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精选8篇)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篇1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工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指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如何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促进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突破的新课题。

一、现阶段我县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科技进步和创新在项目实施、资源集聚、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促进步。但整体而言,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产业结构低、小、散,优势主导产业总量不大,发展方式粗放,综合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为:

(一)科技创新意识不强。许多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意识和拼搏进取意识不强,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倒逼机制而被动实施技术改造,没有将技术改造作为企业的提升工程来抓。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涉及较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如我县大多数轻钙企业以生产非专用型普通钙为主,约占全县80%左右。设备落后,能源消耗高,生产劳动环境差,-1-

环境污染大,与我国从日本、英国等进口的高档活性碳酸钙(价格约2500-5000元/吨)相比差距很大。一些生产企业每年虽有新项目、新产品,但真正形成产业化不多。

(二)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够。一是企业技术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较少。“十一五”期间,我县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只有1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仅2项);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仍较少,在全省排位靠后。多数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得不充当县外企业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低。二是企业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强劲的增长点。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差,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有限,技改项目总体投资偏小,很多项目重复建设,技术改造方向比较单一,产品升级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一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一般认为,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即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强度小于3%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据统计,2009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16%,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同时,受资产规模、效益指标和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普遍感到贷款难,致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资金。二是财政科技投入不足。据2010年统计,我县财政科技拨款为3993万元,县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05%,排名在全省靠后。

(四)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优。一是企业技改资助比例偏低,资

助面窄。目前,我县企业技改资助比例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低于省级5%和国家10%的资助比例标准,且园区新建企业5年内不能享受技改贴息,技改资助力度有限。二是申报上级资金资助项目不少,但难度大。以2009年省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为例,明确规定欠发达和海岛地区项目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或直接投资额应在2000万元以上,且该批项目资金补助倾向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而我县所申报项目均不是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获得上级补助资金难度高。

(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且要留住人才较难。如从企业看,需要大量懂业务、技术精、善管理的各种人才,却难以招聘到,而从劳动力市场看,大量本地劳务人员却难以找到工作。二是经济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开展技术攻关的依赖性大。三是科技创新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备,尤其是创新平台建设迫在眉睫。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推动我县工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强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推进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路径。

(一)以实施创新项目为主线,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根据常山实际,以产业规划为导向,结合现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的需求,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技改攻关项目。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要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以实施重大技改项目为抓手,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要培育和发展高新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型企业、高新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把市级高新企业逐步培育成国家高新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高新企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电子信息等新兴先导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产业在我县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二)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引领主导产业创新率范。一是轴承产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对接,建立轴承产品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轴承行业进行改造,提高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期末,轴承企业产值百亿,形成科技含量高、产品品种齐全、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轴承产业基地。二是化工产业。要倡导绿色化工发展理念,以改造提升与巩固整治为重点,以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精细选择效益好、污染少的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加大力度支持有发展前景、有绿色发展理念、有做大做强意愿的化工企业发展,加大力度建设工业水厂、集中供热、固废处置等化工园区基础保障设施,以发展来促进化工的结构调整,以发展来实现转型升级。三是钙产业。着力提高钙产品的档次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燃料节能、工艺改造和产品的创新。大力推广钢制立窑罗茨风机、多层多列筒式烘干机生产工艺和技术成果。四是纺织行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

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医卫用纺织材料,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等产品。五是光伏电子产业,要大力提升半导体致冷片、LED灯、太阳能发电、热电材料、高密度覆铜板、单晶硅棒等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加大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的联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一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鼓励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载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加快公共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围绕轴承、汽配等区域特色产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力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示范和推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要推进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县科技文献平台服务功能,扎实推动网上技术市场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拓展工业110等科技推广服务平台的功能,为广大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完善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四)以发展创业投资为保障,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一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根据择优扶强原则,适当提高技改贴息比例,突出技术进步,注重项目质量,实行差异化奖励政策。要设立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的专项资金,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阶段即给予扶持,降低企业搞技术创新风险,增强企业信心。建议政府适时建立企业风险投资险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以合资、重组、相互持股或技术入股等方式投入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制,以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撑。三要激励企业自主投入。要积极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对企业开展的技术研究与攻关、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新产品开发与工艺装备更新等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或贷款贴息,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五)以激发创新活力为目标,着力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一要全面加强政策扶持。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用足用好各级推进科技创新的法规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争取在我县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采取果断措施,下大力气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发展的条件、环境,改变目前人才外流的不良趋势,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营造我县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篇2

关键词:绿色物流,政府规制,政策激励,教育和传播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绿色不仅是人类生活环境的本色, 还意味着和谐的生态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不久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当今的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们进行一场绿色革命。所以, 绿色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得大家的关注。

1 绿色物流

1.1 物流活动的外部性特征

物流活动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所谓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它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负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1.2 绿色物流的内涵

物流就是将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 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一般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 而绿色物流的目标是在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 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2 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落后。②仓储设施落后, 库容体积小而分散, 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 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④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⑤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⑥不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软件”。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⑦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 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⑧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绿色物流存在着这些方面的不足, 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绿色物流观念没有普及, 甚至还十分陌生, 还有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导致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而且物流行业发展滞后, 没有形成规模。物流管理人员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

3 制度创新的对策

3.1 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存在合理性的原因是“市场失灵”的广泛存在。政府规制的目的在于政府对于物流企业或制造业的物流行为给予限制或禁止, 对于企业的外部不经济的物流活动给予约束和干预。政府规制的优点是目标的明确性和执行的强制性, 并且具有效果的直接性。它可以弥补激励机制约束力不足的缺点。

(1) 环境规制。

环境法规的定制。环境法规的定制就是通过环境控制标准和方法条款来约束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绿色物流进行法律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法律条款和多种手段, 建立起污染者对他们所造成的损害应负的法律责任。它可以包括:采用与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回收再循环利用法规;污染控制法规。

(2) 收费制度。

排污的收费:排污的收费是根据厂商或污染源产生的排污量收费, 对污染物的排放收费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用来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手段。排污收费的特点是针对排放收费, 而不是针对产品收费, 因而会鼓励一些有利的替代行为。②废弃物的收费:废弃物的倾倒会对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阻止对这类废弃物的非法处置就显得特别重要。很多国家对于包装废弃物的控制, 除了制定法规条例之外, 还收取高额处置费用, 使企业进行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

(3) 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制度的基本思路是环境管理部门首先确定符合环境标准的总排污量, 然后确定单个的排污许可, 各单个排污许可之和即为允许排污总量。该制度能够更好的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成本最低, 如果污染制造者减少污染所花费的成本大于许可证的价格, 它就会采取控制污染措施。

(4) 绿色物流的标准。

由于物流系统的功能环节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管理部门, 如果没有各环节统一的技术标准, 很难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也很难实现一贯到底的物流模式。它包括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准、装载工具标准、包装尺度标准。

3.2 市场竞争秩序规制

(1) 垄断的规制。

垄断是指垄断主体 (市场主体或行政主体) 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 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有些物流中心凭借自身的技术的垄断造成物流产业的垄断, 垄断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可以不考虑到环境的因素进行生产运输, 对于一些垄断的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是客不容缓的。

(2) 对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企业滥用优势地位, 或通过订立协议、团体决定或其他方式排斥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我国市场竞争中限制竞争的行为已经不少见了, 特别是在利用合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限制上下游层面上企业之间竞争的现象、行业协会限定最低价格的联合定价行为等。绿色物流要发展, 要建立绿色供应链, 上下游的部门的衔接也要靠竞争, 如果竞争行为被限制了, 就难以形成绿色供应链了, 绿色物流就无从发展。政府方面要好好的整顿这种默许或支持的行为。

(3)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在市场竞争中, 经营者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 采用损人利己、违背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的竞争手段争夺市场, 给市场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包括绿色技术的使用, 同样也包括了竞争过程的“绿色”, 对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的消灭, 物流的绿色产业的实现才更有可能, 全面实施良性的竞争环境是绿色物流的必由之路。

3.3 激励政策

政府规制虽然具有强制性、严肃性的优点, 但企业会缺乏自觉控制污染, 实行绿色经营的动力, 对已经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的作用减弱甚至失去作用。因此, 为了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政府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 这种激励政策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来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

(1) “绿色补贴”政策。

为了鼓励和刺激企业的绿色物流行动, 政府可以建立一种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就包括了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补贴方式可以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补贴、对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等。例如:

①对绿色运输方式的绿色补贴,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污染较少、能源利用率较高的运输方式, 应给予补贴, 鼓励企业选择。

②对于削减空气污染物质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二氧化碳) 行为的补贴。因为, 企业必须花费一定的投资, 如改用清洁燃料、更换旧车辆、使用环保车辆, 才能取得削减污染物排放的结果。

③对于废弃物处理替代方式的补贴。例如:循环利用和堆肥处理, 因为这种替代方式比地下填埋更具有吸引力。

(2) 税收优惠政策。

对企业绿色物流活动, 政府应根据物流绿化过程中的投入和收益进行税收减免, 例如:对环境表现出色的企业实行能够低增值税率, 或者对满足绿色生产或服务要求的企业, 返还部分所得税, 以鼓励其绿色经营行为。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表现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征收重税, 对使用原生材料的制造商征税, 对回收再循环给予税收优惠, 对清洁车辆和清洁燃料的使用给予税收优惠, 对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给予税收优惠。

(3) 政府采购。

政府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协调者和推进器, 也是环境保护的购买者。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包装, 采购再生资源的产品, 选择绿色运输的方式等采购倾斜, 对绿色物流的发展起了拉动的作用, 而且这种购买行为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 绿色理念的教育和传播

(1) 消费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应该支持和传播。事实上, 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并进行可持续消费观的宣传教育, 能使更多的公众真正关心环境问题、关心资源问题。具有环境危机感的人往往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通过自己行动避免造成更多的污染。消费观教育的内容包括:选择绿色产品、支持回收活动、支持再生资源产品、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绿色行为等。

(2) 政府对绿色理念的推进。

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长期以来, 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造成了资源的利用率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 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 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但绿色物流的理念才刚刚传入我国, 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企业的绿色物流的全面实施, 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3) 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首先要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 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 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 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其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 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 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配送。它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 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 降低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 甚至实现零库存, 降低物流成本。

5 结语

总之, 政府对于物流产业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 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 营造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 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并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绿色物流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光靠制度创新也还是不够的, 要多方面的结其他的创新, 这样绿色物流才能真正的引导时代的潮流, 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375-380.

[2]邵亦惠.美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动向[J].上海环境科学, 2003, 增刊:13-18.

[3]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 230-246.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篇3

一、里约20周年可持续发展峰会前的评估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里约会议之后,在全球、区域、国家以及地区等不同层次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层出不穷。国际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民间团体也更加活跃,并在国际环境谈判及各项活动中日益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步入实施阶段,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美国环境学者代表认为,全球环境治理包括国际法和国际条约、政府间组织、融资机制、国内政府机构、非国家政府行为体等各个层次和领域。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美国积极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但是在90年代到21世纪,美国参与制定的条约大多数未能得到批准。美国仍然在支持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如美国通过全球环境基金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融资机制,但美国也可能会逐步放弃对联合国环境署的领导和参与。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情况,联合国环境治理改革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任何要求获得国会通过的决议都难以获得批准。

欧盟学者对里约峰会和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评估,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差距依旧存在,全球仍然缺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欧盟对里约+20峰会的期望首先是整合和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整合全球发展目标、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水的利用效率、陆地和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各个方面。在全球制度改革方面,欧盟希望整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和承诺,促进实施可持续行动的方法和能力建设,促进国际合作与加强可持续发展援助、借助公私部门的力量来加强联合国可持续国际机制。

中国学者则提出需要反思文明转型的经济和政治需求,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既是社会的,也是政治的。唯一的方式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原则,以生态社会主义加以修补。这需要通过合作促使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发达国家拥有更好的条件,应当率先引领这种转变。

二、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

里约峰会设计了7个次主题,其中水、粮食和能源是全球治理的热点和难点,也是绿色发展中的关键议题。

欧盟认为1992年里约峰会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教育、医疗和饮水的保障、森林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和加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在解决全球极度贫困、能源匮乏、卫生设施、环境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展存在地区性的不平衡。特别是在能源问题上,全球仍有13亿人缺乏现代电力服务,26亿人缺乏现代的能源服务,随着经济、健康、环境、性别、城市化的压力加剧,全球能源贫困将会在各个方面继续发展。当前全球环境治理议题的性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治理领域已经不仅仅是孤立的环境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等,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日益紧密。其中核心是水、粮食和能源三种安全要素的互动。由于水、粮食和能源所形成的综合挑战不能通过单个领域的治理来解决,也很难通过一国之力独自解决。因此,如何在资源安全和基本生存权利之间进行取舍,如何在联合国全球治理既有框架内协调三者关系但又避免泛安全化,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印度学者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低碳战略,认为印度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变化的威胁没有责任,但却受害最深。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环境治理休戚相关。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于消除贫困和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作用。与它相伴的也有风险和挑战,发展绿色经济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并且充满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缺少资金、技术和能力构建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降低风险的同时使收益最大化,真正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关切。未来印度需要在20—30年之内保持8%—10%的年均增长以实现其发展需要,但是印度因此会面对严重的污染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国内能源资源在未来 15年左右将会耗尽。印度将通过国际合作、技术革新、发展核能等方式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与会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工业化也没有太广泛的空间,存在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很多问题。中国的工业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需求,存在相当程度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水、空气、城市废弃物)、气候变化、全球不平衡等困境。中国应当注重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能够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极大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匮乏,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确保自然资源持续提供人类福祉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服务。

与会非政府组织代表认为里约峰会面对许多挑战:国际谈判进程太过缓慢,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政治领导人缺乏信心,政策措施和激励被投资者认为是不足和脆弱的。对于绿色经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只是讨论平台,需要吸纳相关的非联合国成员参与,包括次国家政府。国家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与金融和经济发展部门进行合作协调,并且促进全球在里约峰会上呈现一个繁荣、可持续的发展愿景。气候集团组织认为,需要提高绿色经济和碳减排的目标,重视商业机构和次国家政府部门在该进程中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商业和政府领导人对清洁革命的信心,发布更多的权威、有代表性的案例,重新定义绿色转型行动和部门领导者能力。

美国能源和环境学者普遍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问题。过去十年中,全球能源消耗增长约一半是来自煤炭,主要是由于新兴国家电力消耗的快速增长,因此清洁煤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合作重中之重。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模式也有值得推广之处,如巴西的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尤其值得在全世界推广。

三、创新全球可持续治理机制

与会学者认为里约+20峰会的主旨理念是: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相关议题不限于生态环境本身,也对人类价值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国际秩序等发起了重要挑战和深层次冲击。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应当构建有效的全球治理框架,否则可持续发展在地方和区域层面将无法产生实际行动。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资源和环境,资源支撑着世界经济运行,绿色发展应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学者指出,国际环境治理是指规范环境保护进程的各种组织、政策工具、融资机制、规则、程序和范式的总和。由于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遏止环境继续恶化需要国际合作,但现有的国际机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设计更好的国际机制,即改革当今的国际环境治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环境治理离不开社会和经济两大支柱,因此,加强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改革(加强可持续委员会、建立可持续发展董事会),与改革全球环境治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代表指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危机难以预测,因为它们是复杂性、不确定性与含糊性相互交织的结果。联合国战略规划须进行改革,其能力打造的重点正日益分布至世界各个地区,做法是设立地区性培训中心,如日本的联合国地区发展中心与韩国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办公室。这样做有助于构建区域性工作网络、利用当地专家的智慧,同时由于不产生旅费开支而节省了成本。

2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也有很多新进展,但也面临压力。中国对里约+20会议的主要政策是:建立在公平原则之上的多样化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包括目标、路线图、资金和技术),为绿色发展设计不同平台和不同水平的合作机制,建设新的全球绿色新秩序。

与会中国学者建议,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国际合作。首先,绿色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消除贫困,国际社会应该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反对假借绿色经济之名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或者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援助的条件。第二,发达国家应该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并且作出不懈努力,包括金融援助、技术转移、能力构建和增加市场准入机会。第三,发展中国家应形成和实施适合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国际社会应该协助发展中国家,为其提供教育课程和职业培训,降低社会成本,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补偿。

创新发展绿色共享心得体会 篇4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日前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下一步,关键是要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作出批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增加适应居民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惠及更多城乡群众,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张高丽23日出席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篇5

贯彻全会精神 谋划“十三五”

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着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和开拓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而提出来的,充分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境界。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

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辨别和考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试金石。党的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深邃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多次强调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天津考察时,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他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在的两会上,他又深入阐述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议》把“创新”定位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这一“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关于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

二、“协调”是推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高增长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改革之初所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但从长远看,“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的增长必然会带来“非均衡性”问题,也就是今天的“不协调性”。

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不协调”的问题。《建议》指出,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事实上,协调发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建议》所强调的增强发展协调性,是在我国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和走向成熟阶段的协调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协调性,是着力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阶段的协调性。它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它要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它要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它要求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从发展战略角度看,《建议》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深化了对“协调”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

三、“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

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既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从我国实践来看,如果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就会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制约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告别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要实现“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建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了对“绿色”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永续发展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

中国发展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以来,我们党也多次宣示过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策略的坚定信念。就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关上。《建议》把“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开放”发展策略的价值,而是强调在原有开放基础上的更高水平、更全布局、更广领域的开放。具体而言,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求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实现从全球治理的一般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开放”理念的提出,深化了对“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的规律”的新认识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

绿色化学化工现状和发展论文 篇6

2.2绿色化原料及新型原料平台基于本研究所述原材料选择的原则,一些新型的原料平台在化工生产中越来越受到瞩目,如以石油化学工业中的低碳烷烃、甲醇和合成气、废旧塑料以及生物质等作为原料平台。此外,对于传统原料合成中有毒、有害、有刺激的原料的绿色化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2.3新型反应技术开发传统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毒试剂和溶剂的绿色替代物成为新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外,反应与相关技术(如生物技术、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等)的`结合为开发新型反应路径提供了发展空间。

2.4催化剂制备的绿色化和新型催化技术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使用新型的催化剂改变原有的化学反应过程,而对催化剂制备时的绿化问题很少关注。因此,对可回收并能反复使用的固体催化剂的研究,即如何在分子水平上构筑活性和选择性均能达到高水平的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酶催化剂和仿生催化剂等的研究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5溶剂的绿色化及绿色溶剂利用无毒无害的溶剂来代替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溶剂是目前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目前的研究还关注溶剂的闭环循环、以水做溶剂或无溶剂系统的开发等方面。

2.6新型分离技术对于新型的分离技术普遍关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蒸馏、生物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离等方面,如何采用新型的分离技术同时又降低成本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7计算化学与绿色化学化工相结合为了减少实验次数及原料消耗,同时又能精准地选择底物分子、催化剂、溶剂和反应途径等,可以借助量子化学计算来实现,从而达到绿色化工工艺和技术的目标。此外,还可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研究原料、反应器设计、经济和商业模型等,以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来自于《黑龙江科学》杂志。黑龙江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绿色助推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篇7

一、科技的引领与竞争需要绿色理念做支撑

绿色理念在船舶科技的引领与竞争中有着重要意义。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全球的角度着眼、国内的现状出发, 做到总体把握, 有序展开, 同时离不开科技引领的前瞻性、先进性与增强竞争力的开拓性、主动性。引领的关键因素体现在总体把握船舶科技的大方向, 注重深入的着力点, 规划科技开发的近中期乃至长远目标, 提出具体要达到的绿色成果目标。竞争的主要内涵反映在扩大科技开发中的内在“含金量”, 使开发出的绿色科技成果具有较大乃至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能够为市场所认可, 需求方所青睐。科技的引领与竞争需要绿色理念做支撑, 这是对绿色在其中所起作用的一种充分肯定, 与中船集团公司意欲走出一条科技引领、军民融合、远近结合、适度多元、产融一体的破局发展之路是一致的。在科技发展和科技争先中, 科技引领不可或缺。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花较少的钱办尽可能大的事。科技的竞争只有做到以我为主, 水平一流, 知己知彼, 扬我之长,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需要全面注重科技创新, 以绿色理念为重点, 以船舶科技为手段, 以供需合作为途径, 以开发研究为基础, 以引领与竞争为纽带, 在创新中抓机遇, 在机遇中谋发展, 取得方案最佳、利益最大、成果最优的出色效果。

科技的引领与竞争重点是引领, 关键是竞争, 两者不可偏废。在造船企业自身近中期的科技规划中, 绿色的各种内涵要点都要予以认真考虑, 绿色理念的各项基本要素都要予以充分把握, 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引领需要针对当前的市场大环境和业内的科技发展现状, 针对造船企业的特点和主攻方向, 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发目标, 抓住其中的关键加以全面突破。同时将绿色研发的先进性、重要性、可行性和长远性, 以及企业实施的策略、方案、计划、实施步骤包括预期取得的绿色科技成果放在整个业界进行比较, 取长补短, 力争少走弯路。竞争需要对造船业、航运业的现状有一个清晰认识, 对国内外、行业间的竞争特点、优势和弱点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措施, 从而使企业在稳步乃至快速发展上能够达到绿色研发起点较高, 优势明显, 市场竞争力强劲, 不仅在国内, 而且在全球的绿色理念和绿色研发上都有巨大的潜在竞争优势, 能够与韩国、日本等国进行强有力的竞争, 这些竞争优势既包括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又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竞争优势, 而且也包括相对而言的价格竞争优势、地域竞争优势。以绿色理念做支撑, 是确保科技的引领与竞争不断深入的重要一环。

二、科技的开发与突破需要节能环保为保障

节能环保在船舶科技的开发与突破中效果明显。强化船舶产品的研发能力, 寻求绿色产品的阶段性突破直至全方位突破, 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造船大国赢得市场的一大手段。日本造船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品研发目标, 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 如注意强化开发力度, 增加船舶产品储备, 把握绿色产品的各项要素, 陆续向市场推出了节能型散货船以及其他各种船型。据悉, 日本的节能型船舶产品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并不断受到船东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积极与国外开展合作, 运用业已成熟的关键技术, 与挪威船级社、瓦锡兰公司联合推出了一款新型绿色散货船概念设计, 其设计具有鲜明的绿色特征, 能够有效满足船东的个性化需求, 全面符合海事新规的节能环保和减排要求, 在科技的开发与突破中取得了明显进展。国内其他有关厂所院校也高度重视, 对绿色船舶注重从船型开发、主机选型、船舶配套等方面予以深入, 进行优化组合, 从而反映出节能环保的最佳模式, 在船舶能效设计指数、主机燃料消耗上有一个较大改观。通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来应对市场的低迷和挑战, 以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眼光使节能环保为造船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对节能环保措施的不断细化, 节能和环保效果正陆续得到显现, 低油耗、低污染已成为业界的广泛共识, 并成为船东订船意向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劳氏船级社下属的战略研究集团正在与有关的公司进行合作, 积极寻找一种船用清洁、经济和环保能源, 如风力发电装置, 将其安装、应用到商用船舶上,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种装置经登船海试, 一旦实际应用切实可行, 将对航运业产生诸多的利好, 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及污染排放, 实现船舶节能环保的本质要求。劳氏船级社多年来始终注重于绿色领域, 其下属机构一直与船东、船舶设计公司以及船舶运营商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在涉及多种清洁能源的范围与方法中还包括LNG燃料、太阳能、潮汐、核动力推进系统以及燃料电池等。无独有偶, 日本在设备产品的研究应用中, 也开始进行商用测试船舶风能和太阳能系统, 以检验其实际的使用效果。Aquarius MRE系统据称为革命性的船舶风能和太阳能方案, 是继海试之后又一个提升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措施。科技的开发与突破在船舶风能和太阳能系统的节能环保上得到了良好体现, 有利于绿色助推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有利于造船企业、航运公司、船级社和设计公司之间的相互携手, 有利于供需双方积极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挑战, 把握市场的有利因素。

三、科技的提升与回报需要减排增效来深入

减排增效在船舶科技的提升与回报中已拥有良好的收获, 亚欧有关国家的研发提升和收益回报逐步显现。韩国造船业注重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致力于使减排增效的研发转变为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的功效。据该国有关方面透露, 到2016年国际海事组织的TierⅢ标准生效后, 船舶发动机尾气减排设备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加大在这方面的科技投入和提升势在必行, 也有利可图。现代重工注意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 主动站在科技研发的前沿, 积极拓展和进入新的减排增效领域, 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响应。此种船舶环保设备为一种新型尾气减排装置, 具有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等特点, 主要用于各种钻井船上, 其氮氧化物的减排量最高可达95%以上, 效果非常理想。最近, 现代重工已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具体的供货合同, 根据合同要求, 从2012年8月份起现代重工向这家美国公司在蔚山船厂订造的总计3艘钻井船供应18台尾气减排装置, 平均每艘船6台, 供货的数量相对比较可观。除此之外, 现代重工并不满足于现状, 正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减排增效的研发力度, 以求获得新的回报, 目前正在研发能够使部分尾气再循环的环保设备装置, 以及减排增效显著的环保天然气发动机, 争取尽快推向市场。

造船企业的科技提升与回报是与相应的资金投入与产出相辅相成的, 但也不是绝对的。资金投入得多, 如果管理不善, 减排增效的目标就会打上折扣。而如果管理到位, 资金投入得恰到好处, 就可能少花钱办大事, 且绿色的科技含金量可能也高。在减排增效中, 要注意科技的提升与回报、资金的投入与产出, 以满足企业长远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提升与回报要经得起实际效果的检验, 要能够经受各种挑刺和推敲, 在提升中讲究经营策略和工作方法, 以及研发的轻重缓急, 同时能够重点体现相应的回报乃至较大的回报。科技的资金投入与产出要注意使用的合理与优化, 要最大限度地反映投入的最佳点, 并使产出达到预期甚至是超预期的效果, 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在绿色研发中, 减排增效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了如尽快满足相继出台的国际有关节能减排规范、标准, 尽力符合并适当引导船东对订造各种船舶的最新要求, 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造船企业的“造血”能力, 以期获得船东的持久肯定, 获得供需双方的最大利益。在产业前沿开发中,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环保船舶设计理念以及涵盖了多种船型的模块化船舶设计受到了关注, 其绿色的各项要素十分突出, 设计水准堪称一流, 同时早在海洋工程市场上也一直有着不错的表现。

四、科技的联动与谋划需要低碳经济去应对

低碳经济在船舶科技的联动与谋划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其低碳经济和绿色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 对于拉动和促进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具有较好的意义。造船业不仅涵盖了劳动密集型企业, 而且又属于集成度极高的装备制造业, 其船舶科技的绿色研发是一项综合性、跨行业的系统工程。绿色助推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可以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 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船舶科技中的配套材料和设备涉及到冶金、机械、化工、轻工、仪表、材料科学等众多工业领域, 而且每艘船的需求量很大, 由此产生的绿色成果推广应用, 以及连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对低碳经济在科技开发中的重点关注, 其船舶科技的联动与谋划及总体开展要做到事前规划, 全面把握及有效衡准。对低碳经济在科技开发中的过程推进要有节点控制、应对措施, 使事中关联到的产业链及行业之间的联动达到一个较高水准, 能够产生互惠共赢的积极效果。对低碳经济在科技开发中的作用显现要有推广应用的近中期乃至长远规划, 积极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 在技术提升和绿色产品研发上实现抱团取暖, 既做到相互协调, 又做到相互提携, 不断开创船舶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新局面。

船舶科技的联动与谋划, 低碳经济是绿色的着力点之一。能源使用的高效优质, 排放的低碳环保, 是绿色船舶的自身要求。有关专家认为,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 船舶产品的发展轨迹是大型化和专用化, 它们的实质就是高效。高效更切合了绿色船舶与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理念被较好地应用于船舶的大型化上, 船舶运营的经济性由此大大提高。而船舶科技的联动与谋划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科技的联动过程中对低碳经济的各项指标和绿色要素做到了如指掌, 力争把研发船舶的清洁环保要求和燃油效率指标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新的高度, 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推进效率, 全新打造出优质的船舶产品。通过认真研究, 仔细谋划, 时刻把握船舶科技研发的主动权, 以适应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安全这一世界船舶产业发展的主流。此外, 充分注意与船级社、船东、设计公司和船舶运营商的广泛合作与协作, 在低碳经济中加强联动, 发挥科技研发的最大成效。就绿色而言, 注重绿色理念的实施, 注重节能环保的考虑, 注重减排增效的落实, 注重绿色产品的应用, 全面促进绿色助推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未来的船舶科技发展和绿色推动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五、科技的做大与做强需要多措并举巧布局

多措并举在船舶科技的做大与做强中产生着持续的功效。绿色助推船舶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做大与做强, 需要做到精心布局, 精心谋划。做大就是在绿色中对船舶科技的深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反映造船企业的实际状况和迫切希望, 使科技为造船企业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做强就是在做大的基础上, 对船舶科技的自身能力和所要研发的内容、范围等进行各个突破, 使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技术水平满足当今技术前沿发展的最新要求。在多措并举上, 要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加大国内的技术研发力度;要增强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 努力提升科技研发的技术水准;要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 认真发挥厂所院校的作用;要在绿色研发上进行相应的投入, 并以最少的成本争取最大的利益;及时反映最新的国际动态, 使绿色研发在世界的技术争先中占据一席之地;注重研发的质量和数量, 重视研发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做大与做强讲起来容易, 实际操作起来不易, 真正要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 用多措并举来进行巧妙布局和战略布局, 积极应对市场的严峻挑战, 是形势发展的自然选择, 需要在这方面花大力气, 下大功夫, 进一步推动船舶科技的做大与做强。

做大与做强, 要充分反映两者间的有机联系, 充分体现前后递进的关联作用, 充分满足绿色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 争取合适的时机取得最佳的效果。造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 针对国内外的船市行情, 采取有效的科技战略、营销策略和战略部署, 不断壮大企业的科技实力。只有做大而没有做强, 企业的根基就较难稳固。而如果只做强不做大, 企业的规模和产能有可能拖其后腿, 绿色科技产生的最大能量就不能完全有效发挥, 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总体上就不会那么明显, 做大与做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需要有总体的思路和长远的眼光。科技的发展要有相应的措施辅佐, 使科技的做大与做强在多措并举中取得最优质量, 满足最好状态, 发挥最佳水平。一段时期以来, 不少造船企业在绿色造船中加快步伐, 瞄准目标, 与国际市场广泛接触, 与船级社、船东、设计公司抱团取暖, 收获显而易见, 既较好地应对了船市低迷的重大挑战, 又使企业在船市的风雨洗礼中经受了锻炼, 从而更加成熟, 更加具有活力。一旦市场向着复苏的方向发展, 已有的坚实基础将能够进一步推动造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结束语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篇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气水土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第八届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于2015年12月5日在北京西苑饭店燕乐堂召开。峰会由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联合主办。

论坛围绕十三五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战略,重点就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外路径、气水土污染治理、太阳能开发的终极目标、节能环保产业等主题展开。数十位中外高层专家,包括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王玲,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美国空间协会主席马克,国际再生能源组织(ISEO)主席格罗布,联合国大使瓦西杜拉,美国空间能源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枫等,从能源资源、环境、科技、气象等领域发表主旨和主题演讲,进行深度的讨论、对话。来自国内外政界、产业界、学界和媒体界260多位代表和嘉宾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林智钦主持,并介绍了即将出版的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第二部蓝皮书——《绿色发展(消霾)论》。

“科技绿色化”助推企业发展

本届论坛倡导以科技绿色化支撑发展绿色化,推出了世界前沿的系列绿色技术和产品。北京格林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LED空气净化灯, 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华发表《LED空气净化照明:净化空气与节能双赢的选择》的主题演讲。

LED空气净化灯是一种高效节能与绿色环保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高科技产品,产品既具有良好的发光效果,节能特性又具备净化空气(有除烟、除PM2.5、除甲醛、杀菌功能)的效果。其主要功能包括:第一,清新空气,消烟除尘。灯具释放出带负电荷的负离子与漂浮在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粉尘进行电极中和,使其自然沉淀。第二,制造活性氧。灯具释放出的负离子能有效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使其更加活跃而更易被人体所吸收,有效预防疾病。第三,杀菌、除异味功能。灯具内置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大量负离子的同时会产生微量臭氧,二者合一更易吸附各种病毒、细菌、使其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导致其死亡。除尘灭菌,减轻二手烟危害更有效。环保健康看得见。第四,改善肺部功能。人体吸入携氧负离子后,肺可增加吸收氧气20%,而多排除15%的二氧化碳。

奥地利悦吉氢能工程有限公司推出了分布式高效制氢储氢加氫专利设备,奥地利悦吉氢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琪恩、执行长霍芬分别发表了欧美日韩政府奖励投资氢能社会基础设施的方式、氢能是欧盟达到零碳排放的唯一途径的主题演讲,对氢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蓝图和可行方案,并且推出了该公司的国际前沿技术,即分布式金属制氢固态储氢及还原压缩氢技术。

中国由申甲新能源(集团)公司推出雾霾空气净化器、车用节能减排器、汽车充电装置,董事长刘有福及新闻发言人在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朱定真、全国汽车标准委电动车辆分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一农作为点评专家在会议上进行了点评交流。该公司将绿色技术应用传承到公司的经营理念中。

“能源绿色”转型的国际合作

论坛还举办了“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外路径”、“‘十三五’节能环保战略”、“‘十三五’能源绿色战略”等分论坛,开展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终极目标与途径”的圆桌对话。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林智钦教授介绍了即将出版的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第二部蓝皮书——《绿色发展(消霾)论》。除上述专家外,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主任王东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主任王晓明研究员,美国空间能源集团高级副总裁徐枫,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葛昌纯等众多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继续推动空间太阳能项目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合作。会议期间,美国国家空间协会主席Mark Hopkins,美国俄亥俄大学教授、太阳能卫星设计国际竞赛委员会主任Don Flournoy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颁发了2015太阳能卫星设计国际竞赛一等奖。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葛昌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副总研究师王立、主任研究员候欣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三盛等中方代表,同与会的外国嘉宾展开圆桌对话。徐枫、王立主持了对话活动,林智钦最后做圆桌对话总结。

本届峰会得到了中国能源环境“百千万万”活动专家指导小组核心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以及奥地利悦吉氢能工程有限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美国国家空间协会、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中国由申甲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易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格林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的支持。

上一篇:伙伴的力量散文下一篇:培养良好习惯演讲稿550字