或是失败了,那中国的国家就无所寄托,不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强之一,而且就要受世界各国的处分。自国家有机体的生命上说,没有了三民主义,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指导的原理。所以三民主义是国家的灵魂。自国家有机体的活动上说,没有了中国国民党,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发动的枢纽。所以中国国民党是国家的动脉。(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材料二:我们所说的中间路线,简单地说,对内主张„调和国共‟,对外„兼亲美苏‟,路线就是这样的一条„中间路线‟,在今天中国,也只有这样的路线才是真正的民主的路线”。(民进中央会史工作委员会编版:《民进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中国国内存在哪几种建国方案?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国民党提出的:继续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党国一体方案 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民主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 中间派提出的:两党制,或者君主立宪制等照抄西方的体制vv 2.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理论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三、中国共产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

4、材料一: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梁启超:《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材料二: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材料三: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节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材料四: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第6卷第1号。材料五: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选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原因。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5、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由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祥、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材料二:……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款的利息,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重视引进外资有根本的不同。

第一,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是在中国主权完整和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需要进行的。

第二,背景不同。今日中华民族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第三,目的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中国今天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我国产业的实力。

第四,结果不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并使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6、材料1: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④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2: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请回答:

(1)阅读材料1,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4分)

2)综合材料1和2,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8分)(1)在材料2中,1.4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分)(2)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1分)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分)简答题: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的理解

正确理解是:(1)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2)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主权;在经济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中表现为“西学东渐”。(3)半封建是指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既保存了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2、洋务运动的性质、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性质:,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内容: 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4、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原因:(1)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3)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脱离人民群众。教训:(1)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2)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3)从农民阶级的改朝换制、地主阶级的洋务自救,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维新,在中国都没有行得通,其自身的失败昭示了一个真谛:延续了两千余年、盘根错节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又需要有新的强有力的阶级领导一场流血的革命方能将其摧毁

5、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发生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D.农民阶级的壮大 E.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工人阶级运东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简述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7、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4)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5)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8、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9、简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10、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示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使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乱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社会政治趋向稳定,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条件,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论述题: 评述近代中国人学西方的几条途径。

结合史实和比较评述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两种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担负着正面战场对敌作战任务。(10分)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是全面的抗战路线,主要在敌后战场开展对敌斗争。

(10分)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政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来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阀门。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事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的解放。

辛亥革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也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 篇2

一、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档案文献的掠夺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50年末至1851年初, 由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石达开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 1853年攻下金陵, 定都天京 (今南京) , 1872年, 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 在贵州败亡, 宣布了近2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 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同时, 太平天国运动也是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的农民起义。在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 英军、法军、沙俄共同参与“助剿”军队, 或馈赠枪支, 或直接出兵, 为清军镇压太平军的活动提供支持。在此活动中, 对于太平天国的情报档案的收集, 是侵略者最重视的事情, 如英国公使约翰·包令就直接派人前去太平天国的天京收集资料, 约翰·包令于1854年6月下令云:“你们要利用现在的机会, 搜集一切可能搜集到的能够使你们提出一份报告的情报, 其中包括关于太平工党的现状, 他们的政治观点, 他们的政府组织形式, 他们的宗教书籍、宗教教义、宗教戒律, 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习惯, 以及一切值得注意的关于他们的事情”, 可见侵略者对太平天国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同样认识到档案资料的重要性, 定都天京之后, 太平天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档案制度, 在太平天国的“朝内”、“军中”、“守士”三大类官级中, 每一级官衙中都设有专管或兼管文书档案工作的人员。如在天王府中, 设有正副左右史四人, 其主要职责是将天王和诸王每次登朝与文武百官的问答以及其他重要朝政记载下来, 每月录成一册, 由左右史署进呈天王阅后, 作为原始的档案资料, 分为正副本保存起来。所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保存下来的档案文书的数量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因此英国“常胜军”的统领戈登在常熟、常州、苏州与太平天国作战后, 把在常州劫夺到的理天义陈士桂队内的大批兵册、馆衙名册和家册都掠夺回国, 送到大英博物馆收藏, 直接造成了太平天国档案的流失。在太平天国时期, 汉口英国领事金执尔利用太平天国领导者忠王李秀成对他的信任, 将在湖北兴国州托他带的《给杰天义赖文光谆渝》骗走, 带回英国归为己有。据《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云:《给杰天义赖文光谆谕》是忠王李秀成和遵王赖天义之间讨论当时军情的重要信件, 信中云:“照得月之初五日, 接武昌县仁天安蔡弟送来弟自黄州寄来公文一件, 已悉江北军情大略, 未得细悉, 仰弟将英王的事及皖省如何情形, 细细禀明前来。”说明此信件是太平天国首领们之间关于军情讨论的重要通信, 它的流失, 不仅妨碍了当时的局势, 阻碍了太平天国的战争形势的发展, 也造成了太平天国档案的重大流失。此后在英国侵略军攻占广州时, 清朝两广总督衙门也劫走了太平天国的大批档案, 这些档案最终都流失到了英国, 至今仍在大英博物馆保存。

二、学者型侵略者对中国档案文献的掠夺与破坏

近代的战争给了外国侵略者以进入中国内地的机会, 他们可以凭借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由各口岸进入中国内地, 借机进行文物档案的掠夺行动。自1900年起, 外国传教士就开始对中国商代的甲骨文进行搜集与掠夺。1903年美国长老会驻山东潍县传教士方法敛和英国洗礼会驻山东青州传教士库寿龄。他们先后在潍县从古董商人手中买到许多甲骨, 并把其中的400片转卖给了英国人在上海所办的亚洲文会博物馆;同时又把另外的79片卖给了英美教会在诛县合办的广文学堂校长伯根, 后又转归英美教会在济南所办的广智院。1906年春天, 美国传教士方法敛选取了119片甲骨文转卖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这是最早一批流散到国外的甲骨文。方法敛还于1908年为英国驻天津总领事金璋在山东代购甲骨, 一次就买到800多片。这部分甲骨文资料后来由方法敛摹写印成《金璋所藏甲骨卜辞》一书。1909年, 方法敛又将他所购到的438片甲骨转卖给美国的卡内基博物院, 1913年, 又将他所买到的4片较大的甲骨转卖到了美国的菲尔德博物馆。英国传教士库寿龄于1909年将760片甲骨转卖到苏格兰皇家博物院。1911年, 又将485片甲骨转卖给了英国大英博物院。这些流散到美国和英国的甲骨, 后来曾由方法敛编为《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一书, 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可见被方法敛、库寿龄掠夺的甲骨档案数量之多, 学术价值之高。

近代外国人收集甲骨最多的是加拿大籍牧师明义士, 明义士是河南安阳长老会的牧师, 他经常骑着一匹白马在小屯附近搜集甲骨片, 先后在小屯一带收集购买甲骨5000多片, 后编成《殷虚文字后编》一稿。现存于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3000多片都是来自于明义士的搜罗, 其中不少是甲骨精品。根据历代专家的统计, 在近代战争中流散到外国的甲骨片总数是26700片, 具体分布为“日本:12443片;加拿大:7802片;英国:3355片;西德:715片;苏联:199片;瑞典:100片;瑞士:99片;法国:61片;新加坡:28片;比利时:7片;南朝鲜:6片。

三、英国学者斯坦因对档案文献的掠夺

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于1900—1916年间来到中国, 他以学术考察为名, 潜入我国新疆、甘肃一带盗窃大批文物档案。据斯坦因所著的《西域考古记》记载, 斯坦因于1900年12月19日至1901年1月3日在和田沙漠古遗址发掘时, 共发现寺庙房屋15座, 共获文物180件左右。1901年1月28日至2月13日, 又在尼雅河故道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发掘, 共获文物660件左右, 其中大多为佳卢文与汉文简牍, 汉文简牍又多属魏晋之际, 价值极高, 其中的“月支国胡支柱年四十九中人黑色”文牒等都是研究当时中西交通的绝好资料。1901年2月21日至26日, 斯坦因又发掘了安德悦遗址, 获汉、藏、梵语写本残片百余件, 其中安德悦庙中发现的一条题记:“开元七年记, 至建闻其兵马使死及四镇大蕃, 和大蕃官太常卿秦嘉兴归本道”, 其所记录的时间地点人物都很清晰, 是极其珍贵的盛唐生活实录。斯坦因正是在占有这些档案文物的基础上, 写出了《沙漠埋藏的和田废墟——在中国突厥斯坦从事考古学和地理学考察的旅行实纪》一书, 此书至今仍是中亚考古的重要文献。1906年夏, 斯坦因在尼雅挖掘到一个我国古代重要官吏的官邸, 其中有排列整齐的文书架, 书法精美的汉字木简以及账簿、草稿、杂记等公文书。接着, 斯坦因在玉门关附近的一个小泽站遗址里, 挖掘出木简300余片, 据说是公元前65年至公元前56年汉宣帝时期的档案。这些珍贵的档案全都被斯坦因带到英国, 占为已有。斯坦因回国后, 著有《沙漠契丹废址记》和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记》等, 在整个学术界引起轰动, 进一步奠定了他的中亚考古学家的地位, 斯坦因带回的珍贵的西域文物, 更是大英博物馆里的珍稀藏品而吸引着全世界学者的目光。

1907年3月斯坦因到达敦煌千佛洞, 开始了对敦煌档案的掠夺。敦煌位于我国古代通往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通道上, 1世纪, 佛教开始在这里开凿佛教寺院。至隋唐五代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形成了莫高窟 (千佛洞) , 已经集存了五万卷的佛经写本。北宋年间由于西夏人控制了河西走廊, 寺院的僧人外逃前将经卷、佛像、文书、杂书等档案封存在莫高窟旁边的大石洞内, 直到19世纪末才被清代道士王圆篆发现。这是一座罕见的档案宝库, 其中所收藏的档案资料除佛经外, 还有我国稀见的经、史、子、集写本和公私文书、契约文告等。斯坦因用假扮成唐玄奘的信奉者的方法骗取王圆箓的信任, 斯坦因用了七天的时间在藏经洞外甬道中一件件检查王道士抱出的写本和绢画织物, 他将自己认为好的卷子和绘画挑选出来, 然后以相当于500卢比的40块马蹄银买下, 偷运回英国。斯坦因所获得的敦煌文书, 属于汉、粟特、突厥、回鹘语及怯卢文梵语的都归了大英博物院东方印本与写本部, 凡属于于阗、龟兹、藏语及婆罗迷文梵语的都归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 绘画品也保藏在大英博物院东方古物部与印度德里中亚古物博物馆里。这些资料, 都是敦煌档案里的精品, 除了其学术研究价值无法估量之外, 斯坦因的举动还开始了外国侵略者盗取敦煌文物的先河。

综上所述, 可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各国侵略者利用战争的机会掠夺、盗窃中国档案文物的数量是巨大的, 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实证, 也是近代史上文化侵略的最恶劣的案例。这种文化侵略所造成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持久的, 它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一样深刻, 一样无法弥补。

摘要:自鸦片战争起, 侵略者对中国珍贵文物档案的掠夺一直延续着。来自欧洲各国的侵略者打着学者的旗号, 利用他们在不平等条约上所得到的特权, 也利用中国政府的无能与无知, 用种种手段骗取、掠夺、收买, 损毁中国的文物与档案。

关键词:近代文化侵略,档案资料,掠夺

参考文献

[1]斯坦因.西域考古记[M].向达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2]任汉中.中国档案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0.

[3]杨毅.中国档案管理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 篇3

200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聂宝璋、朱荫贵所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1895~1927)。

本辑一如第一辑,编者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从众多档案史料、函牍、中外文报章及其他文献中钩沉稽隐。编者本身即为经济史研究的著名专家,作为这部一百多万字资料集的责任编辑,我能感受到他们为此付出的二十多年的心血与艰辛。

本辑是在深入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收集编辑而成,在体系上沿袭第一辑的体例,大体按外国在华轮船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和民族资本轮船航运业三大块划分。外国在华轮船航运业部分从《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向外国列强开放内河航运开始,汇集了从东北一直到华南尤其是长江流域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张的资料。并突出反映了新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争夺中国航运权中的新的格局。轮船招商局部分集中反映了这家航运企业走过的曲折道路。特别是在内部不断争权夺利和腐朽的经营管理之下,这家规模可观的民族航运企业虽然历经增资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但依然未摆脱种种困境的状况。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轮船航运企业,至今仍然存在,但1949年以前的状况却限于资料缺乏而不是很清楚。这部分资料的收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研究这段时期招商局资料缺乏的状况。民族资本航运业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反映了各地小轮船公司在列强争夺中国内河航权日趋激烈、清政府被迫解除华商行驶轮船的禁令后迅速兴起,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较快的发展,成为这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活跃领域的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了这期间中国民族资本航运业中部分中型企业兴起,逐渐成为可以与外国航运势力进行某种程度抗衡力量的状况。

随着整体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也必然显现不同的时代特点。以外国在华航运势力的扩张为主题的本辑第一编而论,甲午战争以前在江海航线上居于明显优势地位的英国轮运势力,甲午以后很快就受到迅速扩张的日、德航运势力的威胁,而且出现外国轮运势力向各地内河航线深入扩张这种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其影响无疑是极为深远的。因此,第一编编者共设置五章,前四章辑录的是外国轮运势力不同阶段扩张的形势。第五章则是外国轮运业资本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控制及其收益。

第二编则是轮船招商局。就轮船招商局发展而言,同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在盛宣怀主持阶段,由袁、盛的争权到扰攘不断的内部派系之争,在体制上虽有商办、商办隶部的酝酿,实际上终难摆脱官督商办窠臼,业务经营上也终难摆脱封建势力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以轮运业务为主的轮船招商局对轮船投资未见扩大,房地产投资却见明显增长,因此运力不强,难以与外轮竞争,只能凭借中外少数大公司的运价联盟来维持。然而进入二十世纪,这家经营惨淡而资产庞大的中国最大的轮运企业竟成了外商伺机购并的目标,政府屡欲将之抵押求借巨额外债。当事者应对乏策,虽然未为日邮资本所乘,最终导致一分为二,分立招商局及积余产业公司两个单位。迨盛宣怀死后,招商局仍然处于官商矛盾纷扰中,终无起色。本编设置四章,其中三章为招商局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及业务经营,别置一章为“招商局的垄断地位”,用以进一步探讨这家轮运企业的独特性质。在封建、半封建的社会中,像招商局这样一家自始就依靠“官为维持”的大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个以家族系统为经络的官权势力网。它既是业务垄断的基础,又是经营腐败的温床。研究招商局发展中的这个特点,对当前研究国有企业的改革或许具有参考价值。

在本辑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民族资本轮运业的发生与发展了。在列强环伺的大环境里,收回利权的时代潮流显然成为驱动民族资本轮运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拥资几十万两(元)的大中型轮运企业陆续出现在江海主航道上,特别是甲午战后,各地内河资本一般只在几万两(元)以下或是几千两(元)的小轮公司大量涌现。限于资料,做出完全的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不难看到,凡是凭借特权创办轮运的内河航线上莫不有华商小轮的踪迹,在一些外商小轮尚未及涉足的偏远的内地航线上,也曾出现华商置轮的活动。大中型华商轮船公司如政记、宁绍、大达、芝罘、北海等也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但是,始自十九世纪末叶的中国近代小轮业,十数年蓬勃发展的势头并未能继续顺利发展下去。外轮势力的竞争及封建社会的苛捐杂税,以及军阀战争的骚扰,使中国民族资本轮运业的发展历程备极艰辛。第三编共设置六章。前四章均以不同阶段民族资本轮运业的发展历程为主题,第五、章则集中展示民族资本难以发展的症结,第六章反映民族资本轮运业发展过程中与木船及铁路的关系。

作者在资料的收集与取舍上殊费心血,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反复消化资料,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组织篇章节目。因此均以说明问题为度、为资料收集与取舍的标准。由于资料范围广泛庞杂,既有中文报刊、档案、笔记、函牍、奏章、条例之类,又有外交文件、专书等等,所以大多难以保留全文,只辑录有关段落或有关文句。读者可以查阅本辑附录“征引文献目录”。

本辑引用外文资料,其资料来源均注原文名称。本辑以文字资料为主,间亦选录或编制若干统计资料,以与文字资料相互印证、彼此补充。资料之中,特别是档案,或某些抄件,多有字迹不清、标点讹误甚或辞意矛盾之处。在编辑过程中,编者已竭力作了若干校对与勘误。

关于本辑的出版,还有一些话想告诉读者。早在1984年第一辑《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出版以前,编者已经着手第二辑资料的收集了。但编者没有想到这竟成为一项“跨世纪工程”,一拖就近二十年。聂宝璋先生在本辑“编后记”中感慨地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据编者介绍:在这期间,国内外的学者朋友,不断询问工作的进度,希望尽快出版。这种期待对编者固然是一种鼓励与鞭策,但也令编者负疚。如此迁延拖沓,自然非编者所愿。对资料书的要求,大致不外精、全二字。而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却常常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拿外国轮船公司来说,1895年以前的美商琼记、旗昌,英商怡和、太古等轮船公司,都有依据各该公司档案撰写的专著出版。因之资料现成,利用方便。1895年以后,日本轮运势力崛起,德国轮运势力亦扩张迅速,使原来英国轮运势力的垄断一变而为多国轮运势力竞争的局面。这个首先需要资料论证的重要问题,资料却严重匮乏。日本的日邮、大阪与日清几家主要轮船公司都有各自创办与发展的专书出版,其他英、德、法等国轮船公司完整而系统的资料则苦于在国内无从寻觅,最后只能依靠零星报刊杂书填补。最感棘手的是,在本辑涉及的时期内,华商创办的,像三北、宁绍、政记、川江、肇兴等规模较大的轮运企业较为详尽系统的经营、发展历程,不仅未见专书出版,国内报刊也只有零星披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编者曾追访过天津三北分公司经营人李姓家族成员,探询当年三北业务经营资料时,或许出于对当时日益严酷的“阶级斗争运动”的畏惧,其人讳莫如深,连连推托,访者只好知难而退。编者也曾探访过怡和洋行天津买办梁氏家族成员,结果就更可想而知了。后来经历“文化大革命”,这些私人收藏的资料即使有,恐也难逃厄运。到了第二辑编辑工作正式上马以后,编者曾先后奔赴汉口、重庆、上海、哈尔滨、旅大、烟台等口岸城市,访问各地航务局、文史馆等单位,承蒙热情接待,特别对地方性航运的发展、运价的变化以及地方性航政政策方面的资料是有收获的。但编者所期望的轮船公司经营资料,仍然所获甚微,不免令人遗憾。让编者收获较多的地方是档案馆与图书馆。国家第一档案馆馆藏清末外务档案,虽数量不多,但涉及航权交涉资料,确属罕见。南京第二档案馆珍藏的招商局档案,《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中即曾征引利用,而且相当顺利。但当第二辑编辑工作开展以后,正值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利用档案由无偿变为有偿,于是涉及经费问题。同时为避免档案原件频繁使用易于损坏,借阅与复制都有了限制规定。不过编者“三下南京”,在馆方协助下,最后还是收集到一部分,虽仍有欠缺,但足以充实招商局的有关章节了。在收集和编辑资料过程中的酸辛苦辣,非亲身经历,难以言表。经过近二十年的周折历程,使编者深深认识到,大型资料书的编辑实在是一项费钱耗时的工程,需要的是经济的支持与编者的毅力。财力的不足,曾使工作时断时续;如果财力充分,按说本书还应再做补充与精炼,不过时间还要拖延。

文末,我特别想再为历尽艰辛而成就这部大型资料书的编者慨言几句。

本辑出版后,我还有时去拜望年事已高的聂宝璋先生。今年春节我与经济所的一位朋友拜望聂公时,他指着家中狭小的空间和拥挤不堪的状况诉说道,由于居住条件较差,最近不得不处理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专业书籍和杂志,他还告诉我们,他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特别是航运史,花费了几十年心血所做的上万张卡片,近日以每公斤八角钱的价格卖给收废品的人了。我们听后大为震惊,痛惜不已。埋怨聂公为何这么匆忙草率处理了这些珍贵的资料。聂公慨叹道:“还有谁愿意继承我的事业呢?我算是看透了!”

这令人扼腕叹息的“封笔”之举,长久地萦回在我的心头。若将它比喻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实为不妥,可个中的辛酸与悲凉,难道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吗?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听经济所的一位研究人员说,居然有人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一个摊位上看到了聂公的一部分卡片!我们惋惜之余,不禁钦佩起那收废品者的“慧眼”来,还是他们看出了“废品”的价值,不至于使其在顷刻之间化为纸浆。这也算苍天有眼,不忍“暴殄天物”罢!

二十多年前,聂宝璋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一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在读者中很受欢迎;进入二十一世纪,适逢他八十寿辰之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和《聂宝璋集》。聂公还有什么期盼吗?他曾对我说:盼着拆迁,改善一下现在拥挤的居住条件。

近代史复习资料 篇4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性质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同时,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代史的起点。

2、为什么洋务运动不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种尝试。洋务运动发生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产生,中国资产阶级也未诞生,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3、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维新派在民族危亡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维新派提出了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虽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维新思想家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对封建主义传统进行了全面的冲击,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中国文化从此进入了近代文化的领域。

4、为什么说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束缚。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

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吗?

是,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所以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6、如何理解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胜利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是指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权力,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7、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吗?

不是,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封建主义的 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8、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不对,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反对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这种主张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另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它还包括了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0、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

28、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请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社会根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因为 材料3 受西方民主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线也开始趋于模糊。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

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人们乐于接受洋货。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争取男女平等。社会开始崇尚平等礼仪。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被“工商立国”政策所代替;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0: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竞赛的结果是中败日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梁启超《论李鸿章》

材料3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台湾之举。——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李鸿章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道路:由重工业(军事工业)到轻工业(民用工业)的发展道路。

影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根据材料2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3)根据材料3,简要评析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①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有其进步性;②反对效法日本进行的政治改革,体现了他的保守性和落后性。③已经意识到日本维新之后的侵略企图,有其前瞻性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过这次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

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根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没有进行包括政治改革在内的全方位改革,加之当时的政治腐败,都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致使中国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就在俄罗斯十月革命6年前,中国爆发了一次革命,推翻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统治,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中国革命这一较早阶段里最重要的组织是1905年8月20日在流亡地东京建立的中国同盟会,意译“中国革命联盟”。其(2)如何评价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瞿秋白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材料2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分析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对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出现“隔着纱窗看晓雾”的情况?他们当时是怎样做的?

因为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再加之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行会)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观点,在各种报刊上纷然杂陈。因此,五四运动前后的进步青年对社会主义是模糊不清的。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在众多的主义当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根据材料2请回答十月革命给予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及其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哪些思想启示?

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不符合实际的规定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

(2)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样的修正?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没收一切土地往往造成对中农利益的损害,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3)比较材料3与材料1,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做这些修正? 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 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B)租界

A、1840年 B、1845年

C、1850年 D、1858年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A.文化渗透 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 D.政治控制

7、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B)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B)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9、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D)A.薛福成 B.马建忠 C.郑观应 D.冯桂芬

10、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D)C是康有为的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C)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平均地权)D.民粹主义

12、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

B.清朝皇帝决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

D.袁世凯已掌握清政府的实权

2、鸦片战争前,中国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下列对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A.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

B.政治上,清王朝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已腐败不堪。军事上,清王朝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C.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反抗意识。

D.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3、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有(ACD)A.中国旧的经济结构加速解体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中国越来越多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国(ABC)A.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B.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和愿望

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BC)A.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B.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C.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D.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6、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是(ACD)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社会革命

C.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8、辛亥革命对戊戌维新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ABD)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 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9、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C)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正确的说法有(ABCD)A.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C.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D.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2、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指(ABCD)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三、辨析(判断)题、问答题

1、1840年至1919年80年间的反侵略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

错。经济技术的落后固然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4、为什么说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造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推翻封建势力的束缚,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所以,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1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对。辛亥革命以 材料2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奕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2)参考材料2和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含义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制度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试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答: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派在企图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和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但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③、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仍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3、材料1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2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请回答:

1、材料1,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严重入超。原因是中国手工业产品成本比较高,无法同外国的机器产品展开竞争。

在中国创办民用企业,采用机器生产。

2、据材料1和材料2,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答:①、“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和前提 ②、通过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来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 ③、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是什么?

答:目的:通过李鸿章推动清朝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主要成就: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挽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2、据材料1和2,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答:方法由改良到革命。目的由想通过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到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据材料3, 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主要原因:内部: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外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

本质区别:俄国的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C)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A)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5、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D)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7、“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2、下列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B D)

A.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B.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C.是进步学生参加的革命运动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 导作用

材料1 瞿秋白说:“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材料2李大钊说: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请回答:(1)根据材料1请回答: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为什么对社会主义是“隔着纱窗看晓雾”?他们当时是怎样做的?

因为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是朦胧的向往,再加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观点比较多。他们经过反复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根据材料2请回答:十月革命给予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哪些思想启示?(参考教材)启示:①、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史复习资料 篇5

1.战争掠夺,如以英法联军为主的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掠夺,再如“八国 联军”对清宫珍宝的掠夺。这两次浩劫几乎把明代以来京城的文物精华扫荡一空,其声势之大,无法以数字去统计。

2.多年以来,外国的“探险队”、“考古队”大批盗取、骗取文物,在对文物集中地区进行“研究”、“考察”、“探险”过程中,大肆盗窃,非法挖掘。

3.来华的外国人,如外交官、商人、旅游者甚至学者,通过各种“合法”非法手段如骗买甚至直接盗窃等手段获取文物。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P35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使国家真已强大起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这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失败原因1不敢否认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脱离大人民群众。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

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通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使他们在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探索失败,说明他们都不能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

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

3.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掠夺和社会主义俄国对中国的援助形成了鲜明对比

5.十月革命的意义

1.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2.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3.沟通了东西方革命的桥梁

由于这个革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的努力遭到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的时候,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6.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7.十月革命的启示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先例,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8.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p109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各个阶级都进行了救国道路的探索。

1、地主阶级的探索失败。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2、农民阶级的探索失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3、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失败。戊戌变法。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这些探索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二、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

1、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2、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决性。

3、中共诞生的群众、组织、思想基础。随着中国„„

9.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

2.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3.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

10.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 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1.为什么西方革命“城市中心论”的经验在东方中国就不能奏效?

原因是中国国情与西方不同。

• 中国是一个自结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国家,散落的农业文明,“重农抑商”的传统文化观念严重阻碍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新兴城市的出现。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往往首先是政治的产物而非经济发展的结果。一个城市便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势力中心。城市依赖农村而生存,分散但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却使农村可完全不依靠城市而顽强地独立生存。

• 从一时一地看,城市比农村优越;但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国的农村要比城市强大的多。

12.三大起义的主要教训(南昌、秋收、广州)①首先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成功。②革命武装力量必须同农民、同土地革命相结合。③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有很大贡献,但其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决定,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部分决策,给革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1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具有伟大的意义 :

• 1.这一理论是中国长期革命战争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理论依据。

• 2.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得来的,带有强烈的求实、实践精 神和敢于冲破理论禁区、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对于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14.犯“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

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第四,我们党还处在幼年,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这一点是主要原因。

15.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16.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

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9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也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第二,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推动作用。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二,没有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1、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爱国必须革命。

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

1、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1、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主要教训是什么?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三、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一、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二、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三、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P164

一、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二、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主战场;

三、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p152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p166

6、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一、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二、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

三、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北邮近代史复习资料 篇6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2、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3、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4、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论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为什么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 P86(3)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P63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中共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显示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正直建设上,大会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玩呗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多选题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洋务运动办了哪些民用企业

民用:张之洞汉阳铁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械织布局,3.武昌起义的两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文学社和共进会

4.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

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其他题

1.土地革命期间毛泽东创作的文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反对本本主义》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2.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2.建国初期中共的外交方针

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三个代表代表什么

三个代表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 篇7

(一) 马基雅维里 (1469-1527) :为结束意大利的四分五裂而弹精竭虑

马基雅维里的强力政治观体现在《君主论》一书中。在该书中, 马基雅维里几近狂热地鼓吹君主制, 千方百计地为君主出谋划策, 但在撰写《李维史论》时, 却又热情讴歌共和制。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应然世界, 而非理想王国, 在马基雅维里看来, 共和制是最为理想的政体, 但共和政体必须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才能实行。在当时的意大利要建立秩序的惟一前提就是给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 建立君主专制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他认为, 在国家统一之后, 还是应该实行共和制。他的观点源于对日益强大的君主专制邻国的关注和对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现实的深刻洞察, 发现了“现实的非道德性”这个残酷的真理。他说:“许多人曾经幻想那些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者知道在实际上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可是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 其距离是如此之大, 以致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怎么回事置诸脑后, 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 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发誓以善良自持, 那么厕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1]P73于是, 世俗的君主可以摆脱道德束缚, 成就统一国家、为人民提供安康生活的宏图伟业, 为达此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必要时可以采用残暴手段, 不必为自己恶行招致的责备而感到不安。“君主为着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 对于残酷这个恶名就不应有所介意, 因为除了极少数的事例之外, 他比起那些由于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说来, 是仁慈得多了, 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 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1]P79仁慈、慷慨等善行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的社会秩序, 善行如同恶行一样可以招致憎恨。不过, 无助于国家统一的惨无人道、穷凶极恶是应该受到指责的。他告诫道:“如果可能的话, 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1]P85柏林 (1909-1997) 认为马基雅维里并不是一个把政治与道德分开的非道德主义者, 而是指出了两种不同的道路, 一为公共世界的道德, 二为私人生活的道德, 这两种道德源于不同的需要, 它们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 [2p250只是后一种独善其身的道德生活注定在政治上变得无能。

马基雅维里的强力政治观, 因其鼓吹君主专制而招致广泛而激烈的批评。事实上, 其强力政治观之冷酷实源于对冷峻现实的洞察, 他不是在教人为恶, 而是在劝人务实, 采取实际有效的手段来拯救祖国, 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强大, 耽于理想, 于现实无益。

(二) 布丹 (1530-1596) :为发展法国资本主义而寻求王权庇护下的秩序

布丹作为近代兴起的绝对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他的主权学说中透露着强力政治观。布丹认为主权具有绝对和永久的性质。主权的绝对性是指它的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以及不可分割。主权高于任何其它政治权力, 就是不受法律的限制;主权的永久性, 指它不受时间、任期的限制, 主权者生命有限, 主权的存在却是永恒的。

布丹认为将最高的政治权力寄予君主是当时法国便利有效的统治方式, 布丹明确表示他对君主制的偏爱。只有君主集权, 才能给社会带来和平与秩序。他主张, “绝不允许臣下以任何意图反抗主权者, 无论这个暴君是多么邪恶与残暴。臣下所能做的, 只能是在不违背自然法和上帝之法的前提下———逃离、隐匿、躲避, 宁可受死也不冒犯主权者的生命和荣誉”。[3]“他明确断言, 政府的基本目的是保护秩序, 而不是自由。”[4]P146布丹对权威与秩序的渴望是当时法国1562-1598年宗教战争的产物。

尽管布丹坚持主权的绝对性, 强调公民必须服从主权者的命令, 但其强力政治观并妨害公民在国家里享有财产自由, 主权者要服从神法和自然法, 不得侵犯家庭的财产权利。

(三) 霍布斯 (1588-1679) 的利维坦:强力之下的权威

马基雅维里关于国家和君权的学说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推翻了“君权神授”说, 而代之以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论证国家的绝对性 (君主制的绝对权威) , 其理论从系统性以及深度和广泛性上讲, 比马基雅维里更胜一筹。霍布斯的强力政治观倡导一种绝对主义的专制国家, 但潜藏着自由主义的暗流。

霍布斯把人类进入社会, 组成国家以前的时期设想为人人自危的普遍争斗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因为人们生而平等、自由, “所有人对所有的东西都有权利”[5]P138, 而人是自私贪婪、有无限欲望的, 又没有一个共同的权力使大家摄服, 于是纷争不断, 无所谓公正、正义。人们基于保全自己的自然理性, 寻求和平之道, 选择放弃为所欲为的自由, 彼此之间订立契约, 全部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 转让给一个主权者 (君主或议会) 组成一个政治国家, “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 (Leviathan) 的诞生———用更尊敬的方式来说, 这就是活的上帝的诞生”。[5]132

霍氏强力政治观集中体现为国家的主权者及其权力的绝对性。主权者的权力源于臣民的转让, 他并未与任何臣民签约, 不受契约的约束。他认为主权者一旦获得授权, 其权力就是高无上的、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5]10臣民对权利的转让既是一次性的也是全部的转让, 而且永远不能收回, 纵然主权者做对臣民不利的事情, 臣民也不许反抗、控诉或有任何怨言, 因为主权者对臣民无侵害之说, 因为臣民授权予主权时, 主权者的行为就成为自己的行为了, 臣民不会自己侵害自己。[5]p194这样, 人民丧失了任何政治权利, 让人民听任主权者的任意宰割而不能有任何反抗的表示。霍布斯所主张的国家, 是一种极端的专制主义的国家。他自然就极力推崇君主专制而否定民主制。他说, 在民主制下, 各派争权夺利, 力图把一派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 意见容易分歧, 且容易朝令夕改。在君主制下, 整个国家就是君主一人的私有财产, 君主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公利。君主集一切大权于一身, 便可避免争斗。当然他对君主专制的弊端也是心中有数的, 在在寻求国家庇护的同时牺牲个人自由是无奈但合乎理性的选择, 按照“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原则, 得比失多, 最坏的君主制也比自然状态或无政府状态要好。“人们今生的状况是不可能没有弊端的, 然而任何国家之中最大的弊端却没有不是由于臣民不服从和破坏建立国家的信约而来的。”[5p161“其实一切政府形式中的权力, 只要完整到足以保障臣民, 便全是一样的。人类的事情决不可能没有一点毛病, 而任何政府形式可能对全体人民普遍发生的最大不利跟伴随内战而来的惨状和可怕的灾难相比起来或者跟那种无人统治, 没有服从法律与强制力量以约束其人民的掠夺与复仇之手的紊乱状态比起来, 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5]p141

可见, 霍布斯主张赋予主权者如此之大的权力, 其目的是使大家彼此过和平的生活。创建国家的目的是出于人们的理性和幸福生活的需要。[5]p9他的强力政治观具有反封建割据和反分裂的意义, 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他鼓吹的君主专制在其实质内容上已与封建君专制有本质区别, 其专制主义外表下潜藏着自由主义的暗流。主要表现有二。其一, 自由是霍布斯学说中的初始概念, 生而自由平等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 缔结契约, 形成政府, 政府的产生是为了保护自然权利, 并且主权者一旦放弃主权, 臣民就恢复了绝对的天赋自由。如此就可以推导出:政治和政权的基础是权利。这样, 他的“权力政治”的色彩就淡化了, 而“权利政治”的色彩鲜明了起来。[6]社会和国家并非先验的存在, 也不是道德的实体, 它只不过是由每个个体为了实现生命保全而组成的人造之物, 是人确定和调整现实利益的工具。个人及其权利是第一位的, 社会和国家是第二位的。[7]其二, 法律限制以外, 个人享有一切行为的自由, 包括“买卖或其他契约行为的自由, 选择自已住所、饮食、生业, 以及按自己认为适宜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自由等等”。[5]p165“霍布斯第一次把国家权力限制在政治活动领域里, 而把经济领域作为自治的领域留给了个人。”[4]p200这对于分权制衡的宪政思想的产生具有先天优势。

二、现代经验主义强力政治观

强力政治观在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亨廷顿 (1927-2008) , 其强力政治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 该书“全部价值在于贡献了这样一个告诫:抛弃乌托邦”[8]。亨廷顿立足经验,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强力政治”的效用。在该书中他把对政治稳定的追求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会引起动乱和不稳定, 要消除这种不稳定, 必须首先建立起强大政府, “权威的分散与现代化是不相容的, 权威必须集中于某些坚强有力的个人或集团手中”[9]p84。而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持依赖于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 “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 一党制度较之多元政党体制更趋向于稳定。”[9]352一个政府强大与否, 稳定不稳定, 主要看其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扩大群众参与水平二者之间能否保持平衡, 即强大政府也就是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的政府。他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 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9]p31政治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 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9]p32政治秩序的稳定是现代化的首要条件, 为此, 可以暂时牺牲民主与自由。“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 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 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 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9]P6

亨廷顿还通过对共产主义国家的考察力图表明:一个国家可以具有高度的政治制度化而不一定是民主的,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不能光用民主的因素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性。亨廷顿则认为就政治现代化而言,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 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 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9]p1。他因此也被人批评为“具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和独裁主义倾向。”[10]p341与马基雅维里主张的现实的政体应为“君主制”, 而理想政体应为“共和制”一样, 亨廷顿虽然推崇强力政治观, 对民主价值亦有偏爱。后来他认为民主化的运动是一项全球化的运动, 现代世界的总体趋势一直是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他撰写《第三波》一书是因为“相信民主政治本身是好东西。”[11]前言p3

三、西方近代以来“强力政治观”的特点

主张强力政治观的这些思想家们多生于动荡社会, 主张通过“强力”来实现秩序, 认为当秩序与自由二者不可兼得时, 秩序比自由更重要, 这是强力政治观最显著的特点。

自中世纪结束以后, 西欧各国逐渐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 政治思想家开始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与社会, 人的理性备受推崇。从马基雅维里到亨廷顿, 他们的强力政治观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政治哲学从古希腊以来的追求“善”, 转变成了追求“和平”、“秩序”。理想社会的标准一再降低, 这是思想家“直面现实”的选择。他们不再耽于理想的设计, 而是务实地通过“强力”建构一个国家的基本秩序。强力政治观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与整个社会世界的世俗化进程相一致的。

同样, 在中世纪结束后, 绝对主义王朝国家发展壮大, 它能在其疆域内实施比较有力的统治。尽管马基雅维里、布丹和霍布斯等人的强力政治观服务于绝对主义王权, 客观上也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有助于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事实上, 绝对主义国家已经具备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许多特征。而亨廷顿的强力政治观则为二战后新生国家的民族国家建设与现代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要:强力政治观崇尚实力, 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 以保证国家的秩序与和平。本文就梳理了马基雅维里、布丹、霍布斯、亨廷顿思想中的强力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主要有三个特点。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 篇8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政新篇》要求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摧毁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主革命的前进奠定了基础;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专政的新型民主政权;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政权;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在掌握新中国民主建设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了解到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比如,“文革”时期,“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致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受严重的挫折。

命题预测

“现代化观”和“文明史观”已成为当今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重要指导思想。政治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演进的集中体现。因而,从这个角度来备考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的。

模拟操练

1.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按其治国方案,天王的产生方式是

A. 科举B. 禅让C. 世袭D. 选举

2. 19世纪末,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在政治制度上向日本学习。下列能体现康梁主张的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3. 美国的国父是华盛顿,印度的国父是甘地。孙中山被尊为我国的“国父”,主要是由于其在哪方面的突出贡献

A.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B. 要求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C.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D. 争取民主共和

4. 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Democracy”是指

A. 民主共和制B. 君主立宪制

C. 苏维埃体制 D. 人民民主制

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能完整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同胞协力,挽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 中共“二大”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命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作出这一决策的客观依据是

A. 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B. 中共的最高纲领

C.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阶级性

D. 共产国际的推动

7. 下面是某班部分同学拟定撰写的小论文题目。如果你是他们的指导老师,你首先应对哪个选题提出修改意见

A. 谈谈《资政新篇》无法实施的原因

B.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为何不能在中国实现

C. 浅析大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 抗战胜利后民主联合政府为什么没能建立

8.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指

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 ③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9.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是

A.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B.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以实现共同繁荣

C.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0.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主要表现为

A. 成立人民政协

B. 出台“共同纲领”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1.“文革”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挫折。从“文革”我们最应得到的教训是

A. 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B. 要客观分析国内外形势

C. 要坚决反对党内的“走资派”

D. 要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12. 中共“十二大”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3. 下列能直接体现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是

A. 大岗村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B.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农民企业家张金贵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D. 酒店服务员李小娟依据法律状告政府不作为

答案点拨

1. D2. B3. D4. A 5. D(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 A(中共“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即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 C(大革命并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C(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也并未达成共识) 9. D10.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1. A(由于当时的民主、法制不健全,对领导人缺乏必要的监督,最终导致“左”倾泛滥) 12. B13. A(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村委会、居委会的民主选举制度)

上一篇:清明节吃什么下一篇:生活积极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